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8848A - 立式自行車架 - Google Patents

立式自行車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8848A
TW202408848A TW111126480A TW111126480A TW202408848A TW 202408848 A TW202408848 A TW 202408848A TW 111126480 A TW111126480 A TW 111126480A TW 111126480 A TW111126480 A TW 111126480A TW 202408848 A TW202408848 A TW 2024088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bicycle
handlebar
rack
stra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6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考特 A 麥克菲德
科克史 威廉 透納
喬瑟夫 P 柏克利
布蘭登 麥可 威廉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亞奇瑪產品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亞奇瑪產品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亞奇瑪產品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26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408848A/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8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8848A/zh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立式自行車架,其包括一水平樑及安裝至該水平樑之複數個支撐台。各台經建構以支撐處於一豎直位置之一自行車且包括一對支架。各支架經建構以收納該所支撐自行車之一把手且包括用以固定該所收納把手之一綁帶。該對支架中之一較低支架包括用以接觸該所支撐自行車之一框架組件的一緩衝器。

Description

立式自行車架
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根據35 U.S.C. § 119(e)主張2021年7月15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序列號63/222,352之優先權之權益,該申請案之全文出於所有目的特此係以引用方式併入。美國專利第10,850,678 B2號之全文出於所有目的亦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係關於與立式自行車架相關之系統、設備及方法。
對戶外休閒活動的興趣增加了對在車輛中或上安全且牢固地承載貨物之選項的需求。一種流行類型之貨物架經設計用於附接至車輛之後部處之掛鉤收納器。此類掛鉤架之一種類別經設計為承載多個自行車。
存在待由此類架子解決之許多問題。舉例而言,自行車架需要能夠適應多樣化範圍之自行車設計及幾何結構。基本自行車幾何結構已演進成用於不同騎乘目的之許多變化。另外,自行車框架材料已被開發為更堅固且更輕,但可更容易因被夾持在車輛自行車架上而受到損壞。
承載一個車輪在另一車輪上方(此可被稱作豎直定向)的自行車的掛鉤架提供理想緊湊型配置。然而,各自行車必須被固定以防止非想要的運動或與鄰近自行車接觸。可穩定且牢固地承載處於豎直位置之多個自行車的架子因此係合乎需要的。
本發明提供與立式自行車架相關之系統、設備及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立式自行車架可包括一水平樑及安裝至該水平樑之複數個支撐台,各台經建構以支撐處於一豎直位置之一自行車且包括一對支架。各支架可經建構以收納該所支撐自行車之一把手且可包括用以將該所收納把手固定於該(該等)支架中之一綁帶。該對支架中之一較低支架可包括用以接觸該所支撐自行車之一框架組件的一緩衝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自行車架可包括一掛鉤安裝裝置及具有一近端部分及一遠端部分之一桅桿結構。該桅桿結構之該近端部分可連接至該掛鉤安裝裝置且該遠端部分可自該近端部分向上延伸。該自行車架可進一步包括水平地連接至該桅桿結構之該遠端部分之一上樑結構,及安裝於該上樑結構上之一第一把手固持台。該第一把手固持台可包括在一中央樑部分之對置末端處的一上支架及一下支架。各支架可經建構以支撐一自行車之兩個把手中之一者。該下支架可包括經建構以支撐該自行車之一框架組件之一托架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自行車架可包括一桅桿、安裝至該桅桿之一橫樑以及複數個把手支撐台。各把手支撐台可沿著該橫樑可選擇性地安裝於複數個位置處。各把手支撐台可包括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一第一綁帶固定裝置及一第二綁帶固定裝置。該第一綁帶固定裝置可鄰近該第一支架安裝,用於將一第一把手部分固定於該第一支架中。該第二綁帶固定裝置可鄰近該第二支架安裝,用於將一第二把手部分固定於該第二支架中。
特徵、功能及優點可在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中獨立地達成,或可在其他實施例中組合,該等特徵、功能及優點之另外細節可參考以下描述及圖式看到。
本發明提供把手支撐之立式自行車架之許多選定實施例。可能或可能未明確提及的許多替代方案及修改係由本發明啟用、暗示、在當前具有且支援。除非另有指定,否則根據本發明教示之把手支撐之立式自行車架及/或其各種組件可但不需要含有所描述、所繪示及/或併入本文中的結構、組件、功能性及/或變化中之至少一者。此外,除非特定地排除,否則結合本發明教示所描述、繪示及/或併入本文中之程序步驟、結構、組件、功能性及/或變化可包括於其他類似裝置及方法中,包括在所揭示之具體實施例之間可互換。對各種實施例之以下描述本質上僅為繪示性的且絕不意欲限制本發明、其應用或用途。另外,由下文所描述之實施例提供之優點本質上係繪示性的,且並非所有實施例皆提供相同優點或相同程度之優點。
此實施方式包括以下章節,其緊接如下:(1)定義;(2)綜述;(3)實施例、組件及替代例;(4)繪示性組合及額外實施例;(5)優點、特徵及益處;及(6)結論。 定義
除非另外指示,否則以下定義在本文中適用。另外,如本文中所使用,類似數字係指類似部件。
