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3680B - 太陽能感測系統及其追蹤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太陽能感測系統及其追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3680B
TWI403680B TW099137795A TW99137795A TWI403680B TW I403680 B TWI403680 B TW I403680B TW 099137795 A TW099137795 A TW 099137795A TW 99137795 A TW99137795 A TW 99137795A TW I403680 B TWI403680 B TW I4036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tential
sensing
solar
light source
sens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7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9730A (en
Inventor
Jiunn Chi Wu
Pi Cheng Tung
Yan Bin You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Centr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Central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Central
Priority to TW099137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3680B/zh
Priority to US13/069,594 priority patent/US8367996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219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9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3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36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3/00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 G01S3/78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us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3/782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 G01S3/785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using adjustment of orientation of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a detector or detector system to give a desired condition of signal derived from that detector or detector system
    • G01S3/786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using adjustment of orientation of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a detector or detector system to give a desired condition of signal derived from that detector or detector system the desired condition being maintained automatically
    • G01S3/7861Solar track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50/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olar heat collectors
    • F24S50/2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olar heat collectors f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Description

太陽能感測系統及其追蹤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太陽能感測系統及其追蹤方法,特別是有關於一種以方位角及仰角分別追蹤定位太陽光源之太陽能感測系統及其追蹤方法。
目前,太陽光電為深具發展潛力的再生能源技術,利用太陽能模組板來吸收太陽光源並轉換為電能來發電,可提供一般家中用電,發展太陽能車使車子可藉由太陽能驅動,並且有太電能電池及各式各樣太陽能電器等等,用途非常的廣,因而發展出許多如何有效的將太陽光源轉換為電能之技術。
在市面上,光感測元件之種類非常的多,例如有光導體、光二極體、光電晶體及太陽電池等等,每種光感測元件都有其優缺點,依照各使用者對系統之要求而選擇。然而,要有效的將太陽光源完全的集中起來,除了光感測元件的感光特性外,系統對太陽光源所在位置的追蹤才是最重要的,否則使用再好的光感測元件,系統卻無法得知光源所在,依然無法有效的利用太陽光源,因此則會發展出以一種追日感測器來追蹤太陽光源。
利用追日感測器來追蹤太陽光源之方式來增加太陽能模組板的聚光量是目前常用之技術。而目前大多的追日感測器都是基於X-Y座標系來追蹤光源,用於太陽能板之兩軸追蹤上,所驅動的兩個角度X軸夾角及Y軸夾角將會發生互相耦合之現象,亦即當X軸進行東-西向的追蹤定位並追蹤完成,此時若轉動Y軸進行南-北向的追蹤定位,則將破壞掉原本已經成功定位的X軸角度,反之亦然。兩個軸互相耦合的現象將導致追蹤耗時及耗電,以至於效率低落。因此,如何使一個追日感測器不會有此耦合現象,亦可有效的追蹤太陽光源,便是我們所要探討之問題。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藝之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太陽能感測系統及其追蹤方法,以解決感測器採用X-Y座標軸來追蹤光源所產生之耦合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目的,提出一種太陽能感測系統,此太陽能感測系統係包含一太陽能模組、一方位角感測單元、一仰角感測單元及一驅動單元。方位角感測單元係設置在太陽能模組之一面,方位角感測單元係感測一太陽光源並產生一方位角訊號。仰角感測單元係設置在太陽能模組之與方位角感測單元同一面上,仰角感測單元係感測太陽光源並產生一仰角訊號。驅動單元係連接太陽能模組,當驅動單元接收方位角訊號及仰角訊號,使太陽能模組轉動,直到太陽能模組正向太陽光源。
在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系統中,方位角感測單元係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一感測元件、一第二感測元件及一第一隔板。第一基板係設置在該太陽能模組之一面上。第一感測元件設置在第一基板之一面,且第一感測元件係用以感測太陽光源並轉換為一第一電位。第二感測元件係設置在第一基板之與第一感測元件之同一面上,且第二感測元件係用以感測太陽光並轉換為一第二電位。第一隔板係設置在第一基板之與第一感測元件及第二感測元件之同一面,第一隔板係以分隔第一感測元件及第二感測元件而使第一感測元件與第二感測元件分別設置於第一隔板之一側及相對另一側。當太陽能模組未正向太陽光源時,太陽光源照射第一隔板會產生一陰影,而此陰影會覆蓋第一感測元件或第二感測元件,使第一電位與第二電位形成一第一電位差,此第一電位差即為方位角訊號。而驅動單元接收第一電位差使太陽能模組轉動,直到方位角感測單元正向太陽光源且第一電位差之值為零。
其中,第一電位及第二電位之電位強度分別與第一感測元件及第二感測元件所感測到之太陽光源強度成正比。當第一電位及第二電位之電位強度不同時,即形成所謂第一電位差。而第一電位及第二電位之電位強度相同時,第一電位差之值即為零,且此時方位角感測單元正向太陽光源。
在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系統中,仰角感測單元係包含一第二基板、一第三感測元件、一第四感測元件及一第二隔板。第二基板係設置在該太陽能模組之一面上。第三感測元件設置 在第二基板之一面,且第三感測元件係用以感測太陽光源並轉換為一第三電位。第四感測元件係設置在第二基板之與第三感測元件之同一面上,且第四感測元件係用以感測太陽光並轉換為一第四電位。第二隔板係設置在第二基板之與第三感測元件及第四感測元件之同一面,第二隔板係以分隔第三感測元件及第四感測元件而使第三感測元件與第四感測元件分別設置於第二隔板之一側及相對另一側。當太陽能模組未正向太陽光源時,太陽光源照射第二隔板會產生一陰影,而此陰影會覆蓋第三感測元件或第四感測元件,使第三電位與第四電位形成一第二電位差,此第二電位差即為仰角訊號。而驅動單元接收第二電位差使太陽能模組轉動,直到仰角感測單元正向太陽光源且第二電位差之值為零。
