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1920A - 電連接器組件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1920A
TW202401920A TW112123233A TW112123233A TW202401920A TW 202401920 A TW202401920 A TW 202401920A TW 112123233 A TW112123233 A TW 112123233A TW 112123233 A TW112123233 A TW 112123233A TW 202401920 A TW202401920 A TW 2024019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ifferential pair
terminal modu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3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許俊雄
徐乙民
Original Assignee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1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192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其可安裝到印刷電路板上,並可與對接連接器相配合,所述電連接器組件包括:絕緣外殼,所述絕緣外殼設有前配合槽和收容端子模組的後收容空間;端子模組,所述端子模組收容在所述絕緣外殼內,所述端子模組包括在豎直方向上相互堆疊設置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均包括差分對端子模組和旁路端子模組,所述差分對端子模組包括可傳輸差分信號的差分對端子及與所述差分對端子在橫向方向上交替排列的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差分對端子均包括與對接連接器配合的對接部及與所述對接部相反的尾部; 及線纜,所述線纜向後延伸出所述絕緣外殼; 其中,進一步包括金屬接地件,所述接地端子的尾部與所述差分對端子的尾部在上下方向和前後方向均錯開設置,以便與所述金屬接地件相連。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組件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尤其涉及一種具有金屬接地件的電連接器組件。
美國專利第US10559930B2號公開了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其包括的高速端子和旁路端子,所述旁路端子直接安裝在所述印刷電路板上,所述高速端子與線纜相連,線上纜與高速端子的連接處未採取任何遮罩措施,影響信號的傳輸效果。因此,實有必要對前述電連接器進行改良以解決先前技術中的缺陷。
本發明所要解決之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其具有更好的抗幹擾及接地效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可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其可安裝到印刷電路板上,並可與對接連接器相配合,所述電連接器組件包括:絕緣外殼,所述絕緣外殼設有前配合槽和收容端子模組的後收容空間; 端子模組,所述端子模組收容在所述絕緣外殼內,所述端子模組包括在豎直方向上相互堆疊設置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均包括差分對端子模組和旁路端子模組,所述差分對端子模組包括可傳輸差分信號的差分對端子及與所述差分對端子在橫向方向上交替排列的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差分對端子均包括與對接連接器配合的對接部及與所述對接部相反的尾部; 及線纜,所述線纜向後延伸出所述絕緣外殼; 其中,進一步包括金屬接地件,所述接地端子的尾部與所述差分對端子的尾部在上下方向和前後方向均錯開設置,以便與所述金屬接地件相連。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發明之優點在於:本發明的所述接地端子的尾部與所述信號端子對的尾部在上下方向和前後方向均錯開設置,以便與所述金屬接地件相連,實現更好的抗幹擾及接地效果,從而使電連接器組件具有良好的電性性能。
