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1985A - Sec61抑制劑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Sec61抑制劑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1985A
TW202341985A TW112107247A TW112107247A TW202341985A TW 202341985 A TW202341985 A TW 202341985A TW 112107247 A TW112107247 A TW 112107247A TW 112107247 A TW112107247 A TW 112107247A TW 202341985 A TW202341985 A TW 20234198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salt
cancer
vial
dise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7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達斯汀 麥克明
米拉 拉奧
政國 董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凱薩爾生活科學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凱薩爾生活科學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凱薩爾生活科學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1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198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 C07D417/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43/00Drugs for specific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P1/00-A61P41/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8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 C07D48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Hydrogenated Pyridine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文提供分泌抑制劑,諸如具有式(I)之結構之Sec61的抑制劑:

Description

SEC61抑制劑及其用途
本發明係關於蛋白分泌抑制劑,其包含製備及使用其之方法。 以引用之方式併入以電子方式提交的材料
作為本發明之一部分的序列表與說明書同時提交。含有序列表之檔案之名稱係40066_Seqlisting.xml,其創建於2023年1月13日。序列表之主題係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蛋白轉位至內質網(「ER」)中構成蛋白分泌之第一步驟。ER蛋白導入在所有真核細胞中均為必需的且在快速生長腫瘤細胞中尤其重要。因此,蛋白分泌過程可充當潛在癌症藥物及細菌毒性因子兩者之目標。參見Kalies及Römisch, Traffic, 16(10):1027-1038 (2015)。
當N末端疏水性信號肽自核醣體中突起時,在胞溶質中引發蛋白向ER轉運。信號識別粒子(「SRP」)與信號序列之結合使核醣體-初生鏈-SRP複合物靶向ER膜,其中SRP與其受體的接觸觸發信號肽向Sec61移交。Sec61為一種ER膜蛋白轉位子蛋白(亦稱為轉位子(translocon)),其為具有3個主要子單元(異三聚體)之環形。其包含「栓塞」,其阻止轉運至ER中或自ER轉運出來。當初生多肽之疏水區與Sec61之「接縫」區相互作用時置換栓塞,使得多肽轉位至ER內腔中。在哺乳動物中,僅短蛋白(<160個胺基酸)可轉譯後進入ER,且小於120個胺基酸之蛋白必須使用此途徑。藉由鈣調蛋白與信號序列之結合維持一些轉位能力。到達Sec61通道後,信號肽或信號錨插入Sec61α之跨膜域(「TMD」) 2與7之間,形成閘控之側面部分,從而為可溶性分泌蛋白打開通道。由於Sec61通道由10個由Sec61γ所形成之疏水性鉗夾包圍的TMD (Sec61α)組成,通道打開取決於幾乎所有TMD均涉及之構形變化。
抑制蛋白跨越ER膜之轉運具有治療或預防疾病的潛力,諸如癌細胞之生長及炎症。在廣譜至高度受質特異性範圍內之已知分泌抑制劑幾乎可干擾此多步過程的任何階段,且甚至干擾內吞抗原轉運至胞溶質中進行交叉呈現。此等抑制劑與信號肽、伴隨蛋白或Sec61通道相互作用以阻止受質結合或防止蛋白導入ER中所需之構形變化。蛋白分泌抑制劑之實例包含調鈣蛋白抑制劑(例如E6小檗胺(E6 Berbamine)及蛇孢假殼素A (Ophiobolin A))、鑭、固醇、環酯肽(例如HUN-7293、CAM741、NFI028、Cotrainsin、Apratoxin A、Decatransin、纈胺黴素)、CADA、細菌內酯(Mycolactone)、Eeyarestatin I (「ESI」)及外毒素A。然而,以上分泌抑制劑遭受以下中之一或多者:缺乏對Sec61通道之選擇性,由於結構複雜性的生產製造挑戰及投與的分子量限制、生物可用性及分佈。
因此,需要新型蛋白分泌抑制劑。
本文提供具有式(I)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鹽: (I) 其中取代基如下文所揭示。
亦提供包括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鹽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之醫藥組合物。
進一步提供抑制細胞中之蛋白分泌之方法,其包括使細胞與有效抑制分泌之量的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鹽或醫藥組合物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蛋白為檢查點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蛋白為細胞表面蛋白、內質網相關蛋白或參與調節抗腫瘤免疫反應的分泌蛋白。在各種情況下,蛋白為PD-1、PD-L1、TIM-1、LAG-3、CTLA4、BTLA、OX-40、B7H1、B7H4、CD137、CD47、CD96、CD73、CD40、VISTA、TIGIT、LAIR1、CD160、2B4、TGFRβ及其組合中之至少一者。在一些情況下,蛋白選自由HER3、TNFα、IL2及PD1組成之群。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觸包括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化合物或組合物。
本發明亦提供治療個體中之炎症的方法,其包括向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鹽或醫藥組合物。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治療個體中之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鹽或醫藥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黑色素瘤、多發性骨髓瘤、前列腺癌、肺癌、胰臟癌、鱗狀細胞癌、白血病、淋巴瘤、神經內分泌腫瘤、膀胱癌或大腸直腸癌。在一些情況下,癌症選自由前列腺癌、肺癌、膀胱癌、大腸直腸癌及多發性骨髓瘤組成之群。在一些情況下,癌症為非小細胞肺癌瘤、鱗狀細胞癌、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淋巴瘤、NPM/ALK轉化型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神經內分泌腫瘤、乳癌、套細胞淋巴瘤、腎細胞癌、橫紋肌肉瘤、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小細胞癌、腺癌、胃癌、肝細胞癌、胰臟癌、甲狀腺癌、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血管瘤或頭頸癌。在一些情況下,癌症為實體腫瘤。
進一步提供治療個體中之自體免疫疾病的方法,其包括向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鹽或醫藥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自體免疫疾病為牛皮癬、皮膚炎、全身性硬皮病、硬化症、克羅恩氏病(Crohn's disease)、潰瘍性結腸炎;呼吸窘迫症候群、腦膜炎;腦炎;葡萄膜炎;結腸炎;腎絲球腎炎;濕疹、哮喘、慢性炎症;動脈粥樣硬化;白血球黏附分子缺乏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SLE);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雷諾氏症候群(Reynaud's syndrome);自體免疫甲狀腺炎;過敏性腦脊髓炎;休格連氏症候群(Sjorgen's syndrome);幼年發作型糖尿病;肺結核、類肉瘤病、多發性肌炎、肉芽腫及血管炎;惡性貧血(阿狄森氏病(Addison's disease));涉及白血球滲出之疾病;中樞神經系統(CNS)發炎病症;多器官損傷症候群;溶血性貧血;重症肌無力;抗原-抗體複合物介導之疾病;抗腎絲球基底膜疾病;抗磷脂症候群;過敏性神經炎;格雷夫氏病(Graves' disease);蘭伯特-伊頓肌無力症候群(Lambert-Eaton myasthenic syndrome);大皰性類天疱瘡;天疱瘡;自體免疫多內分泌病變;萊特爾氏病(Reiter's disease);僵人症候群;貝切特氏病(Behcet disease);巨大細胞動脈炎;免疫複合物腎炎;IgA腎病;IgM多發性神經病;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或自體免疫血小板減少症。
本發明亦提供治療個體中之免疫相關疾病的方法,其包括向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鹽或醫藥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相關疾病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狼瘡、發炎性腸病、多發性硬化症或克羅恩氏病。
進一步提供治療個體中之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方法,其包括向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鹽或醫藥組合物。在一些情況下,神經退化性疾病為多發性硬化症。
亦提供治療個體中之發炎性疾病的方法,其包括向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鹽或醫藥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發炎性疾病為支氣管炎、結膜炎、心肌炎、胰臟炎、慢性膽囊炎、支氣管擴張、主動脈閥門狹窄、再狹窄、牛皮癬或關節炎。
對於本領域中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將自以下詳細描述之審閱而清楚其他態樣及優勢。在理解本發明為說明性之情況下,下文描述包含特定實施例,且不意欲將本發明限制於本文所描述之特定實施例。
本文提供抑制蛋白分泌之化合物。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可用於治療或預防與過度的蛋白分泌關聯之疾病,諸如炎症及癌症,改善患病個體之生命質量。 (I) 之化合物
本文提供具有式(I)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I), R 1為H或F; m為0、1或2; 各R 1A獨立地為F或C 1- 3烷基; X為CH 2或CD 2; R 2及R 2A中之一者為鹵基、CN、OH、C 1-3鹵烷基、C 1-3烷氧基、C 1-3鹵烷氧基、-S-C 1-3烷基或-S-C 1-3鹵烷基,且另一者為H; R 3為H、鹵基或OCH 3; R 4為H、D、CH 3或鹵基; 各R 5獨立地選自D、C 1-3烷基、環丙基、氰基取代之環丙基、O-環丙基、C 1-3鹵烷基、C 1-3鹵烷氧基、CH 2OH、鹵基、側氧基、CO 2R N、C 0-2伸烷基-C(O)N(R N) 2、N(R N) 2、N(R N)C(O)R N及CN; Het為咪唑基、 唑基、三唑基、吡啶基、環己基、四氫呋喃基、5,6,7,8-四氫咪唑并[1,2, a]吡啶基或5,6,7,8-四氫咪唑并[1,2, a]嘧啶基; n係0、1或2,其限制條件為當Het係咪唑基時,則(a) n係1且R 5不為環丙基,或(b) n係2且(i)至少一個R 5係鹵基、CN、C 1-3鹵烷基或C 1-3鹵烷氧基,或(ii)各R 5係C 1-3烷基;及 各R N獨立地為H或C 1-6烷基,或同一氮原子上之兩個R N與其所連接之氮一起形成具有0至2個獨立地選自N、O及S之額外環雜原子的4員至7員環。
