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52223B - Optical coupling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coupling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52223B
TWI352223B TW96142422A TW96142422A TWI352223B TW I352223 B TWI352223 B TW I352223B TW 96142422 A TW96142422 A TW 96142422A TW 96142422 A TW96142422 A TW 96142422A TW I352223 B TWI352223 B TW I3522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upling device
optical coupling
backlight module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42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1167A (en
Inventor
Ming Fu Hsu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96142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52223B/zh
Publication of TW200921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11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2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2223B/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1352223 j^CiO年08月04日核正替換頁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及其光耦合裝置,尤其涉及一 種用於液晶顯示器之背光模組及其光耦合裝置。 【先前技術】 [0002] 近年來,隨著液晶顯示技術之發展,大尺寸液晶面板之 開發與應用日益增多,背光模組之尺寸亦隨之增大,所 消耗之材料與功率亦隨之增加。故,於背光模組尺寸增 大之同時,為保證液晶顯示器輕、薄、能耗低之優點, < 業界常採用減少光源數量等方式來減重、降耗及控制成 本。惟,此種方式又會導致背光模組之亮度及出光均勻 性變差,從而影響液晶顯示器之視覺效果。目前,背光 模組有直下式及側光式兩種,由於側光式背光模組更易 於實現薄型化設計,使用較為廣泛。 [0003] 請參閱圖1,所示為一種側光式背光模組100之結構示意 圖,其包括兩光源11、導光板12、光學膜片組13、反射 片14、框架15及底板16。該兩光源11分別由冷陰極螢光 讀 燈管、反射罩及高壓線(未標示)所組成,其分別設置 於導光板12兩側。該光學膜片組13包括第一擴散片133' 增光片132及第二擴散片131,其依次設置於導光板12上 方,用於調整出光均勻性。該反射片14設置於導光板12 下方,用於將從導光板12下表面射出之光線反射回導光 板12内,從而提高光線利用率。該框架15與底板16配合 形成一腔體,用以容置上述元件。由於冷陰極螢光燈管 之發光原理係利用電子碰撞惰性氣體產生紫外線,紫外 096142422 表單編號A0101 第4頁/共31頁 1003281616-0 L352223 100年08月04日按正替換頁 線照射燈管内壁之三原色螢光粉,激發其產‘並輸出白 色先.,:由於其所產生之白色光波幅較寬,將降低液晶顯 示器之色彩飽和度,進而影響液晶顯示器之視覺效果。 【發明内容】 [0004] 鑒於上述狀況,有必要提供一種適用於大尺寸液晶顯示 器且視覺效果好之背光模組及其光耦合裝置。 [0005] 一種光辂合裝置,用以耦合包括至少一雷射光之複數光 線,該光耦合裝置包括與上述雷射光相對應之光纖與依 次設置於光路上之至少一耦合透鏡與至少一準直透鏡, 該光纖將對應雷射光導入耦合透鏡準直後用於混光,混 光後之複合光經準直透鏡準直後輸出,該光耦合裝置還 包括一套管,用於收納該至少一耦合透鏡與該至少一準 直透鏡,該套管包括一入光端及一與入光端相對之出光 端,該至少一耦合透鏡靠近該入光端設置,該至少一準 直透鏡靠近該出光端設置,該至少一光纖與該至少一耦 合透鏡耦合連接。 [0006] 一種背光模組,包括複數光源及一導光板,該複數光源 中包括至少一雷射光源,該背光模組還包括一光輕合裝 置以及一光轉換裝置;該光耦合裝置包括與上述雷射光 源相對應之光纖與依次設置於光路上之至少一耦合透鏡 與至少一準直透鏡;該光纖與該至少一雷射光源耦合連 接,並將該至少一雷射光源產生之雷射光傳輸至耦合透 鏡準直後用於混光,混光後之複合光經準直透鏡準直後 傳輸至光轉換裝置,並藉由該光轉換裝置轉換後進入該 導光板。 