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2731A - 乳酸菌於抑制產甲烷菌生長或減少甲烷排放的應用 - Google Patents

乳酸菌於抑制產甲烷菌生長或減少甲烷排放的應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2731A
TW202342731A TW111149374A TW111149374A TW202342731A TW 202342731 A TW202342731 A TW 202342731A TW 111149374 A TW111149374 A TW 111149374A TW 111149374 A TW111149374 A TW 111149374A TW 202342731 A TW202342731 A TW 2023427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imal
strain
fnz129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fe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9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雷姆 崔佛 艾特伍德
羅琳 克魯茲
沙洛姆 安妮塔 巴賽特
詹姆士 威廉 戴克
傑若米 保羅 希爾
Original Assignee
紐西蘭商恆天然合作集團有限公司
紐西蘭商Ag研究有限公司
葛雷姆 崔佛 艾特伍德
羅琳 克魯茲
沙洛姆 安妮塔 巴賽特
詹姆士 威廉 戴克
傑若米 保羅 希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AU20219042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AU2021904258A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紐西蘭商恆天然合作集團有限公司, 紐西蘭商Ag研究有限公司, 葛雷姆 崔佛 艾特伍德, 羅琳 克魯茲, 沙洛姆 安妮塔 巴賽特, 詹姆士 威廉 戴克, 傑若米 保羅 希爾 filed Critical 紐西蘭商恆天然合作集團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2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273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5Bacterial isol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10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 A23K10/16Addition of microorganisms or extracts thereof, e.g. single-cell proteins, to feeding-stuff compositions
    • A23K10/18Addition of microorganisms or extracts thereof, e.g. single-cell proteins, to feeding-stuff compositions of live microorg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40/00Shaping or working-up of 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40/10Shaping or working-up of animal feeding-stuffs by agglomeration; by granulation, e.g. making pow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1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rumin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2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hor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3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sw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4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carnivorous animals, e.g. cats or do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6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wean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7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birds
    • A23K50/75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birds for poult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35Bacteria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robio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61K35/741Probiotics
    • A61K35/744Lactic acid bacteria, e.g. enterococci, pediococci, lactococci, streptococci or leuconostocs
    • A61K35/747Lactobacilli, e.g. L. acidophilus or L. brev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4Prodigestives, e.g. acids, enzymes, appetite stimulants, antidyspeptics, tonics, antiflatul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400/00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 A23V2400/11Lactobacillus
    • A23V2400/175Rhamnos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2035/1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mprising living procariotic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2035/1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mprising living procariotic cells
    • A61K2035/115Probio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C12R2001/225Lactobacill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2Methane [CH4], e.g. from rice paddi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rd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yc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乳酸菌菌株於改善動物(例如反芻動物及/或單胃動物)之體重或身體組成、改善飼料利用率、生長、生產力、及/或乳產率或肉產率、及/或用於抑制動物消化道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減少瘤胃及/或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遞送微生物至動物、及/或減少動物之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的應用。本發明亦提供動物飼料組成物。

Description

乳酸菌於抑制產甲烷菌生長或減少甲烷排放的應用
本發明係關於乳酸菌菌株用於改善動物(例如反芻動物及/或單胃動物)之體重或身體組成、改善飼料利用率、生長、生產力、及/或乳產率或肉產率、及/或用於抑制動物消化道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減少瘤胃及/或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遞送微生物至動物、及/或減少動物之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的應用。本發明亦提供動物飼料組成物。
使用乳酸菌(LAB)作為益生菌來嘗試改善動物健康及營養已得到充分證明,且乳酸菌已被探討作為用作生長促進劑之抗生素的替代品。
在農場,LAB係用作直接飼餵的微生物(direct-fed microbials,DFMs)、益生菌,且用作青貯接種原(silage inoculants)。LAB的作用係以特定菌株及特定宿主的方式發揮。已有研究報導LAB的益處包括減少腹瀉的發生率、促進瘤胃發育、改善飼料利用率、增加體重增長、及減少死亡率(Krehbiel等人,2003)。
亦已建議將LAB用於減少反芻動物的甲烷排放。
甲烷排放的主要來源係透過產甲烷細菌及產甲烷古細菌的有機物發酵。人為甲烷排放的一個普遍來源係農業,其中甲烷係透過反芻動物消化道的腸道發酵而產生、以及自糞便(例如豬糞)產生。該些來源佔2017年全球總人為甲烷排放的約30%(Jackson等人,2020),且來自豬隻的甲烷排放佔中國家畜之總甲烷產量的約10%(Mi等人,2019)。
此外,反芻動物及單胃動物之產甲烷作用不僅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還造成動物的能源浪費。人們早就認識到,甲烷生產會強烈地影響動物將飼料轉化為代謝能的效率。此利用率的降低結果是因為甲烷代表反芻動物對於其總熱量攝取約有5至10%的熱量喪失、且代表在豬隻中約有0.1至3.3%的消化能量喪失(Mi等人,2019)。然而,迄今為止,LAB於減少甲烷排放之潛在用途的研究仍有限。
因此,依然需要可用於增加飼料利用率、增加動物體重或改善動物身體組成、提升生長及/或生產力、及/或增加動物之乳產率或肉產率的方法及組成物。亦需要用於抑制動物腸胃道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減少瘤胃及/或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遞送微生物至動物、及/或減少動物之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的方法及組成物。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上述該些需求之一或多者、或至少提供大眾一有用的選擇。
於第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經分離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ational Measurement Institute of Australia,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一實施態樣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係一生物純淨培養物(biologically pure culture)。
於第二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食品或飼料組成物,其係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三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飼料組成物,其係用於: a)   改善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 b)  增加動物之飼料利用率; c)   提升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 d)  增加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 e)   抑制動物腸胃道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 f)   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 g)   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 h)  遞送微生物至動物;及/或 i)   減少動物之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 該飼料組成物係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 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Lactobacillus rhamnosus))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四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改善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第五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增加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第六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提升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第七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增加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之產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第八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抑制動物腸胃道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第九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動物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第十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第十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遞送微生物至動物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第十二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動物之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第十三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改善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步驟,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十四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增加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步驟,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十五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提升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步驟,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十六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增加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之產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步驟,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十七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抑制動物腸胃道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步驟,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十八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步驟,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十九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步驟,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二十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遞送微生物至動物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步驟,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二十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動物之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步驟,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二十二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已施用如第四態樣至第二十一態樣中任一態樣所述之方法的動物。
於第二十三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製造一具有減少之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之動物產品(例如:乳製品、肉製品、或毛織品)的方法,其中該方法係包含: a.   提供如第二十二態樣所述之動物;以及 b.   從該動物製造一動物產品。
於第二十四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用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於製備一組成物的用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且其中該組成物係用於改善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增加動物之飼料利用率、提升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增加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抑制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遞送微生物至動物、及/或減少動物之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
於第二十五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用於改善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增加動物之飼料利用率、提升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增加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之產率、抑制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遞送微生物至動物、及/或減少動物之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的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二十六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其係用於抑制反芻動物前胃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減少瘤胃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反芻動物之甲烷排放、增加反芻動物之飼料利用率、提升反芻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增加反芻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或改善反芻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該飼料組成物係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二十七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抑制反芻動物前胃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根據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根據第二十六態樣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第二十八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反芻動物之瘤胃微生物叢的產甲烷能力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根據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根據第二十六態樣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第二十九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透過反芻動物之甲烷排放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根據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根據第二十六態樣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第三十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增加反芻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根據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根據第二十六態樣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第三十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提升反芻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根據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根據第二十六態樣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第三十二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增加反芻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之產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根據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根據第二十六態樣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第三十三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改善反芻動物之體重或身體組成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根據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根據第二十六態樣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第三十四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抑制反芻動物前胃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對反芻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三十五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透過反芻動物之甲烷排放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三十六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增加反芻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三十七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提升反芻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步驟,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三十八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增加反芻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之產率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步驟,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三十九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改善反芻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步驟,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四十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瘤胃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對反芻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四十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改善前胃吸收能力(例如增加吸收揮發性脂肪酸的能力)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對反芻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四十二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提升反芻動物(例如年幼的反芻動物、例如未離乳的年幼反芻動物)之瘤胃、或前胃其他腔室的生理及/或功能發育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四十三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使用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於製備一組成物的用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且其中該組成物係用於抑制反芻動物前胃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減少瘤胃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反芻動物之甲烷排放、增加反芻動物之飼料利用率、增加反芻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或改善反芻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
