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59311B - Supporting cone of bottom-lighting backlight module - Google Patents

Supporting cone of bottom-lighting backlight modu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59311B
TWI259311B TW093114383A TW93114383A TWI259311B TW I259311 B TWI259311 B TW I259311B TW 093114383 A TW093114383 A TW 093114383A TW 93114383 A TW93114383 A TW 93114383A TW I259311 B TWI259311 B TW I2593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e
bottom plate
backlight module
column
support colum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14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38809A (en
Inventor
Ching-Kun Lai
Kuang-Chou Lai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0931143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259311B/zh
Priority to US11/133,186 priority patent/US7334927B2/en
Publication of TW200538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38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59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593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4Direct backlight with lam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1259311 五、發明說明(1)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液晶顯示技術中的直下式背光模組,特 別是關於直下式背光模組之支撐柱。 【先前技術】 液晶顯示(LCD)技術〆向被應用於筆記型電腦、行動 電話、數位相機、攝錄影機、PDA等攜帶式的電子產品 中。除了這些較小型的攜帶式的產品之外’近來大尺寸的 液晶面板製造技術也日漸成熟。例如,桌上型液晶顯示器 正逐漸取代CRT螢幕。液晶電視挾其體積輕巧的優勢,目 前也正在市場上與傳統電視競爭。液晶面板(LCD panel ) 係為此領域中最關鍵的顯示元件,然而其本身並不發光, 需要藉由一背光源的設置才得以進行顯示。現今已存在有 許多種背光源技術,而在大尺寸(約2 0对以上)的液晶顯示 器產品中,經常使用直下式背光模組(bottom 1 ighting modu 1 e ),以作為液晶面板的背光源。
μ翏照圖一,圖一為液晶面板與直下式背光模組側剖 面圖。如上所述,液晶面板丨〇係為一不發光的顯示元件, 舄要由月光模組2 0提供液晶面板1 〇一背光源,以使使用者 可看見液晶面板所要顯示的影像。背光模組2 〇包括一框架 22、複數支燈管24以及一擴散板26。框架係為一底板221 以及底^反邊緣複數個向上延伸之側壁2 2 3所構成的淺槽結 構。擴散板2 6係與底板2 2丨相對應而架設於框架2 2邊緣的
第7頁 1259311 五、發明說明(2) 側壁2 2 3上端。複數支燈管2 4係設置於擴散板2 6的下方’ 以選定的間距分佈排列底板2 2 1上。如圖一所示,由於複 數支燈管2 4係擺置於液晶面板1 〇的正下方,因此此種背光 模組2 0—般被稱為直下式背光模組(b 〇 11 〇 m 1 i g h t i n g module)。一般而言,底板221的上表面並會鋪設設反射片 2 8或是塗佈反射表層,用來防止燈管2 4發出的光線逸散’ 並使光線得以反射至擴散板2 6。
