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7487B - 噴霧設備、噴霧系統及噴霧設備之噴霧產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噴霧設備、噴霧系統及噴霧設備之噴霧產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7487B
TWI387487B TW98146207A TW98146207A TWI387487B TW I387487 B TWI387487 B TW I387487B TW 98146207 A TW98146207 A TW 98146207A TW 98146207 A TW98146207 A TW 98146207A TW I387487 B TWI387487 B TW I38748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ray system
disposed
spray
port
liqu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46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1657A (en
Inventor
Chien Wen Chen
Ming Jhe Du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TW98146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8748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21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1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7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7487B/zh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Description

噴霧設備、噴霧系統及噴霧設備之噴霧產生方法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噴霧設備、噴霧系統及噴霧之產生方法,特別係關於一種低氣流損耗及提高擴散能力之噴霧設備、噴霧系統及噴霧之產生方法。
緊密的居住環境與頻繁的活動交流,使得疾病在人們間之傳染益發地快速,而且其造成的影響日益嚴重,尤其是藉由空氣傳染的疾病容易在密閉的公共場所,例如展覽場、辦公大樓、賣場或醫院等快速散播,因而造成突發性的大流行。傳染疾病的大流行不僅衝擊經濟發展,更可能產生嚴重的傷亡。因此,為免除經濟活動及人類生命受到傳染病的影響,必須做好流行疾病的管控,其中公共場所的衛生要求更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
利用噴霧裝置將消毒液霧化後散佈於空間中,藉此消除空氣中之傳染病原,以避免群聚感染之產生,是控制傳染病在公共場所傳播的一種方法。一種常見的傳統噴霧裝置係先產生霧化物質,接著配合引入一氣流,使其流經液體表面,將霧化物質帶出,最後將氣流導向環境空間中,以進行消毒。然而,在此傳統的噴霧裝置中,將霧化物質帶出的氣流係經過許多曲折的流動路徑後,才進入環境空間中。曲折的流動路徑會造成流體動力損耗,使出口風速降低,減小霧化物質的散佈範圍,而造成霧化物質散播效果差。此外,由於液體表面上會產生較高的氣壓,使液體被霧化的效果受到影響,因而降低氣流中霧化物質的含量。
另一種常見的傳統噴霧裝置係利用將高壓氣體通過一主管道,並運用文氏管效應(venturi effect)將液體吸入主管道內,利用主管道內流動的氣體將吸入液體霧化後,最後由氣體將霧化物質帶往環境空間中。由於利用高壓氣體,因此需具備高壓氣體產生裝置。況且,利用氣體直接將液體霧化,難以獲得小顆粒的霧化物質,從而使霧化物質散佈範圍受限。
鑑於傳統的噴霧裝置難以有效地將消毒液擴散至環境空間,達到較好的滅菌效果,因此,需要一種能有效且大範圍地霧化物質散佈的噴霧裝置。
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揭示一種噴霧設備,其包含一霧化裝置、一空氣管道、一空氣動力裝置及一第一通道。霧化裝置包含一容器及一霧化產生器,容器被建構以儲存一液態或固態物質,霧化產生器則被建構以在該液態或固態物質上方之一氣室內形成霧化物質。空氣管道具一入風口。空氣動力裝置設置於該管道之入風口。第一通道被建構以通連該氣室與該空氣管道。
