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4637A - 抗cd20/抗cd3雙特異性抗體之醫藥組成物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抗cd20/抗cd3雙特異性抗體之醫藥組成物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4637A
TW202404637A TW112113568A TW112113568A TW202404637A TW 202404637 A TW202404637 A TW 202404637A TW 112113568 A TW112113568 A TW 112113568A TW 112113568 A TW112113568 A TW 112113568A TW 202404637 A TW202404637 A TW 2024046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mino acid
domain
fab
seq
anti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3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傑瑞米 尚 皮耶 度鮑爾夫
艾倫 朵洛西 莫可斯
莎塔亞 克里斯納 基梭爾 拉瓦里
卡琳 尚恩翰摩爾
伊蘿娜 伊麗莎白 弗拉西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赫孚孟拉羅股份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赫孚孟拉羅股份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赫孚孟拉羅股份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4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4637A/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之醫藥組成物及其使用方法。

Description

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之醫藥組成物及使用方法
本發明涉及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之醫藥組成物及其使用方法。
開發生物技術療法的主要挑戰之一是蛋白質穩定性,在這些生物技術療法投放市場期間涉及的多個過程步驟中必須維持蛋白質穩定性。此外,在儲存期間以及在投予患者期間必須維持蛋白質穩定性。可以將治療性抗體配製在水性載劑中用於投予個體,例如藉由靜脈內或皮下投予。在此類醫藥組成物的儲存、處理及投予期間,有必要減輕治療性抗體的損失,這種損失可能通過降解及表面吸附發生,例如蛋白質吸附到過濾器、儲存罐、管、注射器、靜脈內輸液袋及其他容器的表面。低濃度及高濃度調配物在研究及開發以及製造期間都有各自的挑戰。例如,低濃度受表面吸附的影響很大,而高濃度可以表現出高粘度。
在醫藥組成物含有相對低濃度的治療性蛋白質的情況下,這些因素可以顯著增加蛋白質損失,導致藥物組成物降低的治療效果降低
因此,該領域需要開發藥物調配物,其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低劑量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例如,低劑量抗 CD20/抗 CD3 T 細胞接合雙特異性抗體,例如,格菲妥單抗 (glofitamab)) 是穩定的,不會因吸附而損失。
本發明涉及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 細胞接合雙特異性抗體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RO7082859 或 RG6026) 的醫藥組成物及其使用方法。所揭露的組成物及相關方法解決了遞送以低濃度調配的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的問題,確保在儲存及投予期間幾乎無蛋白質損失的情況下使患者接受預期劑量的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的特徵在於一種液體醫藥組成物,其包含: 約 1 至 25 mg/ml 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約 10 至 50 mM 之緩衝劑; 約 ≥ 200 mM 之張力劑; 約 0 至 15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 0.2 mg/ml 之界面活性劑; pH 在約 5.0 至約 6.0 之範圍內, 其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包含 a)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1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2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3 之胺基酸序列; 以及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4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5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6 之胺基酸序列;及 b)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9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10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11 之胺基酸序列;及 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12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13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14 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濃度係在約 1 至 5 mg/ml 之範圍內。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濃度係在約 0.9-1.1 mg/ml 之範圍內。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濃度為約 1 mg/ml。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 a)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7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8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以及 b)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15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16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 a)    第一 Fab 分子,其與 CD3,特定而言 CD3 ε 特異性結合;且其中 Fab 輕鏈及 Fab 重鏈之可變域 VL 及 VH 彼此替換; b)    第二 Fab 及第三 Fab 分子,其與 CD20 特異性結合,其中在第二 Fab 及第三 Fab 分子之恆定域 CL 中,處於位置 124 處之胺基酸被離胺酸 (K) 取代 (根據 Kabat 編號),且處於位置 123 處之胺基酸被離胺酸 (K) 或精胺酸 (R),特定而言被精胺酸 (R) 取代 (根據 Kabat 編號),並且其中在第二 Fab 及第三 Fab 分子之恆定域 CH1 中,處於位置 147 處之胺基酸被麩胺酸 (E) 取代 (EU 編號),且處於位置 213 處之胺基酸被麩胺酸 (E) 取代 (EU 編號);以及 c)    Fc 域,其由能夠穩定締合之第一次單元及第二次單元構成。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為格菲妥單抗。
在一個實施例中,緩衝劑為組胺酸緩衝液,視情況為組胺酸 HCl 緩衝液。在一個實施例中,緩衝劑係在約 15 至 25 mM 之濃度。在一個實施例中,緩衝劑係在約 20 mM 之濃度。在一個實施例中,緩衝劑提供約 5.2 至約 5.8 之 pH。
在一個實施例中,張力劑係選自鹽、糖及胺基酸之群組。在一個實施例中,張力劑為蔗糖或氯化鈉。在一個實施例中,張力劑為在約 200 mM 或更高之濃度的蔗糖。在一個實施例中,張力劑為在約 200 mM 至 280 mM 之濃度的蔗糖。在一個實施例中,張力劑為在約 240 mM 之濃度的蔗糖。
在一個實施例中,甲硫胺酸係在約 5 至 15 mM 之濃度。
在一個實施例中,甲硫胺酸係在約 10 mM 之濃度。在一個實施例中,界面活性劑係在約 0.2 至 0.8 mg/ml 之濃度。在一個實施例中,界面活性劑為聚山梨醇酯 (polysorbate) 20 或泊洛沙姆 (poloxamer) 188。在一個實施例中,界面活性劑為在 0.2 至 0.8 mg/ml 之濃度的聚山梨醇酯 20。在一個實施例中,界面活性劑為在約 0.5 mg/ml 之濃度的聚山梨醇酯 20。
在一個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包含: 約 1 至 5 mg/ml 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其包含: a)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 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1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2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3 之胺基酸序列; 以及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4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5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6 之胺基酸序列;及 b)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 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9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10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11 之胺基酸序列;及 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12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13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14 之胺基酸序列; 約 15 至 25 mM 之組胺酸緩衝液; 約 200 至 280 mM 蔗糖; 約 0 至 15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0.2 至 0.8 mg/ml 之 PS20 pH 為約 5 至約 6。
在一個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包含: 約 1 mg/ml 之格菲妥單抗; 約 20 mM 之組胺酸緩衝液; 約 240 mM 蔗糖; 約 10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0.5 mg/ml 之 PS20 pH 為約 5.5。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了前述態樣及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用於製備用於治療細胞增生性病症之藥物之用途。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前述態樣及實施例中任一項之醫藥組成物,其用於治療有需要之個體的細胞增生性病症或延緩其進展。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前述態樣及實施例中任一項之醫藥組成物,其用於治療有需要之個體的細胞增生性病症或延緩其進展,包含向個體投予有效量之前述態樣及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有效量組成物。
在特定實施例中,細胞增生性病症為癌症。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涉及如本文所述之發明。
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可以合併各實施例。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各實施例可以應用於本發明的各個態樣。
藉由以下針對某些較佳實施例和申請專利範圍的更詳細描述,本發明的特定實施例將變得顯而易見。
本發明涉及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之醫藥組成物及其使用方法。所揭露的組成物及相關方法解決了遞送以低濃度調配的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的問題,確保在儲存及投予期間幾乎無蛋白質損失的情況下使患者接受預期劑量的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I. 一般技術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本發明之實踐將採用分子生物學(包括重組技術)、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和免疫學之常規技術,該等技術處於本領域技術範圍內。此等技術於諸如下列之文獻中完整闡述:《分子克隆:實驗室手冊(第二版)》(「Molecular Cloning: Laboratory Manual」,Sambrook 等人,1989 年);《寡核苷酸合成》(「Oligonucleotide Synthesis」,M.J.Gait 編輯,1984 年);《動物細胞培養》(「Animal Cell Culture」,R. I. Freshney 編輯,1987 年);《酶學方法》(「Methods in Enzymology」,美國學院出版公司 (Academic Press, Inc.));《分子生物學實驗指南》(「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F. M. Ausubel 等人編輯,1987 年,以及定期更新);《PCR:聚合酶連鎖反應》(「PCR: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ullis 等人編輯,1994 年);《分子克隆實用指南》(「A Practical Guide to Molecular Cloning」,Perbal Bernard V.,1988 年);《噬菌體展示:實驗室手冊》(「Phage Display: A Laboratory Manual」,Barbas 等人,2001 年)。 II. 定義
定義除非在下文中另外定義,否則本文所用的術語為本技術領域中的一般使用。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分化簇 20」或「CD20」是指來自任何脊椎動物來源之任何天然 CD20,該脊椎動物包括哺乳動物,諸如靈長類動物 (例如,人類) 及囓齒類動物 (例如,小鼠和大鼠)。CD20 (亦稱為 B-淋巴球抗原 CD20、B-淋巴球表面抗原 B1、Leu-16、Bp35、BM5 及 LF5;人蛋白描述於 UniProt 資料庫登記號 P11836 中) 為分子量為大約 35 kD 且表現於前-B 及成熟 B 淋巴球上之疏水性跨膜蛋白 (Valentine, M.A. 等人, J. Biol. Chem. 264 (1989) 11282-11287;Tedder, T.F., 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85 (1988) 208-212;Stamenkovic, I., 等人, J. Exp. Med. 167 (1988) 1975-1980;Einfeld, D.A., 等人, EMBO J.7 (1988) 711-717;Tedder, T.F., 等人, J. Immunol. 142 (1989) 2560-2568)。相應的人基因是跨膜域 4、次家族 A、成員 1,也被稱為 MS4A1。此基因編碼跨膜 4A 基因家族的成員。該新生蛋白家族的成員的特徵在於共同的結構特徵和相似的內含子/外顯子剪接邊界,並在造血細胞和非淋巴組織之間顯示出獨特的表現模式。該基因編碼 B 淋巴球表面分子,該分子在 B 細胞發育和分化為漿細胞中起作用。該家庭成員位於 11q12,在一簇家庭成員中。術語涵蓋「全長」未經加工的 CD20 以及在細胞中加工所產生的任何形式之 CD20。該術語亦涵蓋天然 CD20 變異體,例如剪接變異體或等位基因變異體。該基因的選擇式剪接導致編碼相同蛋白質的兩個轉錄本變異體。在一實施例中,CD20 為人 CD20。
術語「抗 CD20 抗體」及「與 CD20 結合之抗體」係指能夠以足夠親和力結合 CD20,從而使得該抗體可用作靶向 CD20 之診斷劑及/或治療劑之抗體。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 抗體與無關、非 CD20 蛋白質結合之程度低於該抗體與 CD20 結合約 10%,其藉由例如放射免疫測定 (RIA) 所量測。在某些實施例中,與 CD20 結合的抗體之解離常數 (K D) 為 ≤ 1μM、≤ 100 nM、≤ 10 nM、≤ 1 nM、≤ 0.1 nM、≤ 0.01 nM、或 ≤ 0.001 nM (例如,10 -8M 或更小,例如 10 -8M 至 10 -13M,例如,10 -9M 至 10 -13M)。在某些實施例中,抗 CD20 抗體結合至 CD20 之抗原決定位,其在不同物種之 CD20 是保守性。
「第 II 型抗 CD20 抗體」指代具有第 II 型抗 CD20 抗體之結合特性及生物學活性的抗 CD20抗體,如 Cragg 等人, Blood103 (2004) 2738-2743;Cragg 等人, Blood101 (2003) 1045-1052;Klein 等人,mAbs 5 (2013), 22-33 中所揭示,並總結在下表 1 中。
1. I 型和第 II 型抗 CD20 抗體的特性
I 型抗 CD20 抗體 II 型抗 CD20 抗體
結合第 I 類 CD20 抗原決定位 結合第 II 類 CD20 抗原決定位
將 CD20 定位在脂膜筏 不將 CD20 定位在脂膜筏
高 CDC * 低 CDC *
ADCC 活性 * ADCC 活性 *
完全能夠與 B 細胞結合 與 B 細胞之結合能力大約減半
較弱同型聚集 同型聚集
低細胞死亡誘導 強烈細胞死亡誘導
* 若為 IgG 1同型
第 II 型抗 CD20 抗體之示例包括例如奧比妥珠單抗 (GA101)、托西木單抗 (tositumumab) (B1)、人源化 B-Ly1 抗體 IgG1(如 WO 2005/044859 中所揭露之嵌合人源化 IgG1 抗體)、11B8 IgG1(如 WO 2004/035607 中所揭露)以及 AT80 IgG1。
第 I 型抗 CD20 抗體之示例包括例如利妥昔單抗、奧法木單抗 (ofatumumab)、維妥珠單抗 (veltuzumab)、奧卡妥珠單抗 (ocaratuzumab)、奧瑞珠單抗 (ocrelizumab)、PRO131921、烏妥昔單抗 (ublituximab)、HI47 IgG3 (ECACC,融合瘤)、2C6 IgG1(如 WO 2005/103081 中所揭露)、2F2 IgG1(如 WO 2004/035607 及 WO 2005/103081 中所揭露)以及 2H7 IgG1(如 WO 2004/056312 中所揭露)。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CD3」指代源自任何脊椎動物的任何天然 CD3,該脊椎動物包括哺乳動物,諸如靈長類動物 (例如人)、非人靈長類動物 (例如食蟹獼猴) 及囓齒動物 (例如小鼠及大鼠)。術語涵蓋「全長」未經加工的 CD3 以及在細胞中加工所產生的任何形式之 CD3。該術語亦涵蓋天然 CD3 變異體,例如剪接變異體或等位基因變異體。在一實施例中,CD3 是人類 CD3,特別是人類 CD3 的 ε 次單元 (CD3ε)。人類 CD3ε 的胺基酸序列顯示於 UniProt (www.uniprot.org) 登錄號 P07766 (版本 144) 或 NCBI (www.ncbi.nlm.nih.gov/) RefSeq NP_000724.1。食蟹獼猴 [ Macaca fascicularis] CD3ε 的胺基酸序列顯示於 NCBI GenBank 號 BAB71849.1。
術語「抗 CD20/抗 CD3 抗體」、「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及「與 CD20 及 CD3 結合之雙特異性抗體」是指能夠以足夠親和力結合 CD20 及 CD3 兩者,從而使得該抗體可用作靶向 CD20 及/或 CD3 之診斷劑及/或治療劑之雙特異性抗體。在一實施例中,與 CD20 及 CD3 結合之雙特異性抗體與無關、非 CD3 蛋白及/或非 CD20 蛋白結合之程度低於該抗體與 CD3 及/或 CD20 之結合的約 10%,如例如藉由放射免疫分析 (RIA) 所測量。在某些實施例中,與 CD20 及/或 CD3 中之每一者結合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的解離常數 (K D) 為 ≤ 1μM、≤ 100 nM、≤ 10 nM、≤ 1 nM、≤ 0.1 nM、≤ 0.01 nM、或≤ 0.001 nM (例如 10 -8M 或更低,例如 10 -8M 至 10 -13M,例如 10 -9至 10 -13M)。在某些實施例中,與 CD20 及 CD3 結合之雙特異性抗體與在來自不同物種之 CD3 之間保守之 CD3 抗原決定基及/或在來自不同物種之 CD20 之間保守之 CD20 抗原決定基結合。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之一個實例為格菲妥單抗 (WHO 藥物資訊 (國際非專利藥品名稱),擬定 INN:清單 83,2020,第 34 卷,第 1 期,第 39 頁,亦稱為抗 CD20/抗 CD3 T 細胞接合雙特異性抗體 (TCB)、CD20-TCB、RO7082859 或 RG6026;CAS #:2229047-91-8)。
如本文所用的術語「胺基酸突變」,意指涵蓋胺基酸取代、缺失、插入和修飾。可實施取代、缺失、插入及修飾之任何組合以得到最終構築體,條件係最終構築體具有期望特性,例如減少與 Fc 受體之結合。胺基酸序列缺失和插入包括胺基酸之胺基及/或羧基末端之缺失和插入。特定之胺基酸突變為胺基酸取代。為改變例如 Fc 區之結合特徵,特佳係非保守胺基酸取代,亦即,將一種胺基酸取代為具有不同結構及/或化學性質之另一種胺基酸。胺基酸取代包括用二十種標準胺基酸之非天然存在之胺基酸或天然存在之胺基酸衍生物(例如,4-羥基脯胺酸、3-甲基組胺酸、鳥胺酸、高絲胺酸、5-羥基離胺酸)替換。可使用本領域中熟知的遺傳或化學方法產生胺基酸突變。遺傳方法可包括定點誘變、PCR、基因合成等。預期透過遺傳工程以外之方法諸如化學修飾改變胺基酸之側鏈基團的方法也可能有用。本文可使用各種名稱指示同一胺基酸突變。舉例而言,Fc 區之位置 329 處之脯胺酸取代為甘胺酸可表示為 329G、G329、G 329、P329G 或 Pro329Gly。
「親和力」係指分子 (例如受體) 之單個結合位點與其結合搭配物 (例如配位體) 之間的非共價相互作用總和的強度。除非另外指示,否則如本文中所使用,「結合親和力」係指反映結合對成員 (例如受體及配體) 之間之 1:1 相互作用的內在結合親和力。分子 X 對其搭配物 Y 之親和力通常可以解離常數 (K D)表示,其係解離速率常數與締合速率常數 (分別為 k off及 k on) 之比。因此,等效親和力可包括不同速率常數,只要速率常數比保持相同即可。可藉由本技術領域已知的既定方法測量親和力。用於測定親和力之特定方法為表面電漿子共振 (SPR)。
「親和力成熟」抗體係指在一個或多個高度可變區 (HVR) 中具有一種或多種變化之抗體,與不具有此等變化之親代抗體相比,此類變化引起該抗體對抗原之親和力的改善。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抗原結合部分 (antigen binding moiety)」,係指特異性結合抗原決定位之多肽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能夠將其所附接之實體(例如,細胞激素或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引導至標靶位點,例如引導至載有抗原決定位的特定類型之腫瘤細胞或腫瘤基質。抗原結合部分包括如本文進一步定義的抗體及其片段。較佳抗原結合部分包括抗體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抗體重鏈可變區及抗體輕鏈可變區。在某些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可包括如本文進一步所定義及本技術領域已知之抗體恆定區。可用之重鏈恆定區包括五種同型 (isotype) 中之任一者:α、δ、ε、γ 或 μ。可用之輕鏈恆定區包括二種同型中之任一者:κ 及 λ。
「結合」、「特異性結合」或「對於...具特異性」意指結合對抗原具有選擇性且可區分出非所欲或非特定之相互作用。抗原結合部分結合特異性抗原決定位之能力可藉由酶聯免疫吸附檢定 (ELISA) 或熟習此項技術者熟悉的其他技術,例如表面電漿子共振技術 (例如於 BIACORE® 儀器上分析) (Liljeblad 等人, Glyco J. 17, 323-329 (2000)) 及傳統的結合檢定 (Heeley, E28, 217-229 (2002))。在一個實施例中,抗原結合部分結合不相關的蛋白質之程度小於抗原結合部分結合抗原的約 10%,例如藉由 SPR 測定。在某些實施例中,與抗原結合之抗原結合部分或包含該抗原結合部分之抗原結合分子的解離常數 (K D) 為 ≤ 1 μM、≤ 100 nM、≤ 10 nM、≤ 1 nM、≤ 0.1 nM、≤ 0.01 nM、或 ≤ 0.001 nM(例如,10 -8M 或更小,例如,10 -8M 至 10 -13M,例如,10 -9M 至 10 -13M)。
「減少結合」,例如減少結合 Fc 受體,指代例如藉由 SPR 所量測的各自相互作用之親和力降低。為清楚起見,該術語亦包括將親和力降低至零(或低於分析方法的檢測限度),亦即,相互作用完全廢除。相反,「增加結合」係指各自相互作用之結合親和性增加。
如本文所用,術語「抗原結合分子」在其最寬廣意義上是指特異性結合抗原決定位之分子。抗原結合分子之示例為免疫球蛋白及其衍生物(例如片段)。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抗原決定位 (antigenic determinant)」與「抗原」及「抗原決定基 (epitope)」同義,且係指抗原結合部分結合的多肽大分子上的形成抗原結合部分-抗原複合體之位點 (例如,胺基酸之連續延伸或由非連續胺基酸之不同區域構成的構象構型)。舉例而言,可用抗原決定子可發現於腫瘤細胞之表面上、受病毒感染之細胞之表面上、其他患病細胞之表面上,不存在於血清中及/或存在於細胞外基質 (ECM) 中。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本文中稱為抗原的蛋白質(例如,CD3)可以為來自任何脊椎動物來源的任何天然形式的蛋白質,該脊椎動物包括哺乳動物,例如靈長類動物(例如人)及囓齒類動物(例如小鼠和大鼠)。在特定實施例中,該抗原為人蛋白質。在本文中提及特定蛋白質的情況下,該術語涵蓋「全長」、未處理之蛋白質及由在細胞中處理所產生之任何蛋白質形式。該術語亦涵蓋天然生成之蛋白質變異體,例如,剪接變異體或對偶基因變異體。可用作抗原之一實例性人蛋白為 CD3、特定而言 CD3 之 ε 次單元 (參見 UniProt 編號 P07766 (第 130 版)、NCBI RefSeq 編號 NP_000724.1,此係針對人序列;或 UniProt 編號 Q95LI5 (第 49 版)、NCBI 基因庫編號 BAB71849.1,此係針對獼猴 [食蟹獼猴 (Macaca fascicularis)] 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 T 細胞活化雙特異性抗原結合分子與在來自不同物種之 CD3 或標靶細胞抗原之間保守之 CD3 或標靶細胞抗原之抗原決定基結合。
如本文所用,術語「多肽」是指由透過醯胺鍵(亦稱為肽鍵)線性連接的單體(胺基酸)所組成的分子。該術語「多肽」是指兩個或多個胺基酸的任何鏈,並不表示產物的特定長度。因此,在「多肽」的定義中包括肽、二肽、三肽、寡肽、「蛋白質」、「胺基酸鏈」或用於指代兩個或多個胺基酸鏈的任何其他術語,並且可以使用「多肽」代替或與這些術語中的任何術語互換。該術語「多肽」亦指多肽的表現後修飾的產物,包括但不限於醣基化、乙醯化、磷酸化、醯胺化、透過已知保護/阻斷基團衍生化、蛋白水解或非天然出現的胺基酸修飾。多肽可以源自天然生物來源或透過重組技術產生,但不一定是從指定的核酸序列翻譯而來的。它可以以任何方式產生,包括透過化學合成。本發明之多肽之大小可為約 3 個或更多個、5 個或更多個、10 個或更多個、20 個或更多個、25 個或更多個、50 個或更多個、75 個或更多個、100 個或更多個、200 個或更多個、500 個或更多個、1,000 個或更多個或 2,000 個或更多個胺基酸。多肽可以具有確定的三維結構,儘管它們不一定具有此類結構。具有確定的三維結構的多肽稱為折疊的,而不具有確定的三維結構但可以採用大量不同構形的多肽稱為未折疊的。
「分離的」多肽或其變異體或衍生物是指非天然環境中的多肽。不需要特定純化水平。例如,一個分離的多肽可自其天然或自然環境中移除。出於本發明之目的,在宿主細胞中表現的重組產生之抗體和蛋白質被視作經分離的,視為已透過任何適宜技術分離、分級、或部分或實質上純化之天然或重組多肽。
相對於參考多肽序列之「百分比 (%) 胺基酸序列同一性」,係指候選序列中胺基酸殘基與參考多肽序列中之胺基酸殘基相同之百分比,在比對序列並引入差異後(如有必要),可實現最大的序列同一性百分比,並且不考慮將任何保留取代作為序列同一性之一部分。為確定百分比胺基酸序列同一性之目的而進行的比對可以本領域中技術範圍內之各種方式實現,例如,使用公眾可取得的電腦軟體諸如 BLAST、BLAST-2、ALIGN 或 MEGALIGN® (DNASTAR®) 軟體。本領域之技術人員可確定用於比對序列之合適參數,包括在所比較之序列全長上實現最大比對所需之任何算法。然而,出於本文的目的,使用序列比較電腦程式 ALIGN-2 產生 % 胺基酸序列同一性值。ALIGN-2 序列比較電腦程式由建南德克公司編寫,原始程式碼已與用戶文檔一起存檔於美國版權局,華盛頓特區,20559,並以美國版權註冊號 TXU510087 進行註冊。ALIGN-2 程式可從加利福尼亞南三藩市的建南德克公司公眾可取得,亦可以從原始程式碼進行編譯。ALIGN-2 程式應編譯為在 UNIX® 作業系統 (包括數位 UNIX® V4.0D) 上使用。所有序列比較參數均由 ALIGN-2 程式設置,並且沒有變化。在使用 ALIGN-2 進行胺基酸序列比較的情況下,既定胺基酸序列 A 對、與、或相對於既定胺基酸序列 B 的 % 胺基酸序列同一性(其可替代性地表述為既定胺基酸序列 A,其對、與、或相對於既定胺基酸序列 B 具有或包含一定 % 的胺基酸序列同一性)計算如下: 100 乘以分數 X/Y 其中 X 是序列比對程式 ALIGN-2 在 A 與 B 程式比對中評分為同一匹配的胺基酸殘基數,Y 是 B 中胺基酸殘基的總數。應當理解的是,在胺基酸序列 A 的長度不等於胺基酸序列 B 的長度的情況下,A 與 B 的 % 胺基酸序列同一性將不等於 B 與 A 的 % 胺基酸序列同一性。除非另有特別說明,否則如前一段所述,使用 ALIGN-2 電腦程式獲得本文使用的所有 % 胺基酸序列同一值。 本文中的術語「抗體」以最廣義使用且涵蓋各種抗體結構,包括但不限於單株抗體、多株抗體、多特異性抗體 (例如,雙特異性抗體) 及抗體片段,只要其等展示出預期抗原結合活性即可。
術語「全長抗體」、「完整抗體」及「全抗體」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係指具有與天然抗體結構實質上類似的結構之抗體或具有含有本文定義的 Fc 區的重鏈之抗體。
「抗體片段」係指除完整抗體以外的分子,其包含結合完整抗體所結合抗原之完整抗體的一部分。抗體片段之示例包括但不限於 Fv、Fab、Fab'、Fab’-SH、F(ab’) 2、雙抗體、線性抗體、單鏈抗體分子(例如 scFv)及自抗原片段形成的多特異性抗體。本文所用之術語「抗體片段」亦涵蓋單域抗體。
術語「免疫球蛋白分子 (immunoglobulin molecule)」係指具有天然生成之抗體之結構之蛋白質。例如,IgG 類的免疫球蛋白為約 150,000 道耳頓、由二條輕鏈及二條重鏈經二硫鍵鍵合所構成之異四聚體糖蛋白。從 N 端至 C 端,每條重鏈具有可變區 (VH),亦稱為可變重域或重鏈可變域,接著為三個恆定域 (CH1、CH2 及 CH3),亦稱為重鏈恆定區。類似地,自 N 端至 C 端,每條輕鏈具有可變區 (VL),亦稱為可變輕鏈域或輕鏈可變域;接著為輕鏈恆定 (CL) 域,亦稱為輕鏈恆定區。免疫球蛋白之重鏈可被歸類為五個類別中之一者,稱為 α (IgA)、δ (IgD)、ε (IgE)、γ (IgG) 或μ (IgM),其中一些可進一步分為亞類,例如γ 1(IgG 1)、γ 2(IgG 2)、γ 3(IgG 3)、γ 4(IgG 4)、α 1(IgA 1) 及 α 2(IgA 2)。基於其恆定域之胺基酸序列,免疫球蛋白之輕鏈可被歸類為兩種類型中的一種,稱為卡帕 (κ) 及蘭姆達 (λ)。免疫球蛋白基本上由經由免疫球蛋白鉸鏈區連接的二個 Fab 分子及一個 Fc 域組成。
術語「抗原結合域 (antigen binding domain)」係指抗體之部分,其包含特異性結合抗原之部分或全部且與其互補之區域。抗原結合域可由例如一個或多個抗體可變域 (亦稱為抗體可變區) 提供。較佳的是,抗原結合域包含抗體輕鏈可變區 (VL) 及抗體重鏈可變區 (VH)。
術語「可變區 (variable region)」或「可變域 (variable domain)」係指參與抗體與抗原結合的抗體重鏈或輕鏈之域。天然抗體之重鏈及輕鏈 (分別為 VH 及 VL) 之可變域通常具有類似的結構,且每個域均包含四個保守性骨架區 (FR) 及三個高度可變區 (HVR)。例如參見 Kindt 等人, Kuby Immunology,第 6 版,W.H. Freeman and Co.,第 91 頁 (2007)。單個 VH 或 VL 域可能足以賦予抗原結合特異性。
「人抗體 (human antibody)」為具有胺基酸序列之抗體,該胺基酸序列對應於由人或人體細胞產生或自利用人抗體譜系 (antibody repertoire) 或其他人抗體編碼序列之非人來源衍生之抗體之胺基酸序列。人抗體的該定義特定地排除包含非人抗原結合殘基之人源化抗體。
「人源化 (humanized)」抗體係指包含來自非人 HVR 之胺基酸殘基及來自人 FR 之胺基酸殘基之嵌合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人源化抗體將包括實質上所有至少一個 (且通常兩個) 變異域,其中所有或實質上所有 HVR (例如 CDR) 對應於非人抗體之其等,及所有或實質上所有 FR 對應對於人抗體之其等。人源化抗體視情況可包含衍生自人抗體之抗體恆定區之至少一部分。抗體 (例如非人抗體) 之「人源化形式 (humanized form)」係指已經歷人源化之抗體。
如本申請所用,術語「高度可變區」或「HVR」是指抗體可變域的每個區域,該區域在序列中是個高度變異的(「互補性決定區」或「CDR」)和/或形成結構上定義的環(「高度可變環」)和/或包含抗原接觸殘基(「抗原接觸處」)。通常,抗體包含六個 HVR;三個在 VH 中(H1、H2、H3),且三個在 VL 中(L1、L2、L3)。在本文中,例示性 HVR 包括: (a) 高度可變環存在於胺基酸殘基 26-32 (L1)、50-52 (L2)、91-96 (L3)、26-32 (H1)、53-55 (H2)、及 96-101 (H3) 處 (Chothia 及 Lesk, J. Mol. Biol.196:901-917 (1987)); (b) CDR 存在於胺基酸殘基 24-34 (L1)、50-56 (L2)、89-97 (L3)、31-35b (H1)、50-65 (H2)、及 95-102 (H3)處 (Kabat 等人,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 5 版 Public Health Servic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Bethesda, MD (1991)); (c) 抗原接觸存在於胺基酸殘基 27c-36 (L1)、46-55 (L2)、89-96 (L3)、30-35b (H1)、47-58 (H2)、及 93-101 (H3) 處 (MacCallum 等人 J. Mol. Biol.262: 732-745 (1996));及 (d) (a)、(b) 及/或 (c) 之組合,包括 HVR 胺基酸殘基 46-56 (L2)、47-56 (L2)、48-56 (L2)、49-56 (L2)、26-35 (H1)、26-35b (H1)、49-65 (H2)、93-102 (H3)、及 94-102 (H3)。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可變域中之 HVR 殘基及其他殘基 (例如 FR 殘基) 在本文中係根據 Kabat 等人 (同前述) 編號。
「骨架 (framework)」或「FR」係指除高度可變區 (hypervariable region) (HVR) 殘基之外的可變域殘基。可變域之 FR 通常由四個 FR 域組成:FR1、FR2、FR3、及 FR4。因此,HVR 及 FR 序列通常以如下順序出現在 VH (或 VL) 中:FR1-H1(L1)-FR2-H2(L2)-FR3-H3(L3)-FR4。
「人共通骨架」是代表一系列人免疫球蛋白 VL 或 VH 骨架序列中最常見的胺基酸殘基的骨架。通常,人免疫球蛋白 VL 或 VH 序列的選擇來自可變域序列的次群組。通常,序列之亞群為如 Kabat 等人,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五版,NIH Publication 91-3242, Bethesda MD (1991), 第 1-3 卷中之亞群。在一個實施例中,對於 VL,亞組係如 Kabat 等人在上述文獻中所述之亞組 κ I。在一個實施例中,對於 VH,亞組係如 Kabat 等人在上述文獻中所述之亞組 III。
「受體人框架」為本文中之目的是如下述定義的衍生自人免疫球蛋白框架或人共通骨架、包含輕鏈可變域 (VL) 框架或重鏈可變域 (VH) 框架的胺基酸序列之框架。「衍生自 (derived from)」人免疫球蛋白骨架或人共通骨架的受體人骨架可包含與此等為相同的胺基酸序列,或其可含有胺基酸序列的變更。在一些實施例中,胺基酸變化數為 10 或更少、9 或更少、8 或更少、7 或更少、6 或更少、5 或更少、4 或更少、3 或更少、或 2 或更少。在一些實施例中,VL 受體人類骨架與 VL 人類免疫球蛋白骨架序列或人類共通骨架序列的序列相同。