「實質上」意謂主要符合特定尺寸、範圍、形狀、概念或藉由術語修改之其他態樣,使得特徵或組件無需完全符合,只要其適於其預期目的或功能即可。舉例而言,「實質上圓柱形」物件意謂該物件類似於一圓柱體,但可具有與真實圓柱體之一或多個偏差。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大致」當指諸如參數、量、時距及其類似者之可量測值時意謂涵蓋給定值之+/-10%或更小、較佳+1-5%或更小、更佳+/-1%或更小且仍更佳+/-0.1%或更小之變化,只要此類變化適合於在本發明中執行即可。應理解,修飾詞「大致」所指之值自身亦為特定地,且較佳揭示的。 綜述
一般而言,立式自行車架可包括適合於將架子安裝至車輛之連接器。舉例而言,架子可包括經建構以與車輛掛鉤之掛鉤收納器嚙合之託管架、舌片或桿,及用以固定該嚙合之鎖定機構或掛鉤螺栓。架子可包括主狹長構件,其可在一或多個角度下係可固定的。舉例而言,架子可包括可樞轉地附接至掛鉤桿之桅桿。
上部及下部狹長構件可附接至主狹長構件。舉例而言,上部及下部橫桿或橫樑可固定至桅桿總成。一或多個支撐總成可安裝於上部狹長構件上,且一或多個固定總成可安裝於下部狹長構件上。支撐總成可經建構以藉由固定自行車之把手來支撐自行車。固定總成可經建構以藉由嚙合自行車之後輪來穩定及/或固定自行車。亦即,自行車之把手可固定至上部狹長構件,且後輪可固定至下部狹長構件。
各支撐總成可包括兩個卡鉤、支架、成角度支撐件及/或用以收納自行車之兩個把手之通道。支撐總成可被稱作把手固持台、上部支撐件及/或把手支架。在一些實施例中,支撐總成可包含形成為兩個金屬卡鉤之彎曲金屬托架,該兩個金屬卡鉤又由塑膠頂蓋及TPE襯墊覆蓋。為易於替換,可將頂蓋栓接在適當位置。各頂蓋可固持棘輪扣及棘輪塑膠綁帶,其類似於來自汽車後部托盤式架子之後輪綁帶。綁帶可用以將把手保持在適當位置。支撐總成可包括兩個綁帶,自行車閥桿之各側上有一個綁帶。
收納於支撐總成中之自行車之把手可經適當地定向以允許自行車待一起緊密巢套在架子上。各自行車可置放於架子上,其中兩個車輪背離車輛。自行車之框架可靠在支撐總成之下部卡鉤上,且藉由重力偏置在彼位置中。下部卡鉤可包括緩衝器、托架、頂蓋及/或襯墊以將閥桿或其他鄰近框架組件支撐在上部卡鉤與下部卡鉤之間的適當位置中。
立式自行車架可經建構以將複數個自行車固持於豎直位置中。藉由把手支撐自行車可允許架子容納山地自行車,且另外,容納不具有前懸架的自行車,諸如公路自行車、全剛性自行車、碎石自行車及兒童自行車。在一些實施例中,支撐總成可再定位於上橫桿上,以獲得較寬間隔以容納不能緊密裝配在一起的自行車,或獲得較窄間隔及較大承載容量。舉例而言,具有落桿之公路自行車可需要額外間隙。支撐總成亦可為可移除式及/或可互換的。舉例而言,較寬支撐總成可用於固定具有雙冠叉之自行車,諸如速降自行車。 實施例、組件及替代例
以下章節描述例示性把手支撐之立式自行車架之選定態樣以及相關系統及/或方法。此等章節中之該等實施例意欲用於繪示,且不應被解釋為限制本發明之整個範圍。各章節可包括一或多個相異之實施例,及/或情境或相關資訊、功能及/或結構。 A.  繪示性自行車架
如圖1至圖8中所展示,此章節描述繪示性自行車架100。架子100為如上文所描述之立式自行車架之實施例。在圖1中,架子100被展示為安裝至車輛90之掛鉤,且支撐單個自行車80。
架子100包括固定至桅桿總成106的上橫樑102及下橫樑104。在所描繪之實施例中,上橫樑102及下橫樑104各自為具有端蓋之中空圓柱體。各橫樑水平地連接至桅桿總成,藉由托架緊固至該總成。
自行車80藉由一對把手82自架子100懸浮,且藉由後輪84進一步固定。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把手」可被理解為係指自行車之轉向構件之兩個對置側部分或手柄中的一者。自行車之各把手亦可被稱作把手部分。如下文進一步描述,自行車80之框架組件亦接觸架子100以定位及穩定自行車。
桅桿總成106藉由樞轉機構110可樞轉地附接至掛鉤桿108。任何有效樞轉或連接機構可用以將桅桿總成106附接至掛鉤桿108。在本實施例中,樞轉機構110為如美國專利第10,850,678號中所描述之基於凸輪之多位置機構,該專利之全文特此係以引用方式併入。
桅桿總成106可為可擴展的及/或以其他方式可重組態。在本實施例中,桅桿總成106係可伸縮的。亦即,桅桿總成包括以可滑動方式收納於下部部分中之上部部分。上部部分可藉由經建構以延伸通過上部及下部部分之經對準孔隙的鎖定銷固定於相對於下部部分之複數個離散位置中的各者處。該複數個離散位置中之各者對應於桅桿總成106之長度。在本實施例中,桅桿總成可在兩個長度下固定。
桅桿總成106及/或架子100可被描述為具有運輸位置、待用位置及接近位置。在位置之間轉變可包括伸縮桅桿總成及/或相對於掛鉤桿108樞轉桅桿總成。在圖1中,架子被描繪為處於運輸位置中。桅桿總成106之上部部分延伸至該總成之最大長度,且桅桿總成大致垂直於掛鉤桿108。桅桿總成106亦可被描述為處於完全豎直定向中。當自行車固定至架子100時,可使用運輸位置。在圖2中,架子100被描繪為處於待用位置中。桅桿總成106之上部部分回縮至該總成之最小長度,且桅桿總成大致垂直於掛鉤桿108。當自行車並未固定至架子100,但架子保持安裝至車輛時,可使用待用位置。
再次參看圖1,未描繪接近位置,但桅桿總成106可保持處於最小或最大長度且可使用樞轉機構110向下樞轉並遠離車輛90之後部。樞轉機構可相對於掛鉤桿108及豎直定向以傾斜角支撐桅桿總成。當無自行車固定至架子100時,接近位置可用以允許使用者接近車輛後部,例如打開行李箱或後艙蓋,而不自車輛移除架子。
架子100亦可具有儲存位置。舉例而言,樞轉機構110可經建構以允許桅桿總成106大致平行於掛鉤桿108摺疊。桅桿總成106之上部部分亦可回縮至總成之最小長度。當自車輛移除架子100以進行儲存時,可使用儲存位置。
在圖2中,架子100被描繪為與任何車輛分離且不具有任何固定之自行車。複數個支撐總成或把手固持台112安裝至上橫樑102。在所描繪之實施例中,架子包括四個相同的台。在一些實施例中,架子可包括不同地設定大小及/或組態之台及/或任何適當數目個台。較佳地,架子可包括偶數個台,以促進架子之平衡裝載。
如下文進一步描述,各台112緊固至上橫樑102中之孔隙。固持台112可被描述為可選擇性地安裝於上橫樑102上之如由該橫樑之孔隙所界定之複數個位置處。上橫樑102可僅包括用於四個等距隔開之安裝位置之孔隙,或可進一步包括允許安裝於中間位置處之孔隙。舉例而言,台112可自橫樑102拆卸,且視使用者需要再定位於橫樑上或被省略以達成所支撐自行車之間的適當間隙。
對應複數個固定總成、車輪滑叉或車輪托盤114安裝至下橫樑104。車輪托盤亦可被稱作車輪綁定裝置。類似於固持台112,架子可包括任何數目、大小及/或組態之車輪托盤及/或其他車輪固定總成。車輪托盤亦可選擇性地可安裝、可拆卸及/或可再定位於下橫樑104上。在本實施例中,各車輪托盤114藉由螺旋夾鉗而固定至下橫樑104。各車輪托盤114在把手固持台112中之對應一者正下方安裝至下橫樑104。
在本實施例中,固持台112可選擇性地安裝於上橫樑102上之有限複數個離散位置處。此類離散位置可輔助使用者在固持台之間有效間隔。車輪托盤114之定位可藉由固持台112之位置引導。在一些實施例中,固持台可在沿著上橫樑之任何位置處係可固定的。舉例而言,固持台可藉由類似於車輪托盤114之螺旋夾鉗固定至上橫樑102。
