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60060B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level ray tracing and - Google Patents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level ray tracing an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60060B
TWI360060B TW096147365A TW96147365A TWI360060B TW I360060 B TWI360060 B TW I360060B TW 096147365 A TW096147365 A TW 096147365A TW 96147365 A TW96147365 A TW 96147365A TW I360060 B TWI360060 B TW I3600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base
spatial order
bundle
rays
subdivid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47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44780A (en
Inventor
Alexander V Reshetov
Alexei Soupikov
James T Hurley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844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44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60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600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10Geometric effects
    • G06T15/40Hidden part remov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06Ray-trac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40Scaling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e.g. expanding or contrac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Image Generation (AREA)

Description

九、發明說明: 【潑'明所屬技彳軒々員域^ 本發明係為用於多層級射線追縱的方法及裝置。 t先前冬好3 發明背景 射線追蹤係為在數種應用及相關環境中變得日益普及 之一圖形提供技術。譬如,射線追蹤可用來運算一圖形場 景之一全面照明解決方案。一般而言,射線追蹤可使用於 電腦圖形中藉由沿著射線的方向向量所描述之一視線導弓丨 來自射線位置向量所描述的一有利點之一或多個射線來決 定可見物。為了決定沿著該視線之最近可見表面,需使射 線相對於虛場景内的所有幾何結構被有效地測試交會且保 留該最近交會。 然而,決定各射線與一場景的幾何結構之交會可能在 運算上為複雜且在資源上為密集,因此限制一即時射線追 蹤解決方案。 I:發明内容】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特地提出一種方法,包含: 產生一包括一群組的射線之束;相對於一空間次序幾何資 料庫來評量該束直到該束不再可被整體評量為止藉以拋棄 該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的一部分不作進一步考量;標社其 中使該束不再可被整體評量之區位;及藉由相對於未被該 評量所拋棄的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執行一詢問以對於各該 等射線從該經標註區位開始橫越該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 1360060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特地提出一種包括指令之 機器可存取式媒體,當其執行時造成一機器:產生一包括 一群組的射線之束;相對於一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來評量 該束直到該束不再可被整體評量為止藉以拋棄該空間次序 5 幾何資料庫的一部分不作進一步考量;標註其中該束不再 可被整體評量之區位;及藉由相對於未被該評量所拋棄的 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執行一詢問以對於各該等射線從該經 標註區位開始橫越該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特地提出一種系統,包含: 10 一記憶體,其包括一資料庫;及一控制器,其連接至該記 憶體,其中該控制器可操作以:產生一包括一群組的射線 之束;相對於一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來評量該束直到該束 不再可被整體評量為止藉以拋棄該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的 一部分不作進一步考量;標註其中使該束不再可被整體評 15 量之區位;及藉由相對於未被該評量所拋棄的空間次序幾 何資料庫執行一詢問以對於各該等射線從該經標註區位開 始橫越該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場景及一 AS樹的示範圖; 20 第2圖為根據本發明的部分實施例之一示範性AS樹;及 第3圖為根據本發明的部分實施例之一投射經過一胞 元之射線。 