抗體之「類別 (class)」係指為其重鏈所具有的恆定域或恆定區之類型。有五大類抗體:IgA、IgD、IgE、IgG 及 IgM,且該等種類中之若干種可進一步分為亞類 (同型),例如 IgG 1、IgG 2、IgG 3、IgG 4、IgA 1及 IgA 2。對應於不同類別之免疫球蛋白的重鏈恆定域分別稱為 α、δ、ε、γ 及 μ。
如本文所用,術語 IgG「同功型」或「亞型」係指由其恆定區的化學和抗原特性所定義之免疫球蛋白的任何亞型。
本文中的術語「Fc 域」或「Fc 區域」,用於定義包含至少一部分恆定區的免疫球蛋白重鏈的 C 端區域。該術語包括天然序列 Fc 區域和變異體 Fc 區域。儘管 IgG 重鏈之 Fc 區域之邊界可能略有變化,但通常將人 IgG 重鏈之 Fc 區域定義為從 Cys226 或 Pro230 延伸至該重鏈之羧基端。但是,由宿主細胞產生的抗體可能經歷重鏈 C 端的一種或多種,特別是一種或兩種胺基酸之轉譯後切割。因此,由宿主細胞透過表現編碼全長重鏈的特定核酸分子而產生的抗體可包括全長重鏈,或者可包括全長重鏈的切割變體 (在本文中也稱為「切割變異體重鏈」)。這可能是重鏈之最後兩個 C 端胺基酸為甘胺酸 (G446) 及離胺酸(K447,EU 編號)的情況。因此,可以存在或可以不存在 Fc 區域之 C 端離胺酸 (Lys447) 或 C 端甘胺酸 (Gly446) 及離胺酸 (K447)。除非本文另有說明,否則 Fc 區或恆定區中胺基酸殘基之編號根據 EU 編號系統(亦稱為 EU 索引)進行,如 Kabat 等人,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 5 版 Public Health Servic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 1991 所述(亦參閱上文)。如本文所使用之 Fc 域之「次單元」,指代形成二聚體 Fc 域之兩個多肽之一,即包含能夠穩定自締合之免疫球蛋白重鏈之 C 端恆定區之多肽。例如,IgG Fc 域之次單元包含 IgG CH2 及 IgG CH3 恆定域。
「促進 Fc 域之第一次單元及第二次單元之締合之修飾」係對胜肽主鏈的操作或對 Fc 域次單元之轉譯後修飾,其減少或阻止包含 Fc 域次單元之多肽與相同多肽之締合形成同源二聚體。本文所用之促進締合之修飾,特別包括對期望締合之兩個 Fc 域次單元(亦即 Fc 域之第一次單元及第二次單元)中的各所進行之單獨修飾,其中,該修飾彼此互補,以便促進兩個 Fc 域次單元之締合。例如,促進締合之修飾可改變一個或兩個 Fc 域次單元之結構或電荷,以分別使其在空間或靜電上有利。因此,(雜)二聚化發生在包含第一 Fc 域次單元之多肽與包含第二 Fc 域次單元之多肽之間,其就進一步融合到每個次單元(例如,抗原結合部分)的組分而言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實施例中,促進締合之修飾包括 Fc 域中之胺基酸突變,特別是胺基酸取代。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促進締合之修飾包括 Fc 域之兩個次單元的每一個中之單獨的胺基酸突變,特別是胺基酸取代。
「活化 Fc 受體」為在與抗體之 Fc 區接合之後引發刺激攜帶受體之細胞執行效應子功能之信號傳導事件的 Fc 受體。活化 Fc 受體包括 FcγRIIIa (CD16a)、FcγRI (CD64)、FcγRIIa (CD32) 及 FcαRI (CD89)。
術語「效應子功能」在用於提及抗體時係指歸因於抗體的 Fc 區的彼等生物活性,其隨抗體同種型而變化。抗體效用功能的實例包括:C1q 結合及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 (CDC)、Fc 受體結合、抗體依賴型細胞媒介的細胞毒性 (ADCC)、抗體依賴型細胞吞噬作用 (ADCP)、細胞激素分泌、抗原呈現細胞攝取之免疫複合物媒介抗原、細胞表面受體 (例如,B 細胞受體) 下調及 B 細胞活化。
如本文所用,術語「效應細胞」指代在其表面展示效應部分受體(例如,細胞激素受體)及/或 Fc 受體的淋巴球群體,它們透過此等受體來結合效應部分(例如,細胞激素)及/或抗體的 Fc 區並有助於破壞標靶細胞,例如腫瘤細胞。效應子細胞可例如介導細胞毒性或吞噬反應。效應細胞包括但不限於效應 T 細胞,諸如 CD8 +細胞毒性 T 細胞、CD4 +輔助 T 細胞、γδ T 細胞、NK 細胞、淋巴激素活化的殺手細胞 (LAK) 細胞及巨噬細胞/單核細胞。
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工程改造 (engineer、engineered、engineering)」係視為包括對胜肽主鏈的任何操作或天然存在的或重組的多肽或其片段的轉譯後修飾。工程改造包括修改胺基酸序列、醣基化模式、或單個胺基酸的側鏈基團,以及這些方法的組合。「工程改造」(特別是帶有前綴「醣基」)以及術語「醣基化工程改造」,包括細胞醣基化機制的代謝工程改造,包括寡糖合成途徑的遺傳操作,以達成在細胞內表現之醣蛋白的改變醣基化。另外,醣基化改造包括突變及細胞環境對醣基化之反應。在一實施例中,醣基化改造係改變醣基轉移酶活性。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改造會改變葡萄糖胺基轉移酶活性及/或岩藻糖基轉移酶活性。醣基化工程改造可用於獲得「具有增加之 GnTIII 活性的宿主細胞」(例如,已被操縱以表現增加水平之一種或多種具有 β(1,4)-N-乙醯葡糖胺基轉移酶 III (GnTIII) 活性的多肽的宿主細胞)、「具有增加之 ManII 活性的宿主細胞」(例如,已被操縱以表現增加水平之一種或多種具有 α-甘露糖苷酶 II (ManII) 活性的多肽的宿主細胞)、或「具有降低之 α(1,6)-岩藻糖基轉移酶活性的宿主細胞」(例如,已被操縱以表現降低水平之 α(1,6) 糖岩藻基轉移酶的宿主細胞)。
術語「宿主細胞」、「宿主細胞株」和「宿主細胞培養物」可互換使用,是指已向其中引入外源性核酸的細胞,包括此等細胞的子代細胞。宿主細胞包括「轉形體」和「轉形細胞」,其包括原代轉形細胞及由其衍生的子代細胞,而與傳代次數無關。子代細胞之核酸含量可能與親代細胞不完全相同,但可能含有突變。本文中包括具有與原始轉化細胞中篩選或選擇的功能或生物活性相同的功能或生物活性的突變子代細胞。宿主細胞為可用於生成用於本發明之蛋白質之任何類型的細胞系統。在一實施例中,改造宿主細胞以容許產生具有經修飾寡醣之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宿主細胞已經操作以表現增加含量之一種或多種具有 β(1,4)-N-乙醯基葡萄糖胺基轉移酶 III (GnTIII) 活性的多肽。在某些實施例中,宿主細胞已進一步經操作以表現增加含量之一種或多種具有 α-甘露糖苷酶 II (ManII) 活性的多肽。宿主細胞包括培養細胞,例如,哺乳動物培養細胞,諸如 CHO 細胞、BHK 細胞、NS0 細胞、SP2/0 細胞、YO 骨髓瘤細胞、P3X63 小鼠骨髓瘤細胞、PER 細胞、PER.C6 細胞或融合瘤細胞、酵母細胞、昆蟲細胞及植物細胞,僅舉數例,但亦包含基因轉殖動物、基因轉殖植物或培養植物或動物組織內所含的細胞。
如本文所用,術語「具有 GnTIII 活性的多肽」指代能夠催化將 β-1,4 鍵結中之 N-乙醯葡糖胺 (GlcNAc) 殘基加成至 N-聯結寡醣之三甘露糖核的 β-聯結甘露糖苷。此術語包括表現出類似於但未必相同於 β(1,4)-N-乙醯基葡萄糖胺基轉移酶 III (亦稱為 β-1,4-甘露糖基-醣蛋白 4-β-N-乙醯基葡萄糖胺基-轉移酶 (EC 2.4.1.144),根據 Nomenclature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NC-IUBMB)) 之活性之酶促活性 (如在特定生物分析中所測量且具有或不具有劑量依賴性) 的融合多肽。在確實存在劑量依賴性的情況下,它不需要與 GnTIII 的相同,而是與 GnTIII 相比與給定活性的劑量依賴性基本相似(亦即,相對於 GnTIII,候選多肽將展現出更大的活性或少了不超過約 25 倍、較佳少了不超過約十倍、最佳少了不超過約三倍的活性)。在某些實施例中,具有 GnTIII 活性之多肽為包含 GnTIII 之催化域及異源性高爾基 (Golgi) 駐留多肽之高爾基定位域的融合多肽。特定而言,高爾基定位域為甘露糖苷酶 II 或 GnTI 之定位域,最特定地為甘露糖苷酶 II 之定位域。或者,高爾基定位域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甘露糖苷酶 I 之定位域、GnTII 之定位域及 α1,6 核心岩藻糖基轉移酶之定位域。生成該等融合多肽及使用其產生具有增加之反應功能之抗體的方法揭示於 WO2004/065540、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 60/495,142 號及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 2004/0241817 號中,該等案件之全部內容以引用方式明確併入本文中。
如本文所用,術語「高基氏體定位域」指代高基氏體駐留多肽的胺基酸序列,其負責將多肽錨定到高基氏體複合物中的位置處。通常,定位域包含酶之胺基末端「尾部」。
如本文所用,術語「具有 ManII 活性的多肽」指代能夠催化 N-聯結寡醣的分支鏈 GlcNAcMan 5GlcNAc 2甘露糖中間產物中的末端 1,3- 及 1,6-聯結 α-D-甘露糖殘基之水解的多肽。此術語包括表現出類似於但未必相同於高爾基 α-甘露糖苷酶 II (亦稱為甘露糖基寡醣 1,3-1,6-α-甘露糖苷酶 II (EC 3.2.1.114),根據 Nomenclature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NC-IUBMB)) 之活性之酶促活性的多肽。
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 (ADCC) 為一種免疫機制,其導致免疫效應子細胞裂解抗體包被的標靶細胞。標靶細胞為包含 Fc 區之抗體或其片段所特異性結合的細胞,該結合通常係經由 Fc 區之 N 端蛋白質部分來進行。如本文所用,術語「增加/減少之 ADCC」係定義為,藉由上文定義之 ADCC 機制在給定時間內以標靶細胞周圍之培養基中給定濃度的抗體裂解的標靶細胞數量的增加/減少,及/或藉由 ADCC 機制在給定時間內達成給定數量的標靶細胞之裂解所需的標靶細胞周圍之培養基中抗體濃度的減少/增加。ADCC 的增加/減小係相對於使用相同標準產生、純化、調配及儲存方法 (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之方法) 由相同類型之宿主細胞所產生的相同抗體 (但尚未改造) 所介導的 ADCC。例如,相對於藉由相同類型之未工程改造宿主細胞所產生之相同抗體媒介的 ADCC,藉由經本文所揭示之方法工程改造為具有改變的醣基化模式(例如,以表現糖基轉移酶、GnTIII 或其他糖基轉移酶)的宿主細胞所產生的抗體媒介之 ADCC 增加。
「具有增加之抗體依賴性細胞媒介之細胞毒性 (ADCC) 的抗體」意指如本文所定義之抗體,其具有藉由具有本領域普通技藝者已知的任何合適方法測定的增加/減少之 ADCC。一種可接受之 活體外ADCC 分析如下所述: 1) 該檢定法使用已知表現標靶抗原的標靶細胞,該標靶抗原被抗體的抗原結合區識別; 2) 該檢定法使用從隨機選擇的健康供體之血液中分離的人周邊血液單核細胞 (PBMC) 作為效應細胞; 3) 根據以下操作方案實施該檢定法: i)      使用標準密度離心程序分離 PBMC,並以 5 × 10 6個細胞/ml 懸浮於 RPMI 細胞培養基中; ii)     藉由標準組織培養方法生長標靶細胞,從指數生長期收穫,存活率高於 90%,在 RPMI 細胞培養基中洗滌,用 100 微居里的 51Cr 標記,再用細胞培養基洗滌兩次,並以 10 5個細胞/ml 的密度重懸於細胞培養基中; iii)    將 100 微升的上述最終標靶細胞懸浮液轉移至 96 孔微量滴定板的每個孔中; iv)    在細胞培養基中將抗體從 4000 ng/ml 連續稀釋至 0.04 ng/ml,並將 50 微升所得抗體溶液添加到 96 孔微量滴定板中的標靶細胞中,一式三份地測試覆蓋上述整個濃度範圍的各種抗體濃度; v)     對於最大釋放 (MR) 對照,在板中包含經標記之標靶細胞的另外 3 個孔中,加入 50 微升 2% (v/v) 非離子型清潔劑水溶液 (Nonidet, Sigma, St. Louis),代替抗體溶液 (上述第 iv 點); vi)    對於自發釋放 (SR) 對照,在板中包含經標記之標靶細胞的另外 3 個孔中,加入 50 微升 RPMI 細胞培養基,代替抗體溶液(上述第 iv 點); vii)   然後將 96 孔微孔盤以 50 × g 離心 1 分鐘,並在 4℃ 下培育 1 小時; viii)  將 50 微升 PBMC 懸浮液(上述第 i 點)添加到每個孔中,以使效應子:標靶細胞的比率為 25:1,並將板置於 5% CO 2氣氛的培養箱中,在 37℃ 下放置 4 小時; ix)    收集每個孔的無細胞上清液,並使用伽瑪計數器對實驗釋放的放射性 (ER) 進行定量; x)     根據公式 (ER-MR)/(MR-SR) × 100 計算每種抗體濃度的特異性裂解百分比,其中 ER 為針對該抗體濃度量化的平均放射性 (參見上文第 ix 點),MR 為針對 MR 對照 (參見上文第 v 點) 量化的平均放射性 (參見上文第 ix 點),而 SR 為 SR 對照 (參見上文第 vi 點) 量化的平均放射性 (參見上文第 ix 點); 4) 「增加/減少之 ADCC」定義為在上述測試的抗體濃度範圍內觀察到的特異性裂解最大百分比的增加/減少,及/或在上述測試之抗體濃度範圍內達成所觀察到的特異性裂解最大百分比之一半所需抗體濃度的減少/增加。ADCC 的增加/減小係相對於使用相同標準產生、純化、調配及儲存方法 (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的方法) 由相同類型的宿主細胞所產生的相同抗體 (但尚未改造) 所介導的 ADCC (使用上述分析測量)。
如本文所用的術語「單株抗體」係指獲自實質上同源抗體群體之抗體,即包含群體的個別抗體是相同的和/或結合相同的抗原決定位,除了例如含有天然生成之突變或於單株抗體製劑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可能的變異體抗體之外,此等變異體通常係以少量存在。與通常包括針對不同決定位 (抗原決定基) 之不同抗體之多株抗體製劑相反,單株抗體製劑之每個單株抗體係針對於抗原上的單一決定位。因此,修飾詞「單株」表示抗體之特徵係獲自實質上同質之抗體群體,且不應解釋為需要藉由任何特定方法產生抗體。例如,意欲根據本發明使用的單株抗體可藉由多種技術來製造,包括但不限於雜交瘤方法、重組 DNA 方法、噬菌體展示方法、及利用包含全部或部分人免疫球蛋白基因座之基因轉殖動物之方法,本文描述此等方法及用於製備單株抗體之其他示例性方法。
「裸抗體」係指未與異源部分 (例如,細胞毒性部分) 或放射性標記結合之抗體。裸抗體可存在於醫藥製劑中。
「天然抗體」係指具有不同結構的天然生成之免疫球蛋白分子。例如,Ig 天然 IgG 抗體為約 150,000 道耳頓、由二條相同的輕鏈及二條相同的重鏈經二硫鍵鍵合所構成之異四聚體醣蛋白。從 N 端至 C 端,每條重鏈具有可變區 (VH),亦稱為變異重鏈域或重鏈可變域,接著係三個恆定域(CH1、CH2 及 CH3)。類似地,從 N 端至 C 端,每條輕鏈具有可變區 (VL),亦稱為變異輕鏈域或輕鏈可變域,接著係輕鏈恆定 (CL) 域。基於其恆定域之胺基酸序列,抗體之輕鏈可被歸類為兩種類型中的一種,稱為卡帕 (κ) 及蘭姆達 (λ)。
如本文所用,關於抗原結合部分或域的術語「第一」、「第二」或「第三」等,係用於當存在多於一個部分或域時方便區分每一類型之部分或域。除非明確說明,否則使用此等術語並非旨在賦予特定之順序或方向。
術語「多特異性」及「雙特異性」意指,抗原結合分子能夠特異性結合至至少二個不同的抗原決定子。通常,雙特異性抗原結合分子包含二個抗原結合位點,各該抗原結合位點對不同抗原決定位具有特異性。在某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原結合分子能夠同時結合二個抗原決定位,特別是在二種不同細胞上表現之二個抗原決定位。
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化合價」或「價態」,表示抗原結合分子中存在指定數量之抗原結合位點。因此,術語「單價結合抗原 (monovalent binding to an antigen)」表示抗原結合分子中存在對抗原具有特異性之一個 (且不超過一個) 抗原結合位點。
「抗原結合位點」指代提供與抗原相互作用的抗原結合分子之位點,亦即一個或多個胺基酸殘基。例如,抗體之抗原結合位點包含來自互補決定區 (CDR) 之胺基酸殘基。未處理之 (native) 免疫球蛋白分子通常具有二個抗原結合位點,Fab 分子通常具有單個抗原結合位點。
本文所用之「活化 T 細胞抗原」係指藉由 T 淋巴球 (特定而言為細胞毒性 T 淋巴球) 表現的抗原決定子,其能夠在與抗原結合分子相互作用時誘導或增強 T 細胞活化。具體而言,抗原結合分子與活化 T 細胞抗原之相互作用可藉由觸發 T 細胞受體複合體之傳訊級聯來誘導 T 細胞活化。例示性的活化 T 細胞抗原為 CD3。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活化 T 細胞抗原為 CD3,特定而言為 CD3 之 ε 次單元 (參見 UniProt 編號 P07766 (第 130 版)、NCBI RefSeq 編號 NP_000724.1,此係針對人序列;或 UniProt 編號 Q95LI5 (第 49 版)、NCBI 基因庫編號 BAB71849.1,此係針對獼猴 [食蟹獼猴] 序列)。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T 細胞活化」,係指 T 淋巴細胞 (特定而言細胞毒性 T 淋巴細胞) 之一或多種細胞反應,選自:增殖、分化、細胞激素分泌、細胞毒性效應子分子釋放、細胞毒性活性及活化標誌物之表現。用於本發明中之 T 細胞活化治療劑能夠誘導 T 細胞活化。量測 T 細胞活化之適宜的測定為本文所述之本領域中所已知。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標靶細胞抗原 (target cell antigen)」,係指存在於標靶細胞 (例如腫瘤中的細胞,諸如癌細胞或腫瘤基質之細胞) 之表面上之抗原決定位。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標靶細胞抗原為 CD20,特定而言人 CD20(參見 UniProt 編號 P11836)。
本文所用之「B 細胞抗原」係指呈現於 B 淋巴球、特定而言惡性 B 淋巴球 (在該情形下,抗原亦稱為「惡性 B 細胞抗原」) 之表面上的抗原決定子。
本文所用之「T 細胞抗原」係指呈現於 T 淋巴球、特定而言細胞毒性 T 淋巴球之表面上的抗原決定子。
「Fab 分子」係指由重鏈 (「Fab 重鏈」)之 VH 及 CH1 域及免疫球蛋白之輕鏈 (「Fab 輕鏈」)之 VL 及 CL 域組成之蛋白質。
「融合」意指組分(例如 Fab 分子及 Fc 域次單元)經肽鍵直接或經由一或多個肽連接基連接。
藥劑之「有效量」是指在其所投予的細胞或組織中引起生理變化所需的量。
藥劑例如醫藥組成物的「治療有效量」指在所需之給藥劑量及時間段內有效實現所需的治療或預防效果的量。治療有效量的藥劑例如消除、減少、延遲、最小化或防止疾病的不利影響。
「治療劑」指代例如醫藥組成物的活性成分,其被投予個體以試圖改變被治療個體之疾病的自然過程,並且可以用於預防或在臨床病理學過程期間執行。「免疫治療劑」指代投予個體以試圖恢復或增強個體之免疫反應的治療劑,例如對腫瘤的免疫反應。
術語「醫藥組成物」係指以下製劑:其呈允許其中所含之活性成分之生物活性有效之形式,且不含對將投予組成物之受試者具有不可接受毒性之額外組分。
「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係指醫藥組成物中除對個體無毒之活性成分以外的成分。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包括但不限於緩衝劑、賦形劑、穩定劑或防腐劑。
術語「包裝插頁」或「使用說明」用於係指通常包括在治療性產品的商業包裝中的說明,該等說明包含有關使用該等治療性產品的適應症、用法、劑量、投予、組合療法、禁忌症及/或警告之資訊。
如本文所述,術語「組合治療」涵蓋組合投予 (其中兩種或更多種治療劑包括在相同或分開的調配物中);及分開投予,在該情況下,投予如本文所報告的抗體可在投予其他的一種或多種治療劑 (較佳為一種或多種抗體) 之前、同時及/或之後發生。
「交換型」Fab 分子 (亦稱為「Crossfab」) 意指 Fab 分子,其中 Fab 重鏈及 Fab 輕鏈之可變域或恆定域被交換(亦即彼此替換),亦即,交換型 Fab 分子包含由輕鏈可變域 VL 及重鏈恆定域 1 CH1 組成之肽鏈(VL-CH1,在 N 端至 C 端方向)、及由重鏈可變域 VH 及輕鏈恆定域 CL 組成之肽鏈(VH-CL,在 N 端至 C 端方向)。為清楚起見,在 Fab 輕鏈及 Fab 重鏈之可變域被交換之交換型 Fab 分子中,包含重鏈恆定域 1 CH1 之肽鏈在本文中稱為 (交換型) Fab 分子之「重鏈」。相反地,在 Fab 輕鏈及 Fab 重鏈之恆定域被交換之交換型 Fab 分子中,包含重鏈可變域 VH 之肽鏈在本文中稱為 (交換型) Fab 分子之「重鏈」。
與此相反,「習用」 Fab 分子意指其自然形式(亦即包含由重鏈可變域及恆定域組成之重鏈(VH-CH1,在 N 端至 C 端方向)及由輕鏈可變域及恆定域組成之輕鏈(VL-CL,在 N 端至 C 端方向))之 Fab 分子。
術語「多核苷酸」是指經分離之核酸分子或構建體,例如信使 RNA (mRNA)、病毒來源的 RNA 或質體 DNA (pDNA)。多核苷酸可包含習知的磷酸二酯鍵或非習知的鍵(例如醯胺鍵,諸如肽核酸 (PNA) 中所見)。術語「核酸分子」是指任何存在於多核苷酸中之任何一個或多個核酸片段,例如 DNA 或 RNA 片段。
「經分離之核酸分子或多核苷酸」是指已從其天然環境中分離出之核酸分子 (DNA 或 RNA)。例如,就本發明而言,編碼載體中所含之多肽的重組多核苷酸被視為是經分離。經分離之多核苷酸之更多實例包括在異源性宿主細胞中保持之重組多核苷酸或溶液中經純化之 (部分或基本上) 多核苷酸。經分離之多核苷酸包括通常包含多核苷酸分子之細胞中所含之多核苷酸分子,但是多核苷酸分子存在於染色體外或與自然染色體位置不同之染色體位置。分離的 RNA 分子包括本發明之活體內或活體外 RNA 轉錄物,以及正股及負股形式,及雙股形式。根據本發明之經分離之多核苷酸或核酸進一步包括合成產生之此等分子。此外,多核苷酸或核酸可以為或可包括調控元件,諸如啟動子、核醣體結合位點或轉錄終止子。
藉由與本發明的參考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例如 95% 的「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的核酸或多核苷酸,意指該多核苷酸的核苷酸序列與參考序列具有同一性,除了參考核苷酸序列的每 100 個核苷酸,多核苷酸序列最多可包含五個點突變。換言之,為了獲得與參考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 95% 的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的多核苷酸,可以刪除參考序列中最多 5% 的核苷酸或用另一個核苷酸取代,或者將參考序列中核苷酸總數最多 5% 的核苷酸數插入到參考序列中。參考序列的這些改變可能發生在參考核苷酸序列的 5’ 端或 3’ 端位置或這些末端位置之間的任何位置,既散佈在參考序列的殘基之間,也散佈在參考序列內的一個或多個連續基團中。實際上,任何特定的多核苷酸序列是否與本發明的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 80%、85%、90%、95%、96%、97%、98% 或 99% 的同一性可以使用已知的電腦程式常規地確定,諸如如上討論用於多肽的程式(例如,ALIGN-2)。
術語「表現卡匣 (expression cassette)」是指重組或合成產生之多核苷酸,其具有一系列允許特定核酸在標靶細胞中轉錄之特定核酸元件。重組表現匣可被引入質體、染色體、粒線體 DNA、色素體 DNA、病毒或核酸片段中。通常,表現載體之重組表現匣部分除其他序列外還包括待轉錄之核酸序列和啟動子。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表現卡匣包含編碼本發明之雙特異性抗原結合分子或其片段的多核苷酸序列。
術語「載體」或「表現載體」與「表現構建體」同義,且指代用於導入特定基因並導引該基因表現的 DNA 分子,該 DNA 分子與該基因在標靶細胞中可操作地連接。該術語包括作為自我複製核酸結構之載體以及併入已引入該宿主細胞的基因體中的載體。本發明之表現載體包含表現匣。表現載體轉錄大量穩定的 mRNA。一旦表現載體進入標靶細胞內,則藉由細胞轉錄及/或轉譯機構產生由該基因編碼的核糖核酸分子或蛋白質。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表現載體包含表現匣,該表現匣包含編碼本發明之雙特異性抗原結合分子或其片段的多核苷酸序列。
如本文所用,術語「約」係指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易於知曉的各個值的通常誤差範圍。本文提及「約」值或參數包括 (和描述) 針對該值或參數本身的實施例。
「B 細胞增生性失調」意指如下疾病:其中患者中之 B 細胞數量大於健康個體中之B 細胞數量,且特定而言其中 B 細胞數量之增加係疾病的病因或標誌。「CD20 陽性 B 細胞增生性失調」為其中 B 細胞、特定而言惡性 B 細胞 (除正常 B 細胞外) 表現 CD20 之 B 細胞增生性失調。
示例性 B 細胞增生性失調包括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NHL)、彌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DLBCL;例如,未另作說明的復發性或難治性 DLBCL (NOS)、高惡性度 B 細胞淋巴瘤(HGBCL;例如 HGBCL NOS,雙打擊 HGBCL 及三打擊 HGBCL)、原發性縱隔大 B 細胞淋巴瘤 (PMBCL) 及由 FL 引起的 DLBCL(轉化 FL;trFL));濾泡性淋巴瘤 (FL),包含 1-3b 級 FL;被套細胞淋巴瘤 (MCL);邊緣區淋巴瘤 (MZL),包括脾臟、淋巴結或結外 MZL。在一個實施例中,CD20 陽性 B 細胞增生性失調為復發性或難治性 NHL(例如,復發性或難治性 DLBCL、復發性或難治性 FL、或復發性或難治性 MCL)。
「難治性疾病」定義為一線療法未完全反應。在一實施例中,難治性疾病定義為對在先療法無反應或該療法 6 個月內復發。在一實施例中,難治性疾病之特徵在於下列各項中之一者或多者:病情進展 (PD) 作為對一線療法之最佳反應,病情穩定 (SD) 作為在至少 4 個週期的一線療法(例如,4 個週期的利妥昔單抗、環磷醯胺、鹽酸阿黴素(羥基柔紅黴素)、硫酸長春新鹼 (Oncovin) 及強體松,也縮寫為 R-CHOP)後的最佳反應,或部分反應 (PR) 作為在至少 6 個週期後的最佳反應,以及生檢證實的殘留疾病或部分反應後的病情進展。「復發性疾病」定義為一線療法完全反應。在一實施例中,藉由生檢證實疾病復發。在一實施例中,患者在至少兩種在先全身性治療方案 (包括至少一種含有蒽環之先前方案及至少一種含有抗 CD20 導向療法者) 之後復發或無反應。
「受試者」或「個體」為哺乳動物。哺乳動物包括但不限於馴養的動物 (例如牛、綿羊、貓、狗和馬)、靈長類動物 (例如人及非人類靈長類動物諸如猴)、兔以及囓齒動物 (例如小鼠及大鼠)。較佳的是,受試者或個體為人。在一種情況下,個體群體中之各個體皆為人。在一種情況下,個體參考群體中之各個體皆為人。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治療」(及其語法變異體,諸如「治療過程」或「治療中」),係指試圖改變受治療個體之疾病自然病程的臨床干預,並且可進行預防或在臨床病理過程中執行。期望之治療效果包括但不限於預防疾病之發生或複發、減輕症狀、減輕疾病之任何直接或間接病理後果、預防轉移、降低疾病進展之速度、改善或減輕疾病狀態、緩解或改善預後。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方法用於延遲疾病之發展或減緩疾病之進展。
如本文所使用,疾患或疾病的「延遲進展」意指延緩、阻礙、減緩、延遲、穩定及/或推遲疾病或疾患(例如 CD20 陽性 B 細胞增生性失調,例如 NHL,例如 DLBCL)的發展。端視所治療之疾病及/或受試者之病史,此延遲可具有不同時間長度。如熟習此項技術者顯而易見,充分或顯著延遲可實際上涵蓋預防,使得該受試者不發展該疾病。例如,在晚期癌症中,中樞神經系統 (CNS) 轉移的發展可能發生延緩。
「減少」或「抑制」意指導致總體降低例如 20%、30%、40%、50%、60%、70%、75%、80%、85%、90%、95% 或更多的能力。為清楚起見,該術語亦包括降低至零(或低於分析方法之檢測限值),亦即完全廢除或消除。在某些實施例中,減少或抑制可係指相對於使用雙特異性抗體之標靶劑量的不變性預定給藥,在使用本發明之遞增給藥方案利用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治療後可減少或抑制不期望事件,例如細胞激素驅動性毒性 (例如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 (CRS))、輸注相關反應 (IRR)、巨噬球活化症候群 (MAS)、神經毒性、嚴重腫瘤溶解症候群 (TLS)、嗜中性球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肝酶升高及/或中樞神經系統 (CNS) 毒性。在其他實施例中,減少或抑制可係指由抗體 Fc 區介導的抗體效用子功能,此類效用子功能具體包括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 (CDC)、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 (ADCC) 及抗體依賴性細胞吞噬作用 (ADCP)。於其他實施例中,減少或抑制可以指代正在治療之 CD20 陽性 B 細胞增生性失調(例如 NHL(例如 DLBCL)、FL(例如復發性及/或難治性 FL 或轉化 FL)、MCL、高惡性度 B 細胞淋巴瘤或 PMLBCL 的症候)、轉移灶之存在或大小、或原發腫瘤的大小。
如本文所使用,「投予」意指給予個體一定劑量的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之醫藥組成物的方法。本文所述的醫藥組成物可以經靜脈內投予 (例如,藉由靜脈內輸注)。
如本文中所使用,「緩衝液」係指藉由酸-鹼結合物組分 (在本文中亦稱為緩衝劑) 之作用來抵抗 pH 變化的緩衝溶液。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緩衝液具有在約 5 至約 6 之範圍內的 pH。用於本發明的示例性緩衝劑包括但不限於組胺酸 (例如組胺酸 HCl)、乙酸鹽、磷酸鹽、琥珀酸鹽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組胺酸為組胺酸鹽酸鹽 (組胺酸 HCl)、組胺酸乙酸鹽、磷酸二氫鈉、磷酸氫二鈉、磷酸三鈉、磷酸二氫鉀、磷酸氫二鉀、磷酸三鉀或其混合物。
根據本發明的醫藥組成物亦可以包含一種或多種張力劑。術語「張力劑」表示用於調節調配物之張力的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調配物可以是低滲的、等滲的或高滲的。等滲性通常與溶液的滲透壓有關,通常與人血清的滲透壓有關 (約 250 至 350 mOsmol/kg)。根據本發明的調配物可以是低滲的、等滲的或高滲的,但較佳地是等滲的。等滲調配物為液體或從固體形式,例如從凍乾形式再組的液體,並表示與所比較的一些其他溶液具有相同張力的溶液,例如生理鹽溶液及血清。合適的張力劑包括但不限於鹽如氯化鈉或氯化鉀、甘油及選自胺基酸或糖的任何組分,特定而言葡萄糖。張力劑通常以約 ≥200 mM 的量使用。
在穩定劑及張力劑中,存在一組可以兩種方式發揮作用的化合物,即它們可以同時為穩定劑及張力劑。其實例可以在糖、胺基酸、多元醇、環糊精、聚乙二醇及鹽的組中發現。可以同時為穩定劑及張力劑的糖的實例為海藻糖。
如本文所用之 「界面活性劑」 指表面活性劑,較佳非離子界面活性劑。本文的界面活性劑之實例包括聚山梨醇酯 (例如聚山梨醇酯 20、聚山梨醇酯 40、聚山梨醇酯 60、聚山梨醇酯 65、聚山梨醇酯 80、聚山梨醇酯 85);泊洛沙姆 (poloxamer) (例如泊洛沙姆 188);TRITON®;辛基醣苷鈉;月桂基-磺基甜菜鹼、肉豆蔻基-磺基甜菜鹼、亞油基-磺基甜菜鹼或硬脂基-磺基甜菜鹼;月桂基-肌胺酸、肉豆蔻基-肌胺酸、亞油基-肌胺酸或硬脂基-肌胺酸;亞油基-甜菜鹼、肉豆蔻基-甜菜鹼或鯨蠟基-甜菜鹼;月桂醯胺基丙基-甜菜鹼、椰油醯胺基丙基-甜菜鹼、亞油醯胺基丙基-甜菜鹼、肉豆蔻醯胺基丙基-甜菜鹼、棕櫚醯胺基丙基-甜菜鹼或異硬脂醯胺基丙基-甜菜鹼 (例如月桂醯胺基丙基);肉豆蔻醯胺基丙基-二甲胺、棕櫚醯胺基丙基-二甲胺或異硬脂醯胺基丙基-二甲胺;甲基椰油醯基-牛磺酸鈉或甲基油醯基-牛磺酸二鈉;及 MONAQUAT™ 系列 (Mona Industries 公司, Paterson, N.J.);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及乙二醇與丙二醇之共聚物 (例如 PLURONIC® 型嵌段共聚物,例如 PLURONIC® F-68);及類似者。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的界面活性劑為聚山梨醇酯 20 (PS20)。在又一個實施例中,本文的界面活性劑為泊洛沙姆 188 (P188)。
「防腐劑」是一種化合物,它可以視情況包含在調配物中以基本上減少其中的細菌作用,從而促進例如多用途調配物的生產。潛在防腐劑的實例包括十八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銨、氯化六甲銨、苯扎氯銨 (烷基芐基二甲基氯化銨的混合物,其中烷基為長鏈化合物) 及芐索氯銨。其他類型的防腐劑包括芳香醇,諸如苯酚、丁醇及苯甲醇,對羥基苯甲酸烷基酯,諸如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或對羥基苯甲酸丙酯;兒茶酚;間苯二酚;環己醇;3-戊醇及間甲酚。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的防腐劑為苯甲醇。在一些實施例中,調配物不包含防腐劑。
「穩定的」醫藥組成物為其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基本上保持其物理穩定性及/或化學穩定性的藥物調配物,及/或存儲後的生物活性。較佳地,調配物在儲存 (例如,冷凍儲存) 時基本上保留其物理及化學穩定性以及其生物活性。通常基於調配物之預期儲放壽命來選擇儲存期。用於測量蛋白質穩定性之各種分析技術可在業內獲得且綜述於例如 Peptide and Protein Drug Delivery, 247-301, Vincent Lee 編輯,Marcel Dekker, Inc., New York, N.Y., Pubs. (1991) 及 Jones, A. Adv. Drug Delivery Rev. 10: 29-90 (1993) 中。可以在所選量的光暴露及/或溫度下於所選時間段內測量穩定性。可以多種不同方式定性及/或定量地評估穩定性,包括評估凝集物形成 (例如,使用粒徑篩析層析、藉由量測濁度及/或藉由目視檢測);評估 ROS 形成 (例如,藉由使用光緊迫分析 (light stress assay) 或 2,2'-偶氮雙 (2-甲脒基丙烷) 二鹽酸鹽 (AAPH) 緊迫分析);使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之特定胺基酸殘基 (例如,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之 Met 殘基) 氧化;藉由使用陽離子交換層析、影像毛細管等電聚焦 (icIEF) 或毛細管區帶電泳評價電荷異質性;胺基末端或羧基末端序列分析;質譜分析;SDS-PAGE 分析以比較還原及完整多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肽圖 (例如,胰蛋白酶或 LYS-C) 分析;評估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T 細胞及/或 B 細胞) 之生物活性或靶標結合功能;及類似者。不穩定性可涉及以下中之任意一者或多者:聚集、去醯胺 (例如,Asn 去醯胺)、氧化 (例如,Met 氧化及/或 Trp 氧化)、異構化 (例如,Asp 異構化)、剪切/水解/片段化 (例如,鉸鏈區片段化)、琥珀醯亞胺形成、未配對半胱胺酸、N 端延伸、C 端處理、醣基化差異、及類似者。
如本文所用的與根據本發明的調配物相關的術語「液體」表示在大氣壓下在至少約 2 至約 8℃ 的溫度下為液體的調配物。
在本申請中,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所使用的技術可以參見以下幾個熟知的參考文獻,諸如: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Sambrook 等人,1989,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及 PCR Protocols: A Guide to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Innis 等人 1990.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CA), and Harlow and Lane (1988) 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ch.14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Cold Spring Harbor, NY)。
適當地,除非另有說明,通常根據生產商定義的方案和/或參數進行涉及使用市售套組和試劑的步驟。因此,在描述本發明的方法和用途之前,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不限於所描述的具體方法、方案、細胞系、動物物種或屬、構建體和試劑,當然彼等均可以改變。還應理解的是,本文所用的術語僅出於描述具體實施方案的目的,而不旨在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本發明的範圍僅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來限制。 III. 醫藥組成物
