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6887B - 計算用於上鏈功率控制之c值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計算用於上鏈功率控制之c值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6887B
TWI416887B TW096112661A TW96112661A TWI416887B TW I416887 B TWI416887 B TW I416887B TW 096112661 A TW096112661 A TW 096112661A TW 96112661 A TW96112661 A TW 96112661A TW I416887 B TWI416887 B TW I41688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value
packet
dtm
blo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12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03228A (en
Inventor
Hyoun Hee Koo
Sang Rok Lee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803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03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6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688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during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e.g.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HSP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usage mode, e.g. hands-free, data transmission, tele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he output power of a terminal is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calculated in said termin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計算用於上鏈功率控制之C值的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計算一用於功率控制之數值的方法,並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計算一用於上鏈功率控制之C 值的方法。
現已發展出「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SM)」,而在歐洲將不同的通訊系統加以合併。此外,「通用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將封包交換資料引入到GSM系統內。GPRS可提供封包資料服務,這意味著多位使用者可共享相同的傳輸頻道,而僅在當有資料需予發送時方才進行傳送。GSM可稱為電路交換式資料服務,其建立一無線電資源(RR)連接,並且於該RR連接之壽命過程中保留該電路交換式資料的完整帶寬。而與封包資料服務的差別是在於,封包資料服務可在任何給定時刻令全部的可用帶寬按動態方式專屬於該等實際地發送之使用者,這在使用者僅間歇性地發送或接收資料之情況下可提供較高的運用性。
「GSM演進之強化資料速率(EDGE)」則將8相位位移鍵(8-PSK)引入GSM/GPRS網路內。EDGE可利用8-PSK以及GSM的「高斯最小位移鍵(GMSK)」作為調變法則。除了GPRS的調變法則之外,多數的GPRS非調變技術可適用於EDGE。
同時,EDGE含有兩種強化資料速率,該等係一強化電路交換式資料服務(ECSD)以及一強化封包交換式資料服務,後者又稱為「強化GPRS(EGPRS)」。由於ECSD的實作在現實世界裡被視為是不合實用,從而可將EDGE視為是EGPRS。
EDGE為GPRS超集合,並且,只要是GSM/GPRS網路業者實作有必要的升級作業,該者即可運作於其上經佈署有GPRS的任何網路之上。此外,EDGE可利用不同的調變及/或編碼法則,像是用於GSM/GPRS網路自CS1到CS4而MCS1到MCS9,藉以將傳輸速率最佳化。
GSM/GPRS/EDGE係基於劃時多重進接(TDMA)而作為一存取技術。在該系統裡,於一基地台子系統(BSS)與一行動台(MS)之間的通訊作業是按時槽的形式而進行。其中,將從該BSS至該MS的傳輸稱為下鏈傳輸,並且將從該MS至該BSS的傳輸稱為上鏈傳輸。
