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3646A - 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及植物資產管理系統 - Google Patents

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及植物資產管理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3646A
TW202403646A TW111125900A TW111125900A TW202403646A TW 202403646 A TW202403646 A TW 202403646A TW 111125900 A TW111125900 A TW 111125900A TW 111125900 A TW111125900 A TW 111125900A TW 202403646 A TW202403646 A TW 2024036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information
token
plants
plant
uni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5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承祥
黃相瑋
黃麒瑾
林群貿
曾百慶
田嘉昇
李夢瑩
林新庭
Original Assignee
大自然交易平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自然交易平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自然交易平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25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403646A/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3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3646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植物資產管理方法與植物資產管理系統。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包含:將至少一植物種植區域中的複數個植物劃分為複數個單位;於一區塊鏈網路上部署一智慧合約,透過智慧合約建立至少一通證的一內容資訊並發行通證,其中,通證係對應所劃分的植物之一或多個單位;將通證及其內容資訊加入至區塊鏈網路中的該些節點的分散式帳本。一種植物資產管理系統,包含一發行方裝置與一管理節點,由發行方裝置輸入通證的內容資訊,管理節點於區塊鏈網路上部署智慧合約並發行通證,且將通證及其內容資訊加入至區塊鏈網路中的節點的分散式帳本。

Description

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及植物資產管理系統
本發明係與植物的資產管理有關;特別是指一種以區塊鏈技術管理植物資產的植物資產管理方法。
科技的發展為人類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之處,然而,工廠與車輛所排放的廢氣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的濃度也隨之增加,溫室氣體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溫室氣體將造成全球暖化,導致全球氣候變遷,對於生態與環境產生相當大的衝擊。目前世界各國無不致力於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在溫室氣體中以二氧化碳的含量為最多,二氧化碳可藉由植物所行的光合作用來轉換為氧氣。但隨著人口的增加,而有居住或工業的需求,許多原本生長植物的土地,例如森林、草原等,亦被人類大量破壞並轉為居住或工業用地,導致地球上現有的植物不足以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
雖然可以藉由大量種植物來消耗二氧化碳,但如何將所種植的植物作為資產來管理之技術仍有待發展。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及植物資產管理系統,能夠將種植的植物作為數位化的資產。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A. 將至少一植物種植區域中的複數個植物劃分為複數個單位;