本發明提供了包含低濃度的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的醫藥組成物及其用途,例如用於治療 B 細胞增生性病症 (例如,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可以調配本發明的醫藥組成物以支持低濃度的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並且在儲存及臨床投予期間穩定對抗藉由吸附引起的蛋白質損失。對於需要在臨床投予前進一步稀釋及處理的低抗體濃度,吸附可能是一個重要問題,並可能導致低效力值。格菲妥單抗以 2.5 mg 及 10 mg (分步劑量) 及 30 mg 維持劑量 (目標劑量,固定劑量) 之劑量給予。格菲妥單抗意欲用於在 0.9% 或 0.45% 氯化鈉中稀釋後經由 IV 袋輸注進行 IV 投予。藉由 0.05 mg/ml 至 0.6 mg/ml 的劑量溶液濃度在 IV 袋中取決於劑量。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液體醫藥組成物,其包含: 約 1 至 25 mg/ml 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約 10 至 50 mM 之緩衝劑; 約 ≥200 mM 之張力劑; 約 0 至 15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 0.2 mg/ml 之界面活性劑; pH 在約 5.0 至約 6.0 之範圍內。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液體醫藥組成物,其包含: 約 5 mg/ml 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約 10 至 50 mM 之緩衝劑; 約 ≥200 mM 之張力劑; 約 0 至 15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 0.2 mg/ml 之界面活性劑; pH 在約 5.0 至約 6.0 之範圍內。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液體醫藥組成物,其包含: 約 0.9 至 1.1 mg/ml 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約 10 至 50 mM 之緩衝劑; 約 ≥200 mM 之張力劑; 約 0 至 15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 0.2 mg/ml 之界面活性劑; pH 在約 5.0 至約 6.0 之範圍內。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液體醫藥組成物,其包含: 約 1 mg/ml 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約 10 至 50 mM 之緩衝劑; 約 ≥200 mM 之張力劑; 約 0 至 15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 0.2 mg/ml 之界面活性劑; pH 在約 5.0 至約 6.0 之範圍內。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濃度係在約 1 至 5 mg/ml 之範圍內。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濃度為約 0.5、約 0.6、約 0.7、約 0.8、約 0.9、約 1 mg/ml、約 1.1 mg/ml、約 1.5 mg/ml、約 2 mg/ml、約 3 mg/ml、約 4 mg/ml 或約 5 mg/ml。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濃度為約 6 mg/ml、約 7 mg/ml、約 8 mg/ml、約 9 mg/ml、約 10 mg/ml、約 11 mg/ml、約 12 mg/ml、約 13 mg/ml、約 14 mg/ml、約 15 mg/ml、約 16 mg/ml、約 17 mg/ml、約 18 mg/ml、約 19 mg/ml、約 20 mg/ml、約 21 mg/ml、約 22 mg/ml、約 23 mg/ml、約 24 mg/ml、約 25 mg/ml、約 26 mg/ml、約 27 mg/ml、約 28 mg/ml、約 29 mg/ml、或約 30 mg/ml。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濃度係在約 0.9 至 1.1 mg/ml 之範圍內。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濃度為約 1 mg/ml。
在一個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包含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其包含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1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2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3 之胺基酸序列; 及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4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5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6 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序列及輕鏈可變區序列,該重鏈可變區序列與 SEQ ID NO: 7 為至少 80%、85%、90%、95%、96%、97%、98% 或 99% 相同,且該輕鏈可變區序列與 SEQ ID NO: 8 序列為至少 80%、85%、90%、95%、96%、97%、98% 或 99% 相同。在進一步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7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8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9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10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11 之胺基酸序列; 及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12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13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14 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序列及輕鏈可變區序列,該重鏈可變區序列與 SEQ ID NO: 15 為至少 80%、85%、90%、95%、96%、97%、98% 或 99% 相同,且該與輕鏈可變區序列與 SEQ ID NO: 16 序列為至少 80%、85%、90%、95%、96%、97%、98% 或 99% 相同。在進一步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15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16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 a)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 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1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2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3 之胺基酸序列; 以及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4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5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6 之胺基酸序列;及 b)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 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9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10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11 之胺基酸序列;及 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12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13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14 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 (i)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7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8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以及 (ii)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15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16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與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之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為抗體片段,特定而言 Fab 分子或 scFv 分子,更特定而言 Fab 分子。在特定實施例中,與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之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為交換型 Fab 分子,其中 Fab 重鏈及 Fab 輕鏈的可變域或恆定域被交換 (亦即彼此替換)。
在一個實施例中,與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之 CD20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為抗體片段,特定而言 Fab 分子或 scFv 分子,更特定而言 Fab 分子。在特定實施例中,與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之 CD20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為習用 Fab 分子。
在一個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以及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在一個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包含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第一抗原結合域以及與 CD20 特異性結合的第二及第三抗原結合域。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抗原結合域為交換型 Fab 分子,而第二及第三抗原結合域各自為習用 Fab 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進一步包含 Fc 域。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可包含如本文所述之 Fc 區及/或抗原結合域中的修飾。在一個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 IgG1 Fc 域,該域包含降低與 Fc 受體之結合及/或效應功能的一種或多種胺基酸取代。在一個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 IgG1 Fc 域,該域包含胺基酸取代 L234A、L235A 及 P329G (EU 編號)。
在一個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 (i)             與 CD3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 Fc 域之第一次單元的 N 端; (ii)           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第一抗原結合域,其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與 CD3 特異性地結合之抗原結合域的 Fc 重鏈之 N 端;以及 (iii)         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第二抗原結合域,其在 Fab 重鏈的 C 端融合至 Fc 域的第二次單元的 N 端。
在特定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 a) 第一 Fab 分子,其與 CD3,特定而言 CD3 ε 特異性結合;且其中 Fab 輕鏈及 Fab 重鏈之可變域 VL 及 VH 彼此替換; b) 第二 Fab 及第三 Fab 分子,其與 CD20 特異性結合,其中在第二 Fab 及第三 Fab 分子之恆定域 CL 中,處於位置 124 處之胺基酸被離胺酸 (K) 取代 (根據 Kabat 編號),且處於位置 123 處之胺基酸被離胺酸 (K) 或精胺酸 (R),特定而言被精胺酸 (R) 取代 (根據 Kabat 編號),並且其中在第二 Fab 及第三 Fab 分子之恆定域 CH1 中,處於位置 147 處之胺基酸被麩胺酸 (E) 取代 (EU 編號),且處於位置 213 處之胺基酸被麩胺酸 (E) 取代 (EU 編號);以及 c) Fc 域,其由能夠穩定締合之第一次單元及第二次單元構成。
在一個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兩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以及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
在一個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對於 CD20 為二價的並且對於 CD3 為單價的。
在一實施例中,a) 下之第一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 c) 下之 Fc 域中之一個次單元的 N 端,b) 下之第二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 a) 下之第一 Fab 分子之重鏈的 N 端,且 b) 下之第三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 c) 下之 Fc 域之另一次單元的 N 端。在一實施例中,a) 下之第一 Fab 分子包含:重鏈可變區,其與 SEQ ID NO: 15 之序列至少 95%、96%、97%、98% 或 99% 相同;及輕鏈可變區,其與 SEQ ID NO: 16 之序列至少約 95%、96%、97%、98% 或 99% 相同。
在另一實施例中,a) 下之第一 Fab 分子包含 SEQ ID NO: 15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16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
在一實施例中,b) 下之第二 Fab 分子及第三 Fab 分子各自包含:重鏈可變區,其與 SEQ ID NO: 7 之序列至少 95%、96%、97%、98% 或 99% 相同;及輕鏈可變區,其與 SEQ ID NO: 8 之序列至少 95%、96%、97%、98% 或 99% 相同。
在一個實施例中,b) 下之第二 Fab 分子及第三 Fab 分子各自包含 SEQ ID NO: 7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8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
在特定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與 SEQ ID NO: 17 之序列為至少 95%、96%、97%、98% 或 99% 相同的多肽;與 SEQ ID NO: 18 之序列為至少 95%、96%、97%、98% 或 99% 相同的多肽;與 SEQ ID NO: 19 之序列為至少 95%、96%、97%、98% 或 99% 相同的多肽;以及與 SEQ ID NO: 20 之序列為至少 95%、96%、97%、98% 或 99% 相同的多肽。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 SEQ ID NO:17 之多肽序列、SEQ ID NO:18 之多肽序列、SEQ ID NO:19 之多肽序列及 SEQ ID NO:20 之多肽序列。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一個多肽鏈,該多肽鏈包含 SEQ ID NO: 17 之胺基酸序列;一個多肽鏈,該多肽鏈包含 SEQ ID NO: 18 之胺基酸序列;一個多肽鏈,該多肽鏈包含 SEQ ID NO: 19 之胺基酸序列;以及兩個多肽鏈,該多肽鏈各自包含 SEQ ID NO: 20 之胺基酸序列。
特定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描述於 PCT 公開號 WO 2016/020309 及歐洲專利申請號 EP15188093 及 EP16169160(各自藉由引用整體併入本文)。
在一個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與 CD3ɛ 特異性結合。
在一個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可與抗體 H2C (PCT 公開號 WO2008/119567)、抗體 V9 (Rodrigues 等人, Int J Cancer Suppl.7, 45-50 (1992) 及美國專利第 6,054,297 號)、抗體 FN18 (Nooij 等人, Eur J Immunol. 19, 981-984 (1986))、抗體 SP34 (Pessano 等人, EMBO J.4, 337-340 (1985))、抗體 OKT3 (Kung 等人,Science 206, 347-349 (1979))、抗體 WT31 (Spits 等人, J Immunol. 135, 1922 (1985))、抗體 UCHT1 (Burns 等人, J Immunol.129, 1451-1457 (1982))、抗體 7D6 (Coulie 等人, EurJ Immunol. 21, 1703-1709 (1991)) 或抗體 Leu-4。在一些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亦可包含如下列中所揭示之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部分:WO 2005/040220、WO 2005/118635、WO 2007/042261、WO 2008/119567、WO 2008/119565、WO 2012/162067、WO 2013/158856、WO 2013/188693、WO 2013/186613、WO 2014/110601、WO 2014/145806、WO 2014/191113、WO 2014/047231、WO 2015/095392、WO 2015/181098、WO 2015/001085、WO 2015/104346、WO 2015/172800、WO 2016/020444 或 WO 2016/014974。
在一些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可包含來自利妥昔單抗、奧比妥珠單抗、奧瑞珠單抗、奧法木單抗、奧卡妥珠單抗、維妥珠單抗及烏妥昔單抗的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為格菲妥單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可包含本文所命名之一般、生物類似或非可比生物抗體形式。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液體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為格菲妥單抗。格菲妥單抗 (WHO 藥物資訊 (國際非專利藥品名稱),擬定 INN:清單 83,2020,第 34 卷,第 1 期,第 39 頁,亦稱為 CD20-TCB、RO7082859 或 RG6026;CAS #:2229047-91-8)係一種新型 T 細胞接合雙特異性 (TCB) 全長抗體,具有 2:1 之分子組態,可與 B 細胞上之 CD20 進行雙價結合,並與 T 細胞上之 CD3(特別是 CD3 ε 鏈 (CD3e))進行單價結合。其 CD3 結合區以頭‑對尾方式經由撓性連接子融合至 CD20 結合區中之一者。這種結構賦予格菲妥單抗優於其他具有 1:1 組態之 CD20-CD3 雙特異性抗體的活體外效力,並在臨床前 DLBCL 模型中產生顯著的抗腫瘤功效。CD20 二價在競爭性抗 CD20 抗體存在下保留了這種效力,為使用此等藥物進行預治療或共同治療提供了機會。格菲妥單抗包含一個工程改造之異二聚體 Fc 區,與 FcgR 及 C1q 的結合完全消失。藉由與表現人類 CD20 的腫瘤細胞及 T 細胞上的 T 細胞受體 (TCR) 複合物之 CD3e 同時結合,除了 T 細胞活化、增生及細胞激素釋放外,它也誘導腫瘤細胞裂解。由格菲妥單抗介導之 B 細胞溶解為 CD20 特異性,且在不存在 CD20 表現下或在不存在 T 細胞與 CD20 表現細胞的同時結合 (交聯) 下不會發生。除殺死外,T 細胞亦因 CD3 交聯而發生活化,如藉由 T 細胞活化標記物 (CD25 及 CD69) 之增加、細胞激素釋放 (IFNγ、TNFα、IL-2、IL-6、IL-10)、細胞毒性顆粒釋放 (顆粒酶 B) 及 T 細胞增生所檢測。格菲妥單抗之分子結構示意圖如圖 2 所示。格菲妥單抗之序列匯總於表 2 中。 2. 格菲妥單抗之序列 ID
格菲妥單抗之序列 ID
CD3 重鏈 CD3 輕鏈
SEQ ID NO: 說明 SEQ ID NO: 說明
9 HVR-H1 (Kabat) 12 HVR-L1 (Kabat)
10 HVR-H2 (Kabat) 13 HVR-L2 (Kabat)
11 HVR-H3 (Kabat) 14 HVR-L3 (Kabat)
15 VH 16 VL
CD20 重鏈 CD20 輕鏈
1 HVR-H1 (Kabat) 4 HVR-L1 (Kabat)
2 HVR-H2 (Kabat) 5 HVR-L2 (Kabat)
3 HVR-H3 (Kabat) 6 HVR-L3 (Kabat)
7 VH 8 VH
全長抗體
17 HC-杵 18 HC-臼
19 LC-CD3 20 LC-CD20
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劑為組胺酸、乙酸鹽、磷酸鹽、琥珀酸鹽、檸檬酸鹽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組胺酸為組胺酸乙酸鹽。替代性緩衝劑包括磷酸二氫鈉、磷酸氫二鈉、磷酸三鈉、磷酸二氫鉀、磷酸氫二鉀、磷酸三鉀或其混合物。在特定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包含組胺酸緩衝液,即具有組胺酸,通常是 L-組胺酸作為緩衝劑的緩衝液。在特定實施例中,緩衝劑包含 L-組胺酸 HCl,即包含 L-組胺酸或 L-組胺酸及 L-組胺酸 HCl 的混合物的緩衝液,並且 pH 調節用鹽酸實現。L-組胺酸 HCl 緩衝液可藉由將適量的 L-組胺酸及 L-組胺酸鹽酸鹽溶解在水中,或將適量的 L-組胺酸溶解在水中並藉由加入鹽酸調節 pH 至所需值來製備。
在某些實例中,緩衝劑 (例如,組胺酸,例如,L-組胺酸 HCl) 的濃度為 10 mM 至 50 mM。例如,緩衝劑可以是 10 mM 至 15 mM,或 15 mM 至 20 mM,例如,6 mM 至 18 mM,7 mM 至 16 mM,8 mM 至 15 mM,或 9 mM 至 12 mM,例如約 10 mM、約 11 mM、約 12 mM、約 13 mM、約 14 mM、約 15 mM、約 16 mM、約 17 mM、約 18 mM、約 19 mM 或約 20 mM。在特定實例中,緩衝劑 (例如,組胺酸,例如,L-組胺酸 HCl) 的濃度為約 15 至 25 mM。在一個實施例中,緩衝劑 (例如,組胺酸,例如,L-組胺酸 HCl) 的濃度為約 20mM。
無論使用何種緩衝液,可使用本領域已知的酸或鹼,例如鹽酸、乙酸、磷酸、硫酸和檸檬酸、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將 pH 調節至約 5.0 至約 6.0 範圍內的值,特定而言調節至約 5.2 至約 5.8 之 pH。
本發明的發明人發現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 a)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 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1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2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3 之胺基酸序列; 以及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4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5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6 之胺基酸序列;及 b)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 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9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10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11 之胺基酸序列;及 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12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13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14 之胺基酸序列, 在約 5.2 至約 5.8 之 pH 下在組成物中特別穩定。在一個實施例中,緩衝劑提供約 5.2 至約 5.8 之 pH,特定而言約 5.5 之 pH。
在一些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張力劑,例如糖、胺基酸或鹽。在張力劑為糖的實施例中,糖可以是例如蔗糖、葡萄糖、甘油或海藻糖。在特定實施例中,糖為蔗糖,視情況為 D-蔗糖。在一些實施例中,張力劑為蔗糖或氯化鈉。張力劑 (例如糖,例如蔗糖) 的濃度可以為至少約 ≥200 mM。例如,張力劑 (例如,糖,例如蔗糖) 可以處於例如 200 mM 至 220 mM、220 mM 至 240 mM、240 mM 至 260 mM、260 mM 至 280 mM、280 mM 至 300 mM、300 mM 至 320 mM、320 mM 至 340 mM、340 mM 至 360 mM、360 mM 至 380 mM、380 mM 至 400 mM、400 mM 至 420 mM、420 mM 至 440 mM、440 mM 至 460 mM、460 mM 至 480 mM、或 480 mM 至 500 mM,例如,200 mM 至 300 mM,例如,約 200 mM,約 210 mM,約 220 mM、約 230 mM、約 240 mM、約 250 mM、約 260 mM、約 270 mM、約 280 mM、約 290 mM、約 300 mM、約 350 mM、約 400 mM、約 450 mM 或約 500 mM 的濃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張力劑之濃度為約 200 mM 至 280 mM。在一些實施例中,張力劑之濃度為約 240 mM。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張力劑為蔗糖並且以至少約 200 mM 之濃度,即以約 ≥200 mM 之濃度存在。在其他特定實施例中,張力劑為蔗糖 (例如,D-蔗糖) 並且以約 200 mM 至 280 mM 之濃度存在。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張力劑為蔗糖 (例如,D-蔗糖) 並且以約 240 mM 之濃度存在。 在一些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包含作為穩定劑的甲硫胺酸。
可以使用任何合適濃度的穩定劑甲硫胺酸。例如,在前述任何醫藥組成物的一些實施例中,穩定劑 (例如甲硫胺酸) 之濃度為約 0.01 mM 至約 15 mM,例如,約 0.01 mM、約 0.05 mM、約 0.1 mM、約 0.2 mM,約 0.3 mM、約 0.4 mM、約 0.5 mM、約 0.6 mM、約 0.7 mM、約 0.8 mM、約 0.9 mM、約 1 mM、約 2 mM、約 3 mM、約 4 mM、約 5 mM、約 6 mM、約 7 mM、約 8 mM、約 9 mM、約 10 mM、約 11 mM、約 12 mM、約 13 mM、約 14 mM 或約 15 mM。
在特定實施例中,甲硫胺酸之濃度為約 5 mM 至 15 mM。在特定實施例中,甲硫胺酸之濃度為約 10 mM。
本文所述的任何醫藥組成物可包含界面活性劑。可使用任何合適的界面活性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界面活性劑為非離子界面活性劑 (例如,聚山梨醇酯 (聚氧乙烯 (n) 山梨糖醇單月桂酸酯)、泊洛沙姆、聚氧乙烯烷基醚、烷基苯基聚氧乙烯醚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非離子界面活性劑為聚山梨醇酯 (例如,聚山梨醇酯 20 (聚氧乙烯 (20) 山梨糖醇單月桂酸酯 (PS20)、TWEEN 20®;例如,超精製 PS20 (已經歷專有快速色譜法處理以獲得更高純度並且可從 Avantor Performance Materials, LLC (Center Valley, PA, US) 獲得的 PS20))或聚山梨醇酯 80 (聚氧乙烯 (20) 山梨糖醇單油酸酯 (PS80),例如 TWEEN 80®;例如,超精製 PS80 (Avantor)))。在特定實施例中,聚山梨醇酯為聚山梨醇酯 20。在其他實施例中,非離子界面活性劑為泊洛沙姆 (例如,泊洛沙姆 188,聚(乙二醇)-嵌段-聚(丙二醇)-嵌段-聚(乙二醇))。
醫藥界面活性劑的濃度可以為至少約 ≥ 0.2mg/ml,即濃度為至少約 ≥ 0.02% (w/v)。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醫藥組成物的一些實施例中,界面活性劑 (例如 PS20 或 P188) 之濃度為約 0.01% (w/v) 至約 2% (w/v),例如,約 0.01%、約 0.02%、約 0.03%、約 0.04%、約 0.05%、約 0.06%、約 0.07%、約 0.08%、約 0.09%、約 0.1%、約 0.15%、約 0.2%、約 0.3%、約 0.4%、約 0.5%、約 0.6%、約 0.7%、約 0.8%、約 0.9%、約 1%、約 1.1%、約 1.2%、約 1.3%、約 1.4%、約 1.5%、約 1.6%、約1.7%、約 1.8%、約 1.9% 或約 2% (w/v)。
在一些實施例中,界面活性劑 (例如 PS20 或 P188) 之濃度為約 0.1 至 1 mg/ml,即 0.01% (w/v) 至約 0.1% (w/v)。在一些實施例中,界面活性劑 (例如 PS20 或 P188) 之濃度為約 0.2 至 1 mg/ml,即 0.02 % (w/v) 至約 0.1% (w/v)。在一些實施例中,界面活性劑 (例如 PS20 或 P188) 之濃度為約 0.2 至 0.8 mg/ml,即 0.02 % (w/v) 至約 0.08% (w/v)。在一些實施例中,界面活性劑 (例如 PS20 或 P188) 之濃度為約 0.5 mg/ml,即 0.05% (w/v)。
在某些實施例中,界面活性劑為 P188,且 P188 之濃度為約 0.05% (w/v)、0.07% (w/v) 或 0.1% (w/v)。
在特定實施例中,界面活性劑為 PS20,且 PS20 之濃度至少約 ≥ 0.2mg/ml,即濃度至少約 ≥ 0.02% (w/v) PS20。
在特定實施例中,界面活性劑為 PS20,且 PS20 之濃度為約 0.2 至 0.8 mg/ml,即約 0.02% (w/v) 至約 0.08% (w/v)。在特定實施例中,界面活性劑為 PS20,且 PS20 之濃度為約 0.5 mg/ml,即 0.05% (w/v)。在特定實施例中,界面活性劑為 PS20,且 PS20 之濃度至少約 ≥ 0.02% (w/v) PS20。在特定實施例中,界面活性劑為 PS20,且 PS20 之濃度為約 0.02 % (w/v) 至約 0.08% (w/v)。在特定實施例中,界面活性劑為 PS20,且 PS20 之濃度為約 0.05% (w/v)。
在一個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液體醫藥組成物包含: 約 1 至 5 mg/ml 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其包含: a)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 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1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2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3 之胺基酸序列; 以及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4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5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6 之胺基酸序列;及 b)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 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9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10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11 之胺基酸序列;及 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12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13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14 之胺基酸序列; 約 15 至 25 mM 之組胺酸緩衝液; 約 200 至 280 mM 蔗糖; 約 0 至 15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0.2 至 0.8 mg/ml 之 PS20 pH 為約 5 至約 6。
在一個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液體醫藥組成物包含: 約 1 至 5 mg/ml 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其包含: a)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 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1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2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3 之胺基酸序列; 以及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4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5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6 之胺基酸序列;及 b)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 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9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10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11 之胺基酸序列;及 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12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13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14 之胺基酸序列; 約 15 至 25 mM 之組胺酸緩衝液; 約 200 至 280 mM 蔗糖; 約 0 至 15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0.2 至 0.8 mg/ml 之 PS20 pH 為約 5.2 至約 5.8。
在一個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液體醫藥組成物包含: 約 0.9 至 1.1 mg/ml 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其包含: a)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 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1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2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3 之胺基酸序列; 以及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4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5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6 之胺基酸序列;及 b)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 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9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10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11 之胺基酸序列;及 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12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13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14 之胺基酸序列; 約 15 至 25 mM 之組胺酸緩衝液; 約 200 至 280 mM 蔗糖; 約 0 至 15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0.2 至 0.8 mg/ml 之 PS20 pH 為約 5.2 至約 5.8。