096142422 表單編號A0101 第5頁/共31頁 1003281616-0 1352223 100年08月04日核正替換頁 [0007] 本發明之背光模組採用了至少一雷射光源,光耦合裝置 之光纖將該至少一雷射光源發射之雷射光傳輸至耦合透 鏡準直後用於混光,從而得到所需顏色之光’因雷射光 具有單色性好之特性,故混光後之複合光具有較高之色 彩飽和度;混光後之複合光經光耦合裝置之準直透鏡準 直後輸出,並藉由光轉換裝置轉換後進入導光板内進一 步散射,從而形成一均勻面光源’故使得背光模組具有 良好之出光均勻性;另,雷射光還具有強度高之特性, 從而使背光模組具有較高之出光亮度。 [0008] 本發明之光耦合裝置與光轉換裝置可組合應用於各種尺 寸之背光模組,尤其應用於大尺寸背光模組時,能夠於 保證良好視覺效果之同時,實現背光模組輕、薄、能耗 低之優點。 【實施方式】 [0009]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之背光模組及其 光耦合裝置作進一步之詳細說明。 / [0010] 請參閲圖2,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一之背光模組200 。該背光模組包括三半導體雷射器(圖未示)、一光耦 合裝置21、一旋轉反射棱柱22、一導光板23、一光學膜 片組24、一反射片25、一框架26及一底板27。該半導體 雷射器所發射之雷射光傳輸至光耦合裝置21用於混光與 準直後輸出,並藉由旋轉反射棱柱22反射進入導光板23 内進一步散射,從而被轉換為一面光源。該光學膜片組 24包括第一擴散片243、增光片242及第二擴散片241, 其依次設置於導光板23上方,用於使光線產生散射且分 096142422 表單編號A0101 第6頁/共31頁 1003281616-0 1352223 100年08月04日修正替换頁 佈更為均勻。該反射片25設置於導光板23下方,用於將 從挲光板23下表®:射出之光線反射回導光板23内,以提 高光能利用率。該框架26與底板27配合形成一腔體,用 以容置上述元件。 [0011] 請同時參閱圖3與圖4,所述光耦合裝置21包括三光纖211 與依次設置於光路上之三耦合透鏡212與三準直透鏡213 。每一光纖211 —端與耦合透鏡212耦合連接,另一端藉 由透鏡組(圖未示)與半導體雷射器耦合連接,從而將 0 半導體雷射器所發射之雷射光導入耦合透鏡212準直後用 於混光,以得到所需顏色之光;混光後之複合光經準直 透鏡213準直後沿特定方向輸出。該準直透鏡213—般採 * 用折射式菲涅爾透鏡。 、 [0012] 該光耦合裝置21還包括一方形之套管214,用於收容及保 護該三耦合透鏡212及三準直透鏡213。該套管214包括 一入光端2141及一與入光端2141相對之出光端2142。透 鏡支架215支撐耦合透鏡212,並與耦合透鏡212—起靠 • 近該入光端2141設置。準直透鏡213藉由透鏡支架215靠 近該出光端2142設置。入光端2141灌封有填充膠(未標 示),用以固持光纖211,以使該三光纖211與耦合透鏡 212穩固連接。 [0013] 可以理解,耦合透鏡212與準直透鏡213還可分別藉由膠 粘之方式固定於套管214内。該套管214亦可設計為圓枉 形,此時可於套管214内開設卡槽,用以固定耦合透鏡 212與準直透鏡213。 096142422 表單編號A0101 第7頁/共31頁 1003281616-0 1352223 100年08月04日修正頁 [0014] 可以理解,該半導體雷射器之數量不限於三個,可僅採 用一半導體雷射器與楊缴發光二極體搭配使角;相應地 ’該光纖211之數量不限於三根,可僅用一根光纖211將 一半導體雷射所發射之雷射光導入糕合透鏡212準直後 與發光二極體所發射之光進行混光;該耦合透鏡212與準 直透鏡213之數量亦不限於三個,可根據不同之設計要求 而定。為節約成本,亦可僅設置一耗合透鏡212與一準直 透鏡213。 [0015] 請參閱圖5,所述旋轉反射棱柱22包括一反射棱柱221以 《 及連接於該反射棱柱221下表面之驅動部223,該驅動部 223用於驅動反射棱柱221以一定角速度順時針旋轉。該 反射棱柱221為多棱柱狀’且其每一側面2210均為一平面 反射鏡。該驅動部223為一微型電機。該多面體旋轉22可 將光耦合裝置21輸出之光轉換為掃描光束》 [0016] 由於本實施例中旋轉反射棱柱22設置於導光板23邊角處 ’且導光板23為矩形,故由旋轉反射棱柱22轉換得到之 掃描光朿有效之掃描範圍係90度以内。即當旋轉反射棱 < 柱22之某一側面2210旋轉45度後,便完成了一輪90度範 圍内之掃描,而與其相鄰之另一側面2210將接替其繼續 進行下一輪90度範圍内之掃描。如此,便可保證光耦合 裝置21輸出之光全部進入導光板23内’而無光線損耗。 為達到此設計要求,本實施例中旋轉反射棱柱22之反射 棱柱221設計為八棱柱狀。 可以理解,當旋轉反射棱柱22設置於導光板23不同位置 或導光板23為矩形以外之其他形狀時,該旋轉反射棱柱 096142422 表單編號A0101 第8頁/共31頁 1003281616-0 [0017] 1.352223 [0018] 100年08月04日修正替換百 22需進行相應設計變更。例如,.當旋轉反射棱柱22設置 於矩形導光板23某-側邊巾_,該旋轉反射棱柱22之 反射棱柱221應為四棱柱狀;當導光板23為正三角形,旋 轉反射棱柱22設置於正三角形頂點時,該旋轉反射棱柱 22之反射棱柱應相應設計為十二棱柱狀。 凊同時參閱圖6與圖7 ’該光耗合裝置21與該旋轉反射棱 柱22設置於導光板23同一側邊。