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34412B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 Google Patent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34412B
TWI234412B TW093109721A TW93109721A TWI234412B TW I234412 B TWI234412 B TW I234412B TW 093109721 A TW093109721 A TW 093109721A TW 93109721 A TW93109721 A TW 93109721A TW I234412 B TWI234412 B TW I2344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hole
emitting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09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34738A (en
Inventor
Shi-Hao Lee
Wen-Kuen Chen
Chung-Wen Ko
Fan-Hsiu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0931097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234412B/zh
Priority to US10/856,160 priority patent/US20050227110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4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4412B/zh
Publication of TW200534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3473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1234412 案號 93109721 年月曰 修正 1234412 案號 93109721 年月曰 修正
五、發明說明(1)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特別是有關 於一種具有雙混合層(double mixed layer)結構的有機電 【先前技術】 近年來,隨著電子產品發展技術的進步及其日益廣:乏 的應用,像是行動電話、PDA及筆記型電腦的問市使^寻 與傳統顯示器相比具有較小體積及電力消耗特性的平面^員 示器之需求與日倶增,成為目前作重要的電子應用產品1 一。在平面顯示器當中,由於有機電激發光件具有自發光 、高亮度、廣視角、高應答速度及製程容易等特性,使得 有機電激發光件無疑的將成為下一世代平面顯示器的最佳 選擇。 土
目前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依其發光層及载層之主要構 成,可以概括分為三層結構元件及二層結構元件。典型的 三層結構元件,也就是所謂的雙異質接面(double hetero junct ion,DH)結構元件,包括了一電洞傳輸層、 一發光層及一電子傳輸層;而典型的雙層結構元件,則可 分為A型單異質接面結構元件(single hetero junction -A,SH - A),包括了一電洞傳輸層及一發光層,與B型單異 質接面結構元件(single hetero junction-B,SH-B),包 括一發光層及一電子傳輸層。 無論疋二層結構或是二層結構的有機電激發光裝置’
0632-A50025TWfl(4.5) ; AU0308008 ; Phoelip.ptc 1234412 案號 93109721 五、發明說明(2) 其發光原理皆為藉由 用外加電場所衍生的 層中移動及相遇,進 光的目的。該電子電 尤其是在靠近載層與 雖然在目前有機 較發展初期降低了數 平面顯示裝置的需求 要克服’像是進一步 增加元件的壽命等。 在有機電激發光 界面係為一異質接面 結合日τΓ ’上述載子必 的能障(energy barr 發光層與載層之間時 生累積,如此一來, 命下降。 一般而言,電洞 更是影響有機電激發 外’在傳統有機電激 之材料亦常發生物理 (thermal degradati 壽命降低。 為了有效降低有 陰極注 電位差 行再結 洞再結 發光層 電激發 倍之多 ,有機 降低有 入電子及陽極注入電洞,並利 而促使這些電子和電洞在發光 ^(recombination)以達到發 合的過程係發生在發光層中, 的界面(interface)附近。 光元件技術上,其操作電壓已 ’但為了符合目前市場上對於 電激發光元件仍有一些問題需 機電激發光元件之操作電壓及 凡件的結構中,發光層與載層之間的 。當電子與電洞欲在發光層中進行再 需克服發光層與載層之間界面所存在 iers),因此,當較大的能障存在於 ,載子較不易進入發光層而在界面產 將導致元件操作電壓的上昇及元件壽 是否易於由電洞傳輸層注入發光層, 光元件的操作電壓的關鍵所在。^ Ϊ Ϊ Ϊ:技術中,電洞傳輸層所使用 水巿或疋再結晶而易遭受到熱分解 〇η),進而導致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 機電激發光元件的操作電壓及避免電
_Μ 1234412