從而,本發明係針對於一種計算一用於上鏈功率控制之C 值的方法,這可大幅地減輕一或更多因相關技藝之限制與缺點所致生的問題。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自一第一無線電資源(RR)模式進入一第二RR模式時,計算一標定值的方法。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一專屬模式下計算一標定值的方法。
本發明之額外優點、目的及特性可部分地如後文中所陳述,部分地為熟諳本項技藝之人士經檢閱下列說明後而屬顯見,或可自本發明實作所習知者。可藉由在所撰說明與其申請專利範圍內經特定地指陳之結構,以及各隨附圖式,實現並獲得本發明之各項目的與其他優點。
為達到該等目標及其他優點,並且根據本發明之目的,即如其中所廣義描述者,一種在自一第一無線電資源(RR)模式進入一第二RR模式時計算一標定值的方法,其中包含,若該標定值計算作業是在該第一RR模式之下進行,則利用一過濾、一疊代指數以及一在該第一RR模式之下所計算的最後標定值,計算一待用於該第二RR模式之下的新標定值;並且,若該標定值計算作業並非在該第一RR模式之下進行,則藉由重新開始該過濾,以計算一待用於該第二RR模式之下的新標定值。
在本發明之另一特點裡,一種在自一第一無線電資源(RR)模式進入一第二RR模式時計算一標定值的方法,其中包含,若該標定值是在該第二RR模式之下所計算,則利用一過濾、一疊代指數以及一在該第一RR模式之下所計算的最後標定值,計算一待用於該第二RR模式之下的新標定值,其中,若該標定值並非在該第二RR模式之下所計算,則不計算該標定值。
在本發明之一進一步特點裡,一種在自一第一無線電資源(RR)模式進入一第二RR模式時計算一標定值的方法,其中包含,若該標定值是在該第一RR模式之下所計算,並且若一網路及一行動台支援一「雙傳送模式(DTM)強化」,則利用一過濾、一疊代指數以及一在該第一RR模式之下所計算的最後標定值,計算一待用於該第二RR模式之下的新標定值。
又在本發明之另一特點裡,一種在一專屬模式之下計算一標定值的方法,其中包含利用一過濾、一疊代指數以及一最後標定值計算一標定值,其中該過濾係一行移平均過濾,C n =(1-b )*C n -1b *SS n ,其中b 為遺忘因數,n 為疊代指數,而SS n 為所收信號位準。
在本發明之進一步特點裡,一種在一專屬模式之下計算一標定值的方法,其中包含利用P CH 值以計算該標定值C ,而該值係一由一網路所提供的上鏈傳送功率,其中該上鏈傳送功率可表如P CH =min(Γ0 -Γ CH α *(C +48),PMAX ),其中Γ CH 、Γ0αPMAX 為用以決定該上鏈傳送功率所必要的控制資訊。
應瞭解前揭之一般敘述與後載之詳細說明兩者皆僅具示範及解釋性質,而係為以提供本發明的進一步解釋。
本申請案主張2006年4月18日申請之韓國專利申請案第P2006-35087號,以及2006年5月12日申請之韓國專利申請案第P2006-43048號的權利,該等申請案應併入本案參照。
本申請案主張2006年4月10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0/790,896號的權利,該申請案應併入本案參照。
現將詳細地參照於本發明各項較佳具體實施例,而在各隨附圖式中說明該等之範例。將在全篇各圖式中盡可能地使用相同的參考編號,藉以指稱相同或類似的部分。
在GSM/GPRS/EDGE系統裡,存在有各種類型的無線電資源模式,包含閑置/封包閑置模式、封包傳送模式、專屬模式以及雙傳送模式(DTM)。在GSM/GPRS/EDGE系統裡,若該系統係經表示為「經GSM接附」,則存在有兩種RR模式(亦即封包閑置模式與專屬模式)。其中,亦可將經GSM接附解譯成經GPRS卸接。亦即,若MS支援GPRS,則可將經GSM接附視為是經GPRS卸接。此外,若該系統係經表示為「經GPRS接附」,則存在有兩種RR模式(亦即封包閑置模式與封包傳送模式)。其中,可將經GPRS接附解譯成經GSM卸接。亦即,若MS支援GSM,則可將經GPRS接附視為是經GSM卸接。此外,若MS支援DTM類別A操作模式,則可支援一額外的RR模式(亦即DTM)。其中,DTM可由經GSM接附及經GPRS接附所定義。
第1圖係一說明在GPRS/EDGE系統裡之框架結構的示範性圖式。參照第1圖,各框架含有八(8)個時槽,並且可將不同類型的突波納入在各個時槽裡。一正常突波(NB)代表不同類型之突波的其中一者。可將從四(4)個接續框架之中所擷取出的四(4)個突波或四(4)個時槽加以合併,以代表一無線電區塊。例如,時槽#2代表一個時槽。而來自於四個框架構各者的相同時槽#2係經接收,藉以構成一無線電區塊。
若該MS是在專屬模式之下(即如電路交換式),則僅存在有一個RR連接。其中,該MS輸出功率(或上鏈傳送功率)是由該網路所提供。換言之,該網路在上鏈方向進行傳送時即通知使用多少功率。據此,該MS僅為依循來自該網路的指示。底下,亦可將該網路稱為一基地台(BS)、基地台子系統(BSS)或基地收發器系統(BTS)。此外,亦可將該MS描述為一存取終端(AT)、行動用戶站台(MSS)或終端等等。
然而,若該MS是在封包傳送模式之下(即如封包交換式),則該MS輸出功率是由該MS所計算出,藉以將該上鏈封包資料傳送至該網路。在GPRS及/或EDGE系統裡,可根據各種法則決定MS輸出功率。其中一種法則是包含利用控制資訊,而其由一行動台(MS)所收到之信號位準係經正規化。
該MS輸出功率,P CH ,可利用下式加以計算。在後文中,亦可將該MS輸出功率稱為上鏈傳送功率。
[等式1]P CH =min(Γ0 -Γ CH α *(C +48),PMAX )