複數支燈管2 4以選定的間距分佈排列,係為了使光線 能平均散布於框架2 2以及擴散板2 6之間的空間中;再另一 習知技術中,亦有將單一支燈管予以彎曲(例如··彎曲成W 形’如圖一 A所示),以達到與複數支燈管相同效果的實施 方法。至於擴散板2 6通常為可透光的樹脂材質,其中設置 有^數個擴散圖案(Pattern),以使光線在擴散板26中產 生散射後再射出擴散板2 6,藉此,背光模組2 0提供給液晶 面板1 0的光線具有均勻的亮度。使用者在觀看液晶面板10 的時候’不致於因為看到燈管2 4的形狀而產生亮度不均的 感覺。
&而’隨著液晶顯示器尺寸的加大,背光模組在擴散 板的部分產生了亟待解決的問題。請參照圖一,液晶面板 1 〇以及月光模組2 0的尺寸加大後,其中的擴散板2 6也會加 大’並會具有較重的重量。擴散板26若仍然僅由框架22的 側壁223支撐,則其增加的重量會導致擴散板26中央的部
1259311 五、發明說明(3) 份向下凹陷。但,值得注意的是,擴散板2 6原本為了使得 光線能夠均勻地射向液晶面板1 0而具有預定的光學設計, 向下凹陷則會導致擴散板2 6預定的光學設計產生改變,而 影響光線的均勻性。此外,由樹脂材質所形成擴散板2 6亦 有因為持續承受自身的重量而產生破裂的可能,或者,擴 散板2 6與框架側壁2 2 3之結合,也會因為無法承受擴散板 2 6的重量而產生鬆動,影響背光模組2 0的組裝品質。 因此,習知的技術中,往往會在擴散板2 6與底板2 2 1 之間豎立複數個支撐柱,以便向上頂住擴散板2 6,避免擴 散板2 6向下凹陷,並增加背光模組2 0組裝的穩固性。 請 結構。 錐狀的 26與支 頂端與 有助於 面,為 底往往 穿底板 而將支 需在支 往會設 參照圖二,圖二顯示習知技術中一種典型的支撐柱 一般而言,習知技術中往往會將支撐柱3〇設計^圓 結構。設計成圓錐狀結構的理由主要是___擴散板
撐柱3 0接觸的部分光線無法入射,因此使支樓柱3 〇 擴散板26接觸的頂面,具有較小的切面直徑[丨,將 減v支撐柱3 0頂遮敝入射光線之情形;另一方、 了將支撐柱30鎖固於底板221上,在支撐柱3〇的錐 設有螺孔,以便用螺絲32由底板221的下表面,* 221與反射片28並旋入支撐柱3〇錐底的螺孔中,^ 撑柱3G鎖固於底板221上。纟此種情形下,由^ 樓柱30錐底形成螺’因此整個支撐柱3〇的錐底 計成具有較大的錐底直徑L 2。 一
1259311 五、發明說明(4) 然而’目前在背光模組的組裝程序上,關於支撐柱的 組裝並無相對應的自動化設備,需要以人工組裝,因此此 種以螺絲鎖固支撐柱的方式在背光模組大量生產的過程中 會造成組裝步驟與時間成本的增加。因此’在習知技術中 亦衍生出了另一種型式的支撐柱。
清參照圖二’圖三顯示習知技術中另一種典型的支撐 柱結構。支撐柱40與圖二之支撐柱3〇的主要差異在於其與 底板2 2 1的結合方式。支撐柱4 0係利用與一套環4 2的卡合 的來取代圖二中以螺絲鎖固的結合方式。如圖中所示,支 撐柱40的錐底具有一向下延伸的卡合柱402,卡合柱40 2的 切面直徑係小於支撐柱的錐底直徑L 3,並有一彈簧圈4 〇 4 圈繞在卡合柱40 2上,而卡合柱4〇 2的底部具有一外張的卡 勾40 6,卡勾40 6與卡合柱40 2共同構成一類似錨狀的結
構。另一方面’在底板2 2 1中並設置了與支撐柱4 〇相對應 的卡合孔。在進行組裝時,可將卡勾4 〇 6以及卡合柱4 〇 2向 下穿過底板2 2 1的卡合孔,此時彈簧圈4 〇 4會因為外徑大於 卡合孔而被阻擋於底板2 2 1上表面,卡勾4 0 6穿出底板2 2 1 下表面後’接著再繼續向下受力變形而穿過套環4 2,此時 彈簀圈404會因為無法穿過卡合孔44而被支撐柱錐底以及 底板221擠壓,在卡勾4〇 6完全通過套環4 2之後,卡勾406 便會因為彈性作用而恢復原狀並勾住套環4 2,使套環4 2無 法脫出。因此,底板221上方的彈簧圈404與下方的套環42
第10頁 !2593ΐι 發明說~---- 可失持住广 中。、底板221。而支撐柱402則可藉此結合在底板221 ^然圖三之習知技術利用卡合的方式來結合支撐柱以 及底板,其便利性優於圖二之習知技術利用螺絲鎖固的方 式"、而由於圖二支撐柱4 0在固定時利用了彈簧圈 404,因此當彈簧圈404受力時,支撐柱4〇仍然可在一長度 d的範圍内滑動,其支撐能力明顯地不如圖二支撐柱3〇稃 # 固。此外,#彈簣圈404之彈性疲乏時,支撐柱4〇的支撐 能力更可能進而失效。 综合以上所述,圖二支撐柱30與圖三支撐柱4〇 缺點: %八 圖二支撐柱3 0以螺絲鎖固的固定方式在背光模組 量生產過程中造成了組裝步驟與時間成本的增加。' ° 圖三支撐柱40受力時會滑動,其支撐能力較不 且當其中的彈簧彈性疲乏時,其支撐能力更可能進失 效0 除了上述之缺點之外,圖二支撐柱3〇以及圖三支撐 40在光學性質上還具有一待改進之處。請參照圖二以^圖 三。在任一種習知技術中,雖然其用以固定的方法不盡相 同,然而其皆具有一圓錐體的主體,利用面積較小的錐頂 (錐頂直徑L1所涵蓋的範圍)以支撐住擴散板26。但是如圖
