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0330A - 半導體封裝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封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0330A
TW202410330A TW112123227A TW112123227A TW202410330A TW 202410330 A TW202410330 A TW 202410330A TW 112123227 A TW112123227 A TW 112123227A TW 112123227 A TW112123227 A TW 112123227A TW 202410330 A TW202410330 A TW 2024103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d
main
semiconductor
dielectric layer
semiconductor chi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3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元一
申亨澈
全光宰
趙恩彬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0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0330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半導體封裝,包含:第一半導體晶片,包含第一主區及第一邊緣區;以及第二半導體晶片,位於第一半導體晶片上且包含第二主區及第二邊緣區。第一半導體晶片包含分別位於在第一半導體晶片的頂部表面上的第一主區及第一邊緣區上的第一主襯墊及第一虛設襯墊。第二半導體晶片包含第一半導體基底;配線層,位於第一半導體基底下方且包含配線介電層及配線圖案;第二主襯墊及第二虛設襯墊,分別位於配線層下方的第二主區及第二邊緣區上。配線層在第二主區上的厚度大於配線層在第二邊緣區上的厚度。

Description

半導體封裝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此申請案主張2022年8月26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22-0107858號的優先權,所述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概念是關於一種直接接合的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在半導體行業中,已需要高容量、薄且小大小的半導體裝置及使用所述半導體裝置的電子產品,且因此已提出各種封裝技術。各種封裝技術的一種方法為垂直地堆疊多個半導體晶片以達成高密度晶片堆疊的封裝技術。此封裝技術的優點在於,相較於由一個半導體晶片組成的習知封裝,所述封裝技術能夠將具有各種功能的半導體晶片整合於較小區域上。
半導體封裝可設置以實施適合用於電子產品的積體電路晶片。半導體封裝通常經組態以使得半導體晶片安裝於印刷電路板上,且接合線或凸塊用於將半導體晶片電連接至印刷電路板。隨著電子工業的發展,已進行各種研究以改良半導體封裝的可靠度及耐久性。
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增加的可靠度的半導體封裝。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一種半導體封裝可包含:第一半導體晶片,包含第一主區及包圍第一主區的第一邊緣區,第一主區位於第一半導體晶片的中心區域上(例如,當以平面圖查看時);以及第二半導體晶片,位於第一半導體晶片上,第二半導體晶片包含第二主區及包圍第二主區的第二邊緣區,第二主區位於第二半導體晶片的中心區域上(例如,當以平面圖查看時)。第一半導體晶片可包含:第一主襯墊,位於第一半導體晶片在第一主區上的頂部表面上;以及第一虛設襯墊,位於第一半導體晶片在第一邊緣區上的頂部表面上。第二半導體晶片可包含:第一半導體基底;配線層,位於第一半導體基底下方,配線層包含配線介電層及配線圖案;第二主襯墊,位於第二主區上配線層下方;以及第二虛設襯墊,位於第二邊緣區上配線層下方。配線層在第二主區上的厚度可大於配線層在第二邊緣區上的厚度。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半導體封裝可包含:第一半導體晶片,包含第一主區及包圍第一主區的第一邊緣區。當以平面圖查看時,第一主區可位於第一半導體晶片的中心區域上。第一半導體晶片可包含:半導體基底;配線層,位於半導體基底下方,配線層包含配線介電層及配線圖案;下部主襯墊,位於第一主區上且位於配線層下方;下部虛設襯墊,位於第一邊緣區上且位於配線層下方;以及邊緣圖案,位於第一邊緣區上且位於配線層與下部虛設襯墊之間。配線層的最下部表面可位於低於邊緣圖案的底部表面的垂直層級的垂直層級處。邊緣圖案可與下部虛設襯墊垂直地間隔開。第一間隔可為下部主襯墊中的相鄰下部主襯墊之間的距離。第二間隔可為下部虛設襯墊中的相鄰下部虛設襯墊之間的距離。第二間隔可為第一間隔的約0.5倍至約1.5倍。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一種半導體封裝可包含:主板;中介層,位於主板上;堆疊結構,位於中介層上,堆疊結構包含垂直地堆疊的多個第一半導體晶片;以及第二半導體晶片,位於中介層上且鄰近堆疊結構的側表面。第一半導體晶片中的各者可包含:半導體基底,包含主區,位於第一半導體晶片的中心區域上;以及邊緣區,包圍主區(例如,當以平面圖查看時);第一介電層、第二介電層以及第三介電層,依序堆疊於半導體基底的頂部表面上;上部主襯墊,位於半導體基底在主區上的頂部表面上;下部主襯墊,位於半導體基底在主區上的底部表面上;上部虛設襯墊,位於半導體基底在邊緣區上的頂部表面上;以及下部虛設襯墊,位於半導體基底在邊緣區上的底部表面上。第一介電層的厚度及第三介電層的厚度可大於第二介電層的厚度。第二介電層可包含相對於第一介電層及第三介電層具有蝕刻選擇性的介電材料。上部主襯墊的底部表面及上部虛設襯墊的底部表面可位於比第二介電層的底部表面更高的垂直層級處。
現將參考隨附圖式詳細地描述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以輔助清楚地解釋本發明概念。
圖1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平面視圖。圖2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橫截面視圖。
參考圖1及圖2,半導體封裝1000可包含緩衝晶片100及多個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及第一半導體晶片200t。
緩衝晶片100可包含例如邏輯晶片。緩衝晶片100可安置於半導體封裝1000的下部部分上,且可整合且朝外轉移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及第一半導體晶片200t的訊號或可將外部訊號及功率轉移至將在下文論述的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及第一半導體晶片200t。緩衝晶片100可稱作控制晶片。
緩衝晶片100可包含緩衝基底110、第一緩衝介電層121、第二緩衝介電層122、第三緩衝介電層124、第一穿孔131、第一上部襯墊142、第一下部襯墊144以及外部連接端子151。
緩衝基底110可為例如矽基底、矽鍺基底、鍺基底或生長於單晶矽基底上的單晶磊晶層。另外或替代地,緩衝基底110可包含化合物半導體,諸如碳化矽(SiC)、砷化鎵(GaAs)、砷化銦(InAs)或磷化銦(InP)。