請一併參照第一圖至第十九圖,為符合本發明的一種插座組件900,其可用於安裝到印刷電路板上(未圖示)。所述插座組件900包括金屬外殼100及可收容於所述金屬外殼100內的電連接器組件200。所述電連接器組件200可與對接的電連接器(未圖示)沿前後方向配合。所述電連接器組件200包括絕緣外殼30、收容在所述絕緣外殼30中的端子模組40及與所述端子模組40相連並向後延伸出所述絕緣外殼30的線纜50。
所述絕緣外殼30包括相對設置的上壁31、下壁32及連接所述上壁31和下壁32的兩側壁33。所述上壁31向後延伸的長度大於其它壁。所述絕緣外殼30設有前配合槽301和收容端子模組40的後收容空間302。所述端子模組40從後向前收容於所述絕緣外殼30的後收容空間302中。所述前配合槽301可收容對接連接器的對接舌板。
所述金屬外殼100包括頂壁11、底壁12及連接所述底壁12和頂壁11的側壁13。所述金屬外殼100的底壁12的後側設有底開口121以便於所述電連接器組件200從下而上安裝在所述金屬外殼100內。所述金屬外殼100包括由各所述壁圍成的具有前開口的收容空間101。所述電連接器組件200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間101的後部。所述金屬外殼100的收容空間101和所述前配合槽301前後相連通以供對接連接器的對接舌板從前向後插入到所述前配合槽301內與所述電連接器組件200相配合。
所述電連接器組件200和所述金屬外殼100在上下、左右、前後方向均相互定位,固定連接,以可一起安裝到所述電路板上。具體地,在本發明中,所述絕緣外殼30的側壁33上設有卡持槽331,所述金屬外殼100的側壁13上設有與所述卡持槽331彈性抵接配合的彈片131。所述彈片131從所述金屬外殼100一體衝壓形成,沿自下向上並向靠近所述絕緣外殼30的側壁33的方向自由延伸。所述彈片131的上部末端抵持在所述卡持槽331的頂部,以將所述絕緣外殼30和所述金屬外殼100在左右方向和向下的方向定位。所述彈片131沿前後方向的尺寸與所述卡持槽331沿前後方向的尺寸相匹配,以將所述絕緣外殼30和所述金屬外殼100在前後方向定位。所述金屬外殼100的側壁13上進一步包括與所述絕緣外殼30的上壁31的後部區域的底面抵持的第二彈片132。所述第二彈片132和所述上壁31將所述絕緣外殼30和所述金屬外殼100在向下的方向定位。所述金屬外殼100的頂壁11設有向下彎折凸伸進所述入收容空間101內的凸片111。所述絕緣外殼30的上壁31上設有收容所述凸片111的空隙311。當所述電連接器組件200和所述金屬外殼100組裝在一起時,所述凸片111的底部向下延伸止位於所述空隙311的底部。本發明中,所述空隙311設置為一對,其沿橫向方向間隔設置。所述凸片111與所述空隙311在前後方向的配合間隙不大於0.05mm。所述凸片111和所述空隙311相互配合以將所述絕緣外殼30和所述金屬外殼100在前後方向、左右方向及向上的方向定位。
所述端子模組40包括在豎直方向上相互堆疊設置的上部401和下部402。所述上部401和所述下部402均包括差分對端子模組404和旁路端子模組405。所述上部401的差分對端子模組404包括第一端子模組411和設置在第一端子模組411下部的第二端子模組421,所述下部的差分對端子模組包括第三端子模組431和設置在所述第三端子模組431上部的第四端子模組441。所述第一端子模組411和第二端子模組421在豎直方向上彼此堆疊設置。所述第三端子模組431和第四端子模組441在豎直方向上彼此堆疊設置。所述第一端子模組411、第二端子模組421、第三端子模組431及第四端子模組441均包括一體式絕緣體412和固持於對應的所述絕緣體412的多個導電端子。所述導電端子包括可傳輸差分信號的差分對端子413及與所述差分對端子413在橫向方向上交替排列的接地端子414。
所述旁路端子模組405包括多個旁路端子455。所述旁路端子455和所述差分對端子413以不同的方式組裝於所述絕緣體412。具體地,在本發明中,所述差分對端子413和所述接地端子414一體成型於所述絕緣體412,所述旁路端子455組裝於所述絕緣體412。所述旁路端子455、所述差分對端子413和所述接地端子414均包括位於前部的可偏轉的用於與對接連接器相配合的對接部406。所述接地端子414還包括分別機械及電性地連接到相應的線纜50的尾部407,所述差分對端子413還包括分別機械及電性地連接到相應的線纜50的尾部408。所述旁路端子455的還包括可直接安裝在所述印刷電路板上的旁路尾部409。所述差分對端子模組404中的各端子之間在橫向方向上是窄邊對窄邊耦合,所述旁路端子模組405的各旁路端子之間在橫向方向上是寬邊對寬邊耦合。
四個所述端子模組的設置大致相同,本處以所述第一端子模組411為例,詳細介紹,所述絕緣體412包括中間部452及在橫向方向上位於所述中間部452的一對側部453。所述差分對端子413和所述接地端子414分為兩組,每組均包括交替排列設置的兩對差分對端子413和三個接地端子414。兩組端子設置在對應的所述側部,所述絕緣體412與兩側的兩組所述端子一體成型。所述旁路端子455組裝在所述中間部452。這樣在橫向方向上,兩組所述端子分別位於所述旁路端子455的兩側。每組端子的所述接地端子414通過設置在所述接地端子414尾部407前部的橫向方向延伸的橫條418連接在一起。所述橫條418與所述接地端子414一體衝壓形成。