第11頁 1259311 五、發明說明(6) 一~ 一~ -----—— 乂及圖一所示錐底直徑L2以及L3所涵蓋的範圍内,支 f柱會阻礙光線由f射片28向上反射,相對於其它部分而 吕,L2以及所涵蓋的範圍會在擴散板26形成相對的暗 影。此為目前各種不同組裝方式的支撐柱亟待改進的共 缺點。 因此,對於從事液晶顯示器相關領域之研發人員而 言,如何使直下式背光模組中的支撐柱組裝更為容易、支 撐效果更為穩固、以及改善其所造成的亮度不均問題是為 目前研發的重要方向。 |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支撐柱,以支撐直下 式背光模組中的擴散板。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支撐柱,以使得背光 模組整體的組裝品負更為穩固。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便於組裝的支撐柱, 以簡化直下式背光模組的組裝步驟,並縮短組裝所需的時 間。 本發明之另〆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穩固地固定於背光模 _ 組中的支撲柱’不致於產生鬆動或滑動。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改善支撐柱所造成之暗影以及 亮度不均。
1259311 五、發明說明(7)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支撐柱,設置於背光模組之底板與 擴散板間’以向上支撐住擴散板,底板中並設置一固定 孔,用來固定支撐柱。支撐柱包括一柱體、一固定栓以及 一開口卡環。柱體豎立於底板與擴散板之間,其頂端向上 頂觸擴散板下表面,以支撐住擴散板。而固定栓連接於柱 體底端’並穿過底板之固定孔而凸出於底板之下表面。開 口卡環設置於底板下表面,可由固定检側面卡入並夹持固 定栓’而柱體與開口卡環則可上下夾持住底板,以固定住 支撐柱。
上述之固疋栓更包括一上碟片、—短柱以及一下碟 片,而上述之開口卡環係為一 Ω形之開口環,具有二開口 臂以使開口卡環受力時可外張而增加開口卡環的開口大 小,使開口卡環由固定栓側面卡入並爽持固定栓之短柱, 而下碟片可限制開口卡環,避免開口卡環向下脫離固定 栓。此外,上碟片的厚度係等於底板的厚度,而上碟片的 切面半徑係等於固定孔之内徑,如此一來,上碟片可與固 定孔密實地相結合,進而使得支撐柱與底板的結合更為穩 固。
上述之柱體更包括一錐柱以及一錐盤。錐柱頂端係頂 觸於擴散板下表面,用以支撐擴散板;錐盤連接於錐柱下 方,並貼覆於底板上。錐柱之斜面、錐盤之斜面以及底板 之間的夾角係經過設計而分別具有預定之角度,使得燈管 所發出的光線可在錐盤之斜面以及錐棱之斜面產生連續反 射而射向錐盤的正上方。
第13頁 1259311 五、發明說明(8) 拴穿 入動 的組 片與 上下 合, 背光 錐柱 此改 為平 綜合 過背 作, 裝步 固定 夾持 不致 模組 之斜 善了 均。 以上所述 光模組之 即可完成 驟’並縮 孔密實地 住底板, 於產生鬆 一穩固之 面以將燈 支撐柱所 ,本發 底板後 支撐柱 短了組 相結合 這使得 動或滑 支撐能 管所發 造成的 明所提供 ’使用開 的組裝, 裝所需的 ,且支撐 支撐柱得 動,並同 力。此外 出的光線 暗影,使 之支撐柱係利 口卡環藉由一 簡化了直下式 時間。而固定 柱的錐盤以及 以穩固地與底 時確保了支撐 ’本發明藉由 射向錐盤的正 背光模組整體 用其 簡單 背光 栓的 開口 板相 柱可 錐盤 上方 的亮 固定 的卡 模組 上碟 卡環 結 提供 以及 ,因 度更
【實施方式】 北凊參照圖四,圖四係為本發明背光模組側剖面視圖。 背光模組50包括一底板52、、一反射片53、一燈管54、一 擴政板5 6以及本發明之支撐柱6 〇。其中底板5 2位於燈管5 4 下方,擴散板56位於燈管54上方,反射片53係鋪射於底板 52上表面’而支撐柱係固定於底板μ中,以向上支撐擴 散板56,在底板5 2中並設置一固定孔522,用來固定支撐 柱60〇 如圖四所示,支撐柱6 0包括一柱體6 2、一固定栓6 4以 及一開口卡環66。柱體62豎立於底板52與擴散板56之間, 且柱體6 2更包括一錐柱6 2 2以及一錐盤6 2 4,錐柱6 2 2頂端
第14頁 1259311 五、發明說明(9) "一' 向上頂觸擴散板56下表面,用以支撐住擴散板56;而錐盤 6 2 4連接於錐柱6 2 2下方,且錐盤6 2 4的切面半徑大於固定i 孔522内徑,因而無法通過固定孔5 2 2且係貼覆於底板52上 表面。固定栓6 4連接於柱體6 2底端(錐盤6 2 2下表面),可 穿過底板5 2之固定孔522,並凸出於底板5 2之下表面。開 口卡環66則設置於底板52下表面,可由固定栓64側面卡入 並夾持固定栓64。如圖四所示,當開口卡環μ已卡入並失 持固定栓6 4後,柱體6 2 (錐盤6 2 2 )與開口卡環6 6可上下夹 持住底板5 2,而將支撐柱6 0固定於底板5 2中。