B. 於一區塊鏈網路上部署一智慧合約,且透過該智慧合約建立至少一通證(Token)的一內容資訊並發行該至少一通證,其中,該至少一通證係對應步驟A中所劃分的一或多個單位,該內容資訊包括該至少一通證對應的單位之數量及對應的單位之植物之資訊;其中,該區塊鏈網路包括複數個節點;
C. 將該至少一通證及其內容資訊加入至該區塊鏈網路中的該些節點的分散式帳本。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植物資產管理系統,包含一發行方裝置與一管理節點,其中,該發行方裝置用以供輸入一通證的一內容資訊,該內容資訊包括由複數個植物所劃分成的一或多個單位之數量及對應的單位之植物之資訊;該管理節點為一區塊鏈網路上的複數個節點之其中一節點,該管理節點與該發行方裝置訊號連接且接收該內容資訊,並透過一智慧合約依據該內容資訊產生至少一通證;並且將該至少一通證及其內容資訊加入至該區塊鏈網路中的該些節點的分散式帳本。
本發明之效果在於,藉由將植物劃分為複數個單位,並在區塊鏈網路上發行對應的通證,通證連結現實環境中植物的所有權,可將種植的植物化為數位化的資產。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請參圖1所示,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植物資產管理方法所應用的植物資產管理系統1,該植物資產管理系統1配合一區塊鏈網路100運作,該區塊鏈網路100包括複數個節點101,該植物資產管理系統1包含一管理平台10、一管理節點20、與一發行方裝置30。
該管理平台10與該管理節點20可例如為電腦、工作站、伺服器、雲端主機。該發行方裝置30可例如為行動裝置、電腦、工作站、伺服器、雲端主機。
該管理平台10連接該區塊鏈網路100且用以提供通證(Token)的發行方設定通證的內容資訊。該管理平台10可為該區塊鏈網路100中的一個節點,但不以此為限,亦可不是該區塊鏈網路100中的一個節點。該管理平台10提供通證擁有者與通證對應的智慧合約互動以進行管理。
該管理節點20為該區塊鏈網路100中的一個節點101,該管理節點20於區塊鏈網路100中對每一個節點101部署與通證對應的智慧合約,該智慧合約包含所對應的通證的管理限制。智慧合約的管理限制可包括:1. 查詢通證的內容資訊;2. 通證擁有者可對通證的內容資訊新增與更新;3. 授權的第三方可對通證的內容資訊之一部分(例如一變動資訊)新增、查詢與更新;4. 擁有者可移轉與銷毀所擁有的通證;5. 授權的第三方可將通證移轉給新的擁有者並設定移轉的數量。實務上,智慧合約亦可設計為以提供其它適切的管理功能。
該發行方裝置30由通證發行方操作,並可連線至該管理平台10,以在該管理平台10設定通證的內容資訊以供發行。本實施例中,該發行方裝置30係獨立於區塊鏈網路100之外,可透過該管理平台10連接區塊鏈網路100,但不以此為限,該發行方裝置30亦可為該區塊鏈網路100中的一個節點101。
該植物資產管理系統1更包括一擁有方裝置40,該擁有方裝置40由通證擁有者操作,並可連線至管理平台10,與通證相對應的智慧合約互動,以管理所擁有的通證。該擁有方裝置40可例如為行動裝置、電腦、工作站、伺服器、雲端主機。本實施例中,該擁有方裝置40係獨立於區塊鏈網路100之外,可透過該管理平台10連接區塊鏈網路100,但不以此為限,該擁有方裝置40亦可為該區塊鏈網路100中的一個節點101。
本實施例的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包含有圖2所示之下列步驟:
步驟S11:將至少一植物種植區域中的複數個植物劃分為複數個單位。本實施例中,植物是以樹木為例,但不以此為限,亦可為竹子、草等可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種植區域的植物中亦可為不同植物的混合。
植物種植區域位在一個地域,在植物種植區中所種植的樹木可為單一樹種或多種不同樹種之混合。在一實施例中,可將複數個植物種植區域的植物共同劃分為複數個單位,該些植物種植區域可以是位在同一個地域、或者位在不同的地域,甚至是位在不同的國家。
此外,在劃分時,可用該些樹木的體積、棵數、種植區域的面積劃分為該些單位。本實施例中,係以樹木的體積(或稱材積)劃分為多個單位,例如,測量至少一植物種植區域中多個樹木的總體積,再將總體積劃分為多個單位,較佳者,將同一個樹種的多個樹木的總體積劃分為多個單位,例如每個單位為1立方米,但不以此為限,亦可每單位為2立方米以上。每個單位可稱為體積單位或材積單位
在一實施例中,以棵數劃分時,每單位的樹木為一棵,但不以此為限,亦可每單位為2棵以上。
在一實施例中,以種植區域的面積劃分時,每單位的為特定種植面積內的樹木的數量,特定種植面積可例如為1平方米,或2平方米以上。
步驟S12:於區塊鏈網路100上部署一智慧合約,且透過該智慧合約建立至少一通證的一內容資訊並發行該通證,其中,該通證係對應步驟S11中所劃分的一或多個單位。該內容資訊包括該通證之擁有者資訊、該通證對應的單位之數量(即持有之單位的數量)、及對應的單位之植物之資訊。該內容資訊更可包括該些單位的總發行數量。植物之資訊可例如是樹種、通證對應的單位之樹木的市價,更可包括樹齡、種植區域、種植數量、碳素固定量、管理團隊、管理費用...等。該內容資訊更可包括一變動資訊,變動資訊包括每年種植環境記錄、生長量化數據(即植物的成長數據)、碳素固定量的增減量、當時的市價...等。在通證發行時,發行方可設定通證之擁有者為自己或他人。
