TWI420514B - A reproducing apparatus, a reproducing method, a recording apparatus, a recording method, a program, and a data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A reproducing apparatus, a reproducing method, a recording apparatus, a recording method, a program, and a data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0514B
TWI420514B TW099106189A TW99106189A TWI420514B TW I420514 B TWI420514 B TW I420514B TW 099106189 A TW099106189 A TW 099106189A TW 99106189 A TW99106189 A TW 99106189A TW I420514 B TWI420514 B TW I4205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terleaved
file
files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6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40949A (en
Inventor
Toshiya Hamad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40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40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05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051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6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by interleav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61Encoding, multiplexing or demultiplexing different image signal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72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image signals comprising non-image signal components, e.g. headers or format information
    • H04N13/178Metadata, e.g. disparity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89Recording image signals; Reproducing recorded image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53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53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 G11B2020/10592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ultichannel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91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serves a specific purpose
    • G11B2020/1294Increase of the access speed
    • G11B2020/1295Increase of the access speed wherein the focus is on the read access spe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1Blu-ray discs; Blue laser DVR 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Description

再生裝置、再生方法、記錄裝置、記錄方法、程式、及資料構造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再生裝置、再生方法、記錄裝置、記錄方法、程式、及資料構造,本發明特別係關於一種可自記錄媒體中同時迅速讀出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之再生裝置、再生方法、記錄裝置、記錄方法、程式、及資料構造。
例如,作為電影等之影像(動態影像)之內容係以二維影像之內容為主流,而最近能夠提供立體視訊之立體影像(stereoscopic image)之內容不斷受到關注。
立體影像之顯示需要專用之裝置(以下亦稱作立體視訊用裝置),而作為此種立體視訊用裝置,例如有NHK(Jap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日本放送協會)所開發之IP(Integral Photography,立體照相)立體影像系統。
立體影像之影像資料包含複數個視點之影像資料(自複數個視點拍攝之影像之影像資料),可實現視點數越多且視點遍及範圍越廣,則越可自各種方向觀察被攝體之所謂之「透視電視」。
立體影像中視點數最少者係視點數為2個視點之立體像(stereo image)(所謂之3D(three dimensional,三維)影像)。立體像之影像資料包含由左眼觀察之影像(以下稱作左眼用影像)之影像資料、及由右眼觀察之影像(以下稱作右眼用影像)之影像資料。
另一方面,電影等之高解像度影像之內容為大容量,因此記錄如此大容量影像內容,需要大容量之記錄媒體。
作為如此大容量之記錄媒體,例如有BD(Blu-Ray(R)(藍光))-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等Blu-Ray(R) Disc(藍光光碟)(以下亦稱作BD)(參照非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BD-ROM Part3-1規格
然而,於BD之規格中並未規定以何種方式於BD中記錄或再生包含立體像之立體影像之影像資料。
現在,為簡化說明,而著重於立體影像中之立體像,立體像之影像資料如上所述包含左眼用影像之影像資料與右眼用影像之影像資料之兩個(兩條)資料流。
立體像之內容若未將左眼用影像與右眼用影像之兩個資料流適當地記錄於BD中,則再生時有可能無法及時讀出資料流。
即,自BD讀出資料流時之讀出速率,因驅動BD之驅動器之轉速(使BD旋轉之轉速)、包含搜尋時間(seek time)等之存取時間、來自驅動器之資料之傳輸速度等而存在上限。
因此,例如若於BD中記錄左眼用影像與右眼用影像之兩個資料流中之一方,其後記錄另一個資料流,則會因頻繁搜尋,而使再生時有可能無法及時讀出資料流。
因此,例如考慮如下方法:使左眼用影像與右眼用影像之兩個資料流多工化(multiplexing),而以一個TS(Transport Stream,傳輸流)檔案記錄於BD中。
然而,一個TS之位元率因處理TS之解多工器及解碼器等之性能而存在上限。因此,於使兩個資料流多工化而形成一個TS之情形時,不得不使各資料流之位元率變成低位元率,從而導致立體像之畫質劣化。
本發明係鑒於此種狀況研製而成者,其可自BD等記錄媒體中(表觀上)同時地迅速讀出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
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再生裝置或者程式,係如下之再生裝置或者用以使電腦作為再生裝置發揮功能之程式,其包括:讀出控制部,其進行如下讀出控制:自記錄有包含交錯資料及位置資訊之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檔案之記錄媒體中連續地讀出上述交錯資料;上述交錯資料係將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之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作為上述資料流之片段之交錯單元,並藉由將上述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交錯配置而得,且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上述位置資訊係將上述交錯單元作為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國際標準化組織) base media file format(媒體檔案格式)之區塊,而表示構成上述區塊之上述交錯單元之於上述交錯資料上的位置;取得部,其自上述記錄媒體中取得上述位置資訊;及解交錯控制部,其進行如下解交錯控制:根據上述位置資訊,將上述交錯資料解交錯為上述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之上述交錯單元,並重建包含上述交錯單元之上述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
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再生方法包括:讀出控制步驟,其進行如下讀出控制:自記錄有包含交錯資料及位置資訊之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檔案的記錄媒體中連續地讀出上述交錯資料;上述交錯資料係將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之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作為上述資料流之片段之交錯單元,並藉由將上述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交錯配置而得,且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上述位置資訊係將上述交錯單元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而表示構成上述區塊之上述交錯單元之於上述交錯資料上的位置;取得步驟,自上述記錄媒體中取得上述位置資訊;及解交錯控制步驟,進行如下解交錯控制:根據上述位置資訊,將上述交錯資料解交錯為上述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之上述交錯單元,並重建包含上述交錯單元之上述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