I:實施方式】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6 一般而言,射線追蹤包含追蹤經過代表—場景中的物 體分佈之一加速度結構(AS)之一射線的一軌跡。AS可為場 景中的物體之一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代表物。此處的實施 例提供仰賴一橫越該AS的束之一AS的射線追蹤橫越,而不 同於一獨立地以各射線為基礎之橫越。該束代表一系列或 群組射線。部分實施例中,射線的分組係以包含該束之射 線的共用特徵之一共同性為基礎。部分實施例中,一束中 包括的系列或群組射線愈大’則此處的製程及系統可獲益 之每射線的工作攤提亦愈大。 第1圖為根據此處部分實施例之一示範性場景及一對 應於該場景的AS的描繪。第1圖包括一場景1〇5及一導引至 該場景之束110»束110包含不同群組的像素115(譬如十 /、)。AS 120為%景1 〇5的幾何結構之一代表物。為了決定 束110與場景105中的物體之交會,AS 120被詢問以藉由AS 120自頂部橫越至底部來決定束11〇的射線與場景ι〇5的物 體之交會。根據此處實施例,相對於八5評量該束以決定對 於AS橫越之一進入點。 部分實施例中,由於束的評量經由As 120的階層而下 降,一束可在部分實施例中被細分成次束或個別射線,或 在部分其他實施例中以依需要而使用的基礎施行。 根據此處的部分實施例,束110包括一系列的合理同調 性射線且利用該束來橫越AS。隨著束U0經由AS 12〇下降, 排除AS的一(多)個部分不作進一步考量。該(等)排除係將對 於最後結果並無衝擊之AS的該部分排除考量。亦即,對於 束並無衝擊之場景雜(亦即,倾不包括與包含該束的射 線之任何交會m被排除不作進-步考量且仍待調查之as 部分變得愈來愈小。 其AS繼續關於該束被評量直到抵達—使整束整體不繼續 則進之點125為止。此區位或點在此處稱為_進人點。進入 點125被標註或標記作進一步處理。進入點125可指示出可 供束110内側各個及每個射線進入AS120之點。因為束整體 無法經由AS繼續前進,隨後利用各個及每個射線來橫越 AS。可經由從共同進入點125開始之As 12〇來追蹤各射線。 部分案例中,用於指示對於個別射線橫越一As的一起 點之進入點並非位於AS結構的頂部而*AS進—步往下 處。並且,束相對於AS之評量係包括排除對於橫越結果並 無衝擊之AS的一部分。為此,AS的經排除部分不需被束所 橫越。利用此方式’關於包含該束之射線的被詢問之八5的 部分較佳係小於整個AS 120。同理,此處利用該束及橫越 方法學用來處理AS 120的橫越之運算性負荷係可能小於利 用個別射線用來橫越整個AS 120之運算性負荷。 部分實施例中,包含一束之射線係可各處理對應於被 分組在一起以形成該束的射線間的一同調性之部分共同特 徵。部分實施例中,一束中所包括的射線群組各具有下列 性質: (i)對於任何給定的軸線對準式平面,可運算含有所有 可能射線/平面交會點之一位於該平面内側之長方形。該長 方形不必為緊密配合。 1360060 式1 (ii)所有射線位於相同方向中(譬如,射線方向的x、y 及z投影具有相同符號)。 根據此處的實施例,現在將討論一用於決定對於—束 5的一共同進入點之示範性製程。該製程在部分態樣中係為 AS;M·中的可見節點之一深度優先橫越,其遭遇節點時可容 許自橫越製程的-逃逸,其將不會進一步貢獻於橫越製程 的最後結果。
在-初始步驟,譬如以上式⑴編譯採用一束利用一平 H)㈣體楝選演算法使得-AS(譬如12Q)以深度優先次序被 橫越。隨著該束在AS的二元節點被評量,保證不與束交會 之AS的所有次節點係被排除不作進一步處理及考量。 請注意可在該製程的此操作中使用任何的平截頭體揀 2〇 入點節點 '且AS的所有刀支$點讀存於—堆積記憶體結構 找到具有潛在交會的第一葉節點為止。分支節點係 胞元兩者皆被橫越之節點。部分實施财,堆積記 體、,、。構為一後進先出機構。可供決定潛在交會之第一葉 郎_被標記、標旗、儲存、或作其他指示成為_候選進 部節‘關^來_對於該束的 自八去掩 遭遇具有潛在交會之另-葉節點, 刀積體取得之此葉節點將變成新候選進入點。 ;現7候選進人點㈣&AS義束之評量製程係在 9 下歹〗案例中以—進入點返回:⑴分支堆 主 束的所有潛在射線終止於現今葉節點内側及⑼ 束的所有潛在射線终止於現今葉節㈣側存在兩α該 ^例:(a)該葉具有部分物體且滿足式⑴條 的至少-者交會,或_策為= 1部分“水密性,,物體内側且滿足式⑴的所有射線或束係 父.此葉之限制箱(bounding box)。 4注意在關於該束以決定橫越進入點之A S樹的評量期 間’因為束群組中的射線不需在處理的此階段被界定,目 的不在於找出特定射線及物體交會。而是要找出交會之穿 ⑴⑼如/)。特定言之,若無法排除與滿足式⑴ 條件的任何射線之—交會,則該交會可視為-潛在交會。 參照第2圖,描述對於一 AS 2〇〇的一進入點之_示範性 決定。從節點1開始,評量一遵從式⑴的拘束之束。以式⑴ 的條件為基礎Ί橫越左次胞。節點2丨的次胞元η :32皆須考慮。因此,節點2〇如上述為一分支節點。分支 即點21被儲存在—分支堆積體中且處理前進至節點而其 中心略對於Ip點41之分割。評量因此繼續來到節點41,其 亦為—分支節點且被儲存於分支堆積體中。在節點51,忽 略對於節點62之分割。 在葉節點6卜作出潛在可能與葉61交會之-決定。葉 1為具有潛在交會之第—葉節點。葉61因此被標記為一候 選進入點且分支堆積體被停止。 &分支堆積體中之最頂部節點處繼續AS的深度優先評 量。因為分支堆積體具有一後進先出結構,接著考慮節點 41 °節點41自分支堆積體取得且以節點52及63繼續深度優 先橫越。葉節點63具有交會之潛在可能性,故節點41被標 記為一候選進入點且放棄起自節點64之次樹的處理。 分支堆積體中的下個節點,亦即節點21隨後被移除及 評量。從節點21,評量來到具有次節點43及44之節點32。 因為其為清空故忽略節點43且採取節點44。節點44具有兩 葉,葉53及葉54。忽略葉53且判斷葉54具有潛在交會。因 此,節點21被標記為一候選進入點。 因為分支堆積體為清空,節點21返回作為進入點。式 (1)所限制的所有射線現在可在節點21開始八3樹200之橫 越。 第2圖包括進入點(EP)搜尋路徑上的節點及被包括在 交會點(XP)搜尋路徑上的節點之—指示。請注意兩橫越製 程之間具有差異,譬如,一者為搜尋對於一束的一共同Ep, 且另一者為對於束中各射線自此進入點經過樹之一橫越而 尋找射線/三角形XP。譬如,在節點2卜因為束中所有射線 此時皆為已知且其只交會於來自節點21的胞元3卜χρ橫越 製程能夠排除節點32不作進-步處理。