請參照圖四Α以進一步了解本發明,圖四a為本發明背 光模組之支撐柱立體分解圖,此處將說明支撐柱6 〇與背光 模組底板之間相互固定的方式。由立體圖中可清楚看出, 支撐柱6 0下端的固定栓6 4更包含一上碟片64 2連接於柱體 62下表面、一短柱644連接於上碟片642下表面,以及一下 碟片646連接於短柱644下表面。而開口卡環66係為一 Ω形 之開口環,具有二開口臂6 6 2以使開口卡環6 6受力時可外 張而增加開口大小,藉由開口大小的增加以使開口卡環66 由固定栓6 4侧面卡入,並隨後夾持固定栓6 4。開口卡環6 6 卡入固定栓6 4之後,係夾持固定栓6 4中央部份的短柱 644。其中短柱644之切面半徑係小於碟片642之切面半 徑,且下碟片646之切面半徑係大於短柱644之切面半徑, 因此開口卡環6 6將受限於上、下碟片6 4 2、6 4 6而無法由上 或下脫離固定栓6 4。關於開口卡環6 6與固定栓6 4的結合情
1259311 五、發明說明(ίο) 形則可參照圖四B, 體組合圖。 圖四B係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支撐柱立
在本發明一杈佳實施方式中,開口卡環6 β更具有一凸 出的定位片6 64’自開口卡環66的環型部位向下方延伸, 下碟片64 6更/、有相對應的定位缺口 648,可容置定位片 664’藉由定位片6 64以及定位缺口 648的結合作用,開口 卡環66可定位於固定拴64上(如圖四c所示),免除因旋轉 而導致於鬆動的情形。此外,在組裝支撐柱6〇的時候,定 位片664亦#方便手持的功能,加卫人員以手指持住定位 片6 64 ’以便將開口卡環66的開口朝向固定栓“以進行卡 入的動作。經由對本發明支撐柱實際的組裝已證實,定位 片664的設計的確有助於加工人員捉取並且將開口卡環卡 入支撐柱,且在支撐柱大量組裝過程中,該設計的確縮短 了整體的組裝時間。
為了使支撐柱與底板之間相互的固定更為穩固,在本 發明較佳的實施方式中,係使固定栓6 4之上碟片6 4 2的厚 度恰好等於背光模組5 0之底板5 2的厚度(如圖四所示)。換 句話說,此較佳實施方式係使得上碟片6 4 2可密實地結合 於固定孔5 2 2之中。如此一來,配合柱體6 2 (錐盤6 2 2 )以及 開口卡環66對底板52的上下夾持,支撐柱6〇與底板52之間 相互的固定無論在縱方向或橫方向皆可相當穩固。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固定栓64之上碟片642的厚度係 小於底板52的厚度。當固定栓64通過底板52之固定孔
第16頁 1259311 五、發明說明(11) ~ ---—-- 522 ’且錐盤624貼覆於底板52上時,下碟片646以及部分 之短柱64“凸出於底板5 2的下表面。在此實施方式中, = 66具有足夠的厚*,可密實地結合於底板 52以,下碟片646之間,貝同樣可以達到使支撐柱6〇穩固 地固疋於底板52中的目的。 . 在圖二習知技術中,因需要使用螺絲加以鎖固支撐 因此支撐柱的柱體必需具有一定的體積以容納螺絲; 而$务明係利用支撐柱底端的固定栓以和底板進行結合,
I : ’ 13此可較習知技術進一步地縮減支撐柱柱體 =體積^如圖四D所示,習知技術較大體積的柱體(虛線 示)可縮減為本發明較小體積的柱體6 2。
〜並且本發明進一步對縮減體積之柱體6 2加以設計, 使得柱體62形成具有特定斜面之錐柱6 2 2以及錐盤624,如 圖=D所示,底板52以及錐盤624之斜面之間係具有預定的 第 火角α ’錐盤62 4之斜面以及錐柱6 2 2之斜面之間係具 有預疋的第二夾角/5 ,藉由此二特定斜面,燈管5 4所發出 的光線可在錐盤6 2 4之斜面以及錐柱β 2 2之斜面連續地反射 而射=錐盤6 2 4的正上方。如此一來,本發明係改善了習 知支擇柱所造成的暗影問題,雖然錐盤6 2 4立於底板5 2之 上將無可避免的影響反射片5 3反射光線,因而造成習知之 暗影區(錐底直徑L4所涵蓋的範圍),然而錐盤6 24以及錐 柱6 2 2可將光線導向習知之暗影區,以補足擴散板5 6在錐 底直徑L4所涵蓋的範圍内的入射光線,使得背光模組亮度
第17頁 30。 1259311 五、發明說明(12) 第一夾角α介於 ^ 120。。 的均勻性大幅提昇。其中 而第二失角/3係介於1 〇〇。 以上所 光模組 即可完 驟,並 孔密實 住底板 於產生 一穩固 面以將 支撐柱 之支撐 口卡環 簡化了 時間。 柱的錐 以穩固 時確保 ’本發 射向錐 背光模 柱係利 藉由一 直下式 而固定 盤以及 地與底 了支撐 明藉由 盤的正 組整體 综合 拾穿過背 入動作, 的組骏步 片與固定 上下失持 合,不欵 背光模組 錐杈之斜 此改善了 為平均。 述,本發 之底板後 成支撐柱 縮短了組 地相結合 ’這使得 鬆動或滑 之支撐能 燈管所發 所造成的 明所提供 ,使用開 的組裝, 裝所需的 ,且支撐 支撐柱得 動,並同 力。此外 出的光線 暗影,使 用其固定 簡單的卡 背光模組 栓的上碟 開口卡環 板相結 柱可提供 錐盤以及 上方,因 的亮度更 發明i ί明雖以較佳實例闡明如1’然其並非用以限定Α 技C 堇止於上述實施例爾1熟 改,均心;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内所作之2 應包含在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内。 