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3350A - 除草劑及其中間體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除草劑及其中間體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3350A
TW202413350A TW112145647A TW112145647A TW202413350A TW 202413350 A TW202413350 A TW 202413350A TW 112145647 A TW112145647 A TW 112145647A TW 112145647 A TW112145647 A TW 112145647A TW 202413350 A TW202413350 A TW 20241335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reaction
iii
compound
step iii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45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内田幸生
岡田弘二
村井勇太
奎維恩 亞諾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組合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組合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組合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3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3350A/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作為除草劑有用之碸衍生物及其中間體於工業上較佳之製造方法。
式(4)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係包含以下步驟ii之方法:(步驟ii)於鹼的存在下使式(2)化合物與式(3)化合物反應,製造式(4)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1-0001-182
式(5)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係包含以下步驟iii之方法:(步驟iii)於金屬觸媒的存在下使式(4)化合物與過氧化氫反應,製造式(5)化合物之步驟。

Description

除草劑及其中間體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作為除草劑有用之碸衍生物,亦即下述式(5)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01-130
(式中,R1、R2、R3、R4及R5為如本說明書中所述)
己知上述式(5)之碸衍生物如WO2002/062770A1(專利文獻1)中所揭示,係具有除草活性者。其中,己詳知派羅克殺草碸(Pyroxasulfone)為優異之除草劑。
式(5)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己知有藉由硫化物衍生物,亦即式(4)化合物經氧化之方法,此為如下所示。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02-131
如下圖所示,於WO2004/013106A1(專利文獻2)參考例3記載有將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甲硫基)-5,5-二甲基-2-異噁唑啉(4-a)(ISFP)藉由間氯過苯甲酸(mCPBA)氧化,製造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甲磺醯基)-5,5-二甲基-2-異噁唑啉(5-a)(Pyroxasulfone)之方法。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02-132
又,於WO2004/013106A1(專利文獻2)及日本特表2008-544966(相當於US2007/015805A1)(專利文獻9)記載有式(4-a)化合物之製造方法。惟,於WO2004/013106A1(專利文獻2)及特表2008-544966(US2007/015805A1)(專利文獻9)記載之方法係有產率差,不能有效地調製起始物質等幾個問題。
另一方面,式(4-a)化合物之調製於WO2005/095352A1(專利文獻3)及WO2005/105755A1(專利文獻4)亦有揭示,此等於以下表示。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03-133
於WO2005/095352A1(專利文獻3)及WO2005/105755A1(專利文獻4)記載之方法為解決於WO2004/013106A1(專利文獻2)及日本特表2008-544966(US2007/015805A1)(專利文獻9)中記載之調製式(4-a)化合物中之問題之優異方法。另一方面,由於中間體(上圖中之ISHP)之敏感性,需要特殊之製造裝置(密閉系裝置),故此方法尚有改善的空間。
更進一步之問題為從式(4)化合物製造式(5)化合物之方法中,WO2004/013106A1(專利文獻2)中記載之間氯過苯甲酸(mCPBA)作為工業用途為高價位且於處置及廢棄物上有問題。因此,於WO2004/013106A1(專利文獻2)記載之製造方法要以工業規模製造並不實用。
又,於從式(4)化合物(硫化物衍生物:S衍生物)製造式(5)化合物(碸衍生物:SO2衍生物)之方法中,以屬於氧化反應之中間體之亞碸衍生物(SO衍生物),亦即下述式(6):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04-134
(式中,R1、R2、R3、R4及R5為如本說明書中所述)
之化合物有使反應停止之可能性。因此,會有式(6)化合物作為副生成物殘留於生成物中。於除草劑等製品中混入之式(6)化合物導致品質降低及可能使作物受到化學損害。惟,式(6)化合物之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與式(5)化合物之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非常相似,在將式(6)化合物分離,將式(5)化合物精製上有其困難。因此,從式(4)化合物製造式(5)化合物之方法中,尋求氧化反應充分進行,並於生成物中實質上未殘留式(6)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專利文獻7(日本特表2013-512201)(JP2013-512201A)對應專利文獻10(US2012/264947A1)。
專利文獻9(日本特表2008-544996)(JP2008-544996A)對應專利文獻11(US2007/015805A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02/062770號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04/013106號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05/095352號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2005/105755號
[專利文獻5]國際公開第2007/094225號
[專利文獻6]國際公開第2006/068092號
[專利文獻7]日本特表2013-512201號公報
[專利文獻8]國際公開第2019/131715號
[專利文獻9]日本特表2008-544996號公報
[專利文獻10]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2/264947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11]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07/015805號說明書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式(4)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可安全且簡便地製造式(4)化合物,係產率優異之新穎之工業上較佳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更進一步之目的為提供一種從式(4)化合物製造式(5)化合物之方法,生成物中,式(6)化合物之比率極低,產率優異,在以工業規模製造為有利之工業上較佳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更進一步之目的為提供含有派羅克殺草碸(式(5-a)化合物)之農藥製劑,係經改善之農藥製劑。亦即,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於用水稀釋時不會產生團塊,含有派羅克殺草碸之固形製劑,又,其目的係提供一種噴灑液不會形成硬餅,含有派羅克殺草碸之液體製劑。
本發明者人等經過深入研究之結果發現如下述步驟ii所示,於鹼的存在下,藉由使式(2)化合物與式(3)化合物反應,可有效地製造式(4)化合物。本發明人等以此見解為基礎因而完成本發明。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06-135
(式中,R1、R2、R3、R4、R5、X1及X2為如本說明書中所述)
再者,本發明人等從式(4)化合物製造式(5)化合物之方法中,於過氧化氫-鎢觸媒之反應系中即使使用過量之過氧化氫,意外地發現未完全氧化之反應中間體之式(6)化合物殘留於生成物中(參照參考例)。另一方面發現於水及某種有機溶劑之混合溶劑中,於金屬觸媒的存在下藉由與過氧化氫進行反應,氧化反應可充分進行。本發明人等以此見解為基礎完成式(6)化合物實質上未殘留於目的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一態樣更提供派羅克殺草碸(式(5-a)化合物)之新穎結晶及其製造方法。該結晶顯示具有與以往不同特徵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具有良好之水合性及再分散性。
以往之含有派羅克殺草碸之農藥製劑有時會顯示理化缺陷。
具體而言,例如於水合劑等固體製劑中,為了調製噴灑液,將製劑於水中稀釋時粉體與水之溶合慢,會有發生團塊(lumps)之情況。由於若不能 獲得均一之噴灑液則不能進行噴灑,此時必需將噴灑液繼續攪拌至團塊解開,其結果,農藥噴灑之作業時間會延長而不方便。
又,於如水性懸浮劑(SC)或油性懸浮劑(OD)之液體製劑中,為了將此等農藥製劑噴灑而溶解於水之稀釋液於調製後若停止攪拌形成固體之堆積層時,即使再開始攪拌亦不容易使再分散,會有無法回復成均一懸浮狀態之情況。為了防止此等情況,調製後之噴灑液實際上至完成噴灑為止都需持續攪拌,不利於作業成本。
使用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調製之農藥製劑並不會產生前述之不佳狀況,於產業上有利。
本發明提供一種式(4)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可安全且簡便地製造式(4)化合物,係產率優異之新穎的製造方法。
再者,本發明提供一種從式(4)化合物(硫化物衍生物:S衍生物)製造式(5)化合物(碸衍生物:SO2衍生物)之方法,其生成物中的式(6)化合物(亞碸衍生物:SO衍生物)之比率極低,產率優異,在以工業規模製造上為有利之製造方法。以本發明之方法製造之式(5)化合物實質上不含降低作為除草劑之品質及可能成為對作物有藥害原因之式(6)化合物,可用作為除草劑。
本發明之方法係使用便宜原料而可大規模地實施,其經濟效率優異,適用於工業規模生產。
本發明之一態樣係再提供一種適於農藥製劑原料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含有使用此結晶製劑化之派羅克殺草碸之固形製劑於水中稀釋時不會 產生團塊,實用上方便。又含有使用此結晶製劑化之派羅克殺草碸之液體製劑改善噴灑液之硬餅傾向,實用上方便。
圖1係以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方法製造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圖中表示之上下2個圖中,上圖為以透射法,下圖為以反射法測定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
圖2係以專利文獻2揭示之方法製造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圖中表示之上下2個圖中,上圖為以透射法,下圖為以反射法測定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
圖3係以專利文獻7揭示之方法製造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圖中表示之上下2個圖中,上圖為以透射法,下圖為以反射法測定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
圖4係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顯微鏡照片。
圖5係以專利文獻2揭示之方法製造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顯微鏡照片。
圖6係以專利文獻7揭示之方法製造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顯微鏡照片。
於一態樣中,本發明為如下所述。
[I-1]一種式(4)化合物之製造方法,為包含以下步驟ii之方法:
(步驟ii)於鹼的存在下使式(2)化合物與式(3)化合物反應,製造式(4)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09-136
(此處,式(2)中,
R1、R2及R3各自獨立地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3-C6)環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烯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炔基;或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6-C10)芳基,
X1為脫離基,
式(3)中,
R4及R5各自獨立地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3-C6)環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烯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炔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氧基;或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6-C10)芳基;或
R4及R5可與該等結合之碳原子一同形成4至12員之碳環,此處形成之環亦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
X2為形成酸之原子或原子團,
式(4)中,R1、R2、R3、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
[I-2]如[I-1]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之前更包含以下步驟i:
(步驟i)使式(1)化合物與鹵化劑反應,製造式(2)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10-137
(此處,式(1)中,R1、R2及R3係如[I-1]之定義,
式(2)中,R1、R2及R3係如[I-1]之定義,X1為鹵素原子)。
[I-3]如[I-1]所述之方法,其中,式(2)化合物係藉由包含以下步驟i之方法製造:
(步驟i)使式(1)化合物與鹵化劑反應,製造式(2)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10-138
(此處,式(1)中,R1、R2及R3係如[I-1]之定義,
式(2)中,R1、R2及R3係如[I-1]之定義,X1為鹵素原子)。
[I-4]如[I-1]所述之方法,其中,式(2)化合物係使用藉由包含以下步驟i之方法製造的式(2)化合物:
(步驟i)使式(1)化合物與鹵化劑反應,製造式(2)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11-139
(此處,式(1)中,R1、R2及R3係如[I-1]之定義,
式(2)中,R1、R2及R3係如[I-1]之定義,X1為鹵素原子)。
[I-5]如[I-1]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之後再包含以下步驟iii:
(步驟iii)於金屬觸媒的存在下使式(4)化合物與過氧化氫反應,製造式(5)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11-140
(此處,式(4)及式(5)中之R1、R2、R3、R4及R5係如[I-1]之定義)。
[I-6]一種式(4)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12-141
(此處,式(4)中,
R1、R2及R3各自獨立地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3-C6)環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烯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炔基;或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6-C10)芳基,
R4及R5各自獨立地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3-C6)環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烯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炔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氧基;或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6-C10)芳基;或
R4及R5與該等結合之碳原子一同形成4至12員之碳環,此處形成之環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
其包含以下步驟i及步驟ii:
(步驟i)使式(1)化合物與鹵化劑反應,製造式(2)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13-142
(此處,式(1)中,R1、R2及R3係如上述定義,
式(2)中,R1、R2及R3係如上述定義,X1為鹵素原子)
(步驟ii)於鹼的存在下使式(2)化合物與式(3)化合物反應,製造式(4)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13-143
(此處,式(2)中,R1、R2、R3及X1係如上述定義,
式(3)中,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X2為形成酸之原子或原子團,
式(4)中,R1、R2、R3、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
[I-7]一種式(5)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14-144
(此處,式(5)中,
R1、R2及R3各自獨立地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3-C6)環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烯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炔基;或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6-C10)芳基,
R4及R5各自獨立地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3-C6)環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烯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炔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氧基;或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6-C10)芳基;或
R4及R5與該等結合之碳原子一同形成4至12員之碳環,此處形成之環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
其包含以下步驟ii及步驟iii:
(步驟ii)於鹼的存在下使式(2)化合物與式(3)化合物反應,製造式(4)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15-145
(此處,式(2)中,R1、R2及R3係如上述定義,X1為脫離基,
式(3)中,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X2為形成酸之原子或原子團,
式(4)中,R1、R2、R3、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
(步驟iii)於金屬觸媒的存在下使式(4)化合物與過氧化氫反應,製造式(5)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15-146
(此處,式(4)及式(5)中,R1、R2、R3、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
[I-8]一種式(5)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16-147
(此處,式(5)中,
R1、R2及R3各自獨立地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3-C6)環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烯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炔基;或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6-C10)芳基,
R4及R5各自獨立地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3-C6)環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烯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炔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氧基;或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6-C10)芳基;或
R4及R5與該等結合之碳原子一同形成4至12員之碳環,此處形成之環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
其包含以下步驟i、步驟ii及步驟iii:
(步驟i)使式(1)化合物與鹵化劑反應,製造式(2)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17-148
(此處,式(1)中,R1、R2及R3係如上述定義,
式(2)中,R1、R2及R3係如上述定義,X1為鹵素原子)
(步驟ii)於鹼的存在下使式(2)化合物與式(3)化合物反應,製造式(4)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17-149
(此處,式(2)中,R1、R2及R3係如上述定義,X1為鹵素原子,
式(3)中,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X2為形成酸之原子或原子團,
式(4)中,R1、R2、R3、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
(步驟iii)於金屬觸媒的存在下使式(4)化合物與過氧化氫反應,製造式(5)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18-150
(此處,式(4)及式(5)中,R1、R2、R3、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
[I-9]一種式(5)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iii:
(步驟iii)於金屬觸媒的存在下使式(4)化合物與過氧化氫反應,製造式(5)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18-151
(此處,式(4)及式(5)中之R1、R2及R3各自獨立地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3-C6)環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烯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炔基;或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6-C10)芳基,
R4及R5各自獨立地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3-C6)環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 烯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炔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氧基;或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6-C10)芳基;或
R4及R5與該等結合之碳原子一同形成4至12員之碳環,此處形成之環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
[I-10]如[I-9]所述之方法,其中,式(4)化合物係藉由包含以下步驟ii之方法製造:
(步驟ii)於鹼的存在下使式(2)化合物與式(3)化合物反應,製造式(4)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19-152
(此處,式(2)中,R1、R2及R3係如上述定義,X1為脫離基,
式(3)中,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X2為形成酸之原子或原子團,
式(4)中,R1、R2、R3、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
[I-11]如[I-9]所述之方法,其中,作為式(4)化合物係使用藉由包含以下步驟ii之方法製造之式(4)化合物:
(步驟ii)於鹼的存在下使式(2)化合物與式(3)化合物反應,製造式(4)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20-153
(此處,式(2)中,R1、R2及R3係如上述定義,X1為脫離基,
式(3)中,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X2為形成酸之原子或原子團,
式(4)中,R1、R2、R3、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
[I-12]如[I-2]至[I-1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鹵化劑為氯化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之方法。
[I-13]如[I-2]至[I-1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鹵化劑為氯、亞硫醯氯、硫醯氯、三氯化磷、五氯化磷、磷醯氯、磺醯氯、光氣或苯甲醯氯,惟,排除未含步驟i之方法。
[I-14]如[I-2]至[I-1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鹵化劑為氯、亞硫醯氯、硫醯氯、三氯化磷、五氯化磷或磷醯氯,惟,排除未含步驟i之方法。
[I-15]如[I-2]至[I-1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鹵化劑為亞硫醯氯,惟,排除未含步驟i之方法。
[I-16]如[I-2]至[I-1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鹵化劑之使用量,相對於式(1)化合物1莫耳為1.0至2.0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之方法。
[I-17]如[I-2]至[I-1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鹵化劑之使用量,相對於式(1)化合物1莫耳為1.0至1.1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之方法。
[I-18]如[I-2]至[I-1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係於觸媒的不存在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之方法。
[I-19]如[I-2]至[I-1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係於觸媒的存在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之方法。
[I-20]如[I-19]所述之方法,其中,觸媒為醯胺類。
[I-21]如[I-19]所述之方法,其中,觸媒為N,N-二甲基甲醯胺。
[I-22]如[I-19]至[I-2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至0.1莫耳。
[I-23]如[I-19]至[I-2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001至0.1莫耳。
[I-24]如[I-2]至[I-23]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係於溶劑的不存在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之方法。
[I-25]如[I-2]至[I-23]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係於溶劑的存在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之方法。
[I-26]如[I-25]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之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芳族烴衍生物類、鹵化脂肪族烴類、腈類之有機溶劑。
[I-27]如[I-25]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之溶劑為1或2個選自芳族烴衍生物類、鹵化脂肪族烴類、腈類之有機溶劑。
[I-28]如[I-25]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之溶劑為1個選自芳族烴衍生物類、鹵化脂肪族烴類、腈類之有機溶劑。
[I-29]如[I-25]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之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鹵化芳族烴類、鹵化脂肪族烴類、腈類之有機溶劑。
[I-30]如[I-25]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之溶劑為1或2個選自鹵化芳族烴類、鹵化脂肪族烴類、腈類之有機溶劑。
[I-31]如[I-25]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之溶劑為1個選自鹵化芳族烴類、鹵化脂肪族烴類、腈類之有機溶劑。
[I-32]如[I-25]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之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氯苯、二氯苯、三氯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乙腈之有機溶劑。
[I-33]如[I-25]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之溶劑為1或2個選自氯苯、二氯苯、三氯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乙腈之有機溶劑。
[I-34]如[I-25]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之溶劑為1個選自氯苯、二氯苯、三氯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乙腈之有機溶劑。
[I-35]如[I-25]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之溶劑為二氯甲烷或乙腈。
[I-36]如[I-25]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之溶劑為乙腈。
[I-37]如[I-25]至[I-3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之量,相對於式(1)化合物1莫耳為0至2公升。
[I-38]如[I-25]至[I-3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之量,相對於式(1)化合物1莫耳為0至1.5公升。
[I-39]如[I-25]至[I-3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之量,相對於式(1)化合物1莫耳為0.4至2公升。
[I-40]如[I-25]至[I-3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之量,相對於式(1)化合物1莫耳為0.6至1.2公升。
[I-41]如[I-2]至[I-4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係於-5℃至80℃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之方法。
[I-42]如[I-2]至[I-4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係於0℃至30℃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之方法。
[I-43]如[I-2]至[I-4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進行1小時至48小時,惟,排除未含步驟i之方法。
[I-44]如[I-2]至[I-4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進行1小時至24小時,惟,排除未含步驟i之方法。
[I-45]如[I-2]至[I-4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反應進行2小時至12小時,惟,排除未含步驟i之方法。
[I-46]如[I-1]至[I-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式(3)化合物之使用量,相對於式(2)化合物1莫耳為0.8至1.5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47]如[I-1]至[I-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式(3)化合物之使用量,相對於式(2)化合物1莫耳為1.0至1.5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48]如[I-1]至[I-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式(3)化合物之使用量,相對於式(2)化合物1莫耳為1.0至1.1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49]如[I-1]至[I-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鹼為鹼金屬氫氧化物類、鹼金屬碳酸鹽類或該等之混合物,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50]如[I-1]至[I-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鹼為鹼金屬氫氧化物類,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51]如[I-1]至[I-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鹼為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鋰、碳酸鈉、碳酸鉀或該等之混合物,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52]如[I-1]至[I-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鹼為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碳酸鉀或該等之混合物,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53]如[I-1]至[I-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鹼為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或該等之混合物,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54]如[I-1]至[I-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鹼為氫氧化鈉,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55]如[I-1]至[I-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鹼之使用量,相對於式(2)化合物1當量為1至10當量,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56]如[I-1]至[I-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鹼之使用量,相對於式(2)化合物1當量為5至10當量,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57]如[I-1]至[I-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鹼之使用量,相對於式(2)化合物1當量為5至8當量,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58]如[I-1]至[I-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鹼之使用量,相對於式(2)化合物1當量為5至6當量,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59]如[I-1]至[I-58]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係於有機溶劑及水溶劑的存在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60]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具有0至50受體數之有機溶劑。
[I-61]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具有3至45受體數之有機溶劑。
[I-62]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具有5至45受體數之有機溶劑。
[I-63]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具有5至35受體數之有機溶劑。
[I-64]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具有5至30受體數之有機溶劑。
[I-65]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具有5至20受體數之有機溶劑。
[I-66]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具有8至20受體數之有機溶劑。
[I-67]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選自芳族烴衍生物類、鹵化脂肪族烴類、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醚類、酮類、醯胺類、脲脲類、亞碸類、碸類。
[I-68]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芳族烴衍生物類、鹵化脂肪族烴類、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醚類、酮類、醯胺類、脲類、亞碸類、碸類之有機溶劑。
[I-69]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醚類、醯胺類、碸類之有機溶劑。
[I-70]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醚類、醯胺類之有機溶劑。
[I-71]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醯胺類。
[I-72]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醯胺類之有機溶劑。
[I-73]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或2個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醯胺類之有機溶劑。
[I-74]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醯胺類之有機溶劑。
[I-75]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
[I-76]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
[I-77]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或2個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
[I-78]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
[I-79]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選自腈類、羧酸酯類。
[I-80]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腈類、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
[I-81]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或2個選自腈類、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
[I-82]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腈類、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
[I-83]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腈類。
[I-84]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選自腈類。
[I-85]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腈類之有機溶劑。
[I-86]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或2個選自腈類之有機溶劑。
[I-87]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腈類之有機溶劑。
[I-88]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羧酸酯類。
[I-89]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選自羧酸酯類。
[I-90]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
[I-91]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較佳為1至5個選自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
[I-92]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較佳為1或2個選自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
[I-93]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
[I-94]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選自(C1-C6)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
[I-95]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C1-C6)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之有機溶劑。
[I-96]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或2個選自(C1-C6)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之有機溶劑。
[I-97]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C1-C6)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之有機溶劑。
[I-98]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C2-C6)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之有機溶劑。
[I-99]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C1-C4)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之有機溶劑。
[I-100]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C2-C4)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之有機溶劑。
[I-101]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選自(C1-C6)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
[I-102]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C1-C6)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有機溶劑。
[I-103]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或2個選自(C1-C6)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有機溶劑。
[I-104]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C1-C6)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有機溶劑。
[I-105]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C2-C6)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有機溶劑。
[I-106]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C1-C4)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有機溶劑。
[I-107]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C2-C4)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有機溶劑。
[I-108]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選自(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
[I-109]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有機溶劑。
[I-110]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或2個選自(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有機溶劑。
[I-111]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有機溶劑。
[I-112]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四氫呋喃、1,4-二噁烷、二異丙醚、二丁醚、二-第三丁醚、環戊基甲醚、甲基-第三丁醚、1,2-二甲氧基乙烷、二乙二醇二甲醚、丙酮、甲基乙酮、甲基異丙酮、甲基異丁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N,N’-二甲基咪唑啶酮、四甲基脲、二甲亞碸、環丁碸之有機溶劑。
[I-113]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四氫呋喃、1,4-二噁烷、二異丙醚、二丁醚、二-第三丁醚、環戊基甲醚、甲基-第三丁醚、1,2-二甲氧基乙烷、二乙二醇二甲醚、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環丁碸之有機溶劑。
[I-114]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四氫呋喃、1,4-二噁烷、二異丙醚、二丁醚、二-第三丁醚、環戊基甲醚、甲基-第三 丁醚、1,2-二甲氧基乙烷、二乙二醇二甲醚、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之有機溶劑。
[I-115]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之有機溶劑。
[I-116]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N,N-二甲基甲醯胺之有機溶劑。
[I-117]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之有機溶劑。
[I-118]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之有機溶劑。
[I-119]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之有機溶劑。
[I-120]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乙腈、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之有機溶劑。
[I-121]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乙腈、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之有機溶劑。
[I-122]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或2個(較佳為1個)選自乙腈、乙酸丁酯之有機溶劑。
[I-123]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乙腈或乙酸丁酯。
[I-124]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乙腈。
[I-125]如[I-59]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乙酸丁酯。
[I-126]如[I-59]至[I-12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總使用量,相對於式(2)化合物1莫耳為1至3公升。
[I-127]如[I-59]至[I-12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總使用量,相對於式(2)化合物1莫耳為1.5至3.0公升。
[I-128]如[I-59]至[I-12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總使用量,相對於式(2)化合物1莫耳為1.5至2.5公升。
[I-129]如[I-59]至[I-12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總使用量,相對於式(2)化合物1莫耳為1.7至2.0公升。
[I-130]如[I-59]至[I-129]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之量,相對於式(2)化合物1莫耳為0.5至1.5公升。
[I-131]如[I-59]至[I-129]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之量,相對於式(2)化合物1莫耳為0.7至0.9公升。
[I-132]如[I-59]至[I-129]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之量,相對於式(2)化合物1莫耳為0.3至2.0公升。
[I-133]如[I-59]至[I-129]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之量,相對於式(2)化合物1莫耳為0.6至0.8公升。
[I-134]如[I-59]至[I-133]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之反應使用之水溶劑之量,相對於式(2)化合物1莫耳為0.5至2.0公升。
[I-135]如[I-59]至[I-133]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之反應使用之水溶劑之量,相對於式(2)化合物1莫耳為0.5至1.5公升。
[I-136]如[I-59]至[I-133]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之反應使用之水溶劑之量,相對於式(2)化合物1莫耳為0.7至1.4公升。
[I-137]如[I-59]至[I-133]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之反應使用之水溶劑之量,相對於式(2)化合物1莫耳為0.9至1.2公升。
[I-138]如[I-59]至[I-13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比例為90:10至0:100。
[I-139]如[I-59]至[I-13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比例為70:30至30:70。