所述旁路端子模組405包括位於所述上部401的上旁路子模組560和位於所述下部402的下旁路子模組570。所述上旁路子模組560包括多個沿橫向方向堆疊設置的上端子薄片561,所述下旁路子模組570包括多個沿橫向方向堆疊設置的下端子薄片571。每個所述上端子薄片561包括上下排列的上旁路端子562和下旁路端子563及一體成型於所述上旁路端子562和下旁路端子563的上固定件566。每個所述下端子薄片571包括上下排列的上旁路端子572和下旁路端子573及一體成型於所述上旁路端子572和下旁路端子573的下固定件576。本發明中所述上旁路子模組560和所述下旁路子模組570均包括五個端子薄片。所述絕緣外殼30的上壁31上設有多個引導槽316。各所述上固定件566上設有組裝時被容納在相應的所述引導槽316的引導肋567。
位於所述一個所述上固定件566中的所述上旁路端子562和所述下旁路端子563共同組裝於所述第一端子模組411、第二端子模組421和第四端子模組441的三個絕緣體412。位於一個所述下固定件576中的所述上旁路端子572和所述下旁路端子573共同組裝在所述第二端子模組421、第三端子模組431和第四端子模組441的三個絕緣體412中。具體的,位於下固定件576中的所述下旁路端子573包括組裝在所述第三端子模組431的絕緣體412中的插片575,所述上旁路端子572包括向上共同安裝在所述第四端子模組441和第二端子模組421的絕緣體412的插片578。位於上固定件566中的一個所述上旁路端子562包括向下組裝在所述第一端子模組411的所述絕緣體412中的插片565,一個所述下旁路端子563包括向下共同安裝在所述第二端子模組421和第四端子模組441的絕緣體412的插片568。
所述第一端子模組411的所述差分對端子413的可偏轉的對接部406位於所述第二端子模組421的差分對端子413對接部406的前方。所述第三端子模組431的所述差分對端子413的可偏轉的對接部406位於所述第四端子模組441的差分對端子413的對接部406的前方。所述第一端子模組411和第三端子模組431的各所述端子的所述前對接部406位於前配合槽301的上下兩側,形成第一配合區1。所述第四端子模組441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組421的各所述端子的前對接部406形成第二配合區2。所述第一配合區1位於所述第二配合區2的前部。上部的所述上旁路端子562的對接部406沿橫向排列成一排與所述第一端子模組411的各所述導電端子的對接部406在橫向方向對齊,所述上部的所述下旁路端子563的對接部406沿橫向方向排列成一排與所述第二端子模組421的各所述導電端子的對接部406在橫向方向上對齊。相似的,所述下部的所述上旁路端子572的對接部406排列成一排與所述第四端子模組441的各所述導電端子的對接部406在橫向方向對齊,所述下部的所述下旁路端子573的對接部406排列成一排與所述第三端子模組431的各所述導電端子的對接部406在橫向方向上對齊。所述絕緣外殼30的所述前配合槽301的兩側設有兩排通道119。所述第一端子模組411和第三端子模組431的所述對接部406可分別偏轉至相應的通道119內。所述絕緣外殼30的兩側壁33內側均設有凹槽333。所述絕緣體412上設有與所述凹槽333配合並在上下、左右方向定位所述端子模組40的凸塊403。
所述端子模組40還包括金屬件460。所述金屬件460將所述上部401和所述下部402固定為一體,使得所述端子模組40形成一個整體以便於組裝進所述絕緣外殼30內。所述金屬件460包括兩側壁461和連接所述兩側壁461後部的底壁462。所述金屬件460的側壁461上設有若干向外凸伸的與所述絕緣外殼30的相卡持的彈片464、多個向上延伸的凸片466及若干向下延伸用於安裝到所述印刷電路板的安裝腳465。所述凸片466之間留設有空間467。各所述絕緣體412的外側壁33上均設有若干間隔設置的並向外凸伸的固定塊415。所述固定塊415與所述絕緣體412的所述外側壁之間形成安裝縫隙416。所述固定塊415收容在對應的所述空間467內。所述凸片466固持於所述安裝縫隙416內。所述第一端子模組411、所述第三端子模組431上的所述固定塊415上下對齊收容在同一個所述空間467內,所述第二端子模組421和所述第四端子模組441的所述固定塊415上下對齊收容在同一個所述空間467內。所述金屬件460的底壁462上設有開口468,所述上旁路端子562可通過所述開口468安裝在所述電路板上。所述旁路端子模組405的兩最外側的所述上固定件566橫向方向定位於所述開口468的兩側。所述彈片464收容在所述絕緣外殼30的對應的結合槽334內以便將所述端子模組40固持在所述絕緣外殼30內。所述金屬件460為一件式衝壓後彎折形成。
