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2374B - 閱讀能力提升系統 - Google Patents

閱讀能力提升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2374B
TWI382374B TW98109284A TW98109284A TWI382374B TW I382374 B TWI382374 B TW I382374B TW 98109284 A TW98109284 A TW 98109284A TW 98109284 A TW98109284 A TW 98109284A TW I382374 B TWI382374 B TW I3823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xt
user
module
paragraph
reading abil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09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5920A (en
Inventor
Yufen Yang
Wingkwong Wong
Huichin Yeh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Yunlin Sci & T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Yunlin Sci & Tech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Yunlin Sci & Tech
Priority to TW98109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8237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035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5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2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2374B/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閱讀能力提升系統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學習系統,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語言閱讀能力的學習系統。
一位語言練達者,在閱讀其所熟悉之語言所撰寫而成的文章時,會在腦中進行四種思考行為。第一種思考行為是清楚理解文字,也就是逐一辯證所有的句子、片語及單字。第二種思考行為是深入辨析隱藏在字裡行間的含意,也就是理解每個句子所明示或隱喻的意圖。第三種思考行為是掌握段落大意。而第四種思考行為則是根據目前段落之內容,預測或預期文章的發展。
然而,對一位語言學習者而言,在閱讀一篇文章時,可能會對每一個段落都產生些許誤解。而這些誤解累加的結果,便是語言學習者無法充分掌握文章內容。此時,若需提升閱讀能力,端賴語言教導者對一篇文章的每個段落進行剖析。正所謂學學半,諸多語言學習者之間的相互交流不僅可以共同提升多位語言學習者的能力,亦可幫助語言教導者不至於疲於奔命。
科技存在的價值,即在於減輕人力需求繁重的重複性工作行為。但目前雖有諸多語言學習輔助產品問世,確皆流於解決片面的問題,例如電子辭典或網路分享閱讀心得,都僅能幫助語言學習者在上述第一種思考行為中,掌握單字及一種思考模式。因此,建構一套全面性的語言學習系統實為發前人所未思之聵。
本發明之技術態樣在於提供一種閱讀能力提升系統,以輔助語言學習者清楚理解文字、深入辨析文章含意、掌握段落大意及預測文章發展。
根據本發明之一技術態樣,提供一種閱讀能力提升系統,係建立於一網路伺服端,以供複數個用戶端存取,其包括一儲存模組、一測驗模組、一流程模組、一編輯模組、一即時通訊模組及一權限控制模組。儲存模組係供一第一用戶端儲存一第一文本段落、一第二文本段落及一第一文本題庫。測驗模組係提供第一文本題庫予一第二用戶端以產生一測驗結果,流程模組係根據測驗結果決定是否提供第二文本段落予第二用戶端。編輯模組係供第二用戶端根據第一文本段落編輯一註記文本,即時通訊模組係供第二用戶端訊號連接一第三用戶端,並儲存一對話記錄於儲存模組。權限控制模組係供第三用戶端讀取註記文本,並供第一用戶端讀取對話記錄。
藉此,第一用戶端可針對第一文本段落設計第一文本題庫;使第二用戶端在答覆第一文本題庫時,對第一文本段落達到深入辨析含意、掌握段落大意及預測文章發展之功效。而第二用戶端更可利用即時通訊模組向第三用戶端求援,以收清楚理解文字、提升閱讀能力之效。
請參照第1圖,第1圖係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閱讀能力提升系統之功能方塊圖。本實施方式之閱讀能力提升系統,包括一儲存模組100、一測驗模組200、一流程模組300、一編輯模組400、一即時通訊模組500及一權限控制模組600。
儲存模組100係供一第一用戶端710儲存一第一文本段落110、一第二文本段落120及一第一文本題庫130。具體而言,第一用戶端710通常為一語言教導者。語言教導者將所欲教示之文章教材輸入儲存模組100,並利用文章教材的各個段落,編成第一文本段落110與第二文本段落120。對語言教導者而言,通常是希望語言學習者掌握第一文本段落110後,再進一步閱讀第二文本段落120。因此,語言教導者便可針對第一文本段落110設計相應的測驗題目,亦即第一文本題庫130,以測試語言學習者對於第一文本段落110的理解程度。
測驗模組200係提供第一文本題庫130予一第二用戶端720以產生一測驗結果210,流程模組300係根據測驗結果210決定是否提供第二文本段落120予第二用戶端720。具體而言,當測驗結果210達到一定標準後,流程模組300會通知閱讀能力提升系統,提供第二文本段落120給使用者閱讀,並下達命令310給測驗模組200,使測驗模組200擷取第二文本段落120所對應的第二文本題庫(圖未示),當使用者對於第二文本題庫的測驗結果210也符合標準時,流程模組300再下達提供第三文本段落(圖未示)之命令。依此類推,本實施方式藉此幫助第二用戶端720充分理解一文章的每一個段落。
換句話說,第二用戶端720通常為對語言掌握程度較差之語言學習者,若語言學習者未在測驗模組200中取得適當的測驗結果210,則流程模組300便不提供第二文本段落120給語言學習者。以防止第二用戶端720的使用者對每一個段落都產生些許誤解,進而無法充分掌握文章內容。