參照等式1,Γ CH 、Γ0α 及PMAX為決定該MS輸出功率所必要的控制資訊。更詳細地說,Γ CH 為該MS及頻道特定參數,並在一無線電鏈結控制(RLC)訊息中發送至該MS。此外,Γ0 對於GSM400、GSM 700、GSM 850及GSM900是等於39 dBm,並且對於DCS1 800及PCS 1900也等於36 dBm。另一控制資訊α 為一系統參數,其是在PBCCH上所廣播,或者選擇性地在一RLC訊息裡發送至MS。此外,PMAX為在該細胞裡的最大可容許輸出。最後,該MS可藉由利用前述的控制資訊,並連同在該MS處之經正規化所收信號位準的C 值,以決定該輸出功率(或上鏈傳送功率)P CH
傳統上,是在封包閑置模式及封包傳送模式之下計算出C 值。可在封包閑置模式或封包傳送模式(MAC閑置狀態或MAC共享狀態)下計算該C 值,以獲得在GPRS/EDGE系統裡MS輸出功率值或上鏈功率值。此外,在封包傳送模式下決定上鏈功率值時,雖可將該C 值視為是一根據所收信號位準的變數值,然亦可在其他不同模式下(即如封包閑置模式、雙傳送模式或專屬模式)測量出該C 值,藉以更精確地反映出無可預測無線電頻道環境,這是由於MS可在各模式之間轉移。
在封包閑置模式(或「媒體控制存取(MAC)閑置狀態」)的過程中,一行動台(MS)可週期性地測量一封包共用控制頻道(PCCCH)的(多個)所收信號位準。若在該伺服細胞裡PCCCH無法獲用或並不存在,則該MS另為可測量共用控制頻道(CCCH)的信號位準。
可利用下式計算各個無線電區塊的經正規化C 值。
[等式2]C block,n =SS block,n +Pb
在等式2裡,SS block,n 代表四個正常突波所收信號位準的平均值,該等突波組成該無線電區塊。並且Pb 係在測量執行的頻道上使用的一(相對於在廣播控制頻道上所使用之輸出功率的)基地收發兩用站台(BTS)輸出功率之一降低值。最後,C block,n 值係利用一行移平均過濾來進行過濾。等式3係行移平均過濾的一範例。
[等式3]C n =(1-a )*C n -1 +a *C block.n
在等式3裡,a 代表遺忘因數,並且n 表示疊代指數。其中,對於n =1,a =1。每次選定一新細胞時,在該第一樣本之內的n 值為1。換言之,每次選定一新細胞時,該過濾可對於第一樣本而按n =1重新開始。傳統上,由於僅考量到封包閑置模式與封包傳送模式之間的移轉,因此每當MS進入該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之下時,該過濾可自n ,以及在該封包傳送模式或MAC共享狀態過程中所獲得的C n ,繼續進行。
在封包傳送模式(或MAC共享狀態)的過程中,一行動台(MS)可利用與在該伺服細胞之BCCH載波上用於細胞重新選定相同的所收信號位準測量值,藉此獲得C 值。此外,該網路可請求MS在由該MS對於PACCH所監視之PDCH 上測量各無線電區塊的所收信號位準。
在封包傳送模式(或MAC共享狀態)下,該MS根據由該網路所設定之PC_MEAS_CHAN參數,決定究應測量BCCH或PDCH,並且若PC_MEAS_CHAN=0,則對該伺服細胞之BCCH的所收信號位準進行測量。可將該PC_MEAS_CHAN參數納入在「整體功率控制參數IE」或是「GPRS功率控制參數IE」之內。此外,可透過至少一含有「整體功率控制參數IE」及「GPRS功率控制參數IE」之訊息,像是封包功率控制/計時前進訊息、PSI1訊息、PSI13訊息及/或PSI14訊息,來測量PC_MEAS_CHAN。
而對於封包傳送模式(或MAC共享狀態),若PC_MEAS_CHAN=0,則該MS可在該伺服細胞之BCCH載波上測量所收信號位準。
此外,在封包傳送模式(或MAC共享狀態)下,若PC_MEAS_CHAN=1,則該MS可在由該MS對於PACCH所監視之PDCH的一者上測量各無線電區塊的所收信號位準。換言之,若PC_MEAS_CHAN=1,則該MS並不測量該BCCH,而是另為測量該PDCH,藉以繼續計算nC n 值。
C 值稱為在該封包傳送模式或MAC共享狀態之下的控制資訊。據此,可在當該MS為封包傳送模式(或MAC共享狀態)之下時計算該C 值。在封包傳送模式或MAC共享狀態下的MS可利用在該伺服細胞之BCCH載波上與細胞重新選定所使用的相同所收信號位準測量值以計算出獲 得C n 值。亦即,該MS可測量該所收信號位準以對一特定細胞內之分散頻道條件進行準備,並且該MS可藉由利用該所測得之所收信號位準來計算出C n 值。等式4說明此一要點,其中可接著利用該行移平均過濾以對所獲測量結果進行過濾。
[等式4]C n =(1-b )*C n -1 +b *SS n
參照等式4,SS n 為該等測量樣本的所收信號位準,b 表示遺忘因數,並且n 為疊代指數。其中,對於n =1,b =1。若該MS是自封包閑置模式進入到封包傳送模式,或是自MAC閑置狀態進入到MAC共享狀態,則該過濾可自n 及在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過程之中所獲得的C n 值繼續。
或另者,若由一參數PC_MEAS_CHAN所表示,則該MS可在由該MS對於封包相關控制頻道(PACCH)所監視之PDCH的一者上,另為測量各無線電區塊的所收信號位準。若為測量PDCH,則可利用根據等式2所導算出的C block,n 來計算出該等C n 值。等式5說明用於計算C n 值的行移平均過濾。
[等式5]C n =(1-c )*C n -1 +c *C block,n
