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8322A -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 Google Patents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8322A
TW202418322A TW111139527A TW111139527A TW202418322A TW 202418322 A TW202418322 A TW 202418322A TW 111139527 A TW111139527 A TW 111139527A TW 111139527 A TW111139527 A TW 111139527A TW 202418322 A TW202418322 A TW 2024183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key
thin film
elastic plate
key cap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9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6674B (zh
Inventor
李哲安
蔡磊龍
Original Assignee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8/077,10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1887792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6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667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18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8322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鍵盤裝置, 多個按鍵結構,每一按鍵結構包括按鍵底板、鍵帽、薄膜電路板以及彈性板體。鍵帽配置於按鍵底板的上方,且鍵帽包括頂壁以及裙邊。裙邊從頂壁的周緣朝靠近按鍵底板的方向延伸。薄膜電路板配置於鍵帽與按鍵底板之間並包括壓力感測結構。彈性板體配置於鍵帽與薄膜電路板之間,彈性板體包括觸發部。觸發部朝靠近薄膜電路板的方向延伸而與壓力感測結構彼此相對應。鍵帽朝靠近彈性板體下降移動的過程中,鍵帽的裙邊抵壓彈性板體,使得彈性板體產生形變,進而帶動觸發部抵壓壓力感測結構。

Description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本發明涉及輸入裝置領域,尤其是關於一種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電子設備的蓬勃發展為人類的生活帶來許多的便利性,因此如何讓電子設備的操作更人性化是重要的課題。常見的電子設備的輸入裝置包括滑鼠裝置、鍵盤裝置以及軌跡球裝置等,其中鍵盤裝置可供使用者直接地將文字以及符號輸入至電腦,因此相當受到重視。
鍵盤裝置包括多個按鍵結構,每一個按鍵結構主要包括依序堆疊的鍵帽、剪刀式連接組件、薄膜電路板以及按鍵底板,若是屬於發光鍵盤的機種,則會在按鍵底板的下方另外設置有背光模組。具體而言,薄膜電路板上具有薄膜開關,且在鍵帽與薄膜電路板之間設置有橡膠圓點(Rubber Dome)之彈性元件,剪刀式連接組件連接於鍵帽以及按鍵底板之間,並包括第一框架以及樞接於第一框架的第二框架,因此第一框架與第二框架可彼此相對擺動。其中,當任一按鍵結構的鍵帽被觸壓而相對於按鍵底板往下移動時,剪刀式連接組件的第一框架與第二框架會由開合狀態變更為疊合狀態,且往下移動的鍵帽會擠壓彈性元件,使彈性元抵頂並觸發相對應的薄膜開關,而使鍵盤裝置產生相對應的按鍵訊號。而當按鍵結構的鍵帽不再被觸壓時,鍵帽會因應彈性元件的彈性回復力而相對於按鍵底板往上移動,此時第一框架與第二框架會由疊合狀態變更為開合狀態,且鍵帽會恢復原位。
然而,上述鍵盤裝置的按鍵結構僅可偵測使用者是否有按壓按鍵結構,但無法偵測按壓力的強度,因此,市面上已有可偵測使用者施加於按鍵結構上的按壓力強度大小而對應輸出按鍵訊號的壓力感測式鍵盤裝置。壓力感測式鍵盤裝置主要是在按鍵結構中增設可以感測壓力強度大小的壓力感測結構,但目前現有壓力感測式鍵盤裝置單純依靠按鍵結構中的彈性元件(如橡膠圓點或彈簧)來對壓力感測結構施力並進行壓力感測,這樣單純依靠彈性元件作為施力點的設計除了無法準確感測使用者對按鍵結構施加的壓力大小外,透過彈性元件作為施力點的設計需要較長的位移距離才能接觸到壓力感測結構,因此無法將其應用在外型輕薄的電子裝置(如筆記型電腦)中。
