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0102A -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體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體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0102A
TW202400102A TW112112786A TW112112786A TW202400102A TW 202400102 A TW202400102 A TW 202400102A TW 112112786 A TW112112786 A TW 112112786A TW 112112786 A TW112112786 A TW 112112786A TW 202400102 A TW202400102 A TW 20240010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is weight
weight portion
low basis
area
absorb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2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島真里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王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王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王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0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010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2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2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 A61F13/53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having discontinuous areas of compress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細長的吸收性物品,具備肌膚側的頂片、非肌膚側的背片、及配置在前述頂片與前述背片之間的吸收體;前述吸收體,具有中基重部、及鄰接於前述中基重部且基重比該中基重部更低的低基重部;前述低基重部,包含前方低基重部、及相較於前述前方低基重部具有更短的寬度的後方低基重部;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長邊方向長度,是前述吸收體的橫方向長度的40~120%。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體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關於一種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體的製造方法。
作為生理用衛生棉等的吸收性物品,已知一種長時間用或夜間用的全長為長的產品,能夠對向直到穿著者的臀部後方。這種吸收性物品中,討論防止體液的外漏的構成,其能夠使本體沿著身體的形狀密合直到後方。
例如,專利文獻1中記載一種吸收性物品,在比翼的前後方向的中心更後側且比吸收芯的後端緣更前側,形成有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中間區域;在該中間區域中的吸收材料的基重,比其前後的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的基重更低。再者,記載藉由該構成,能夠防止在仰躺狀態下的穿著者的體液往後方的外漏。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6782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然而,即便是上述般先前的構成,例如當穿著者在穿著中進行大幅動作時,也有無法確保對於身體的合身性的情況,而依然有對於體液的外漏的擔憂。因此,謀求當動作時也能夠維持對於身體的合身性。
因此,本發明的一態樣的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其遍及穿著者的身體的前後的合身性優異,且能夠防止體液的外漏。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一態樣是一種細長的吸收性物品,具備肌膚側的頂片、非肌膚側的背片、及配置在前述頂片與前述背片之間的吸收體;前述吸收體,具有中基重部、及鄰接於前述中基重部且基重比該中基重部更低的低基重部;前述低基重部,包含前方低基重部、及相較於前述前方低基重部具有更短的寬度的後方低基重部;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長邊方向長度,是前述吸收體的橫方向長度的40~120%。
[發明的效果] 依據本發明的一態樣,能夠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其遍及穿著者的身體的前後的合身性優異,且能夠防止體液的外漏。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另外,各圖式中,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對於相同或對應的構成會有賦予相同符號且省略說明的情況。
<吸收性物品的基本構造> 依據本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可以是生理用衛生棉、尿布、輕微失禁用墊子等,以下列舉夜間用或長時間用的生理用衛生棉作為例子來對於依據本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基本構造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吸收性物品1的平面圖。又,圖2是表示沿著圖1的I-I線的剖面圖,圖3是表示沿著圖1的II-II線的剖面圖。
如圖1~圖3所示,吸收性物品1,具備透液性的頂片3,其配置在當穿著時對向於穿著者的肌膚的一側,亦即肌膚側;及,不透液性的背片2,其配置在與上述肌膚側的相反側的非肌膚側(內褲側)。進一步,在背片2與頂片3之間配置有吸收體(吸收性芯)4。對於這些背片2、吸收體4、及頂片3加以積層,以形成本體(吸收性物品本體)8。吸收體4,配置成於俯視時不會自背片2和頂片3露出。再者,可以在長邊方向D1的兩端緣,藉由黏接劑、熱封等來接合背片2的邊緣部與頂片3的邊緣部。
吸收性物品1,如圖示,是細長的墊子狀(相較於寬度和長度,厚度為較小的形狀)。本說明書中,吸收性物品1的長邊方向(前後方向)設為D1,正交於該長邊方向D1之橫方向(左右方向或寬度方向)設為D2。長邊方向D1,是對應於當穿著吸收性物品1時的穿著者的身體的前後方向之方向;橫方向D2,是對應於身體的左右方向之方向。
在圖1~圖3所示的形態中,本體8,具有相對於在長邊方向D1上延伸的中心線(長邊方向中心線)CL呈大致線對稱的俯視形狀,但是本體8的形狀也不一定要呈線對稱。又,吸收性物品1和本體8的形狀以外的構成(包含吸收體4的厚度和密度、壓縮溝的尺寸和位置、自本體8往橫方向D2延伸出去的片(flap)的形狀和尺寸等),也可以是以中心線CL作為對稱軸而呈大致對稱,也可以是呈不對稱。
背片2,可以是至少具有遮水性的片材,例如可以是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烴樹脂製的片材。又,能夠使用在聚乙烯片等上積層有不織布的層疊不織布、及進而在其間藉由防水膜來確保實質上的不透液性的不織布的積層片等。又,自防止悶濕的觀點來看更加希望使用具有透濕性的片材。作為這種遮水和透濕性片材,能夠使用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的烯烴系樹脂中熔融且混合無機填充劑並成型出片後,往一個軸或兩個軸方向延伸而得到的多微孔性片等。背片2,可以是具有與吸收性物品1的外形形狀相同的外形形狀的片材。