參照等式5,c 為遺忘因數,並且n 表示疊代指數。其中,對於n =1,c =1。若該MS是自封包閑置模式進入到封包傳送模式,或是自MAC閑置狀態進入到MAC共享狀態,則該過濾可自n 及在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過程之中所獲得的C n 值繼續。
傳統上,由於僅考量到封包閑置模式與封包傳送模式之間的移轉,因此每當MS進入該封包傳送模式或MAC共享狀態之下時,該過濾可自n 以及在該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過程中所獲得的C n 繼續進行。
C 值係一用於封包傳送模式之下藉以獲得MS輸出功率的GPRS/EDGE相關參數,並且在傳統上並非在專屬模式之下計算出該C 值。即如前文所述,可在專屬模式下測量該C 值,藉此更正確地反映出無可預期的無線電頻道環境,這是由於該MS可在多個RR模式之間動態地移轉。若並不考量此移轉,則每當該MS進入封包閑置模式或封包傳送模式之下時,該MS可藉由獲自於先前封包閑置模式或封包傳送模式之C 值計算出該MS輸出功率,而無論自從離開此一RR模式之後業已經過多少時間皆然。
該在專屬模式下的MS或許能算出該C 值,或者無法計算該C 值。若是能夠算出該C 值,則可根據下列兩種方式計算該C 值。首先,該MS可利用與在該伺服細胞之BCCH載波上用於細胞重新選定相同的所收信號位準測量結果來以計算該等C 值。參照於第4圖之說明,以進行關 於計算該C 值的詳細討論。
在傳統的GSM系統裡,網路決定上鏈MS輸出功率,並且透過訊息,指示該MS利用由該網路所提供之MS輸出功率來傳送電路交換式資料。該專屬模式為一CS式模式,並且該MS輸出功率是由該網路考量到由該MS所報告之測量結果而決定。亦即,該網路是在緩慢相關控制頻道(SACCH)上,透過一第1層(L1)標頭來決定對於該MS的MS輸出功率。該MS是在一經納入在該SACCH L1標頭內之5位元資訊裡,其又稱為令定MS輸出功率,收到該MS輸出功率。接下來,該MS利用所收到的5位元資訊來決定適當的MS輸出功率。
第二,該MS可利用該P CH 值來計算該C 值。其中,參照於與等式1和後文中之等式6-8相關的說明,來提供對於決定C 值及P CH 值的詳細討論。
在等式1裡,P CH 的值可為,在該專屬模式下,由該網路對於上鏈傳送功率所令定的MS輸出功率,並且可利用此值來決定該C 值。例如,在當該MS自該專屬模式進入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之下時,可利用與C 值相同的值來決定該C 1 值,並且可利用該C 1 值來決定該C 2 值以及其後續數值。換言之,該C 1 值是在專屬模式之下所決定,並且可在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之下決定該C 2 值以及其後續數值。
若Γ0 CH -α *(C +48)<PMAX ,則該C 值可表如下式。
[等式6]C =(Γ0 CH -P CH )/α -48
其中,若該MS自該專屬模式進入到該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之下,則可利用等式6以計算出該C 值。然後,再將該所獲C 值指配為或取代成該C 1 值。接著,若該MS進入到該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之下,則n =2,並且可利用該C 1 值以計算該C 2 值。
若Γ0 CH -α *(C +48) PMAX ,則該C 值可表如下式。
[等式7]P CH =PMAX0 CH -α (C +48)C =(Γ0 CH -PMAX )/α -48
其中,若該MS自該專屬模式進入到該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之下,則可利用等式7以計算出該C 值。然後,再將該所獲C 值指配為或取代成該C 1 值。接著,若該MS進入到該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之下,則n =2,並且可利用該C 1 值以計算該C 2 值。
即如前述,P CH 的值可為在專屬模式之下由該網路對於上鏈傳送功率所令定的MS輸出功率,並且是由該網路所決定。亦即,由於P CH 的值是由該網路,而非由該MS,所決定,因此P CH 的值一般說來不會超過等式1的PMAX。從而,可將等式1修改為如等式8所示者。
[等式8]P CH 0 CH -α *(C+48)
其中,可依據等式1來決定該C 值,而確無關於Γ0 CH -α *(C +48)<PMAX 。此外,在等式1裡,是利用該C 值來計算P CH 值。然而,可利用該C 值來決定利用由該網路所提供之令定MS輸出功率的MS輸出功率(或上鏈傳送功率)。
即如前述,若有必要,可將等式1加以修改。即使等式1經過修改,仍可利用經修改等式以根據來自該網路的MS輸出功率決定該C 值。
第2圖係一說明不同無線電資源(RR)模式之關係的示範性圖式。亦可將該RR模式稱為RR操作模式。即如第2圖所示,該等RR模式包含DTM、專屬模式、閑置/封包閑置模式,以及封包傳送模式。底下,亦可將封包閑置模式稱為MAC閑置狀態,並且將封包傳送模式稱為MAC共享狀態。
該MS在RR操作模式之間有移轉情況。對於各個操作模式,RR操作模式之間的移轉可為不同。在一些情況下雖並未支援DTM,然底下的討論將是以支援DTM為基礎。從而,若該MS及該網路支援DTM,則該MS可進行往返於DTM的移轉。假設該MS及該網路支援DTM強化的特性,則該DTM可為例如透過一封包請求程序自專屬模式 而進入,或者透過RR連接建立程序自該封包傳送模式而進入。