因此,如何針對上述的問題進行改善,實為本領域相關人員所關注的焦點。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鍵盤裝置,其按鍵結構透過鍵帽的裙邊來抵壓薄膜電路板的壓力感測結構,用以感測施加於按鍵結構上的壓力。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按鍵結構,其透過鍵帽的裙邊來抵壓薄膜電路板的壓力感測結構,用以感測施加於按鍵結構上的壓力。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鍵盤裝置,包括多個按鍵結構。每一按鍵結構包括按鍵底板、鍵帽、薄膜電路板以及彈性板體。鍵帽配置於按鍵底板的上方,且鍵帽包括頂壁以及裙邊,裙邊從頂壁的周緣朝靠近按鍵底板的方向延伸。薄膜電路板配置於鍵帽與按鍵底板之間,薄膜電路板包括至少一壓力感測結構。彈性板體配置於鍵帽與薄膜電路板之間。彈性板體包括至少一觸發部。觸發部朝靠近薄膜電路板的方向延伸而與壓力感測結構彼此相對應。鍵帽朝靠近彈性板體下降移動的過程中,鍵帽的裙邊抵壓彈性板體,使得彈性板體產生形變,進而帶動觸發部抵壓壓力感測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彈性板體更包括至少一凸台。凸台朝靠近鍵帽的方向凸出而與裙邊彼此相對應,鍵帽朝靠近彈性板體下降移動的過程中,鍵帽的裙邊抵壓彈性板體的凸台,使得彈性板體產生形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鍵帽的裙邊包括至少一抵壓部。抵壓部與彈性板體的凸台彼此相對應,鍵帽朝靠近彈性板體下降移動的過程中,鍵帽的裙邊以抵壓部抵壓彈性板體的凸台,使得彈性板體產生形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按鍵結構更包括板體。板體配置於彈性板體與薄膜電路板之間,且板體包括第一中央鏤空區域以及至少一側鏤空區域。側鏤空區域位於第一中央鏤空區域的一側,且側鏤空區域對應於薄膜電路板的壓力感測結構,彈性板體的觸發部穿過側鏤空區域而與壓力感測結構彼此相對應。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彈性板體更包括第二中央鏤空區域,薄膜電路板更包括第三中央鏤空區域。第一中央鏤空區域、第二中央鏤空區域與第三鏤空區域彼此相對應。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按鍵結構更包括連接組件。連接組件依序穿過彈性板體的第二中央鏤空區域、板體的第一中央鏤空區域與薄膜電路板的第三鏤空區域而連接於鍵帽與按鍵底板之間,鍵帽藉由連接組件而相對按鍵底板進行升降移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薄膜電路板更包括彼此相對的第一薄膜基板與第二薄膜基板,壓力感測結構位於第一薄膜基板與第二薄膜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薄膜電路板更包括膠層。膠層配置於第一薄膜基板與第二薄膜基板之間,且膠層圍繞壓力感測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壓力感測結構包括第一梳狀電路圖案、第二梳狀電路圖案、間隔層、第一導電油墨層以及第二導電油墨層。第一梳狀電路圖案形成於第一薄膜基板。第二梳狀電路圖案形成於第二薄膜基板。間隔層配置於第一梳狀電路圖案與第二梳狀電路圖案之間。第一導電油墨層配置於第一梳狀電路圖案與間隔層之間。第二導電油墨層配置於第二梳狀電路圖案與間隔層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梳狀電路圖案包括多個第一條狀接點,第二梳狀電路圖案包括多個第二條狀接點。這些第一條狀接點與這些第二條狀接點分別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且每一第一條狀接點與每一第二條狀接點彼此交錯排列。
本發明另外提供一種按鍵結構,包括按鍵底板、鍵帽、薄膜電路板以及彈性板體。鍵帽配置於按鍵底板的上方,且鍵帽包括頂壁以及裙邊,裙邊從頂壁的周緣朝靠近按鍵底板的方向延伸。薄膜電路板配置於鍵帽與按鍵底板之間,薄膜電路板包括至少一壓力感測結構。彈性板體配置於鍵帽與薄膜電路板之間。彈性板體包括至少一觸發部。觸發部朝靠近薄膜電路板的方向延伸而與壓力感測結構彼此相對應。鍵帽朝靠近彈性板體下降移動的過程中,鍵帽的裙邊抵壓彈性板體,使得彈性板體產生形變,進而帶動觸發部抵壓壓力感測結構。
本發明實施例的鍵盤裝置,其按鍵結構藉由鍵帽的裙邊搭配彈性板體來抵壓對應位置上的壓力感測結構,並配合壓力感測結構的第一梳狀電路圖案與第二梳狀電路圖案的特殊電路走線,在這樣的結構設計下,鍵帽的裙邊搭配彈性板體能夠以較短的位移距離觸發對應的壓力感測結構,使得壓力感測結構能夠快速且精準的被觸發,且本發明實施例的按鍵結構設計更可進一步應用在外型輕薄的電子裝置中。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至圖8,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鍵盤裝置的外觀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之鍵盤裝置的按鍵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所示之按鍵結構於一視角的元件分解示意圖。圖4為圖2所示之按鍵結構於另一視角的元件分解示意圖。圖5為沿著圖2所示之AA線段的剖面示意圖。圖6為圖5所示之按鍵結構被按壓後的的剖面示意圖。圖7為沿著圖3所示之BB線段的剖面示意圖。圖8為圖7所示之壓力感測結構的俯視示意圖。為了更清楚的示意,圖2至圖6僅繪示出單一個按鍵結構以及相關元件。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鍵盤裝置1包括多個按鍵結構10,這些按鍵結構10可被分類為一般鍵、數字鍵以及功能鍵等,其分別供使用者以手指觸壓而使鍵盤裝置1產生相對應的按鍵訊號予電腦,進而使電腦執行相對應的功能,例如一般鍵用以輸入英文字母等符號,數字鍵用以輸入數字,而功能鍵則用以提供各種快捷功能,例如F1~F12等。