在一個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包含: 約 1 mg/ml 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其包含: a)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 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1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2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3 之胺基酸序列; 以及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4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5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6 之胺基酸序列;及 b)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 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9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10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11 之胺基酸序列;及 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12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13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14 之胺基酸序列; 約 15 至 25 mM 之組胺酸緩衝液; 約 200 至 280 mM 蔗糖; 約 0 至 15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0.2 至 0.8 mg/ml 之 PS20 pH 為約 5.2 至約 5.8。
在一個實施例中,液體醫藥組成物包含: 約 1 mg/ml 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其包含: a)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 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1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2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3 之胺基酸序列; 以及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4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5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6 之胺基酸序列;及 b)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 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9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10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11 之胺基酸序列;及 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12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13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14 之胺基酸序列; 約 20 mM 之組胺酸緩衝液; 約 240 mM 蔗糖; 約 10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0.5 mg/ml 之 PS20 pH 為約 5.5。
在一個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液體醫藥組成物包含: 約 1 至 5 mg/ml 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其包含: (i)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7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8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以及 (ii)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15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16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 約 15 至 25 mM 之組胺酸緩衝液; 約 200 至 280 mM 蔗糖; 約 0 至 15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0.2 至 0.8 mg/ml 之 PS20 pH 為約 5.2 至約 5.8。
在一個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液體醫藥組成物包含: 約 0.9 至約 1.1 mg/ml 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其包含: (i)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7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8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以及 (ii)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15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16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 約 15 至 25 mM 之組胺酸緩衝液; 約 200 至 280 mM 蔗糖; 約 0 至 15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0.2 至 0.8 mg/ml 之 PS20 pH 為約 5.2 至約 5.8。
在一個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液體醫藥組成物包含: 約 1 mg/ml 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其包含: (i)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7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8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以及 (ii)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15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16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 約 15 至 25 mM 之組胺酸緩衝液; 約 200 至 280 mM 蔗糖; 約 0 至 15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0.2 至 0.8 mg/ml 之 PS20 pH 為約 5.2 至約 5.8。
在一個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液體醫藥組成物包含: 約 1 mg/ml 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其包含: (i)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7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8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以及 (ii)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15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16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 約 20 mM 之組胺酸緩衝液; 約 240 mM 蔗糖; 約 10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0.5 mg/ml 之 PS20 pH 為約 5.5。
在一個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液體醫藥組成物包含: 約 1 至 5mg/ml 之格菲妥單抗, 約 15 至 25 mM 之組胺酸緩衝液; 約 200 至 280 mM 蔗糖; 約 0 至 15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0.2 至 0.8 mg/ml 之 PS20 pH 為約 5.2 至約 5.8。
在一個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液體醫藥組成物包含: 約 0.9 至約 1.1 mg/ml 之格菲妥單抗, 約 15 至 25 mM 之組胺酸緩衝液; 約 200 至 280 mM 蔗糖; 約 0 至 15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0.2 至 0.8 mg/ml 之 PS20 pH 為約 5.2 至約 5.8。
在一個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液體醫藥組成物包含: 約 1 mg/ml 之格菲妥單抗; 約 15 至 25 mM 之組胺酸緩衝液; 約 200 至 280 mM 蔗糖; 約 0 至 15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0.2 至 0.8 mg/ml 之 PS20 pH 為約 5.2 至約 5.8。
在一個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液體醫藥組成物包含: 約 1 mg/ml 之格菲妥單抗; 約 20 mM 之組胺酸緩衝液; 約 240 mM 蔗糖; 約 10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0.5 mg/ml 之 PS20 pH 為約 5.5。
調配物還可含有佐劑,例如防腐劑、潤濕劑、乳化劑和分散劑。可藉由滅菌程序及藉由加入各種抗菌劑及抗真菌劑,例如對羥基苯甲酸酯、氯丁醇、苯酚、山梨酸等,來確保防止微生物的存在。防腐劑通常以約 0.001 至約 2% (w/v) 的量使用。防腐劑包含但不限於乙醇、苯甲醇、苯酚、間甲酚、對氯間甲酚、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或對羥基苯甲酸丙酯以及苯扎氯銨。 IV. 用於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中的治療劑 A. CD20/ CD3 雙特異性抗體
本發明提供了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 細胞接合雙特異性抗體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之新醫藥組成物。在一個實施例中,抗體為單株抗體。在一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為多株抗體。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為人抗體。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為人源化抗體。在一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為嵌合抗體。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為全長抗體。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為 IgG 類抗體、特定而言 IgG1 亞類抗體。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為重組抗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包含抗體片段。抗體片段包括但不限於 Fab、Fab'、Fab'-SH、F(ab') 2、Fv 和 scFv 片段以及下文所述之其他片段。關於某些抗體片段的綜述,參見 Hudson 等人, Nat. Med.9:129-134 (2003)。關於 scFv 片段的綜述,例如參見 Pluckthün, The Pharmacology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第 113卷,Rosenburg 及 Moore 編輯,Springer-Verlag,New York,第 269-315 頁 (1994);亦參見 WO 93/16185;及美國專利第 5,571,894 號及第 5,587,458 號。關於包含補救受體結合抗原決定位殘基且具有增加的活體內半衰期之 Fab 及 F(ab') 2片段的論述,參見美國第 5,869,046 號專利。在一實施例中,抗體片段為 Fab 片段或 scFv 片段。
雙功能抗體為具有兩個抗原結合位點 (其可係二價或雙特異性的) 之抗體片段。參見例如 EP 404,097;WO 1993/01161;Hudson 等人, Nat. Med.9:129-134 (2003);及 Hollinger 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90: 6444-6448 (1993)。Hudson 等人, Nat. Med.9:129-134 (2003) 中亦描述三功能抗體及四功能抗體。
單域抗體為包含抗體之重鏈可變域之全部或部分或抗體之輕鏈可變域之全部或部分之抗體片段。在某些實施例中,單域抗體為人單域抗體(Domantis, Inc.,Waltham, MA;參閱例如美國專利第 6,248,516 B1 號)。
抗體片段可藉由各種技術製造,包括但不限於如本文公開的完整抗體之蛋白水解消化以及重組宿主細胞(例如, 大腸桿菌或噬菌體)之產生。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為嵌合抗體。某些嵌合抗體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號 4,816,567;及 Morrison 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1: 6851-6855 (1984)。在一個實例中,嵌合抗體包含非人可變區 (例如,來源於小鼠、大鼠、倉鼠、兔或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如猴的可變區) 及人恆定區。在又一個實例中,嵌合抗體為「類別轉換」抗體,其中類或子類相比於其親代抗體已發生變更。嵌合抗體包括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為人源化抗體。通常,非人抗體為人源化抗體以降低對人的免疫原性,同時保留親代非人抗體之特異性及親和力。通常,人源化抗體包含一個或多個可變域,其中 HVR 如 CDR (或其部分) 來源於非人抗體,並且 FR (或其部分) 來源於人抗體序列。人源化抗體視情況將包含人恆定區之至少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人源化抗體中的一些 FR 殘基經來自非人抗體 (例如衍生 HVR 殘基之抗體) 之對應殘基取代,以例如恢復或改善抗體特異性或親和力。
人源化抗體及其製備方法綜述於例如 Almagro 和 Fransson, Front. Biosci.13:1619-1633 (2008) 中,並且進一步描述於例如:Riechmann 等人 Nature332:323-329 (1988);Queen 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86:10029-10033 (1989);US 專利號 5,821,337、7,527,791、6,982,321 和 7,087,409;Kashmiri 等人, Methods36:25-34 (2005) (具體描述了決定區 (SDR) 接枝);Padlan, Mol. Immunol.28:489-498 (1991) (描述了「表面重塑」);Dall’Acqua 等人, Methods36:43-60 (2005) (描述了「FR 改組」);Osbourn 等人, Methods36:61-68 (2005);及 Klimka 等人, Br. J. Cancer,83:252-260 (2000) (描述了 FR 改組的「導向選擇」法)。
可以用於人源化的人框架區域包括但不限於:使用「最佳匹配」方法選擇的框架區域 (參見例如 Sims 等人 J. Immunol.151:2296 (1993));來源於輕鏈或重鏈變異區的特定亞組的人抗體的共有序列的框架區域 (參見例如:Carter 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89:4285 (1992);及 Presta 等人 J. Immunol.,151:2623 (1993));人成熟的 (體細胞突變) 框架區域或人種系框架區域 (參見例如 Almagro 和 Fransson, Front. Biosci.13:1619-1633 (2008));以及來源於篩選 FR 文庫的框架區域 (參見例如:Baca 等人, J. Biol. Chem.272:10678-10684 (1997);及 Rosok 等人, J. Biol. Chem.271:22611-22618 (1996))。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為人抗體。可使用此領域中所公知的各種技術生產人抗體。人抗體一般性描述於:van Dijk 和 van de Winkel, Curr. Opin. Pharmacol.5: 368-74 (2001);及 Lonberg, Curr. Opin. Immunol.20:450-459 (2008)。
可透過對轉基因動物投予免疫原來製備人抗體,該轉基因動物已被修飾以回應於抗原攻擊而產生完整的人抗體或具有人可變區的完整抗體。此等動物通常包含全部或部分人免疫球蛋白基因座,其取代內源性免疫球蛋白基因座,或存在於染色體外或隨機整合到動物的染色體中。在此等轉基因小鼠中,內源性免疫球蛋白基因座通常已被滅活。有關從轉基因動物中獲得人抗體的方法的綜述,參見 Lonberg, Nat. Biotech.23:1117-1125 (2005)。另見例如:美國專利號 6,075,181 和 6,150,584 (描述了 XENOMOUSE TM技術);美國專利號 5,770,429 (描述了 HuMab® 技術);美國專利號 7,041,870 (描述了 K-M MOUSE® 技術);及美國專利申請公開號 US 2007/0061900 (描述了 VelociMouse® 技術)。由此等動物產生的來源於完整抗體的人可變區可被進一步修飾,例如透過與不同的人恆定區結合來修飾。
人抗體也可透過基於融合瘤的方法進行製備。用於生產人單株抗體的人骨髓瘤和小鼠-人异源骨髓瘤細胞株已有描述。(參見例如:Kozbor J. Immunol.,133: 3001 (1984);Brodeur 等人, Monoclonal Antibody Production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pp. 51-63 (Marcel Dekker,Inc.,New York,1987);及 Boerner 等人, J. Immunol.,147: 86 (1991)。)經由人 B 細胞融合瘤技術生成的人抗體亦闡述於 Li 等人 ,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3:3557-3562 (2006)中。其他方法包括描述於例如以下文獻中的那些:美國專利號 7,189,826 (描述了由融合瘤細胞株生產單株人 IgM 抗體),及 Ni, Xiandai Mianyixue,26(4):265-268 (2006) (描述了人-人融合瘤)。人融合瘤技術 (Trioma 技術) 也描述於以下文獻中:Vollmers 和 Brandlein, Histology and Histopathology,20(3):927-937 (2005);及 Vollmers 和 Brandlein, Methods and Findings in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27(3):185-91 (2005)。
人抗體也可以藉由分離選自人源性噬菌體展示庫的 Fv 選殖株可變域序列來產生。然後可以將此等可變域序列與所需的人恆定域結合。下文描述了從抗體文庫中選擇人類抗體的技術。
包含在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中的結合域可藉由篩選具有所欲活性之結合部分的組合文庫來分離。例如,此領域中所公知的多種方法用於產生噬菌體展示庫並篩選此等庫中具有所需之結合特性的抗體。此等方法綜述於例如:Hoogenboom 等人,收錄於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178:1-37 (O'Brien 等人主編,Human Press,Totowa,NJ,2001) 中,並且進一步描述於例如:McCafferty 等人 Nature348:552-554;Clackson 等人 Nature352: 624-628 (1991);Marks 等人 J. Mol. Biol.222: 581-597 (1992);Marks 和 Bradbury,收錄於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248:161-175 (Lo 主編,Human Press,Totowa,NJ,2003);Sidhu 等人 J. Mol. Biol.338(2): 299-310 (2004);Lee 等人 J. Mol. Biol.340(5): 1073-1093 (2004);Fellouse, Proc. Natl. Acad. Sci. USA101(34): 12467-12472 (2004);及 Lee 等人 J. Immunol. Methods284(1-2): 119-132 (2004)。
在某些噬菌體展示方法中,透過聚合酶鏈鎖反應 (PCR) 分別選殖 VH 和 VL 基因庫,並在噬菌體庫中隨機重組,然後可按照以下文獻所述之方法篩選抗原結合噬菌體:Winter 等人, Ann. Rev. Immunol.,12: 433-455 (1994)。噬菌體通常以單鏈 Fv (scFv) 片段或 Fab 片段展示抗體片段。來自免疫源的文庫無需構建融合瘤即可向免疫原提供高親和性抗體。或者,可以在不進行任何免疫作用的情況下選殖天然譜系(例如,來自人)以向各種非自身以及自身抗原提供抗體的單一來源,如 Griffiths 等人在 EMBO J.12: 725-734 (1993) 中所述。最後,還可以透過選殖幹細胞中未重排的 V 基因片段,並使用包含隨機序列的 PCR 引子來編碼高變異性 CDR3 區域並在活 體外完成重排,由此合成天然庫,如 Hoogenboom 和 Winter 在 J. Mol. Biol.,227: 381-388 (1992) 中所述。描述人抗體噬菌體庫的專利公開包括例如:美國第 5,750,373 號專利及美國專利公開號 2005/0079574、2005/0119455、2005/0266000、2007/0117126、2007/0160598、2007/0237764、2007/0292936 和 2009/0002360。
從人抗體庫分離的抗體或抗體片段在本文中被視作人抗體或人抗體片段。
製備雙特異性抗體的技術包括但不限於具有不同特異性之兩個免疫球蛋白重鏈-輕鏈對的重組共表現(參閱:Milstein 等人, Nature305: 537 (1983);WO 93/08829;及 Traunecker 等人, EMBO J.10: 3655,1991)和「杵臼」工程改造(參閱例如美國專利第 5,731,168 號)。多特異性抗體亦可藉由以下方法製備:用於製備抗體 Fc-異二聚體分子的工程靜電轉向效應 (WO 2009/089004A1);交聯兩個或更多個抗體或片段(參閱,例如,美國專利第 4,676,980 號;及 Brennan 等人 Science, 229: 81 (1985));使用白胺酸拉鏈產生雙特異性抗體(參閱,例如,Kostelny 等人, J. Immunol., 148(5):1547-1553 (1992));使用「雙抗體」技術製備雙鏈抗體片段(參閱,例如,Hollinger 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6444-6448 (1993));以及使用單鏈 Fv (scFv) 二聚體(參閱,例如,Gruber 等人, J. Immunol., 152:5368 (1994));以及按照例如 Tutt 等人, J. Immunol.147: 60 (1991) 中所揭示之方法製備三特異性抗體。
本文還包括具有三個或更多個抗原結合位點之工程化抗體,包括「章魚抗體」(Octopus antibodies) (參見例如 US 2006/0025576A1)。
本文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亦包括「雙重作用 FAb」或「DAF」,其包含與兩種不同抗原結合的抗原結合位點(例如,參閱 US 2008/0069820)。
「Crossmab」抗體亦包括在本文中(參閱例如 WO2009080251、WO2009080252、WO2009080253、WO2009080254)。
用於製備雙特異性抗體片段之另一技術為「雙特異性 T 細胞銜接」或 BiTE®方式 (例如參見 WO2004/106381、WO2005/061547、WO2007/042261 及 WO2008/119567)。此方式利用排列於單一多肽上之兩個抗體可變域。舉例而言,單一多肽鏈包括兩個單鏈 Fv (scFv) 片段,每一片段具有由多肽連接子隔開之可變重鏈 (VH) 域及可變輕鏈 (VL) 域,該多肽連接子之長度足以容許在該兩個域之間進行分子內締合。此單一多肽進一步在兩個 scFv 片段之間包括多肽間隔體序列。每個 scFv 識別不同的抗原決定基,並且此等抗原決定基可能對不同的細胞類型具有特異性,因此當每個 scFv 與其同源抗原決定基接合時,兩種不同細胞類型的細胞會靠近或被束縛。此方式之一特定實施例包括識別由免疫細胞表現之細胞表面抗原 (例如 T 細胞上之 CD3 多肽) 的 scFv,該 scFv 連接至另一識別由標靶細胞 (例如惡性或腫瘤細胞) 表現之細胞表面抗原的 scFv。
因係單一多肽,故可使用本技術領域已知之任何原核或真核細胞表現系統 (例如 CHO 細胞株) 來表現雙特異性 T 細胞銜接劑。然而,可能需要特定純化技術 (例如參見 EP1691833) 來分離單體雙特異性 T 細胞銜接劑與其他多聚體物質,該其他多聚體物質可具有除預期單體活性外之生物活性。在一實例性純化方案中,首先使含有經分泌多肽之溶液經歷金屬親和層析,且使用咪唑濃度梯度溶析多肽。使用陰離子交換層析進一步純化此溶析液,且使用氯化鈉濃度梯度溶析多肽。最後,使此溶析液經歷粒徑篩析層析以分離單體與多聚體物質。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可進一步經修飾以包含此項技術中已知且容易獲得之額外非蛋白質部分。適用於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之衍生化的部分包括但不限於水溶性聚合物。水溶性聚合物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聚乙二醇 (PEG)、乙二醇/丙二醇共聚物、羧甲基纖維素、葡聚醣、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啶酮、聚-1,3-二氧戊環、聚-1,3,6-三㗁烷、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聚胺基酸(均聚物或隨機共聚物)以及葡聚醣或聚(n-乙烯基吡咯啶酮)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均聚物、聚環氧丙烷/環氧乙烷共聚物、聚氧乙烯化多元醇(例如甘油)、聚乙烯醇及其混合物。聚乙二醇丙醛由於其水中之穩定性而可能在製造中具有優勢。該聚合物可具有任何分子量,且可係分支或不分支。連接至抗體的聚合物之數量可以變化,並且如果連接的聚合物超過一種,則它們可以為相同或不同之分子。通常,用於衍生化的聚合物之數量及/或類型可基於以下考慮因素來確定,此等考慮因素包括但不限於待改善之抗體的特定性質或功能、抗體衍生物是否將用於指定條件下的治療中等。
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亦可結合至一種或多種細胞毒性劑,諸如化學治療劑或藥物、生長抑制劑、毒素(例如來源於細菌、真菌、植物或動物之蛋白毒素、酶活性毒素或其片段),或放射性同位素。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包含抗體-藥物結合物 (ADC),其中抗體與一種或多種藥物結合,該等藥物包括但不限於美登素類化合物 (maytansinoid)(參閱美國專利第 5,208,020 號、第 5,416,064 號及歐洲專利 EP 0425235 B1);澳瑞他汀 (auristatin),例如單甲基澳瑞他汀藥物部分 DE 及 DF (MMAE 及 MMAF) (參閱美國專利第 5,635,483 號及第 5,780,588 號及第 7,498,298 號);尾海兔素 (dolastatin);卡利奇黴素 (calicheamicin) 或其衍生物 (參閱美國專利第 5,712,374 號、第 5,714,586 號、第 5,739,116 號、第 5,767,285 號、第 5,770,701 號、第 5,770,710 號、第 5,773,001 號、及第 5,877,296 號;Hinman 等人, Cancer Res.53:3336-3342 (1993);及 Lode 等人, Cancer Res.58:2925-2928 (1998));蒽環類藥物,例如道諾黴素 (daunomycin) 或阿黴素 (doxorubicin)(參閱 Kratz 等人, Current Med. Chem.13:477-523 (2006);Jeffrey 等人, Bioorganic & Med. Chem. Letters16:358-362 (2006);Torgov 等人, Bioconj. Chem.16:717-721 (2005);Nagy 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97:829-834 (2000);Dubowchik 等人, Bioorg. & Med. Chem. Letters12:1529-1532 (2002);King 等人, J. Med. Chem.45:4336-4343 (2002);及美國專利第 6,630,579 號);胺甲喋呤;長春地辛 (vindesine);紫杉烷類,諸如多西他賽 (docetaxel)、紫杉醇 (paclitaxel)、拉洛紫杉醇 (larotaxel)、特賽紫杉醇 (tesetaxel)、及奧他紫杉醇 (ortataxel);單端孢黴烯 (trichothecene);及 CC1065。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免疫結合物包含與酶活性毒素或其片段結合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該酶活性毒素或其片段包括但不限於白喉 A 鏈、白喉毒素之非結合活性片段、外毒素 A 鏈 (來源於 綠膿桿菌)、蓖麻毒蛋白 A 鏈、相思子毒素 A 鏈、莫迪素 A 鏈 (modeccin A chain)、α-八疊球菌、 油桐蛋白、香石竹毒蛋白、 美洲商陸蛋白 (PAPI、PAPII 及 PAP-S)、 苦瓜抑制劑、瀉果素 (curcin)、巴豆毒素 (crotin)、肥皂草抑制劑 ( Saponaria officinalisinhibitor)、白樹毒素 (gelonin)、米托菌素 (mitogellin)、局限曲菌素 (restrictocin)、酚黴素 (phenomycin)、伊諾黴素 (enomycin) 和新月毒素。
於另一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結合至放射性原子以形成放射性結合物。多種放射性同位素可用於產生放射性結合物。實例包括 At 211、I 131、I 125、Y 90、Re 186、Re 188、Sm 153、Bi 212、P 32、Pb 212及 Lu 之放射性同位素。當放射性結合物用於檢測時,其可包含用於閃爍顯像研究之放射性原子,例如 Tc 99m或 I 123,或用於核磁共振 (NMR) 成像 (亦稱為磁共振成像,mri) 之自旋標記,例如碘-123 (再次)、碘-131、銦-111、氟-19、碳-13、氮-15、氧-17、釓、錳或鐵。