u 1259311 圖式簡單說明 【圖式簡單說明】 藉由以下詳細之描述結合所附圖示,將可輕易的了解 上述内容及此項發明之諸多優點,其中: 圖一為液晶面板與直下式背光模組側剖面圖; 圖一 A為習知具有w形彎曲燈管的背光模組; 圖二顯示習知技術中一種典型的支撐柱結構; 圖三顯示習知技術中另一種典型的支撐柱結構; 圖四為本發明背光模組側剖面視圖; 圖四A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支撐柱立體分解圖; 圖四B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支撐柱立體組合圖; 圖四C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支撐柱底視圖;以及 圖四D顯示本發明具有特定斜面之錐盤與錐柱的支撐 柱。 【圖號對照表】 背光模組2 0、5 0 底板2 2 1、5 2 燈管2 4、5 4 反射片2 8、5 3 螺絲3 2 彈簧圈404 套環42 柱體62 錐盤6 2 4 液晶面板1 0 框架2 2 側壁2 2 3 擴散板2 6、5 6 支撐柱3 0、4 0、6 0 卡合柱4 0 2 卡勾406 固定孔5 2 2 錐柱6 2 2
第19頁 1259311 圖式簡單說明 固定栓64 短柱6 4 4 定位缺口 6 4 8 開口臂662 長度d 錐底直徑L2、L3、L4 第二夾角/5 上碟片642 下碟片646 開口卡環6 6 定位片6 6 4 錐頂直徑L 1 第一夾角α
第20頁

Claims (1)

1259311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背光模組的支撐柱 (supporting cone),該背光 模組至少包括一底板、一燈管、一擴散板以及該支撐柱, 其中該底板位於該燈管下方,該擴散板位於該燈管上方, 而該支撐柱係固定於該底板中,以向上支撐該擴散板,在 該底板中並設置一固定孔,用來固定該支撐柱,該支撐柱 包括· 一柱體(cone body),豎立於該底板與該擴散板之間, 其頂端向上頂觸該擴散板下表面,用以支撐住該擴散板; 一固定栓,連接於該柱體底端,穿過該底板之該固定 孔’並凸出於該底板之下表面;以及 一開口卡環,設置於該底板下表面,可由該固定栓側面 卡入並夾持該固定栓,其中該柱體與該開口卡環可上下夾 持住該底板,而固定該支撐柱。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的支撐柱,其中 該柱體更包括: 〃 一錐柱(sharp cone),其頂端係頂觸於該擴散板下表 面’用以支撐該擴散板;以及 一錐盤(plate cone) ’連接於該錐柱下方,該錐盤係貼 覆於該底板上,其中該燈管所發出的光線可在該錐盤之斜鲁 面以及該錐柱之斜面產生連續反射而射向該錐盤的正上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的支撐柱,其中
第21頁 1259311 六、申請專利範圍 該固定栓更包括: 一上碟片(disc),連接於該柱體下表面,該上碟片的厚 度係小於或等於該底板之厚度; 一短柱(p i 1 1 ar ),連接於該上碟片下表面,該短柱之切 面半徑係小於該上碟片之切面半徑;以及 一下碟片,連接於該短柱下表面,該下碟片之切面半徑 係大於該短柱之切面半徑, 當該固定栓通過該底板之固定孔,且該柱體下表面貼覆 於該底板上時,該下碟片以及部分之該短柱係會凸出於該 底板的下表面。 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的支撐柱,其中 該開口卡環係為一 Ω形之開口環,具有二開口臂以使該開 口卡環受力時可外張而增加開口大小,以使該開口卡環由 該固定栓側面卡入並夾持該固定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的支撐柱,其中 該開口卡環更具有一凸出的定位片,該定位片自該開口卡 環的環型部位向下方延伸,該下碟片更具有一相對應的定 位缺口 ,可容置該定位片,藉由該定位片以及該定位缺口 的結合作用,該開口卡環可定位於該固定栓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背光模組的支撐柱,其中 該底板以及該錐盤之斜面之間係具有預定的一第一夾角,