於第四十四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用於抑制反芻動物前胃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減少瘤胃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反芻動物之甲烷排放、增加反芻動物之飼料利用率、增加反芻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或改善反芻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四十五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用於抑制單胃動物腸胃道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單胃動物之甲烷排放、增加單胃動物之飼料利用率、提升單胃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增加單胃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或改善單胃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的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該飼料組成物係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抑制單胃動物腸胃道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根據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根據第四十五態樣之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根據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根據第四十五態樣之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透過單胃動物之甲烷排放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根據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根據第四十五態樣之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增加單胃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根據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根據第四十五態樣之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提升單胃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根據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根據第四十五態樣之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增加單胃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之產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根據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根據第四十五態樣之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改善單胃動物之體重或身體組成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根據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根據第四十五態樣之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抑制單胃動物腸胃道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對單胃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透過單胃動物之甲烷排放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增加單胃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對單胃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提升單胃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對單胃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改善單胃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對單胃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改善腸胃道之吸收能力(例如增加吸收揮發性脂肪酸之能力)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對單胃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用於單胃動物(例如年幼動物、例如未離乳的年幼動物)之提升腸胃道生理及/或功能發育、提升腸胃道功能完備、或促進腸胃道成熟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對單胃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使用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於製備一組成物的用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且其中該組成物係用於抑制單胃動物腸胃道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單胃動物之甲烷生產、增加單胃動物之飼料利用率、或改善單胃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用於抑制單胃動物腸胃道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單胃動物之甲烷生產、增加單胃動物之飼料利用率、或改善單胃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遞送微生物至反芻動物或單胃動物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根據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根據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遞送微生物至反芻動物或單胃動物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步驟,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以下實施態樣及較佳實施態樣可能是關於上述之單一態樣、或是關於上述態樣之任二或多者的任意組合。
於一實施態樣中,該經分離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係一生物純淨培養物。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食品或飼料組成物為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且該動物為反芻動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食品或飼料組成物為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且該動物為單胃動物。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一經發酵之優格形式的組成物,且其中該經發酵之優格形式的組成物係透過使用一乳基底載劑或非乳基底載劑使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生長的過程而形成。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係以下或包含以下:部分或完全混合日糧(Total Mixed Ration,TMR)、玉米、大豆、糧草、穀物、酒糟(distiller’s grain)、發芽穀物、豆類、纖維、秣料、青草、乾草、乾稈、青貯飼料、穀粒、葉子、粉料(meal)、粉狀飼料(mash feed)、果漿、蔬菜漿、果渣或蔬菜渣、柑橘粉(citrus meal)、小麥次粉(wheat shorts)、玉米芯粉、舔磚(lick block)、或糖蜜。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還包含至少一個不同種或不同菌株的微生物、抑制產甲烷菌或甲烷生成的疫苗、及/或天然或化學合成的甲烷生成抑制劑及/或產甲烷菌抑制劑(例如溴仿)。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還包含一或多個選自以下的摻劑(agent):一或多個益生元、一或多個益生菌、一或多個後生元、一或多個膳食纖維來源、一或多個半乳寡糖、一或多個短鏈半乳寡糖、一或多個長鏈半乳寡糖、一或多個果寡糖、菊糖、一或多個半乳聚糖、一或多個果聚糖、乳果糖(lactulose)、一或多個乳衍生的寡糖(例如:2’–岩藻糖基乳糖、3’–岩藻糖基乳糖、3’–唾液乳糖、6’–唾液乳糖、乳糖–N–四糖(lacto-N-tetraose)、乳糖–N–新四糖(lacto-N-neotetraose))、或前述任二或多者的任意混合物。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衍生物為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細胞裂解物、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細胞懸浮液、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代謝產物、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培養上清液、或經滅殺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為牛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為山羊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為綿羊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為野牛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為氂牛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為水牛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為鹿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為駱駝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為羊駝(alpaca)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為駱馬(llama)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為牛羚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為羚羊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為大藍羚(nilgai)的飼料組成物。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係以飼料組成物的形式投予。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家畜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伴侶動物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寵物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草食性動物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雜食性動物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肉食性動物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家禽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貓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狗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豬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馬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驢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兔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雞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鴨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鵝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火雞的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飼料組成物為人的食品組成物。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動物為反芻動物。在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動物為單胃動物。
於一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提升瘤胃的解剖學發育。舉例言之,該方法係提升瘤胃上皮發育及/或提升肌肉化(muscularisation),例如:於動物中增加瘤胃質量(rumen mass)的成長、瘤胃乳頭狀絨毛(rumen papillae)的生長、乳頭狀絨毛密度(例如背側乳頭狀絨毛密度)的增加、及/或瘤胃壁的總表面積。
於一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提升相較於例如未處理動物之瘤胃重量、瘤胃璧厚度、或每平方公分之瘤胃壁的瘤胃乳頭狀絨毛密度。
於一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增加瘤胃乳頭狀絨毛的長度、寬度、及/或表面積。舉例言之,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增加瘤胃乳頭狀絨毛的長度、寬度、及/或表面積為一未處理動物的至少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2、1.24、1.26、1.28、1.30、1.32、1.34、1.36、1.38、或1.40倍。
於一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提升瘤胃的功能完備、或促進前胃成熟。舉例言之,該方法係刺激反芻(rumination)、提升乾物採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提升吸收能力及/或促進朝向成熟生理的成熟。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抑制動物前胃及/或盲腸中之甲基營養型(methylotrophic)產甲烷菌的生長。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抑制動物前胃及/或盲腸中之甲烷球菌( Methanosphaera)屬產甲烷菌的生長。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抑制動物腸胃道中之甲基營養型產甲烷菌的生長。於一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抑制動物腸胃道中之甲烷球菌屬產甲烷菌的生長。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抑制動物盲腸或大腸直腸中之甲基營養型產甲烷菌的生長。於一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抑制動物盲腸或大腸直腸中之甲烷球菌屬產甲烷菌的生長。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係以如下組成物的形式投予:食品、飲品、食品添加物、飲品添加物、動物飼料、動物飼料添加物、動物飼料補充品、膳食補充品、載劑、維生素或礦物質預混物、營養品、灌食產品、可溶性產品、漿料(slurry)、補充品、醫藥品、舔磚、動物藥水(drench)、錠劑、膠囊、丸劑、填充物(bolus)、或瘤胃內產物(intra-ruminal product),或者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係經封裝,例如封裝於脂質體、微球、微粒或微膠囊中。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組成物,其係包含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為食品、飲品、食品添加物、飲品添加物、動物飼料、動物飼料添加物、動物飼料補充品、膳食補充品、載劑、維生素或礦物質預混物、營養品、灌食產品、可溶性產品、漿料、補充品、醫藥品、舔磚、動物藥水、錠劑、膠囊、丸劑、填充物、或瘤胃內產物,或者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係經封裝,例如封裝於脂質體、微球、微粒或微膠囊中。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係以如下形式投予:飲用水、乳品、奶粉、乳替代品、強化乳、乳清、乳清粉、部分或完全混合日糧(TMR)、飼料顆粒、玉米、大豆、糧草、穀物、酒糟、發芽穀物、豆類、維生素、胺基酸、礦物質、纖維、秣料、青草、乾草、乾稈、青貯飼料、穀粒、葉子、粉料、可溶性產品、漿料、補充品、粉狀飼料、果漿、蔬菜漿、果渣或蔬菜渣、柑橘粉、小麥次粉、玉米芯粉、糖蜜、蔗糖、麥芽糊精、稻穀、蛭石、沸石或經粉碎之石灰石。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每公斤乾重載劑飼料至少約10 4菌落形成單位之量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例如每公斤乾重載劑飼料至少約10 5、至少約10 6、至少約10 7、至少約10 8、至少約10 9、至少約10 10、至少約10 11、至少約10 12、或至少約10 13菌落形成單位。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每公斤乾重載劑飼料10 4至10 13菌落形成單位之量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於一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每公斤乾重載劑飼料10 8至10 12菌落形成單位之量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每日投予每公斤動物體重10 4至10 10菌落形成單位之量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每日投予10 4至10 13菌落形成單位之量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於一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每日投予10 8至10 12菌落形成單位之量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包含進一步投予至少一個不同種或不同菌株的微生物、抑制產甲烷菌或甲烷生產的疫苗、及/或天然或化學合成的甲烷生產抑制劑及/或產甲烷菌抑制劑。有效之甲烷生產抑制劑的實例為溴仿,其作用係透過與甲烷生產之倒數第二個步驟所需的還原維生素B12輔因子進行反應來抑制甲基轉移酶的效率。
於一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包含進一步投予標靶食氫產甲烷菌(hydrogenotrophic methanogen)之至少一個不同種或不同菌株的微生物、抑制產甲烷菌或甲烷生產的疫苗、及/或天然或化學合成的甲烷生成抑制劑及/或產甲烷菌抑制劑,舉例言之,該食氫產甲烷菌為甲烷短桿菌( Methanobrevibacter)屬的產甲烷菌。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係與選自以下之一或多個摻劑分開、同時或依序投予:一或多個益生元、一或多個益生菌、一或多個後生元、一或多個膳食纖維來源、一或多個半乳寡糖、一或多個短鏈半乳寡糖、一或多個長鏈半乳寡糖、一或多個果寡糖、菊糖、一或多個半乳聚糖、一或多個果聚糖、乳果糖、或前述任二或多者的任意混合物。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額外地提升動物的生長或生產力,舉例言之,該方法係增加該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增加該動物所生產之乳中的乳脂肪、乳蛋白或乳固形物的產率。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額外地增加動物體重及/或改善動物之身體組成(例如改變肌肉與脂肪的比例)。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增加單胃動物體重及/或改善單胃動物之身體組成(例如改變肌肉與脂肪的比例)。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減少單胃動物之身體質量指數(BMI)及/或增加單胃動物之肌肉脂肪比。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為牛(bovine)、山羊、綿羊、野牛、犛牛、水牛、鹿、駱駝、羊駝、駱馬、牛羚、羚羊、或大藍羚。於一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為家牛(cattle)或綿羊。於一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為家牛。於一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為泌乳動物(lactating animal)。於一替代性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為未離乳的動物,例如小牛或羊羔。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方法係額外地增加反芻動物的毛生長。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單胃動物為人、豬、貓、狗、馬、驢、兔、或家禽。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單胃動物為伴侶動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單胃動物為非人動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單胃動物為豬。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單胃動物為雞、鴨、鵝或火雞。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動物為未離乳的動物。例如小牛、羊羔、仔豬、或幼駒。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係在該動物離乳前及離乳後皆對該動物投予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係對一未離乳的動物進行投予,且其中該抑制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例如甲烷生產)、及/或增加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效果係維持至離乳後。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係在最後一次投予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後,該抑制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例如甲烷生產)、及/或增加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效果係維持至少2天、3天、5天、1週、2週、1個月、2個月、3個月、4個月、5個月、6個月、7個月、8個月、9個月、10個月、11個月、1年、2年、3年、4年、5年、6年、或7年。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抑制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例如甲烷生產)、及/或增加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效果係維持該動物的一生。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為根據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根據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或者該組成物係包含根據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包含根據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
本發明亦可廣義地敘述成本申請說明書所單獨或共同提及或指出的部分、元件及特徵、以及任意二或多個所述部分、元件及特徵的任意或全部組合,並且本文所述之在本發明相關領域中具有習知同等物的特定整體,該同等物係被視為如單獨表列般地併入於本文中。
本文所揭露之數字範圍(例如1至10)亦包含該範圍內的全部有理數(例如,1、1.1、2、3、3.9、4、5、6、6.5、7、8、9及10)以及該範圍內的任意有理數範圍(例如,2至8、1.5至5.5及3.1至4.7),且因此,本文明確揭露之所有範圍的所有子範圍皆被明確地揭露。該些僅為特定意圖的實例、所列舉之最低值及最高值之間的所有可能數值組合皆被認為是以類似的方式在本申請案中予以明確陳述。
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術語「包含(comprising)」係指「至少部分由…組成(consisting at least in part of)」。當解釋本說明書中每個包括術語「包含(comprising)」的陳述時,亦可存在該術語或該些以該術語開頭者之外的特徵。相關術語(例如comprise及comprises)係以相同方式解釋。
在本說明書中引用的外部來源資料(包括專利說明書及其他文件)通常是為了提供討論本發明特徵的背景。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在任何管轄權內,該些外部來源資料的引用不應被解釋為承認該些資料為先前技術、或構成本領域中通常常識的一部分。
本發明係基於發現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及其衍生物係抑制(inhibit)或壓制(suppress)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及/或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的產甲烷能力。舉例言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及其衍生物係抑制或壓制反芻動物前胃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及/或減少瘤胃微生物叢的產甲烷能力。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及其衍生物也抑制單胃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及/或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的產甲烷能力。抑制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可減少甲烷排放且可改變腸胃道中的揮發性脂肪酸(VFA)型態、總VFA濃度、剩餘飼料採食量(RFI)及/或發酵速率,前述可作為驅動提升生長或增加生產力(例如乳、肉或毛生產)之增加的能量來源、且可刺激瘤胃及/或腸胃道發育(例如瘤胃乳頭狀絨毛的發育)。
因此,於第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經分離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二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食品或飼料組成物,其係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第三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飼料組成物,其係用於: a)   改善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 b)  增加動物之飼料利用率; c)   提升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 d)  增加動物生產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 e)   抑制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 f)   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的產甲烷能力; g)   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 h)  遞送微生物至動物;及/或 i)   減少動物之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 該飼料組成物係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改善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增加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提升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增加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之產率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抑制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動物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遞送微生物至動物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動物之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第二態樣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第三態樣之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改善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步驟,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增加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提升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步驟,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增加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之產率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步驟,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抑制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遞送微生物至動物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減少動物之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使用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於製備一組成物的用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且其中該組成物係用於改善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增加動物之飼料利用率、提升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增加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抑制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遞送微生物至動物、及/或減少動物之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用於改善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增加動物之飼料利用率、提升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增加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抑制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遞送微生物至動物、及/或減少動物之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的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於一實施態樣中,該方法及組成物係提升瘤胃的解剖學發育。舉例言之,該方法係提升瘤胃上皮發育及/或提升肌肉化,例如:於動物中增加瘤胃質量的成長、瘤胃乳頭狀絨毛的生長、乳頭狀絨毛密度(例如背側乳頭狀絨毛密度)的增加、及/或瘤胃壁的總表面積。