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揭示一種噴霧系統,其包含一霧化裝置、一供液管路、一管道、一空氣動力裝置及一第一通道。霧化裝置包含一容器及一霧化產生器,容器被建構以儲存一液態或固態物質,霧化產生器則被建構以在該液態或固態物質上方之一氣室內形成霧化物質。供液管路通連於該容器。管道具有一收縮部及一入風口。空氣動力裝置設置於該管道之入風口。第一通道通連該氣室與該收縮部,且於該收縮部形成一第一端口。
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揭示一種噴霧設備之噴霧產生方法。噴霧設備包含一霧化裝置及一管道,該霧化裝置包含一容器,該容器被建構以儲存一液態或固態物質且於該液態或固態物質上方形成一氣室,該管道具有一收縮部,其中該收縮部通連該氣室,該產生方法包含下列步驟:產生一霧化物質於該氣室中;導入一第一氣流於該霧化裝置之該氣室;以及導入一第二氣流於該管道,使該氣室中之該霧化物質被吸入該管道,並與該第二氣流混合。
上文已經概略地敍述本揭露之技術特徵及優點,俾使下文之本揭露詳細描述得以獲得較佳瞭解。構成本揭露之申請專利範圍標的之其它技術特徵及優點將描述於下文。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瞭解,下文揭示之概念與特定實施例可作為基礎而相當輕易地予以修改或設計其它結構或製程而實現與本揭露相同之目的。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亦應可瞭解,這類等效的建構並無法脫離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提出之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
圖1例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噴霧設備10,圖2例示圖1沿A-A剖面線之剖視圖。參照圖1與圖2所示,噴霧設備10包含一霧化裝置11、一管道12(或空氣管道12)、一空氣動力裝置13以及一第一通道14。霧化裝置11具有一氣室114。管道12具有一入風口122。空氣動力裝置13設置於入風口122處。第一通道14通連氣室114與管道12。
詳言之,噴霧設備10包含一霧化裝置11、一管道12(或空氣管道12)、一空氣動力裝置13、一第一通道14以及一第二通道15。霧化裝置11具有一容器111及一霧化產生器112,容器111被建構以儲存一液態物質113,霧化產生器112被建構以霧化該液態物質113,部分被霧化成霧滴之液態物質113可懸浮於液態物質113上方之一氣室114內。在其他實施例中,容器111可被建構以儲存一固態物質。管道12具有一漸縮之形狀,管道12沿風向(箭頭X所示之方向)收縮,以形成一收縮部121。空氣動力裝置13設置於管道12之入風口122。第一通道14具有一第一端口141,該第一端口141形成於管道12之收縮部121,第一通道14自第一端口141延伸通連至氣室114。第二通道15具有一第二端口151,第二端口151設置於空氣動力裝置13之前方,第二通道15亦自第二端口151延伸通連至氣室114。
特而言之,本揭露之管道12具直通管結構,因此空氣動力裝置13於管道12內產生之氣流可避免管道轉折而發生流體動力的流體動力損耗,而使氣流通過出風口123時,仍具相當大的風量與風速,使霧化物質之擴散可獲得較好的控制且霧化物質得大範圍的擴散,其中霧化物質可為霧化固體、霧化液體、霧化氣體或其混合物。此外,第一通道14設置於收縮部121與氣室114之間,且在管道12上形成第一端口141。當氣流通過收縮部121時,第一端口141與氣室114間會產生一負壓差,而使氣室114內之霧化物質被吸引至收縮部121內,並與氣流混合。霧化物質係以霧化產生器112霧化物質113所產生,霧化產生器112可為超音波霧化器、加熱式霧化器、靜電式霧化器或旋轉式霧化器,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可為任何具將液態或固態物質氣化或微粒化功能之裝置。
再者,本揭露另設置用以從空氣動力裝置13導引一分流至容器111內之第二通道15。第二通道15可包含第一端口151及第三端口152,其中第一端口151為其入口端,該第一端口151可設置於空氣動力裝置13之前方,以接收部分空氣動力裝置13之氣流。第二通道15延伸至氣室114,並以第三端口152通連氣室114。利用第二通道15自空氣動力裝置13導引一分流至容器111內,可使容器111內部之壓力高於大氣壓力,因而加大收縮部121與氣室114間之壓差。由於壓差變大之緣故,可使氣室114之霧化物質更容易被吸引進入收縮部121。又,第三端口152可位於容器111之氣室114中,其中第三端口152被建構以朝容器111內之液態物質113之表面以外之方向,如此可使氣流不直接吹向液態物質113之表面。於本實施例中,第三端口152可面向容器111之內表面1111。