於如上所述之第1態樣中,係自記錄有包含交錯資料及位置資訊之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檔案的記錄媒體中連續地讀出上述交錯資料,上述交錯資料係將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之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作為上述資料流之片段之交錯單元,並藉由將上述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交錯配置而得,且物理性連續被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上述位置資訊係將上述交錯單元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而表示構成上述區塊之上述交錯單元之於上述交錯資料上的位置。又,自上述記錄媒體中取得上述位置資訊。接著,根據上述位置資訊,將上述交錯資料解交錯為上述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之上述交錯單元,並重建包含上述交錯單元之上述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
本發明之第2態樣之記錄裝置或程式係如下之記錄裝置,或者用以使電腦作為記錄裝置發揮功能之程式,其包括:交錯部,其將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之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作為上述資料流之片段之交錯單元,並生成藉由將上述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交錯配置而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的交錯資料;生成部,其生成將上述交錯單元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而表示構成上述區塊之上述交錯單元之於上述交錯資料上之位置的位置資訊;及記錄控制部,其進行如下記錄控制:將上述交錯資料及上述位置資訊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一檔案,將上述交錯資料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並且將上述位置資訊記錄於上述記錄媒體中。
本發明之第2態樣之記錄方法包括:交錯步驟,其生成將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之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作為上述資料流之片段之交錯單元,並藉由將上述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交錯配置而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的交錯資料;生成步驟,其生成將上述交錯單元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而表示構成上述區塊之上述交錯單元之於上述交錯資料上之位置的位置資訊;及記錄控制步驟,其進行如下記錄控制:將上述交錯資料及上述位置資訊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一檔案,將上述交錯資料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並且將上述位置資訊記錄於上述記錄媒體中。
於如上所述之第2態樣中,係將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之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作為上述資料流之片段之交錯單元,並生成藉由將上述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交錯配置而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的交錯資料。進而,生成將上述交錯單元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而表示構成上述區塊之上述交錯單元之於上述交錯資料上之位置的位置資訊。接著,將上述交錯資料及上述位置資訊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一檔案,而將上述交錯資料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並且將上述位置資訊記錄於上述記錄媒體中。
本發明之第3態樣之資料構造係包含交錯資料及位置資訊之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檔案之資料構造,上述交錯資料係將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之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作為上述資料流之片段之交錯單元,並藉由將上述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交錯配置而得,且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上述位置資訊係將上述交錯單元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而表示構成上述區塊之上述交錯單元之於上述交錯資料上的位置。
於如上所述之第3態樣中,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檔案中包含交錯資料及位置資訊,上述交錯資料係將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之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作為上述資料流之片段之交錯單元,並藉由將上述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交錯配置而得,且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上述位置資訊係將上述交錯單元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而表示構成上述區塊之上述交錯單元之於上述交錯資料上的位置。
再者,上述再生裝置及記錄裝置可分別為獨立之裝置,亦可為構成一個裝置之內部區塊。
又,上述程式及資料構造之資料可經由傳輸媒體傳輸、或者記錄於記錄媒體中而提供。
根據本發明之第1至第3態樣,可自記錄媒體中同時且迅速地讀出複數個檔案。
[利用BD-ROM Part3-1規格之AnnexE之立體像之記錄與再生]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說明之前,對利用BD-ROM Part3-1規格之AnnexE所規定之用於多角度之複數個資料流之配置的立體像之影像資料(資料流)之記錄與再生進行說明。
圖1係對BD-ROM Part3-1規格之AnnexE所規定之用於多角度之複數個資料流之配置進行說明的圖。
即,圖1A係表示以不同之三個角度A1、A2、A3各自所拍攝之影像之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動畫專家群)2之TS檔案。
於圖1A中,第一角度A1之影像之TS檔案之檔案名為「000001.m2ts」」。又,第二角度A2之影像之TS檔案之檔案名為「000002.m2ts」,且第三角度A3之影像之TS檔案之檔案名為「000003.m2ts」。
圖1B表示圖1A之三個TS檔案之於BD中之配置。
於圖1B中,三個角度A1、A2、A3之TS檔案各自之資料流係分割成特定尺寸之SEXTENT 之片段。並且,三個角度A1、A2、A3之TS檔案各自之資料流以角度A1之片段、角度A2之片段、角度A3之片段、角度A1之片段、…之方式交錯地物理性連續記錄於BD中。
再者,於圖1B中,在Angle Change Points(角度變化點)所示之位置上存在I畫面(Intra picture,內部畫面)。角度之切換可按照該Angle Change Points之時序來進行(可自某一Angle Change Point跳躍至另一Angle Change Point)。
又,於圖1B中,SANGLE_POINT 表示鄰接之Angle Change Points彼此之間隔。
圖2係利用圖1所示之BD-ROM Part3-1規格之AnnexE所規定之用於多角度之複數個資料流之配置的立體像之影像資料之記錄之說明圖。
即,圖2A係表示基本影像(Base view)、及擴展影像(Extended view)。
就立體像之左眼用影像之影像資料之資料流檔案、及右眼用影像之影像資料之資料流檔案而言,例如可將上述左眼用影像與右眼用影像檔案中之一方作為基本影像之檔案B記錄於BD中,並且將另一者作為擴展影像檔案D記錄於BD中。
此處,於再生BD之再生裝置係可再生立體像之再生裝置(以下亦稱作對應再生裝置)之情形時,可自BD中再生基本影像及擴展影像之兩者、即左眼用影像及右眼用影像,從而顯示包含上述左眼用影像及右眼用影像之立體像。
相對於此,於再生BD之再生裝置係無法再生立體像之再生裝置(以下亦稱作非對應再生裝置)之情形時,例如自BD中僅再生基本影像及擴展影像中之基本影像、即左眼用影像及右眼用影像中之一方,從而顯示作為上述基本影像之二維影像。
圖2B係表示基本影像檔案B及擴展影像檔案D之於BD中之配置。
與圖1之情形相同,基本影像檔案B之資料流、及擴展影像檔案D之資料流係分割成特定尺寸之片段,並以檔案B之片段、檔案D之片段、檔案B之片段、…之方式交錯地物理性連續記錄於BD中。
圖3係表示如圖2所說明,使記錄有立體像之BD再生之對應再生裝置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光碟11例如為BD,如圖2所說明,記錄有基本影像檔案B、及擴展影像檔案D。
於驅動器12中可裝卸光碟11。驅動器12自裝入其中之光碟11將檔案B及D之資料流讀出,並供給至信號處理部13。
信號處理部12對來自驅動器12之資料流,實施解調處理(Demoduration)、及錯誤更正處理(ECC(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on,錯誤檢查與校正)decode)等信號處理,並將最終所得之資料流RUD 供給至開關14。