參照第2圖,該MS可自一RR模式移轉至另一RR模式。底下討論是有關於在不同RR模式下該MS計算該C 值之作業。即如前述,第2圖說明四種RR模式,該等為封包閑置/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專屬模式、DTM及封包傳送模式(MAC共享狀態)。將從各個RR模式之觀點來討論該MS在RR模式間的移轉。更詳細地說,將是從該MS進入或離出之RR模式的觀點來進行討論。
該第一觀點是描述在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之下的MS。該第二觀點是描述在專屬模式之下的MS。該第三觀點是描述在DTM之下的MS。該第四觀點是描述在封包傳送模式(或MAC共享狀態)之下的MS。
對於該第一觀點而言,該MS可自三(3)種不同模式進入該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之下。首先,該MS可自該封包傳送模式(或MAC共享狀態)進入該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之下。其中,該MS可利用n 以及在封包傳送模式(或MAC共享狀態)過程之中所獲得的C n 值繼續計算該C 值。
第二,該MS可自該DTM進入該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之下。其中,該MS可利用n 以及在DTM過程之中所獲得的C n 值繼續計算該C 值。
最後,該MS可自該專屬模式移轉至該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之下。其中,若該MS既已在該專屬模 式過程中算出該C 值,則在該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之下的MS可利用該n 以及在專屬模式過程中所獲得的C n 值計算該C 值。然而,若該MS並未在該專屬模式過程之中計算出該C 值(即如無有效C 值),則可按n =1重新開始過濾,並且在該封包閑置模式之下利用等式2及等式3計算C 值。
在第二觀點裡,該MS可自DTM或封包閑置模式進入該專屬模式之下。首先,該MS可自該DTM進入該專屬模式之下。其中,若該MS既已在該DTM模式之下算出該C 值,則該MS可透過等式4,利用該n 以及在DTM過程中所獲得的C n 值繼續計算該C 值。若該MS缺少在專屬模式之下計算該C 值的功能,則不會在自該DTM所移轉的專屬模式之下計算該C 值。
第二,該MS可自該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進入該DTM之下。其中,若該MS既已在該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之下算出該C 值,則該MS可透過等式4,利用該n 以及在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過程中所獲得的C n 值繼續計算該C 值。若該MS缺少在專屬模式之下計算該C 值的功能,則不會在自該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所移轉的專屬模式之下計算該C 值。
對於第三觀點,該MS可自該DTM或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進入該封包傳送模式(或MAC共享狀態)之下。首先,該MS可自該DTM進入該封包傳送模式(或MAC共享狀態)之下。其中,若該網路及該MS能夠支援強化 DTM CS釋放程序,則可進行此項移轉。假設可進行此項移轉,該MS可利用n 以及在DTM過程之中所獲得的C n 值計算該C 值。
第二,該MS可自該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進入該封包傳送模式(或MAC傳送狀態)之下。其中,該MS可利用n 以及在封包閑置模式(或MAC閑置狀態)過程之中所獲得的C n 值繼續計算該C 值。
對於第四觀點,該MS可自專屬模式或封包傳送模式(或MAC共享狀態)進入該DTM之下。首先,該MS可自該專屬模式進入該DTM之下。其中,若該MS既已在該專屬模式過程中透過等式4算出該C 值,則在該DTM之下的MS可利用該n 以及在專屬模式過程中所獲得的C n 值計算該C 值。然而,若該MS並未在該專屬模式過程中算出該C 值(亦即在專屬模式過程之中並無有效C 值),則可重新開始過濾,並且以n =1開始來計算該C 值。
其次,該MS可自該封包傳送模式(或MAC共享狀態)進入該DTM之下。其中,若該網路及該MS能夠支援強化DTM CS建立程序,則可進行此項移轉。假設可進行此項移轉,該MS可利用n 以及在該封包傳送模式(或MAC共享狀態)過程之中所獲得的C n 值繼續計算該C 值。
其中,可將「DTM強化」稱為DTM CS釋放程序及強化DTM CS建立程序兩者。
此外,可獲運用「DTM強化」以提供在該封包傳送模式(MAC共享狀態)與該DTM之間的移轉。此一移轉並不 會影響導到GPRS,並且可維持該PS連接而無需任何中斷,無論是否既已釋放或建立CS連接皆然。
即如前述,若可在專屬模式之下計算C 值,則可就在該MS自一RR模式移轉至另一RR模式之後,利用獲自於先前RR模式的C 值繼續在各個RR模式之下過濾C 值。並且,該MS可接著利用該更精確MS輸出功率以傳送上鏈封包資料。