例如該通證對應一個單位,但不以此為限,2個以上的單位,例如一個通證對應10個單位。
本實施例中,通證的發行方與擁有方分別於該管理節點20先行註冊取得帳號並產生對應帳號的一私鑰與一公鑰,發行方的私鑰由發行方持有,發行方的公鑰發送給所有的節點,擁有方的私鑰由擁有方持有,擁有方的公鑰發送給所有的節點101。例如可透過該管理平台10向該管理節點20註冊,或直接連接管理節點註冊。
發行方由該發行方裝置30以其帳號登入該管理平台10設定通證的內容資訊,並且該發行方裝置30以私鑰簽章一發行請求後傳送該發行請求至該管理平台10。
該管理平台10接收該發行請求及該內容資訊,並將來自該發行方裝置30的該發行請求及該內容資訊傳送給該管理節點20。該管理節點20以對應的公鑰驗證該發行請求,且於驗證無誤後部署相對應的通證之智慧合約並依據該內容資訊發行對應的通證。
步驟S13:將該至少一通證及其內容資訊加入至該區塊鏈網路100中的該些節點101的分散式帳本101a。
本實施例中,該管理節點20將智慧合約、通證及其內容資訊加入或更新至該區塊鏈網路100中各節點101的分散式帳本101a。
藉由上述步驟,完成植物之通證的發行,將實體的植物化為數位化的資產。
前述中係以發行一個通證為例說明,在其它實施例中,亦可透過該智慧合約發行複數個通證。
之後,可選擇地進行一查詢步驟及/或一更新步驟。
查詢步驟包含下列步驟:由一查詢裝置設定一通證查詢條件,該查詢裝置依據該通證查詢條件傳送一查詢請求至該管理節點20;該管理節點20以該智慧合約依該通證查詢條件進行查詢,且將查詢結果傳送至該查詢裝置。
本實施例中,查詢裝置可為區塊鏈網路100上的任一節點101或是其它的裝置,例如擁有方裝置40或發行方裝置30。
查詢裝置以擁有方裝置40為例,通證擁有者由該擁有方裝置40以其帳號登入至管理平台10設定該通證查詢條件,通證查詢條件可為內容資訊中的任一個或多個資訊。擁有方裝置40(查詢裝置)以私鑰簽章該查詢請求後傳送給管理平台10,該查詢請求包括該通證查詢條件。該管理平台10接收該查詢請求,並將該查詢請求傳送給該管理節點20。該管理節點以對應的公鑰驗證該查詢請求,且於驗證無誤後透過智慧合約依該通證查詢條件進行查詢,且將查詢結果透過該管理平台10傳送至該擁有方裝置40。舉例而言,通證查詢條件為查詢通證的內容資訊中的擁有者資訊,查詢結果為符合擁有者資訊的通證及其內容資訊。
若查詢的通證為通證擁有者所持有,擁有方裝置40可與所擁有的通證相對應的智慧合約互動,用以管理所擁有的通證,例如更新通證的內容資訊等行為。
查詢裝置以發行方裝置30為例,其查詢步驟亦相同,差別在於簽章用的私鑰和驗證用的公鑰不同。同樣地,若查詢的通證為發行方所持有,發行方裝置30同樣可與通證相對應的智慧合約互動,以管理所擁有的通證。
若查詢裝置為區塊鏈網路100上的任一節點101,則直接由查詢裝置與管理節點20直接通訊,不需透過管理平台10傳送查詢請求及查詢結果。
更新步驟包含下列步驟:由一更新裝置設定該至少一通證之新的該內容資訊,且發送一更新請求至該管理節點20,該管理節點20透過該智慧合約,將該至少一通證的新的該內容資訊更新至該些節點101的分散式帳本101a。
本實施例中,更新裝置可為區塊鏈網路100上的任一節點101或是其它的裝置,例如擁有方裝置40或發行方裝置30。
更新裝置以發行方裝置30為例,通證發行方由該發行方裝置30以其帳號登入至管理平台10設定所欲更新的通證的新的內容資訊,以改變內容資訊中的任一個或多個資訊。發行方裝置30(更新裝置)以私鑰簽章該更新請求後傳送給管理平台10,該更新請求包括欲更新的該通證的新的內容資訊。該管理平台10接收該更新請求,並將該更新請求傳送給該管理節點20。該管理節點20以對應的公鑰驗證該更新請求,且於驗證無誤後透過智慧合約將該通證新的內容資訊更新至該區塊鏈網路100上的該些節點101的分散式帳本101a。而後該管理節點20將更新的結果透過該管理平台10傳送至該發行方裝置30。
更新裝置以擁有方裝置40為例,其更新步驟亦相同,差別在在於簽章用的私鑰和驗證用的公鑰不同。
若更新裝置為區塊鏈網路100上的任一節點101,則直接由更新裝置與管理節點20直接通訊,不需透過管理平台10傳送更新請求及更新的結果。
發行方裝置30及擁有方裝置40各具有一錢包,各錢包以該區塊鏈網路100上的一錢包地址為例,但不以此為限,亦可為冷錢包。發行方裝置30的錢包連結發行方所擁有的通證及其內容資訊,擁有方裝置40的錢包連結擁有方所擁有的通證及其內容資訊。發行方及擁有方可以在各自的發行方裝置30及擁有方裝置40上查看錢包,以得知其擁有的通證及其內容資訊。
