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5511B - A color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n electronic product and a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A color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n electronic product and a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5511B
TWI415511B TW98145570A TW98145570A TWI415511B TW I415511 B TWI415511 B TW I415511B TW 98145570 A TW98145570 A TW 98145570A TW 98145570 A TW98145570 A TW 98145570A TW I415511 B TWI415511 B TW I4155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romogenic
layer
oxide
oxide layer
ion stor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45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3969A (en
Inventor
Tao Liang Chuang
Chien Lung Huang
Chen Yu Hua
Original Assignee
Metal Ind Res & Dev C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tal Ind Res & Dev Ct filed Critical Metal Ind Res & Dev Ct
Priority to TW98145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551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23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3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5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5511B/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生色裝置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包含該生色裝置之電子產品及交通工具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生色裝置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包含該生色裝置之電子產品及交通工具,詳言之,係關於一種包含不透光導電本體之生色裝置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包含該生色裝置之電子產品及交通工具。
在習知技術中,關於工件表面被覆色彩之製作,可分為乾式濺鍍及濕式製程等製作方式。其中,在習知乾式濺鍍製程技術上,於製程、環保與調控穩定性較佳,使用上較廣泛。習知以物理氣相沈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濺鍍製程製作裝飾性鍍膜之方法,均著重在功能被覆或色彩配置等鍍膜架構,其它如塑膠3C殼件等,有些是訴求可替換外殼來進行裝飾外觀變化。
相關習知製程如濕式塗料(sol-gel)氧化膜製作:以此習知技術進行氧化物製作塗覆容易,然而為提升材料特性均需進行煅燒過程,因該種習知技術增加了加熱程序,使得產品變異性較大。
在習知電致變色元件中,係先濺鍍一透明導電薄膜(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thin film,TCO)電極於一玻璃基材之表面,再濺鍍金屬氧化膜(如氧化鎢、氧化鉭與氧化鎳等)於該透明導電薄膜電極上,最後於該金屬氧化膜之外層濺鍍另一透明導電薄膜電極,以形成一變色元件。當一外加電場附加於該習知變色元件時,將使玻璃表面澤度發生改變,致使穿透率下降、產生遮蔽。該習知變色元件必需包括二透明導電薄膜電極作為對電極,且僅應用於玻璃基材等透明之不導電體上,顏色之呈現亦只有通電時之藍色及不通電時之透明,因此製作成本高且應用非常侷限。