熟諳本項技藝之人士將即可瞭解可在本發明中進行各式修改及變化,而不致悖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圍。從而,所欲者係為本發明涵蓋本發明之各項修改及變化,若該等歸屬後載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各等同項目的範圍內。
各隨附圖式係經納入以供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並經併入而組成本申請案之一部分,該等說明本發明之(各)具體實施例,且連同於該詳細說明以解釋本發明原理。在各圖式中:第1圖係一說明在GPRS/EDGE裡之框架結構的示範性圖式;以及第2圖係一說明不同無線電資源(RR)模式之關係的示範性圖式。

Claims (7)

  1. 一種在自一專屬模式進入一封包閑置模式時計算一經正規化所收信號位準(NRSL)值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由一行動台(MS)執行從該專屬模式進入該封包閑置模式的移轉;以及若該NRSL值計算作業是已在該專屬模式之下進行,則由該封包閑置模式中的該MS,利用一行移平均過濾、一迭遞指數、及在該專屬模式之下所計算的一NRSL值,計算待用於該封包閑置模式之下的一新NRSL值;以及若該NRSL值計算作業並未在該專屬模式之下進行,則由該封包閑置模式中的該MS,藉由重新開始該行移平均過濾,計算待用於該封包閑置模式之下的一新NRSL值。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行移平均過濾,其被表示為C n =(1-a )*C n -1 +a *C block,n ,其中a 為一遺忘因數,n 為疊代指數,及C block,n 為各無線電區塊的一正規化標定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C block,n =SS block,n +Pb ,其中SS block,n 係四(4)個正常突波所收信號位準的平均值,該等突波組成該無線電區塊,並且P b係,相對於在廣播控制頻道(BCCH)上所使用之輸出功率的,基 地終端站台輸出功率之一降低值。
  4. 一種在自一雙傳送模式(DTM)進入一封包傳送模式時計算一經正規化所收信號位準(NRSL)值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由一行動台(MS)接收四(4)個正常突波,該等突波組成一無線電區塊;由該MS執行從該雙傳送模式(DTM)進入該封包傳送模式的移轉;以及若一NRSL值是已在該DTM之下計算,並且若一網路及一行動台支援一「雙傳送模式(DTM)強化」,則由該封包傳送模式中的該MS,利用一行移平均過濾、一疊代指數以及一在該DTM之下所計算的該NRSL值,計算待用於該封包傳送模式模式之下的一新NRSL值。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雙傳送模式(DTM)強化」係一經強化DTM電路交換式釋放或一經強化DTM電路交換式建立程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行移平均過濾係被表示為C n =(1-c )*C n -1 +c *C block,n ,其中c 為一遺忘因數,n 為疊代指數,及C block,n 為各無線電區塊的一正規化標定值。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C block,n =SS block,n +Pb ,其中SS block,n 係四(4)個正常突波所收信號位準的平均值,該等突波組成該無線電區塊,並且Pb 係,相對於在廣播控制頻道(BCCH)上所使用之輸出功率的,基地終端站台輸出功率之一降低值。
TW096112661A 2006-04-10 2007-04-10 計算用於上鏈功率控制之c值的方法 TWI4168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9089606P 2006-04-10 2006-04-10
KR20060035087 2006-04-18
KR1020060043048A KR101241884B1 (ko) 2006-04-10 2006-05-12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 결정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3228A TW200803228A (en) 2008-01-01
TWI416887B true TWI416887B (zh) 2013-11-21

Family

ID=46045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12661A TWI416887B (zh) 2006-04-10 2007-04-10 計算用於上鏈功率控制之c值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95315B2 (zh)
EP (1) EP2011248B1 (zh)