再次參看圖1,類似於所描繪之自行車80,固定於架子100上之各自行車係由把手固持台112及對應車輪托盤114固定。把手82係由固持台112收納、支撐及固定,如下文進一步描述。後輪84係由對應的車輪托盤114固定。後輪之外表面接觸托盤,且綁帶纏繞在車輪之邊緣上方以保持車輪抵靠托盤並防止旋轉。
自行車80在豎直位置中係由架子100支撐,其中後輪84及前輪85背離車輛90。架子、自行車及其組件之豎直定向及位置可相對於架子之桅桿總成106界定。亦即,本文中關於包括「上部」及「下部」之豎軸的描述可被理解為在參考座標中,其中桅桿總成平行於豎軸。
後輪84在豎直定向中係由車輪托盤114固定。前輪85相對於後輪84、自行車之主框架及桅桿總成106以一定角度固定。亦即,把手82、閥桿、前叉、前輪85及/或自行車之類似元件藉由把手固持台112相對於垂線以一定傾斜角固定。
所描繪自行車80為單叉冠公路自行車,供成人使用。所描繪把手固持台112可被描述為適合於固定此自行車之標準台。架子100根據預設可具備四個標準台。該等標準台可適合於固定多種自行車類型及一定範圍之把手直徑。舉例而言,除了成人公路自行車以外,標準台亦可容納一些兒童自行車、具有落桿之競賽用自行車以及單叉冠山地自行車。
另外或替代地,架子100可設置有及/或配備有其他台組態。舉例而言,使用者可購買設置有替代台之擴展架及/或或可分開購買適合於特定自行車的台。替代台可經建構用於具有把手及/或框架結構之任何變化的自行車。舉例而言,替代台可經建構以用於小型兒童自行車,具有非典型窄或細把手的自行車或如實施例C中所描述之雙冠叉自行車。
圖3展示安裝於上橫樑102上之把手固持台112中的一者。剩餘台中之各者可被理解為實質上相同。固持台112包括中央樑部分116。如參考圖5進一步所描述,中央樑部分116藉由螺栓123緊固至上橫樑102中之孔隙121。在所描繪之實施例中,上橫樑102包括額外孔隙121以允許使用者在固持台112之定位方面且因此在鄰近自行車之間的間隔方面具有靈活性。
中央中央樑部分116界定主軸118,該主軸亦可被描述為台112之主定向。上橫樑102界定軸線119。主軸118相對於上橫樑軸線119以傾斜角120定向。固持台112亦可被描述為具有垂直於主軸118之副軸117。
主軸118之定向又可為受支撐自行車之把手及前輪的定向。角度120因此亦可為受支撐把手相對於上橫樑102之角度。在所描繪之實施例中,角度120大致為45度。角度120亦可在大致30度與60度之間,或為任何適當角度。此角度可促進在架子上緊密巢套至鄰近自行車,同時提供把手及前輪與鄰近自行車的足夠間隙。
在中央樑部分116之遠端對置端處,台包括上支架122及下支架124。當固持台按角度120安裝至上橫樑時,上支架122相對於下支架124沿著架子之豎軸升高。各支架可被描述為具有相對於架子之豎軸之上側及下側,或具有相對於固持台之內側及外側。
各支架包括一對指形件126、一綁帶128及一帶扣130。該對指形件126中之各者垂直於主軸118延伸,從而界定在該等指形件之間延伸且平行於該主軸的通道(參見圖5)。指形件126亦可被稱作各別支架之通道部分。
各支架經建構以收納自行車80之把手82中之一者,如圖7中所展示。各把手被收納於各別支架之指形件之間的通道中,如下文關於圖5進一步所描述。當由支架收納時,把手大致平行於主軸118而定向。支架之綁帶環繞在所收納之把手上方且向下收緊以將把手固定於支架之通道中。
在本實施例中,綁帶128為棘輪帶,如圖5中更明確地展示。各綁帶128包括成角度齒狀物,其經建構以與帶扣130之棘輪機構或鎖扣配合。帶扣130進一步包括釋放桿以使棘輪鎖扣自綁帶128解開。綁帶128及帶扣130可被描述為綁帶固定裝置。各支架122、124包括一綁帶外殼131,對應綁帶128之一個末端以及對應帶扣固定於該綁帶外殼中。綁帶外殼131及綁帶128係在各支架中之指形件126的上側上。綁帶外殼及綁帶係在上支架122中之指形件的外側上,且在下支架124中之指形件的內側上。
使用者可將綁帶128之自由端插入至對應帶扣130中,且下拉綁帶之末端以固定把手。為了移除把手,使用者可藉由拉動帶扣130之釋放桿來釋放綁帶128。綁帶128係可撓性的,但無彈性以改良所固定自行車之穩定性,且防止來自循環裝載或振動之不利影響。
圖4為圖3之把手固持台112之等角視圖,該把手固持台未附接至上橫樑且其中綁帶128被描繪為透明的。固持台可被描述為在上支架122與下支架124之間具有內部或中間空間125。當將自行車固定於固持台112中時,框架之一部分可容納於中間空間125中。對於圖1及圖7中所描繪之自行車80,自行車之閥桿收納於支架122、124之間的中間空間125中。
下支架124包括在綁帶外殼131之內側上的緩衝器或托架部分132。托架部分132經建構以支撐自行車之閥桿且使閥桿在台112中居中。托架部分亦可被描述為安置於下支架124之綁帶外殼131之上側上。托架部分可提供閥桿與固持台112之間的安全接觸點,使自行車框架相對於把手穩定,且支撐自行車之一些重量。在諸如實施例C中所描述之固持台之一些實施例中,托架部分132可經建構以另外或替代地支撐自行車框架之其他元件,諸如叉冠或轉向管。
下支架124與上支架122隔開一定距離136,如平行於固持台之主軸在各支架之指形件126之間所量測。距離136亦可被稱作中間空間125之寬度及/或固持台112之內部寬度。可根據收納自行車所必需之間隙來選擇內部寬度136。小型自行車可需要至少7.5至10公分(cm)或3至4吋(in),而較大型或較複雜組態之自行車可需要高達20至23 cm(8至9 in)。在本實施例中,內部寬度136大致為11.5 cm(4.5 in)。
托架部分132與下支架124之指形件126隔開一定距離134,如平行於固持台之主軸所量測。可基於內部寬度136選擇托架距離134以使自行車閥桿居中。亦即,距離134經選擇以使得當閥桿與托架部分132接觸時,閥桿在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大致居中。使閥桿居中可有助於確保沿著各把手之對應點被收納於支架中。
固持台112可依據托架部分132與上支架122之指形件126之間的第三距離進行描述。第三距離可為內部寬度136與托架距離134之間的差。根據叉冠寬度、把手間隔或待由固持台固定之自行車之其他幾何形狀,第三距離可能在諸固持台之間不同。
托架部分132亦可被描述為支撐表面、框架托架、閥桿間隔件表面及/或閥桿偏移。使用托架部分將自行車閥桿定位在兩個支架與自行車之把手之間的接觸點之間大致相等的距離處,可允許較佳地適配大多數自行車。另外,山地自行車桿可能逐漸變窄及/或包括升高的桿,因此使閥桿在固持台中居中可在將不同類型之自行車緊挨著彼此置放時產生更可預測的裝配。亦可減少標記,且使用者可避免在固持台與應用於落桿之桿膠帶之間的接觸。使閥桿居中亦可促進裝配具有窄把手的較廣範圍之兒童自行車及城市自行車,該等把手具有換檔器及電纜,其可能以其他方式干擾自行車架組件。
上支架122亦包括外側上之托架或緩衝器部分133。緩衝器部分133可防止與固定於鄰近台處之自行車的任何潛在接觸。緩衝器部分亦可被描述為安置於上支架122之綁帶外殼131之上側上。