在各種情況下,R 1為F。在各種情況下,m為0。
在各種情況下,m為1或2,且各R 1A獨立地為F或C 1-3烷基。
在各種情況下,R 2或R 2A為鹵基、CN、C 1-3烷氧基、C 1-3鹵烷氧基,且另一者為H。在各種情況下,R 2為鹵基、CN、C 1-3烷氧基、C 1-3鹵烷氧基、F、Cl、CN、OCH 3或OCHF 2。在各種情況下,R 2A為H。在各種情況下,R 2A為鹵基、CN、C 1-3烷氧基、C 1-3鹵烷氧基、F、Cl、CN、OCH 3或OCHF 2。在各種情況下,R 2為OH、C 1-3鹵烷基、-S-C 1-3烷基或-S-C 1-3鹵烷基,且R 2A為H。
在各種情況下,R 3為H、鹵基或OCH 3。在各種情況下,R 3為H。在一些情況下,R 3為鹵基或OCH 3。在各種情況下,R 4為H、CH 3或鹵基。在各種情況下,X為CH 2。在一些情況下,X為CD 2。在各種情況下,n為0。在各種情況下,n為1。在各種情況下,n為2。在一些情況下,至少一個R 5為鹵基。在一些情況下,至少一個R 5係C 1-3烷基、氰基、環丙基、氰基取代之環丙基、O-環丙基、C 1-3鹵烷基、C 1-3鹵烷氧基或CH 2OH。
在各種情況下,R N為H或C 1-6烷基,或同一氮原子上之兩個R N與其所連接之氮一起形成具有0至2個獨立地選自N、O及S之額外環雜原子的4員至7員環。
在各種情況下,Het為醯亞胺基。在一些情況下,Het為三唑基、環己基、四氫呋喃基、 唑基或吡啶基。在一些情況下,Het為5,6,7,8-四氫咪唑并[1,2, a]吡啶基或5,6,7,8-四氫咪唑并[1,2, a]嘧啶基。
在各種情況下, 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在各種情況下,式(I)之化合物或如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為表A或表B中所示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表 A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A14
A15
A16
A17
A18
A19
A20
A21
A22
A23
A24
A26
A27
A28
A29
A30
A31
A32
表B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B9
B10
B11
B12
B13
B14
B15
B16
B17
B18
B19
B20
B21
B22
B23
B24
B25
B26
B27
B28
B29
如本文所用之化合物,除非另外描述,否則提及元素(無論描述或化學結構)涵蓋該元素之所有同位素。舉例而言,除非另外藉由使用特定同位素表示,否則如本文所用之化學結構中之術語「氫」或「H」應理解為不僅涵蓋例如 1H,且亦涵蓋氘( 2H或D)、氚( 3H)及其混合物。涵蓋同位素之元素之其他特定非限制性實例包含碳、磷、碘及氟。
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可以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形式存在。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係指本文提供之化合物之相對無毒的無機酸及有機酸加成鹽。此等鹽可在本文提供之化合物之最終分離及純化期間當場製備,或藉由使游離鹼形式之化合物分別與適合有機酸或無機酸反應且分離由此形成之鹽來製備。代表性鹽包含氫溴酸鹽、鹽酸鹽、硫酸鹽、硫酸氫鹽、磷酸鹽、硝酸鹽、乙酸鹽、戊酸鹽、油酸鹽、棕櫚酸鹽、硬脂酸鹽、月桂酸鹽、苄酸鹽、乳酸鹽、磷酸鹽、甲苯磺酸鹽、檸檬酸鹽、順丁烯二酸鹽、反丁烯二酸鹽、丁二酸鹽、酒石酸鹽、萘二甲酸鹽、甲磺酸鹽、葡庚糖酸鹽、乳糖酸鹽、月桂基磺酸鹽及胺基酸鹽及類似鹽。(參見例如Berge等人. (1977) 「Pharmaceutical Salts」, J. Pharm. Sci. 66: 1-19.)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可含有一或多個酸性官能基,且因此能夠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鹼形成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在此等情況下係指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之相對無毒的無機鹼及有機鹼加成鹽。此等鹽同樣可在化合物之最終分離及純化期間當場製備,或藉由使自由酸形式之純化化合物分別與適合鹼(諸如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金屬陽離子之氫氧化物、碳酸鹽或碳酸氫鹽)、氨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有機一級、二級或三級胺反應來製備。代表性鹼金屬鹽或鹼土金屬鹽包含鋰鹽、鈉鹽、鉀鹽、鈣鹽、鎂鹽及鋁鹽及類似鹽。適用於形成鹼加成鹽之代表性有機胺包含乙胺、二乙胺、乙二胺、乙醇胺、二乙醇胺、哌 及類似物(參見例如Berge等人,見上文)。
不受任何特定理論束縛,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藉由結合且使轉位子之組分(包含但不限於Sec61)無效來抑制蛋白分泌,且在一些情況下,以序列特異性方式破壞經轉譯蛋白之初生信號傳導序列與轉位子之組分(包含但不限於Sec61)之間的相互作用。
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可有利地抑制所關注之蛋白之分泌,其IC50為至多5 μM、或至多3 μM或至多1 μM。在各種情況下,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可抑制TNFα之分泌,其IC50為至多5 µM、或至多3 µM或至多1 µM。在各種情況下,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可抑制Her3之分泌,其IC50為至多5 μM、或至多3 μM或至多1 μM。在一些情況下,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可抑制IL2之分泌,其IC50為至多5 µM、或至多3 µM或至多1 µM。在各種情況下,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可抑制PD-1之分泌,其IC50為至多5 µM、或至多3 µM或至多1 µM。
在一些情況下,式(I)之化合物對PD1具有選擇性,亦即其抑制PD1之分泌超過其抑制另一蛋白質(諸如IL2)之分泌。所關注蛋白質之選擇性可與以下實例一致地評估。舉例而言,可針對PD1及第二蛋白質(例如IL2)量測化合物之IC 50值,且可以相關IC 50值之比率計算彼化合物之選擇性。在一些情況下,相較於IL2,式(I)之化合物針對PD1之選擇性為至少20:1,或可為至少30:1、40:1、50:1或60:1。在一些情況下,對PD1相較於IL2之選擇性為至少100:1。
在各種情況下,式(I)之化合物在曝露30分鐘之後的肝微粒體穩定性為至少25%。肝微粒體穩定性可根據以下實例中之論述加以評估。肝微粒體可來自例如小鼠、大鼠、猴及/或人類。在一些情況下,肝微粒體係人類肝微粒體。穩定性指示在對肝微粒體一定曝露時間之後仍存在的化合物之量。
在各種情況下,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具有至少10%之口服生物可用性(亦即F≥10%),且在一些情況下為至少20%、25%、30%、40%或50%。可根據以下實例評估口服生物可用性,其中經由靜脈內投與及經由經口投與向個體投與化合物,且分析個體之血清,其中化合物之濃度的AUC指示化合物之可用性,且靜脈內投與指示100%可用性。 化學定義
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包含所有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其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的一或多個原子經具有相同原子序數,但原子質量或質量數不同於通常在自然界中所發現之原子質量或質量數的原子置換,該原子之實例包含氫之同位素,諸如 2H及 3H。在一些情況下,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的一或多個氫原子特定地為氘( 2H)。
如本文所用,術語「烷基」係指含有一至三十個碳原子,例如一至二十個碳原子或一至十個碳原子的直鏈及分支鏈飽和烴基。術語C n意謂烷基具有「n」個碳原子。例如,C 4烷基係指具有4個碳原子之烷基。C 1-6烷基係指碳原子數涵蓋整個範圍(亦即1至6個碳原子)以及所有子群(例如1至5、2至5、1至4、2至5、1、2、3、4、5及6個碳原子)之烷基。烷基之非限制性實例包含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二級丁基(2-甲基丙基)及三級丁基(1,1-二甲基乙基)。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烷基可以為未取代之烷基或經取代之烷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伸烷基」係指二價飽和脂族基團。術語C n意謂伸烷基具有「n」個碳原子。例如,C 1-6伸烷基係指碳原子數涵蓋如先前關於「烷基」所描述之整個範圍以及所有子群之伸烷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碳環」係指芳族或非芳族(亦即完全或部分飽和)環,其中環之各原子為碳。碳環可包含例如三至十個碳原子、四至八個碳原子或五至六個碳原子。如本文所用,術語「碳環」亦包含具有兩個或更多個以上環狀環之多環系統,其中兩個或更多個以上碳為兩個相鄰環所共有,其中至少一個環為碳環,其他環狀環可為例如環烷基、環烯基、芳基、雜芳基及/或雜環。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雜環」與碳環定義相似,不同之處在於環上含有一至四個獨立地選自氧、氮及硫之雜原子。舉例而言,雜環可為具有1或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的3員至10員芳族或非芳族環。作為另一實例,雜環可為具有1或2個選自N、O及S之環雜原子的5員至6員環。雜環基之非限制性實例包含哌啶、四氫呋喃、四氫哌喃、二氫呋喃、 啉、氧氮雜環庚烷基、噻唑、吡咯及吡啶。
如本文所用,術語「環烷基」具體係指非芳族碳環。術語C n意謂環烷基具有「n」個碳原子。舉例而言,C 5環烷基係指在環中具有5個碳原子之環烷基。C 5-8環烷基係指碳原子數涵蓋整個範圍(亦即5至10個碳原子)以及所有子群(例如5至10、5至9、5至8、5至6、6至8、7至8、5至7、5、6、7、8、9及10個碳原子)之環烷基。環烷基之非限制性實例包含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及環辛基。除非另有指示,否則環烷基可為未經取代環烷基或經取代環烷基。
碳環基及雜環基可為飽和或部分不飽和環系統,其視情況經例如一個至三個基團取代,該等基團為獨立選擇之烷基、烷氧基、伸烷基OH、C(O)NH 2、NH 2、側氧基(=O)、芳基、鹵烷基、鹵烷氧基、C(O)-烷基、SO 2烷基、鹵基、OH、NHC 1-3伸烷基-芳基、OC 1-3伸烷基-芳基、C 1-3伸烷基-芳基及具有1至3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的C 3-6雜環烷基。雜環基團視情況可如本文所描述進一步經N-取代。在本發明之別處提供了預期用於揭示之環的其他取代基。
如本文所用,本文所用之術語「羥基(hydroxy)」或「羥基(hydroxyl)」係指「-OH」基團。因此,「羥基烷基」係指經一或多個-OH基取代之烷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烷氧基(alkoxy)」或「烷氧基(alkoxyl)」係指「-O-烷基」基團。
如本文所用,術語「鹵基」定義為氟、氯、溴及碘。因此,「鹵烷基」係指經一或多個鹵原子取代之烷基。「鹵烷氧基」係指經一或多個鹵原子取代之烷氧基。
具有一或多個立體中心之化學結構用虛線及粗體楔形鍵(亦即, )描繪,意欲指示存在於化學結構中之立構中心的絕對立體化學。藉由簡單線條符號指示之鍵並不指示立體偏好。藉由虛線或粗體直線鍵表示之鍵(亦即, )意欲指示存在於化學結構中之立構中心的相對立體化學。除非另有相反指示,否則包含本文說明之不指示絕對或相對立體化學的一或多個立體中心之化學結構涵蓋化合物之所有可能立體異構形式(例如非鏡像異構物、鏡像異構物)及其混合物。具有單一粗體或虛線楔形線及至少一個另外的簡單線之結構涵蓋所有可能非鏡像異構物之單一鏡像異構系列。相似地,具有烯基之化學結構意欲涵蓋化學結構之順式及反式取向或經取代時的E-及Z-異構物。 蛋白分泌抑制劑之合成
可使用本領域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常規技術容易獲得的起始材料合成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一般而言,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可經由標準有機化學合成方法方便地獲得。