第一緩衝介電層121可設置於緩衝基底110的頂部表面上。第二緩衝介電層122可設置於第一緩衝介電層121的頂部表面上。第三緩衝介電層124可設置於緩衝基底110的底部表面上。第一緩衝介電層121、第二緩衝介電層122以及第三緩衝介電層124可各自包含介電材料。舉例而言,第一緩衝介電層121、第二緩衝介電層122以及第三緩衝介電層124中的各者可包含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以及低k介電材料中的一或多者。
在本說明書中,第一方向X可定義為指示平行於緩衝基底110的頂部表面的方向,第二方向Y可定義為指示平行於緩衝基底110的頂部表面且與第一方向X相交或垂直於第一方向X的方向,以及第三方向Z可定義為指示垂直於緩衝基底110的頂部表面的方向。在本說明書中,除非另外規定,否則語言「垂直/垂直」表示與第三方向Z相同的方向。
第一穿孔131可設置為穿透緩衝基底110及第一緩衝介電層121。第一穿孔131可為矽穿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可設置多個第一穿孔131。多個第一穿孔131可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彼此間隔開。
除非另外規定,否則一個第一穿孔131的描述可適用於所有多個第一穿孔131。
第一緩衝介電層121可不覆蓋第一穿孔131的頂部表面。舉例而言,第一緩衝介電層121可暴露第一穿孔131的頂部表面。第一穿孔131的頂部表面可與第一緩衝介電層121的頂部表面共面。第三緩衝介電層124可不覆蓋第一穿孔131的底部表面。舉例而言,第三緩衝介電層124可暴露第一穿孔131的底部表面。
第一穿孔131可包含位於其外部表面上的障壁層以及位於其內部的內埋導電層。障壁層可包含選自以下中的至少一者:Ti、TiN、Ta、TaN、Ru、Co、Mn、WN、Ni以及NiB。內埋導電層可包含選自以下中的至少一者:Cu、CuSn、CuMg、CuNi、CuZn、CuPd、CuAu、CuRe、CuW、Cu的任何合金、W、W的任何合金、Ni、Ru以及Co。
第一上部襯墊142可設置於第一緩衝介電層121的頂部表面上。可設置多個第一上部襯墊142。多個第一上部襯墊142可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彼此間隔開。
除非另外規定,否則一個第一上部襯墊142的描述可適用於所有多個第一上部襯墊142。
第一上部襯墊142中的一者可安置於中心部分上以與第一穿孔131垂直地交疊或對準。當以平面視圖查看時,第一上部襯墊142中的另一者可設置於緩衝基底110的周邊部分上,且可不與第一穿孔131垂直地交疊或對準。第二緩衝介電層122可覆蓋或包圍第一上部襯墊142的相對側向表面或側表面。第二緩衝介電層122可不覆蓋第一上部襯墊142的頂部表面。第一上部襯墊142的頂部表面可與第二緩衝介電層122的頂部表面共面。
除非另外規定,否則在本說明書中,片語「組件彼此連接」可包含組件彼此電性連接的含義、組件經由彼此直接接觸而連接的含義以及組件跨其他元件間接彼此連接的含義中的所有。
中心部分上的第一上部襯墊142中的一者可連接至第一穿孔131。周邊部分上的第一上部襯墊142中的另一者可不連接至第一穿孔131。第一上部襯墊142可包含選自例如鋁(Al)、銅(Cu)、鎳(Ni)、鎢(W)、鉑(Pt)以及金(Au)中的至少一者。
第一下部襯墊144可設置於緩衝基底110的底部表面上。可設置多個第一下部襯墊144。多個第一下部襯墊144可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彼此間隔開。
除非另外規定,否則一個第一下部襯墊144的描述可適用於所有多個第一下部襯墊144。
第一下部襯墊144可與第一穿孔131垂直地交疊或對準。第一下部襯墊144可連接至第一穿孔131。第一下部襯墊144可包含選自例如鋁(Al)、銅(Cu)、鎳(Ni)、鎢(W)、鉑(Pt)以及金(Au)中的至少一者。
外部連接端子151可設置於第一下部襯墊144下方。可設置多個外部連接端子151。多個外部連接端子151可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彼此間隔開。
除非另外規定,否則一個外部連接端子151的描述可適用於所有多個外部連接端子151。
外部連接端子151可包含選自焊料、柱以及凸塊中的至少一者。外部連接端子151可包含導電金屬材料。外部連接端子151可包含選自例如錫(Sn)、鉛(Pb)、鎳(Ni)、金(Au)、銀(Ag)、銅(Cu)、鋁(Al)以及鉍(Bi)中的至少一者。
多個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及第一半導體晶片200t可設置於緩衝晶片100上。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及第一半導體晶片200t可垂直地堆疊。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及第一半導體晶片200t中的各者可包含揮發性記憶體半導體晶片,諸如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及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非揮發性記憶體裝置,諸如相變隨機存取記憶體(Phase-change Random Access Memory;PRAM)、磁性隨機存取記憶體(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鐵電隨機存取記憶體(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eRAM)以及電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RRAM)。在本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1000中,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及第一半導體晶片200t可為包含DRAM的高頻寬記憶體(high bandwidth memory;HBM)晶片。因此,本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1000可為HBM封裝。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及第一半導體晶片200t可包含相同類型的記憶體晶片。
除非另外規定,否則一個第一半導體晶片200的描述可適用於所有多個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及第一半導體晶片200t。
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可包含第一半導體基底210、第一介電層221、第二介電層222、第二穿孔230、配線層240、邊緣圖案253、第三介電層251、主襯墊MP以及虛設襯墊DP。當以平面視圖查看時,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可設置於緩衝晶片100中。舉例而言,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在第一方向X上的寬度可小於緩衝晶片100在第一方向X上的寬度,且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在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可小於緩衝晶片100在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當以平面視圖觀察時,如圖1中所示,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可包含安置於其中心區域上的主或中心區MR及包圍主區MR的邊緣或周邊區ER。主區MR可為記憶體裝置存在於第一半導體晶片200中的區域。邊緣區ER可為切割道區域。邊緣區ER可為在對已經歷前端製程及後端製程的晶圓執行切割或鋸切製程時保持不被切割的切割道。第一半導體晶片200的邊緣區ER可包含用於執行檢測、量測、特性驗證等的圖案,諸如光對準標記、疊對標記以及直流電測試元件群組(direct current test element group;DC TEG)中的一或多者。舉例而言,第一半導體晶片200的主區MR及邊緣區ER可包含形成為具有彼此不同的結構的其圖案。