在所描繪之實施例中,上支架122與下支架124匹配,且托架部分132與緩衝器部分133具有相同大小及形狀。匹配支架製造起來可為簡單的且具成本效益的。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支架之緩衝器可能比托架部分132更寬且更短,且並不像托架部分那樣延伸那麼遠。此類差異可促進自行車把手之所要定位,及與廣範圍自行車之相容性。
圖5為沿著圖3之把手固持台112之主軸向上支架122之上側查看的該台的正視圖。展示上支架122之指形件126,但以下描述可被理解為類似地適用於下支架124之指形件。一對指形件126之近端指形件127及遠端指形件129界定通道138。該通道可被描述為具有圓形v形或具有在彎曲底部表面會合的平坦或平面側表面。該通道亦可被描述為具有大致平坦的範圍,或沿著固持台之主軸之恆定的橫截面形狀。
近端指形件127比遠端指形件129長,此可促進將把手在遠端指形件129上方裝載至通道138中。各指形件127、129具有內表面135。內表面135亦可被描述為通道138之側面。在所描繪之實施例中,各內表面135包含兩個平面區段,在第一角度下之上部區段及在第二較陡角度下之下部區段。該等角度可相對於固持台112之副軸或相對於通道138之收納方向來描述。指形件127、129之內表面135之角度匹配但成鏡像。在本實施例中,各內表面之上部區段具有與副軸成大致18度之角度,且下部區段具有大致23度之角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內表面135可為完全平面的及/或可具有3個或多於3個平面區段。內表面135可具有匹配、成鏡像角度或在角度上可不同。較佳地,內表面135及/或其平面區段相對於固持台112之副軸具有大致10度與35度之間的角度。內表面135亦可被描述為相對於彼此成傾斜角。內表面可較佳具有大致20度與60度之間的相對角度。
內表面135在彎曲底部表面137處會合。底部表面之曲率半徑與典型自行車把手大小相比可相對較小,以便大部分把手在被收納於通道138中時接觸指形件127、129之內表面135,而非接觸底部表面137。在本實施例中,底部表面137具有大致9毫米(mm)或0.35吋(in)之曲率半徑。底部表面可具有比標準或常見把手半徑(諸如15 mm)小5至10 mm的曲率半徑。底部表面可具有介於6.5 mm(0.25 in)與25 mm(1 in)之間的曲率半徑。
以虛線描繪兩個繪示性把手,第一較大把手83A及第二較小把手83B。第一把手83A可被描述為比第二把手83B更高地安放在通道138中。各大小之把手接觸指形件127、129兩者之內表面135,或通道138之兩個側面。亦即,各大小之把手與通道138及固持台112有兩個接觸點。該兩個接觸點可改良所收納把手之安全性及穩定性,從而增加摩擦黏著力並抵抗把手之搖擺或樞轉。
廣範圍之把手可類似地由通道138收納,而具有兩個接觸點,此與簡單彎曲或j形鉤樣式固持器形成比較。此彎曲形狀可僅良好地收納單一把手大小或小範圍之大小,而較小把手可位於曲線之底部處之單個點上且較大把手無法由該曲線容納。
綁帶128在圖5中被描繪為未收緊。一旦把手83A或83B安放於通道138中,使用者就可收緊綁帶直至綁帶接觸把手之與底部表面137相對的遠端或外表面。綁帶128可緊密地纏繞在把手之外表面上方,從而迫使把手抵靠內表面135。
圖6為圖3之把手固持台112之後側的等角視圖,該把手固持台未附接至上橫樑且其中綁帶128被省略。中央樑部分116具有經建構以緊固至上橫樑之平面背部區段,該平面背部區段包括一對孔隙141。孔隙141可與上橫樑102(圖3)中之一對相對應隔開之孔隙121對準,且可經由對準之該對孔隙中之各者固定緊固件總成,諸如螺母、螺栓及墊圈。
將中央樑部分緊固於兩個位置處可促進把手固持台相對於上橫樑之正確的對準。亦即,使用者在將固持台安設於橫樑上時可一致地達成固持台之主軸與橫樑軸線之間的相同角度,且隨著時間推移可維持對準而不旋轉。安設於橫樑上之各固持台從而可以一匹配角度固定,從而改良鄰近自行車之對準且減少把手之間的干擾。
在本實施例中,上橫樑為圓柱形,且中央樑部分116進一步包括隔開之平行線性突起部143以促進對準且增加中央樑部分之平坦背部區段與彎曲上橫樑之間的接觸。線性突起部143可輔助使用者在安設緊固件總成期間使兩個孔隙141與橫樑中之對應孔隙之對準且維持兩個孔隙141與橫樑中之對應孔隙之對準。
如下文進一步參考圖8所論述,在本實施例中,中央樑部分116包含成形之薄片金屬。線性突起部143係由背部區段之薄片金屬壓製或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線性突起部可為固定至中央樑部分之單獨元件,及/或可以其他方式成形。舉例而言,線性突起部可包括膠合至中央樑部分之橡膠襯墊。另外或替代地,中央樑部分116可包括適合於上橫樑之特徵或幾何形狀的任何附接特徵。
中央樑部分116之間隔區段145亦展示於圖6中。間隔區段145包括一平面上部區段及兩個平面側區段。間隔區段145之範圍可經選擇以達成中央樑部分116之平面背部區段與支架122、124之指形件126之間的適當距離。
當固持台112安設於上橫樑上時,間隔區段145可提供支架之指形件與橫樑之間的分離。又,此分離可在所固定自行車之把手與橫樑之間留下空間以容納自行車結構或附件。舉例而言,把手上之自行車燈可容納於支架與橫樑之間。
圖7為將自行車80固定於架子100上之把手固持台112中之一者的細節視圖。把手82中之一右側把手被收納於上支架122中且把手82之一左側把手被收納於下支架124中。支架122、124經定向以使把手82與台112之中央樑部分之主軸對準。亦即,支架122及124相對於上橫樑102成大致45度角來固持把手82。自行車藉由把手82自支架122及124懸浮。
把手82藉由綁帶128固定在適當位置。各綁帶自固定於綁帶外殼131中之末端在各別把手上方延伸,且延伸至對應的棘輪扣130中。各綁帶之自由端安置於對應綁帶外殼131下方。
在所描繪之實施例中,固持台112進一步包括各綁帶上之選用綁帶蓋板147。該蓋板可包含環繞綁帶128之區段的可撓性材料。舉例而言,綁帶蓋板可為開縫的發泡體管。綁帶蓋板147可防止各綁帶128與各別把手之間的直接接觸,從而避免對延展性框架材料或易碎表面塗層之任何損壞。
自行車80包括閥桿86、轉向管87及前輪叉。在所描繪之實施例中,閥桿86及轉向管87兩者接觸下支架124之托架部分132。前輪叉脫離固持台112。閥桿86及轉向管87在上支架122與下支架124之間居中。一個支架及對應綁帶定位於自行車之閥桿86之各個側上。
支架之指形件126在把手82上之位置係藉由閥桿86之位置予以判定,支架之指形件與把手之中心點等距。各把手82上之制動及換檔器總成88在各別支架之遠端,且因此不會與固持台112發生干擾。各總成88亦可被描述為在各別支架122、124之外側上。
閥桿86及轉向管87亦由托架部分132部分地支撐。亦即,托架部分在閥桿及轉向管下方,且與閥桿及轉向管接觸。
圖8為把手固持台112之分解圖,其展示該台之組件部分。該等組件係參考如圖4中所指示之經組裝結構進行描述。各支架122、124包含自中央樑部分116延伸出的由頂蓋結構142覆蓋的金屬卡鉤框架140。中央樑部分116及框架140可為單個形成之薄片金屬組件之部分,其可向固持台112提供強度及剛度。