頂片3,是使經血、白帶、尿等的體液迅速地透過之透液性的片材。作為頂片3,可適當地使用有孔或無孔的不織布或多孔性塑膠片等。作為構成不織布之原材料纖維,例如能夠單獨地使用或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下述材料:聚乙烯、聚丙烯等的烯烴;聚酯、聚醯胺等的合成纖維;人造絲、銅氨纖維等的再生纖維;及,這些的混紡纖維、以及棉等的天然纖維。又,作為不織布的加工法,列舉有水刺法、紡黏法、熱黏法、熔噴法、針刺法等。這些加工法之中,從水刺法能夠製造富有柔軟性的不織布的觀點、紡黏法能夠製造富有懸垂性的不織布的觀點來看為較佳,從熱黏法能夠製造膨鬆且柔軟的不織布的觀點來看為較佳。又,也能夠使用以熔點高的纖維為芯且以熔點低的纖維為鞘之芯鞘型纖維、並列型(side by side)纖維、分割型纖維等的複合纖維。
吸收體4並無限定,只要是能夠吸收並保持體液的材料即可,較佳是包含棉狀紙漿和吸水性聚合物。作為吸水性聚合物,能夠使用高吸水聚合物粒狀粉末(superabsorbent polymer(SAP))、高吸水聚合物纖維(superabsorbent fiber(SAF))及該等的組合。作為紙漿,可列舉由自木材得到的化學紙漿、溶解紙漿等的纖維素纖維、人造絲、乙酸酯等的人造纖維素纖維所構成的紙漿。作為化學紙漿的原料材,可使用闊葉樹材、針葉樹材等,但是自纖維長度長等來看適合使用針葉樹材。
又,在吸收體4中也可以混合有合成纖維。作為合成纖維,能夠使用由下述中的2種材質以上混合而成的纖維: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的聚烯烴;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的聚酯;尼龍等的聚醯胺;及,這些的共聚物。又,也能夠使用以熔點高的纖維為芯且以熔點低的纖維為鞘之芯鞘型纖維、並列型纖維、分割型纖維等的複合纖維。另外,也能夠使用親水劑來對疏水性纖維進行表面處理,而附加了對於體液之親合性的纖維。較佳為吸收體4是藉由積纖或氣流成網(airlaid)法來製造。
在吸收體4,也可以局部地形成有複數個自頂片3側往背片2側凹陷的吸收體壓縮部,其於俯視時彼此隔離。又,吸收體4,也可以利用由著色或無著色(白色)的皺紙或不織布等形成的包覆片來包住,以防止其折疊和破裂或防止聚合物粒子的灑出等。吸收體4的具體構成、及較佳的製造方法,詳述於後。
在吸收性物品1的兩側部,亦即在橫方向D2的側部,在肌膚側沿著長邊方向D1配置有側片7,7。側片7,可以使用在整體或局部實施了適當的撥水處理或親水處理的原材料來構成,以防止體液的浸透或對應於提高肌膚觸感等的目的。側片7,較佳為包含天然纖維、合成纖維、再生纖維等,或者是由這些的纖維構成的不織布。當側片7是不織布時,可以是熱風不織布、水刺不織布、紡黏不織布、熔噴不織布等,自不易附加折痕、不易產生皺折且柔軟而能夠提升肌膚觸感的觀點來看,較佳為熱風不織布。另外,也可以對於側片7,以矽系、石蠟系等的撥水劑等來進行撥水處理。
側片7,也可以在橫方向D2的內側折返,以形成為沿著本體8的側部延伸的複數層的帶狀部。再者,可以在複數層的層間,沿著長邊方向D1以伸長狀態配置彈性伸縮構件,藉此形成皺褶。針對側片7的折返及皺褶的構成,在本說明書中省略其說明,且在圖示中也省略其圖示。
吸收性物品1,可以具有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C,其當穿著時對向於穿著者的體液排出口(圖示的例子為陰道口);前方區域F,其鄰接於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C的前方且是直到吸收性物品1的前端的區域;會陰對向區域(中間區域)M,其鄰接於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C的後方且當穿著時對向於穿著者的會陰附近;及,臀部對向區域B,其鄰接於會陰對向區域M的後方且是直到吸收性物品1的後端的區域,且當穿著時對向於穿著者的臀部。進一步,臀部對向區域B,包含前方臀部對向區域B1,其鄰接於會陰對向區域M;及,後方臀部對向區域B2,其鄰接於該前方臀部對向區域B1的後方。前方臀部對向區域B1,主要是對向於股溝(臀部的溝)的區域,就是對向於包含肛門的部分的區域。後方臀部對向區域B2,可以是在股溝的後方或自股溝的後端附近更加往後方的部分,特別是能夠對向於臀部與腿的邊界之比股溝更靠後方(當站立時為上方)的部分的區域。另外,針對上述本體8的區域與穿著者的身體的對向關係的說明,能夠設為穿著者在躺臥時的通常的穿著的樣式下穿著了吸收性物品的情況的泛用的範圍中,僅是大致的基準。
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C的長邊方向D1的長度,可以是50~120mm;臀部對向區域B的長邊方向D1的長度,可以是90~230mm。又,依據本形態的構成,例如,會陰對向區域M與臀部對向區域B的合計長度,較佳為臀部對向區域B的長邊方向D1的長度,比設置有翼片WF的長邊方向D1的長度更大之後方較長的吸收性物品。又,前方臀部對向區域(股溝對向區域)B1的長邊方向D1的長度,可以是40~100mm;後方臀部對向區域B2的長邊方向D1的長度,可以是40~120mm。又,吸收性物品1的長邊方向D1的全長,可以是250~450mm。
吸收性物品1,可以具備一對的翼片WF,WF,其自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C的兩側部個別地往橫方向D2的外方延伸出去。在翼片WF,WF的非肌膚側,可以設置有防止偏移材料(未圖示)。當穿著時,能夠將翼片WF,WF往非肌膚側折返,並藉由此防止偏移材料來貼附於內褲,以利用翼片WF,WF和本體8來夾住內褲。藉此,將吸收性物品1確實地固定於內褲。翼片WF,WF,是由將側片7,7的往橫方向D2的外方的延伸部與背片2的往橫方向D2的外方的延伸部加以接合而形成。
又,可以形成有一對的臀部保持片HF,HF,其自會陰對向區域M朝向臀部對向區域B,且自本體8的側部往橫方向D2的外方延伸出去。臀部保持片HF,HF,防止體液在吸收性物品1的後方中的外漏,並且擴大與臀部的接觸面積,藉此使整個吸收性物品1對於內褲,特別是不易往橫方向D2偏移,也具有穩定吸收性物品1的穿著位置的機能。臀部保持片HF,HF,也可以由對於側片7,7的往橫方向D2的外方的延伸部與背片2的往橫方向D2的外方的延伸部加以接合而形成。
<吸收體的具體構成> 圖4是表示自圖1的吸收性物品1拆除了頂片3和側片7,7,且使吸收體4露出的狀態的平面圖。如圖4所示,吸收體4的基重,具體來說,紙漿基重不是整體的均一,而是依據處所而有所不同。吸收體4,主要地具有中基重部4M,其具有中程度的基重;高基重部4H,其具有相較於中基重部4M更高的基重;及,低基重部4L,其具有相較於中基重部4M更低的基重。低基重部4L,具有前方低基重部4Lf,其與配置於會陰對向區域M的吸收體4具有相同的寬度;及,在長邊方向D1上細長的後方低基重部4Lb,其配置於股溝對向區域B1。較佳為後方低基重部4Lb,以跨越長邊方向中心線的方式形成在橫方向D2的中央。又,中基重部4M,可以具有前方中基重部4Mf,其主要形成於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C;及,後方中基重部4Mb,其主要形成於後方臀部對向區域B2。另外,在吸收體4中,含有上述般的紙漿(或以紙漿為主的纖維狀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較佳為吸水性聚合物的基重與整體的吸收體4為相同程度。此時,由紙漿基重的大小關係來反映出基重的大小關係。
低基重部4L的基重,較佳為200~500gsm,更佳為300~400gsm。中基重部4M的基重,較佳為300~600gsm,更佳為400~500gsm。高基重部4H的基重,較佳為500~850gsm,更佳為600~750gsm。另外,為了發揮本形態中的由低基重部4L產生的效果,相對於中基重部4M的基重之低基重部4L的基重可以是60~90%。上述基重,能夠設為紙漿基重。
低基重部4L、中基重部4M、及高基重部4H,在各部位內可以是基重幾乎均一的基重均一區域。若規定部分或規定區域內的基重幾乎均一,是指即便具有基重有些不同的處所,該規定部分或規定區域內的與基重的平均的差,為基重的平均的20%以下,較佳為10%以下,進一步較佳為5%以下。前方低基重部4Lf和後方低基重部4Lb中的基重不同,也可以個別地具有幾乎均一的基重。此時,可以是相較於前方低基重部4Lf,後方低基重部4Lb的基重稍微較小。