於一實施態樣中,本文揭露之方法及組成物係提升瘤胃重量、瘤胃壁厚度、或每平方公分瘤胃壁之瘤胃乳頭狀絨毛密度。
於一實施態樣中,本文揭露之方法及組成物係提升瘤胃的功能完備。舉例言之,該方法係刺激刺激反芻及/或提升乾物採食量(DMI)。於一實施態樣中,本文揭露之方法及組成物係增加瘤胃的周轉率(turnover rate)及/或增加瘤胃後的消化。在不受理論束縛的情況下,假設較高的瘤胃周轉率能夠選出可快速且異質發酵生長於可溶性糖的微生物,該微生物產生較少的氫氣,從而導致較少的甲烷形成。舉例言之,Kamke等人(2016)注意到將乳酸轉化為丁酸(取代轉化為丙酸),每六碳糖將產生2莫耳的氫氣,從而可經由食氫路徑(hydrogenotrophic pathway)產生0.5莫耳的甲烷,以及假定透過例如瘤胃球菌屬( Ruminococcaceae)的成員將六碳糖直接發酵為丁酸及醋酸將產生2.66莫耳的氫氣,且形成0.66莫耳的甲烷。因此,預期經由乳酸至丁酸路徑係產生較少的氫氣,從而減少甲烷生產。
術語「投予」係指將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導入一反芻動物之前胃中的動作。更具體而言,此投予係經由口服途徑的投予。此投予具體地可藉由在該動物之飼料或飲品中補充該菌株來進行;接著,該動物係攝取該經補充之飼料或飲品。
術語「有效量」係指相較於參考值,足以達成所欲功效(即,抑制動物腸胃道(例如動物之前胃)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生長、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或增加動物之飼料利用率)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量。可於體外或體內量測該所欲功效(例如抑制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生長、及/或減少甲烷產生或排放)。舉例言之,可使用本文(例如以下實施例)所描述之方法於體外量測、或者於人造瘤胃系統中測量該所欲功效,該人造瘤胃系統係例如以下所述:T. Hano (1993) J. Gen. Appl. Microbiol., 39, 35-45, or by in vivooral administration to animals。
此有效量可以一或多個劑量投予至該動物。
術語「減少甲烷生產」及「減少甲烷排放」(例如「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生產」及「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係指減少透過任何機制及來自任何動物相關來源的甲烷生產或排放。舉例言之,當指的是反芻動物,該術語可指在反芻動物之前胃內產生的甲烷減少,或者可指透過反芻動物之糞便產生或排放之甲烷減少。當指的是單胃動物,該術語可指在單胃動物腸胃道內產生之甲烷減少,或者可指透過單胃動物之糞便或糞肥產生或排放之甲烷減少。
預期甲烷生產的減少可能是因為多種不同的機制。該些機制可能包括例如滅殺產甲烷菌(即,毒殺細菌/毒殺古細菌的效果)、抑制產甲烷菌生長(即,抑制細菌/抑制古細菌的效果)、及/或抑制腸胃道、前胃、或瘤胃之微生物相(microbiota)的產甲烷能力。可經由各種不同的機制來抑制腸胃道、前胃、或瘤胃之微生物相的產甲烷能力,包括例如腸胃道、盲腸、前胃、或瘤胃環境的物理及/或化學改變、該微生物相的改變、一或多個產甲烷路徑的抑制、及/或在該微生物菌叢成員之間的中間產物交互飼養(或阻斷交互飼養)。
應理解,溫室氣體(GHG)排放(例如甲烷排放)的減少為人們所期盼的。可直接地(例如藉由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的產甲烷能力及/或藉由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或間接地減少GHG排放。間接減少GHG排放之一實例為透過改變土地用途及/或土地休牧。飼料利用率提升的動物(例如已施用本發明之方法或組成物的動物)可能需要較少之供給牧草的牧場及/或較少的進口飼料。替代地或額外地,在一給定的土地面積上能夠飼養更多的動物,使相同產量的土地使用減少。於其他情形中,下降的土地需求可使得未使用的牧場能夠休牧,例如透過種植樹木或其他植物以進行碳固存(carbon sequestration)。此等土地使用的改變可進一步降低每一農場的GHG排放,從而降低每一動物、及/或每公斤動物產品(例如乳製品、肉品、或毛織品)之GHG排放足跡。
可使用本領域已知的技術來測定動物及/或動物產品的GHG排放足跡。應理解,某些GHG相較於其他氣體產生更多全球暖化的可能。舉例言之,1公斤的甲烷排放所產生的全球暖化影響約相當於25公斤的二氧化碳(CO 2)。考量到這一點,GHG排放通常以CO 2當量(CO 2e;即,產生同等全球暖化影響的CO 2量)來記述。可以每一動物、或每一動物產品的量(例如:每公斤乳固形物、每公斤肉、或每公斤毛)來計算GHG排放足跡。如上述,該GHG排放足跡應考慮土地使用的改變,例如種植樹木或其他植物以進行碳固存。
術語「動物產品」係指動物產生或透過動物的、或含有任何動物所衍生之成分的任何產品。該術語意欲包括透過動物直接產生的產品(例如:乳、肉、及毛)、以及包括動物成分或由動物成分製造的產品,該動物成分係視需要地經進一步加工處理、且視需要地含有其他成分。舉例言之,該術語意欲包括含有動物成分的食品及飲料,例如:各種乳製品(包括酪乳、起司、鮮奶油、配方奶、冰淇淋、乳品、奶粉、布丁、混和飲料(shake)、奶昔(smoothies)、及優格)、肉製品(例如:厚肉片、絞肉、漢堡、香腸、香腸肉餡、肉排、及翅)以及其他含有動物成分的產品。
術語「飼料利用率」係指飼料採食量與肌肉成長或乳產量之間的關係。腸胃道、前胃或瘤胃中的微生物發酵產生揮發性脂肪酸(VFA),例如醋酸、丙酸及丁酸。該些脂肪酸直接被腸胃(GI)道及/或瘤胃壁吸收,並用作為動物生長及發育、乳成分、及其他消化終產物的原材料。透過身體組織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用於產生乳或乳成分、或肌肉。因此,當能量的利用率提升,可增加乳生產(例如乳產率)、及/或乳脂肪、乳蛋白、及/或乳固形物。亦可達到增加肌肉、及/或改善身體組成(例如改變動物之肌肉/脂肪比例)的效果。
可透過將動物產生之乳重量、或動物之活體重除以該動物消耗之乾物重量來計算飼料利用率。因此,在給定相同的營養攝入時,相較於飼料利用率較低的動物,飼料利用率較高的動物將產生較多的乳、具有較高含量乳成分(例如但不限於脂肪及蛋白質)的乳、及/或有較高的體重增長。可使用任意以下參數透過動物之生長差異來量測飼料利用率:平均每日體重增長、總體重增長、飼料轉換率(包括飼料:體重增長、以及體重增長:飼料二者)、死亡率、及飼料採食。此表示,提高的飼料利用率可以是指飼料採食/肌肉重量增加的比例下降。提高的飼料利用率也可以是指肌肉重量增長/飼料採食量的比例上升。該術語飼料利用率亦可指該飼料採食量/重量增長、或重量增長/飼料採食量。可將飼料利用率進行標準化,以透過使用能量校正乳(energy-corrected milk,ECM)取代乳重量來考量蛋白質及脂肪含量差異。此可使用以下公式進行計算(Tyrrell及Reid,1965): ECM=(12.82×以磅為單位的脂肪重量)+(7.13×以磅為單位的蛋白質重量)+(0.323×以磅為單位的乳重量)。
「飼料轉換」及「剩餘飼料採食量(RFI)」也常用於飼料利用率的測量,且該些術語經常交互使用。於動物畜牧業中,飼料轉換比(feed conversion ratio)或飼料轉換率(feed conversion rate)係量測家畜身體將動物飼料轉換為所欲產出之效率的比例或比率。RFI被定義為動物的實際乾物採食量(DMI)與預期維持及生長所需DMI之間的差異。
因為飼料相關花費通常是牛肉或乳生產的最大生產成本,提升飼料利用率(即,提升飼料轉換比或降低RFI)的主要優勢為在不損害生長表現的情況下減少動物的DMI。產生一單位之牛肉或乳製品之DMI的任何減少都將使飼料花費降到最低,從而使牛肉或乳製品業之整體營利最大化。
於一實施態樣中,反芻動物之飼料利用率係增加未處理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至少約1.01×,例如至少約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2×、1.14×、1.16×、1.08×,例如至少約1.20×。
增加的飼料利用率可能是因為在瘤胃及前胃中之揮發性脂肪酸(VFA)型態、總VFA濃度、及/或發酵速率的改變所造成。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係促進丙酸生產。相較於其他揮發性脂肪酸,丙酸具有較高的ATP生產效率,因此,飼料利用率因為丙酸生產的促進而受到提升。丙酸亦為生糖的(glucogenic),因此可促進乳腺的乳糖合成。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將氫氣代謝作用從甲烷生成轉移為短鏈/揮發性脂肪酸(VFA)生產,例如丙酸生產。丙酸主要是用作為葡萄糖的前驅物,而更多的丙酸形成將可獲得更有效率的飼料能量利用。於前胃或瘤胃中,將代謝氫氣的流程從甲烷最大化至VFA(主要是丙酸)會增加動物飼養(例如反芻動物生產)的效率且降低其環境影響,以及將提升瘤胃發育及/或瘤胃乳頭狀絨毛發育。
醋酸與β-羥基丁酸係乳脂合成的主要基質,β-羥丁酸鹽係於丁酸吸收期間所產生。所以,高的醋酸發酵模式將提供維持或增加乳脂肪的基質。
因此,於部分實施態樣中,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因為提升了在前胃或瘤胃中的VFA(可作為驅動增加生產之增加的能量來源),從而使乳脂肪、乳蛋白、整體乳體積、及/或乳固形物增加。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係增加較佳為1.5%或更多,更佳為3.0%或更多、4.5%或更多、或者6.0%或更多。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因為提升了在前胃或瘤胃中的VFA(可作為驅動增加生產之增加的能量來源),從而使活體重、肌肉質量、及/或脂肪沉積增加,及/或使身體組成(例如改變動物之肌肉/脂肪比例)改善。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相較於參考動物,該動物之活體重係增加較佳為1%或更多,更佳為2%或更多、3%或更多、4%或更多、5%或更多、6%或更多、7%或更多、8%或更多、9%或更多、或者10%或更多。
應理解,本發明亦可用於延長泌乳反芻動物(例如乳牛)的泌乳循環。在泌乳期間,乳牛將其大部分能量都導向產生牛奶。在長期泌乳後,乳牛的身體狀況將為此變得較為衰弱。因此,為了避免身體狀況過度惡化,通常會縮短或限制泌乳期。應理解,本文所揭露之方法及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將增加反芻動物的飼料利用率,且因此減少乳生產對身體狀況的影響。所以,對乳牛擠奶的期間將可以更長。
應理解,本發明亦可用於減少或減緩因泌乳而導致的身體狀況惡化。應理解,本文所揭露之方法及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將增加反芻動物的飼料利用率,且因此使得反芻動物在泌乳結束時具有改善之身體狀況。舉例言之,當該動物進入乾乳期(dry period)時,該動物會具有較高的身體狀況分數(BCS)。所以,該反芻動物在淡季期間,將需要較少的乾物採食量來提高身體狀況。替代地或額外地,本文所揭露之方法及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係有用於改善泌乳前動物的身體狀況。舉例言之,本文所揭露之方法及組成物可改善母體及/或胎兒或新生兒的身體組成。舉例言之,本文所揭露之方法及組成物可改善新生兒在出生時的身體組成。
應理解,本發明之方法可用於減少或減緩因生產或產卵而導致的身體狀況惡化。應理解,本文所揭露之方法將提升單胃動物之飼料利用率,且因此使得單胃動物在生產或產卵結束時具有之改善身體狀況。所以,單胃動物將需要較少的飼料採食量來提高身體狀況。替代地或額外地,本文所揭露之方法及飼料組成物係有用於改善泌乳前動物的身體狀況。舉例言之,本文揭露之方法及組成物可改善母體及/或胎兒或新生兒的身體組成。舉例言之,本文所揭露之方法及組成物可改善新生兒在出生時的身體組成及/或體重。
應理解,本發明可相似地用於減少或減緩在其他壓力下的身體狀況惡化,例如:產犢、旱災、或飼料採食量不足。
如上討論,本文所揭露之方法及組成物具體地係於年幼或未離乳反芻動物的早期生活中提升瘤胃的生理及/或功能發育。該瘤胃發育係涵蓋三個不同過程:(i) 解剖學發育(例如:瘤胃質量的成長及瘤胃乳頭狀絨毛的生長);(ii) 功能完備(例如:發酵能力及酶活性);以及,(iii) 微生物拓殖(細菌、真菌、產甲烷菌及原生生物)。
該瘤胃的解剖學發育係發生以下三個時期的過程:非反芻期(0至3週)、過渡期(3至8週)、及反芻期(從8週起)。在過渡期的期間,瘤胃吸收表面積(乳頭狀絨毛)的生長與發育係為了能夠吸收及利用消化終產物(尤其是瘤胃的揮發性脂肪酸)所必須的。揮發性脂肪酸的存在與吸收刺激了瘤胃的上皮代謝,且可能是初始瘤胃上皮發育的關鍵。持續暴露於揮發性脂肪酸係維持了瘤胃乳頭狀絨毛的生長、大小及功能。不同的揮發性脂肪酸係以不同的方式刺激該等發育,其中以丁酸刺激性最大,丙酸次之。因此,係預期從甲烷生成轉移至短鏈/揮發性脂肪酸(VFA)生產(例如丙酸生產)的氫氣代謝將因此提升瘤胃上皮的生長及發育。
如本文使用,術語「腸胃道(gastrointestinal tract)」係指消化系統的部分,該消化系統係起始於胃且結束於直腸、包括小腸。因此,口及食道並不被視為本申請案目的中之腸胃道的部分。
在部分實施態樣中,係抑制動物糞便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生長。在部分實施態樣中,係抑制動物遠端小腸(distal intestine)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生長。在部分實施態樣中,係抑制動物大腸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生長。在部分實施態樣中,係抑制動物直腸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生長。在部分實施態樣中,係抑制動物小腸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生長。在部分實施態樣中,係抑制動物後腸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生長。在部分實施態樣中,係抑制動物盲腸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生長。
亦理解,本發明之方法可用於改善腸道舒適、或者預防、減少或減緩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菌所產生之氣體所引起的症狀,例如過度脹氣、腹脹(鼓脹)及腹痛。
反芻動物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食品或飼料組成物為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動物為反芻動物。
反芻動物為一群具有包含多個腔室之胃的草食性動物,其係透過瘤胃中的第一次微生物發酵消化食物來形成反芻物、使反芻物回到口中並咀嚼反芻物、然後嚥下經咀嚼的反芻物以進行進一步的消化。此群組包括但不限於反芻(Ruminantia)亞目及駱駝(Tylopoda)亞目,且包括數個經馴化之家畜的物種。於一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為牛、山羊、綿羊、野牛、犛牛、水牛、鹿、駱駝、羊駝、駱馬、牛羚、羚羊、或大藍羚。於一較佳的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為牛或綿羊。
於一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為泌乳動物。於一替代性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為未離乳的動物,例如小牛或羊羔。
該反芻動物的胃係分為無腺體的前胃(瘤胃、蜂巢胃、重瓣胃)以及位於末端且具有腺體的胃(皺胃)。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為新生的(neonatal、newborn)或年幼的。舉例言之,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反芻動物為一天齡、2天齡、3天齡、4天齡、5天齡、6天齡、1週齡、2週齡、3週齡、一月齡、或2月齡。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係在該反芻動物離乳前對該反芻動物投予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係在該反芻動物離乳後對該反芻動物投予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係在該反芻動物離乳前及離乳後皆對該反芻動物投予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舉例言之,於部分實施態樣中,係在該反芻動物的一生中都對該反芻動物投予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
舉例言之,係在該反芻動物出生第0天、或約出生第0天(例如約出生第0天、第1天或第二天)時對該反芻動物投予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接著,可每日投予至少一次(例如每日多次),以能夠獲得持久的效果。舉例言之,可從出生起連續投予2天、3天、4天、5天、6天、1週、2週、3週、1個月、6週、2個月、10週、或3個月、或更久。於部分實施態樣中,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投予係連續四個月、五個月、六個月、七個月、八個月、九個月、十個月、十一個月、1年、2年、3年、4年、5年、6年、7年、8年、9年、10年、11年、12年、13年、14年、15年、16年、17年、18年、19年、20年、或持續該動物的一生。
單胃動物
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食品或飼料組成物為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該動物為單胃動物。
相較於具有包含多個腔室(包括前腸或瘤胃)之胃的反芻動物,單胃動物為一群具有簡單一個腔室之胃的動物。該單胃動物群組包括肉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及草食性動物,例如:人、貓、狗、豬、馬、驢、兔、及家禽。
單胃動物包括數個經馴化之家畜的物種。於一實施態樣中,該單胃動物為人、豬、馬、驢、兔、或家禽。於一較佳實施態樣中,該單胃動物為豬。於一實施態樣中,該單胃動物為雞、鴨、鵝或火雞。於一實施態樣中,該單胃動物為伴侶動物,例如貓或狗。
於一實施態樣中,該單胃動物為未離乳的動物,例如仔豬或幼駒。於部分實施態樣中,係在該單胃動物離乳前對該單胃動物投予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係在該單胃動物離乳後對該單胃動物投予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於部分實施態樣中,係在該單胃動物離乳前及離乳後皆對該單胃動物投予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舉例言之,於部分實施態樣中,係在該動物的一生中都對該動物投予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
舉例言之,係在該動物出生第0天、或約出生第0天(例如約出生第0天、第1天或第2天)時對該動物投予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接著,可每日投予至少一次(例如每日多次),以能夠獲得持久的效果。舉例言之,可從出生起連續投予2天、3天、4天、5天、6天、1週、2週、3週、1個月、6週、2個月、10週、或3個月、或更久。於部分實施態樣中,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投予係連續四個月、五個月、六個月、七個月、八個月、九個月、十個月、十一個月、1年、2年、3年、4年、5年、6年、7年、8年、9年、10年、11年、12年、13年、14年、15年、16年、17年、18年、19年、20年、或持續該動物的一生。
鼠李糖乳酸桿菌 FNZ129 菌株
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亦稱為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的培養物係分離自一人類來源,且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3207澳洲維多利亞州墨爾本港伯蒂街1/153;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FIRDI;300193台灣新竹市食品路331號;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已被認證為布達佩斯條約下用於專利程序目的之國際認證微生物寄存的國際寄存機構。術語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及鼠李糖乳桿菌FNZ129( Lactobacillus rhamnosusstrain FNZ129、 Lactobacillus rhamnosusFNZ129、 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FNZ129、及 L. rhamnosusFNZ129)於本文中可互換使用。
使用短讀取(short-read,Illumina)及長讀取(long-read,PacBio)定序技術之組合的全基因體定序係用於創造雜交的基因體集合。最終的雜交集合含有二個重疊群(contig)。總長度為3094881鹼基對(bp)(3.09 Mb)。使用分類學序列分類器程序(taxonomic sequence classifier programme)Kraken確認物種ID為鼠李糖乳酸桿菌的FNZ129菌株。
所有的全基因體定序(WGS)及相關生物資訊皆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導引以及最新的EFSA聲明(2021年7月)進行,該EFSA導引可從以下獲得: https://efsa.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2903/j.efsa.2018.5206, 且最新的EFSA聲明(2021年7月)可從以下獲得: https://efsa.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2903/j.efsa.2021.6506。
形態特徵
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形態特徵係如下所述: 當培養於MRS培養液(MRS broth)時,呈現具有方形末端的短至中等桿狀且以鏈形排列,一般大小為0.7×1.1×2.0-4.0微米(μm)。格蘭氏陽性、無運動性、無孢子形成、過氧化氫酶陰性、兼性厭氧、桿狀。
其他特徵
應理解,熟悉此項技藝者已知多種不同方法可用於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鑑定,其中例示性方法係包括DNA指紋、基因體分析、定序、及相關基因體與蛋白質體技術。
鼠李糖乳酸桿菌 FNZ129 及其衍生物
如本文所述,本發明之某些實施態樣係使用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的活菌。於其他實施態樣,係使用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衍生物。
如本文使用,當對細菌使用,包括對細菌的特定菌株(例如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使用時,術語「衍生物」及其等同語係解釋為該細菌的突變體及同源體或衍生自該細菌的突變體及同源體、經滅殺的或經減毒的細菌(例如但不限於,經熱滅殺的、經裂解的、經分離的(fractionated)、經壓力滅殺的、經輻射照射的、以及經UV或光處理的細菌)、以及衍生自該細菌的物質(包括但不限於,細菌細胞壁組成物、細菌細胞裂解物、經凍乾的細菌、來自該細菌的抗產甲烷菌因子、細菌代謝產物、細菌細胞懸浮物、細菌培養上清液等),其中該衍生物係保留抗產甲烷菌的活性。術語「衍生物」及其等同語亦可解釋為經基因工程以表現一或多個抗產甲烷菌因子的基因轉殖微生物。製造該等衍生物(例如但不限於,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一或多種突變體、或一或多種抗甲烷菌因子)的方法、以及適合投予至反芻動物的特定衍生物(舉例言之,以組成物的形式投予)係本領域所周知。
應理解,適合用於鑑定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方法(如上述)係同樣適合用於鑑定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衍生物,包括例如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突變體或同源體、或例如來自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細菌代謝產物。
術語「抗產甲烷菌因子」係指負責介導抗產甲烷菌活性的細菌分子,包括但不限於,細菌DNA模體、RNA(包括mRNA及miRNA)、蛋白質、外泌體、細菌素、細菌素樣分子、抗微生物胜肽、抗生素、抗微生物劑、小分子、多醣、或細胞壁組分(例如脂壁酸及肽聚醣)、或前述任何二或多者的混合物。然而,如上述,該些分子尚未被清楚鑑定,且在不受任何理論束縛下,可藉由抗甲烷菌活性的存在來推論其存在。
術語「抗甲烷菌活性」係指某些微生物於抑制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生長、及/或減少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甲烷產生的能力。此能力可能限於抑制某些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群組之生長及/或產甲烷能力,例如:抑制食氫產甲烷菌的生長、抑制食氫產甲烷菌的產甲烷能力、抑制甲基營養型產甲烷菌的生長、抑制甲基營養型產甲烷菌的產甲烷能力、抑制某些產甲烷菌菌種的生長、或抑制某些產甲烷菌菌種的產甲烷能力。
有關保留抗產甲烷菌活性,係表示微生物的衍生物(例如微生物之突變體或同源體、經減毒或經滅殺之微生物、或細胞培養上清液)仍具有有用的抗產甲烷菌活性、或者表示包含微生物或其衍生物的組成物仍具有有用的抗產甲烷菌活性。然而,該負責介導抗產甲烷菌活性之細菌分子尚未被清楚鑑定,已被提出之可能的候選分子包括細菌DNA模體、RNA(包括mRNA及miRNA)、蛋白質、外泌體、細菌素、抗生素、表面蛋白、小的有機酸、多醣、及細胞壁組分(例如脂壁酸及肽聚醣)。已假定該等分子會與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組分交互作用,以提供一生長抑制效果。較佳地,該保留活性為未經處理(即,活的或非經減毒的)控制組之活性的至少約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99或100%,且可以是選自任意該些數值的有用範圍(例如:約35至約100%、約50至約100%、約60至約100%、約70至約100%、約80至約100%、及約90至約100%)。
可用本領域所周知的傳統固態基質及液態發酵技術,讓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以充足含量生長,使其如本文所預期般地使用。舉例言之,可使用營養膜或沉浸培養生長技術(例如在如WO99/10476所述之條件下)大量生產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而用於調配。簡言之,在有氧條件及任何滿足生物生長之溫度下進行生長。舉例言之,較佳地,對於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而言,溫度範圍係30至40°C、較佳為37°C。培養基之pH為弱酸性,較佳約6.0至6.5。溫育時間為足以讓分離物達到穩定生長期。
可藉由本領域所周知的方法收穫細菌細胞,例如:藉由傳統過濾或沉澱方法(例如離心)、或使用旋風系統乾燥收穫。可立即使用細菌細胞或將其儲存,較佳地,係凍乾或冷凍於-20°C至6°C(較佳於-4°C),長達使用標準技術所需的時間之久。亦可如本領域所知地使用冷凍保護劑、冷凍保存劑、及/或凍乾保護劑,以在乾燥及/或冷凍時提升細菌細胞的穩定性及/或存活率。
上清液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態樣係使用來自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之細胞培養物的上清液。該些實施態樣包括製備一細菌培養上清液的製程,且所述製程包含培養細菌細胞、以及自經培養之細胞將上清液分離,從而獲得該上清液。此製程還可進一步將可自該上清液中獲得之負責介導抗產甲烷菌活性的細菌分子分離。
為本領域技藝人士所理解,用於本發明的上清液係包含來自該些培養物中的上清液、及/或該些上清液之濃縮物、及/或該些上清液之部分。
本文中的術語「上清液」係指來自後續已(藉由例如離心或過濾)移除細菌之細菌培養物的培養基。
可藉由製備細菌培養物上清液的簡單製程很快地獲得用於本發明之上清液,所述製程包含: a)   培養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之細胞; b)  視需要地,藉由各種細胞處理而釋放該細胞的活性化合物及/或細胞外組分,其中該細胞處理係例如但不限於:酸修飾或鹼修飾、超音波震盪、清潔劑(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鈉(SDS)及/或Triton X)、胞壁質水解酵素(muralytic enzyme;例如:變溶菌素及/或溶菌酶)、鹽類及/或醇類;以及 c)   自該經培養之細胞將上清液分離, 從而獲得所述上清液。
於此製程之一較佳實施態樣中,係對該上清液組成物進一步進行一乾燥步驟,以獲得一經乾燥的培養產物。
方便地,該乾燥步驟可為凍乾或噴霧乾燥,但也考慮任何適合用於將抗產甲烷菌因子(例如細菌素)乾燥的乾燥製程(亦包括真空乾燥及空氣乾燥)。
雖然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所產生之上清液的內容物的特性尚未被詳細描述,但已知某些菌株可產生細菌素(一種小的熱穩定的蛋白質),因此,在不受理論束縛的情況下,預期即使是適度加熱該培養物之洗脫產物的乾燥方法(包括噴霧乾燥)亦將產生活性組成物。
細胞裂解物
含有經裂解細胞之內容物的液體被稱為細胞裂解物(lysate)。細胞裂解物含有細菌細胞的活性組分,且可以是未經加工而含有全部的細胞組分、或是經部分及/或完全分離的分離部分(例如細胞外組分、細胞內組分、蛋白質等)。
製造細菌細胞裂解物的方法為本領域所周知。該等方法可包括但不限於,機械性裂解(例如:機械性剪切、研磨、磨粉、或超音波震盪)、酵素裂解(例如:藉由分解細菌細胞壁的酵素)、化學裂解(例如:使用清潔劑、變性劑、壓力轉換、及/或滲透壓影響)、及前述的組合。
本發明進一步之實施態樣係使用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細胞裂解物。
細胞懸浮液
本發明亦可在部分實施態樣中使用一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細胞懸浮液。
在本文中,所謂「細胞懸浮液」係指一數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之細胞或其衍生物分散或懸浮在一液體(例如液態營養基、培養基、食鹽水溶液)中。
該細胞可以在一適於分散之溶液中的細胞懸浮液的形式存在。該細胞懸浮液可藉由例如噴霧、滴液(dipping)或其他應用製程而分散。