[I-140]如[I-59]至[I-13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比例為50:50至35:65。
[I-141]如[I-59]至[I-13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比例為50:50至40:60。
[I-142]如[I-59]至[I-13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之反應中,由有機溶劑及水溶劑構成之總溶劑中的水溶劑之量,相對於總溶劑之量為10vol%至100vol%。
[I-143]如[I-59]至[I-13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之反應中,由有機溶劑及水溶劑構成之總溶劑中的水溶劑之量,相對於總溶劑之量為30vol%至70vol%。
[I-144]如[I-59]至[I-13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之反應中,由有機溶劑及水溶劑構成之總溶劑中的水溶劑之量,相對於總溶劑之量為50vol%至65vol%。
[I-145]如[I-59]至[I-13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之反應中,由有機溶劑及水溶劑構成之總溶劑中的水溶劑之量,相對於總溶劑之量為50vol%至60vol%。
[I-146]如[I-1]至[I-1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係於-10℃至100℃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147]如[I-1]至[I-1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係於-10℃至70℃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148]如[I-1]至[I-1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係於-10℃至50℃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149]如[I-1]至[I-1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係於0℃至40℃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150]如[I-1]至[I-1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係於0℃至30℃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151]如[I-1]至[I-15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進行1小時至48小時,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152]如[I-1]至[I-15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進行4小時至24小時,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153]如[I-1]至[I-15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為於含有式(2)化合物、式(3)化合物及溶劑之混合物中滴入鹼,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154]如[I-1]至[I-15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為於含有式(3)化合物、鹼及溶劑之混合物中滴入式(2)化合物,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155]如[I-1]至[I-15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為於含有鹼及溶劑之混合物中依序滴入式(2)化合物及式(3)化合物,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156]如[I-1]至[I-15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反應為於含有鹼及溶劑之混合物中滴入式(3)化合物之後再滴入式(2)化合物,惟,排除未含步驟ii之方法。
[I-157]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過氧化氫為10至70wt%過氧化氫水溶液,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58]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過氧化氫為25至65wt%過氧化氫水溶液,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59]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過氧化氫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2至8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60]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過氧化氫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2至6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61]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過氧化氫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2至5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62]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過氧化氫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2至4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63]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過氧化氫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2至3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64]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觸媒,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65]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酸、鎢酸鹽、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氯化鎢、溴化鎢、硫化鎢、磷鎢酸或其鹽、矽鎢酸或其鹽或該等之混合物,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66]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酸、鎢酸鈉、鎢酸鉀、鎢酸鈣、鎢酸銨、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或該等之混合物,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67]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酸鈉,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68]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酸鈉二水合物,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69]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選自鎢觸媒及鉬觸媒,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70]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觸媒或鉬觸媒,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71]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選自鎢酸、鎢酸鹽、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氯化鎢及其鹽及該等之混合物,
鉬酸、鉬酸鹽、金屬鉬、碳化鉬、氧化鉬、氯化鉬及該等之混合物,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72]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選自鎢酸鈉及鉬酸銨,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73]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選自鎢酸鈉二水合物及鉬酸銨四水合物,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74]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酸鈉或鉬酸銨,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75]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酸鈉二水合物或鉬酸銨四水合物,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76]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選自鎢觸媒、鉬觸媒及鈮觸媒,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77]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選自鎢酸、鎢酸鹽、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氯化鎢及其鹽及該等之混合物,
鉬酸、鉬酸鹽、金屬鉬、碳化鉬、氧化鉬、氯化鉬及該等之混合物,
鈮酸、鈮酸鹽、金屬鈮、碳化鈮、氧化鈮、氯化鈮及該等之混合物,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78]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選自鎢酸鈉、鉬酸銨、鈮酸鈉,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79]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選自鎢觸媒、鉬觸媒、鈮觸媒、鉭觸媒、鈦觸媒及鋯觸媒,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80]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選自鎢酸、鎢酸鹽、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氯化鎢及其鹽及該等之混合物,
鉬酸、鉬酸鹽、金屬鉬、碳化鉬、氧化鉬、氯化鉬及該等之混合物,
鈮酸、鈮酸鹽、金屬鈮、碳化鈮、氧化鈮、氯化鈮及該等之混合物,
鉭酸、鉭酸鹽、氧化鉭、碳化鉭、氯化鉭及該等之混合物,
鈦酸、鈦酸鹽、氧化鈦、碳化鈦、氯化鈦及該等之混合物,
鋯酸、鋯酸鹽、氧化鋯、碳化鋯、氯化鋯及該等之混合物,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81]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選自鎢酸、鎢酸鈉、鎢酸鉀、鎢酸鈣、鎢酸銨、金屬鎢、氧化鎢(VI)、碳化鎢及該等之混合物,
鉬酸、鉬酸鈉、鉬酸鉀、鉬酸銨、氧化鉬(VI)、碳化鉬、氯化鉬(V)、硫化鉬(IV)、磷鉬酸、磷鉬酸鈉、磷鉬酸銨、矽鉬酸、矽鉬酸鈉及該等之混合物,
鈮酸鈉、鈮酸鉀、碳化鈮、氯化鈮(V)、五乙氧基鈮(V)及該等之混合物,鉭酸鋰、鉭酸鉀、五氧化鉭、碳化鉭、氯化鉭(V)、五乙氧基鉭(V)及該等之混合物,
乙醯丙酮鈦、四氯化鈦、三氯化鈦、四異丙醇鈦(IV)及該等之混合物,二氧化鋯、氯化鋯(I)、氯化鋯(IV)、氯氧化鋯,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82]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選自鎢酸、鎢酸鈉、鎢酸鉀、鎢酸鈣、鎢酸銨、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
鉬酸鈉、鉬酸鉀、鉬酸銨,
鈮酸鈉、鈮酸鉀,鉭酸鋰、鉭酸鉀,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83]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選自鎢酸、鎢酸鈉、鎢酸鉀、鎢酸鈣、鎢酸銨、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
鉬酸鈉、鉬酸鉀、鉬酸銨,
鈮酸鈉、鈮酸鉀,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84]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選自鎢酸、鎢酸鈉、鎢酸鉀、鎢酸鈣、鎢酸銨、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
鉬酸鈉、鉬酸鉀、鉬酸銨,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85]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金屬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001至0.1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86]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金屬觸媒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01至0.1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87]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金屬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03至0.05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88]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係於酸觸媒的不存在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89]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係於酸觸媒的存在下或不存在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90]如[I-1]至[I-15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係於酸觸媒的存在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91]如[I-189]或[I-190]所述之方法,其中,酸觸媒為鹽酸、硫酸、磷酸、磷酸甲酯、磷酸乙酯或磷酸苯酯,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92]如[I-189]或[I-190]所述之方法,其中,酸觸媒為鹽酸、硫酸、磷酸或磷酸苯酯,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93]如[I-189]或[I-190]所述之方法,其中,酸觸媒為硫酸或磷酸苯酯,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94]如[I-189]或[I-190]所述之方法,其中,酸觸媒為磷酸苯酯,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95]如[I-189]或[I-190]所述之方法,其中,酸觸媒為硫酸,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96]如[I-188]至[I-19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酸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零)至0.2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97]如[I-188]至[I-19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酸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零)至0.1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98]如[I-189]或[I-190]所述之方法,其中,酸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001至0.1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199]如[I-189]或[I-190]所述之方法,其中,酸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005至0.05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00]如[I-1]至[I-199]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於相轉移觸媒的不存在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01]如[I-1]至[I-199]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於相轉移觸媒的存在下或不存在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02]如[I-1]至[I-199]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於相轉移觸媒的存在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03]如[I-202]所述之方法,為相轉移觸媒為、四丁基銨氯化物、四丁基銨溴化物或硫酸氫四丁銨,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04]如[I-202]所述之方法,其中,相轉移觸媒為硫酸氫四丁銨,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05]如[I-200]至[I-204]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相轉移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零)至0.1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06]如[I-201]至[I-204]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相轉移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001至0.1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07]如[I-201]至[I-204]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相轉移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005至0.05莫耳,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08]如[I-1]至[I-20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係於有機溶劑及水溶劑的存在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09]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具有0至50受體數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10]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具有3至45受體數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11]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具有5至45受體數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12]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具有5至35受體數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13]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具有5至30受體數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14]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具有5至20受體數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15]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具有8至20受體數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16]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選自芳族烴衍生物類、鹵化脂肪族烴類、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醚類、酮類、醯胺類、脲類、亞碸類、碸類,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17]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芳族烴衍生物類、鹵化脂肪族烴類、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醚類、酮類、醯胺類、脲類、亞碸類、碸類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18]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醚類、醯胺類、碸類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19]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醚類、醯胺類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20]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醯胺類,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21]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醯胺類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22]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23]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24]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或2個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25]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惟,指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26]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選自腈類、羧酸酯類,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27]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腈類、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28]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或2個選自腈類、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29]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腈類、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30]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腈類,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31]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選自腈類,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32]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腈類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33]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或2個選自腈類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34]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腈類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35]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羧酸酯類,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36]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選自羧酸酯類,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37]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38]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較佳為1至5個選自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39]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較佳為1或2個選自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40]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41]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選自(C1-C6)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42]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C1-C6)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43]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或2個選自(C1-C6)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44]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C1-C6)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45]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C2-C6)醇、(C2-C5)烷腈、(C1- C4)烷基(C1-C4)羧酸酯、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46]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C1-C4)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47]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C2-C4)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48]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選自(C1-C6)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49]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C1-C6)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50]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或2個選自(C1-C6)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51]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C1-C6)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52]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C2-C6)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53]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C1-C4)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54]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C2-C4)醇、(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55]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選自(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56]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57]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或2個選自(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58]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59]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二 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四氫呋喃、1,4-二噁烷、二異丙醚、二丁醚、二-第三丁醚、環戊基甲醚、甲基-第三丁醚、1,2-二甲氧基乙烷、二乙二醇二甲醚、丙酮、甲基乙酮、甲基異丙酮、甲基異丁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N,N’-二甲基咪唑啶酮、四甲基脲、二甲亞碸、環丁碸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59]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四氫呋喃、1,4-二噁烷、二異丙醚、二丁醚、二-第三丁醚、環戊基甲醚、甲基-第三丁醚、1,2-二甲氧基乙烷、二乙二醇二甲醚、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環丁碸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60]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四氫呋喃、1,4-二噁烷、二異丙醚、二丁醚、二-第三丁醚、環戊基甲醚、甲基-第三丁醚、1,2-二甲氧基乙烷、二乙二醇二甲醚、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61]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N,N- 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62]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N,N-二甲基甲醯胺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63]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64]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65]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之有機溶劑(較佳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66]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67]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乙腈、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68]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選自乙腈、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69]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或2個(較佳為1個)選自乙腈、乙酸丁酯之有機溶劑,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70]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乙腈或乙酸丁酯,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71]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乙腈,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72]如[I-208]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乙酸丁酯,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73]如[I-208]至[I-27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總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3至3公升,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74]如[I-208]至[I-27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總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5至3公升,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75]如[I-208]至[I-27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總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5至2公升,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76]如[I-208]至[I-27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總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7至1.8公升,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77]如[I-208]至[I-27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3至2公升,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79]如[I-208]至[I-27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4至1.5公升,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80]如[I-208]至[I-27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4至1.3公升,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81]如[I-208]至[I-27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5至1.3公升,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82]如[I-208]至[I-28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水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05至1公升,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83]如[I-208]至[I-28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水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1至1公升,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84]如[I-208]至[I-28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水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1至0.8公升,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85]如[I-208]至[I-28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水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2至0.5公升,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86]如[I-208]至[I-28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水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1至0.3公升,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87]如[I-208]至[I-28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比例係體積比為90:10至50:50,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88]如[I-208]至[I-28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比例係體積比為85:15至55:45,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89]如[I-208]至[I-28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比例係體積比為80:20至60:40,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90]如[I-208]至[I-28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比例係體積比為75:25至60:40,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91]如[I-208]至[I-28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由有機溶劑及水溶劑構成之總溶劑中的水溶劑之量,相對於總溶劑量為10vol%至50vol%,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92]如[I-208]至[I-28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由有機溶劑及水溶劑構成之總溶劑中的水溶劑之量,相對於總溶劑量為15vol%至45vol%,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93]如[I-208]至[I-28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由有機溶劑及水溶劑構成之總溶劑中的水溶劑之量,相對於總溶劑量為20vol%至40vol%,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94]如[I-208]至[I-28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由有機溶劑及水溶劑構成之總溶劑中的水溶劑之量,相對於總溶劑量為25vol%至40vol%,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95]如[I-1]至[I-294]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iii-1)饋入式(4)化合物、有機溶劑、水溶劑及金屬觸媒;
(步驟iii-2)於此,藉由加入過氧化氫使式(4)化合物與過氧化氫反應,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96]如[I-1]至[I-294]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iii-1)饋入式(4)化合物、有機溶劑、水溶劑及鎢觸媒;
(步驟iii-2)於此,藉由加入過氧化氫使式(4)化合物與過氧化氫反應,惟,除了未含步驟iii之方法,排除未含鎢觸媒之方法。
[I-297]如[I-1]至[I-294]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iii-1)饋入式(4)化合物、有機溶劑、水溶劑及鉬觸媒;
(步驟iii-2)於此,藉由加入過氧化氫使式(4)化合物與過氧化氫反應,惟,除了未含步驟iii之方法,排除未含鉬觸媒之方法。
[I-298]如[I-295]至[I-29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1饋入之水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至0.5公升,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299]如[I-295]至[I-29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1饋入之水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05至0.5公升,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300]如[I-295]至[I-29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1饋入之水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05至0.4公升,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301]如[I-295]至[I-29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1饋入之水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08至0.2公升,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302]如[I-295]至[I-29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1饋入之水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1至0.3公升,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303]如[I-1]至[I-30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係於50℃至150℃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304]如[I-1]至[I-30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係於50℃至90℃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305]如[I-1]至[I-30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係於60℃至120℃下進行方法,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306]如[I-1]至[I-30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係於60℃至100℃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307]如[I-1]至[I-30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係於60℃至90℃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308]如[I-1]至[I-30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係於70℃至90℃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309]如[I-1]至[I-30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係於75℃至90℃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310]如[I-1]至[I-30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係於75℃至80℃下進行,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311]如[I-1]至[I-31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進行3小時至48小時,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312]如[I-1]至[I-31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進行4小時至24小時,惟,排除未含步驟iii之方法。
[I-313]如[I-1]至[I-31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係
R1為(C1-C4)烷基,
R2為(C1-C4)全氟烷基及
R3為可經1至9個氟原子取代之(C1-C4)烷基。
[I-314]如[I-1]至[I-31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係
R1為甲基,
R2為三氟甲基及
R3為二氟甲基。
[I-315]如[I-1]至[I-31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R4及R5各自獨立地為(C1-C4)烷基。
[I-316]如[I-1]至[I-31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R4及R5為甲基。
[I-317]如[I-1]至[I-31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X1為氯原子或溴原子。
[I-318]如[I-1]至[I-31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X1為氯原子。
[I-319]如[I-1]至[I-31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X2為氯原子、溴原子、硫酸基、硫酸氫基、磷酸基、磷酸氫基、甲磺醯基氧基、p-甲苯磺醯基氧基或該等之2個以上(較佳為2個或3個,更佳為2個)之混合物。
[I-320]如[I-1]至[I-31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X2為鹵素原子。
[I-321]如[I-1]至[I-31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X2為氯原子、溴原子或該等之混合物。
[I-322]如[I-1]至[I-31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X2為氯原子。
[I-323]如[I-1]至[I-31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X2為溴原子。
[I-324]一種使用,係將藉由[I-1]至[I-31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製造之式(5)化合物作為農藥使用。
於其他態樣,本發明為如下所述。
[II-1]一種式(4)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包含以下之步驟ii:
(步驟ii)於鹼的存在下使式(2)化合物與式(3)化合物反應,製造式(4)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59-154
(此處,式(2)中,
R1、R2及R3各自獨立地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3-C6)環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烯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炔基;或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6-C10)芳基,
X1為脫離基,
式(3)中,
R4及R5各自獨立地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3-C6)環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烯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炔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氧基;或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6-C10)芳基;或
R4及R5與該等結合之碳原子一同形成4至12員之碳環,此處形成之環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
X2為形成酸之原子或原子團,
式(4)中,R1、R2、R3、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
[II-2]如[II-1]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鹼為鹼金屬氫氧化物類。
[II-3]如[II-1]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之鹼為氫氧化鈉。
[II-4]如[II-1]至[II-3]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係
式(2)中,
R1為(C1-C4)烷基,
R2為(C1-C4)全氟烷基,
R3為可經1至9個氟原子取代之(C1-C4)烷基,
X1為氯原子或溴原子,
式(3)中,
R4及R5各自獨立地為(C1-C4)烷基,
X2為氯原子、溴原子、硫酸基、硫酸氫基、磷酸基、磷酸氫基、甲磺醯基氧基、p-甲苯磺醯基氧基或該等2個以上之混合物,式(4)中,R1、R2、R3、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
[II-5]如[II-1]至[II-3]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係
式(2)中,
R1為甲基,
R2為三氟甲基,
R3為二氟甲基,
X1為氯原子,
式(3)中,
R4及R5為甲基,
X2為氯原子、溴原子或該等之混合物,
式(4)中,R1、R2、R3、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
[II-6]如[II-1]至[II-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之前更包含以下之步驟i:
(步驟i)使式(1)化合物與鹵化劑反應,製造式(2)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62-155
(此處,式(1)中,R1、R2及R3為如[II-1]之定義,
式(2)中,R1、R2及R3為如[II-1]之定義,X1為鹵素原子)。
[II-7]如[II-6]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鹵化劑為氯化劑。
[II-8]如[II-6]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之鹵化劑為亞硫醯氯。
[II-9]如[II-7]或[II-8]所述之方法,其係
式(1)中,
R1為(C1-C4)烷基,
R2為(C1-C4)全氟烷基,
