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3495A - 多功能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3495A
TW202403495A TW112109633A TW112109633A TW202403495A TW 202403495 A TW202403495 A TW 202403495A TW 112109633 A TW112109633 A TW 112109633A TW 112109633 A TW112109633 A TW 112109633A TW 202403495 A TW202403495 A TW 20240349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multifunctional electronic
screen body
logic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9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41297B (zh
Inventor
林世濠
詹承學
林肯平
黃奕穎
陳千茱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3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3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1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1297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多功能電子裝置,適於切換至一閉闔模式、一觀看模式或一繪圖模式,且多功能電子裝置包括一邏輯機體、一支撐機體以及一螢幕機體。邏輯機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支撐機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三端與一第四端,第三端樞接邏輯機體的第二端。螢幕機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樞接支撐機體的第四端。隨著觀看模式與繪圖模式之間的切換,當螢幕機體相對支撐機體展開大於等於一預定角度時,一磁性件於螢幕機體中移動。

Description

多功能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適用於觸控筆手繪的多功能電子裝置。
現有的筆記型電腦,通常採用觸控板或滑鼠來控制滑鼠游標。然而,現有的觸控板是補捉手指的擺動路徑以轉換為游標的移動軌跡,然而觸控板的面積小,游標無法實現一次移動長距離之目的。滑鼠會佔用筆記型電腦的USB連接埠,不論是有線滑鼠或是無線滑鼠,在補捉手臂的擺動路徑的功能上明顯不及觸控板。
因此,現有的觸控板或滑鼠均不適用於手寫繪圖。現今發展出便於手動繪圖的電子裝置,採用兼具輸入及輸出功能的觸控顯示面板,且附加手持的觸控筆,讓使用者透過觸控筆在觸控顯示面板上進行手繪。然而,現有的電子裝置通常將觸控筆收納於頂部或側邊的凹槽中,在拿取觸控筆時並不方便。此外,電子裝置在繪圖模式下,會將觸控顯示面板覆蓋於主機,因此使用者無法使用主機上的實體按鍵,只能透過虛擬按鍵輸入指令。
本發明提供一種多功能電子裝置,能切換為閉闔模式與繪圖模式,在閉闔模式下收納觸控元件,在繪圖模式下顯露觸控元件移動以利於使用者拿取。
本發明的多功能電子裝置,適於切換至一閉闔模式、一觀看模式或一繪圖模式,且多功能電子裝置包括一邏輯機體、一支撐機體以及一螢幕機體。邏輯機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支撐機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三端與一第四端,第三端樞接邏輯機體的第二端。螢幕機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樞接支撐機體的第四端。隨著觀看模式與繪圖模式之間的切換,當螢幕機體相對支撐機體展開大於等於一預定角度時,一磁性件於螢幕機體中移動。