其中,第三電位及第四電位之電位強度分別與第三感測元件及第四感測元件所感測到之太陽光源強度成正比。當第三電位及第四電位之電位強度不同時,即形成所謂第二電位差。而第三電位及第四電位之電位強度相同時,第二電位差之值即為零,且此時仰角感測單元正向太陽光源。
根據本發明之目的,再提出一種太陽能感測追蹤方法,此追蹤方法適用於一種太陽能感測系統。首先,利用一方位角感測單元感測一太陽光源並產生一方位角訊號,再藉由一驅動單元接收方位角訊號而使太陽能模組轉動,直到方位角感測單元正向太陽光源。再利用一仰角感測單元感測太陽光源並產生一仰角訊號,再藉由驅動單元接收仰角訊號而使太陽能 模組轉動,直到仰角感測單元正向太陽光源,此時太陽能模組亦會正向太陽光源。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目的,又提出一種太陽能感測追蹤方法,此追蹤方法適用於一種太陽能感測系統。首先,利用一仰角感測單元感測一太陽光源並產生一仰角訊號,再藉由一驅動單元接收仰角訊號而使太陽能模組轉動,直到仰角感測單元正向太陽光源。再利用一方位角感測單元感測太陽光源並產生一方位角訊號,再藉由驅動單元接收方位角訊號而使太陽能模組轉動,直到方位角感測單元正向太陽光源,此時太陽能模組亦會正向太陽光源。
在上述兩種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追蹤方法中,方位角感測單元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一感測元件、一第二感測元件及一第一隔板。第一感測元件、第二感測元件及第一隔板設置在第一基板之一面,且第一隔板係將第一感測元件與第二感測元件分隔,使第一感測元件與第二感測元件分別位於第一隔板之一側及相對另一側。當太陽能模組板未正向太陽光源時,方位角感測單元感測太陽光源之方法,首先是藉由第一隔板形成一陰影,而此陰影會覆蓋第一感測元件或第二感測元件。並利用第一感測元件及第二感測元件感測太陽光源,並分別轉換為一第一電位及一第二電位,而此第一電位及第二電位會形成一第一電位差,此第一電位差即為方位角訊號。此時經由驅動單元接收第一電位差使太陽能模組轉動,直到方位角感測單元正向太陽光源且第一電位差之值為零。
其中,第一電位及第二電位之電位強度分別與第一感測元件及第二感測元件所感測到之太陽光源強度成正比。當第一電位及第二電位之電位強度不同時,即形成所謂第一電位差。而第一電位及第二電位之電位強度相同時,第一電位差之值即為零,且此時方位角感測單元正向太陽光源。
而在上述兩種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追蹤方法中,仰角感測單元包含一第二基板、一第三感測元件、一第四感測元件及一第二隔板。第三感測元件、第四感測元件及第二隔板設置在第二基板之一面,且第二隔板係將第三感測元件與第四感測元件分隔,使第三感測元件與第四感測元件分別位於第二隔板之一側及相對另一側。當太陽能模組板未正向太陽光源時,仰角感測單元感測太陽光源之方法,首先是藉由第二隔板形成一陰影,而此陰影會覆蓋第三感測元件或第四感測元件。並利用第三感測元件及第四感測元件感測太陽光源,並分別轉換為一第三電位及一第四電位,而此第三電位及第四電位會形成一第二電位差,此第二電位差即為仰角訊號。此時經由驅動單元接收第二電位差使太陽能模組轉動,直到仰角感測單元正向太陽光源且第二電位差之值為零。
其中,第三電位及第四電位之電位強度分別與第三感測元件及第四感測元件所感測到之太陽光源強度成正比。當第三電位及第四電位之電位強度不同時,即形成所謂第二電位差。而第三電位及第四電位之電位強度相同時,第二電位差之值即為零,且此時仰角感測單元正向太陽光源。
承上所述,依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系統及其追蹤方法,其可具有一或多個下述優點:
(1)此太陽能感測系統及其追蹤方法,係採用方位角-仰角座標系之雙軸追蹤方式來進行定位追蹤太陽光源,當方位角追蹤定位後再進行仰角的調整,或是先進行仰角的追蹤定位後再進行方位角之調整,如此一來,兩個角度完全不互相耦合,因此可達到解耦合之功能,因而解決了耦合現象會產生的耗時和耗電之問題,提升整體效率。
(2)此太陽能感測系統及其追蹤方法,所採用方位角感測單元及仰角感測單元中的隔板,係完全分隔設置在隔板兩邊的感測元件,因此當太陽光源斜射時,不會讓兩邊的感測元件感測到相同的光源,如此一來,此太陽能感測系統可更精確的感知太陽光源所在之處,可大大的提升追蹤光源的敏感度。
(3)此太陽能感測系統及其追蹤方法,所採用的方位角感測單元及仰角感測單元,都是以一基板、一隔板、兩個感測元件組成,所使用的元件架構非常簡單,因此可大幅的降低製作成本。