KR (1) KR101241884B1 (zh)
TW (1) TWI416887B (zh)
WO (1) WO2007117109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30865B1 (ko) * 2007-03-20 2011-04-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
CN101990285B (zh) * 2010-12-02 2013-09-0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140177591A1 (en) * 2012-12-21 2014-06-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ed latency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775009B2 (en) * 1998-11-02 200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Idle mode handling in a hybrid GSM/CDMA network
US6856812B1 (en) 2000-06-30 2005-02-1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ownlink power control method for wireless packet data network
FI113513B (fi) 2001-03-05 2004-04-30 Nokia Corp Referenssiarvon määrittäminen pakettkytkentäiseen tiedonsiirtoverkkoon yhteydessä olevan vastaanottimen AGC-ohjausta varten
WO2002075960A1 (en) * 2001-03-16 2002-09-26 U.S. Monolithic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US7042856B2 (en) 2001-05-03 2006-05-09 Qualcomm, In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52591B2 (en) * 2001-11-20 2005-10-0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Uplink power control algorithm
KR100630128B1 (ko) * 2002-03-23 2006-09-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전력 제어를 위한 파일럿 신호필드 위치정보 결정장치 및 방법
US20040097233A1 (en) * 2002-11-18 2004-05-20 Pecen Mark 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dicting a cell change
KR100541877B1 (ko) * 2003-08-27 2006-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Ofdma시스템의 순방향 통신채널의 전력제어 방법
US7623885B2 (en) * 2004-05-24 2009-11-24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pparatus,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rminal output power
US7450540B2 (en) * 2004-06-15 2008-11-1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enhanced dual transfer mode using mobility management
KR100725773B1 (ko) 2004-08-20 2007-06-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분할 듀플렉스 방식의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기의상태에 따라 상향링크 전력제어방식을 적응적으로변경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7613162B2 (en) * 2005-01-05 2009-11-03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channel allocation when radio resource connection is released while in dual transfer mod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S 45.008 version 6.11.0 Release 6 "Radio subsystem link control", 2005/02/1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43895A1 (en) 2007-10-18