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一觸控元件,可移動地配置於螢幕機體的一第五端且對應磁性件。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當切換至閉闔模式時,螢幕機體位在邏輯機體及支撐機體之間,且觸控元件移動至螢幕機體的第二表面。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當切換至觀看模式下,支撐機體相對展開於邏輯機體並存在一第一角度,螢幕機體相對展開於支撐機體並存在一第二角度,觸控元件移動至螢幕機體的第二表面。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多功能電子裝置,透過磁性吸引方式將觸控元件吸附在螢幕機體上,在閉闔模式下將觸控元件移動至螢幕機體的第二表面且收納於支撐機體的長穿孔中,能避免觸控元件受外力而掉落。在繪圖模式下將觸控元件移動至螢幕機體的第一表面以朝向使用者,讓使用者利於拿取。在觀看模式下,觸控元件脫離支撐機體的長穿孔但隱藏在螢幕機體的第二表面,以提升多功能電子裝置的美觀。
圖1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多功能電子裝置的閉闔模式立體示意圖。圖1B是圖1A的多功能電子裝置的繪圖模式立體示意圖。圖2A至圖2D是圖1A的多功能電子裝置自閉闔模式切換為繪圖模式的動作示意圖。圖3A是圖2B的多功能電子裝置的區域A部份放大示意圖。
參考圖1A及圖1B,本發明的多功能電子裝置100適於切換至一閉闔模式、一觀看模式或一繪圖模式。多功能電子裝置100例如是筆記型電腦且包括一邏輯機體110、一支撐機體120、一螢幕機體130、一觸控元件140、一第一觸發結構150以及一第二觸發結構160。
配合參考圖2A及圖2B,邏輯機體110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E1及一第二端E2,邏輯機體110適用於安裝記憶體單元、運算單元、電池單元與相關的電子元件。支撐機體120具有相對的一第三端E3與一第四端E4。第三端E3樞接邏輯機體110的第一端E1,支撐機體120具有鄰近第三端E3的一長穿孔LH,且長穿孔LH貫穿成形於支撐機體120並靠近邏輯機體110的第一端E1。
螢幕機體130具有相對的一第五端E5與一第六端E6,相對的一第一表面131與一第二表面RS,於本實施例中,第一表面131可為一顯示面。螢幕機體130的一背部中央處樞接支撐機體120的第四端E4,其中是螢幕機體130是採用觸控顯示面板能用以顯示影像圖片及經由觸控方式輸入指令,觸控元件140(例如是觸控筆)可移動地配置於螢幕機體130的第五端E5。此外,觸控元件140採用鐵磁性材質所製成。
參考圖2C及圖2D,隨著觀看模式與繪圖模式之間的切換,當螢幕機體130相對支撐機體120展開大於等於一預定角度時,一磁性件於螢幕機體130中移動且對應觸控元件140,以帶動觸控元件140於螢幕機體130的第五端E5移動。其中,預定角度例如是介於0度至90度之間,且預定角度的最佳角度為30度。
配合參考圖2B及圖3A,第一觸發結構150配置於螢幕機體130中且在螢幕機體130相對展開或閉闔於支撐機體120時同步驅動。第二觸發結構160配置於螢幕機體130中且連接第一觸發結構150。第二觸發結構160磁性吸引觸控元件140,藉此讓觸控元件140吸附於螢幕機體130。
參考圖1B及圖2D,在一繪圖模式下,支撐機體120位在螢幕機體130與邏輯機體110之間且螢幕機體130部份懸空於邏輯機體110,其中螢幕機體130朝上且第六端E6位在支撐機體120上方。第一觸發結構150及第二觸發結構160帶動觸控元件140移動至螢幕機體130的第一表面131,且觸控元件140間隔於邏輯機體110的第二端E2,因此使用者適於直接拿取控元件140,藉此在螢幕機體130的第一表面131進行繪圖工作。
參考圖1A及圖2A,在一閉闔模式下,螢幕機體130位在邏輯機體110及支撐機體120之間,其中螢幕機體130的第一表面131面接觸邏輯機體110。第一觸發結構150及第二觸發結構160帶動觸控元件140移動至螢幕機體130相對第一表面131的一第二表面RS,以進入支撐機體120的長穿孔LH並完成收納目的。