空氣動力裝置13可包含風扇,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可為任何具產生流體動力之裝置。空氣動力裝置13可提供不同大小的風量及風速,方便控制霧化物質擴散之遠近,,以配合擴散範圍之需要。
參照圖2、圖4、圖5與圖6所示,噴霧設備10可包含一風向控制裝置16,風向控制裝置16設置於管道12內靠近出風口123,其係被建構以改變氣流方向,加強霧化物質在空間擴散的面積。參照圖4至圖6所示,風向控制裝置(16a、16b與16c)包含複數個第一導流板161、第二導流板162、一轉軸163及一驅動裝置164。複數個導流板161斜向設置於第二導流板162上,轉軸163穿設該些導流板161且耦接第二導流板162,驅動裝置164耦接轉軸163。驅動裝置164轉動轉軸163,以帶動第二導流板162與該些導流板161轉動,因而主導氣流方向,可達上下左右方向之調整。該些導流板161可各具不同的傾斜角度,或如圖6所示,可朝向同一方向傾斜。參照圖4所示,風向控制裝置16可另包含至少一導流板165,導流板165係沿轉軸163徑向延伸設置,使氣流可在兩個不同維度上做方向變化。
參照圖2與圖3所示,位在收縮部121與出風口123之間可設置一傾斜面124,傾斜面124設置在管道12底部並朝向入風口122,該傾斜面124被建構以使凝結的水滴回流至容器111內。此外,第一通道14之第一端口141可在管道12的橫向上延伸,以橫跨整個管道12,形成一個阻斷傾斜面124之斷溝,如此自傾斜面124回流之水滴,可順流至容器111,而不至於流往管道12之入風口122。此外,管道12包含一上端面125,該上端面125相對於該傾斜面124設置,其中該上端面125可設計為一傾斜面。另,管道12包含一凸部126,其中上端面125係介於出風口123至凸部126之間。凸部126可設置於第一端口141至傾斜面124之間之上方區域內。凸部126可為尖形,或可以為其他幾何形式,例如段差形狀,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藉由上端面125與凸部126的設計可將凝結於上端面125之水珠,沿斜面流動至凸部126,因凸部126的阻擋而滴至傾斜面124或第一端口141,然後順流至容器111,藉此作為回收凝結水之手段,而不至於使凝結水流往出風口123及入風口124。
再參照圖2所示,噴霧設備10可包含水位感測裝置17,水位感測裝置17設置於容器111內,使容器111內維持一預定之水位。
圖7例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噴霧系統1之示意圖。噴霧系統1包含前述之噴霧設備10、一液體源18、一控制閥19及一控制單元20。一供液管路25連接液體源18與噴霧設備10之容器111上之連接口115,供液管路25上可設置一控制閥19,以控制液體源18流往容器111之液體量。噴霧系統1可利用控制單元20控制整個噴霧系統1之運作。控制閥19、水位感測裝置17、空氣動力裝置13、風向控制裝置16及霧化產生器112可分別耦接至控制單元20,控制單元20可接收水位感測裝置17之感測訊號,以獲知容器111內之水位高低,並據此控制控制閥19之開關,調節容器111之水位。控制單元20可調節空氣動力裝置13之出風量大小和操縱風向控制裝置16以控制風向,以改變霧化物質的散佈狀況。另,控制單元20可耦接一設定單元21和一顯示單元22,設定單元21被建構以輸入與控制單元20耦接之各項裝置之參數,顯示單元22可顯示噴霧系統1之運作狀況,並在參數輸入控制單元20時,顯示輸入之參數。在本揭露中,液體源18可為中央供液系統或重力液槽,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圖8例示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噴霧系統2之示意圖。噴霧系統2包含前述之噴霧設備10、一儲罐23、一泵浦24、一前述之控制單元20、一前述之設定單元21及一前述之顯示單元22。一供液管路25連接儲罐23與霧化裝置11之容器111之連接口115,使儲罐23內之液態物質可流往容器111;一供氣管路26連接儲罐23與泵浦24,利用泵浦24增壓儲罐23,使儲罐23內之液態物質可流往容器111。