1‧‧‧太陽能模組
2‧‧‧方位角感測單元
21‧‧‧方位角訊號
22‧‧‧第一基板
23‧‧‧第一感測元件
231‧‧‧第一電位
24‧‧‧第二感測元件
241‧‧‧第二電位
25‧‧‧第一隔板
26‧‧‧第一電位差
3‧‧‧仰角感測單元
31‧‧‧仰角訊號
32‧‧‧第二基板
33‧‧‧第三感測元件
331‧‧‧第三電位
34‧‧‧第四感測元件
341‧‧‧第四電位
35‧‧‧第二隔板
36‧‧‧第二電位差
4‧‧‧驅動單元
5‧‧‧太陽光源
S41~S49、S51~S59、S61~S64、S71~S74‧‧‧步驟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系統之示意圖;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系統之方位角感測單元之示意圖;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系統之仰角感測單元之示意 圖;第4圖係為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方法之第一實施例之流程圖;第5圖係為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方法之第二實施例之流程圖;第6圖係為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方法之第三實施例之流程圖;以及第7圖係為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方法之第四實施例之流程圖。
請參閱第1圖,其係為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系統之示意圖。圖中,太陽能模組1的一面上,設有一個方位角感測單元2及一個仰角感測單元3。而驅動單元4與太陽能模組1、方位角感測單元2及仰角感測單元3連接。當太陽能模組1沒有正向太陽光源5時,方位角感測單元2將會感測太陽光源5並且產生一個方位角訊號21傳至驅動單元4,而仰角感測單元3亦會感測太陽光源5並產生一個仰角訊號31傳至驅動單元4。驅動單元4會先根據方位角訊號21使太陽能模組1開始左右平移的轉動,當方位角感測單元2正向太陽光源5之後,驅動單元4再根據仰角訊號31使太陽能模組1開始上下轉動,當仰角感測單元3正向太陽光源5後,太陽能模組1則停止轉動,此時太陽能模組1會正向太陽光源5。
上述中,方位角感測單元2包含一第一基板22、一第一感測 元件23、一第二感測元件24及一第一隔板25,第一基板22是設置在太陽能模組1上。而仰角感測單元3包含有一第二基板32、一第三感測元件33、一第四感測元件34及一第二隔板35,第二基板32是設置在太陽能模組1上。方位角感測單元2及仰角感測單元3感測太陽光源5的原理及示意圖,分別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
請參閱第2圖,其係為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系統之方位角感測單元之示意圖。圖中,第一感測元件23、第二感測元件24及第一隔板25同設置在第一基板22之一面上。第一隔板25主要是用來將第一感測元件23及第二感測元件24分隔開來,讓第一感測元件23及第二感測元件24分別位在第一隔板25的一面和相對另一面。第一感測元件23及第二感測元件24是用來感測太陽光源5並且將太陽光源5分別轉換為第一電位231及第二電位241。第一感測元件23及第二感測元件24感測到的太陽光源5強度越強,第一電位231及第二電位241的電位強度也就越強。當太陽光源5斜射的時候,太陽光源5會照射到第一隔板25,此時會形成一個陰影覆蓋著第一感測元件23,此時第一電位231的電位強度會比第二電位241的電位強度還要低,因此會產生一個第一電位差26,此第一電位差26即為第1圖中的方位角訊號21。而當驅動單元4接收到此第一電位差26時,太陽能模組1便會開始轉動,直到方位角感測單元2正向太陽光源5,此時第一感測元件23與第二感測元件24所感測到的太陽光源5會是等量的,而第一電位231的電位強度 會等於第二電位241的電位強度,而第一電位差26的值則會變為零。