參考圖2A及圖2D,進一步而言,螢幕機體130的第二表面RS形成一抵靠部132,觸控元件140適於在抵靠部132與第一表面131之間移動,支撐機體120具有連通長穿孔LH的一定位槽PG,定位槽PG的內徑尺寸大於觸控元件140外徑尺寸。
參考圖2D,當切換至繪圖模式時,抵靠部132接觸邏輯機體110的第二端E2,在此狀態下,抵靠部132用於支撐螢幕機體130,避免螢幕機體130完全懸空於邏輯機體110。
參考圖2A及圖2B,當切換至閉闔模式時,抵靠部132密合於支撐機體120的定位槽PG,將螢幕機體130穩固卡合於支撐機體120。
參考圖2C,在一觀看模式下,支撐機體120相對展開於邏輯機體110並存在一第一角度A1,螢幕機體130相對展開於支撐機體120並存在一第二角度A2,觸控元件140位在螢幕機體130的第二表面RS。其中第一角度A1例如介於60-180度之間,且第一角度A1的最佳角度介於85-90度之間,第二角度A2例如介於0-90度之間,且第二角度A2的最佳角度介於0-30度之間。
圖3B至圖3D是圖2A的第一樞軸模組與第一觸發結構自閉闔模式切換為繪圖模式的動作示意圖。
配合參考圖2B、圖3A至圖3D,多功能電子裝置100還包括一第一樞軸模組170,配置於支撐機體120的第四端E4及螢幕機體130的第二表面RS且具有一第一轉軸171、一第二轉軸172、一第一支架173、一第二支架174及一第一齒輪組175。第一轉軸171及第二轉軸172可轉動地位於螢幕機體130中,第一支架173及第二支架174分別套固於第一轉軸171及第二轉軸172且第一支架173及第二支架174分別連接螢幕機體130及支撐機體120。第一齒輪組175連接第一轉軸171及第二轉軸172以達成同步旋轉的功效。
補充而言,第一樞軸模組170的旋轉角度為0度至180度,則螢幕機體130透過第一樞軸模組170相對支撐機體120旋轉以切換為閉闔模式、觀看模式或繪圖模式。參考圖3B至圖3D,當螢幕機體130相對支撐機體120樞轉大於特定角度時(見圖2B至圖2D),第一樞軸模組170帶動第一觸發結構150及第二觸發結構160。
參考圖3B至圖3D,第一觸發結構150包括一固定架151、一第一凸輪152、一第一連桿153以及一第二連桿154。固定架151固設於第一支架173或螢幕機體130,即第一轉軸171、第一支架173與固定架151連結為一體。第一凸輪152可移動地套設於第一轉軸171,第一連桿153可轉動地配置於固定架151且連接第一凸輪152。第二連桿154可移動地配置於固定架151且連接第一連桿153。
進一步而言,在第一樞軸模組170的旋轉過程中(見圖3B至圖3D),第一凸輪152適於沿著第一轉軸171左右移動以帶動第一連桿153相對固定架151的一柱體1511轉動,且第一連桿153適於帶動第二連桿154沿垂直於第一轉軸171的方向相對固定架151上下移動。
補充而言,當螢幕機體130相對支撐機體120展開大於等於預定角度時(見圖2B及圖2C),第一轉軸171驅動第一凸輪152滑動,第一凸輪152驅動第一連桿153以柱體1511為中心產生正向轉動或逆向轉動,且第一連桿153驅動該第二連桿154垂直於軸向的上下滑動。
圖4A至圖4C是圖2A的第二觸發結構與觸控元件自閉闔模式切換為繪圖模式的動作示意圖。
配合參考圖3A及圖4A,第一觸發結構150的第二連桿154具有一齒條部1541,鄰近於螢幕機體130的第五端E5。第二觸發結構160包括一第一齒輪161、一第二齒輪162、一第三齒輪163及一磁性件164。第一齒輪161嚙合於第二連桿154的齒條部1541。第二齒輪162嚙合於第一齒輪161,第三齒輪163嚙合於第二齒輪162,磁性件164連接於第三齒輪163且磁性吸引觸控元件140。
參考圖2B至圖2D及圖4A至圖4C,於螢幕機體130相對支撐機體120旋轉(展開或閉闔)的過程中,第二連桿154透過齒條部1541驅動第一齒輪161以帶動第二齒輪162及第三齒輪163同步旋轉,且第三齒輪163透過磁性件164帶動觸控元件140沿著螢幕機體130的第五端E5移動,以移動至第一表面131(繪圖模式)或第二表面RS(閉闔模式)。
圖5A是圖2D的支撐機體間隔於邏輯機體的側視示意圖。圖5B是圖5A的支撐機體抵靠於邏輯機體的側視示意圖。圖6A至圖6C是圖5A的第二樞軸模組與第三觸發結構切換為繪圖模式的動作示意圖。
參考圖1B及圖5A,邏輯機體110具有一鍵盤111且多功能電子裝置100包括一第三觸發結構190。鍵盤111可滑動地配置於邏輯機體110的一內部空間中,第三觸發結構190可滑動地配置於邏輯機體110且在初始狀態下卡合於鍵盤111。