該導光板23一側邊一端 部形成一矩形缺口 231,該光耦合裝置21相應容置於該矩 • • 形缺口 231内。該導光板23側邊另一端部形成一圓弧缺口 232,該旋轉反射棱柱22相應容置於該圓弧缺口 232内。 需要指出,該光耦合裝置21所輸出之光於旋轉反射棱柱 22上之入射點鄰近該圓弧缺口 232之圓弧所定義圓之圓心 ’以利於反射光束最大限度地進入導光板中。 [0019] 光耦合裝置21所輸出之光21a沿導光板23邊緣直線傳播至 旋轉反射棱柱22,並經旋轉反射棱柱22反射後獲得以一 定角速度順時針方向旋轉之掃描光束2ib。該掃描光束 • 21b於導光板23内掃描並經導光板23進一步散射,從而被 轉換為一均勻面光源。 [0020] 可以理解’該光麵合裝置21與該旋轉反射棱柱22不限於 設置於導光板23同一側邊,還可有其他設置方式。例如 ,光麵合裝置21設置於導光板23 —邊角處,且彳立於導光 板23之對角線上’旋轉反射棱柱22設置於導光板23另一 邊角處’且與光耦合裝置21共線。即該光耦合裝置21相 對於該旋轉反射棱柱22共線設置,並使得光耗合裝置21 096142422 輸出之光射向該旋轉反射棱柱22,以被轉換為掃描光束 表單編號 A0101 % 9 I/* 31 I 1003281616-0
1352223 進入導光板23内即可。 [0021] 由於背光模組200採用至少一半導艟f嶎器,光耦合裝置 21之光纖211將該至少一半導體雷射器發射之雷射光導入 耦合透鏡212準直後用於混光,從而得到所需顏色之光。 因雷射光具有單色性好之特性,故混光後之複合光具有 較高之色彩飽和度。混光後之複合光經光耦合裝置21之 準直透鏡213準直後輸出,又因雷射光具有傳播方向性強 之特性,且經準直透鏡213準直後光束更為集中,使得從 光耦合裝置21輸出之光沿直線傳輸至旋轉反射棱柱22之 過程中’光束能量集中、發散度極小,從而較大地提高 了背光模組200之光能利用率。同時,光耦合裝置21輪出 之光被旋轉反射棱枉22轉換為掃描光束,並進一步經導 光板23擴散為一均勻面光源,從而使背光模組200具有良 好之出光均勻性;另,雷射光還具有強度高之特性,從 而使背光模組200具有較高之出光亮度。 [0022]更進一步地’由於半導體雷射器尺寸較大,複數半導體 雷射器所發射之雷射光難於一起進入光耦合裝置21中, 故本發明採用光纖導入之方式將半導體雷射器所發射之 雷射光導入光耦合裝置21中。由於光纖211具有柔性且直 徑較小(0.1毫米左右),故可將複數半導體雷射器發射 之較為分散之雷射光輕易彙聚並一起導入光耦合裝置21 中’從而使得光耦合裝置21之尺寸可以設計得很小,以 利於背光模組200實現薄型化設計。 [0023] 請參閱圖8,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二之背光模組3〇〇 ’其與較佳實施例一之背光模組2〇〇相似,不同之處在於 096142422 表單編號A0101 第頁/共31頁 1003281616-0 1352223 100年08月04日修正替换頁 :該旋轉反射棱柱22被一導光棒32取代。該導光棒32為 長無方形,其一端面為一入光面320。該導光1棒:32還包括 一與入光面320相連接之出光面321、一與出光面321相 對之反射面322、一上表面323以及一與上表面323相對 之下表面324。該出光面321與反射面322之間之距離沿 遠離該入光面320之方向逐漸減小,即該導光棒32為楔形 。該出光面321與導光板33之一側邊緊密貼合,該反射面 322形成有高反射層。本實施例中,光耦合裝置31、導光 棒32與導光板33位於同一平面,光耦合裝置31之出光端 • 3142與導光棒32之入光面320相連接,並設置於導光板 3 3同一側邊。 . [0024] 光耦合裝置31輸出之光31a沿直線傳輸至入光面320,並 沿著近似與導光棒32平行之方向進入導光棒32内》該光 3la經導光棒32之反射面322反射後轉換為一線性光束 31b,該線性光束31b從導光棒32之出光面321出射並進 入導光板33内進一步散射,從而被轉換為一均勻面光源 參 。可以理解’導光棒32之反射面322可不具有高反射層, 只要背光模組300進一步包括一反光罩38即可。該反光罩 38圍住導光棒32之反射面322、上表面323及下表面324 ’該反光罩38可將從導光棒32射出之光線反射入導光板 3 3内。 [0025] 請參閱圖9,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三之背光模組4〇〇 。該背光模組400包括位於同一平面之光耦合裝置41、導 光棒42與導光板43。該背光模組400與較佳實施例二之背 光棋組300相似’不同之處在於:光耦合裝置41設置於導 096142422 表單編號A0101 第U頁/共31頁 1003281616-0 1352223 100年08月04曰修正.: :時·,, 光板43—側邊一端,導光棒42設置於導光板43相鄰另一 侧邊;該光耦合裝置41之出光端4142—與該導光-禕4之之一 端相接觸;與該光耦合裝置41接觸之該導光棒42之一端 具有一朝向該光耦合裝置41之傾斜反射面420 ;該光耦合 裝置41輸出之光經傾斜反射面420反射後進入該導光棒42 内,並被轉換為線性光束。本實施例中,該傾斜反射面 420與導光棒42之出光面421之間成一銳角夾角,其取值 範圍優選30度至60度。 [0026] 光耦合裝置41輸出之光41a沿直線傳輸至導光棒42端部, 並經傾斜反射面420反射後沿著近似與導光棒42平行之方 向進入導光棒42内。該光41a經導光棒42之反射面422反 射後轉換為一線性光束41b,該線性光束41b從導光棒42 之出光面421出射並進入導光板43内進一步散射,從而被 轉換為一均勻面光源。 [0027] 請同時參閱圖10與圖11,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四之 背光模組500。其與較佳實施例三之背光模組400相似, 不同之處在於··該光耦合裝置51及該導光棒52與該導光 板53位於不同平面;該光耦合裝置51設置於該導光板53 之下方並靠近其一側邊一端,該導光棒52設置於該導光 板53相鄰另一側邊;該導光棒52具有一朝下延伸之光轉 向凸起520 ;該光轉向凸起520為多面體結構,其具有兩 相對之第一傾斜反射面5201及第二傾斜反射面5202 ;該 光耦合裝置51之出光端5142與該導光棒52之光轉向凸起 520相接觸,第一傾斜反射面5201朝向光輕合裝置51之 出光端5142,第二傾斜反射面5202位於該第一傾斜反射 096142422 表單編號A0101 第12頁/共31頁 1003281616-0 1352223 100年08月04日按正替換頁 面5201之上方;該光耦合裝置51輸出之光經第一傾斜反 射面5201及第二傾斜反射面5202二次反射後進入該導光 棒52内,並被轉換為線性光束。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傾 斜反射面5201與第二傾斜反射面5202分別與導光棒52之 下表面524之間成一銳角夾角,該銳角夹角之取值範圍優 選30度至60度。 [0028] 光耦合裝置51所發出之光5la沿直線傳播至導光棒52之光 轉向凸起520,並經第一傾斜反射面5201與第二傾斜反射 面5202連續反射後沿著近似與導光棒52平行之方向進入 導光棒52内。該光51a經導光棒52之反射面522反射後轉 換為一線性光束51b,該線性光束51b從導光棒52之出光 面521出射並進入導光板53内進一步散射,從而被轉換為 一均勻面光源。 [0029] 請同時參閱圖1 2與圖1 3,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五之 背光模組600,其與較佳實施例三之背光模組4〇〇相似, 不同之處在於:該光耦合裝置61及該導光棒62均與該導 • 光板63位於不同平面;該光耦合裝置61及該導光棒62分 別位於該導光板63之下方,且該光耦合裝置61靠近該導 光板63—側邊之一端,該導光棒62靠近該導光板63相鄰 另一側邊;該光耦合裝置61之出光端6142與該導光棒62 之一端相接觸;與該光耦合裝置61接觸之該導光棒62之 一端具有一朝向該光耦合裝置61之傾斜反射面620 ;該光 搞合裝置61輸出之光經傾斜反射面620反射後進入該導光 棒62内’並被轉換為線性光束。本實施例中,該傾斜反 射面620與導光棒62之反射面622之間成一銳角夾角,其 1003281616-0 096142422 表單編號A0101 第13頁/共31頁 1352223 取值範圍優選30度至60度;該反射面622靠近該具有傾斜 光棒3度;射面620之端部之部分未形成高反射層;背光模組6〇〇 還包括一反光罩68,該反光罩68之橫截面為半圓形,其 圍住導光棒62之下表面624、出光面621以及導光板63之 與導光棒6 2靠近且平行之一側邊。 [0030]光耦合裝置61所發出之光61a沿直線傳播至導光棒62端部 ’並經導光棒62端部之傾斜反射面620反射後沿著近似與 導光棒62平行之方向進入導光棒62内。該光61a經導光棒 62之反射面622反射後轉換為一線性光束61b。該線性光 束6lb從導光棒62之出光面621出射並經反光罩68反射後 進入導光板63内進一步散射,從而被轉換為一均勻面光 源0 [0031}可以理解’本發明之光轉換裝置不限於較佳實施例一採 用之旋轉反射棱柱22,及較佳實施例二、較佳實施例三 、較佳實施例四與較佳實施例五之導光棒32、42、52、 62 ’其他諸如轉擺式平面反射鏡等光轉換裝置亦可實現 本發明之技術效果。 [0032] 综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 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 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於援依本案發明精神所作之 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包含於以下之申請專利範圍内。 【圖式簡單說明】 [0033] 圖1係一種習知之側光式背光模組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0034] 圖2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一之背光模組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096142422 表單編號A0101 第14頁/共31頁 1003281616-0 100年08月04日修正替換頁 1352223 • [0035] 圖3係圖2所示背光模組之光耦合裝置之透視立體示意圖 [0036] 圖4係圖3所示光耦合裝置之準直透鏡之截面剖示圖。 [0037] 圖5係圖2所示背光模組之旋轉反射棱柱之立體示意圖。 [0038] 圖6係圖2所示背光模組之光路示意圖。 [0039] 圖7係圖6所示光路示意圖之局部VII之放大圖。