請參閱第3圖,其係為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系統之仰角感測單元之示意圖。圖中,第三感測元件33、第四感測元件34及第一隔板35同設置在第二基板32之一面上。第二隔板35主要是用來將第三感測元件33及第四感測元件34分隔開來,讓第三感測元件33及第四感測元件34分別位在第一隔板35的一面和相對另一面。第三感測元件33及第四感測元件34是用來感測太陽光源5並且將太陽光源5分別轉換為第三電位331及第四電位341。第三感測元件33及第四感測元件34感測到的太陽光源5強度越強,第三電位331及第四電位341的電位強度也就越強。當仰角感測單元3未正向太陽光源5時,太陽光源5會照射到第二隔板35,此時會形成一個陰影覆蓋著第四感測元件34,此時第四電位341的電位強度會比第三電位331的電位強度還要低,因此會產生一個第二電位差36,此第二電位差36即為第1圖中的仰角訊號31。而當驅動單元4接收到此第二電位差36時,太陽能模組1便會開始轉動,直到仰角感測單元3正向太陽光源5,此時第四感測元件34與第三感測元件33所感測到的太陽光源5會是等量的,而第四電位341的電位強度會等於第三電位331的電位強度,而第二電位差36的值則會變為零。
請參閱第4圖,其係為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方法之第一實施例之流程圖。此實施例是以方位角感測單元先進行追蹤定位 太陽方位角之光源再以仰角感測單元進行追蹤定位太陽仰角之光源,其步驟為:S41:先利用方位角感測單元感測太陽光源;S42:方位角感測單元感測太陽光源後會產生一方位角訊號;S43:驅動單元接收此方位角訊號後使得太陽能模組左右轉動;S44:太陽能模組轉動後,方位角感測單元是否已經正向太陽光源,若否,則回到S41步驟繼續追蹤太陽方位角之光源,若是,則前往S45步驟;S45:利用仰角感測單元感測太陽光源;S46:仰角感測單元感測太陽光源後會產生一仰角訊號;S47:驅動單元接收此仰角訊號後使得太陽能模組上下轉動;S48:太陽能模組轉動後,仰角感測單元是否已經正向太陽光源,若否,則回到S45步驟繼續追蹤太陽仰角之光源,若是,則前往S49步驟;S49:太陽能模組停止轉動,此時太陽能模組追蹤定位完成並且正向太陽光源。
請參閱第5圖,其係為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方法之第二實施例之流程圖。此實施例是以仰角感測單元先進行追蹤定位太陽仰角之光源再以方位角感測單元進行追蹤定位太陽方位角之光源,其步驟為:S51:先利用仰角感測單元感測太陽光源;S52:仰角感測單元感測太陽光源後會產生一仰角訊號;S53:驅動單元接收此仰角訊號後使得太陽能模組上下轉動;S54:太陽能模組轉動後,仰角感測單元是否已經正向太陽光源,若否,則回到S51步驟繼續追蹤太陽仰角之光源,若是,則前往S55步驟;S55:利用方位角感測單元感測太 陽光源;S56:方位角感測單元感測太陽光源後會產生一方位角訊號;S57:驅動單元接收此方位角訊號後使得太陽能模組左右轉動;S58:太陽能模組轉動後,方位角感測單元是否已經正向太陽光源,若否,則回到S55步驟繼續追蹤太陽方位角之光源,若是,則前往S59步驟;S59:太陽能模組停止轉動,此時太陽能模組追蹤定位完成並且正向太陽光源。
請參閱第6圖,其係為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方法之第三實施例之流程圖。此實施例係為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中,方位角感測單元感測太陽光源之方法。方位角感測單元結構如第2圖所示,方位角感測單元感測太陽光源步驟為:S61:藉由第一隔板形成陰影,而此陰影覆蓋第一感測元件或第二感測元件;S62:利用第一感測元件及第二感測元件感測太陽光源,並分別轉換為第一電位及第二電位;S63:藉由第一電位及第二電位形成第一電位差;S64:經由驅動單元接收第一電位差使太陽能模組轉動,直到方位角感測單元正向太陽光源且第一電位差之值為零。
請參閱第7圖,其係為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方法之第四實施例之流程圖。此實施例係為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中,仰角感測單元感測太陽光源之方法。仰角感測單元結構如第3圖所示,仰角感測單元感測太陽光源步驟為:S71:藉由第二隔板形成陰影,而此陰影覆蓋第三感測元件或第四感測元件;S72:利用第三感測元件及第四感測元件感測太陽光源 ,並分別轉換為第三電位及第四電位;S73:藉由第三電位及第四電位形成第二電位差;S74:經由驅動單元接收第二電位差使太陽能模組轉動,直到仰角感測單元正向太陽光源且第二電位差之值為零。
綜合上述,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系統及其追蹤方法,主要是利用方位角感測單元及仰角感測單元分別追蹤太陽方位角及仰角之光源,先進行太陽方位角光源之追蹤定位再進行太陽仰角光源之追蹤定位,或是先進行太陽仰角光源之追蹤定位再進行太陽方位角光源之追蹤定位,是分開進行太陽光源感測追蹤定位的,如此可使太陽感測追蹤系統不會產生耦合現象,可提升感測太陽光源之整體效率,且本發明之太陽能感測系統用的方位角感測單元及仰角感測單元結構相當的簡單,可節省成本又可提升感測太陽光源之敏度度。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太陽能模組