參考圖1B及圖2D,在繪圖模式下,支撐機體120朝邏輯機體110旋轉並抵靠於鍵盤111,以解鎖第三觸發結構190及鍵盤111的卡合狀態,使得鍵盤111相對邏輯機體110滑動且突伸在垂直於第一端E1與第二端E2的一側邊S。
此處說明,在多功能電子裝置100切換為繪圖模式後,鍵盤111自動相對邏輯機體110滑動,以在側邊S突出部分按鍵,適於讓使用者進行快捷鍵的操作。
參考圖6A,邏輯機體110包括一第一擋板112及一第一彈性件113。第一擋板112配置於邏輯機體110的內部空間且對應鍵盤111,第一彈性件113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擋板112與鍵盤111且在第三觸發結構190與鍵盤111相互卡合的狀態下,第一彈性件113受到壓縮以蓄積彈力。
參考圖6A,當多功能電子裝置100切換至閉闔模式(見圖1A)或觀看模式(見圖2C),或由繪圖模式切換至該觀看模式(見圖2D至圖2C)時,鍵盤111與第一擋板112壓縮第一彈性件113。
參考圖2C至圖2D及圖6B,當多功能電子裝置100由觀看模式切換至繪圖模式時,第一彈性件113釋放鍵盤111,使得鍵盤111滑動於邏輯機體110。
參考圖1A,當多功能電子裝置100切換至繪圖模式時, 鍵盤111突伸於邏輯機體110的其中一側邊S,且側邊S垂直於第一端E1或第二端E2。
多功能電子裝置100包括一第二樞軸模組180,配置於邏輯機體110的第二端E2及支撐機體120的第三端E3且具有一第三轉軸181、一第三支架182及一第二凸輪183。第三轉軸181可轉動地位於邏輯機體110中,第三支架182套固於第三轉軸181且連接支撐機體120,此處支撐機體120適於通過第三支架182而帶動第三轉軸181相對邏輯機體110樞轉。第二凸輪183可移動地套設於第三轉軸181且連接第三觸發結構190。
參考圖2B、圖5A及圖5B,第二樞軸模組180的旋轉角度為-1.5度至90度之間。當支撐機體120朝向邏輯機體110樞轉至-1.5度時(見圖5B),支撐機體120抵靠於邏輯機體110,同時第二樞軸模組180帶動第三觸發結構190。
參考圖6A至圖6C,第三觸發結構190包括一第三連桿191、一卡榫192、一第二擋板193以及一第二彈性件194。第三連桿191的一端樞設第二凸輪183,此說明第三連桿191將隨著第二凸輪183沿第三轉軸181左右滑動。卡榫192可上下移動地卡合於鍵盤111的一凹槽1111。第二擋板193配置於邏輯機體110且對應卡榫192。第二彈性件194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二擋板193與卡榫192且第二彈性件194施加一第二彈力F2至卡榫192,使卡榫192緊密卡合於鍵盤111的凹槽1111。
參考圖1B、圖5B及圖6C,在繪圖模式下,支撐機體120朝邏輯機體110旋轉並抵靠於鍵盤111,同時驅動第二凸輪183沿著第三轉軸181移動以帶動第三連桿191沿一水平方向PD移動以遠離第三支架182,且第三連桿191進入卡榫192的一卡槽1921以帶動卡榫192沿一垂直方向VD朝向第二擋板193移動並壓縮第二彈性件194,同時卡榫192脫離凹槽1111且第一彈性件113被釋放並施加一第一彈力F1至鍵盤111,最終鍵盤111相對邏輯機體110滑動並突出於側邊S。
進一步而言,在第二樞軸模組180從0度(見圖5A)轉動至-1.5度(見圖5B)的旋轉過程中,第二凸輪183適於沿著第一轉軸171移動,以帶動第三支架182推抵卡榫192,使得卡榫192解鎖於鍵盤111,同時,第一彈性件113彈性恢復以推動鍵盤111相對邏輯機體110滑動。
參考圖2A至圖2D,以下簡單說明多功能電子裝置100切換為閉闔模式、觀看模式及繪圖模式的步骤。
參考圖1A及圖2A,在閉闔模式下,第一樞軸模組170與第二樞軸模組180均未轉動(0度),觸控元件140收納於螢幕機體130的第二表面RS且收納於邏輯機體110的長穿孔LH中。
參考圖2B,施加外力於螢幕機體130,以同步帶動支撐機體120相對邏輯機體110展開第一角度A1(85度至90度),接著參考圖2C,持續施加外力至螢幕機體130,讓螢幕機體130相對支撐機體120展開第二角度A2(大於0度小於30度),以切換為觀看模式,此刻觸控元件140仍位在螢幕機體130的第二表面RS。
參考圖2D,帶動螢幕機體130相對支撐機體120 展開至180度,且將支撐機體120 朝向邏輯機體110 旋轉至-1.5度而切換為繪圖模式。同時,觸控元件140自螢幕機體130的第二表面RS移動至螢幕機體130的第一表面131。此外,鍵盤111自動向左彈出(見圖1B),以顯露快捷鍵。