儘管不侷限於任一或若干個來源,但經典文本,諸如Smith, M. B., March, J., March' 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Reactions,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 第5版,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2001;以及Greene, T.W., Wuts, P.G. M., 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第3版,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1999係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有用且認可的有機合成參考教科書。合成方法之以下描述經設計以說明(但不限制)製備本發明之化合物的通用程序。
文所揭示之合成方法可容許多種官能基;因此,可使用各種經取代之起始材料。該過程通常在整個過程結束或接近結束時提供所需最終化合物,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將化合物進一步轉化成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一般而言,本發明之化合物可根據下文所示之實例合成。例如,可藉由視需要將適當之具有羧基的胺與適當之保護基進行烷基化來製備化合物。可將中間體皂化,例如以曝露反應性甲酸鹽。隨後,可在適當之胺與游離甲酸鹽之間發生醯胺偶合。
上文提及之用於醯胺偶合的胺可視需要經由已知合成技術使用適當之起始材料及保護基來製備。
可執行進一步修飾,例如以引入另外的取代基,諸如鹵基或烷基。 使用方法
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可抑制所關注蛋白質之蛋白質分泌。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可干擾細胞之Sec61蛋白分泌機制。在一些情況下,如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抑制TNFα、IL2、Her3及PD-1中之一或多者或TNFα、IL2、Her3及PD-1中之每一種的分泌。在一些情況下,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抑制PD-1之分泌。蛋白分泌活性可以如下文實例部分中所描述之方式進行評估。
如本文所用,術語「抑制劑」意欲描述阻斷或降低藥理學目標活性的化合物(例如抑制Sec61在蛋白分泌路徑中之功能的化合物)。抑制劑可在競爭性、無競爭性或非競爭性抑制之情況下起作用。抑制劑可以可逆或不可逆地結合,且因此術語包含為蛋白或酶之自殺受質的化合物。抑制劑可修飾蛋白活性位點上或附近之一或多個位點,或可引起酶上其他處的構形變化。術語抑制劑在本文中比科學文獻更廣泛地使用,以便亦涵蓋其他種類的藥理學或治療上有用之試劑,諸如激動劑、拮抗劑、刺激劑、輔因子及類似者等。
因此,本文提供抑制細胞中蛋白分泌之方法。在此等方法中,使細胞與以有效抑制所關注蛋白質之分泌的量的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其醫藥組合物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細胞在活體外接觸。在各種實施例中,細胞在活體內接觸。在各種實施例中,接觸包含向個體投與化合物或醫藥組合物。
Sec61抑制之生物學後果為大量的。例如,已建議Sec61抑制用於治療或預防個體中之炎症及/或癌症。因此,Sec61特異性化合物之醫藥組合物提供向個體投與藥物並治療此等病狀的手段。如本文所用,術語「治療(treat)」、「治療(treating)」及「治療(treatment)」及其類似者係指消除、減輕或改善疾病或病狀及/或與其相關之症狀。儘管不排除,但治療疾病或病狀無需將疾病、病狀或與其相關之症狀完全消除。如本文所用,術語「治療(treat)」、「治療(treating)」及「治療(treatment)」及其類似者可包含「預防性治療」,其係指降低個體之疾病或病狀復發之機率或先前所控制疾病或病狀之復發機率,該個體未患但處於疾病或病狀復發或疾病或病狀之再發之風險下或易復發疾病或病狀或易受疾病或病狀之復發影響。術語「治療」及同義詞涵蓋向需要此類治療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發明之化合物。在本發明之含義內,「治療」亦包含復發預防或階段預防以及治療急性或慢性體徵、症狀及/或功能障礙。治療可根據症狀定向,例如以抑制症狀。其可在較短時段內實現、在中等時期內定向或可為長期治療,例如在維持療法之上下文內。如本文所用,術語「預防(prevent)」、「預防(preventing)」及「預防(prevention)」為本領域公認的,且當與病狀(諸如局部再發(例如疼痛))、疾病(諸如癌症)、症候群複合征(諸如心衰竭或任何其他醫學病狀)相關使用時在本領域中為眾所周知的,且包含投與組合物,相對於未接受組合物之個體而言該組合物降低了個體中醫學病狀之頻率或延遲該醫學病狀之症狀的發作。因此,預防癌症包含例如相對於未經治療之對照群體,減少接受防治性治療之患者群體中可偵測癌性生長之數目;及/或相對於未經治療之對照群體,延緩經治療之群體中可偵測癌性生長之出現,例如達統計學上及/或臨床上顯著量。如本文所用,術語「患者」與「個體」可互換使用,且意謂動物,諸如狗、貓、牛、馬及羊(例如非人類動物)以及人類。特定患者為哺乳動物(例如人類)。術語患者包含男性及女性。
Sec61介導之發炎性蛋白(例如TNFα)分泌之抑制可破壞炎症信號傳導。因此,本文提供藉由向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來治療個體之炎症的方法。
此外,癌細胞之存活率依賴於增加的蛋白分泌至ER中以生存。因此,非選擇性或部分選擇性抑制Sec61介導之蛋白分泌可能會抑制腫瘤生長。或者,在免疫腫瘤學環境下,已知分泌的免疫檢查點蛋白(例如PD-1、TIM-3、LAG3等)之選擇性分泌抑制劑可引起免疫系統活化以對抗各種癌症。
因此,本文亦提供藉由向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來治療個體之癌症的方法。可使用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及組合物治療的特別考慮的癌症包含但不限於黑色素瘤、多發性骨髓瘤、前列腺癌、肺癌、非小細胞肺癌瘤(NSCLC)、鱗狀細胞癌、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淋巴瘤、NPM/ALK轉化型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腎細胞癌、橫紋肌肉瘤、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小細胞癌、腺癌、胃癌、肝細胞癌、胰臟癌、甲狀腺癌、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血管瘤、頭頸癌、膀胱癌及大腸直腸癌。
亦考慮將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用於預防及/或治療多種疾病,包含但不限於增殖性疾病、神經毒性/變性疾病、局部缺血性疾病、自體免疫及自體發炎性病症、炎症、免疫相關疾病、HIV、癌症、器官移植排斥反應、敗血性休克、病毒及寄生蟲感染、與酸中毒相關之病狀、黃斑變性、肺部病狀、肌肉萎縮性疾病、纖維化疾病、骨骼及毛髮生長疾病。
增殖性疾病或病狀之實例包含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黃斑變性、糖尿病性腎病變、腎絲球硬化症、IgA腎病、肝硬化、膽道閉鎖、充血性心力衰竭、硬皮病、放射線誘發之纖維化及肺纖維化(特發性肺纖維化、膠原蛋白血管病、類肉瘤病、間質肺病及外源性肺病症)。
發炎疾病包含急性(例如支氣管炎、結膜炎、心肌炎、胰臟炎)及慢性病狀(例如慢性膽囊炎、支氣管擴張、主動脈瓣狹窄、再狹窄、牛皮癬及關節炎)以及與炎症相關的病狀,諸如纖維化、感染及局部缺血。
當免疫系統之一部分未正常工作或不存在時,發生免疫缺陷病症。其可影響B淋巴球、T淋巴球或吞噬細胞且為遺傳性(例如IgA缺乏症、嚴重合併性免疫缺乏(SCID)、胸腺發育異常及慢性肉芽腫)或後天性(例如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及藥物誘導之免疫缺乏症)。免疫相關病狀包含過敏性病症,諸如過敏、哮喘及異位性皮炎,如濕疹。此等免疫相關病狀之其他實例包含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僵直性脊椎炎、皮肌炎、牛皮癬、多發性硬化症及發炎性腸病(諸如潰瘍性結腸炎及克羅恩氏病)。
當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引入宿主體內之細胞時,發生組織/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當來自供體組織之T細胞繼續進攻並攻擊宿主組織時,發生由異體移植引起之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在所有三種情況下,自體免疫疾病、移植排斥及GVHD,藉由用本發明之化合物或組合物治療個體來調節免疫系統可能為有益的。
本文亦提供治療患者中之自體免疫疾病之方法,其包括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如本文所用,「自體免疫疾病」為由個體自身組織產生且針對個體自身組織之疾病或病症。自體免疫疾病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發炎性反應,諸如發炎性皮膚病,包含牛皮癬及皮炎(例如異位性皮炎);全身性硬皮病及硬化症;與發炎性腸病相關的反應(諸如克羅恩氏病及潰瘍性結腸炎);呼吸窘迫症候群(包含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皮炎;腦膜炎;腦炎;葡萄膜炎;結腸炎;腎絲球腎炎;過敏病狀,諸如濕疹及哮喘及涉及T細胞浸潤及慢性發炎性反應之其他病狀;動脈粥樣硬化;白血球黏附分子缺乏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症(SLE);糖尿病(例如I型糖尿病或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雷諾氏症候群;自體免疫甲狀腺炎;過敏性腦脊髓炎;休格連氏症候群;幼年發作糖尿病;及與由肺結核、類肉瘤病、多發性肌炎、肉芽腫及血管炎中通常可見之細胞介素及T淋巴球介導之急性及延遲過敏反應相關的免疫反應;惡性貧血(阿狄森氏病);涉及白血球滲出之疾病;中樞神經系統(CNS)發炎病症;多器官損傷症候群;溶血性貧血(包含但不限於冷球蛋白血症或庫姆斯(Coombs)陽性貧血);重症肌無力;抗原-抗體複合物介導之疾病;抗腎絲球基底膜疾病;抗磷脂症候群;過敏性神經炎;格雷夫氏病;蘭伯特-伊頓肌無力症候群;大皰性類天疱瘡;天疱瘡;自體免疫多內分泌病變;萊特爾氏病;僵人症候群;貝切特氏病;巨大細胞動脈炎;免疫複合物性腎炎;IgA腎病;IgM多發性神經病;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或自體免疫血小板減少症。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可適用於治療與炎症相關的病狀,包含但不限於COPD、牛皮癬、哮喘、支氣管炎、肺氣腫及囊腫性纖維化。
本文亦提供如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用於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用途。神經退化性疾病及病狀包含但不限於中風、神經系統之局部缺血性損傷、類神經外傷(例如衝擊性大腦損傷、脊髓損傷及神經系統之創傷性損傷)、多發性硬化症及其他免疫介導性神經病(例如格-巴二氏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及其變體,急性運動軸突神經病、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及費舍爾症候群(Fisher Syndrome))、HIV/AIDS癡呆複合征、軸突切斷、糖尿病神經病變、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亨廷頓氏病(Huntington's disease)、多發性硬化症、細菌、寄生蟲、真菌及病毒腦膜炎、腦炎、血管性癡呆、多梗塞性癡呆、路易體性癡呆、額葉癡呆(諸如皮克病(Pick's disease))、皮質下癡呆(諸如亨廷頓氏或進行性核上麻痹)、病灶性皮質萎縮症候群(諸如原發性失語)、代謝毒性癡呆(諸如慢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或B12缺乏症)及由感染(諸如梅毒或慢性腦膜炎)引起之癡呆。
在下面的實施例部分中可以找到使用描述的用於抑制蛋白分泌的化合物和組合物的進一步指導。 醫藥組合物及投與
