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3942B - 光學觸控系統 - Google Patents

光學觸控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3942B
TWI403942B TW98135730A TW98135730A TWI403942B TW I403942 B TWI403942 B TW I403942B TW 98135730 A TW98135730 A TW 98135730A TW 98135730 A TW98135730 A TW 98135730A TW I403942 B TWI403942 B TW I40394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light
screen
split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35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5433A (en
Inventor
Chien Hung Lin
Chen Kuan Lin
Original Assignee
Quanta Com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ta Comp Inc filed Critical Quanta Comp Inc
Priority to TW98135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3942B/zh
Priority to US12/765,036 priority patent/US8564569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115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5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3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3942B/zh
Priority to US14/027,583 priority patent/US8654105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8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by sensing at the edges of the touch surface the interruption of optical paths, e.g. an illumination plane, parallel to the touch surface which may be virtu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光學觸控系統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觸控系統,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有效降低製造成本及提高觸控準確度之光學觸控系統。
一般來說,在光學觸控系統之中,其大致上是以影像感測器來感測光路是否被遮斷,以達成辨識觸控操作之效果。
請參閱第1圖,一種習知之光學觸控系統1主要包括有一螢幕10、一支撐框架11、三個回復反射性材料層12、兩光源13及兩影像感測器14。
支撐框架11是環繞於螢幕10之三個側邊上,而係為具有一開口端之環形結構。
回復反射性材料層12是分別貼附於支撐框架11之內側上。
兩光源13是分別設置於支撐框架11之開口端處,並且兩光源13是相對於彼此。
兩影像感測器14亦是分別設置於支撐框架11之開口端處,並且兩影像感測器14亦是相對於彼此。在此,兩影像感測器14是分別鄰接於兩光源13。
在光學觸控系統1之運作過程中,光源13所發出之入射光線會被回復反射性材料層12依原入射路徑反射回去,並且由影像感測器14所接收。在此,藉由影像感測器14判斷螢幕10上任意位置處之光路是否被遮斷,即可達成辨識觸控操作的效果。
然而,由於回復反射性材料層12具有先天上的限制,故當光源13所發出之入射光線的入射角越大時,依原入射路徑反射回去之光線的強度或能量就越差,以致於影像感測器14所接收到之光線的亮度分佈均勻性會較差。此外,回復反射性材料層12在製程上的變異性較高。更具體而言,回復反射性材料層12之微結構、高週波封合製程處理、披覆層均勻性以及貼附於支撐框架11之平整度都會影響到最終影像感測器14所接收到之光線的亮度分佈均勻性。因此,即使光學觸控系統1採用同一批回復反射性材料層12,其最終表現出之光線的亮度分佈往往沒有一致性,因而容易造成程式演算誤判,進而導致觸控功能異常。
請參閱第2圖,另一種習知之光學觸控系統2主要包括有一螢幕20、三個導光板21、複數個光源22及兩影像感測器23。
三個導光板21是環繞於螢幕20之三個側邊上,而形成一開口端。
複數個光源22是分別設置於三個導光板21之外側上,以朝向三個導光板21及螢幕20之上方發射光線。
兩影像感測器23是分別設置於三個導光板21之開口端處,並且兩影像感測器23是相對於彼此。
在光學觸控系統2之運作過程中,複數個光源22所發出之入射光線會經由三個導光板21而射入至螢幕20之上方,並且由兩影像感測器23所接收。在此,藉由影像感測器23判斷螢幕20上任意位置處之光路是否被遮斷,即可達成辨識觸控操作的效果。