所述電連接器組件200還包括將所述第一端子模組411、第二端子模組421、第三端子模組431和第四端子模組441的對應側的線纜50固定成一體的成型塊501。所述成型塊501一體成型在對應側的所述線纜50上。
所述端子模組40進一步包括金屬接地件470。以第一端子模組411為例,其他端子模組上的金屬接地件470的設置均相同。所述接地端子414的尾部407與所述差分對端子413的尾部408在上下方向和前後方向均錯開設置,以便與所述金屬接地件相連。具體地,本發明中,所述金屬接地件470包括平板部471及從所述平板部471兩側垂直於所述平板部471延伸的一對連接壁472。所述線纜50包括一對內導體510,包覆所述內導體510的內絕緣層520及包覆所述內絕緣層520的金屬遮罩層530。所述一對內導體510被焊接到相應的差分對端子413的尾部408。所述線纜50在豎直方向上位於所述接地端子414的所述橫條418和所述平板部471之間,並且所述差分對端子413和所述橫條418在豎直方向上位於所述線纜50的同一側。所述平板部471覆蓋所述金屬遮罩層530暴露的區域。所述連接壁472上設有開孔474,所述橫條418的兩側上設有向外凸出的延伸進入所述開孔474中的凸出部419。所述接地端子414的尾部407向後延伸超出所述差分對端子413的尾部408,並且所述接地端子414的尾部407在豎直方向上延伸至所述平板部471並與所述平板部471機械接觸。所述平板部471包括貫穿所述平板部471的開口475及從平板部一體形成的彈片476。所述開口475在上下方向上與對應的所述接地端子414的尾部407相對應。所述金屬接地件470通多所述開口475直接焊接到所述接地端子414的尾部407。所述彈片476在上下方向上與對應的所述金屬遮罩層530相對應。所述彈片476彈性抵接所述金屬遮罩層530,使得所述金屬遮罩層530機械及電性地連接所述金屬接地件470。所述金屬接地件470將所述金屬遮罩層530和所述接地端子414串聯為一體,具有更好的抗幹擾及接地效果,從而使電連接器組件具有良好的電性性能。
製造所述電連接器組件200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提供所述絕緣外殼30,所述絕緣外殼30設有前配合槽301和收容端子模組40的後收容空間302; 提供所述差分對端子413;提供所述絕緣體412,將所述絕緣體412與所述差分對端子413一體成型以形成所述差分對端子模組404;提供所述旁路端子455,將所述旁路端子455組裝於所述絕緣件451,以形成上部401。提供與所述上部401對應的所述下部402;將所述上部401和所述下部402在豎直方向上相互堆疊設置以形成所述端子模組40;將所述端子模組40組裝於所述絕緣外殼30以形成所述電連接器組件200。
本發明電連接器組件200將所述差分對端子和所述旁路端子以不同的方式組裝於所述絕緣體412,便於生產和製造,並且通過絕緣體412將所述端子模組在橫向方向固定為一體,使得結構更為牢固穩定。
本發明電連接器組件200通過金屬件460將端子模組40固定為一體使得電連接器組件200結構更加緊湊,並且組裝簡單方便。
本發明插座組件900通過將所述電連接器組件和所述金屬外殼固持連接,以可一起安裝到所述電路板上。
本發明電連接器組件200的所述接地端子的尾部與所述信號端子對的尾部在上下方向和前後方向均錯開設置,以便與所述金屬接地件相連。
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組件200符合QSFP-DD的規範,其定義了八個發射通道及八個接收通道,每個通道的信號傳輸速率可達50Gbps及以上。當然,本發明也可以應用於如SFP-DD、SFP、OSFP等類似的傳輸高速率的高速電連接器。
900:插座組件 441:第四端子模組 100:金屬外殼 412:絕緣體 200:電連接器組件 413:差分對端子 30:絕緣外殼 414:接地端子 40:端子模組 455:旁路端子 50:線纜 406:對接部 31:上壁  409:旁路尾部 32:下壁 407、408:尾部 33:側壁   452:中間部 301:前配合槽 453:側部 302:後收容空間 418:橫條 11:頂壁  560:上旁路子模組 12:底壁 570:下旁路子模組 13:側壁 561:上端子薄片 121:底開口 571:下端子薄片 101:收容空間 562、572:上旁路端子 331:卡持槽 563、573:下旁路端子 131:彈片 566:上固定件 132:第二彈片 576:下固定件 111:凸片 316:引導槽 311:空隙     567:引導肋 401:上部 575、578、565、568:插片 402:下部 1:第一配合區 404:差分對端子模組 468:開口 405:旁路端子模組 501:成型塊 411:第一端子模組 470:金屬接地件 421:第二端子模組 471:平板部 431:第三端子模組 472:連接壁 2:第二配合區 474:開孔 119:通道      419:凸出部 333:凹槽 510:內導體 403:凸塊 520:內絕緣層 460:金屬遮罩件 530:金屬遮罩層 461:側壁 475:開口 462:底壁 476:彈片 464:彈片      465:安裝腳 466:凸片 415:固定塊 467:空間 416:安裝縫隙