第一半導體基底210可為矽基底、矽鍺基底、鍺基底或生長於單晶矽基底上的單晶磊晶層。另外或替代地,第一半導體基底210可包含化合物半導體,諸如碳化矽(SiC)、砷化鎵(GaAs)、砷化銦(InAs)或磷化銦(InP)。
第一介電層221可設置於第一半導體基底210上(例如,第一半導體基底210的頂部表面上)。第二介電層222可設置於第一介電層221上(例如,第一介電層221的頂部表面上)。第一介電層221及第二介電層222可各自包含介電材料。舉例而言,第一介電層221及第二介電層222中的各者可包含氧化矽及低k介電材料中的一或多者。第一介電層221與第二介電層222可包含相同或不同材料。
第二穿孔230可設置為穿透第一半導體基底210及第一介電層221。第二穿孔230可為矽穿孔(TSV)。可設置多個第二穿孔230。多個第二穿孔230可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彼此間隔開。
除非另外規定,否則一個第二穿孔230的描述可適用於所有多個第二穿孔230。
第一介電層221可不覆蓋第二穿孔230的頂部表面。第二穿孔230的頂部表面可與第一介電層221的頂部表面共面。第二穿孔230可包含位於其外部表面上的障壁層以及位於其內部的內埋導電層。障壁層可包含選自以下中的至少一者:Ti、TiN、Ta、TaN、Ru、Co、Mn、WN、Ni以及NiB。內埋導電層可包含選自以下中的至少一者:Cu、CuSn、CuMg、CuNi、CuZn、CuPd、CuAu、CuRe、CuW、Cu的任何合金、W、W的任何合金、Ni、Ru以及Co。
配線層240可設置於第一半導體基底210的底部表面上。配線層240可包含配線介電層241及第一配線圖案243。配線層240在第三方向Z上的厚度可在主區MR及邊緣區ER上不同。舉例而言,配線層240可具有台階差異或階梯形於主區MR與邊緣區ER之間的邊界上。配線層240在邊緣區ER上的厚度可小於配線層240在主區MR上的厚度。在此情況下,配線層240在主區MR上的厚度可大於配線層240在邊緣區ER上的厚度。因此,邊緣區ER上的隨後描述的第三介電層251在第三方向Z上的厚度可大於主區MR上的第三介電層251在第三方向Z上的厚度。舉例而言,第三介電層251可具有台階差異或階梯形於主區MR與邊緣區ER之間的邊界上。
配線介電層241可包含介電材料。舉例而言,配線介電層241可包含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以及低k介電材料中的一或多者。第一配線圖案243可包含導電材料。第一配線圖案243可包含例如Cu、W、Ni、Co以及其任何合金中的一者。
第二穿孔230可進一步穿透配線介電層241的一部分。第二穿孔230可連接至第一配線圖案243。
在邊緣區ER上,邊緣圖案253可設置於配線層240下方。如上文所論述,邊緣圖案253可為用於執行檢測、量測、特性驗證等的光對準標記、疊對標記以及直流電測試元件群組(DC TEG)中的一或多者。舉例而言,當以平面視圖查看時,邊緣圖案253可具有十字形狀。對於另一實例,當以平面觀看時,邊緣圖案253可具有圓形或多邊形形狀。當以縱剖面檢視時,邊緣圖案253可具有朝下突出的突起。替代地,當以縱剖面檢視時,邊緣圖案253可具有向上凹入的部分。然而,本發明概念不限於此且邊緣圖案253可具有基於目的而不同地變化的平面形狀及垂直形狀。
舉例而言,邊緣圖案253的底部表面可位於比配線層240的最下部表面的垂直層級高的垂直層級處。在此情況下,配線層240的最下部表面可位於低於邊緣圖案253的底部表面的垂直層級的垂直層級處。邊緣圖案253可在垂直方向上與下文將論述的下部虛設襯墊BDP間隔開。
第三介電層251可設置於配線層240下方(例如,配線層240的底部表面上)。第三介電層251可覆蓋邊緣圖案253及配線層240。第三介電層251可包含介電材料。舉例而言,第三介電層251可包含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以及低k介電材料中的一或多者。
主或中心襯墊MP可設置於第一半導體晶片200的主區域MR上。主襯墊MP可包含上部或頂部主襯墊TMP及下部或底部主襯墊BMP。
上部主襯墊TMP可設置於第一介電層221上。可設置上部主襯墊TMP。多個上部主襯墊TMP可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彼此間隔開。
除非另外規定,否則一個上部主襯墊TMP的描述可適用於所有多個上部主襯墊TMP。
上部主襯墊TMP可連接至第二穿孔230。第二介電層222可不覆蓋上部主襯墊TMP的頂部表面。上部主襯墊TMP的頂部表面可與第二介電層222的頂部表面共面。第二介電層222可覆蓋或包圍上部主襯墊TMP的相對的側向表面或側表面。上部主襯墊TMP可具有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且上部主襯墊TMP的寬度可在自上部主襯墊TMP的頂部表面朝向底部表面的方向上減小。
下部主襯墊BMP可設置於配線層240下方。可設置多個下部主襯墊BMP。多個下部主襯墊BMP可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彼此間隔開。
除非另外規定,否則一個下部主襯墊BMP的描述可適用於所有多個下部主襯墊BMP。
下部主襯墊BMP可連接至第一配線圖案243。第三介電層251可不覆蓋下部主襯墊BMP的底部表面。第三介電層251可覆蓋或包圍下部主襯墊BMP的相對的側向表面或側表面。下部主襯墊BMP的底部表面可與第三介電層251的底部表面共面。下部主襯墊BMP可具有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且下部主襯墊BMP的寬度可在自下部主襯墊BMP的底部表面朝向頂部表面的方向上減小。
虛設襯墊DP可設置於第一半導體晶片200的邊緣區ER上。虛設襯墊DP可包含上部或頂部虛設襯墊TDP及下部或底部虛設襯墊BDP。
上部虛設襯墊TDP可設置於第一介電層221上。可設置多個上部虛設襯墊TDP。多個上部虛設襯墊TDP可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彼此間隔開。
除非另外規定,否則一個上部虛設襯墊TDP的描述可適用於所有多個上部虛設襯墊TDP。
上部虛設襯墊TDP可不連接至第二穿孔230。第二介電層222可不覆蓋上部虛設襯墊TDP的頂部表面。上部虛設襯墊TDP的頂部表面可與第二介電層222的頂部表面共面。舉例而言,上部虛設襯墊TDP的頂部表面可與上部主襯墊TMP的頂部表面共面。第二介電層222可覆蓋或包圍上部虛設襯墊TDP的相對的側向表面或側表面。上部虛設襯墊TDP可具有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且上部虛設襯墊TDP的寬度可在自上部虛設襯墊TDP的底部表面朝向頂部表面的方向上減小。
下部虛設襯墊BDP可設置於配線層240下方。可設置多個下部虛設襯墊BDP。多個下部虛設襯墊BDP可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彼此隔開。
除非另外規定,否則一個下部虛設襯墊BDP的描述可適用於所有多個下部虛設襯墊BDP。