除了發行植物的通證之外,亦可由一碳權認證機構對該至少一植物種植區中的該些植物進行評估及認證該些植物的碳權,以將該些植物轉換為對應的複數個碳權單位(即第一碳權單位)。接著,於該區塊鏈網路100上發行複數個碳權通證(即第一碳權通證),該些第一碳權通證係對應該些第一碳權單位,例如由發行方裝置30透過管理平台10設定第一碳權通證的一內容資訊,各該第一碳權通證的內容資訊包括其碳權單位的數量、擁有者。例如由該管理節點20透過一碳權智慧合約發行些第一碳權通證,並於將該些第一碳權通證及其內容資訊加入至該區塊鏈網路100中的該些節點101的分散式帳本101a。另外,於發行方裝置30的錢包連結該些第一碳權通證。發行方可以在發行方裝置30上查看錢包,以得知其擁有的第一碳權通證及其內容資訊。藉此,除了得到植物之通證外,也可以得到植物衍生的碳權。
圖3所示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植物資產管理系統2,其具有大致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架構,不同的是,發行方裝置30與擁有方裝置40分別為該區塊鏈網路100上的一個節點101,因此,不需透過管理平台10連接至該區塊鏈網路100。
本實施例之植物資產管理方法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差別在於步驟S12中,發行方於該發行方裝置30設定通證的內容資訊,並且該發行方裝置30以私鑰簽章一發行請求後,將該發行請求及該內容資訊傳送給該管理節點20。該管理節點20以對應的公鑰驗證該發行請求,且於驗證無誤後部署相對應的通證之智慧合約並依據該內容資訊發行對應的通證。
藉此,不需透過管理平台10即可發行植物之通證。同樣地,查詢步驟及更新步驟亦不需透過管理平台10。本實施例中亦可不需透過管理平台10發行碳權通證。
圖4所示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其係以第一實施例為基礎,於步驟S13之後更包含:
步驟S14:經過一段時間後,取得該至少一植物種植區中的該些植物相較於步驟S11的一成長增量,且將該成長增量劃分為一或多個該單位。
本實施例中,由於植物係會持續成長,因此,可以於步驟S11中測量植物種植區域中多個樹木的總體積,之後在步驟S14中經過一段時間,例如一季、半年、或一年、或兩年,植物成長後,再次測量植物種植區域中多個樹木的總體積,以得到的該些植物相較於步驟S11的成長增量,即總體積的增加量。成長增量越多,則劃分得到的單位數越多,劃分的方式同步驟S11。
步驟S15:透過該智慧合約建立另外至少一通證的一內容資訊並發行該另外一通證,其中,該另外一通證係對應該成長增量所劃分的一或多個單位;該另外一通證的內容資訊包括擁有者資訊、該另外通證的對應的單位之數量及對應的單位的植物之資訊。該另外一通證的內容資訊與第一實施例的通證之內容資訊相同。
本實施例中,發行方由該發行方裝置30以其帳號登入該管理平台10設定該另外一通證的內容資訊,並且該發行方裝置30以私鑰簽章一發行請求後傳送該發行請求至該管理平台10。
該管理平台10接收該發行請求及該內容資訊,並將來自該發行方裝置30的該發行請求及該內容資訊傳送給該管理節點20。該管理節點20以對應的公鑰驗證該發行請求,且於驗證無誤後部署相對應的該智慧合約並依據該內容資訊發行對應的該另外一通證。
實務上,發行方裝置30亦可為該區塊鏈網路100上的一個節點101,發行方於該發行方裝置30設定該另外一通證的內容資訊,並且該發行方裝置30以私鑰簽章發行請求後,將該發行請求及該內容資訊傳送給該管理節點20。該管理節點20以對應的公鑰驗證該發行請求,且於驗證無誤後部署相對應的智慧合約並依據該內容資訊發行對應的該另外一通證。藉此,便不需透過管理平台10即可發行該另外一通證。
步驟S16:將該另外一通證及其內容資訊加入至該區塊鏈網路100中的該些節點101的分散式帳本101a。
本實施例中,該管理節點20將智慧合約、該另外一通證及其內容資訊加入或更新至該區塊鏈網路100中各節點的分散式帳本101a。
藉由上述步驟,完成植物成長增加後之通證的發行,將實體的植物之成長增量化為數位化的資產。
另外,本實施例中亦可由一碳權認證機構對該至少一植物種植區中成長後的該些植物進行評估及認證該些植物的碳權,藉由比較植物成長前的碳權與成長後的碳權,可得到對應成長增量的碳權,並將該些植物的成長增量轉換為對應的複數個碳權單位(即第二碳權單位)。接著,於該區塊鏈網路100上發行對應成長增量的複數個碳權通證(即第二碳權通證),該些第二碳權通證係對應該些第二碳權單位,例如由發行方裝置30透過管理平台10設定第二碳權通證的一內容資訊,各該第二碳權通證的內容資訊包括其第二碳權單位的數量、擁有者。再由該管理節點20透過一碳權智慧合約發行些第二碳權通證,並於將該些第二碳權通證及其內容資訊加入至該區塊鏈網路100中的該些節點101的分散式帳本。另外,於發行方裝置30的錢包連結該些第二碳權通證。發行方可以在發行方裝置30上查看錢包,以得知其擁有的碳權通證(第二碳權通證及/或第一碳權通證)及碳權通證的內容資訊。
本實施例同樣可以如同第一實施例進行該查詢步驟及/或該更新步驟,以對增量發行的該另外至少一通證查詢及/或更新。並且本實施例的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同樣可以應用於第二實施例中。
前述中,增量發行的該另外至少一通證是以一個為例,實務上可為複數個通證。