R3為可經1至9個氟原子取代之(C1-C4)烷基,
式(2)中,
R1、R2及R3係如上述定義,
X1為氯原子。
[II-10]如[II-7]或[II-8]所述之方法,其係
式(1)中,
R1為甲基,
R2為三氟甲基,
R3為二氟甲基,
式(2)中,
R1、R2及R3係如上述定義,
X1為氯原子。
[II-11]如[II-1]至[II-1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之後再包含以下之步驟iii:
(步驟iii)於金屬觸媒的存在下使式(4)化合物與過氧化氫反應,製造式(5)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63-156
(此處,式(4)及式(5)中,R1、R2、R3、R4及R5為如[II-1]之定義)
[II-12]一種式(5)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63-157
其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ii)藉由[II-1]至[II-1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製造式(4)化合物: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64-158
(步驟iii)於金屬觸媒的存在下使式(4)化合物與過氧化氫反應,製造式(5)化合物: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64-159
(此處,式(4)及式(5)中,R1、R2、R3、R4及R5為如[II-1]之定義)。
[II-13]一種製造方法,係將式(5)化合物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64-160
使用式(4)化合物: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65-161
製造之方法,
其特徵係以藉由[II-1]至[II-1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製造式(4)化合物者。
(此處,式(4)及式(5)中,R1、R2、R3、R4及R5為如[II-1]之定義)
[II-14]一種製造方法,係將式(5)化合物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65-162
使用式(4)化合物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65-163
製造之方法,
其特徵係式(4)化合物為使用藉由[II-1]至[II-1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製造之式(4)化合物。
(此處,式(4)及式(5)中,R1、R2、R3、R4及R5為如[II-1]之定義)
[II-15]如[II-11]或[II-12]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過氧化氫為10至70wt%過氧化氫水溶液。
[II-16]如[II-11]、[II-12]或[II-15]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觸媒、鉬觸媒、鈮觸媒、鉭觸媒、鈦觸媒或鋯觸媒。
[II-17]如[II-11]、[II-12]或[II-15]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觸媒、鉬觸媒或鈮觸媒。
[II-18]如[II-11]、[II-12]或[II-15]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觸媒。
[II-19]如[II-11]、[II-12]或[II-15]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酸、鎢酸鹽、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氯化鎢、溴化鎢、硫化鎢、磷鎢酸或其鹽、矽鎢酸或其鹽或該等之混合物。
[II-20]如[II-11]、[II-12]或[II-15]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酸鈉二水合物、鉬酸銨四水合物、鈮酸鈉、鉭酸鋰、乙醯丙酮鈦、氯氧化鋯。
[II-21]如[II-11]、[II-12]或[II-15]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酸鈉二水合物、鉬酸銨四水合物或鈮酸鈉。
[II-22]如[II-11]、[II-12]或[II-15]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酸鈉二水合物或鉬酸銨四水合物。
[II-23]如[II-11]、[II-12]、[II-15]至[II-2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係於有機溶劑及水溶劑的存在下進行。
[II-24]如[II-23]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醚類、醯胺類之有機溶劑。
[II-25]如[II-23]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醯胺類之有機溶劑。
[II-26]如[II-23]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
[II-27]如[II-23]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之有機溶劑。
[II-28]如[II-23]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乙腈或乙酸丁酯。
[II-29]如[II-11]至[II-2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係
式(4)中,
R1為(C1-C4)烷基,
R2為(C1-C4)全氟烷基,
R3為可經1至9個氟原子取代之(C1-C4)烷基,
R4及R5各自獨立地為(C1-C4)烷基,
式(5)中,R1、R2、R3、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
[II-30]如[II-11]至[II-2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係
式(4)中,
R1為甲基,
R2為三氟甲基,
R3為二氟甲基,
R4及R5為甲基,
式(5)中,R1、R2、R3、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
[II-31]一種式(5)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係包含以下步驟iii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係於具有0至50受體數之有機溶劑及水溶劑的存在下進行:
(步驟iii)為於金屬觸媒的存在下使式(4)化合物與過氧化氫反應,製造式(5)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68-164
(此處,式(4)及式(5)中,
R1、R2及R3各自獨立地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3-C6)環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烯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炔基;或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6-C10)芳基,
R4及R5各自獨立地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3-C6)環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烯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炔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氧基;或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6-C10)芳基;或
R4及R5與該等結合之碳原子一同形成4至12員之碳環,此處形成之環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
[II-32]如[II-31]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過氧化氫為10至70wt%過氧化氫水溶液。
[II-33]如[II-31]或[II-32]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觸媒、鉬觸媒或鈮觸媒、鉭觸媒、鈦觸媒、鋯觸媒。
[II-34]如[II-31]或[II-32]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觸媒、鉬觸媒或鈮觸媒。
[II-35]如[II-31]或[II-32]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觸媒。
[II-36]如[II-31]或[II-32]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酸、鎢酸鹽、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氯化鎢、溴化鎢、硫化鎢、磷鎢酸或其鹽、矽鎢酸或其鹽或該等之混合物。
[II-37]如[II-31]或[II-32]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酸鈉二水合物、鉬酸銨四水合物、鈮酸鈉、鉭酸鋰、乙醯丙酮鈦或氯氧化鋯。
[II-38]如[II-31]或[II-32]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酸鈉二水合物、鉬酸銨四水合物或鈮酸鈉。
[II-39]如[II-31]或[II-32]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酸鈉二水合物或鉬酸銨四水合物。
[II-40]如[II-31]或[II-32]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為鎢酸鈉二水合物。
[II-41]如[II-31]至[II-4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醚類、醯胺類之有機溶劑。
[II-42]如[II-31]至[II-4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醯胺類之有機溶劑。
[II-43]如[II-31]至[II-4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
[II-44]如[II-31]至[II-4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1個以上選自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之有機溶劑。
[II-45]如[II-31]至[II-4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為乙腈或乙酸丁酯。
[II-46]如[II-31]至[II-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係
式(4)中,
R1為(C1-C4)烷基,
R2為(C1-C4)全氟烷基,
R3為可經1至9個氟原子取代之(C1-C4)烷基,
R4及R5各自獨立地為(C1-C4)烷基,
式(5)中,R1、R2、R3、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
[II-47]如[II-31]至[II-4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係
式(4)中,
R1為甲基,
R2為三氟甲基,
R3為二氟甲基,
R4及R5為甲基,
式(5)中,R1、R2、R3、R4及R5係如上述定義。
[II-48]如[II-23]至[II-3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總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3至3公升。
[II-49]如[II-23]至[II-3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總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5至2公升。
[II-50]如[II-23]至[II-30]、[II-48]、[II-49]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3至2公升。
[II-51]如[II-23]至[II-30]、[II-48]、[II-49]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4至1.5公升。
[II-52]如[II-23]至[II-30]、[II-48]至[II-5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水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1至1公升。
[II-53]如[II-23]至[II-30]、[II-48]至[II-5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水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1至0.3公升。
[II-54]如[II-23]至[II-30]、[II-48]至[II-53]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比例係體積比為90:10至50:50。
[II-55]如[II-23]至[II-30]、[II-48]至[II-53]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比例係體積比為80:20至60:40。
[II-56]如[II-23]至[II-30]、[II-48]至[II-5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係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iii-1)饋入式(4)化合物、有機溶劑、水溶劑及鎢觸媒;
(步驟iii-2)於此,藉由加入過氧化氫使式(4)化合物與過氧化氫反應。
[II-57]如[II-56]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1饋入之水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05至0.4公升。
[II-58]如[II-56]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1饋入之水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08至0.2公升。
[II-59]如[II-31]至[II-4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總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3至3公升。
[II-60]如[II-31]至[II-4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總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5至2公升。
[II-61]如[II-31]至[II-47]、[II-59]、[II-6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3至2公升。
[II-62]如[II-31]至[II-47]、[II-59]、[II-6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4至1.5公升。
[II-63]如[II-31]至[II-47]、[II-59]至[II-6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水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1至1公升。
[II-64]如[II-31]至[II-47]、[II-59]至[II-6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水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1至0.3公升。
[II-65]如[II-31]至[II-47]、[II-59]至[II-64]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比例係體積比為90:10至50:50。
[II-66]如[II-31]至[II-47]、[II-59]至[II-64]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之反應使用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比例係體積比為80:20至60:40。
[II-67]如[II-31]至[II-47]、[II-59]至[II-6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iii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iii-1)饋入式(4)化合物、有機溶劑、水溶劑及鎢觸媒;
(步驟iii-2)於此,藉由加入過氧化氫使式(4)化合物與過氧化氫反應。
[II-68]如[II-67]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1饋入之水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05至0.4公升。
[II-69]如[II-67]所述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1饋入之水溶劑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為0.08至0.2公升。
於其他態樣,本發明為如下所述。
[III-1]一種結晶,為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中,至少於17.7-17.8°、18.0-18.1°及19.9-20.0°範圍之繞射角2θ顯示具有峰之光譜,前述3個峰中,19.9-20.0°之峰高為最大。
[III-2]如[III-1]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更於9.9-10.0°、20.6-20.7°及30.1-30.3°之繞射角2θ亦顯示具有峰之光譜。
[III-3]如[III-1]或[III-2]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更於4.9-5.0°之繞射角2θ亦顯示具有峰之光譜。
[III-4]如[III-1]至[III-3]中任一項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更於20.3-20.4°之繞射角2θ亦顯示具有峰之光譜。
[III-5]如[III-1]至[III-4]中任一項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更於21.8-21.9°之繞射角2θ亦顯示具有峰之光譜。
[III-6]如[III-1]至[III-5]中任一項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更於22.3-22.4°之繞射角2θ亦顯示具有峰之光譜。
[III-7]如[III-1]至[III-6]中任一項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更於25.4-25.5°之繞射角2θ亦顯示具有峰之光譜。
[III-8]如[III-1]至[III-7]中任一項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更於26.6-26.7°之繞射角2θ亦顯示具有峰之光譜。
[III-9]如[III-1]至[III-8]中任一項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更於26.9-27.0°之繞射角2θ亦顯示具有峰之光譜。
[III-10]如[III-1]至[III-9]中任一項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更於27.1-27.2°之繞射角2θ亦顯示具有峰之光譜。
[III-11]如[III-1]至[III-10]中任一項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更於35.5-35.6°之繞射角2θ亦顯示具有峰之光譜。
[III-12]如[III-1]至[III-11]中任一項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更於14.3-14.4°、20.8-20.9°、26.2-26.3°、28.3-28.4°、32.4-32.5°、35.3-35.4°、36.1-36.2°、38.0-38.1°及38.6-38.7°之繞射角2θ亦顯示具有峰之光譜。
[III-13]如[III-1]至[III-12]中任一項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19.9-20.0°之峰高與17.7-17.8°之峰高之比例為1:0.02-0.95。
[III-14]如[III-13]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19.9-20.0°之峰高與17.7-17.8°之峰高之比例為1:0.1-0.85。
[III-15]如[III-14]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19.9-20.0°之峰高與17.7-17.8°之峰高之比例為1:0.3-0.75。
[III-16]如[III-13]至[III-15]中任一項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19.9-20.0°之峰高與18.0-18.1°之峰高之比例為1:0.02-0.95。
[III-17]如[III-16]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19.9-20.0°之峰高與18.0-18.1°之峰高之比例為1:0.04-0.8。
[III-18]如[III-17]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19.9-20.0°之峰高與18.0-18.1°之峰高之比例為1:0.07-0.6。
[III-19]如[III-1]至[III-18]中任一項所述之結晶,其中,從將含有1種選自腈類、羧酸類、羧酸酯類、酮類、醯胺類、二鹵化脂肪族烴類之群組之有機溶劑作為主成分之液體作為溶劑之派羅克殺草碸溶液餾除前述有機溶劑,將派羅克殺草碸析出而獲得。
[III-20]如[III-19]所述之結晶,其中,前述有機溶劑為1種選自C2-C5烷腈、C1-C4羧酸、C1-C4烷基C1-C4羧酸酯、C1-C4烷基C1-C4烷基酮、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及C1-C4二鹵烷之群組。
[III-21]如[III-20]所述之結晶,其中,前述有機溶劑為1種選自乙腈、乙酸、乙酸乙酯、甲基異丁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及二氯甲烷之群組。
[III-22]如[III-19]所述之結晶,其中,前述溶劑為1種選自C2-C5烷腈/C1-C4醇混合溶劑、含水C2-C5烷腈、C1-C4羧酸、C1-C4烷基C1-C4羧酸酯、C1-C4烷基C1-C4烷基酮、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及C1-C4二鹵烷/C1-C4醇混合溶劑之群組。
[III-23]如[III-22]所述之結晶,其中,前述溶劑為1種選自乙腈/甲醇混合溶劑、含水乙腈、乙酸、乙酸乙酯、甲基異丁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及二氯甲烷/乙醇混合溶劑之群組。
[III-24]如[III-1]至[III-18]中任一項所述之結晶,其中,於將含有1種選自腈類、酮類及羧酸酯類之群組之有機溶劑作為主成分之液體作為溶劑之派羅克殺草碸溶液中添加選自由醚類、羧酸酯類、酮類、芳族烴衍生物類、脂肪族烴類、醇類及水之群組之派羅克殺草碸之弱溶劑,將派羅克殺草碸析出而獲得。
[III-25]如[III-24]所述之結晶,其中,前述有機溶劑為1種選自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烷基酮及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群組。
[III-26]如[III-25]所述之結晶,其中,前述有機溶劑為1種選自乙腈、丙酮及乙酸乙酯之群組。
[III-27]如[III-24]至[III-26]中任一項所述之結晶,其中,前述派羅克殺草碸之弱溶劑為C1-C4醇。
[III-28]如[III-27]所述之結晶,其中,前述派羅克殺草碸之弱溶劑為1種選自乙醇及異丙醇之群組。
[III-29]如[III-19]至[III-28]中任一項所述之結晶,其中,前述派羅克殺草碸之溶液為於含有將前述有機溶劑作為主成分之液體中,於金屬觸媒的存在下藉由使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與過氧化氫反應生成派羅克殺草碸之反應溶液。
[III-30]如[III-1]至[III-29]中任一項所述之結晶,其外觀為短柱狀或柱狀。
[III-31]一種農藥組成物,其含有如[III-1]至[III-30]中任一項所述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及界面活性劑。
[III-32]如[III-31]所述農藥組成物,其更含有水或油性分散媒,劑型為水性懸浮劑或油性懸浮劑。
[III-33]如[III-31]所述之農藥組成物,其更含有固體載體,劑型為水合劑或顆粒水合劑。
[III-34]一種農藥組成物,其含有使用[III-1]至[III-30]中任一項所述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製造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及界面活性劑。
[III-35]如[III-34]所述之農藥組成物,其更含有水或油性分散媒,劑型為水性懸浮劑或油性懸浮劑。
[III-36]如[III-34]所述之農藥組成物,其更含有固體載體,劑型為水合劑或顆粒水合劑。
[III-37]一種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製造方法,其係從將含有1種選自腈類、羧酸類、羧酸酯類、酮類、醯胺類、二鹵化脂肪族烴類之有機溶劑作為主成分之液體作為溶劑之派羅克殺草碸溶液餾除前述有機溶劑使派羅克殺草碸析出。
[III-38]如[III-37]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有機溶劑為1種選自C2-C5烷腈、C1-C4羧酸、C1-C4烷基C1-C4羧酸酯、C1-C4烷基C1-C4烷基酮、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及C1-C4二鹵烷之群組。
[III-39]如[III-38]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有機溶劑為1種選自乙腈、乙酸、乙酸乙酯、甲基異丁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及二氯甲烷之群組。
[III-40]如[III-37]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溶劑為1種選自C2-C5烷腈/C1-C4醇混合溶劑、含水C2-C5烷腈、C1-C4羧酸、C1-C4烷基C1-C4羧酸酯、C1-C4烷基C1-C4烷基酮、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及C1-C4二鹵烷/C1-C4醇混合溶劑之群組。
[III-41]如[III-40]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溶劑為1種選自乙腈/甲醇混合溶劑、含水乙腈、乙酸、乙酸乙酯、甲基異丁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及二氯甲烷/乙醇混合溶劑之群組。
[III-42]一種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製造方法,其係於含有1種選自腈類、酮類及羧酸酯類之群組之有機溶劑作為主成分之液體作為溶劑之派羅克殺草碸之溶液中添加選自醚類、羧酸酯類、酮類、芳族烴衍生物類、脂肪族烴類、醇類及水之群組之派羅克殺草碸之弱溶劑使派羅克殺草碸析出。
[III-43]如[III-42]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有機溶劑為1種選自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烷基酮及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群組。
[III-44]如[III-43]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有機溶劑為1種選自乙腈、丙酮及乙酸乙酯之群組。
[III-45]如[III-42]至[III-44]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派羅克殺草碸之弱溶劑為C1-C4醇。
[III-46]如[III-45]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派羅克殺草碸之弱溶劑為1種選自乙醇及異丙醇之群組。
[III-47]一種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製造方法,其係於將含有1種選自腈類、羧酸類、羧酸酯類、酮類、醯胺類、二鹵化脂肪族烴類之群組之有機溶劑作為主成分之液體中,於金屬觸媒的存在下藉由使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與過氧化氫反應生成派羅克殺草碸,從獲得之派羅克殺草碸之反應溶液中將前述有機溶劑餾除使派羅克殺草碸析出。
[III-48]如[III-47]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更含有藉由[I-1]所述之步驟(iii)製造派羅克殺草碸之步驟。
[III-49]如[III-47]或[III-48]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有機溶劑為1種選自C2-C5烷腈、C1-C4羧酸、C1-C4烷基C1-C4羧酸酯、C1-C4烷基C1-C4烷基酮、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及C1-C4二鹵烷之群組。
[III-50]如[III-49]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有機溶劑為1種選自乙腈、乙酸、乙酸乙酯、甲基異丁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及二氯甲烷之群組。
[III-51]如[III-47]或[III-48]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有機溶劑為1種選自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及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之群組。
[III-52]如[III-51]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有機溶劑為1種選自乙腈、乙酸乙酯及N,N-二甲基甲醯胺之群組。
[III-53]如[III-47]或[III-48]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液體為1種選自C2-C5烷腈/C1-C4醇混合溶劑、含水C2-C5烷腈、C1-C4羧酸、C1-C4烷基C1-C4羧酸酯、C1-C4烷基C1-C4烷基酮、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及C1-C4二鹵烷/C1-C4醇混合溶劑之群組。
[III-54]如[III-53]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液體為1種選自乙腈/甲醇混合溶劑、含水乙腈、乙酸、乙酸乙酯、甲基異丁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及二氯甲烷/乙醇混合溶劑之群組。
[III-55]如[III-47]或[III-48]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液體為1種選自C2-C5烷腈/C1-C4醇混合溶劑、含水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羧酸酯及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之群組。
[III-56]如[III-55]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液體為1種選自乙腈/甲醇混合溶劑、含水乙腈、乙酸乙酯及N,N-二甲基甲醯胺之群組。
[III-57]一種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製造方法,其係於將含有1種選自腈類、酮類及羧酸酯類之群組之有機溶劑作為主成分之液體中,於金屬觸媒的存在下藉由使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與過氧化氫反應,生成派羅克殺草碸,於獲得之派羅克殺草碸之溶液中添加選自醚類、羧酸酯類、酮類、芳族烴衍生物類、脂肪族烴類、醇類及水之群組之派羅克殺草碸之弱溶劑使派羅克殺草碸析出。
[III-58]如[III-57]所述之製造方法,其更含有藉由[I-1]所述之步驟(iii)製造派羅克殺草碸之步驟。
[III-59]如[III-57]或[III-58]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有機溶劑為1種選自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烷基酮及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群組。
[III-60]如[III-59]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有機溶劑為1種選自乙腈、丙酮及乙酸乙酯之群組。
[III-61]如[III-57]或[III-58]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有機溶劑為1種選自C2-C5烷腈及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群組。
[III-62]如[III-61]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有機溶劑為1種選自乙腈及乙酸乙酯之群組。
[III-63]如[III-57]至[III-62]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派羅克殺草碸之弱溶劑為C1-C4醇。
[III-64]如[III-63]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派羅克殺草碸之弱溶劑為1種選自乙醇及異丙醇之群組。
[III-65]一種農藥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含有[III-1]至[III-30]中任一項所述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體微粉碎之步驟及將含有前述經微粉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界面活性劑及固體載體之原料全體混合均一化之步驟,劑型為水合劑。
[III-66]一種農藥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含有[III-1]至[III-30]中任一項所述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體或淤漿微粉碎之步驟及一邊將含有前述經微粉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界面活性劑及固體載體之原料全體均一化一邊再添加少許量之水,進行捏合之捏合步驟、將於前述步驟獲得之捏合物進行造粒之步驟及將於前述步驟獲得之造粒物乾燥之步驟,劑型為顆粒水合劑。
[III-67]一種農藥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含有[III-1]至[III-30]中任一項所述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體或淤漿微粉碎之步驟及將含有前述經微粉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界面活性劑及水之原料全體混合均一化之步驟,劑型為水性懸浮劑。
[III-68]一種農藥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含有[III-1]至[III-30]中任一項所述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體或淤漿微粉碎之步驟及將含有前述經微粉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界面活性劑及油性分散媒之原料全體混合均一化之步驟,劑型為油性懸浮劑。
[III-69]一種農藥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含有藉由[III-37]至[III-64]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獲得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體微粉碎之 步驟及將含有前述經微粉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界面活性劑及固體載體之原料全體混合均一化之步驟,劑型為水合劑。
[III-70]一種農藥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含有藉由[III-37]至[III-64]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獲得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體或淤漿微粉碎之步驟及一邊將含有前述經微粉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界面活性劑及固體載體之原料全體均一化一邊再添加少許量之水,進行捏合之捏合步驟、將於前述步驟獲得之捏合物進行造粒之步驟及將於前述步驟獲得之造粒物乾燥之步驟,劑型為顆粒水合劑。
[III-71]一種農藥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含有藉由[III-37]至[III-64]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獲得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體或淤漿微粉碎之步驟及將含有前述經微粉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界面活性劑及水之原料全體混合均一化之步驟,劑型為水性懸浮劑。
[III-72]一種農藥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含有藉由[III-37]至[III-64]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獲得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體或淤漿微粉碎之步驟及將含有前述經微粉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界面活性劑及油性分散媒之原料全體混合均一化之步驟,劑型為油性懸浮劑。
將本說明書中記載之符號及術語加以說明。
本說明書中,會使用以下之縮寫及前綴,該等意義為如下所述。
Me:甲基
Et:乙基
Pr、n-Pr及Pr-n:丙基(亦即為正丙基)
i-Pr及Pr-i:異丙基
Bu、n-Bu及Bu-n:丁基(亦即為正丁基)
s-Bu及Bu-s:第二丁基(亦即為第二丁基)
i-Bu及Bu-i:異丁基
t-Bu及Bu-t:第三丁基(亦即為第三丁基)
Ph:苯基
n-:正
s-及sec-:第二
i-及iso-:異
t-及tert-:第三
c-及cyc-:環
o-:鄰
m-:間
p-:對
術語「硝基」係指取代基「-NO2」。
術語「氰基」或「腈基」係指取代基「-CN」。
術語「羥基」係指取代基「-OH」。
術語「胺基」係指取代基「-NH2」。
(Ca-Cb)係指碳原子數為a至b個。例如「(C1-C4)烷基」之「(C1-C4)」係指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至4,「(C2-C5)」係指烷基之碳原子數為2至5。表示碳原子數之「(Ca-Cb)」在無括弧時,以「Ca-Cb」表示。因此,例如「C1-C4烷基」之「C1-C4」係指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至4。
本說明書中,如「烷基」之通常術語解釋為包含丁基及如第三丁基之直鏈及支鏈雙方。另一方面,例如具體之術語「丁基」係指直鏈之「正丁基」,不為支鏈之「第三丁基」。因此,如「第三丁基」之支鏈異構體於有意時會特別提及。
鹵素原子之例係包含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
(C1-C6)烷基係指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烷基。(C1-C6)烷基之例係包含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等,惟不限定於此等。
(C1-C4)烷基係指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烷基。(C1-C4)烷基之例係包含上述(C1-C6)烷基之例中適當之例。
(C3-C6)環烷基係指具有3至6個碳原子之環烷基。(C3-C6)環烷基之例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
(C2-C6)烯基係指具有2至6個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烯基。(C2-C6)烯基之例係包含乙烯基、1-丙烯基、異丙烯基、2-丙烯基、1-丁烯基、1-甲基-1-丙烯基、2-甲基-1-丙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1,3-丁二烯基、1-戊烯基、1-己烯基等,惟不限定於此等。
(C2-C6)炔基係指具有2至6個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炔基。(C2-C6)炔基之例係包含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1-丁炔基、1-甲基-2-丙炔基、2-丁炔基、3-丁炔基、1-戊炔基、1-己炔基等,惟不限定於此等。
(C6-C10)芳基之例為苯基、1-萘基及2-萘基。
(C1-C6)鹵烷基係指藉由相同或不同之1至13個鹵素原子取代之碳原子數為1至6之直鏈或支鏈烷基(此處,鹵素原子與上述定義相同)。(C1- C6)鹵烷基之例係包含氟甲基、氯甲基、溴甲基、二氟甲基、二氯甲基、三氟甲基、三氯甲基、氯二氟甲基、溴二氟甲基、2-氟乙基、1-氯乙基、2-氯乙基、2,2,2-三氟乙基、五氟乙基、3-氟丙基、3-氯丙基、2-氯-1-甲基乙基、2,2,3,3,3-五氟丙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七氟丙基、1,2,2,2-四氟-1-三氟甲基乙基、4-氟丁基、4-氯丁基、2,2,3,3,4,4,4-七氟丁基、九氟丁基、1,1,2,3,3,3-六氟-2-三氟甲基丙基、2,2,2-三氟-1,1-二(三氟甲基)乙基、十一氟戊基、十三氟己基等,惟不限定於此等。
(C1-C4)全氟烷基係指所有之氫原子經氟原子取代的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烷基。(C1-C4)全氟烷基之例為三氟甲基(亦即為-CF3)、五氟乙基(亦即為-CF2CF3)、七氟丙基(亦即為-CF2CF2CF3)、1,2,2,2-四氟-1-三氟甲基乙基(亦即為-CF(CF3)2)、九氟丁基、(亦即為-CF2CF2CF2CF3)、1,2,2,3,3,3-六氟-1-三氟甲基丙基(亦即為-CF(CF3)CF2CF3)、1,1,2,3,3,3-六氟-2-三氟甲基丙基(亦即為-CF2CF(CF3)2)及2,2,2-三氟-1,1-二(三氟甲基)乙基(亦即為-C(CF3)3)。
(C1-C6)烷氧基係指(C1-C6)烷基-O-(此處,(C1-C6)烷基部分與上述定義相同)。(C1-C6)烷氧基之例係包含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戊基氧基、異戊基氧基、新戊基氧基、己基氧基等,惟不限定於此等。
(C1-C6)醇係指(C1-C6)烷基-OH(此處,(C1-C6)烷基部分與上述定義相同)。(C1-C6)醇之例係包含甲醇、乙醇、丙醇(亦即為1-丙醇)、2-丙醇、丁醇(亦即為1-丁醇)、第二丁醇、異丁醇、第三丁醇、戊醇(亦即為1-戊醇)、第二戊醇、3-戊醇、2-甲基-1-丁醇、異戊醇、第三戊醇、己醇(亦即為1-己醇)、 環己醇等,惟不限定於此等。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等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多元醇類(例如二醇類、三醇類)為(C1-C6)醇之等效體。
(C1-C4)醇係指(C1-C4)烷基-OH(此處,(C1-C4)烷基部分與上述定義相同)。(C1-C4)醇之例係包含甲醇、乙醇、丙醇(亦即為1-丙醇)、2-丙醇、丁醇、第二丁醇、異丁醇、第三丁醇等,惟不限定於此等。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等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多元醇類(例如二醇類、三醇類)為(C1-C4)醇之等效體。
(C2-C5)烷腈係指(C1-C4)烷基-CN(此處,(C1-C4)烷基部分係指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烷基。(C1-C4)烷基之例係包含上述(C1-C6)烷基之例中適當之例)。(C2-C5)烷腈之例係包含乙腈、丙腈等,惟不限定於此等。本說明書中,(C2-C5)烷腈亦以C2-C5烷腈表示。C2烷腈為乙腈。換言之,乙腈以IUPAC命名法為基礎,為乙烷腈,為具有2個碳原子之C2烷腈。同樣地,丙腈為C3烷腈。
(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例係包含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丙酸乙酯、丙酸丙酯、丙酸異丙酯、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等,較佳為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等,惟不限定於此等。本說明書中,(C1-C4)烷基(C1-C4)羧酸酯亦以C1-C4烷基C1-C4羧酸酯表示。
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之例係包含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N-二乙基甲醯胺、N,N-二乙基乙醯胺等,較佳為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惟不限定於此等。本說明書中,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亦以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表示。 N,N-二(C1烷基)C1烷醯胺為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C1烷基)C2烷醯胺為N,N-二甲基乙醯胺。
(C1-C4)羧酸係指(C1-C3)烷基-COOH,亦即為(C1-C3)烷基-C(=O)-OH(此處,(C1-C4)烷基部分與上述定義相同)。(C1-C4)羧酸之例係包含乙酸、丙酸等,較佳為乙酸,惟不限定於此等。本說明書中,(C1-C4)羧酸亦以C1-C4羧酸表示。
(C1-C4)烷基(C1-C4)烷基酮之例係包含丙酮、甲基乙酮(MEK)、甲基異丙酮(MIPK)、甲基異丁酮(MIBK)等,惟不限定於此等。本說明書中,(C1-C4)烷基(C1-C4)烷基酮亦以C1-C4烷基C1-C4烷基酮表示。
(C1-C4)二鹵烷之例係包含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等,惟不限定於此等。本說明書中,(C1-C4)二鹵烷亦以C1-C4二鹵烷表示。
環式之烴基係指構成環之原子全為碳原子之單環式或多環式之環式基。於一態樣,環式烴基之例係包含芳香族或非芳香族之單環式、二環式或三環式之3至14員(較佳為5至14員,更佳為5至10員)之環式烴基,惟不限定於此等。於其他態樣,環式烴基之例係包含芳族或非芳族之單環式或二環式(較佳為單環式)之4至8員(較佳為5至6員)之環式烴基,惟不限定於此等。環式烴基之例係包含環烷基、芳基等,惟不限定於此等。環烷基之例係包含上述(C3-C6)環烷基之例。芳基為如上述定義之環式烴基中為芳族之環式基。芳基之例係包含上述(C6-C10)芳基之例。如於上述定義或例示之環式烴基,若可能亦可包含非稠環式(例如單環式或螺環式)及稠環式之環式基。如於上述定義或例示之環式烴基,若可能則可為不飽和、部分飽和或飽和中之任一種。如於上述定義或例示之環式烴基亦稱為碳環基。碳環為相當於於上述定義或例示之環式 烴基之環。碳環之例係包含環丙烷、環丁烷、環戊烷、環己烷、環戊烯、環己烯等,惟不限定於此等。
本說明書中,關於術語「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中之「取代基」只要此等為化學上所容許,可顯示本發明效果者即可,無特別限制。
本說明書中,「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術語中之「1個以上之取代基」之例係包含從取代基群(a)獨立選擇之1個以上之取代基(較佳為1至3個之取代基),惟不限定於此等。
取代基群(a)為由鹵素原子、硝基、氰基、羥基、胺基、(C1-C6)烷基、(C1-C6)鹵烷基、(C3-C6)環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烷氧基、苯基及苯氧基構成之群組。
此外,從取代基群(a)獨立選擇之1個以上之取代基(較佳為1至3個之取代基)各自獨立,可經從取代基群(b)獨立選擇之1個以上之取代基(較佳為1至3個之取代基)取代。此處,取代基群(b)與取代基群(a)相同。
「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之例係包含(C1-C6)鹵烷基、(C1-C4)全氟烷基、可經1至9個氟原子取代之(C1-C4)烷基,惟不限定於此等。
可經1至9個氟原子取代之(C1-C4)烷基之例係包含氟甲基(亦即為-CH2F)、二氟甲基(亦即為-CHF2)、三氟甲基(亦即為-CF3)、2-氟乙基、2,2,2-三氟乙基、五氟乙基、3-氟丙基、2,2,3,3,3-五氟丙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七氟丙基、1,2,2,2-四氟-1-三氟甲基乙基、4-氟丁基、2,2,3,3,4,4,4-七氟丁基、九氟丁基、1,1,2,3,3,3-六氟-2-三氟甲基丙基、2,2,2-三氟-1,1-二(三氟甲基)乙基,惟不限定於此等。
本說明書中,於提及取代基(例如R1、R2、R3、R4、R5、X1及X2等)時之術語「如本說明書中所述」及類似術語為參照本說明書中取代基全部之定義及如果有的話之所有例、較佳之例、更佳之例、再更佳之例及特佳之例等編入。
(受體數)
本說明書中,關於受體數(acceptor number)可參照例如以下之文獻。
Christian Reichardt,"Solvents and Solvent Effects in Organic Chemistry",3rd,updated and enlarged edition,WILEY-VCH,2003,p.25-26
利用31P-NMR化學位移值之受體數之定義記載於上述文獻,參照文獻編入本發明。
具有指定之受體數之溶劑之例係記載於上述文獻,此等為藉由參照並編入本發明中,惟不限定於此等。代表性溶劑之受體數為如下所述:
己烷:0.0、乙酸乙酯:9.3、乙腈:18.9、丁醇:32.2、乙醇:37.1、乙酸:52.9、水:54.8。
本說明書中,非限定性術語「包含(comprise(s)/comprising)」於限定性語句「由..構成(consist(s) of/consisting of)」各個可任意置換。
如果沒有明示,於本說明書使用之所有技術性及科學性術語具有與本揭示所屬之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通常可理解者相同之意義。
除非有特別表示,於本說明書表示使用之量、大小、濃度、反應條件等特徵之數字應理解為由術語「約」修飾。於數種態樣,所揭示之數值可利用所報告之有效數字之位數及通常之舍入技術加以解釋。於數種態樣,所揭 示之數值可解釋為包含從於各個之試驗測定方法看到之標準偏差必然產生之誤差。
(步驟i)
對於步驟(i)加以說明。
步驟i為式(2)中X1為鹵素原子時的式(2)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之一。
步驟i為使式(1)化合物與鹵化劑反應,製造式(2)化合物之步驟,惟式(2)中之X1為鹵素原子;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91-165
(此處,R1、R2及R3為如本說明書中所記載,X1為鹵素原子)
步驟i之反應為羥基之鹵化反應。
(步驟i之原料:式(1)化合物)
使用式(1)化合物作為步驟i之原料。
式(1)化合物可為習知化合物或從習知化合物依據習知方法製造。例如式(1)化合物之調製為如下所述,
可以WO2007/094225A1(專利文獻5)、實施例1中所記載者或類似之方法進行。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92-166
將WO2007/094225A1(專利文獻5)總結如下。例如WO2007/094225A1(專利文獻5)係如下圖,揭示式(1-a)化合物從乙醯乙酸酯衍生物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92-167
式(1)中,R1、R2及R3各自獨立地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3-C6)環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烯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炔基或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6-C10)芳基。
從產率、取得性、價格、生成物之有用性等觀點而言,式(1)中之R1之較佳例係包含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更佳為(C1-C6)烷基,再更佳為(C1-C4)烷基,特佳為甲基。
從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式(1)中之R2之較佳例係包含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更佳為(C1-C6)鹵烷基,再更佳為(C1-C4)全氟烷基,特佳為三氟甲基。
從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式(1)中之R3之較佳例係包含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更佳為(C1-C6)鹵烷基,再更佳為可經1至9個氟原子取代之(C1-C4)烷基,特佳為二氟甲基。
式(1)化合物之特佳具體例為如下所述: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93-168
(步驟i之生成物:式(2)化合物)