第22頁 1259311 六、申請專利範圍 該錐盤之斜面以及該錐柱之斜面之間係具有預定的一第二 夾角,藉此該燈管所發出的光線可在該錐盤之斜面以及該 錐柱之斜面連續地反射而射向該錐盤的正上方。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背光模組的支撐柱,其中 該第一夾角係介於5°〜3 0° ,該第二夾角係介於1 0 0°〜 12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背光模組的支撐柱,其中 該固定栓之該上碟片的厚度係等於該底板的厚度。 ¥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背光模組的支撐柱,其中 該固定栓之該上碟片的切面半徑係等於該固定孔之内徑。 10. —種背光模組,包括: 一燈管; 一底板,位於該燈管下方,該底板中並設置一固定孔; 一擴散板,位於該燈管上方;以及 一支撐柱,藉由該固定孔而固定於該底板中,以向上支 撐該擴散板,該支撐柱包括: * 一柱體(cone body),豎立於該底板與該擴散板之 間,其頂端向上頂觸該擴散板下表面,用以支撐住該擴 散板; 一固定栓,連接於該柱體底端,穿過該底板之該固定
第23頁 1259311 六、申請專利範圍 孔,並凸出於該底板之下表面;以及 一開口卡環,設置於該底板下表面,可由該固定栓側 面卡入並夾持該固定栓,其中該柱體與該開口卡環可上 下夾持住該底板,而固定該支撐柱。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柱體 更包括: 一錐柱(sharp cone),其頂端係頂觸於該擴散板下表 面’用以支撐該擴散板;以及 一錐盤(Plate cone),連接於該錐桎下方,該錐盤係貼 覆於該底板上,其中該燈管所發出的光線可在該錐盤之斜 面以及該錐柱之斜面產生連續反射而射向該錐盤的正上 方。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〇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固定 栓更包括: 了上碟片(disc),連接於該柱體下表面,該上碟片的厚 度係小於或等於該底板之厚度; 一短柱(p i 1 1 ar ),連接於該上碟片下表面,該短柱之切 面半徑係小於該上碟片之切面半徑;以及 ^下碟片’連接於該短柱下表面,該下碟片之切面半徑 係大於該短柱之切面半徑, :孩固疋裎通過該底板之固定孔,且該柱體下表面貼覆 於.亥底板上時’该下碟片以及部分之該短柱係會凸出於該
第24頁 1259311 六、申請專利範圍 底板的下表面。 1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開口 卡環係為一 Ω形之開口環,具有二開口臂以使該開口卡環 受力時可外張而增加開口大小,以使該開口卡環由該固定 栓側面卡入並夾持該固定栓。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開口 卡環更具有一凸出的定位片,該定位片自該開口卡環的環 型部位向下方延伸,該下碟片更具有一相對應的定位缺 ¥ 口 ,可容置該定位片,藉由該定位片以及該定位缺口的結 合作用,該開口卡環可定位於該固定栓上。 1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底板 以及該錐盤之斜面之間係具有預定的一第一夾角,該錐盤 之斜面以及該錐柱之斜面之間係具有預定的一第二夾角, 藉此該燈管所發出的光線可在該錐盤之斜面以及該錐柱之 斜面連續地反射而射向該錐盤的正上方。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 夾角係介於5°〜 3 0° ,該第二夾角係介於1 0 0°〜 120。。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固定
第25頁 1259311 六、申請專利範圍 栓之該上碟片的厚度係等於該底板的厚度。 1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固定 栓之該上碟片的切面半徑係等於該固定孔之内徑。 nun 第26頁
TW093114383A 2004-05-21 2004-05-21 Supporting cone of bottom-lighting backlight module TWI259311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3114383A TWI259311B (en) 2004-05-21 2004-05-21 Supporting cone of bottom-lighting backlight module
US11/133,186 US7334927B2 (en) 2004-05-21 2005-05-20 Backlight unit and supporter withi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3114383A TWI259311B (en) 2004-05-21 2004-05-21 Supporting cone of bottom-lighting backlight modu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8809A TW200538809A (en) 2005-12-01