下部虛設襯墊BDP可不連接至第一配線圖案243中任一者。第三介電層251可不覆蓋下部虛設襯墊BDP的底部表面。第三介電層251可覆蓋或包圍下部虛設襯墊BDP的相對的側向表面或側表面。下部虛設襯墊BDP的底部表面可與第三介電層251的底部表面共面。舉例而言,下部虛設襯墊BDP的底部表面可與下部主襯墊BMP的底部表面共面。下部虛設襯墊BDP可具有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且下部虛設襯墊BDP的寬度可在自下部虛設襯墊BDP的底部表面朝向頂部表面的方向上減小。
自主區MR上的下部主襯墊BMP至第一配線圖案243的最小垂直距離可小於自邊緣區ER上的下部虛設襯墊BDP至第一配線圖案243的最小垂直距離。此可由以下事實引起:配線層240在主區MR上的厚度大於配線層240在邊緣區ER上的厚度。
不同於第一半導體晶片200,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及第一半導體晶片200t中的最上部第一半導體晶片200t可不包含第一介電層221、第二介電層222、第二穿孔230、上部主襯墊TMP以及上部虛設襯墊TDP中的任一者。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及第一半導體晶片200t將在下文表示為第一半導體晶片200。
圖3示出繪示沿著圖1的線A-A'截取的圖2的區段Q的放大橫截面視圖。
參考圖3,上部主襯墊TMP、下部主襯墊BMP、上部虛設襯墊TDP以及下部虛設襯墊BDP可各自包含導電圖案FM及障壁圖案BM。障壁圖案BM可暴露導電圖案FM的頂部表面及底部表面中的一者。舉例而言,上部主襯墊TMP的障壁圖案BM可暴露上部主襯墊TMP的導電圖案FM的頂部表面,且上部虛設襯墊TDP的障壁圖案BM可暴露上部虛設襯墊TDP的導電圖案FM的頂部表面。下部主襯墊BMP的障壁圖案BM可暴露下部主襯墊BMP的導電圖案FM的底部表面,且下部虛設襯墊TDP的障壁圖案BM可暴露下部虛設襯墊BDP的導電圖案FM的底部表面。
導電圖案FM可包含金屬材料。導電圖案FM可包含例如Cu、Al、Co、Ru或其任何合金。障壁圖案BM可包含例如選自Ti、Ta、TiN以及TaN中的至少一者。主襯墊MP與虛設襯墊DP可包含相同材料。
在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半導體封裝1000中,主襯墊MP與虛設襯墊DP可包含相同材料。因此,虛設襯墊DP可藉由僅改變倍縮光罩而無需典型微影製程中的任何額外步驟而形成。因此,有可能減少用於製造半導體封裝1000的製造時間及成本。
返回參考圖3,包含於兩個鄰近第一半導體晶片200中的下部者中的上部主襯墊TMP可與包含於兩個鄰近第一半導體晶片200中的上部者中的下部主襯墊BMP至少部分地接觸。上部主襯墊TMP的導電圖案FM可與下部主襯墊BMP的導電圖案FM至少部分接觸。上部主襯墊TMP的障壁圖案BM可與下部主襯墊BMP的障壁圖案BM至少部分接觸。在實施例中,上部主襯墊TMP與下部主襯墊BMP可圍繞兩個鄰近第一半導體晶片200中的下部者的頂部表面彼此對稱。
包含於兩個鄰近第一半導體晶片200中的下部者中的上部虛設襯墊TDP可與包含於兩個鄰近第一半導體晶片200中的上部者中的下部虛設襯墊BDP至少部分地接觸。上部虛設襯墊TDP的導電圖案FM可與下部虛設襯墊BDP的導電圖案FM至少部分接觸。上部虛設襯墊TDP的障壁圖案BM可與下部虛設襯墊BDP的障壁圖案BM至少部分接觸。在實施例中,上部虛設襯墊TDP與下部虛設襯墊BDP可關於兩個鄰近第一半導體晶片200中的下部者的頂部表面彼此對稱。
在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半導體封裝1000中,依序堆疊的第一半導體晶片200中的各者可包含邊緣區ER上的虛設襯墊DP。由於虛設襯墊DP引起主區MR與邊緣區ER具有彼此類似的其金屬密度,因此當對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執行平坦化製程(例如CMP)以形成主襯墊MP時,關於主區MR的CMP移除速率可與關於邊緣區ER的CMP移除速率實質上相同。因此,可避免在第一半導體晶片200的第二介電層222及第三介電層251中產生空隙。因此,半導體封裝1000的接合可靠性可增加。
另外,上部虛設襯墊TDP與下部虛設襯墊BDP可彼此至少部分地接觸。邊緣區ER上的相鄰第一半導體晶片200之間的接合強度可增加。因此,半導體封裝1000的總體接合可靠性可增加。
由於主襯墊MP與虛設襯墊DP可包含相同材料,因此主區MR與邊緣區ER可具有彼此類似的金屬密度。因此,當對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執行平坦化製程(例如,CMP)時,關於主區MR的CMP移除速率可與關於邊緣區ER的CMP移除速率實質上相同。因此可避免在第一半導體晶片200的第二介電層222及第三介電層251中產生空隙,且因此半導體封裝1000的接合可靠性可增加。
再次參考圖3,第一寬度W1可給定作為上部主襯墊TMP及下部主襯墊BMP中的各者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例如,最大寬度)。第二寬度W2可給定作為上部虛設襯墊TDP及下部虛設襯墊BDP中的各者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例如,最大寬度)。舉例而言,第二寬度W2可與第一寬度W1實質上相同。
第一間距或間隔L1可給定作為多個上部主襯墊TMP中的相鄰者之間的間距或間隔及多個下部主襯墊BMP中的相鄰者之間的間距或間隔。第二間距或間隔L2可給定作為多個上部虛設襯墊TDP中的相鄰者之間的間距或間隔及多個下部虛設襯墊BDP中的相鄰者之間的間距或間隔。舉例而言,第二間距L2可與第一間距L1實質上相同。替代地,第二間距L2可小於第一間距L1。舉例而言,第二間距L2可為第一間距L1的約0.5倍至約1倍。
圖4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的平面視圖。圖5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橫截面視圖。圖6示出繪示沿著圖4的線B-B'截取的圖5的區段R的放大橫截面視圖。下文描述的不同之處在於,為關注簡潔,可進行省略以避免參考圖1至圖3的重複描述。
參考圖4、圖5以及圖6,第三寬度W3可給定作為半導體封裝1000中的上部虛設襯墊TDP及下部虛設襯墊BDP中的各者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例如,最大寬度)。第三寬度W3可小於第一寬度W1。舉例而言,第三寬度W3可為第一寬度W1的約0.7倍至約1倍。
第三間距或間隔L3可給定作為多個上部虛設襯墊TDP中的相鄰者之間的間距或間隔及多個下部虛設襯墊BDP中的相鄰者之間的間距。第三間距L3可大於第一間距L1。舉例而言,第三間距L3可為第一長度L1的約1倍至約1.5倍。
圖7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平面視圖。圖8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橫截面視圖。圖9示出繪示沿著圖7的線C-C'截取的圖8的區段S的放大橫截面視圖。下文描述的不同之處在於,為關注簡潔,可進行省略以避免參考圖1至圖3的重複描述。
參考圖7、圖8以及圖9,第四寬度W4可給定作為半導體封裝1000中的上部虛設襯墊TDP及下部虛設襯墊BDP中的各者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例如,最大寬度)。第四寬度W4可大於第一寬度W1。舉例而言,第四寬度W4可為第一寬度W1的約1倍至約1.3倍。