本文提供用於製造及使用醫藥組合物之本發明,該等醫藥組合物包含如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亦包含醫藥組合物自身。醫藥組合物通常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因此,本文提供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及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片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在本文中用於指在合理醫學判斷之範疇內適用於與人類及動物之組織接觸而無過度毒性、刺激、過敏反應或其他問題或併發症,與合理益處/風險比相匹配的彼等配體、材料、組合物及/或劑型。
如本文所用,片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意謂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材料、組合物或媒劑,諸如液體或固體填充劑、稀釋劑、賦形劑、溶劑或囊封材料。如本文所用,語言「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包含緩衝劑、注射用無菌水、溶劑、分散介質、包衣、抗菌劑及抗真菌劑、等張延緩劑及吸收延緩劑及類似物,與醫藥投與相容。就與組合物之其他成分相容而言,各載劑必須「可接受」且對患者無害。可充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的物質之一些實例包含:(1)糖,諸如橄欖油、葡萄糖及蔗糖;(2)澱粉,諸如玉米澱粉、馬鈴薯澱粉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β-環糊精;(3)纖維素及其衍生物,諸如羧甲基纖維素鈉、乙基纖維素及乙酸纖維素;(4)粉末狀黃蓍;(5)麥芽;(6)明膠;(7)滑石;(8)賦形劑,諸如可可脂及栓劑蠟;(9)油,諸如花生油、棉籽油、紅花油、芝麻油、橄欖油、玉米油及大豆油;(10)二醇,諸如丙二醇;(11)多元醇,諸如甘油、山梨糖醇、甘露糖醇及聚乙二醇;(12)酯,諸如油酸乙酯及月桂酸乙酯;(13)瓊脂;(14)緩衝劑,諸如氫氧化鎂及氫氧化鋁;(15)褐藻酸;(16)無熱原質水;(17)等張生理鹽水;(18)林格氏溶液(Ringer's solution);(19)乙醇;(20)磷酸鹽緩衝溶液;及(21)醫藥組合物中所用之其它無毒相容物質。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合物為非熱解的,亦即在向患者投與時不誘導顯著溫度升高。
濕潤劑、乳化劑及潤滑劑(諸如月桂基硫酸鈉及硬脂酸鎂)以及著色劑、脫模劑、塗佈劑、甜味劑、調味劑及芳香劑、防腐劑及抗氧化劑亦可存在於組合物中。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抗氧化劑之實例包含:(1)水溶性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半胱胺酸鹽酸鹽、硫酸氫鈉、偏亞硫酸氫鈉、亞硫酸鈉及其類似物;(2)油溶性抗氧化劑,諸如棕櫚酸抗壞血酸酯、丁基化羥基大茴香醚(BHA)、丁基化羥基甲苯(BHT)、卵磷脂、沒食子酸丙酯、α-生育酚及其類似物;及(3)金屬螯合劑,諸如檸檬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山梨糖醇、酒石酸、磷酸及其類似物。
醫藥組合物亦可含有佐劑,諸如防腐劑、濕潤劑、乳化劑及分散劑。可藉由包含各種抗菌及抗真菌劑,例如對羥基苯甲酸酯、氯丁醇、苯酚山梨酸及其類似物來確保預防微生物作用。將張力調節劑(諸如糖)及類似物包含在組合物內亦可為合乎需要的。另外,可注射醫藥形式之延長吸收可藉由包含延遲吸收劑(諸如單硬脂酸鋁及明膠)來達成。
在一些情況下,為延長本文所提供之一或多種化合物之效果,需要減緩自皮下或肌肉內注射吸收化合物。例如,非經腸投與之化合物之延遲吸收可藉由將化合物溶解或懸浮於油性媒劑中來實現。
如本文所描述製備之組合物可視患者之待治療病症、年齡、條件及體重而定以各種形式投與,如本領域中所熟知。舉例而言,當組合物經口投與時,其可調配為錠劑、膠囊、顆粒、散劑或糖漿;或對於非經腸投與,其可調配為注射劑(靜脈內、肌肉內或皮下)、滴注製劑或栓劑。對於藉由眼黏膜途徑投與,其可調配為滴眼劑或眼軟膏。此等組合物可藉由習知手段結合本文所描述之方法製備,且若需要,活性成分可與任何習知添加劑或賦形劑混合,諸如黏合劑、崩解劑、潤滑劑、矯味劑、助溶劑、懸浮助劑、乳化劑或包衣劑。
適合於經口投與之組合物可呈膠囊(例如明膠膠囊)、扁膠劑、丸劑、錠劑、口含片(使用調味基體,通常為蔗糖及阿拉伯膠或黃蓍)、散劑、糖衣錠、粒劑形式;或呈水性或非水性液體中之溶液或懸浮液或水包油或油包水液體乳液;或呈酏劑或糖漿;或呈片劑(使用惰性基質,諸如明膠及甘油,或蔗糖及阿拉伯膠);及/或呈漱口水及類似物,各自含有預定量之本文所提供的化合物作為活性成分。組合物亦可以彈丸劑、舐劑或糊劑形式投與。口服組合物一般包含惰性稀釋劑或可食用載劑。
可包含醫藥學上相容之黏合劑及/或佐劑材料作為經口組合物之一部分。在用於經口投與之固體劑型(膠囊、錠劑、丸劑、糖衣藥丸、散劑、粒劑及類似者)中,活性成分與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諸如檸檬酸鈉或磷酸二鈣)及/或以下中之任一者混合:(1)填充劑或增效劑,諸如澱粉、乳糖、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及/或矽酸;(2)黏合劑,諸如羧甲基纖維素、微晶纖維素、黃蓍膠、褐藻酸鹽、明膠、聚乙烯吡咯啶酮、蔗糖及/或阿拉伯膠;(3)保濕劑,諸如丙三醇;(4)崩解劑,諸如瓊脂-瓊脂、碳酸鈣、馬鈴薯或木薯澱粉、褐藻酸、澱粉羥基乙酸鈉、某些矽酸鹽及碳酸鈉;(5)溶解阻滯劑,諸如石蠟;(6)吸收促進劑,諸如四級銨化合物;(7)濕潤劑,諸如乙醯醇及丙三醇單硬脂酸酯;(8)吸收劑,諸如高嶺土及膨潤土;(9)潤滑劑,諸如滑石、硬脂酸鈣、硬脂酸鎂、類固醇、固體聚乙二醇、月桂基硫酸鈉及其混合物;(10)助滑劑,諸如膠態二氧化矽;(11)著色劑;及(12)調味劑,諸如胡椒薄荷、水楊酸甲酯或橙調味劑。在膠囊、錠劑及丸劑之情況下,該醫藥組合物亦可包括緩衝劑。亦可使用諸如乳糖(lactose/milk sugar)以及高分子量聚乙二醇及其類似物之賦形劑將類似類型之固體組合物用作軟填充及硬填充明膠膠囊中之填充劑。
錠劑可藉由視情況與一或多種附屬成分一起壓縮或模製來製造。可使用黏合劑(例如明膠或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潤滑劑、惰性稀釋劑、防腐劑、崩解劑(例如羥基乙酸澱粉鈉或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表面活性劑或分散劑來製備壓縮錠劑。可藉由在適合機器中模製經惰性液體稀釋劑濕潤之粉末狀化合物之混合物來製成模製錠劑。
錠劑及其他固體劑型,諸如糖衣藥丸、膠囊、丸劑及顆粒可視情況刻痕或製備有包衣及外殼,諸如醫藥調配技術中熟知之腸溶衣及其他包衣。其亦可使用例如不同比例之羥丙基甲基纖維素以提供所要釋放曲線、其他聚合物基質、脂質體、微球體及/或奈米粒子來調配以便提供其中活性成分之緩慢或控制釋放。其可藉由例如經由細菌截留過濾器過濾或藉由併入呈臨用前可溶解於無菌水或一些其他無菌可注射介質中之無菌固體組合物形式的滅菌劑來滅菌。此等組合物亦可視情況含有乳濁劑且可為視情況以延遲方式僅僅或優先在胃腸道某一部分中釋放活性成分之組合物。可使用之包埋組合物之實例包含聚合物質及蠟。活性成分亦可適當時與一或多種上述賦形劑一起呈微囊封形式。
用於經口投與之液體劑型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乳液、微乳液、溶液、懸浮液、糖漿及酏劑。除活性成分之外,液體劑型還可含有此項技術中常用之惰性稀釋劑(諸如,水或其他溶劑)、增溶劑及乳化劑,諸如乙醇、異丙醇、碳酸乙酯、乙酸乙酯、苄醇、苯甲酸苄酯、丙二醇、1,3-丁二醇、油(尤其為棉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胚芽油、橄欖油、蓖麻油及芝麻油)、甘油、四氫呋喃醇、聚乙二醇及脫水山梨糖醇之脂肪酸酯及其混合物。
除惰性稀釋劑外,口服組合物亦可包含佐劑,諸如濕潤劑,乳化劑及懸浮劑,甜味劑、調味劑、著色劑、芳香劑以及防腐劑。
除活性化合物之外,懸浮液可含有懸浮劑,例如乙氧基化異硬脂醇、聚氧乙烯山梨糖醇及脫水山梨糖醇酯、微晶纖維素、偏氫氧化鋁、膨潤土、瓊脂及黃蓍及其混合物。
適合於非經腸投與之醫藥組合物可包含一或多種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以及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無菌水性或非水性溶液、分散液、懸浮液或乳液,或可在即將使用之前復原成無菌可注射溶液或分散液之無菌粉末,其可含有抗氧化劑、緩衝劑、抑菌劑、溶質(其用預期接受者之血液使組合物等張)或懸浮劑或增稠劑。
可用於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合物中的適合水性及非水性載劑之實例包含注射用水(例如注射用無菌水)、抑菌水、乙醇、多元醇(諸如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諸如液體聚乙二醇)及類似物)、無菌緩衝劑(諸如檸檬酸鹽緩衝劑)及其適合混合物、植物油(諸如橄欖油)、可注射有機酯(諸如油酸乙酯)及十六醇聚氧乙烯醚EL™ (BASF,Parsippany,NJ)。在所有情況下,該組合物必須為無菌的且流動性應至存在易於注射性之程度。可例如藉由使用包衣材料(諸如卵磷脂)、藉由在分散液之情況下維持所要粒度及藉由使用界面活性劑來維持適當流動性。
組合物在製造及儲存條件下應為穩定的,且必須針對微生物(諸如細菌及真菌)之污染作用加以保存。可藉由例如對羥基苯甲酸酯、氯丁醇、苯酚、抗壞血酸、硫柳汞及其類似物之各種抗微生物及抗真菌劑來實現阻止微生物作用。在許多情況下,組合物中將較佳包含等張滲藥劑,例如,糖、多元醇(諸如,甘露醇、山梨糖醇)、氯化鈉。可注射組合物之延長吸收可藉由在組合物中包含延遲吸收劑(例如單硬脂酸鋁及明膠)來達成。
無菌可注射溶液可藉由如下方法製備:將所需量之活性化合物與上文所列舉之成分中之一者或組合一起併入適當溶劑中,視需要隨後進行過濾滅菌。一般,分散液係藉由將活性化合物併入含有鹼性分散介質及上文所列舉之彼等成分之所需其他成分的無菌媒介中來製備。在用於製備無菌可注射溶液的無菌散劑之情況下,製備方法為冷凍乾燥(凍乾),其產生活性成分加上來自其先前無菌過濾溶液之任何另外的所要成分之散劑。
可藉由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諸如聚乳酸交酯-聚乙交酯)中形成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之微膠囊或奈米膠囊基質來製得可注射積存形式。視藥物與聚合物之比及所用特定聚合物之性質而定,可控制藥物釋放之速率。其他可生物降解之聚合物的實例包含聚(原酸酯)及聚(酸酐)。亦藉由將藥物包覆在與身體組織相容之脂質體、微乳液或奈米乳液中來製備積存可注射組合物。
對於藉由吸入之投與,化合物可以呈氣溶膠噴霧之形式自含有合適推進劑(例如,諸如二氧化碳之氣體)之加壓容器或分配器或者噴霧噴灑器來遞送化合物。此等方法包含美國專利第6,468,798號中所描述之彼等方法。另外,可實現鼻內遞送,如尤其描述於Hamajima等人, Clin. Immunol. Immunopathol., 88(2), 205-10 (1998)中。亦可使用脂質體(例如,如描述於美國專利第6,472,375號中,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微膠囊及奈米膠囊。亦可使用生物可降解可靶向微粒遞送系統或生物可降解可靶向奈米粒子遞送系統(例如,如描述於美國專利第6,471,996號中,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如本文所描述之治療性化合物亦可藉由經黏膜或經皮手段來全身性投與。用於局部或經皮投與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之劑型包含散劑、噴霧、軟膏、糊劑、乳膏、洗劑、凝膠、溶液、貼片及吸入劑。活性組分可在無菌條件下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且與可能需要之任何防腐劑、緩衝劑或推進劑混合。對於經黏膜或經皮投與,在組合物中使用適合於待滲透之障壁的滲透劑。此類滲透劑一般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且對於經黏膜投與,包含例如清潔劑、膽汁鹽及梭鏈孢酸衍生物。經黏膜投與可經由使用經鼻噴霧或栓劑實現。對於經皮投與,如此項技術中一般已知將活性化合物調配成軟膏、油膏、凝膠或乳膏。
除本文所提供之一或多種化合物以外,軟膏、糊劑、乳膏及凝膠亦可含有賦形劑,諸如動物及植物脂肪、油、蠟、石蠟、澱粉、黃蓍、纖維素衍生物、聚乙二醇、聚矽氧、膨潤土、矽酸、滑石及氧化鋅或其混合物。
除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以外,散劑及噴霧亦可含有賦形劑,諸如乳糖、滑石、矽酸、氫氧化鋁、矽酸鈣及聚醯胺分模,或此等物質之混合物。噴霧劑可另外含有習用推進劑,諸如氯氟烴及揮發性未經取代之烴,諸如丁烷及丙烷。
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可藉由氣霧劑投與。此藉由製備含有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或組合物之水性氣霧劑、脂質體製劑或固體粒子來實現。可使用非水性(例如碳氟化合物推進劑)懸浮液。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音波噴霧器,因為其使試劑曝露於剪應力(其可導致化合物降解)降至最低。