然而,三個導光板21之外側上必須分別設置複數個光源22,因而會增加光學觸控系統2之製造成本。在此,即使將光源22之數量設計成最少化,每一個導光板21之外側上亦必須設置一個光源22,因而使得光學觸控系統2仍必須具有至少三個光源22。此外,由於複數個光源22是設置於三個導光板21之外側上,故光學觸控系統2之整體尺寸會無法縮小,因而不利於將光學觸控系統2應用在具有輕薄尺寸之電子產品中。
本發明基本上採用如下所詳述之特徵以為了要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光學觸控系統,其包括一螢幕,具有一第一側邊、一第二側邊、一第三側邊及一第四側邊,其中,該第一側邊、該第二側邊、該第三側邊及該第四側邊係依序連接於彼此;一第一導光板,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一側邊之上;一第二導光板,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二側邊之上;一第三導光板,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三側邊之上;一第一分光元件,鄰接於該第一導光板及該第二導光板;一第二分光元件,鄰接於該第二導光板及該第三導光板;一第一光源,鄰接於該第一分光元件,其中,該第一光源所發出之光線係經由該第一分光元件射入至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之中,並且係經由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射入至該螢幕之上;一第二光源,鄰接於該第二分光元件,其中,該第二光源所發出之光線係經由該第二分光元件射入至該第二導光板與該第三導光板之中,並且係經由該第二導光板與該第三導光板射入至該螢幕之上;一第一影像感測器,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一側邊與該第四側邊之間;以及一第二影像感測器,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三側邊與該第四側邊之間,其中,該第一影像感測器及該第二影像感測器係接收經由該第一導光板、該第二導光板及該第三導光板射入至該螢幕上之光線,以進行辨識觸控操作。
根據上述實施例,該第一光源係以移動之方式鄰接於該第一分光元件,用以調整分別射入至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中之光線之比例。
根據上述實施例,該第二光源係以移動之方式鄰接於該第二分光元件,用以調整分別射入至該第二導光板與該第三導光板中之光線之比例。
根據上述實施例,該第一導光板具有複數個第一微型反射部,以及該等第一微型反射部之分佈密度係隨著該等第一微型反射部與該第一分光元件之間的距離增加而遞增。
根據上述實施例,該第二導光板具有複數個第二微型反射部,以及該等第二微型反射部之分佈密度係從該第二導光板之中央朝向該第一分光元件與該第二分光元件遞減。
根據上述實施例,該第三導光板具有複數個第三微型反射部,以及該等第三微型反射部之分佈密度係隨著該等第三微型反射部與該第二分光元件之間的距離增加而遞增。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光學觸控系統,其包括一螢幕,具有一第一側邊、一第二側邊、一第三側邊及一第四側邊,其中,該第一側邊、該第二側邊、該第三側邊及該第四側邊係依序連接於彼此;一第一導光板,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一側邊之上;一第二導光板,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二側邊之上;一第三導光板,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三側邊之上;一第一分光元件,鄰接於該第一導光板及該第二導光板;一第二分光元件,鄰接於該第二導光板及該第三導光板;一第一光源,嵌合於該第一分光元件,其中,該第一光源所發出之光線係經由該第一分光元件射入至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之中,並且係經由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射入至該螢幕之上;一第二光源,嵌合於該第二分光元件,其中,該第二光源所發出之光線係經由該第二分光元件射入至該第二導光板與該第三導光板之中,並且係經由該第二導光板與該第三導光板射入至該螢幕之上;一第一影像感測器,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一側邊與該第四側邊之間;以及一第二影像感測器,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三側邊與該第四側邊之間,其中,該第一影像感測器及該第二影像感測器係接收經由該第一導光板、該第二導光板及該第三導光板射入至該螢幕上之光線,以進行辨識觸控操作。