以下再針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鍵盤裝置1的按鍵結構10的詳細構造做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2至圖8所示,本實施例的按鍵結構10包括按鍵底板101、鍵帽102、薄膜電路板103以及彈性板體104。鍵帽102配置於按鍵底板101的上方,且鍵帽102包括頂壁1021以及裙邊1022。鍵帽102的裙邊1022從頂壁1021的周緣朝靠近按鍵底板101的方向延伸。薄膜電路板103配置於鍵帽102與按鍵底板101之間,且薄膜電路板103包括至少一個壓力感測結構1030。彈性板體104配置於鍵帽102與薄膜電路板103之間,且彈性板體104包括至少一個觸發部1040。觸發部1040朝靠近薄膜電路板103的方向延伸而與薄膜電路板103的壓力感測結構1030彼此相對應。在本實施例中,在鍵帽102朝靠近彈性板體104下降移動的過程中,鍵帽102的裙邊1022抵壓彈性板體104,使得彈性板體104產生形變,進而帶動位於彈性板體104上的觸發部1040抵壓薄膜電路板103的壓力感測結構1030,壓力感測結構1030因應觸發部1040的抵壓而輸出壓力感測訊號。
如圖2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彈性板體104更包括至少一個凸台1041。凸台1041朝靠近鍵帽102的方向凸出而與鍵帽102的裙邊1022彼此相對應,具體而言,凸台1041位於彈性板體104的上表面(面向鍵帽102的表面),而觸發部1040位於彈性板體104的下表面(面向薄膜電路板103或按鍵底板101的表面)。在鍵帽102朝靠近彈性板體104下降移動的過程中,鍵帽102的裙邊1022抵壓彈性板體104的凸台1041,使得彈性板體104產生形變,進而帶動位於彈性板體104上的觸發部1040抵壓薄膜電路板103的壓力感測結構1030。凸台1041的功效在於使彈性板體104產生明顯的形變以確保觸發部1040能夠確實的抵壓壓力感測結構1030。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彈性板體104的觸發部1040包括朝靠近薄膜電路板103的方向延伸且陣列排列的多個凸柱,但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定觸發部1040的具體形態。
如圖2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鍵帽102的裙邊1022包括至少一個抵壓部10220。抵壓部10220與彈性板體104的凸台1041彼此相對應。在鍵帽102朝靠近彈性板體104下降移動的過程中,鍵帽102的裙邊1022以抵壓部10220抵壓彈性板體104的凸台1041,使得彈性板體104產生形變。
如圖2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按鍵結構10更包括板體105。板體105配置於彈性板體104與薄膜電路板103之間,且板體104包括第一中央鏤空區域R1以及至少一個側鏤空區域SR。側鏤空區域SR位於第一中央鏤空區域R1的一側,且側鏤空區域SR對應於薄膜電路板103的壓力感測結構1030,彈性板體104的觸發部1040穿過板體105的側鏤空區域SR而與壓力感測結構1030彼此相對應。在本實施例中,側鏤空區域SR位於第一中央鏤空區域R1的周緣處,側鏤空區域SR例如是與第一中央鏤空區域R1彼此連通,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如圖2至圖6所示,本實例的彈性板體104更包括第二中央鏤空區域R2,再者,薄膜電路板103更包括第三中央鏤空區域R3。在本實施例中,板體105的第一中央鏤空區域R1、彈性板體104的第二中央鏤空區域R2以及薄膜電路板103的第三中央鏤空區域R3彼此相對應。
如圖2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按鍵結構10更包括連接組件106。連接組件106依序穿過彈性板體104的第二中央鏤空區域R2、板體105的第一中央鏤空區域R1以及薄膜電路板103的第三中央鏤空區域R3而連接於鍵帽102與按鍵底板101之間,且鍵帽102藉由連組件106而可相對按鍵底板101進行升降移動。在本實施例中,連接組件106與按鍵底板101之間的連接方式例如是透過鎖固元件將連接組件106鎖固於按鍵底板101上或是在按鍵底板101設置多個卡勾部來供連接組件106進行連接設置,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再者,連接組件106與鍵帽102之間的連接方式例如是在鍵帽102設置多個樞接孔來供連接組件106進行樞接設置,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而連接組件106的作動方式與習知技術相同,本發明不贅述之。