開關14適當地選擇連接於緩衝器151 之端子141 、及連接於緩衝器152 之端子142 ,並對所選擇之端子供給來自信號處理部12之資料流RUD
即,開關14於自信號處理部13供給檔案B之資料流(之片段)作為資料流RUD 之時序中,選擇端子141 。藉此,檔案B之資料流自開關14作為資料流RMAX1 而供給至緩衝器151
又,開關14於自信號處理部13供給檔案D之資料流(之片段)作為資料流RUD 之時序,選擇端子142 。藉此,檔案D之資料流自開關14作為資料流RMAX2 而被供給至緩衝器152
緩衝器151 暫時記憶自開關14經由端子141 所供給之檔案B之資料流RMAX1 ,並將其供給至解包器(Source de-packetizer,源碼解包器)161
緩衝器152 暫時記憶自開關14經由端子142 所供給之檔案D之資料流RMAX2 ,並將其供給至解包器162
解包器161 刪除來自緩衝器151 之檔案B之資料流RMAX1 所含的標頭,並輸出由最終所得之188位元組之TS封包構成之基本影像之TS資料流RTS1
即,自作為BD之光碟11讀出之影像檔案之資料流,成為對188位元組之TS封包附加了4位元組標頭之封包之資料流。解包器161 自對188位元組之TS封包中附加有4位元組標頭之封包之資料流中刪除4位元組標頭,構成188位元組之TS封包之資料流RTS1 ,並將其輸出。
與解包器161 相同,解包器162 刪除來自緩衝器152 之檔案D之資料流RMAX2 中所含的標頭,輸出由最終所得之188位元組之TS封包構成之擴展影像之TS資料流RTS2
然而,於多角度中,各時刻所必需之影像僅為某一個角度之影像。因此,如為BD-ROM Part3-1規格之AnnexE,自BD同時讀出之檔案假設僅為一個檔案。
又,於BD之再生裝置中,為讀出檔案,必須對檔案系統發送讀出對象之檔案讀出指令。
因此,於圖3之對應再生裝置中,如圖2B所示,為了自交錯地物理性連續記錄著基本影像檔案B之資料流之片段及擴展影像檔案D之資料流之片段之光碟11中,讀出基本影像檔案B及擴展影像檔案D,必須依每個片段交替地發送檔案B之讀出指令、及檔案D之讀出指令。
即,圖4係對自光碟11讀出資料流進行說明之圖。
此處,如圖2B所示,交錯配置著基本影像檔案B之資料流之片段、及擴展影像檔案D之資料流之片段之資料流亦稱作交錯資料。
非對應再生裝置係於收到基本影像檔案B之讀出指令後,一面跳過擴展影像檔案D之資料流之片段,一面讀出物理性連續記錄於光碟11中之交錯資料。藉此,非對應再生裝置僅讀出基本影像檔案B之資料流之片段。
另一方面,對應再生裝置係將物理性連續記錄於光碟11中之交錯資料全部讀出。
然而,對應再生裝置讀出交錯資料中之基本影像檔案B之資料流之片段時,必需發送檔案B之讀出指令,而讀出擴展影像檔案D之資料流之片段時,則必需發送檔案D之讀出指令。
因此,即便交錯資料係物理性連續記錄於光碟11中,亦於讀出交錯資料時,於基本影像檔案B之資料流之片段與擴展影像檔案D之資料流之片段之間會產生必需發送讀出指令之額外負擔(overhead)。
其結果,將讀出對象自基本影像檔案B之資料流之片段與擴展影像檔案D之資料流之片段中之一方切換成另一個時,至少會產生光碟11每一旋轉所需之時間之旋轉延遲。
如上所述,將BD-ROM Part3-1規格之AnnexE直接利用於立體像之記錄時,存在因產生旋轉延遲,而導致檔案B及D之讀出無法於時間上與立體像之再生吻合之可能。
[新檔案管理方式之說明]
因此,本發明係針對交錯資料按照如下所示之新方式(以下亦稱作新檔案管理方式)進行檔案管理,藉此迅速地讀出交錯資料、進而迅速地讀出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
圖5係新檔案管理方式之概要之說明圖。
新檔案管理方式係將交錯資料物理性連續記錄於BD中,上述交錯資料係將作為記錄於BD等記錄媒體中之複數個檔案之例如檔案B及D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作為資料流之片段之交錯單元,並將檔案B及D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交錯配置而獲得。
圖5A表示交錯資料之於BD中之物理配置。
於BD中,交替地物理性配置(記錄)有檔案B及D各自之交錯單元。
新檔案管理方式係不僅供給分別儲存有構成交錯資料之檔案B及D之交錯單元檔案B及D,而且供給儲存有交錯資料檔案C。
圖5B表示於新檔案管理方式中存在(可見)於BD中之檔案。
新檔案管理方式係檔案系統上於BD中不僅存在基本影像檔案B、及擴展影像檔案D,而且存在儲存有交錯資料之檔案C。
此處,新檔案管理方式係交錯資料於檔案B及D、以及C之間共享。即,基本影像之影像資料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由檔案B與C共享,擴展影像之影像資料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由檔案D與C共享。
此種資料(資料流)之共享可藉由應用稱作UDF(OSTA(Optical Storage Technology Association,光學儲存技術協會) Universal Disk Format(通用光碟格式)(R))檔案系統、或者UNIX(註冊商標)及其他OS(Operating System,作業系統)等檔案系統所提供之連結功能(被稱作永久連結或符號連結等之功能),在複數個檔案之間共享位於記錄媒體上之實際記錄有資料之區域而實現。
新檔案管理方式係可對包含基本影像檔案B之資料流、及擴展影像檔案D之資料流之交錯資料存取檔案C之資料流。
因此,新檔案管理方式係可僅藉由發送檔案C之讀出指令,而讀出交錯資料。
即,圖6係對新檔案管理方式下之交錯資料之讀出進行說明的圖。
於新檔案管理方式中,並非將交錯資料讀出作為檔案B之資料(交錯單元)、及檔案D之資料,而是讀出作為檔案C之資料,因此作為讀出指令,發送檔案C之讀出指令便可。
因此,與如圖4所說明,交替發送檔案B之讀出指令與檔案D之讀出指令之情形相比,可迅速地讀出交錯資料、即檔案B及D之資料流。
如上所述,可藉由利用檔案系統之連結功能,將交錯資料作為檔案C之資料流進行處理,而迅速地自BD中讀出檔案B及D之資料流。
再者,於發送檔案B之讀出指令之情形時,可讀出交錯資料中檔案B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藉此讀出檔案B。同樣地,可藉由發送檔案D之讀出指令,而讀出檔案D。
然而,如圖6所說明般、自BD讀出交錯資料作為檔案C之後,為進行基本影像與擴展影像之立體像,而必需於例如進行基本影像與擴展影像之立體像之顯示控制等之應用程式中,由交錯資料重建基本影像檔案B之資料流與擴展影像檔案D之資料流。
為了由交錯資料重建基本影像檔案B之資料流與擴展影像檔案D之資料流,而必需將交錯資料中之檔案B及D各自之交錯單元解交錯。
而且,交錯單元之解交錯需要交錯資料上之檔案B及D各自之交錯單元之位置資訊。
因此,新檔案管理方式係將儲存有交錯資料之檔案C構成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檔案。
此處,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係正式稱為ISO/IEC(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ortium,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聯合工程協會)14496-12: Part 12之國際標準,且規定為ISO/IEC 14496-12: 2005(E) Part 12: 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
參照圖7至圖13,對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概要進行說明。
圖7表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檔案(以下亦稱作ISO檔案)之Movie。
於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中,再生對象之影像(video)及音頻(audio)等媒體資料(AV(Audio Visual,視聽)資料)之集合被稱作Movie,Movie包含1個以上之軌道(track)。
再生對象之影像或音頻等獨立之一個媒體資料(資料流(例如基本流))(並非檔案,而是資料流)構成一個軌道,且可同時再生Movie中所含之軌道中之1個以上。
於圖7中,Movie係包含三個軌道#1、#2、#3。又,軌道#1係由影像(video)資料流構成,軌道#2係由伴隨影像之1通道音頻(audio)之資料流構成,且軌道#3係由伴隨影像之另1通道音頻之資料流構成。
各軌道之媒體資料係包含樣本。
所謂樣本,係指對ISO檔案內之媒體資料進行存取時之最小單位(存取單位)。因此,無法以較樣本更細小之單位對ISO檔案內之媒體資料進行存取。
就影像之媒體資料而言,例如1幀(或1欄)、或MPEG-2 Video規格之1GOP(Group of Pictures,影像群組)等成為1樣本。又,就音頻之媒體資料而言,例如由上述音頻之媒體資料之規格所規定之1音訊幀等成為1樣本。
圖8表示ISO檔案中之媒體資料(Movie)之邏輯配置。
媒體資料係以稱作區塊(chunk)之單位進行配置。
當存在複數個資料、即例如存在影像之資料流與音頻之資料流之兩個資料流,作為Movie之媒體資料時,則上述複數個媒體資料以區塊單位進行交錯配置。
此處,區塊係配置於邏輯上連續之位址之1個以上之樣本之集合。
圖9表示ISO檔案之資料構造。
ISO檔案係由稱作盒(box)之單位構成,且具有稱作盒構造之構造。
盒包含4位元組之大小(size)、4位元組之型態(type)、及實際資料(data)。
大小表示盒整體之大小,型態表示盒內之實際資料之種類。
作為實際資料,不僅可採用例如上述媒體資料自身等之資料,而且可採用盒。
即,盒可具備盒作為實際資料,藉此可形成階層構造。
當採用盒作為實際資料時,型態表示作為實際資料之盒之種類(下述moov等)。
圖10表示儲存有媒體資料之ISO檔案之資料構造。
於圖10中,ISO檔案係包含盒ftyp(File Type Compatibility Box,檔案型態相容盒),moov(Movie Box,影片盒)、及mdat(Media Data Box,媒體資料盒)。
盒ftyp中包含檔案格式之資訊、即例如檔案為ISO檔案、或者盒之版本、建立ISO檔案之廠商之廠商名等。
盒moov中包含用以對媒體資料進行管理之例如時間軸及位址等之元資料。
盒mdat中包含媒體資料(AV資料)。
圖11表示圖10之盒moov之構成例。
盒moov中包含盒mvhd(movie header box,影片標頭盒)、及1個以上之盒trak(track box,軌道盒)。
盒mvhd中包含盒moov之建立日期時間等之標頭資訊。
盒trak中包含作為構成Movie(圖7)之1軌道之相關資訊之盒tkhd(track header box,軌道標頭盒)、及mdia(media box,媒體盒)。
盒tkhd中包含影像之顯示尺寸等構成軌道之媒體資料之相關資訊。
盒mdia中包含構成軌道之媒體資料之種類(例如媒體資料為影像或音頻資料等)、或時間標度(構成軌道之媒體資料之樣本之再生時間等)、媒體資料所使用之語言資訊等。