頂蓋結構142可為中空塑膠片,其具有加強內部肋片以在最小重量下改良強度。頂蓋部分形成綁帶外殼131及緩衝器部分133或托架部分132。帶扣130以及綁帶128之一個末端安裝於頂蓋142中。
頂蓋結構142之指形件126又由蓋板144覆蓋,該蓋板界定通道138且可保護所收納之把手。在一些實施例中,蓋板144可為選用的及/或可移除的。襯墊146覆蓋上支架122之緩衝器部分133及下支架122之托架部分132中的各者。襯墊146及(在一些實施例中)蓋板144可包含可壓縮材料,諸如發泡體或橡膠。
固持台112之組件可經緊固、接合及/或以其他方式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對於各支架122、124,一對緊固件總成152延伸通過蓋板144、頂蓋結構142及框架140中之經對準孔隙。襯墊146接合至頂蓋結構142。 B.  繪示性自行車架
如圖9中所展示,此章節描述繪示性自行車架200。架子200為如上文所描述之立式自行車架之另一實施例。該架子被展示為安裝至車輛90之掛鉤。
架子200與如上文在實施例A中所描述之架子100實質上類似,包括固定至桅桿總成206的上橫樑202及下橫樑204。桅桿總成藉由樞轉機構210可樞轉地附接至掛鉤桿208。複數個支撐總成或把手固持台212安裝至上橫樑202,且對應複數個車輪托盤214安裝至下橫樑204。各車輪托盤214在把手固持台212中之對應一者正下方安裝至下橫樑204。
與架子100形成對比,架子200包括六個把手固持台212及六個車輪托盤214。橫樑之長度足以允許在固定至架子200之六個自行車之間有足夠的間隔。架子200可適於與具有較大掛鉤負載容量之較大車輛一起使用。
各台212緊固至上橫樑202中之孔隙。上橫樑202可僅包括用於六個等距隔開之安裝位置之孔隙,或可進一步包括允許安裝於中間位置處之孔隙。在本實施例中,把手固持台212為與架子100之把手固持台112相同標準的固持台,且大小適於包括成人單叉冠公路自行車的一定範圍之自行車。標準把手固持台可分開地製造且安設於架子100抑或架子200上。
如上文參考把手固持台112進一步論述,各把手固持台212包括界定該台之主軸之中央樑部分216。在中央樑部分216之遠端對置端處,台包括上支架222及下支架224。各支架包括一對指形件226、一綁帶228及一帶扣230。固持台212安裝於上橫樑202上,其中主軸相對於橫樑成一傾斜角。在所描繪之實施例中,角度大致為45度。
固定於架子200上之各自行車係由把手固持台212及對應車輪托盤214固定。自行車之把手係由固持台212收納、支撐及固定。後輪係由對應的車輪托盤214固定。自行車在豎直位置中可由架子200支撐,其中兩個車輪背離車輛90。 C.  繪示性固持台
如圖10中所展示,此章節描述繪示性替代的把手固持台312。固持台312為如上文所描述之支撐總成之實施例。固持台被展示為安裝至立式自行車架之上橫樑302且支撐自行車480。
圖10中所描繪之自行車480具有雙冠避震前叉,其在速降自行車上係常見的。雙冠叉在把手正下方的區域可能過寬而不能被收納在如上文在實施例A及B中所描述的標準固持台112或212之支架之間。把手固持台312實質上類似於標準固持台112、212,其包括對應地編號之許多等效結構。然而,把手固持台312經設定大小且經建構以容納自行車480之雙冠叉。
把手固持台312包括界定該台之主軸之中央樑部分316。在中央樑部分316之遠端對置端處,台包括上支架322及下支架324。各支架包括一對指形件326、一綁帶328及一帶扣330。固持台312安裝於上橫樑302上,其中主軸相對於橫樑成一傾斜角。在所描繪之實施例中,角度大致為45度。
固持台312可被描述為在上支架322與下支架324之間具有中間空間。當將自行車固定於固持台312中時,框架之一部分可容納於該中間空間中。對於自行車480,該自行車之閥桿486及上叉冠489被收納於支架322、324之間的中間空間中。
下支架324包括內側上之托架部分332。托架部分332經建構以支撐自行車之上叉冠且從而使閥桿在台312中居中。托架部分可提供雙冠叉與固持台312之間的安全接觸點,使自行車框架相對於把手穩定,且支撐自行車之一些重量。
下支架324與上支架322隔開第一距離,如在各支架之指形件326之間平行於固持台之主軸所量測。第一距離亦可被稱作中間空間之寬度及/或固持台312之內部寬度。可根據收納自行車所必需之間隙來選擇第一距離。
托架部分332與下支架324之指形件326隔開第二距離,如平行於固持台之主軸所量測。可基於第一距離及標準或常見叉寬度來選擇第二距離,以便使自行車閥桿居中。亦即,托架部分332之位置經選擇使得當上叉冠489與托架部分接觸時,閥桿486在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大致居中。使閥桿居中可有助於確保沿著各把手之對應點被收納於支架中,且避免了藉由自行車480之制動及換檔器總成488引起之干擾。
在本實施例中,固持台312在上支架322與下支架324之間有大致19.5 cm(7.75 in)的第一距離,以便接受大的速降衝擊寬度。與標準固持台112、212相比,固持台312在下支架324上具有較短遠端指形件(參見圖5中之遠端指形件129),且在托架部分332上具有較大襯墊以保護自行車之叉冠。托架部分332與上支架322相比亦可遠離中央樑部分316延伸出更遠。此較大托架部分可為更廣速降衝擊及/或把手組態陣列提供支撐。
替代一或多個標準固持台112、212,固持台312可經建構以與如上文在實施例A及B中所描述之架子100及/或架子200一起使用。固持台312可包括適於緊固至上橫樑102或202中之現有孔隙之連接特徵。舉例而言,固持台312之中央樑部分316可包括具有與橫樑之孔隙匹配之間隔的一對孔隙及/或可包括經建構以嚙合橫樑之一對狹長突起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者可希望將自行車固定至諸如架子100或架子200之立式自行車架,其中自行車框架並未被標準把手固持台容納。此使用者可自架子之上橫樑移除標準台,且安設把手固持台312作為替換。把手固持台312可接著結合標準台使用以同時運輸多種類型之自行車。
在另一實施例中,架子可包括複數個把手固持台312。舉例而言,此架子可適合於運輸複數個速降山地自行車。 繪示性組合及額外實施例
此章節描述不限於作為一系列段落呈現的把手支撐之立式自行車架之額外態樣及特徵,出於清楚及效率起見,其中之一些或全部可以文數字方式指定。此等段落中之各者可按任何合適之方式與一或多個其他段落及/或與來自本申請案中別處之揭示內容組合。以下段落中之一些明確地提及且進一步限制其他段落,提供但不限於合適組合中之一些之實施例。
A0. 一種自行車架,其包含: 一掛鉤安裝裝置, 一桅桿結構,其具有連接至該掛鉤安裝裝置之一近端部分,及自該近端部分向上延伸之一遠端部分, 一上樑結構,其水平地連接至該桅桿結構之該遠端部分,及 一第一把手固持台,其安裝於該上樑結構上,包括: 一上支架及一下支架,其在一中央樑部分之對置末端處,各支架經建構以支撐一自行車之兩個把手中的一者, 其中該下支架包括經建構以支撐該自行車之一閥桿之一平坦托架部分。