該細胞可為活的,但該懸浮液也可包含失活的或經滅殺的細胞、或其裂解物。在一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懸浮液係包含活的細胞。在另一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懸浮液包係含失活的、經滅殺的或經裂解的細胞。
細菌素
細菌素為細菌所產生之抗微生物化合物,以抑制其他細菌菌株及菌種。
已知乳酸菌(LAB)可產生細菌素,且該些化合物對於食品工業具有全球意義,因為其抑制許多腐敗及致病性的細菌生長,從而增加食品的架儲期及安全性。細菌素通常被認為是窄效抗生素。此外,尤其是LAB的細菌素展現了非常低的人體毒性且存在發酵食品中被食用已有千年之久。
本發明之另一方面係提供一種經分離之抗微生物化合物,該抗微生物化合物可獲取自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此等抗微生物化合物可自例如本文所述之加工(進一步包含一分離步驟)所得到之上清液或細胞裂解液來獲得。
如本文所揭露之實施例所述,已發現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及/或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之組成物、及/或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之培養上清液可用作一抗微生物化合物,尤其是用於抑制產甲烷細菌的生長、及/或抑制產甲烷菌產生甲烷的能力。
在本文中,所謂抗微生物化合物係指一滅殺微生物、削弱其生存或抑制其生長的化合物。
抗微生物化合物可根據其主要對抗的微生物而歸類。舉例言之,抗菌素係用於對抗細菌,而抗真菌素係用於對抗真菌。亦可根據其功能來分類抗微生物化合物。滅殺微生物的化合物被稱為殺微生物素(microbicidal),而該些只抑制其生長的則被稱為抑微生物素(microbiostatic)。
在一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抗微生物化合物,其係殺微生物素。在另一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抗微生物化合物,其係抑微生物素。在另一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抗微生物化合物,其係抗菌素。
飼料或載劑組成物
用於本文之飼料組成物(例如: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或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可經調配為一食品、飲品、食品添加物、飲品添加物、動物飼料、動物飼料添加物、動物飼料補充品、膳食補充品、載劑、維生素或礦物質預混物、營養品、灌食產品、可溶性產品、漿料、補充品、醫藥品、舔磚、動物藥水、錠劑、膠囊、丸劑或或瘤胃內產物(例如填充物)。可藉由本領域技藝人士根據其技藝及此說明書之教導而製備合適的配方。
該組成物可覆於一標準飼料物質(例如日糧)之上、或混於其中而投予。此外,該菌株可為部分或全混合日糧(TMR)、粒狀飼料、與液狀飼料或飲品混合、與蛋白質預混物混合、或藉由維生素及礦物質預混物遞送而投予。
在一實施態樣中,用於本文之組成物包括任何可食用之飼料產品,其能攜載細菌或細菌衍生物。如本申請案中所用,術語「飼料」或「動物飼料」係指動物所食用且可提供動物飲食之能量及/或營養的物質。動物飼料通常包括一數量之可以下述形式存在的不同化合物:濃縮物、預混物、副產品、或顆粒物。飼料及飼料組分之例子包括部分或全混合日糧(TMR)、玉米、大豆、糧草、穀物、酒糟、發芽穀物、豆類、維生素、胺基酸、礦物質、纖維、秣料、青草、乾草、乾稈、青貯飼料、穀粒、葉子、粉料、可溶性產品、漿料、補充品、粉狀飼料、果漿、蔬菜漿、果渣或蔬菜渣、柑橘粉、小麥次粉、玉米芯粉及糖蜜。其他可用作載劑的組成物包括乳品、奶粉、乳替代品、乳強化劑、初乳、乳清、乳清粉、蔗糖、麥芽糊精、及稻穀。
在某些實施態樣中,係藉由使用一乳基載劑(例如經熱處理之乳)或一非乳基載劑使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生長之製程而形成飼料組成物,以生產一發酵優格形式的組成物。生產該等發酵優格形式的組成物的方法為本領域所周知,可包括例如:使用溫熱的水浴或其他加熱手段,將乳品置於一合適的溫度下溫育,直到達到一充足的細胞密度(例如超過12小時)。在一實施態樣中,該溫度為25°C至30°C。視需要地,該乳品可包括其他添加物(例如酵母萃取物),以促進細菌生長。在某些實施態樣中,此方法係於現場進行,例如在將進行益生飼料補充的農場。該發酵優格形式的組成物可藉由口服實施而投予,例如藉由動物灌藥(drenching)。在部分實施態樣中,該發酵優格形式的組成物係以每日1至100毫升之劑量投予,例如每日2至50毫升、5至30毫升、或10至20毫升。
其他適用於反芻動物之飼料配方係如以下所描述:E. W. Crampton et al., Applied Animal Nutrition,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San Francisco, CA., 1969、以及D. C. Church, Livestock Feeds and Feeding, 0 & B Books, Corvallis, Oreg., 1977,前述二者係透過引用而併入本文中。
在一實施態樣中,用於本文之組成物係包括任何動物所食用之添加細菌或細菌衍生物的非飼料載劑,例如:蛭石、沸石、經粉碎之石灰石等。
在一實施態樣中,用於本文之組成物包括用於伴侶動物(例如貓及狗)之寵物食品組成物。在某些實施態樣中,該寵物食品中係包括每克寵物食品約10 4cfu(菌落形成單位)至每克寵物食品約10 14cfu之含量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在某些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係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個蛋白質來源。在某些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係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個脂肪來源。在某些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係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個醣類來源。在某些實施態樣中,該寵物食品為狗糧。在某些實施態樣中,該寵物食品為貓糧。
本文使用之術語「寵物食品」或「寵物食品組成物」係表示用於寵物攝食的營養組成物。在一實施態樣中,營養組成物可指用於寵物攝食的膳食補充品。膳食補充品係指可提供寵物其所無法攝取充足量之營養的組成物。在一實施態樣中,營養組成物可指用於寵物攝食之寵物零食(pet treat)。本文使用之術語「寵物零食」係指一用於寵物攝取的食品,其係作為偶爾的獎勵或放縱,而非寵物營養的全部來源。
在一實施態樣中,用於本文之組成物係包括用於雜食性動物(例如:雞、豬、人、及狗)的食品組成物。該等食品組成物係如本領域所周知。
在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組成物係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的活菌菌株。製造該等組成物的方法係如本領域所周知。
在部分實施態樣中,本發明組成物係包含一或多種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衍生物。同樣地,製造該等組成物的方法係如本領域所周知,且可使用標準的微生物及醫藥操作。在部分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係包含經乾燥之培養產物,該培養產物係例如本文所述之上清液或細胞裂解物。
應理解,可於該等組成物中含有廣泛範圍的添加物或載劑,例如,為了提升或維持細菌存活率、或為了增加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抗產甲烷菌活性。舉例言之,可含有例如以下之添加物:界面活性劑、濕潤劑、保濕劑、黏著劑、分散劑、穩定劑、滲透劑、及所謂用以提升細菌細胞活力、生長、複製及存活能力的應力添加物(例如氯化鉀、甘油、氯化鈉及葡萄糖)、以及低溫保護劑(例如麥芽糊精)。添加物亦可包括輔助維持微生物於長時間儲存之存活率的組成物,例如未經精製的玉米油、或是含有外部為油與蠟且內部為水、海藻酸鈉及細菌之混合物的「反相(invert)」乳化物。
在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係經封裝(encapsulated)。製造該等經封裝之細菌的方法為本領域所周知。在部分實施態樣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係經封裝於微脂體、微泡、微粒、或微膠囊之中。該等封裝劑可包括天然、半合成或合成的聚合物、蠟、脂質、脂肪、脂肪醇、脂肪酸、及/或塑化劑,例如海藻酸鹽、膠、κ-卡拉膠、幾丁聚醣、澱粉、糖、明膠等。
在某些實施態樣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係呈一可繁殖的形式與含量。
該組成物可包含一醣類來源,例如雙醣,包括例如蔗糖、果糖、葡萄糖、或右旋糖(dextrose)。較佳地,該醣類來源係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於有氧或厭氧下所能夠使用者。
在該等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較佳能夠在大於約二個星期之期間、較佳在大於約一個月、約二個月、約三個月、約四個月、約五個月之期間、更佳在大於約六個月之期間、最佳在至少約2年至約3年或更長之期間支持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繁殖存活率。
在某些實施態樣中,係調配一口服組成物以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使動物在攝食時於腸胃道中建立一族群。該建立的族群可為暫時的或永久的族群。
雖然有各種投予的途徑及方法可考慮,口服投予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例如存在一適於口服投予的組成物中)是目前較佳的。當然可理解,可使用其他的投予途徑及方法、或者其他的投予途徑及方法在某些情況中是較佳的。
術語「口服投予」包括口服、口頰、腸內、瘤胃內(intra-ruminal)、及胃內投予。
理論上,一個菌落形成單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應足以於動物中建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族群,但在實際的情況中係需要一最小數目的單位來完成此需求。因此,對於仰賴可生長、存活之益生菌族群的治療機制,投予至一個體的單位數目將影響其效益。
在一實施態樣中,經調配用於投予的組成物將足以提供每日至少約6×10 9cfu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例如每日至少約6×10 11cfu。在另一實施態樣中,經調配用於投予的組成物將足以提供每日至少約10 10cfu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在另一實施態樣中,經調配用於投予的組成物將足以提供每日至少約10 12cfu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
於一個體之腸胃道中確定腸道及/或瘤胃菌叢(例如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存在的方法為本領域所周知,且該等方法之例子係如本文所呈現。在某些實施態樣中,可藉由例如分析一或多個獲取自動物的樣本、並測定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在所述樣本中之存在或含量,而直接確定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族群的存在。在其他實施態樣中,可藉由例如觀察甲烷排放或甲烷產生的減少、氫氣產生的減少、或在獲取自動物之樣本中其他腸道及/或瘤胃菌叢數目的下降,而間接確定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族群的存在。亦可設想該等方法的組合。
可於體外及體內評估根據本發明所使用之組成物的效益。參見例如以下實施例。簡言之,可測試該組成物對於抑制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生長的能力、或降低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產生甲烷的能力。對於體內的研究,該組成物可經餵食或經攝食進入一反芻動物或單胃動物,而後評估其對於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影響、以及其對於甲烷產生或排放的影響。基於該些結果,可確定合適的劑量範圍及投予途徑。
計算合適劑量的方法可依循該組成物中活性劑的本質。舉例言之,當該組成物包含活菌,可參考活菌存在的數目來計算劑量。舉例言之,如本文實施例所述,可藉由參考每日投予的菌落形成單位(cfu)數目、或藉由參考每公斤乾飼料重的cfu數目來建立劑量。
作為通用的例子,係考慮每日每公斤乾飼料重投予約1×10 6cfu至約1×10 12cfu(cfu/公斤/天)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較佳投予約1×10 6cfu/公斤/天至約1×10 11cfu/公斤/天、約1×10 6cfu/公斤/天至約1×10 10cfu/公斤/天、約1×10 6cfu/公斤/天至約1×10 9cfu/公斤/天、約1×10 6cfu/公斤/天至約1×10 8cfu/公斤/天、約1×10 6cfu/公斤/天至約5×10 7cfu/公斤/天、或約1×10 6cfu/公斤/天至約1×10 7cfu/公斤/天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較佳地,係考慮每日每公斤乾飼料重投予約5×10 6cfu至約5×10 8cfu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較佳投予約5×10 6cfu/公斤/天至約4×10 8cfu/公斤/天、約5×10 6cfu/公斤/天至約3×10 8cfu/公斤/天、約5×10 6cfu/公斤/天至約2×10 8cfu/公斤/天、約5×10 6cfu/公斤/天至約1×10 8cfu/公斤/天、約5×10 6cfu/公斤/天至約9×10 7cfu/公斤/天、約5×10 6cfu/公斤/天至約8×10 7cfu/公斤/天、約5×10 6cfu/公斤/天至約7×10 7cfu/公斤/天、約5×10 6cfu/公斤/天至約6×10 7cfu/公斤/天、約5×10 6cfu/公斤/天至約5×10 7cfu/公斤/天、約5×10 6cfu/公斤/天至約4×10 7cfu/公斤/天、約5×10 6cfu/公斤/天至約3×10 7cfu/公斤/天、約5×10 6cfu/公斤/天至約2×10 7cfu/公斤/天、或約5×10 6cfu/公斤/天至約1×10 7cfu/公斤/天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
在某些實施態樣中,週期性的劑量不需要隨著體重、乾飼料重或個體其他特徵而變化。在該等例子中,係考慮投予每日約1x 10 6cfu至約1×10 13cfu(cfu/天)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較佳投予約1×10 6cfu/天至約1×10 12cfu/天、約1×10 6cfu/天至約1×10 11cfu/天、約1×10 6cfu/天至約1×10 10cfu/天、約1×10 6cfu/天至約1×10 9cfu/天、約1×10 6cfu/天至約1×10 8cfu/天、約1×10 6cfu/天至約5×10 7cfu/天、或約1×10 6cfu/天至約1×10 7cfu/天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
在某些實施態樣中,係考慮每日投予每公斤體重約5×10 7cfu至約5×10 10cfu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較佳投予約5×10 7cfu/公斤/天至約4×10 10cfu/公斤/天、約5×10 7cfu/公斤/天至約3×10 10cfu/公斤/天、約5×10 7cfu/公斤/天至約2×10 10cfu/公斤/天、約5×10 7cfu/公斤/天至約1×10 10cfu/公斤/天、約5×10 7cfu/公斤/天至約9×10 9cfu/公斤/天、約5×10 7cfu/公斤/天至約8×10 9cfu/公斤/天、約5×10 7cfu/公斤/天至約7×10 9cfu/公斤/天、約5×10 7cfu/公斤/天至約6×10 9cfu/公斤/天、約5×10 7cfu/公斤/天至約5×10 9cfu/公斤/天、約5×10 7cfu/公斤/天至約4×10 9cfu/公斤/天、約5×10 7cfu/公斤/天至約3×10 9cfu/公斤/天、約5×10 7cfu/公斤/天至約2×10 9cfu/公斤/天、或約5×10 7cfu/公斤/天至約1×10 9cfu/公斤/天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較佳地,係以介於每日每公斤體重1×10 8cfu及1×10 9cfu之間的劑量投予。
應理解,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劑量不需要每日投予。舉例言之,該組成物可經調配為每二日一次、每週二次、每週一次、隔週一次、或每月一次投予。替代地,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可經調配為每日投予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或24次,於每次餵食中投予、或每一口(mouthful)中投予。
在一實施態樣中,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劑量可介於每克寵物食品及/或寵物食品混合物約1×10 3cfu至約1×10 9cfu。
合適地,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劑量可介於每克寵物食品及/或寵物食品混合物約1×10 4cfu至約1×10 8cfu。
合適地,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劑量可介於每克寵物食品及/或寵物食品混合物約7.5×10 4cfu至約1×10 7cfu。
較佳地,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劑量可為每克寵物食品及/或寵物食品混合物約1×10 6cfu。
在實施態樣中,當該寵物食品為寵物零食,每克寵物零食中所給予的cfu數目係介於每克寵物食品及/或寵物食品混合物中所給予的cfu數目的約2倍至約20倍之間、合適地係介於約4倍至約15倍之間。較佳地,每克寵物零食中給予的cfu數目為每克寵物食品及/或寵物食品混合物中所給予的cfu數目的約10倍。
應理解,該組成物較佳係經調配為供投予一有效劑量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一或多種衍生物。於動物間,依所選擇之投予模式與動物之年齡、性別、體重、及種類等變因,該組成物的投予劑量、投予週期、及一般的投予方案可能有所不同。此外,如上述,合適的劑量可依循該組成物中活性劑的本質及調配方式。
在部分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的劑量不隨著時間而變化。在其他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的劑量可能會隨著時間而變化。舉例言之,在部分實施態樣中,一初始劑量方案可能接著一維持劑量方案。應理解,在動物中建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之族群可能需要較高的劑量,而較低的劑量可能足以維持所述族群。此所以,在部分實施態樣中,相較於維持劑量方案,該初始劑量方案係包含投予一較高的劑量及/或一較高頻率的劑量。較佳地,該初始劑量方案係有效於在動物中建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之族群,且較佳地,該維持劑量方案係有效於在動物中維持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之族群。在部分實施態樣中,該維持劑量方案係包含每天一次、每二日一次、每週二次、每週一次、隔週一次、或每月一次投予一劑量。
在部分實施態樣中,本文所述方法的效果係在投予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之後持續。在不受理論束縛的情形下,將預期本文所述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投予可導致反芻動物之前胃或瘤胃、或單胃動物之腸胃道持久性或恆久性的改變。在部分實施態樣中,在最後一次投予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之後,該效果係持續至少2天,例如在最後一次投予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之後持續至少3天、5天、1週、2週、1個月、2個月、3個月、4個月、5個月、6個月、7個月、8個月、9個月、10個月、11個月、1年、2年、3年、4年、5年、6年、或7年。在一較佳的實施態樣中,該效果係持續該動物的一生。
在一實施例中,當該組成物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之一或多種衍生物,可藉由參考每日將投予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含量或濃度來計算劑量。舉例言之,當所述細菌為失活狀態,係在使其失活前計算前述數量。對於一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培養上清液之組成物而言,可藉由參考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培養上清液在該組成物中的濃度來計算劑量。可基於例如該培養物之cfu來計算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培養上清液在該組成物中的濃度。舉例言之,可由該培養物的總產率以及該培養上清液的總體積計算出一相當於1×10 9cfu/天的培養上清液劑量。
將理解,較佳的組成物係經調配成以方便的形式及含量來提供一有效的劑量。在某些實施態樣中,例如但不限於,該些在週期性劑量不需要隨著動物之體重或其他特徵而變化的情形下,該組成物可經調配為單位劑量。應理解,投予可包括每日單一劑量或視情況地投予數次獨立分次之劑量(discrete divided dose)。舉例言之,一有效劑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可經調配於用於口服投予之飼料中。
然而,作為一通用例子,發明人考慮每日投予約1毫克至約1000毫克之本文所用的組成物,較佳地每日投予約50至約500毫克,或者每日投予約150至410毫克、或每日投予約110至310毫克。在一實施態樣中,發明人考慮每公斤體重投予約0.05毫克至約250毫克之本文所用的組成物。舉例言之,投予人類可包含對成人或孩童以每日一500毫克膠囊來投予6×10 9CFU的單一劑量。
在一實施態樣中,本文所用之組成物係包含以下、基本上由以下所組成、或由以下所組成:至少約0.1、0.2、0.5、1、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99、99.5、99.8或99.9重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可以是自前述數值之間任意選取的有用範圍(例如:約0.1至約50重量%、約0.2至約50重量%、約0.5至約50重量%、約1至約50重量%、約5至約50重量%、約10至約50重量%、約15至約50重量%、約20至約50重量%、約25至約50重量%、約30至約50重量%、約35至約50重量%、約40至約50重量%、約45至約50重量%、約0.1至約60重量%、約0.2至約60重量%、約0.5至約60重量%、約1至約60重量%、約5至約60重量%、約10至約60重量%、約15至約60重量%、約20至約60重量%、約25至約60重量%、約30至約60重量%、約35至約60重量%、約40至約60重量%、約45至約60重量%、約0.1至約70重量%、約0.2至約70重量%、約0.5至約70重量%、約1至約70重量%、約5至約70重量%、約10至約70重量%、約15至約70重量%、約20至約70重量%、約25至約70重量%、約30至約70重量%、約35至約70重量%、約40至約70重量%、約45至約70重量%、約0.1至約80重量%、約0.2至約80重量%、約0.5至約80重量%、約1至約80重量%、約5至約80重量%、約10至約80重量%、約15至約80重量%、約20至約80重量%、約25至約80重量%、約30至約80重量%、約35至約80重量%、約40至約80重量%、約45至約80重量%、約0.1至約90重量%、約0.2至約90重量%、約0.5至約90重量%、約1至約90重量%、約5至約90重量%、約10至約90重量%、約15至約90重量%、約20至約90重量%、約25至約90重量%、約30至約90重量%、約35至約90重量%、約40至約90重量%、約45至約90重量%、約0.1至約99重量%、約0.2至約99重量%、約0.5至約99重量%、約1至約99重量%、約5至約99重量%、約10至約99重量%、約15至約99重量%、約20至約99重量%、約25至約99重量%、約30至約99重量%、約35至約99重量%、約40至約99重量%、及約45至約99重量%)。
在一實施態樣中,本文所用之組成物係包含以下、基本上由以下所組成、或由以下所組成:至少約0.001、0.01、0.05、0.1、0.15、0.2、0.3、0.4、0.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或19克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可以是自前述數值之間任意選取的有用範圍(例如:約0.01至約1克、約0.01至約10克、約0.01至約19克、約0.1至約1克、約0.1至約10克、約0.1至約19克、約1至約5克、約1至約10克、約1至約19克、約5至約10克、及約5至約19克)。
在某些實施態樣中,本文所用組成物之每公斤乾重係包含以下、基本上由以下所組成、或由以下所組成:至少約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11、10 12、或10 13菌落形成單位(cfu)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且可以是自前述數值之間任意選取的有用範圍(例如:10 5至約10 13cfu、約10 6至約10 12cfu、約10 7至約10 12cfu、約10 8至約10 11cfu、約10 8至約10 10cfu、及約10 8至約10 9cfu)。
將明白,在經調配用於投予之組成物中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一或多種衍生物的濃度可能少於在經調配用於例如分裝或儲存者,且該經調配用於儲存且後續調配成適於投予之組成物的濃度必須足以使所述用於投予之組成物亦具有足夠的濃度,使其能夠以一有效劑量投予。
本文所用之組成物可單獨使用或與一或多種其他治療劑合併使用。該治療劑可為一食品、飲品、食品添加物、飲品添加物、食品組分、飲品組分、膳食補充品、維生素或礦物質預混物、油、油混合物、富含油之飼料品充品、營養品、醫療食品、營養保健品、藥品或醫藥品。該治療劑可為一益生菌劑或一益生菌因子,且其較佳係有效於抑制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生長、或減少透過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甲烷排放。在部分實施態樣中,該油、油混合物、或富含油之飼料補充品為棕梠仁粕(palm kernel expeller,PKE)及/或PROLIQ。
當本文所用之組成物與另一個治療劑合併使用,可同時或依序投予本文所用之組成物與其他治療劑。同時投予包括一包含全部組分之單一劑量形式的投予、或分開劑量形式之實質上同時的投予。依序投予包括根據不同時間表投予,較佳地,提供本文所用之組成物及其他治療劑的時間有一段重疊期間。其他治療劑的例子包括至少一個其他不同菌種或菌株的微生物、抑制產甲烷菌或甲烷生成作用的疫苗、及/或天然或化學合成之甲烷生成抑制劑及/或產甲烷菌抑制劑(例如溴仿)。
適合與本文所用之組成物分開、同時或依序投予的摻劑包括一或多個益生元劑、一或多個益生菌劑、一或多個後生元劑、一或多個磷脂質、一或多個神經節苷脂、其他本領域已知適宜之摻劑、及前述之組合。
一般而言,所謂益生元係指刺激動物消化系統中細菌生長及/或活性的物質,其具有生物活性。益生元可以是經選擇性發酵的成分,使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組成及/或活性皆產生特定之變化,從而給宿主帶來健康益處。益生菌通常係指有助於腸道微生物平衡的微生物,其在維持健康或提供其他生物活性中起作用。許多乳酸菌(LAB)菌種(例如乳酸桿菌屬及雙歧桿菌屬)通常皆被認為是益生菌,而部分桿菌屬菌種、及部分酵母菌亦被發現是適宜的候選。後生元係指來自微生物(例如益生菌)之無法繁殖(non-viable)的細菌產物或代謝副產物,其在宿主中具有生物活性。
有用的益生元包括半乳糖寡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GOS)、短鏈GOS、長鏈GOS、果寡糖(fructooligosaccharide,FOS)、短鏈FOS、長鏈FOS、菊糖、聚半乳糖、聚果糖、乳果糖、及前述任何二或多者的任意混合物。部分益生元可參見Boehm G及Moro G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spects of Prebiotics Used in Infant Nutrition, J. Nutr. (2008) 138(9):1818S-1828S),其作為參考而併入於本文中。其他有用的用劑可包括膳食纖維,例如完全或部分不可溶、或完全或部分不可消化之膳食纖維。
因此,在一實施態樣中,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可與選自以下之一或多種摻劑分開、同時或依序投予:一或多個益生菌、一或多個益生元、一或多個膳食纖維來源、一或多個半乳糖寡糖、一或多個短鏈半乳糖寡糖、一或多個長鏈半乳糖寡糖、一或多個果寡糖、一或多個短鏈果寡糖、一或多個長鏈果寡糖、菊糖、一或多個聚半乳糖、一或多個聚果糖、乳果糖、或前述任何二或多者的任意混合物。
在某些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係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及/或其衍生物、及一或多個益生元、一或多個益生菌、一或多個後生元、一或多個膳食纖維來源。在某些實施態樣中,該益生元係包含一或多個果寡糖、一或多個半乳糖寡糖、菊糖、一或多個聚半乳糖、一或多個聚果糖、乳果糖、或前述任何二或多者的任意混合物。
在不受理論束縛的情形下,咸信二或多種乳酸菌菌株(例如三種乳酸菌菌株)的共培養及/或共同投予可減少因嗜菌體感染所導致的培養失敗發生。此所以,在某些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係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及一或多種其他乳酸菌菌株,較佳為二或多種其他乳酸菌菌株。在其他實施態樣中,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組成物係與一或多種包含一或多種其他乳酸菌菌株(較佳為二或多種其他乳酸菌菌株)的其他組成物同時或依序投予。
應理解,本發明之不同組成物可經調配以投予至特定之個體群組(例如:特定之反芻動物個體群組或特定之單胃動物個體群組)。舉例言之,適合投予家牛的組成物配方可不同於適合投予不同反芻動物(例如綿羊)者;以及,適合投予豬的組成物配方可不同於適合投予不同動物(例如馬)者。亦應理解,本發明組成物可經不同調配以適於投予至不同年齡的動物。舉例言之,適合投予小牛、羊羔、仔豬或幼駒之組成物配方可不同於適合投予牛、綿羊、豬、或馬之成體者。在某些實施態樣中,第一組成物可經調配以於初始劑量方案中投予至年幼動物(例如未離乳動物),且第二組成物可經調配以於維持劑量方案中投予至相同動物。在部分實施態樣中,該第一組成物係經調配以用於未離乳動物且該第二組成物係經調配以用於離乳後動物。
鼠李糖乳酸桿菌 FNZ129 菌株的製備
本領域已知直接飼餵的微生物(DFM)及其於調節瘤胃功能及改善瘤胃動物表現之方法中的應用,亦已知其製造方法。