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與細胞毒性劑之結合物可使用多種雙功能蛋白偶合劑進行製備,該等雙功能蛋白偶合劑為例如 N-琥珀醯亞胺基-3-(2-吡啶基二硫代)丙酸酯 (SPDP)、琥珀醯亞胺基-4-(N-馬來醯亞胺基甲基)環己烷-1-甲酸酯 (SMCC)、亞胺基硫烷 (IT)、亞胺基酸酯的雙功能衍生物(例如己二酸二甲酯 HCl)、活性酯(例如雙琥珀醯亞胺辛二酸)、醛(例如戊二醛)、雙疊氮化合物(例如雙(對疊氮基苯甲醯基)己二胺)、雙重氮衍生物(例如雙-(對重氮苯甲醯基)-乙二胺)、二異氰酸酯(例如甲苯 2,6-二異氰酸酯)及雙活性氟化合物(例如1,5-二氟-2,4-二硝基苯)。舉例而言,蓖麻毒蛋白免疫毒素可如 Vitetta 等人, Science238:1098 (1987) 中所闡述進行製備。用於將放射性核苷酸結合至抗體的一種例示性螯合劑為碳-14 標記的 1-異硫氰酸芐基-3-甲基二伸乙基三胺五乙酸 (MX-DTPA)。參見 WO94/11026。連接子可以為促進細胞中細胞毒性藥物釋放的「可切割連接子」。例如,可使用酸不穩定之連接子、對肽酶敏感之連接子、光不穩定之連接子、二甲基連接子或含雙硫鍵之連接子 (Chari 等人, Cancer Res.52:127-131 (1992);美國專利第 5,208,020 號)。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適用於治療細胞增生性病症 (例如,癌症)。在一個實施例中,細胞增生性病症為癌症。在一實施例中,癌症為 B 細胞增生性失調。在一實施例中,癌症為 CD20 陽性B 細胞增生性失調。在一實施例中,癌症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NHL)。在一個實施例中,NHL 為彌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 (DLBCL)、高惡性度 B 細胞淋巴瘤 (HGBCL)、源自濾泡性淋巴瘤 (FL) 的 DLBCL [轉化 FL;trFL]、原發性縱隔大 B 細胞淋巴瘤 (PMBCL) 或邊緣區淋巴瘤 (MZL)。MZL 可分類為脾 MZL、結節 MZL 及結節外 MZL。在一實施例中,NHL 為被套細胞淋巴瘤 (MCL)。在一個實施例中,NHL 為 1-3a 級濾泡性淋巴瘤 (FL)。在一個實施例中,CD20 陽性 B 細胞增生性失調為復發性或難治性 B 細胞增生性失調。在一個實施例中,復發性或難治性 B 細胞增生性失調為復發性或難治性 NHL(例如,復發性或難治性 DLBCL、復發性或難治性 FL、或復發性或難治性 MCL)。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與 CD3ɛ 特異性結合。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可與抗體 H2C (PCT 公開號 WO 2008/119567)、抗體 V9 (Rodrigues 等人, Int J Cancer Suppl.7, 45-50 (1992) 及美國專利第 6,054,297 號)、抗體 FN18 (Nooij 等人, Eur J Immunol. 19, 981-984 (1986))、抗體 SP34 (Pessano 等人, EMBO J.4, 337-340 (1985))、抗體 OKT3 (Kung 等人,Science 206, 347-349 (1979))、抗體 WT31 (Spits 等人, J Immunol. 135, 1922 (1985))、抗體 UCHT1 (Burns 等人, J Immunol.129, 1451-1457 (1982))、抗體 7D6 (Coulie 等人, EurJ Immunol. 21, 1703-1709 (1991)) 或抗體 Leu-4。在一些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亦可包含如下列中所揭示之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部分:WO 2005/040220、WO 2005/118635、WO 2007/042261、WO 2008/119567、WO 2008/119565、WO 2012/162067、WO 2013/158856、WO 2013/188693、WO 2013/186613、WO 2014/110601、WO 2014/145806、WO 2014/191113、WO 2014/047231、WO 2015/095392、WO 2015/181098、WO 2015/001085、WO 2015/104346、WO 2015/172800、WO 2016/020444 或 WO 2016/014974。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可包含來自利妥昔單抗、奧比妥珠單抗、奧瑞珠單抗、奧法木單抗、奧卡妥珠單抗 (ocaratuzumab)、維妥珠單抗 (veltuzumab) 及烏妥昔單抗 (ublituximab) 的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為格菲妥單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可包含本文所命名之一般、生物類似或非可比生物抗體形式。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1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2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3 之胺基酸序列; 以及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4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5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6 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序列及輕鏈可變區序列,該重鏈可變區序列與 SEQ ID NO: 7 為至少 80%、85%、90%、95%、96%、97%、98% 或 99% 相同,且該與輕鏈可變區序列相同與 SEQ ID NO: 8 序列為至少 80%、85%、90%、95%、96%、97%、98% 或 99% 相同。在進一步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7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8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該抗原結合域包含 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9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10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11 之胺基酸序列;及 以及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12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13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14 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重鏈可變區序列及輕鏈可變區序列,該重鏈可變區序列與 SEQ ID NO: 15 為至少 80%、85%、90%、95%、96%、97%、98% 或 99% 相同,且該與輕鏈可變區序列相同與 SEQ ID NO: 16 序列為至少 80%、85%、90%、95%、96%、97%、98% 或 99% 相同。在進一步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15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16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 a)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1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2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3 之胺基酸序列; 以及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4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5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6 之胺基酸序列;及 b)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重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9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10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11 之胺基酸序列;及 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12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13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14 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 (i)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7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8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以及 (ii)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15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16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
在一個實施例中,與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之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為抗體片段,特別是 Fab 分子或 scFv 分子,更特別是 Fab 分子。在特定實施例中,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之抗原結合域為交換型 Fab 分子,其中 Fab 重鏈及 Fab 輕鏈的可變域或恆定域被交換 (亦即彼此替換)。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以及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第一抗原結合域以及與 CD20 特異性結合的第二及第三抗原結合域。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抗原結合域為交換型 Fab 分子,而第二及第三抗原結合域各自為習用 Fab 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進一步包含 Fc 域。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可在Fc 區及/或如本文所闡述之抗原結合域中包含修飾。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 IgG1 Fc 域,該域包含降低與 Fc 受體之結合及/或效應功能的一個或多個胺基酸取代。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 IgG1 Fc 域,該域包含胺基酸取代 L234A、L235A 及 P329G (EU 編號)。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 (i)             與 CD3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 Fc 域之第一次單元的 N 端; (ii)           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第一抗原結合域,其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與 CD3 特異性地結合之抗原結合域的 Fc 重鏈之 N 端;以及 (iii)         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第二抗原結合域,其在 Fab 重鏈的 C 端融合至 Fc 域的第二次單元的 N 端。
在特定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 a) 第一 Fab 分子,其與 CD3,特定而言 CD3 ε 特異性結合;且其中 Fab 輕鏈及 Fab 重鏈之可變域 VL 及 VH 彼此替換; b) 第二 Fab 及第三 Fab 分子,其與 CD20 特異性結合,其中在第二 Fab 及第三 Fab 分子之恆定域 CL 中,處於位置 124 處之胺基酸被離胺酸 (K) 取代(根據 Kabat 編號),且處於位置 123 處之胺基酸被離胺酸 (K) 或精胺酸 (R)(特別是精胺酸 (R))取代(根據 Kabat 編號),以及,其中在第二 Fab 及第三 Fab 分子之恆定域 CH1 中,處於位置 147 處之胺基酸被麩胺酸 (E) 取代(EU 編號),且處於位置 213 處之胺基酸被麩胺酸 (E) 取代(EU 編號);以及 c) Fc 域,其由能夠穩定締合之第一次單元及第二次單元構成。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包含兩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以及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
在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對於 CD20 為二價的並且對於 CD3 為單價的。
在一個實施例中,a) 下之第一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 c) 下之 Fc 域之次單元之一者的 N 端,b) 下之第二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 a) 下之第一 Fab 分子的重鏈之 N 端,以及,b) 下之第三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 c) 下之 Fc 域的另一個次單元之 N 端。在一個實施例中,a) 下之第一 Fab 分子包含重鏈可變區和輕鏈可變區,該重鏈可變區與 SEQ ID NO: 15 之序列為至少 95%、96%、97%、98% 或 99% 相同,且該輕鏈可變區與 SEQ ID NO: 16 之序列為至少 95%、96%、97%、98% 或 99% 相同。
在另一實施例中,a) 下之第一 Fab 分子包含 SEQ ID NO: 15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16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
在一實施例中,b) 下之第二 Fab 分子及第三 Fab 分子各自包含:重鏈可變區,其與 SEQ ID NO: 7 之序列至少 95%、96%、97%、98% 或 99% 相同;及輕鏈可變區,其與 SEQ ID NO: 8 之序列至少 95%、96%、97%、98% 或 99% 相同。
在一個實施例中,b) 下之第二 Fab 分子及第三 Fab 分子各自包含 SEQ ID NO: 7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8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
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包含:與 SEQ ID NO: 17 之序列為至少 95%、96%、97%、98% 或 99% 相同的多肽;與 SEQ ID NO: 18 之序列為至少 95%、96%、97%、98% 或 99% 相同的多肽;與 SEQ ID NO: 19 之序列為至少 95%、96%、97%、98% 或 99% 相同的多肽;及與 SEQ ID NO: 20 之序列為至少 95%、96%、97%、98% 或 99% 相同的多肽。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 SEQ ID NO:17 之多肽序列、SEQ ID NO:18 之多肽序列、SEQ ID NO:19 之多肽序列及 SEQ ID NO:20 之多肽序列。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一個多肽鏈,該多肽鏈包含 SEQ ID NO: 17 之胺基酸序列;一個多肽鏈,該多肽鏈包含 SEQ ID NO: 18 之胺基酸序列;一個多肽鏈,該多肽鏈包含 SEQ ID NO: 19 之胺基酸序列;以及兩個多肽鏈,該多肽鏈各自包含 SEQ ID NO: 20 之胺基酸序列。
特定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描述於 PCT 公開號 WO 2016/020309 及歐洲專利申請號 EP15188093 及 EP16169160(各自藉由引用整體併入本文)。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為格菲妥單抗。 B. 抗體格式 1. CD20/ CD3 雙特異性抗體之組態
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之各組分可以各種組態彼此融合。示例性組態如圖 1 所示。
在特定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中所包含之抗原結合部分為 Fab 分子。在此等實施例中,第一抗原結合部分、第二抗原結合部分、第三抗原結合部分等在本文中可分別稱為第一 Fab 分子、第二 Fab 分子、第三 Fab 分子等。另外,在特定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包含由能夠穩定締合之第一次單元及第二次單元構成的 Fc 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 Fc 域的第一次單元或第二次單元之 N 端。
在一個此類實施例中,第二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第一 Fab 分子的 Fab 重鏈之 N 端。在一具體此類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基本上由第一 Fab 分子及第二 Fab 分子、由第一次單元及第二次單元構成之 Fc 域及視情況一個或多個肽連接子組成,其中第一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 Fc 域的第一次單元或第二次單元之 N 端,並且第二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第一 Fab 分子的 Fab 重鏈之 N 端。圖 1G 及 1K 中示意性地描繪了此類組態。另外,視情況,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和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彼此融合。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 Fc 域的第一次單元或第二次單元之 N 端。在一具體此類實施例中,該抗體基本上由第一 Fab 分子及第二 Fab 分子、由第一次單元及第二次單元構成之 Fc 域以及視情況一個或多個肽連接子組成,其中第一 Fab 分子及第二 Fab 分子各自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 Fc 域的次單元中之一者的 N 端。此一組態示意性地繪示於圖 1A 及 1D 中。第一 Fab 分子及第二 Fab 分子可直接或透過胜肽連接子與 Fc 域融合。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第一 Fab 分子及第二 Fab 分子各自透過免疫球蛋白鉸鏈區與 Fc 域融合。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免疫球蛋白鉸鏈區為人 IgG 1鉸鏈區,特別地,其中 Fc 域為 IgG 1Fc 域。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 Fc 域的第一次單元或第二次單元之 N 端。在一個此類實施例中,第一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第二 Fab 分子的 Fab 重鏈之 N 端。在一具體此類實施例中,該抗體基本上由第一 Fab 分子及第二 Fab 分子、由第一次單元及第二次單元構成之 Fc 域以及視情況一個或多個肽連接子組成,其中第一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第二 Fab 分子的 Fab 重鏈之 N 端,並且第二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 Fc 域的第一次單元或第二次單元之 N 端。此一組態示意性地繪示於圖 1H 及 1L 中。另外,視情況,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和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彼此融合。
Fab 分子可與 Fc 域直接彼此融合,或者經由肽連接子與 Fc 域融合,該肽連接子包含一個或多個胺基酸且通常具有約 2-20 個胺基酸。胜肽連接子為本領域中所公知的並且如本文所述。合適的非免疫原性肽連接子包括例如 (G 4S) n(SEQ ID NO: 21)、(SG 4) n(SEQ ID NO: 22) 或 G 4(SG 4) n(SEQ ID NO: 23) 肽連接子。「N」通常為 1 至 10 的整數,特別為 2 至 4。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胜肽連接子的長度為至少 5 個胺基酸;在一個實施例中,長度為 5 至 100 個胺基酸;在進一步之實施例中,長度為 10 至 50 個胺基酸。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肽連接子為 (GxS) n或 (GxS) nG m,其中 G=甘胺酸,S=絲胺酸,並且 (x=3,n=3、4、5 或 6,且 m=0、1、2 或 3) 或 (x=4,n=2、3、4 或 5,且 m=0、1、2 或 3) (SEQ ID NOs: 27-58),在一個實施例中,x=4 且 n=2 或 3,在進一步之實施例中,x=4 且 n=2。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肽連接子為 (G 4S) 2(SEQ ID NO: 24)。一種用於使第一 Fab 分子及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彼此融合的特別合適的胜肽連接子為 (G 4S) 2(SEQ ID NO: 24)。一種適用於連接第一 Fab 片段及第二 Fab 片段之 Fab 重鏈的示例性胜肽連接子包含序列 (D)-(G 4S) 2(SEQ ID NO: 24 及 25)。另一個合適的此等連接子包含序列 (G 4S) 4(SEQ ID NO: 26)。另外,連接子可包含免疫球蛋白鉸鏈區 (的一部分)。特定而言,在其中 Fab 分子與 Fc 域次單元之 N 端融合的情況下,可透過包含附加的胜肽連接子或不含附加的胜肽連接子的免疫球蛋白鉸鏈區或其一部分融合。
可使用能夠與標靶細胞抗原特異性結合之具有單個抗原結合部分(諸如 Fab 分子)的抗體(例如,如圖 1A、1D、1G、1H、1K 或 1L 所示),特別是在預期高親和性抗原結合部分結合後標靶細胞抗原發生內在化的情況下。在此等情況下,針對特定標靶細胞抗原的一種以上之抗原結合部分的存在可增強標靶細胞抗原的內在化,從而降低其可用性。
惟,於多種其他情況下,具有包含兩個或更多個對特定標靶細胞抗原具特異性之抗原結合部分(諸如 Fab 分子)的抗體(例如,如圖 1B、1C、1E、1F、1I、1J、1M 或 1N 所示)將係有利,例如有利於優化對標靶位點的靶向或使標靶細胞抗原交聯。
據此,於特定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包含兩個抗 CD20 結合部分,例如,兩個靶向 CD20 的 Fab 分子。在一實施例中,兩個靶向 CD20 之 Fab 分子為習用 Fab 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兩個靶向 CD20 的 Fab 分子包含相同的重鏈和輕鏈胺基酸序列,並且具有相同的域排列(亦即,習用或交換型)。
於替代性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包含兩個抗 CD3 結合部分,例如,兩個靶向 CD3 的 Fab 分子。在一個此類實施例中,兩個靶向 CD3 之 Fab 分子皆為交叉型 Fab 分子(一個 Fab 分子,其中 Fab 重鏈及輕鏈的可變域 VH 及 VL 或恆定域 CL 及 CH1 彼此交換/替換)。於一個此類實施例中,兩個靶向 CD3 的 Fab 分子包含相同的重鏈和輕鏈胺基酸序列,並且具有相同的域排列(亦即,習用或交換型)。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三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與 Fc 域的第一次單元或第二次單元之 N 端融合。
在特定實施例中,第二 Fab 分子及第三 Fab 分子各自在 Fab 重鏈之 C 端與 Fc 域的次單元中之一者的 N 端融合,並且第一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與第二 Fab 分子的 Fab 重鏈之 N 端融合。在一具體此類實施例中,該抗體基本上由第一 Fab 分子、第二 Fab 分子及第三 Fab 分子、由第一次單元及第二次單元構成之 Fc 域以及視情況一個或多個肽連接子組成,其中第一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第二 Fab 分子的 Fab 重鏈之 N 端,並且第二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 Fc 域的第一次單元之 N 端,且其中,第三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 Fc 域的第二次單元之 N 端。此類組態示意性地於圖 1B 及 1E(實施例,其中第三 Fab 分子為習用 Fab 分子並且與第二 Fab 分子相同)以及圖 1I 及 1M(實施例,其中第三 Fab 分子為交換型 Fab 分子並且較佳與第一 Fab 分子相同)中描繪。第二 Fab 分子及第三 Fab 分子可直接或透過胜肽連接子與 Fc 域融合。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第二 Fab 分子及第三 Fab 分子各自透過免疫球蛋白鉸鏈區與 Fc 域融合。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免疫球蛋白鉸鏈區為人 IgG 1鉸鏈區,特別地,其中 Fc 域為 IgG 1Fc 域。另外,視情況,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和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彼此融合。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 Fab 分子及第三 Fab 分子各自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 Fc 域的次單元中之一者的 N 端,並且第一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第二 Fab 分子的 Fab 重鏈之 N 端。在一具體此類實施例中,該抗體基本上由第一 Fab 分子、第二 Fab 分子及第三 Fab 分子、由第一次單元及第二次單元構成之 Fc 域以及視情況一個或多個肽連接子組成,其中第一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第二 Fab 分子的 Fab 重鏈之 N 端,並且第二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 Fc 域的第一次單元之 N 端,且其中,第三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融合至 Fc 域的第二次單元之 N 端。此類組態示意性地於圖 1C 及 1F(實施例,其中第三 Fab 分子為習用 Fab 分子並且與第二 Fab 分子相同)以及圖 1J 及 1N(實施例,其中第三 Fab 分子為交換型 Fab 分子並且與第一 Fab 分子相同)中描繪。第一 Fab 分子及第三 Fab 分子可直接或透過胜肽連接子與 Fc 域融合。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第二 Fab 分子及第三 Fab 分子各自透過免疫球蛋白鉸鏈區與 Fc 域融合。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免疫球蛋白鉸鏈區為人 IgG 1鉸鏈區,特別地,其中 Fc 域為 IgG 1Fc 域。另外,視情況,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和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彼此融合。
在其中 Fab 分子在 Fab 重鏈之 C 端經由免疫球蛋白鉸鏈區融合至 Fc 域的次單元中的每一者之 N 端的抗體組態中,兩個 Fab 分子、鉸鏈區及 Fc 域基本上形成免疫球蛋白分子。於特定實施例中,免疫球蛋白分子為 IgG 類免疫球蛋白。於甚至更具體之實施例中,免疫球蛋白為 IgG 1亞類免疫球蛋白。於另一個實施例中,免疫球蛋白為 IgG 4亞類免疫球蛋白。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免疫球蛋白為人免疫球蛋白。於其他實施例中,免疫球蛋白為嵌合免疫球蛋白或人源化免疫球蛋白。
在一些抗體中,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彼此融合,視情況經由肽連接子融合。根據第一 Fab 分子及第二 Fab 分子的構型不同,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在其 C 端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之 N 端融合,或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在其 C 端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之 N 端融合。第一 Fab 分子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的融合進一步減少了不匹配 Fab 重鏈與輕鏈之錯配,並且亦減少了表現一些抗體所需的質體數量。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多肽,其中,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一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可變區被輕鏈可變區替換),其繼而與 Fc 域次單元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1)-CH1 (1)-CH2-CH3(-CH4));及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與 Fc 域次單元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2)-CH1 (2)-CH2-CH3(-CH4))。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進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1)-CL (1)),並且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2)-CL (2))。在某些實施例中,多肽例如藉由二硫鍵共價連接。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多肽,其中,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一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恆定區被輕鏈恆定區替換),其繼而與 Fc 域次單元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1)-CL (1)-CH2-CH3(-CH4));及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與 Fc 域次單元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2)-CH1 (2)-CH2-CH3(-CH4))。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進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1)-CH1 (1)),且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2)-CL (2))。在某些實施例中,多肽藉由例如二硫鍵共價連結。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多肽,其中,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一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可變區被輕鏈可變區替換),其繼而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 Fc 域次單元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1)-CH1 (1)-VH (2)-CH1 (2)-CH2-CH3(-CH4))。於其他實施例中,抗體包含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一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可變區被輕鏈可變區替換),其繼而與 Fc 域次單元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2)-CH1 (2)-VL (1)-CH1 (1)-CH2-CH3(-CH4))。
於此等實施例中的一些中,抗體進一步包含:第一 Fab 分子之交換型 Fab 輕鏈多肽,其中,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1)-CL (1)),且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2)-CL (2))。於此等實施例中的其他者中,抗體進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1)-CL (1)-VL (2)-CL (2));或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2)-CL (2)-VH (1)-CL (1))(在適當情況下)。
根據該等實施例之抗體可進一步包含 (i) Fc 域次單元多肽 (CH2-CH3(-CH4)),或 (ii) 多肽,其中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與 Fc 域次單元共用羧基端肽鍵 (VH (3)-CH1 (3)-CH2-CH3(-CH4)),且與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共用羧基端肽鍵 (VL (3)-CL (3))。在某些實施例中,多肽藉由例如二硫鍵共價連結。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一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恆定區被輕鏈恆定區替換),其繼而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 Fc 域次單元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1)-CL (1)-VH (2)-CH1 (2)-CH2-CH3(-CH4))。於其他實施例中,抗體包含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一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恆定區被輕鏈恆定區替換),其繼而與 Fc 域次單元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2)-CH1 (2)-VH (1)-CL (1)-CH2-CH3(-CH4))。
於此等實施例中的一些中,抗體進一步包含:第一 Fab 分子之交換型 Fab 輕鏈多肽,其中,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1)-CH1 (1)),且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2)-CL (2))。於此等實施例中的其他者中,抗體進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1)-CH1 (1)-VL (2)-CL (2));或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2)-CL (2)-VH (1)-CL (1))(在適當情況下)。