步驟i之生成物為對應作為原料使用之式(1)化合物之式(2)化合物。
式(2)中,R1、R2及R3係如式(1)之定義。式(2)中,R1、R2及R3之例、較佳例、更佳例及特佳例各個與上述之式(1)中之此等相同。
於步驟i,式(2)中,X1為鹵素原子。從產率、取得性、價格等之觀點而言,式(2)中之X1之更佳例係包含氯原子及溴原子,特佳為氯原子。
式(2)化合物之具體例係包含以下之例,惟不限定於此等;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94-169
式(2)化合物之特佳具體例為如下所述: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94-170
(步驟i之鹵化劑)
只要反應可進行,鹵化劑可為任意之鹵化劑。鹵化劑之例係包含氯化劑及溴化劑等,較佳為氯化劑,惟不限定於此等。
鹵化劑之具體例係包含以下所述,惟不限定於此等:氯(Cl2)、氯化氫(例如氯化氫氣體、30%至35%鹽酸)、亞硫醯氯、硫醯氯、三氯化磷、五氯化磷、磷醯氯、草醯氯、溴(Br2)、溴化氫(例如48%氫溴酸)、亞硫醯溴、三溴化磷、磷醯溴等、光氣、苯甲醯氯等。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鹵化劑之較佳具體例係包含氯、氯化氫、亞硫醯氯、硫醯氯、三氯化磷、五氯化磷、磷醯氯、溴、溴化氫、三溴化磷,更佳為氯、亞硫醯氯、硫醯氯、三氯化磷、五氯化磷、磷醯氯,再更佳為亞硫醯氯、硫醯氯,又再更佳為亞硫醯氯。
步驟i之鹵化劑可單獨或將2種以上以任意比例組合使用。步驟i之鹵化劑之形態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形態。
步驟i之鹵化劑之形態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選擇。步驟i之鹵化劑之使用量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量。步驟i之鹵化劑之使用量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調整。惟,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之鹵化劑之使用量,相對於例如式(1)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1.0至3.0莫耳,較佳為1.0至2.0莫耳,更佳為1.0至1.5莫耳,再更佳為1.0至1.1莫耳。
(步驟i之觸媒:醯胺類等)
步驟i之反應可於觸媒的存在下或不存在下進行。於步驟i之反應是否使用觸媒,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決定。惟,從本說明書中之實施例明瞭,於觸媒的不存在下反應可充分地進行。於步驟i使用觸媒時,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使用任意之觸媒。步驟i之觸媒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醯胺類(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DMF)、N,N-二甲基乙醯胺(DMAC)、N-甲基吡咯啶酮(NMP)等)、脲類(例如N,N’-二甲基咪唑啶酮(DMI)、四甲基脲等)等。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之觸媒之較佳例係包含N,N-二甲基甲醯胺(DMF)、N-甲基吡咯啶酮(NMP),更佳為N,N-二甲基甲醯胺(DMF)。
步驟i之觸媒可單獨或將2種以上以任意比例組合使用。步驟i之觸媒之形態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形態。步驟i之觸媒之形態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選擇。步驟i之觸媒之使用量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量。於步驟i可不使用觸媒。於步驟i使用觸媒時,步驟i之觸媒之使用量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調整。惟,從產率、 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於1種態樣,步驟i之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例如式(1)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零)至0.1莫耳,較佳為0(零)至0.05莫耳。於其他態樣,步驟i之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例如式(1)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001至0.1莫耳,較佳為0.01至0.05莫耳。
(步驟i之反應溶劑)
步驟i之反應可在溶劑的不存在下或存在下進行。於步驟i之反應是否使用溶劑,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決定。於步驟i之反應使用溶劑時,只要反應可進行者,溶劑可為任意之溶劑。步驟i之反應之溶劑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選擇。步驟i之反應之溶劑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芳族烴衍生物類(例如苯、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三氯苯、硝基苯等)、鹵化脂肪族烴類(例如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EDC)等)、脂肪族烴類(例如己烷、環己烷、乙基環己烷等)、腈類(例如乙腈、丙腈等)、醚類(例如四氫呋喃(THF)、1,4-二噁烷、二異丙醚、二丁醚、二-第三丁醚、環戊基甲醚(CPME)、甲基-第三丁醚、1,2-二甲氧基乙烷(DME)、二乙二醇二甲醚(diglyme)等)及任意比例之此等之任意組合。於芳族烴衍生物類之中,較佳為鹵化芳族烴類(例如氯苯、二氯苯、三氯苯等)。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較佳步驟i之反應係在溶劑的不存在下或在從以下選擇之溶劑的存在下進行:芳族烴衍生物類、鹵化脂肪族烴類、腈類及任意比例之此等之任意組合。更佳步驟i之反應係在溶劑的不存在下或在從以下選擇之溶劑的存在下進行:氯苯、二氯苯、三氯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乙腈及任意比例之此等之任意組合。更佳步 驟i之反應係在溶劑的不存在下或在從以下選擇之溶劑的存在下進行:二氯甲烷及乙腈。再更佳步驟i之反應係在溶劑的不存在下或在作為溶劑之乙腈的存在下進行。特佳步驟i之反應係在作為溶劑之乙腈的存在下進行。
步驟i之反應之溶劑之使用量只要反應系之攪拌可充分即可,無特別限制。惟,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於一態樣,步驟i之反應之溶劑之使用量,相對於例如式(1)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零)至3L(公升),較佳為0(零)至2L,更佳為0(零)至1.5L,再更佳為0(零)至1L,又再更佳為0(零)至0.8L。再於其他態樣,反應之溶劑之使用量,相對於例如式(1)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3至3L(公升),較佳為0.4至2L,更佳為0.5至1.5L,再更佳為0.6至1.2L。於將2種以上之溶劑組合使用時,2種以上溶劑之比例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比例。
(步驟i之反應溫度)
步驟i之反應溫度無特別限制。惟,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之反應溫度例如為-10℃(負10℃)至100℃,較佳為-5℃(負5℃)至80℃,更佳為0℃(零℃)至50℃,再更佳為0℃(零℃)至40℃,更佳為0℃(零℃)至30℃。
(步驟i之反應時間)
步驟i之反應時間無特別限制。惟,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之反應時間例如為0.5小時至48小時,較佳為1小時至24 小時,更佳為1小時至12小時,再更佳為2小時至12小時。惟,反應時間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調整。
(步驟i之後處理;分離及/或精製)
屬於步驟i之生成物之式(2)化合物,尤其是化合物(2-a)可作為步驟ii之原料使用。於步驟i獲得之一般式(2)化合物可進行分離及/或精製並於下一步驟使用,亦可不進行分離而於下一步驟使用。是否進行後處理(分離及/或精製)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對應目的及狀況而適當地決定。
於步驟i,於反應完成後可藉由惰性氣體(例如氮)清除、起泡及/或減壓除去氣體、揮發性成分、低沸點成分。例如亦可除去酸性成分。
屬於步驟i之目的物之式(2)化合物,尤其是化合物(2-a)如果可能,可藉由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習知方法(例如如果可能,可為蒸餾、萃取、洗淨、包含再結晶之結晶化、結晶洗淨及/或其它操作)及此等之改良方法及此等之任意組合,從反應混合物分離、精製。
如果可能,可將溶解或懸浮於有機溶劑之生成物藉由水、溫水、鹼性水溶液(例如5%至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或酸性水溶液(例如5至35%鹽酸或5至35%硫酸)洗淨。亦可將此等之洗淨操作組合。
於進行含有再結晶之生成物之結晶化及結晶之洗淨時,可參照於後述步驟iii中之說明。
於上述任一操作,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對應目的及狀況,適當地調整溫度。
於後處理之任一種操作及下一步驟中使用生成物之操作,溶劑之量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藉由此等之添加及除去而適當地調整。再者,根據情況,亦可進行溶劑之回收及再利用。例如可進行於反應中使用之溶劑之回收及再利用,亦可進行於後處理(分離及/或精製)中使用之溶劑之回收及再利用。
可藉由上述操作全部或是將一部分適當組合進行後處理(分離及/或精製)。根據情況,配合目的,可將上述之操作重覆進行。除此之外,上述任一操作之組合及此等之順序,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選擇。
(步驟ii)
對於步驟ii加以說明。
步驟ii為於鹼的存在下,使式(2)化合物與式(3)化合物反應製造式(4)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099-171
(此處,R1、R2、R3、R4、R5、X1及X2為如本說明書中所述)
步驟ii之反應為縮合反應。
(步驟ii之原料:式(2)化合物)
使用式(2)化合物作為步驟ii之原料。式(2)化合物可為習知化合物,亦可從習知化合物依據習知方法製造。例如式(2)化合物之調製記載於WO2004/013106A1(專利文獻2)、實施例13及14中,將此等呈示如下。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00-172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00-173
惟,式(2)化合物較佳為藉由本發明之方法製造。亦即當式(2)中之X1為鹵素原子時,式(2)化合物較佳為藉由本說明書中記載之包含步驟i之方法製造。
式(2)中,R1、R2及R3係如上述定義,式(2)中,R1、R2及R3之例、較佳之例、更佳之例及特佳之例為如上所述。
式(2)中之X1為脫離基。式(2)中之X1只要可於步驟ii之反應中作為脫離基之機能者,可為任意之原子或原子團。
從產率、取得性、價格等觀點而言,式(2)中之X1之較佳例為鹵素原子、(C1-C4)烷基磺醯基氧基、(C1-C4)鹵烷基磺醯基氧基、(C1-C4)烷基或可具有鹵素原子之苯磺醯基氧基,更佳為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甲磺醯基氧基、乙磺醯基氧基、三氟甲磺醯基氧基、苯磺醯基氧基、p-甲苯磺醯基氧基、p-氯苯磺醯基氧基,再更佳為氯原子及溴原子,特佳為氯原子。
式(2)化合物之具體例及特佳之具體例為如上所述。
(步驟ii之原料:式(3)化合物)
使用式(3)化合物作為步驟ii之原料。
式(3)化合物可為習知化合物亦可為從習知化合物依據習知方法製造。例如式(3)化合物之調製可以WO2006/068092A1(專利文獻6)、日本特表2013-512201(JP2013-512201A)(專利文獻7)及WO2019/131715A1(專利文獻8)中記載者或以類似之方法進行。日本特表2013-512201(JP2013-512201A)、段落0004(US2012/264947A1、段落0007)(專利文獻7)引用日本特開2008- 001597(JP2008-001597A)及WO2006/038657A1,使用於WO2006/068092A1(專利文獻6)記載之方法使用之原料之製造方法。將此等總結於下圖表示。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02-174
式(3)中,R4及R5各自獨立地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3-C6)環烷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烯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2-C6)炔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氧基;或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6-C10)芳基;或R4及R5與此等結合之碳原子一同形成4至12員之碳環,此處形成之環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
從產率、取得性、價格、生成物之有用性等觀點而言,式(3)中之R4及R5之較佳例係包含各自獨立地為可經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之(C1-C6)烷基,更佳為(C1-C6)烷基,再更佳為(C1-C4)烷基,特佳為甲基。
式(3)中之X2為形成酸之原子或原子團。因此,HX2為酸。
從產率、取得性、價格、生成物之有用性等觀點而言,式(2)中之X1之較佳例係包含鹵素原子、硫酸基、硫酸氫基、磷酸基、磷酸氫基、磷酸二氫基、(C1-C4)烷基磺醯基氧基、(C1-C4)鹵烷基磺醯基氧基、(C1-C4)烷基或可具有鹵素原子之苯磺醯基氧基及此等之2個以上(較佳為2個或3個,更佳為2個)之混合物,更佳為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硫酸基、硫酸氫基、磷酸基、磷酸氫基、磷酸二氫基、甲磺醯基氧基、乙磺醯基氧基、三氟甲磺醯基氧基、苯磺醯基氧基、p-甲苯磺醯基氧基、p-氯苯磺醯基氧基及此等之2個以上(較佳為2個或3個,更佳為2個)之混合物,再更佳為氯原子、溴原子、硫酸基、硫酸氫基、磷酸基、磷酸氫基、甲磺醯基氧基、p-甲苯磺醯基氧基及此等之2個以上(較佳為2個或3個,更佳為2個)之混合物,特佳為氯原子、溴原子及該等之混合物。
式(3)化合物之特佳具體例為下述化合物及該等之混合物。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03-175
除此之外,「X2H」為如硫酸或磷酸之多元酸時,「酸部分之X2」與「下述式(3-1)之(4,5-二氫異噁唑-3-基)硫羧醯胺部分」之比例可對應於多元酸可能之所有價數之比例即在本發明之範圍內。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04-176
換言之,例如下述式(3-c)化合物為式(3)化合物之均等物。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04-177
於步驟ii之反應,推測式(3)化合物中之異硫脲鎓基係生成對應之硫醇基及/或其鹽(例如一般之-S-Na+或-S-K+)及/或其類似物。具有對應式(3)化合物之硫醇基及/或其鹽及/或其類似物之化合物為式(3)化合物之均等物,使用此等均等物之方法都落入由附加之申請專利範圍定義之本發明之範圍內。
(步驟ii之原料:式(3)化合物之使用量)
步驟ii之式(3)的化合物之使用量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量。步驟ii之式(3)之使用量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調整。惟,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之式(3)化合物之使用量,相對於例如式(2)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5至2.0莫耳以上,較佳為0.8至1.5莫耳,更佳為1.0至1.5莫耳,再更佳為1.0至1.1莫耳。
(步驟ii之生成物:式(4)化合物)
步驟ii之生成物為對應作為原料使用之式(2)化合物及式(3)化合物之式(4)化合物。
式(4)中,R1、R2及R3係如式(1)之定義。式(4)中,R4及R5係如式(3)之定義。式(4)中,R1、R2、R3、R4及R5之例、較佳之例、更佳之例及特佳之例各個與上述之式(1)及式(3)中之該等相同。
式(4)化合物之特佳具體例為如下所述: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05-178
(步驟ii之鹼)
步驟ii之反應係於鹼的存在下進行。只要反應可進行,鹼可為任意之鹼。步驟ii之鹼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
鹼金屬氫氧化物(例如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鹼土金屬氫氧化物(例如氫氧化鎂、氫氧化鈣、氫氧化鋇等)、鹼金屬碳酸鹽(例如碳酸鋰、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等)、鹼土金屬碳酸鹽(例如碳酸鎂、碳酸鈣等)、鹼金屬碳酸氫鹽(例如碳酸氫鋰、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鹼土金屬碳酸氫鹽(例如碳酸氫鈣等),
磷酸鹽(例如磷酸鈉、磷酸鉀、磷酸鈣等),
磷酸氫鹽(例如磷酸氫鈉、磷酸氫鉀、磷酸氫鈣等)等,
胺類(例如三乙胺、三丁胺、二異丙基乙胺、1,8-二氮雜二環[5.4.0]-7-十一碳-7-烯(DBU)、1,4-二氮雜二環[2.2.2]辛烷(DABCO)、吡啶、4-(二甲胺基)-吡啶(DMAP)等)、氨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之鹼之較佳例係包含鹼金屬氫氧化物、鹼金屬碳酸鹽、鹼金屬碳酸氫鹽及該等之混合物,更佳為鹼金屬氫氧化物、鹼金屬碳酸鹽及該等之混合物,再更佳為鹼金屬氫氧化物。
從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步驟ii之鹼之較佳具體例係包含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鋰、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鋰、碳酸氫鈉、碳酸氫鉀及該等之混合物,更佳為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鋰、碳酸鈉、碳酸鉀及該等之混合物,再更佳為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碳酸鉀及該等之混合物,又再更佳為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及該等之混合物,特佳為氫氧化鈉。
步驟ii之鹼可單獨或將2種以上以任意比例組合使用。步驟ii之鹼之形態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形態。步驟ii之鹼之形態之例係包含只有鹼之固體及任意濃度之水溶液等。鹼之形態之具體例係包含薄片、小丸、珠粒、粉末及10至50%水溶液,較佳為20至50%水溶液(例如25%氫氧化鈉水溶液及48%氫氧化鈉水溶液,較佳為48%氫氧化鈉水溶液)等,惟不限定於此等。步驟ii之鹼之形態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選擇。
步驟ii之鹼之使用量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量。步驟ii之鹼之使用量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調整。惟,從產率、副 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之鹼之使用量於一態樣,例如相對於式(2)化合物(原料)1當量為5至10當量,較佳為5至8當量,更佳為5至7當量,再更佳為5至6當量。於其他態樣,例如相對於式(2)化合物(原料)1當量為1至15當量,較佳為1至10當量,更佳為2至9當量,又更佳為4至8當量,再更佳為5至6當量。
(步驟ii之反應溶劑)
從反應順利進行等觀點而言,步驟ii之反應較佳為於溶劑的存在下進行。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溶劑。
於一態樣,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具有0(零)至50(較佳為3至45,更佳為5至45,又更佳為5至35,再更佳為5至30,又再更佳為5至20,最佳為8至20)受體數之有機溶劑、水及以任意比例之此等之任意組合。
於其他態樣,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
芳族烴衍生物類(例如苯、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三氯苯、硝基苯等)、鹵化脂肪族烴類(例如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EDC)等)、醇類(例如甲醇、乙醇、丙醇、2-丙醇、丁醇、第二丁醇、異丁醇、第三丁醇(第三丁醇亦稱為第三丁基醇)、戊醇、第二戊醇、3-戊醇、2-甲基-1-丁醇、異戊醇、第三戊醇、己醇、環己醇等)、腈類(例如乙腈、丙腈等)、羧酸酯類(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乙酸戊酯及其異構體等)、醚類(例如四氫呋喃(THF)、1,4-二噁烷、二異丙醚、二丁醚、二-第三丁 醚、環戊基甲醚(CPME)、甲基-第三丁醚、1,2-二甲氧基乙烷(DME)、二乙二醇二甲醚(diglyme)等)、酮類(例如丙酮、甲基乙酮(MEK)、甲基異丙酮(MIPK)、甲基異丁酮(MIBK)等)、醯胺類(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DMF)、N,N-二甲基乙醯胺(DMAC)、N-甲基吡咯啶酮(NMP)等)、脲類(例如N,N’-二甲基咪唑啶酮(DMI)、四甲基脲等)、亞碸類(例如二甲亞碸(DMSO)等)、碸類(例如環丁碸等)、水及任意比例之此等之任意組合。「2-丙醇」亦稱為「異丙基醇」或「異丙醇」。
惟,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較佳例係包含下述者: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芳族烴衍生物類、鹵化脂肪族烴類、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醚類、酮類、醯胺類、脲類、亞碸類、碸類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醚類、醯胺類、碸類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醚類、醯胺類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醯胺類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腈類、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於一態樣,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特佳例係包含腈類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於其他態樣,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特佳例係包含羧酸酯類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從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較佳具體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醇、乙醇、丙醇、2-丙醇、丁醇、第二丁醇、異丁醇、第三丁醇、戊醇、第二戊醇、3-戊醇、2-甲基-1-丁醇、異戊醇、第三戊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於本發明,「乙酸丁酯之異構體」為「乙酸丁酯」之等效體)、四氫呋喃(THF)、1,4-二噁烷、二異丙醚、二丁醚、二-第三丁醚、環戊基甲醚(CPME)、甲基-第三丁醚、1,2-二甲氧基乙烷(DME)、二乙二醇二甲醚(diglyme)、丙酮、甲基乙酮(MEK)、甲基異丙酮(MIPK)、甲基異丁酮(MIBK)、N,N-二甲基甲醯胺(DMF)、N,N-二甲基乙醯胺(DMAC)、N-甲基吡咯啶酮(NMP)、N,N’-二甲基咪唑啶酮(DMI)、四甲基脲、二甲亞碸(DMSO)、環丁碸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從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具體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醇、乙醇、丙醇、2-丙醇、丁醇、第二丁醇、異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於本發明,「乙酸丁酯之異構體」為「乙酸丁酯」之等效體)、四氫呋喃(THF)、1,4-二噁烷、二異丙醚、二丁醚、二-第三丁醚、環戊基甲醚(CPME)、甲基-第三丁醚、1,2-二甲氧基乙烷(DME)、二乙二醇二甲醚(diglyme)、丙酮、甲基乙酮(MEK)、甲基異丙酮(MIPK)、甲基異丁酮(MIBK)、N,N-二甲基甲醯胺(DMF)、N,N-二甲基乙醯胺(DMAC)、N-甲基吡咯啶酮(NMP)、N,N’-二甲基咪唑啶酮(DMI)、四甲基脲、二甲亞碸(DMSO)、環丁碸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從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具體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於本發明,「乙酸丁酯之異構體」為「乙酸丁酯」之等效體)、四氫呋喃(THF)、1,4-二噁烷、二異丙醚、二丁醚、二-第三丁醚、環戊基甲醚(CPME)、甲基-第三丁醚、1,2-二甲氧基乙烷(DME)、二乙二醇二甲醚(diglyme)、丙酮、甲基乙酮(MEK)、甲基異丙酮(MIPK)、甲基異丁酮(MIBK)、N,N-二甲基甲醯胺(DMF)、N,N-二甲基乙醯胺(DMAC)、N-甲基吡咯啶酮(NMP)、N,N’-二甲基咪唑啶酮(DMI)、四甲基脲、二甲亞碸(DMSO)、環丁碸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具體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具體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更佳具體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乙腈、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具體例係包含1或2個(較佳為1個)選自乙腈、乙酸丁酯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於一態樣,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特佳具體例係包含乙腈溶劑及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於其他態樣,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特佳具體例係包含乙酸丁酯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於任何情況,只要反應可進行者,溶劑可為單層,亦可分離為2層。
對於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之使用量加以說明。「反應之溶劑之總使用量」為於反應中使用之全部有機溶劑之量與水溶劑之量之合計。未包含反應後之後處理(例如分離、精製等)中使用之有機溶劑及水溶劑。反應中使用之「有機溶劑」包含原料溶液中及反應劑溶液中之有機溶劑。反應中使用之「水 溶劑」包含原料溶液中及反應劑溶液中之水(例如48%氫氧化鈉水溶液中之水)。
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總使用量只要反應系之攪拌可充分即可,無特別限制。惟,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於一態樣,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總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2)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1至10L(公升),較佳為0.5至5L,更佳為1至5L,又更佳為1至3L,再更佳為1至2L。於其他態樣,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總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2)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1.5至3.0L(公升),較佳為1.5至2.5L,更佳為1.5至2.0L。再於其他態樣,步驟ii之反應之溶劑總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2)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1.7至3.0L(公升),較佳為1.7至2.5L,更佳為1.7至2.0L。
從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於一態樣,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之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2)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零)至5L(公升),較佳為0.4至2.0L,更佳為0.5至1.5L,又更佳為0.6至1.0L,再更佳為0.7至0.9L。於其他態樣,步驟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之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2)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1至5L(公升),較佳為0.3至2.0L,更佳為0.4至1.5L,又更佳為0.5至1.0L,再更佳為0.6至0.8L。
從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步驟ii之反應之水溶劑之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2)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1至5L(公升),較佳為0.5至2.0L,更佳為0.5至1.5L,又更佳為0.7至1.4L,再更佳為0.9至1.2L。
將2種以上之有機溶劑組合使用時,2種以上之有機溶劑之比例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比例。
使用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組合時,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比例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比例。惟,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比例係例如以體積比為90:10至0:100,較佳體積比為90:10至10:90,更佳體積比為70:30至30:70,又更佳體積比為50:50至35:65,再更佳體積比為50:50至40:60。
換言之,由有機溶劑及水溶劑構成之全溶劑中水溶劑之量例如相對於全溶劑之量(100vol%)為10vol%至100vol%,較佳為10vol%至90vol%,更佳為30vol%至70vol%,又更佳為50vol%至65vol%,再更佳為50vol%至60vol%。
(步驟ii之反應溫度)
步驟ii之反應溫度無特別限制。惟,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之反應溫度例如為-10(負10)℃至100℃,較佳為-10℃至70℃,更佳為-10℃至50℃,又更佳為0(零)℃至40℃,再更佳為0℃至30℃,又再更佳為0℃至25℃。
(步驟ii之反應時間)
步驟ii之反應時間無特別限制。惟,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於一態樣,步驟ii之反應時間例如為4小時至48小時,較佳為4小時至24小時,更佳為4小時至18小時,又更佳為4小時至12小時。於其他態樣,步驟ii之反應時間例如為1小時至48小時,較佳為1小 時至24小時,更佳為3小時至18小時,又更佳為3小時至12小時。惟,反應時間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調整。
(步驟ii之饋入方法)
將式(2)化合物、式(3)化合物、鹼、溶劑等饋入之順序無特別限制。只要反應可進行者,此等之添加順序可為任意之順序。例如可於反應容器中,於含有式(2)化合物、式(3)化合物及溶劑之混合物中滴入鹼。作為其它例,係可於反應容器中加入式(3)化合物、鹼及溶劑後再滴入式(2)化合物。作為再其它例,係可於反應容器中加入鹼及溶劑後再依序滴入式(2)化合物及式(3)化合物。
(步驟ii之後處理;分離及/或精製)
屬於步驟ii之生成物之式(4)化合物,尤其是化合物(4-a)可作為步驟iii之原料使用。於步驟ii獲得之一般式(4)化合物係可分離及/或精製而於下一步驟使用,或可不進行分離而於下一步驟使用。是否進行後處理(分離及/或精製),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對應目的及狀況而適當地決定。
屬於步驟ii之目的物之式(4)化合物,尤其是化合物(4-a)係可藉由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所知方法(例如萃取、洗淨、包含再結晶之結晶化、結晶洗淨及/或其它操作)及此等之改良方法及此等之任意組合而從反應混合物中分離、精製。
後處理步驟(分離及/或精製)可進行以下之操作,惟不限定於此等:後處理可進行包含有機層與水層之分離的萃取操作及洗淨操作。將混合物分離成有機層及水層時,混合物可在熱的情況下進行分離。例如將有機層與水 層分離時可使用熱的混合物,亦可將混合物加熱。可藉由包含熱過濾之過濾操作除去不純物。
於洗淨操作,如果可能,可將溶解或懸浮於有機溶劑之生成物藉由水、溫水、鹼性水溶液(例如5%至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或1至10%氫氧化鈉水溶液)或酸性水溶液(例如5至35%鹽酸或5至35%硫酸)洗淨。可將此等之洗淨操作組合。
進行包含再結晶之生成物之結晶化及結晶之洗淨時,可參照後述之步驟iii中之說明。
於上述之任一種操作,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對應目的及狀況適當地調整溫度。
於後處理之任一種操作及於下一步驟使用生成物之操作,溶劑之量係可由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藉由此等之添加及除去而適當地調整。再者,根據情況亦可進行溶劑之回收及再利用。例如可進行於反應中使用之溶劑之回收及再利用,亦可進行於後處理(分離及/或精製)中使用之溶劑之回收及再利用。
可藉由上述操作全部或將一部分適當組合進行後處理(分離及/或精製)。根據情況,可配合目的而重複上述操作。除此之外,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選擇上述任一種操作之組合及該等之順序。
(步驟iii)
對步驟iii加以說明。
步驟iii之反應係於金屬觸媒的存在下藉由氧化反應而從式(4)化合物製造式(5)化合物之步驟。
步驟iii之氧化反應之例係可列舉如:使用過氧化氫、次氯酸鹽、過氧化物、過錳酸鹽、二氧化錳、鉻酸等氧化劑之方法或瓊斯氧化(Jones oxidation)、臭氧化、斯文氧化(Swern oxidation)等二甲亞碸氧化、過氧硫酸鉀(Oxone)氧化等。使用次氯酸鈉、次氯酸鉀等次氯酸鹽、過氧二硫酸鈉、過氧硫酸鉀(Oxone(商標))等替代過氧化氫,實施步驟iii之反應為本發明之均等物,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步驟iii之較佳者係於金屬觸媒的存在下使式(4)化合物與過氧化氫反應,製造式(5)化合物之步驟;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16-179
(此處,R1、R2、R3、R4及R5為如本說明書中所述)
(步驟iii之原料:式(4)化合物)
使用式(4)化合物作為步驟iii之原料。式(4)化合物可為習知化合物,亦可從習知化合物依據習知方法製造。如前述,例如式(4)化合物之調製係記載於 WO2004/013106A1(專利文獻2)、參考例1-1、1-2及1-3及WO2005/105755A1(專利文獻3)、實施例3至5及WO2005/095352A1(專利文獻4)、實施例1至5。除此之外,式(4)化合物之調製可用類似方法進行。惟,式(4)化合物較佳為藉由本發明之方法製造。亦即式(4)化合物較佳為藉由包含本說明書中記載之步驟ii之方法製造。
式(4)中,R1、R2及R3係如式(1)之定義。式(4)中,R4及R5係如式(3)之定義。式(4)中,R1、R2、R3、R4及R5之例、較佳之例、更佳之例及特佳之例各個與上述式(1)及式(3)中之此等相同。式(4)化合物之特佳具體例為如上所述。
(步驟iii之生成物:式(5)化合物)
步驟iii之生成物為對應作為原料使用之式(4)化合物之式(5)化合物。
式(5)中,R1、R2及R3係如式(1)之定義。式(5)中,R4及R5係如式(3)之定義。式(5)中,R1、R2、R3、R4及R5之例、較佳之例、更佳之例及特佳之例各個與上述式(1)及式(3)中之此等相同。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17-180
可將式(4)氧化獲得式(6)後進行氧化至式(5)。
式(5)化合物之特佳具體例為如下所述: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18-181
如前所述,於從式(4)化合物(S衍生物)製造式(5)化合物(SO2衍生物)之方法,係期待氧化反應充分進行,使生成物中式(6)化合物(SO衍生物)之比例非常低。例如步驟iii之反應後之反應混合物中,式(6)化合物(SO衍生物)之比例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又更佳為3%以下,再更佳為2%以下,又再更佳為1%以下。
(步驟iii之氧化劑:過氧化氫)
於步驟iii之反應,作為氧化劑係可使用前述之次氯酸鹽、過氧化物、過錳酸鹽、二氧化錳、鉻酸等。較佳係使用過氧化氫。
步驟iii之過氧化氫之形態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形態。步驟iii之過氧化氫之形態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選擇。惟,從安全性、危險性、經濟效率等考慮,過氧化氫之形態之較佳例係包含10至70wt%過氧化氫水溶液,更佳為25至65wt%過氧化氫水溶液,又更佳為30至65wt%過氧化氫水溶液、特佳為30至60wt%過氧化氫水溶液。過氧化氫之形 態之具體例係包含30wt%過氧化氫水溶液、35wt%過氧化氫水溶液、50wt%過氧化氫水溶液、60wt%過氧化氫水溶液等,惟不限定於此等。
步驟iii之過氧化氫之使用量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量。步驟iii之過氧化氫之使用量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調整。惟,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安全性、危險性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過氧化氫之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4)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2莫耳以上,較佳為2至8莫耳,更佳為2至6莫耳,又更佳為2至5莫耳,再更佳為2至4莫耳,又再更佳為2至3莫耳,特佳為2.3至3莫耳。
(步驟iii之觸媒:金屬觸媒)
步驟iii之反應在金屬觸媒的存在下進行。只要反應可進行者,金屬觸媒可為任意之金屬觸媒。步驟iii之金屬觸媒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
鎢觸媒(例如鎢酸、鎢酸鹽(例如鎢酸鈉(包含鎢酸鈉二水合物及鎢酸鈉十水合物)、鎢酸鉀、鎢酸鈣、鎢酸銨))、金屬鎢、氧化鎢(例如氧化鎢(VI),氧化鎢(VI)亦稱為三氧化鎢)、碳化鎢、氯化鎢(例如氯化鎢(VI),氯化鎢(VI)亦稱為六氯化鎢)、溴化鎢(例如溴化鎢(V))、硫化鎢(例如硫化鎢(IV)、硫化鎢(IV)亦稱為二硫化鎢)、磷鎢酸及其鹽(例如磷鎢酸、磷鎢酸鈉、磷鎢酸銨等)、矽鎢酸及其鹽(例如矽鎢酸、矽鎢酸鈉等)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鉬觸媒(例如鉬酸、鉬酸鹽(例如鉬酸鈉(包含鉬酸鈉二水合物))、鉬酸鉀、鉬酸銨(包含鉬酸銨四水合物)、金屬鉬、氧化鉬(例如氧化鉬(VI)、氧化鉬(VI)亦稱為三氧化鉬)、氯化鉬(氯化鉬(V),氯化鉬(V)亦稱為五氯化鉬)、硫化鉬(例如硫化鉬(IV),硫化鉬(IV)亦稱為二硫化鉬)、磷鉬酸及其鹽(例如磷鉬酸、磷鉬 酸鈉、磷鉬酸銨等)、矽鉬酸及其鹽(例如矽鉬酸、矽鉬酸鈉等)、雙(2,4-戊二酮基)二氧化鉬(VI)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鐵觸媒(例如乙醯丙酮鐵(I)、氯化鐵(I)、硝酸鐵(I)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錳觸媒(例如過錳酸鉀、氧化錳(II)、氯化錳(II)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釩觸媒(例如乙醯丙酮釩、氧化釩(V)、三氯氧釩(V)、氧化三乙氧基釩(V)、氧化三異丙氧基釩(V)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鈮觸媒(例如碳化鈮、氯化鈮(V)、五乙氧基鈮(V)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鉭觸媒(例如碳化鉭(TaC)、氯化鉭(V)(TaCl5)、五乙氧基鉭(V)(Ta(OEt)5)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鈦觸媒(例如四氯化鈦、三氯化鈦、四異丙醇鈦(IV)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鋯觸媒(例如二氧化鋯、氯化鋯(I)、氯化鋯(IV)、氯氧化鋯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銅觸媒(例如乙酸銅(I)、乙酸銅(II)、溴化銅(I)、碘化銅(I)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鉈觸媒(例如硝酸鉈(I)、乙酸鉈(I)、三氟乙酸鉈(I)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本說明書中,可成為水合物形態之酸及其鹽亦可為其水合物之形態,任一種形態都在本發明之範圍內。
因此,例如「鎢酸鈉」包含「鎢酸鈉二水合物」及「鎢酸鈉十水合物」。
本說明書中,可成為多酸形態之酸及其鹽(例如鎢酸及其鹽等)亦可為多酸之形態,任一種形態都在本發明之範圍內。
「雙(2,4-戊二酮基)二氧化鉬(VI)」亦稱為「MoO2(acac)2」、「乙醯丙酮二氧基鉬(VI)」或「雙(乙醯丙酮基)氧化鉬(VI)」。
「乙醯丙酮鐵(I)」亦稱為「Fe(acac)3」或「三(2,4-戊二酮基)鐵(I)」。
「乙醯丙酮釩」亦稱為「VO(acac)2」、「雙(2,4-戊二酮基)氧釩(IV)」、「乙醯丙酮氧釩(IV)」或「雙(乙醯丙酮基)氧釩(IV)」。
「三氯氧釩(V)」亦稱為「VOCl3」、「三氯氧化釩(V)」或「三氯化釩」。
「氧化三乙氧基釩(V)」亦稱為「VO(OEt)3」、「三乙氧基氧釩(V)」或「三乙氧基氧釩(V)」。
「氧化三異丙氧基釩(V)」亦稱為「VO(OPr-i)3」、「三異丙氧基氧釩(V)」或「三異丙氧基氧釩(V)」。
四異丙醇鈦(IV)亦稱為異丙氧基鈦(IV)或四異丙氧基鈦(IV))。
步驟iii之金屬觸媒之金屬較佳為過渡金屬。具體而言可列舉3族元素(鈧(Sc)、釔(Y)等)、4族元素(鈦(Ti)、鋯(Zr)、鉿(Hf))、5族元素(釩(V)、鈮(Nb)、鉭(Ta))、6族元素(鉻(Cr)、鉬(Mo)、鎢(W))、7族元素(錳(Mn)、鍀(Tc)、錸(Re))、8族元素(鐵(Fe)、釕(Ru)、鋨(Os))、9族元素(鈷(Co)、銠(Rh)、銥(Ir))、10族元素(鎳(Ni)、鈀(Pd)、鉑(Pt))、11族元素(銅Cu)、銀(Ag)、金(Au))。
步驟iii之金屬觸媒之過渡金屬較佳為周期表4族、5族及6族之金屬。
步驟iii之金屬觸媒之過渡金屬較佳為5族及6族。
步驟iii之金屬觸媒之過渡金屬係5族及6族比7族、8族及9族佳。
步驟iii之金屬觸媒之較佳例為鎢觸媒、鉬觸媒、鈮觸媒、鉭觸媒、鈦觸媒及鋯觸媒。
步驟iii之金屬觸媒之較佳例為鎢觸媒、鉬觸媒、鈮觸媒及鉭觸媒。
步驟iii之金屬觸媒之較佳例為鎢觸媒、鉬觸媒及鈮觸媒。
步驟iii之金屬觸媒之較佳例為鎢觸媒及鉬觸媒。
步驟iii之金屬觸媒之較佳例為鎢觸媒。
步驟iii之金屬觸媒之較佳例為鉬觸媒。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鎢觸媒之較佳例為鎢酸、鎢酸鹽、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氯化鎢、硫化鎢、磷鎢酸、矽鎢酸及其鹽及該等之混合物,
更佳為鎢酸、鎢酸鹽、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氯化鎢及其鹽及該等之混合物,
又更佳為鎢酸、鎢酸鹽、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及該等之混合物,
再更佳為鎢酸、鎢酸鈉、鎢酸鉀、鎢酸鈣、鎢酸銨、金屬鎢、氧化鎢(VI)、碳化鎢及該等之混合物,
又再更佳為鎢酸、鎢酸鈉、金屬鎢、碳化鎢及該等之混合物,
尤佳為鎢酸及鎢酸鈉,特佳為鎢酸鈉。
步驟iii之金屬觸媒(尤其是鎢觸媒)可單獨或將2種以上以任意比例組合使用。步驟iii之金屬觸媒(尤其是鎢觸媒)之形態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形態。其形態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選擇。金屬觸媒(尤其是鎢觸媒)之使用量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量。其使用量係該 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調整。惟,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其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4)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001至0.1莫耳,較佳為0.01至0.1莫耳,更佳為0.01至0.05莫耳,又更佳為0.03至0.05莫耳。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鉬觸媒之較佳例為鉬酸、鉬酸鹽、金屬鉬、氧化鉬、碳化鉬、氯化鉬、硫化鉬、溴化鉬、磷鉬酸、矽鉬酸及其鹽及該等之混合物,
更佳為鉬酸、鉬酸鹽、金屬鉬、碳化鉬、氧化鉬、氯化鉬及該等之混合物,
又更佳為鉬酸、鉬酸鈉、鉬酸鉀、鉬酸銨、氧化鉬(VI)、碳化鉬、氯化鉬(V)、硫化鉬(IV)、磷鉬酸、磷鉬酸鈉、磷鉬酸銨、矽鉬酸、矽鉬酸鈉及該等之混合物,
再更佳為鉬酸、鉬酸鈉、鉬酸鉀、鉬酸銨、氧化鉬(VI)、氯化鉬(V)及該等之混合物,
又再更佳為鉬酸鈉、鉬酸鉀、鉬酸銨,
特佳為鉬酸銨。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鈮觸媒之較佳例為鈮酸、鈮酸鹽、金屬鈮、碳化鈮、氧化鈮、氯化鈮、氮化鈮、矽化鈮、硼化鈮及該等之混合物,
更佳為鈮酸、鈮酸鹽、金屬鈮、碳化鈮、氧化鈮、氯化鈮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又更佳為鈮酸鈉、鈮酸鉀、碳化鈮、氯化鈮(V)、五乙氧基鈮(V)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再更佳為鈮酸鈉及鈮酸鉀,特佳為鈮酸鈉。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鉭觸媒之較佳例為鉭酸、鉭酸鹽、氧化鉭、碳化鉭、氯化鉭、氮化鉭、矽化鉭、硼化鉭及該等之混合物,
更佳為鉭酸、鉭酸鹽、氧化鉭、碳化鉭、氯化鉭及該等之混合物,
又更佳為鉭酸鋰、鉭酸鉀、五氧化鉭、碳化鉭、氯化鉭(V)、五乙氧基鉭(V)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再更佳為鉭酸鋰及鉭酸鉀,特佳為鉭酸鋰。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鈦觸媒之較佳例為鈦酸、鈦酸鹽、氧化鈦、碳化鈦、氯化鈦、氮化鈦及該等之混合物,
更佳為鈦酸、鈦酸鹽、氧化鈦、碳化鈦、氯化鈦及該等之混合物,
又更佳為乙醯丙酮鈦、四氯化鈦、三氯化鈦、四異丙醇鈦(IV)等及該等之混合物,特佳為乙醯丙酮鈦。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鋯觸媒更佳為鋯酸、鋯酸鹽、氧化鋯、碳化鋯、氯化鋯及該等之混合物,
再更佳為二氧化鋯、氯化鋯(I)、氯化鋯(IV)、氯氧化鋯等及該等之混合物,特佳為氯氧化鋯。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金屬觸媒更佳為鎢酸、鎢酸鹽、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氯化鎢及其鹽及該等之混合物,
鉬酸、鉬酸鹽、金屬鉬、碳化鉬、氧化鉬、氯化鉬及該等之混合物,
鈮酸、鈮酸鹽、金屬鈮、碳化鈮、氧化鈮、氯化鈮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鉭酸、鉭酸鹽、氧化鉭、碳化鉭、氯化鉭及該等之混合物,
鈦酸、鈦酸鹽、氧化鈦、碳化鈦、氯化鈦及該等之混合物,
鋯酸、鋯酸鹽、氧化鋯、碳化鋯、氯化鋯及該等之混合物。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金屬觸媒更佳為鎢酸、鎢酸鹽、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氯化鎢及其鹽及該等之混合物,
鉬酸、鉬酸鹽、金屬鉬、碳化鉬、氧化鉬、氯化鉬及該等之混合物,
鈮酸、鈮酸鹽、金屬鈮、碳化鈮、氧化鈮、氯化鈮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鉭酸、鉭酸鹽、氧化鉭、碳化鉭、氯化鉭及該等之混合物。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金屬觸媒更佳為鎢酸、鎢酸鹽、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氯化鎢及其鹽及該等之混合物,
鉬酸、鉬酸鹽、金屬鉬、碳化鉬、氧化鉬、氯化鉬及該等之混合物,
鈮酸、鈮酸鹽、金屬鈮、碳化鈮、氧化鈮、氯化鈮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金屬觸媒更佳為鎢酸、鎢酸鹽、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氯化鎢及其鹽及該等之混合物,
鉬酸、鉬酸鹽、金屬鉬、碳化鉬、氧化鉬、氯化鉬及該等之混合物。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金屬觸媒更佳為鎢酸、鎢酸鈉、鎢酸鉀、鎢酸鈣、鎢酸銨、金屬鎢、氧化鎢(VI)、碳化鎢及該等之混合物,
鉬酸、鉬酸鈉、鉬酸鉀、鉬酸銨、氧化鉬(VI)、碳化鉬、氯化鉬(V)、硫化鉬(IV)、磷鉬酸、磷鉬酸鈉、磷鉬酸銨、矽鉬酸、矽鉬酸鈉及該等之混合物,
鈮酸鈉、鈮酸鉀、碳化鈮、氯化鈮(V)、五乙氧基鈮(V)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鉭酸鋰、鉭酸鉀、五氧化鉭、碳化鉭、氯化鉭(V)、五乙氧基鉭(V)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乙醯丙酮鈦、四氯化鈦、三氯化鈦、四異丙醇鈦(IV)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二氧化鋯、氯化鋯(I)、氯化鋯(IV)、氯氧化鋯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金屬觸媒更佳為鎢酸、鎢酸鈉、鎢酸鉀、鎢酸鈣、鎢酸銨、金屬鎢、氧化鎢(VI)、碳化鎢及該等之混合物,
鉬酸、鉬酸鈉、鉬酸鉀、鉬酸銨、氧化鉬(VI)、碳化鉬、氯化鉬(V)、硫化鉬(IV)、磷鉬酸、磷鉬酸鈉、磷鉬酸銨、矽鉬酸、矽鉬酸鈉及該等之混合物,
鈮酸鈉、鈮酸鉀、碳化鈮、氯化鈮(V)、五乙氧基鈮(V)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鉭酸鋰、鉭酸鉀、五氧化鉭、碳化鉭、氯化鉭(V)、五乙氧基鉭(V)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金屬觸媒更佳為鎢酸、鎢酸鈉、鎢酸鉀、鎢酸鈣、鎢酸銨、金屬鎢、氧化鎢(VI)、碳化鎢及該等之混合物,
鉬酸、鉬酸鈉、鉬酸鉀、鉬酸銨、氧化鉬(VI)、碳化鉬、氯化鉬(V)、硫化鉬(IV)、磷鉬酸、磷鉬酸鈉、磷鉬酸銨、矽鉬酸、矽鉬酸鈉及該等之混合物,
鈮酸鈉、鈮酸鉀、碳化鈮、氯化鈮(V)、五乙氧基鈮(V)等及該等之混合物。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金屬觸媒更佳為鎢酸、鎢酸鈉、鎢酸鉀、鎢酸鈣、鎢酸銨、金屬鎢、氧化鎢(VI)、碳化鎢及該等之混合物,
鉬酸、鉬酸鈉、鉬酸鉀、鉬酸銨、氧化鉬(VI)、碳化鉬、氯化鉬(V)、硫化鉬(IV)、磷鉬酸、磷鉬酸鈉、磷鉬酸銨、矽鉬酸、矽鉬酸鈉及該等之混合物。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金屬觸媒更佳為鎢酸、鎢酸鈉、鎢酸鉀、鎢酸鈣、鎢酸銨、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
鉬酸鈉、鉬酸鉀、鉬酸銨,
鈮酸鈉、鈮酸鉀,
鉭酸鋰、鉭酸鉀。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金屬觸媒更佳為鎢酸、鎢酸鈉、鎢酸鉀、鎢酸鈣、鎢酸銨、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
鉬酸鈉、鉬酸鉀、鉬酸銨,
鈮酸鈉、鈮酸鉀。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金屬觸更佳為鎢酸、鎢酸鈉、鎢酸鉀、鎢酸鈣、鎢酸銨、金屬鎢、氧化鎢、碳化鎢,
鉬酸鈉、鉬酸鉀、鉬酸銨。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金屬觸媒更佳為鎢酸、鎢酸鈉,
鉬酸鈉、鉬酸鉀、鉬酸銨,
鈮酸鈉、鈮酸鉀,
鉭酸鋰、鉭酸鉀。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金屬觸媒更佳為鎢酸、鎢酸鈉,
鉬酸鈉、鉬酸鉀、鉬酸銨,
鈮酸鈉、鈮酸鉀。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金屬觸媒更佳為鎢酸、鎢酸鈉,
鉬酸鈉、鉬酸鉀、鉬酸銨。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特佳為鎢酸鈉、鉬酸銨、鈮酸鈉。
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金屬觸媒特佳為鎢酸鈉及鉬酸銨。
(步驟iii之酸觸媒)