參照圖8至圖10所示,儲罐23可包含一供液瓶231、瓶蓋232、管固定蓋233、管固定本體234及管固定夾片235。瓶蓋232包含一內螺紋,該內螺紋與供液瓶231之瓶口螺紋相配合。一貫穿開孔2321形成於瓶蓋232之頂面。管固定本體234包含收容於瓶蓋232內之基部2341及凸伸出瓶蓋232之開孔2321之凸伸部2342。管固定本體234可包含兩通孔2343,其中供液管路25與供氣管路26可分別穿設該兩通孔2343,使供液管路25與供氣管路26被分別持固。管固定夾片235夾設於管固定本體234與管固定蓋233之間,管固定夾片235可設置與管固定本體234之兩通孔2343對應之貫穿開孔2351,供液管路25與供氣管路26分別穿設於該兩貫穿開孔2351,其中管固定本體234之通孔2343與管固定夾片235之貫穿開孔2351可錯位設置。管固定蓋233可螺固於管固定本體234,管固定蓋233包含一貫穿開孔2331,供液管路25與供氣管路26自貫穿開孔2331延伸出儲罐23外,貫穿開孔2331之內壁2332沿供液管路25與供氣管路26往外之延伸方向上呈漸縮狀,使得當管固定蓋233鎖緊時,管固定蓋233之內壁2332會對供液管路25與供氣管路26施加一側向力量,讓供液管路25與供氣管路26被擠壓而固定。為增加儲罐23之氣密性,儲罐23另可包含一第一O型環236、複數個第二O型環237及一墊圈238,其中第一O型環236係設置於瓶蓋232與管固定本體234之間;該些第二O型環237設置於管固定本體234與管固定夾片235之間,且該些第二O型環237分別環繞供液管路25與供氣管路26;墊圈238則設置於供液瓶231之瓶口與管固定本體234之間。
本揭露另提供一種噴霧設備之噴霧產生方法。噴霧設備包含一霧化裝置及一管道,該霧化裝置包含一容器,該容器被建構以儲存一液態或固態物質且於該液態或固態物質上方形成一氣室,該管道具有一收縮部,其中該收縮部通連該氣室,該產生方法包含下列步驟:產生一霧化物質於該氣室中;導入一第一氣流於該管道,使該氣室中之該霧化物質被吸入管道,並與該第一氣流混合;導入一第二氣流於霧化裝置之該氣室;以前述之風向控制裝置控制該第二氣流之方向;以及調整該第二氣流之流量。
在一實施例中,本揭露提供一種噴霧之產生方法可另包含下列步驟:從一液體源提供一液態物質至該霧化裝置之容器內;以及根據該容器所設定之一預定水位,停止提供該液態物質至該容器。在另一實施例中,本揭露提供一種噴霧之產生方法可另包含下列步驟:增壓一儲罐,使該儲罐提供該儲罐內之該液態物質至該霧化裝置之容器;以及根據該容器所設定之一預定水位,停止提供該液態物質至該容器。
參照圖11與圖12所示,在圖11顯示之傳統噴霧裝置中,用於將霧化物質帶出的氣流需經過彎折的流動路徑,進入充滿霧化物質之空間。混合霧化物質後之氣流,再通過彎折的流動路徑後,通過出口,進入環境空間中。相較地,圖12顯示之本揭露一實施例之噴霧裝置中,大部分之氣流通過直通之漸縮-放大管道,霧化物質則被吸引入管道,並與氣流在管道內混合。比較圖11與圖12可明顯看出,在圖12中,用以代表氣體流速與流向之向量箭頭在出口處明顯地較圖11中之向量箭頭為大。此係因在圖11之示例中,氣流流經彎折之流動路徑後,造成相當大之流體動力損耗,因而耗弱出口之流體動力。然而,圖12之實施例中,氣流在噴霧裝置內無需經彎折之流動路徑,故而在出口處不會產生明顯的流體動力損耗。
綜上所述,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霧化設備包含一具收縮部之管道,利用該收縮部可將一氣室內之霧化物質吸引至管道內,與管道之氣流混合。管道可為一直通管,因此管道內之流動氣流可避免因管道彎折而產生流體動力損耗,故可使霧化物質之擴散範圍加大且獲得較好的控制。此外,管道內之氣流可部分導引至前述之氣室中,以增加氣室與管道間之負壓差,從而使氣室內之霧化物質可較容易被引入管道中。另外,管道的氣流可以一風向控制裝置控制其流動方向,以加強霧化物質之擴散範圍。
本揭露之技術內容及技術特點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項技術之人士仍可能基於本揭露之教示及揭示而作種種不背離本揭露精神之替換及修飾。因此,本揭露之保護範圍應不限於實施例所揭示者,而應包括各種不背離本揭露之替換及修飾,並為以下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2...噴霧系統
10...噴霧設備
11...霧化裝置
12...管道
13...空氣動力裝置
14...第一通道
15...第二通道
16、16a、16b及16c...風向控制裝置
17...水位感測裝置
18...液體源
19...控制閥
20...控制單元
21...設定單元
22...顯示單元
23...儲罐
24...泵浦
25...供液管路
26...供氣管路
111...容器
112...霧化產生器
113...液態物質
114...氣室
115...連接口
121...收縮部
122...入風口
123...出風口
124...傾斜面
125...上端面
126...凸部
141...第一端口
151...第二端口
152...第三端口
161...導流板
162...框體
163...轉軸
164...驅動裝置
165...導流板
231...供液瓶
232...瓶蓋
233...管固定蓋
234...管固定本體
235...管固定夾片
236...第一O型環
237...第二O型環
238...墊圈
1111...內表面
2321...開孔
2331...開孔
2332...內壁
2341...基部
2342...凸伸部
2343...通孔
2351...開孔