即,圖12表示圖11之盒mdia之構成例。
盒mdia中包含盒mdhd(media header box,媒體標頭盒)、hdlr(media handler box,媒體管理器盒)、及minf(media information box,媒體資訊盒)。
盒mdhd中包含含有該盒mdhd之盒trak(圖11)構成具有資訊之軌道之媒體資料之建立日期時間等與該媒體資料相關的全面資訊。
盒hdlr中包含含有該盒hdlr之盒trak(圖11)構成具有資訊之軌道之媒體資料之種類資訊。
盒minf中包含含有該盒minf之盒trak(圖11)構成具有資訊之軌道之媒體資料之資訊(information)中作為盒mdhd及mdlr所含之資訊以外之資訊的盒dinf(data Information box,資料資訊盒)、及stbl(sample table box,樣本表盒)。
盒dinf中包含盒dref,盒dref中包含含有該盒dref之盒trak(圖11)構成具有資訊之軌道(之媒體資料)之於ISO檔案內之位置資訊。
盒stbl中包含含有該盒stbl之盒trak(圖11)構成具有資訊之軌道之媒體資料之樣本資訊。
即,圖13表示圖12之盒stbl之構成例。
盒stbl包含盒stsd(sample descriptions box,樣本描述盒)、stts(time-to-sample box,樣本時效盒)、sttc(sample-to-chunk box,樣本區塊盒)、及stco(chunk offset box,區塊偏移盒)。
盒stsd包含含有該盒stsd之盒trak(圖11)構成具有資訊之軌道之媒體資料之樣本之編解碼器(codec)之類別或設定於解碼器中之初始資訊等與樣本相關的詳細資訊。
盒stts中包含表示樣本之稱作duration(Sample duration,樣本持續時間)之再生時間(區間)、與含有該duration(持續時間)之樣本之個數(Sample count,樣本計數)之對應的表。根據該表,可根據以ISO檔案之開始時刻為基準之樣本之解碼時刻,識別出應於該解碼時刻解碼之樣本之序號(表示再生順序中第幾個樣本之序號)。
盒sttc中包含構成區塊(圖8)之樣本之數量之資訊。
盒stco中包含以ISO檔案之開始為基準之區塊之位置資訊。
於新檔案管理方式中,構成儲存有交錯資料檔案C,作為如上所述之ISO檔案。
即,圖14係構成為ISO檔案之檔案C之說明圖。
如圖5所說明,新檔案管理方式係將交錯資料物理性連續記錄於BD中,該交錯資料係將記錄於BD等記錄媒體中之兩個檔案即基本影像檔案B與擴展影像檔案D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交錯單元,並將基本影像檔案B與擴展影像檔案D之交錯單元交錯配置而獲得。
又,新檔案管理方式係建立儲存有交錯資料中之基本影像(檔案B)之交錯單元之排列之MPEG2之TS檔案(以下亦稱作m2ts檔案)即檔案B、及儲存有擴展影像(檔案D)之交錯單元之排列之m2ts檔案即檔案D。
進而,新檔案管理方式係利用檔案系統之連結功能,建立儲存有交錯資料檔案C作為ISO檔案。
又,檔案C之實體係將基本影像檔案B與擴展影像檔案D之資料流分割而成之交錯單元交錯配置之交錯資料,但新檔案管理方式中,該檔案B及D之資料流分別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1軌道(圖7)。
即,基本影像檔案B之資料流構成作為ISO檔案之檔案C之Movie之1軌道,且擴展影像檔案D之資料流構成另1軌道。
而且,新檔案管理方式係於作為ISO檔案之檔案C之盒mdat(圖10)中包含交錯資料,且於盒moov(圖10)中包含表現交錯資料之交錯單元位置之位置資訊。
再者,於圖14中,盒moov係配置於作為ISO檔案之檔案C之(邏輯上)最後的位置處。
如上所述,新檔案管理方式係將複數個m2ts檔案即檔案B及D分割成交錯單元,並使該交錯單元交錯為為一個作為ISO檔案之檔案C。進而,於作為該ISO檔案之檔案C中包含交錯單元之於檔案C中之位置資訊,作為檔案C之元資料。
圖15係作為ISO檔案之檔案C之盒moov中所含之位置資訊之說明圖。
再者,於圖14中,盒moov係配置於作為ISO檔案之檔案C之最後的位置處,而於圖15中,盒moov係配置於開始之位置處。如此,盒moov既可配置於檔案C之(邏輯上)開始之位置處,亦可配置於最後之位置處。
新檔案管理方式中,下述位置資訊(至區塊之開始位置為止的位元數)係包含於盒moov所含之盒stco(chunk offset box)(圖13)中,上述位置資訊係將作為ISO檔案之檔案C之交錯單元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圖8),表現構成區塊之交錯單元之與交錯資料之開始(ISO檔案之開始)處相距之相對位置。
即,新檔案管理方式係將作為ISO檔案之檔案C之交錯單元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圖8)。其結果,盒moov所含之盒stco所包含之以ISO檔案之開始為基準之區塊之位置資訊成為表現構成區塊之交錯單元之於交錯資料上之位置的位置資訊。
因此,檔案C之交錯資料可根據作為位置資訊之盒stco,解交錯為基本影像檔案B之交錯單元與擴展影像檔案D之交錯單元。
其結果,可讀出檔案C,並根據該檔案C重建檔案B及D。
即,並非發送檔案B及D各自之讀出指令,而是僅發送檔案C之讀出指令,便可分別獲得檔案B及D。
因此,可同時迅速地讀出(等效地)檔案B及D。
再者,於以上說明中,係以檔案B及D之存在為前提,藉由檔案系統之連結功能而將交錯資料作為ISO檔案即檔案C之資料流共享,該交錯資料係將該檔案B及D之資料流分割成交錯單元,並將該交錯單元交錯配置而獲得,但此種資料之共享亦可藉由如下方式而實現:以儲存有交錯資料之ISO檔案即檔案C之存在為前提,藉由檔案系統之連結功能而將交錯資料中之基本影像之交錯單元作為檔案B之資料流共享,並且將擴展影像之交錯單元作為檔案D之資料流共享。
圖16表示於新檔案管理方式中分配給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資料之各單位之對象。
新檔案管理方式係將經交錯之檔案B及D分別分配給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1軌道(track)。
又,新檔案管理方式係將分別分割經交錯之檔案B及D而成之交錯單元分配給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1區塊(chunk)。
進而,新檔案管理方式中,基本影像檔案B、及擴展影像檔案D各自之資料流(TS)之1GOP(或1幀)係分配給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1樣本(sample)。
再者,伴隨基本影像與擴展影像之音頻(例如基本影像等中拍攝之物體發出聲音時之該聲音等)之音訊幀亦包含於以影像為基準而分配的1樣本中。
[利用再生裝置之立體視訊系統之構成例]
圖17表示利用應用本發明之再生裝置之立體視訊系統之構成例。
於圖17中,立體視訊系統係包括再生裝置22、及立體視訊用顯示裝置23。
於再生裝置22中可裝卸例如BD等之光碟21。
於光碟21中,以新檔案管理方式記錄有例如上述作為m2ts檔案之檔案B及D、以及作為ISO檔案之檔案C。
此處,光碟21中不僅可記錄將檔案B及D之資料流、即左眼用影像與右眼用影像中之一方作為基本影像而將另一者作為擴展影像的兩個視點之影像之資料流,而且可記錄三個以上之N個視點之立體視訊用影像之資料流。
該情形時,將包含盒mdat(圖10)、及盒moov(圖10)之ISO檔案,與N個視點之立體視訊用影像檔案分別一併記錄於光碟21中,上述盒mdat包含交錯資料,該交錯資料係藉由將記錄於光碟21中之N個視點之立體視訊用影像檔案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交錯單元,並將N個檔案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交錯配置而獲得,且物理性連續記錄於光碟21中;上述盒moov包含作為位置資訊之盒stco(圖13),該位置資訊係將交錯單元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表現構成區塊之交錯單元之於交錯資料上的位置。
再者,交錯配置N個檔案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而獲得之交錯資料中,係以第1個檔案之交錯單元、第2個檔案之交錯單元、.…、第N個檔案之交錯單元、第1個檔案之交錯單元、…之方式排列交錯單元。
再生裝置22自裝入其中之光碟21中讀出作為ISO檔案之檔案C,並根據該檔案C(之資料流(交錯資料)),重建基本影像檔案B(之資料流)、及擴展影像檔案D(之資料流),並且將其等供給至立體視訊用顯示裝置23。
立體視訊用顯示裝置23根據來自再生裝置22之檔案B(之資料流)顯示基本影像,並且根據來自再生裝置22之檔案D(之資料流)顯示擴展影像,藉此顯示立體像(此處為立體影像)。
再者,於再生裝置22中,可自光碟21中僅讀出檔案B、或僅讀出檔案D。
[應用本發明之再生裝置之一實施形態之構成例]
圖18係表示應用本發明之再生裝置之一實施形態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即,圖18係表示圖17之再生裝置22之功能性的構成例。
再者,圖中對與圖3之再生裝置構成相同之部分標註相同符號,並於以下省略其說明。
再生裝置22藉由新檔案管理方式,而進行再生處理,再生記錄於再生光碟21中之檔案。
即,於圖18中,再生裝置22包括驅動器12、信號處理部13、解包器161 及162 、系統控制器31、檔案系統32、緩衝器33、解交錯部34、以及解碼器351 及352
此處,再生裝置22與圖3之再生裝置之共通之處在於包括驅動器12、信號處理部13、以及解包器161 及162
然而,再生裝置22與圖3之再生裝置之不同之處在於:取代緩衝器151 及152 而設置緩衝器33;以及取代開關14而設置解交錯部34。
進而,再生裝置22與圖3之再生裝置之不同之處在於,新設置了系統控制器31、檔案系統32、以及解碼器351 及352
系統控制器31係應用程式之一,對檔案系統32及解交錯部34進行控制。
即,系統控制器31對檔案系統32發送作為m2ts檔案之檔案B或D之讀出指令,藉此自光碟21讀出檔案B或D。
又,系統控制器31對檔案系統32發送作為ISO檔案之檔案C之讀出指令,藉此,自光碟21讀出檔案C。
進而,系統控制器31經由檔案系統32而取得藉由自光碟21讀出檔案C而獲得之盒moov,並根據該盒moov中所含之作為構成檔案C之交錯資料之交錯單元(區塊)之位置資訊的盒stco(圖13),控制解交錯部34,使檔案C之交錯資料解交錯為檔案B之交錯單元、及檔案D之交錯單元。
檔案系統32係為例如通用檔案系統,進行於光碟21上對檔案之存取,及其它與檔案相關之管理、控制。
即,檔案系統32可藉由連結功能而對由檔案B與C共享資料且由檔案D與C共享資料之m2ts檔案即檔案B及D、以及ISO檔案即檔案C進行存取。
而且,自系統控制器31發送檔案B、或C、D之讀出指令時,檔案系統32將自光碟21中將與來自系統控制器31之讀出指令相對應的檔案讀出至驅動器12。
緩衝器33中經由驅動器12、及信號處理部13,而供給有自光碟21所讀出之檔案之資料流。
緩衝器33將自光碟21中讀出且由信號處理部13供給之檔案之資料流臨時記憶,並供給至解交錯部34。