步驟iii之反應係可於酸觸媒的存在下進行。亦可不使用酸觸媒。是否使用酸觸媒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決定。步驟iii之酸觸媒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鹽酸、硫酸、甲磺酸、三氟甲磺酸、苯磺酸、p-甲苯磺酸、磷酸、磷酸甲酯、磷酸乙酯或磷酸苯酯,較佳為硫酸、磷酸或磷酸苯酯,更佳為硫酸或磷酸苯酯,又更佳為磷酸苯酯。
步驟iii之酸觸媒可單獨或將2種以上以任意比例組合使用。步驟iii之酸觸媒之形態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形態。酸觸媒之形態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選擇。步驟iii之酸觸媒之使用量係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量。酸觸媒之使用量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調整。惟,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於一態樣,酸觸媒之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4)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零)至0.1莫耳,較佳為0(零)至0.05莫耳。於其它態樣,酸觸媒之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4)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001至0.1莫耳,較佳為0.005至0.1莫耳,更佳為0.005至0.05莫耳,又更佳為0.01至0.05莫耳。
(步驟iii之相轉移觸媒)
步驟iii之反應係可於相轉移觸媒的存在下進行。亦可不使用相轉移觸媒。是否使用相轉移觸媒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決定。步驟iii之相轉移觸媒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四級銨鹽(例如四丁基銨氯化物、四丁基銨溴化物、四丁基銨碘化物、硫酸氫四丁銨、苯甲基三甲基銨氯化物、苯甲基三甲基銨溴化物、辛基三甲基銨氯化物、辛基三甲基銨 溴化物、三辛基甲基銨氯化物、三辛基甲基銨溴化物、苯甲基月桂基二甲基銨氯化物(苯甲基十二烷基二甲基銨氯化物)、苯甲基月桂基二甲基銨溴化物(苯甲基十二烷基二甲基銨溴化物)、肉豆蔻基三甲基銨氯化物(十四烷基三甲基銨氯化物)、肉豆蔻基三甲基銨溴化物(十四烷基三甲基銨溴化物)、苯甲基二甲基硬脂基銨氯化物(苯甲基十八烷基二甲基銨氯化物)、苯甲基二甲基硬脂基銨溴化物(苯甲基十八烷基二甲基銨溴化物)等)、四級鏻鹽(四丁基鏻溴化物、四辛基鏻溴化物、四苯基鏻溴化物等)、冠醚(例如12-冠-4、15-冠-5、18-冠-6等)等。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相轉移觸媒之較佳例係包含四丁基銨氯化物、四丁基銨溴化物及硫酸氫四丁銨,更佳為硫酸氫四丁銨。硫酸氫四丁銨亦可簡稱為TBAHS。
步驟iii之相轉移觸媒可單獨或將2種以上以任意比例組合使用。步驟iii之相轉移觸媒之形態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形態。相轉移觸媒之形態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選擇。步驟iii之相轉移觸媒之使用量係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量。相轉移觸媒之使用量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調整。惟,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於一態樣,相轉移觸媒之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4)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零)至0.1莫耳,較佳為0(零)至0.05莫耳。於其他態樣,相轉移觸媒之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4)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001至0.1莫耳,較佳為0.005至0.05莫耳,更佳為0.01至0.05莫耳。
例如使用水及丁醇等醇系溶劑作為步驟iii之溶劑時,反應較佳在酸觸媒及相轉移觸媒的存在下進行。惟,於水及某種有機溶劑之混合溶劑中,在酸觸媒及相轉移觸媒的不存在下反應可充分進行。
(步驟iii之反應溶劑)
從反應順利進行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反應較佳係於溶劑的存在下進行。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溶劑。
於一態樣,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具有0(零)至50(較佳為3至45,更佳為5至45,又更佳為5至35,再更佳為5至30,又再更佳為5至20,最佳為8至20)受體數之有機溶劑、水及任意比例之該等之任意組合。
於其他態樣,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芳族烴衍生物類(例如苯、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三氯苯、硝基苯等)、鹵化脂肪族烴類(例如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EDC)等)、醇類(例如甲醇、乙醇、丙醇、2-丙醇、丁醇、第二丁醇、異丁醇、第三丁醇(第三丁醇亦稱為第三丁基醇)、戊醇、第二戊醇、3-戊醇、2-甲基-1-丁醇、異戊醇、第三戊醇、己醇、環己醇等)、腈類(例如乙腈、丙腈等)、羧酸酯類(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乙酸戊酯及其異構體等((於本發明,「乙酸丁酯之異構體」為「乙酸丁酯」之等效體,「乙酸戊酯之異構體」為「乙酸戊酯」之等效體。)))、醚類(例如四氫呋喃(THF)、1,4-二噁烷、二異丙醚、二丁醚、二-第三丁醚、環戊基甲醚(CPME)、甲基-第三丁醚、1,2-二甲氧基乙烷(DME)、二乙二醇二甲醚(diglyme)等)、酮類(例如丙酮、甲基乙酮(MEK)、甲基異丙酮(MIPK)、甲基異丁酮(MIBK)等)、醯胺類(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DMF)、N,N-二甲基乙醯胺(DMAC)、N-甲基吡咯啶酮(NMP)等)、脲類(例如N,N’-二甲基咪唑啶酮(DMI)、四甲基脲等)、亞碸類(例如 二甲亞碸(DMSO)等)、碸類(例如環丁碸等),水及任意比例之該等之任意組合。「2-丙醇」亦稱為「異丙基醇」或「異丙醇」。
惟,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較佳例係包含下述者: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芳族烴衍生物類、鹵化脂肪族烴類、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醚類、酮類、醯胺類、脲類、亞碸類、碸類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醚類、醯胺類、碸類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醚類、醯胺類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醯胺類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醇類、腈類、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腈類、羧酸酯類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於一態樣,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特佳例係包含腈類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於其它態樣,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特佳例係包含羧酸酯類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從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較佳具體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醇、乙醇、丙醇、2-丙醇、丁醇、第二丁醇、異丁醇、第三丁醇、戊醇、第二戊醇、3-戊醇、2-甲基-1-丁醇、異戊醇、第三戊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於本發明,「乙酸丁酯之異構體」為「乙酸丁酯」之等效體)、四氫呋喃(THF)、1,4-二噁烷、二異丙醚、二丁醚、二-第三丁醚、環戊基甲醚(CPME)、甲基-第三丁醚、1,2-二甲氧基乙烷(DME)、二乙二醇二甲醚(diglyme)、丙酮、甲基乙酮(MEK)、甲基異丙酮(MIPK)、甲基異丁酮(MIBK)、N,N-二甲基甲醯胺(DMF)、N,N-二甲基乙醯胺(DMAC)、N-甲基吡咯啶酮(NMP)、N,N’-二甲基咪唑啶酮(DMI)、四甲基脲、二甲亞碸(DMSO)、環丁碸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從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具體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醇、乙醇、丙醇、2-丙醇、丁醇、第二丁醇、異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於本發明,「乙酸丁酯之異構體」為「乙酸丁酯」之等效體)、四氫呋喃(THF)、1,4-二噁烷、二異丙醚、二丁醚、二-第三丁醚、環戊基甲醚(CPME)、甲基-第三丁醚、1,2-二甲氧基乙烷(DME)、二乙二醇二甲醚(diglyme)、丙酮、甲基乙酮(MEK)、甲基異丙酮(MIPK)、甲基異丁酮(MIBK)、 N,N-二甲基甲醯胺(DMF)、N,N-二甲基乙醯胺(DMAC)、N-甲基吡咯啶酮(NMP)、N,N’-二甲基咪唑啶酮(DMI)、四甲基脲、二甲亞碸(DMSO)、環丁碸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從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具體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於本發明,「乙酸丁酯之異構體」為「乙酸丁酯」之等效體)、四氫呋喃(THF)、1,4-二噁烷、二異丙醚、二丁醚、二-第三丁醚、環戊基甲醚(CPME)、甲基-第三丁醚、1,2-二甲氧基乙烷(DME)、二乙二醇二甲醚(diglyme)、丙酮、甲基乙酮(MEK)、甲基異丙酮(MIPK)、甲基異丁酮(MIBK)、N,N-二甲基甲醯胺(DMF)、N,N-二甲基乙醯胺(DMAC)、N-甲基吡咯啶酮(NMP)、N,N’-二甲基咪唑啶酮(DMI)、四甲基脲、二甲亞碸(DMSO)、環丁碸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具體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1,4-二噁烷、二乙二醇二甲醚(diglyme)、N,N-二甲基甲醯胺(DMF)、N-甲基吡咯啶酮(NMP)、環丁碸及其異構體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具體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N,N-二甲基甲醯胺(DMF)、N-甲基吡咯啶酮(NMP)及其異構體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更佳具體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再更佳具體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丁醇、乙腈、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再更佳具體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乙醇、2-丙醇、丁醇、第三丁醇、乙腈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再更佳具體例係包含1個以上(較佳為1或2個,更佳為1個)選自乙腈、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再更佳具體例係包含1或2個(較佳為1個)選自乙腈、乙酸丁酯之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於一態樣,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特佳具體例係包含乙腈溶劑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於其它態樣,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之特佳具體例係包含乙酸丁酯類與水溶劑之任意比例之組合。
於任一種情況,只要反應可進行者,溶劑可為單層,亦可分離為2層。
對於步驟iii之反應溶劑之使用量加以說明。「反應之溶劑之總使用量」為於反應中使用之所有有機溶劑之量及水溶劑之量之合計。不包含反應後之後處理(例如分離、精製等)中使用之有機溶劑及水溶劑。反應中使用之「有機溶劑」包含原料溶液中及反應劑溶液中之有機溶劑。反應中使用之「水溶劑」包含原料溶液中及反應劑溶液中之水(例如過氧化氫水溶液中之水)。
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總使用量只要反應系之攪拌可充分進行即可,無特別限制。惟,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反應之溶劑總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4)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1至10L(公升),較佳為0.3至5L,更佳為0.3至3L,又更佳為0.5至3L,再更佳為0.5至2L,再更佳為0.7至1.8L。
從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於一態樣,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之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4)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1至10L(公升),較佳為0.2至5L,更佳為0.3至2L,又更佳為0.3至1L。
於其它態樣,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之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4)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4至5L,較佳為0.4至2L,更佳為0.4至1.5L,又更佳為0.4至1.3L。再於其它態樣,步驟iii之反應之有機溶劑之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4)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5至5L(公升),較佳為0.5至2L,更佳為0.5至1.5L,又更佳為0.5至1.3L。
從與上述相同之觀點而言,於一態樣,步驟iii之反應之水溶劑之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4)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01至2L(公升),較佳為0.05至1L,更佳為0.1至1L,又更佳為0.2至1L。
於其它態樣,步驟iii之反應之水溶劑之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4)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05至0.8L(公升),較佳為0.1至0.8L,更佳為0.2至0.8L,又更佳為0.3至0.8L。再於其它態樣,步驟iii之反應之水溶劑之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4)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05至0.5L(公升),較佳為0.1至0.5L,更佳為0.2至0.5L,又更佳為0.3至0.5L。再於其它態樣,步驟iii之反應之水溶劑之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式(4)化合物(原料)1莫耳為0.1至0.3L(公升),較佳為0.2至0.3L。
將2種以上有機溶劑組合使用時,2種以上有機溶劑之比例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比例。
將有機溶劑與水溶劑組合使用時,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比例只要反應可進行者,可為任意之比例。惟,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有機溶劑與水溶劑之比例係例如以體積比為90:10至10:90,較佳體積比為90:10至50:50,更佳體積比為85:15至55:45,又更佳體積比為80:20至60:40,再更佳體積比為75:25至60:40。
換言之,由有機溶劑及水溶劑構成之全溶劑中的水溶劑之量,例如相對於全溶劑之量(100vol%)為10vol%至90vol%,較佳為10vol%至50vol%,更佳為15vol%至45vol%,又更佳為20vol%至40vol%,再更佳為25vol%至40vol%。
(步驟iii之預加水(Pre-added water))
「預加水」係指於加入過氧化氫水溶液之前預先於反應系內加入作為溶劑之水。從安全性、反應順利開始、安定之反應等觀點而言,從後述觀點,於一 態樣,預加水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例如為0(零)至1L(公升),較佳為0.01至1L,更佳為0.05至1L,又更佳為0.08至1L,再更佳為0.1至1L。於其它態樣,預加水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例如為0(零)至0.5L(公升),較佳為0.01至0.5L,更佳為0.05至0.5L,又更佳為0.08至0.5L,再更佳為0.1至0.5L。再於其它態樣,預加水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例如為0(零)至0.4L(公升),較佳為0.01至0.4L,更佳為0.05至0.4L,又更佳為0.08至0.2L,再更佳為0.1至0.2L。再於其它態樣,預加水之使用量,相對於式(4)化合物1莫耳例如為0(零)至0.3L(公升),較佳為0.01至0.3L,更佳為0.05至0.3L,又更佳為0.08至0.3L,再更佳為0.1至0.3L。
(步驟iii之反應溫度)
步驟iii之反應溫度無特別限制。惟,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於一態樣,步驟iii之反應溫度為例如0(零)℃至100℃,較佳為20℃至100℃,更佳為50℃至90℃,又更佳為60℃至90℃,再更佳為70℃至90℃,又再更佳為75℃至90℃,最佳為75℃至80℃。從相同之觀點,於其它態樣,步驟iii之反應溫度例如為50℃至150℃、50℃至120℃、50℃至100℃,較佳為60℃至150℃、60℃至120℃、60℃至100℃。
(步驟iii之反應時間)
步驟iii之反應時間無特別限制。惟,從產率、副生成物的抑制、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步驟iii之反應時間例如為1小時至48小時,較佳為3小時至48小時,更佳為3小時至24小時,又更佳為4小時至24小時,再更佳為4小時 至12小時,又再更佳為4小時至8小時。惟,反應時間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調整。
(步驟iii之饋入方法)
饋入原料、氧化劑、觸媒、溶劑等之順序無特別限制。只要反應可進行者,該等添加順序可為任意順序。惟,於加入過氧化氫水溶液之前預先於反應系內加入作為溶劑之水及觸媒時,發現反應可順利地開始及反應之初期階段為安定。此係指發現為更安全,於工業上更佳之方法。因此,於加入過氧化氫水溶液之前,較佳係預先於反應系內加入作為溶劑之水。亦即,較佳者係使用前述「預加水(pre-added water)」。
(步驟iii之後處理;分離及精製)
屬於步驟iii之目的物之式(5)化合物,尤其是派羅克殺草碸(5-a)係可藉由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己知之方法(例如萃取、洗淨、包含再結晶之結晶化、結晶洗淨及/或其他操作)、該等之改良方法及該等之任意組合從反應混合物中分離,精製。
於步驟iii,如實施例所示,以反應後藉由將反應混合物以還原劑(例如亞硫酸鈉水溶液)處理,將未反應之過氧化氫等過氧化物分解較佳。
後處理步驟(分離及/或精製)亦可以下述之操作進行,惟不限定於此等:於後處理,係可進行包含將有機層與水層分離之萃取操作及/或洗淨操作。將混合物分離成有機層及水層時,混合物可於熱的情況下進行分離。例 如將有機層及水層分離時可使用熱的混合物,亦可將混合物加熱。可藉由包含熱過濾之過濾操作除去不純物。
於後處理,可進行含有再結晶之目的物之結晶化及結晶之洗淨。含有再結晶之目的物之結晶化可用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己知之常法進行。例如可於目的物之良溶劑之溶液中加入弱溶劑。其他例亦可將目的物之飽和溶液冷卻。
再於其他例,可從目的物之有機溶劑之溶液(含有反應混合物)除去溶劑。於此情況可使用之有機溶劑之例係包含後述水混合性有機溶劑之例、較佳之例、更佳之例、又更佳之例。可預先於系內加入水後除去有機溶劑。此時,可藉由將有機溶劑與水共沸而除去。有機溶劑之除去可於加熱下、減壓下及常壓下進行。再於其他例,可於目的物之水混合性有機溶劑之溶液中加入水。水混合性有機溶劑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醇類(例如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t-丁醇)、腈類(例如乙腈)、醚類(例如四氫呋喃(THF)、1,4-二噁烷)、酮類(例如丙酮)、醯胺類(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DMF)、N,N-二甲基乙醯胺(DMAC)、N-甲基吡咯啶酮(NMP)等)、亞碸類(例如二甲亞碸(DMSO)等)及該等之組合,較佳為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乙腈、丙酮及該等之組合,更佳為乙醇、2-丙醇、丁醇、乙腈及該等之組合。「水混合性有機溶劑」與「水溶性有機溶劑」同義。「2-丙醇」亦稱為「異丙基醇」或「異丙醇」。
於上述任一情況亦可使用種晶。
結晶洗淨操作係可將濾取之結晶以溶劑洗淨。亦可將結晶之懸浮液(淤漿)攪拌後過濾。於任一種情況可使用之溶劑之例係包含前述水混合性有機溶劑之例、較佳之例、更佳之例、又更佳之例及水。
於上述任意情況(包含再結晶之結晶化操作、結晶洗淨操作等),水混合性有機溶劑等溶劑量及水量只要可達到其目的者,可為任意之比例。於使用水混合性有機溶劑與水組合時,此等之比例只要可達到其目的,可為任意比例。將2種以上水混合性有機溶劑等溶劑組合使用時,該等比例係只要可達到其目的者,可為任意比例。該等之量及比例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對應目的及狀況而適當地調整。
於上述任一操作(萃取操作、洗淨操作、包含再結晶之結晶化操作、結晶洗淨操作等),溫度係可由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適當地調整。惟,從產率、純度、經濟效率等觀點而言,例如溫度為0℃(零℃)至100℃,較佳為5℃至90℃,更佳為10℃至80℃。只要於此等之溫度範圍進行加熱及冷卻即可。
於上述任一操作(萃取操作、洗淨操作、包含再結晶之結晶化操作、結晶洗淨操作等)、有機溶劑(包含水混合性有機溶劑)及/或水之量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藉由該等之添加及除去而適當地調整。再者,根據情況亦可進行溶劑之回收及再利用。例如可進行於反應中使用之溶劑之回收及再利用,亦可進行後處理(分離及/或精製)中使用之溶劑之回收及再利用。
可藉由上述操作之全部或將一部分適當地組合以進行後處理(分離及/或精製)。根據情況,可配合分離及/或精製等目的,重複進行上述操作。 除此之外,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選擇上述任一操作之組合及該等順序。
(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
本發明之一態樣係包含派羅克殺草碸之新穎結晶及其製造方法。
以下,對於派羅克殺草碸結晶化之步驟加以說明。
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係以藉由於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獲得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看到之特徵圖案識別。
圖1呈示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例。又,圖2及圖3呈示以專利文獻2及10揭示之方法製造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於各個圖中表示之上下2個圖中,上圖為以透射法,下圖為以反射法測定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於本發明,將以透射法測定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作為討論對象。
對於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及以習知方法製造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若比較以透射法測定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雖至少於17.7-17.8°、18.0-18.1°及19.9-20.0°之範圍之繞射角2θ看到特徵性峰之點為共通點,惟峰高之序列不同。具體而言,以習知方法製造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於17.7-17.8°之峰之峰高為最大,而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於19.9-20.0°峰之峰高成為最大。又,於本說明書中,於寬度指定之峰位置之範圍內有複數個峰存在時,其中最高之峰認定為該位置之峰。
另人驚訝的是於前述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中峰強度序列之差異會左右使用相關結晶調製之農藥製劑之物理化學性。關於詳細之此點保留於後述之農藥製劑之項。
於一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至少於17.7-17.8°、18.0-18.1°及19.9-20.0°之範圍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之中,於19.9-20.0°之峰之峰高為最大。
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於19.9-20.0°之峰高與17.7-17.8°之峰高之比例無特別限制,通常係包含1:0.01-0.99,較佳為1:0.02-0.95,更佳為1:0.1-0.85,又更佳為1:0.3-0.75、特佳為1:0.4-0.65之範圍。
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於19.9-20.0°之峰高與18.0-18.1°之峰高之比例無特別限制,通常係包含1:0.01-0.99,較佳為1:0.02-0.95,更佳為1:0.04-0.8,又更佳為1:0.07-0.6、特佳為1:0.1-0.5之範圍。
於其它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至少於17.7-17.8°、18.0-18.1°及19.9-20.0°之範圍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之中,於19.9-20.0°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至少於9.9-10.0°、20.6-20.7°及30.1-30.3°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再於其它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至少於17.7-17.8°、18.0-18.1°及19.9-20.0°之範圍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之中,於19.9-20.0°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至少於4.9-5.0°、9.9-10.0°、20.6-20.7°及30.1-30.3°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更於其它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至少於17.7-17.8°、18.0-18.1°及19.9-20.0°之範圍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之中,於19.9-20.0°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至少於9.9-10.0°、20.3-20.4°、20.6-20.7°及30.1-30.3°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更於其它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至少於17.7-17.8°、18.0-18.1°及19.9-20.0°之範圍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之中,於19.9-20.0°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至少於9.9-10.0°、20.6-20.7°、21.8-21.9°及30.1-30.3°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更於其它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至少於17.7-17.8°、18.0-18.1°及19.9-20.0°之範圍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之中,於19.9-20.0°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至少於9.9-10.0°、20.6-20.7°、22.3-22.4°及30.1-30.3°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更於其它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至少於17.7-17.8°、18.0-18.1°及19.9-20.0°之範圍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之中,於19.9-20.0°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至少於9.9-10.0°、20.6-20.7°、25.4-25.5°及30.1-30.3°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更於其它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至少於17.7-17.8°、18.0-18.1°及19.9-20.0°之範圍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之中,於19.9-20.0°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至少於9.9-10.0°、20.6-20.7°、26.6-26.7°及30.1-30.3°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更於其它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至少於17.7-17.8°、18.0-18.1°及19.9-20.0°之範圍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 峰,前述3個峰之中,於19.9-20.0°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至少於9.9-10.0°、20.6-20.7°、26.9-27.0°及30.1-30.3°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更於其它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至少於17.7-17.8°、18.0-18.1°及19.9-20.0°之範圍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之中,於19.9-20.0°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至少於9.9-10.0°、20.6-20.7°、27.1-27.2°及30.1-30.3°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更於其它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至少於17.7-17.8°、18.0-18.1°及19.9-20.0°之範圍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之中,於19.9-20.0°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至少於9.9-10.0°、20.6-20.7°、30.1-30.3°及35.5-35.6°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於上述任一種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係除此之外,於11.2-11.4°、14.3-14.4°、14.9-15.1°、17.1-17.3°、19.6-19.7°、20.1-20.2°、20.8-20.9°、22.0-22.1°、22.5-22.6°、22.7-22.8°、23.1-23.3°、24.3-24.5°、25.1-25.2°、26.2-26.3°、26.9-27.0°、27.1-27.2°、27.3-27.4°、27.7-27.9°、28.3-28.4°、28.5-28.6°、29.7-29.8°、30.4-30.5°、31.5°-31.6°、32.1-32.3°、32.4-32.5°、32.8-33.0°、33.3-33.4°、34.5-34.7°、34.8-34.9°、35.3-35.4°、36.1-36.2°、36.3-36.4°、36.6-36.7°、37.2-37.3°、38.0-38.1°及38.6-38.7°之繞射角2θ之中可具有1或2以上之峰。
於其它較佳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於17.8°、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於5.0°、9.9°、11.3°、14.4°、15.0°、19.7°、20.2°、20.4°、20.6°、20.8°、21.8°、22.1°、22.3°、22.8°、23.2°、24.4°、25.1°、25.4°、 26.3°、26.6°、27.0°、27.1°、28.3°、28.5°、29.7°、30.1°、30.3°、30.6°、31.6°、32.5°、32.9°、34.6°、35.4°、35.5°、36.1°、36.7°、37.2°、38.0°及38.7°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於其它較佳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於17.7°、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於9.9°、14.4°、20.4°、20.6°、20.8°、21.8°、22.4°、22.5°、25.5°、26.3°、26.6°、27.0°、27.1°、28.4°、30.1°、30.3°、32.4°、34.7°、35.3°、36.1°、36.4°、38.0°及38.7°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於其它較佳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於17.8°、18.1°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於5.0°、9.9°、17.2°、20.6°、21.8°、22.4°、23.2°、25.2°、25.5°、26.3°、26.7°、26.9°、27.1°、29.8°、30.1°、30.2°、34.7°、34.8°及36.2°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於其它較佳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於17.7°、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於9.9°、20.3°、20.6°、20.7°、21.8°、22.4°、25.4°、27.0°、27.1°、30.1°、30.4°、31.5°、32.4°、33.3°、35.5°、36.1°、36.2°及36.3°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於其它較佳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射X射線繞射光譜於17.8°、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於5.0°、9.9°、20.4°、20.6°、20.8、21.8°、22.4°、 22.8°、25.4°、26.6°、27.0°、27.1°、28.5°、29.8°、30.3°、31.6°、34.7°及35.6°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於其它較佳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於17.7°、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於4.9°、5.0°、9.9°、19.6°、20.2°、20.4°、20.6°、21.8°、22.4°、22.7°、23.2°、25.1°、25.4°、26.6°、27.0°、27.1°、28.5°、30.1°、31.5°、34.6°、34.8°、35.5°及36.1°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於其它較佳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於17.7°、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於4.9°、9.9°、14.4°、20.4°、20.6°、21.8°、22.3°、22.8°、24.4°、25.1°、25.4°、26.3°、26.6°、27.1°、28.5°、29.7°、30.2°、31.6°、32.4°、33.3°、34.6°、34.7°、35.6°、36.1°、36.3°、36.4°及36.7°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於其它較佳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於17.7°、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於5.0°、9.9°、20.6°、20.7°、22.3°、26.3°、26.6°、26.7°、27.0°、27.1°、30.1°、30.2°、31.5°、34.7°、34.8°、35.3°、35.4°、36.1°及36.2°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於其它較佳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於17.8°、18.0°及20.0°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之中,於20.0°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於4.9°、5.0°、9.9°、14.4°、15.0°、19.7°、20.2°、20.3°、20.6°、20.8°、21.8°、22.0°、22.3°、22.7°、23.2°、24.4°、25.1°、25.5°、 26.6°、27.0°、27.3°、28.5°、29.7°、30.2°、30.3°、31.5°、32.4°、32.9°、33.4°、34.7°、35.6°、36.1°、36.7°、38.1°及38.7°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於其它較佳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於17.7°、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於5.0°、9.9°、14.4°、19.6°、20.4°、20.6°、20.7°、21.8°、22.3°、22.4°、22.8°、23.2°、25.1°、25.4°、26.6°、27.0°、28.5°、30.1°、30.3°、31.5°、32.2°、34.6°及35.6°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於其它較佳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於17.7°、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於5.0°、9.9°、14.4°、20.4°、20.6°、20.8°、21.8°、22.3°、22.8°、23.2°、25.1°、25.5°、26.3°、26.6°、27.0°、27.1°、28.5°、29.8°、30.1°、32.4°、34.6°、34.7°、35.5°、36.1°、38.1°及38.6°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於其它較佳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於17.7°、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之峰高為最大,又,於5.0°、9.9°、14.4°、15.0°、20.3°、20.6°、20.8°、21.8°、22.0°、22.4°、22.8°、23.2°、24.4°、25.1°、25.5°、26.2°、26.6°、27.1°、27.8°、28.5°、29.8°、30.3°、31.5°、32.4°、34.5°、35.6°、37.2°及38.1°之繞射角2θ亦具有峰。
於一態樣,獲得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方法係包含濃縮法、弱溶劑添加法、蒸氣擴散法(包含座滴法(Sitting drop method)、懸滴法(hanging drop method)、夾層滴法(sandwich drop method))、分批法(包含油分批法)、透析法、液體擴散法(反向擴散法(counter-diffusion))、冷卻法、壓力法、 溶化驟冷法(熔化淬火法(melt quenching method))、溫度循環法、淤漿攪拌法、超音波法等習知晶析技術。作為一較佳態樣,獲得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方法係包含濃縮法,亦即為從將含有由有機溶劑作為主成分之溶劑及將派羅克殺草碸作為溶質構成之派羅克殺草碸之溶液餾除有機溶劑,使派羅克殺草碸析出之方法。作為其它較佳態樣,獲得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方法係包含弱溶劑添加法,亦即為於含有由將有機溶劑作為主成分之溶劑及將派羅克殺草碸作為溶質構成之派羅克殺草碸之溶液中添加派羅克殺草碸之弱溶劑,使派羅克殺草碸析出之方法。
餾除係指將構成溶劑之有機溶劑之一部分或全部藉由揮發或沸騰而蒸發使從溶液中除去。若將構成派羅克殺草碸之溶液之有機溶劑餾除,則溶液經濃縮而成為過飽和狀態,對於溶劑為過剩之派羅克殺草碸即作為結晶析出。餾除可於常壓實施,亦可根據期望進行減壓或加壓實施。又,餾除可於室溫實施,亦可根據期望,將系加熱或冷卻實施。
又,弱溶劑係指溶解溶質之能力低之溶劑。若於構成派羅克殺草碸之溶液之溶劑中添加弱溶劑,則弱溶劑之量增加,派羅克殺草碸之溶解度降低,即成為過飽和狀態,對於溶劑為過剩之派羅克殺草碸即作為結晶析出。弱溶劑之添加可於室溫實施,亦可根據期望,將系加熱或冷卻實施。
於上述任一態樣,獲得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方法並非任何有機溶劑都可任意使用,有機溶劑之選擇極為重要。若有機溶劑之選擇錯誤,則不能獲得於所期望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看到具有特徵性圖案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
於將有機溶劑餾除使析出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態樣,可使用之有機溶劑至少包含下述者:芳族烴衍生物類(例如苯、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三氯苯、硝基苯等)、鹵化脂肪族烴類(例如二氯甲烷、四氯乙烯等)、醇類(例如甲醇、乙醇、異丙醇、丁醇、第三丁醇等)、腈類(例如乙腈、丙腈等)、羧酸類(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等)、羧酸酯類(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乙酸戊酯及其異構體等)、醚類(例如四氫呋喃、2-甲基四氫呋喃、1,4-二噁烷、二異丙醚、二丁醚、二-第三丁醚、環戊基甲醚、甲基-第三丁醚、1,2-二甲氧基乙烷、二乙二醇二甲醚(diglyme)等)、酮類(例如甲基異丙酮、甲基異丁酮等)、醯胺類(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脲類(例如N,N’-二甲基咪唑啶酮、四甲基脲等)、亞碸類(例如二乙基亞碸等)、碸類(例如環丁碸等)及任意比例之該等之任意組合。尤其是腈類、羧酸類、羧酸酯類、酮類、醯胺類及二鹵化脂肪族烴類。
上述之中較佳之有機溶劑係包含下述者:C2-C5烷腈、C1-C4羧酸、C1-C4烷基C1-C4羧酸酯、C1-C4烷基C1-C4烷基酮、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C1-C4二鹵烷。尤其是乙腈、乙酸、乙酸乙酯、甲基異丁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及二氯甲烷。
於上述之態樣,構成派羅克殺草碸之溶液之溶劑可為再含有水之水溶劑。惟,從含水溶劑中派羅克殺草碸之溶解度非常高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含有以有機溶劑作為主成分者。又,於本說明書中,含有某一成分作為主成分者係指於構成作為討論對象之組成物之各成分容量之總和中該成分之容量占3分之1以上。
上述之中較佳溶劑係包含下述者:C1-C4醇/C2-C5烷腈混合溶劑、含水C2-C5烷腈、C1-C4羧酸、C1-C4烷基C1-C4羧酸酯、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及C1-C4二鹵烷/C1-C4醇混合溶劑。尤其是乙腈/甲醇混合溶劑、含水乙腈、乙酸、乙酸乙酯、甲基異丁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及二氯甲烷/乙醇混合溶劑。
另一方面,上述之中作為避免單獨使用一種之有機溶劑係包含下述者:氯仿、二甲亞碸、1,4-二噁烷、2-甲基四氫呋喃、N-甲基吡咯啶酮、四氫呋喃、三氟乙醇及二硫化碳。惟,不排除於將此等有機溶劑與其他有機溶劑組合使用之態樣或將此等有機溶劑與含有水之含水溶劑之態樣。
添加弱溶劑並使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析出之態樣中,可使用之有機溶劑至少包含下述者:芳族烴衍生物類(例如苯、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三氯苯、硝基苯等)、鹵化脂肪族烴類(例如二氯甲烷、四氯乙烯等)、醇類(例如甲醇、乙醇、異丙醇、丁醇、第三丁醇等)、腈類(例如乙腈、丙腈等)、羧酸類(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等)、羧酸酯類(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及其異構體、乙酸戊酯及其異構體等)、醚類(例如四氫呋喃、1,4-二噁烷、二異丙醚、二丁醚、二-第三丁醚、環戊基甲醚、甲基-第三丁醚、1,2-二甲氧基乙烷、二乙二醇二甲醚(diglyme)等)、酮類(例如丙酮、甲基乙酮、甲基異丙酮、甲基異丁酮等)、醯胺類(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等)、脲類(例如N,N’-二甲基咪唑啶酮、四甲基脲等)、亞碸類(例如二甲亞碸、二乙基亞碸等)、碸類(例如環丁碸等)及任意比例之該等之任意組合。尤其是腈類、酮類及羧酸酯類。
上述之中較佳之有機溶劑係包含下述者:C2-C5烷腈及C1-C4烷基C1-C4羧酸酯。尤其是乙腈、丙酮及乙酸乙酯。
於上述之態樣,構成派羅克殺草碸之溶液之溶劑可為再含有水之水溶劑。惟,從於含水溶劑中派羅克殺草碸之溶解度非常高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含有以有機溶劑作為主成分者。
於上述之態樣,所使用之弱溶劑係指20℃中之派羅克殺草碸之溶解度為50g/L以下之溶劑,至少包含下述者:醚類(二乙醚、甲基第三丁醚、茴香醚、2-甲基四氫呋喃等)、羧酸酯類(乙酸異丙酯等)、酮類(甲基異丁酮等)、脂肪族烴類(環己烷、庚烷等)、醇類(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丁醇、異丁醇、第三丁醇等)、芳族烴衍生物類(甲苯、二甲苯等)及水。尤其是醇類。
上述弱溶劑較佳係使用與構成派羅克殺草碸之溶液之溶劑為相溶者。又,較佳為C1-C4醇類,更佳為乙醇或異丙醇,特佳為乙醇。
構成派羅克殺草碸之溶液之溶劑與弱溶劑之組合中特佳者係包含下述者:乙腈與乙醇、丙酮與乙醇、乙酸乙酯與乙醇。
於上述任一情況,於獲得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係可使用種晶。
於一態樣,派羅克殺草碸之溶液可為於合成派羅克殺草碸之反應中使用之反應溶液。合成派羅克殺草碸之方法無特別限制,可依照習知方法合成。合成派羅克殺草碸之方法較佳為包含前述步驟(iii)之方法。
於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通常結晶之形狀為柱狀或短柱狀。此處,結晶之形狀為柱狀或短柱狀,係指假設為內接於觀察對象之結晶之正投影圖之長方形時,該長方形之短邊與長邊之長度比為1:1-1:10,較佳為 1:1-1:5之結晶。又,結晶之形狀若為針狀,係指前述長方形之長邊之長度超過短邊之長度10倍之結晶。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形狀係可使用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等手段觀察,其觀察方法無特別限制。隨機觀察其中10個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時,較佳者係8個以上之結晶形狀為柱狀或短柱狀者。
於一態樣,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係體積比約為1.0g/mL之柱狀結晶。另一方面,於以專利文獻2及10揭示之方法獲得之針狀結晶之體積比約為0.5g/mL。
柱狀結晶之體積比大,從於輸送時或製造現場之保管空間或使用之各種機器之容量、操作之觀點而言,比針狀結晶有利。再者,於針狀結晶,於結晶析出時觀察其結垢(scaling),有回收率降低之傾向。
圖4呈示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顯微鏡照片。又,圖5及圖6呈示以專利文獻2及10揭示之方法所製造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顯微鏡照片。
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雖可單獨作為除草活性成分使用,惟,從屬於消費者之務農者之安全性、便利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於與各種農藥助劑調配之農藥組成物,亦即農藥製劑中加工使用。
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可藉由習知常用之製劑技術,於多種劑型之農藥製劑中加工,經由此操作之農藥製劑(以下,亦稱為本發明之農藥製劑)亦包含於本發明。
本發明之農藥製劑的劑型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以粉劑、粒劑等原狀噴灑於農耕地等之製劑之態樣;水合劑、顆粒水合劑、水 性懸浮劑或油性懸浮劑等溶解於噴灑用水而調製懸浮液,將該懸浮液噴灑於農耕地等之製劑之態樣;乳劑、EW劑等溶解於噴灑用水而調製乳液,將該乳液噴灑於農耕地等之製劑之態樣。
前述劑型之較佳例係包含水合劑、顆粒水合劑、水性懸浮劑或油性懸浮劑等溶解於噴灑用水而調製懸浮液,並將該懸浮液噴灑於農耕地等之製劑之態樣。
於一態樣,前述劑型之更佳具體例係包含水合劑、顆粒水合劑等固體製劑。
前述固體製劑之再佳之具體例係包含水合劑。
於其它態樣,前述劑型之更佳具體例係包含水性懸浮劑或油性懸浮劑等液體製劑。
前述液體製劑之再佳之具體例係包含水性懸浮劑。
水合劑為含有農藥活性成分(於本發明為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及作為農藥助劑之界面活性劑及固體載體之粉狀固體製劑。水合劑之製造方法無特別限制。
顆粒水合劑為含有農藥活性成分(於本發明為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及作為農藥助劑之界面活性劑及固體載體之粒狀固體製劑。顆粒水合劑之製造方法無特別限制。
水性懸浮劑為含有農藥活性成分(於本發明為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及作為農藥助劑之界面活性劑及水之水性液體製劑。水性懸浮劑之製造方法無特別限制。
油性懸浮劑為含有農藥活性成分(於本發明為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及作為農藥助劑之界面活性劑及油性分散媒之油性液體製劑。油性分散媒較佳使用為農藥活性成分之弱溶劑者。油性懸浮劑之製造方法無特別限制。
前述界面活性劑之調配量或調配比例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設定。界面活性劑係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任意2種以上組合使用。界面活性劑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聚氧伸烷基脂肪酸酯、聚氧伸烷基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伸烷基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伸烷基蓖麻油、聚氧伸烷基硬化蓖麻油、聚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伸烷基烷基醚、聚氧伸烷基烷基芳基醚、聚氧伸烷基芳基苯基醚、山梨糖醇酐單烷基羧酸酯、乙炔醇及乙炔二醇及該等之環氧烷加成物等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四烷基銨鹽、烷基胺、烷基嘧啶鎓鹽等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烷基芳基磺酸鹽及其縮合物、二烷基磺酸鹽、二烷基琥珀酸鹽、芳基磺酸鹽及其縮合物、烷基硫酸酯鹽、烷基磷酸酯鹽、烷基芳基硫酸酯鹽、烷基芳基磷酸酯鹽、木質素磺酸鹽、多羧酸鹽、聚氧伸烷基烷基醚硫酸鹽、聚氧伸烷基烷基醚磷酸鹽、聚氧伸烷基芳基醚硫酸鹽、聚氧伸烷基芳基醚磷酸鹽、聚氧伸烷基烷基芳基醚硫酸鹽、聚氧伸烷基烷基芳基醚磷酸鹽等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烷基甜菜鹼、烷基胺氧化物、烷基咪唑啉鎓甜菜鹼、胺基酸、卵磷脂等兩性界面活性劑;聚醚改性有機矽等有機矽系界面活性劑;全氟烷基磺酸、全氟烷基羧酸、氟調聚物醇等氟系界面活性劑。