圖5所示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植物資產管理系統4,係以第一實施例為基礎,該管理平台10更連接至一植物市價公開資訊平台50,該植物市價公開資訊平台50可例如由管理植物的主管機關(例如林務局)或第三方公證機構提供。
本實施例的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包含:該管理平台10自該植物市價公開資訊平台50取得該些植物的市價並依據該些植物的市價計算所劃分的各該單位之市價,並記錄於通證的內容資訊中。於通證發行時,將市價記錄內容資訊。發行方可由該發行方裝置30定期使用更新步驟將市價更新至通證的內容資訊中的變動資訊,或授權給第三方,由授權的第三方定期使用更新步驟將市價更新至通證的內容資訊的變動資訊。藉此,更容易了解通證對應的植物的市價的變動。
據上所述,本發明之植物管理方法及植物管理系統,可將植物劃分為複數個單位,並在區塊鏈網路上發行對應的通證,將種植區中的植物化為數位化的資產。後續更可對通證查詢、更新,甚致可將通證進行交易。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1,2,4:植物資產管理系統 10:管理平台 20:管理節點 30:發行方裝置 40:擁有方裝置 50:植物市價公開資訊平台 100:區塊鏈網路 101:節點 101a:分散式帳本 S11~S16:步驟
圖1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植物資產管理系統的架構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植物資產管理方法的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植物資產管理系統的架構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植物資產管理方法的流程圖。 圖5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植物資產管理系統的架構圖。
S11~S13:步驟

Claims (17)

  1. 一種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A. 將至少一植物種植區域中的複數個植物劃分為複數個單位; B. 於一區塊鏈網路上部署一智慧合約,且透過該智慧合約建立至少一通證(Token)的一內容資訊並發行該至少一通證,其中,該至少一通證係對應步驟A中所劃分的一或多個單位,該內容資訊包括該至少一通證對應的單位之數量及對應的單位之植物之資訊;其中,該區塊鏈網路包括複數個節點;以及 C. 將該至少一通證及其內容資訊加入至該區塊鏈網路中的該些節點的分散式帳本。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其中步驟A中,該些植物係以植物的棵數、種植區域的面積、或植物的體積劃分為該些單位。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其中步驟A中,該些植物包括複數個樹木,且該些樹木的樹種相同,將相同樹種的樹木劃分為該些單位;步驟B中,該些植物之資訊包括樹木的樹種。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其中該區塊鏈網路的該些節點包含一管理節點,步驟B中係由一發行方裝置設定該至少一通證的該內容資訊且發送一發行請求至該管理節點;該管理節點部署該智慧合約,該管理節點透過該智慧合約發行該至少一通證;於步驟C中,該管理節點將該至少一通證及其內容資訊加入至該區塊鏈網路中的該些節點的分散式帳本。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植物資產管理方法,步驟B中,該發行方裝置以一私鑰簽章該發行請求,該管理節點以一公鑰驗證該發行請求,且於驗證無誤後部署該智慧合約。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其中步驟B中係由該發行方裝置連線至一管理平台,該管理平台連接該管理節點,且該管理平台接收來自該發行方裝置的該發行請求及該內容資訊,並將該發行請求與該內容資訊傳送給該管理節點。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其中該管理平台連接一植物市價公開資訊平台,且自該植物市價公開資訊平台取得該些植物的市價,並依據該些植物的市價計算各該單位之市價,並記錄於該內容資訊。
  8. 如請求項4所述之植物資產管理方法,步驟C之後更包含: D. 由一查詢裝置設定一通證查詢條件,該查詢裝置依據該通證查詢條件傳送一查詢請求至該管理節點;該管理節點以該智慧合約依該通證查詢條件進行查詢,且將查詢結果傳送至該查詢裝置。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其中步驟D,該查詢裝置以一私鑰簽章該查詢請求,該管理節點以一公鑰驗證該查詢請求,且於驗證無誤後依該通證查詢條件進行查詢。