EP2011248A4 (en) 2014-06-11
EP2011248A2 (en) 2009-01-07
US8995315B2 (en) 2015-03-31
KR20070101081A (ko) 2007-10-16
WO2007117109A3 (en) 2009-07-30
EP2011248B1 (en) 2018-05-30
KR101241884B1 (ko) 2013-03-11
TW200803228A (en) 2008-01-01
WO2007117109A2 (en) 2007-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79457B1 (en) Resource negoti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2d communication
RU2436244C2 (ru) Процедура назначения ресурсов для несинхрон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радиодоступа к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EP2132949B1 (en) Selection of an uplink carrier frequency corresponding to one of co-sited cells having different coverage areas and supporting different uplink data rates
TWI487419B (zh) 通訊技術
US7623885B2 (en) System, apparatus,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rminal output power
WO2012136122A1 (zh) 功率调整方法和基站
US7583969B2 (en)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TW201503721A (zh) 具有非-保證位元率(non-gbr)通道載具的使用者設備之交遞技術
US20230143590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US20220116818A1 (en) Handling of 5GSM Congestion Timers
JP2007510327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ための無線アクセス管理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7107014B2 (en) Transporting power control information
TWI416887B (zh) 計算用於上鏈功率控制之c值的方法
EP2041896B1 (en) Mixed mode power measurement calibration and repor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130094393A1 (en) Method,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tarting compressed mode
FI106996B (fi) Menetelmä tehonkäytön indikoimiseksi pakettivälitteisessä tiedonsiirtojärjestelmässä
TWI412240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控制上鏈輸出功率之方法
KR100947603B1 (ko) 수신감도를 이용한 이동단말 또는 다중 인터페이스이동단말의 핸드오버 방법
WO2021163851A1 (zh) 随机接入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16821B (zh) 集群业务的接入方法及装置
KR101091038B1 (ko) 듀얼밴드/듀얼모드 이동통신단말의 핸드오버 방법
EP4322699A1 (en) Access handling when stopping 5gsm congestion timers
WO2022153595A1 (ja)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CN103916965B (zh)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817709B (zh) 确定异系统切换门限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