根據該等實施例之抗體可進一步包含 (i) Fc 域次單元多肽 (CH2-CH3(-CH4)),或 (ii) 多肽,其中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與 Fc 域次單元共用羧基端肽鍵 (VH (3)-CH1 (3)-CH2-CH3(-CH4)),且與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共用羧基端肽鍵 (VL (3)-CL (3))。在某些實施例中,多肽例如藉由二硫鍵共價連接。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多肽,其中,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二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可變區被輕鏈可變區替換) (VH (1)-CH1 (1)-VL (2)-CH1 (2))。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2)-CL (2)),並且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1)-CL (1))。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二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可變區被輕鏈可變區替換),其繼而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2)-CH1 (2)-VH (1)-CH1 (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2)-CL (2)),並且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1)-CL (1))。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二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可變區被輕鏈可變區替換),其繼而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2)-CL (2)-VH (1)-CH1 (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2)-CH1 (2)),並且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1)-CL (1))。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多肽,其中,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二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可變區被輕鏈可變區替換) (VH (3)-CH1 (3)-VH (1)-CH1 (1)-VL (2)-CH1 (2))。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2)-CL (2)),並且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1)-CL (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進一步包含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 (VL (3)-CL (3))。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多肽,其中,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二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恆定區被輕鏈恆定區替換) (VH (3)-CH1 (3)-VH (1)-CH1 (1)-VH (2)-CL (2))。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2)-CH1 (2)),並且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1)-CL (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進一步包含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 (VL (3)-CL (3))。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二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可變區被輕鏈可變區替換),其繼而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2)-CH1 (2)-VH (1)-CH1 (1)-VH (3)-CH1 (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2)-CL (2)),並且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1)-CL (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進一步包含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 (VL (3)-CL (3))。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二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恆定區被輕鏈恆定區替換),其繼而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2)-CL (2)-VH (1)-CH1 (1)-VH (3)-CH1 (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2)-CH1 (2)),並且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1)-CL (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進一步包含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 (VL (3)-CL (3))。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多肽,其中,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二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可變區被輕鏈可變區替換),其繼而與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三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可變區被輕鏈可變區替換)(VH (1)-CH1 (1)-VL (2)-CH1 (2)-VL (3)-CH1 (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2)-CL (2)),並且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1)-CL (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進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與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3)-CL (3))。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多肽,其中,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二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恆定區被輕鏈恆定區替換),其繼而與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三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恆定區被輕鏈恆定區替換)(VH (1)-CH1 (1)-VH (2)-CL (2)-VH (3)-CL (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2)-CH1 (2)),並且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1)-CL (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進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與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3)-CH1 (3))。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多肽,其中,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與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三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可變區被輕鏈可變區替換),其繼而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二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可變區被輕鏈可變區替換),其繼而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3)-CH1 (3)-VL (2)-CH1 (2)-VH (1)-CH1 (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2)-CL (2)),並且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1)-CL (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進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與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3)-CL (3))。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多肽,其中,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與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三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恆定區被輕鏈恆定區替換),其繼而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可變區共享羧基端肽鍵,其繼而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亦即,第二 Fab 分子包含交換型 Fab 重鏈,其中,重鏈恆定區被輕鏈恆定區替換),其繼而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共享羧基端肽鍵 (VH (3)-CL (3)-VH (2)-CL (2)-VH (1)-CH1 (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與第二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2)-CH1 (2)),並且與第一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多肽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1)-CL (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進一步包含多肽,其中,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輕鏈可變區與第三 Fab 分子之 Fab 重鏈恆定區共享羧基端肽鍵 (VL (3)-CH1 (3))。
根據上述任何實施例,抗體的組分(例如 Fab 分子、Fc 域)可直接融合或透過各種連接基融合,特定而言透過本文所述或本領域中習知之包含一個或多個胺基酸(通常約 2 至 20 個胺基酸)的肽連接基進行融合。合適的非免疫原性肽連接子包括例如 (G 4S) n(SEQ ID NO: 21)、(SG 4) n(SEQ ID NO: 22) 或 G 4(SG 4) n(SEQ ID NO: 23) 肽連接子,其中 n 通常為 1 至 10,通常 2 至 4 之整數。 2.   Fc
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可包含由一對包含抗體分子之重鏈域之多肽鏈組成的 Fc 域。例如,免疫球蛋白 G (IgG) 分子之 Fc 域為二聚體,其每個次單元包含 CH2 及 CH3 IgG 重鏈恆定域。Fc 域之兩個次單元能夠彼此穩定締合。
在一實施例中,Fc 域為 IgG Fc 域。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Fc 域為 IgG 1Fc 域。在另一個實施例中,Fc 域為 IgG 4Fc 域。在一更具體實施例中,Fc 域為 IgG 4Fc 域,其在位置 S228 (Kabat 編號) 包含胺基酸取代、特定而言胺基酸取代 S228P。該胺基酸取代減少活體內 IgG 4抗體之 Fab 臂交換(參閱 Stubenrauch 等人, Drug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38, 84-91 (2010))。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Fc 域為人 Fc 域。 (i) 促進異源二聚化的 Fc 域修飾
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可包含不同組分 (例如抗原結合域),該等組分可與 Fc 域之兩個次單元中的一個或另一個融合,由此 Fc 域之兩個次單元通常包含在兩個不相同的多肽鏈中。這些多肽的重組共表現及隨後的二聚化導致兩種多肽具有若干可能的組合。為改善重組生產該等抗體之產率及純度,由此在抗體之 Fc 域中引入促進期望多肽之締合之修飾將為有利的。
據此,在特定實施例中,Fc 域包含促進 Fc 域之第一次單元與第二次單元之締合的修飾。人 IgG Fc 域之兩個次單元之間最廣泛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位點在 Fc 域之 CH3 域中。因此,在一個實施例中,該修飾在 Fc 域之 CH3 域中。
若干種對 Fc 域之 CH3 域進行修飾以便增強異源二聚化之方法很好地揭示於例如 WO 96/27011、WO 98/050431、EP 1870459、WO 2007/110205、WO 2007/147901、WO 2009/089004、WO 2010/129304、WO 2011/90754、WO 2011/143545、WO 2012058768、WO 2013157954、WO 2013096291 中。通常,在所有此等方法中,Fc 域之第一次單元的 CH3 域及 Fc 域之第二次單元的 CH3 域均以互補的方式進行工程改造,以使每個 CH3 域 (或包含 CH3 域的重鏈) 不再能夠與自身發生同源二聚化,而是被迫與經互補工程改造之其他 CH3 域進行異源性二聚化 (使得第一 CH3 域及第二 CH3 域異源性二聚化,並且在兩個第一 CH3 域或兩個第二 CH3 域之間不形成同源二聚體)。此等用於改善重鏈異源二聚化之不同方法被視為與重鏈-輕鏈修飾(例如,Fab 臂中之可變區或恆定區交換/替換,或在 CH1/CL 界面中引入帶有相反電荷之帶電胺基酸的取代基)結合之不同選擇,其減少了輕鏈錯配及 Bence Jones 型副產物。
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該促進 Fc 域之第一次單元及第二次單元的締合的修飾為所謂的「杵臼」修飾,其包括在 Fc 域之兩個次單元中的一個的「杵」修飾及 Fc 域之兩個次單元中的另一個的「臼」修飾。
「杵臼」技術揭示於例如:US 5,731,168;US 7,695,936;Ridgway 等人, Prot Eng. 9, 617-621 (1996) 及 Carter, J Immunol Meth.248, 7-15 (2001)。通常,該方法包括在第一多肽之界面處引入一個突起 (「杵」),並且在第二多肽之界面中引入一個對應的空腔 (「臼」),以使該突起可定位於空腔中,從而促進異源二聚體形成並阻礙同源二聚體形成。藉由用較大側鏈 (例如酪胺酸或色胺酸) 替換第一多肽界面上之較小的胺基酸側鏈來構建突起。藉由將較大胺基酸側鏈替換為較小的胺基酸側鏈 (例如丙胺酸或蘇胺酸),在第二多肽之界面中形成與突起具有相同或相近大小的互補空腔。
據此,在特定實施例中,在該 Fc 域之該第一次單元的 CH3 域中,將胺基酸殘基替換為具有較大側鏈體積的胺基酸殘基,從而在該第一次單元的 CH3 域內產生突起,該突起可定位在該第二次單元的 CH3 域內的空腔中,並且在該 Fc 域之該第二次單元的 CH3 域中,將胺基酸殘基替換為具有較小側鏈體積的胺基酸殘基,從而在該第二次單元的 CH3 域內產生空腔,該第一次單元的 CH3 域內的突起可定位在該空腔內。
較佳地,該具有較大側鏈體積的胺基酸殘基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精胺酸 (R)、苯丙胺酸 (F)、酪胺酸 (Y) 及色胺酸 (W)。
較佳地,該具有較小側鏈體積的胺基酸殘基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丙胺酸 (A)、絲胺酸 (S)、蘇胺酸 (T) 及纈胺酸 (V)。
可藉由改變編碼多肽的核酸 (例如藉由針對特定位點之突變或藉由胜肽合成) 來製備突起和空腔。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在 Fc 域之第一次單元 (「杵」次單元) 之 CH3 域中,位置 366 的蘇胺酸殘基被色胺酸殘基替換 (T366W),並且在 Fc 域之第二次單元 (「臼」次單元) 之 CH3 域中,位置 407 的酪胺酸殘基被纈胺酸殘基替換 (Y407V)。在一個實施例中,另外在 Fc 域之第二次單元中,位置 366 處之蘇胺酸殘基被替換為絲胺酸殘基 (T366S),且位置 368 處之白胺酸殘基被替換為丙胺酸殘基 (L368A)(EU 編號)。
於又進一步之實施例中,另外在 Fc 域之第一次單元中,於位置 354 處的絲胺酸殘基被替換為半胱胺酸殘基 (S354C) 或於位置 356 處的麩胺酸殘基被替換為半胱胺酸殘基 (E356C),且另外在 Fc 域之第二次單元中,於位置 349 處的酪胺酸殘基被替換為半胱胺酸殘基 (Y349C)(EU 編號)。引入這兩個半胱胺酸殘基導致在 Fc 域之兩個次單元之間形成二硫鍵,從而進一步穩定二聚體 (Carter,J Immunol Methods 248,7-15 (2001))。
於特定實施例中,Fc 域之第一次單元包含胺基酸取代 S354C 及 T366W,且 Fc 域之第二次單元包含胺基酸取代 Y349C、T366S、L368A 及 Y407V(EU 編號)。
於特定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 CD3 抗原結合部分融合至 Fc 域之第一次單元(包含「杵」修飾)。不期望受限於理論,CD3 抗原結合部分與該 Fc 域的含杵的次單元的融合將 (進一步) 最小化包含兩個 CD3 抗原結合部分的雙特異性抗體的生成 (兩個含杵的多肽之立體衝突)。
可理解的是將用於強化異源二聚化之 CH3 修飾的其他技術作為替代方案,並且此等技術描述於例如 WO 96/27011、WO 98/050431、EP 1870459、WO 2007/110205、WO 2007/147901、WO 2009/089004、WO 2010/129304、WO 2011/90754、WO 2011/143545、WO 2012/058768、WO 2013/157954、WO 2013/096291 中。
在一個實施例中,替代性地使用 EP 1870459 A1 中所揭示之異源二聚化方法。該方法基於在 Fc 域之兩個次單元之間的 CH3/CH3 域界面的特定胺基酸位置引入帶有相反電荷的胺基酸。一個較佳實施例為(Fc 域的)兩個 CH3 域之一者中的胺基酸突變 R409D 及 K370E;及 Fc 域的兩個 CH3 域之另一者中的胺基酸突變 D399K 及 E357K(EU 編號)。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可包含 Fc 域之第一次單元之 CH3 域中的胺基酸突變 T366W 以及 Fc 域之第二次單元之 CH3 域中的胺基酸突變 T366S、L368A 及 Y407V,以及另外地,Fc 域之第一次單元之 CH3 域中的胺基酸突變 R409D 及 K370E 以及 Fc 域之第二次單元之 CH3 域中的胺基酸突變 D399K 及 E357K (EU 編號)。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可包含 Fc 域之第一次單元之 CH3 域中的胺基酸突變 S354C 及 T366W 以及 Fc 域之第二次單元之 CH3 域中的胺基酸突變 Y349C、T366S、L368A 及 Y407V,或者抗體包含 Fc 域之第一次單元之 CH3 域中的胺基酸突變 Y349C 及 T366W 以及 Fc 域之第二次單元之 CH3 域中的胺基酸突變 S354C、T366S、L368A 及 Y407V,以及另外地,Fc 域之第一次單元之 CH3 域中的胺基酸突變 R409D 及 K370E 以及 Fc 域之第二次單元之 CH3 域中的胺基酸突變 D399K 及 E357K (全部為 EU 編號)。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替換使用 WO 2013/157953 中所述之異源二聚化方法。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 CH3 域包含胺基酸突變 T366K,並且第二 CH3 域包含胺基酸突變 L351D(EU 編號)。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第一 CH3 域進一步包含胺基酸突變 L351K。於進一步之實施例中,第二 CH3 域進一步包含選自 Y349E、Y349D 及 L368E 的胺基酸突變(較佳係 L368E)(EU 編號)。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替換使用 WO 2012/058768 中所述之異源二聚化方法。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 CH3 域包含胺基酸突變 L351Y、Y407A,並且第二 CH3 域包含胺基酸突變 T366A 及 K409F。在進一步之實施例中,第二 CH3 域包含位置 T411、D399、S400、F405、N390 或 K392 的進一步之胺基酸突變,該突變選自例如:(a) T411N、T411R、T411Q、T411K、T411D、T411E 或 T411W;(b) D399R、D399W、D399Y 或 D399K;(c) S400E、S400D、S400R 或 S400K;(d) F405I、F405M、F405T、F405S、F405V 或 F405W;(e) N390R、N390K 或 N390D;或 (f) K392V、K392M、K392R、K392L、K392F 或 K392E (EU 編號)。於進一步之實施例中,第一 CH3 域包含胺基酸突變 L351Y 及 Y407A,並且第二 CH3 域包含胺基酸突變 T366V 及 K409F。於進一步之實施例中,第一 CH3 域包含胺基酸突變 Y407A,並且第二 CH3 域包含胺基酸突變 T366A 及 K409F。於進一步之實施例中,第二 CH3 域進一步包含胺基酸突變 K392E、T411E、D399R 及 S400R(EU 編號)。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替代性地使用 WO 2011/143545 中所揭示之異源二聚化方法,例如,在選自 368 及 409(EU 編號)的位置處進行胺基酸修飾。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替換使用 WO 2011/090762 中所述之異源二聚化方法,該方法同樣使用上述之「杵臼」技術。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 CH3 域包含胺基酸突變 T366W,並且第二 CH3 域包含胺基酸突變 Y407A。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 CH3 域包含胺基酸突變 T366Y,並且第二 CH3 域包含胺基酸突變 Y407T(EU 編號)。
在一實施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或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之 Fc 域屬於 IgG 2亞類,且可使用 WO 2010/129304 中所闡述之異源二聚化方式。
於一個替代性實施例中,促進 Fc 域之第一次單元及第二次單元之締合的修飾包含媒介靜電轉向作用的修飾,例如 PCT 公開 WO 2009/089004 中所揭示。通常,此方法涉及用帶電荷的胺基酸殘基取代兩個 Fc 域次單元界面上的一個或多個胺基酸殘基,從而使同源二聚體形成在靜電上不利,但異源二聚化在靜電上有利。於一個此類實施例中,第一 CH3 域包含帶負電荷之胺基酸對 K392 及 N392 之胺基酸取代(例如麩胺酸 (E) 或天冬胺酸 (D),較佳係 K392D 或 N392D),並且第二 CH3 域包含帶正電荷之胺基酸對 D399、E356、D356 或 E357 之胺基酸取代(例如離胺酸 (K) 或精胺酸 (R),較佳係 D399K、E356K、D356K 或 E357K 且更佳係 D399K 及 E356K)。於進一步之實施例中,第一 CH3 域進一步包含帶負電荷之胺基酸對 K409 或 R409 之胺基酸取代(例如麩胺酸 (E) 或天冬胺酸 (D),較佳係 K409D 或 R409D)。在進一步之實施例中,第一 CH3 域進一步或替代性地包含帶負電荷之胺基酸(例如麩胺酸 (E) 或天冬胺酸 (D))對 K439 及/或 K370 之胺基酸取代(EU 編號)。
在又一個實施例中,可替代地使用 WO 2007/147901 中所述之異源二聚化方法。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 CH3 域包含胺基酸突變 K253E、D282K 及 K322D,且第二 CH3 域包含胺基酸突變 D239K、E240K 及 K292D(EU 編號)。
於又一個實施例中,可使用 WO 2007/110205 中所揭示之異源二聚化方法。
在一個實施例中,Fc 域之第一次單元包含胺基酸取代 K392D 及 K409D,且 Fc 域之第二次單元包含胺基酸取代 D356K 及 D399K(EU 編號)。 (ii) 減少 Fc 受體結合及 / 或效應功能之 Fc 域修飾
Fc 域賦予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 有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性質,包括較長之血清半衰期,其有助於在標靶組織中獲得良好累積及有利的組織-血液分配比。然而,與此同時,這可能導致抗體非所欲地靶向表現 Fc 受體之細胞,而非靶向較佳的攜帶抗原之細胞。此外,Fc 受體信號傳導路徑的共活化可能導致細胞激素釋放,其中在與抗體可具有之其他免疫刺激性質及抗體的長半衰期相組合的情況下,導致在全身性投予後細胞激素受體的過度活化及嚴重副作用。
據此,在特定實施例中,與天然 IgG 1Fc 域相比,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之 Fc 域對 Fc 受體表現出下降的結合親和力及/或降低的效應子功能。於一個此類實施例中,與天然 IgG 1Fc 域(或包含天然 IgG 1Fc 域的相應分子)相比,該 Fc 域(或包含該 Fc 域的分子,例如抗體)表現出小於 50%,較佳地小於 20%,更較佳地小於 10% 且最較佳地小於 5% 的對 Fc 受體的結合親和性,及/或與天然 IgG 1Fc 域(或包含天然 IgG 1Fc 域的相應分子)相比,表現出小於 50%,較佳地小於 20%,更較佳地小於 10% 且最較佳地小於 5% 的效應功能。在一個實施例中,Fc 域(或包含該 Fc 域之分子,例如抗體)實質上不與 Fc 受體結合及/或誘導效應功能。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Fc 受體為 Fcγ 受體。在一個實施例中,Fc 受體為人 Fc 受體。在一個實施例中,Fc 受體為活化 Fc 受體。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Fc 受體為活化人 Fcγ 受體,更具體地為人 FcγRIIIa、FcγRI 或 FcγRIIa,最具體地為 FcγRIIIa。在一個實施例中,效應功能為選自 CDC、ADCC、ADCP 及細胞激素分泌所組成之群組之一者或多者。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效應功能為 ADCC。在一個實施例中,與天然 IgG 1Fc 域相比,Fc 域對新生 Fc 受體 (FcRn) 展現出基本類似的結合親和性。當 Fc 域(或包含該 Fc 域的分子,例如抗體)展現出大於約 70%、特別是大於約 80%、更特別是大於約 90% 的天然 IgG 1Fc 域(或包含 IgG 1Fc 域的相應分子)對 FcRn 的結合親和性時,達成與 FcRn 的基本上類似的結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與非工程改造 Fc 域相比,經工程改造之 Fc 域具有降低的與 Fc 受體之結合親和性及/或降低的效應功能。在特定實施例中,Fc 域包含一種或多種胺基酸突變,該等突變降低 Fc 域對 Fc 受體的結合親和力及/或效應子功能。通常,在 Fc 域之兩個次單元中的每個中都存在相同的一個或多個胺基酸突變。在一個實施例中,胺基酸突變降低了 Fc 域與 Fc 受體的結合親和性。在一個實施例中,胺基酸突變將 Fc 域與 Fc 受體的結合親和性降低至少 2 倍、至少 5 倍或至少 10 倍。在存在多於一種降低胺基酸對 Fc 受體的結合親和性的胺基酸突變的實施例中,這些胺基酸突變的組合可使 Fc 域對 Fc 受體的結合親和性降低至少 10 倍、至少 20 倍或甚至至少 50 倍。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包含非工程改造的 Fc 域之相應分子相比,包含工程改造的 Fc 域之分子(例如,抗體)展現出小於 20%、特別是小於 10%、更特別是小於 5% 的與 Fc 受體之結合親和性。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Fc 受體為 Fcγ 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Fc 受體為人 Fc 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Fc 受體為活化 Fc 受體。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Fc 受體為活化人 Fcγ 受體,更具體地為人 FcγRIIIa、FcγRI 或 FcγRIIa,最具體地為 FcγRIIIa。較佳地,減少與這些受體中的每個之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也降低了與互補成分的結合親和性,即與 C1q 的特異性結合親和性。在一個實施例中,不降低與新生 Fc 受體 (FcRn) 之結合親和性。當 Fc 域(或包含該 Fc 域的分子,例如抗體)展現出大於約 70% 的非工程改造形式之 Fc 域(或包含該非工程改造形式之 Fc 域的相應分子)與 FcRn 之結合親和力時,達成基本上類似的與 FcRn 之結合,亦即,Fc 域與該受體的結合親和力得以保持。Fc 域或包含該 Fc 域的分子(例如,抗體)可展現出大於約 80% 及甚至大於約 90% 的此類親和性。在某些實施例中,Fc 域經工程改在以具有突變,其相比於非工程改在 Fc 域,具有降低的效應功能。降低的效應子功能可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一種或多種:降低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 (CDC)、降低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 (ADCC)、降低抗體依賴性細胞吞噬作用 (ADCP)、減少細胞激素分泌、減少抗原呈遞細胞的免疫複合體介導的抗原攝取、減少與 NK 細胞的結合、減少與巨噬細胞的結合、減少與單核細胞的結合、減少與多形核細胞的結合、減少直接傳訊誘導的細胞凋亡、減少標靶結合抗體的交聯、降低樹突狀細胞成熟度或減少 T 細胞引發。在一個實施例中,降低的效應功能選自降低的 CDC、降低的 ADCC、降低的 ADCP 和減少的細胞因子分泌中的一種或多種。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降低的效應功能為降低的 ADCC。在一實施例中,降低的 ADCC 係小於未改造 Fc 域 (或包含未改造 Fc 域之相應分子) 誘導的 ADCC 的 20%。
在一個實施例中,降低 Fc 域與 Fc 受體的結合親和性和/或效應功能的胺基酸突變為胺基酸取代。在一個實施例中,Fc 域包含在選自由 E233、L234、L235、N297、P331 及 P329(EU 編號)所組成之群組的位置處的胺基酸取代。於更具體之實施例中,Fc 域包含在選自由 L234、L235 及 P329(EU 編號)所組成之群組的位置處的胺基酸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Fc 域包含胺基酸取代 L234A 及 L235A(EU 編號)。在一個此等實施例中,Fc 域為 IgG 1Fc 域,特別為人 IgG 1Fc 域。在一個實施例中,Fc 域包含在位置 P329 的胺基酸取代。於更具體之實施例中,胺基酸取代為 P329A 或 P329G,特別是 P329G(EU 編號)。在一個實施例中,Fc 域包含在位置 P329 處的胺基酸取代,以及在選自 E233、L234、L235、N297 及 P331(EU 編號)的位置處的進一步之胺基酸取代。於更具體之實施例中,該進一步之胺基酸取代為 E233P、L234A、L235A、L235E、N297A、N297D 或 P331S。於特定實施例中,Fc 域包含在位置 P329、L234 及 L235(EU 編號)處的胺基酸取代。於更特定之實施例中,Fc 域包含胺基酸突變 L234A、L235A 及 P329G(「P329G LALA」)。在一個此等實施例中,Fc 域為 IgG 1Fc 域,特別為人 IgG 1Fc 域。胺基酸取代的「P329G LALA」組合幾乎完全消除了人 IgG 1Fc 域的 Fcγ 受體(以及補體)結合,如 PCT 公開號 WO 2012/130831 所述,其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WO 2012/130831 還描述了用於製備此等突變 Fc 域的方法及確定其性質 (例如 Fc 受體結合或效應子功能) 的方法。
IgG 4抗體與 IgG 1抗體相比,表現出與 Fc 受體的降低的結合親和性和降低的效應子功能。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Fc 域為 IgG 4Fc 域,特定而言人 IgG 4Fc 域。在一個實施例中,IgG 4Fc 域包含在位置 S228 處的胺基酸取代,具體地為胺基酸取代 S228P(EU 編號)。為進一步降低其與 Fc 受體的結合親和性及/或其效應功能,在一個實施例中,IgG 4Fc 域包含在位置 L235 處的胺基酸取代,具體地為胺基酸取代 L235E(EU 編號)。於另一個實施例中,IgG 4Fc 域包含在位置 P329 處的胺基酸取代,具體地為胺基酸取代 P329G(EU 編號)。於特定實施例中,IgG 4Fc 域包含在位置 S228、L235 及 P329 處的胺基酸取代,具體地為胺基酸取代 S228P、L235E 及 P329G(EU 編號)。此等 IgG 4Fc 域變異體及其 Fcγ 受體結合性質描述於 PCT 公開號 WO 2012/130831中,其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
於特定實施例中,與天然 IgG 1Fc 域相比,展現出降低的與 Fc 受體之結合親和性及/或降低的效應功能的 Fc 域為包含胺基酸取代 L234A、L235A 及視情況包含 P329G 的人 IgG 1Fc 域或為包含胺基酸取代 S228P、L235E 及視情況包含 P329G(EU 編號)的人 IgG 4Fc 域。
在某些實施例中,已消除 Fc 域的 N-醣基化。於一個此類實施例中,Fc 域包含在位置 N297 處的胺基酸突變,特別是天冬醯胺酸被替換為丙胺酸 (N297A) 或天冬胺酸 (N297D) 或甘胺酸 (N297G) 之胺基酸取代(EU 編號)。
除上文及 PCT 公開號 WO 2012/130831 中所揭示之 Fc 域以外,具有降低的 Fc 受體結合及/或效應功能的 Fc 域亦包括彼等在 Fc 域殘基 238、265、269、270、297、327 及 329 中之一者或多者處具有取代者(美國專利第 6,737,056 號)(EU 編號)。此等 Fc 變異體包括在胺基酸位置 265、269、270、297 及 327 中之兩者或更多者處具有取代的 Fc 變異體,包括所謂「DANA」 Fc 變異體,其中殘基 265 及 297 被丙胺酸取代(美國專利第 7,332,581 號)。
可使用此領域中所公知遺傳或化學方法,透過胺基酸缺失、取代、插入或修飾來製備變異體 Fc 域。遺傳方法可包括編碼 DNA 序列的位點特異性誘變、PCR、基因合成等。可透過例如測序來驗證核苷酸變化是否正確。
與 Fc 受體之結合可易於透過 ELISA 確定,或透過表面電漿共振 (SPR) 使用標準儀器例如 BIACORE® 儀器 (GE Healthcare) 進行確定,並且 Fc 受體可透過例如重組表現來獲得。或者,Fc 域或包含Fc 域的分子對 Fc 受體之結合親和力可使用已知表現特定 Fc 受體的細胞株 (例如表現 FcγIIIa 受體的人 NK 細胞) 進行評估。
Fc 域或包含 Fc 域之分子(例如,抗體)的效應功能可藉由此領域中習知之方法量測之。本文揭示了用於量測 ADCC 的合適分析法。用以評估感興趣之分子的 ADCC 活性的活體外檢定的其他示例於下列文獻中揭示:美國專利第 5,500,362 號;Hellstrom 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83, 7059-7063 (1986) 及 Hellstrom 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82, 1499-1502 (1985);美國專利第 5,821,337 號;Bruggemann 等人, J Exp Med166, 1351-1361 (1987)。替代性地,可采用非放射性檢定方法(參閱例如:用於流式細胞術的 ACTI™ 非放射性細胞毒性檢定(CellTechnology,Inc. Mountain View,CA);及 CytoTox 96® 非放射性細胞毒性檢定 (Promega, Madison, WI))。用於此等測定的有用的效應細胞包括外周血單核細胞 (PBMC) 及自然殺手 (NK) 細胞。替代性地或另外地,例如,可在動物模型諸如 Clynes 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95, 652-656 (1998) 中揭露者中評估目標分子之 ADCC 活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減少 Fc 域與補體成分之結合,具體地減少與 C1q 之結合。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Fc 域被工程化為具有降低的效應功能,該降低的效應功能包括降低的 CDC。可實施 C1q 結合檢定以確定 Fc 域或包含 Fc 域的分子(例如,抗體)能否結合 C1q 並因此具有 CDC 活性。參見例如 WO 2006/029879 及 WO 2005/100402 中的 C1q 和 C3c 結合 ELISA。為評估補體活化,可實施 CDC 檢定(參閱例如:Gazzano-Santoro 等人, J Immunol Methods202, 163 (1996);Cragg 等人, Blood101, 1045-1052 (2003);和 Cragg and Glennie, Blood103, 2738-2743 (2004))。 3. 取代、插入和缺失
在某些情況下,本文提供之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變異體具有一個或多個胺基酸取代。取代誘變的目標位點包括 HVR 和 FR。保留取代列於表 3 之「優選取代」標題下。表 3 中之「例示性取代」標題下提供了更多實質性變更,並且下文將參考胺基酸側鏈類別進行進一步描述。可將胺基酸取代引入所關注抗體中,並篩選具有所需活性之產物,例如,保留/改善的抗原結合特徵、降低的免疫原性或改善的 ADCC 或 CDC。 3. 例示性和優選胺基酸取代
原始 殘基 例示性 取代 較佳 取代
Ala (A) Val;Leu;Ile Val
Arg (R) Lys;Gln;Asn Lys
Asn (N) Gln;His;Asp;Lys;Arg Gln
Asp (D) Glu;Asn Glu
Cys (C) Ser;Ala Ser
Gln (Q) Asn;Glu Asn
Glu (E) Asp;Gln Asp
Gly (G) Ala Ala
His (H) Asn;Gln;Lys;Arg Arg
Ile (I) Leu;Val;Met;Ala;Phe;正白胺酸 Leu
Leu (L) 正白胺酸;Ile;Val;Met;Ala;Phe Ile
Lys (K) Arg;Gln;Asn Arg
Met (M) Leu;Phe;Ile Leu
Phe (F) Trp;Leu;Val;Ile;Ala;Tyr Tyr
Pro (P) Ala Ala
Ser (S) Thr Thr
Thr (T) Val;Ser Ser
Trp (W) Tyr;Phe Tyr
Tyr (Y) Trp;Phe;Thr;Ser Phe
Val (V) Ile;Leu;Met;Phe;Ala;正白胺酸 Leu
胺基酸可根據常見的側鏈特性進行分組: (1) 疏水性:正白胺酸,Met,Ala,Val,Leu,Ile; (2) 中性親水性:Cys、Ser、Thr、Asn、Gln; (3) 酸性:Asp,Glu; (4) 鹼性:His,Lys,Arg; (5) 影響鏈取向之殘基:Gly,Pro; (6) 芳香族:Trp,Tyr,Phe。
非保守取代需要將這些類別中之一類的成員交換為另一類的成員。
一種類型的取代變異體涉及取代親代抗體 (例如,人源化或人抗體) 之一個或多個高度可變區殘基。通常,選擇用於進一步研究之所得變異體將相對於親代抗體在某些生物學特性 (例如提高親和性、降低免疫原性) 上具有修飾 (例如,改善) 及/或基本上保留親代抗體之某些生物學特性。例示性取代變異體是親和性成熟的抗體,其可以方便地產生,例如,使用基於噬菌體展示的親和性成熟技術,例如本文所述的那些。簡言之,一個或多個 HVR 殘基發生突變,並且變異體抗體在噬菌體上展示並篩選出特定的生物學活性(例如,結合親和性)。
可以在 HVR 中進行更改(例如,取代),以改善抗體親和力。此等修改可以在 HVR「熱點」中進行,即由密碼子編碼的殘基在體細胞成熟過程中經歷高頻率突變(參閱例如 Chowdhury, Methods Mol. Biol.207:179-196 (2008))及/或與抗原接觸的殘基,並測試所得變異體 VH 或 VL 之結合親和力。藉由構建二級文庫並從中重新選擇進行的親和力成熟已經在例如 Hoogenboom 等人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178:1-37(O’Brien 等人主編,Human Press,Totowa,NJ (2001))中揭示。在親和力成熟之某些實例中,藉由多種方法(例如,易錯 PCR、鏈改組或寡核苷酸定點突變)將多樣性引入選擇用於成熟的變異基因中。然後創建第二文庫。然後篩選該文庫,以識別具有所需之親和性的任何抗體變異體。引入多樣性的另一種方法是 HVR 定向方法,其中將若干 HVR 殘基 (例如,每次 4-6 個殘基) 隨機化。可通過例如丙胺酸掃描誘變或建模以特異性識別參與抗原結合的 HVR 殘基。特別地,CDR-H3 和 CDR-L3 經常成為靶點。