反之,若要將多功能電子裝置100從繪圖模式切換為閉闔模式,透過外力推動鍵盤111至原位,再將支撐機體120相對邏輯機體110 旋轉至大於0度以卡合鍵盤111,接著螢幕機體130相對支撐機體120從180度旋轉至0度,最後讓支撐機體120帶動螢幕機體130朝向邏輯機體110旋轉以切換為閉闔模式。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多功能電子裝置,透過磁性吸引方式將觸控元件吸附在螢幕機體上,在閉闔模式下將觸控元件移動至螢幕機體的第二表面且收納於支撐機體的長穿孔中,能避免觸控元件受外力而掉落。在繪圖模式下將觸控元件移動至螢幕機體的第一表面以朝向使用者,讓使用者利於拿取。在觀看模式下,觸控元件脫離支撐機體的長穿孔但隱藏在螢幕機體的第二表面,不會影響多功能電子裝置的美觀。
100:多功能電子裝置 110:邏輯機體 111:鍵盤 1111:凹槽 112:第一擋板 113:第一彈性件 120:支撐機體 130:螢幕機體 131:第一表面 132:抵靠部 140:觸控元件 150:第一觸發結構 151:固定架 1511:柱體 152:第一凸輪 153:第一連桿 154:第二連桿 1541:齒條部 160:第二觸發結構 161:第一齒輪 162:第二齒輪 163:第三齒輪 164:磁性件 170:第一樞軸模組 171:第一轉軸 172:第二轉軸 173:第一支架 174:第二支架 175:齒輪組 180:第二樞軸模組 181:第三轉軸 182:第三支架 183:第二凸輪 190: 第三觸發結構 191:第三連桿 192:卡榫 193:第二擋板 194:第二彈性件 S:側邊 A1:第一角度 A2:第二角度 E1:第一端 E2:第二端 E3:第三端 E4:第四端 E5:第五端 E6:第六端 F1:第一彈力 F2:第二彈力 LH:長穿孔 PG:定位槽 PD:水平方向 RS:第二表面 VD:垂直方向
圖1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多功能電子裝置的閉闔模式立體示意圖。 圖1B是圖1A的多功能電子裝置的繪圖模式立體示意圖。 圖2A至圖2D是圖1A的多功能電子裝置自閉闔模式切換為繪圖模式的動作示意圖。 圖3A是圖2B的多功能電子裝置的區域A部份放大示意圖。 圖3B至圖3D是圖2A的第一樞軸模組與第一觸發結構自閉闔模式切換為繪圖模式的動作示意圖。 圖4A至圖4C是圖2A的第二觸發結構與觸控元件自閉闔模式切換為繪圖模式的動作示意圖。 圖5A是圖2D的支撐機體間隔於邏輯機體的側視示意圖。 圖5B是圖5A的支撐機體抵靠於邏輯機體的側視示意圖。 圖6A至圖6C是圖5A的第二樞軸模組與第三觸發結構切換為繪圖模式的動作示意圖。
100:多功能電子裝置
110:邏輯機體
111:鍵盤
120:支撐機體
130:螢幕機體
131:第一表面
132:抵靠部
140:觸控元件
S:側邊
E1:第一端
E2:第二端
E5:第五端
E6:第六端

Claims (21)

  1. 一種多功能電子裝置,適於切換至一閉闔模式、一觀看模式或一繪圖模式,該多功能電子裝置包括: 一邏輯機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 一支撐機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該第三端樞接該邏輯機體的該第一端; 一螢幕機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該第二表面樞接該支撐機體的該第四端;以及 其中,隨著該觀看模式與該繪圖模式之間的切換, 當該螢幕機體相對該支撐機體展開大於等於一預定角度時,一磁性件於該螢幕機體中移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還包括一觸控元件,可移動地配置於螢幕機體的一第五端且對應該磁性件。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其中當切換至該閉闔模式時,該螢幕機體位在該邏輯機體及該支撐機體之間,且該觸控元件移動至該螢幕機體的該第二表面。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其中當切換至該觀看模式時,該支撐機體相對展開於該邏輯機體並存在一第一角度,該螢幕機體相對展開於該支撐機體並存在一第二角度,該觸控元件移動至該螢幕機體的該第二表面。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其中當切換至該繪圖模式時, 該支撐機體位於該邏輯機體與該螢幕機體之間,且該觸控元件移動至該螢幕機體的該第一表面。