然而,即橫越製程 係使用才7鹿(亦即潛在可能)交會於節點32之平戴頭體性 質,且因此需要代表搜尋進人點之束的節點31及32兩者之 橫越。 因為節點52對於束的進入點之選擇將無影響,即橫越 製私當其抵達其雙親節點52時係忽略節點64。然而,因為 在節點64、71、72、81及82中可能將找出部分交會,χρ橫 越製程必須繼續節點64、71、72、81及82的橫越。 利用此方式,顯示用以決定一進入點之Ep橫越製程並 不考慮無貢獻的分支。此種拋棄AS部分不進一步考量代表 所有射線之作用係可有效地降低原本對於每個射線進行之 整體運算。 部分實施例中,原始束110可進一步細分且可相對於AS 利用細分的束來達成繼續橫越以決定多重次束進入點或對 於所有次束的一最低共同進入點。 藉由一譬如代表射線的一 4x4橫剖面之束的此作用,可 將橫越成本的攤提降低至1八6每射線。此外,申請人已瞭 解對於該束的進入點係位於或很接近於其中儲存或提及三 角形之葉節點。並且,藉由利用該束來橫越八§,整體平台 要求主要係為運算密集性,而不同於如射線橫越製程之順 序性s己憶提及密集性。 部分實施例中,可在硬體及/或軟體實施例中實行及支 撐此處的多層級射線追蹤方法。部分實施例中,相較於使 用自一AS頂部至底部橫越的射線之傳統射線追蹤技術,可 能獲得部件所消耗功率的降低及整體效能的增加。 射線追蹤係以大幅平行幾何詢問為基礎,其相對於部 分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來執行,間隔橫越演算法可延伸以 覆蓋其他型應用,其中可能可以相對於一特化資料庫找出 及追蹤特定群組性質。熟習該技術者將瞭解,揭示的實施 例不限於浮點實行方式。而是,本發明的實施例可利用不 1360060 同資料類型來實行,包括但不限於整數、固定點及他者。 部分實施例中,可能希望將特定射線分組在一起(譬如 一束中)。此處的一間隔橫越演算法的部分實施例中,各群 組可由一距離間隔[t〇,ti]代表。起初,將to設定至從射線原 5 點到進入一整體模型的限制箱内之進入點的所有距離之最 小值。
第3圖描繪經過一胞元所追蹤之來自一共同原點的一 束之一範例。束405包含經過胞元410所追縱之多重射線。 胞元410被平面p0分成兩次胞元,包括一最近胞元c0(415) 10 及一最遠胞元〇1(420)。經由第3圖,1〇是距離[〇3]、[〇1)]、[〇(;] 及[〇d]的最小值,即為[oa]。類似地,將tl設定至所有出口 點的最大距離。為此,tl為[oD]。除了間隔[t0,tl]外,使用 六個額外數值。這些數值包括[r0[k],rl[k]],其中各 k=0,l,2(亦即,x,y,z方向向量)。譬如,若一封包或束中的射 15 線具有方向射線[i][k],i=0,l...n,其中η為射線的總數,則 可如下運算r0[k]及rl[k]: if (ray[0][k]>0) { r0 [k]=min( 1 /ray [i] [k]), i=0...n rl [k]=max(l/ray[i][k]), i=0...n 20 }else{ rO [k]=max( 1 /ray [i] [k]), i=0...n rl [k]=min(l/ray[i][k]), i=0...n 13 一浮點間隔橫越演算法(FITA)需對於各k使得所有射 線[i][k]值具有相同符號(亦即,正或負)。對於正方向’藉 由將該群組中所有射線的方向之k-h組件予以倒置及決定 其間最小值(對於rl[k]的最大值)來運算r〇[k]。對於負方向 則將數值交換。 部分實施例中,在各橫越步驟,使用間隔[tO,tl]作出有 關橫越次序之決定然後予以更新(窄化至現今的箱)。假設所 有射線具有一共同原點o[k]且現今胞元被平面p沿著軸線k 分割’此決定係以運算下兩浮點值為基礎: dO=(p-〇[k])*rO[k]; 式2 dl=(p-〇[k])*rl[k]; 藉由比較dO,dl,tO及tl的數值,作出是否只橫越最近次 胞元、只橫越最遠次胞元或兩者次胞元之決定。隨後利用 數值[dO,dl]來依此更新間隔[t〇,tl]。 利用上述途徑使所有方向保持正或負,式2所界定的數 值dO及dl係等於對於射線群組(束)之前往平面的最小值及 最大值距離。 此處部分實施例中,一間隔橫越演算法(IITA)的一整數 變異係以可接受在一橫越步驟期間作錯誤決定之一觀察為 基礎’只要該錯誤在謹慎面所作出即可(譬如,當射線真正 只交會次胞元一者時,決定橫越次胞元兩者)。部分實施例 中’當可獲得一顯著速度優點時可在更多運算及處理速度 之間作出取捨。 1360060 申請人亦已瞭解,所有d0、dl、t0及tl值的同時縮放將 不會改變橫越演算法的速度或精確度。 請注意當使用整數算數時,一理想解決方案應提供精 確計算且避免整數溢流。 5 為了維持精確度,因為譬如10000與10001之間的相對
差異小於15與16之間的差異,可利用採用大整數數字之方 式。然而’為了避免數值性溢流,較小數字將較好。為了 同時地追求這兩追求目標,引進兩縮放因子,其中 INT_MAX為可被代表的最大值整數數字(INT—ΜΑΧ可對應 10 於一系統或部件規格)。 modelScale=0.5*sqrtf(INT_MAX)/(所有頂限制箱座標 的)max ; 及 packetScale=sqrt(INT_MAX)/max(r0[0],r0[l],r0[2],rl[0], 15 rl[l],rl[2]); 為此,AS(kd樹)中的所有分割值可利用下列轉換式改 變至一整數代表物pint : pint=floor(p*modelScale) 可在AS樹生成(或另一預處理操作)之時達成轉換。一 20 諸如下列之類似的縮放轉換可施加至一攝影機位置值〇[k]: oint[k]=ceil(o[k]*modelScale); 15 1360060 定義中,floor(v)返回小於v之最大整數且ceil(v)返回大 於v之最小整數。由此定義,接著為下列兩不等式: pint-oint[k]) < modelScale*(p-o[k]) 式3 5 (pint-oint[k])+2 > modelScale*(p-〇[k]) 利用地板(floor)及胞元函數’生成一含有一經縮放浮值 之整數間隔。一旦經由框架或當攝影機位置改變時可作出 Pint 及 〇int[k]計算。