[0040] 圖8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二之背光模組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0041] 圖9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三之背光模組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0042] 圖1 0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四之背光模組之分解立體示意 圖。 [0043] 圖11係圖10所示分解立體示意圖之局部XI之放大圖。
[0044] 圖1 2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五之背光模組之分解立體示意 圖。 [0045] 圖13係圖12所示之背光模組組裝後之局部剖面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46] 背光模組:200、300、400 ' 500、600 [0047] 光耦合裝置:21、31、41、51、61 [0048] 光纖:211 096142422 表單編號A0101 第15頁/共31頁 1003281616-0 1352223 1100年D8月04日修正替換頁 [0049] 耦合透鏡:212 [0050] 準直透鏡:213 [0051] 套管:214 [0052] 入光端:2141 [0053] 出光端:2142、3142、4142、5142、6142 [0054] 透鏡支架:215 [0055] 旋轉反射棱柱:22 [0056] 反射棱柱:221 [0057] 側面:2210 [0058] 驅動部:223 [0059] 矩形缺口 : 231 [0060] 圓弧缺口 : 232 [0061] 光耦合裝置輸出光:21a'31a、41a、51a、61a [0062] 掃描光束:21b [0063] 線性光束:31b、41b、51b、61b [0064] 導光棒:32、42、52、62 [0065] 入光面:3 2 0 [0066] 傾斜反射面:420、620 [0067] 光轉向凸起:520
096142422 表單編號A0101 第16頁/共31頁 1003281616-0 1352223 100年08月04日修正替换頁 [0068] 第一傾斜反射面:520 1 [0069] 第二傾斜反射面:5202 [0070] 出光面:321、421、521、621 [0071] 反射面:322、422、522、622 [0072] 上表面:323 [0073] 下表面:324、524、624 [0074] 反光罩:38、68 # [0075] 導光板:23、33、43、53、63 [0076] 光學膜片組:24 ' [0077] 第一擴散片:243 ' [0078] 增光片:242 [0079] 第二擴散片:241 [0080] • 反射片:25 [0081] 框架:26 [0082] 底板:27 096142422 表單編號A0101 第17頁/共31頁 1003281616-0

Claims (1)

1352223 厂_________ 年08月04日核正替換頁 七、申請專利範圍: .
1 . 一種光耦合裝置,用以耦合包括至少一雷射光之複數光線 ,其改良在於:該光耦合裝置包括與上述雷射光相對應之 光纖與依次設置於光路上之至少一耦合透鏡與至少一準直 透鏡,該光纖將對應雷射光導入耦合透鏡準直後用於混光 ,混光後之複合光經準直透鏡準直後輸出,該光耦合裝置 還包括一套管,用於收納該至少一耦合透鏡與該至少一準 直透鏡,該套管包括一入光端及一與入光端相對之出光端 ,該至少一耦合透鏡靠近該入光端設置,該至少一準直透 鏡靠近該出光端設置,該至少一光纖與該至少一耦合透鏡 耦合連接。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耦合裝置,其中該至少一 準直透鏡為折射式菲涅爾透鏡。 3 . —種背光模組,包括複數光源及一導光板,該複數光源中 包括至少一雷射光源,其改良在於:該背光模組還包括一 光耦合裝置以及一光轉換裝置;該光耦合裝置包括與上述 雷射光源相對應之光纖與依次設置於光路上之至少一耦合 透鏡與至少一準直透鏡;該光纖與該至少一雷射光源耦合 連接,並將該至少一雷射光源產生之雷射光傳輸至耦合透 鏡準直後用於混光,混光後之複合光經準直透鏡準直後傳 輸至光轉換裝置,並藉由該光轉換裝置轉換後進入該導光 板。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光轉換裝 置為一旋轉反射棱柱,該旋轉反射棱柱包括一反射棱柱以 及驅動該反射棱柱以一定角速度旋轉之驅動部。 