五、發明說明(3) 洞傳輸的劣化以進一步增加元件的光電特性,一傳統的作 法係利用具有高玻璃轉化溫度的電洞傳輸材質來作為電、、5 傳輸層’改善發光層與載層間之界面並增加 於 f 穩定性。 得輸的熱 ,而’由於目前小分子有機電激發光膜層幾乎係搭配 真^,鍍的方法來形成,因此利用高玻璃轉化溫度的材料 來提昇元件特性的作法會有所限制。這是因為當電洞鈐 材料的,璃轉化溫度提昇到某一階段時,此電洞傳輸材^ 的分子量及所需昇華溫度亦會同時提昇,導致該材半 利用真空蒸鍍而形成薄膜。 〆 相較於上述方法,另一種具有包含兩種以上電洞 材料之電洞傳輸層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也被揭露,以用 降低操作電®。請參照第^,該有機電激發光元件1〇係 包括一基板12、一陽極14、一電洞傳輸層16、一發光厣 及-陰極20 ’其特徵在於該電洞傳輸層16係包含兩種二上 電洞傳輸材料,以摻雜的方式形成該電洞傳輸層16。 ^而,該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易造成電子電洞在靠近該 ,洞傳輸層16與該發光層18之界面17的f洞傳輸川再二 百,使侍摻雜於電洞傳輸層16的材料19參與發光,干 件的發光純度。此外,上f έ士播 艾 命問題亦無法作進一步的構對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壽 :,電激發光元件仍有一些問題需 及增加元件壽命。因此發展出低操作電壓; 定度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結構是有機發光顯示器技=
1234412 案號 93109721 修正 五、發明說明(4) 項重要課題。 【發明内容】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目的係提供一種具有雙混合層結 構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有效改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各層 之間的接合界面中電洞累積,且降低載子由載層進入發光 層的能障,取代傳統三層或二層結構之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並進一步降低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驅動電壓及增加元 件的使用壽命,以符合目前平面顯示器之需求。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由 於其特殊的有機電激發光結構,解決了傳統有機電激發光 元件因載層發光而產生的電激發光干擾 (electroluminescent interference)的問題。因此,除 了可得到更高色純度的發光元件外,該結構對於元件的使 用壽命亦有大幅度的提昇。 為獲致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所述之具有雙混合層結構 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至少包含一基板、一第一電極、一
第一型載子傳輸混合層、一第一型載子傳輸層、一發光^ 及一第二電極,其中該第一電極、該第一型載子傳輸混^ 層、該第一型載子傳輸層、該發光層及該第二電極係依^ 形成於該基板上。該第一電極,係為利於第一型載子注〉 之電極,而該第二電極則為利於第二型載子注入之電極 且該第二電極及該第二電極之中至少有一者為透明電極 σ亥弟型載子傳輸混合層係包含一第一型載子傳輸才
1234412 life 93109721_生_ 月 日 倏正 五、發明說明(5) 料及 第一型載子注入材料(carrier-injection promoter),其中該第一型載子注入材料係摻雜於第一型 載子傳輸材料t ’並有助於第一型載子注入於該第一型載 子傳輸混合層。該第一型載子傳輸混合層之厚度範圍係為 100〜1500 A 。 、’ 根據本發明所述之具有雙混合層結構的有機電激發光 元件’更可包含一第二型載子傳輸層形成於該發光層及該 第二電極之間。
本發明所述之具有雙混合層結構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亦可以另一方式表現。該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具有一基板、 一陽極、一電洞傳輸混合層、一電洞傳輸層、一發光層及 一陰極,其中該陽極、該電洞傳輸混合層、該電洞傳輸 層、該發光層及該陰極係依序形成於該基板上。該陽極及 該陰極之中至少有一者為透明電極。 根據本發明所述之具有雙混合層結構的有機電激發光 元件,更可包含一電子傳輸層形成於該發光層及該陰極之 間。 根據本發明所述之具有雙混合層結構的有機電激發光 元件,更可包含一缓衝層形成於該陽極及該電洞傳輸混合 層之間。 此外,本發明所述之具有雙混合層結構的有機電激發 光元件更可以另一方式表現。該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具有一 基板、一陽極、一缓衡層、一電洞傳輸混合層、一電洞傳 輸層、一發光層、/電子傳輸層及一陰極,其中該陽極、
0632-A50025TWfl(4.5) ; AU0308008 ; Phoelip-Ptc 第10頁 案號 93109721