通常,水性氣霧劑可藉由將試劑之水性溶液或懸浮液與習知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及穩定劑調配在一起來製成。載劑及穩定劑隨特定組合物之要求而變化,但通常包含非離子界面活性劑(TWEEN ®(聚山梨醇酯)、PLURONIC ®(泊洛沙姆(poloxamer))、脫水山梨糖醇酯、卵磷脂、CREMOPHOR ®(聚乙氧基化物))、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共溶劑(諸如聚乙二醇)、無害蛋白(如血清白蛋白)、脫水山梨糖醇酯、油酸、卵磷脂、胺基酸(諸如甘胺酸)、緩衝劑、鹽、糖或糖醇。氣溶膠通常由等張溶液製備。
經皮貼片具有提供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可控遞送至身體之附加優點。可藉由將試劑溶解或分散於適當介質中來製成此等劑型。亦可使用吸收強化劑來增加化合物之透皮量。此流動之速率可藉由提供速率控制膜或使化合物分散於聚合物基質或凝膠中來控制。
醫藥組合物亦可以栓劑或保留灌腸劑形式製備用於直腸及/或陰道遞送。以栓劑形式呈現之組合物可藉由混合一或多種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與一或多種適合之無刺激性賦形劑或載劑來製備,賦形劑或載劑包括例如可可脂、甘油酯、聚乙二醇、栓劑蠟或水楊酸酯,其在室溫下為固體,但在體溫下為液體,且因此將融化在直腸或陰道腔中且釋放活性劑。適合於陰道投與之組合物亦包含含有諸如本領域中已知為適當載劑之子宮托、棉塞、乳膏、凝膠、糊劑、泡沫或噴霧組合物。
如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可用將防止化合物自體內快速排除的載劑製備,諸如控制釋放組合物,包含植入物及微膠囊化遞送系統。可使用可生物降解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諸如乙烯乙酸乙烯酯、聚酸酐、聚乙醇酸、膠原蛋白、聚原酸酯及聚乳酸。此類組合物可使用標準技術製備,或商業獲得(例如獲自Alza Corporation及Nova Pharmaceuticals, Inc)。脂質體懸浮液(包含靶向具有針對細胞抗原之單株抗體之所選細胞的脂質體)亦可用作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其可根據本領域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製備,例如如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的美國專利第4,522,811號中所描述。
如上文所描述,本文所提供之一或多種化合物的製劑可經口、非經腸、局部或經直腸給與。其當然以適合於各投與途徑之形式給與。舉例而言,其以錠劑或膠囊形式投與,藉由注射劑、吸入劑、眼部洗劑、軟膏、栓劑、輸液投與;利用洗劑或軟膏局部投與;及利用栓劑經直腸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投與為經口。
如本文所用,片語「非經腸投與(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及「非經腸投與(administered parenterally)」意謂除經腸及局部投與之外的投與模式,通常藉由注射,且包含(不限於)靜脈內、肌肉內、動脈內、鞘內、囊內、眶內、心內、皮內、腹膜內、經氣管、皮下、表皮下、關節內、囊下、蛛膜下、脊椎內及腦幹內注射及輸注。
如本文所用,片語「全身性投與(systemic administration)」、「全身性投與(administered systemically)」、「外周投與(peripheral administration)」及「外周投與(administered peripherally)」意謂經由除直接進入中樞神經系統以外的途徑(例如皮下投與)投與配體、藥物或其他材料以使得其進入患者之系統,且因此經受代謝及其他類似過程。
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可藉由任何適合投與途徑向人類及其他動物投與以供治療,投與途徑包含經口、經鼻(如藉由例如噴霧劑)、經直腸、陰道內、非經腸、腦池內及局部(如藉由散劑、軟膏或滴劑,包含經頰及舌下)。不論選擇何種投與途徑,均藉由本領域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習知方法將可以適合水合形式使用的本文提供之化合物及/或本文提供之醫藥組合物調配成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劑型。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為經口溶液或非經腸溶液。另一實施例為可在投與之前重組之冷凍乾燥製劑。作為固體,此組合物亦可包含錠劑、膠囊或散劑。
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合物中活性成分之實際劑量水平可變化以便獲得「治療有效量」,治療有效量為有效達成特定患者、組合物及投與模式之所要治療反應而對患者無毒性的活性成分之量。
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在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混合物中的濃度將視若干因素而變化,包含待投與之化合物之劑量、所用化合物之藥物動力學特性及投與途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組合物可以含有約0.1至10% w/v的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以及其他物質的水溶液形式提供,用於非經腸投與。典型劑量範圍可包含每日約0.01至約50 mg/kg體重,以1至4個分次劑量給與。每個分次劑量可含有相同或不同化合物。劑量將為治療有效量,視若干因素而定,包含患者之整體健康狀況以及所選化合物之組成及投與途徑。
可製備含有在0.005%至100%範圍內的如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而其餘部分由無毒載劑構成之劑型或組合物。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用於製備此等組合物之方法。所考慮的組合物可含有0.001%至100%活性成分,在一個實施例中為0.1%至95%,在另一實施例中為75%至85%。儘管劑量將視患者之症狀、年齡及體重、待治療或預防之病症的性質及嚴重程度、投與途徑及藥物形式而變化,一般而言,建議成人患者之日劑量為0.01至2000 mg之化合物,且此可以單次劑量或分次劑量投與。可與載劑物質組合以產生單一劑型之活性成分之量將通常為產生治療作用之化合物之量。
醫藥組合物可一次投與,或可分成多個較小劑量以一定時間間隔投與。亦應注意,化合物之劑量可以隨時間變化。應理解,治療之精確劑量及持續時間隨所治療疾病而變,且可使用已知測試方案或藉由自活體內或活體外測試資料外推而憑經驗測定。應注意,濃度及劑量值亦可隨待減輕之病狀的嚴重程度而變化。應進一步理解,對於任何特定患者,特定劑量方案應根據個體需要及管理或監督組合物投與之人員的專業判斷而隨時間調整,且本文所闡述之濃度範圍僅為例示性且不意欲限制實施例之組合物的範疇或實踐。
在給定患者中將在治療功效方面產生最有效結果之組合物的精確投與時間及/或量將視特定化合物之活性、藥物動力學及生物可用性、患者生理條件(包含年齡、性別、疾病類型及階段、一般物理條件、對給與劑量之反應及藥物類型)、投與途徑等而定。然而,以上準則可用作微調治療之基礎,例如確定投與之最佳時間及/或量,其將僅需要由監測患者及調節劑量及/或時序組成之常規實驗。
醫藥組合物可與投與說明書一起包含於容器、包裝或分配器中。
在禁止對實施於人體之方法申請專利的權限範圍內,將組合物「投與」給人類個體之含義應侷限於對人類個體藉由任何技術(例如經口、吸入、表面施加、注射、插入等)自行投與之受控物質開處方。預期最廣泛之合理解釋與限定可獲專利主題之法律或法規一致。在不禁止授予在人體上實踐之方法專利權的權限中,「投與」組合物包含在人體上實踐的兩種方法以及前述活動。
應理解,儘管本發明結合其實施方式加以閱讀,但前述描述意欲說明且不限制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限定的本發明之範疇。其他態樣、優點及潤飾屬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 實例
提供以下實例用於說明且並不意欲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如此等實例通篇所使用,常見有機縮寫定義如下:
縮寫 化學物質
Ac 乙醯基
ACN 乙腈
BOC或Boc 三級丁氧羰基
(Boc) 2O 二碳酸二三級丁酯
CDI 1,1'-羰基二咪唑
Cy 環己基
DBU 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碳-7-烯
dba (e.g., Pd 2(dba) 3) 二亞苄基丙酮
DCC N,N'-二環己基碳二亞胺
DCE 1,2-二氯乙烷
DCM 二氯甲烷
DIEA/DIPEA 二異丙基乙胺
DMF N,N'-二甲基甲醯胺
DMSO 二甲亞碸
dtpf/ dtbpf (e.g., Pd(dtpf)Cl 2) 1,1'-雙(二-三級丁基膦基)二茂鐵
EtOAc 乙酸乙酯
EtOH 乙醇
HOBT 羥基苯并三唑
LDA 二異丙胺鋰
mCBPA 間氯過氧苯甲酸
MeOH 甲醇
Ms 2O 甲磺醯基酸酐
NaHMDS 六甲基二矽烷胺化鈉
NBS N-溴丁二醯亞胺
NMI 1-甲基咪唑
NMM N-甲基
OAc 乙醯氧基
Pd/C 鈀/活性碳
PMBCl 對甲氧基苯甲基氯化物
PPh 3 三苯基膦
RP 逆相
Sat. 飽和
TBAF 氟化四丁銨
TBDPSCl 三級丁基(氯)二苯基矽烷
TCFH N,N,N',N'-四甲基氯甲脒六氟磷酸鹽
TEA或NEt 3 三乙胺
TFA 三氟乙酸
THF 四氫呋喃
TMSOTf 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矽烷酯
合成實例
胺合成: 途徑1: 步驟1: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二 烷(6mL)及H 2O(2 mL)中之4-溴-1-(三氟甲基)咪唑(100 mg,0.47 mmol,1.00當量)、N-{4-[(E)-2-(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乙烯基]-1,3-噻唑-2-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196.63 mg,0.56 mmol,1.20當量)及Pd(dtbpf)Cl 2(60.64 mg,0.09 mmol,0.2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90℃浴中。在9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將所得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傾入DCM (30 mL)中且用鹽水(2×3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RP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E)-(4-(2-(1-(三氟甲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 步驟2: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DCM (4 mL)中之N-{4-[(E)-2-[1-(三氟甲基)咪唑-4-基]乙烯基]-1,3-噻唑-2-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180 mg,0.50 mmol,1.00當量),添加TFA (2 mL)。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在真空中濃縮所得混合物,且用飽和NaHCO 3(水溶液)將溶液之pH值調節至8。水層用DCM (4×20 mL)萃取且用鹽水(1×20 mL)洗滌。經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E)-4-(2-(1-(三氟甲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胺。 下表中所列化合物之以下中間物經由類似方法製備:
化合物# 化合物名稱
A4 (E)-4-(2-(1-(1,1-二氟丙-2-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胺
A5 (E)-4-(2-(1-(二氟甲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胺