在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半導體封裝1000中,各虛設襯墊DP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可具有某一範圍。另外,相鄰虛設襯墊DP之間的間距或間隔可具有某一範圍。舉例而言,各虛設襯墊DP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可為各主襯墊MP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的約0.7倍至約1.3倍。相鄰虛設襯墊DP之間的間距或間隔可為相鄰主襯墊MP之間的間距或間隔的約0.5倍至約1.5倍。當各虛設襯墊DP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的間距偏離某一範圍時,主區MR與邊緣區ER可使其CMP移除速率彼此不同。換言之,由於各虛設襯墊DP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具有其某一範圍,且由於相鄰虛設襯墊DP之間的間距具有其某一範圍,因此主區MR及邊緣區ER可使其CMP移除速率實質上彼此相同。因此可避免在第一半導體晶片200的第二介電層222及第三介電層251中產生空隙,且因此半導體封裝1000的接合可靠性可增加。
圖10A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平面視圖。圖10B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平面視圖。下文描述的不同之處在於,為關注簡潔,可進行省略以避免參考圖1至圖3的重複描述。
參考圖10A,當以平面圖查看時,虛設襯墊DP的配置可不同於主襯墊MP的配置。舉例而言,虛設襯墊DP可沿著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以Z字形或錯開方式配置。
參考圖10B,當以平面查看時,虛設襯墊DP可具有彼此不同的大小。舉例而言,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可包含平面大小或寬度較大的虛設襯墊DP且同時包含平面大小較小的虛設襯墊DP。
圖11A示出圖2中所描繪的區段Q的放大橫截面視圖,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圖11B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圖2中所描繪的區段Q的放大橫截面視圖。圖11C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圖2中所描繪的區段Q的放大橫截面視圖。圖11D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圖2中所描繪的區段Q的放大橫截面視圖。下文描述的不同之處在於,為關注簡潔,可進行省略以避免參考圖1至圖3的重複描述。
參考圖11A至圖11D,上部虛設襯墊TDP與下部虛設襯墊BDP可不彼此接觸。如圖11A中所示,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可不包含下部虛設襯墊BDP。如圖11B中所示出,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可不包含上部虛設襯墊TDP。如圖11C中所描繪,可自上部虛設襯墊TDP省略至少一者,且可自下部虛設襯墊BDP省略至少一者,其結果為上部虛設襯墊TDP與下部虛設襯墊BDP可不彼此接觸。舉例而言,下部虛設襯墊BDP可不存在於上部虛設襯墊TDP上,且上部虛設襯墊TDP可不存在於下部虛設襯墊BDP下方。亦如圖11D中所示,下部虛設襯墊BDP及上部虛設襯墊TDP可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交替地出現,且上部虛設襯墊TDP與下部虛設襯墊BDP可不彼此接觸。
圖11E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橫截面視圖。圖11F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圖11E中所描繪的區段T的放大橫截面視圖。下文描述的不同之處在於,為關注簡潔,可進行省略以避免參考圖1至圖3的重複描述。
參考圖11E及圖11F,半導體封裝1000的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可更包含第一介電層221與第二介電層222之間的第四介電層223。第一介電層221及第二介電層222可使其厚度各自大於第四介電層223的厚度。上部主襯墊TMP及上部虛設襯墊TDP可穿透第四介電層223的一部分。第二穿孔230可穿透第四介電層223的一部分以耦接至上部主襯墊TMP。上部主襯墊TMP及上部虛設襯墊TDP可使其底部表面定位於比第四介電層223的底部表面的垂直層級高的垂直層級處。第四介電層223可包含相對於第一介電層221及第二介電層222具有蝕刻選擇性的介電材料。舉例而言,第四介電層223可包含氮化矽、氮氧化矽以及低k介電材料中的一或多者。第四介電層223可在形成上部主襯墊TMP及上部虛設襯墊TDP中充當蝕刻終止層。第一半導體晶片200中的最上部第一半導體晶片200t可不更包含第四介電層223。
圖12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圖2中所描繪的區段Q的放大橫截面圖。下文描述的不同之處在於,為關注簡潔,可進行省略以避免參考圖1至圖3的重複描述。
參考圖12,第五寬度W5可給定作為上部虛設襯墊TDP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例如,最大寬度)。第六寬度W6可給定作為下部虛設襯墊BDP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的寬度(例如,最大寬度)。第五寬度W5與第六寬度W6可彼此不同。舉例而言,第五寬度W5可小於第六寬度W6。儘管未示出,但第五寬度W5可大於第六寬度W6。在此情況下,上部虛設襯墊TDP的障壁圖案BM可不與下部虛設襯墊BDP的障壁圖案BM接觸。
圖13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圖2中所描繪的區段Q的放大橫截面視圖。下文描述的不同之處在於,為關注簡潔,可進行省略以避免參考圖1至圖3的重複描述。
參考圖13,當以縱剖面查看時,第一中線CL1可界定為在第一方向X上穿過上部虛設襯墊TDP的中心且平行於第三方向(例如,第一中心垂直線CL1)。當以縱剖面查看時,第二中線CL2可界定為穿過下部虛設襯墊BDP在第一方向X上的中心且平行於第三方向Z(例如,第二中心垂直線CL2)。第一中線CL1與第二中線CL2可不彼此交疊或可自彼此水平地偏移。舉例而言,當以平面查看時,上部虛設襯墊TDP及下部虛設襯墊BDP可使其中心不彼此一致。
圖14至圖18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製造圖2中所示的半導體封裝的方法的橫截面視圖。
參考圖14,第一載體基底300可在其上安裝有已經歷前端製程及後端製程的初級半導體晶片200a。初級半導體晶片200a可包含第一半導體基底210、第一介電層221、第二穿孔230以及配線層240。共同參考圖1及圖14,當以平面查看時,初級半導體晶片200a可包含安置於其中心區域上的主區MR及包圍主區MR的邊緣區ER。
第三介電層251可形成於初級半導體晶片200a的配線層240上。第三介電層251的形成可包含在配線層240上形成介電層且對介電層執行光微影製程及乾式蝕刻製程以形成第一開口OP1。在根據圖14的製造程序之後,初級半導體晶片200a可更包含第三介電層251。