因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創新且具進步性的生色裝置及其製造方法,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生色裝置,其包括:一本體、一生色層、一透明導電層及一電源。該本體為不透光導電體,其具有一表面。該生色層設置於該表面上,其中該生色層包括至少一複合生色層。該透明導電層設置於該生色層上。該電源電性連接至該本體及該透明導電層,用以控制該生色層使該生色裝置產生色彩之變化。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生色裝置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一本體,該本體係為不透光導電體,其具有一表面;(b)平坦化該表面;(c)形成一生色層於平坦化後之該表面上,其中該生色層包括至少一複合生色層;及(d)形成一透明導電層於該生色層上。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包含上述生色裝置之電子產品,其中該本體係為該電子產品之一殼件。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包含上述生色裝置之交通工具,其中該本體係為該交通工具之一殼件。
本發明之生色裝置不需包括二透明導電薄膜電極以作為對電極,且可應用於電子產品或交通工具,因此製作成本低且應用較為廣泛。並且,經由適當電場作用後,本發明生色裝置具有豐富多樣之色彩變化,且該等色彩變化係為可逆的色彩轉變行為,藉此可達到不同功能性圖樣之呈現。
圖1顯示本發明生色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該生色裝置1包括一本體11、一生色層10、一透明導電層(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thin film,TCO)13、一透明保護層(例如高分子層)14及一電源15。該本體11為不透光導電體,其具有一表面111。該本體11之該表面111具有一設定粗糙度(Ra),該設定粗糙度較佳係為0.2至0.5μm之間。較佳地,該本體11係為不銹鋼材質。更佳地,該表面111係為一拋光鏡面,其可更提升該生色裝置1之色彩及光澤表現。
該生色層10包括至少一複合生色層12,每一複合生色層12包括一生色氧化層121及一離子儲存層122。該生色層10設置於該表面111上。在本實施例中,該生色氧化層121靠近該本體11之表面111,該離子儲存層122設置於該生色氧化層121上,用以配合該電源15之正極及負極的配置。在另一實施例中,該離子儲存層122可靠近該本體11之表面111,該生色氧化層121可設置於離子儲存層122上,用以配合該電源15之正極及負極的配置。
該生色氧化層121係為非晶質之金屬氧化層。在本實施例中,該離子儲存層122係為氧化鉭(Ta2 O5 )。該生色氧化層121係為含氫(H)氧化層,其係表示為Hx AOy ,其中A係為金屬元素。例如,A為鎢(W),該生色氧化層121係為Hx WO3 。該生色氧化層121可包括至少一圖樣1211,例如以挖空的方式形成該圖樣1211。該至少一圖樣1211係包括文字、幾何形狀及圖案至少其中之一。可理解的是,該生色氧化層121亦可製作成該至少一圖樣1211之形狀。在本實施例中,該生色裝置1係包括一複合生色層12,可理解的是,該生色裝置1亦可包括複數個堆疊設置之複合生色層。
該透明導電層13設置於該生色層10上。該透明導電層13可為氧化銦錫(ITO)或氧化鋅(ZnO)。該透明保護層14覆蓋該透明導電層13。該透明保護層14可提升該生色裝置1之表面硬度及耐刮特性。較佳地,該透明保護層14之厚度小於15μm。該透明保護層14係可為紫照固化、熱交聯固化或熱烘固化型態。可理解的是,本發明之生色裝置1亦可不具有該透明保護層14。
該電源15連接該本體11及該透明導電層13。在本實施例中,該電源15之正極連接該本體11,負極可連接該透明導電層13。當該電源15提供一外加電場於該生色裝置1時,則該生色氧化層121中之H離子會遷移至該離子儲存層122,顏色即隨著改變。當關閉該電源15所提供之外加電場時,該生色裝置1可自然回復原色。或者,當切換該電源15所提供之外加電場時,亦即將該電源15之正極連接該透明導電層13,且負極連接該本體11,則該生色氧化層121中之H離子會遷移至該離子儲存層122,以使該生色裝置1快速回復原色。如此,通過切換使該電源15之正極及負極連接該本體11及該透明導電層13或連接該透明導電層13及該本體11,可改變該生色裝置1中色彩之變化方向。
較佳地,該生色氧化層121之體積係不大於(小於或等於)該離子儲存層122之體積,如此使該生色氧化層121中之H離子可充份地遷移至該離子儲存層122,用以充份改變該生色裝置1中色彩之變化。