2‧‧‧方位角感測單元
21‧‧‧方位角訊號
22‧‧‧第一基板
23‧‧‧第一感測元件
24‧‧‧第二感測元件
25‧‧‧第一隔板
3‧‧‧仰角感測單元
31‧‧‧仰角訊號
32‧‧‧第二基板
33‧‧‧第三感測元件
34‧‧‧第四感測元件
35‧‧‧第二隔板
4‧‧‧驅動單元
5‧‧‧太陽光源

Claims (9)

  1. 一種太陽能感測系統,係包含:一太陽能模組;一方位角感測單元,係設置在該太陽能模組之一面,該方位角感測單元係感測一太陽光源並產生一方位角訊號,該方位角感測單元包含:一第一基板,係設置於該太陽能模組之一面;一第一感測元件,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一面,該第一感測元件係感測該太陽光源並轉換為一第一電位;一第二感測元件,設置在該第一基板之與該第一感測元件之同一面上,該第二感測元件係感測該太陽光源並轉換為一第二電位;以及一第一隔板,係設置在該第一基板之與該第一感測元件及該第二感測元件之同一面,且該第一感測元件與該第二感測元件分別設置於該第一隔板之一側及相對另一側,該第一隔板係以分隔該第一感測元件及該第二感測元件,當該太陽能模組未正向該太陽光源時,該太陽光源照射該第一隔板會產生陰影覆蓋該第一感測元件或該第二感測元件,使該第一電位與該第二電位形成一第一電位差,該第一電位差即為該方位角訊號;一仰角感測單元,係設置在該太陽能模組之與該方位角感測單元同一面上,該仰角感測單元係感測該太陽光源並產生一 仰角訊號,該仰角感測單元包含:一第二基板,係設置在該太陽能模組之與該第一基板之同一面上;一第三感測元件,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一面,該第三感測元件係感測該太陽光源並轉換為一第三電位;一第四感測元件,設置在該第二基板之與該第三感測元件之同一面上,該第四感測元件係感測該太陽光並轉換為一第四電位;以及一第二隔板,係設置在該第二基板之與該第三感測元件及該第四感測元件之同一面,且該第三感測元件與該第四感測元件分別設置於該第二隔板之一側及相對另一側,該第二隔板係以分隔該第三感測元件及該第四感測元件,當該太陽能模組未正向該太陽光源時,該太陽光源照射該第二隔板會產生陰影覆蓋該第三感測元件或該第四感測元件,使該第三電位與該第四電位形成一第二電位差,該第二電位差即為該仰角訊號;以及一驅動單元,係連接該太陽能模組,該驅動單元接收該方位角訊號使該太陽能模組轉動,直到該方位角感測單元正向該太陽光源且該第一電位差之值為零,並接收該仰角訊號使該太陽能模組轉動,直到該仰角感測單元正向該太陽光源且該第二電位差之值為零,此時該太陽能模組正向該太陽光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感測系統,其中該第一電位及該第二電位之電位強度分別與該第一感測元件及該第二感測元件所感測到之該太陽光源強度成正比,該第一電位 及該第二電位之電位強度不同時,即形成該第一電位差,而該第一電位及該第二電位之電位強度相同時,該第一電位差之值為零,此時該方位角感測單元正向該太陽光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感測系統,其中該第三電位及該第四電位之電位強度分別與該第三感測元件及該第四感測元件所感測到之該太陽光源強度成正比,該第三電位及該第四電位之電位強度不同時,即形成該第二電位差,而該第三電位及該第四電位之電位強度相同時,該第二電位差之值為零,此時該仰角感測單元正向該太陽光源。
  4. 一種太陽能感測追蹤方法,適用於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感測系統,該太陽能感測追蹤方法包含下列步驟:經由該太陽光源照射該第一隔板以形成陰影覆蓋該第一感測元件或該第二感測元件;利用該第一感測元件及該第二感測元件感測該太陽光源,並分別轉換為該第一電位及該第二電位;藉由該第一電位及該第二電位形成該第一電位差,即為該方位角訊號;藉由該驅動單元接收該方位角訊號;經由該驅動單元使該太陽能模組轉動,直到該方位角感測單元正向該太陽光源且該第一電位差之值為零;藉由該太陽光源照射該第二隔板以形成陰影覆蓋該第三感測元件或該第四感測元件;利用該第三感測元件及該第四感測元件感測該太陽光源,並 分別轉換為該第三電位及該第四電位;藉由該第三電位及該第四電位形成該第二電位差,即為該仰角訊號;藉由該驅動單元接收該仰角訊號;以及經由該驅動單元使該太陽能模組轉動,直到該仰角感測單元正向該太陽光源且該第二電位差之值為零,此時該太陽能模組亦會正向該太陽光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太陽能感測追蹤方法,其中該第一電位及該第二電位之電位強度分別與該第一感測元件及該第二感測元件所感測到之該太陽光源強度成正比,該第一電位及該第二電位之電位強度不同時,即形成該第一電位差,而該第一電位及該第二電位之電位強度相同時,該第一電位差之值為零,此時該方位角感測單元正向該太陽光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太陽能感測追蹤方法,其中該第三電位及該第四電位之電位強度分別與該第三感測元件及該第四感測元件所感測到之該太陽光源強度成正比,該第三電位及該第四電位之電位強度不同時,即形成該第二電位差,而該第三電位及該第四電位之電位強度相同時,該第二電位差之值為零,此時該仰角感測單元正向該太陽光源。