I正 1234412 五、發明說明(6) 該缓衝層、該電洞傳輸混合層、該電洞傳輪厚、^ 層、該電子傳輸層及該陰極係依序形成於該^ / 極及該陰極之中至少有一者為透明電極。 上。以1% 根據本發明所述之具有雙混合層結構的有光 光元件可由其基板侧發光 emi ss 1 on)几件,亦可為一兩面發光型元件。 本發明之特徵係在於針對右趟 進一步之机_以#、隹矿/對有桟電激發光元件的結構作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其各層結構所使用之材質,電:: 料、有機電機發光材 技術中所適用h皆“::“凡疋在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性作合適的搭配。視而要而加以選用’並依材料之特 兴_ 2 ί 5:明之:述目的、特徵能更明顯易t董,下文特 舉車乂佳貝施例’並配合所附闰斗、 口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述之具右錐、、曰人爲4丄 有又此a層結構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於同日守包含一摻雜的發光層及一電洞傳輸混合 層’並具有-電洞傳輪層位於上述兩膜層之間,如此一來 ’不但可降低兀件的#喷两 、 艇動電反,且可進一步避免電洞傳輸 混合層參與發光。請炎昭镇?岡 , >心、弟z圖,本發明所述之有機電激 g枯 I板110、一第一電極120、一 發光裝置100,至少包括一美把η
1234412 ^ , ~Μ 931Π972Ί_ 年月日 _ 修卓 _ 五、發明說明(7) 第一型載子傳輸混合層130、一第一型載子傳輸層140、一 發光層150及一第二電極160。
此外,為促使第一型載子易由該第〆電極1 2 0注入該 第一型載子傳輸混合層1 3 0,本發明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 裝置’可更包含一緩衝層形成於該第一電極120與該第一 型載子傳輸混合層;I 3 〇之間。且本發明所述之有機電激發 光裝置,亦可搭配一第二型載子傳輸層。該第二型載子傳 輸層可形成於該發光層丨50及該第二電極1 60之間,以利該 第二型載子注入該發光層15〇。 請參閱第3圖,係顯示符合本發明所述之具有雙混合 層結構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之一較佳實施例,在此實施例 中,該第一型載子係指電洞,且第二型載子係指電子。此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2 〇 〇之製造方式係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提供一基板2 1 0,該基板可為玻璃、陶瓷、塑 膠基板或是矽基板。接著,形成一第一電極於該基板2 ! 〇 之上表面’其中該第一電極可為一陽極2 2 〇。該陽極之材 質可例如為銦錫氧化物(丨T0 )、銦鋅氧化物(丨z〇 )、鋅鋁氧 化物(AZO)或是氧化辞(Zn〇),而其形成方式可為濺射或電 漿強化式化學氣相沉積方式。 接著,形成一緩衝層2 3 0於該陽極2 2 0上。其中該緩衝 層2 3 0可由利於電洞注入之材料所構成。形成該緩衝層2 3 〇 之目的在於改善陽極22〇之形貌(morph〇i〇gy),避免陽極 (ιτο)表面因粗糙度(roughness)過大或是微尖端(spike)
1234412 ^ ------—-j號 9310972〗 修正 曰 五、發明說明(G — ----1 所導致的漏電流問題,且 —第一型載子傳輸混合屑利於電洞之注入。接著,形成 型载子傳輸混合層可為二^ "亥緩衝層2 3 0上。其中該第一 傳輸混合層2 4 0係包含—電/同傳輸混合層2 4 0,而該電洞 料,其中該電洞注入材料同傳輸材料及一電洞注入材 可促使電洞注入該電洞傳^捧雜於該電洞傳輸材料中,並 可以視需要選擇所需#田剧混合層。在此,熟悉本技術者 料,且電洞注入材傳輸材料及電洞注入材 及發光層材料而調整,摻:係依所搭配的電洞傳輸材料 非為限制本發明範圍之^據量之多寡非關本發明之特徵, 接著’形成一第一型葡 層24。上,其中該第一型载載二傳輸/於上述電洞傳輸混合 2 5 0。該電洞傳浐屛? s 〇 士 專輸層可為一電洞傳輸層 成电洞得輸層250主要可由電洞 據本發明,該電洞傳輪、、曰入 'λ斤構成’根 人山, 得輸此合層24 0及該電洞傳輸声250可a έ由相同或不同之電洞傳輪姑祖 曰 了包 止由陰極所產生之广洞傳輸層25。可防 2 4 "與電洞再結合。目此,在本發明之電某層
中,該電洞傳輸層25。亦具有激子阻隔層(…“。二: layer)的功能。 UCK 接著,形成一發光層2 6 0於上述電洞傳輸層2 5 〇上。上 發光層26 0係包含一有機電機發光材料及一摻^物 。该 (dopant) ’熟悉本技術者可視所使用之有機電機發光料 及所需之元件特性而改變所搭配的摻雜物之摻雜^。*巧 此’換雜物之推雜量之多券非關本發明之特徵 、、 非马限制
η
0632-A50025TWfl(4.5) ; AU0308008 ; Phoelip.ptc 第13頁 QSUmoi 1234412
五、發明說明(9) 本發明範圍之依據。 transfer)型摻雜材料^\雜物可為能量傳移(energy 型摻雜材料,且該摻雜3疋载體捕集(carrier trapping) 的濃度消光現象,並# f於抑制該有機電機發光材料 電機發光材料可為螢光^彳獲致咼效率及高亮度。該有機 發日月之草此e u 0 r e s c e n c e)發光材料。而在本 ^1:例_,該有機電機發光材料亦可為磷 先(Phosphor, scence)發光材料。 盆由ί ΐ - t成第二型載子傳輸層於該發光層2 6 0上, 二於1弟一聖載子傳輸層係為一電子傳輸層2 7 〇。該電子 =:7 〇可由電子傳輸材料所構成。根據本發明,上述 之、、爰衝層2 3 0、電洞傳輸混合層2 4 〇、電洞傳輸層2 5 〇、發 光層2: 0及電子傳輸層27 〇可利用真空蒸鍍方式來形成。 最後’形成一第二電極於上述電子傳輸層27〇上,其 中該第二電極可為一陰極2 8 Q,該陰極2 8 〇可為透明電極或 疋金屬電極。若為金屬電極,則該陰極可擇自於由鋰、 鎂、鈣、鋁、銀、銦、金、鎢、鎳、鉑及上述兩種或兩種 以上之元素所形成之合金所組成之族群中。 以下藉由實施例1及實施例2來說明本發明所述之有機 電激發光元件的各層實際組成。