圖2顯示本發明生色裝置之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生色裝置2與第一實施例之生色裝置1(圖1)大致相同,其不同處在於生色層20之結構。在本實施例中,該生色層20包括至少一複合生色層21,每一複合生色層21包括一第一生色氧化層211、一離子儲存層212及一第二生色氧化層213,該第一生色氧化層211靠近該本體11之表面111,該離子儲存層212設置於該第一生色氧化層211與該第二生色氧化層213之間。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生色氧化層211、該離子儲存層212及該第二生色氧化層213亦可具有不同的設置順序,用以配合該電源15之正極及負極的配置。在本實施例中,該生色裝置2係包括一複合生色層21,可理解的是,該生色裝置2亦可包括複數個堆疊設置之複合生色層。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生色氧化層211係為氧化鎢(WO3 ),該離子儲存層212係為氧化鉭(Ta2 O5 ),該第二生色氧化層213係為氫氧化鎳(Ni(OH)2 )。可理解的是,該複合生色層21之該第一生色氧化層211、該離子儲存層212及該第二生色氧化層213亦可依序為氫氧化鎳、氧化鉭及氧化鎢。其他與第一實施例之生色裝置1相同部分係以相同元件符號表示,且在此不再加以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當該電源15提供一外加電場於該生色裝置2時,亦即該電源15之正極連接該透明導電層13及負極連接該本體11,該第二生色氧化層213中之H離子會由連接正極之一側往連接負極之一側方向遷移,H離子由該第二生色氧化層213遷移並儲存於該離子儲存層212,當該離子儲存層212之H離子飽和後,H離子再遷移至該第一生色氧化層211,該生色層20所呈現之顏色則隨著H離子遷移至不同層而改變。同樣地,利用切換該電源15所提供之外加電場,亦即將該電源15之正極連接該本體11及負極連接該透明導電層13,可使該生色裝置2快速回復原色。
另外,該第一生色氧化層211可包括至少一第一圖樣2111及/或該第二生色氧化層213包括至少一第二圖樣2131,例如以挖空的方式形成該第一圖樣2111及第二圖樣2131。該至少一第一圖樣2111或該至少一第二圖樣2131亦可包括文字、幾何形狀及圖案至少其中之一。可理解的是,該第一生色氧化層211及該第二生色氧化層213亦可製作成該至少一第一圖樣2111及該至少一第二圖樣2131之形狀。
依據所欲呈現之視覺效果需求,該至少一第一圖樣2111及該至少一第二圖樣2131於該本體11之表面111之投影係可為至少部分重疊(如圖3所示),或者該至少一第一圖樣2111及該至少一第二圖樣2131於該本體11之表面111之投影為不重疊(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第一圖樣2111及該至少一第二圖樣2131於該本體11之表面111之投影係部分重疊(如圖3所示),且位於不同層之該至少一第一圖樣2111及該至少一第二圖樣2131會相應隨著該生色裝置2中之色彩變化方向依序呈現。
舉例而言,該生色裝置2中之H離子遷移方向係由上而下,當H離子遷移至該離子儲存層212時,位於該第二生色氧化層213之該至少一第二圖樣2131會先呈現出來;當H離子遷移至該第一生色氧化層211時,位於該第一生色氧化層211之該至少一第一圖樣2111再呈現出來。
圖5顯示本發明生色裝置之第三實施例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生色裝置3與第二實施例之生色裝置2(圖2)大致相同,其不同處在於生色層30之結構。在本實施例中,該生色層30包括至少一複合生色層31,每一複合生色層31包括一第一生色氧化層311、一離子儲存層312及一第二生色氧化層313。該第一生色氧化層311更包括至少二第一子生色氧化層3111、3112,其中靠近該離子儲存層312之第一子生色氧化層3112之氧含量小於遠離該離子儲存層312之該第一子生色氧化層3111之氧含量;該第二生色氧化層313更包括至少二第二子生色氧化層3131、3132,其中靠近該離子儲存層312之第二子生色氧化層3131之氧含量小於遠離該離子儲存層312之該第二子生色氧化層3132之氧含量。如此,包含多層之第一生色氧化層311及第二生色氧化層312可使該生色裝置3之記憶效應較短,褪色較快,且充/放電耐候性較佳。
以下列舉數個本發明生色裝置2、3整體之色澤表現:
1.該第一生色氧化層211、311為氧化鎢,其色澤呈現為粉紅;疊製該離子儲存層212、312為氧化鉭,其色澤呈色澤現綠色;疊製該第二生色氧化層213、313為氫氧化鎳,其色澤呈現黃色;外覆該透明導電層13後,總色澤呈現金黃色。
2.該第一生色氧化層211、311為氧化鎢,其色澤呈現為粉紅;疊製該離子儲存層212、312為氧化鉭,其色澤呈色澤現淡藍色;疊製該第二生色氧化層213、313為氫氧化鎳,其色澤呈現藍紫色;外覆該透明導電層13後,總色澤呈現紫色。
3.該第一生色氧化層211、311為氧化鎢,其色澤呈現為黃色;疊製該離子儲存層212、312為氧化鉭,其色澤呈色澤現粉紅色;疊製該第二生色氧化層213、313為氫氧化鎳,其色澤呈現藍綠色;外覆該透明導電層13後,總色澤呈現藍色。
要注意的是,依據生色層20、30中各層厚度之不同,本發明之生色裝置2、3亦可呈現出其他色澤,例如綠色。在電場作用下,關於顏色之轉變例如有:由金黃色轉變為綠色、由綠色轉變為相對的深綠色或由紫色轉變為暗紅色。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關於本發明生色裝置1、2、3之檢測方法如下:
a.生色層10、20、30之每一層鍍膜變色功能性檢視,係先以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溶液+過氯酸鋰(LiClO4 )進行著褪色成分鑑定。
b.生色層10、20、30之堆疊架構檢視,係塗覆PC溶液於生色層10、20、30且覆蓋導電玻璃後,導入直流電場以進行著褪色鍍膜適化機制觀察。
c.適化參數組合應用製作生色層10、20、30於本體11(例如:不銹鋼片載體),記錄與觀察不同直流電場導入後色澤改變情形。
圖6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生色裝置之製造方法之示意圖。配合參考圖1及步驟S61,首先提供一本體11,該本體11係為不透光導電體,其具有一表面111。較佳地,在步驟S61之前更包括以下步驟:對該本體11之表面111進行一脫脂/清潔步驟;及乾燥該本體11。
配合參考圖1及步驟S62,平坦化該表面111。將該表面111平坦化(例如:研磨拋光或電解拋光)至一設定粗糙度(Ra),較佳地,該設定粗糙度係為0.2至0.5μm之間。該平坦化步驟可使得製作完成之該生色裝置1具有較佳之光澤度及色彩表現。
配合參考圖1及步驟S63,形成至少一複合生色層12於該本體11之表面111,以形成該生色層10。在本實施例中,在步驟S63包括以下步驟:形成一生色氧化層121於平坦化後之該表面111上;形成一離子儲存層122於該生色氧化層121上,如此以形成該複合生色層12。在本實施例中,該生色氧化層121係以濺鍍方式形成於平坦化後之該表面111上。形成該生色氧化層121更包括以下步驟:形成一氧化層於平坦化後之該表面111上;及導入氫氣,使該氧化層與氫氣形成含氫氧化層,以形成該生色氧化層121,其中該含氫氧化層係表示為Hx AOy ,A係為金屬元素。在本實施例中,A係選用鎢(W),該生色氧化層121係為Hx WO3 。該離子儲存層122係選用氧化鉭。
另外,依據該生色裝置1所欲呈現之視覺效果需求,在步驟S63中可使該生色氧化層12包括至少一圖樣,該至少一圖樣可包括文字、幾何形狀及圖案至少其中之一。
配合參考圖1及步驟S64,形成一透明導電層13於該複合生色層12上。在本實施例中,該透明導電層13係以濺鍍方式形成於該複合生色層12上。較佳地,該透明導電層13係選用ITO或ZnO。
配合參考圖1及步驟S65,形成一透明保護層14以覆蓋該透明導電層13,以提升該生色裝置1之表面硬度及耐刮特性。該透明保護層14可為一高分子層。可理解的是,本發明之生色裝置1亦可不具有該透明保護層14,如此步驟S65可省略。
在本實施例中,步驟S65包括以下步驟:塗覆一高分子材料以覆蓋該透明導電層13;及固化該高分子材料以形成該透明保護層14。固化該高分子材料之方式可為紫照固化、熱交聯固化或熱烘固化。較佳之固化溫度係為80℃至120℃、固化反應時間係小於30分鐘,紫照固化反應時間係小於5分鐘。
圖6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生色裝置之製造方法之示意圖。配合參考圖2及圖6,本實施例之生色裝置2之製造方法與第一實施例之生色裝置1(圖1)之製造方法大致相同,其不同處在於形成生色層20之步驟S63'。其他與第一實施例生色裝置1之製造方法相同之步驟,在以下係以相同之步驟編號表示,且在此不再加以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在步驟S63'中係形成至少一複合生色層21於該本體11之表面111之上,以形成該生色層20。
在本實施例中,形成該複合生色層21包括以下步驟:形成一第一生色氧化層211於該表面111之上;形成一離子儲存層212於該第一生色氧化層211上;及形成一第二生色氧化層213於該離子儲存層212上,如此以形成該複合生色層21。該第一生色氧化層211係選用氧化鎢,該離子儲存層212係選用氧化鉭,該第二生色氧化層213係選用氫氧化鎳。或者,該第一生色氧化層211係選用氫氧化鎳,該離子儲存層212係選用氧化鉭,該第二生色氧化層213係選用氧化鎢。
較佳地,在形成該氧化鎢之製程中,氮氧比為1至1.25、電流為0.8至2A、時間為40至50分鐘;在形成該氧化鉭製程中,氮氧比為1至1.21、電流為1.5至3A、時間為50至60分鐘;在形成該氫氧化鎳製程中,氮氧比為1至1.6、電流為0.3至0.5A、時間為60至75分鐘。
另外,依據該生色裝置2所欲呈現之視覺效果需求,在步驟S63'中可使該第一生色氧化層211包括至少一第一圖樣2111及/或該第二生色氧化層213包括至少一第二圖樣2131,以呈現出重疊(參考圖3)或不重疊(參考圖4)之圖樣效果。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圖樣2111或該至少一第二圖樣2131亦可包括文字、幾何形狀及圖案至少其中之一。