  6. 如請求項2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其中該支撐機體具有一長穿孔,鄰近於該第三端,當切換至該閉闔模式或該觀看模式時,該長穿孔容置該觸控元件。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還包括一第一樞軸模組,配置於該支撐機體的該第四端及該螢幕機體的該第二表面,且具有一第一轉軸、一第二轉軸、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及一第一齒輪組,該第一轉軸及該第二轉軸可轉動地位於該螢幕機體中,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分別套固於該第一轉軸及該第二轉軸且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二支架分別連接該螢幕機體及該支撐機體,該第一齒輪組連接該第一轉軸及該第二轉軸。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還包括一第一觸發結構,配置於該螢幕機體中,該第一觸發結構包括一固定架、一第一凸輪、一第一連桿以及一第二連桿,該固定架固設於該第一支架或該螢幕機體,該第一凸輪可移動地套設於該第一轉軸,該第一連桿可轉動地配置於該固定架且連接該第一凸輪,該第二連桿可移動地配置於該固定架且連接該第一連桿。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其中當該螢幕機體相對該支撐機體展開大於等於該預定角度時,該第一轉軸驅動該第一凸輪滑動,該第一凸輪驅動該第一連桿轉動, 且該第一連桿驅動該第二連桿滑動。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還包括一第二觸發結構,配置於該螢幕機體的一第五端中,且連接於該第一觸發結構,該第二觸發結構包括一第二齒輪組,連接於該第二連桿,該磁性件連接於該第二齒輪組,且用以磁吸該觸控元件。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觸發結構的該第二連桿具有一齒條部,鄰近於該第五端。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齒輪組包括: 一第一齒輪,嚙合於該第二連桿的該齒條部; 一第二齒輪,嚙合於該第一齒輪;以及 一第三齒輪,嚙合於該第二齒輪,該磁性元件連接於該第三齒輪。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連桿透過該齒條部驅動該第一齒輪以帶動該第二齒輪及該第三齒輪同步旋轉,且該第三齒輪透過該磁性件帶動該觸控元件沿著該螢幕機體的該第五端移動。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還包括一鍵盤及一第三觸發結構,該鍵盤可滑動地配置於該邏輯機體,該第三觸發結構可滑動地配置於該邏輯機體且卡合於該鍵盤,在該繪圖模式下,該支撐機體朝該邏輯機體旋轉並抵靠於該鍵盤,以解鎖該第三觸發結構及該鍵盤,使得該鍵盤相對該邏輯機體滑動且突伸在垂直於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的一側邊。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還包括一第一擋板及一第一彈性件,該第一擋板配置於該邏輯機體且對應該鍵盤,該第一彈性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該擋板與該鍵盤。