圖5是圖4中的包含低基重部4L的區域的放大圖。如圖4和圖5所示,對於後方低基重部4Lb,藉由中基重部4M來包圍該後方低基重部4Lb的兩側方和後方。後方低基重部4Lb比周圍更容易彎曲,在施加了來自橫方向D2外側的力量的情況,能夠容易地使該後方低基重部4Lb往頂片3側隆起。再者,也能夠形成狹窄尺寸的山,以合身於股溝的狹窄位置。又,如圖4和圖5所示,在後方低基重部4Lb的後方,配置有中基重部4M,其具有較高的基重。亦即,在上述後方低基重部4Lb的往後方的延伸範圍,構成為在比吸收體4的後端更前方,較佳為直到股溝對向區域B1與後方臀部對向區域B2的邊界附近。因此,可以抑制由後方低基重部4Lb形成的上述山,連續直到例如吸收體4的後端。因此,容易使後方臀部對向區域B2,合身於在穿著者的股溝變淺的部分、或比股溝的終點位置更往後方的比較平坦的部分。
另外,後方低基重部4Lb的兩側方和後方是由中基重部4M來構成,所以股溝對向區域B1的橫方向D2的側部,具有比橫方向D2中央更高的剛性,因此即使當變形時也不易產生不要的皺折和折疊。所以,容易使股溝對向區域B1的中基重部4M成為沿著股溝的側部的臀部的表面。又,當個體包裝時對於吸收性物品1加以折疊之際,即便折線位於中基重部4M也不易造成折痕,當進行穿著動作時能夠迅速地沿著內褲展開。
又,前方低基重部4Lf的長邊方向D1長度,是吸收體的橫方向長度的40~120%,而可以遍及廣範圍地進行可撓變形。所以,例如,即便在穿著者進行腿的開閉動作或往前後移動之大幅動作的情況,吸收性物品本體8也能夠追隨胯下的身體部分的形狀的變化來變形,而能夠有效地防止外漏。特別是,在由上述後方低基重部4Lb的隆起產生的山比較深入股溝的情況,本體的股溝對向區域B1成為不易移動,所以在該影響下,比股溝對向區域B1更前方的會陰對向區域M也成為不易變形。相對於此,遍及橫方向D2延伸的前方低基重部4Lf能夠進行如上述般的可撓變形,所以能夠一邊維持由後方低基重部4Lb產生的對於股溝的密合狀態,一邊使前方低基重部4Lf追隨比股溝更前方的身體部分的形狀的變化來變形。這樣一來,依據本態樣,可得到沿著身體的前後方向的廣範圍,特別是自會陰朝向股溝後方的高合身性,當動作時也能夠維持該合身性。
圖6中示意地表示對於當穿著時的吸收性物品1沿著橫方向D2加以切斷的剖面圖。圖6(a)是對於吸收性物品1在會陰對向區域M加以切斷的剖面示意圖,圖6(b)是對於吸收性物品1在股溝對向區域B1加以切斷的剖面示意圖,圖6(c)是對於吸收性物品1在後方臀部對向區域B2加以切斷的剖面示意圖。如圖6(a)所示,會陰對向區域M,在兩腿Lg間的胯下對向於會陰。即便在自此狀態使腿Lg閉起且往前後移動的情況,在會陰對向區域M中也含有柔軟性高的前方低基重部4Lf,所以會陰對向區域M能夠追隨會陰及其附近的身體部位而密合。又,如圖6(b)所示,在股溝對向區域B1中含有後方低基重部4Lb,所以該後方低基重部4Lb能夠隆起而形成山並進入臀部Den的裂口(股溝)而密合。進一步,如圖6(c)所示,在後方臀部對向區域B2中遍及整個橫方向D2地含有中基重部4M,所以能夠密合於股溝變淺或沒有股溝的身體部位的比較平坦的表面。亦即,依據本形態,能夠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其能夠以符合遍及身體的前後的各部位的形狀的方式變形。
另外,前方低基重部4Lf的橫方向D2的長度x f,較佳為30~110mm,更佳為60~100mm。又,自提升本體8的遍及橫方向D2的柔軟性的觀點來看,前方低基重部4Lf的橫方向D2的長度x f,是吸收體4的橫方向D2的長度的70%以上,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相等於吸收體4的橫方向D2的長度。長邊方向D1的長度y f,較佳為55~80mm,更佳為60~70mm。進一步,長邊方向D1的長度y f,是吸收體4的橫方向D2的長度的40~120%,更佳為50~110%,進一步較佳為60~100%。藉由上述長度y f,能夠由低基重部來覆蓋與會陰對向的區域,而能夠確保也能夠追隨腿的開閉等的動作的柔軟性。
後方低基重部4Lb的橫方向D2的長度x b,較佳為5~30mm,更佳為10~20mm。進一步,後方低基重部4Lb的橫方向D2的長度x b,可以是吸收體4的橫方向D2的長度(寬度)的5~25%。藉由上述長度x b,能夠將由後方低基重部4Lb的隆起所形成的上述山,設為適當的尺寸以進入並密合於股溝。又,後方低基重部4Lb的長邊方向D1的長度y b,較佳為40~80mm,更佳為50~70mm。藉由上述長度y b,當穿著時形成的上述山,能夠形成有對應於股溝的適當長度,且抑制其連續直到對應於股溝變淺或沒有股溝的部位之區域。
後方低基重部4Lb的相對於橫方向D2的長度x b之長邊方向D1的長度y b的比值(y b/x b),可以是2~8。藉由該比值,能夠將由後方低基重部4Lb的隆起所形成的上述山,設為適當的尺寸以進入並密合於股溝。
另外,自可撓變形的觀點來看,也考慮要在吸收體4形成狹縫(貫穿厚度方向的線狀或條狀的間隙),以取代低基重部4L,但是與狹縫不同,低基重部4L能夠確保吸收體的存在以提高體液的吸收和保持的作用,所以較佳。
自要得到自會陰對向區域M朝向股溝對向區域B1且沿著長邊方向中心線CL的柔軟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如圖4所示,使前方低基重部4Lf和後方低基重部4Lb連續。另一方面,只要不妨礙兩部分的上述效果,則也可以使前方低基重部4Lf和後方低基重部4Lb不連續,例如也可以在前方低基重部4Lf與後方低基重部4Lb之間配置中基重部4M。
如圖1所示,高基重部4H,形成在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C中的橫方向D2的中央。成為接觸體液排出口(陰道口等)的部分。圖1所示的例子中,高基重部4H,是由前方中基重部4Mf來包圍該高基重部4H的周圍,但是也可以是與位於後方的前方低基重部4Lf接觸。高基重部4H,可以具有比周圍的前方中基重部4Mf更大的厚度。
圖7表示低基重部4L的變化例。在圖4和圖5所示的例子中,前方低基重部4Lf的俯視形狀,是在橫方向D2具有長邊的長方形;後方低基重部4Lb的俯視形狀,是在長邊方向D1具有長邊的長方形。相對於此,在圖7(a)所示的例子中,後方低基重部4Lb的前方,越朝向前方逐漸地越使寬度加寬,且在與前方低基重部4Lf連結的位置,具有與前方低基重部4Lf的橫方向D2長度相等的橫方向D2長度。這種形狀中,由後方低基重部4Lb的隆起所形成的上述山的前方的寬度加寬,成為容易合身於股溝的開始位置附近。
在圖7(b)所示的例子中,也與圖7(a)所示的例子同樣,後方低基重部4Lb的前方,越朝向前方逐漸地越使寬度加寬,而得到同樣的優點。再者,在圖7(b)所示的例子中,在前方低基重部4Lf與後方低基重部4Lb的邊界附近,輪廓線構成為和緩的曲線。進一步,前方低基重部4Lf的前方的輪廓線,也在橫方向D2的端部構成為和緩的曲線。若具有曲線的部分,則能夠減低因為基重的不同而可能發生的應力。
<壓縮溝> 再次參照圖1~圖3,在本形態的吸收性物品1的本體8,可以形成有至少對於頂片3與吸收體4自頂片3側加以壓縮而構成的壓縮溝(也稱為合身壓紋)。壓縮溝,具有導入並保持體液的機能,所以能夠有益於阻止體液的擴散、或進行體液的誘導。圖示的例子中,壓縮溝,可以包含複數個壓縮溝(以符號10、11、12、13來圖示)。壓縮溝,可以形成為於俯視時以吸收性物品1的長邊方向中心線CL作為對稱線而呈線對稱,但是也不一定要呈線對稱。壓縮溝,例如能夠藉由使由至少頂片3和吸收體4積層而成的積層體,通過一對的加壓輥之間來形成。此時,能夠將在表面具有對應於壓縮溝的凸部的輥輪,配置於上述積層體的頂片3側;將在表面不具有凹凸的輥輪,配置於該積層體的吸收體4側;並且藉由兩輥輪來夾住並加壓。另外,壓縮溝,可以包含低壓縮部;及,高壓縮部,其以比在該低壓縮部內更高壓地加以壓縮。圖式中,以黑色來表示高壓縮部。
如圖1所示,一對的中央壓縮溝10,10,主要是自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C至會陰對向區域M,沿著長邊方向D1延伸。一對的中央壓縮溝10,10,配置成彼此隔離在長邊方向中心線CL的兩側,且不與高基重部4H重疊。一對的中央壓縮溝10,10彼此在橫方向D2的隔離距離,也可以是一定的,也可以是變化的。例如圖1所示,可以在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C與會陰對向區域M的邊界附近設為小,在其後方再度設為大,且隨著朝向後方變小。一對的中央壓縮溝10,10,具有防止在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C中的往橫方向D2外側的外漏、及將體液往長邊方向D1誘導的機能。又,能夠促使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C的橫方向D2的中央往肌膚側隆起的變形。