途徑 2 步驟1: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THF (200 mL,0.24 M)中之甲醯基甘胺酸(5.00 g,48.51 mmol,1.00當量)及NMM (5.89 g,58.21 mmol,1.20當量)、HOBT (7.21 g,53.36 mmol,1.10當量)、DCC (11.01 g,53.36 mmol,1.10當量),且接著添加環丙胺(2.77 g,48.51 mmol,1.0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2小時。過濾所得混合物,用EtOAc (3×200 mL)洗滌濾餅。減壓濃縮濾液。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2:
在0℃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POCl 3(50 mL)中之N-環丙基-2-甲醯胺乙醯胺(5 g,35.17 mmol,1.00當量),在0℃下添加PCl 5(14.65 g,70.34 mmol,2.0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0℃浴中。在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且隨後在60℃下於60℃浴中攪拌所得混合物2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真空濃縮所得混合物。藉由水淬滅反應物。用乙酸乙酯(3×70 mL)萃取所得溶液,且用NH 3·H 2O將水層之pH值調節至10。水層用EtOAc (3×100 mL)萃取且用鹽水(2×100 mL)洗滌。隨後將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所得粗物質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步驟3: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THF (20 mL,0.63 M)中之5-氯-1-環丙基咪唑(1.80 g,12.62 mmol,1.00當量),添加NBS (1.80 g,10.10 mmol,0.8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藉由水淬滅反應物。水層用EtOAc (3×50 mL)萃取且用鹽水(2×50 mL)洗滌。隨後將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經由RP管柱純化所得粗物質以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4: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二 烷(30 mL)及H 2O (10 mL)中之4-溴-5-氯-1-環丙基咪唑(1.20 g,5.42 mmol,1.00當量)及N-{4-[(E)-2-(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乙烯基]-1,3-噻唑-2-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2.29 g,6.50 mmol,1.20當量)、Pd(dtbpf)Cl 2(699.94 mg,1.08 mmol,0.20當量)、K 3PO 4(3.45 g,16.25 mmol,3.0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90℃浴中。在9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將所得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傾入DCM (150 mL)中且用鹽水(2×8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5: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DCM (4 mL)中之N-{4-[(E)-2-(5-氯-1-環丙基咪唑-4-基)乙烯基]-1,3-噻唑-2-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550.00 mg,1.50 mmol,1.00當量),添加TFA (4 mL)。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在真空中濃縮所得混合物,且用飽和NaHCO 3(水溶液)將溶液之pH值調節至8。用DCM (4×30 ml)萃取水層。經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E)-4-(2-(5-氯-1-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胺。 途徑 3 步驟1: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4-溴-5-甲基-1H-咪唑(2.00 g,12.42 mmol,1.00當量)、環丙基硼酸(2.13 g,24.84 mmol,2.00當量)、Cu(OAc) 2(2.26 g,12.42 mmol,1.00當量)、K 2CO 3(3.46 g,24.84 mmol,2.00當量)、聯吡啶(1.94 g,12.42 mmol,1.00當量)及DCE (50 mL,0.25 M)。隨後將反應燒瓶抽真空並用氧氣沖洗,並將該順序重複兩次。將小瓶加蓋且置於70℃浴中。在70℃下在氧氣氛圍下使用氧氣氣球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將反應混合物傾入DCM (150 mL)中且用H 2O (1×150 mL)及鹽水(3×15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經由矽膠層析法及RP管柱純化所得粗物質以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2: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二 烷(30 mL)及H 2O (10 mL)中之4-溴-1-環丙基-5-甲基咪唑(1.00 g,4.97 mmol,1.00當量)及N-{4-[(E)-2-(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乙烯基]-1,3-噻唑-2-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1.93 g,5.47 mmol,1.10當量)、Pd(dtbpf)Cl 2(648.29 mg,1.00 mmol,0.20當量)、K 3PO 4(3.17 g,14.92 mmol,3.0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90℃浴中。在9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將所得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傾入DCM (120 mL)中且用鹽水(2×8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3: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DCM (4 mL)中之N-{4-[(E)-2-(1-環丙基-5-甲基咪唑-4-基)乙烯基]-1,3-噻唑-2-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780 mg,2.25 mmol,1.00當量),添加TFA (4 mL)。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在真空中濃縮所得混合物,且用飽和NaHCO 3(水溶液)將溶液之pH值調節至8。用DCM (4×30 ml)萃取水層。經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表中所列化合物之以下中間物經由類似方法製備:
化合物# 化合物名稱
A1 (E)-4-(2-(5-氯-1-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胺
途徑4: 步驟1: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DMF (60 mL,0.24 M)中之N-(4-溴-1,3-噻唑-2-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4.00 g,14.33 mmol,1.00當量)、Cs 2CO 3(9.34 g,28.66 mmol,2.00當量)、PMBCl (2.69 g,17.20 mmol,1.2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70℃浴中。在7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用水淬滅反應混合物。所得溶液用EtOAc (3×200 mL)萃取且用鹽水(3×200 mL)洗滌。隨後將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所得粗反應混合物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2: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二 烷(25 mL,0.14 M)中之N-(4-溴-1,3-噻唑-2-基)-N-[(4-甲氧基苯基)甲基]胺基甲酸酯(1.40 g,3.51 mmol,1.00當量)、KOAc (860 mg,8.77 mmol,2.50當量)、4,4,5,5-四甲基-2-(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0.98 g,3.88 mmol,1.10當量)、PCy 3(290 mg,1.05 mmol,0.30當量)、Pd(OAc) 2(160 mg,0.70 mmol,0.2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80℃浴中,且使反應混合物在80℃下攪拌3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將反應混合物傾入EtOAc(150 mL)中且用鹽水(2×10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3: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ACN(40 mL,1.30 M)中之1H-咪唑-4-甲醛(5.00 g,52.04 mmol,1.00當量)、2-碘丙烷(1.77.20 g,104.07 mmol,2.00當量)、Cs 2CO 3(5.09 g,156.11 mmol,3.0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放於70℃浴中。在7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2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用水淬滅反應混合物。所得溶液用DCM (3×100 mL)萃取且用鹽水(1×100 mL)洗滌。隨後將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所得粗反應混合物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4: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THF (20 mL,0.18 M)中之1-異丙基咪唑-4-甲醛(500 mg,3.62 mmol,1.00當量)、三氟甲烷(1.96 g,7.24 mmol,2.00當量)、PPh 3(1.90 g,7.24 mmol,2.0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添加二乙基鋅(670.37 mg,5.43 mmol,1.5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用HCl (水溶液,1M)淬滅反應混合物。所得溶液用DCM (3×80 mL)萃取且用鹽水(1×80 mL)洗滌。隨後將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所得粗反應混合物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5: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二 烷(10 mL)及H 2O (2 mL)中之4-[(E)-2-溴-2-氟乙烯基]-1-異丙基咪唑(200 mg,0.86 mmol,1.00當量)、2-[(三級丁氧羰基)[(4-甲氧基苯基)甲基]胺基]-1,3-噻唑-4-基硼酸(312.52 mg,0.86 mmol,1.00當量)、K 3PO 4(546.41 mg,2.57 mmol,3.00當量)、Pd(dtbpf)Cl 2(111.85 mg,0.17 mmol,0.2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90℃浴中。