前述固體載體之調配量或調配比例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設定。固體載體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任意2種以上組合使用。固體載體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膨潤土、滑石粉、黏土、高嶺 土、矽藻土、無晶形二氧化矽、碳酸鈣、碳酸鎂等礦物質微粉;葡萄糖、砂糖、乳糖等糖類、羧甲基纖維素及其鹽類、澱粉、糊精及其衍生物、微結晶纖維素、脲等有機物;如硫酸鈉、硫酸銨及氯化鉀之水溶性無機鹽類。
前述油性分散媒之調配量或調配比例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設定。油性分散媒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任意2種以上組合使用。油性分散媒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鯨油、鱈魚肝油、麝香油、貂油等動物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玉米胚芽油、向日葵油、棉籽油、亞麻仁油、椰子油、棕櫚油、薊油、核桃油、花生油、橄欖油、木瓜油、山茶花油、椰子油、芝麻油、米糠油、落花生油、亞麻仁油、桐油、葵花籽油、蓖麻子油等植物油;油酸甲酯、菜籽油甲酯或菜籽油乙酯等脂肪酸酯類;石蠟、烯烴、烷基苯(例如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乙基苯等)、烷基萘(例如甲基萘、二甲基萘、乙基萘等)、煤油、苯基二甲苯基乙烷等礦物油。
除了上述之外,本發明之農藥製劑根據所期望,亦可包含澱粉、海藻酸、甘油、聚乙烯基吡咯啶酮、聚胺基甲酸乙酯、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烯、聚乙烯醇、阿拉伯膠樹、液體石蠟、乙基纖維素、聚乙酸乙烯酯、增稠性多糖類(例如黃原膠、阿拉伯樹膠、關華豆膠)等結合劑;硬脂酸鈣、滑石粉、二氧化矽等潤滑劑;較低分子量之水溶性物質(例如脲、食鹽)、水溶性多元醇(例如丙二醇、乙二醇、二乙二醇、甘油)等防凍劑;食用藍色一號(Brilliant Blue FCF)、花青綠G、埃里奧綠(Erio GreenG)等著色劑;山梨酸、山梨酸鉀、對氯間二甲苯酚、對羥基苯甲酸丁酯、脫氫乙酸鈉、5-氯-2-甲基-4-異噻唑啉-3-酮、2-溴-2-丙烷-1,3-二醇、1,2-苯并異噻唑啉-3-酮等防腐劑;無機酸(例如鹽酸、硫酸、磷酸)、有機酸(例如檸檬酸、鄰苯二甲酸、琥珀酸)、有機金屬鹽(例 如檸檬酸鈉、鄰苯二甲酸氫鉀)、無機金屬鹽(例如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鈉、磷酸氫二鉀、磷酸二氫鉀、碳酸鈉、碳酸鉀、硼酸鈉)、氫氧化物(例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有機胺類(例如三乙醇胺)等pH調整劑;有機矽系消泡劑(例如二甲基聚矽氧烷、聚苯基矽氧烷)、脂肪酸(例如肉豆蔻酸)、脂肪酸金屬鹽(例如硬脂酸鈉)等消泡劑等農藥助劑。又,屬於液體製劑之本發明之農藥製劑根據所期望,亦可含有增稠劑。增稠劑無特別限制,可使用例如前述中作為固體載體、結合劑所記載之材料。於本發明之農藥製劑使用此等農藥助劑時之調配量或調配比例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設定。
又,本發明之農藥製劑根據所期望,亦可含有減毒劑。含有減毒劑時之調配量或調配比例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設定。減毒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任意2種以上組合使用。減毒劑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解草酮(benoxacor)、解草噁唑(furilazole)、二氯丙烯胺(dichlormid)、二環酮(dicyclonon)、DKA-24(N1,N2-二烯丙基-N2-二氯乙醯基甘胺醯胺)、AD-67(4-二氯乙醯基-1-氧雜-4-氮雜螺[4.5]癸烷)、PPG-1292(2,2-二氯-N-(1,3-二噁烷-2-基甲基)-N-(2-丙烯基)乙醯胺)、R-29148(3-二氯乙醯基-2,2,5-三甲基-1,3-噁唑啶)、解毒喹(cloquintcet-mexyl)、萘二甲酸酐(1,8-Naphthalic Anhydride)、吡咯二酸二乙酯(mefenpyr-diethyl)、吡咯二酸酯(mefenpyr)、吡咯二酸乙酯(mefenpyr-ethyl)、解草唑-O-乙酯(fenchlorazole-O-ethyl)、解草啶(fenclorim)、MG-191(2-二氯甲基-2-甲基-1,3-二噁烷)、解草胺腈(cyometrinil)、解草胺(flurazole)、氟草肟(fluxofenim)、雙苯噁唑酸(isoxadifen)、雙苯噁唑酸-乙酯(isoxadifen-ethyl)、MON4660(代號)、解草腈(oxabetrinil)、環丙磺醯胺 (cyprosulfamide)、低級烷基取代苯甲酸、TI-35(代號)或N-(2-甲氧基苯甲醯基)-4-[(甲基胺基羰基)胺基]苯磺醯胺(化學名,CAS註冊號碼:129531-12-0)。
又,本發明之農藥製劑根據所期望,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可另外再含有追加之除草活性成分。含有追加之除草活性成分時之調配量或調配比例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設定。追加之除草活性成分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任意2種以上組合使用。追加之除草活性成分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碘苯腈(ioxynil)、苯草醚(aclonifen)、丙烯醛(acrolein)、草芬定(azafenidin)、亞喜芬(acifluorfen)(包含鈉等之鹽)、四唑嘧磺隆(azimsulfuron)、阿蘇拉姆(asulam)、乙草胺(acetochlor)、草脫淨(atrazine)、莎稗磷(anilofos)、胺唑草酮(amicarbazone)、醯嘧磺隆(amidosulfuron)、胺三唑(amitrole)、氯丙嘧啶酸(aminocyclopyrachlor)、氯氨吡啶酸(aminopyralid)、甲基胺草磷(amiprofos-methyl)、草殺淨(ametryn)、拉草(alachlor)、亞汰草(alloxydim)、異噁隆(isouron)、異氯草酮(isoxachlortole)、異噁唑草酮(isoxaflutole)、異噁草胺(isoxaben)、異丙隆(isoproturon)、三唑醯草胺(ipfencarbazone)、滅草鏾(imazaquin)、甲咪唑煙酸(imazapic)(包含與胺等之鹽)、依滅草(imazapyr)(包含異丙胺等之鹽)、甲基咪草酯(imazamethabenz-methyl)、甲氧咪草煙(imazamox)、咪唑乙煙酸(imazethapyr)、依速隆(imazosulfuron)、茚嗪氟草胺(indaziflam)、茚草酮(indanofan)、乙基甘草津(eglinazine-ethyl)、禾草畏(esprocarb)、甲基胺苯磺隆(ethametsulfuron-methyl)、乙丁烯氟靈(ethalfluralin)、磺噻隆(ethidimuron)、亞速隆(ethoxysulfuron)、氯氟草醚乙酯(ethoxyfen-ethyl)、滅草呋喃(ethofumesate)、乙氧苯草胺(etobenzanid)、草多索二鈉鹽(endothal-disodium)、樂滅草(oxadiazon)、丙炔噁 草酮(oxadiargyl)、噁嗪草酮(oxaziclomefone)、環氧嘧磺隆(oxasulfuron)、乙氧氟草醚(oxyfluorfen)、歐拉靈(oryzalin)、嘧苯胺磺隆(orthosulfamuron)、坪草丹(orbencarb)、油酸(oleic acid)、唑草胺(cafenstrole)、乙基克繁草(carfentrazone-ethyl)、卡靈草(karbutilate)、卡草胺(carbetamide)、乙基快伏草(quizalofop-ethyl)、精喹禾靈(quizalofop-P-ethyl)、糖草酯(quizalofop-P-tefuryl)、滅藻醌(quinoclamine)、快克草(quinclorac)、喹草酸(quinmerac)、苄草隆(cumyluron)、氯醯草膦(clacyfos)、嘉磷塞(glyphosate)(包含鈉、鉀、銨、胺、丙胺、異丙胺、二甲胺或三甲基硫鹽等鹽)、固殺草(glufosinate)(包含胺或鈉等鹽)、固殺草鈉鹽(glufosinate-P-sodium)、剋草同(clethodim)、炔草酯(clodinafop-propargyl)、畢克草(clopyralid)、可滅蹤(clomazone)、甲氧基護谷(chlomethoxyfen)、克普草(clomeprop)、甲基氯酯磺草胺(cloransulam-methyl)、草滅平(chloramben)、氯草敏(chloridazon)、乙基氯嘧磺隆(chlorimuron-ethyl)、氯磺隆(chlorsulfuron)、氯酸二甲酯(chlorthal-dimethyl)、草克樂(chlorthiamid)、氯酞亞胺(chlorphthalim)、甲基氯甲丹(chlorflurenol-methyl)、氯苯胺靈(chlorpropham)、氯溴隆(chlorbromuron)、枯草隆(chloroxuron)、氯麥隆(chlorotoluron)、酮螺氧(ketospiradox)(包含鈉、鈣或氨等之鹽)、苯嘧磺草胺(saflufenacil)、假蒟亭鹼(sarmentine)、氰乃淨(cyanazine)、氰醯胺(cyanamide)、達有龍(diuron)、乙醯甲草胺(diethatyl-ethyl)、麥草畏(dicamba)(包含胺、二乙胺、異丙胺、二甘醇胺、鈉或鋰等之鹽)、草滅特(cycloate)、環殺草(cycloxydim)、雙氯磺草安(diclosulam)、環磺隆(cyclosulfamuron)、環吡喃(cyclopyranil)、環吡莫雷(cyclopyrimorate)、二氯苯腈(dichlobenil)、禾草靈(diclofop-P-methyl)、甲基禾草靈(diclofop-methyl)、滴丙酸(dichlorprop)、滴丙酸-P(dichlorprop-P)、敵草快 (diquat)、氟硫草定(dithiopyr)、環草隆(siduron)、敵樂胺(dinitramine)、乙基吲哚酮草酯(cinidon-ethyl)、醚磺隆(cinosulfuron)、達諾殺(dinoseb)、特樂酚(dinoterb)、丁基賽伏草(cyhalofop-butyl)、大芬滅(diphenamid)、燕麥枯(difenzoquat)、吡氟草胺(diflufenican)、二氟吡隆(diflufenzopyr)、西瑪津(simazine)、二甲草胺(dimethachlor)、異戊乙淨(dimethametryn)、汰草滅(dimethenamid)、汰草滅‧P(dimethenamid-P)、西草淨(simetryn)、呱草丹(dimepiperate)、噁唑隆(dimefuron)、環庚草醚(cinmethylin)、滅草靈(swep)、磺草酮(sulcotrione)、甲磺草胺(sulfentrazone)、草硫膦(sulfosate)、磺胺磺隆(sulfosulfuron)、甲嘧磺隆(sulfometuron-methyl)、西殺草(sethoxydim)、特草定(terbacil)、汰草龍(daimuron)、薩克多敏A(thaxtomin A)、茅草枯(dalapon)、噻草定(thiazopyr)、氟嘧硫草酯(tiafenacil)、噻卡巴踪(thiencarbazone)(包含鈉鹽、甲酯等)、仲草丹(tiocarbazil)、殺丹(thiobencarb)、噻二唑草胺(thidiazimin)、甲基噻磺隆(thifensulfuron-methyl)、甜菜安(desmedipham)、敵草淨(desmetryne)、特氟吡利美(tetflupyrolimet)、欣克草(thenylchlor)、牧草胺(tebutam)、丁噻隆(tebuthiuron)、得殺草(tepraloxydim)、呋喃磺草酮(tefuryltrione)、環磺酮(tembotrione)、特丁津(terbuthylazine)、特丁淨(terbutryn)、甲氧去草淨(terbumeton)、苯唑草酮(topramezone)、肟草酮(tralkoxydim)、三嗪氟草胺(triaziflam)、醚苯磺隆(triasulfuron)、氟酮磺草胺(triafamone)、野麥畏(tri-allate)、草達津(trietazine)、三氯比(triclopyr)、三氯比丁氧乙酯(triclopyr-butotyl)、三氟草嗪(trifludimoxazin)、三氟甲磺隆(tritosulfuron)、甲基三氟甲磺隆(triflusulfuron-methyl)、三福林(trifluralin)、三氟啶磺隆鈉鹽(trifloxysulfuron-sodium)、甲基苯磺隆(tribenuron-methyl)、托比拉特(tolpyralate)、鈉得爛 (naptalam)(包含鈉等之鹽)、萘丙胺(naproanilide)、敵草胺(napropamide)、敵草胺-M(napropamide-M)、煙嘧磺隆(nicosulfuron)、草不隆(neburon)、氟草敏(norflurazon)、滅草敵(vernolate)、巴拉刈(paraquat)、氟氯吡啶苯甲酯(halauxifen-benzyl)、氟氯吡啶甲酯(halauxifen-methyl)、合氯氟(haloxyfop)、合氯氟P(haloxyfop-P)、合氯氟乙氧基乙酯(haloxyfop-etotyl)、氟硝磺醯胺(halosafen)、甲基鹵磺隆(halosulfuron-methyl)、比克洛宗(bixlozone)、畢克爛(picloram)、氟吡醯草胺(picolinafen)、雙環吡喃酮(bicyclopyrone)、雙草醚鈉鹽(bispyribac-sodium)、唑啉草酯(pinoxaden)、必芬諾(bifenox)、苯基草磷(piperophos)、雙唑草腈(pyraclonil)、磺醯草吡唑(pyrasulfotole)、普芬草(pyrazoxyfen)、乙基百速隆(pyrazosulfuron-ethyl)、苄唑特(pyrazolynate)、畢拉草(bilanafos)、乙基派芬草(pyraflufen-ethyl)、噠草醇(pyridafol)、嘧草硫醚鈉鹽(pyrithiobac-sodium)、必汰草(pyridate)、環酯草醚(pyriftalid)、稗草畏(pyributicarb)、嘧啶肟草醚(pyribenzoxim)、嘧磺草胺(pyrimisulfan)、甲基嘧草醚(pyriminobac-methyl)、甲氧磺草胺(pyroxsulam)、棉胺寧(phenisopham)、非草隆(fenuron)、異噁苯碸(fenoxasulfone)、精噁唑禾草靈(fenoxaprop)(包含甲基、乙基、異丙酯)、精噁唑禾草靈P(fenoxaprop-P)(包含甲基、乙基、異丙酯)、芬喹草酮(fenquinotrione)、乙基塞唑禾草靈(fenthiaprop-ethyl)、四唑醯草胺(fentrazamide)、苯敵草(phenmedipham)、丁基拉草(butachlor)、布芬草(butafenacil)、抑草磷(butamifos)、拔敵草(butylate)、丁烯草胺(butenachlor)、比達寧(butralin)、丁苯草酮(butroxydim)、伏速隆(flazasulfuron)、麥草氟(flamprop)(包含甲基、乙基、異丙酯)、麥草氟M(flamprop-M)(包含甲基、乙基、異丙酯)、甲基氟氟磺隆(primisulfuron-methyl)、丁基伏寄普(fluazifop- butyl)、丁基伏寄普P(fluazifop-P-butyl)、異丙吡草酯(fluazolate)、氟草隆(fluometuron)、乙羧氟草醚(fluoroglycofen-ethyl)、氟唑磺隆 鈉鹽(flucarbazone-sodium)、氟消草(fluchloralin)、氟吡磺隆(flucetosulfuron)、嗪草酸甲酯(fluthiacet-methyl)、甲基氟啶嘧磺隆鈉鹽(flupyrsulfuron-methyl-sodium)、氟噻草胺(flufenacet)、乙基氟噠嗪草酯(flufenpyr-ethyl)、氟丙酸(flupropanate)、氟胺草唑(flupoxame)、丙炔氟草胺(flumioxazin)、戊基氟烯草酸(flumiclorac-pentyl)、唑嘧磺草胺(flumetsulam)、氟啶草酮(fluridone)、呋草酮(flurtamone)、氟氯比(fluroxypyr)、氟咯草酮.(flurochloridone)、普拉草(pretilachlor)、丙苯磺隆鈉鹽(procarbazone-sodium)、氨氟樂靈(prodiamine)、氟磺隆(prosulfuron)、芐草丹(prosulfocarb)、普拔草(propaquizafop)、丙草胺(propachlor)、普拔根(propazine)、除草寧(propanil)、戊炔草胺(propyzamide)、異丙草胺(propisochlor)、丙嗪嘧磺隆(propyrisulfuron)、苯胺靈(propham)、氟唑草胺(profluazol)、丙苯磺隆鈉鹽(propoxycarbazone-sodium)、環苯草酮(profoxydim)、克草(bromacil)、溴莠敏(brompyrazon)、撲草淨(prometryn)、撲滅通(prometon)、溴苯腈(bromoxynil)(包含丁酸、辛烷酸或庚烷酸等酯體)、溴酚肟(bromofenoxim)、溴丁醯草胺(bromobutide)、雙氟磺草胺(florasulam)、氯氟吡啶酯(florpyrauxifen)、環嗪酮(hexazinone)、烯草胺(pethoxamid)、草除靈(benazolin)、平速爛(penoxsulam)、七烷氧基葡聚醣(heptamaloxyloglucan)、氟丁醯草胺(beflubutamid)、氟丁醯草胺-M(beflubutamid-M)、克草猛(pebulate)、壬酸(pelargonic-acid)、醯苯草酮(bencarbazone)、施得圃(pendimethalin)、雙苯嘧草酮(benzfendizone)、地散磷(bensulide)、甲基免速隆(bensulfuron-methyl)、苯并雙環酮(benzobicyclon)、吡草酮(benzofenap)、本達隆(bentazone)、蔬草滅 (pentanochlor)、環戊噁草酮(pentoxazone)、倍尼芬(benfluralin)、呋草黃(benfuresate)、殺木膦(fosamine)、氟磺胺草醚(fomesafen)、甲醯胺磺隆(foramsulfuron)、2-甲-4氯丙酸(mecoprop)(包含鈉、鉀、異丙胺、三乙醇胺、二甲基胺等之鹽)、2-甲-4氯丙酸.P.鉀鹽(mecoprop-P-potassium)、甲基二磺隆(mesosulfuron-methyl)、硝草酮(mesotrione)、滅草胺(metazachlor)、美速隆(metazosulfuron)、甲基苯噻隆(methabenzthiazuron)、苯嗪草酮(metamitron)、噁唑醯草胺(metamifop)、DSMA(甲基砷酸二鈉)、甲硫唑草啉(methiozolin)、甲基殺草隆(methyldymuron)、甲氧隆(metoxuron)、磺草唑胺(metosulam)、甲磺隆(metsulfuron-methyl)、撲奪草(metobromuron)、吡喃隆(metobenzuron)、莫多草(metolachlor)、滅必淨(metribuzin)、滅芬草(mefenacet)、單磺隆(monosulfuron)(包含甲基、乙基、異丙酯)、綠谷隆(monolinuron)、得滅草(molinate)、碘磺隆(iodosulfuron)、甲基碘磺隆鈉鹽(iodosulfulon-methyl-sodium)、碘嗪磺隆(iofensulfuron)、碘嗪磺隆鈉鹽(iofensulfuron-sodium)、乳氟禾草靈(lactofen)、蘭三酮(lancotrione)、利谷隆(linuron)、玉嘧磺隆(rimsulfuron)、環草定(lenacil)、TCA(2,2,2-三氯乙酸)(包含鈉、鈣或氨等之鹽)、2,3,6-TBA(2,3,6-三氯苯甲酸)、2,4,5-T(2,4,5-三氯苯氧基乙酸)、2,4-D(2,4-二氯苯氧基乙酸)(包含胺、二乙胺、三乙醇胺、異丙胺、鈉或鋰等鹽)、ACN(2-胺基-3-氯-1,4-萘醌)、MCPA(2-甲基-4-氯苯氧基乙酸)、MCPB(2-甲基-4-氯苯氧基丁酸)(包含鈉鹽、乙酯等)、2,4-DB(4-(2,4-二氯苯氧基)丁酸)、DNOC(4,6-二硝基-O-甲酚)(包含胺或鈉等鹽)、AE-F-150944(代號)、HW-02(代號)、IR-6396(代號)、MCPA.硫代乙基(MCPA-thioethyl)、SYP-298(代號)、SYP-300(代號)、 EPTC(S-二丙基硫代氨基甲酸乙酯)、S-異丙甲草胺(S-metolachlor)、S-9750(代號)、MSMA(MSMA)。
又,本發明之農藥製劑根據所期望,除了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外亦可含有害蟲防治活性成分。於含有害蟲防治活性成分時之調配量或調配比例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設定。害蟲防治活性成分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任意2種以上組合使用。害蟲防治活性成分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阿納寧(acrinathrin)、印楝素(azadirachtin)、甲基吡啶磷(azamethiphos)、乙基谷速松(azinphos-ethyl)、甲基谷速松(azinphos-methyl)、亞醌蟎(acequinocyl)、亞滅培(acetamiprid)、乙醯蟲腈(acetoprole)、乙醯甲胺磷(acephate)、亞環鍚(azocyclotin)、阿巴汀(abamectin)、啶喃環丙蟲酯(afidopyropen)、阿福拉納(afoxolaner)、磺胺蟎酯(amidoflumet)、雙甲脒(amitraz)、棉鈴威(alanycarb)、得滅克(aldicarb)、涕滅威(aldoxycarb)、丙烯除蟲菊(allethrin)[包含d-順式-反式-體、d-反式-體]、依殺松(isazophos)、異沙磷(isamidofos)、水胺硫磷(isocarbophos)、加福松(isoxathion)、異環seram(isocycloseram)、甲基亞芬松(isofenphos-methyl)、滅必蝨(isoprocarb)、伊維菌素(ivermectin)、新煙磷(imicyafos)、益達胺(imidacloprid)、依普寧(imiprothrin)、因得克(indoxacarb)、益化利(esfenvalerate)、殺蟲丹(ethiofencarb)、乙硫磷(ethion)、益斯普(ethiprole)、二溴乙烯(ethylene dibromide)、依殺蟎(etoxazole)、依芬寧(etofenprox)、普伏松(ethoprophos)、乙嘧硫磷(etrimfos)、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酯(emamectin benzoate)、安殺番(endosulfan)、益避寧(empenthrin)、噁唑硫代(oxazosulfyl)、毆殺滅(oxamyl)、甲基氧代內吸磷(oxydemeton-methyl)、異亞砜磷(oxydeprofos)、歐滅松 (omethoate)、硫線磷(cadusafos)、κ-七氟菊酯(kappa-tefluthrin)、κ-聯苯菊酯(kappa-bifenthrin)、噻嗯菊酯(kadethrin)、水黃皮次素(karanjin)、培丹(cartap)、加保利(carbaryl)、丁基加保扶(carbosulfan)、加保扶(carbofuran)、γ-BHC(gamma-BHC)、滅爾蝨(xylylcarb)、喹硫磷(quinalphos)、烯蟲炔酯(kinoprene)、蟎離丹(chinomethionat)、蠅毒磷(coumaphos)、克利特(cryolite)、可尼丁(clothianidin)、克芬蟎(clofentezine)、可芬諾(chromafenozide)、剋安勃(chlorantraniliprole)、氯氧磷(chlorethoxyfos)、氯丹(chlordane)、氯化苦(chloropicrin)、陶斯松(chlorpyrifos)、甲基陶斯松(chlorpyrifos-methyl)、克凡派(chlorfenapyr)、氯芬松(chlorfenvinphos)、克福隆(chlorfluazuron)、氯甲硫磷(chlormephos)、右旋反式氯丙炔菊酯(chloroprallethrin)、氰乃松(cyanophos)、汰芬隆(diafenthiuron)、戴米達福(diamidafos)、氰蟲醯胺(cyantraniliprole)、得氯蟎(dienochlor)、賽派芬(cyenopyrafen)、蔬果磷(dioxabenzofos)、苯蟲醚(diofenolan)、環溴蟲胺(cyclaniliprole)、雙特松(dicrotophos)、氯線磷(dichlofenthion)、乙氰菊酯(cycloprothrin)、敵敵畏(dichlorvos)、二氯滅齊(dicloromezotiaz)、1,3-二氯丙烯(1,3-dichloropropene)、大克蟎(dicofol)、地昔尼爾(dicyclanil)、二硫松(disulfoton)、達特南(dinotefuran)、敵蟎通(dinobuton)、氯氟氰蟲醯胺(cyhalodiamide)、賽洛寧(cyhalothrin)[包含γ-體,λ-體]、賽酚寧(cyphenothrin)[包含(1R)-反式-體]、賽扶寧(cyfluthrin)[包含β體]、二福隆(diflubenzuron)、賽芬蟎(cyflumetofen)、氟蟎嗪(diflovidazin)錫蟎丹(cyhexatin)、賽滅寧(cypermethrin)[包含α-體,β-體,θ-體,ζ-體]、迪普吡噠(dimpropyridaz)、二甲基毒蟲畏(dimethylvinphos)、四氟甲醚菊酯(dimefluthrin)、大滅松(dimethoate)、矽護芬(silafluofen)、賽滅淨(cyromazine)、 賜諾特(spinetoram)、賜諾殺(spinosad)、賜派芬(spirodiclofen)、賜派滅(spirotetramat)、賜派必酮(spiropidion)、賜滅芬(spiromesifen)、磺苯醚隆鈉鹽(sulcofuron-sodium)、氟蟲胺(sulfluramid)、速殺氟(sulfoxaflor)、治螟磷(sulfotep)、二嗪磷(diazinon)、賽果培(thiacloprid)、賽速安(thiamethoxam)、替阿札芬(tioxazafen)、硫敵克(thiodicarb)、硫賜安(thiocyclam)、殺蟲雙(thiosultap)、賽納嗪(thionazin)、硫伐隆(thiofanox)、硫滅松(thiometon)、噻蟲啉(tyclopyrazoflor)、四氯蟲醯胺(tetrachlorantraniliprole)、四氯賓福(tetrachlorvinphos)、四氯二苯碸(tetradifon)、氟氰蟲醯胺(tetraniliprole)、四氟醚菊酯(tetramethylfluthrin)、治滅寧(tetramethrin)、丁基嘧啶磷(tebupirimfos)、得芬諾(tebufenozide)、得芬瑞(tebufenpyrad)、七氟菊酯(tefluthrin)、得福隆(teflubenzuron)、滅賜松(demeton-S-methyl)、亞培松(temephos)、第滅寧(deltamethrin)、托福松(terbufos)、泰滅寧(tralomethrin)、四氟苯菊酯(transfluthrin)、唑蚜威(triazamate)、三落松(triazophos)、三氯松(trichlorfon)、三福隆(triflumuron)、三氟苯嘧啶(triflumezopyrim)、混殺威(trimethacarb)、脫芬瑞(tolfenpyrad)、乃力松(naled)、烯啶蟲胺(nitenpyram)、諾伐隆(novaluron)、諾福隆(noviflumuron)、蜡蚧輪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烯蟲乙酯(hydroprene)、巴斯德芽孢菌(Pasteuriapenetrans)、繁米松(vamidothion)、巴拉松(parathion)、甲基巴拉松(parathion-methyl)、合芬寧(halfenprox)、氯蟲醯肼(halofenozide)、二丙烯除蟲菊酯(bioallethrin)、S-環戊烯基二丙烯除蟲菊酯(bioallethrin S-cyclopentenyl)、百列滅寧(bioresmethrin)、雙三氟蟲脲(bistrifluron)、愛美松(hydramethylnon)、必芬蟎(bifenazate)、畢芬寧(bifenthrin)、匹氟布特(pyflubumide)、胡椒基丁醚(piperonyl butoxide)、派滅淨(pymetrozine)、白克松 (pyraclofos)、啶吡唑蟲胺(pyrafluprole)、必芬松(pyridaphenthion)、畢達本(pyridaben)、啶蟲丙醚(pyridalyl)、吡氟喹嗪(pyrifluquinazon)、比普魯(pyriprole)、百利普芬(pyriproxyfen)、比密加普(pirimicarb)、畢汰芬(pyrimidifen)、嘧蟎胺(pyriminostrobin)、甲基嘧啶磷(pirimiphos-methyl)、除蟲菊素(pyrethrine)、氨磺磷(famphur)、芬普尼(fipronil)、芬殺蟎(fenazaquin)、芬滅松(fenamiphos)、撲滅松(fenitrothion)、苯氧威(fenoxycarb)、苯硫威(fenothiocarb)、苯醚菊酯(phenothrin)[包含(1R)-反式體]、仲丁威(fenobucarb)、芬殺松(fenthion)、賽達松(phenthoate)、芬化利(fenvalerate)、芬普蟎(fenpyroximate)、芬佈賜(fenbutatin oxide)、芬普寧(fenpropathrin)、大福松(fonofos)、磺醯氟(sulfuryl fluoride)、丁酮威(butocarboxim)、丁酮碸威(butoxycarboxim)、布芬淨(buprofezin)、氟線威(furathiocarb)、普亞列寧(prallethrin)、嘧螨酯(fluacrypyrim)、氟吲哚嗪(fluazaindolizine)、氟佐隆(fluazuron)、氟速芬(fluensulfone)、氟乙酸鈉鹽(sodium fluoroacetate)、氟噁唑醯胺(fluxametamide)、氟環脲(flucycloxuron)、護賽寧(flucythrinate)、氟硫滅(flusulfamide)、福化利(fluvalinate)[包含τ體]、氟吡呋喃(flupyradifurone)、吡氟硫磷(flupyrazofos)、吡氟硫磷(flupyrimin)、丁烯氟蟲腈(flufiprole)、嘧蟲胺(flufenerim)、氟菌螨酯(flufenoxystrobin)、氟芬隆(flufenoxuron)、氟赫吩(fluhexafon)、氟苯二醯胺(flubendiamide)、氟氯苯菊酯(flumethrin)、弗雷拉納(fluralaner)、普硫松(prothiofos)、氟蟲清(protrifenbute)、氟尼胺(flonicamid)、加護松(propaphos)、毆蟎多(propargite)、佈飛松(profenofos)、布伏利(broflanilide)、溴氟菊酯(brofluthrinate)、丙氟菊酯(profluthrin)、胺丙畏(propetamphos)、安丹(propoxur)、氟美托奎(flometoquin)、溴蟎酯 (bromopropylate)、合賽多(hexythiazox)、六伏隆(hexaflumuron)、細腳擬青黴(Paecilomyces tenuipes)、玫煙色擬青黴(Paecilomyces fumosoroceus)、七扶寧(heptafluthrin)、飛達松(heptenophos)、百滅寧(permethrin)、異噻蟲唑(benclothiaz)、苯并吡喃噁烷(benzpyrimoxan)、免速達(bensultap)、苯蟎特(benzoximate)、免敵克(bendiocarb)、免扶克(benfuracarb)、纖細白僵菌(Beauveria tenell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巴賽松(phoxim)、裕必松(phosalone)、福賽絕(fosthiazate)、丁硫環磷(fosthietan)、福賜米松(phosphamidon)、益滅松(phosmet)、瀏陽霉素複合體(polynactins)、覆滅蟎(formetanate)、福瑞松,(phorate)、馬拉松(malathion)、密滅汀(milbemectin)、滅加松(mecarbam)、倍硫磷亞碸(mesulfenfos)、美賜平(methoprene)、滅多威(methomyl)、美氟綜(metaflumizone)、達馬松(methamidophos)、斯美地(metham)、滅賜克(methiocarb)、滅大松(methidathion)、異硫氰酸甲酯(methyl isothiocyanate)、溴甲烷(methyl bromide)、甲氧基氯(methoxychlor)、滅芬諾(methoxyfenozide)、甲醚菊酯(methothrin)、美特寧(metofluthrin)、ε-美特寧(epsilon-metofluthrin)、治滅蝨(metolcarb)、美文松(mevinphos)、氯氟醚菊酯(meperfluthrin)、瘤捕單頂孢(Monacrosporium phymatophagum)、久效磷(monocrotophos)、蒙氟寧(momfluorothrin)、ε-蒙氟寧(epsilon-momfluorothrin)、利露A(litlure-A)、利露B(litlure-B)、磷化鋁(aluminium phosphide)、磷化鋅(zinc phosphide)、磷化氫(phosphine)、祿芬隆(lufenuron)、利卡祿(rescalure)、列滅寧(resmethrin)、雷皮菌素(lepimectin)、魚藤酮(rotenone)、芬佈賜(fenbutatin oxide)、氰化鈣(calcium cyanide)、硫酸菸鹼(nicotinesulfate)、(Z)-11-十四碳烯乙酯、(Z)-11-十六碳烯 醛、(Z)-11-十六碳烯乙酯、(Z)-9,12-十四烷二烯乙酸酯、(Z)-9-十四烯-1-醇、(Z,E)-9,11-十四烷二烯乙酸酯、(Z,E)-9,12-十四烷二烯乙酸酯、甲蟲芽孢桿菌(Bacillus popilliae)、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lis)、圓形芽孢桿菌(Bacillus sphaericus)、蘇力菌鮎澤亞種(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Aizawai)、蘇力菌以色列亞種(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Israelensis)、蘇力菌庫斯亞種(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Kurstaki)、蘇力菌擬步行蟲亞種(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Tenebrionis)、Bt蛋白質(Cry1Ab、Cry1Ac、Cry1Fa、Cry2Ab、mCry3A、Cry3Ab、Cry3Bb、Cry34/35Ab1)、CL900167(代號)、DCIP(雙-(2-氯-1-甲基乙基)醚)、DDT(1,1,1-三氯-2,2-雙(4-氯苯基)乙烷)、DEP(二甲基-2,2,2-三氯-1-羥基乙基磷酸酯)、DNOC(4,6-二硝基-o-甲酚)、DSP(O,O-二乙基-O-[4-(二甲基胺磺醯基)苯基]-硫代磷酸酯)、EPN(O-乙基-O-4-(硝基苯基)苯基硫代膦酸酯)、核多角體病毒包埋體、NA-85(代號)、NA-89(代號)、NC-515(代號)、RU15525(代號)、XMC、Z-13-二十二烯酸-10-酮、ZXI8901(代號)、2-氯-4-氟-5-[(5-三氟甲硫基)戊基氧基]苯基2,2,2-三氟乙基亞碸(化學名,CAS註冊號碼:1472050-04-6)、2,4-二氯-5-{2-[4-(三氟甲基)苯基]乙氧基}苯基2,2,2-三氟乙基亞碸(化學名,CAS註冊號碼:1472052-11-1)、2,4-二甲基-5-[6-(三氟甲硫基)己氧基]苯基-2,2,2-三氟乙基亞碸(化學名,CAS註冊號碼:1472050-34-2)、2-{2-氟-4-甲基-5-[(2,2,2-三氟乙基)亞磺醯基]苯氧基}-5-(三氟甲基)吡啶(化學名,CAS註冊號碼:1448758-62-0)、3-氯-2-{2-氟-4-甲基-5-[(2,2,2-三氟乙基)亞磺醯基]苯氧基}-5-(三氟甲基)吡啶(化學名,CAS註冊號碼:1448761-28-1)、4-氟-2-甲基-5-(5,5-二甲基己基氧基)苯基2,2,2-三氟乙基亞碸(化學名,CAS註冊號碼:1472047-71-4)、NI-30(代號)。
又,本發明之農藥製劑根據所期望,除了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外亦可含有病害防治活性成分。含有病害防治活性成分時之調配量或調配比例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設定。病害防治活性成分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任意2種以上組合使用。病害防治活性成分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阿扎康唑(azaconazole)、苯甲醯-S-甲基(acibenzolar-S-methyl)、亞托敏(azoxystrobin)、敵菌靈(anilazine)、安美速(amisulbrom)、胺基必利芬(aminopyrifen)、滅脫定(ametoctradin)、阿狄摩(aldimorph)、亞汰尼(isotianil)、亞派占(isopyrazam)、異丙噻菌胺(isofetamid)、異氟普蘭(isoflucypram)、稻瘟靈(isoprothiolane)、種菌唑(ipconazole)、依弗菲諾奎(ipflufenoquin)、依芬三氟康唑(ipfentrifluconazole)、依普同(iprodione)、丙森鋅(iprovalicarb)、丙基喜樂松(iprobenfos)、依滅列(imazalil)、克熱淨-烷苯磺酸鹽(iminoctadine-trialbesilate)、克熱淨三乙酸鹽(iminoctadine-triacetate)、易胺座(imibenconazole)、氟蟲胺(inpyrfluxam)、依普馬丁A(imprimatin A)、依普馬丁B(imprimatin B)、護粒松(edifenphos)、乙環唑(etaconazole)、噻唑菌胺(ethaboxam)、依瑞莫(ethirimol)、乙氧基喹啉(ethoxyquin)、依得利(etridiazole)、因司唑布林(enestroburin)、因愕司坐賓(enoxastrobin)、依普座(epoxiconazole)、有機油(organic oils)、毆殺斯(oxadixyl)、噁嗪基唑(oxazinylazole)、氟噻唑吡乙酮(oxathiapiprolin)、嘉保信(oxycarboxin)、羥基喹啉銅(oxine-copper)、羥四環素(oxytetracycline)、噁咪唑富馬酸鹽(oxpoconazole-fumarate)、歐索林酸(oxolinic acid)、辛烷酸銅(copper dioctanoate)、辛噻酮(octhilinone)、呋醯胺(ofurace)、肟醚菌胺(orysastrobin)、鄰苯基苯酚(o-phenylphenol)、嘉賜黴素(kasugamycin)、四氯丹(captafol)、加普胺 (carpropamid)、貝芬替(carbendazim)、萎銹靈(carboxin)、香芹酮(carvone)、奎諾芬(quinoxyfen)、喹諾夫林(quinofumelin)、滅螨猛(chinomethionat)、蓋普丹(captan)、喹康唑(quinconazole)、五氯硝苯(quintozene)、雙胍鹽(guazatine)、硫雜靈(cufraneb)、丁香菌酯(coumoxystrobin)、甲基克收欣(kresoxim-methyl)、克劳拉康(clozylacon)、克氯得(chlozolinate)、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地茂散(chloroneb)、賽座滅(cyazofamid)、乙霉威(diethofencarb)、雙氯氰菌胺(diclocymet)、益發靈(dichlofluanid)、二氯苯并噻唑(dichlobenthiazox)、達滅淨(diclomezine)、大克爛(dicloran)、二氯芬(dichlorophen)、腈硫醌(dithianon)、達克利(diniconazole)、烯唑醇-M(diniconazole-M)、鋅乃浦(zineb)、敵螨普(dinocap)、滅蟎猛(dipymetitrone)、二苯基胺(diphenylamine)、待克利(difenoconazole)、賽芬胺(cyflufenamid)、二氟林(diflumetorim)、環克座達滅芬(cyproconazole)、賽普洛(cyprodinil)、矽氟唑(simeconazole)、二甲嘧酚(dimethirimol)、二甲基二硫化物(dimethyl disulfide)、達滅芬(dimethomorph)、清菌脲(cymoxanil)、醚菌胺(dimoxystrobin)、吉闌(ziram)、矽噻菌胺(silthiofam)、鏈黴素(streptomycin)、螺環菌胺(spiroxamine)、氟唑環菌胺(sedaxane)、座賽胺(zoxamide)、邁隆(dazomet)、噻醯菌胺(tiadinil)、塞苯咪唑(thiabendazole)、硫蘭(thiram)、多保淨(thiophanate)、甲基多保淨(thiophanate-methyl)、賽氟滅(thifluzamide)、四氯硝基苯(tecnazene)、克枯爛(tecloftalam)、四康唑(tetraconazole)、咪菌威(debacarb)、特布康唑(tebuconazole)、特布氟喹(tebufloquin)、特比奈芬(terbinafine)、多寧(dodine)、嗎菌靈(dodemorph)、三泰隆(triadimenol)、三泰芬(triadimefon)、三唑氧(triazoxide)、水楊菌胺(trichlamide)、氯啶菌酯(triclopyricarb)、三賽唑(tricyclazole)、滅菌唑 (triticonazole)、三得芬(tridemorph)、氟菌唑(triflumizole)、三氟敏(trifloxystrobin)、賽福寧(triforine)、甲苯氟磺胺(tolylfluanid)、甲基立枯磷(tolclofos-methyl)、甲磺菌胺(tolnifanide)、三氟甲氧威(tolprocarb)、那班(nabam)、那他黴素(natamycin)、萘替芬(naftifine)、三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異丙基酞菌酯(nitrothal-isopropyl)、尼瑞莫(nuarimol)、壬基苯酚磺酸銅(copper nonyl phenol sulphonate)、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strain:QST 713)、維利黴素(validamycin)、纈菌胺(valifenalate)、四唑吡氨酯(picarbutrazox)、必殺芬(bixafe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比多農(bitertanol)、百蟎克(binapacryl)、聯苯(biphenyl)、粉病靈(piperalin)、殺紋寧(hymexazol)、唑菌酯(pyraoxystrobin)、百克敏(pyraclostrobin)、吡嗪氟胺(pyraziflumid)、白粉松(pyrazophos)、吡咯丙炔(pyrapropoyne)、唑胺菌酯(pyrametostrobin)、啶菌芬酮(pyriofenone)、啶菌噁唑(pyrisoxazole)、啶菌達氯甲基(pyridachlometyl)、比芬諾(pyrifenox)、稗草丹(pyributicarb)、稗班威(pyribencarb)、派美尼(pyrimethanil)、百快隆(pyroquilon)、免克寧(vinclozolin)、富爾邦(ferbam)、凡殺同(famoxadone)、吩嗪氧化物(phenazine oxide)、咪唑菌酮(fenamidone)、芬胺司唑賓(fenaminstrobin)、芬瑞莫(fenarimol)、芬諾尼(fenoxanil)、富米腙(ferimzone)、拌種咯(fenpiclonil)、芬必可醯胺(fenpicoxamid)、胺苯吡菌酮(fenpyrazamine)、芬布康唑(fenbuconazole)、甲呋醯胺(fenfuram)、苯鏽啶(fenpropidin)、芬普福(fenpropimorph)、苯六胺(fenhexamid)、福爾培(folpet)、苯酞(phthalide)、布瑞莫(bupirimate)、麥穗寧(fuberidazole)、殺稻瘟菌素-S(blasticidin-S)、福拉比(furametpyr)、呋霜靈(furalaxyl)、呋喃甲酸(furancarboxylic acid)、扶吉胺((fluazinam)、氟茚唑菌胺 (fluindapyr)、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氟哌普林(fluoxapiprolin)、氟吡菌胺(fluopicolide)、氟醚菌醯胺(fluopimomide)、氟派瑞(fluopyram)、氟菌胺(fluoroimide)、氟克殺(fluxapyroxad)、氟喹康唑(fluquinconazole)、氟康唑(furconazole)、氟康唑-順式體(furconazole-cis)、護汰寧(fludioxonil)、氟矽唑(flusilazole)、氟硫滅(flusulfamide)、氟噻菌淨(flutianil)、福多寧(flutolanil)、護汰芬(flutriafol)、氟菌蟎酯(flufenoxystrobin)、氟美托(flumetover)、氟嗎啉(flumorph)、普快淨(proquinazid)、撲克拉(prochloraz)、撲滅寧(procymidoue)、硫菌威(prothiocarb)、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溴硝丙二醇(bronopol)、普拔克鹽酸鹽(propamocarb-hydrochloride)、普必康唑(propiconazole)、丙森鋅(propineb)、撲殺熱(probenazole)、溴康唑(bromuconazole)、氟美特喹(flometoquin)、氟吡草胺(florylpicoxamid)、己康唑(hexaconazole)、本達樂(benalaxyl)、本達樂M(benalaxyl-M)、麥銹靈(benodanil)、免賴得(benomyl)、稻瘟酯(pefurazoate)、平康唑(penconazole)、賓克隆(pencycuron)、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苯噻唑(benthiazole)、苯噻菌胺-異丙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平硫瑞(penthiopyrad)、平氟芬(penflufen)、白克列(boscalid)、福賽得(fosetyl)(鋁,鈣,鈉)、保粒黴素(polyoxin)、:聚胺基甲酸酯(polycarbamate)、波爾多液(Bordeaux mixture)、鋅錳乃浦(mancozeb)、曼普胺(mandipropamid)、曼得托賓(mandestrobin)、錳乃浦(maneb)、邁克尼(myclobutanil)、礦物油(mineral oils)、米多黴素(mildiomycin)、磺菌威(methasulfocarb)、威百畝(metam)、滅達樂(metalaxyl)、滅達樂-M(metalaxyl-M)、免得爛(metiram)、美替四魯(metyltetraprole)、美康唑(metconazole)、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滅芬農(metrafenone)、滅派林(mepanipyrim)、甲芬氟康唑(mefentrifluconazole)、硝苯 菌酯(meptyldinocap)、滅普寧(mepronil)、碘卡佈(iodocarb)、昆布多糖(laminarin)、亞磷酸及鹽(phosphorous acid and salts)、鹼性氯氧化銅(copper oxychloride)、銀(silver)、氧化亞銅(cuprous oxide)、氫氧化銅(copper hydroxide)、碳酸氫鉀(potassium bicarbonate)、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硫(sulfur)、硫酸羥基喹啉(oxyquinoline sulfate)、硫酸銅(copper sulfate)、(3,4-二氯異噻唑-5-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甲酸酯(化學名,CAS註冊號碼:1231214-23-5)、BAF-045(代號)、BAG-010(代號)、UK-2A(代號)、DBEDC(十二烷基苯磺酸雙乙二胺銅複合鹽[II](dodecyl benzensulfonate bis-ethylene diamine copper(II))、MIF-1002(代號)、NF-180(代號)、TPTA(三苯錫乙酸(Triphenyltin acetate))、TPTC(氯化三苯基錫(Triphenyltin Chloride))、TPTH(氫氧化三苯錫(Triphenyltin hydroxide))、非病原性細菌軟腐病原菌(Erwinia carotovora)。
又,本發明之農藥製劑根據所期望,除了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外亦可含有植物成長調節活性成分。含有植物成長調節活性成分時之調配量或調配比例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可適當地設定。植物成長調節活性成分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任意2種以上組合使用。植物成長調節活性成分之例係包含下述者,惟不限定於此等:1-甲基環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萘基乙醯胺(1-naphthylacetamide)、2,6-二異丙基萘(2,6-diisopropylnaphthalene)、4-CPA(4-氯苯氧基乙酸)、苯甲基胺基嘌呤(benzylaminopurine)、嘧啶醇(ancymidol)、艾維激素(aviglycine)、香芹酮(carvone)、克美素(chlormequat)、調果酸(cloprop)、座果酸(cloxyfonac)、座果酸鉀鹽(cloxyfonac-potassium)、環丙醯草胺(cyclanilide)、細胞分裂素(cytokinins)、丁醯肼(daminozide)、敵草克(dikegulac)、穫萎得(dimethipin)、乙烯利 (ethephon)、丙醯芸苔素內酯(epocholeone)、吲熟酯(ethychlozate)、氟節胺(flumetralin)、芴醇(flurenol)、呋嘧醇(flurprimidol)、普羅尼替丁(pronitridine)、氯吡脲(forchlorfenuron)、吉貝素(gibberellins)、依納素(inabenfide)、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吲哚丁酸(indole butyric acid)、馬來醯肼(maleic hydrazide)、美福泰(mefluidide)、縮節安(mepiquat chloride)、正癸醇(n-decanol)、巴克素(paclobutrazol)、調環酸鈣(prohexadione-calcium)、茉莉酸丙酯(prohydrojasmon)、殺雄啉(sintofen)、噻二唑酮(thidiazuron)、三十烷醇(triacontanol)、抗倒酯(trinexapac-ethyl)、單克素(uniconazole)、單克素-P(uniconazole-P)、4-側氧基-4-(2-苯基乙基)胺基丁酸(化學名,CAS註冊號碼:1083-55-2)、過氧化鈣。
劑型為水合劑之本發明之農藥製劑之較佳態樣為農藥製劑中含有10-90wt%之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5-20wt%之界面活性劑及5-85wt%之固體載體。又,以任意選擇含有0-80wt%之追加之除草活性成分、0-5wt%之結合劑、0-1wt%之著色劑、0-1wt%之消泡劑、0-80%之減毒劑。
製造上述水合劑之一態樣係包含將含有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粉體進行微粉碎之步驟及將原料全體混合均一化之步驟。於任一步驟,可使用習知常用之技術及裝置。
劑型為顆粒水合劑之本發明之農藥製劑之較佳態樣為於農藥製劑中含有10-90wt%之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5-20wt%之界面活性劑及5-85wt%之固體載體。又,以任意選擇含有0-80wt%之追加之除草活性成分、0-5wt%之結合劑、0-1wt%之著色劑、0-1wt%之消泡劑、0-80%之減毒劑。
製造上述顆粒水合劑之一態樣係包含將含有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體或淤漿微粉碎之步驟、一邊將原料全體均一化一邊再添加少許量之水進行捏合之捏合步驟、將前述步驟獲得之捏合物進行造粒之步驟及將前述步驟獲得之造粒物進行乾燥之步驟。於任一步驟,可使用習知常用之技術及裝置。
劑型為水性懸浮劑之本發明之農藥製劑之較佳態樣係於農藥製劑中含有5-65wt%之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5-10wt%之界面活性劑及30-90wt%之水。又,以任意選擇含有0-50wt%之追加之除草活性成分、0-15wt%之防凍劑、0-1wt%之著色劑、0-3wt%之防腐劑、0-5%之pH調整劑、0-1wt%之消泡劑、0-5wt%之增稠劑、0-50%之減毒劑。再者,以提高藥效或調整比重等為目的,亦可含有0-20wt%之油性分散媒。
於製造上述水性懸浮劑之一態樣係包含將含有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淤漿進行微粉碎之步驟、將原料全體混合進行均一化之步驟。又,於其它態樣係包含將含有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體進行微粉碎之步驟及將原料全體混合進行均一化之步驟。於任一步驟,可使用習知常用之技術及裝置。
劑型為油性懸浮劑之本發明之農藥製劑之較佳態樣係於農藥製劑中含有5-65wt%之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5-10wt%之界面活性劑及30-90wt%之油性分散媒。又,以任意選擇含有0-50wt%之追加之除草活性成分、0-15wt%之防凍劑、0-1wt%之著色劑、0-3wt%之防腐劑、0-5%之pH調整劑、0-1wt%之消泡劑、0-5wt%之增稠劑、0-50%之減毒劑。
製造上述油性懸浮劑之一態樣係包含將含有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淤漿進行微粉碎之步驟及將原料全體混合防均一化之步驟。又,於其它態樣係包含將含有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體防微粉碎之步驟及將原料全體混合進行均一化之步驟。於任一步驟係可使用習知常用之技術及裝置。
本發明之農藥製劑係顯示一些優異之物理化學性質。
作為本發明之農藥製劑中的優異物理化學性質之一例係可列舉為溶解於噴灑用水調製懸浮液,將該懸浮液噴灑於農耕地等之固體製劑(例如水合劑、顆粒水合劑)之本發明之農藥製劑於投入水中時與水之相容性非常佳之點。將於專利文獻2及10中記載之習知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作為原料製造之水合劑或顆粒水合劑於投入水中時會產生團塊,必需持續攪拌噴灑液至此團塊溶解為止。對此,由於本發明之農藥製劑不會產生團塊,故於使用時可迅速地調製均一懸浮液。
提議水合性以定量評估水合劑等固體製劑與水之相容性之好壞作為指標。此等鑑定法係記載於日本國農林水產省告示第71號及第750號(1960年2月3日、1975年7月25日)。
測定水合性所需之3度硬水係以如下操作調製。將碳酸鈣0.3077g,氧化鎂0.092g溶解於少量之稀鹽酸後,於砂浴上蒸發乾固,除去鹽酸,以水稀釋為1L。將此水再稀釋10倍作為3度硬水供於試驗。又,藉由前述調製之3度硬水之硬度以德國硬度表述為3.004°dH,換算為美國硬度,相當於53.47ppm。
以下,概略說明水合性之測定法。於500mL容量之燒杯中饋入20℃之3度硬水200mL,於此燒杯中將預先通過#40網目標準篩(test sieves)之試料5g從水面上約10cm之位置滴入使其稀薄地鋪開。從試料完全落下測定試料全量完全沒入水面下為止之時間T。再者,將杯內以玻璃棒攪拌,觀察懸浮狀態之均一性。
通常,於測定為與水之相容性佳之試料時,時間T變短,測定為與水之相容性差之試料時,時間T變長。惟,於與水之相容性差,出現凝集傾向,形成如團塊之試料,只有團塊之表面被水弄濕而沉入水面下,有時間T不會反映測定試料與水相容性之好壞,而會有測定到短值之情形。於燒杯內以玻璃棒攪拌時觀察於水中浮遊之團塊時,不論時間T之值,可判斷測定試料與水之相容性差。