實施例1 請參照第4圖,該有機電激發光元件3 0 0之基板310係 為玻璃基板;而該陽極3 2 0係為I ΤΌ透明電極;該緩衝層 330係為IDE4 0 6 (產品編號,係由日本出光興產株式會社製
0632-A50025TWfl(4.5) ; AU0308008 ; Phoelip.ptc 第14頁 1234412
造販買),厚度為6 0 0 A ;該電洞傳輸混合層3 4 〇之厚度為 3 0 0 Α,係包含ΝΡΒ(Ν,Ν,-di-hnaphthy 卜Ν,r -子又' dipheny卜1,Γ -biPheny 1-1,厂- biphenyl—4, 4, —diamine) 作為電洞傳輪材料及Rubrene作為電洞注入材料,其中 Rubrene的摻雜量係為15%wt,以該電洞傳輸材料的重量為 基準;該電洞傳輸層3 5 〇之材質係為NPB,厚度為丨〇 〇 A ; 該發光層3 6 0之厚度為3 0 0 A係以Alq3(tris (8-hydroxyquinoune) aluminuifle)及Νρβ(1:1)作為有機電機 赉光材料’並以〇5451'(10-(2-861^〇1:11132〇171)-2,3,6,7-
tetrahydro-l,1,7, 7 - tetramethyl - 1Η,5Η,11Η-⑴― benzopyropyrano(6, 7-8-i,j)quinolizin-11-one)作為摻 質物,C 5 4 5 T的摻雜量係為1 · 1 %w t,以該有機電機發光材 料的總重量為基準;該電子傳輸層37〇之材質係為Α1% ;而 該陰極3 9 0係為鋁電極。其中,在該電子傳輸層3 7 〇及該陰 極3 9 0之間更包括一電子注入層38〇,而該電子注入層38〇 之材負係為氟化經(1 i th ium f luor i de)。該有機電機發光 元件之結構可表示為:
ITO /IDE406 600A /NPB:Rubrenel5% 300A /NPB 100A /(Alq3 :NPB-1 : 1 ) :C54 5T1. 1% 30 0 A /Alq3 /LiF /A1 該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之性能測試結果係如表1所示。 表1 :實施例1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光電特性及壽命之 測試結果
0632-A50025TWfl(4.5) ; AU0308008 ; Phoelip.ptc 第15頁 1234412 案號 93109721 修正 五、發明說明(Π) 電壓(V) 電流密眞 fmA/cm ) 亮度1 fed/JR ) CIE座標 -X軸 CIE座標-Y 鈾 發光波 長(nui) 1 0 0 0 0 0 2 0 0 0 0 0 3 0.19 0 0 0 0 4 1.99 191.4 0.283 0.65 524 5 7.25 724. 1 0.284 0.648 524 6 19.02 1909 0.284 0.647 524 7 42.38 4179 0.284 0.646 524 8 84.16 8304 0.284 0.645 524 9 162.5 16280 0.283 0.644 524 10 335.6 over load 0.283 0.644 524 雪命測試(邦始亮焊 r(Lo) : 2000cd/r) 測詁時藺(hr) L(畺測高度)/Lo 0 1 15.73 0.96 30.57 0.92 45.00 0.93 67.90 0.92 95.60 0.89 130.6 0.87 147.0 0.86 186.0 0.84 240.0 0.83 282.0 0.82 實施例2 將實施例1所述之電洞注入材料Rub re ne的摻雜量提高 至3 0wt%。該有機電機發光元件之結構可表示為: ITO /IDE406 600A /NPB:Rubrene30% 300A/NPB 100A/ (Alq3 :NPB-1 : 1) :C545T1. Γ/〇 3 0 0 A / A 1 q3 /L i F /A1 該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之性能測試結果係如表2所示。 表2 :實施例2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光電特性測試結果
0632-A50025TWfl(4.5) ; AU0308008 ; Phoelip.ptc 第16頁
比較實施例1 比較實施例1係為一具有傳統二層結構之有機電激1 光t置’違裝置之結構係為去除實施例1所述之電會傳_ 混合層3 4 0及電子傳輸層3 7 0,並改變電洞傳輪層3 5 〇的yj 度至4 Ο Ο A。該有機電機發光元件之結構可表示為: 予 ITO /IDE40 6 60 0 A/NPB 40 0 A/(Alq3:NPB-1 : 1 ) : C545T1. 1% 3 0 0 A/Alq3 /LiF /A1 該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之性能測試結果係如表3所示。 表3 :比較實施例1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光電特性測试 及壽命結果