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光學觸控系統,其包括一螢幕,具有一第一側邊、一第二側邊、一第三側邊及一第四側邊,其中,該第一側邊、該第二側邊、該第三側邊及該第四側邊係依序連接於彼此;一第一導光板,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一側邊之上;一第二導光板,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二側邊之上,並且連接於該第一導光板;一第三導光板,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三側邊之上,並且連接於該第二導光板;一第一光源,鄰接於該第一導光板及該第二導光板,其中,該第一光源所發出之光線係射入至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之中,並且係經由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射入至該螢幕之上;一第二光源,鄰接於該第二導光板及該第三導光板,其中,該第二光源所發出之光線係射入至該第二導光板與該第三導光板之中,並且係經由該第二導光板與該第三導光板射入至該螢幕之上;一第一影像感測器,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一側邊與該第四側邊之間;以及一第二影像感測器,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三側邊與該第四側邊之間,其中,該第一影像感測器及該第二影像感測器係接收經由該第一導光板、該第二導光板及該第三導光板射入至該螢幕上之光線,以進行辨識觸控操作。
根據上述實施例,該第一光源係以移動之方式鄰接於該第一導光板及該第二導光板,用以調整分別射入至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中之光線之比例。
根據上述實施例,該第二光源係以移動之方式鄰接於該第二導光板及該第三導光板,用以調整分別射入至該第二導光板與該第三導光板中之光線之比例。
根據上述實施例,該第一導光板具有複數個第一微型反射部,以及該等第一微型反射部之分佈密度係隨著該等第一微型反射部與該第一光源之間的距離增加而遞增。
根據上述實施例,該第二導光板具有複數個第二微型反射部,以及該等第二微型反射部之分佈密度係從該第二導光板之中央朝向該第一光源與該第二光源遞減。
根據上述實施例,該第三導光板具有複數個第三微型反射部,以及該等第三微型反射部之分佈密度係隨著該等第三微型反射部與該第二光源之間的距離增加而遞增。
根據上述實施例,該第一導光板、該第二導光板及該第三導光板係為一體成型。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該第二導光板具有一長度A,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三導光板分別具有一長度B,以及射入至該第一導光板、該第二導光板及該第三導光板中之光線之比例係分別為2B/(A+2B)、A/(A+2B)及2B/(A+2B)。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做詳細說明。
茲配合圖式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
請參閱第3圖,本實施例之光學觸控系統101主要包括有一螢幕110、一第一導光板121、一第二導光板122、一第三導光板123、一第一分光元件131、一第二分光元件132、一第一光源141、一第二光源142、一第一影像感測器151及一第二影像感測器152。
螢幕110具有一第一側邊111、一第二側邊112、一第三側邊113及一第四側邊114。在此,第一側邊111、第二側邊112、第三側邊113及第四側邊114是依序連接於彼此。
第一導光板121是設置於螢幕110之第一側邊111之上,並且第一導光板121具有複數個第一微型反射部121a。在此,複數個第一微型反射部121a主要是用來增進第一導光板121內之光線散射或漫射的效果。
第二導光板122是設置於螢幕110之第二側邊112之上,並且第二導光板122具有複數個第二微型反射部122a。在此,複數個第二微型反射部122a主要是用來增進第二導光板122內之光線散射或漫射的效果。
第三導光板123是設置於螢幕110之第三側邊113之上,並且第三導光板123具有複數個第三微型反射部123a。在此,複數個第三微型反射部123a主要是用來增進第三導光板123內之光線散射或漫射的效果。
第一分光元件131是鄰接於第一導光板121及第二導光板122。
第二分光元件132是鄰接於第二導光板122及第三導光板123。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導光板121之中,第一微型反射部121a之分佈密度是隨著第一微型反射部121a與第一分光元件131之間的距離增加而遞增。換言之,當第一微型反射部121a距離第一分光元件131愈遠時,第一微型反射部121a之分佈密度就愈大。此外,在第二導光板122之中,第二微型反射部122a之分佈密度是從第二導光板122之中央朝向第一分光元件131與第二分光元件132遞減。換言之,第二微型反射部122a之分佈密度在第二導光板122之中央處為最大,以及第二微型反射部122a之分佈密度在第二導光板122之兩端處為最小。另外,在第三導光板123之中,第三微型反射部123a之分佈密度是隨著第三微型反射部123a與第二分光元件132之間的距離增加而遞增。換言之,當第三微型反射部123a距離第二分光元件132愈遠時,第三微型反射部123a之分佈密度就愈大。
第一光源141是鄰接於第一分光元件131。在此,第一光源141所發出之光線是經由第一分光元件131射入至第一導光板121與第二導光板122之中,並且是經由第一導光板121與第二導光板122射入至螢幕110之上。特別的是,在本實施例之中,第一光源141乃是以移動之方式鄰接於第一分光元件131,以調整分別射入至第一導光板121與第二導光板122中之光線的比例。