可利用packetScale縮放因子將[r0[k],rl[k]]值轉換至整 10 數。然而,在正與負r0[k]方向的案例之間作一區分: if(r0[k]>0) { rintO[k]=floor(rO[k]*packetScale); rintl [k]=ceil(rl [k]*packetScale); } else { 15 20 rintO[k]=ceil(r0[k] *packetScale); rintl[k]=fl〇〇r(rl[k]*packetScale); 其中packetScale可在封包的射線生成之同時被運算, 亦即主橫越迴路外側。 藉由將整數均等物插入式2中,因為可能在浮至整數轉 換期間損失部分資訊,可能並未確保受保障且精確的門 隔。然而,利用式3,可將式2重寫如下(整數間隔橫越演算 法): 16 1360060 if(rint0[k]>0) { //兩因子皆為正 dintO=(pint-oint[k] )*rint0[k]; dintl=(pint-oint[k]+2 )*rintl[k]; 5
} else { //兩因子皆為負 dintO=(pint-oint[k] +2 )*rint0[k]; dintl=(pint-oint[k] )*rintl[k]; 10 定義中,所有?丨1^值小於0.5*89咐(11^_]^八乂),且對於 場景内側的一攝影機,oint值亦被0.5*sqrtf(INT_MAX所限 制。這可保證表示式(pint-oint[k])小於Sqrtf(iNT_MAX)。因 為所有rint0[k]及rintl[k]亦被相同值所限制,dint〇及dintl將 不超過INT_MAX。對於其中攝影機可移至模型邊界外侧之 15 場景,可依此修改modelScale。
藉由分析整數間隔橫越演算法,請注意浮點間隔 packetScale*modelScale*[dO,dl]總是位於整數間隔 [dintO,dintl]的内側。此事實係保證利用ΠΤΑ,當ΠΤΑ將需 要橫越兩次胞元時可避免只橫越一次胞元。然而,可能有 20部分情況中IITA將要求橫越兩次胞元但FITA只能夠使用一 者。然而,即便可能執行部分額外的橫越步驟,這基本上 不會造成任何問題。利用此方式,若其較簡單橫越處理的 好處超過了不必要橫越步驟的費用,仍可能只利用整數操 作而具有效能改良。申請人已瞭解譬如〇1%至4〇%之間的 17 1360060 額外費用。 應瞭解此處揭露的ΠΤΑ製程可與本揭示的多層級射線 追蹤態樣合併使用或分開地使用。 已參照其特定示範性實施例來描述上文揭示。然而, 5 將瞭解可對其作出不同修改及改變而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 中所界定之本發明的較寬廣精神與範圍。 I:圖式簡單說明3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場景及一 AS樹的示範圖;
第2圖為根據本發明的部分實施例之一示範性A S樹;及 10 第3圖為根據本發明的部分實施例之一投射經過一胞 元之射線。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0,31,41,51,52,62,64,71,72,81, 410...胞元
82.. .節點 21.32.. .次胞元 43,44.··次節點 53,54…葉 61,63…葉節點 105.. .場景 110.. .原始束 115.. .像素 120.200.. .加速度結構(AS) 125.··進入點(EP) 405.. .束 415.. .最近胞元c0 420.. .最遠胞元cl [i][k]·.·方向射線 [oa], [ob],[oc], [od]. ·.距離 [t0,tl]··.距離間隔 INT_MAX...最大值整數數字 K...轴線 o[k]·.·共同原點 ρ,ρ0…平面 ΧΡ...交會點 18

Claims (1)

1360060 第96147365號專利申請案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修正曰期:100年07月04曰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用於多層級射線追蹤之方法,包含: 產生一包括一群組的射線之束; 相對於一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來評量該束直到該 5 束不再可被整體評量為止藉以拋棄該空間次序幾何資 料庫的一部分不作進一步考量;
標註其中使該束不再可被整體評量之區位;及 藉由相對於未被該評量所拋棄的空間次序幾何資 料庫執行一詢問以對於各該等射線從該經標註區位開 10 始橫越該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群組的射線包含 該具有下列性質之束: 對於任何給定的經軸線對準平面,可在該平面内側 運算一含有所有可能射線及平面交會點之長方形;及 15 對於該等射線的所有投影具有相同的方向符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相對於該空間次序 幾何資料庫之該束的評量係包含決定該束是否交會該 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的一次節點,其中在沒有交會之案 例中拋棄該次節點。 20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將該束細分成經細分的束且對於該等經細分束橫 越該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及 相對於該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來評量該等經細分 束直到該等經細分束各者不再可被整體評量為止藉以 19 1360060 第96147365號專利申請案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修正日期:100年07月04曰 拋棄該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的一部分不作進一步考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其中該等經細分束的至 少一者包括一群組的射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藉由相對於 5 該未被拋棄的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執行一詢問以使該 等經細分束中的各該等射線橫越該空間次序幾何資料 庫。