再者,當自光碟21所讀出之檔案為作為ISO檔案之檔案C時,緩衝器33將經由檔案系統32,而將盒moov供給至系統控制器31中,該盒moov包含自信號處理部13所供給之檔案C中儲存的作為交錯單元(區塊)之位置資訊之盒stco。
解交錯部(de-interleaver) 34於自光碟21讀出檔案為作為ISO檔案之檔案C之情形時,按照來自系統控制器31之控制,將自緩衝器33所供給之檔案C之交錯資料解交錯(解交錯)為檔案B之交錯單元與檔案D之交錯單元。
進而,解交錯部34重建連續排列有檔案B之交錯單元之基本影像之資料流、及連續排列有檔案D之交錯單元的擴展影像之資料流。
並且,解交錯部34經由解包器161 ,將檔案B之基本影像之資料流供給至解碼器351 ,並且經由解包器162 ,將檔案D之基本影像之資料流供給至解碼器352
解碼器351 藉由未圖示之解多工器,而將來自解包器161 之基本影像之資料流(TS)解交錯為基本流(PES(Packetized Elementary Stream,封包基本流)),其後,經MPEG解碼為基本影像之影像資料,並供給至立體視訊用顯示裝置23(圖17)。
解碼器352 藉由未圖示之解多工器,而將來自解包器162 之擴展影像之資料流(TS)解交錯為基本流,其後,經MPEG解碼為擴展影像之影像資料,並供給至立體視訊用顯示裝置23。
圖19係表示圖18之系統控制器31之功能性構成例之方塊圖。
於圖19中,系統控制器31包括讀出控制部41、取得部42、記憶部43、及解交錯控制部44。
讀出控制部41進行如下讀出控制:例如根據用戶之操作(例如指示再生之再生按鈕之操作)等,對檔案系統32(圖18)發送檔案C之讀出指令,藉此自光碟21中連續讀出檔案C之交錯資料。
取得部42於自光碟21中讀出檔案C之情形時,自緩衝器33(圖18)中經由檔案系統32,取得該檔案C之包含作為交錯單元(區塊)之位置資訊之盒stco之盒moov。
進而,取得部42將盒moov供給至記憶部43。
記憶部43記憶由取得部42供給之盒moov。
解交錯控制部44根據記憶部43中記憶之盒moov所含之檔案C之作為交錯單元(區塊)之位置資訊的盒stco,對解交錯部34(圖18)進行控制。
即,解交錯控制部44進行如下解交錯控制:根據盒stco,將交錯資料解交錯為檔案B之交錯單元、及檔案D之交錯單元,並重建包含各交錯單元之各檔案B及C。
[再生處理]
圖20係圖17之立體視訊系統所進行之處理(再生處理)之說明流程圖。
於步驟S11中,再生裝置22(圖18)之系統控制器31(應用層)開啟記錄於光碟21中之作為ISO檔案之檔案C,並讀出(取得)該檔案C之盒moov。進而,系統控制器31開始自光碟21中連續讀出檔案C之交錯資料。
即,於步驟S11中,系統控制器31(圖19)之讀出控制部41將作為ISO檔案之檔案C之讀出指令發送至檔案系統32(圖18)。
檔案系統32響應系統控制器31對檔案C之讀出指令之發送,使檔案C之盒moov(圖10)自光碟21中讀出至驅動器12。
驅動器12自光碟21中所讀出之盒moov經由信號處理部13而供給至緩衝器33進行記憶。
系統控制器31(圖19)之取得部42經由檔案系統32(圖18),取得記憶於緩衝器33中之盒moov,並將其供給至記憶部43進行記憶。
又,檔案系統32響應系統控制器31對檔案C之讀出指令之發送,開始使檔案C之盒mdat(圖10)自光碟21中連續讀出至驅動器12。
驅動器12自光碟21中所讀出之盒mdat、即交錯資料經由信號處理部13而供給至緩衝器33。
緩衝器33開始臨時記憶來自信號處理部13之交錯資料,並按照其記憶順序,將交錯資料供給至解交錯部34。
其後,處理自步驟S11進入到步驟S12,系統控制器31(圖19)之解交錯控制部44以將檔案C之交錯資料解交錯為檔案B之交錯單元與檔案D之交錯單元的方式,進行解交錯部34(圖18)之解交錯控制。
即,解交錯控制部44(圖19)係以根據記憶於記憶部43中之盒moov所含之盒stbl(sample table box)(圖13)中之作為交錯單元之位置資訊的盒stco,識別交錯單元之位置,並於該位置處對交錯資料進行解交錯之方式,對解交錯部34(圖18)進行控制。
藉此,解交錯部34開始將自緩衝器33所供給之檔案C之交錯資料,解交錯為作為區塊之檔案B之交錯單元與檔案D之交錯單元。
其後,處理自步驟S12進入到步驟S13,系統控制器31(圖19)之解交錯控制部44以重建各檔案B及C之方式,進行解交錯部34(圖18)之解交錯控制。
即,解交錯控制部44(圖19)係以根據記憶於記憶部43中之盒moov所含之盒trak(track box)(圖11),識別構成檔案C之Movie(圖7)之軌道數量等軌道之資訊,並重建檔案數量與該軌道數量相等之檔案(之資料流)之方式,對解交錯部34進行控制。
藉此,解交錯部34開始根據由交錯資料解交錯之交錯單元,重建連續排列(連結)著檔案B之交錯單元之基本影像之資料流、及連續排列著檔案D之交錯單元之擴展影像之資料流。
解交錯部34重建之基本影像檔案B經由解包器161 而供給至解碼器351 。又,解交錯部34重建之擴展影像檔案D經由解包器162 而供給至解碼器352
其後,處理自步驟S13進入到步驟S14,解碼器351 開始將經由解包器161 而供給之基本影像之資料流(TS)解多工及MPEG解碼成基本影像之影像資料(AV資料)(媒體資料),並將其供給至立體視訊用顯示裝置23(圖17)。
進而,於步驟S14中,解碼器352 開始將經由解包器162 而供給之擴展影像之資料流(TS)解多工及MPEG解碼成擴展影像之影像資料,並將其供給至立體視訊用顯示裝置23。
繼之,處理自步驟S14進入到步驟S15,立體視訊用顯示裝置23(圖17)開始根據來自再生裝置22之解碼器351 之檔案B(之資料流)顯示基本影像,並且根據來自再生裝置22之解碼器352 之檔案D(之資料流)顯示擴展影像,藉此開始立體影像(此處為立體像)之顯示。
[應用本發明之記錄裝置之一實施形態之構成例]
圖21係表示應用本發明之記錄裝置之一實施形態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於圖21中,記錄裝置係藉由新檔案管理方式,而進行將檔案記錄於光碟21中之記錄處理。
即,於圖21中,記錄裝置包括設定部61、交錯器62、資料生成部63、記錄控制部64、及驅動器65。
設定部61根據由光碟21之規格規定之驅動器之性能(例如存取時間及傳輸速度)、將資料流分割成交錯單元之檔案(例如檔案B及D)(以下亦稱作對象檔案)之數量、及對象檔案之資料流之位元率等,以對象檔案所有之資料流之讀出能夠時間上與再生吻合之方式,對交錯單元之尺寸即交錯尺寸進行設定。
而且,設定部61將表示交錯尺寸之尺寸資訊供給至交錯器62、及資料生成部63。
於交錯器62中供給有記錄於光碟21中之對象檔案即例如基本影像檔案B、及擴展影像檔案D之資料流(TS)。
交錯器62將基本影像檔案B、及擴展影像檔案D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來自設定部61之尺寸資訊所表示之交錯尺寸的交錯單元。
進而,交錯器62生成藉由交錯配置基本影像檔案B、及擴展影像檔案D之各資料流之交錯單元,而物理性連續記錄於光碟21中之交錯資料。
並且,交錯器62將交錯資料供給至記錄控制部64。
資料生成部63係根據自設定部61所供給之尺寸資訊所表示之交錯尺寸,而生成(求出)將交錯單元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從而表現構成區塊之交錯單元之於交錯資料上之位置的位置資訊。
進而,資料生成部63生成包含作為位置資訊之盒stco之盒stbl(Sample table box)(圖13)、或包含由基本影像檔案B及擴展影像檔案D之資料流構成之軌道資訊的盒trak(track box)(圖11)等作為生成ISO檔案即檔案C之盒moov(圖10)所必需之資訊的必要資訊。並且,資料生成部63利用必要資訊生成盒moov,並將其供給至記錄控制部64。
記錄控制部64包含檔案系統,且藉由控制驅動器65而進行對光碟21記錄資料之記錄控制。
即,記錄控制部64進行如下記錄控制:將來自交錯器62之交錯資料、及來自資料生成部63之盒moov等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一檔案即檔案C,而將交錯資料物理性連續記錄於光碟21中,並且將盒moov記錄於光碟21中。
又,記錄控制部64進行如下記錄控制:利用檔案系統之連結功能,將記錄於光碟21中之檔案C之內容即交錯資料中之以基本影像之交錯單元之排列為內容之檔案B、及以擴展影像之交錯單元之排列為內容之檔案D記錄於光碟21中。
於驅動器65中可裝卸光碟21。
驅動器65對光碟21進行驅動,按照記錄控制部64之控制而將資料記錄於光碟21中。
[記錄處理]
圖22係圖21之記錄裝置所進行之處理(記錄處理)之說明流程圖。
於步驟S31中,設定部61根據由光碟21之規格規定之驅動器之性能、作為對象檔案之檔案B及D之數量、及作為對象檔案之檔案B及D之資料流之位元率等,設定交錯尺寸。
而且,設定部61將表示交錯尺寸之尺寸資訊供給至交錯器62、及資料生成部63後,處理自步驟S31進入到步驟S32。
於步驟S32中,交錯器62將基本影像檔案B、及擴展影像檔案D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來自設定部61之尺寸資訊所表示之交錯尺寸的交錯單元。
進而,交錯器62生成藉由交錯配置基本影像檔案B、及擴展影像檔案D之各資料流之交錯單元,而物理性連續記錄於光碟21中之交錯資料。
並且,交錯器62將交錯資料供給至記錄控制部64。
記錄控制部64構成包含來自交錯器62之交錯資料之ISO檔案即檔案C的盒mdat(圖10)。進而,記錄控制部64藉由控制驅動器65,而使檔案C之盒mdat物理性連續記錄於光碟21後,處理自步驟S32進入到步驟S33。
於步驟S33中,資料生成部63構成(生成)作為ISO檔案之檔案C之盒moov。
即,資料生成部63根據自設定部61所供給之尺寸資訊所表示之交錯尺寸,生成將交錯單元作為ISO檔案即檔案C之區塊而表現構成區塊之交錯單元之與交錯資料(作為ISO檔案之檔案C)之開始相距之相對位置的位置資訊。
進而,資料生成部63生成(建立)包含作為位置資訊之盒stco之盒stbl(圖13)。
又,資料生成部63將交錯資料中之基本影像檔案B之交錯單元之排列、及擴展影像檔案D之交錯單元之排列各作為1軌道,從而生成包含各軌道資訊之盒trak(track box)(圖11)等作為生成ISO檔案即檔案C之盒moov(圖10)所必需之必要資訊的盒(以下亦稱作moov用盒)。
而且,資料生成部63利用盒stbl及trak等之moov用盒,生成檔案C之盒moov,並將其供給至記錄控制部64後,處理自步驟S33進入到步驟S34。
於步驟S34中,記錄控制部64藉由控制驅動器65,而使檔案C之盒moov記錄於光碟21中。進而,記錄控制部64使包含記錄於光碟21中之檔案C之盒moov及mdat而構成之檔案C之與檔案相關的檔案資訊(例如檔案名、及記錄有檔案之光碟21之扇區資訊等)記錄於光碟21之後,處理自步驟S34進入到步驟S35。
於步驟S35中,記錄控制部64利用檔案系統之連結功能,使記錄於光碟21中之檔案C之內容即交錯資料中之以基本影像之交錯單元之排列為內容之檔案B、及以擴展影像之交錯單元之排列為內容的檔案D記錄於光碟21中。
即,記錄控制部64藉由控制驅動器65,而使記錄於光碟21中之檔案C之內容即交錯資料中之以基本影像之交錯單元之排列為內容之檔案B、及以擴展影像之交錯單元之排列為內容的檔案D之檔案資訊記錄於光碟21中。