作為本發明之農藥製劑優異物理化學性質之其他一例為溶解於噴灑用水調製懸浮液,將該懸浮液噴灑於農耕地等之製劑(例如水合劑、顆粒水合劑、水性懸浮劑或油性懸浮劑)之本發明之農藥製劑可列舉於使用時溶解於水調製之噴灑液中之固形分未形成硬餅之點。將農藥製劑溶解於水,調製噴灑液之作業為用於噴灑農藥之準備行為,通常不會將調製之噴灑液未供給農藥之噴灑地長時間靜置。惟,作業中之務農者由於迫切需要或於作業中因氣候突然變化等而發生不得不中斷噴灑農藥之狀況。又,於噴灑對象之田地寬廣,導至噴灑農藥本身需要長時間,但在整個作業後半段噴灑時之噴灑液從調製後至噴灑時會經過一定時間。稀釋液之組成由於幾乎為以水構成之稀薄懸浮液,黏度低且未具有構造黏性,若停止攪拌,則固形分會開始沉降。將以專利文獻2及10記載之習知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作為原料製造之農藥製劑之稀釋液如形成固形 分之堆積層時,即使重新開始攪拌亦不會再分散,會有無法回復成均一懸浮狀態之情況,為了防止此等事態,調製後之噴灑液實際上需持續攪拌至噴灑完成。此將浪費能源,操作者在該能源成本上之負担變重。另一方面,本發明之農藥製劑之稀釋液即使形成固形分之堆積層,只要重新攪拌,固形分之堆積層容易捲入漩渦再分散,故噴灑液調製後可停止攪拌,於農藥之噴灑中斷、延期或長時間農藥噴灑,成本可更低。
本發明之農藥製劑顯示如上所述之優異物理化學性質之理由為發明人等不堅持見解、不期望理論上的約束,作為一假設,以往所知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如圖5及圖6所示,係互相容易糾纏,有凝集傾向,相對的,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未看到有此等傾向,認為可能是不容易引起硬結塊,容易受到界面活性劑之濕展分散作用造成之結果。
以下,藉由實施例以對本發明更加詳細說明,惟,本發明不限定於此等實施例。
本說明書中,實施例、比較例及參考例之各物性及產率之測定係使用以下之機器及條件。除此之外,於本發明獲得之生成物為習知化合物,藉由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己知之常法鑑定。
(HPLC分析:高效液相層析分析)
(HPLC分析條件)
機器: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LC2010系列或以此為基準者
管柱:YMC-Pack,ODS-A,A-312(150mmx6.0mmID,S-5μm,120A)
溶析液: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80-59
流速:1.0ml/min
檢測:UV 230nm
管柱溫度:40℃
注入量:5μL
關於HPLC分析方法,必要時可參照以下文獻。
文獻(a):(社)日本化學會編、「新實驗化學講座9分析化學II」、第86至112頁(1977年)、發行者 飯泉新吾、丸善股份有限公司
文獻(b):(社)日本化學會編、「實驗化學講座20-1分析化學」第5版、第130至151頁(2007年)、發行者 村田誠四郎、丸善股份有限公司
(GC分析:氣相層析分析)
(GC分析條件)
機器:GC-1700(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
管柱:DB-5MS(25m×0.2mmφ×0.33μm)
昇溫條件:80℃(3分鐘)→10℃/分鐘→250℃(0分鐘)
噴射溫度:280℃
檢測器溫度:300℃
檢測方法:FID
管柱流量:1mL/分鐘
內標:二甲苯醚
關於GC分析方法,必要時可參照以下文獻。
文獻(c):(社)日本化學會編、「新實驗化學講座9分析化學II」、第60至86頁(1977年)、發行者 飯泉新吾、丸善股份有限公司
文獻(d):(社)日本化學會編、「實驗化學講座20-1分析化學」第5版、第121至129頁(2007年)、發行者 村田誠四郎、丸善股份有限公司
(GC-MS分析:氣相層析-質譜法)
分析裝置:6890N Network GC System(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製造)
質量檢測器:5973N MSD(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製造)
(1H-NMR:1H核磁共振光譜)
機器:JEOL JMN-ECS-300或JEOL JMN-Lambda-400(JEOL RESONANCE製)
溶劑:CDCl3及/或DMSO-d6
內部基準物質:四甲基矽烷(TMS)及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己知之其他物質。
(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測定)
機器:X‘Pert PRO(PANalytical公司製造)
X射線:Cu-Kα
測定形式:透射法(transmission mode)
電壓:45kV
電流:40mA
測定範圍(2θ):3-40°
測定間隔(2θ):0.013°
(產率及純度)
若未特別指定,本發明之產率可從獲得之目的化合物之莫耳數相對於原料化合物(起始化合物)之莫耳數計算。
亦即,術語「產率」係指「莫耳產率」。
因此,產率可藉由下述式表示:
產率(%)=(獲得之目的化合物之mol數)/(起始化合物之mol數)×100
惟,例如對於目的物之反應產率、不純物之產率及生成物之純度等之評估亦可使用HPLC面積百分率分析或GC面積百分率分析。
本說明書中,室溫及常溫為10℃至30℃。
本說明書中,術語「整晚(over night)」係指8小時至16小時。
本說明書中,「熟成(age/aged/aging)」之操作係包含根據該技術領域中具有一般知識者所知之常法攪拌混合物者。
實施例
[實施例1]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4-a)之製造
[實施例1-1]
(步驟i)
4-氯甲基-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化合物2-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83-60
於5-二氟甲氧基-4-羥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1-a)(46.7g,純度:68.6%、包含乙腈0.13mol、100mol%)中,於內溫20℃至30℃,以1小時滴入亞硫醯氯(17.0g,0.14mol,110mol%)。滴入後將混合物於內溫20℃至30℃進行熟成1小時。反應完成後於反應混合物吹入氮氣30分鐘,除去過剩之亞硫醯氯,加入乙酸乙酯(78mL,0.6L/mol)。獲得標題化合物(2-a)之乙酸乙酯溶液為134g。
(步驟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4-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84-61
將步驟i製造之4-氯甲基-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2-a)之乙酸乙酯溶液(相當於134g,0.13mol規模)於冰冷攪拌下,冷卻至內溫10℃以下。於此加入[5,5-二甲基(4,5-二氫異噁唑-3-基)]硫基甲脒氫溴酸鹽(3-b)之水溶液(134.6g,純度:27%、相當於0.14mol)後在內溫不超過10℃,以30分鐘滴入48%氫氧化鈉水溶液(54.2g,0.65mol,500mol%)。滴入後將混合物於內溫10℃以下進行熟成30分鐘,加溫至內溫25℃,進行熟成4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分離成有機層及水層。將獲得之有機層藉由HPLC絕對校準曲線法進行分析,目的物(4-a)之產率為91.6%(127.8g,通過2步驟)。
[實施例1-2]及[實施例1-3]
除了使用乙酸異丙酯或乙酸丁酯替代乙酸乙酯作為溶劑以外,進行與實施例1-1相同之操作進行反應及分析。結果呈示於下述表2。實施例1-1之結果亦歸納於下表。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85-62
表中,產率係指都通過2步驟之產率。
[實施例1-4]
(步驟i)
4-氯甲基-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化合物2-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85-63
於內溫20℃至30℃,以1小時於5-二氟甲氧基-4-羥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1-a)(123.2g,純度:69.9%、包含乙腈、0.35mol、100mol%)中滴入亞硫醯氯(45.8g,0.39mol,110mol%)。滴入後將混合物於內溫20℃至30℃進行熟成1小時。反應完成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吹入氮氣30分鐘,除去過剩之亞硫醯氯,加入乙酸丁酯(280mL,0.9L/mol)。獲得之溶液於下一步驟使用。
(步驟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4-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86-64
將步驟i製造之4-氯甲基-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2-a)之乙酸丁酯溶液(相當於0.35mol規模)於冰冷攪拌下冷卻至內溫10℃以下。於此加入[5,5-二甲基(4,5-二氫異噁唑-3-基)]硫基甲脒氫溴酸鹽(3-b)之水溶液(362.4g,純度:27%、相當於0.39mol)後在內溫不超過10℃下以2小時滴入48%氫氧化鈉水溶液(145.8g,1.8mol,500mol%)。滴入後將混合物於內溫10℃以下進行熟成30分鐘後加溫至內溫25℃,進行熟成4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分離成有機層及水層。將獲得之有機層藉由HPLC絕對校準曲線法進行分析,目的物(4-a)之產率為87.4%(287.8g,通過2步驟)。
[實施例1-5]
(步驟i)
4-氯甲基-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化合物2-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87-65
於內溫20℃至30℃,以1小時於5-二氟甲氧基-4-羥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1-a)(45.8g,純度:69.9%、包含乙腈、0.13mol、100mol%)中滴入亞硫醯氯(17.0g,0.14mol,110mol%)。滴入後將混合物於內溫20℃至30℃進行熟成1小時。反應完成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吹入氮氣30分鐘,除去過剩之亞硫醯氯,加入丁醇(130mL,1.0L/mol)。獲得之標題化合物(2-a)之丁醇溶液為168g。
(步驟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87-66
將步驟i製造之4-氯甲基-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2-a)之丁醇溶液(相當於0.13mol規模)作成內溫20℃至30℃。於此加入[5,5-二甲基(4,5-二氫異噁唑-3-基)]硫基甲脒氫溴酸鹽(3-b)之水溶液(134.6g,純度:27%、相當於0.14mol)後於內溫20℃至30℃以30分鐘滴入48%氫氧化鈉水溶液 (54.2g,0.65mol,500mol%)。滴入後將混合物於內溫20℃至30℃進行熟成3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分離成有機層及水層。將獲得之有機層藉由HPLC絕對校準曲線法進行分析,目的物(4-a)之產率為91.9%(185.7g,通過2步驟)。
[實施例1-6]
(步驟i)
4-氯甲基-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化合物2-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88-67
於內溫15℃至20℃,以1小時於5-二氟甲氧基-4-羥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1-a)(35.5g,純度:69.4%、包含乙腈、0.10mol、100mol%)中滴入亞硫醯氯(13.1g,0.11mol、110mol%)。滴入後將混合物於內溫15℃至20℃進行熟成1小時。反應完成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吹入氮氣30分鐘,除去過剩之亞硫醯氯,加入乙腈80mL(0.8L/mol)。將獲得之溶液藉由GC內標法進行分析。其結果,標題化合物(2-a)之產率為96.4%。
(步驟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4-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89-68
反應燒瓶中加入48%氫氧化鈉水溶液(50.0g,0.6mol,600mol%),於內溫15℃至25℃以1小時滴入[5,5-二甲基(4,5-二氫異噁唑-3-基)]硫基甲脒氫溴酸鹽(3-b)之水溶液(111.8g,純度:25%、0.11mol、110mol%)。滴入後將混合物於內溫15℃至20℃進行熟成30分鐘。於內溫15℃至25℃以1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滴入於步驟i製造之4-氯甲基-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2-a)之乙腈溶液,將混合物於室溫進行熟成整晚。將獲得之反應混合物分離成有機層及水層。將獲得之有機層藉由HPLC絕對校準曲線法進行分析,目的物(4-a)之產率為94.6%(101.5g,通過2步驟)。
[實施例1-7]
(步驟i)
4-氯甲基-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化合物2-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89-69
於5-二氟甲氧基-4-羥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1-a)(35.5g,純度:69.4%、包含乙腈、0.10mol、100mol%)中加入乙腈80mL(0.8L/mol)。於內溫15℃至20℃以1小時滴入亞硫醯氯(13.1g,0.11mol、110mol%)。滴入後將混合物於內溫15℃至20℃進行熟成1小時。反應完成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吹入氮氣30分鐘,除去過剩之亞硫醯氯。將獲得之溶液藉由GC內標法進行分析。其結果,標題化合物(2-a)之產率為97.3%。
(步驟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4-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90-70
於反應燒瓶中加入48%氫氧化鈉水溶液(50.0g,0.6mol,600mol%),於內溫15℃至25℃以1小時滴入[5,5-二甲基(4,5-二氫異噁唑-3-基)]硫基甲脒氫溴酸鹽(3-b)之水溶液(111.8g,純度:25%、0.11mol、110mol%)。於內溫15℃至25℃以1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滴入於步驟i製造之4-氯甲基-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2-a)之乙腈溶液,將混合物於室溫進行熟成整晚。將獲得之反應混合物分離成有機層及水層。將獲得之有機層藉由HPLC絕對校準曲線法進行分析,目的物(4-a)之產率為94.6%(101.5g,通過2步驟)。
[實施例1-8]
(步驟i)
4-氯甲基-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化合物2-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91-71
於5-二氟甲氧基-4-羥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1-a)(116.6g,純度:84.4%、包含乙腈、0.40mol、100mol%)加入作為溶劑之乙腈(320ml,0.8L/mol)稀釋。於水冷攪拌下在內溫不超過20℃下以1小時滴入亞硫醯氯(52.4g,0.44mol,110mol%)。滴入後將混合物於內溫25℃以下進行熟成30分鐘。反應完成後藉由於反應混合物吹入氮氣30分鐘,除去過剩之亞硫醯氯,獲得標題化合物(2-a)之赤褐色乙腈溶液(366g)。
(步驟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4-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92-72
將步驟i製造之4-氯甲基-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2-a)之乙腈溶液(188g,相當於0.2mol規模)於冰冷攪拌下,冷卻至內溫10℃以下。於此加入[5,5-二甲基(4,5-二氫異噁唑-3-基)]硫基甲脒鹽酸鹽(3-a)之水溶液(183.3g,純度:30%、相當於0.22mol)後在內溫不超過10℃下以30分鐘滴入48%氫氧化鈉水溶液(83.3g,1.0mol,500mol%)。滴入後將混合物於內溫10℃以下進行熟成30分鐘後加溫至內溫25℃,進行熟成4小時。將獲得之反應混合物分離成有機層及水層。將獲得之有機層藉由HPLC絕對校準曲線法進行分析,目的物(4-a)之產率為94.1%(181.8g,通過2步驟)。
[實施例1-9]
(步驟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4-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92-73
於4-氯甲基-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2-a)(29.1g,0.11mol、100mol%)中加入乙腈(88mL,0.8L/mol)作成乙腈溶液。於此加入48%氫氧化鈉水溶液(54.2g,0.66mol,600mol%),作成內溫5℃至10℃。於此,於內溫5℃至10℃以1小時滴入[5,5-二甲基(4,5-二氫異噁唑-3-基)]硫基甲脒氫溴酸鹽(3-b)之水溶液(103.7g,0.12mol,110mol%)。再加入48%氫氧化鈉水溶液(3.0g,0.04mol,30mol%),於室溫進行熟成整晚。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分離成有機層及水層。將獲得之有機層藉由HPLC絕對校準曲線法進行分析,目的物(4-a)之產率為91.9%(88.1g)。
[實施例1-10]
(步驟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4-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93-74
於[5,5-二甲基(4,5-二氫異噁唑-3-基)]硫基甲脒鹽酸鹽(3-a)之水溶液(2.5g,0.012mol、100mol%)中加入二乙醚(20mL,2.3L/mol)作成二乙醚溶液。於此加入10%氫氧化鈉水溶液(16.7g,0.042mol,350mol%),並將溫度升至室溫。於此加入4-溴甲基-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2-b)(2.5g, 0.012mol、100mol%),於室溫進行熟成整晚。減壓濃縮後將獲得之結晶進行分析,目的物(4-a)之產率為94%(4.05g)。
[實施例2]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實施例2-1]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94-75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實施例1-3製造之化合物(4-a)之乙酸丁酯溶液(87.2g,純度:41.2%、100mmol、100mol%、包含乙酸丁酯51.3g(0.6L/mol))、水10ml(0.1L/mol)及鎢酸鈉二水合物(1.6g,5mmol,5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0℃至80℃。於此,於內溫70℃至80℃以1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27.2g,280mmol、280mol%、包含水17.7g(0.2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0℃一邊進行熟成7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0.6%(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95-76
於反應混合物加入20%亞硫酸鈉水溶液(31.5g,50mmol,50mol%),將混合物於內溫60℃至70℃攪拌30分鐘。將獲得之混合物分離成有機層及水層。於獲得之有機層中加入水50ml(0.5L/mol),於減壓下進行濃縮。於獲得之粗生成物中加入異丙醇133.5ml(1.7L/mol),於室溫濾出結晶。將獲得之結晶依序以異丙醇12.4ml(0.2L/mol)及水10ml(0.1L/mol)洗淨。其結果,獲得產率93.0%之目的物(化合物5-a)之結晶。
1H-NMR值(CDCl3/TMS δ(ppm)):6.83(1H,t,J=71.9Hz)、4.60(2H,s)、3.88(3H,s)、3.11(2H,s)、1.52(6H,s)
[實施例2-2]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96-77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之乙酸丁酯溶液(94.1g,純度:38.2%、100mmol、100mol%、乙酸丁酯58.2g(0.7L/mol))、水10ml(0.1L/mol)及鎢酸鈉二水合物(1.6g,5mmol,5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0℃至80℃。於此,於內溫70℃至80℃以1小時滴入30%過氧化氫水溶液(28.4g,250mmol、250mol%、包含水19.9g(0.2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0℃一邊進行熟成5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0.2%(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20%亞硫酸鈉水溶液(31.5g,50mmol,50mol%),將混合物於內溫60℃至70℃攪拌30分鐘。將獲得之混合物分離成有機層及水層。於獲得之有機層中加入水50ml(0.5L/mol),於減壓下進行濃縮。於獲得之粗生成物中加入異丙醇133.5ml(1.7L/mol),於室溫濾出結晶。將獲得之結晶以異丙醇12.4ml(0.2L/mol)及水10ml(0.1L/mol)洗淨。其結果,獲得產率89.6%之目的物(化合物5-a)之結晶。
[實施例2-3]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97-78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之乙酸異丙酯溶液(100.6g,純度:35.7%、100mmol、100mol%、包含乙酸異丙酯64.7g(0.7L/mol))、水10ml(0.1L/mol)及鎢酸鈉二水合物(1.6g,5mmol,5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0℃至80℃。於此,於內溫70℃至80℃以1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27.2g,280mmol、280mol%、包含水17.7g(0.2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0℃一邊進行熟成7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2.5%(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20%亞硫酸鈉水溶液(31.5g,50mmol,50mol%),將混合物於內溫60℃至70℃攪拌30分鐘。將獲得之混合物分離成有機層及水層。於獲得之有機層中加入水50ml(0.5L/mol),於減壓下進行濃縮。於獲得之粗生成物中加入異丙醇133.5ml(1.7L/mol),於室溫濾出結晶。將獲得之結晶依序以異丙醇12.4ml(0.2L/mol)及水10ml(0.1L/mol)洗淨。其結果,獲得產率91.8%之目的物(化合物5-a)之結晶。
[實施例2-4]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98-79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之乙酸乙酯溶液(107.3g,純度:33.5%、100mmol、100mol%、包含乙酸乙酯71.4g(0.8L/mol))、水10ml(0.1L/mol)及鎢酸鈉二水合物(1.6g,5mmol,5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0℃至80℃。於此,於內溫70℃至80℃以1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27.2g,280mmol、280mol%、包含水17.7g(0.2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0℃一邊進行熟成7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1.8%(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20%亞硫酸鈉水溶液(31.5g,50mmol,50mol%),將混合物於內溫60℃至70℃攪拌30分鐘。將獲得之混合物分離成有機層及水層。於獲得之有機層中加入水50ml(0.5L/mol),於減壓下進行濃縮。於獲得之粗生 成物中加入異丙醇133.5ml(1.7L/mol),於室溫濾出結晶。將獲得之結晶依序以異丙醇12.4ml(0.2L/mol)及水10ml(0.1L/mol)洗淨。其結果,獲得產率89.1%之目的物(化合物5-a)之結晶。
[實施例2-5]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199-80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之乙酸丁酯溶液(94.1g,純度:38.2%、100mmol、100mol%、乙酸丁酯58.2g(0.7L/mol))、丁醇5.0g(0.06L/mol)、水10ml(0.1L/mol)及鎢酸鈉二水合物(1.6g,5mmol,5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0℃至80℃。於此,於內溫70℃至80℃以1小時滴入30%過氧化氫水溶液(28.4g,250mmol、250mol%、包含水19.9g(0.2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0℃一邊進行熟成5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0.2%(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20%亞硫酸鈉水溶液(31.5g,50mmol,50mol%),將混合物於內溫60℃至70℃攪拌30分鐘。將獲得之混合物分離成有機層及水層。於獲得之有機層中加入水50ml(0.5L/mol),於減壓下進行濃縮。於獲得之粗生成物中加入異丙醇117.8ml(1.5L/mol),於室溫濾出結晶。將獲得之結晶以異丙醇12.4ml(0.2L/mol)及水10ml(0.1L/mol)洗淨。其結果,獲得產率92%之目的物(化合物5-a)之結晶。
[實施例2-6]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00-81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之丁醇溶液(99.3g,純度:36.2%、100mmol、100mol%、包含丁醇63.4g(0.8L/mol))、水10ml(0.1L/mol)及鎢酸鈉二水合物(1.0g,3mmol,3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0℃至80℃。於此,於內溫90℃至95℃以1小時滴入30%過氧化氫水溶液(28.4g,250mmol、250mol%、包含水19.9g(0.2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90℃至95℃一邊進行熟成5小時。再者,於此滴入30%過氧化氫水溶液(9.0g, 80mmol,80mol%、包含水6.3g(0.1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90℃至95℃一邊進行熟成2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2.2%(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20%亞硫酸鈉水溶液(31.5g,50mmol,50mol%),於室溫濾出結晶。其結果,獲得產率91.2%之目的物(化合物5-a)之結晶。
[實施例2-7]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01-82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之丁醇溶液(89.7g,純度:20.0%、50mmol,50mol%、丁醇71.8g(1.8L/mol))、水5ml(0.1L/mol)及鎢酸鈉二水合物(0.5g,1.5mmol,3mol%)、硫酸氫四丁銨(0.2g,0.5mmol,1mol%)、磷酸苯酯(0.1g,0.5mmol,1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5℃至85℃。於此,於內溫75℃至85℃以1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14.6g,150mmol、 300mol%、包含水9.5g(0.2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5℃一邊進行熟成5小時。再者,於此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4.9g,50mmol、100mol%、包含水3.2g(0.1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5℃一邊進行熟成3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0.7%(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10%亞硫酸鈉水溶液(12.6g,10mmol,20mol%),於室溫濾出結晶。將獲得之結晶依序以丁醇10ml(0.2L/mol)及水10ml(0.2L/mol)洗淨。其結果,獲得產率90.0%之目的物(化合物5-a)之結晶。
[實施例2-8]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02-83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3.05g,純度:100%、8.5mmol、100mol%)、乙醇6.7g(1.0L/mol))、水0.9ml(0.1L/mol)及鎢酸 鈉二水合物(0.084g,0.3mmol,3mol%)、硫酸氫四丁銨(0.087g,0.3mmol,3mol%)、磷酸苯酯(0.083g,0.3mmol,3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5℃至80℃。於此,於內溫75℃至80℃以1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4.13g,42.5mmol、500mol%、包含水2.7g(0.3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0℃一邊進行熟成3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0.6%(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乙腈作成均一。藉由HPLC外標法分析之結果獲得產率92.3%之目的物(5-a)。
[實施例2-9]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03-84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3.05g,純度:100%、8.5mmol、100mol%)、第三丁醇6.6g(1.0L/mol))、水0.9ml(0.1L/mol)及 鎢酸鈉二水合物(0.084g,0.3mmol,3mol%)、硫酸氫四丁銨(0.087g,0.3mmol,3mol%)、磷酸苯酯(0.083g,0.3mmol,3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5℃至80℃。於此,於內溫75℃至80℃以1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4.13g,42.5mmol、500mol%、包含水2.7g(0.3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0℃一邊進行熟成3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0.6%(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乙腈作成均一。藉由HPLC外標法分析之結果獲得產率95.0%之目的物(5-a)。
[實施例2-10]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04-85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3.05g,純度:100%、8.5mmol、100mol%)、乙腈6.7g(1.0L/mol))、水0.9ml(0.1L/mol)及鎢酸 鈉二水合物(0.084g,0.3mmol,3mol%)、硫酸氫四丁銨(0.087g,0.3mmol,3mol%)、磷酸苯酯(0.083g,0.3mmol,3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5℃至80℃。於此,於內溫75℃至80℃以1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2.48g,25.5mmol、300mol%、包含水1.6g(0.2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0℃一邊進行熟成3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0.4%(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乙腈作成均一。藉由HPLC外標法分析之結果獲得產率95.7%之目的物(5-a)。
[實施例2-11]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05-86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3.05g,純度:100%、8.5mmol、100mol%)、甲醇6.7g(1.0L/mol))、水0.9ml(0.1L/mol)及鎢酸 鈉二水合物(0.084g,0.3mmol,3mol%)、硫酸氫四丁銨(0.087g,0.3mmol,3mol%)、磷酸苯酯(0.083g,0.3mmol,3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65℃至70℃。於此,於內溫65℃至70℃以1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4.13g,42.5mmol、500mol%、包含水2.7g(0.3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65℃至70℃一邊進行熟成6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1.8%(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乙腈作成均一。藉由HPLC外標法分析之結果獲得產率96%之目的物(5-a)。
[實施例2-12]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06-87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3.05g,純度:100%、8.5mmol、100mol%)、甲醇6.7g(1.0L/mol))、水0.9ml(0.1L/mol)及鎢酸 鈉二水合物(0.084g,0.3mmol,3mol%)、硫酸(0.087g,0.85mmol,10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65℃至70℃。於此,於內溫65℃至70℃以1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4.13g,42.5mmol、500mol%、包含水2.7g(0.3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65℃至70℃一邊進行熟成6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1.4%(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乙腈作成均一。藉由HPLC外標法分析之結果獲得產率96%之目的物(5-a)。
[實施例2-13]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07-88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之乙腈溶液(86.2g,純度:41.7%、100mmol、100mol%、乙腈50.3g(包含0.6L/mol))、水10ml(0.1L/mol)及鎢酸鈉二水合物(1.6g,5mmol,5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 溫70℃至80℃。於此,於內溫70℃至80℃以1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24.3g,250mmol、250mol%、包含水15.8g(0.2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0℃一邊進行熟成5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0.5%(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20%亞硫酸鈉水溶液(31.5g,50mmol,50mol%),將混合物於內溫60℃至70℃攪拌30分鐘。將獲得之混合物分離成有機層及水層。於獲得之有機層中加入水50ml(0.5L/mol),於減壓下進行濃縮。於獲得之粗生成物中加入異丙醇117.8ml(1.5L/mol),於室溫濾出結晶。將獲得之結晶依序以異丙醇12.4ml(0.2L/mol)及水10ml(0.1L/mol)洗淨。其結果,獲得產率95.0%之目的物(化合物5-a)之結晶。
[實施例2-14]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08-89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之乙腈溶液(88.9g,純度:40.4%、100mmol、100mol%、包含乙腈65g(0.8L/mol)))、水10ml(0.1L/mol)及鎢酸鈉二水合物(1.0g,3mmol,3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5℃至80℃。於此,於內溫75℃至80℃以1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22.4g,230mmol,230mol%、包含水15g(0.15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0℃一邊進行熟成5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0.5%(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17%亞硫酸鈉水溶液(22.2g,30mmol,30mol%),將混合物於內溫55℃至65℃攪拌30分鐘。將獲得之混合物分離成有機層及水層。於獲得之有機層中加入水50ml(0.5L/mol),於減壓下進行濃縮。於獲得之粗生成物中加入異丙醇80ml(0.8L/mol),於室溫濾出結晶。將獲得之結晶依序以異丙醇10ml(0.1L/mol)及水10ml(0.1L/mol)洗淨。其結果,獲得產率95.9%之目的物(5-a)之結晶。
[實施例2-15]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除了將乙腈溶劑之使用量變更為1.3L/mol,將最初饋入之水溶劑(預加水)之使用量變更為0.3L/mol,將鎢酸鈉二水合物之使用量變更為5mol%,將35 %過氧化氫水溶液之使用量變更為300mmol%,將滴入溫度及熟成溫度變更為55℃至65℃,熟成時間變更為3小時以外,進行與實施例2-14相同之反應及分析。
於熟成3小時之時點,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為0.1%(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與實施例2-14相同,進行後處理。其結果,獲得產率92.2%之目的物5-a)之結晶。
[實施例2-16]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除了乙腈溶劑之使用量變更為0.45L/mol,最初饋入之水溶劑(預加水)之使用量變更為0.1L/mol,鎢酸鈉二水合物之使用量變更為5mol%,35%過氧化氫水溶液之使用量變更為300mmol%,滴入溫度及熟成溫度變更為60℃至65℃,熟成時間變更為5小時以外,進行與實施例2-14相同之反應及分析。
於熟成5小時之時點,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為0.3%(HPLC面積百分率;230nm)。產率:90%以上
[實施例2-17]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11-90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之乙腈溶液(102.6g,純度:35.0%、100mmol、100mol%、包含乙腈65g(0.8L/mol)))、水10ml(0.1L/mol)及鉬酸銨四水合物(1.23g,1mmol,1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5℃至80℃。於此,於內溫75℃至80℃以1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29.2g,300mmol、300mol%、包含水19g(0.19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0℃一邊進行熟成2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0%(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20%亞硫酸鈉水溶液(22.2g,35mmol,35mol%),將混合物於內溫55℃至65℃攪拌30分鐘。將獲得之混合物分離成有機層及水層。於獲得之有機層中加入水50ml(0.5L/mol),於減壓下進行濃縮。於獲得之粗生成物中加入異丙醇80ml(0.8L/mol),於室溫濾出結晶。將獲得之結晶依序以異 丙醇10ml(0.1L/mol)及水10ml(0.1L/mol)洗淨。其結果,獲得產率94.7%之目的物(5-a)之結晶。
[實施例2-18]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12-91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100.1g,純度:35.0%、100mmol、100mol%、包含2-丙醇62.5g(0.8L/mol)))、水10ml(0.1L/mol)及鉬酸銨四水合物(1.23g,1mmol,1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5℃至80℃。於此,於內溫75℃至80℃以1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29.2g,300mmol、300mol%、包含水12.8g(0.12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0℃一邊進行熟成5小時。
由於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仍有殘存,故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19.5g,200mmol、200mol%、包含水 19g(0.19L/mol)),並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0℃一邊進行熟成5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2.0%(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將反應混合物攪拌,冷卻至室溫,於室溫濾出結晶。將獲得之結晶依序以異丙醇10ml(0.1L/mol)及水10ml(0.1L/mol)洗淨。其結果,獲得產率93.2%之目的物(5-a)之結晶。
[實施例2-19]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除了將溶劑變更為二甲基甲醯胺,將35%過氧化氫水溶液之使用量變更為400mmol%,將熟成時間變更為8小時以外,進行與實施例2-17相同之反應及分析。
於熟成8小時之時點,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為1.9%(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將反應混合物攪拌,冷卻至室溫,加入二甲基甲醯胺作成均一。藉由HPLC外標法分析之結果獲得產率95.1%之目的物(化合物5-a)之結晶。
[實施例2-20]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除了將溶劑變更為二乙二醇二甲醚(Diglyme),將35%過氧化氫水溶液滴入後之熟成時間變更為1小時以外,進行與實施例2-17相同之反應及分析。
於熟成1小時之時點,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為0%(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二甲基甲醯胺作成均一。藉由HPLC外標法分析之結果獲得產率96.9%之目的物(5-a)。
[實施例2-21]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於反應容器中加入化合物(4-a)(0.9g,純度:100%、100mmol、100mol%)、乙腈2mL(0.8L/mol)及鉬酸銨四水合物(0.03g,0.025mmol,1mol%)。將混合物加溫至80℃。於此加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0.85g,350mmol、350mol%、包含水0.55g(0.2L/mol)),進行熟成6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0%(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再者,屬於目的物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SO2衍生物)為99.4%(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4-a;S衍生物)為0%(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實施例2-22]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於反應容器中加入化合物(4-a)(0.9g,純度:100%、100mmol、100mol%)、乙醇2mL(0.8L/mol)及鉬酸銨四水合物(0.03g,0.025mmol,1mol%)。將混合物加溫至80℃。於此加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0.85g,350mmol、350mol%、包含水0.55g(0.2L/mol)),進行熟成6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0%(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再者,屬於目的物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SO2衍生物)為99.4%(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4-a;S衍生物)為0%(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實施例2-23]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於反應容器中加入化合物(4-a)(0.9g,純度:100%、100mmol、100mol%)、N-甲基吡咯啶酮2mL(0.8L/mol)及鉬酸銨四水合物(0.03g,0.025mmol,1mol%)。將混合物加溫至80℃。於此加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0.85g,350mmol、350mol%、包含水0.55g(0.2L/mol))進行熟成6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0%(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再者,屬於目的物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SO2衍生物)為98.0%(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4-a;S衍生物)為0%(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實施例2-24]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於反應容器中加入化合物(4-a)(0.9g,純度:100%、100mmol、100mol%)、環丁碸2mL(0.8L/mol)及鉬酸銨四水合物(0.03g,0.025mmol,1mol%)。將混合物加溫至80℃。於此加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0.85g,350mmol、350mol%、包含水0.55g(0.2L/mol))進行熟成6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0%(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再者,屬於目的物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SO2衍生物)為98.7%(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4-a;S衍生物)為0%(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實施例2-25]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於反應容器中加入化合物(4-a)(0.9g,純度:100%、100mmol、100mol%)、二噁烷2mL(0.8L/mol)及鉬酸銨四水合物(0.03g,0.025mmol,1mol%)。將混合物加溫至80℃。於此加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0.85g,350mmol、350mol%、包含水0.55g(0.2L/mol))進行熟成6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0%(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再者,屬於目的物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SO2衍生物)為99.4%(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4-a;S衍生物)為0%(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實施例2-26]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18-92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0.9g,純度:100%、100mmol、100mol%)、二甲基甲醯胺2mL(0.8L/mol)、鈮酸鈉(20mg,0.125mmol,5mol%)及硫酸(29mg,0.3mmol,12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5℃至80℃。於此,於內溫75℃至80℃以1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0.73g,7.5mmol、300mol%、包含水0.47g(0.2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0℃一邊進行熟成4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0.36g,3.8mmol,150mol%、包含水0.2g(0.1L/mol)),進行熟成3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2.6%(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乙腈作成均一。藉由HPLC外標法分析之結果獲得產率93.9%之目的物(5-a)。
[實施例2-27]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19-93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0.9g,純度:100%、2.5mmol、100mol%)、二甲基甲醯胺2mL(0.8L/mol)及鎢酸鈉二水合物(41mg,0.125mmol,5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5℃至80℃。於此加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0.85g,8.75mmol、300mol%、包含水0.55g(0.2L/mol))進行熟成6小時。
於此時點,以HPLC面積百分率(230nm)分析之結果,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為0.5%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SO2衍生物)為97.2%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4-a;S衍生物)為0%。
[實施例2-28]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20-94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0.9g,純度:100%、2.5mmol、100mol%)、2-丙醇2mL(0.8L/mol)及乙醯丙酮鈦(33mg,0.125mmol,5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5℃至80℃。於此加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0.85g,8.75mmol、300mol%、包含水0.55g(0.2L/mol))進行熟成6小時。