圖6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生色裝置之製造方法之示意圖。配合參考圖5及圖6,本實施例之生色裝置3之製造方法與第二實施例之生色裝置2(圖2)之製造方法大致相同,其不同處在於形成生色層30之步驟S63"。其他與第二實施例生色裝置2之製造方法相同之步驟,在以下係以相同之步驟編號表示,且在此不再加以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在步驟S63"中係形成至少一複合生色層31於該本體11之表面111之上,以形成該生色層30。
在本實施例中,形成該複合生色層31包括以下步驟:形成該第一生色氧化層311係包括至少二次形成氧化層之步驟,以形成包含不同氧含量之至少二第一子生色氧化層3111、3112,其中該第一子生色氧化層3111之氧含量大於該第一子生色氧化層3112;形成該第二生色氧化層313係包括至少二次形成氧化層之步驟,以形成包含不同氧含量之至少二第二子生色氧化層3131、3132,其中該第二子生色氧化層3132之氧含量大於該第二子生色氧化層3131。
在本發明之生色裝置1、2、3及其製造方法中,係以濺鍍製程(如DC濺鍍製程)將生色層10、20、30被覆於導電本體11之表面111上。濺鍍之材料依據組成氬氣與氧氣不同分壓,所形成之濺鍍薄膜色澤不同(例如:濺鍍之氧化鎢薄膜色澤為粉紅色,濺鍍之氧化鉭薄膜色澤為藍色,濺鍍之氧化鎳色澤為土棕色)。
本發明之生色裝置1、2、3可應用於電子產品或交通工具,但不限於上述該等應用。例如:該本體為電子產品之一殼件,該電子產品可包括手機、手提電腦、個人電腦、USB裝置或影音播放裝置;該本體為交通工具之一殼件,該交通工具可包括汽車、機車或腳踏車。
舉例說明,該本體11為一手機之金屬殼件,當開機或通電後,該金屬殼件上之圖樣(例如:一朵小花)即會呈現。隨著電源消耗,該圖樣逐漸變淺消失(著褪色為可逆現象),即表示電源不足而需進行充電作為,同時具有圖樣顯示及電力指標之功能性。
本發明之生色裝置1、2、3不需包括二透明導電薄膜電極以作為對電極,且可應用於電子產品或交通工具,因此製作成本低且應用較為廣泛。並且,經由適當電場作用後,本發明生色裝置1、2、3之包含不同氧化物之生色氧化層10、20、30具有豐富多樣之色彩變化,且該等色彩變化係為可逆的色彩轉變行為,藉此可達到不同功能性圖樣之呈現。
上述實施例僅為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其功效,並非限制本發明。因此習於此技術之人士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及變化仍不脫本發明之精神。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應如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生色裝置
2...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生色裝置
3...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生色裝置
10...生色層
11...本體
12...生色氧化層
13...透明導電層
14...透明保護層
15...電源
20...生色層
21...複合生色層
30...生色層
31...複合生色層
111...本體之表面
121...生色氧化層
122...離子儲存層
211...第一生色氧化層
212...離子儲存層
213...第二生色氧化層
311...第一生色氧化層
312...離子儲存層
313...第二生色氧化層
1211...圖樣
2111...第一圖樣
2131...第二圖樣
3111、3112...第一子生色氧化層
3131、3132...第二子生色氧化層
圖1顯示本發明生色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2顯示本發明生色裝置之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3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生色裝置呈現出部分重疊之第一圖樣及第二圖樣之示意圖;
圖4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生色裝置呈現出不重疊之第一圖樣及第二圖樣之示意圖;
圖5顯示本發明生色裝置之第三實施例之示意圖;及
圖6顯示本發明生色裝置之製造方法之示意圖。
2...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生色裝置
11...本體
13...透明導電層
14...高分子層
15...電源
20...生色層
21...複合生色層
111...本體之表面
211...第一生色氧化層
212...離子儲存層
213...第二生色氧化層
2111...第一圖樣
2131...第二圖樣

Claims (37)

  1. 一種生色裝置,包括:一本體,其為不透光導電體,具有一表面;一生色層,設置於該表面上,其中該生色層包括至少一複合生色層,每一複合生色層包括一生色氧化層及一離子儲存層,該生色氧化層係為含氫氧化層;一透明導電層,設置於該生色層上;及一電源,電性連接至該本體及該透明導電層,並可提供一外加電場於該生色裝置,使該生色氧化層中之氫離子遷移至該離子儲存層,以使該生色裝置產生色彩之變化。