簡言之,可使用傳統液態或固態發酵技術培養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在至少一個實施態樣中,該菌株係生長於液態的營養基中,直到達到形成最高數目之孢子的程度。該菌株係藉由發酵細菌菌株而製造,該發酵則係藉由擴大培養一種子培養物開始。此涵蓋重複且無菌地將該培養物轉移至越來越大的體積以作為發酵的接種原,其可在具有培養基的不銹鋼發酵槽中進行,該培養基含有最適生長所需之蛋白質、醣類、及礦物質。非限制之例示性培養基為MRS或TBS。然而,亦可使用其他培養基。在將接種原添加至發酵槽之後,控制溫度及攪拌以達到最大生長。一旦培養物達到最大族群密度,即藉由自發酵培養基將細胞分離來收獲該培養物。此通常藉由離心完成。
在一實施態樣中,為了製備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係將該菌株發酵至1×10 8CFU/毫升至約1×10 9CFU/毫升的水平。藉由離心且移除上清液來收獲該細菌。接著,該沉澱之細菌可用於製造一DFM。在至少一部分實施態樣中,該沉澱之細菌係經凍乾,再用於製造一DFM。然而,在其使用前,將該菌株凍乾並非必要。亦可於添加或未添加防腐劑的情形下、以經濃縮、未經濃縮、或經稀釋的形式來使用該菌株。
接著,係測定該培養物的數量。CFU或菌落形成單位係為由標準微生物平板方法所獲樣本的活菌細胞數量。該術語係衍生自以下事實:單一細胞在合適之平板培養基上會生長且變成一活菌菌落。
因為多個細胞可能產生一個活菌菌落,菌落形成單位此一術語相較於細胞數目係更有用的單位測量。
具體實施態樣
現將透過以下所編列之段落來描述本發明之具體實施態樣: A1.   一種經分離的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ational Measurement Institute of Australia,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A2.   一種食品或飼料組成物,其係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A3.   如A2所述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其中該組成物為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 A4.   一種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其係用於抑制反芻動物前胃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瘤胃微生物叢的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反芻動物之甲烷排放、增加反芻動物的飼料利用率、提升反芻動物的生長及/或生產力、增加反芻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或改善反芻動物的體重及/或身體組成,其中該飼料組成物係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A5.   如A4所述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其中該飼料組成物為一經發酵之優格形式的組成物,且其中該經發酵之優格形式的組成物係透過使用一乳基底載劑或非乳基底載劑使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生長的過程而形成。 A6.   如A4所述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其係以下或包含以下:部分或完全混合日糧(TMR)、玉米、大豆、糧草、穀物、酒糟、發芽穀物、豆類、纖維、秣料、青草、乾草、乾稈、青貯飼料、穀粒、葉子、粉料、粉狀飼料、果漿、蔬菜漿、果渣或蔬菜渣、柑橘粉、小麥次粉、玉米芯粉、舔磚、或糖蜜。 A7.   如A4至A6中任一項所述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其還包含至少一個不同種或不同菌株的微生物、抑制產甲烷菌或甲烷生成的疫苗、及/或天然或化學合成的甲烷生成抑制劑及/或產甲烷菌抑制劑(例如溴仿)。 A8.   如A4至A7中任一項所述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其還包含一或多個選自以下的摻劑:一或多個益生元、一或多個益生菌、一或多個後生元、一或多個膳食纖維來源、一或多個半乳寡糖、一或多個短鏈半乳寡糖、一或多個長鏈半乳寡糖、一或多個果寡糖、菊糖、一或多個半乳聚糖、一或多個果聚糖、乳果糖、或前述任二或多者的任意混合物。 A9.   如A4至A8中任一項所述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其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之衍生物為該菌株的細胞裂解物、該菌株的細胞懸浮液、該菌株的代謝產物、該菌株的培養上清液、或經滅殺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 A10  一種抑制反芻動物前胃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如A2或A3所定義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如A4至A9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A11. 一種減少反芻動物瘤胃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如A2或A3所定義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如A4至A9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A12. 一種減少透過反芻動物之甲烷排放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如A2或A3所定義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如A4至A9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A13. 一種增加反芻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如A2或A3所定義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如A4至A9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A14. 一種提升反芻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如A2或A3所定義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如A4至A9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A15. 一種增加反芻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之產率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如A2或A3所定義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如A4至A9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A16. 一種改善反芻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如A2或A3所定義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如A4至A9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A17. 一種抑制反芻動物前胃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A18. 一種減少透過反芻動物之甲烷排放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A19. 一種增加反芻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A20. 一種提升反芻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步驟,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A21. 一種增加反芻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之產率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步驟,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A22. 一種改善反芻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的步驟,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A23. 一種減少瘤胃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A24. 如A17至A23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係抑制該動物前胃中甲基營養型產甲烷菌的生長,較佳為甲烷球菌屬的產甲烷菌。 A25. 如A17至A24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或其衍生物係以如下組成物的形式投予:食品、飲品、食品添加物、飲品添加物、動物飼料、動物飼料添加物、動物飼料補充品、膳食補充品、載劑、維生素或礦物質預混物、營養品、灌食產品、可溶性產品、補充品、醫藥品、舔磚、動物藥水、錠劑、膠囊、丸劑、或瘤胃內產物(例如填充物),或其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係經封裝,例如封裝於脂質體、微球、微粒或微膠囊中。 A26. 如A2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係以如下形式投予:飲用水、乳品、奶粉、乳替代品、強化乳、乳清、乳清粉、部分或完全混合日糧(TMR)、玉米、大豆、糧草、穀物、酒糟、發芽穀物、豆類、維生素、胺基酸、礦物質、纖維、秣料、青草、乾草、乾稈、青貯飼料、穀粒、葉子、粉料、可溶性產品、補充品、粉狀飼料、果漿、蔬菜漿、果渣或蔬菜渣、柑橘粉、小麥次粉、玉米芯粉、糖蜜、蔗糖、麥芽糊精、稻穀、蛭石、沸石或經粉碎之石灰石。 A27. 如A17至A2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以下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每公斤乾重載劑飼料10 4至10 13菌落形成單位、每日每公斤該動物體重10 4至10 10菌落形成單位、或每日10 4至10 13菌落形成單位。 A28. 如A2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以下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每公斤乾重載劑飼料10 8至10 12菌落形成單位、每日每公斤該動物體重10 5至10 8菌落形成單位、或每日10 6至10 13菌落形成單位。 A29. 如A17至A28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衍生物為該菌株的細胞裂解物、該菌株的細胞懸浮液、該菌株的代謝產物、該菌株的培養上清液、或經滅殺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 A30. 如A17至A29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進一步投予至少一個不同種或不同菌株的微生物、抑制產甲烷菌或甲烷生產的疫苗、及/或天然或化學合成的甲烷生成抑制劑及/或產甲烷菌抑制劑(例如溴仿)。 A31. 如A17至A3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係與選自以下之一或多個摻劑分開、同時或依序投予:一或多個益生元、一或多個益生菌、一或多個後生元、一或多個膳食纖維來源、一或多個半乳寡糖、一或多個短鏈半乳寡糖、一或多個長鏈半乳寡糖、一或多個果寡糖、菊糖、一或多個半乳聚糖、一或多個果聚糖、乳果糖、或前述任二或多者的任意混合物。 A32. 如A17至A3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係提升反芻動物之生長或生產力。 A33. 如A3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係增加反芻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 A34. 如A3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係增加反芻動物所生產之乳中的乳脂肪、乳蛋白或乳固形物的產率。 A35. 如A17至A34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同時改善反芻動物的體重及/或身體組成。 A36. 如A17至A3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反芻動物為牛、山羊、綿羊、野牛、犛牛、水牛、鹿、駱駝、羊駝、駱馬、牛羚、羚羊、或大藍羚。 A37. 如A17至A3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反芻動物為家牛或綿羊。 A38. 如A17至A3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反芻動物為家牛。 A39. 如A17至A38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反芻動物為泌乳動物。 A40. 如A17至A38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反芻動物為未離乳的動物,例如小牛或羊羔。 A41. 如A17至A38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反芻動物為離乳後的動物。 A42. 如A17至A38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係在該動物離乳前及離乳後皆對該動物投予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 A43. 如A17至A38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係對一未離乳的動物進行投予,且其中該抑制反芻動物前胃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透過反芻動物之甲烷排放(例如甲烷生產)、及/或增加反芻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效果係維持至離乳後。 A44. 如A17至A43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係在最後一次投予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後,該抑制反芻動物前胃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透過反芻動物之甲烷排放(例如甲烷生產)、及/或增加反芻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效果係維持至少2天、3天、5天、1週、2週、1個月、2個月、3個月、4個月、5個月、6個月、7個月、8個月、9個月、10個月、11個月、1年、2年、3年、4年、5年、6年、或7年。 A45. 如A4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抑制反芻動物前胃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透過反芻動物之甲烷排放(例如甲烷生產)、及/或增加反芻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效果係維持反芻動物的一生。 A46. 一種使用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於製備一組成物的用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且其中該組成物係用於抑制反芻動物前胃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瘤胃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反芻動物之甲烷排放、增加反芻動物之飼料利用率、增加反芻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或改善反芻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 A47. 根據A46之用途,其中該組成物係包含如A2或A3所定義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如A4至A9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 A48. 一種用於抑制反芻動物前胃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瘤胃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反芻動物之甲烷排放、增加反芻動物之飼料利用率、增加反芻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或改善反芻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的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B1.   一種經分離的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B2.   一種食品或飼料組成物,其係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B3.   如B2所述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其中該組成物為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 B4.   一種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其係用於抑制單胃動物腸胃道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單胃動物之甲烷排放、增加單胃動物之飼料利用率、提升單胃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增加單胃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或改善單胃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其中該飼料組成物係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B5.   如B4所述之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其中該飼料組成物為一經發酵之優格形式的組成物,且其中該經發酵之優格形式的組成物係透過使用一乳基底載劑或非乳基底載劑使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生長的過程而形成。 B6.   如B4所述之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其係以下或包含以下:部分或完全混合日糧(TMR)、玉米、大豆、糧草、穀物、酒糟、發芽穀物、豆類、纖維、秣料、青草、乾草、乾稈、青貯飼料、穀粒、葉子、粉料、粉狀飼料、果漿、蔬菜漿、果渣或蔬菜渣、柑橘粉、小麥次粉、玉米芯粉、舔磚、或糖蜜。 B7.   如B4至B6中任一項所述之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其還包含至少一個不同種或不同菌株的微生物、抑制產甲烷菌或甲烷生成的疫苗、及/或天然或化學合成的甲烷生成抑制劑及/或產甲烷菌抑制劑(例如溴仿)。 B8.   如B4至B7中任一項所述之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其還包含一或多個選自以下的摻劑:一或多個益生元、一或多個益生菌、一或多個後生元、一或多個膳食纖維來源、一或多個半乳寡糖、一或多個短鏈半乳寡糖、一或多個長鏈半乳寡糖、一或多個果寡糖、菊糖、一或多個半乳聚糖、一或多個果聚糖、乳果糖、或前述任二或多者的任意混合物。 B9.   如B4至B8中任一項所述之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其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之衍生物為該菌株的細胞裂解物、該菌株的細胞懸浮液、該菌株的代謝產物、該菌株的培養上清液、或經滅殺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 B10. 一種抑制單胃動物腸胃道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如B2或B3所定義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如B4至B9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B11. 一種減少單胃動物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如B2或B3所定義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如B4至B9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B12. 一種減少透過單胃動物之甲烷排放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如B2或B3所定義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如B4至B9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B13. 一種增加單胃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如B2或B3所定義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如B4至B9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B14. 一種提升單胃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如B2或B3所定義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如B4至B9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B15. 一種增加單胃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之產率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如B2或B3所定義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如B4至B9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B16. 一種改善單胃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如B2或B3所定義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如B4至B9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的步驟。 B17. 一種抑制單胃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B18. 一種減少透過單胃動物之甲烷排放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B19. 一種增加單胃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B20. 一種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B21. 一種提升單胃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B22. 一種改善單胃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的方法,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B23. 如B17至B2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係抑制於該動物盲腸中甲基營養型產甲烷菌之生長,較佳為甲烷球菌屬之產甲烷菌。 B24. 如B17至B23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或其衍生物係以如下組成物的形式投予:食品、飲品、食品添加物、飲品添加物、動物飼料、動物飼料添加物、動物飼料補充品、膳食補充品、載劑、維生素或礦物質預混物、營養品、灌食產品、可溶性產品、漿料、補充品、醫藥品、舔磚、動物藥水、錠劑、膠囊、丸劑或填充物,或其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係經封裝,例如封裝於脂質體、微球、微粒或微膠囊中。 B25. 如B2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係以如下形式投予:飲用水、乳品、奶粉、乳替代品、強化乳、乳清、乳清粉、飼料顆粒、玉米、大豆、糧草、穀物、酒糟、發芽穀物、豆類、維生素、胺基酸、礦物質、纖維、秣料、青草、乾草、乾稈、青貯飼料、穀粒、葉子、粉料、可溶性產品、漿料、補充品、粉狀飼料、果漿、蔬菜漿、果渣或蔬菜渣、柑橘粉、小麥次粉、玉米芯粉、糖蜜、蔗糖、麥芽糊精、稻穀、蛭石、沸石或經粉碎之石灰石。 B26. 如B17至B2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以下量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每公斤乾重載劑飼料10 4至10 13菌落形成單位、每日每公斤該動物體重10 4至10 10菌落形成單位、或每日10 4至10 13菌落形成單位。 B27. 如B2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以下量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每公斤乾重載劑飼料10 8至10 12菌落形成單位、每日每公斤該動物體重10 5至10 8菌落形成單位、或每日10 6至10 13菌落形成單位。 B28. 如B17至B2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衍生物為該菌株的細胞裂解物、該菌株的細胞懸浮液、該菌株的代謝產物、該菌株的培養上清液、或經滅殺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 B29. 如B17至B28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進一步投予至少一個不同種或不同菌株的微生物、抑制產甲烷菌或甲烷生產的疫苗、及/或天然或化學合成的甲烷生成抑制劑及/或產甲烷菌抑制劑(例如溴仿)。 B30. 如B17至B29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係與選自以下之一或多個摻劑分開、同時或依序投予:一或多個益生元、一或多個益生菌、一或多個後生元、一或多個膳食纖維來源、一或多個半乳寡糖、一或多個短鏈半乳寡糖、一或多個長鏈半乳寡糖、一或多個果寡糖、菊糖、一或多個半乳聚糖、一或多個果聚糖、乳果糖、或前述任二或多者的任意混合物。 B31. 如B17至B3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同時改善單胃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 B32. 如B17至B3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單胃動物為人、豬、貓、狗、馬、驢、兔、或家禽。 B33. 如B17至B3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單胃動物為伴侶動物。 B34. 如B17至B3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單胃動物為非人動物。 B35. 如B17至B3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單胃動物為豬。 B36. 如B17至B3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單胃動物為雞、鴨、鵝、或火雞。 B37. 如B17至B3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單胃動物為未離乳的動物,例如仔豬或幼駒。 B38. 如B17至B3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單胃動物為離乳後的動物。 B39. 如B17至B3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係在該動物離乳前及離乳後皆對該動物投予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 B40. 如B17至B3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係對未離乳的動物進行投予,且其中該抑制單胃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透過單胃動物之甲烷排放(例如甲烷生產)、及/或增加單胃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效果係維持至離乳後。 B41. 如B17至B3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係在最後一次投予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後,該抑制單胃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透過單胃動物之甲烷排放(例如甲烷生產)、及/或增加單胃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效果係維持至少2天、3天、5天、1週、2週、1個月、2個月、3個月、4個月、5個月、6個月、7個月、8個月、9個月、10個月、11個月、1年、2年、3年、4年、5年、6年、或7年。 B42. 如B4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抑制單胃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透過單胃動物之甲烷排放(例如甲烷生產)、及/或增加單胃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效果係維持單胃動物的一生。 B43. 如B17至B42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飼料組成物為一經發酵之優格形式的組成物,且其中該經發酵之優格形式的組成物係透過使用一乳基底載劑或非乳基底載劑使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生長的過程而形成。 B44. 一種使用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於製備一組成物的用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且其中該組成物係用於抑制單胃動物腸胃道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之生長、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單胃動物之甲烷排放、增加單胃動物之飼料利用率、提升單胃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增加單胃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或改善單胃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 B45. 如B44所述之用途,其中該組成物為藥品。 B46. 如B44或B45所述之用途,其中該單胃動物為人。 B47. 一種用於抑制單胃動物腸胃道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單胃動物之甲烷排放、增加單胃動物之飼料利用率、提升單胃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增加單胃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或改善單胃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的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B48. 如B47所述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單胃動物為人。