於此時點,以HPLC面積百分率(230nm)分析之結果,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為71.7%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SO2衍生物)為6.9%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4-a;S衍生物)為19.4%。
[實施例2-29]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21-95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0.9g,純度:100%、2.5mmol、100mol%)、乙腈2mL(0.8L/mol)及氯氧化鋯八水合物(40mg,0.125mmol,5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5℃至80℃。於此加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0.85g,8.75mmol、300mol%、包含水0.55g(0.2L/mol))進行熟成6小時。
於此時點,以HPLC面積百分率(230nm)分析之結果,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為56.5%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SO2衍生物)為11.0%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4-a;S衍生物)為0%。
[實施例2-30]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22-96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0.9g,純度:100%、2.5mmol、100mol%)、2-丙醇2mL(0.8L/mol)及氯氧化鋯八水合物(40mg,0.125mmol,5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5℃至80℃。於此加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0.85g,8.75mmol、300mol%、包含水0.55g(0.2L/mol))進行熟成6小時。
於此時點,以HPLC面積百分率(230nm)分析之結果,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為71.6%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SO2衍生物)為12.5%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4-a;S衍生物)為1.4%。
[實施例2-31]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23-97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0.9g,純度:100%、2.5mmol、100mol%)、二甲基甲醯胺2mL(0.8L/mol)及鉭酸鋰(29mg,0.125mmol,5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5℃至80℃。於此加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1.42g,14.6mmol、500mol%、包含水0.92g(0.37L/mol))進行熟成6小時。
於此時點,以HPLC面積百分率(230nm)分析之結果,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為29.3%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SO2衍生物)為67.1%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4-a;S衍生物)為0%。
[實施例2-32]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24-98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0.9g,純度:100%、2.5mmol、100mol%)、二甲基甲醯胺2mL(0.8L/mol)及鉭酸鋰(290mg,1.25mmol,50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5℃至80℃。於此加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0.99g,10.2mmol、350mol%、包含水0.64g(0.36L/mol))進行熟成6小時。
於此時點,以HPLC面積百分率(230nm)分析之結果,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為17.9%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SO2衍生物)為80.4%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4-a;S衍生物)為0%。
[實施例2-33]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25-99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8.34g,純度:100%、23.2mmol、100mol%)、乙醇24.6g(0.8L/mol)、水2.3ml(0.1L/mol)及鎢酸鈉二水合物(0.38g,1.16mmol,5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5℃至78℃。於此,於內溫75℃至78℃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11.3g,116mmol、500mol%、包含水17.2g(0.3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78℃一邊進行熟成5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2.9%(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再者,於內溫75℃至78℃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2.26g,23.2mmol、100mol%、包含水6.4g(0.06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78℃一邊進行熟成1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0.6%(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二甲基甲醯胺作成均一。藉由HPLC外標法分析之結果獲得產率94.2%之目的物(5-a)。
[實施例2-34]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27-101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138g,純度:78.1%、300mmol、100mol%)、乙醇237g(1.0L/mol)、水90ml(0.3L/mol)及鎢酸鈉二水合物(5.0g,15mmol,5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50℃至60℃。於此,於內溫50℃至60℃以1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87.5g,900mmol、300mol%、包含水56.9g(0.2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50℃至60℃一邊進行熟成7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3.2%(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實施例2-35]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28-102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3.1g,純度:100%、8.5mmol、100mol%)、乙腈2.7g(0.4L/mol)、水0.9ml(0.1L/mol)、鎢酸鈉二水合物(0.084g,0.26mmol,3mol%)、硫酸(0.087g,0.85mmol,10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5℃至80℃。於此,於內溫75℃至80℃以1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2.48g,25.5mmol、300mol%、包含水1.6g(0.2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0℃一邊進行熟成6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0.3%(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乙腈作成均一。藉由HPLC外標法分析之結果獲得產率96.4%之目的物(化合物5-a)。
[實施例2-36]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29-103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0.9g,純度:100%、2.5mmol、100mol%)、乙腈0.8g(0.4L/mol)、水0.3ml(0.1L/mol)、鉬酸銨四水合物(0.031g,0.03mmol,1mol%)。將混合物加溫至80℃。於此加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0.9g,8.8mmol、350mol%、包含水0.6g(0.2L/mol))進行熟成6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此時點為0.67%(HPLC面積百分率;230nm)。屬於目的物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SO2衍生物)於此時點為97.4%(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比較例2-1]
(步驟iii)
3-[(5-羥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30-104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3-[(5-羥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2.6g,純度:100%、8.5mmol、100mol%)、乙腈2.7g(0.4L/mol)、水0.9ml(0.1L/mol)、鎢酸鈉二水合物(0.084g,0.26mmol,3mol%)、硫酸(0.087g,0.85mmol,10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5℃至80℃。於此,於內溫75℃至80℃以1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2.48g,25.5mmol、300mol%、包含水1.6g(0.2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0℃一邊進行熟成6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羥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於此時點為4.55%(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再者,屬於目的物之3-[(5-羥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於此時點為0.53%(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比較例2-2]
(步驟iii)
3-[(1,3,5-三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31-105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3-[(1,3,5-三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2.2g,純度:100%、8.5mmol、100mol%)、乙腈2.7g(0.4L/mol)、水0.9ml(0.1L/mol)、鎢酸鈉二水合物(0.084g,0.26mmol,3mol%)、硫酸(0.087g,0.85mmol,10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5℃至80℃。於此,於內溫75℃至80℃以1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2.48g,25.5mmol、300mol%、包含水1.6g(0.2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0℃一邊進行熟成6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1,3,5-三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於此時點為0%(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再者,屬於目的物之3-[(1,3,5-三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於此時點為0.4%(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比較例2-3]
(步驟iii)
3-[(5-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32-106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3-[(5-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2.8g,純度:100%、8.5mmol、100mol%)、乙腈2.7g(0.4L/mol)、水0.9ml(0.1L/mol)、鎢酸鈉二水合物(0.084g,0.26mmol,3mol%)、硫酸(0.087g,0.85mmol,10mol%)。將混合物加溫到內溫75℃至80℃。於此,於內溫75℃至80℃以1小時滴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2.48g,25.5mmol、300mol%、包含水1.6g(0.2L/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75℃至80℃一邊進行熟成6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於此時點為0%(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再者,屬於目的物之3-[(5-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於此時點為3.3%(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比較例2-4]
(步驟iii)
3-[(5-羥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33-107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3-[(5-羥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0.8g,純度:100%、2.5mmol、100mol%)、乙腈0.8g(0.4L/mol)、水0.3ml(0.1L/mol)、鉬酸銨四水合物(0.031g,0.03mmol,1mol%)。將混合物加溫至80℃。於此加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0.9g,8.8mmol、350mol%、包含水0.6g(0.2L/mol))進行熟成6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羥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於此時點為0%(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再者,屬於目的物之3-[(5-羥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於此時點為0%(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比較例2-5]
(步驟iii)
3-[(1,3,5-三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33-108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3-[(1,3,5-三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0.6g,純度:100%、2.5mmol、100mol%)、乙腈0.8g(0.4L/mol)、水0.3ml(0.1L/mol)、鉬酸銨四水合物(0.031g,0.03mmol,1mol%)。將混合物加溫至80℃。於此加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0.9g,8.8mmol、350mol%、包含水0.6g(0.2L/mol))進行熟成6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1,3,5-三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於此時點為0.7%(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再者,屬於目的物之3-[(1,3,5-三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於此時點為14.6%(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比較例2-6]
(步驟iii)
3-[(5-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34-109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3-[(5-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硫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0.8g,純度:100%、2.5mmol、100mol%)、乙腈0.8g(0.4L/mol)、水0.3ml(0.1L/mol)、鉬酸銨四水合物 (0.031g,0.03mmol,1mol%)。將混合物加溫至80℃。於此加入35%過氧化氫水溶液(0.9g,8.8mmol、350mol%、包含水0.6g(0.2L/mol))進行熟成6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於此時點為0%(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再者,屬於目的物之3-[(5-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於此時點為82.7%(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於上述比較例2-1至2-6,將本發明之方法應用於類似式(4)化合物之化合物。其結果,對於式(4)化合物以外之類似化合物,反應未結束,屬於反應中間體之SO衍生物多數殘留、分解及/或為低產率。另入驚訝的是本發明之方法只於式(4)化合物有特別效果。除此之外,出乎意料的是於化合物(4-a)獲得特別高之效果。
[比較例2-7]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於從使用鎢酸鈉二水合物及過氧化氫水溶液之化合物(4-a)製造化合物(5-a),有機溶劑係使用甲基異丁酮(MIBK)。加溫到內溫70℃至80℃後滴入過氧化氫水溶液。於熟成7小時之時點,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殘留10%以上(HPLC面積百分率;230nm)。
[參考例]
(步驟iii)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36-110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2.8g(100mmol、100mol%)、乙酸8.4g(1.0L/mol)及鎢酸鈉二水合物80mg(3mmol,3mol%)。於混合物中,於內溫26℃至35℃以20分鐘滴入30%過氧化氫2.2g(250mmol、250mol%),將混合物一邊維持於內溫26℃至35℃一邊進行熟成16小時。
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於熟成16小時之時點為5.0%(HPLC面積百分率)。
於反應混合物中添加水4g,於10℃進行熟成1小時後濾出所析出之結晶。
將獲得之結晶依序以石油醚20ml及水20ml洗淨。將獲得之結晶藉由HPLC(面積百分率;230nm)進行分析,屬於反應中間體之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亞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6-a;SO衍生物)HPLC面積百分率為5.5%。
參考例為日本特表2013-512201(JP2013-512201A)(專利文獻7)實施例9C之重現實驗。於日本特表2013-512201(JP2013-512201A)(專利文獻7)記載之製造方法,即使加入過剩量之過氧化氫進行熟成16小時後,反應中間體之化合物(6-a)亦殘留5.0%。又,即使於精製後,化合物(6-a)之比例沒有下降。重新確認藉由將式(5)化合物與式(6)化合物分離,式(5)化合物之精製為困難。於日本特表2013-512201(JP2013-512201A)(專利文獻7)記載之製造方法,有於反應系內生成危險之有機過酸(過乙酸)之問題。又,由於此危險性,於此方法儘可能避免加熱。
[參考製造例1]
[5,5-二甲基(4,5-二氫異噁唑-3-基)]硫基甲脒氫溴酸鹽水溶液之製造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37-111
於以WO2006/038657A記載之方法獲得之3-溴-5,5-二甲基-4,5-二氫異噁唑(BIO)之乙酸丁酯溶液(251.5g,純度:18%、0.25mol)中加入硫脲(20g,0.26mol,105mol%),將內溫作成15℃至25℃。於此,於內溫15℃至25℃以30分鐘滴入35%鹽酸(26g,0.25mol、100mol%)。滴入後將混合物於內溫15℃至25℃進行熟成6小時。反應完成後加入水(88g,0.35L/mol),攪拌15分鐘,將反應混合物分離成有機層及水層。於獲得之有機層中加入水(25g,0.1L/mol),攪拌15分鐘,將反應混合物分離成有機層及水層。合併獲得之水層,獲 得含有相當於產率90%之目的物之水溶液208.6g。獲得之目的物包含源自原料BIO之氫溴酸鹽及源自鹽酸之鹽酸鹽。
[實施例3]
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磺醯基]-4,5-二氫-5,5-二甲基異噁唑(化合物5-a、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化
[實施例3-1]
依據實施例2-14之方法獲得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8°、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3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柱狀或短柱狀。又,以與本製法相同製造之派羅克殺草碸之柱狀結晶之體積比為1.04g/mL。
於實施例3-2至實施例3-12及比較例3-3至3-12使用依據實施例2-14之方法獲得之派羅克殺草碸。
[實施例3-2]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87vol%乙腈含水溶劑。於常壓下從獲得之溶液餾除乙腈及水,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回收,獲得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7°、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 19.9°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3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柱狀或短柱狀。
[實施例3-3]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N,N-二甲基乙醯胺。於常壓下從獲得之溶液餾除N,N-二甲基乙醯胺,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回收,獲得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8°、18.1°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3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柱狀或短柱狀。
[實施例3-4]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於常壓下從獲得之溶液餾除N,N-二甲基甲醯胺,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回收,獲得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7°、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3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柱狀或短柱狀。
[實施例3-5]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乙酸乙酯。於常壓下從獲得之溶液餾除乙酸乙酯,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回收,獲得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8°、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3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柱狀或短柱狀。
[實施例3-6]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甲基異丁酮。於常壓下從獲得之溶液餾除甲基異丁酮,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回收,獲得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7°、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3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柱狀或短柱狀。
[實施例3-7]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乙酸。於常壓下從獲得之溶液餾除乙酸,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回收、乾燥,獲得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7°、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3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柱狀或短柱狀。
[實施例3-8]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由乙腈1容量份及甲醇2容量份構成之混合溶劑。於常壓下從獲得之溶液餾除乙腈及甲醇,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回收、乾燥,獲得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7°、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3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柱狀或短柱狀。
[實施例3-9]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由二氯甲烷1容量份及乙醇1容量份構成之混合溶劑。於常壓下從獲得之溶液餾除二氯甲烷及乙醇,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回收、乾燥,獲得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8°、18.0°及20.0°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20.0°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3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柱狀或短柱狀。
[實施例3-10]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丙酮。於獲得之溶液中加入2倍量之乙醇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乾燥,獲得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 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7°、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3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柱狀或短柱狀。
[實施例3-11]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乙腈。於獲得之溶液中加入2倍量之乙醇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乾燥,獲得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7°、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3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柱狀或短柱狀。
[實施例3-12]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乙酸乙酯。於獲得之溶液中加入2倍量之乙醇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乾燥,獲得本發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7°、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9.9°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3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柱狀或短柱狀。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43-112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44-113
[實施例3-A]
於實施例3-1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50質量份、多羧酸鹽8質量份、聚氧伸乙基二苯乙烯基苯基醚硫酸鹽5質量份、烷基苯磺酸鹽1質量份及殘留分中加入黏土,將全體作成100質量份,使用衝撃式粉碎機進行混合粉碎,獲得水合劑。
[實施例3-B]
於實施例3-1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40質量份、萘磺酸鹽福馬林縮合物1.67質量份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鹽0.83質量份、聚氧伸乙基三苯乙烯基苯基醚2.08質量份、丙二醇8.75份、黃原膠0.05份、二甲基聚矽氧烷0.2份、甲基氯異噻唑酮及溴硝丙二醇(bronopol)之混合物0.02質量份及殘留分中加入水,將全體作成85質量份,使用濕式粉碎機進行混合粉碎,獲得淤漿。另外,於黃原膠0.08質量份、膨潤土0.08質量份及殘留分中加入水,將全體作成15質量份混合液中加入前述淤漿85質量份加以混合,獲得本發明之水性懸浮劑。
[比較例3-1]
於冰冷下,於含有7.3g之化合物(4-a)之氯仿溶液50mL中加入純度70%之間氯過苯甲酸12.5g,攪拌1小時。將混合物於外氣溫20℃攪拌16小時。確認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溶液注入水中,以氯仿萃取。將獲得之有機層依序以亞硫酸氫鈉水溶液、碳酸氫鈉水溶液、水及食鹽水洗淨後以無水硫酸鎂乾燥之。於減壓下餾除氯仿,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獲得含有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殘渣。獲得之殘渣以正己烷洗淨,獲得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7°、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7.7°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4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針狀。又,本例為於專利文獻2記載之參考例3之重現實驗。又,以與本製法相同製造之派羅克殺草碸之針狀結晶之體積比為0.53g/mL。
[比較例3-2]
於氮氣氣流下,於反應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a)2.8g,乙酸8.4g及鎢酸鈉二水合物80mg。將混合物之內溫一邊維持於26-35℃一邊以20分鐘滴入30%過氧化氫2.2g。一邊將混合物維持於內溫26-35℃一邊攪拌16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添加水4g,於10℃攪拌1小時,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獲得含有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殘渣。將獲得之殘渣依序以石油醚20mL及水20mL洗淨,獲得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 粉末X射線繞射,於17.8°、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7.8°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4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針狀。又,本例為於專利文獻7記載之實施例9C之重現實驗。。
[比較例3-3]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氯仿。於常壓下從獲得之溶液餾除氯仿,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回收,獲得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7°、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7.7°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4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針狀。
[比較例3-4]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二甲亞碸。於常壓下從獲得之溶液餾除二甲亞碸,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回收,獲得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8°、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7.8°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4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針狀。
[比較例3-5]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1,4-二噁烷。於常壓下從獲得之溶液餾除1,4-二噁烷,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回收,獲得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8°、18.0°及20.0°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8.0°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4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針狀。
[比較例3-6]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2-甲基四氫呋喃。於常壓下從獲得之溶液餾除2-甲基四氫呋喃,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回收,獲得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8°、18.0°及20.0°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7.8°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4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針狀。
[比較例3-7]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N-甲基吡咯啶酮。於常壓下從獲得之溶液餾除N-甲基吡咯啶酮,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回收,獲得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8°、18.0°及20.0°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8.0°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4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針狀。
[比較例3-8]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四氫呋喃。於常壓下從獲得之溶液餾除四氫呋喃,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回收,獲得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8°、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7.8°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4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針狀。
[比較例3-9]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三氟乙醇。於常壓下從獲得之溶液餾除三氟乙醇,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回收,獲得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8°、18.0°及20.0°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7.8°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4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針狀。
[比較例3-10]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二硫化碳。於常壓下從獲得之溶液餾除二硫化碳,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回收,獲得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7°、18.0°及19.9°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7.7°之峰顯示峰高為最 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4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針狀。
[比較例3-11]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丙酮。於獲得之溶液中加入2倍量之二硫化碳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乾燥,獲得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7°、18.0°及20.0°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於17.7°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4表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針狀。
[比較例3-12]
將派羅克殺草碸溶解於二氯甲烷。於獲得之溶液中加入2倍量之二硫化碳使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析出。將獲得之結晶乾燥,獲得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此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於17.8°、18.0°及20.0°之繞射角2θ具有特徵性峰且前述3個峰中,於17.8°之峰顯示峰高為最大之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表4呈示於該粉末X射線繞射光譜之所有峰之繞射角度2θ及峰高。此結晶之形狀為針狀。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50-114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51-115
[比較例3-X]
加入比較例3-3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50質量份、多羧酸鹽4質量份、聚氧伸乙基二苯乙烯基苯基醚硫酸鹽1質量份及黏土,將全體作成100質量份,使用衝撃式粉碎機進行混合粉碎,獲得水合劑。
[比較例3-Y]
於比較例3-3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40質量份、萘磺酸鹽福馬林縮合物1.67質量份、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鹽0.83質量份、聚氧伸乙基三苯基乙烯基苯基醚2.08質量份、丙二醇8.75質量份、黃原膠0.05質量份、二甲基聚矽氧烷0.2 質量份、甲基氯異噻唑酮及溴硝丙二醇之混合物0.02質量份及殘留分中加入水,將全體作成85質量份,使用濕式粉碎機進行混合粉碎,獲得淤漿。另外,於黃原膠0.08質量份、膨潤土0.08質量份及殘留分中加入水,將全體作成15質量份之混合液中加入前述淤漿85質量份混合之,獲得水性懸浮劑。
[試驗例3-1:水合性]
於500mL容量之燒杯中饋入20℃之3度硬水200mL。於此燒杯中將預先通過#40網目標準篩之實施例3-A或比較例3-X之水合劑5g從水面上約10cm之位置滴入使其稀薄地鋪開。從試料完全落下測定試料全量完全沒入水面下為止之時間。再者,將燒杯內以玻璃棒攪拌,觀察懸浮狀態之均一性。表5呈示其結果。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52-116
[試驗例3-2:稀釋液之再分散性]
採取實施例3-B及比較例3-Y之水性懸浮劑0.5mL饋入100mL容量之帶塞量筒中,再加入3度硬水作成全量100mL。將帶塞量筒以30rpm倒置30次,於20℃恆溫靜置1日後一邊觀察帶塞量筒之底部一邊以30rpm倒置,記錄至帶塞量筒之底部無附著固形物為止所需之倒置次數。又,採取實施例3-B及比較例3-Y之水性懸浮劑50mL,於50mL容量螺旋管內密封,於54℃恆溫靜置貯藏2週後供給同樣之試驗。表6呈示其結果。
Figure 112145647-A0101-12-0253-117
本說明書中記載之所有出版物、專利及專利申請有與本說明書之說明關連使用之可能性,於以說明及揭示該出版物、專利及專利申請記載之方法為目的,藉由參照將其全體全部編入本說明書。為了理解或完成,至必要之程度,本說明書中記載之所有刊物、專利及專利申請如編入各個中至同程度,藉由參照明示地編入本說明書中。上述及於本說明書全體討論之所有出版物、專利及專利申請只提供於本專利申請提出申請前之揭示。
與本說明書中記載之同樣或等效之任何方法及試藥亦可於本發明之方法及實施使用。因此,本發明不受前述之說明約束,惟為意圖根據專利申請之範圍及其均等物定義。此等均等物編入藉由附加之專利申請範圍定義之本發明之範圍內。
Figure 112145647-A0101-11-0003-129

Claims (20)

  1. 一種結晶,為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於藉由使用Cu-Kα射線之透射法測定粉末X射線繞射中,至少於17.78-17.89°、18.0-18.1°及19.9-20.0°範圍之繞射角2θ顯示具有峰之光譜,前述3個峰中,19.9-20.0°之峰高為最大。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19.9-20.0°之峰高與17.7-17.8°之峰高之比例為1:0.02-0.95。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19.9-20.0°之峰高與18.0-18.1°之峰高之比例為1:0.02-0.95。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結晶,於前述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19.9-20.0°之峰高與18.0-18.1°之峰高之比例為1:0.02-0.95。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結晶,其外觀為短柱狀或柱狀。
  6. 一種農藥組成物,其含有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及界面活性劑。
  7. 一種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製造方法,其係從將含有1種選自腈類、羧酸類、羧酸酯類、酮類、醯胺類、二鹵化脂肪族烴類之有機溶劑作為主成分之液體作為溶劑之派羅克殺草碸溶液餾除前述有機溶劑使派羅克殺草碸析出。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有機溶劑為1種選自C2-C5烷腈、C1-C4羧酸、C1-C4烷基C1-C4羧酸酯、C1-C4烷基C1-C4烷基酮、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及C1-C4二鹵烷之群組。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溶劑為1種選自C2-C5烷腈/C1-C4醇混合溶劑、含水C2-C5烷腈、C1-C4羧酸、C1-C4烷基C1-C4羧酸酯、C1-C4烷基C1-C4烷基酮、N,N-二(C1-C4烷基)C1-C4烷醯胺及C1-C4二鹵烷/C1-C4醇混合溶劑之群組。
  10. 一種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製造方法,其係於含有1種選自腈類、酮類及羧酸酯類之群組之有機溶劑作為主成分之液體作為溶劑之派羅克殺草碸之溶液中添加選自醚類、羧酸酯類、酮類、芳族烴衍生物類、脂肪族烴類、醇類及水之群組之派羅克殺草碸之弱溶劑使派羅克殺草碸析出。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有機溶劑為1種選自C2-C5烷腈、C1-C4烷基C1-C4烷基酮及C1-C4烷基C1-C4羧酸酯之群組。
  12. 如請求項10或11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派羅克殺草碸之弱溶劑為C1-C4醇。
  13. 一種農藥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含有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體微粉碎之步驟及將含有前述經微粉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界面活性劑及固體載體之原料全體混合均一化之步驟,劑型為水合劑。
  14. 一種農藥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含有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體或淤漿微粉碎之步驟及一邊將含有前述經微粉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界面活性劑及固體載體之原料全體均一化一邊再添加少許量之水,進行捏合之捏合步驟、將於前述步驟獲得之捏合 物進行造粒之步驟及將於前述步驟獲得之造粒物乾燥之步驟,劑型為顆粒水合劑。
  15. 一種農藥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含有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體或淤漿微粉碎之步驟及將含有前述經微粉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界面活性劑及水之原料全體混合均一化之步驟,劑型為水性懸浮劑。
  16. 一種農藥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含有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體或淤漿微粉碎之步驟及將含有前述經微粉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界面活性劑及油性分散媒之原料全體混合均一化之步驟,劑型為油性懸浮劑。
  17. 一種農藥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含有如請求項7至12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獲得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體微粉碎之步驟及將含有前述經微粉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界面活性劑及固體載體之原料全體混合均一化之步驟,劑型為水合劑。
  18. 一種農藥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含有如請求項7至12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獲得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體或淤漿微粉碎之步驟及一邊將含有前述經微粉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界面活性劑及固體載體之原料全體均一化一邊再添加少許量之水,進行捏合之捏合步驟、將於前述步驟獲得之捏合物進行造粒之步驟及將於前述步驟獲得之造粒物乾燥之步驟,劑型為顆粒水合劑。
  19. 一種農藥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含有藉由如請求項7至12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獲得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體或淤漿微粉 碎之步驟及將含有前述經微粉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界面活性劑及水之原料全體混合均一化之步驟,劑型為水性懸浮劑。
  20. 一種農藥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含有藉由如請求項7至12中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獲得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之粉體或淤漿微粉碎之步驟及將含有前述經微粉碎之派羅克殺草碸之結晶、界面活性劑及油性分散媒之原料全體混合均一化之步驟,劑型為油性懸浮劑。
TW112145647A 2019-10-31 2020-10-30 除草劑及其中間體的製造方法 TW2024133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8600 2019-10-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3350A true TW202413350A (zh) 2024-04-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6741B (zh) 除草劑及其中間體的製造方法
US10081608B2 (en) 6-acyl-1,2,4-triazine-3,5-dione derivative and herbicides
EP1982978A1 (en) Pyridone derivative and herbicide
US8389523B2 (en) Substituted quinoxaline and an agrochemical composition thereof
US20230064576A1 (en) Heterocyclyl pyridazine as fungicidal compounds
US20210345613A1 (en) Herbicidal pyrimidine compounds
US20190269133A1 (en) Herbicidal Pyrimidine Compounds
US8895035B2 (en) Alkoxyimino derivative and pest control agent
TW202413350A (zh) 除草劑及其中間體的製造方法
US11912684B2 (en) N-(4-pyridyl)nicotinamide compound or salt thereof
TWI840477B (en) Heterocyclyl pyridazine as fungicidal compounds
WO1994007857A1 (en) Cyclic amide compound and herbic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