在一對的中央壓縮溝10,10的後方,形成有第一後方壓縮溝11,其與該一對的中央壓縮溝10,10隔離。第一後方壓縮溝11,形成於臀部對向區域B,主要形成於股溝對向區域B1。第一後方壓縮溝11,形成為橫跨長邊方向中心線CL,且具有整體為往後方凸出的形狀。更具體來說,第一後方壓縮溝11,可以具有包含馬蹄鐵形狀壓縮溝11h和側方壓縮溝11s,11s的形狀;該馬蹄鐵形狀壓縮溝11h,具有重疊於長邊方向中心線CL之馬蹄鐵形狀(或在U字中的終端彼此靠近的形狀);該側方壓縮溝11s,11s自馬蹄鐵形狀壓縮溝11h的側方分岐且往前方延伸。
在第一後方壓縮溝11的後方,可以形成有第二後方壓縮溝12,其與該第一後方壓縮溝11隔離。第二後方壓縮溝12,是沿著橫方向D2延伸的溝,且具有往後方凸出的形狀。又,在一對的中央壓縮溝10,10的前方,形成有前方壓縮溝13。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前方壓縮溝13,具有由以不同的曲率半徑往前方凸出且彎曲的形狀的壓縮溝組合而成的封閉形狀。
如圖1和圖4所示,一對的中央壓縮溝10,10(圖4中以虛線來表示其配置),往前方低基重部4Lf延伸,進而越過前方低基重部4Lf的後端而延伸。亦即,一對的中央壓縮溝10,10的後端10bt,10bt,位於基重比低基重部4L更高的中基重部4M中,該中央壓縮溝10,10主要配置於該低基重部4L。
一般來說,在將壓縮溝形成於基重比吸收體更低的區域的情況,因為相較於其他區域,可施加的壓縮力較弱,而會有因為沒有實行充分的壓縮而不能夠適當地形成壓縮溝的情況。再者,在壓縮溝的尖端的壓縮不夠充分的情況,會有在被壓縮且在厚度方向沒有接合的部分產生剝離(脫離)而使得壓縮溝無法發揮其機能的情況。相對於此,如圖1和圖4所示,若一對的中央壓縮溝10,10的後端10bt,10bt,往後方越過前方低基重部4Lf的後端且延伸到後方中基重部4Mb內,則能夠確實地形成壓縮溝,所以能夠防止在中央壓縮溝10,10的端部的脫離。
一對的中央壓縮溝10,10的後端10bt,10bt附近,以自會陰對向區域M朝向股溝對向區域B1的方式形成,且當穿著時會對向於自會陰轉移到股溝之身體的形狀變化的部分。因此,容易對於一對的中央壓縮溝10,10的後端10bt,10b施加力量,而容易發生脫離。自此觀點來看,較佳為一對的中央壓縮溝10,10的後端10bt,10bt,位於後方中基重部4Mb。
另外,一對的中央壓縮溝10,10的後端10bt,10bt,也可以局部地與後方低基重部4Lb重疊,但是自防止壓縮溝的脫離的觀點來看,較佳為接觸後方低基重部4Lb(圖5)、或僅小部分重疊。
<吸收體的變化例> 圖8表示變化例的吸收體4’。圖8是對應於圖4的圖,且是自吸收性物品1拆除了頂片3和側片7,7的狀態的圖。圖8所示的例子,也與圖4所示的例子同樣,吸收體4’具有低基重部4L、中基重部4M、及高基重部4H,但是本例中在前方低基重部4Lf與後方中基重部4Mb之間形成有基重變化部4V。基重變化部4V,位於前方低基重部4Lf的後端與後方中基重部4Mb的前端之間,藉此後方低基重部4Lb是由基重變化部4V和後方中基重部4Mb自橫方向D2來夾住。基重變化部4V,具有比低基重部4L更高且比中基重部4M更低的基重。再者,基重變化部4V的基重,隨著自前方朝向後方,亦即隨著越靠近後方中基重部4Mb而逐漸或階段地變高。
形成有基重變化部4V,藉此能夠避免長邊方向D1的基重的急遽變化。在前方低基重部4Lf的基重與後方中基重部4Mb的基重的差大的情況,則在前方低基重部4Lf與後方中基重部4Mb的邊界會產生不必要的應力而不可得到本體8的希望的變形,且吸收體4’的厚度的差過大,則會關連到不舒適感,但是本形態能夠阻止這樣的不良情況。本形態的低基重部4L的俯視形狀中,前方低基重部4Lf和後方中基重部4Mb之間的邊界線的長度的合計比較長,依據情況會成為吸收體4’的橫方向D2長度的75~95%,所以容易彰顯上述的不良情況。因此,特別是在前方低基重部4Lf的基重與後方中基重部4Mb的基重的差大的情況,則在兩者之間設置基重變化部4V為較佳。
圖9表示圖8中的含有低基重部4L的區域的放大圖。圖9所示的例子中,基重變化部4V,是由基重為二階段不同的部分之第一部4V 1和第二部4V 2來構成。然而,基重變化部4V,也可以由基重為三階段或四階段不同的部分來構成,也可以是上述般的使基重逐漸變化的部分。
第一部4V 1和第二部4V 2之中,配置在前方的鄰接於前方低基重部4Lf之第一部4V 1的基重,比配置在後方的鄰接於後方中基重部4Mb之第二部4V 2的基重更低。又,基重變化部4V的長邊方向D1長度y v可以是2~15mm,且可以是後方低基重部4Lb的長邊方向D1長度y b的5~20%。
又,如圖9所示,較佳為一對的中央壓縮溝10,10,也延伸在基重變化部4V上。進一步,較佳為一對的中央壓縮溝10,10,越過基重變化部4V的後端,延伸直到後方中基重部4Mb。亦即,較佳為中央壓縮溝10,10,以跨越基重變化部4V的方式在長邊方向D1延伸,且中央壓縮溝10,10的後端10bt,10bt,配置在後方中基重部4Mb內。藉此,中央壓縮溝10,10的後端附近的部分,配置在自低基重部4L直到中基重部4M之基重逐漸或階段性地改變的區域中。依據上述般的在基重高的區域中的壓縮而能夠更加確實地形成壓縮部,所以中央壓縮溝10,10的後端附近的部分,越對應於朝向尖端(後端)10bt,10bt而逐漸或階段性地,亦即逐漸地更確實且更加地加深壓縮,而能夠防止在後端附近的剝離(脫離),並且也防止當觸碰到壓縮溝時的不舒適感等。
<吸收體的製造方法> 接著說明上述吸收體4的製造方法。圖10中示意地表示用以製造吸收體4的製造裝置60。在這種裝置中,將成為吸收體的吸收體材料,供給到在底面設置有複數個吸引用的開孔之吸收體模具內且進行積纖,並進行脫模以得到吸收體4。如圖10所示,在製造裝置60的上游,設置有紙漿供給部61,其主要供給包含紙漿的纖維材料。紙漿供給部61,可以具備解纖機,藉由該解纖機來對於紙漿片等加以解纖,並供給到管道62內。在管道62的中途,可以設置有聚合物粒子導入部63,用以供給高吸水聚合物粒子。因此,在管道62內,對於紙漿與高吸水聚合物粒子加以混合,並將混合而得到的吸收體材料往積纖滾筒65供給。
在積纖滾筒65的外周面,將複數個吸收體模具50配置成在圓周方向隔離。積纖滾筒65旋轉,藉此吸收體模具50,50,…能夠依序地承接且收容吸收體材料。吸收體模具50的底面,以多孔板或網眼板來構成,且構成為通過開孔來吸引氣體,以將吸收體材料集聚於吸收體模具50的底面。又,通過開孔來排出氣體,藉此能夠將吸收體4往輸送帶等的搬送手段66供給。在積纖滾筒65的內部,設置有負壓腔室和正壓腔室,而構成為可以由各腔室來個別地進行氣體的吸引和排出。
在管道62內的下游位置,可以設置有刷輥(或刷子)64。藉由刷輥64,能夠刮取積纖後的過多的吸收體材料,而能夠使集聚在吸收體模具50中的吸收體材料的表面均一化。
供給到搬送手段66的吸收體4,能夠藉由壓縮手段67而在厚度方向上壓縮。壓縮手段67,也可以是如圖10所示的一對的輥輪,也可以是自吸收體4的兩側接近的一對的推壓構件。藉由壓縮手段67來提高吸收體4的保形性。
圖11是表示設置於積纖滾筒65的吸收體模具50的一例的平面圖。又,圖12(a)是表示圖11的部分P1的放大圖;圖12(b)是表示圖11的部分P2的放大圖。進一步,圖13(a)表示圖11的Y1-Y1剖面;圖13(b)表示圖11的Y2-Y2剖面。圖11~13所示的吸收體模具50,是用以製造上述吸收體4(圖1~5)而使用的模具。吸收體模具50的長邊方向,對應於要得到的吸收體4的長邊方向D1;吸收體模具50的橫方向,對應於吸收體4的橫方向D2,所以在圖式中,也以D1和D2的符號來個別地表示吸收體模具50的長邊方向和橫方向。
如圖11和圖13所示,吸收體模具50,整體構成為能夠集聚吸收體材料的凹形狀。本例中,吸收體模具50的底面構成為多孔板,亦即,在吸收體模具50的底面形成有多數個開孔55,55,…(圖12)。開孔的形態,在整個吸收體模具50中不是均一的,其開孔面積率,亦即底面的每單位面積的開孔的面積的合計的比率依據處所而有所不同。更具體來說,吸收體模具50的底面,具有低集聚區Z L,其開孔的面積率低、及前方中集聚區Z Mf和後方中集聚區Z Mb(有合稱為中集聚區Z M的情況),其具有的開孔面積率比在該低集聚區Z L中的開孔面積率更高。在前方中集聚區Z Mf和後方中集聚區Z Mb中,開孔面積率和構成,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當相同時,則減少當吸收體模具50的製作時的繁雜,所以較佳。另外,吸收體模具50的底面,也可以由金屬絲組合而構成的網眼板來形成。