再者,於圖22中,係將以交錯資料為內容之檔案C記錄於光碟21中,其後利用檔案系統之連結功能,使記錄於光碟21中之檔案C之內容即交錯資料中之以基本影像之交錯單元之排列為內容之檔案B、及以擴展影像之交錯單元之排列為內容的檔案D記錄於光碟21中,但除此之外,亦可反過來將交錯資料中之以基本影像之交錯單元之排列為內容之檔案B、及以擴展影像之交錯單元之排列為內容的檔案D記錄於光碟21中,其後利用檔案系統之連結功能,將記錄於光碟21中之以構成檔案B及D之內容之交錯資料為內容的檔案C記錄於光碟21中。
如上所述,於記錄裝置(圖21)中,生成將記錄於光碟21中之m2ts檔案即檔案B及D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交錯單元,並交替配置該交錯單元,藉此物理性連續記錄於光碟21中之交錯資料。進而,於記錄裝置中,生成包含作為位置資訊之盒stco(圖13)之盒moov,該位置資訊係將交錯單元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從而表現構成區塊之交錯單元之於交錯資料上之位置。並且,於記錄裝置中,將交錯資料、及盒moov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一檔案即檔案C,而將交錯資料物理性連續記錄於光碟21中,並且將盒moov記錄於光碟21中。
因此,再生裝置22(圖17)可藉由發送僅對檔案C之讀出指令,而自光碟21連續讀出作為一個檔案之檔案C之內容即交錯資料。即,最終可同時迅速地自光碟21中讀出構成交錯資料之檔案B及D之資料流。
又,再生裝置22係自光碟21中取得包含作為交錯單元之位置資訊之盒stco(圖13)的盒moov。而且,再生裝置22係根據位置資訊,將交錯資料解交錯為檔案B及D之各資料流之交錯單元,從而重建檔案B及D之各資料流。
因此,可根據迅速地自光碟21中讀出之交錯資料,獲得基本影像檔案B之資料流、及擴展影像檔案D之資料流。
再者,於作為ISO檔案檔案C中,因交錯單元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因此交錯單元之位置資訊可藉由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盒stco(圖13)進行管理。
因此,無須為管理交錯單元之位置資訊,而定義單獨的新資料構造(syntax)。
此處,作為ISO檔案之檔案C之資料庫即盒moov可由Java(註冊商標)之檔案讀取指令而讀出。
又,於將檔案C自光碟21拷貝至其他光碟之情形時,必需將檔案C之內容之交錯資料物理性連續記錄於其他光碟中。
再者,於將檔案B及C分別自光碟21拷貝至其他光碟之情形時,檔案B及C之內容整體包含交錯資料,但交錯單元之配置資訊(檔案B之交錯單元與檔案D之交錯單元為交錯配置)會被丟失。
[應用本發明之電腦之說明]
其次,上述一系列處理可由硬體執行,亦可由軟體執行。於由軟體執行一系列處理之情形時,將構成該軟體之程式安裝於通用之電腦等中。
因此,圖23表示安裝有執行上述一系列處理之程式之電腦之一實施形態的構成例。
程式可預先記錄於內置電腦中之作為記錄媒體之硬碟105或ROM 103中。
另外,程式可預先儲存(記錄)於可移動記錄媒體111中。此種可移動記錄媒體111可作為所謂之套裝軟體提供。因此,作為可移動記錄媒體111,例如有軟碟、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緊密光碟-唯讀記憶體)、MO(Magneto Optical,磁光)碟、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位多功能光碟)、磁碟、半導體記憶體等。
再者,程式除了可如上述般自可移動記錄媒體111安裝至電腦中以外,亦可經由通信網路或廣播式網路下載至電腦,並安裝於內置之硬碟105中。即,程式例如可自下載站點經由數位衛星廣播用之人工衛星而無線傳輸至電腦中、或者可經由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網際網路之類的網路而有線傳輸至電腦中。
電腦內置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102,且CPU 102經由匯流排101而連接有輸入輸出介面110。
若經由輸入輸出介面110而藉由用戶對輸入部107進行操作等來輸入指令,則CPU 102將按照上述指令,執行儲存於ROM(Read Only Memory)103中之程式。或者,CPU 102將儲存於硬碟105中之程式加載至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104中並加以執行。
藉此,CPU 102進行按照上述流程圖之處理、或者上述方塊圖之構成所進行之處理。而且,CPU 102視需要,使其處理結果例如經由輸入輸出介面110而自輸出部106中輸出、或者自通信部108中發送,進而記錄於硬碟105中等。
再者,輸入部107係包括鍵盤、滑鼠、及麥克風等。又,輸出部106係包括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及揚聲器等。
此處,於本說明書中,電腦按照程式而進行之處理並非必需按照作為流程圖所記載之順序而時間序列地進行。即,電腦按照程式所進行之處理亦包含並行地或者個別地執行之處理(例如並行處理或者目標程式處理)。
又,程式可藉由一個電腦(處理器)來進行處理,亦可藉由複數個電腦而分散處理。進而,程式亦可傳輸至遠程之電腦執行。
再者,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
即,於本實施形態中,係採用BD即光碟21作為記錄有交錯資料之記錄媒體,但此外可採用BD以外之光碟狀記錄媒體、或磁帶狀之記錄媒體作為記錄交錯資料之記錄媒體。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係將構成立體像之基本影像檔案B與擴展影像檔案D之兩個檔案之資料流作為交錯之對象,但交錯亦可將3個以上檔案之資料流作為對象進行。
進而,作為交錯之對象,例如可採用影像以外之例如字幕及其它之任意媒體檔案之資料流。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係藉由檔案系統之連結功能,而由檔案B與C共享基本影像之資料流,並且由檔案D與C共享擴展影像之資料流,但檔案B及D、以及檔案C可不進行此種共享(不利用連結功能),而記錄於光碟21中。
即,可將基本影像之資料流、擴展影像之資料流、以及包含基本影像與擴展影像各自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的交錯資料全部記錄於光碟21中,將檔案B作為以基本影像之資料流作為內容之檔案,將檔案D作為以擴展影像之資料流作為內容之檔案,並將檔案C作為以交錯資料作為內容的檔案。
然而,該情形時,作為檔案B之內容之基本影像之資料流、及作為檔案D之內容之擴展影像之資料流之集(set)、與作為檔案C之內容之交錯資料內容重複,因此會壓縮光碟21之容量。
11...光碟
12...驅動器
13...信號處理部
14...開關
141 、142 ...端子
151 、152 ...緩衝器
161 、162 ...解包器
21...光碟
22...再生裝置
23...立體視訊用顯示裝置
31...系統控制器
32...檔案系統
33...緩衝器
34...解交錯部
351 、352 ...解碼器
41...讀出控制部
42...取得部
43...記憶部
44...解交錯控制部
61...設定部
62...交錯器
63...資料生成部
64...記錄控制部
65...驅動器
101...匯流排
102...CPU
103...ROM
104...RAM
105...硬碟
106...輸出部
107...輸入部
108...通信部
109...驅動器
110...輸入輸出介面
111...可移動記錄媒體
圖1(A)及圖1(B)係對BD-ROM Part3-1規格之AnnexE所規定之用於多角度之複數個資料流之配置進行說明的圖;
圖2(A)及圖2(B)係對利用BD-ROM Part3-1規格之AnnexE所規定之用於多角度之複數個資料流之配置而記錄立體像之影像資料進行說明的圖;
圖3係表示再生記錄有立體像之BD之對應再生裝置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4係對自光碟11讀出資料流進行說明之圖;
圖5(A)及圖5(B)係對新檔案管理方式之概要進行說明之圖;
圖6係對以新檔案管理方式讀出交錯資料進行說明之圖;
圖7係對ISO檔案之Movie進行說明之圖;
圖8係表示ISO檔案中之媒體資料(Movie)之邏輯配置之圖;
圖9係表示ISO檔案之資料構造之圖;
圖10係表示儲存有媒體資料之ISO檔案之資料構造的圖;
圖11係表示盒moov之構成例之圖;
圖12係表示盒mdia之構成例之圖;
圖13係表示盒stbl之構成例之圖;
圖14係對構成為ISO檔案檔案C進行說明之圖;
圖15係對作為ISO檔案檔案C包含於盒moov中之位置資訊進行說明的圖;
圖16係表示於新檔案管理方式中分配給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資料之各單位之對象的圖;
圖17係表示利用應用本發明之再生裝置之立體視訊系統之構成例的圖;
圖18係表示應用本發明之再生裝置之一實施形態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19係表示系統控制器31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0係說明再生處理之流程圖;
圖21係表示應用本發明之記錄裝置之一實施形態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22係說明記錄處理之流程圖;及
圖23係表示應用本發明之電腦之一實施形態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無元件符號說明)

Claims (13)

  1. 一種再生裝置,其包括:讀出控制部,其進行如下讀出控制:自記錄有包含交錯資料及位置資訊之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檔案之記錄媒體中連續地讀出上述交錯資料;上述交錯資料係將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之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作為上述資料流之片段之交錯單元,並藉由將上述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交錯配置而得,且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上述位置資訊係將上述交錯單元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而表示構成上述區塊之上述交錯單元之於上述交錯資料上的位置;取得部,其自上述記錄媒體中取得上述位置資訊;及解交錯控制部,其進行如下解交錯控制:根據上述位置資訊,將上述交錯資料解交錯為上述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之上述交錯單元,並重建包含上述交錯單元之上述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