需特別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壓力感測結構1030的數量例如是兩個,這些壓力感測結構1030分別位於薄膜電路板103的相對兩側,也就是分別位於第三中央鏤空區域R3的相對兩側。為了對應壓力感測結構1030的配置數量,上述的抵壓部10220、觸發部1040、凸台1041、側鏤空區域SR的數量也同樣為兩個,也就是位於鍵帽102的裙邊1022相對兩側的兩個抵壓部10220,位於彈性板體104相對兩側的兩個觸發部1040與兩個凸台1041,位於板體105相對兩側的兩個側鏤空區域SR。但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定上述構件的數量,上述構件的數量可以視實際情況的需求而增加到兩個以上,如四個、六個或八個。
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的薄膜電路板103更包括第一薄膜基板1031與第二薄膜基板1032。薄膜電路板103的第一薄膜基板1031相對於第二薄膜基板1032,且上述的壓力感測結構1030位於第一薄膜基板1031與第二薄膜基板1032之間。
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的薄膜電路板103更包括膠層1033。薄膜電路板103的膠層1033配置於第一薄膜基板1031與第二薄膜基板1032之間,且膠層1033圍繞壓力感測結構103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薄膜基板1031與第二薄膜基板1032藉由膠層1033而黏合於彼此,此外,膠層1033更具有防止水氣進入到第一薄膜基板1031與第二薄膜基板1032之間的功效。
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的壓力感測結構1030包括第一梳狀電路圖案10301、第二梳狀電路圖案10302、間隔層10303、第一導電油墨層10304以及第二導電油墨層10305。第一梳狀電路圖案10301形成於第一薄膜基板1031。第二梳狀電路圖案10302形成於第二薄膜基板1032。間隔層10303配置於第一梳狀電路圖案10301與第二梳狀電路圖案10302之間。第一導電油墨層10304配置於第一梳狀電路圖案10301與間隔層10303之間。第一導電油墨層10305配置於第二梳狀電路圖案10302與間隔層10303之間。在本實例中,第一梳狀電路圖案10301與第二梳狀電路圖案10302的材質例如是銀漿,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的壓力感測結構1030的第一梳狀電路圖案10301包括多個第一條狀接點C1,第二梳狀電路圖案10302包括多個第二條狀接點C2。這些第一條狀接點C1與這些第二條狀接點C2分別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且第一個第一條狀接點C1與每一個第二條狀接點C2彼此交錯排列。藉由第一梳狀電路圖案10301的這些第一條狀接點C1與第二梳狀電路圖案的第二條狀接點C2彼此交措排列的結構設計,使得壓力感測結構1030能夠更加靈敏的感測施加於其上的壓力。
需特別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壓力感測結構1030例如是壓力感測電阻器(Force Sensitive Resistor)。當第一梳狀電路圖案10301與第二梳狀電路圖案10302分別形成於第一薄膜基板1031與第二薄膜基板1032後,再分別將第一導電油墨層10305與第二導電油墨層10306分別印刷覆蓋於第一梳狀電路圖案10301與第二梳狀電路圖案10302上,在第一薄膜基板1031與第二薄膜基板1032彼此貼合後,第一梳狀電路圖案10301與第二梳狀電路圖案10302之間即可形成具有電阻值的半導體層,電阻值會隨著壓力的增大而按照一定規則逐漸降低,然後在壓力去除後返回其原始值。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的鍵盤裝置,其按鍵結構藉由鍵帽的裙邊搭配彈性板體來抵壓對應位置上的壓力感測結構,並配合壓力感測結構的第一梳狀電路圖案與第二梳狀電路圖案的特殊電路走線,在這樣的結構設計下,鍵帽的裙邊搭配彈性板體能夠以較短的位移距離觸發對應的壓力感測結構,使得壓力感測結構能夠快速且精準的被觸發,且本發明實施例的按鍵結構設計更可進一步應用在外型輕薄的電子裝置中。