低集聚區Z L、前方中集聚區Z Mf、及後方中集聚區Z Mb,是個別地對應於所得到的吸收體4(圖4等)之中的前方低基重部4L、前方中基重部4Mf、及後方中基重部4Mb的區。在前方中集聚區Z Mf,形成有凹部51(圖13),此凹部51對應於吸收體4的高基重部4H(圖4等)。在前方中集聚區Z Mf中形成有凹部51的情況,凹部51的底面的開孔面積率,與其周圍的開孔面積率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將在前方中集聚區Z Mf中的凹部51的底面的開孔面積率設為較大,藉此也能夠將集聚在凹部51中的吸收體材料的量進而設為更大。此構成,適合於謀求高基重部4H的更加高基重化,而想要加大高基重部4H與前方中基重部4Mf的基重差的情況。又,在後方中集聚區Z Mb內,設置有非孔的凸構件52;此非孔的凸構件52對應於吸收體4的後方低基重部4Lb。此非孔的凸構件52,也可以藉由將與吸收體模具50形成為不同個體的構件配置在後方中集聚區Z Mb內來設置,也可以當對於吸收體模具50加以成形之際,以在後方中集聚區Z Mb內形成非孔的凸部的方式來形成吸收體模具50的底面。
如圖12(a)和圖12(b)所示,吸收體模具50的底面的1個開孔55的形狀,於俯視時為正方形。然而,開孔55的形狀是圖示而沒有限定,也可以是正方形以外的四角形、四角形以外的多角形、圓形、橢圓形等。又,本例中,在前方中集聚區Z Mf(中集聚區Z M)中的1個開孔55的形狀和面積,構成為與在低集聚區Z L中的1個開孔55的形狀和面積相同(圖12(a)和圖12(b))。因此,在低集聚區Z L與前方中集聚區Z Mf(中集聚區Z M)中的開孔面積率的差異,成為開孔55的密度或密集程度的差異。另外,只要中集聚區Z M的開孔面積率,比低集聚區Z L的開孔面積率更大即可,在中集聚區Z M的底面形成的開孔55的形狀和面積,也可以與在低集聚區Z L的底面形成的開孔55的形狀和面積不同。其中,當1個開孔的形狀和面積在整體中相同的情況,會減少當吸收體模具50的製作時的繁雜,所以較佳。
另外,中集聚區Z M(前方中集聚區Z Mf和後方中集聚區Z Mb)的開孔面積率,可以是25~50%。又,低集聚區Z L的開孔面積率,可以是5~20%。
在本形態使用的吸收體模具50中,對應於吸收體4(圖4等)的前方低基重部4Lf的區域之低集聚區Z L中的底面的開孔面積率,構成為比對應於中基重部4M的區域之中集聚區Z M中的底面的開孔面積率更小。換句話說,前方低基重部4Lf的低基重,是藉由縮小在底面的開孔面積率來獲得。此處,一般來說,依據吸收體4內的處所來形成基重不同的區域,也有藉由在吸收體模具的底面局部地形成凹凸等來使底面位準(底面的高度)不同、以減少集聚的吸收體材料的厚度的手段。藉由這種手段能夠確實地產生基重的不同,但是若使底面位準不同則會在區域間產生段差,所以在要形成廣範圍的低基重部的情況,在段差的邊緣容易使吸收體材料斷開。因此,在吸收體4的製造步驟中,例如在由刷輥64進行的材料的刮取步驟中,在段差容易使吸收體成為不連續,且使吸收體4成為寸斷(斷成許多小段)的狀態,而有不能夠得到吸收體4的希望的厚度的情況。特別是,前方低基重部4Lf(圖4和圖5等),在橫方向D2的長度比較長,與中基重部4M之間具有境界線(沿著橫方向D2的境界線)比較長的部分,所以容易產生由段差造成的寸斷等。相對於此,本形態中,如圖11和圖13所示,使底面的開孔面積率與周圍的區域不同,藉此獲得用於前方低基重部4Lf的低基重,且在低集聚區Z L與中集聚區Z M的邊界沒有段差(底面位準相同)。因此,能夠防止在前方低基重部4Lf與中基重部4M之間可能發生的寸斷等的不良情況。
另一方面,如上述,在對應於後方低基重部4Lb的區域中,設置有非孔的凸構件52(圖11和圖13)。具有非孔的凸構件52,藉此僅對應於其厚度而使得集聚的吸收體材料的厚度變薄,所以能夠確實地降低基重。這樣一來,與上述低基重部4Lf不同,後方低基重部4Lb的低基重,能夠藉由改變底面位準(底面的高度)來獲得。在橫方向D2長度短(寬度窄),且面積也小的後方低基重部4Lb的情況,較佳為使用如上述的非孔的凸構件52,而不是藉由縮小開孔的面積率。作為此理由,列舉在以下。在使開孔面積率不同的2個區域鄰接的情況,當積纖之際,以跨越邊界的方式來對於紙漿等的纖維狀的材料進行集聚,所以上述2個區域的邊界不會成為很明確。因此,假如在以縮小在對應於後方低基重部4Lb的區域中的底面的開孔面積率來取代非孔的凸構件52,以形成低基重的情況,則後方低基重部4Lb與包圍該後方低基重部4Lb的後方中基重部4Mb的邊界成為不明確,而具有不能夠確保寬度窄的後方低基重部4Lb的區域的可能性,相對於此,依據使用非孔的凸構件52的本形態,能夠減低集聚的吸收體材料的厚度且確實地減低集聚量,所以能夠更加確實地確保低基重的區域。
這樣一來,本態樣中,前方低基重部和後方低基重部,對應於各低基重部的形狀(特別是橫方向D2的長度)來以不同的手段加以形成。因此,能夠在吸收體沒有寸斷等的不良情況下,確實地確保低基重部的區域。
<吸收體模具的變化例> 圖14~圖16表示依據變化例的吸收體模具50’。圖14是吸收體模具50’的平面圖,且是對應於圖11的圖。又,圖15表示圖14的部分P3的放大圖。進一步,圖16(a)表示圖14的Y1’-Y1’的剖面;圖16(b)表示圖14的Y2’-Y2’的剖面。在圖14~圖16所示的吸收體模具50’,是用以製造上述吸收體4’的變化例(圖8和圖9)所使用的模具。
吸收體模具50’的基本構造,與在圖11~圖13所示的吸收體模具50同樣。吸收體模具50’,整體構成為能夠集聚吸收體材料的凹形狀,且吸收體模具50’的底面也是由多孔板來形成。與吸收體模具50(圖11~圖13)同樣,吸收體模具50’的底面,具有低集聚區Z L,其開孔的面積率低、及前方中集聚區Z Mf和後方中集聚區Z Mb(中集聚區Z M),其具有的開孔面積率比在該低集聚區Z L中的開孔面積率更高。然而,在吸收體模具50’中,在低集聚區Z L與後方中集聚區Z Mb之間,設置有變化集聚區Z V。變化集聚區Z V,是對應於上述基重變化區4V的區域。變化集聚區Z V,具有比低集聚區Z L更高的開孔面積率,具有比後方中集聚區Z Mb更低的開孔面積率,且是對應於越朝向後方,亦即對應於自低集聚區Z L越朝向後方中集聚區Z Mb,則逐漸或階段地使開孔面積率變大的區。
圖15是圖14的部分P3,亦即橫跨低集聚區Z L、變化集聚區Z V、及後方中集聚區Z Mb的部分的放大圖。在吸收體模具50’中,也是構成為在各區含有的開孔55,55,…的形狀和面積相等,且藉由開孔55,55,…的密度或密集程度的不同來得到開孔面積率的不同。如圖15所示,變化集聚區Z V,包含鄰接於低集聚區Z L之第一區Z V1、及鄰接於後方中集聚區Z Mb之第二區Z V2。在第一區Z V1中的開孔面積率,構成為比在第二區Z V2中的開孔面積率更小。第一區Z V1對應於上述吸收體4’的第一部4V 1(圖9等),第二區Z V2對應於第二部4V 2(圖9等)。圖示的例子中,變化集聚區Z V,其開孔面積率是沿著吸收體模具50’的長邊方向,以第一區Z V1和第二區Z V2的2階段來變化的方式形成,但是在變化集聚區Z V中的開孔面積率,也可以構成為以3階段以上來變化,或構成為沿著長邊方向D1逐漸變化。
這樣一來,為了形成前方低基重部4Lf,藉由在低集聚區Z L與後方中集聚區Z Mb之間設置開孔面積率在長邊方向變化的變化集聚區Z V,以使吸收體材料的集聚量自低集聚區Z L朝向後方中集聚區Z Mb逐漸變化,所以能夠防止在吸收體的中途的基重的急遽變化,以提高前方低基重部4Lf與後方中基重部4Mb的連續性。因此,在前方低基重部4Lf與後方中基重部4Mb的基重的差大的情況,能夠防止吸收體的成為不連續的部分的產生等。
進一步,本發明的一態樣,也可以是使用上述製造方法所製造的吸收體來製造吸收性物品的方法。
<吸收性物品與個體包裝的折疊的關係> 以下,在對於依據本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以包裝片來進行個體包裝之際的折疊位置也進行說明。在得到吸收性物品的個裝體(個體包裝的吸收性物品)的情況,將吸收性物品載置於包裝片的內面,將吸收性物品和包裝片一起在長邊方向往內側(頂片側)折疊成至少3折。圖17表示將圖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載置於包裝片20中的狀態。又,圖18示意地表示沿著圖17的III-III線的剖面。進一步,圖19表示將吸收性物品1和包裝片20自圖18的狀態折疊而成為個體包裝的吸收性物品的狀態的圖。