實施例
實施例 1 –抗產甲烷菌指標菌株之細菌素萃取物的平板篩選
1.1 材料與方法
1.1.1 細菌素萃取
製備來自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培養物之細菌素萃取物,並測試其抗以下產甲烷菌指標菌株的效果:韓國牛甲烷短桿菌JH1( Methanobrevibacter boviskoreaniJH1;下稱「JH1」)、甲烷球菌屬菌種WGK6( Methanosphaerasp. WGK6;下稱「WGK6」)、反芻動物甲烷短桿菌M1( Methanobrevibacter ruminantiumM1;下稱「M1」)、及哥特甲烷短桿菌D5( Methanobrevibacter gottschalkiiD5;下稱「D5」)。
透過將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平板塗抹於含有乳糖(2克/公升)之De Man–Rogosa–Sharpe瓊脂(MRS,De Man等人,1960)上,使其從-80℃貯存中復甦。使用小的接種環,將甘油原種(glycerol stock)於MRS瓊脂平板上劃線,以獲得分離的菌落。將該平板置於37℃之密封容器中溫育48小時。生長後,選擇、挑出單一菌落,並第二次再劃線於瓊脂平板上,且於37℃下溫育,以獲得分離的菌落。48小時後,對來自再劃線之平板的單一菌落進行挑選,且將其接種至MRS液態培養基中,於37℃下溫育48小時。接著,將各經復甦之菌株的接種原(inoculum;1毫升)繼代培養於16毫升之含有乳酸鏈球菌素MRS的液態培養基中(最終濃度為1奈克/毫升)。該些培養基中係包含非常低水平的乳酸鏈球菌素,以誘導細菌素生產。將該培養物於37℃下溫育隔夜。隔夜生長之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培養物係用於細菌素萃取。取一滴培養物用於製造濕式抹片(wet-mount slide),以使用相位差顯微鏡檢驗細胞並製備格蘭氏染色來確認培養物的純度。
將剩餘的培養物(約16毫升)轉移至50毫升之Falcon試管中並用於細菌素萃取,該萃取係遵照Gaspar等人(2018)之方法及如下之部分修改來進行。使用6莫耳濃度的NaOH調整該培養物之pH至約6.8。接著,將0.3毫升之催化酶(2毫克/公升)添加至該培養物中,於37℃下溫育30分鐘後,再於70℃下溫育45分鐘。然後,以12,000×g於4℃下對該培養物進行離心20分鐘,輕輕倒出上清液並將細胞沉澱物再次懸浮於8毫升之0.9%的NaCl(pH 2)中。檢查該再次懸浮之沉澱物的pH,若需要,使用1莫耳濃度的HCl調整至pH 2。使細胞於4℃下在一搖晃平台上緩慢攪拌溫育2小時。接著。以12,000×g於4℃下對該細胞進行離心20分鐘,並將上清液收集至一新的15毫升Falcon試管中。使用1莫耳濃度的NaOH將該上清液之pH調整至pH 6.8,並使用10毫升之注射器及針頭於無菌條件下藉由無菌濾紙(Millex-GP 0.22微米,直徑25毫米,Millipore,Merck,Sigma-Aldrich NZ)將該上清液過濾至一無菌、氮氣(N 2)沖洗過的Hungate試管中。將該經過濾之上清液冷凍於-20℃中直到使用。
1.1.2 韓國牛甲烷短桿菌 JH1 之培養
為了鑑定具有抗甲烷菌活性之潛在的候選LAB菌株,使用模式產甲烷菌菌株韓國牛甲烷短桿菌JH1(Li等人,2019)進行微量滴定板之產甲烷菌生長抑制生物試驗。韓國牛甲烷短桿菌JH1具有不尋常的生長能力,其係使用乙醇作為將CO 2還原為CH 4之還原力的來源,使得JH1能夠在不需要經由H 2:CO 2(80:20)之1大氣壓(atm)過壓補充氫氣的情形下,於厭氧條件溫育之微量滴定板中生長。此使得高通量JH1篩選方法能夠鑑定LAB菌株的抑制活性。
用於接種於平板試驗之韓國牛甲烷短桿菌JH1培養物係生長於含有9毫升之BY培養基(Joblin,1995)的Balch試管(厭氧試管,18×150毫米,丁基橡膠隔塞,鋁捲邊,Bellco玻璃,瓦恩蘭,新澤西州,美國)中,其中該BY培養基係使用厭氧技術透過注射器而補充有(最終濃度)60毫莫耳濃度之甲酸鈉、200毫莫耳濃度之乙醇、0.1毫升之維生素溶液(1×)及0.1毫升之輔酶M溶液(10微莫耳濃度)。將該些試管在不搖晃的情形下於39℃進行溫育,直到3至5天後出現肉眼可見的混濁,並且在其相對於蒸餾水空白組達到介於0.8至1.0之OD 600後,將培養物用於微量滴定板試驗的接種。在移動該接種原之前,藉由將一針頭插入並穿過該丁基橡膠隔塞來釋放JH1培養試管中的過壓,使累積之氣體流出。
使用濕式抹片在螢光顯微鏡下確認新鮮的生長培養物,且韓國牛甲烷短桿菌JH1係呈現短卵形桿狀,在紫外線(UV)照射下為螢光綠。透過將培養物之樣本接種至9毫升之補充有5毫莫耳濃度葡萄糖的BY培養基並於39℃下溫育一天來確認培養汙染。若1天後未觀察到混濁,則將該培養物視為未汙染。透過從該培養物中萃取基因體DNA、並使用傳統細菌16S引子(27f – GAGTTTGATCMTGGCTCAG, 1492r – GGYTACCTTGTTACGACTT)及古細菌特定16S引子(915af – AGGAATTGGCGGGGGAGCAC, 1386r – GCGGTGTGTGCAAGGAGC)二者進行PCR擴增該16S rRNA基因,以不時進行進一步的確認。以該古細菌引子組之條帶(band)的存在及該細菌引子組之條帶的不存在、以及PCR產物的定序結果來確認培養物的純度。
1.1.3 甲烷球菌屬菌種 WGK6 之培養
甲烷球菌屬的成員約有8%由瘤胃產甲烷菌構成(Henderson等人,2015)且通常為H 2依賴性甲基營養型(使用H 2將甲醇還原為甲烷)。甲烷球菌屬菌種WGK6為一種分離自澳洲袋鼠腸道之利用H 2的甲基營養型產甲烷菌,但也能夠使用乙醇作為將甲醇還原成甲烷之還原力的來源(Hoedt,2017)。與韓國牛甲烷短桿菌JH1相似地,此代謝能力理論上使得WGK6能夠在不需要H 2過壓的情形下生長於乙醇,從而能夠在微量滴定板中生長。在以H 2(180千帕之H 2與CO 2過壓;80:20)或乙醇作為能量來源,且二者均以甲醇作為終端電子受體的情形下,使用BRN-RF10培養基(Balch等人,1979;Hoedt,2017)於Hungate試管中對甲烷球菌屬菌種WGK6的生長進行測試。使WGK6生長於乙醇與甲醇的嘗試並未成功,但WGK6能夠在Hungate試管中生長於甲醇與H 2。發明人起初係嘗試於加壓氣罐中在H 2與CO 2氣氛(180千帕過壓)下,使甲烷球菌屬菌種WGK6於安排有甲醇之微量滴定板中生長,1週後幾乎檢測不到生長。然而,在增加添加至BRN-RF10培養基之半胱胺酸的濃度後,係獲得較好的甲烷球菌屬菌種WGK6的生長。此所以,發展出使用能夠加壓(H 2與CO 2;80:20)之不鏽鋼氣罐的平板試驗。
在180千帕之H 2與CO 2過壓(80:20,BOC Gases NZ)下,使將用於試驗之甲烷球菌屬菌種WGK6的培養物生長於含有9毫升之BRN-RF10培養基的Balch試管中,其中係透過注射器使用厭氧技術於該BRN-RF10培養基中補充(最終濃度)60毫莫耳濃度之甲酸鈉、1%甲醇、0.1毫升之維生素溶液(1×)及0.1毫升之輔酶M溶液(10微莫耳濃度)。將該些試管在不搖晃的情形下於39℃進行溫育,直到3至5天後出現肉眼可見的混濁,並且在其相對於蒸餾水空白組達到介於0.8至1.0之OD 600後,將其用於平板試驗的接種。在移動該接種原之前,藉由將一針頭插入並穿過該丁基橡膠隔塞來釋放WGK6培養試管中的過壓,使累積之氣體流出。
1.1.4 反芻動物甲烷短桿菌 M1 及哥特甲烷短桿菌 D5 之培養
本實施例係使用BY培養基進行反芻動物甲烷短桿菌M1及哥特甲烷短桿菌D5之生長,其餘生長程序係與如上1.1.3所述之WGK6步驟準則相同。在180千帕之H 2與CO 2(80:20,BOC Gases NZ)過壓下,使將用於試驗之培養物生長於含有9毫升BY培養基之Balch試管中,其中係透過注射器添加使用厭氧技術於該BY培養基中補充(最終濃度)60毫莫耳濃度之甲酸鈉、0.1毫升之維生素溶液(1×)及0.1毫升之輔酶M溶液(10微莫耳濃度)。該些試管係在不搖晃的情形下於39℃溫育,直到3至5天後出現肉眼可見的混濁,並將培養物用於微量滴定板試驗的接種。
1.1.5 韓國牛甲烷短桿菌 JH1 生長抑制試驗
在室溫下,將冷凍儲存於厭氧條件下之Hungate試管中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細菌素萃取物進行解凍。將用於各試驗之所有試驗成分(除了JH1接種原之外)以表1所示比例,以CO 2沖洗過之注射器及針頭添加至含有3.75毫升BY+甲酸培養基的無菌7.5毫升Hungate試管中。接著,對各管接種新鮮生長的JH1培養物並於39℃下溫育1小時,然後移動到厭氧室(98% CO 2–2% H 2氣氛;Coy Laboratory Products,美國)內,並分配至多孔之96孔板的孔中。將經填充之平板置於具有MCG Anaeropack-Anaero(Ngaio Diagnostics,尼爾森,紐西蘭)之厭氧包(AnaeroPack)的2.5公升矩形缸中,且將蓋子密封,再將該矩形缸從厭氧室移出並於39℃下溫育。每日經由透明缸觀察該平板,直到韓國牛甲烷短桿菌JH1控制組的孔顯示出肉眼可見的混濁(通常在5至6天內)。在Multiskan FC微孔板光度儀(Thermo Scientific,奧克蘭,紐西蘭)中搖晃5秒後,紀錄各孔在595奈米下的光密度(OD 595)。將培養基控制組之孔的吸收讀值作為背景值而扣除,並計算相較於JH1正生長控制組之孔(僅含有緩衝液),細菌素萃取樣本所造成之韓國牛甲烷短桿菌JH1生長的抑制百分比。 1. 用於韓國牛甲烷短桿菌 JH1 生長抑制試驗的微量滴定板設置
添加量(微升)
成分 LAB 細菌素萃取物 培養基 控制組 單獨 JH1 控制組 乳酸鏈 球菌素
BY培養基 +甲酸 (3莫耳濃度) 150 150 150 150
磷酸鹽緩衝液(1莫耳) 5 90 80 70
乙醇(10莫耳濃度) 5 5 5 5
維生素/輔酶M溶液(1×) 5 5 5 5
細菌素萃取物 75 0 0 0
乳酸鏈球菌素(1毫克/毫升,300微莫耳濃度) 0 0 0 10
JH1接種原 10 0 10 10
總計 250 250 250 250
1.1.6 甲烷球菌屬菌種 WGK6 之生長抑制試驗
以CO 2沖洗過之注射器及針頭將用於各試驗之各試驗組分(除了WGK6接種原之外)添加至含有3.75毫升BY+甲酸培養基的Hungate試管中,其中該培養基係如表2所述般地補充有1%甲醇(247毫莫耳濃度,最終濃度)。接著,將該些試管及接種試管移動至厭氧室中。將含有除了接種原之外的所有成分的培養基分配至在該厭氧室內的平板中,然後將接種原添加至適當的孔中。將該些平板水平放置於一不銹鋼氣罐中,以同時維持4個微量滴定板。添加二個厭氧箱(MCG Anaeropack-Anaero,Ngaio Diagnostics,尼爾森,紐西蘭),將氣罐密封並取出至厭氧室外,且使用H 2與CO 2(80:20,BOC Gases NZ)以幫浦加壓至180千帕,然後於39℃下溫育1週。定期確認該些氣罐以確保有維持過壓,且若需要,使用H 2與CO 2再次加壓。溫育1週後,打開氣罐並將該些平板移出。使用多管道移液器(multichannel pipettor)重複吸取(pipetting)使各孔之內容物均勻地再次懸浮。在Multiskan FC微孔板光度儀(Thermo Scientific,奧克蘭,紐西蘭)中搖晃5秒後,接著立即紀錄各孔在595奈米下的光密度(OD 595)。將培養基控制組之孔的吸收讀值作為背景值而扣除,並計算相較於WGK6正生長控制組之孔(僅含有緩衝液,以取代細菌素萃取物),細菌素萃取樣本所造成之甲烷球菌屬菌種WGK6生長的抑制百分比。 2. 用於甲烷球菌屬菌種 WGK6 之生長抑制試驗的微量滴定板設置
添加量(毫升)
成分 培養基 控制組 乳酸鏈球菌素控制組 生長控制組 細菌素 測試組
BRN-10培養基 3.5 3.5 3.5 3.5
3莫耳濃度之甲酸鈉、1莫耳濃度之醋酸鈉、1莫耳濃度之甲醇混合物 0.1 0.1 0.1 0.1
25毫克/毫升之L-半胱胺酸-HCl 0.1 0.1 0.1 0.1
產甲烷菌接種原 0 0.5 0.5 0.5
乳酸鏈球菌素(1毫克/毫升,300微莫耳濃度) 0 0.2 0 0
細菌素萃取物 0 0 0 0.8
0.9% NaCl 0.8 0.6 0.8 0
額外的BRN-10 (取代接種原) 0.5 0 0 0
總計 5.0 5.0 5.0 5.0
1.1.7 反芻動物甲烷短桿菌 M1 及哥特甲烷短桿菌 D5 之生長抑制試驗
反芻動物甲烷短桿菌M1及哥特甲烷短桿菌D5之培養物係如上1.1.4所述般地製備。在移動接種原之前,先釋放將管中之過壓。
如表3所述,以CO 2沖洗過之注射器及針頭將試驗成分添加至含有3.5毫升之無菌BY培養基的7.5毫升Hungate試管中。接著,將新鮮生長的培養物接種至各試管,於39℃下溫育1小時後移動到厭氧室內並分配至96孔多孔板的孔中。將該些96孔板密封並在180千帕之H 2與CO 2過壓下於不銹鋼器瓶中溫育,並且如上1.1.6之甲烷球菌屬菌種WGK6試驗所述般地,透過分光光度儀測量記錄其在OD 595下的光密度。將BY培養基控制組之孔的OD 595讀值係作為背景值而扣除,並計算相較於正生長控制組之孔(含有緩衝液以取代細菌素萃取物),細菌素萃取物樣本所造成之反芻動物甲烷短桿菌M1及哥特甲烷短桿菌D5生長的抑制百分比。 3. 用於反芻動物甲烷短桿菌 M1 及哥特甲烷短桿菌 D5 之生長抑制試驗的微量滴定板設置
添加量(毫升)
成分 培養基 控制組 乳酸鏈 球菌素 生長控制組 細菌素 測試組
BY培養基 7.0 7.0 7.0 3.5
3莫耳濃度之甲酸鈉/1莫耳濃度之醋酸鈉混合物/1莫耳濃度之甲醇 0.2 0.2 0.2 0.1
維生素/輔酶M溶液(1×) 0.2 0.2 0.2 0.1
25毫克/毫升L-半胱胺酸-HCl 0.2 0.2 0.2 0.1
產甲烷菌接種原(M1或D5) 0 1.0 1.0 0.5
乳酸鏈球菌素(1毫克/毫升,300微莫耳濃度) 0 0.4 0 0
細菌素萃取物 0 0 0 0.8
額外的BY培養基 1.0 0 0 0
NaCl 0.9% 1.6 1.2 1.6 0
總計 10.2 10.2 10.2 5.1
1.2 結果
對總計1,712個乳酸菌菌株的細菌素萃取物進行抗甲烷球菌屬菌種WGK6的篩選。其中,1,580個菌株(>92%)顯示出少於50%抑制。1,712個乳酸菌菌株係包括94個鼠李糖乳酸桿菌菌株,其中62個(約66%)顯示出少於20%的WGK6抑制,81個(約86%)顯示出少於50%抑制,且僅3個菌株(約3%)顯示出>80%抑制。整體而言,此結果表示產甲烷菌抑制可能是一菌株特異性的效果。
如表4所示,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細菌素萃取物係顯示出非常強烈的甲基營養型產甲烷菌指標菌(甲烷球菌屬菌種WGK6)抑制,但不抑制食氫產甲烷菌指標菌(韓國牛甲烷短桿菌JH1、反芻動物甲烷短桿菌M1、或哥特甲烷短桿菌D5)。 4. 鼠李糖乳酸桿菌 FNZ129 細菌素萃取物對產甲烷菌指標菌株的抑制
抑制百分比( %
JH1 WGK6 M1 D5
FNZ129 0 94 0 2
1.3 討論與結論
甲烷短桿菌屬及甲烷球菌屬的成員為多種反芻動物物種之瘤胃中主要的產甲烷菌。WGK6係廣泛地用作甲基營養型產甲烷菌的指標菌株、且具體地用作甲烷球菌屬菌種的指標菌株。韓國牛甲烷短桿菌JH1、反芻動物甲烷短桿菌M1、及哥特甲烷短桿菌D5係用作甲烷短桿菌屬菌種的指標菌株。此實施例係顯示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的細菌素萃取物顯示出抗甲基營養型產甲烷菌甲烷球菌屬菌種WGK6的強烈抑制效果,但對於食氫產甲烷菌韓國牛甲烷短桿菌JH1、反芻動物甲烷短桿菌M1、及哥特甲烷短桿菌D5則沒有影響。
2. 實施例 2 –鼠李糖乳酸桿菌 FNZ129 菌株於體外試驗中對瘤胃的影響
2.1 材料與方法
2.1.1 用於測試之細菌培養物及上清液的製備
將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接種至7個Hungate試管,各試管含有5毫升之厭氧MRS培養基(Sigma-Aldrich),且該些試管係於39℃下溫育16小時(直到該些培養物達到穩定期)。將該些培養物集中至一250毫升之CO 2沖洗過的血清瓶內。將一等分(1毫升)之集合培養物添加至9毫升之無菌MRS培養基中,以量測其OD 600。將其他等分(0.5毫升)之培養混合物接種至4.5毫升之無菌厭氧緩衝液中(三重複),並在CO 2下進行10倍序列稀釋並平板塗抹於於MRS平板上,以確定原始培養物的菌落形成單位數目(CFU/毫升)。將剩餘培養物的一半用於一組瘤胃體外發酵(測試培養物),且將另一半過濾(Millipore,孔洞大小為0.22微米),並將該過濾物置於一新的無菌厭氧血清瓶中(上清液處理,SN)。將厭氧磷酸鹽緩衝液(0.46莫耳濃度之K 2HPO 4;0.54莫耳濃度之KH 2PO 4,pH 7)用作未處理的控制組(緩衝液)。
2.1.2 瘤胃液製備及體外發酵設置
為了進行瘤胃之體外發酵容器接種,係從6頭瘤胃開窗荷蘭牛收集新鮮的瘤胃內容物。在透過1層的乾酪包布擠壓後,將獲取自二頭動物之瘤胃液合併(約150毫升之瘤胃液),給定為3個生物學重複。將一等分(12.5毫升)之混合瘤胃液添加至含有0.5毫克之乾草及36.5毫升之厭氧磷酸鹽緩衝液的250毫升血清瓶中。在以丁基橡膠塞關閉該些血清瓶之前,各自添加緩衝液、測試培養物、SN、或細菌素萃取物的處理(1毫升),給定最終發酵體積為50毫升(含有25%的瘤胃液(體積/體積))。使用自動溫育系統量測氣體生產及甲烷含量(Muetzel等人,2014)。
2.1.1 VFA 樣本收集與分析
從瓶中收集樣本以進行VFA分析。在各時間點收集3毫升的等分,並量測其pH。將1.8毫升之該些等分的樣本用於VFA及非VFA分析。VFA樣本係以21,000×g於4℃下離心10分鐘,移出0.9毫升的上清液並加入0.1毫升的內部標準品(於20%磷酸中之20毫莫耳濃度的2-丁酸乙酯),混合且於-20℃下冷凍直到分析。解凍之後,以21,000×g於4℃下再次離心10分鐘,收集0.9毫升的上清液用於非VFA分析的衍生化(derivatization),剩餘的樣本則直接經由氣相層析儀(GC)進行分析。
2.2 結果
如表5至10所示,對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測試其對於瘤胃體外試驗中之氣體生產的影響。結果係顯示三次重複的平均值。負數表示刺激,而非抑制。星號(*)係用於表示使用Welch校正之學生T檢定的統計顯著性( p<0.05)。 5. 相較於控制組之產氣總量(毫升/克基質)的抑制百分比
2 小時 6 小時 12 小時 20 小時
FNZ129 16.8 9.3 9.1 5.4
上清液 8.2 -0.3 -1.6 -0.7
萃取物 -0.7 -0.9 0.9 0.9
6. 相較於控制組之甲烷產生總量(毫升/克基質)的抑制百分比
2 小時 6 小時 12 小時 20 小時
FNZ129 37.0 * 11.94 * 8.1 3.2
上清液 21.3 * 6.6 * 2.1 1.0
萃取物 4.4 1.6 2.6 2.3
7. 相較於控制組之揮發性脂肪酸產生總量(毫莫耳濃度)的抑制百分比
0 小時 6 小時 12 小時 24 小時
FNZ129 1.1 5.9 -12.5 4.2
上清液 3.4 -1.3 -14.9 6.0
萃取物 6.4 -20.5 * -6.8 -8.2
8. 相較於控制組之醋酸產生(毫莫耳濃度)的抑制百分比
0 小時 6 小時 12 小時 24 小時
FNZ129 2.7 4.8 -13.4 3.6
上清液 4.2 2.3 -3.4 7.5
萃取物 10.9 -29.4 * -10.8 -1.6
9. 相較於控制組之丙酸產生(毫莫耳濃度)的抑制百分比
0 小時 6 小時 12 小時 24 小時
FNZ129 1.4 7.6 -12.4 4.4
上清液 2.8 2.2 -16.0 -1.5
萃取物 12.0 -15.1 -10.0 -9.3
10. 相較於控制組之丁酸產生(毫莫耳濃度)的抑制百分比
0 小時 6 小時 12 小時 24 小時
FNZ129 2.4 5.1 -7.0 19.4
上清液 -5.0 7.7 -16.4 -2.8
萃取物 8.9 -30.2 * -9.3 -8.0
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液態培養物的添加造成總產氣的下降(尤其是在2小時),培養上清液及萃取物則對總產氣顯示出輕微的或沒有影響。然而,液態培養物及培養上清液都會造成2小時及6小時所產生之甲烷總量的顯著下降。
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液態培養物及培養上清液對於所產生之揮發性脂肪酸皆顯示出輕微的影響,細菌素萃取物則顯著地刺激6小時的揮發性脂肪酸的整體產量。亦可在6小時之顯著刺激的醋酸及丁酸產量觀察到此一影響,亦可在6小時的時候觀察到較少刺激的丙酸產量。
亦應注意,瘤胃體外試驗為一封閉系統,且隨著時間可能變成營養物質受限的情形。由於動物通常會在24小時的週期內攝取更多的食物及液體,因此,0至12小時的時間點較可能精準地反映體內的狀況。
2.3 結論
此實施例顯示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對於發酵終產物表現出顯著的影響。整體而言,結果顯示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及其培養上清液顯著地減少了於瘤胃體外模型中所產生之甲烷的總量。此可能是透過細菌分泌至培養上清液中的一或多種化合物所介導。結果亦顯示來自FNZ129之細菌素萃取物對於揮發性脂肪酸(尤其是醋酸及丁酸)的產生具有顯著的刺激效果。此表示氫氣代謝作用從甲烷生成轉移為短鏈/揮發性脂肪酸(VFA)生產、及/或因為瘤胃微生物叢改變而使得在微生物叢成員之間的中間物交互飼養(cross-feeding)中斷。總VFA及丁酸的顯著增加、及丙酸的增加表示動物的飼料利用率可能也被提升。
3. 實施例 3 –鼠李糖乳酸桿菌 FNZ129 菌株對於仔豬重量的影響
3.1 材料與方法
使用凍乾益生菌產品(恆天然)之豬益生菌試驗的實驗計畫書係通過AgResearch草原動物照顧及倫理委員會批准(批准號:15323)。
在試驗中,一共招收16隻3日齡的仔豬。該些仔豬係經秤重並隨機分派至2個處理組別其中之一(n=8):FNZ129組,每日接收5×10 10CFU之益生菌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控制組,則未餵食乳酸菌(LAB)。將該些仔豬個別安置於客製化之籠箱中,該籠箱使動物可看見、聽見、及聞見鄰近的仔豬,但避免物理接觸(如Fil等人於2021年所述),且各籠箱係設置有加熱墊、自動餵奶器、及經由水碗自由飲水。除了清潔籠箱的時間之外,該些仔豬係留在籠箱中。當籠箱清潔時,將該些仔豬置於大型共用開放柵欄中,使其每日可彼此互動及玩耍至少2個小時。在前5週的期間,僅餵食該些仔豬乳品(自奶粉重組)。為了飼養該些仔豬,製備8隻仔豬所需乳品的量並將含有8隻動物所需劑量的一袋凍乾(FD)之FNZ129添加至該乳品中。將該乳品置於與電子系統連接之自動餵乳器中,以在24小時週期內規律地分配乳品。將冷凍冰袋放置在餵食器之儲存槽周圍,以維持該乳品冰冷並避免微生物生長。每三天對豬隻進行秤重。
在5週齡時,將固態食物以小豬塔克丸(Little Pig Tucker pellets;NRM飼料,紐西蘭)的形式引入飲食當中,並且藉由緩慢地減少所提供乳品的量使該些仔豬離乳,(維持該益生菌的劑量不變)直到第8週時每日僅提供二次丸劑(早上;下午)。直到試驗結束,水皆為自由地飲用。在7週齡的這段期間,將該些仔豬(約20公斤活體重量;LWT)移至在遮蔽畜棚中的較大柵欄裡。各柵欄皆具有墊高的木製睡眠區域(具有一加熱墊)、一飼料槽、且可經由自動啟動奶嘴獲得水。一旦該些仔豬完全過度至丸劑飲食,8隻豬所需FNZ129的量係以小量的水(200毫升)重組,並均勻地混合至約1.6公斤的丸劑中。接著,將含有FNZ129的丸劑平均分配成8等分(每隻豬200克)並餵食給合適的豬隻。控制組的動物僅接受相同分量之以水處理的丸劑。該些添加丸劑處理的混合物係提供做為早上豬隻飢餓時的第一份飼料,以確保每天皆食用完整的LAB劑量。一旦吃完該些添加丸劑處理的混合物,便將早上餵食的主餐乾燥丸劑補足。該些豬隻自8週齡起便任食( ad libitum)丸劑,直到19週時試驗結束。
該些仔豬於試驗第4週時發生輪狀病毒感染的狀況,並對該些動物給與電解質療法及Scourban Plus(拜耳,紐西蘭)。在試驗第9週將該些豬隻移至較大的柵欄後,發生第二次的輪狀病毒感染。再次給與該些豬隻電解質療法治療,且全部的動物均良好復原。
3.2 結果
此實施例係顯示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補充對豬隻重量沒有不良影響(表11)。 11. 細菌菌株對於豬隻重量的影響。數值表示平均重量±標準差。
平均豬隻重量(公斤)
年齡(天) 控制組處理 (n=8) FNZ129 (n=8) 學生T檢定 p
49 17.7 ± 1.2 17.4 ± 0.7 0.65
53 20.8 ± 1 20.7 ± 1.2 0.88
55 21.9 ± 1 21.4 ± 1.5 0.47
59 25.2 ± 1.4 24.6 ± 1.3 0.48
62 27.8 ± 1.8 26.9 ± 1.5 0.35
73 35.2 ± 2.3 32.6 ± 2.4 0.07
76 38.5 ± 1.7 35.6 ± 2.4 0.051
80 41.9 ± 2.3 39.8 ± 3.2 0.20
82 45.3 ± 3.8 43.1 ± 3 0.28
87 49.8 ± 3.5 47.1 ± 4.7 0.26
90 53.8 ± 3 50.8 ± 4.4 0.17
94 56 ± 3.1 53.4 ± 4.2 0.23
98 63.3 ± 4.2 60.6 ± 4.7 0.31
104 73.5 ± 5.1 69.8 ± 7.4 0.31
111 82.8 ± 4.6 79.1 ± 8 0.31
122 100.1 ± 5.2 94.1 ± 9.1 0.17
表11及圖1係顯示細菌菌株FNZ129的補充對於豬隻重量增長沒有不良影響。
3.3 結論
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餵食補充不會對豬隻重量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此結果表示,FNZ129的補充可以在不會對重量增長產生顯著不良影響的情況下減少甲烷排放。
4. 實施例 4 –鼠李糖乳酸桿菌 FNZ129 對於豬隻中產甲烷菌數量的影響
4.1 材料與方法
4.1.1 動物試驗:實驗設計與動物倫理批准
此試驗係使用實施例3所用的仔豬。
4.1.2 豬隻腸道樣本收集
在19週齡時,將該些豬隻安樂死(彈擊式致昏、秤重、而後放血),且將其盲腸與大腸直腸區域綁住並移出,以收集來自該二腸道區域的消化內容物。該些腸道內容物樣本係藉由最大可能數(MPN)方法而用於產甲烷菌的計算,且剩餘樣本係藉由氣相層析法而用於揮發性脂肪酸(VFA)分析。對於MPN分析,係以各動物之盲腸或大腸直腸內容物填滿5毫升之微量離心管(Eppendorf),並將其置於冰上,直到在實驗室中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對於VFA分析,係將盲腸內容物等分至50毫升之Falcon試管中,另將大腸直腸內容物取樣至15毫升之Falcon試管中,並且在儲存於-20℃之前立即置於冰上。
4.1.3 最大可能數( MPN
MPN方法(McCrady,1918)係用於評估在盲腸與大腸直腸內容物樣本中能夠產生甲烷之微生物的數量。簡言之,將測量的樣本量(大約1克)添加至第一個RM02(Kenters等人,2011)稀釋管中,並記錄該重量以用於最終計算。自該第一個稀釋管開始,進行10倍序列稀釋(將1毫升加入9毫升的RM02培養基中)。在無菌條件下,各次稀釋皆均勻地混合,接著進一步稀釋至總量的10倍。自序列樣本中選擇稀釋液,並將樣本接種至含有BRN-RF10培養基(Balch等人,1979;Hoedt,2017)且補充有甲醇(最終濃度為100微莫耳濃度)的Balch試管中,並施加180千帕之H 2+CO 2的過壓。將經接種之BRN-RF10培養基試管置於39°C下水平地溫育1個月。該些條件使得食氫生物(例如產甲烷古細菌及同型產醋酸菌(homoacetogen))、及甲基營養型產甲烷菌生長。1個月後,在使用氣相層析進行頂部空間氣體分析之前,將該些試管放置在室溫下30分鐘。使用裝有Mininert Luer-tip注射閥(Hamilton,雷諾,內華達州,美國)之聚碳酸酯1毫升的Luer-Lok注射器(Becton Dickinson and Co.,富蘭克林湖,新澤西州,美國),在培養容器中於壓力下收集來自試管頂部空間的氣體樣本(0.5毫升)。將該頂部空間的氣體樣本手動注射至Aerograph660氣相層析儀(Varian Associates,帕羅奧圖,加州,美國)中,該氣相層析儀係裝設有Porapak Q80/100的網柱(Waters Corporation,米爾福德,麻薩諸塞州,美國)及熱傳導偵測器。氮氣係用作載流氣體。0.5毫升之含有H 2:CH 4:N 2(5體積%:30體積%:65體積%;BOC Gas,北帕莫斯頓,紐西蘭)的標準氣體樣本係於1大氣壓下量測,並用於校正。甲烷的存在係用作試管中產甲烷活性的指標,且被視為陽性。若在頂部空間未偵測到甲烷,該試管係被視為陰性。藉由量測該培養試管之氣態頂部空間中甲烷的存在或不存在,可以確定在試管中之產甲烷菌的存在及代謝活性。經由此數據並使用MPN表來計算存在於原始樣本中之產甲烷生物的總數目。
4.1.4 培養基製備
將RM02進行厭氧製備並於厭氧條件下分配至Hungate試管中(每個試管9毫升),接著在125℃下滅菌20分鐘。製備補充有(最終濃度)60毫莫耳濃度之甲酸鈉的BRN-RF10培養基,並在厭氧條件下分配至Balch試管中(每個試管9.8毫升),接著在125℃下滅菌20分鐘。在進行接種之前,使用無菌技術藉由注射器加入0.5%甲醇(最終為100毫莫耳濃度)、及0.1毫升之輔酶M溶液(10微莫耳濃度)。在接種後,對試管施加180千帕之H 2+CO 2的過壓(80:20;BOC Gas,紐西蘭)。
4.2 結果 12. 每克豬糞中之產甲烷菌的最大可能數( MPN
盲腸 大腸直腸
MPN 倍數變化 MPN 倍數變化
控制組 2.9 × 10 7 N/A 4.8 × 10 8 N/A
FNZ129 6.8 × 10 6* 4.23 2.6 × 10 8 1.86
*統計上顯著,P=0.015。
結果顯示在經FNZ129處理之豬隻的盲腸中,產甲烷菌數量及產甲烷活性均顯著下降(表12、以及圖2及3)。雖然沒有達到統計上顯著的差異,FNZ129處理也導致在大腸直腸樣本中明顯地降低產甲烷菌數量及產甲烷活性。
4.3 討論
豬隻與人類的小腸微生物菌叢有許多相似之處,包括擬桿菌門及後壁菌門這二個主要門的優勢在這二個物種中均具有相似的比例。然而相對豐度可能非常多樣,與人類健康相關的細菌(例如乳酸桿菌屬、雙歧桿菌屬、及普拉梭菌屬( Faecalibacterium))亦為在豬隻中所常見者。該些微生物菌叢的相似之處可能是源自於消化系統的相似性,造成共同的生態約束。
藉由MPN方法確認FNZ129對於盲腸產甲烷菌的影響。餵食FNZ129菌株係降低豬隻盲腸中之產甲烷生物的族群水平,此支持了菌株可製造抑制產甲烷菌生長之生物化合物的假設。
與治療無關地,因為單胃動物的產甲烷菌偏好於消化道的末端部分,可預期豬隻盲腸中的產甲烷菌族群較大腸直腸為少。藉由16S rRNA的複製數評估,產甲烷菌群集係介於每克之盲腸至直腸消化道內容物中約10 8至10 9個生物。相似地,在腸道產生之氣體中的甲烷百分比係分別介於1.7-2.5%至29-38%之間(從盲腸到直腸)。於豬隻後腸中,產甲烷菌族群及甲烷形成係存在自盲腸至直腸的梯度提升(Jorgensen等人,2011;Gresse等人,2019),此反映了自盲腸至直腸的運輸時間較慢、厭氧條件更多、及pH更高。該些條件為產甲烷菌所喜愛的,使其更容易地複製及維持其族群。
投予至豬隻的益生菌將在通過胃與小腸之後先遇見產甲烷菌,接著進入盲腸。因為盲腸中的產甲烷菌數量及活性較低,益生菌菌株的作用似乎在此腸道區間具有其最大的抗產甲烷效果。而且,因為盲腸表現出較適合乳酸桿菌的生態棲位(niche),亦可預期藉由此腸道區域中的VFA圖譜的改變來觀察益生菌對於微生物發酵的影響。在此區域中,LAB可能有最大的活性且與生態系統中其他成員交互作用、或者產生及/或釋放化合物至盲腸中,以對產甲烷菌族群產生抑制效果。
4.4 結論
此實施例係顯示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飼養補充可減少豬隻腸道中之產甲烷微生物的數量。
5. 實施例 5 –鼠李糖乳酸桿菌 FNZ129 對於豬隻產生揮發性脂肪酸的影響
5.1 材料與方法
5.1.1 樣本收集
在此實驗中係使用實施例3及4所用之豬隻。直接在安樂死之後,將豬隻盲腸及大腸直腸的腸道區域綁住並移出。盲腸內容物係等分至50毫升之Falcon試管中,大腸直腸內容物則取樣至15毫升Falcon試管中,並立即置於冰上以轉移至-20℃冰箱中直到進一步分析。
5.1.2 用於 VFA 氣相層析分析的樣本製備