圖1例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噴霧設備之示意圖;
圖2例示圖1沿A-A剖面線之剖視圖;
圖3例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液滴回流構造之示意圖;
圖4例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風向控制裝置之示意圖;
圖5例示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風向控制裝置之示意圖;
圖6例示本揭露之又一實施例之風向控制裝置之示意圖;
圖7例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噴霧系統之示意圖;
圖8例示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噴霧系統之示意圖;
圖9例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供液瓶之示意圖;
圖10例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供液瓶瓶口管路之固定結構之示意圖;
圖11例示傳統噴霧系統之流場模擬圖;及
圖12例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噴霧系統之流場模擬圖。
10...噴霧設備
11...霧化裝置
12...管道
13...空氣動力裝置
14...第一通道
15...第二通道
16...風向控制裝置
17...水位感測裝置
111...容器
112...霧化產生器
113...液態物質
114...氣室
121...收縮部
122...入風口
123...出風口
124...傾斜面
125...上端面
126...凸部
141...第一端口
151...第二端口
152...第三端口
1111...內表面

Claims (44)

  1. 一種噴霧設備,包含:一霧化裝置,包含一容器及一霧化產生器,該容器被建構以儲存一液態或固態物質,該霧化產生器被建構以在該液態或固態物質上方之一氣室內形成霧化物質;一空氣管道,具一入風口;一空氣動力裝置,設置於該空氣管道之該入風口;一第二通道,通連該空氣動力裝置;以及一第一通道,被建構以通連該氣室與該空氣管道。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噴霧設備,其中該空氣通道包含一收縮部,該第一通道連接該收縮部,且於該收縮部上形成一第一端口。
  3.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噴霧設備,其中該第二通道具有一第二端口,該第二通道通連該氣室,且該第二端口設置於該空氣動力裝置之前方。
  4. 根據請求項2所述之噴霧設備,其更包含一傾斜面,位於該收縮部與該空氣管道之出風口之間,其中該傾斜面設置在該空氣管道之底部且朝向該空氣管道之該入風口。
  5. 根據請求項2所述之噴霧設備,其中該第一端口係在該空氣管道之橫向上橫跨整個該空氣管道。
  6.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噴霧設備,其中該霧化產生器為超音波霧化器、靜電式霧化器、加熱式霧化器或旋轉式霧化器其中之一。
  7. 根據請求項3所述之噴霧設備,其中該第二通道具有一第三端口,該第三端口位於該氣室中,該第三端口朝該容器 內之該液態或固態物質之表面以外之方向。
  8.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噴霧設備,其更包含一風向控制裝置,該風向控制裝置設置於該空氣管道之出風口。
  9. 根據請求項8所述之噴霧設備,其中該風向控制裝置包含複數個第一導流板、一轉軸以及一驅動裝置,其中該些第一導流板斜向設置於該轉軸上,而該驅動裝置耦接該轉軸。
  10. 根據請求項9所述之噴霧設備,其中該風向控制裝置包含一第二導流板,其中該第二導流板係沿該轉軸徑向延伸設置。
  11.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噴霧設備,其更包含一水位感測裝置,其中該水位感測裝置設置於該容器內。
  12.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噴霧設備,其中該空氣動力裝置為風扇。
  13. 一種噴霧系統,包含:一霧化裝置,包含一容器及一霧化產生器,該容器被建構以儲存一液態物質,該霧化產生器被建構以在該液態物質上方之一氣室內形成霧化物質;一供液管路,通連於該容器;一管道,具有一收縮部、一入風口及一出風口;一空氣動力裝置,設置於該管道之該入風口;一第二通道,通連該空氣動力裝置;以及一第一通道,通連該氣室與該收縮部,且於該收縮部形成一第一端口。