A1. 如A0之自行車架,其中該中央樑部分具有一主樑軸線且緊固至該上樑結構,其中該主樑軸線相對於該上樑結構成一傾斜角。
A2. 如A1之自行車架,其中該上支架及該下支架中之各者經定向以支撐大致平行於該中央樑部分之該主樑軸線的一所收納把手。
A3. 如A2之自行車架,其中該主樑軸線相對於該上樑結構之該角度係介於大致30度與60度之間。
A4. 如A3之自行車架,其中該角度係45度。
A5. 如A0至A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架,其中該上支架及該下支架中之各者包括用以收納一把手之一通道部分。
A6. 如A5之自行車架,其中各通道具有大體上平行於一所收納把手之一寬度,該通道部分具有針對全寬之一大致恆定橫截面形狀。
A7. 如A5或A6之自行車架,其中該通道部分包括平面的第一內側表面及第二內側表面,該第一內側表面與該第二內側表面成一傾斜相對角度且由該通道部分之一彎曲底面接合。
A8. 如A7之自行車架,其中該彎曲底面係圓柱形。
A9. 如A7或A8之自行車架,其中該第一內側表面與該第二內側表面之該相對角度介於大致35度與55度之間。
A10.      如A7至A9中任一項之自行車架,其中該彎曲底面具有介於大致四分之一吋與一吋之間的一曲率半徑。
A11.      如A0至A10中任一項之自行車架,其中該中央樑部分緊固至該上樑結構。
A12.      如A0至A11中任一項之自行車架,其中該中央樑部分包括兩個孔隙及兩個大致線性突起部,該兩個大致線性突起部經建構以與一圓柱形上樑結構嚙合且將該中央樑部分之該兩個孔隙與該上樑結構之兩個對應孔隙對準。
A13.      如A0至A12中任一項之自行車架,其中: 該上支架及該下支架沿著一主樑軸線在該中央樑部分之對置末端處, 該上支架及該下支架中之各者包括經建構以收納一把手之一通道部分, 該下支架之該托架部分沿著該主樑軸線與該下支架之該通道部分隔開。
A14.      如A13之自行車架,其中該托架部分大致垂直於該主樑軸線。
A15.      如A13或A14之自行車架,其中該托架部分經建構以使一所支撐自行車閥桿在該上支架與該下支架之該等通道部分之間居中。
A16.      如A0至A15中任一項之自行車架,其中該托架部分係在該下支架之一內側上。
A17.      如A16之自行車架,其中該托架部分包括一襯墊。
A18.      如A0至A17中任一項之自行車架,其中該上支架及該下支架中之各者包括用以固定一所支撐把手之一綁帶。
A19.      如A18之自行車架,其中各綁帶係可撓性的且無彈性的。
A20.      如A18或A19之自行車架,其中各綁帶包括棘輪齒,且該上支架及該下支架中之各者進一步包括一對應棘輪扣。
A21.      如A20之自行車架,其中各綁帶在一個末端處固定至該各別支架。
A22.      如A21之自行車架,其中各綁帶環繞在一所收納把手上方。
A23.      如A18至A22中任一項之自行車架,其中該上支架之該綁帶係在該上支架之一外側上,且該下支架之該綁帶係在該下支架之一內側上。
A24.      如A18至A23中任一項之自行車架,其中該下支架之該綁帶安置於該托架部分與經建構以收納一把手之一通道部分之間。
A25.      如A0至A2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架,其中該第一把手固持台之該中央樑部分可緊固於該上樑結構上之複數個位置處。
A26.      如A25之自行車架,其進一步包括複數個把手固持台,各台可緊固於該上樑結構上之該複數個位置處。
A27.      如A0至A26中任一項之自行車架,其中該第一把手固持台具有在該上支架與該下支架之該托架部分之間的一第一距離,且該自行車架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把手固持台,其包括: 一上支架及一下支架,其在一中央樑部分之對置末端處,各支架經建構以支撐一自行車之兩個把手中的一者, 其中該下支架包括經建構以支撐一自行車之一叉冠之一平坦托架部分,且該上支架與該下支架之該托架部分之間的一第二距離大於該第一距離。
A28.      如A0至A27中任一項之自行車架,其進一步包含: 一下樑結構,其水平地連接至該桅桿結構之該近端部分,及 一第一車輪綁定裝置,其安裝於該下樑結構上,經建構以在一自行車之把手由該第一把手固持台支撐時固定該自行車之一後輪。
A29.      如A0至A28中任一項之自行車架,其中該第一把手固持台經建構以支撐一第一自行車,且該自行車架進一步包含: 一第二把手固持台,其安裝於該上樑結構上且經建構以支撐鄰近於該第一自行車之一第二自行車。
B0. 一種在一車輛上運輸一自行車之方法,其包含: 將一架子連接至該車輛之一掛鉤收納器, 將該自行車之把手提昇至安裝至該架子之一上樑結構的一把手固持台之上支架及下支架中, 抵靠該下支架之一平坦部分擱置該自行車之一閥桿, 運用一各別支架之一棘輪帶固定該自行車之各把手, 運用安裝於該架子之一下樑結構上之一車輪綁定裝置固定該自行車之一後輪。
C0. 一種自行車架,其包含: 一掛鉤安裝裝置, 一桅桿結構,其具有連接至該掛鉤安裝裝置之一近端部分,及自該近端部分向上延伸之一遠端部分, 一上樑結構,其水平地連接至該桅桿結構之該遠端部分,及 一第一把手支架,其安裝於該上樑結構上,包括: 由一中央撐臂部分連接的一第一成角度支撐件及一第二成角度支撐件,該第一成角度支撐件及該第二成角度支撐件中之各者包括經建構以收納一把手之一v形通道及經建構以固定該把手之一綁帶, 其中該第一成角度支撐件低於該第二成角度支撐件且包括在面向該第二成角度支撐件之一側上的一托架部分,該托架部分經建構以支撐一自行車框架組件。
D0. 一種立式自行車架,其包含 一水平支撐樑, 複數個支架,其安裝至該支撐樑,各支架經建構以支撐處於一豎直位置之一自行車,且包括一對卡鉤, 其中各卡鉤經建構以收納該所支撐自行車之一把手且包括用以固定該所收納把手之一綁帶,且該對卡鉤中之一下部卡鉤包括用於接觸該所支撐自行車之一閥桿之一緩衝器。
E0. 一種自行車架,其包含: 一把手抓取台,其包括一第一支架及一第二支架,及鄰近該第一支架安裝之一第一綁帶固定裝置及鄰近該第二支架安裝之一第二綁帶固定裝置,該把手抓取台用於抓取一自行車之車把。
E1. 如E0之自行車架,其中各支架具有一上側及一下側,各綁帶固定裝置位於一各別支架之該上側上。
E2. 如E0或E1之自行車架,其中該第二支架之該上側具有用於支撐一自行車閥桿且將該自行車閥桿定位於該等支架之間的一閥桿間隔件表面。
E3. 如E0至E2中任一項之自行車架,其中各綁帶固定裝置包括一棘輪鎖扣及一釋放桿。
F0.  一種自行車架,其包含: 一安裝托架, 附接至該安裝托架之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其中該安裝托架經建構以緊固至一水平樑使得該第一支架相對於該第二支架升高。
G0. 一種自行車架,其包含: 一桅桿, 安裝至該桅桿之一橫樑,及 複數個把手支撐台,各台沿著該橫樑可選擇性地安裝於複數個位置處。
H0. 一種自行車架,其包含: 一樑,其支撐一上支架及一下支架,該等支架中之至少一者具有用於將一把手部分固定於該各別支架中之一綁帶裝置。