將樣本置於室溫下除霜。先移出各樣本的一等分(0.5毫升)。將剩餘的樣本體積於4℃下以21,000× g離心10分鐘,將0.9毫升之上清液移出並加入0.1毫升之內部標準品(於20%磷酸中之20毫莫耳濃度的2-丁酸乙酯)混合後冷凍於-20℃下直到進行分析。在解凍且在4℃下以21,000× g再次離心10分鐘後,收集0.2毫升之上清液進行衍生化,以使用氣相層析儀進行非VFA的分析(Richardson等人,1989),樣本的剩餘物則直接使用配有自動進樣器、且裝有Zebron ZB-FFAP 30.0公尺×0.53毫米內徑(I.D.)×1微米薄膜之管柱(Phenomenex,托倫斯,加州,美國)及設置在265℃之火焰離子偵測器的氣相層析儀進行分析(Attwood等人,1998)。
5.2 結果
存在於盲腸及大腸直腸樣本中之主要的VFA為醋酸、丙酸及丁酸。該些酸的代表濃度及比例係對照至存在於單胃動物中之VFA的正常水平。
5.2.1 盲腸 VFA
相較於控制組的豬隻,於餵食FNZ129的豬隻的盲腸VFA濃度中觀察到顯著差異。盲腸VFA係如以下二者所顯示:醋酸、丙酸及丁酸的絕對濃度(圖4);以及,相對於總VFA百分比之前述各者的相對比例(表13)。FNZ129益生菌株的投予顯著下降了醋酸的絕對濃度(圖4),且顯著增加了相對於總VFA之丙酸比例(表13)。飼餵FNZ129之豬隻中乳酸及丁酸的盲腸濃度與控制組並無顯著差異。沒有在任何盲腸內容物中檢測到琥珀酸,以及,雖然相對於控制組動物(53.6毫莫耳濃度),在FNZ129處理之動物(42.6毫莫耳濃度)中的總VFA濃度降低,但此差異並不顯著。 13. 在安樂死後所收集之豬隻盲腸樣本中的主要揮發性脂肪酸的百分比。控制組 n 8 隻動物, FNZ129 n 7 隻動物。
% 醋酸 % 丙酸 % 丁酸
控制組 64 ± 3 24 ± 3 10 ± 3
FNZ129 62 ± 3 30 ± 2 ** 7 ± 2
*T檢定:FNZ129組對控制組,p<0.01。
5.2.2 大腸直腸 VFA
大腸直腸VFA亦如以下二者所顯示:醋酸、丙酸及丁酸的絕對濃度(圖5);以及,相對於總VFA百分比之前述各者的相對比例(表14)。結果表示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對於大腸直腸發酵過程沒有影響(表14及圖5)。大腸直腸樣本中之醋酸比例係高於控制組,但沒有顯著差異。 14. 在安樂死後所收集之豬隻大腸直腸樣本中的主要揮發性脂肪酸的百分比。控制組 n 8 隻動物, FNZ129 n 7 隻動物。
% 醋酸 % 丙酸 % 丁酸
控制組 55 ± 7 17 ± 1 9 ± 2
FNZ129 57 ± 6 18 ± 3 10 ± 2
5.3 討論
該MPN(實施例4)及VFA(實施例5)的結果說明了FNZ129對盲腸發酵過程的影響。於盲腸,FNZ129的投予降低了醋酸的絕對濃度且增加了丙酸佔總VFA之百分比。FNZ129菌株的影響僅於盲腸中觀察到,在大腸直腸樣本中,沒有觀察到FNZ129處理相較於控制組具有差異。
丙酸百分比的變化係表示在盲腸中氫氣代謝的改變。若盲腸中的產甲烷活性下降,可能發生氫氣累積的增加,而盲腸中增加的氫氣濃度將導致丙酸於熱動力學上的有利生產。於盲腸觀察到醋酸與丙酸的差異,結合較低的產甲烷MPN結果,表示FNZ129菌株具有抑制盲腸中產甲烷群落的效果、及/或因腸胃道微生物叢變化而使得微生物叢成員間的中間物交互飼養中斷,並潛在地下降其甲烷生產。
5.4 結論
此實施例顯示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的飼養補充係顯著地增加丙酸比例,表示改變的氫氣代謝與對盲腸產甲烷菌的抑制作用一致。
參考文獻Anderson, R.C., Cookson, A.L., McNabb, W.C., Kelly, W.J., Roy, N.C., 2010.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SM 2648 is a potential probiotic that enhances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FEMS Microbiol. Lett. 309, 184–192. https://doi.org/10.1111/j.1574-6968.2010.02038.x Attwood, G. T., A. V. Klieve, D. Ouwerkerk, and B. K. C Patel. 1998.  Ammonia –hyper producing bacteria from New Zealand ruminants.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64:1796-1804. Balch, W.E., Fox, G.E., Magrum, L.J., Woese, C.R. & Wolfe, R.S., 1979. Methanogens: re-evaluation of a unique biological group. Microbiol. Rev. 43, 260-96. Bengtsson-Palme, J., Hartmann, M., Eriksson, K.M., Pal, C., Thorell, K., Larsson, D.G.J., Nilsson, R.H., 2015. METAXA2: improved identification and taxonomic classification of small and large subunit rRNA in metagenomic data. Mol. Ecol. Resour. 15, 1403–1414. https://doi.org/10.1111/1755-0998.12399 Bolger, A.M., Lohse, M., Usadel, B., 2014. Trimmomatic: a flexible trimmer for Illumina sequence data. Bioinforma. Oxf. Engl. 30, 2114–2120. https://doi.org/10.1093/bioinformatics/btu170 Buchfink, B., Xie, C., Huson, D.H., 2015. Fast and sensitive protein alignment using DIAMOND. Nat. Methods 12, 59–60. https://doi.org/10.1038/nmeth.3176 Bushnell, B., 2014. BBMap: A Fast, Accurate, Splice-Aware Aligner (No. LBNL-7065E).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 (LBNL), Berkeley, CA (United States). Carbonero, F., Benefiel, A.C., Gaskins, H.R., 2012. Contributions of the microbial hydrogen economy to colonic homeostasis.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9, 504–518. https://doi.org/10.1038/nrgastro.2012.85 Carlson, M., 2016. KEGG.db: A set of annotation maps for KEGG. De Man, J.C., Rogosa, M., & Sharpe, M.E., 1960. A mediu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lactobacilli. J. Appl. Bacteriol. 23(1), 130-135. https://doi.org/10.1111/j.1365-2672.1960.tb00188.x De Filippis, F., Pasolli, E., Tett, A., Tarallo, S., Naccarati, A., De Angelis, M., Neviani, E., Cocolin, L., Gobbetti, M., Segata, N., Ercolini, D., 2019. Distinct Genetic and Functional Traits of Human Intestinal Prevotella copri Strains A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Habitual Diets. Cell Host Microbe 25, 444-453.e3. https://doi.org/10.1016/j.chom.2019.01.004 Dixon, P., 2003. VEGAN, a package of R functions for community ecology. J. Veg. Sci. 14, 927–930. https://doi.org/10.1111/j.1654-1103.2003.tb02228.x Dobin, A., Davis, C.A., Schlesinger, F., Drenkow, J., Zaleski, C., Jha, S., Batut, P., Chaisson, M., Gingeras, T.R., 2013. STAR: ultrafast universal RNA-seq aligner. Bioinforma. Oxf. Engl. 29, 15–21. https://doi.org/10.1093/bioinformatics/bts635 Doyle, N., Mbandlwa, P., Kelly, W.J., Attwood, G., Li, Y., Ross, R.P., Stanton, C., Leahy, S., 2019. Us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to Reduce Methane Production in Ruminants, a Critical Review. Front. Microbiol. 10. https://doi.org/10.3389/fmicb.2019.02207 Efimov, B.A., Chaplin, A.V., Shcherbakova, V.A., Suzina, N.E., Podoprigora, I.V., Shkoporov, A.N., 2018. Prevotella rara sp. nov., isolated from human faeces. 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68, 3818–3825. https://doi.org/10.1099/ijsem.0.003066 Fil, J.E., Joung, S., Hayes, C.A., Dilger, R.N., 2021. Influence of rearing environment on longitudinal brain development, object recognition memory, and exploratory behaviors in the domestic pig (Sus scrofa). Front. Neurosci., 15:649536. https://doi.org/10.3389/fnins.2021.649536 Filippo, C.D., Cavalieri, D., Paola, M.D., Ramazzotti, M., Poullet, J.B., Massart, S., Collini, S., Pieraccini, G., Lionetti, P., 2010. Impact of diet in shaping gut microbiota revealed by a comparative study in children from Europe and rural Africa. Proc. Natl. Acad. Sci. 107, 14691–14696. https://doi.org/10.1073/pnas.1005963107 Flint, H.J., Scott, K.P., Duncan, S.H., Louis, P., Forano, E., 2012.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complex carbohydrates in the gut. Gut Microbes 3, 289–306. https://doi.org/10.4161/gmic.19897 Gaspar, C., Donders, G.G., Palmeira-de-Oliveira, R., Queiroz, J.A., Tomaz, C., Martinez-de-Oliveira, J., & Palmeira-de-Oliveira, A. 2018. Bacteriocin production of the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KS400. AMB Express. 8(1), 153. doi: 10.1186/s13568-018-0679-z. Good, M., Sodhi, C.P., Ozolek, J.A., Buck, R.H., Goehring, K.C., Thomas, D.L., Vikram, A., Bibby, K., Morowitz, M.J., Firek, B., Lu, P., Hackam, D.J., 2014.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HN001 decreases the severity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neonatal mice and preterm piglets: evidence in mice for a role of TLR9.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 306, G1021-1032. https://doi.org/10.1152/ajpgi.00452.2013 Gresse, R., Durand, F.C., Dunière, L., Blanquet-Diot, S., Forano, E., 2019.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al Profiling Throughout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f Commercial Weaning Piglets. Microorganisms 7(9), 343. https://doi.org/10.3390/microorganisms7090343 Groschwitz, K.R., Hogan, S.P., 2009.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molecular regulation and disease pathogenesi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24, 3–20; quiz 21–22. https://doi.org/10.1016/j.jaci.2009.05.038 Henderson G, Cox F, Ganesh S, Jonker A, Young W, Global Rumen Census Collaborators, and Janssen PH. 2015. Rumen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varies with diet and host, but a core microbiome is found across a wide geographical range. Scientific Reports 5()14567; doi: 10.1038/srep14567. Hjorth, M.F., Blædel, T., Bendtsen, L.Q., Lorenzen, J.K., Holm, J.B., Kiilerich, P., Roager, H.M., Kristiansen, K., Larsen, L.H., Astrup, A., 2019. Prevotella-to-Bacteroides ratio predicts body weight and fat loss success on 24-week diets varying in macronutrient composition and dietary fiber: results from a post-hoc analysis. Int. J. Obes. 2005 43, 149–157. https://doi.org/10.1038/s41366-018-0093-2 Hoedt, E.C., 2017. Functional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of members of the genus Methanosphaera, and their adaptations to the gut environment. PhD Thesis,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Brisbane, Australia. https://doi.org/10.1007/s002849900262 Huang, L., Zhang, D., Han, W., Guo, C., 2019. High-mobility group box-1 inhibition stabilizes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through tight junctions in experimental 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Inflamm. Res. Off. J. Eur. Histamine Res. Soc. Al 68, 677–689. https://doi.org/10.1007/s00011-019-01251-x Huson, D.H., Beier, S., Flade, I., Górska, A., El-Hadidi, M., Mitra, S., Ruscheweyh, H.-J., Tappu, R., 2016. MEGAN Community Edition - Interactive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Large-Scale Microbiome Sequencing Data. PLOS Comput. Biol. 12, e1004957.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cbi.1004957 Iljazovic, A., Roy, U., Gálvez, E.J.C., Lesker, T.R., Zhao, B., Gronow, A., Amend, L., Will, S.E., Hofmann, J.D., Pils, M.C., Schmidt-Hohagen, K., Neumann-Schaal, M., Strowig, T., 2020. Perturb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me by Prevotella spp . enhances host susceptibility to mucosal inflammation. Mucosal Immunol. 1–12. https://doi.org/10.1038/s41385-020-0296-4 IPCC, 2014.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Jackson, R.B., Saunois, M., Bousquet, P., Canadell, J.G., Poulter, B., Stavert, A.R., Bergamaschi, P., Niwa, Y., Segers, A., Tsuruta, A., 2020. Increasing anthropogenic methane emissions arise equally from agricultural and fossil fuel sources. Environ. Res. Lett. 15, 071002. https://doi.org/10.1088/1748-9326/ab9ed2 Joblin, K. N. 1995. Methanogenic archaea. In Methods in Gut Microbial Ecology for Ruminants pp 47-53. Johnson, J.S., Spakowicz, D.J., Hong, B.-Y., Petersen, L.M., Demkowicz, P., Chen, L., Leopold, S.R., Hanson, B.M., Agresta, H.O., Gerstein, M., Sodergren, E., Weinstock, G.M., 2019. Evaluation of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for species and strain-level microbiome analysis. Nat. Commun. 10, 5029.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9-13036-1 Jørgensen, H., Theil, P.K., Knudsen, K.E.B. Enteric methane emission from pigs. Planet Earth 2011 – Global Warm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605-622. Kanehisa, M., Goto, S., 2000. 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Nucleic Acids Res. 28, 27–30. https://doi.org/10.1093/nar/28.1.27 Kawasaki, T., Kawai, T., 2014. 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s. Front. Immunol. 5. https://doi.org/10.3389/fimmu.2014.00461 Kenters N, Henderson G, Jeyanathan J, Kittelmann S, Janssen PH. Isolation of previously uncultured rumen bacteria by dilution to extinction using a new liquid culture medium.J Microbiol Methods. 2011 Jan; 84(1):52-60. Kovatcheva-Datchary, P., Nilsson, A., Akrami, R., Lee, Y.S., De Vadder, F., Arora, T., Hallen, A., Martens, E., Björck, I., Bäckhed, F., 2015. Dietary Fiber-Induced Improvement in Glucose Metabolism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bundance of Prevotella. Cell Metab. 22, 971–982.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15.10.001 LeBlanc, J.G., Laiño, J.E., del Valle, M.J., Vannini, V., van Sinderen, D., Taranto, M.P., de Valdez, G.F., de Giori, G.S., Sesma, F., 2011. B-group vitamin production by lactic acid bacteria--current knowledge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J. Appl. Microbiol. 111, 1297–1309. https://doi.org/10.1111/j.1365-2672.2011.05157.x Leite, A.Z., Rodrigues, N. de C., Gonzaga, M.I., Paiolo, J.C.C., de Souza, C.A., Stefanutto, N.A.V., Omori, W.P., Pinheiro, D.G., Brisotti, J.L., Matheucci Junior, E., Mariano, V.S., de Oliveira, G.L.V., 2017. Detection of Increased Plasma Interleukin-6 Levels and Prevalence of Prevotella copri and Bacteroides vulgatus in the Feces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Front. Immunol. 8, 1107. https://doi.org/10.3389/fimmu.2017.01107 Li, Y., Kelly, W. J., Attwood, G. T., Reid, P. and Leahy, S. C. 2019. Methanobrevibacter boviskoreani JH1T growth on alcohols allows development of a high throughput bioassay. Proceedings of the Chicago Congress 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Chicago 2019. Loughman, A., Ponsonby, A.-L., O’Hely, M., Symeonides, C., Collier, F., Tang, M.L.K., Carlin, J., Ranganathan, S., Allen, K., Pezic, A., Saffery, R., Jacka, F., Harrison, L.C., Sly, P.D., Vuillermin, P., 2020.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during infancy and subsequent behavioural outcomes. EBioMedicine 52. https://doi.org/10.1016/j.ebiom.2020.102640 McCrady, M.H., 1918. Tables for Rapid Interpretation of Fermentation-tube Results. The Public Health Journal, n9(5): 201-220. Matsuzawa-Ishimoto, Y., Hwang, S., Cadwell, K., 2018. Autophagy and Inflammation. Annu. Rev. Immunol. 36, 73–101. https://doi.org/10.1146/annurev-immunol-042617-053253 Ursula M. McCormack, Tânia Curião, Barbara U. Metzler-Zebeli, Elizabeth Magowan, Donagh P. Berry, Henry Reyer, Maria L. Prieto, Stefan G. Buzoianu, Michael Harrison, Natalie Rebeiz, Fiona Crispie, Paul D. Cotter, Orla O’Sullivan, Gillian E. Gardiner, Peadar G. Lawlor (2019). Porcine Feed Efficiency-Associated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Finding Consistent Cross-Locational Biomarkers for Residual Feed Intake. mSystems 4 (4):e00324-18; DOI: 10.1128/mSystems.00324-18. Morishita, T., Tamura, N., Makino, T., Kudo, S., 1999. Production of menaquinones by lactic acid bacteria. J. Dairy Sci. 82, 1897–1903. https://doi.org/10.3168/jds.S0022-0302(99)75424-X Mudd, A.T., Fleming, S.A., Labhart, B., Chichlowski, M., Berg, B.M., Donovan, S.M., Dilger, R.N., 2017. Dietary Sialyllactose Influences Sialic Acid Concentrations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asures in Corpus Callosum of Young Pigs. Nutrients 9. https://doi.org/10.3390/nu9121297 Muetzel, S., Hunt, C., and Tavendale, M.H. (2014). A fully automated incubation system for the measurement of gas production and gas composition.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6, 1-11. Nikoletopoulou, V., Sidiropoulou, K., Kallergi, E., Dalezios, Y., Tavernarakis, N., 2017. Modulation of Autophagy by BDNF Underlies Synaptic Plasticity. Cell Metab. 26, 230-242.e5.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17.06.005 Overbeek, R., Begley, T., Butler, R.M., Choudhuri, J.V., Chuang, H.-Y., Cohoon, M., de Crécy-Lagard, V., Diaz, N., Disz, T., Edwards, R., Fonstein, M., Frank, E.D., Gerdes, S., Glass, E.M., Goesmann, A., Hanson, A., Iwata-Reuyl, D., Jensen, R., Jamshidi, N., Krause, L., Kubal, M., Larsen, N., Linke, B., McHardy, A.C., Meyer, F., Neuweger, H., Olsen, G., Olson, R., Osterman, A., Portnoy, V., Pusch, G.D., Rodionov, D.A., Rückert, C., Steiner, J., Stevens, R., Thiele, I., Vassieva, O., Ye, Y., Zagnitko, O., Vonstein, V., 2005. The subsystems approach to genome annotation and its use in the project to annotate 1000 genomes. Nucleic Acids Res. 33, 5691–5702. https://doi.org/10.1093/nar/gki866 Peabody, M.A., Van Rossum, T., Lo, R., Brinkman, F.S.L., 2015. Evaluation of shotgun metagenomics sequence classification methods using in silico and in vitro simulated communities. BMC Bioinformatics 16, 362. https://doi.org/10.1186/s12859-015-0788-5 Perez, R.H., Zendo, T., Sonomoto, K., 2014. Novel bacteriocins from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various structures and applications. Microb. Cell Factories 13 Suppl 1, S3. https://doi.org/10.1186/1475-2859-13-S1-S3 Precup, G., Vodnar, D.