如圖17所示,將吸收性物品1和包裝片20在沿著橫方向D2延伸的3個折線(FL1、FL2、及FL3)上折疊。亦即,折成4折。在折疊之際,在前方臀部對向區域(股溝對向區域)B1與後方臀部對向區域B2的邊界附近的第三折線FL3,將吸收性物品1的端部折返之後,在通過會陰對向區域M的第二折線FL2,將後方的部分折返。進一步,在前方區域F與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C的邊界附近的第一折線FL1,將前方的部分折返。另外,黏封帶22,是在將吸收性物品1與包裝片20一起折疊且包裝之後配置,但是在圖17和圖18也表示用以表示黏封帶22的位置。另外,較佳為在上述3個折線(FL1、FL2、及FL3)折疊之前,將翼片WF,WF和臀部保持片HF,HF沿著長邊方向D1的折線(未圖示)折返。
在圖18和圖19的示意圖,也表示前方中基重部4Mf、高基重部4H、前方低基重部4Lf、後方低基重部4Lb、及後方中基重部4Mb的位置。依據吸收體製造後的步驟,基重也不一定要反映於厚度,但是在圖18和圖19的示意圖中,使基重反映於厚度。如圖18所示,本形態中,將折線設置在避開了高基重部4H的位置,使折疊步驟變得容易。進一步,以第二折線FL2通過前方低基重部4Lf的方式,且以第三折線FL3通過後方低基重部4Lb的後端附近的方式,較佳是設為通過後方低基重部4Lb,藉此進而提升折疊容易度。
又,如圖19所示,在個體包裝的吸收性物品的狀態下,黏封帶22重疊於前方低基重部4Lf,而不是含有後方低基重部4Lb和後方中基重部4Mb的區域。後方低基重部4Lb,可能在橫方向D2的中央成為凹陷,所以會有不易供相同地配置在橫方向D2中央的黏封帶22貼附的情況。相對於此,依據本形態,以沒有重疊於後方低基重部4Lb的方式,將黏封帶22重疊於在遍及橫方向D2具有均一的基重的前方低基重部4Lf,藉此能夠更加確實地貼附黏封帶22。
以上,基於實施形態來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這些實施形態。又,上述實施形態,可以在記載於專利申請範圍中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化、修正、置換、附加、刪除、及組合等,這些也屬於本發明的技術範圍中。
進一步,以下記載本發明的具體態樣。
(附記1) 關於附記1的態樣,是一種細長的吸收性物品,具備肌膚側的頂片、非肌膚側的背片、及配置在前述頂片與前述背片之間的吸收體;前述吸收體,具有中基重部、及鄰接於前述中基重部且基重比該中基重部更低的低基重部;前述低基重部,包含前方低基重部、及相較於前述前方低基重部具有更短的寬度的後方低基重部;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長邊方向長度,是前述吸收體的橫方向長度的40~120%。
依據上述關於附記1的態樣,當穿著時,能夠使位於後方的橫方向長度短的後方低基重部,容易往頂片側隆起。藉由此隆起,能夠形成合身於股溝的狹窄位置的尺寸的山。藉此,提升對於股溝的合身性,而能夠防止在股溝的外漏,例如體液由體液排出口順流地往股溝且往後方轉移而外漏(也稱為順流外漏)。
又,本態樣中,形成有具有規定的長邊方向長度之前方低基重部。因此,在低基重部內的前方的部分,能夠在廣範圍中可撓地變形。因此,例如即便在穿著者進行腿的開閉動作或往前後移動的動作的情況,也能夠隨著比股溝更前方的胯下的部分的形狀的變化來使吸收性物品本體變形。特別是,在上述的後方低基重部的隆起比較深入股溝的情況,會使本體的股溝對向區域不易移動且不易變形,所以在該影響下,會有在股溝對向區域的前方的區域也不易變形的情況。然而,依據本態樣,在後方低基重部的前方,形成有可以遍及廣範圍可撓地變形的前方低基重部,所以一邊使吸收性物品本體深入且合身於股溝,一邊也得到對於比股溝更前方的身體部分的優異的合身性。這樣一來,依據本態樣,在沿著身體的前後方向的廣範圍中,特別是自會陰朝向股溝後方,可得到高合身性,當動作時也能夠維持該合身性。
(附記2) 關於附記2的態樣中,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橫方向長度與前述吸收體的橫方向長度相等。
依據上述關於附記2的態樣,可以在遍及橫方向更加地使前方低基重部可撓地變形,所以也能夠提升當穿著者的動作時的合身性。
(附記3) 關於附記3的態樣中,前述後方低基重部的橫方向長度,是前述吸收體的橫方向長度的5~25%。
依據上述關於附記3的態樣,由後方低基重部形成的上述山的寬度,能夠設為用以對應於股溝的深處部位的適當尺寸。
(附記4) 關於附記4的態樣中,前述中基重部,包含鄰接於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前方之前方中基重部、及鄰接於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後方且鄰接於前述後方低基重部的兩側方和後方之後方中基重部;至少在前述頂片和前述吸收體,形成有自前述頂片側往前述背片側凹陷的壓縮溝;前述壓縮溝,包含一對的中央壓縮溝,其當穿著時沿著對向於穿著者的體液排出口的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的長邊方向延伸;前述一對的中央壓縮溝,往後方越過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後端而延伸。
依據上述關於附記4的態樣,形成有一對的中央壓縮溝,藉此能夠抑制體液往橫方向的急遽擴散,且沿著長邊方向誘導體液以防止外漏。又,也能夠促使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的適當變形。
又,一般來說,在將壓縮溝形成於基重比吸收體更低的區域的情況,因為相較於其他區域,可施加的壓縮力較弱,而會有不能夠確實地形成壓縮溝的情況。再者,在壓縮溝的尖端的壓縮不夠充分的情況,會有在被壓縮且在厚度方向沒有接合的部分產生剝離(脫離)而使得壓縮溝無法發揮其機能的情況。相對於此,本態樣中,一對的中央壓縮溝,往後方越過前方低基重部的後端而延伸,亦即一對的中央壓縮溝的後端延伸到鄰接於前方低基重部的後方之後方中基重部內,所以能夠防止在中央壓縮溝中的脫離,而能夠使壓縮溝適當地發揮機能。
(附記5) 關於附記5的態樣中,在前述前方低基重部與前述後方中基重部之間形成有基重變化部;在前述基重變化部中的基重,比前述前方低基重部更高,比前述後方中基重部更低,且對應於越朝向後方而逐漸或階段地變高。
依據上述關於附記5的態樣,藉由基重變化部,能夠避免在長邊方向上的基重的急遽變化,所以在自前方低基重部朝向後方中基重部的區域中不會產生不必要的應力,而可以沿著身體的形狀變形。所以,能夠促使在自會陰對向區域朝向股溝對向區域的區域的可撓變形。
(附記6) 關於附記6的態樣中,前述吸收體,進而在當穿著時對向於穿著者的體液排出口的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中具有高基重部,該高基重部的周圍被前述前方中基重部包圍,且具有比前述前方中基重部更高的基重。
依據上述關於附記6的態樣,在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中具有高基重部,藉此能夠使吸收性物品本體密合於體液排出口,以防止外漏。本態樣中,包含基重不同的至少3個區域(低基重部、中基重部、及高基重部)。
(附記7) 關於附記7的態樣,是一種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體的製造方法,前述吸收體,具有中基重部、及鄰接於前述中基重部且基重比該中基重部更低的低基重部;前述低基重部,包含前方低基重部、及相較於前述前方低基重部具有更短的寬度的後方低基重部;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長邊方向長度,是前述吸收體的橫方向長度的40~120%;該製造方法,包含將成為前述吸收體的吸收體材料,積纖於在底面設置有複數個吸引用的開孔之吸收體模具內,並進行脫模之步驟;對應於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區域中的開孔的面積率,比對應於前述中基重部的區域中的開孔的面積率更小;在對應於前述後方低基重部的區域中,設置有非孔的凸構件。