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利用整數間隔算數 進行該評量。 10 8. —種包括指令之機器可存取式媒體,當其執行時造成一 機器: 產生一包括一群組的射線之束; 相對於一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來評量該束直到該 束不再可被整體評量為止藉以拋棄該空間次序幾何資 15 料庫的一部分不作進一步考量; 標註其中該束不再可被整體評量之區位;及 藉由相對於未被該評量所拋棄的空間次序幾何資 料庫執行一詢問以對於各該等射線從該經標註區位開 始橫越該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 20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媒體,其中該群組的射線包含 該具有下列性質之束: 對於任何給定的經軸線對準平面,可在該平面内側 運算一含有所有可能射線及平面交會點之長方形;及 對於該等射線的所有投影具有相同的方向符號。 20 =㈣請案巾請專概_本修正㈣:料則04日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媒體,其中相對於該空間次序 幾何資料庫之該束的評量係包含決定該束是否交會該 工間次序幾何資料庫的-次節點,其中在沒有交會之案 例中拋棄該次節點。 u.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媒體,進__步包含指令以造成 —機器: 將。玄束細分成經細分的束且對於該等經細分束橫 越該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及 相對於該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來評量該等經細分 束直到該等&細分束各者不再可被整體評量為止藉以 抛棄該m次序幾何資料庫的1料作進—步考量。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_之媒體,其中該等經細分束的至 少一者包括一群組的射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項之媒體,進—步包含藉由相對於 省未被拋棄的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執行一詢問以使該 等左細刀束中的各該等射線橫越該空間次序幾何資料 庫。 14. 如申請專利_第8項之媒體,其中利用整數間隔算數 進行該評量。 15. —種用於多層級射線追蹤之系統,包含: 一記憶體,其包括一資料庫;及 一控制器,其連接至該記龍,其巾該控制 作以: 保 產生一包括一群組的射線之束; 1360060 第96147365號專利申請案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修正日期:100年07月04曰 相對於一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來評量該束直 到該束不再可被整體評量為止藉以拋棄該空間次 序幾何資料庫的一部分不作進一步考量; 標註其中使該束不再可被整體評量之區位;及 5 藉由相對於未被該評量所拋棄的空間次序幾 何資料庫執行一詢問以對於各該等射線從該經標 註區位開始橫越該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系統,其中該群組的射線包含 該具有下列性質之束: 10 對於任何給定的經軸線對準平面,可在該平面内側 運算一含有所有可能射線及平面交會點之長方形;及 對於該等射線的所有投影具有相同的方向符號。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系統,其中相對於該空間次序 幾何資料庫之該束的評量係包含決定該束是否交會該 15 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的一次節點,其中在沒有交會之案 例中拋棄該次節點。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系統,進一步包含指令以造成 一機器: 將該束細分成經細分的束且對於該等經細分束橫 20 越該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及 相對於該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來評量該等經細分 束直到該等經細分束各者不再可被整體評量為止藉以 拋棄該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的一部分不作進一步考量。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系統,其中該等經細分束的至 22 1360060 第96147365號專利申請案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修正日期:100年07月04曰 少一者包括一群組的射線。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系統,進一步包含藉由相對於 該未被拋棄的空間次序幾何資料庫執行一詢問以使該 等經細分束中的各該等射線橫越該空間次序幾何資料 5 庫。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系統,其中利用整數間隔算數 進行該評量。
23
TW096147365A 2006-12-29 2007-12-12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level ray tracing and TWI36006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648,116 US7755628B2 (en) 2006-12-29 2006-12-2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level ray trac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4780A TW200844780A (en) 2008-11-16