在9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用水淬滅反應混合物。所得溶液用DCM (3×50 mL)萃取且用鹽水(1×50 mL)洗滌。隨後將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所得粗反應混合物經由RP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6: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TFA (5mL,0.30 M)中之N-{4-[(Z)-1-氟-2-(1-異丙基咪唑-4-基)乙烯基]-1,3-噻唑-2-基}-N-[(4-甲氧基苯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700 mg,1.48 mmol,1.0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70℃浴中。在7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在真空中濃縮所得混合物,且用飽和NaHCO 3(水溶液)將溶液之pH值調節至8。用DCM (4×30 ml)萃取水層。經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反應混合物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途徑5: 步驟1: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TFA (2.00 g,17.54 mmol,1.00當量)及於THF (50 mL,0.35 M)中之CDI (3.41 g,21.05 mmol,1.20當量)。所得混合物在55℃下加熱1小時且接著冷卻至0℃。一次性添加2-異氰基乙酸乙酯(2.38 g,21.05 mmol,1.20當量),接著在0℃下逐滴添加DBU (3.20 g,21.05 mmol,1.2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2小時。用水淬滅反應混合物。所得溶液用EtOAc (3×80 mL)萃取且用鹽水(1×80 mL)洗滌。隨後將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所得粗反應混合物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2: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THF (6mL)及MeOH (3 ml )中之5-(三氟甲基)-1,3- 唑-4-甲酸乙酯(1.00 g,4.78mmol,1.00當量),在0℃下逐份添加LiBH 4(135.39 mg,6.22 mmol,1.3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60℃浴中。在6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在0℃下用飽和NH4Cl (水溶液)淬滅反應物。用DCM (3×30 mL)萃取水層。隨後將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所得粗反應混合物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3: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DCM (10 mL,0.60 M)中之[5-(三氟甲基)-1,3- 唑-4-基]甲醇(1.00 g,5.99 mmol,1.00 當量),添加PBr 3(3.24 g,11.97 mmol,2.0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用NaHCO 3淬滅反應混合物。過濾所得混合物,用DCM (3×50 mL)洗滌濾餅。在真空下濃縮經合併之濾液。粗產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步驟4: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ACN (8mL,0.27 M)中之4-(溴甲基)-5-(三氟甲基)-1,3- 唑(500 mg,2.17 mmol,1.00當量)及PPh 3(855.36 mg,3.26 mmol,1.5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70℃浴中。在7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4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真空濃縮所得混合物。所得粗反應混合物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5:
在氮氣氛圍下在-78℃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THF (8 mL,0.13 M)中之三苯基({[5-(三氟甲基)-1,3- 唑-4-基]甲基})溴化膦(517.57 mg,1.05 mmol,1.20當量),逐滴添加NaHMDS (2 M,0.88 mL,1.75 mmol,2.00當量)。在10 min內在-78℃下逐份添加於THF (2 mL)中之N-(4-甲醯基-1,3-噻唑-2-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200 mg,0.88 mmol,1.00當量)。使所得混合物升溫至25℃。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飽和NH 4Cl (水溶液)淬滅。所得混合物用DCM (3×30 mL)萃取且用鹽水(3×30 mL)洗滌。隨後將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所得粗反應混合物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6: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DCM (2 mL,0.28 M)中之N-{4-[(E)-2-[5-(三氟甲基)-1,3- 唑-4-基]乙烯基]-1,3-噻唑-2-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200 mg,0.55mmol,1.00當量),添加TFA (2 mL)。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在真空中濃縮所得混合物,且用飽和NaHCO 3(水溶液)將溶液之pH值調節至8。用DCM (4×20 ml)萃取水層。經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下表中所列化合物之以下中間物經由類似方法製備:
化合物# 化合物名稱
B1 (E)-(4-(2-(2-胺基噻唑-4-基)乙烯基) 唑-5-基)甲醇
B2 (E)-4-(2-(4-氟-1-異丙基-1H-咪唑-5-基)乙烯基)噻唑-2-胺
途徑6: 步驟1: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ACN (10 mL)中之2-硝基咪唑(2.00 g,17.69 mmol,1.00當量)及丙烯酸甲酯(3.05 g,35.37 mmol,2.0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100℃浴中。在10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2小時。真空濃縮所得混合物。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2: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DCM (8mL,0.75 M)中之1-甲氧基-3-(2-硝基咪唑啶-1-基)丙-1-醇(1.50 g,7.53 mmol,1.00當量)、NBS (1.07 g,6.03 mmol,0.8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反應混合物用H 2O淬滅。真空濃縮所得混合物。所得粗反應混合物經由RP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3: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二 烷(10 mL)及H 2O (2 mL)中之3-(4-溴-2-硝基咪唑-1-基)丙酸甲酯(400 mg,1.44 mmol,1.00當量)及N-{4-[(E)-2-(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乙烯基]-1,3-噻唑-2-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608.08 mg,1.73 mmol,1.20當量)、Pd(dtbpf)Cl 2(185.83 mg,0.29 mmol,0.20當量)、K 3PO 4(916.04 mg,4.32 mmol,3.0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90℃浴中。在9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所得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傾入DCM (80 mL)中且用鹽水(2×8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4: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MeOH (10 mL)及H 2O (2 mL)中之3-{4-[(E)-2-{2-[(三級丁氧羰基)胺基]-1,3-噻唑-4-基}乙烯基]-2-硝基咪唑-1-基}丙酸甲酯(400 mg,0.95 mmol,1.00當量)、NH 4Cl (757.94 mg,14.18 mmol,15當量)及Fe (530 mg,9.45 mmol,1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60℃浴中。在6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4小時。所得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反應混合物用H 2O淬滅。用DCM (3×50 mL)萃取所得混合物。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1×5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5: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DCM (2 mL,0.17 M)中之N-{4-[(E)-2-{7-側氧基-5H,6H,8H-咪唑并[1,2-a]嘧啶-2-基}乙烯基]-1,3-噻唑-2-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120 mg,0.33 mmol,1.00當量),添加TFA (2 mL)。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在真空中濃縮所得混合物,且用飽和NaHCO 3(水溶液)將溶液之pH值調節至8。用DCM (4×20 ml)萃取水層。經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下表中所列化合物之以下中間物經由類似方法製備:
化合物# 化合物名稱
B23 (E)-4-(2-(1-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5-甲基噻唑-2-胺
A6 (E)-5-氯-4-(2-(5-氯-1-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胺