依據上述關於附記7的態樣,能夠製造與關於附記1的態樣發揮同樣效果的吸收性物品。又,在依據本態樣的製造方法使用的吸收體模具中,對應於前方低基重部的區域中的吸收體模具的底面的開孔的面積率,比對應於中基重部的區域中的底面的開孔的面積率更小。亦即,藉由使吸收體模具的底面的開孔的面積率不同,來得到前方低基重部與中基重部之間的基重的不同。一般來說,為了在吸收體內使基重不同,也具有藉由在吸收體模具的底面局部地形成凸部和形成凹部,以使底面位準不同的手段。藉由該手段,能夠比較容易且確實地作出基重的差。然而,使底面位準不同會在區域間產生段差,所以在要形成廣範圍的低基重部的情況,容易使吸收體材料(特別是紙漿等的纖維材料)因為段差的邊緣而斷開。因此,在吸收體材料的積纖、材料的刮取、脫模等的步驟中,會因為段差造成寸斷,而有不能夠得到吸收體的希望的厚度的情況。本態樣中的前方低基重部,是橫方向長度比較長(在橫方向上遍及廣範圍)的低基重部,所以不是使底面位準不同,而是藉由使底面的開孔的面積率不同來得到低基重,藉此能夠防止在與中基重部之間可能發生的寸斷的不良情況。
另一方面,本態樣中,在對應於後方低基重部的區域中,設置有非孔的凸構件,藉由此非孔的凸構件來獲得後方低基重部的低基重。集聚在非孔的凸構件上的吸收體材料的層,在積纖後的刮取步驟之後,會對應於非孔的凸構件的厚度而成為比周圍區域更薄,所以可確實地得到低基重。此處,假如在不使用非孔的凸構件,而是與前方低基重部同樣地在以縮小吸收體模具的底面的開孔面積率來獲得低基重的情況,則被拉來聚集在寬度窄的非孔的凸構件的兩側方的區域(對應於橫方向兩側的中基重的區域)中的吸收體材料彼此重疊而造成邊界成為不明確,而具有不能夠確保後方低基重部的區域的可能性。然而,依據本態樣可避免這種可能性。這樣一來,本態樣中,對於前方低基重部和後方低基重部,對應於各低基重部的形狀來以不同的手段加以形成。因此,能夠在吸收體沒有寸斷等的不良情況下,確實地確保低基重部的區域。
(附記8) 關於附記8的態樣中,前述中基重部,包含鄰接於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前方之前方中基重部、及鄰接於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後方且鄰接於前述後方低基重部的兩側方和後方之後方中基重部;在前述前方低基重部與前述後方中基重部之間形成有基重變化部;對應於前述基重變化部的區域中的前述開孔的面積率,比對應於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區域中的開孔的面積率更大,比對應於前述後方中基重部的區域中的開孔的面積率更小,且對應於越朝向後方而逐漸或階段地變大。
依據上述關於附記8的態樣,能夠製造與關於附記5的態樣發揮同樣效果的吸收性物品。又,藉由使基重在後方低基重部與後方中基重部之間變化,來避免兩者之間的基重的急遽變化,藉此能夠減低在吸收體的長邊方向上的連續性受損的可能性。
(附記9) 關於附記9的態樣中,前述吸收體,進而在當穿著時對向於穿著者的體液排出口的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中具有高基重部,該高基重部的周圍被前述前方中基重部包圍,且具有比前述前方中基重部更高的基重;對應於前述高基重部的區域,是形成在對應於前述前方中基重部的區域內的凹部。
依據上述關於附記9的態樣,能夠製造與關於附記6的態樣發揮同樣效果的吸收性物品。又,在前方中基重部的區域內,進而形成高基重的區域也就是高基重部。此時,對向於高基重部的區域的底面上的開孔面積率,可以與對應於前方中基重部的區域的開孔面積率相同,也能夠設為比對應於前方中基重部的區域的開孔面積率更大。
本申請,基於2022年5月31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2022-088308號來主張優先權,在此援引其全部內容。
1:吸收性物品(生理用衛生棉) 2:背片 3:頂片 4,4’:吸收體 4H:吸收體的高基重部 4L:吸收體的低基重部 4Lb:後方低基重部(細長低基重部) x b:後方低基重部的橫方向的長度 y b:後方低基重部的長邊方向的長度 4Lf:前方低基重部 x f:前方低基重部的橫方向的長度 y f:前方低基重部的長邊方向的長度 4M:吸收體的中基重部 4Mb:後方中基重部 4Mf:前方中基重部 4V:基重變化部 y v:基重變化部的長邊方向的長度 4V 1:第一部 4V 2:第二部 7:側片 8:本體(吸收性物品本體) 10:中央壓縮溝 10bt:中央壓縮溝的後端 11:第一後方壓縮溝 11h:馬蹄鐵形狀壓縮溝 11s:側方壓縮溝 12:第二後方壓縮溝 13:前方壓縮溝 20:包裝片 22:黏封帶 50,50’:吸收體模具 51:凹部 52:非孔的凸構件 55:開孔 60:吸收體的製造裝置 61:紙漿供給部 62:管道 63:聚合物粒子導入部 64:刷輥 65:積纖滾筒 66:搬送手段 67:壓縮手段 B:臀部對向區域 B1:前方臀部對向區域(股溝對向區域) B2:後方臀部對向區域 Den:臀部 C: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 CL:長邊方向中心線 D1:長邊方向 D2:橫方向 F:前方區域 FL1,FL2,FL3:折線 HF:臀部保持片 M:中間區域(會陰對向區域) Lg:腿 WF:翼片 Z Mf:前方中集聚區 Z Mb:後方中集聚區 Z L:低集聚區 Z V:變化集聚區 Z V1:第一區 Z V2:第二區
圖1是自肌膚側觀看一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平面圖。 圖2是沿著圖1的I-I線的剖面圖。 圖3是沿著圖1的II-II線的剖面圖。 圖4是圖1的吸收性物品的使吸收體露出的狀態的平面圖。 圖5是圖4所示的吸收體的局部放大圖。 圖6是表示吸收性物品的穿著狀態的示意剖面圖。 圖7是表示低基重部的其他俯視形狀的變化的圖。 圖8是變化例的吸收性物品的使吸收體露出的狀態的平面圖。 圖9是圖8的局部放大圖。 圖10是表示吸收性物品的製造裝置的示意圖。 圖11是在本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中使用的吸收體模具的平面圖。 圖12是圖11的局部放大圖(部分P1和部分P2的放大圖)。 圖13是圖11的剖面圖。 圖14是在變化例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中使用的吸收體模具的平面圖。 圖15是圖14的局部放大圖(部分P3的放大圖)。 圖16是圖14的剖面圖。 圖17是用以說明當進行個體包裝之際的折線位置的平面圖。 圖18是沿著圖17的III-III線的剖面的示意圖。 圖19是自圖17的狀態得到的進行個體包裝的吸收性物品的剖面的示意圖。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吸收性物品(生理用衛生棉)
3:頂片
4:吸收體
4H:吸收體的高基重部
4L:吸收體的低基重部
4Lb:後方低基重部(細長低基重部)
4Lf:前方低基重部
4M:吸收體的中基重部
7:側片
8:本體(吸收性物品本體)
10:中央壓縮溝
11:第一後方壓縮溝
11h:馬蹄鐵形狀壓縮溝
11s:側方壓縮溝
12:第二後方壓縮溝
13:前方壓縮溝
B:臀部對向區域
B1:前方臀部對向區域(股溝對向區域)
B2:後方臀部對向區域
C: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
CL:長邊方向中心線
D1:長邊方向
D2:橫方向
F:前方區域
HF:臀部保持片
M:中間區域(會陰對向區域)
WF:翼片

Claims (9)

  1. 一種吸收性物品,是細長的吸收性物品,具備肌膚側的頂片、非肌膚側的背片、及配置在前述頂片與前述背片之間的吸收體; 前述吸收體,具有中基重部、及鄰接於前述中基重部且基重比該中基重部更低的低基重部; 前述低基重部,包含前方低基重部、及相較於前述前方低基重部具有更短的寬度的後方低基重部; 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長邊方向長度,是前述吸收體的橫方向長度的40~120%。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橫方向長度與前述吸收體的橫方向長度相等。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後方低基重部的橫方向長度,是前述吸收體的橫方向長度的5~25%。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中基重部,包含鄰接於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前方之前方中基重部、及鄰接於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後方且鄰接於前述後方低基重部的兩側方和後方之後方中基重部; 至少在前述頂片和前述吸收體,形成有自前述頂片側往前述背片側凹陷的壓縮溝;前述壓縮溝,包含一對的中央壓縮溝,其當穿著時沿著對向於穿著者的體液排出口的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的長邊方向延伸; 前述一對的中央壓縮溝,往後方越過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後端而延伸。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在前述前方低基重部與前述後方中基重部之間形成有基重變化部; 在前述基重變化部中的基重,比前述前方低基重部更高,比前述後方中基重部更低,且對應於越朝向後方而逐漸或階段地變高。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吸收體,進而在當穿著時對向於前述穿著者的前述體液排出口的前述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中具有高基重部,該高基重部的周圍被前述前方中基重部包圍,且具有比前述前方中基重部更高的基重。