0632-A50025TWfl(4.5) ; AU0308008 ; Phoelip.ptc 第17頁 1234412 案號93109721_ 年月曰_^ 五、發明說明(13) ---- 光霤 -- 電壓(V〉 電流密度 (m A/cm〇 ((5/养) CIE座標 -X軸 CIE座標 -Υ軸 發光波 長 (nm) 丄 0 0 0 0 〇 —_ 2 0 0 . 0 0 〇 1 ~ 0.01 0 . 0 0 〇 4 1.44 172.5 . 0.261 0 . 674 52 8 5 4.65 575 _ 0.262 0 . 673 52 8 6 10 . 85 1365 — 0.262 0 . 673 52 8 / 21.19 2667 . 0.263 0 . 67 2 52 8 8 38.57 5081 0.263 0.672 52 8 9 ΊΊ 9684 0.263 0. 671 52 8 1U 12丄 16390 0.263 0 . 670 「53 2 .. 1命測試(i 始壳;f ι L〇)~:20 U0 cd/m2) _ 測试時間(nr) L (蚩剎各Λ ) /τ·η 0 I ~~ 1 -- 3 . 8 0 . 97~--- 11.5 0Τ94--- 2 6./ DT5TB--- 45.9 0Τ8 9 -- 59 U . 88 9 6 ;1 --- ϋ . »4 12 7.6 —- 0.79 " ' 351 - U . 65
比較實施例2 比較貫施例2係為一具有三層結構之有機電激發光裝 置’該裝置之結構係為利用A 1 q3與1 · 1 545來取代比較實 施例1所述之發光層3 6 0及電子傳輸層3 7 〇,並改變電子傳 輸層3 7 0的厚度至3 0 0 A。該有機電機發光元件之結構可表 示為: ITO /IDE40 6 60 0 A /NPB 4 0 0A /A 1 q3 : C545T1. 1 % 3 0 0 A /Alq 300 A /LiF /A1
表4 ·比較實施例2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光電特性測試 及哥命結果
0632-A50025TWfl(4.5) ; AU0308008 ; Phoelip.ptc 第18頁 1234412 案號93109721 年月日 修正 五、發明說明(14) 電壓(V) (mA/ cm2 ) 亮度 (cd/m2) CIE 座標-X 軸 CIE 座胃-Y 光波ΐ (nm) 1 'ίτ u u U D 2 0 0 0 0 0 '3 _ 0.04 0 0 0 0 4 O.bl om U.636 5 2.84 326.4 0.32b U.636 ~' 6 B . 58 "…· 998.8 0.325 0.636 ~~524 ; 7 ΤΓ73~ Z4«I ~υΤΤΖΆ~~ U . 636 ~57Ά 8 47.36 5481 0.324 0.636 528 一 9 1 98.3 1162U 0.323 0.635 528 IU U . bJb 5ΙΆ 湏1起始壳度(l〇):zuuucd/m2) ...............-測試爲間(hr〉 L (重测赉片)/LO 〇~ 丄 0 1 69 0.6 T5 u . —— — 1 1 7 0.52 —
第5圖至第9圖為實施例1、實施例2、比較實施例1及 比較實施例2的元件特性關係圖,係說明本發明所述之有 機電激發光元件與習知技術的差異性。第5圖係顯示電壓 與電流密度的關係圖;第6圖係顯示操作電壓與亮度的關 係圖;第7圖係顯操作電壓與光色(cie-x)的關係圖;第8 圖係顯示操作電壓與光色(c i e - y )的關係圖;而第9圖係顯 示時間與元件亮度的關係圖。
由第5圖及第6圖可看出,本發明所述之有機電機發光 元件(實施例1及2 )與習知有機電機發光元件(比較實施例1 及2)相比,在相同亮度下具有較低的元件驅動電壓。此 外,請參照第7圖及第8圖,本發明所述之有機電機發光元 件的色純度具有一定的水準,因此其激發光光色的並不會 因操作電壓不同而改變,即使操作電壓上昇至1 〇 V以上。 再者’請參照第9圖,本發明所述之有機電機發光元件是 在元件壽命的方面,較傳統不具有電洞傳輸混合層之元件 有大幅度的改善。
0632-A50025TWf1(4.5) ; AU0308008 ; Phoelip.ptc 第19頁 1234412 案號 93109721 曰 修正 五、發明說明(15) 綜上所述’本發明揭露之雙混合層結構的有機電激發 光兀件,具有較低的操作電壓、及高的使用壽命,可用來 取代取代傳統二層或二層結構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且可 更進一步解決了傳統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因載層發光而產生 的電激發光干擾(6 1以4〇111111111以(:61^111^1^61^11(^)的 問題。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铁 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 ν、亚非用以 和範圍内,當可作各種之更&盥利姓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 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 U此本發明之保護 為準。