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鍵盤裝置 10:按鍵結構 101:按鍵底板 102:鍵帽 103:薄膜電路板 104:彈性板體 105:板體 106:連接組件 1021:頂壁 1022:裙邊 1030:壓力感測結構 1031:第一薄膜基板 1032:第二薄膜基板 1033:膠層 1040:觸發部 1041:凸台 10220:抵壓部 10301:第一梳狀電路圖案 10302:第二梳狀電路圖案 10303:間隔層 10304:第一導電油墨層 10305:第二導電油墨層 C1:第一條狀接點 C2:第二條狀接點 R1:第一中央鏤空區域 R2:第二中央鏤空區域 R3:第三中央鏤空區域 SR:側鏤空區域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鍵盤裝置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之鍵盤裝置的按鍵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之按鍵結構於一視角的元件分解示意圖。 圖4為圖2所示之按鍵結構於另一視角的元件分解示意圖。 圖5為沿著圖2所示之AA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圖5所示之按鍵結構被按壓後的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沿著圖3所示之BB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8為圖7所示之壓力感測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10:按鍵結構
101:按鍵底板
102:鍵帽
103:薄膜電路板
104:彈性板體
105:板體
106:連接組件
1021:頂壁
1022:裙邊
1030:壓力感測結構
1040:觸發部
10220:抵壓部
R1:第一中央鏤空區域
R2:第二中央鏤空區域
R3:第三中央鏤空區域
SR:側鏤空區域

Claims (11)

  1. 一種鍵盤裝置,包括: 多個按鍵結構,每一按鍵結構包括: 一按鍵底板; 一鍵帽,配置於該按鍵底板的上方,且該鍵帽包括一頂壁以及一裙邊,該裙邊從該頂壁的周緣朝靠近該按鍵底板的方向延伸; 一薄膜電路板,配置於該鍵帽與該按鍵底板之間,該薄膜電路板包括至少一壓力感測結構;以及 一彈性板體,配置於該鍵帽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該彈性板體包括至少一觸發部,該至少一觸發部朝靠近該薄膜電路板的方向延伸而與該至少一壓力感測結構彼此相對應; 其中,該鍵帽朝靠近該彈性板體下降移動的過程中,該鍵帽的該裙邊抵壓該彈性板體,使得該彈性板體產生形變,進而帶動該至少一觸發部抵壓該至少一壓力感測結構。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鍵盤裝置,其中該彈性板體更包括至少一凸台,該至少一凸台朝靠近該鍵帽的方向凸出而與該裙邊彼此相對應,該鍵帽朝靠近該彈性板體下降移動的過程中,該鍵帽的該裙邊抵壓該彈性板體的該至少一凸台,使得該彈性板體產生形變。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鍵盤裝置,其中該鍵帽的該裙邊包括至少一抵壓部,該至少一抵壓部與該彈性板體的該至少一凸台彼此相對應,該鍵帽朝靠近該彈性板體下降移動的過程中,該鍵帽的該裙邊以該至少一抵壓部抵壓該彈性板體的該至少一凸台,使得該彈性板體產生形變。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鍵盤裝置,其中每一該按鍵結構更包括一板體,該板體配置於該彈性板體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且該板體包括一第一中央鏤空區域以及至少一側鏤空區域,該至少一側鏤空區域位於該第一中央鏤空區域的一側,且該至少一側鏤空區域對應於該薄膜電路板的該至少一壓力感測結構,該彈性板體的該至少一觸發部穿過該至少一側鏤空區域而與該至少一壓力感測結構彼此相對應。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鍵盤裝置,其中該彈性板體更包括一第二中央鏤空區域,該薄膜電路板更包括一第三中央鏤空區域,該第一中央鏤空區域、該第二中央鏤空區域與該第三鏤空區域彼此相對應。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鍵盤裝置,其中每一該按鍵結構更包括一連接組件,該連接組件依序穿過該彈性板體的該第二中央鏤空區域、該板體的該第一中央鏤空區域與該薄膜電路板的該第三鏤空區域而連接於該鍵帽與該按鍵底板之間,該鍵帽藉由該連接組件而相對該按鍵底板進行升降移動。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鍵盤裝置,其中該薄膜電路板更包括彼此相對的一第一薄膜基板與一第二薄膜基板,該至少一壓力感測結構位於該第一薄膜基板與該第二薄膜基板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鍵盤裝置,其中該薄膜電路板更包括一膠層,該膠層配置於該第一薄膜基板與該第二薄膜基板之間,且該膠層圍繞該至少一壓力感測結構。