  2. 如請求項1之生色裝置,其中該本體係為不銹鋼材質。
  3. 如請求項1之生色裝置,其中該本體之該表面具有一設定粗糙度,該設定粗糙度係為0.2至0.5μm之間。
  4. 如請求項1之生色裝置,其中該生色氧化層靠近該本體,該離子儲存層設置於該生色氧化層上。
  5. 如請求項1之生色裝置,其中該離子儲存層靠近該本體,該生色氧化層設置於該離子儲存層上。
  6. 如請求項4或5之生色裝置,其中該生色氧化層係為非晶質之金屬氧化層。
  7. 如請求項4或5之生色裝置,其中該含氫氧化層表示為Hx AOy ,其中A係為金屬元素。
  8. 如請求項7之生色裝置,其中A為鎢(W),該生色氧化層係為Hx WO3
  9. 如請求項4或5之生色裝置,其中該生色氧化層更包括至少一圖樣。
  10. 如請求項4或5之生色裝置,其中該生色氧化層之體積不大於該離子儲存層之體積。
  11. 如請求項1之生色裝置,其中每一複合生色層包括一第一生色氧化層、一離子儲存層及一第二生色氧化層,該第一生色氧化層靠近該主體,該離子儲存層設置於該第一生色氧化層與該第二生色氧化層之間。
  12. 如請求項1之生色裝置,其中每一複合生色層包括一第一生色氧化層、一離子儲存層及一第二生色氧化層,該第二生色氧化層靠近該主體,該離子儲存層設置於該第一生色氧化層與該第二生色氧化層之間。
  13. 如請求項11或12之生色裝置,其中該第一生色氧化層係為氧化鎢(WO3 ),該離子儲存層係為氧化鉭(Ta2 O5 ),該第二生色氧化層係為氫氧化鎳(Ni(OH)2 )。
  14. 如請求項11或12之生色裝置,其中該第一生色氧化層係為氫氧化鎳,該離子儲存層係為氧化鉭,該第二生色氧化層係為氧化鎢。
  15. 如請求項11或12之生色裝置,其中該第一生色氧化層更包括至少二第一子生色氧化層,靠近該離子儲存層之該第一子生色氧化層之氧含量小於遠離該離子儲存層之該第一子生色氧化層之氧含量。
  16. 如請求項11或12之生色裝置,其中該第二生色氧化層更包括至少二第二子生色氧化層,靠近該離子儲存層之第 二子生色氧化層之氧含量小於遠離該離子儲存層該第二子生色氧化層之氧含量。
  17. 如請求項11或12之生色裝置,其中該第一生色氧化層更包括至少一第一圖樣及/或該第二生色氧化層更包括至少一第二圖樣。
  18. 如請求項17之生色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圖樣或該至少一第二圖樣包括文字、幾何形狀及圖案至少其中之一。
  19. 如請求項17之生色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圖樣及該至少一第二圖樣於該表面之投影係為至少部分重疊。
  20. 如請求項17之生色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圖樣及該至少一第二圖樣於該表面之投影係為不重疊。
  21. 如請求項1之生色裝置,其中該透明導電層係為氧化銦錫(ITO)或氧化鋅(ZnO)。
  22. 如請求項1之生色裝置,更包括一透明保護層,覆蓋該透明導電層。
  23. 如請求項4之生色裝置,其中該電源之正極連接該本體,該電源之負極連接該透明導電層。
  24. 如請求項5之生色裝置,其中該電源之負極連接該本體,該電源之正極連接該透明導電層。
  25. 如請求項1之生色裝置,其中該生色裝置產生金黃色、綠色、藍色或紫色。
  26. 如請求項25之生色裝置,其於電場作用下顏色之轉變包括:由金黃色轉變為綠色、由綠色轉變為相對的深綠色 或由紫色轉變為暗紅色。
  27. 一種生色裝置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一本體,該本體係為不透光導電體,其具有一表面;(b)平坦化該表面;(c)形成一生色層於平坦化後之該表面上,其中該生色層包括至少一複合生色層,每一複合生色層包括一生色氧化層及一離子儲存層,該生色氧化層係為含氫氧化層,且該生色氧化層中之氫離子能遷移至該離子儲存層,以使該生色裝置產生色彩之變化;及(d)形成一透明導電層於該生色層上。
  28. 如請求項27之製造方法,其中在步驟(b)中係將該表面平坦化至一設定粗糙度,該設定粗糙度係為0.2至0.5μm之間。
  29. 如請求項27之製造方法,其中在步驟(b)中係以研磨拋光或電解拋光平坦化該表面。
  30. 如請求項27之製造方法,其中在步驟(c)中係以濺鍍方式形成該生色層於平坦化後之該表面上。
  31. 如請求項27之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複合生色層更包括以下步驟:(c1)形成一氧化層於平坦化後之該表面上;(c2)導入氫氣,使該氧化層與氫氣形成該含氫氧化層,以形成該生色氧化層,其中,該含氫氧化層表示為Hx AOy ,A係為金屬元素;及 (c3)形成該離子儲存層於該生色氧化層上,如此以形成該複合生色層。
  32. 如請求項31之製造方法,其中A係選用鎢(W),該生色氧化層係為Hx WO3 ,該離子儲存層係為氧化鉭。