  2. 如請求項1之再生裝置,其中上述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係立體視訊用之影像之資料流。
  3. 如請求項2之再生裝置,其中上述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係以左眼觀察之左眼用之影像與以右眼觀察之右眼用之影像之兩個影像之資料流。
  4. 如請求項1之再生裝置,其中上述資料流構成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1軌道。
  5. 一種再生方法,其包括: 讀出控制步驟,其進行如下讀出控制:自記錄有包含交錯資料及位置資訊之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檔案之記錄媒體中連續地讀出上述交錯資料;上述交錯資料係將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之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作為上述資料流之片段之交錯單元,並藉由將上述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交錯配置而得,且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上述位置資訊係將上述交錯單元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而表示構成上述區塊之上述交錯單元之於上述交錯資料上的位置;取得步驟,其自上述記錄媒體中取得上述位置資訊;及解交錯控制步驟,其進行如下解交錯控制:根據上述位置資訊,將上述交錯資料解交錯為上述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之上述交錯單元,並重建包含上述交錯單元之上述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
  6. 一種用以使電腦作為以下機構而發揮功能之程式:讀出控制部,其進行如下讀出控制:自記錄有包含交錯資料及位置資訊之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檔案之記錄媒體中連續地讀出上述交錯資料;上述交錯資料係將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之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作為上述資料流之片段之交錯單元,並藉由將上述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交錯配置而得,且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上述位置資訊係將上述交錯單元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而表示構成上述區塊之上述交錯單元之於上述交錯資料上的位置; 取得部,其自上述記錄媒體中取得上述位置資訊;及解交錯控制部,其進行如下解交錯控制:根據上述位置資訊,將上述交錯資料解交錯為上述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之上述交錯單元,並重建包含上述交錯單元之上述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
  7. 一種記錄裝置,其包括:交錯部,其將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之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作為上述資料流之片段之交錯單元,並生成藉由將上述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交錯配置而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的交錯資料;生成部,其生成將上述交錯單元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而表示構成上述區塊之上述交錯單元之於上述交錯資料上之位置的位置資訊;及記錄控制部,其進行如下記錄控制:將上述交錯資料及上述位置資訊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一檔案,將上述交錯資料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並且將上述位置資訊記錄於上述記錄媒體中。
  8. 如請求項7之記錄裝置,其中上述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係立體視訊用之影像之資料流。
  9. 如請求項8之記錄裝置,其中上述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係以左眼觀察之左眼用之影像與以右眼觀察之右眼用之影像之兩個影像之資料流。
  10. 如請求項7之記錄裝置,其中上述資料流構成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1軌道。
  11. 一種記錄方法,其包括:交錯步驟,其生成將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之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作為上述資料流之片段之交錯單元,並藉由將上述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交錯配置而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的交錯資料;生成步驟,其生成將上述交錯單元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而表示構成上述區塊之上述交錯單元之於上述交錯資料上之位置的位置資訊;及記錄控制步驟,其進行如下記錄控制:將上述交錯資料及上述位置資訊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一檔案,將上述交錯資料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並且將上述位置資訊記錄於上述記錄媒體中。
  12. 一種用以使電腦作為以下機構而發揮功能之程式:交錯部,其將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之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作為上述資料流之片段之交錯單元,並生成藉由將上述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交錯配置而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的交錯資料;生成部,其生成將上述交錯單元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而表示構成上述區塊之上述交錯單元之於上述交錯資料上之位置的位置資訊;及記錄控制部,其進行如下記錄控制:將上述交錯資料及上述位置資訊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一檔案,將上述交錯資料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並且將上述位置資訊記錄於上述記錄媒體中。
  13. 一種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檔案之資料構造,其包含:交錯資料,其係將記錄於記錄媒體中之複數個檔案之各資料流分割成作為上述資料流之片段之交錯單元,並藉由將上述複數個檔案之資料流之交錯單元交錯配置而得,且物理性連續記錄於記錄媒體中;及位置資訊,其將上述交錯單元作為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之區塊,而表示構成上述區塊之上述交錯單元之於上述交錯資料上的位置。
TW099106189A 2009-03-10 2010-03-03 A reproducing apparatus, a reproducing method, a recording apparatus, a recording method, a program, and a data structure TWI4205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56267A JP2010212948A (ja) 2009-03-10 2009-03-10 再生装置、再生方法、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データ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40949A TW201040949A (en) 2010-11-16
TWI420514B true TWI420514B (zh) 2013-12-21

Family

ID=42728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6189A TWI420514B (zh) 2009-03-10 2010-03-03 A reproducing apparatus, a reproducing method, a recording apparatus, a recording method, a program, and a data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693851B2 (zh)
EP (1) EP2408216B1 (zh)
JP (1) JP2010212948A (zh)
CN (1) CN102342123B (zh)
BR (1) BRPI1009501A2 (zh)
RU (1) RU2525482C2 (zh)
TW (1) TWI420514B (zh)
WO (1) WO20101039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29529A4 (en) * 2010-10-13 2014-07-02 Korea Electronics Telecom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TEREOSCOPIC VIDEO INFORMATION