TWI360060B true TWI360060B (en) 2012-03-11

Family

ID=39583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47365A TWI360060B (en) 2006-12-29 2007-12-12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level ray tracing and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755628B2 (zh)
EP (1) EP2102810A4 (zh)
KR (1) KR101031392B1 (zh)
CN (2) CN101573729A (zh)
BR (1) BRPI0720987A2 (zh)
TW (1) TWI360060B (zh)
WO (1) WO20080829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36197B1 (ko) * 2008-02-27 2015-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차원 영상 프로세서 및 프로세싱 방법
US8984447B2 (en) 2011-03-11 2015-03-17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omprehensibility of flowcharts
US9390545B2 (en) 2012-05-04 2016-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versing hierarchical acceleration structure
KR102110819B1 (ko) 2013-05-08 2020-05-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KR102219289B1 (ko) * 2014-05-27 2021-02-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레이 트레이싱 시스템에서의 가속 구조 탐색 장치 및 그 탐색 방법
KR102252375B1 (ko) * 2014-09-18 2021-05-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선-노드 교차검사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984492B2 (en) * 2015-04-02 2018-05-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hierarchy traversal in ray tracing applications
CN108230378B (zh) * 2018-01-29 2020-03-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光线追踪的计算全息遮挡处理算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31218B2 (ja) 1992-12-18 1998-12-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画像生成装置
GB9424273D0 (en) * 1994-12-01 1995-01-18 Wrigley Adrian M T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image constrcution
JPH08255263A (ja) * 1995-03-16 1996-10-01 Toyota Motor Corp レイ追跡方法
US7548238B2 (en) * 1997-07-02 2009-06-16 Nvidia Corporation Computer graphics shader systems and methods
US7495664B2 (en) * 2000-06-19 2009-02-24 Mental Images Gmbh Instant ray tracing
US7952583B2 (en) * 2000-06-19 2011-05-31 Mental Images Gmbh Quasi-monte carlo light transport simulation by efficient ray tracing
US7499053B2 (en) * 2000-06-19 2009-03-03 Mental Images Gmbh Real-time precision ray tracing
WO2002099751A1 (en) 2001-06-07 2002-12-12 Mental Images Gmbh Rendering images using a strictly-deterministic methodology for generating a coarse sequence of sample points
US7098907B2 (en) * 2003-01-30 2006-08-29 Frantic Film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verting explicitly represented geometric surfaces into accurate level sets
WO2005081683A2 (en) * 2004-02-12 2005-09-09 Pixa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resolution geometry caching based on ray differentials