1234412 案號 93109721 修正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習知有機電 圖。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所述 實施例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3圖係顯示本發明所述 佳實施例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所述 佳實施例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5圖係顯示本發明所述 1、實施例2、比較實施例1及 流密度的關係圖。 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所述 1、實施例2、比較實施例1及 度的關係圖。 第7圖係顯示本發明所述 1、實施例2、比較實施例1及 色(c i e - X)的關係圖。 激發光元件之剖面結構示意 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一較佳 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另一較 ► 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其他較 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實施例 比較實施例2的操作電壓與電 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實施例 比較實施例2的操作電壓與亮 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實施例 比較實施例2的操作電壓與光 第8圖係顯示本發明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實施例 1、實施例2、比較實施例1及比較實施例2的操作電壓與光 色(c i e - y )的關係圖。 第9圖係顯示本發明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實施例 1、比較實施例1及比較實施例2的元件壽命關係圖。 【符號說明】
0632-A50025TWfl(4.5) ; AU0308008 ; Phoelip.ptc 第21頁 1234412 案號 93109721 曰 修正 圖式簡單說明 10。 -有 機 電 激 發 光元 件; 12。 -基 板 , 14- -陽 極 y 16- '電 洞 傳 輸 層 1 17、 '界 面 9 18〜 ,發 光 層 , 19〜 .電 洞 傳 輸 摻 層雜 材物 20〜 陰 極 9 1 0 0〜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1 1 0〜基板; 12 0〜第一電極; 1 3 0〜第一型載子傳輸混合層 1 4 0〜第一型載子傳輸層; 1 5 0〜發光層; 160〜第二電極; 2 0 0〜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2 1 0〜基板; 2 2 0〜陽極; 2 3 0〜緩衝層; 24 0〜電洞傳輸混合層; 2 5 0〜電洞傳輸層; 2 6 0〜發光層; 2 7 0〜電子傳輸層; 2 8 0〜陰極;
0632-A50025TWfl(4.5) ; AU0308008 ; Phoelip.ptc 第22頁 1234412 案號 93109721 _η 修正 圖式簡單說明 3 0 0〜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3 1 0〜基板;
0632-A50025TWfl(4.5) ; AU0308008 ; Phoelip.ptc 第23頁

Claims (1)

1234412 SS 93109721 年月 日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種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包含: 一基板; 修正
一第一電極形成於該基板之上; > 一第一型載子傳輸混合層形成於該第一電極上,其中 該第一型載子傳輸混合層係包含一第一型載子傳輪材ς月 一第一型載子注入材料; 一第一型載子傳輸層形成於該第一型載子傳輪混人 上; 口日
一發光層形成於該第一型載子傳輸層上,其中該發光 層ο έ 有钱電機發光材料及一換雜物(d 〇 p a η ΐ );以及 一第二電極形成於該發光層上。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更包含一第二型載子傳輸層形成於該發光層及該第 之間。 也極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後電激發光元件, 其中ί有钱電機發光材料係為螢光(f 1u 0 r e s c e n c e)發光材 料或疋难光(phosphorescence)發光材料。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其中3 4雜物係為載體捕集(car r丨e r t rapp i ng )型摻雜材 料。 ” 5 ·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其中4 4雜物係為能量傳移(e n e r g y t r a n s f e r )型摻雜相 料。 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更包含一緩衝層形成於該陽極及該電洞傳輸混合層之間。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其中該有機電機發光材料係為螢光(f 1 u 〇 r e s c e n c e )發光材