-C., 2019. Gut Prevotella as a possible biomarker of diet and its eubiotic versus dysbiotic roles: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Br. J. Nutr. 122, 131–140. https://doi.org/10.1017/S0007114519000680 Quast, C., Pruesse, E., Yilmaz, P., Gerken, J., Schweer, T., Yarza, P., Peplies, J., Glöckner, F.O., 2013. The SILVA ribosomal RNA gene database project: improved data processing and web-based tools. Nucleic Acids Res. 41, D590–D596. https://doi.org/10.1093/nar/gks1219 Reinshagen, M., Rohm, H., Steinkamp, M., Lieb, K., Geerling, I., Von Herbay, A., Flämig, G., Eysselein, V.E., Adler, G., 2000. Protective role of neurotrophins in experimental inflammation of the rat gut. Gastroenterology 119, 368–376. https://doi.org/10.1053/gast.2000.9307 Riboulet-Bisson, E., Sturme, M.H.J., Jeffery, I.B., O’Donnell, M.M., Neville, B.A., Forde, B.M., Claesson, M.J., Harris, H., Gardiner, G.E., Casey, P.G., Lawlor, P.G., O’Toole, P.W., Ross, R.P., 2012.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bacteriocin Abp118 on the mouse and pig intestinal microbiota. PloS One 7, e31113.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31113 Robinson, M.D., McCarthy, D.J., Smyth, G.K., 2010. edgeR: a Bioconductor package for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analysis of digital gene expression data. Bioinforma. Oxf. Engl. 26, 139–140. https://doi.org/10.1093/bioinformatics/btp616 Roux, V., Robert, C., Raoult, D., 2014. Non-contiguous finished genome sequence of Prevotella timonensis type strain 4401737(T.). Stand. Genomic Sci. 9, 1344–1351. https://doi.org/10.4056/sigs.5098948 Scher, J.U., Sczesnak, A., Longman, R.S., Segata, N., Ubeda, C., Bielski, C., Rostron, T., Cerundolo, V., Pamer, E.G., Abramson, S.B., Huttenhower, C., Littman, D.R., 2013. Expansion of intestinal Prevotella copri correlates with enhanced susceptibility to arthritis. eLife 2, e01202. https://doi.org/10.7554/eLife.01202 Smith, N.W., Shorten, P.R., Altermann, E.H., Roy, N.C., McNabb, W.C., 2019. Hydrogen cross-feeders of the huma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Gut Microbes 10, 270–288. https://doi.org/10.1080/19490976.2018.1546522 Smyth, G.K., 2004. Linear models and empirical bayes methods for assessing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in microarray experiments. Stat. Appl. Genet. Mol. Biol. 3, Article3. https://doi.org/10.2202/1544-6115.1027 Soto-Martin, E.C., Warnke, I., Farquharson, F.M., Christodoulou, M., Horgan, G., Derrien, M., Faurie, J.-M., Flint, H.J., Duncan, S.H., Louis, P., 2020. Vitamin Biosynthesis by Human Gut Butyrate-Producing Bacteria and Cross-Feeding in Synthetic Microbial Communities. mBio 11. https://doi.org/10.1128/mBio.00886-20 Tyrrell, H.F., Reid, J.T., 1965. Prediction of the energy value of cow’s milk. J. Dairy Sci. 48, 1215–1223. https://doi.org/10.3168/jds.S0022-0302(65)88430-2 Wheeler, B., Torchiano, M., 2016. lmPerm: Permutation tests for linear models. Wong, M., Ganapathy, A.S., Suchanec, E., Laidler, L., Ma, T., Nighot, P., 2019. Intestinal epithelial tight junction barrier regulation by 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ATG6/beclin 1. 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 316, C753–C765. https://doi.org/10.1152/ajpcell.00246.2018 Wright, D.P., Rosendale, D.I., Robertson, A.M., 2000. Prevotella enzymes involved in mucin oligosaccharide degradation and evidence for a small operon of genes expressed during growth on mucin. FEMS Microbiol. Lett. 190, 73–79. https://doi.org/10.1111/j.1574-6968.2000.tb09265.x Zhang, J., Kobert, K., Flouri, T., Stamatakis, A., 2014. PEAR: a fast and accurate Illumina Paired-End reAd mergeR. Bioinforma. Oxf. Engl. 30, 614–620. https://doi.org/10.1093/bioinformatics/btt593
產業利用性
本發明係關於益生細菌(尤其是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及/或其衍生物)的用途,且具體為以下用途:改善動物(例如:反芻動物及/或單胃動物)之體重或身體組成;改善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生長、生產力、及/或乳產率或肉產率,及/或抑制動物消化道中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瘤胃及/或腸胃道微生物叢之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遞送微生物至動物,及/或減少動物之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本發明亦提供使用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及/或其衍生物的方法、以及包含前述之飼料組成物。
圖1係顯示含有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之飼料補充品對於豬隻生長的影響。
圖2係顯示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對於盲腸中每克豬糞之產甲烷菌的最大可能數(MPN)的影響。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係顯著地減少該MPN, p=0.015。
圖3係顯示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對於大腸直腸中每克豬糞之產甲烷菌的最大可能數(MPN)的影響。
圖4係顯示在安樂死後所收集之豬盲腸樣本中所量測到的主要揮發性脂肪酸的吸收濃度(毫莫耳濃度)。控制組之動物n=8,以及FNZ129處理組之動物n=7。*T測試FNZ129組對控制組的p<0.05。
圖5係顯示在安樂死後所收集之豬大腸直腸樣本中所測量到的主要揮發性脂肪酸的吸收濃度(毫莫耳濃度)。控制組之動物n=8,以及FNZ129處理組之動物n=7。
AU澳洲 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 2021/8/2 V21/015446
TW中華民國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2023/3/3 BCRC 911176

Claims (32)

  1. 一種經分離的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 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Lactobacillus rhamnosus))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ational Measurement Institute of Australia,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2. 一種食品或飼料組成物,其係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其中該組成物為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或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
  4. 一種飼料組成物,其係用於改善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增加動物之飼料利用率、提升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增加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抑制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的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遞送微生物至動物、及/或減少動物的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其中該飼料組成物係包含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且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飼料組成物,其中: a.  該飼料組成物為反芻動物飼料組成物,且該動物為反芻動物;或者 b.  該飼料組成物為單胃動物飼料組成物,且該動物為單胃動物。
  6. 如請求項4或5所述之飼料組成物,其中該飼料組成物為一經發酵之優格形式的組成物,且其中該經發酵之優格形式的組成物係透過使用一乳基底載劑或非乳基底載劑使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生長的過程而形成。
  7. 如請求項4或5所述之飼料組成物,其係以下或包含以下:部分或完全混合日糧(Total Mixed Ration,TMR)、玉米、大豆、糧草、穀物、酒糟(distiller’s grain)、發芽穀物、豆類、纖維、秣料、青草、乾草、乾稈、青貯飼料、穀粒、葉子、粉料(meal)、粉狀飼料(mash feed)、果漿、蔬菜漿、果渣或蔬菜渣、柑橘粉(citrus meal)、小麥次粉(wheat shorts)、玉米芯粉、舔磚(lick block)、或糖蜜。
  8. 如請求項4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飼料組成物,其還包含至少一個不同種或不同菌株的微生物、抑制產甲烷菌或甲烷生成的疫苗、及/或天然或化學合成的甲烷生成抑制劑及/或產甲烷菌抑制劑(例如溴仿)。
  9. 如請求項4至8中任一項所述之飼料組成物,其還包含一或多個選自以下的摻劑(agent):一或多個益生元、一或多個益生菌、一或多個後生元、一或多個膳食纖維來源、一或多個半乳寡糖、一或多個短鏈半乳寡糖、一或多個長鏈半乳寡糖、一或多個果寡糖、菊糖、一或多個半乳聚糖、一或多個果聚糖、乳果糖(lactulose)、或前述任二或多者的任意混合物。
  10. 如請求項4至9中任一項所述之飼料組成物,其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之衍生物為該菌株的細胞裂解物、該菌株的細胞懸浮液、該菌株的代謝產物、該菌株的培養上清液、或經滅殺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
  11. 一種用於以下的方法: a.  改善動物的體重及/或身體組成; b.  增加動物的飼料利用率; c.  提升動物的生長及/或生產力; d.  增加動物產生的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 e.  抑制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 f.   減少動物腸胃道微生物叢的產甲烷能力; g.  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 h.  遞送微生物至動物;及/或 i.   減少動物的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 其中,該方法係包含將以下投予至該動物的步驟: i.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 ii.  如請求項4至10中任一項所述之飼料組成物;及/或 iii. 一有效量之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動物為反芻動物或單胃動物。
  13. 如請求項11或1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係抑制於動物前胃及/或盲腸中之甲基營養型(methylotrophic)的產甲烷菌的生長,較佳為甲烷球型菌屬的產甲烷菌。
  14. 如請求項11至13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或其衍生物係以如下組成物的形式投予:食品、飲品、食品添加物、飲品添加物、動物飼料、動物飼料添加物、動物飼料補充品、膳食補充品、載劑、維生素或礦物質預混物、營養品、灌食產品、可溶性產品、漿料(slurry)、補充品、醫藥品、舔磚、動物藥水(drench)、錠劑、膠囊、丸劑、填充物(bolus)、或瘤胃內產物(intra-ruminal product),或其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係經封裝,例如封裝於脂質體、微球、微粒或微膠囊中。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係以如下形式投予:飲用水、乳品、奶粉、乳替代品、強化乳、乳清、乳清粉、部分或完全混合日糧(TMR)、飼料顆粒、玉米、大豆、糧草、穀物、酒糟、發芽穀物、豆類、維生素、胺基酸、礦物質、纖維、秣料、青草、乾草、乾稈、青貯飼料、穀粒、葉子、粉料、可溶性產品、漿料、補充品、粉狀飼料、果漿、蔬菜漿、果渣或蔬菜渣、柑橘粉、小麥次粉、玉米芯粉、糖蜜、蔗糖、麥芽糊精、稻穀、蛭石、沸石或經粉碎之石灰石。
  16. 如請求項11至1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係包含對該動物投予以下量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 a.  每公斤乾重載劑飼料10 4至10 13菌落形成單位,較佳為每公斤乾重載劑飼料10 8至10 12菌落形成單位; b.  每日每公斤該動物體重10 4至10 10菌落形成單位,較佳為每日每公斤該動物體重10 5至10 8菌落形成單位;或 c.  每日10 4至10 13菌落形成單位,較佳為每日10 6至10 13菌落形成單位。
  17. 如請求項11至1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的衍生物為該菌株的細胞裂解物、該菌株的細胞懸浮液、該菌株的代謝產物、該菌株的培養上清液、或經滅殺的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
  18. 如請求項11至1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進一步投予至少一個不同種或不同菌株的微生物、抑制產甲烷菌或甲烷生產的疫苗、及/或天然或化學的甲烷生成抑制劑及/或產甲烷菌抑制劑(例如溴仿)。
  19. 如請求項11至18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係與選自以下之一或多個摻劑分開、同時或依序投予:一或多個益生元、一或多個益生菌、一或多個後生元、一或多個膳食纖維來源、一或多個半乳寡糖、一或多個短鏈半乳寡糖、一或多個長鏈半乳寡糖、一或多個果寡糖、菊糖、一或多個半乳聚糖、一或多個果聚糖、乳果糖、或前述任二或多者的任意混合物。
  20. 如請求項11至19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係: a.   提升該動物的生長或生產力; b.   增加該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 c.   增加該動物產生之乳脂、乳蛋白或乳固形物的產率;及/或 d.   額外地改善該動物的體重及/或身體組成。
  21. 如請求項11至2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動物為反芻動物;較佳為牛、山羊、綿羊、野牛、犛牛、水牛、鹿、駱駝、羊駝(alpaca)、駱馬(llama)、牛羚、羚羊、或大藍羚(nilgai);更佳為牛或綿羊;最佳為牛。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反芻動物為泌乳動物(lactating animal)。
  23. 如請求項11至20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動物為單胃動物;較佳為人、豬、貓、狗、馬、驢、兔、或家禽;更佳為非人動物;最佳為豬、雞、鴨、鵝、或火雞。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單胃動物為伴侶動物。
  25. 如請求項11至24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動物為未離乳的動物(例如小牛、羊羔、仔豬、或幼駒)、或離乳後的動物,或其中係在該動物離乳前及離乳後皆對該動物投予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
  26. 如請求項11至2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係對一未離乳的動物投予該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且其中該抑制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透過該動物之甲烷排放(例如甲烷生產)、及/或增加該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效果係維持至離乳後。
  27. 如請求項11至2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係在最後一次投予鼠李糖乳酸桿菌FNZ129菌株後,該抑制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透過該動物之甲烷排放(例如甲烷生產)、及/或增加該動物之飼料利用率的效果係維持至少2天、3天、5天、1週、2週、1個月、2個月、3個月、4個月、5個月、6個月、7個月、8個月、9個月、10個月、11個月、1年、2年、3年、4年、5年、6年、或7年;較佳係維持該動物的一生。
  28. 一種已施用如請求項11至2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的動物。
  29. 一種製造一具有減少之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的動物產品(例如:乳製品、肉製品、或毛織品)的方法,其中該方法係包含: a.   提供如請求項28所述之動物;以及 b.   從該動物製造一動物產品。
  30. 一種使用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於製備一組成物的用途,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且其中該組成物係用於改善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增加動物之飼料利用率、提升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增加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抑制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的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遞送微生物至動物、及/或減少動物的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
  31. 如請求項30所述之用途,其中該組成物係包含一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食品或飼料組成物、或一如請求項4至10中任一項所述之飼料組成物。
  32. 一種用於改善動物之體重及/或身體組成、增加動物之飼料利用率、提升動物之生長及/或生產力、增加動物產生乳及/或乳成分的產率、抑制動物腸胃道中之產甲烷細菌及/或產甲烷古細菌的生長、減少腸胃道微生物叢的產甲烷能力、減少透過動物之甲烷排放、遞送微生物至動物、及/或減少動物的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的鼠李糖乳酸桿菌(鼠李糖乳桿菌)FNZ129菌株、或其衍生物,其中該菌株係寄存於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A;寄存編號為V21/015446;寄存日期為2021年8月2日)、以及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1176;寄存日期為2023年3月3日)。
TW111149374A 2021-12-23 2022-12-22 乳酸菌於抑制產甲烷菌生長或減少甲烷排放的應用 TW2023427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U2021904258 2021-12-23
AU2021904258A AU2021904258A0 (en) 2021-12-23 Us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to inhibit methanogen growth or reduce methane emissions
AU2021904257 2021-12-23
AU2021904257A AU2021904257A0 (en) 2021-12-23 Us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to inhibit methanogen growth or reduce methane emission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2731A true TW202342731A (zh) 2023-11-01

Family

ID=86901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9374A TW202342731A (zh) 2021-12-23 2022-12-22 乳酸菌於抑制產甲烷菌生長或減少甲烷排放的應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KR (1) KR20240121790A (zh)
AR (1) AR128090A1 (zh)
AU (1) AU2022423037A1 (zh)
TW (1) TW202342731A (zh)
WO (1) WO202311920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47044A1 (en) * 2011-04-26 2012-11-01 Dupont Nutrition Biosciences Aps Method for reducing methane production in a ruminant animal
CN107949633B (zh) * 2015-08-12 2021-04-30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鼠李糖乳杆菌、动物饲料及其组合物及无活性细胞生产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121790A (ko) 2024-08-09
AU2022423037A1 (en) 2024-06-27
WO2023119206A1 (en) 2023-06-29
AR128090A1 (es) 2024-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rba-Vidal et al.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use of probiotics in pig production: A review
ASML A et al. The beneficial role of probiotics in monogastric animal nutrition and health
Barba-Vidal et al. Are we using probiotics correctly in post-weaning piglets?
Oakley et al. The chicken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me
Stanley et al. Microbiota of the chicke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fluence on health, productivity and disease
Franz et al. Enterococci as probiotic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in food safety
Kantas et al. A feed additive containing Bacillus toyonensis (Toyocerin®) protects against enteric pathogens in postweaning piglets
US8496923B2 (en) Probiotic treatment for infectious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JP2020508696A (ja) 微生物細胞、それを生成する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
WO2023248144A1 (en) Us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to improve feed efficiency
Tajima et 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 nonruminant gut: a porcine model
Kritas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for the health of pigs and horses
US20240075080A1 (en) Us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to inhibit methanogen growth or reduce methane emissions
Pospíšková et al. Effect of probiotics in the pig nutrition on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counts in the gut
TW202342731A (zh) 乳酸菌於抑制產甲烷菌生長或減少甲烷排放的應用
US20240041954A1 (en) Us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to inhibit methanogen growth or reduce methane emissions
Lin et al.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Application to Pets
US20240334952A1 (en) Us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to improve feed efficiency
CN118510400A (zh) 乳酸菌抑制产甲烷菌生长或减少甲烷排放的用途
US20240299469A1 (en) Production of indole-derived metabolites by shelf-stable communities of safe bacteria
Amin Impact of age and weaning time on the gut microbiome and the potential host-microbe interactions in calves
Rahimoon et al. Ameliorative effect of probiotics used in animal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Schobert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Effects on Performance, Body Composition, and Energetic Efficiency of Broilers under Thermo-Neutral and Heat Stress Conditions
WO2024197162A1 (en) Probiotic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cattle
Ngunyangi Efficacy of probiotics in Kenya on growth, feed intake, efficiency in broilers and immune response and their antibiobic proper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