第一圖係符合本發明的插座組件的立體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所示的插座組件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第三圖係第二圖所示的插座組件的電連接器組件的立體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所示的電連接器組件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第五圖係第三圖所示的電連接器組件的分解圖。 第六圖係第五圖所示的電連接器組件的另一視角的分解圖。 第七圖係第三圖所示的電連接器組件的端子模組的分解圖 第八圖係第七圖所示的端子模組的移除旁路端子模組的分解圖。 第九圖係第八圖所示的端子模組的移除旁路端子模組的另一視角的分解圖。 第十圖係第三圖所示的端子模組的旁路端子模組的立體圖。 第十一圖係第十圖所示的旁路端子模組的分別位於上部和下部的一個旁路端子模組的立體圖。 第十二圖係第十一圖所示的分別位於上部和下部的一個旁路端子模組的主視圖。 第十三圖係第十一圖所示的分別位於上部和下部的一個旁路端子模組的分解圖 第十四圖係第七圖所示的端子模組的差分對端子模組的部分分解圖。 第十五圖係第十四圖所示的差分對端子模組的進一步分解圖。 第十六圖係第十五圖所示的差分對端子模組的上部的分解圖。 第十七圖係第十六圖所示的差分對端子模組的第一端子模組的分解圖。 第十八圖係第十六圖所示的分對端子模組的第二端子模組的分解圖。 第十九圖係沿第三圖中所示的電連接器組件沿XIX-XIX方向之剖視圖。
406:對接部
407、408:尾部
413:差分對端子
414:接地端子
418:橫條
419:凸出部
470:金屬接地件
471:平板部
472:連接壁
474:開孔
475:開口
476:彈片
452:中間部
453:側部
510:內導體
520:內絕緣層
530:金屬遮罩層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其可安裝到印刷電路板上,並可與對接連接器相配合,所述電連接器組件包括: 絕緣外殼,所述絕緣外殼設有前配合槽和收容端子模組的後收容空間; 端子模組,所述端子模組收容在所述絕緣外殼內,所述端子模組包括在豎直方向上相互堆疊設置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均包括差分對端子模組和旁路端子模組,所述差分對端子模組包括可傳輸差分信號的差分對端子及與所述差分對端子在橫向方向上交替排列的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差分對端子均包括與對接連接器配合的對接部及與所述對接部相反的尾部; 及 線纜,所述線纜向後延伸出所述絕緣外殼; 其中,進一步包括金屬接地件,所述接地端子的尾部與所述差分對端子的尾部在上下方向和前後方向均錯開設置,以便與所述金屬接地件相連。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接地端子的尾部向後延伸超出所述差分對端子的尾部,並且所述接地端子的尾部向所述金屬接地件延伸的方向超出所述差分對端子。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線纜包括一對內導體、一對內絕緣層及金屬遮罩層,所述內導體與對應的所述差分對端子機械地及電性地連接,所述金屬遮罩層機械及電性地連接所述金屬接地件。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接地端子通過設置在所述接地端子尾部前部的橫向方向延伸的橫條連接在一起。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橫條與所述接地端子一體衝壓形成。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線纜在豎直方向上位於與所述橫條和所述金屬接地件之間。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金屬接地件包括平板部及從所述平板部兩側延伸的分別與所述橫條的相對兩側連接的臂,所述平板部覆蓋所述金屬遮罩層暴露的區域。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接地端子的尾部在豎直方向上向與所述平 板部的方向延伸並機械接觸所述平板部。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平板部包括貫穿所述平板部的開口及從平板部一體形成的彈片,所述彈片彈性抵接所述金屬遮罩層,所述金屬接地件通過所述開口直接焊接到接地端子。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旁路端子模組包括多個旁路端子,所述旁路端子可直接安裝在所述印刷電路板上,所述端子模組進一步包括絕緣體,所述絕緣體與所述差分對端子及和所述接地端子一體成型,所述旁路端子組裝於所述絕緣體。