J0.  一種自行車架,其包含: 一水平橫樑,及 緊固至該橫樑之複數個把手固持台,各把手固持台包括在一中央樑部分之對置末端上的一上支架及一下支架, 其中各支架包括一內框架部分,該內框架部分及該中央樑部分包含一單一整體組件。
J1.  如J0之自行車架,其中該中央樑部分包括一對隔開之平行線性突起部,該等線性突起部以一傾斜角延伸至該把手固持台之一主軸。
K0.       一種自行車架,其包含: 一掛鉤安裝裝置, 一桅桿結構,其具有連接至該掛鉤安裝裝置之一近端部分,及自該近端部分向上延伸之一遠端部分, 一上樑結構及一下樑結構,其水平地連接至該桅桿結構之該遠端部分, 複數個把手固持台,其緊固至該上樑結構且各自包括經建構以收納自行車把手之一對支架,及 複數個車輪限制件,其緊固至該下樑結構且各自包括經建構以接觸一自行車後輪之一托盤, 其中各把手固持台之該對支架及各車輪限制件之該托盤係在該桅桿結構之與該掛鉤安裝裝置相對的一側上。
L0. 一種固定至安裝至一車輛之一自行車架的自行車,其包含: 安裝至該車輛後方之一掛鉤收納器之一桅桿, 安裝至該桅桿之一橫樑,及 緊固至該橫樑且支撐該自行車之一對把手的一把手支撐台, 其中該自行車之一前輪及一後輪係在該橫樑之與該車輛相對的一側上。 優點、特徵及益處
本文中所描述之自行車架的不同實施例提供優於用於運輸處於豎直定向之自行車之已知解決方案的若干優點。舉例而言,本文中所描述之繪示性實施例允許將具有不同幾何形狀之多種自行車類型一起牢固地安裝至架子。
另外,本文中所描述之繪示性實施例改良了自行車穩定性,此又降低了自行車彈出之風險、限制了不同自行車間接觸且避免了自行車至架子接觸點處之損壞,並且具有其他益處。
另外,本文中所描述之繪示性實施例之v形支架幾何形狀以穩定方式保持把手之許多直徑,其中先前架子僅適合於將把手保持約30 mm(1.2 in),並且具有其他益處。
另外,本文中所描述之繪示性實施例之無彈性綁帶相比於彈性綁帶提供額外自行車穩定性,並且具有其他益處。
本文中所描述之繪示性實施例尤其適用於在具有掛鉤之車輛上運輸多個自行車。然而,並非本文所描述之所有實施例皆提供相同優點或相同程度之優點。 結論
咸信,本文所闡述之揭示內容涵蓋具有獨立效用之多個相異發明。雖然此等發明中之每一者已以其較佳形式揭示,但其如本文中所揭示並繪示的特定具體實例並不在限制性意義上考慮,此係由於眾多變化係可能的。本發明之主題包括本文所揭示之各種元件、特徵、功能及/或性質之所有新穎及不明顯的組合及子組合。類似地,當申請專利範圍敍述「一(a)」或「第一(a first)」元件或其等效物時,此類申請專利範圍應被理解為包括併入一或多個此類元件,既不要求亦不排除兩個或多於兩個此類元件。
本文中所揭示之各種結構構件可自任何合適之材料或材料之組合建構,諸如金屬、塑膠、耐綸、塑膠、橡膠或具有足夠結構強度以耐受在使用期間引發之負載的任何其他材料。可基於材料之耐用性、可撓性、重量及/或美觀品質來選擇材料。
儘管已經參考前述操作原理及具體實例提供本發明,但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顯而易見,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之情況下對形式及細節進行各種改變。本發明意欲包含所有此類替代方案、修改及變化。在本發明敍述「一」、「第一」或「另一」元件或其等效物之情況下,其應被解釋為包括一或多個此類元件,既不需要亦不排除兩個或多於兩個此類元件。此外,參考一個特定具體實例所展示或描述之任一態樣應被解釋為與任何其他具體實例、替代方案、修改或變化相容。
咸信以下申請專利範圍特別指出,某些組合及子組合係針對所揭示發明中之一者,且係新穎及非顯而易見的。可經由在此或相關申請案中修正目前申請專利範圍或呈現新的申請專利範圍來主張在特徵、功能、元件及/或性質之其他組合及子組合中所體現之發明。此類經修正或新的申請專利範圍無論其係針對不同發明抑或針對同一發明,無論範圍不同於、寬於、窄於或等於原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圍,都亦被視為包括於本發明之發明的主題內。
[圖1]為安裝至車輛且支撐一個自行車的根據本發明之態樣的繪示性把手支撐之立式自行車架之等角視圖。 [圖2]為圖1之自行車架的等角視圖。 [圖3]為安裝至上橫樑的圖1之自行車架之把手固持台的前部細節視圖。 [圖4]為圖3之把手固持台之等角正視圖,其中棘輪帶被描繪為透明的。 [圖5]為圖3之把手固持台之側向正視圖。 [圖5]為圖3之把手固持台之等角後視圖。 [圖7]為固定自行車之把手的圖3之把手固持台之等角視圖。 [圖8]為圖3之把手固持台之分解等角視圖。 [圖9]為安裝至車輛且支撐一個自行車的根據本發明之態樣的另一繪示性把手支撐之立式自行車架之等角視圖。 [圖10]為適合與圖1或圖9之自行車架一起使用之另一繪示性把手固持台的等角視圖,該把手固持台支撐具有雙冠避震前叉之山地自行車。

Claims (20)

  1. 一種立式自行車架,其包含 一水平樑, 複數個支撐台,其安裝至該水平樑,各台經建構以支撐處於一豎直位置之一自行車,且包括一對支架, 其中各支架經建構以收納該所支撐自行車之一把手且包括用以固定該所收納把手之一綁帶,且該對支架中之一下部支架包括用於接觸該所支撐自行車之一框架組件之一緩衝器。
  2. 一種自行車架,其包含: 一掛鉤安裝裝置, 一桅桿結構,其具有連接至該掛鉤安裝裝置之一近端部分,及自該近端部分向上延伸之一遠端部分, 一上樑結構,其水平地連接至該桅桿結構之該遠端部分,及 一第一把手固持台,其安裝於該上樑結構上,包括: 一上支架及一下支架,其在一中央樑部分之對置末端處,各支架經建構以支撐一自行車之兩個把手中的一者, 其中該下支架包括經建構以支撐該自行車之一框架組件之一托架部分。
  3.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架,其中該中央樑部分具有一主樑軸線且緊固至該上樑結構,其中該主樑軸線相對於該上樑結構成一傾斜角。
  4.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架,其中該主樑軸線相對於該上樑結構之該角度係介於大致30度與60度之間。
  5.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架,其中該上支架及該下支架中之各者經定向以支撐大致平行於該中央樑部分之該主樑軸線的一所收納把手。
  6.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架,其中該上支架及該下支架中之各者包括用以收納一把手之一通道部分。
  7. 如請求項6之自行車架,其中各通道部分包括平面的第一內側表面及第二內側表面,該第一內側表面與該第二內側表面成一傾斜相對角度且由該通道部分之一彎曲底面接合。
  8.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架,其中: 該上支架及該下支架沿著一主樑軸線在該中央樑部分之對置末端處, 該上支架及該下支架中之各者包括經建構以收納一把手之一通道部分, 該下支架之該托架部分沿著該主樑軸線與該下支架之該通道部分隔開。