第二光源142是鄰接於第二分光元件132。在此,第二光源142所發出之光線是經由第二分光元件132射入至第二導光板122與第三導光板123之中,並且是經由第二導光板122與第三導光板123射入至螢幕110之上。同樣地,在本實施例之中,第二光源142乃是以移動之方式鄰接於第二分光元件132,以調整分別射入至第二導光板122與第三導光板123中之光線的比例。此外,在本實施例之中,第一光源141及第二光源142可以是紅外線發光二極體(IR LED)之形式。
第一影像感測器151是設置於螢幕110之第一側邊111與第四側邊114之間。
第二影像感測器152是設置於螢幕110之第三側邊113與第四側邊114之間。在此,第一影像感測器151及第二影像感測器152是用來接收經由第一導光板121、第二導光板122及第三導光板123射入至螢幕110上之光線,以進行辨識觸控操作。
如上所述,為了使第一導光板121、第二導光板122及第三導光板123能具有相同的亮度,第一光源141相對於第一分光元件131之位置以及第二光源142相對於第二分光元件132之位置可以分別被調整。舉例來說,如第3圖所示,當第二導光板122具有一長度A以及第一導光板121與第三導光板123皆具有一長度B時,射入至第一導光板121、第二導光板122及第三導光板123中之光線的比例分別可為2B/(A+2B)、A/(A+2B)及2B/(A+2B),而這些比例即是藉由分別調整第一光源141相對於第一分光元件131之位置以及第二光源142相對於第二分光元件132之位置來達成。此外,為了避免在第一導光板121、第二導光板122及第三導光板123中之光線強度分佈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遞減,第一微型反射部121a之分佈密度隨著第一微型反射部121a與第一分光元件131之間的距離增加而遞增、第二微型反射部122a之分佈密度從第二導光板122之中央朝向第一分光元件131與第二分光元件132遞減以及第三微型反射部123a之分佈密度隨著第三微型反射部123a與第二分光元件132之間的距離增加而遞增即可解決此問題。
如上所述,在光學觸控系統101之運作過程中,藉由第一影像感測器151及第二影像感測器152判斷螢幕110上任意位置處之光路是否被遮斷,即可達成辨識觸控操作的效果。
第二實施例
在本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之元件均標示以相同之符號。
請參閱第4圖,本實施例之光學觸控系統102主要包括有一螢幕110、一第一導光板121、一第二導光板122、一第三導光板123、一第一分光元件131’、一第二分光元件132’、一第一光源141、一第二光源142、一第一影像感測器151及一第二影像感測器152。
第一光源141是嵌合於第一分光元件131’。在此,第一光源141所發出之光線是經由第一分光元件131’射入至第一導光板121與第二導光板122之中,並且是經由第一導光板121與第二導光板122射入至螢幕110之上。
第二光源142是嵌合於第二分光元件132’。在此,第二光源142所發出之光線是經由第二分光元件132’射入至第二導光板122與第三導光板123之中,並且是經由第二導光板122與第三導光板123射入至螢幕110之上。
在本實施例之中,為了使第一導光板121、第二導光板122及第三導光板123能具有相同的亮度,第一光源141嵌合於第一分光元件131’之位置以及第二光源142嵌合於第二分光元件132’之位置可以分別被設定為最佳化。舉例來說,如第4圖所示,當第二導光板122具有一長度A以及第一導光板121與第三導光板123皆具有一長度B時,射入至第一導光板121、第二導光板122及第三導光板123中之光線之比例分別可為2B/(A+2B)、A/(A+2B)及2B/(A+2B),而這些比例即是藉由分別設定第一光源141嵌合於第一分光元件131’之位置以及第二光源142嵌合於第二分光元件132’之位置來達成。
至於本實施例之其他元件構造、特徵或運作方式均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為了使本案之說明書內容能更清晰易懂起見,在此省略其重複之說明。
如上所述,在光學觸控系統102之運作過程中,藉由第一影像感測器151及第二影像感測器152判斷螢幕110上任意位置處之光路是否被遮斷,即可達成辨識觸控操作的效果。
第三實施例
在本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之元件均標示以相同之符號。
請參閱第5圖,本實施例之光學觸控系統103主要包括有一螢幕110、一第一導光板121’、一第二導光板122’、一第三導光板123’、一第一光源141、一第二光源142、一第一影像感測器151及一第二影像感測器152。
第一導光板121’是設置於螢幕110之第一側邊111之上,並且第一導光板121’具有複數個第一微型反射部121a。在此,複數個第一微型反射部121a主要是用來增進第一導光板121’內之光線散射或漫射的效果。
第二導光板122’是設置於螢幕110之第二側邊112之上,並且第二導光板122’是連接於第一導光板121’。在此,第二導光板122’與第一導光板121’是以相互垂直之方式連接。同樣地,第二導光板122’具有複數個第二微型反射部122a,以及複數個第二微型反射部122a主要是用來增進第二導光板122’內之光線散射或漫射的效果。
第三導光板123’是設置於螢幕110之第三側邊113之上,並且第三導光板123’是連接於第二導光板122’。在此,第三導光板123’與第二導光板122’是以相互垂直之方式連接。同樣地,第三導光板123’具有複數個第三微型反射部123a,以及複數個第三微型反射部123a主要是用來增進第三導光板123’內之光線散射或漫射的效果。