CN109587573B (zh) 2013-01-18 2022-03-18 佳能株式会社 生成设备和方法、显示设备和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GB2602644A (en) * 2021-01-06 2022-07-13 Canon Kk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encapsulating timed media content data in a single track of encapsulated media content data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35221A2 (en) * 1996-03-15 2002-08-2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 medium,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the same and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the same
US6925250B1 (en) * 1997-08-29 2005-08-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c for recording high resolution and normal image, optical disc player, optical disc recorder, and playback control information generator
JP2007066512A (ja) * 2002-10-17 2007-03-15 Sharp Corp Avデータ記録方法、avデータ記録装置、データ記録媒体、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99702B1 (en) * 1996-02-28 2013-12-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High-resulution optocal disk for recording stereoscopic video,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recording device
EP2268015B1 (en) * 1996-12-04 2013-10-16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for high resolution and three dimensional video recording, optical disk 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optical disk recording apparatus
CN1750628B (zh) * 1997-08-29 2011-05-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光盘再生和记录装置及再生控制信息生成装置
JP4207335B2 (ja) * 1999-10-26 2009-01-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再生システム
CN100484224C (zh) * 2003-01-20 2009-04-29 日本先锋公司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信息重放装置和方法、信息录放装置和方法
US20050102371A1 (en) * 2003-11-07 2005-05-12 Emre Aksu Streaming from a server to a client
WO2008156318A2 (en) 2007-06-19 2008-12-24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adata structure for storing and playing stereoscopic data, and method for storing stereoscopic content file using this metadata
US8755672B2 (en) * 2007-06-26 2014-06-17 Lg Electronics Inc. Media file format based 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the same,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the same
US8565576B2 (en) 2008-05-01 2013-10-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for reproducing stereoscopic video imag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35221A2 (en) * 1996-03-15 2002-08-2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 medium,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the same and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the same
US6925250B1 (en) * 1997-08-29 2005-08-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c for recording high resolution and normal image, optical disc player, optical disc recorder, and playback control information generator
JP2007066512A (ja) * 2002-10-17 2007-03-15 Sharp Corp Avデータ記録方法、avデータ記録装置、データ記録媒体、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12: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 ISO/IEC 14496-12:2005(E), 2005.04.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12948A (ja) 2010-09-24
WO2010103969A1 (ja) 2010-09-16
RU2011136675A (ru) 2013-03-10
TW201040949A (en) 2010-11-16
US8693851B2 (en) 2014-04-08
EP2408216A4 (en) 2012-10-17
CN102342123A (zh) 2012-02-01
BRPI1009501A2 (pt) 2016-03-15
CN102342123B (zh) 2016-08-03
RU2525482C2 (ru) 2014-08-20
EP2408216A1 (en) 2012-01-18
US20110305429A1 (en) 2011-12-15
EP2408216B1 (en) 2016-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25751C2 (ru)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и интегральная схема
RU2520403C2 (ru)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и интегральная схема
JP5351146B2 (ja) 再生装置、光ディスク再生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集積回路
US8320733B2 (en) Method of preparing DVD-video formatted data,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DVD-video data and DVD-video data structure
JP2008530938A (ja) デジタル信号をライブで送出する方法
JP2008530938A5 (zh)
JP2008219887A (ja) ストリーム生成装置、ストリーム生成方法、ストリーム再生装置、ストリーム再生システム、ストリーム再生方法および記録方法
US20140050458A1 (en)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device, and recording device
WO2007129524A1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5094145A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再生装置
TWI420514B (zh) A reproducing apparatus, a reproducing method, a recording apparatus, a recording method, a program, and a data structure
CN106233389B (zh) 再现方法、再现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JP6964436B2 (ja) 映像記録装置及び映像再生装置
WO2015105037A1 (ja) ファイル生成方法、ファイル生成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JP6982829B2 (ja)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10278539A (ja) 映像情報再生方法、映像情報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JP2006050192A (ja) 多重化方法、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データ再生方法
JP4800824B2 (ja) 記録媒体
JP2014127747A (ja) 画像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