編輯模組400係供第二用戶端720根據第一文本段落110編輯一註記文本150。承上所述,測驗模組200與流程模組300之運作方式已經監控了語言學習者閱讀文章教材的速度,但是並未輔助語言學習者清楚理解第一文本段落110的文字。所以第二用戶端720可利用編輯模組400將其所存疑的句子、片語及單子予以註記,以利進一步理解。
即時通訊模組500係供第二用戶端720訊號連接一第三用戶端730,藉此解決第二用戶端720之使用者對於第一文本段落110之句子、片語及單子的疑問。換句話說,第三用戶端730的使用者為語言練答者,受語言教導者之委託,以輔助第二用戶端720之使用者提升文章理解能力。即時通訊模組500可為一電話語音傳輸裝置、一視訊交流裝置或一電腦對話視窗。此外,即時通訊模組500可將一對話記錄140儲存於儲存模組100。藉以提供第一用戶端710之語言教導者備查。
換句話說,由於目前市面上的翻譯軟體僅能達到單字與片語的無誤翻譯,對於一個完整句子的翻譯能力仍相當不足。所以本實施方式利用即時通訊模組500使語言學習者可以求助第三用戶端730,以獲得解答。一般而言,第三用戶端730較佳為語言掌握度較高之語言學習者,但亦不以此為限,每一位語言學習者皆可同時操作第二用戶端720與第三用戶端730,以收同儕互助之效。而且,第二用戶端720與第三用戶端730之間的所有對話記錄140皆儲存於儲存模組100,以備日後存查。
權限控制模組600係供第三用戶端730讀取註記文本150,並供第一用戶端710讀取對話記錄140。具體而言,註記文本150係儲存於儲存模組100,而第三用戶端730於本實施方式之語言學習系統中具有較第二用戶端720為高之權限,可以直接讀取第二用戶端720所繪製之註記文本150,進而予以解答。而身為語言教導者的第一用戶端710則掌握比第二用戶端720與第三用戶端730更高的權限,可以調閱兩者之間的對話記錄140,以適時予以協助。當然,第一用戶端710亦可透過權限控制模組600調閱註記文本150。
請繼續參考第2圖,第2圖係為第1圖所示之第一文本題庫130之結構示意圖。本實施方式已經利用即時通訊模組500使第二用戶端720與第三用戶端730互相交流,進而達到清楚理解文字之目的。而語言學習者所需要的另外三種思考行為,亦即深入辨析含意、掌握段落大意及預測文章發展則建立在第二用戶端720與第一文本題庫130之間。
具體而言,第一文本題庫130包括一預測導引元131、一詰問導引元132及一主旨導引元133。預測導引元131係供第一用戶端710的語言教導者輸入至少一題目,此題目可以導引第二用戶端720的語言學習者預測第二文本段落120的內容,進而使語言學習者產生預測文章發展的思考行為。詰問導引元132係供第一用戶端710的語言教導者輸入至少一題目,此題目可導引第二用戶端720的語言學習者深入思考第一文本段落110的內容,進而使語言學習者產生深入辨析含意的思考行為。主旨導引元133係供第一用戶端710的語言教導者輸入至少一題目,此題目可以導引第二用戶端720的語言學習者理解第一文本段落110的主旨,進而使語言學習者產生掌握段落大意的思考行為。
承上所述,詰問導引元132的題目係以問句的方式進行,提供若干與第一文本段落110內容相關之問題,並要求第二用戶端720作答。而預測導引元131的題目則以短文寫作的方式進行,要求第二用戶端720針對第一文本段落110之內容,撰寫第二文本段落120可能描述的內容,若上述短文未達一定字數,則不予及格,並反應在測驗結果210中。主旨導引元133的題目則要求第二用戶端720總結出第一文本段落110內容之主旨,其評斷標準較難客觀呈現,因此可採用是否論及關鍵字的方式來檢視。
請參考第3圖,第3圖係為第1圖所示之閱讀能力提升系統所產生之操作介面的結構示意圖。第1圖中的編輯模組400更可提供一記事本940以供第二用戶端720隨筆雜記第一文本段落110的內容摘要,方便第二用戶端720作答,而記事本940亦儲存於第1圖中的儲存模組100內。本實施方式之語言學習系統會產生一主視窗900,主視窗900上具有一登入登出選項810、一記事選項910、一輔助學習選項920及一權限選項930。
記事選項910是用以供使用者開啟記事本940,以進行未完成之作業或回顧曾經鍵入的重點。輔助學習選項920則用以供使用者進入輔助視窗800,輔助視窗800內亦可超連結至記事本940,而且輔助視窗800可開啟一對話視窗830,亦即驅動上述之即時通訊模組500。登入登出選項810基本上係供第二用戶端720與第三用戶端730所相對應之帳號登入,進而取得不同的權限等級。若以第三用戶端730所相對應之帳號登入,則可取得操作權限選項930的功能;否則,權限選項930會呈現反白的無法操作狀態。
承上所述,由於第三用戶端730為一語言掌握程度較高之語言學習者,第一用戶端710可開放較高的權限予第三用戶端730,使第三用戶端730直接透過權限控制模組600讀取第二文本段落120,而無須作答第一文本題庫130,亦即予以免試。換句話說,若使用者具有較高的權限,亦即被定義為第三用戶端730,則使用者更可直接選取主視窗900上的權限選項930,以直接讀取第一文本段落110與第一文本題庫130,並且在不經測驗模組200檢驗的情況下,直接讀取第二文本段落120。
請繼續參照第4圖,第4圖係為第3圖所示之輔助視窗800的結構示意圖。為方便解釋,圖中更繪示對話視窗830。第二用戶端720可透過輔助學習選項920進入輔助視窗800,輔助視窗800上亦具有一登入登出選項810選項。此外,輔助視窗800更具有一線上求助選項820;線上求助選項820係用以啟動對話視窗830。
輔助視窗800主要係用以顯示第一文本段落110、註記文本150及第一文本題庫130。當第二用戶端720在第一文本段落110遇到晦澀難明之字詞時,可以於註記文本150上予以註記,以利進一步釐清。而若第二用戶端720可以順利回答第一文本題庫130上的問題,則測驗模組200會輸出一測驗結果210給流程模組300,使第二用戶端720在輔助視窗800上進一步取得第二文本段落120、註記文本150及相應的第二文本題庫。
倘若第二用戶端720對第一文本段落110之內容產生困惑,便可利用線上求助選項820開啟對話視窗830以向第三用戶端730求助。換句話說,第二用戶端720可透過即時通訊模組500開啟對話視窗830,以取得協助。而倘若第三用戶端730並未上線備詢,第二用戶端720亦可儲存一留言訊息850於儲存模組100中,即時通訊模組500會適時將留言訊息850告知第三用戶端730。換句話說,本實施方式之語言學習系統便待第三用戶端730上線時,傳送留言訊息850予第三用戶端730。因此,對話視窗830的主要內容有二,一為對話記錄840,二為留言訊息850。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儲存模組
110...第一文本段落
120...第二文本段落
130...第一文本題庫
131...預測導引元
132...詰問導引元
133...主旨導引元
140...對話記錄
150...註記文本
200...測驗模組
210...測驗結果
300...流程模組
310...命令
400...編輯模組
500...即時通訊模組
600...權限控制模組