在某些實例中,在一個或多個 HVR 內可能發生取代、插入或缺失,只要此等修改不顯著降低抗體以結合抗原的能力即可。例如,可在 HVR 中實施基本上不降低結合親和力的保守修改 (例如,如本文所述之保守性置換)。例如,此等修改可能在 HVR 中之抗原接觸殘基之外。在上文所述之 VH 和 VL 序列變異體的某些實例中,每個 HVR 均未改變,或包括不超過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基酸取代。
如 Cunningham 和 Wells (1989) ( Science,244:1081-1085) 所述,用於識別可能誘變的抗體殘基或區域的一種有用的方法稱為「丙胺酸掃描誘變」。在該方法中,識別殘基或目標殘基組 (例如,帶電荷的殘基,如 Arg、Asp、His、Lys 及 Glu),並用中性或帶負電荷的胺基酸 (例如,丙胺酸或聚丙胺酸) 取代以確定抗體與抗原之交互作用是否受到影響。可在胺基酸位置引入更多取代,表明對初始取代具有良好的功能敏感性。可替代地或另外地,可使用抗原-抗體複合物之晶體結構來識別抗體與抗原之間的接觸點。此等接觸殘基和鄰近殘基可靶向或消除為取代的候選物。可篩選變異體以確定它們是否含有所需之特性。
胺基酸序列插入包括胺基及/或羧基末端融合體之長度,從一個殘基到包含一百個或更多殘基之多肽,以及單個或多個胺基酸殘基的序列內插入。末端插入的實例包括具有 N 端甲硫胺醯基殘基的抗體。抗體分子之其他插入變異體包括與抗體的 N 端或 C 端融合的酶(例如,對於 ADEPT)或提高抗體血清半衰期之多肽。 4. 醣基化
在某些實例中,可改變本發明之包含於醫藥組成物中的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以增加或降低抗體醣基化之程度。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中添加或缺失醣基化位點可藉由改變胺基酸序列以使得產生或去除一個或多個醣基化位點而方便地實現。
當抗體包含 Fc 區域時,可改變與其相連的碳水化合物。由哺乳動物細胞產生的天然抗體通常包含分支的雙觸角寡醣,該寡醣通常藉由 N-鍵結附接至 Fc 區之 CH2 域的 Asn297。參見例如 Wright 等人, TIBTECH15:26-32 (1997)。寡醣可包括各種碳水化合物,例如甘露醣、N-乙醯基葡醣胺 (GlcNAc)、半乳醣及唾液酸以及在雙觸角寡醣結構之「莖」中附接至 GlcNAc 的岩藻醣。在一些實例中,對抗體中的寡糖進行修飾,以產生具有某些改善之特性的抗體變異體。
在一個實例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變異體具有缺少 (直接或間接地) 連接至 Fc 區域之岩藻醣之碳水化合物結構。例如,此類抗體中的岩藻糖含量可以為 1% 至 80%、1% 至 65%、5% 至 65% 或 20% 至 40%。藉由計算 Asn297 醣鏈中岩藻醣的平均含量來測定岩藻醣相對於藉由 MALDI-TOF 質譜術測得的連接至 Asn297 的所有醣結構(例如,複合物、雜合和高甘露醣結構)的總和之含量,例如,WO 2008/077546 中所揭示。Asn297 係指位於 Fc 區域位置 297 附近之天冬醯胺酸殘基 (Fc 區域殘基的 EU 編號);但是,Asn297 也可以位於位置 297 上游或下游大約 ±3 個胺基酸處,即由於抗體之微小序列變化而介於位置 294 和 300 之間。此類岩藻醣基化變異體可具有改善的 ADCC 功能。參見例如美國專利公開號 US 2003/0157108 (Presta, L.);US 2004/0093621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與「去岩藻醣基化」或「岩藻醣缺乏」抗體變異體相關的出版物示例包括:US 2003/0157108;WO 2000/61739;WO 2001/29246;US 2003/0115614;US 2002/0164328;US 2004/0093621;US 2004/0132140;US 2004/0110704;US 2004/0110282;US 2004/0109865;WO 2003/085119;WO 2003/084570;WO 2005/035586;WO 2005/035778;WO 2005/053742;WO 2002/031140;Okazaki 等人, J. Mol. Biol.336:1239-1249,2004;Yamane-Ohnuki 等人, Biotech. Bioeng.87: 614 (2004)。能夠產生去岩藻醣基化抗體之細胞株的示例包括缺乏蛋白質岩藻醣基化之 Lec13 CHO 細胞(Ripka 等人, Arch. Biochem. Biophys.249:533-545 (1986);美國專利申請號 US 2003/0157108 A1,Presta, L;及 WO 2004/056312 A1,Adams 等人,尤其是在實例 11 中);和敲除細胞株,諸如敲除 α-1,6-岩藻醣基轉移酶基因 FUT8之 CHO 細胞(參閱例如 Yamane-Ohnuki 等人, Biotech. Bioeng.87: 614 (2004);Kanda, Y. 等人 , Biotechnol. Bioeng., 94(4):680-688 (2006);及 WO 2003/085107)。
鑑於上述,在一些實例中,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包含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變異體,其包含配醣基化位點突變。在一些實例中,配醣基化位點突變降低抗體之效應功能。在一些實例中,配醣基化位點突變為取代突變。在一些實例中,抗體包含 Fc 區域的一個取代突變,其降低了效應功能。在一些實例中,取代突變位於胺基酸殘基 N297、L234、L235 及/或 D265 (EU 編號) 處。在一些實例中,取代突變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N297G、N297A、L234A、L235A、D265A 和 P329G。在一些實例中,取代突變位於胺基酸殘基 N297 處。在一個優選實例中,取代突變為 N297A。
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變異體可包含二等分之寡醣(bisected oligosaccharides),例如其中連接至抗體之 Fc 區的雙觸角型寡醣被 GlcNAc 一分為二。此類抗體變異體可具有減少的岩藻醣基化及/或改善的 ADCC 功能。此等抗體變異體的示例揭示於例如 WO 2003/011878;美國專利第 6,602,684 號;及 U.S. 2005/0123546 中。其他抗體變異體在寡醣上包含至少一個連接至 Fc 區域之半乳糖殘基。此等抗體變異體可具有改善的 CDC 功能。此等抗體變異體揭示於例如 WO 1997/30087、WO 1998/58964 及 WO 1999/22764 中。 5. 抗體衍生物
在某些實例中,本文提供之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被進一步修飾以包含本領域已知且容易獲得的額外非蛋白質部分。適用於抗體之衍生化的部分包括但不限於水溶性聚合物。水溶性聚合物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聚乙二醇 (PEG)、乙二醇/丙二醇共聚物、羧甲基纖維素、葡聚醣、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啶酮、聚-1,3-二氧戊環、聚-1,3,6-三噁烷、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聚胺基酸 (均聚物或隨機共聚物) 以及葡聚醣或聚(n-乙烯基吡咯啶酮)聚乙二醇、丙二醇均聚物、聚環氧丙烷/環氧乙烷共聚物、聚氧乙烯化多元醇 (例如甘油)、聚乙烯醇及其混合物。聚乙二醇丙醛由於其水中之穩定性而可能在製造中具有優勢。該聚合物可具有任何分子量,且可聚支鏈或無支鏈。連接至抗體的聚合物之數量可以變化,並且如果連接的聚合物超過一種,則它們可以為相同或不同之分子。通常,用於衍生化的聚合物之數量及/或類型可基於以下考慮因素來確定,此等考慮因素包括但不限於待改善之抗體的特定性質或功能、抗體衍生物是否將用於指定條件下的治療中等。
在另一個實例中,抗體及非蛋白質部分的共軛體可藉由暴露於輻射而選擇性加熱。在一個實例中,非蛋白質部分是碳奈米管 (Kam 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102: 11600-11605 (2005))。輻射可具有任何波長,並且包括但不限於不損害普通細胞但是將非蛋白質部分加熱至接近抗體-非蛋白質部分的細胞被殺死之溫度的波長。 C. 重組產生方法
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可使用重組方法和組成物產生,例如,如美國專利第 4,816,567 號中所述,該專利以引用方式全文併入本文。
對於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之重組產生,分離編碼抗體之核酸且將其插入一種或多種載體中以在宿主細胞中進一步選殖及/或表現。此等核酸可藉由習知方法 (例如,使用能夠與編碼抗體重鏈和輕鏈的基因特異性結合的寡核苷酸探針) 輕易地分離並定序。
適用於選殖或表現編碼抗體之載體的宿主細胞包括本文所述之原核或真核細胞。例如,抗體可能在細菌中產生,特別是在無需醣基化和 Fc 效應子功能的情況下。有關抗體片段和多肽在細菌中之表現,參見例如美國第 5,648,237、5,789,199 和 5,840,523 號專利。(另見 Charlton,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第 248 (B.K.C. Lo 主編,Humana Press,Totowa,NJ,2003),第 245-254 頁,其中描述了抗體片段在 大腸桿菌中之表現。) 在表現後,抗體可與細菌細胞糊中的可溶性部分分離 並可經過進一步純化。
除原核生物以外,真核微生物(諸如絲狀真菌或酵母菌)也為合適的抗體編碼載體的選殖或表現宿主,包括其醣基化途徑已被「人源化」的真菌和酵母菌株,從而導致具有部分或完全人醣基化模式的抗體的產生。參見:Gerngross, Nat. Biotech.22:1409-1414 (2004);及 Li 等人, Nat. Biotech.24:210-215 (2006)。
用於表現醣基化抗體的合適的宿主細胞也來源於多細胞生物 (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細胞之實例包括植物及昆蟲細胞。已鑑別出許多桿狀病毒毒株,其可與昆蟲細胞聯合使用,尤其用於轉染草地貪夜蛾 ( Spodoptera frugiperda) 細胞。
植物細胞培養物亦可以用作宿主。參閱例如,美國專利第 5,959,177 號、第 6,040,498 號、第 6,420,548 號、第 7,125,978 號及第 6,417,429 號(揭示在基因轉殖植物中生產抗體的 PLANTIBODIES TM技術)。
脊椎動物細胞也可用為宿主。例如,可使用適於在懸浮液中生長的哺乳動物細胞株。可用的哺乳動物宿主細胞株的其他實例包括:由 SV40 (COS-7) 轉化的猴腎 CV1 系;人胚胎腎系 (如 Graham 等人, J. Gen Virol.36:59 (1977) 中所述之 293 或 293 細胞);幼地鼠腎細胞 (BHK);小鼠睾丸支持細胞 (如 Mather, Biol. Reprod.23:243-251 (1980) 中所述之 TM4 細胞);猴腎細胞 (CV1);非洲綠猴腎細胞 (VERO-76);人子宮頸癌細胞 (HELA);犬腎細胞 (MDCK);Buffalo 大鼠肝細胞 (BRL 3A);人肺細胞 (W138);人肝細胞 (Hep G2);小鼠乳腺腫瘤 (MMT 060562);TRI 細胞,如 Mather 等人, Annals N.Y.Acad. Sci. 383:44-68 (1982) 所述;MRC 5 細胞;及 FS4 細胞。其他可用的哺乳動物宿主細胞株包括中華倉鼠卵巢 (CHO) 細胞,包括 DHFR CHO 細胞 (Urlaub 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77:4216 (1980));及骨髓瘤細胞株,例如 Y0、NS0 和 Sp2/0。有關某些適用於抗體生產的哺乳動物宿主細胞株的綜述,參見例如:Yazaki 和 Wu,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第 248 (B.K.C. Lo 主編,Humana Press,Totowa, NJ),第 255-268 頁 (2003)。 V. 治療方法及用途
可調配包含本文所述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的醫藥組成物以用作治療各種疾病及病症的藥物。因此,本發明的特徵在於涉及將醫藥組成物靜脈內投予於需要其的個體,例如患有疾病或病症例如癌症的對象的方法。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可用於治療有此需要的個體 (例如,有此需要的人類個體) 中的細胞增生性病症或延緩其進展或增強患有細胞增生性病症 (例如,癌症) 的個體的免疫功能。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如本文所述之醫藥組成物,用於治療細胞增生性病症或延緩其進展。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本文所述之醫藥組成物在製造用於治療細胞增生性病症或延緩其進展的藥物中的用途。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在有此需要的個體中治療細胞增生性病症或延緩其進展的方法,包括向個體投予如本文所述之醫藥組成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細胞增生性病症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NHL) 的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NHL 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NHL)、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CLL)、B 細胞淋巴瘤、脾臟瀰漫性紅髓小 B 細胞淋巴瘤、具有介於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與伯基特淋巴瘤之間的特徵的 B 細胞淋巴瘤、具有 11q 異常的伯基特樣淋巴瘤、具有介於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與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瘤之間的特徵的 B 細胞淋巴瘤、生發中心 B 細胞樣 (GCB)、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 (DLBCL)、活化 B 細胞樣 (ABC) DLBCL、原發性皮膚濾泡中心淋巴瘤、富含 T 細胞/組織細胞的大 B 細胞淋巴瘤、中樞神經系統之原發性 DLBCL、原發性皮膚 DLBCL (腿型)、老年人艾司坦-巴爾病毒 (EBV) 陽性 DLBCL、與慢性發炎相關的 DLBCL、原發性縱隔 (胸腺) 大 B 細胞淋巴瘤、血管內大 B 細胞淋巴瘤、ALK 陽性大 B 細胞淋巴瘤、在 HHV8 相關多中心卡斯爾曼氏病中引起的大 B 細胞淋巴瘤、B 細胞白血病、乳癌、大腸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多發性骨髓瘤、腎癌、前列腺癌、肝癌、頭頸癌、黑色素瘤、卵巢癌、間皮瘤、神經膠質母細胞瘤、濾泡性淋巴瘤 (FL)、原位濾泡性腫瘤、套細胞淋巴瘤 (MCL)、原位套細胞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AML)、緣帶淋巴瘤 (MZL)、小淋巴球性白血病 (SLL)、淋巴漿細胞性淋巴瘤 (LL)、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 (CNSL)、伯基特氏淋巴瘤 (BL)、B 細胞前淋巴球白血病、脾臟緣帶淋巴瘤、毛細胞白血病、脾臟淋巴瘤/白血病、毛細胞白血病變異型、α 重鏈病、γ 重鏈病、μ 重鏈病、漿細胞骨髓瘤、骨孤立性漿細胞瘤、骨外漿細胞瘤、黏膜相關淋巴組織之結外緣帶淋巴瘤 (MALT 淋巴瘤)、結節性緣帶淋巴瘤、小兒結節性緣帶淋巴瘤、小兒濾泡性淋巴瘤、淋巴瘤樣肉芽腫病、漿母細胞淋巴瘤以及原發性滲出性淋巴瘤。在特定實施例中,癌症為生發中心 B 細胞樣 (GCB) DLBCL、活化 B 細胞樣 (ABC) DLBCL、濾泡性淋巴瘤 (FL)、套細胞淋巴瘤 (MC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AML)、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CLL)、緣帶淋巴瘤 (MZL)、小淋巴球性白血病 (SLL)、淋巴漿細胞性淋巴瘤 (LL)、華氏巨球蛋白血症 (WM)、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 (CNSL) 或伯基特氏淋巴瘤 (BL)。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乳癌、大腸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 (NSCLC)、多發性骨髓瘤、腎癌、前列腺癌、肝癌、頭頸癌、黑色素瘤、卵巢癌、間皮瘤以及神經膠質母細胞瘤。
可調配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用於以 0.5 mg、2.5 mg、10 mg 或 30 mg 之劑量投予個體。
對於本文所述之所有方法及醫藥組成物,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將以符合優良醫務規範之方式調配、給藥及投予。在這種情況下,考慮的因素包括待治療的具體障礙、待治療的具體哺乳動物、個別患者的臨床病症、障礙的原因、遞送藥物的部位、投予方法、投予日程及醫療從業者已知的其他因素。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不必但視情況與一種或多種目前用於預防或治療所有關疾患的藥劑一起調配。此類其他藥劑之有效量取決於調配物中存在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的量、疾患或治療之類型以及如上討論的其他因素。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 可經一系列治療適當地投予患者。 VI. 製成品
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提供含有可用於治療、預防及/或診斷上述病症之材料的製品。製成品包括容器及容器上或與容器相關的標籤或包裝說明書。合適的容器包括例如,瓶、小瓶、注射器、IV 溶液袋等。該等容器可以由多種材料例如,玻璃或塑膠形成。該容器容納醫藥組成物,該組成物本身或與有效治療、預防及/或診斷病況的另一組成物組合使用,並可能具有無菌入口 (例如,容器可為具有靜脈內溶液袋或可透過皮下注射針頭穿孔的塞子的小瓶)。組成物中的至少一種活性劑為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如本文所述。標籤或藥品仿單指示該組成物係用於治療所選擇的病況 (例如,癌症),且進一步包括關於本文所述之給藥方案中之至少一者的資訊。
醫藥組成物可提供在體積為 1 ml 至 100 ml (例如,1 ml 至 5 ml、5 ml 至 10 ml、10 ml 至 15 ml、15 ml 至 20 ml、20 ml 至 25 ml、25 ml 至 30 ml、30 ml 至 40 ml、40 ml 至 50 ml、50 ml 至 60 ml、60 ml 至 70 ml、70 ml 至 80 ml、80 ml 至 90 ml、或 90 ml 至 100 ml,例如約 5 ml、約 10 ml、約 15 ml、約 20 ml、約 25 ml、約 30 ml、約 40 ml、約 50 ml、約 60 ml、約 70 ml、約 80 ml、約 90 ml、或約 100 ml) 的容器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容器為不銹鋼容器或鎳鋼合金容器 (例如 HASTELLOY®),例如罐、微型罐、小罐、罐子等。在一些實例中,此類的容器中的醫藥組成物是一種藥物物質 (DS),它可在使用前進一步稀釋,例如,成為藥物產品 (DP) (例如,在最終的小瓶組態中)。或者,容器中的醫藥組成物為 DP。在一些實施例中,DP 在諸如 IV 袋或注射器的容器中 (例如,用於經由注射泵遞送)。
在一些實施例中,製品包括體積為約 1 ml 或更大,例如約 1 ml、約 2 ml、約 3 ml、約 4 ml、約 5 ml、約 6 ml、約 7 ml、約 8 ml、約 9 ml、約 10 ml、約 11 ml、約 12 ml、約 13 ml、約 14 ml、約 15 ml、約 16 ml、約 17 ml、約 18 ml、約 19 ml、約 20 ml、約 25 ml、約 30 ml、約 35 ml、約 40 ml、約 50 ml 或更大的小瓶。在一些實施例中,容器為具有約 10 ml 體積的小瓶。在一些實施例中,小瓶為用於一次性使用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小瓶含有約 1 mg、約 2 mg、約 3 mg、約 4 mg、約 5 mg、約 6 mg、約 7 mg、約 8 mg、約 9 mg、約 10 mg、約 11 mg、約 12 mg、約 13 mg、約 14 mg、約 15 mg、約16 mg、約17 mg、約 18 mg、約 19 mg、約 20 mg 或更多的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在一些實施例中,容器封閉系統包括玻璃瓶、塞子及蓋中的一個或多個,或全部。
此外,該製品可包含 (a) 其中含有醫藥組成物之第一容器,其中該組成物包含本文所述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例如,抗 CD20/抗 CD3 TCB,例如,格菲妥單抗);及 (b) 其中含有醫藥組成物之第二容器,其中該組成物包含另一細胞毒性劑或其他治療劑。可替代地或另外地,製成品可以進一步包含第二 (或第三) 容器,該容器包含醫藥上可接受之緩衝劑,例如抑菌注射用水 (BWFI)、磷酸鹽緩衝鹽水、Ringer 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從商業和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它可以進一步包含其他材料,其中包括其他緩衝劑、稀釋劑、過濾器、針頭和注射器。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涉及如前文所述之本發明。 實施例
可根據以下任何編號之實施例來定義本文所述之技術的一些實施例: I. 一種液體醫藥組成物,其包含: 約 1 至 25 mg/ml 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約 10 至 50 mM 之緩衝劑; 約 ≥200 mM 之張力劑; 約 0 至 15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 0.2 mg/ml 之界面活性劑 pH 在約 5.0 至約 6.0 之範圍內, 其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包含: a)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1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2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3 之胺基酸序列; 以及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4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5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6 之胺基酸序列;及 b)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9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10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11 之胺基酸序列;以及 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12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13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14 之胺基酸序列。 II. 如實施例 I 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濃度係在約 1 至 5 mg/ml 之範圍內。 III.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濃度係在約 0.9 至 1.1 mg/ml 之範圍內。 IV.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濃度為約 1 mg/ml。 V.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包含: a)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7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8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以及 b)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15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16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 VI.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包含: a)          第一 Fab 分子,其與 CD3,特定而言 CD3 ε 特異性結合;且其中 Fab 輕鏈及 Fab 重鏈之可變域 VL 及 VH 彼此替換; b)          第二 Fab 及第三 Fab 分子,其與 CD20 特異性結合,其中在第二 Fab 及第三 Fab 分子之恆定域 CL 中,處於位置 124 處之胺基酸被離胺酸 (K) 取代 (根據 Kabat 編號),且處於位置 123 處之胺基酸被離胺酸 (K) 或精胺酸 (R),特定而言被精胺酸 (R) 取代 (根據 Kabat 編號),並且其中在第二 Fab 及第三 Fab 分子之恆定域 CH1 中,處於位置 147 處之胺基酸被麩胺酸 (E) 取代 (EU 編號),且處於位置 213 處之胺基酸被麩胺酸 (E) 取代 (EU 編號);以及 c)          c) Fc 域,其由能夠穩定締合之第一次單元及第二次單元構成。 VII.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為格菲妥單抗。 VIII.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緩衝劑為組胺酸緩衝液,視情況為組胺酸 HCl 緩衝液。 IX.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緩衝劑係在約 15 至 25 mM 之濃度。 X.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緩衝劑係在約 20 mM 之濃度。 XI.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緩衝劑提供約 5.2 至約 5.8 之 pH。 XII.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張力劑係選自鹽、糖及胺基酸之群組。 XIII. 如實施例 XII 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張力劑為蔗糖或氯化鈉。 XIV. 如實施例 XIII 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張力劑為在約 200 mM 或更高之濃度的蔗糖。 XV. 如實施例 XIII 或 XIV 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張力劑為在約 200 mM 至 280 mM 之濃度的蔗糖。 XVI. 如實施例 XIII 至 XV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張力劑為在約 240 mM 之濃度的蔗糖。 XVII.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甲硫胺酸係在約 5 至 15 mM 之濃度。 XVIII. 如實施例 XVII 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甲硫胺酸係在約 10 mM 之濃度。 XIX.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界面活性劑在約 0.2 至 0.8 mg/ml 之濃度。 XX.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界面活性劑為聚山梨醇酯 20 或泊洛沙姆 188。 XXI. 如實施例 XX 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界面活性劑為在 0.2 至 0.8 mg/ml 之濃度的聚山梨醇酯 20。 XXII. 如實施例 XXI 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界面活性劑為在約 0.5 mg/ml 之濃度的聚山梨醇酯 20。 XXIII.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包含: 約 1 至 5 mg/ml 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約 15 至 25 mM 之組胺酸緩衝液; 約 200 至 280 mM 蔗糖; 約 0 至 15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0.2 至 0.8 mg/ml 之 PS20 pH 為約 5 至約 6。 XXIV.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包含: 約 1 mg/ml 之格菲妥單抗; 約 20 mM 之組胺酸緩衝液; 約 240 mM 蔗糖; 約 10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0.5 mg/ml 之 PS20 pH 為約 5.5。 XXV. 一種根據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用於製備用於治療細胞增生性病症之藥物之用途。 XXVI. 如實施例 I 至 XXIV 中任一項之醫藥組成物,其用於治療有需要之個體的細胞增生性病症或延緩其進展。 XXVII.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的細胞增生性病症或延緩其進展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予有效量之如實施例 I 至 XXIV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 XXVIII. 如實施例 XXV 至 XXVII 中任一項之用途、液體醫藥組成物或方法,其中細胞增生性病症為癌症。 XXIX. 如前文所述之本發明。 實例
以下為本發明之方法和組成物的實例。應當理解,鑒於上文給出的一般描述,可以實施各種其他實施例。 實例 1 :格菲妥單抗電腦模擬分析
RO7082859 / 格菲妥單抗是一種 T 細胞雙特異性人源化單株抗體 (TCB),其與腫瘤細胞上之人 CD20 及與 T 細胞上之 T 細胞受體複合體 (TCR) 的人 CD3 ε 單元 (CD3ε) 結合。它由兩條不同重鏈及兩條不同輕鏈組成。CH3 域中之點突變 (「杵臼」) 促進兩條不同重鏈之組裝。CD3 結合 Fab 中 VH 及 VL 域的交換 (「CrossMab 方法」) 以及 CD20 結合 Fab 中 CH 及 CL 域中之點突變 (「帶電變異體」) 促進兩條不同輕鏈與對應重鏈的正確組裝。「杵臼」突變由重鏈 HC1 中之胺基交換 Y349C、T366S、L368A 及 Y407V 以及重鏈 HC2 中之胺基交換 S354C 及 T366W (Kabat EU 索引編號) 組成。「帶電變異體」突變由輕鏈 LC2 中之胺基酸交換 E123R 及 Q124K (Kabat 編號) 以及重鏈 HC1 及 HC2 中之 K147E 及 K213E (Kabat EU 索引編號) 組成。
與人 CD20 的結合以高親和力及二價結合模式發生,而與 CD3ε的結合係單價及低親和力的。RO7082859 是一種人 IgG1,其 Fc 區帶有修飾 (「PG LALA」突變),可在活體外消除其與 Fc γ 受體 (FcγR) 的結合,並阻止 FcγR 介導的先天免疫效應細胞共活化,包括自然殺手 (NK) 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及嗜中性粒細胞與 FcRn (新生 Fc 受體) 的功能結合沒有變化。「PG LALA」突變由重鏈 HC1 及重鏈 HC2 中之胺基酸交換 P329G、L234A 及 L235A (「PG LALA」,Kabat EU 索引編號) 組成。
重組抗體在 CHO 細胞中產生,並由兩條重鏈 (分別為 449 及 674 個胺基酸殘基) 及三條輕鏈 (分別為 232 及 219 (兩個拷貝) 個胺基酸殘基) 組成,以不對稱構型排列,如圖 2 所示。
匯總活躍熱點
對於該分子的 CD3 結合部分,電腦模擬預測表明重鏈的 CDR3 中有兩個易於降解的 Asn 殘基及一個暴露的 Trp 殘基。在超過 14 天的壓力實驗中,在 pH 6.0 孵育後未觀察到靶標結合活性的重大變化,但在生理 pH (PBS pH 7.4,資料未顯示) 孵育後觀察到靶標結合活性的強烈損失。 實例 2 :格菲妥單抗調配物開發 GLP 毒性及進入人體研究
根據表 4 中顯示的方案執行篩選。在篩選期間,調配物暴露於以下條件:3 週及 6 週儲存 (在 5℃、25℃ 及 40℃),在 5℃ 及 25℃ 搖動 1 週以及冷凍/解凍 (F/T) 壓力 (5 個循環)。然後對選定的調配物進行隨訪長達 52 週。 4 :適應平台篩選研究設計與調配物代碼
調配物 格菲妥單抗蛋白質濃度 (mg/ml) 緩衝劑 pH 賦形劑 1 賦形劑 2 界面活性劑
F1 5 20 mM His/His-Cl 5.5 240 mM 蔗糖 10 mM 甲硫胺酸 0.05 (w/v)% PS20
F2 5 20 mM His/His-Cl 5.5 240 mM 蔗糖 - 0.05 (w/v)% PS20
F3 5 20 mM His/His-Cl 5.5 240 mM 蔗糖 10 mM 甲硫胺酸 0.05 (w/v)% Px188
F4 5 20 mM His/His-Cl 5.5 240 mM 蔗糖 - 0.05 (w/v)% Px188
F5 5 20 mM His/His-Cl 6.0 240 mM 蔗糖 10 mM 甲硫胺酸 0.05 (w/v)% PS20
在 5℃、25℃ 及 40℃ 儲存 6 週後,所有調配物在大多數測試物理特性 (即可見及目視不可見顆粒、顏色、濁度、pH 及蛋白質含量) 方面都沒有顯著變化。CE-SDS (毛細管電泳十二烷基硫酸鈉) 資料未顯示,因為它對選定並不重要。
藉由 Seidenader 方法進行的可見顆粒分析表明,在所有儲存條件下,任何一種調配物都沒有形成可見顆粒。目視不可見顆粒計數低 (未顯示)。在機械應力條件下,F2-F5 在 5 及 25℃ 均顯示出許多顆粒。F1 在兩種條件下都不含顆粒。使用 EP 及 Optima,除 F3 及 F4 (都具有 P188) 顯示顆粒但低於限值 (未顯示) 外,所有組成物幾乎不含顆粒 (0 個顆粒)。在 5℃ 搖動下,F3 (P188 + Met) 中的目視不可見顆粒明顯比 F4 (P188) 更差,所有其他調配物在每種條件下都有相似的計數 (未顯示)。
6 週後,所有調配物在所有條件下的濁度及顏色都沒有顯著變化。界面活性劑含量係在 5 及 25℃ 穩定,並且對於兩種含有 P188 的調配物 (F3、F4) 也在 40℃ 穩定。對於所有含有 PS20 的活性調配物 (F1、F2 及 F5),在 40℃ 時觀察到界面活性劑含量的損失,無論調配物是否含有甲硫胺酸。
甲硫胺酸的有益效果只能在含有 PS20 的安慰劑調配物中看到,其中在 40℃ 時只有 P2 的 PS 含量有所下降 (圖 3)。生化表徵揭示僅在 40℃ 儲存後調配物存在差異。
在粒徑篩析層析 (SEC) 中,F2 及 F5 的單體損失更為明顯,這與 HMW (高分子量) 面積的增加相關。可以看到出現了新的 HMW 物質,在 F3 及 F4 中僅次要,在 F1 中更強,並且在 F2 及 F5 中佔優勢。發現 LMW (低分子量) 物質在所有調配物中以大致相同的速率增加 (圖 4)。在離子交換層析 (IEC) 中可以觀察到類似的趨勢,鹼性峰面積總體增加,並且酸性峰面積的增加在 F2 及 F5 中更為明顯 (圖 5)。
總之,資料明確排除了 F2 及 F5,並顯示 F1、F3 及 F4 同樣穩定,沒有明顯偏向三者中的任何一個。選定 F1 (5 mg/ml 格菲妥單抗、20 mM 組胺酸/組胺酸 HCl、pH 5.5、240 mM 蔗糖、10 mM 甲硫胺酸、0.05% (w/v) PS20)。F1 的所有分析結果的總結可以在圖 6 中找到。 實例 3 GLP 毒性 / 進入人體研究
BIACORE® 結合
上述純度結果也反映在 40℃ 時 F2 及 F5 的 CD20 結合損失,以及與剩餘調配物的 10 至 20% 之間的損失相比,這些調配物中高達 50% 的 CD3 結合強烈損失 (圖 7A 及圖 7B)。 實例 4 III 期及商用調配物的開發研究
該實例提供了格菲妥單抗調配物的藥物開發之概述。作為該開發的結果,格菲妥單抗藥物產品作為無菌液體濃縮物提供,用於 IV 輸注溶液。該藥物產品由 20 mM L-組胺酸/L-組胺酸鹽酸鹽 (HCl) 緩衝液中之 1 mg/ml 格菲妥單抗、240 mM 蔗糖、10 mM L-甲硫胺酸、0.5 mg/ml 聚山梨醇酯 20、pH 5.5 組成。格菲妥單抗為藥物物質及藥物產品中之唯一活性成分。調配物開發研究確定劑型及調配物適用於預期用途。調配物足夠穩健,以確保藥物產品在製造、儲存、運輸及投予期間穩定。
測試了具有更高蛋白質濃度 (例如,5、25 或 50 mg/ml 格菲妥單抗) 的調配物,但由於 PS20 降解導致目視不可見及可見顆粒形成,因此沒有繼續進行。隨著蛋白質濃度的增加,游離脂肪酸 (月桂酸及肉荳蔻酸) 的釋放確認了目視不可見及可見顆粒形成的根本原因係由於水解 PS20 降解。
選擇了一種液體劑型,能夠減少處理步驟,同時確保在製造期間及藥物產品保質期結束時的產品質量。
格菲妥單抗藥物產品將以兩種規格在兩種小瓶組態中上市銷售:2.5 mg/小瓶裝在 6-ml 一次性玻璃小瓶中,且 10 mg/小瓶裝在 15 ml 一次性玻璃小瓶中,以匹配所需的 2.5、10 及 30 mg 臨床劑量,同時使產品浪費最小化。對於商用藥物產品調配物,格菲妥單抗的濃度降低至 1 mg/ml,同時保持賦形劑組成物不變。