0632-A50025TWfl(4.5) ; AU0308008 ; Phoelip.ptc 第25頁 1234412
料或是磷光(Phosph〇rescence)發光材料。 复U •如申/青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忒基板係為玻璃、陶瓷、塑膠基板或是矽基板。 b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二该電洞傳輸混合層及該電洞傳輸層係包含相同之電洞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其中該電洞傳輸混合層之厚度範圍係為1〇〇〜15〇〇 A。 1 7 · —種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包含: 一基板;
一陽極形成於該基板之上; 一緩衝層形成於該陽極之上; 一電洞傳輸混合層形成於該緩衝層之上,其中該電洞 傳輸混合層係包含一電洞傳輸材料及一電洞注入材料 (hole-injection promoter); 一電洞傳輸層形成於該電洞傳輸混合層之上; 一發光層形成於該電洞傳輸層之上,其中該發光層包 含一有機電機發光材料及一摻雜物(d 〇 p a n t); 一電子傳輸層形成於該發光層之上;以及
一陰極形成於該電子傳輸層之上。 1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其中該有機電機發光材料係為螢光(f 1 u 〇 r e s c e n c e )發 光材料或是鱗光(phosphorescence)發光材料。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
0632-A50025TWfl(4.5) ; AU0308008 ; Phoelip.ptc 第26頁 1234412 案號 93109721 修正 六、申請專利範圍 件,其中該基板係為係為玻璃、陶瓷、塑膠基板或是矽基 板。 2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其中該電洞傳輸混合層及該電洞傳輸層係包含相同之 電洞傳輸材料。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其中該電洞傳輸混合層之厚度範圍係為1 0 0〜1 5 0 0 Α。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更包含一電子注入層形成於該電子傳輸層及該陰極之 «
0632-A50025TWfl(4.5) ; AU0308008 ; Phoelip.ptc 第27頁
TW093109721A 2004-04-08 2004-04-08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TWI234412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3109721A TWI234412B (en) 2004-04-08 2004-04-08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US10/856,160 US20050227110A1 (en) 2004-04-08 2004-05-28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3109721A TWI234412B (en) 2004-04-08 2004-04-08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34412B true TWI234412B (en) 2005-06-11
TW200534738A TW200534738A (en) 2005-10-16

Family

ID=35060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09721A TWI234412B (en) 2004-04-08 2004-04-08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227110A1 (zh)
TW (1) TWI2344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10481A1 (de) * 2010-03-06 2011-09-08 Merck Patent Gmbh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enz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4628B2 (en) * 2000-08-28 2005-03-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light-emitting layer having triplet compound and light-emitting layer having singlet compound
US20040058193A1 (en) * 2002-09-16 2004-03-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improved performance