  9. 如請求項8之自行車架,其中該所支撐框架組件係該自行車之一閥桿且該托架部分經定位以使該閥桿在該上支架與該下支架的該等通道部分之間居中。
  10.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架,其中該上支架及該下支架中之各者包括用以固定一所支撐把手之一綁帶。
  11. 如請求項10之自行車架,其中該上支架之該綁帶係在該上支架之一外側上,且該下支架之該綁帶係在該下支架之一內側上。
  12.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架,其中該第一把手固持台之該中央樑部分可緊固於該上樑結構上之複數個位置處。
  13. 如請求項12之自行車架,其進一步包括複數個把手固持台,各台可緊固於該上樑結構上之該複數個位置處。
  14.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架,其中該第一把手固持台具有在該上支架與該下支架之該托架部分之間的一第一距離,且該自行車架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把手固持台,其包括: 一上支架及一下支架,其在一中央樑部分之對置末端處,各支架經建構以支撐一自行車之兩個把手中的一者, 其中該下支架包括經建構以支撐一自行車之一叉冠之一平坦托架部分,且該上支架與該下支架之該托架部分之間的一第二距離大於該第一距離。
  15.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架,其進一步包含: 一下樑結構,其水平地連接至該桅桿結構之該近端部分,及 一第一車輪綁定裝置,其安裝於該下樑結構上,經建構以在一自行車之把手由該第一把手固持台支撐時固定該自行車之一後輪。
  16. 一種自行車架,其包含: 一桅桿, 安裝至該桅桿之一橫樑,及 複數個把手支撐台,各台沿著該橫樑可選擇性地安裝於複數個位置處,其中各台包括: 一第一支架, 一第二支架, 鄰近該第一支架安裝之一第一綁帶固定裝置,其用於將一第一把手部分固定於該第一支架中,及 鄰近該第二支架安裝之一第二綁帶固定裝置,其用於將一第二把手部分固定於該第二支架中。
  17. 如請求項16之自行車架,其中各支架具有一上側及一下側,各綁帶固定裝置位於該鄰近支架之該上側上。
  18. 如請求項16之自行車架,其中該第二支架之一上側具有用於支撐一自行車閥桿且將該自行車閥桿定位於該等支架之間的一閥桿間隔件表面。
  19. 如請求項18之自行車架,其中該第一支架相對於該第二支架升高。
  20. 如請求項16之自行車架,其中各綁帶固定裝置包括一棘輪鎖扣及一釋放桿。
TW111126480A 2022-07-14 2022-07-14 立式自行車架 TW2024088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6480A TW202408848A (zh) 2022-07-14 2022-07-14 立式自行車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6480A TW202408848A (zh) 2022-07-14 2022-07-14 立式自行車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8848A true TW202408848A (zh) 2024-03-01

Family

ID=91228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6480A TW202408848A (zh) 2022-07-14 2022-07-14 立式自行車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0884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04504B2 (en) Adjustable rear-mounted cargo carriers
US8763870B2 (en) Adjustable bicycle wheel retainer
US8496148B2 (en) Bicycle carrier
US7975888B2 (en) Rear-mounted bicycle carrier with stabilizing structures
US10850678B2 (en) Hitch-mounted bicycle rack system
US5549231A (en) Bicycle carrier for motor vehicles
US5476203A (en) Bicycle crank shaft support carrier
US8113398B2 (en) Hitch mounted bicycle racks for vehicles
US7857177B2 (en) Bicycle rack for a vehicle bed
US20030071097A1 (en) Bike mount
US20120043286A1 (en) Bicycle rack
US20100170924A1 (en) Mobile Carrier
US9931993B2 (en) Accessory adapter bracket
US9102280B1 (en) Bicycle transporting systems
US20060118586A1 (en) Vehicular cargo carrier with adaptable multi-platforms
US20010035446A1 (en) Vehicle hitch-mounted bicycle carrier
US20240116588A1 (en) Configurable bicycle-mountable carrier assembly
US20010025866A1 (en) Self-locking bicycle carrier
TW202408848A (zh) 立式自行車架
US20230020722A1 (en) Vertical bicycle rack
US8434655B2 (en) Crown fork supported bicycle carrier
US5605321A (en) Apparatus for holding snowboards, skis, kneeboards, surfboards and bicycles
US7000813B2 (en) Seatpost mounted bicycle wheel holding device
WO2005005237A1 (en) Handlebar/stem mounted bicycle wheel holding device
US6817502B2 (en) Bicycle wheel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