參考圖15,第一初級導電層PCL1可形成於初級半導體晶片200a的第三介電層251上。第一初級導電層PCL1可填充第一開口OP1。第一初級導電層PCL1可形成於主區MR及邊緣區ER兩者上。儘管未示出,但第一初級導電層PCL1可包含第一初級障壁圖案層及位於第一初級障壁圖案層上的第一初級導電圖案層。可藉由電鍍製程來形成第一初級導電層PCL1。第一初級導電層PCL1可包含與圖3的主襯墊MP及虛設襯墊DP的材料相同的材料。舉例而言,第一初級障壁圖案層可包含與障壁圖案BM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且第一初級導電圖案層可包含與導電圖案FM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參考圖16,第一初級導電層PCL1可經歷平坦化製程以形成下部主襯墊BMP及下部虛設襯墊BDP。平坦化製程可繼續至達至第三介電層251的最上部表面。可在平坦化製程期間移除第三介電層251的一部分。平坦化製程可包含例如化學機械平坦化(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CMP)。在執行平坦化製程之後,可移除第一載體基底300。在根據圖16的製造程序之後,初級半導體晶片200a可更包含下部主襯墊BMP及下部虛設襯墊BDP。
參考圖17,圖16的初級半導體晶片200a可翻轉約180度,使得初級半導體晶片200a可安裝於第二載體基底310上。黏著劑320可插入於初級半導體晶片200a與第二載體基底310之間。黏著劑320可用以將初級半導體晶片200a固定至第二載體基底310。
第二介電層222可形成於初級半導體晶片200a的第一介電層221上。第二介電層222的形成可包含在第一介電層221上形成介電層且對介電層執行光微影製程及乾式蝕刻製程以形成第二開口OP2。在根據圖17的製造程序之後,初級半導體晶片200a可更包含第二介電層222。
第二初級導電層PCL2可形成於初級半導體晶片200a的第二介電層222上。第二初級導電層PCL2可填充第二開口OP2。第二初級導電層PCL2可形成於主區MR及邊緣區ER兩者上。儘管未示出,但第二初級導電層PCL2可包含第二初級障壁圖案層及位於第二初級障壁圖案層上的第二初級導電圖案層。可藉由電鍍製程來形成第二初級導電層PCL2。第二初級導電層PCL2可包含與圖3的主襯墊MP及虛設襯墊DP的材料相同的材料。舉例而言,第二初級障壁圖案層可包含與障壁圖案BM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且第二初級導電圖案層可包含與導電圖案FM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參考圖18,第二初級導電層PCL2可經歷平坦化製程以形成上部主襯墊TMP及上部虛設襯墊TDP。平坦化製程可繼續至達至第二介電層222的最上部表面。可在平坦化製程期間移除第二介電層222的一部分。平坦化製程可包含例如化學機械平坦化(CMP)。在執行平坦化製程之後,可移除第二載體基底310及黏著劑320。因此,可形成第一半導體晶片200。
返回參考圖2,第一半導體晶片200可堆疊於緩衝晶片100上。可因此製造半導體封裝1000。
圖19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橫截面視圖。
參考圖19,半導體封裝2000可包含主板600、中介層500、子半導體封裝1000B、第二半導體晶片400以及模製層700。主板600可為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舉例而言,主板600可為多層印刷電路板。
主板600可包含主基底610、第二上部襯墊622、第二下部襯墊624、第二配線圖案630以及第一連接端子640。主基底610可包含選自酚樹脂、環氧樹脂以及聚醯亞胺至少一者。
第二上部襯墊622可設置於主基底610的頂部表面上。第二下部襯墊624可設置於主基底610的底部表面上。儘管未示出,但主基底610可設置於具有暴露第二上部襯墊622的阻焊層的頂部表面上,且亦可設置於具有暴露第二下部襯墊624的阻焊層的底部表面上。第二上部襯墊622及第二下部襯墊624可包含金屬材料。第二上部襯墊622及第二下部襯墊624可包含例如Cu、Al、Co、Ru或其任何合金。
第二配線圖案630可設置於主基底610中。第二配線圖案630可經由主基底610電連接第二上部襯墊622及第二下部襯墊624。第二配線圖案630可包含例如Cu、W、Ni、Co以及其任何合金中的一者。
第一連接端子640可包含於第二下部襯墊624下方。第一連接端子640可包含選自焊料、柱以及凸塊中的至少一者。第一連接端子640可包含導電金屬材料。第一連接端子640可包含選自例如錫(Sn)、鉛(Pb)、鎳(Ni)、金(Au)、銀(Ag)、銅(Cu)以及鉍(Bi)中的至少一者。
中介層500可設置於主板600上。中介層500可包括中介層基底510、第三上部襯墊522、第三下部襯墊524、第三配線圖案530以及第二連接端子540。
中介層基底510可包含半導體、玻璃、陶瓷或塑膠。舉例而言,中介層基底510可包含矽。
第三上部襯墊522可設置於中介層基底510的頂部表面上。第三下部襯墊524可設置於中介層基底510的底部表面上。第三上部襯墊522及第三下部襯墊524可包含金屬材料。第三上部襯墊522及第三下部襯墊524可包含例如Cu、Al、Co、Ru或其任何合金。
第三配線圖案530可經由中介層基底510電連接第三上部襯墊522及第三下部襯墊524。第三配線圖案530可包含例如Cu、W、Ni、Co以及其任何合金中的一者。
第二連接端子540可包含於第三下部襯墊524下方。第二連接端子540可插入於第二上部襯墊622與第三下部襯墊524之間。第二連接端子540可與第二上部襯墊622及第三下部襯墊524接觸。因此,中介層500與主板600可彼此電連接。第二連接端子540可包含選自焊料、柱以及凸塊中的至少一者。第二連接端子540可包含導電金屬材料。第二連接端子540可包含選自例如錫(Sn)、鉛(Pb)、鎳(Ni)、金(Au)、銀(Ag)、銅(Cu)以及鉍(Bi)中的至少一者。
子半導體封裝1000B可設置於中介層500上。子半導體封裝1000B可為圖2、圖5或圖8中所論述的半導體封裝1000。
子半導體封裝1000B的外部連接端子151可連接至中介層500的第三上部襯墊522。因此,子半導體封裝1000B與中介層500可彼此電連接。
第二半導體晶片400可設置於中介層500上且鄰近子半導體封裝1000B的側向表面或側表面。第二半導體晶片400可包含第二半導體基底410、第五介電層420、晶片襯墊430以及第三連接端子440。第二半導體晶片400可為邏輯晶片。舉例而言,第二半導體晶片400可為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晶片、圖形處理單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晶片或應用程式處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晶片。
第二半導體基底410可為矽基底、矽鍺基底、鍺基底或生長於單晶矽基底上的單晶磊晶層。另外或替代地,第二半導體基底410可包含化合物半導體,諸如碳化矽(SiC)、砷化鎵(GaAs)、砷化銦(InAs)或磷化銦(InP)。
第五介電層420可設置於第二半導體基底410的底部表面上。第五介電層420可包含介電材料。
晶片襯墊430可設置於第二半導體基底410的底部表面上。第五介電層420可覆蓋或包圍晶片襯墊430的側向表面或側表面。第五介電層420的底部表面可與晶片襯墊430的底部表面共面。
第三連接端子440可設置於晶片襯墊430下方。第三連接端子440可連接至晶片襯墊430。第三連接端子440可連接至中介層500的第三上部襯墊522。因此,第二半導體晶片400與中介層500可彼此電連接。第三連接端子440可包含選自焊料、柱以及凸塊中的至少一者。第三連接端子440可包含導電金屬材料。第三連接端子440可包含選自例如錫(Sn)、鉛(Pb)、鎳(Ni)、金(Au)、銀(Ag)、銅(Cu)以及鉍(Bi)中的至少一者。
模製層700可設置為覆蓋中介層500、子半導體封裝1000B以及第二半導體晶片400的至少部分。模製層700可包含例如環氧基模製化合物(epoxy molding compound;EMC)。在一些實施例中,模製層700可覆蓋子半導體封裝1000B及第二半導體晶片400的頂部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模製層700可不覆蓋子半導體封裝1000B及第二半導體晶片400的任何頂部表面。