710...第一用戶端
720...第二用戶端
730...第三用戶端
800...對話視窗
810...登入登出選項
820...線上求助選項
830...對話視窗
840...對話記錄
850...留言訊息
900...主視窗
910...記事選項
920...輔助學習選項
930...權限選項
940...記事本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詳細說明如下:
第1圖係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閱讀能力提升系統之功能方塊圖。
第2圖係為第1圖所示之第一文本題庫130之結構示意圖。
第3圖係為第1圖所示之閱讀能力提升系統所產生之操作介面的結構示意圖。
第4圖係為第3圖所示之輔助視窗800的結構示意圖。
100...儲存模組
110...第一文本段落
120...第二文本段落
130...第一文本題庫
140...對話記錄
150...註記文本
200...測驗模組
210...測驗結果
300...流程模組
310...命令
500...即時通訊模組
400...編輯模組
710...第一用戶端
600...權限控制模組
730...第三用戶端
720...第二用戶端

Claims (11)

  1. 一種閱讀能力提升系統,係建立於一網路伺服端,以供複數個用戶端存取,其包括:一儲存模組,係供一第一用戶端儲存一第一文本段落、一第二文本段落及一第一文本題庫:一測驗模組,係提供該第一文本題庫予一第二用戶端以產生一測驗結果;一流程模組,係根據該測驗結果決定是否提供該第二文本段落予該第二用戶端;一編輯模組,係供該第二用戶端根據該第一文本段落編輯一註記文本;一即時通訊模組,係供該第二用戶端訊號連接一第三用戶端,並儲存一對話記錄於該儲存模組;以及一權限控制模組,係供該第三用戶端讀取該註記文本,並供該第一用戶端讀取該對話記錄。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閱讀能力提升系統,其中該註記文本係儲存於該儲存模組。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閱讀能力提升系統,其中該即時通訊模組係產生一對話視窗以供該第二用戶端訊號連接該第三用戶端,且該對話視窗係儲存於該儲存模組。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閱讀能力提升系統,其中該對話視窗係供該第二用戶端儲存一留言訊息,並將該留言訊息傳送予該第三用戶端。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閱讀能力提升系統,其中該權限控制模組係供該第三用戶端讀取該第二文本段落。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閱讀能力提升系統,其中該權限控制模組係供該第一用戶端讀取該註記文本。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閱讀能力提升系統,其中該第一文本題庫包括一預測導引元,該預測導引元係供該第一用戶端輸入至少一題目,以導引該第二用戶端預測該第二文本段落的內容。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閱讀能力提升系統,其中該第一文本題庫包括一詰問導引元,該詰問導引元係供該第一用戶端輸入至少一題目,以導引該第二用戶端深入思考該第一文本段落的內容。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閱讀能力提升系統,其中該第一文本題庫包括一主旨導引元,該主旨導引元係供該第一用戶端輸入至少一題目,以導引該第二用戶端理解該第一文本段落的主旨。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閱讀能力提升系統,其中該編輯模組係供該第二用戶端編輯一記事本。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閱讀能力提升系統,其中該記事本係儲存於該儲存模組。
TW98109284A 2009-03-20 2009-03-20 閱讀能力提升系統 TWI3823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09284A TWI382374B (zh) 2009-03-20 2009-03-20 閱讀能力提升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09284A TWI382374B (zh) 2009-03-20 2009-03-20 閱讀能力提升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5920A TW201035920A (en) 2010-10-01
TWI382374B true TWI382374B (zh) 2013-01-11

Family

ID=44856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09284A TWI382374B (zh) 2009-03-20 2009-03-20 閱讀能力提升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8237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11160A (en) * 2003-01-30 2005-03-16 Bigfoot Productions Inc Video based language learning system
TW200701132A (en) * 2005-06-22 2007-01-01 Ming-Chung Tang System for learning language, method for creating learning content, and method for marketing products
TW200839605A (en) * 2007-01-19 2008-10-01 Microsoft Corp Automatic reading tutoring with parallel polarized language model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11160A (en) * 2003-01-30 2005-03-16 Bigfoot Productions Inc Video based language learning system
TW200701132A (en) * 2005-06-22 2007-01-01 Ming-Chung Tang System for learning language, method for creating learning content, and method for marketing products