  16. 如請求項14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還包括一第二樞軸模組,配置於該邏輯機體的該第二端及該支撐機體的該第三端,且具有一第三轉軸、一第三支架、及一第二凸輪,該第三轉軸可轉動地位於該邏輯機體中,該第三支架套固於該第三轉軸且連接該支撐機體,該第二凸輪可移動地套設於該第三轉軸且連接該第三觸發結構。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三觸發結構,包括一第三連桿、一卡榫、一第二擋板以及一第二彈性件,該第三連桿的一端樞設於該第二凸輪,該卡榫可移動地卡合於該鍵盤的一凹槽,該第二擋板配置於該邏輯機體且對應該卡榫,該第二彈性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二擋板與該卡榫且該第二彈性件施加一第二彈力至該卡榫。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其中在該繪圖模式下,該第二凸輪沿著該第三轉軸移動以帶動該第三連桿沿一水平方向移動,且該第三連桿進入該卡榫的一卡槽以帶動該卡榫沿一垂直方向朝向該第二擋板移動並壓縮該第二彈性件,同時該卡榫脫離該凹槽且該第一彈性件施加一第一彈力至該鍵盤。
  19. 如請求項3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其中該螢幕機體的該第五端具有一抵靠部,該觸控元件適於在該抵靠部上移動,該支撐機體具有連通該長穿孔的一定位槽。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其中當切換至該繪圖模式時,該抵靠部接觸該邏輯機體的該第二端。
  21.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多功能電子裝置,其中當切換至該閉闔模式時,該抵靠部密合於該定位槽。
TW112109633A 2022-07-12 2023-03-15 多功能電子裝置 TWI8412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88626P 2022-07-12 2022-07-12
US63/388,626 2022-07-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3495A true TW202403495A (zh) 2024-01-16
TWI841297B TWI841297B (zh) 2024-05-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88972A1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TWI466617B (zh) 電子裝置
TWI528883B (zh) 可攜式電腦
TWI526141B (zh) 電子裝置
TWI482060B (zh) 觸控板之按鍵控制裝置
TWI462681B (zh) 用來鎖扣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不同殼體的鎖具及其相關可攜式電子裝置
JP2009222077A (ja) 超広角二回転軸構造
US11092280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519934B (zh) 基座裝置及其電子系統
CN212461008U (zh) 电子显示装置
TW202403495A (zh) 多功能電子裝置
TWI455164B (zh) 用來於顯示模組相對於主機模組樞轉時觸發開關之開關機構及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841297B (zh) 多功能電子裝置
TWI489250B (zh) 易於拆裝之組裝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TWI590027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505651U (zh) 電子裝置
TWI702488B (zh) 滑鼠裝置
TWI389011B (zh) 可攜式滑鼠
TWI724903B (zh) 具有觸控功能的筆記型電腦
TWM605771U (zh) 電子顯示裝置
TWM589814U (zh) 電子裝置
KR20080013267A (ko) 휴대용 컴퓨터
TWI737487B (zh) 電子顯示裝置
TWI702489B (zh) 觸控模組
TWM648144U (zh) 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