在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半導體封裝中,依序堆疊的半導體晶片中的各者可包含邊緣區上的虛設襯墊。由於虛設襯墊使得主區與邊緣區具有彼此類似的金屬密度,因此當對半導體晶片執行平坦化製程(例如,CMP)以形成主襯墊時,關於主區的CMP移除速率可與關於邊緣區的CMP移除速率實質上相同。因此,可防止插入於彼此垂直地鄰接的半導體晶片之間的介電層中的空隙或非接合,且因此半導體封裝的接合可靠性可增加。
儘管已結合隨附圖式中所示出的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來描述本發明概念,但所屬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應理解,可在不脫離本發明概念的範疇的情況下進行各種取代、修改以及變化。
100:緩衝晶片 110:緩衝基底 121:第一緩衝介電層 122:第二緩衝介電層 124:第三緩衝介電層 131:第一穿孔 142:第一上部襯墊 144:第一下部襯墊 151:外部連接端子 200、200t:第一半導體晶片 200a:初級半導體晶片 210:第一半導體基底 221:第一介電層 222:第二介電層 223:第四介電層 230:第二穿孔 240:配線層 241:配線介電層 243:第一配線圖案 251:第三介電層 253:邊緣圖案 300:第一載體基底 310:第二載體基底 320:黏著劑 400:第二半導體晶片 410:第二半導體基底 420:第五介電層 430:晶片襯墊 440:第三連接端子 500:中介層 510:中介層基底 522:第三上部襯墊 524:第三下部襯墊 530:第三配線圖案 540:第二連接端子 600:主板 610:主基底 622:第二上部襯墊 624:第二下部襯墊 630:第二配線圖案 640:第一連接端子 700:模製層 1000、2000:半導體封裝 1000B:子半導體封裝 A-A'、B-B'、C-C':線 BDP:下部虛設襯墊 BM:障壁圖案 BMP:下部主襯墊 CL1:第一中線 CL2:第二中線 DP:虛設襯墊 ER:邊緣區 FM:導電圖案 L1:第一間距 L2:第二間距 L3:第三間距 MP:主襯墊 MR:主區 OP1:第一開口 OP2:第二開口 PCL1:第一初級導電層 PCL2:第二初級導電層 Q、R、S、T:區段 TDP:上部虛設襯墊 TMP:上部主襯墊 W1:第一寬度 W2:第二寬度 W3:第三寬度 W4:第四寬度 W5:第五寬度 W6:第六寬度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Z:第三方向
圖1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平面視圖。 圖2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橫截面視圖。 圖3示出繪示沿著圖1的線A-A'截取的圖2的區段Q的放大橫截面視圖。 圖4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平面視圖。 圖5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橫截面視圖。 圖6示出繪示沿著圖4的線B-B'截取的圖5的區段R的放大橫截面視圖。 圖7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平面視圖。 圖8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橫截面視圖。 圖9示出繪示沿著圖7的線C-C'截取的圖8的區段S的放大橫截面視圖。 圖10A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平面視圖。 圖10B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平面視圖。 圖11A示出圖2中所描繪的區段Q的放大橫截面視圖,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 圖11B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圖2中所描繪的區段Q的放大橫截面視圖。 圖11C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圖2的區段Q的放大橫截面視圖。 圖11D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圖2中所描繪的區段Q的放大橫截面視圖。 圖11E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橫截面視圖。 圖11F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圖11E中所描繪的區段T的放大橫截面視圖。 圖12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圖2的區段Q的放大橫截面視圖。 圖13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圖2中所描繪的區段Q的放大橫截面視圖。 圖14至圖18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製造圖2中所示的半導體封裝的方法的橫截面視圖。 圖19示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封裝的橫截面視圖。
100:緩衝晶片
110:緩衝基底
121:第一緩衝介電層
122:第二緩衝介電層
124:第三緩衝介電層
131:第一穿孔
142:第一上部襯墊
144:第一下部襯墊
151:外部連接端子
200、200t:第一半導體晶片
210:第一半導體基底
221:第一介電層
222:第二介電層
230:第二穿孔
240:配線層
241:配線介電層
243:第一配線圖案
251:第三介電層
253:邊緣圖案
1000:半導體封裝
BDP:下部虛設襯墊
BMP:下部主襯墊
DP:虛設襯墊
ER:邊緣區
MP:主襯墊
MR:主區
Q:區段
TDP:上部虛設襯墊
TMP:上部主襯墊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Z:第三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半導體封裝,包括: 第一半導體晶片,包含第一主區及包圍所述第一主區的第一邊緣區,所述第一主區位於所述第一半導體晶片的中心區域上;以及 第二半導體晶片,位於所述第一半導體晶片上,所述第二半導體晶片包含第二主區及包圍所述第二主區的第二邊緣區,所述第二主區位於所述第二半導體晶片的中心區域上, 其中所述第一半導體晶片包含: 第一主襯墊,位於所述第一主區上的所述第一半導體晶片的頂部表面上;以及 第一虛設襯墊,位於所述第一邊緣區上的所述第一半導體晶片的所述頂部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二半導體晶片包含: 第一半導體基底; 配線層,位於所述第一半導體基底下方,所述配線層包含配線介電層及配線圖案; 第二主襯墊,位於所述第二主區上的所述配線層下方;以及 第二虛設襯墊,位於所述第二邊緣區上的所述配線層下方, 其中所述配線層在所述第二主區上的厚度大於所述配線層在所述第二邊緣區上的厚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封裝,其中 第一距離為在所述第二主區上自所述第二主襯墊至所述配線圖案的最小垂直距離, 第二距離為在所述第二邊緣區上自所述第二虛設襯墊至所述配線圖案的最小垂直距離,以及 所述第二距離大於所述第一距離。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封裝,其中所述第一主襯墊及所述第二主襯墊與所述第一虛設襯墊及所述第二虛設襯墊包含相同金屬材料。