第一光源141是鄰接於第一導光板121’及第二導光板122’。在此,第一光源141所發出之光線是直接射入至第一導光板121’與第二導光板122’之中,並且是經由第一導光板121’與第二導光板122’射入至螢幕110之上。特別的是,在本實施例之中,第一光源141乃是以移動之方式鄰接於第一導光板121’及第二導光板122’,以調整分別射入至第一導光板121’與第二導光板122’中之光線的比例。
第二光源142是鄰接於第二導光板122’及第三導光板123’。在此,第二光源142所發出之光線是直接射入至第二導光板122’與第三導光板123’之中,並且是經由第二導光板122’與第三導光板123’射入至螢幕110之上。同樣地,在本實施例之中,第二光源142乃是以移動之方式鄰接於第二導光板122’及第三導光板123’,以調整分別射入至第二導光板122’與第三導光板123’中之光線的比例。此外,在本實施例之中,第一光源141及第二光源142可以是紅外線發光二極體(IR LED)之形式。
第一影像感測器151是設置於螢幕110之第一側邊111與第四側邊114之間。
第二影像感測器152是設置於螢幕110之第三側邊113與第四側邊114之間。在此,第一影像感測器151及第二影像感測器152是用來接收經由第一導光板121’、第二導光板122’及第三導光板123’射入至螢幕110上之光線,以進行辨識觸控操作。
如上所述,為了使第一導光板121’、第二導光板122’及第三導光板123’能具有相同的亮度,第一光源141相對於第一導光板121’及第二導光板122’之位置以及第二光源142相對於第二導光板122’及第三導光板123’之位置可以分別被調整。舉例來說,如第5圖所示,當第二導光板122’具有一長度A以及第一導光板121’與第三導光板123’皆具有一長度B時,射入至第一導光板121’、第二導光板122’及第三導光板123’中之光線的比例分別可為2B/(A+2B)、A/(A+2B)及2B/(A+2B),而這些比例即是藉由分別調整第一光源141相對於第一導光板121’與第二導光板122’之位置以及第二光源142相對於第二導光板122’與第三導光板123’之位置來達成。此外,為了避免在第一導光板121’、第二導光板122’及第三導光板123’中之光線強度分佈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遞減,第一微型反射部121a之分佈密度隨著第一微型反射部121a與第一光源141之間的距離增加而遞增、第二微型反射部122a之分佈密度從第二導光板122之中央朝向第一光源141與第二光源142遞減以及第三微型反射部123a之分佈密度隨著第三微型反射部123a與第二光源142之間的距離增加而遞增即可解決此問題。
至於本實施例之其他元件構造、特徵或運作方式均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為了使本案之說明書內容能更清晰易懂起見,在此省略其重複之說明。
如上所述,在光學觸控系統103之運作過程中,藉由第一影像感測器151及第二影像感測器152判斷螢幕110上任意位置處之光路是否被遮斷,即可達成辨識觸控操作的效果。
第四實施例
在本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之元件均標示以相同之符號。
請參閱第6圖,本實施例之光學觸控系統104主要包括有一螢幕110、一第一導光板121’、一第二導光板122’、一第三導光板123’、一第一光源141、一第二光源142、一第一影像感測器151及一第二影像感測器152。
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之間的差別是在於本實施例之第一導光板121’、第二導光板122’及第三導光板123’係為一體成型。
同樣地,如第6圖所示,當第二導光板122’具有一長度A以及第一導光板121’與第三導光板123’皆具有一長度B時,射入至第一導光板121’、第二導光板122’及第三導光板123’中之光線的比例分別可為2B/(A+2B)、A/(A+2B)及2B/(A+2B),而這些比例即是藉由分別調整第一光源141相對於第一導光板121’與第二導光板122’之位置以及第二光源142相對於第二導光板122’與第三導光板123’之位置來達成。
至於本實施例之其他元件構造、特徵或運作方式均與第一實施例或第三實施例相同,故為了使本案之說明書內容能更清晰易懂起見,在此省略其重複之說明。
在光學觸控系統104之運作過程中,藉由第一影像感測器151及第二影像感測器152判斷螢幕110上任意位置處之光路是否被遮斷,即可達成辨識觸控操作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所揭露之光學觸控系統之中,由於螢幕上之光線的亮度分佈可以具有一致的均勻性,故第一影像感測器及第二影像感測器所接收到之光線的亮度分佈亦可以具有一致的均勻性,因而可提升觸控操作的準確性。再者,由於本發明所揭露之光學觸控系統僅需採用兩個光源來提供光線分佈,故可降低整體製造成本。此外,由於本發明所揭露之光學觸控系統僅採用兩個光源配置,故其整體尺寸可以被有效縮小,進而可利於應用在具有輕薄尺寸之電子產品中。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於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2、101、102、103、104...光學觸控系統
10、20、110...螢幕
11...支撐框架
12...回復反射性材料層
13、22...光源
14、23...影像感測器
21...導光板
111...第一側邊
112...第二側邊
113...第三側邊
114...第四側邊
121、121’...第一導光板