  14. 根據請求項13所述之噴霧系統,其中該第二通道具有一第 二端口,該第二通道通連該氣室,且該第二端口設置於該空氣動力裝置之前方。
  15. 根據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噴霧系統,更包含一控制閥及一液體源,其中該液體源連接該供液管路,而該控制閥設置於該供液管路上。
  16. 根據請求項15所述之噴霧系統,其中該液體源為一中央供液系統或一重力液槽。
  17. 根據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噴霧系統,其更包含一傾斜面,位於該收縮部與該管道之該出風口之間,其中該傾斜面設置在該管道之底部且朝向該管道之該入風口。
  18. 根據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噴霧系統,其中該第一端口係在該管道之橫向上橫跨整個該管道。
  19. 根據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噴霧設備,其中該管道包含一上端面,該上端面係與該傾斜面相對設置,其中該上端面為一斜面。
  20. 根據請求項19所述之噴霧設備,其中該管道包含一凸部,其中該上端面係位於該凸部與該出風口之間,且該凸部設置於該傾斜面至該第一端口間之上方區域內。
  21. 根據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噴霧系統,其中該霧化產生器為超音波霧化器、靜電式霧化器、加熱式霧化器或旋轉式霧化器其中之一。
  22. 根據請求項14所述之噴霧系統,其中該第二通道具有一第三端口,該第三端口位於該氣室中,該第三端口朝該容器內之該液態物質之表面以外之方向。
  23. 根據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噴霧系統,其更包含一風向控制 裝置,該風向控制裝置設置於該管道之該出風口。
  24. 根據請求項23所述之噴霧系統,其中該風向控制裝置包含複數個第一導流板、一轉軸以及一驅動裝置,其中該些第一導流板斜向設置於該轉軸上,而該驅動裝置耦接該轉軸。
  25. 根據請求項24所述之噴霧系統,其中該風向控制裝置包含一第二導流板,其中該第二導流板係沿該轉軸徑向延伸設置。
  26. 根據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噴霧系統,其更包含一水位感測裝置,其中該水位感測裝置設置於該容器內。
  27. 根據請求項26所述之噴霧系統,其更包含一控制單元,其中該控制單元耦接該水位感測裝置與該控制閥,藉此調節該容器之該液態物質之量。
  28. 根據請求項27所述之噴霧系統,其更包含一設定單元和一顯示單元,其中該設定單元與該顯示單元耦接於該控制單元,該設定單元被建構以輸入操作參數,而該顯示單元被建構以顯示該噴霧系統之操作狀況及該操作參數。
  29. 根據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噴霧系統,其中該空氣動力裝置為風扇。
  30. 根據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噴霧系統,其更包含一儲罐、一泵浦以及一供氣管路,其中該供液管路通連於該儲罐,該泵浦以該供氣管路通連於該儲罐。
  31. 根據請求項30所述之噴霧系統,其中該儲罐包含一管固定本體、一管固定蓋及一管固定夾片,該管固定本體具有兩通孔,該管固定蓋具有相對應於該兩通孔之兩第一貫穿開 孔,而該管固定蓋包含一第二貫穿開孔,其中該第二貫穿開孔具有一漸縮內壁;該管固定蓋螺固於該管固定本體,而該管固定夾片夾設於該管固定蓋與該管固定本體間,其中該供氣管路與該供液管路分別穿設於該兩通孔與該兩第一貫穿開孔,且被該漸縮內壁與該管固定夾片所固定。
  32. 根據請求項31所述之噴霧系統,其中該儲罐包含一供液瓶及一瓶蓋,以及該管固定本體包含一基部與一凸伸部,該瓶蓋包含一第三貫穿開孔,其中該基部收容於該瓶蓋內,該凸伸部凸出該第三貫穿孔,而該瓶蓋可螺固於該供液瓶之瓶口。
  33. 根據請求項32所述之噴霧系統,其更包含一第一O型環、兩第二O型環及一墊圈,其中該第一O型環係設置於該瓶蓋與該管固定本體之間;該些第二O型環設置於該管固定本體與該管固定夾片之間,且分別環繞該供液管路與該供氣管路;而該墊圈則設置於該供液瓶之該瓶口與該管固定本體之間。
  34. 根據請求項30所述之噴霧系統,其更包含一傾斜面,位於該收縮部與該管道之出風口之間,其中該傾斜面設置在該管道之底部且朝向該管道之該入風口。
  35. 根據請求項30所述之噴霧系統,其中該第一端口係在該管道之橫向上橫跨整個該管道。
  36. 根據請求項30所述之噴霧系統,其中該霧化產生器為超音波霧化器、靜電式霧化器、加熱式霧化器或旋轉式霧化器其中之一。
  37. 根據請求項30所述之噴霧系統,其中該第二通道具有一第 三端口,該第三端口位於該氣室中,該第三端口朝該容器內之該液態物質之表面以外之方向。