096142422 表單编號Α0101 第18頁/共31頁 1003281616-0 1352223 100年08月04日修正替换頁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反射棱柱 • 為一八棱柱狀反射鏡,該驅動部為一微型電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光耦合裝 置相對於該旋轉反射棱柱共線設置,該光耦合裝置輸出之 光射向該旋轉反射棱柱,並被轉換為掃描光束進入該導光 板。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光耦合裝 置與該旋轉反射棱柱設置於導光板同一側邊,該導光板一 側邊開設有一矩形缺口,該光耦合裝置相應容置於該矩形 缺口内;該導光板側邊之另一端部形成一圓弧缺口,該旋 轉反射棱柱相應容置於該圓弧缺口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光耦合裝 置所輸出之光於旋轉反射棱柱上之入射點鄰近該圓弧缺口 之圓弧所定義圓之圓心。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光轉換裝 置為一導光棒。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光耦合裝
置、該導光棒及該導光板位於同一平面,且該光耦合裝置 與該導光棒設置於該導光板同一側邊,該光耦合裝置輸出 之光射入該導光棒内,並被轉換為線性光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導光棒包 括一入光面,一與入光面相連接之出光面、一與出光面相 對之反射面;該出光面與該導光板一側邊緊密貼合,該反 射面具有高反射層。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光耦合裝 置、該導光棒及該導光板位於同一平面,且該光耦合裝置 096142422 表單編號A0101 第19頁/共31頁 1003281616-0 1352223 100年08月04日梭正替換頁 與該導光棒分別靠近該導光板相鄰之兩側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光耦合裝 置之出光端與該導光棒之一端接觸,與該光耦合裝置接觸 之該導光棒之一端具有一朝向該光耦合裝置之傾斜反射面 ,該光耦合裝置輸出之光經導光棒端部之傾斜反射面反射 後進入該導光棒内,並被轉換為線性光束。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光耦合裝 « 置與該導光棒、該導光板位於不同平面;該光耦合裝置設 置於該導光板之下方並靠近其一側邊一端,該導光棒靠近 該導光板相鄰另一側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導光棒具
有一朝下延伸之光轉向凸起;該光轉向凸起為多面體結構 ,其具有兩相對之第一傾斜反射面及第二傾斜反射面,且 該光耦合裝置之出光端與該導光棒之光轉向凸起相接觸, 第一傾斜反射面朝向光耦合裝置之出光端,第二傾斜反射 面位於該第一傾斜反射面之上方,該光耦合裝置輸出之光 經第一傾斜反射面及第二傾斜反射面二次反射後進入該導 光棒内,並被轉換為線性光束。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光耦合裝 置及該導光棒與該導光板位於不同平面;該光耦合裝置及 該導光棒分別位於該導光板之下方,且該光耦合裝置靠近 該導光板一側邊之一端,該導光棒靠近該導光板相鄰另一 側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16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光耦合裝置之 出光端與該導光棒之一端接觸,與該光耦合裝置接觸之該 導光棒之一端具有一朝向該光耦合裝置之傾斜反射面,該 096142422 表單編號A0101 第20頁/共31頁 1003281616-0 1352223 • 100年08月04日慘正替換頁 光耦合裝置輸出之光綞導光棒端部之傾斜反射面反射後進 入該導光棒内,並被轉換為線性光束^、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17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背光模組進一 步包括一橫截面為半圓形之反光罩,其圍住導光棒以及導 光板與導光棒靠近且平行之一側邊,用於將導光棒發出之 光線反射進入導光板内。 m _ 096142422 表單編號A0101 第21頁/共31頁 1003281616-0
TW96142422A 2007-11-09 2007-11-09 Optical coupling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WI352223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42422A TWI352223B (en) 2007-11-09 2007-11-09 Optical coupling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42422A TWI352223B (en) 2007-11-09 2007-11-09 Optical coupling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1167A TW200921167A (en) 2009-05-16