  33. 如請求項27之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複合生色層更包括以下步驟:(c1)形成一第一生色氧化層於該表面之上;(c2)形成該離子儲存層於該第一生色氧化層上;及(c3)形成一第二生色氧化層於該離子儲存層上,如此以形成該複合生色層。
  34. 如請求項33之製造方法,其中在步驟(c)中係以濺鍍方式形成該複合生色層。
  35. 如請求項33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生色氧化層係選用氧化鎢,該離子儲存層係選用氧化鉭,該第二生色氧化層係選用氫氧化鎳。
  36. 如請求項33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生色氧化層係選用氫氧化鎳,該離子儲存層係選用氧化鉭,該第二生色氧化層係選用氧化鎢。
  37. 如請求項35或36之製造方法,其中在該氧化鎢形成製程中,氮氧比為1至1.25、電流為0.8至2A、時間為40至50分鐘;在該氧化鉭形成製程中,氮氧比為1至1.21、電流為1.5至3A、時間為50至60分鐘;在該氫氧化鎳形成製程中,氮氧比為1至1.6、電流為0.3至0.5A、時間為60至75分鐘。
TW98145570A 2009-12-29 2009-12-29 A color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n electronic product and a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TWI4155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45570A TWI415511B (zh) 2009-12-29 2009-12-29 A color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n electronic product and a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45570A TWI415511B (zh) 2009-12-29 2009-12-29 A color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n electronic product and a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3969A TW201123969A (en) 2011-07-01
TWI415511B true TWI415511B (zh) 2013-11-11

Family

ID=45046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45570A TWI415511B (zh) 2009-12-29 2009-12-29 A color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n electronic product and a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155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0519B (zh) * 2011-11-08 2014-11-11 Iner Aec Executive Yuan 氫化薄膜應用於全固態電致變色(ec)元件結構及其製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21602A (en) * 2003-12-31 2005-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chromic display device
TW200632497A (en) * 2004-11-11 2006-09-16 Lg Chemical Ltd Electrochromic mirror or window displaying information
TW200715136A (en) * 2005-10-14 2007-04-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ultiple functions
CN101188886A (zh) * 2007-12-14 2008-05-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TW200909964A (en) * 2007-08-28 2009-03-01 Univ Feng Chia Electric color-alteration reflec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21602A (en) * 2003-12-31 2005-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chromic display device