  38. 根據請求項30所述之噴霧系統,其更包含一風向控制裝置,該風向控制裝置設置於該管道之出風口。
  39. 根據請求項38所述之噴霧系統,其中該風向控制裝置包含複數個第一導流板、一轉軸以及一驅動裝置,其中該些第一導流板斜向設置於該轉軸上,而該驅動裝置耦接該轉軸。
  40. 根據請求項39所述之噴霧系統,其中該風向控制裝置包含一第二導流板,其中該第二導流板係沿該轉軸徑向延伸設置。
  41. 根據請求項30所述之噴霧系統,其更包含一水位感測裝置,其中該水位感測裝置設置於該容器內。
  42. 根據請求項41所述之噴霧系統,其更包含一控制單元,其中該控制單元耦接該水位感測裝置與該泵浦,藉此調節該容器之該液態物質之量。
  43. 根據請求項42所述之噴霧系統,其更包含一設定單元和一顯示單元,其中該設定單元與該顯示單元耦接於該控制單元,該設定單元被建構以輸入操作參數,而該顯示單元被建構以顯示該噴霧系統之操作狀況及該操作參數。
  44. 根據請求項30所述之噴霧系統,其中該空氣動力裝置為風扇。
TW98146207A 2009-12-31 2009-12-31 噴霧設備、噴霧系統及噴霧設備之噴霧產生方法 TWI3874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46207A TWI387487B (zh) 2009-12-31 2009-12-31 噴霧設備、噴霧系統及噴霧設備之噴霧產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46207A TWI387487B (zh) 2009-12-31 2009-12-31 噴霧設備、噴霧系統及噴霧設備之噴霧產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1657A TW201121657A (en) 2011-07-01
TWI387487B true TWI387487B (zh) 2013-03-01

Family

ID=45045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46207A TWI387487B (zh) 2009-12-31 2009-12-31 噴霧設備、噴霧系統及噴霧設備之噴霧產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87487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1657A (en) 201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39641A1 (zh) 一种小型精油雾化装置
TWI380854B (zh) 噴霧嘴以及使液體霧化噴入大氣的裝置及方法
TW200819687A (en) Personal or spot area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CN213727229U (zh) 雾化装置和扩香机
WO2004080604A3 (fr)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nebulisation
US20110284596A1 (en) Aerosol device
CN104826151A (zh) 一种消毒液雾化装置
CN105477660B (zh) 干雾消毒机
US20190176173A1 (en) Shower head producing a suspension of water droplets in air
CN104826152B (zh) 一种喷雾消毒装置
JP2011212649A (ja) 二流体ノズルおよびその二流体ノズルを備える微細化装置
CN103182097B (zh) 小型扩香仪
TWI387487B (zh) 噴霧設備、噴霧系統及噴霧設備之噴霧產生方法
CN202566815U (zh) 小型扩香仪
EP1066063B1 (en) Dispensing means
JP2009273614A (ja) ネブライザー
CN112108285A (zh) 雾化装置和扩香机
JP2012187496A (ja) 流体混合装置
CN105214531B (zh) 泡沫发生装置
CN213314025U (zh) 一种产生微米级干雾的喷雾箱
CN215260270U (zh) 油水分离的雾化香薰加湿器
CN204618926U (zh) 一种喷雾消毒装置
CN205963279U (zh) 用于护肤品的小型雾化器
KR200480474Y1 (ko) 4방향 가습기
JP2007313437A (ja) 気体混入水生成装置及び加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