US7348975B2 (en) * 2004-12-28 2008-03-25 Intel Corporation Applications of interval arithmetic for reduction of number of computations in ray tracing probl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3729A (zh) 2009-11-04
KR101031392B1 (ko) 2011-04-25
EP2102810A1 (en) 2009-09-23
CN101256675A (zh) 2008-09-03
WO2008082926A1 (en) 2008-07-10
US20080158227A1 (en) 2008-07-03
EP2102810A4 (en) 2010-08-04
BRPI0720987A2 (pt) 2014-03-18
US7755628B2 (en) 2010-07-13
KR20090091796A (ko) 2009-08-28
TW200844780A (en) 2008-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60060B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level ray tracing and
EP1709592B1 (en) Targeted marching
TWI303039B (en) Methods, computing apparatus and computing system for ray tracing , and machine-accessible medium for application in ray tracing
Pihera et al. Application of machine learning to algorithm selection for TSP
Renaud et al. Perturbation heuristics for the pickup and delivery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Bräysy et al.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for the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time windows
Emmerich et al. Computing hypervolume contributions in low dimensions: Asymptotically optimal algorithm and complexity results
CN107193896A (zh) 一种基于簇的图数据划分方法
CN107092812B (zh) 一种在ppi网络中基于遗传算法识别关键蛋白质的方法
Bai et al. A Pareto-based many-objective evolutionary algorithm using space partitioning selection and angle-based truncation
Huang et al. An online multi-lidar dynamic occupancy mapping method
Zhang et al. A decomposition-rotation dominance based evolutionary algorithm with reference point adaption for many-objective optimization
Ewing et al. Betweenness centrality in multi-agent path finding
Kedia et al. Portfolio generation for Indian stock markets using un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
KR102414823B1 (ko) 금융 서비스를 위한 금융 세그먼트 분화 방법 및 이러한 방법을 수행하는 장치
Chaplin Predicting real estate rents: walking backwards into the future
Michelakos et al. A hybrid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evaluated on medical data
Farinati et al. A study of dynamic populations in geometric semantic genetic programming
Haigh et al. Geometric similarity metrics for case-based reasoning
US7302416B2 (en) Genetic optimization computer system
Beraldi et al. Efficient neighborhood search for the probabilistic pickup and delivery 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Sidhu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Pathfinding Algorithms
Stoyanova et al. A combination of Broyden-Fletcher-Goldfarb-Shanno (BFGS) and bisection method for solving portfolio optimization problems
Rezaee et al. GPS: A graph-based approach to portfolio selection
Banzhaf et al. Genetic programm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achining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