TWI259311B true TWI259311B (en) 2006-08-01

Family

ID=35448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14383A TWI259311B (en) 2004-05-21 2004-05-21 Supporting cone of bottom-lighting backlight modul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334927B2 (zh)
TW (1) TWI2593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123872A (ko) * 2005-05-30 2006-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0405179C (zh) * 2006-06-07 2008-07-2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00385299C (zh) * 2006-06-09 2008-04-3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消除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支撑柱周围阴影的方法
CN101680612B (zh) * 2007-05-31 2012-03-14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KR101405595B1 (ko) * 2007-12-18 2014-06-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모듈 접속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라이트 유닛
CN101368705B (zh) * 2008-09-24 2010-06-02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块支撑装置及直下式背光模块
KR20100122679A (ko) * 2009-05-13 2010-11-2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2182967B (zh) * 2011-05-10 2013-09-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506393B (zh) * 2011-10-27 2014-05-1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连接装置
CN103225770A (zh) * 2012-01-30 2013-07-3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包括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TW201405213A (zh) * 2012-07-20 2014-02-01 Au Optronics Corp 可減少背光陰影之背光模組
CN104421885A (zh) * 2013-09-05 2015-03-18 奇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背光模块及其支撑机构
CN104460108B (zh) * 2013-09-22 2017-03-08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8061257A (zh) * 2017-12-08 2018-05-22 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40987B1 (ko) * 2000-10-14 2006-11-02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의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TW591300B (en) * 2003-06-19 2004-06-1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US6974221B2 (en) * 2003-12-30 2005-12-13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Support for backlight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334927B2 (en) 2008-02-26