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鍵盤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壓力感測結構包括: 一第一梳狀電路圖案,形成於該第一薄膜基板; 一第二梳狀電路圖案,形成於該第二薄膜基板; 一間隔層,配置於該第一梳狀電路圖案與該第二梳狀電路圖案之間; 一第一導電油墨層,配置於該第一梳狀電路圖案與該間隔層之間;以及 一第二導電油墨層,配置於該第二梳狀電路圖案與該間隔層之間。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鍵盤裝置,其中該第一梳狀電路圖案包括多個第一條狀接點,該第二梳狀電路圖案包括多個第二條狀接點,該些第一條狀接點與該些第二條狀接點分別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且每一該第一條狀接點與每一該第二條狀接點彼此交錯排列。
  11. 一種按鍵結構,包括: 一按鍵底板; 一鍵帽,配置於該按鍵底板的上方,且該鍵帽包括一頂壁以及一裙邊,該裙邊從該頂壁的周緣朝靠近該按鍵底板的方向延伸; 一薄膜電路板,配置於該鍵帽與該按鍵底板之間,該薄膜電路板包括至少一壓力感測結構;以及 一彈性板體,配置於該鍵帽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該彈性板體包括至少一觸發部,該至少一觸發部朝靠近該薄膜電路板的方向延伸而與該至少一壓力感測結構彼此相對應; 其中,該鍵帽朝靠近該彈性板體下降移動的過程中,該鍵帽的該裙邊抵壓該彈性板體,使得該彈性板體產生形變,進而帶動該至少一觸發部抵壓該至少一壓力感測結構。
TW111139527A 2022-10-18 2022-10-18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TWI8366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8/077,103 US11887792B1 (en) 2022-10-18 2022-12-07 Keyboard device and key structure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6674B TWI836674B (zh) 2024-03-21
TW202418322A true TW202418322A (zh) 2024-05-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64560A (en) Dual function button
TWI729509B (zh) 鍵盤裝置
TW201933400A (zh) 鍵盤
TWI606479B (zh) 發光鍵盤
TWI729891B (zh) 鍵盤裝置
TWI836674B (zh)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TW201931407A (zh) 鍵盤裝置
TW202418322A (zh)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TWI702625B (zh)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TWI747627B (zh)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CN117954253A (zh) 键盘装置及其按键结构
TW202249048A (zh) 具顯示面板的鍵盤裝置
US11887792B1 (en) Keyboard device and key structure thereof
TWI796185B (zh)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TWI772060B (zh)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TW202101499A (zh) 鍵盤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TWI772071B (zh)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TWI740750B (zh) 按鍵結構及其彈性導通件
TWI781565B (zh)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TW202006766A (zh) 鍵盤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784602B (zh)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TWM449997U (zh) 鍵盤裝置
TWI772101B (zh) 薄膜線路板
TWI775439B (zh) 具顯示面板的按鍵結構
TW202305852A (zh) 薄膜線路板以及具有薄膜線路板的鍵盤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