TW200632497A (en) * 2004-11-11 2006-09-16 Lg Chemical Ltd Electrochromic mirror or window displaying information
TW200715136A (en) * 2005-10-14 2007-04-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ultiple functions
TW200909964A (en) * 2007-08-28 2009-03-01 Univ Feng Chia Electric color-alteration reflection device
CN101188886A (zh) * 2007-12-14 2008-05-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3969A (en) 201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2719B (zh) 電致變色裝置
JP6037154B2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成膜システム
EP3851909B1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US7722966B1 (en)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US20080304130A1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0070153355A1 (en) Electrochromic film
KR20100050431A (ko) 전기변색 투명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8614381A (zh)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JP2009092913A (ja) 光学薄膜積層体
JPS63249132A (ja) 第3電極層から電極取出しを行なつたec素子
CN109164659B (zh) 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TW201738643A (zh) 電致變色裝置
CN107632479A (zh) 一种改进型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镜片
CN111077714A (zh) 变色装饰膜及其形成方法
US9423663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atterned lay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chromic device
JP2022547180A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ガラ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15511B (zh) A color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n electronic product and a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Abe et al. Electrochromic properties of NiOOH thin films prepared by reactive sputtering in an H2O atmosphere in various aqueous electrolytes
CN102253558B (zh) 生色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产品及交通工具
FR2793888A1 (fr) Dispositif electrochimique
KR102201636B1 (ko) 전기 변색 소자
TWI460519B (zh) 氫化薄膜應用於全固態電致變色(ec)元件結構及其製程方法
CN113504685A (zh) 壳体和电子设备
US20210088865A1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Schott et al. Flexible electrochromic devices prepared on ultra-thin ITO g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