  7. 一種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體的製造方法, 前述吸收體,具有中基重部、及鄰接於前述中基重部且基重比該中基重部更低的低基重部; 前述低基重部,包含前方低基重部、及相較於前述前方低基重部具有更短的寬度的後方低基重部; 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長邊方向長度,是前述吸收體的橫方向長度的40~120%; 該製造方法,包含將成為前述吸收體的吸收體材料,積纖於在底面設置有複數個吸引用的開孔之吸收體模具內,並進行脫模之步驟; 對應於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區域中的開孔的面積率,比對應於前述中基重部的區域中的開孔的面積率更小;在對應於前述後方低基重部的區域中,設置有非孔的凸構件。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吸收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中基重部,包含鄰接於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前方之前方中基重部、及鄰接於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後方且鄰接於前述後方低基重部的兩側方和後方之後方中基重部; 在前述前方低基重部與前述後方中基重部之間形成有基重變化部; 對應於前述基重變化部的區域中的開孔的面積率,比對應於前述前方低基重部的區域中的前述開孔的面積率更大,比對應於前述後方中基重部的區域中的開孔的面積率更小,且對應於越朝向後方而逐漸或階段地變大。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吸收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吸收體,進而在當穿著時對向於穿著者的體液排出口的體液排出口對向區域中具有高基重部,該高基重部的周圍被前述前方中基重部包圍,且具有比前述前方中基重部更高的基重; 對應於前述高基重部的區域,是形成在對應於前述前方中基重部的區域內的凹部。
TW112112786A 2022-05-31 2023-04-06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體的製造方法 TW2024001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88308 2022-05-31
JP2022088308A JP2023176164A (ja) 2022-05-31 2022-05-31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用の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0102A true TW202400102A (zh) 2024-01-01

Family

ID=89026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2786A TW202400102A (zh) 2022-05-31 2023-04-06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體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76164A (zh)
TW (1) TW202400102A (zh)
WO (1) WO202323378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4735A (en) * 1986-07-18 1989-05-30 The Proctor & Gamble Company High density absorbent members having lower density and lower basis weight acquisition zones
JP5810141B2 (ja) * 2013-09-20 2015-11-11 花王株式会社 積繊装置
JP5827770B1 (ja) * 2015-06-30 2015-12-0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097287B2 (ja) * 2018-12-19 2022-07-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76164A (ja) 2023-12-13
WO2023233785A1 (ja) 2023-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35052B (en) Lengthwise long absorbent article
US8048052B2 (en) Absorptive article
KR101659902B1 (ko) 흡수성 물품
US7122713B2 (en) Absorbent article with flexible hinge
EP2786730B1 (en) 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
US20040260262A1 (en) Sanitary napkin
JP2011502693A (ja) 成形吸収用品
JP2000201974A (ja) 体液吸収性物品
JP2012179207A (ja) 吸収性着用物品
EP3784187B1 (en) Absorbent pant having an absorbent core with channels
JP5820706B2 (ja) 吸収性物品
TW202317053A (zh) 吸收性物品
TW202400102A (zh)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體的製造方法
TW201938124A (zh) 吸收性物品
US11938008B2 (en) Absorbent pant having an absorbent core with continuous channel
CN211884259U (zh) 吸收性物品
JP7178844B2 (ja) 吸収性物品
JP7195096B2 (ja)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2001299812A (ja) 前漏れ防止効果の高い吸収性物品
TW202400100A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307165U (zh) 女性用吸收制品
TW202400104A (zh) 吸收性物品
TW202400101A (zh) 吸收性物品
WO2022209017A1 (ja) 吸収性物品
TW202348213A (zh) 吸收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