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封裝,其中 第一寬度為所述第一主襯墊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寬度,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於所述第一半導體晶片的所述頂部表面, 第二寬度為所述第二主襯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寬度,以及 所述第一寬度與所述第二寬度實質上相同。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半導體封裝,其中 第三寬度為所述第一虛設襯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寬度, 第四寬度為所述第二虛設襯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寬度, 所述第三寬度與所述第四寬度實質上相同,以及 所述第三寬度及所述第四寬度中的各者為所述第一寬度的約0.7倍至約1.3倍。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封裝,其中所述第一虛設襯墊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寬度不同於所述第二虛設襯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寬度,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於所述第一半導體晶片的所述頂部表面。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封裝,其中 第一中心線為穿過所述第一虛設襯墊的中心的中心垂直線, 第二中心線為穿過所述第二虛設襯墊的中心的中心垂直線,以及 所述第一中心線與所述第二中心線水平地偏移。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封裝,其中 所述第一半導體晶片更包含穿透所述第一半導體晶片的至少一部分且連接至所述第一主襯墊的第一穿孔,以及 所述第二半導體晶片更包含穿透所述第二半導體晶片的至少一部分且連接至所述第二主襯墊的第二穿孔。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封裝,其中 所述第一虛設襯墊包含第一導電圖案及包圍所述第一導電圖案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障壁圖案, 所述第二虛設襯墊包含第二導電圖案及包圍所述第二導電圖案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障壁圖案, 所述第一障壁圖案暴露所述第一導電圖案的頂部表面, 所述第二障壁圖案暴露所述第二導電圖案的底部表面,以及 所述第一導電圖案與所述第二導電圖案彼此接觸。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封裝,其中所述第一半導體晶片更包含: 第二半導體基底;以及 第一介電層及第二介電層,依序堆疊於所述第二半導體基底上, 其中所述第一虛設襯墊位於所述第一介電層上,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介電層包圍所述第一虛設襯墊的側表面。
TW112123227A 2022-08-26 2023-06-20 半導體封裝 TW2024103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107858 2022-08-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0330A true TW202410330A (zh) 2024-03-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26393B2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0734367B2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7276799B2 (en) Chip stack packag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335592B2 (en) Wafer level package, multi-package stac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70007641A1 (en) Chip-embedded interposer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wafer level stack structure and resultant package structure
US11658148B2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972995B2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package
US20240030214A1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US7638365B2 (en) Stacked chip packag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US20230275030A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US20230138813A1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US20220319944A1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package
US20230058497A1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CN115565891A (zh) 封装结构与其形成方法
TW202410330A (zh) 半導體封裝
US11476220B2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s
US20240072006A1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US20240178114A1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240153919A1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US20230378079A1 (en) Chip package structure with conductive pillar
US11594516B2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package
US20240136311A1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US20240047389A1 (en) Semiconductor chip and semiconductor package
US20240113077A1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US20240014117A1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