  10. 如請求項4所述之植物資產管理方法,步驟C之後更包含: 由一更新裝置設定該至少一通證之新的該內容資訊,且發送一更新請求至該管理節點,該管理節點透過該智慧合約,將該至少一通證的新的該內容資訊更新至該些節點的分散式帳本。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包含將該至少一植物種植區中的該些植物轉換為對應的複數個碳權單位,並於該區塊鏈網路上發行複數個碳權通證,該些碳權通證係對應該些碳權單位,且於至少一錢包連結該至少一通證與該些碳權通證。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其中步驟C之後包含: 經過一段時間後,取得該至少一植物種植區中的該些植物相較於步驟A的一成長增量,且將該成長增量劃分為一或多個該單位; 透過該智慧合約建立另外至少一通證的一內容資訊並發行該另外至少一通證,其中,該另外至少一通證係對應該成長增量所劃分的一或多個單位;該另外至少一通證的內容資訊包括該至少另外一通證的對應的單位之數量及對應的單位的植物之資訊; 將該另外至少一通證及其內容資訊加入至該區塊鏈網路中的該些節點的分散式帳本。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其中步驟A中,該些植物係以植物的體積劃分為該些單位;步驟C之後,該成長增量為植物的體積之增量。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植物資產管理方法,步驟C之後包含將該些植物的成長增量轉換為對應的複數個碳權單位,並於該區塊鏈網路上發行複數個碳權通證,該些碳權通證係對應該些碳權單位;步驟D中包含於至少一錢包連結該另外至少一通證與該些碳權通證。
  15. 一種植物資產管理系統,包含: 一發行方裝置,用以供輸入一通證的一內容資訊,該內容資訊包括由複數個植物所劃分成的一或多個單位之數量及對應的單位之植物之資訊;以及 一管理節點,為一區塊鏈網路上的複數個節點之其中一節點,該管理節點與該發行方裝置訊號連接且接收該內容資訊,並透過一智慧合約依據該內容資訊產生至少一通證;並且將該至少一通證及其內容資訊加入至該區塊鏈網路中的該些節點的分散式帳本。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植物資產管理系統,包含一管理平台,與該發行方裝置及該管理節點訊號連接,該發行方裝置連線至該管理平台設定該通證的該內容資訊,且該發行方裝置發送一發行請求至該管理平台;該管理平台接收來自該發行方裝置的該發行請求及該內容資訊,並將該發行請求與該內容資訊傳送給該管理節點,該管理節點依據該發行請求透過該智慧合約依據該內容資訊產生該至少一通證。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植物資產管理系統,其中該管理平台連接一植物市價公開資訊平台,且自該植物市價公開資訊平台取得該些植物的市價,並依據該些植物的市價計算各該單位之市價,並記錄於該內容資訊。
TW111125900A 2022-07-11 2022-07-11 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及植物資產管理系統 TW2024036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5900A TW202403646A (zh) 2022-07-11 2022-07-11 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及植物資產管理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5900A TW202403646A (zh) 2022-07-11 2022-07-11 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及植物資產管理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3646A true TW202403646A (zh) 2024-01-16

Family

ID=90457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5900A TW202403646A (zh) 2022-07-11 2022-07-11 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及植物資產管理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0364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teinkamp et al. Is drought‐induced forest dieback globally increasing?