121a...第一微型反射部
122、122’...第二導光板
122a...第二微型反射部
123、123’...第三導光板
123a...第三微型反射部
131、131’...第一分光元件
132、132’...第二分光元件
141...第一光源
142...第二光源
151...第一影像感測器
152...第二影像感測器
第1圖係顯示一種習知之光學觸控系統之平面示意圖;
第2圖係顯示另一種習知之光學觸控系統之平面示意圖;
第3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光學觸控系統之平面示意圖;
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光學觸控系統之平面示意圖;
第5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光學觸控系統之平面示意圖;以及
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光學觸控系統之平面示意圖。
101...光學觸控系統
110...螢幕
111...第一側邊
112...第二側邊
113...第三側邊
114...第四側邊
121...第一導光板
121a...第一微型反射部
122...第二導光板
122a...第二微型反射部
123...第三導光板
123a...第三微型反射部
131...第一分光元件
132...第二分光元件
141...第一光源
142...第二光源
151...第一影像感測器
152...第二影像感測器

Claims (12)

  1. 一種光學觸控系統,包括:一螢幕,具有一第一側邊、一第二側邊、一第三側邊及一第四側邊,其中,該第一側邊、該第二側邊、該第三側邊及該第四側邊係依序連接於彼此;一第一導光板,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一側邊之上;一第二導光板,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二側邊之上;一第三導光板,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三側邊之上;一第一分光元件,鄰接於該第一導光板及該第二導光板;一第二分光元件,鄰接於該第二導光板及該第三導光板;一第一光源,鄰接於該第一分光元件,其中,該第一光源所發出之光線係經由該第一分光元件射入至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之中,並且係經由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射入至該螢幕之上;一第二光源,鄰接於該第二分光元件,其中,該第二光源所發出之光線係經由該第二分光元件射入至該第二導光板與該第三導光板之中,並且係經由該第二導光板與該第三導光板射入至該螢幕之上;一第一影像感測器,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一側邊與該第四側邊之間;以及一第二影像感測器,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三側邊與該第四側邊之間,其中,該第一影像感測器及該第二影像感測器係接收經由該第一導光板、該第二導光板及該第三導光板射入至該螢幕上之光線,以進行辨識觸控操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觸控系統,其中, 該第一光源係以移動之方式鄰接於該第一分光元件,用以調整分別射入至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中之光線之比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觸控系統,其中,該第二光源係以移動之方式鄰接於該第二分光元件,用以調整分別射入至該第二導光板與該第三導光板中之光線之比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觸控系統,其中,該第一導光板具有複數個第一微型反射部,以及該等第一微型反射部之分佈密度係隨著該等第一微型反射部與該第一分光元件之間的距離增加而遞增。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觸控系統,其中,該第二導光板具有複數個第二微型反射部,以及該等第二微型反射部之分佈密度係從該第二導光板之中央朝向該第一分光元件與該第二分光元件遞減。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觸控系統,其中,該第三導光板具有複數個第三微型反射部,以及該等第三微型反射部之分佈密度係隨著該等第三微型反射部與該第二分光元件之間的距離增加而遞增。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觸控系統,其中,該第二導光板具有一長度A,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三導光板分別具有一長度B,以及射入至該第一導光板、該第二導光板及該第三導光板中之光線的比例係分別為2B/(A+2B)、A/(A+2B)及2B/(A+2B)。