US6967062B2 (en) * 2003-03-19 2005-11-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White light-emitting OLED device having a blue light-emitting layer doped with an electron-transporting or a hole-transporting material or both
US7037601B2 (en) * 2003-05-28 2006-05-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White light-emitting device structures
TWI293211B (en) * 2004-06-11 2008-02-01 Au Optronics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4738A (en) 2005-10-16
US20050227110A1 (en) 2005-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9596B (zh) 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US11139435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element
TW543337B (en) Highly stable and efficient OLEDs with a phosphorescent-doped mixed layer architecture
US9048447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having auxiliary charge generation layer
KR101149703B1 (ko) 나노-도트를 갖는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848084B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含有其的电子设备
KR101134837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JP2011522391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20040144974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with organic hole transporting material and phosphorescent material
KR20070000262A (ko) Mg-Ag 단일 박막층을 사용한 음극 전극 형성 단계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소자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유기발광소자
US7061175B2 (en) Efficiency transparent cathode
CN109599493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JP3951425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8766517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conducting cover
JP2011249436A (ja) 有機el素子
KR101936035B1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TWI234412B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JP3932605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0030869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10600981B2 (en) Exciplex-sensitized fluorescence light emitting system
JP3253368B2 (ja) 電界発光素子
US20080090014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hav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5260905B2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US20040142207A1 (en) Organic elect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improved performance
KR100622230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