  7. 一種太陽能感測追蹤方法,適用於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感測系統,該太陽能感測追蹤方法包含下列步驟:藉由該太陽光源照射該第二隔板以形成陰影覆蓋該第三感測元件或該第四感測元件; 利用該第三感測元件及該第四感測元件感測該太陽光源,並分別轉換為該第三電位及該第四電位;藉由該第三電位及該第四電位形成該第二電位差,即為該仰角訊號;藉由該驅動單元接收該仰角訊號;經由該驅動單元使該太陽能模組轉動,直到該仰角感測單元正向該太陽光源且該第二電位差之值為零;經由該太陽光源照射該第一隔板以形成陰影覆蓋該第一感測元件或該第二感測元件;利用該第一感測元件及該第二感測元件感測該太陽光源,並分別轉換為該第一電位及該第二電位;藉由該第一電位及該第二電位形成該第一電位差,即為該方位角訊號;藉由該驅動單元接收該方位角訊號;以及經由該驅動單元使該太陽能模組轉動,直到該方位角感測單元正向該太陽光源且該第一電位差之值為零,此時該太陽能模組亦會正向該太陽光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太陽能感測追蹤方法,其中該第一電位及該第二電位之電位強度分別與該第一感測元件及該第二感測元件所感測到之該太陽光源強度成正比,該第一電位及該第二電位之電位強度不同時,即形成該第一電位差,而該第一電位及該第二電位之電位強度相同時,該第一電位差之值為零,此時該方位角感測單元正向該太陽光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太陽能感測追蹤方法,其中該 第三電位及該第四電位之電位強度分別與該第三感測元件及該第四感測元件所感測到之該太陽光源強度成正比,該第三電位及該第四電位之電位強度不同時,即形成該第二電位差,而該第三電位及該第四電位之電位強度相同時,該第二電位差之值為零,此時該仰角感測單元正向該太陽光源。
TW099137795A 2010-11-03 2010-11-03 太陽能感測系統及其追蹤方法 TWI4036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37795A TWI403680B (zh) 2010-11-03 2010-11-03 太陽能感測系統及其追蹤方法
US13/069,594 US8367996B2 (en) 2010-11-03 2011-03-23 Solar sensing system and solar track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37795A TWI403680B (zh) 2010-11-03 2010-11-03 太陽能感測系統及其追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9730A TW201219730A (en) 2012-05-16
TWI403680B true TWI403680B (zh) 2013-08-01

Family

ID=45995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7795A TWI403680B (zh) 2010-11-03 2010-11-03 太陽能感測系統及其追蹤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367996B2 (zh)
TW (1) TWI4036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A34947B1 (fr) * 2011-03-03 2014-03-01 Aplicaciones Renovables Integradas S L Héliostat comprenant un axe d'actionnement visant une cible, capteur de réflexion et commande en boucle fermée
KR101144703B1 (ko) * 2012-02-13 2012-05-24 이재진 자가 동력 태양광 트랙커
CN103378626A (zh) * 2012-04-28 2013-10-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充电方法