Mina et al. Network analysis can guide resilience‐based management in forest landscapes under global change
Thomas et al. Global patterns of nitrogen limitation: confronting two global biogeochemical models with observations
Scheller et al. A spatially interactive simulation of climate change, harvesting, wind, and tree species migration and projected changes to forest composition and biomass in northern Wisconsin, USA
CN108805409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关键基础设备信息管理方法
Osmanoglu et al. An effective yield estimation system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CN110225012B (zh) 一个基于联盟链的外包数据的拥有权检查和更新方法
Perschel et al. Climate change, carbon, and the forests of the Northeast
CN113469800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农业信贷系统
WO2024011352A1 (zh) 植物资产管理方法及植物资产管理系统
Tieszen et al. Sequestration of carbon in soil organic matter in Senegal: an overview
TW202403646A (zh) 植物資產管理方法及植物資產管理系統
Buchavyi et al. A GIS assessment of the green space percentage in a big industrial city (Dnipro, Ukraine)
Abouaiana Agile methodology as a transdisciplinary retrofitting approach for built environment in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Mediterranean Region
Fuentealba et al. The impact of forest science in Chile: history, contribution, and challenges
Joshi et al. Urban planning as an instrument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in the Uttarakhand Himalayas
WO2024011357A1 (zh) 植物资产管理方法、管理系统、交易方法及交易系统
WO2024011351A1 (zh) 植物资产交易方法及植物资产交易系统
TW202403644A (zh) 植物資產管理方法、管理系統、交易方法及交易系統
TW202403647A (zh) 植物資產交易方法及植物資產交易系統
Subedi et al. Climate-change habitat shifts for the vulnerable endemic oak species (Quercus arkansana Sarg.)
Martinelli New trends in energy transition policies: citizens' involvement in the European energy market
Abdullah et al. Sustainability of ecology and economic of urban farming development: case study in Makassar City, South Sulawesi Province
ASIA et al. Review on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and Financing in China
Torres Urban tree drought resilience and outdoor water conservation in a Mediterranean climate: insights from an ecohydrologic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