TW200839605A (en) * 2007-01-19 2008-10-01 Microsoft Corp Automatic reading tutoring with parallel polarized language mode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5920A (en) 201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ore et al. Conversational UX design: A practitioner's guide to the natural conversation framework
Mazur Conversation analysis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ists: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for researching the structures, processes, and meaning of on-line talk
Canals Multimodality and translanguaging in negotiation of meaning
Thorne Mediating technologies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US11157699B2 (en) Interactive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test-type application
Conteh Opening doors to success in multilingual classrooms: Bilingualism, codeswitching and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of ethnic minority primary teachers
Carpenter et al. Developing teachers’ 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 A case study of guided participation
Eriksson Follow-up questions in political press conferences
Wu Conversation Analysis--A Discourse Approach to Teaching Oral English Skills.
Chen et al. “Oops! I can’t express this in English!”: managing epistemic challenges by Chinese EFL peer tutors in writing tutorials
Liu et al. Regulative discourse in Singapore primary english classrooms: teachers' choices of directives
Verdonik Annotating dialogue acts in speech data: Problematic issues and basic dialogue act categories
TWI382374B (zh) 閱讀能力提升系統
Hadiani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students‟ explanation texts
Han et al. Momentary engagement in simultaneous versus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through the lens of translanguaging and CDST
Yildirim et al. A Mixed-Method Research on Digital Literac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ach et al. Activating Mathematic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y When Using DGE—Is It Possible?
Jones et al. The more things change, the more they stay the same, or do they? Revisit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approaches and their effects on quant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production
Diamond et al. Indigenous doctoral literacy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Pan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interactive academic talk: A conversation-analytic approach to mental spaces
Darmawanti Interpreting facial expression: A Challenging study using existing video
Fitriana An Analysis of Student’s Literary Response Text Using SFL
Dahl Students' Framing of a Reading Annotation Tool in the Context of Research-Based Teaching.
Shiobara Paradoxes of technology and human behaviour in Japanese higher education
Sulistyani The Power of Directive Speech Acts in EFL Classroom Intera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