  8. 一種光學觸控系統,包括:一螢幕,具有一第一側邊、一第二側邊、一第三側邊 及一第四側邊,其中,該第一側邊、該第二側邊、該第三側邊及該第四側邊係依序連接於彼此;一第一導光板,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一側邊之上;一第二導光板,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二側邊之上;一第三導光板,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三側邊之上;一第一分光元件,鄰接於該第一導光板及該第二導光板;一第二分光元件,鄰接於該第二導光板及該第三導光板;一第一光源,嵌合於該第一分光元件,其中,該第一光源所發出之光線係經由該第一分光元件射入至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之中,並且係經由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射入至該螢幕之上;一第二光源,嵌合於該第二分光元件,其中,該第二光源所發出之光線係經由該第二分光元件射入至該第二導光板與該第三導光板之中,並且係經由該第二導光板與該第三導光板射入至該螢幕之上;一第一影像感測器,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一側邊與該第四側邊之間;以及一第二影像感測器,設置於該螢幕之該第三側邊與該第四側邊之間,其中,該第一影像感測器及該第二影像感測器係接收經由該第一導光板、該第二導光板及該第三導光板射入至該螢幕上之光線,以進行辨識觸控操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光學觸控系統,其中,該第一導光板具有複數個第一微型反射部,以及該等第一微型反射部之分佈密度係隨著該等第一微型反射部與該第 一分光元件之間的距離增加而遞增。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光學觸控系統,其中,該第二導光板具有複數個第二微型反射部,以及該等第二微型反射部之分佈密度係從該第二導光板之中央朝向該第一分光元件與該第二分光元件遞減。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光學觸控系統,其中,該第三導光板具有複數個第三微型反射部,以及該等第三微型反射部之分佈密度係隨著該等第三微型反射部與該第二分光元件之間的距離增加而遞增。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光學觸控系統,其中,該第二導光板具有一長度A,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三導光板分別具有一長度B,以及射入至該第一導光板、該第二導光板及該第三導光板中之光線之比例係分別為2B/(A+2B)、A/(A+2B)及2B/(A+2B)。
TW98135730A 2009-10-22 2009-10-22 光學觸控系統 TWI4039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35730A TWI403942B (zh) 2009-10-22 2009-10-22 光學觸控系統
US12/765,036 US8564569B2 (en) 2009-10-22 2010-04-22 Optical touch control systems
US14/027,583 US8654105B2 (en) 2009-10-22 2013-09-16 Optical touch control system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35730A TWI403942B (zh) 2009-10-22 2009-10-22 光學觸控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5433A TW201115433A (en) 2011-05-01
TWI403942B true TWI403942B (zh) 2013-08-01

Family

ID=43897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35730A TWI403942B (zh) 2009-10-22 2009-10-22 光學觸控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8564569B2 (zh)
TW (1) TWI4039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4339B (zh) * 2009-11-04 2014-01-21 Coretronic Corp 光學觸控裝置與驅動方法
TWI461988B (zh) 2011-06-15 2014-11-21 Pixart Imaging Inc 光學觸控裝置
CN102855021B (zh) * 2011-06-27 2015-05-13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触控装置
TWI467442B (zh) * 2011-12-20 2015-01-01 觸控模組
TWI496054B (zh) * 2012-08-15 2015-08-11 Pixart Imaging Inc 光學觸控裝置、光學觸控及位移感測裝置、可調式導光裝置、光學觸控方法以及光學觸控及位移感測方法
TWI484388B (zh) * 2012-10-24 2015-05-11 Pixart Imaging Inc 具有亮度補償的光學觸控系統及其亮度補償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22921A (en) * 2003-01-17 2004-11-01 Eastman Kodak Co OLED display and touch screen