CN103575385A (zh) * 2012-07-25 2014-02-12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太阳光四方位光线测量传感器
US9548698B2 (en) * 2013-03-15 2017-01-17 University Of Scranton Solar energy collection system employing reflectors and sun tracking
US20150136944A1 (en) * 2013-11-21 2015-05-21 Avraham Segev Sunlight tracking sensor and syste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3984A (ja) * 1998-11-19 2000-08-04 Denso Corp 光量検出センサ
TWI300465B (zh) * 2006-08-03 2008-09-01 Atomic Energy Council
CN100458626C (zh) * 2007-01-12 2009-02-04 刘津平 太阳跟踪装置及其群
US20090138140A1 (en) * 2007-11-28 2009-05-28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Vehicular linear senso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3984A (ja) * 1998-11-19 2000-08-04 Denso Corp 光量検出センサ
TWI300465B (zh) * 2006-08-03 2008-09-01 Atomic Energy Council
CN100458626C (zh) * 2007-01-12 2009-02-04 刘津平 太阳跟踪装置及其群
US20090138140A1 (en) * 2007-11-28 2009-05-28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Vehicular linear sensor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367996B2 (en) 2013-02-05
TW201219730A (en) 2012-05-16
US20120103393A1 (en) 201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3680B (zh) 太陽能感測系統及其追蹤方法
CN101674033B (zh) 高效聚光光伏太阳追踪装置和方法
WO2013170563A1 (zh) 太阳能实时跟踪系统
CN201203037Y (zh) 一种太阳能光源自动跟踪装置
CN103926937B (zh) 一种高效太阳能自动追踪方法及装置
TWI300465B (zh)
CN102252648A (zh) 用于太阳跟踪的角度测量方法及太阳方位传感器
JP4873625B2 (ja) 混合式追跡制御装置付きの光学追跡設備
CN202048910U (zh) 金字塔型宽视场太阳方位传感器
CN201043889Y (zh) 高精度太阳位置传感器
CN2835950Y (zh) 光电太阳位置传感器
CN101922927A (zh) 二座标高精度太阳跟踪传感器
CN203416193U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
CN205680004U (zh) 太阳能自动跟踪传感器及太阳能发电装置
CN101364113B (zh) 太阳位置跟踪控制器及该控制器所用控制方法
KR100930090B1 (ko) 태양광 추적센서 및 이를 이용한 태양광 집광장치
CN203224229U (zh) 太阳方向感测器
TWI436015B (zh) 全向式太陽位置感測器與控制器及其追日之方法
Rao et al. ARM based solar tracking system
CN201187905Y (zh) 光电式太阳跟踪器
KR20110058765A (ko) 태양광 발전을 위한 태양 위치추적 장치의 구동회로
CN202133912U (zh) 一种自动追踪太阳位置的传感器
CN201828278U (zh) 用于太阳精密跟踪的数字式光电角度传感器
JP4829866B2 (ja) ヘリオスタットの太陽位置センサー機構とコントローラー及びその追随制御方法
CN202394121U (zh) 一种用于光热发电的定日镜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