調配物開發研究為選擇合適的劑型、蛋白質濃度、界面活性劑濃度、緩衝物質、溶液 pH、穩定劑、張力劑及藥物產品的小瓶組態提供了依據。藥物物質調配物經過優化,以考慮設施配套、稀釋及儲存方面的考慮。
劑型的選擇
選擇一種液體劑型來提供用於輸注的溶液的濃縮物,需要很少的處理步驟,同時確保在製造期間及藥物產品保質期結束期間的產品質量。
蛋白質濃度的選擇
為 I 期選擇了 5 mg/ml 的蛋白質濃度,並保留到 III 期。基於調配物開發研究及更新的臨床劑量要求,隨後選擇 1 mg/ml 的蛋白質濃度作為商用調配物。
含有 20 mM L-組胺酸/L-組胺酸鹽酸鹽、10 mM L-甲硫胺酸、240 mM D-蔗糖及 0.5 mg/ml 聚山梨醇酯 20 (PS20)、pH 5.5 的調配物的穩定性在 1 mg/ml、5 mg/ml 及 25 mg/ml 的格菲妥單抗濃度下進行了測試,以便準備使蛋白質濃度適應臨床需要。這些調配物在初始時間點 (T0)、幾個中間時間點及研究結束時在 2℃-8℃ 儲存 104 週後藉由 SE-HPLC 及 IE-HPLC 評估格菲妥單抗的純度、PS20 含量及可見/目視不可見顆粒形成進行評估。
在整個研究中,藉由 SE-HPLC 及 IE-HPLC 確定的純度在 1 mg/ml 及 5 mg/ml 調配物之間相當 (圖 8A 及圖 8B)。目視不可見顆粒計數也相當。此外,與 5 mg/ml 及 25 mg/ml 調配物相比,1 mg/ml 調配物沒有表現出超出方法可變性的 PS20 降解 (圖 12,也見下文,聚山梨醇酯 20 降解的評估)。基於這些結果及 2.5、10 及 30 mg 的更新臨床劑量方案,選擇 1 mg/ml 調配物作為商用調配物。
在隨後的多變量調配物穩健性研究中進一步評估了 0.9-1.1 mg/ml 蛋白質的濃度範圍 (參見實施例 5,調配物穩健性研究)。該研究確認了在該濃度範圍內可接受的穩定性行為。 pH 、緩衝液、穩定劑及張力劑的選擇
基於調配物開發研究,選擇 pH 5.5 的 20 mM L-組胺酸/L-組胺酸鹽酸鹽溶液作為緩衝液,結合 10 mM L-甲硫胺酸作為穩定劑及 240 mM D-蔗糖作為 I 期的張力劑並保留用於 III 期及商用調配物。
設置 5 mg/ml 格菲妥單抗的研究以測試 20 mM L-組胺酸/L-組胺酸鹽酸鹽緩衝液之 pH 範圍為 5.5 至 6.0 以及 L-甲硫胺酸含量為 0 及 10 mM。另外,對 240 mM D-蔗糖及 130 mM 氯化鈉進行了比較。
pH 及穩定劑的效果在初始時間點 (T0) 及在 40℃ 儲存 6 週後藉由 SE-HPLC 及 IE-HPLC 評估格菲妥單抗的純度及可見/目視不可見顆粒形成進行評估。張度劑的選擇在初始時間點 (T0) 及在 25℃ 儲存 26 週後藉由測量 SE-HPLC、IE-HPLC 進行評估,並確定可見/目視不可見顆粒形成。與不具有的穩定劑添加或 pH 6 下的 20 mM L-組胺酸/L-組胺酸鹽酸鹽緩衝液/10 mM L-甲硫胺酸組合的對應調配物相比,pH 5.5 下的 20 mM L-組胺酸/L-組胺酸鹽酸鹽緩衝液與 10 mM L-甲硫胺酸的組合顯示出最低的高分子量物質 (HMWS) 形成 (圖 9A) 及電荷變異體的變化 (圖 9B)。顯示 20 mM 之 L-組胺酸/L-組胺酸鹽酸鹽單水合物濃度足以在藥物產品之製造期間以及藥物物質及藥物產品之儲存期間維持調配物 pH。
基於 240 mM D-蔗糖與 130 mM 氯化鈉之間的比較,選擇了 240 mM D-蔗糖。目視不可見顆粒數在調配物之間相當。對於含 D-蔗糖的調配物,在 25℃ 儲存 26 週後未觀察到可見顆粒形成,而對於含有 NaCl 的調配物則觀察到可見顆粒 (圖 10)。 界面活性劑的選擇
濃度為 0.5 mg/ml 的 PS20 被選用於 I 期,並保留到基於穩定性研究結果的商用調配物。在具有 10 mM L-甲硫胺酸及 240 mM D-蔗糖的 20 mM L-組胺酸/L-組胺酸鹽酸鹽緩衝液、pH 5.5 中進行 50 mg/ml 格菲妥單抗研究,以調查泊洛沙姆 188 (P188) 與 PS20 的穩定效果。P188 的測試濃度為 0.5、0.7 及 1.0 mg/ml;PS20 含量為 0.1、0.3 及 0.5 mg/ml。
添加的界面活性劑的效果在初始時間點 (T0) 及在 25℃ 搖動 7 天後藉由 SE-HPLC 及 IE-HPLC 評估格菲妥單抗的純度及可見/目視不可見顆粒形成進行評估。
對於所有 P188 濃度都觀察到可見顆粒形成。因此排除了它作為格菲妥單抗的合適的界面活性劑 (圖 11)。在 25℃ 搖動 7 天後,在含有 PS20 的調配物中未檢測到可見顆粒 (圖 11)。對於含有 0.1 mg/ml PS20 的調配物,觀察到 HMWS 及電荷變異體的顯著增加,而對於含有 0.3 mg/ml PS20 的調配物,與在 25℃ 搖動 7 天後的含有 0.5 mg/ml PS20 的調配物相比,觀察到 HMWS 及電荷變異體含量略有增加 (圖 11)。不同 PS20 濃度下的目視不可見顆粒計數相當。對於含有 0.1 mg/ml PS20 的調配物,觀察到 HMWS 及電荷變異體顯著增加,而對於含有 0.3 mg/ml PS20 的調配物,與在 25℃ 搖動 7 天後的含有 0.5 mg/ml PS20 的調配物相比,觀察到 HMWS 及電荷變異體含量略有增加 (圖 11)。因此,選擇了含有 0.5 mg/ml PS20 的調配物。顯示 0.5 mg/ml 的聚山梨醇酯 20 含量足以保護格菲妥單抗免受加工 (例如,攪拌、冷凍及解凍,或剪切應力)、處理、儲存及運輸期間可能發生的應力。在隨後的多變量調配物穩健性研究中進一步評估了 0.2-0.8 mg/ml PS20 的濃度範圍 (參見實施例 5,調配物穩健性研究)。該研究確認了在該濃度範圍內可接受的穩定性行為。 實例 5 :調配物穩健性研究
藥物物質及藥物產品之組成物可以基於製造因素 (例如緩衝液組分的稱重公差) 在一定範圍內變化。進行了多變量調配物穩健性研究,並且它表明了格菲妥單抗的相關質量屬性 (QA) 在這些組成物範圍的邊緣是可接受的。對三個因素進行了兩個水平的多變量穩定性研究,這些因素已被識別為對藥物產品儲存期間的關鍵質量屬性 (CQA) 具有潛在影響。評估了以下三個調配物參數: 1.蛋白質濃度 2. pH 3.PS20 濃度 此外,在單變量穩定性研究中分別評估了三個調配物參數: 4.緩衝強度 5.L-甲硫胺酸濃度 6.D-蔗糖濃度
多變量調配物穩健性研究表明,格菲妥單抗的相關 CQA 在整個要求的調配物組成物範圍內都是可接受的。 研究設計
進行了風險評估以鑑別藥物物質及藥物產品中的配方參數,這些參數對於在保質期內維持產品質量很重要。已相應地設置了多變量研究及單變量研究。
多變量研究 (F6 F12)
使用三個識別到的調配物參數蛋白質濃度、pH 及 PS20 濃度作為輸入因子,在兩個水平上進行部分析因設計 (解析度 III) 穩定性研究。
單變量研究 (F13 F20)
測試了 L-甲硫胺酸及 D-蔗糖濃度 (低及高含量) 以及緩衝強度 (低及高含量)。
一種具有低蛋白質濃度、低 pH 值及低 PS20 濃度的調配物被評估為與高 pH、高蛋白質濃度及高 PS20 濃度下的對應調配物的直接比較。
包含一種具有 0.3 mg/ml PS20 濃度的調配物以支持可接受標准設置。
測試的調配物參數範圍被定義為覆蓋藥物產品規格可接受標準及/或製造可接受的範圍,如表 5 中所述。表 6 顯示了包含含 3 個中心點的 15 個實驗的設計方案,其中 3 個中心點對應於目標商用調配物組成物。 5 :調配物穩健性研究:目標調配物以及多變量及單變量研究範圍
      標靶 更低含量 更高含量
格菲妥單抗濃度 (mg/ml) Mab 1 0.9 1.1
L-組胺酸/L-組胺酸鹽酸鹽 (mM) His 20 15 25
pH pH 5.5 5.0 6.0
PS20 濃度 (mg/ml) PS20 0.5 0.2 (0.3) 0.8
D-蔗糖濃度 (mM) Suc 240 200 280
L-甲硫胺酸濃度 (mM) Met 10 5 15
6 :調配物穩健性研究設計方案:評估的格菲妥單抗調配物
多變量研究 在單變量研究中測試
調配物 蛋白質濃度 (mg/ml) pH PS20 濃度 (mg/ml) 緩衝強度 (mM) D-蔗糖濃度 (mM) L-甲硫胺酸濃度 (mM)
F6 0.90 5.0 0.80 20 240 10
F7 1.10 5.0 0.20
F8 0.90 6.0 0.20
F9 1.10 6.0 0.80
F10 (目標) 1.00 5.5 0.50
F11 (目標) 1.00 5.5 0.50
F12 (目標) 1.00 5.5 0.50
單變量研究
F13 0.90 5.0 0.20 20 240 10
F14 1.00 5.5 0.50 20 200 10
F15 1.00 5.5 0.50 20 280 10
F16 1.00 5.5 0.50 20 240 5
F17 1.00 5.5 0.50 20 240 15
F18 1.00 5.5 0.50 15 240 10
F19 1.00 5.5 0.50 25 240 10
F20 1.00 5.5 0.30 20 240 10
格菲妥單抗在表 6 中描述的調配物組合物中的穩定性評估為: l  穩定性研究: o   儲存條件:實時 (2℃-8℃) 及加速 (25℃) o   測試頻率:在上述儲存條件下儲存 0、4、13、26 (25℃ 儲存結束)、39、52、78 及 104 週 l  應力測試: o   5 凍融循環, o   2-8℃ 搖動一周且 25℃ 搖動一周 l  支持 DS 的穩定性:在 -40℃ 儲存 0、26、52 及 104 週 評估的 QA: o   HMWS (高分子量物質) 及藉由 SE-HPLC 的主峰 o   LMWS (低分子量物質) 及藉由非還原 CE-SDS 的主峰, o   藉由 IE-HPLC 的酸性峰 2 及 3、酸性區、鹼性區及主峰 o   紫外可見光譜法的蛋白質含量 o   藉由 HPLC-ELSD 的聚山梨醇酯 20 含量 o   藉由 RP-HPLC 的 L-甲硫胺酸及 L-組胺酸濃度 o   藉由肽圖分析 (LC-MS) 的氧化及異構化 o   藉由生物測定的效力 o   可見顆粒 o   目視不可見顆粒 o   顏色、澄清度/乳光 o   pH o   重量滲透濃度 o   密度 總體資料分析程序
隨著時間的推移,為每個調配物收集所有質量屬性的資料。評估了每個 QA 隨時間的相對變化。 多變量研究:
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每個質量屬性及對每個調配物都進行了簡單的線性回歸擬合。因此,計算每個質量屬性及每個調配物的降解率。如果沒有明確提及,降解率被報告為每週降解。這些降解率被評估為實驗設計 (DoE) 研究中的響應,並且調查了蛋白質濃度、pH 及 PS20 濃度這三個參數對這些降解的效果。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質量屬性與目標調配物相比沒有顯示出有意義的變化,則不進行回歸分析及效果估計。對於隨著時間的推移顯示出有意義的變化的質量屬性,使用線性回歸來估計三個因素對降解率的主要效果。此外,顯示了主要效果圖以圖形方式說明這些效果。 單變量研究:
對於單變量研究中測試的參數,相比於 T0,對在 2℃-8℃ 儲存 39 週後的結果進行評估,以識別潛在的變化。如果識別到變化,則計算降解率並將其與目標調配物的降解進行比較,以估計所調查的調配物參數在邊緣的影響。在一些情況下,將每週的降解率乘以 104 因子,轉換為 104 週內觀察到的降解率。使用 JMP® 軟體 (SAS Institute,Cary,NC,版本 10.0 或更高版本) 進行回歸分析。 建議的儲存條件 (2℃-8℃) 下穩健性調配物的穩定性:
表 7 提供了在 2℃-8℃ 儲存 39 週後與目標調配物相比的相對變化的評估概述。對於在 pH 6 (F8、F9、F20) 下調配的所有調配物,觀察到增加的酸性變異體含量 (藉由 IE-HPLC 的酸性區及酸性峰 2)。觀察到的酸性變異體增加反映在受影響調配物中 IE-HPLC 主峰的對應降低。在 2℃-8℃ 儲存 39 週後,所有其他調配物的所有其他 CQA 都未觀察到變化。總之,pH 被識別為關鍵的調配物參數。所有其他調配物參數 (蛋白質含量、PS20、L-甲硫胺酸及 D-蔗糖濃度以及緩衝強度) 都未顯示對調查範圍內的測試 CQA 產生影響。 加速儲存條件 (25℃) 下穩健性調配物的穩定性:
與 2℃-8℃ 資料相比,在 pH 6 (F8、F9、F20) 下調配的所有調配物都觀察到由於去醯胺 (藉由 IE-HPLC 的酸性區及酸性峰 2) 而增加的酸性變異體含量,這反映在受影響調配物中 IE-HPLC 主峰的降低。另外,對於在 pH 5 下調配的 F1 及 F2,藉由按 CE-SDS 計的 LMWS 增加觀察到碎片含量增加。這種增加反映在 CE-SDS 主峰的降低。在 25℃ 儲存 26 週後,所有其他調配物的任何其他 CQA 都未觀察到變化。
總之,25℃ 資料確認 pH 是一個關鍵的調配物參數。所有其他調配物參數都未顯示對 CQA 的影響。 7 2℃-8℃ 儲存 39 週後相關 CQA 的相對變化
   與目標調配物相比的相對變化 與目標調配物相比的描述
藉由 SE-HPLC 的純度      
HMW 之總和 沒有變化   
主峰 沒有變化   
藉由 NR-CE-SDS 的純度      
LMWS 之總和 沒有變化   
主峰 沒有變化   
藉由 IE-HPLC 的純度      
酸性峰 2 增加 所有調配物在 pH 6 (F8、F9、F20) 下都增加
酸性峰 3 沒有變化   
酸性區 增加 所有調配物在 pH 6 (F8、F9、F20) 下都增加
主峰 降低 所有調配物在 pH 6 (F8、F9、F20) 下都降低
蛋白質濃度 沒有變化   
聚山梨醇酯 20 濃度 沒有變化   
藉由 RP‑HPLC a的 L‑甲硫胺酸及 L‑組胺酸濃度 NA   
色胺酸及甲硫胺酸氧化 沒有變化   
天冬胺酸異構化 b 沒有變化   
藉由生物測定的效力 沒有變化   
可見顆粒 沒有變化   
目視不可見顆粒 沒有變化   
顏色、澄清度/乳光 沒有變化   
溶液 pH 沒有變化   
重量滲透濃度 a NA   
a在 t=0 及 104 週後研究結束時的測量。 b僅在 2℃-8℃ 儲存 52 週及 104 週後在 t=0 時的測量。  
在建議的藥物物質儲存條件 (-40℃) 下穩健性調配物的穩定性:
為了支持藥物物質在整個要求的調配物組成物範圍內的穩定性,對儲存在 -40℃ 的藥物產品穩健性調配物進行了穩定性研究。研究結果確認,當調配物在 -40℃ 的建議的藥物物質儲存條件儲存 26 週時,未觀察到測試質量屬性發生顯著變化。 搖動以及冷凍 / 解凍應力後穩健性調配物的穩定性:
調配物在 2℃-8℃ 或 25℃ 搖動一周。另外,在 -40℃ 與 5℃ 之間進行五次冷凍/解凍循環後,對配方進行了評估。所有樣品在搖動或冷凍/解凍應力下幾乎不含可見顆粒。
所有調配物的目視不可見顆粒在搖動以及冷凍/解凍應力下都沒有變化。與含有 0.3-0.8 mg/ml PS20 含量的所有其他調配物相比,具有低 PS20 含量 (0.2 mg/ml,F7、F8、F13) 的調配物在搖動以及冷凍/解凍應力後未顯示任何產品質量影響。
該結果確認,≥0.2 mg/ml 的聚山梨醇酯 20 含量足以保護蛋白質免受搖動以及冷凍/解凍應力。相比之下,與含有 240-280 mM D-蔗糖含量的所有其他調配物相比,具有低 D-蔗糖含量 (200 mM,F19) 的調配物在搖動以及冷凍/解凍應力後未顯示任何產品質量影響。該結果確認,≥200 mM D-蔗糖含量足以保護蛋白質免受冷凍/解凍應力。與對照樣品相比時,在搖動或冷凍/解凍應力下,沒有觀察到任何其他質量屬性發生實質性變化。 基於建議的儲存條件 (2℃-8℃) 下資料的識別到的 CQA 的線性回歸分析:
對受影響的 CQA:溶液 pH、蛋白質濃度及 PS20 濃度進行了簡單的線性回歸分析。識別到 pH 具有主要影響。計算出的每週降解率藉由乘以 104 週 (= 24 個月) 推斷為保質期結束 (EoS)。推斷的結果總結於表 8 中。
線性回歸分析表明,測試的 pH 範圍對識別到的 CQA 沒有有意義的影響,因為所有 CQA 都在穩定性可接受標準內。然而,為了控制酸性區的增加,藥物產品放行時的 pH 可接受標準限制至 5.2-5.8。 8 :基於 2℃-8℃ 資料的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CQA pH 5 a104 週後推斷的降解率 pH 5 aEoS 的計算值 b pH 6 a104 週後推斷的降解率 pH 6 aEoS 的計算值 b 目標 (pH 5.5) 104 週後推斷的降解率 目標 (pH 5.5) EoS 的計算值 b
酸性峰 2 (面積%) 0.298 5.9 1.829 7.4 1.064 6.7
酸性峰 3 (面積%) 0.147 2.8 0.481 3.1 0.314 2.9
酸性區 (面積%) 1.509 15.7 3.996 18.2 2.753 16.9
LMWS (面積%) 0.574 2.4 0.134 2.0 0.354 2.2
a所有其他參數都設置為線性回歸分析的目標。 b藉由 104 週後的 t = 0 + 降解率計算 (使用所有調配物的平均 t = 0)。 結論:
推斷的資料表明 6.0 的高 pH 在 24 個月後 (要求的藥物產品保質期) 對酸性變異體的含量有影響。因此,藥物產品放行時的 pH 接受標準限制至 5.2-5.8,以限制藥物產品穩定性期間酸性形式的形成。 調配物在保質期結束之前被認為是穩健的,因為: l  對於處於調配物範圍邊緣的所有調配物,CQA 在 t = 0 時以及在 2℃-8℃ 儲存 9 個月後符合放行可接受標準 l  當使用降解率推斷到調配物範圍邊緣的所有調配物的 EoS 時,CQA 滿足穩定性可接受標準。 實例 6 :聚山梨醇酯 20 降解的評估
聚山梨醇酯 20 可經由氧化或水解機制降解。聚山梨醇酯 20 的水解降解導致游離脂肪酸 (FFA) (例如月桂酸) 的形成。在某些高濃度下,FFA 可能會形成可見或目視不可見顆粒。此外,如果聚山梨醇酯 20 降解導致調配物中的聚山梨醇酯少於保護蛋白質免受攪拌應力所需的量,那麼聚山梨醇酯 20 的降解也是一個問題。
由於這些問題,在調配物開發期間監測了聚山梨醇酯 20 降解。在調配物開發期間觀察到格菲妥單抗調配物中的 PS20 降解取決於蛋白質濃度。對於 25 mg/ml 調配物 (圖 12),在 2℃-8℃ 觀察到可見顆粒,觀察到顯著的 PS20 降解。對於 5 mg/ml 調配物,PS20 降解不太明顯,20 個月後觀察到可見顆粒。目視不可見顆粒計數沒有受到影響。可見顆粒被分離並藉由傅里葉變換紅外 (FTIR) 分析進行表徵,且發現它們是 FFA。在 24 個月的研究時間內,1 mg/ml 調配物沒有顯示出 PS20 降解 (超出方法精度),不存在可見顆粒形成。目視不可見顆粒計數始終很低。來自四個不同藥物物質 (DS) 批次的九個藥物產品 (DP) 批次的長期穩定性資料確認不存在可見顆粒。圖 13 提供了示例 DP 批次的長期穩定性資料的可視化。 實例 7 :物理化學使用中的穩定性研究
格菲妥單抗藥物產品作為用於 IV 輸注溶液的無菌液體濃縮物提供。藥物產品由 20 mM L-組胺酸/L-組胺酸鹽酸鹽緩衝液中的 1 mg/ml 格菲妥單抗、240 mM 蔗糖、10 mM L-甲硫胺酸、0.5 mg/ml 聚山梨醇酯 20、pH 5.5 組成。格菲妥單抗是一種不含防腐劑的藥物產品,以單劑量 2.5-毫升及 10-毫升玻璃小瓶提供。格菲妥單抗意欲用於在 0.9% 或 0.45% 氯化鈉中稀釋後經由 IV 袋輸注進行 IV 投予。基於遞增給藥方案的建議註冊劑量及方案為 2.5/10/30 mg。藉由 0.05 mg/ml 至 0.6 mg/ml 的劑量溶液濃度在 IV 袋中取決於劑量。在分組法中,測試了 0.05 mg/ml、0.1 mg/ml 及 0.6 mg/ml 劑量溶液的相容性以覆蓋整個劑量範圍 (表 9)。
進行穩定性及相容性研究以確認用於輸注的溶液在建議的使用條件下的物理化學穩定性。研究表明,用於輸注的格菲妥單抗溶液在典型的製備及投予程序中是穩定的,可以在 2℃-8℃ 保持 72 小時,並在 30℃ 在環境室內光照條件下再保持 24 小時,隨後在 ≤ 25℃ 輸注不超過16 小時。表明用於輸注的溶液係穩定的標稱蛋白質濃度範圍為 0.05 至 0.6 mg/ml。 研究材料及設置:
格菲妥單抗的物理化學穩定性在稀釋到含有 0.9% 氯化鈉溶液及 0.45% 氯化鈉溶液的 100 ml 或 250 ml IV 袋中後進行評估,模擬商用環境中使用的處理程序。對於每種稀釋劑,在大約 0.05 mg/ml (低劑量,僅在 0.9% 氯化鈉中測試)、0.1 mg/ml (低劑量) 及 0.6 mg/ml (高劑量) 的稀釋濃度下評估了格菲妥單抗的產品質量,其中包括表 9 中概述的產品的預期濃度範圍,
對於 0.9% 氯化鈉,測試了藥物產品接觸面由聚氯乙烯 (PVC) 或聚烯烴聚乙烯聚丙烯 (PO‑PE‑PP) 製成的兩種不同類型的袋。對於 0.45% 氯化鈉,測試了藥物產品接觸面由 PVC 製成的袋。對於每種稀釋劑,三個藥物產品批次以矩陣法設置用於穩定性評估。藥物產品批次已儲存 20 個月,或在 2℃-8℃ 下儲存 7 個月。 9 :模擬使用中的研究設置 (PVC PO‑PE‑PP IV 袋中的 0.9% 氯化鈉溶液及 PVC IV 袋中的 0.45% 氯化鈉溶液 )
   劑量 稀釋後袋中的標稱蛋白質濃度 從袋中去除 0.9% NaCl/ 0.45% NaCl 藥物產品注入袋中 保持時間 輸注體積 輸注速度
低劑量 2.5 mg 0.05 mg/ml 12.5 ml* 12.5 ml 2℃-8℃:72 h 30℃:24 h 250ml 0.3 mg/h 6 ml/h
低劑量 2.5 mg 0.1 mg/ml 10 ml 10 ml 2℃-8℃:72 h 30℃:24 h 100ml 0.3 mg/h 3 ml/h
高劑量 30 mg 0.6 mg/ml 60 ml 60 ml 2℃-8℃:72 h 30℃:24 h 100ml 0.72 mg/h 1.2 ml/h
* 僅在 0.9% NaCl 中測試 藉由使稀釋的格菲妥單抗溶液通過以下來模擬給藥溶液的輸注: 1.    具有 PVC、聚乙烯 (PE)、聚丁二烯 (PBD)、聚胺酯 (PUR)、矽氧樹脂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BS) 產品接觸表面的輸注器,帶/不帶由聚碸或聚醚碸 (PES) 製成的 0.2 µm 在線過濾器。 2.    由聚碳酸酯 (PC) 製成的三通旋塞閥輸注輔助器。 3.    由聚醚聚氨酯 (PEU) 或聚四氟乙烯 (PTFE) 製成的導管
模擬輸注在 16 小時內進行,比預期的 4-8 小時輸注持續時間長,以確保給藥溶液在與輸注器及輔助器的構造材料長時間接觸期間的相容性。
在稀釋後及累積保持時間後以及模擬輸注結束時,從每個 IV 袋中收集樣品用於分析。
使用合適的穩定性指示方法測試樣品,包括藉由 SE‑HPLC、IE‑HPLC 及 CE‑SDS 的純度、藉由 UV 的蛋白質含量、藉由光遮蔽的目視不可見顆粒、顏色、透明度/乳光、pH 及藉由生物測定的效力。藉由 CE‑SDS 的 LMW 僅針對高劑量 (0.6 mg/ml) 進行測量,因為在 ≤ 0.1 mg/ml 的樣品濃度下,信號強度太低而無法對資料進行有意義的解釋。然而,所提供的效力資料確保了產品質量。 結果:
使用研究表明,格菲妥單抗在稀釋到 0.9% 或 0.45% 氯化鈉溶液中後,並在 2℃-8℃ 下保持 72 小時後,並在 30℃ 下環境室內光照條件下再保持 24 小時在物理化學上是穩定的,隨後在 ≤ 25℃ 模擬輸注不超過 16 小時。對於 0.5 mg/ml 劑量溶液,不應使用在線過濾器。
這些相容性研究中使用的藥物產品批次之前已在建議的儲存溫度 (2℃-8℃) 下儲存了 7-20 個月,表明藥物產品老化不會影響使用處理及投予期間的穩定性。 實例 8 :微生物穩定性
投予前必須使用無菌技術稀釋藥物產品。藉由將藥物產品稀釋到含有 0.9% 氯化鈉或 0.45% 氯化鈉的輸液袋中來製備用於 IV 投予的格菲妥單抗溶液。製備好的輸液應立即使用。藥物產品不含有任何抗菌防腐劑;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必須藉由維持合適的無菌條件來確保溶液無菌。
進行微生物挑戰研究以評估溶液支持微生物增殖的傾向,以防發生意外污染。評估了七種不同的測試微生物 (列於 USP <51>) 在 2℃-8℃ 長達 96 小時及在 20℃-25℃ 長達 48 小時的增殖。當測量到的差異不超過初始值的 0.5 log 10單位時,結果符合「無增長」的可接受標準。 其他實施例
儘管為了清楚理解起見,藉由圖示及實例的方式對上述發明進行了詳細描述,但是此等描述及實例不應被解釋是限製本發明之範圍。本文引用的所有專利及科學文獻的揭露內容皆以引用的方式明確納入其所有內容。
本申請文件中包含至少一張彩色附圖。專利局將根據要求提供帶有彩色附圖的本專利或專利申請的副本並收取必要的費用。 1A 1N 示意圖顯示示例性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之組態。 2 示意圖顯示格菲妥單抗之結構。 3 調配物開發 GLP 毒性及進入人體研究。調配物 F1 至 F5 之界面活性劑含量,初始與在 5℃、25℃ 或 40℃ 儲存 6 週後的對比。 4A 4C 調配物開發 GLP 毒性及進入人體研究,調配物 F1 至 F5 的粒徑篩析層析 (SEC),初始與在 5℃、25℃ 或 40℃ 儲存 6 週後的對比。圖 4A:主峰,圖 4B:高分子量 (HMW);圖 4C:低分子量 (LMW)。 5A 5C 調配物開發 GLP 毒性及進入人體研究,調配物 F1 至 F5 的離子交換層析 (IEC),初始與在 5℃、25℃ 或 40℃ 儲存 6 週後的對比。圖 5A:主峰,圖 5B。HMW;圖 5C。LMW。 6 調配物開發 - 長達 84 週的調配物 F1 的分析結果。F1 = 5 mg/ml RO7022859 (即格菲妥單抗)、20 mM 組胺酸 HCl pH 5.5、240 mM 蔗糖、10 mM 甲硫胺酸、0.05% (w/v) 聚山梨醇酯 20。 7A 7B 調配物開發 GLP 毒性及進入人體研究,調配物 F1 至 F5 之 huCD20 結合,初始與在 5℃、25℃ 或 40℃ 儲存 3 週及 6 週後 (圖 7A) 以及調配物 F1 至 F5 之 huCD3 結合,初始與在 5℃、25℃ 或 40℃ 儲存 3 週及 6 週後的對比 (圖 7B)。 8A 8B III 期及商用調配物的開發研究。格菲妥單抗粒徑篩析 (SE)-HPLC % HMWS (圖 8A) 及離子交換 (IE)-HPLC % 酸性區 (圖 8B) 作為在 5℃ 儲存 104 週後蛋白質濃度的函數。 9A 9B III 期及商用調配物的開發研究。格菲妥單抗 SE-HPLC % HMWS (圖 9A) 及 % 酸性區 (圖 9B) 作為在 40℃ 儲存 6 週後 pH 及穩定劑 (甲硫胺酸) 添加的函數。 10A 10B III 期及商用調配物的開發研究。包括可見顆粒形成的格菲妥單抗 SE-HPLC % HMWS 及 IE-HPLC % 酸性區作為在 25℃ 儲存 26 週後張力劑的函數。 11A 11B III 期及商用調配物的開發研究。格菲妥單抗 SE-HPLC % HMWS,包括可見顆粒形成 (圖 11A) 及 IE-HPLC % 酸性區 (圖 11B) 作為在 25℃ 搖動 7 天後界面活性劑的函數。 12 III 期及商用調配物的開發研究。格菲妥單抗 PS20 含量 [mg/ml] 及可見顆粒形成作為初始及在 5℃ 儲存 104 週後蛋白質濃度的函數。 13 長期穩定性資料:示例格菲妥單抗 DP 批次穩定性的 PS20 含量 (儲存於 2-8℃)。
TW202404637A_112113568_SEQL.xml

Claims (32)

  1. 一種液體醫藥組成物,其包含: 約 1 至 25 mg/ml 之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約 10 至 50 mM 之緩衝劑; 約 ≥200 mM 之張力劑; 約 0 至 15 mM 之甲硫胺酸;以及 約 ≥ 0.2 mg/ml 之界面活性劑; pH 在約 5.0 至約 6.0 之範圍內, 其中該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包含 a)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1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2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3 之胺基酸序列; 以及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4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5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6 之胺基酸序列;及 b)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的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重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H1,其包含 SEQ ID NO: 9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H2,其包含 SEQ ID NO: 10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H3,其包含 SEQ ID NO: 11 之胺基酸序列;以及 輕鏈可變區,其包含: (i)    HVR-L1,其包含 SEQ ID NO: 12 之胺基酸序列; (ii)   HVR-L2,其包含 SEQ ID NO: 13 之胺基酸序列;及 (iii)  HVR-L3,其包含 SEQ ID NO: 14 之胺基酸序列。
  2. 如請求項 1 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濃度係在約 1 至 5 mg/ml 之範圍內。
  3. 如請求項 1或 2 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濃度係在約 0.9 至 1.1 mg/ml 之範圍內。
  4. 如請求項 1 至 3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濃度為約 1 mg/ml。
  5. 如請求項 1 至 4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包含 a)  至少一個與 CD20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7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8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以及 b) 至少一個與 CD3 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結合域,其包含 SEQ ID NO: 15 之重鏈可變區序列及 SEQ ID NO: 16 之輕鏈可變區序列。
  6. 如請求項 1 至 5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包含 a)  第一 Fab 分子,其與 CD3,特定而言 CD3 ε 特異性結合;且其中 Fab 輕鏈及 Fab 重鏈之可變域 VL 及 VH 彼此替換; b) 第二 Fab 及第三 Fab 分子,其與 CD20 特異性結合,其中在該第二 Fab 及第三 Fab 分子之恆定域 CL 中,處於位置 124 處之胺基酸被離胺酸 (K) 取代 (根據 Kabat 編號),且處於位置 123 處之胺基酸被離胺酸 (K) 或精胺酸 (R),特定而言被精胺酸 (R) 取代 (根據 Kabat 編號),並且其中在該第二 Fab 及第三 Fab 分子之恆定域 CH1 中,處於位置 147 處之胺基酸被麩胺酸 (E) 取代 (EU 編號),且處於位置 213 處之胺基酸被麩胺酸 (E) 取代 (EU 編號);以及 c)  Fc 域,其由能夠穩定締合之第一次單元及第二次單元構成。
  7. 如請求項 1 至 6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為格菲妥單抗 (glofitamab)。
  8. 如請求項 1 至 7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緩衝劑為組胺酸緩衝液,視情況為組胺酸 HCl 緩衝液。
  9. 如請求項 1 至 8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緩衝劑係在約 15 至 25 mM 之濃度。
  10. 如請求項 1 至 9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緩衝劑係在約 20 mM 之濃度。
  11. 如請求項 1 至 10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緩衝劑提供約 5.2 至約 5.8 之 pH。
  12. 如請求項 1 至 11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張力劑係選自鹽、糖及胺基酸之群組。
  13. 如請求項 12 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張力劑為蔗糖或氯化鈉。
  14. 如請求項 13 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張力劑為約 200 mM 或更高之濃度的蔗糖。
  15. 如請求項 13 或 14 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張力劑為約 200 mM 至 280 mM 之濃度的蔗糖。
  16. 如請求項 13 至 15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張力劑為約 240 mM 之濃度的蔗糖。
  17. 如請求項 1 至 16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甲硫胺酸係在約 5 至 15 mM 之濃度。
  18. 如請求項 17 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甲硫胺酸係在約 10 mM 之濃度。
  19. 如請求項 1 至 18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界面活性劑係在約 0.2 至 0.8 mg/ml 之濃度。
  20. 如請求項 1 至 19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界面活性劑為聚山梨醇酯 (polysorbate) 20 或泊洛沙姆 (poloxamer) 188。
  21. 如請求項 20 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界面活性劑為在 0.2 至 0.8 mg/ml 之濃度的聚山梨醇酯 20。
  22. 如請求項 21 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界面活性劑為約 0.5 mg/ml 之濃度的聚山梨醇酯 20。
  23. 如請求項 1 至 22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包含: 約 1 至 5 mg/ml 之該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 約 15 至 25 mM 之組胺酸緩衝液; 約 200 至 280 mM 蔗糖; 約 0 至 15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0.2 至 0.8 mg/ml 之 PS20 pH 為約 5 至約 6。
  24. 如請求項 1 至 23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包含: 約 1 mg/ml 之格菲妥單抗; 約 20 mM 之組胺酸緩衝液; 約 240 mM 蔗糖; 約 10 mM 甲硫胺酸;以及 約 0.5 mg/ml 之 PS20 pH 為約 5.5。
  25. 如請求項 1 至 24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 PS20 對該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之莫耳比小於 100。
  26. 如請求項 25 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 PS20 對該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之莫耳比係在 50 與 100 之間。
  27. 如請求項 26 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中該 PS20 對該抗 CD20/抗 CD3 雙特異性抗體之莫耳比為約 79。
  28. 一種如請求項 1 至 27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用於製備用於治療細胞增生性病症之藥物之用途。
  29. 如請求項 1 至 27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其用於治療有需要之個體的細胞增生性病症或延緩其進展。
  30.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的細胞增生性病症或延緩其進展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予有效量之如請求項 1 至 27 中任一項之液體醫藥組成物。
  31. 如請求項 28 至 30 中任一項之用途、液體醫藥組成物或方法,其中該細胞增生性病症為癌症。
  32. 如前文所述之本發明。
TW112113568A 2022-04-13 2023-04-12 抗cd20/抗cd3雙特異性抗體之醫藥組成物及使用方法 TW2024046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3/330,748 2022-04-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4637A true TW202404637A (zh) 2024-02-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54635A1 (en) Treatment method
EP3252078A1 (en) Type ii anti-cd20 antibody and anti-cd20/cd3 bispecific antibody for treatment of cancer
US20200172627A1 (en) Type ii anti-cd20 antibody and anti-cd20/cd3 bispecific antibody for treatment of cancer
EP3178848A1 (en) Type ii anti-cd20 antibody for reducing formation of anti-drug antibodies
TW202404637A (zh) 抗cd20/抗cd3雙特異性抗體之醫藥組成物及使用方法
US20230348628A1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of anti-cd20/anti-cd3 bispecific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US20230414750A1 (en)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an anti-cd20/anti-cd3 bispecific antibody and chemotherapy
US20220372156A1 (en) Dosing for treatment with anti-cd20/anti-cd3 bispecific antibody
US20230406930A1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of therapeutic proteins and methods of use
TW202408562A (zh) 治療性蛋白質之醫藥組成物及使用方法
JP2024517535A (ja) 抗cd20/抗cd3二重特異性抗体と抗cd79b抗体薬物コンジュゲートを用いた併用治療の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