US20080013913A1 (en) * 2006-07-12 2008-01-17 Lumio Optical touch screen
TW200841226A (en) * 2007-04-09 2008-10-16 Au Optronics Corp A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a detection plate
US20090141002A1 (en) * 2007-12-03 2009-06-04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9347C (zh) 2004-12-28 2008-05-21 清华大学 导光板和背光模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22921A (en) * 2003-01-17 2004-11-01 Eastman Kodak Co OLED display and touch screen
US20080013913A1 (en) * 2006-07-12 2008-01-17 Lumio Optical touch screen
TW200841226A (en) * 2007-04-09 2008-10-16 Au Optronics Corp A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a detection plate
US20090141002A1 (en) * 2007-12-03 2009-06-04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64569B2 (en) 2013-10-22
US8654105B2 (en) 2014-02-18
TW201115433A (en) 2011-05-01
US20140015807A1 (en) 2014-01-16
US20110096001A1 (en) 2011-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3942B (zh) 光學觸控系統
US7791684B2 (en)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display
JP6257132B2 (ja) 導光体装置
TWI471615B (zh) Backlight module and its optical lens
TWM445664U (zh) 發光裝置及其光束控制元件
US20200159071A1 (en) Back 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9046630B2 (en) Optical sheet and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TWI519836B (zh) 發光裝置及應用其之背光模組與液晶顯示裝置
WO2019210572A1 (zh) 一种用于屏幕下方的指纹识别模组
TWI453359B (zh) 光源裝置
US9310546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080158880A1 (en) Planar light source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and planar illumination method
KR20150117510A (ko)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WO2017017869A1 (ja) ライン照明表示装置および導光体
JP2008053009A (ja) 導光板及び面発光装置
JP7138688B2 (ja) 光源用レンズ、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TWI613473B (zh) 導光透鏡、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US8398285B2 (en) Lighting device
WO2013035660A1 (ja)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KR101666511B1 (ko) 차량용 램프 장치
TWI291060B (en) Device for reducing the dark lines on a light scattering guide plate
US9864124B2 (en) Light generation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ffusion member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190204496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7091939A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417483B (zh) 光源裝置及包含該光源裝置之背光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