TWI352223B true TWI352223B (en) 2011-11-11

Family

ID=44727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42422A TWI352223B (en) 2007-11-09 2007-11-09 Optical coupling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522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5785B (zh) * 2011-08-16 2014-12-21 Sifotonics Technologies Co Ltd 基於全內反射表面之單體光耦合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1167A (en) 2009-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96365B1 (ko) 직시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직시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를 위한 광 유닛
JP3632208B2 (ja) 照明装置並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675962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994384B2 (ja) 線形的に低減される発散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N1038879C (zh) 具有多次反射光注入系统并采用微棱镜的背照光照明系统
US7163331B2 (en) Light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KR20030010533A (ko) 면광원장치
CN101419312B (zh) 背光模组
JP5254205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二次元画像表示装置
KR100813255B1 (ko) 고출력 도광판 및 이를 채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TWI233220B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JP6170072B2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新形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JP2008147186A (ja) 導光バッファ板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WO2008013146A1 (fr) Dispositif d'illumination plan et dispositif d'affichage à cristaux liquides l'utilisant
CN101514789B (zh) 背光单元
JP6855698B2 (ja) 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US20070064440A1 (en) Light guide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JP4875044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KR20090067015A (ko)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백라이트 모듈
TWI352223B (en) Optical coupling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WO2013161678A1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06164625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JP4775195B2 (ja) 面光源装置
JP2005043832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これに使用される反射手段
KR100807296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백라이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