US20050270795A1 (en) 2005-12-08
TW200538809A (en) 2005-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59311B (en) Supporting cone of bottom-lighting backlight module
TWI271578B (en) Backlight assembly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a support structure that integrates a lamp holder with a diffuser plate prop
TWI285074B (en) Supporting cone of bottom-lighting backlight module
TW200821682A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TWI285283B (en) Backlight apparatus
WO2015096435A1 (zh)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TWI246575B (en) Lamp tube retaining and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TWI285719B (en) Backlight module
CN102472448A (zh) 支撑销、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JP2004186080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TW200837442A (en) Fastening apparatus for a backlight assembly
TWI232335B (en) Multi-angle reflection plate for 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CN106249478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电视机
TW200525237A (en) Display device lighting unit
WO2020147213A1 (zh) 支撑结构、背光单元和显示面板
TWI240127B (en) A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a lens array
KR101484872B1 (ko)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백라이트 모듈의 백라이트 램프 가이드
US6960002B2 (en)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US7690804B2 (en) Backlight unit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00296004A1 (en) Chassis assembly,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apparatus
US20070275571A1 (en) Positioning mechanism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3203503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TW201013263A (en) Backlight module
TWI283320B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fixation mechanism thereof
TW200842448A (en) Rear plate of backlight module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