TW112123233A 2022-06-25 2023-06-20 電連接器組件 TW2024019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9511.XA CN117317638A (zh) 2022-06-25 2022-06-25 电连接器组件
CN202210739511X 2022-06-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1920A true TW202401920A (zh) 2024-01-01

Family

ID=89260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23233A TW202401920A (zh) 2022-06-25 2023-06-20 電連接器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17638A (zh)
TW (1) TW20240192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7638A (zh) 2023-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9901E1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for transmitting high speed signal
CN107871987B (zh) 电连接器
US96538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ood anti-EMI perfprmance
US6835092B2 (en) Stack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enhanced grounding arrangement
US8562369B2 (en) Cable assembly with a new interface
US8840321B2 (en) Cable assembly with electrical and optical transmitting
US20050048846A1 (en)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joint-type connector
US2023018786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with hybrid connection for conductive terminals
CN110854572B (zh) 连接器
US8753023B2 (en) Adapter transmitting with electrical and optical signals
US20130323970A1 (en)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terminal structure
CN113555708A (zh) 插头连接器
US11183796B2 (en) First terminal assembly, first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13131244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10086026B (zh) 电连接器
CN112072403B (zh) 电连接器
CN113113789A (zh) 线缆组件
CN113708155A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20220216653A1 (en) Cabl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metallic shield
CN209981590U (zh) 电连接器
TW202401920A (zh) 電連接器組件
CN109256643B (zh) 高速连接器模组
TW202406236A (zh) 電連接器組件及其製造方法
TW202406235A (zh) 電連接器組件
CN110021839B (zh) 插座连接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