途徑7: 步驟1: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THF (15 mL)中之2-溴-6-氟吡啶(2.00 g,11.36 mmol,1.00當量)。隨後將燒瓶抽真空且用氮氣氛圍沖洗。在5分鐘內在-78℃下逐滴添加LDA (2 M,6.82 mL,13.64 mmol,1.20當量),在-78℃下攪拌混合物15分鐘。在5分鐘內在-78℃下逐滴添加於無水THF (5 mL)中之CH 3I (1.94 g,13.64 mmol,1.20當量)。使混合物緩慢達到室溫。且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次日早晨,用H 2O淬滅反應混合物。用DCM (3×50 mL)萃取混合物,且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2×50 mL)洗滌。隨後將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2: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THF (10 mL)及DMF (10 mL)中之6-溴-2-氟-3-甲基吡啶(1.00 g,5.26 mmol,1.00當量)、LiCl (0.67 g,15.79 mmol,3.00當量)、三丁基(丙-1-炔-1-基)錫烷(3.46 g,10.53 mmol,2.00當量)及Pd(PPh 3) 4(1.22 g,1.05 mmol,0.20當量)。隨後將燒瓶抽真空且用氮氣氛圍沖洗。且將小瓶加蓋且置於80℃浴中。在8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將反應混合物傾入EtOAc (200 mL)中且相繼用H 2O (1×100 mL)及鹽水(2×100 mL)洗滌。隨後將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3: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t-BuONa (38.66 mg,0.40 mmol,0.30當量)、CuCl (26.55 mg,0.27 mmol,0.20當量)、三對甲苯基膦(97.94 mg,0.32 mmol,0.24當量)於THF (6.00 mL)中之溶液。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物約30分鐘。隨後在室溫下添加4,4,5,5-四甲基-2-(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374.52 mg,1.48 mmol,1.10當量)於THF (2 mL)中之溶液。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物約10分鐘。在室溫下向其中添加2-氟-3-甲基-6-(丙-1-炔-1-基)吡啶(200 mg,1.34 mmol,1.00當量)及MeOH (85.92 mg,2.68 mmol,2.00當量)於THF (2 mL)中之溶液。將所得溶液在室溫下攪拌6小時。隨後用水淬滅反應物。所得溶液用EtOAc (3×40 mL)萃取且用鹽水(2×4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4: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2-氟-3-甲基-6-[(1Z)-2-(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丙-1-烯-1-基]吡啶(200 mg,0.72 mmol,1.00當量)、N-(4-溴-1,3-噻唑-2-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221.59 mg,0.79 mmol,1.10當量)、K 3PO 4(459.53 mg,2.17 mmol,3.00當量)、PPh 3(75.71 mg,0.29 mmol,0.40當量)、Pd 2(dba) 3(132.16 mg,0.14 mmol,0.20當量)及DMF (10.00 mL,0.07 M)。隨後將燒瓶抽真空且用氮氣氛圍沖洗。在80℃下攪拌所得溶液6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隨後用水淬滅反應物。所得溶液用EtOAc (3×50 mL)萃取且用鹽水(3×5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5: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DCM (3 mL,0.14 M)中之tert-butyl N-{4-[(1E)-1-(6-氟-5-甲基吡啶-2-基)丙-1-烯-2-基]-1,3-噻唑-2-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150 mg,0.43 mmol,1.00當量),添加TFA (3 mL)。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在真空中濃縮所得混合物,且用飽和NaHCO 3(水溶液)將溶液之pH值調節至8。水層用EtOAc (4×20 mL)萃取。經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經由RP管柱純化所得粗物質以得到所要產物。 表中所列化合物之以下中間物經由類似方法製備:
化合物# 化合物名稱
B24 (E)-4-(1-(1-異丙基-1H-咪唑-4-基)丙-1-烯-2-基)噻唑-2-胺
途徑8: 步驟1:
向小瓶中放入於ACN (300 mL)中之3H-咪唑-4-甲酸甲酯,添加NBS (0.8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2小時。用飽和NaHCO 3(水溶液)將溶液之pH值調節至8。所得混合物用EtOAc (3×30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2×20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2:
向小瓶中放入於DCE (300 mL)中之5-溴-3H-咪唑-4-甲酸甲酯及環丙基硼酸(5.00當量)、Cu(OAc) 2(1.00當量)、K 2CO 3(2.0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氧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70℃浴中。在7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2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反應混合物用鹽水(3×10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3:
向小瓶中放入於EtOH (25.00 mL)及H 2O (25.00 mL)中之5-溴-3-環丙基咪唑-4-甲酸甲酯,添加NaOH (2.0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80℃浴中。在8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用HCl (水溶液,2 M)將混合物之pH值調節至6。所得混合物用EtOAc (3×40 mL)萃取且用鹽水(3×3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粗產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步驟4:
向小瓶中放入於DCM (50 mL)中之5-溴-3-環丙基咪唑-4-甲酸、TEA (3.00當量)、HOBt (1.20當量)、NH 4Cl (2.00當量)、EDCI (1.2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2小時。反應混合物用H 2O (30 mL)淬滅。所得混合物用DCM (3×40 mL)萃取且用鹽水(2×4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5:
向小瓶中放入於THF (50 mL)中之5-溴-3-環丙基咪唑-4-甲醯胺及Py (3.00當量),添加TFAA (1.5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用飽和NaHCO 3(水溶液)將溶液之pH值調節至8。所得混合物用DCM (3×30 mL)萃取且用鹽水(3×3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6:
向小瓶中放入於二 烷(30 mL)及H 2O (6 mL)中之5-溴-3-環丙基咪唑-4-甲腈及N-{4-[(E)-2-(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乙烯基]-1,3-噻唑-2-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1.20當量)、K 3PO 4(4.00當量)及Pd(dtbpf)Cl 2(0.2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90℃浴中。在9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所得混合物用水(40 mL)稀釋。所得混合物用DCM (3×40 mL)萃取且用鹽水(3×4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7:
向小瓶中放入於DCM (10 ml)中之N-{4-[(E)-2-(5-氰基-1-環丙基咪唑-4-基)乙烯基]-1,3-噻唑-2-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添加TFA (10 mL)。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在真空中濃縮所得溶液。用飽和NaHCO 3(水溶液)將溶液之pH值調節至8。所得混合物用DCM (3×30 mL)萃取且用鹽水(1×3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粗產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途徑9: 步驟1:
向小瓶中放入於甲苯(10 mL)中之4,4-二氟環己烷-1-甲醛及1-(三苯基-λ5-伸磷烷基)丙-2-酮。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110℃浴中。在11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2小時。減壓濃縮所得混合物。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2:
向小瓶中放入於甲苯(10.00 mL)中之(3E)-4-(4,4-二氟環己基)丁-3-烯-2-酮及TEA (2.50當量),在0℃下添加TMSOTf (1.5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反應物用NaHCO 3(水溶液)淬滅。所得混合物用EtOAc (3×20 mL)萃取且用鹽水(3×1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粗產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向另一小瓶中放入於THF (10 mL)中之(E)-((4-(4,4-二氟環己基)丁-1,3-二烯-2-基)氧基)三甲基矽烷及NaHCO 3(1.50當量),添加NBS (1.1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反應物用NaHCO 3(水溶液)淬滅。所得混合物用EtOAc (3×20 mL)萃取且用鹽水(3×1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粗產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步驟3:
向小瓶中放入於EtOH (15 mL)中之(3E)-1-溴-4-(4,4-二氟環己基)丁-3-烯-2-酮及硫脲(5.27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70℃浴中。在7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用飽和NaHCO 3(水溶液)將溶液之pH值調節至8。所得混合物用DCM (3×30 mL)萃取且用鹽水(1×2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途徑10: 步驟1:
向小瓶中放入於二 烷(15.00 mL)及H 2O (3.00 mL)中之N-{4-[(E)-2-(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乙烯基]-1,3-噻唑-2-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及1-溴-3-氟苯(1.10當量)、Pd(dtbpf)Cl 2(0.20當量)、K 3PO 4(3.0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90℃浴中。在9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所得混合物用水(30 mL)稀釋。用DCM (3×30 mL)萃取所得混合物。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3×3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2:
向小瓶中放入於DCM (2 mL)中之N-{4-[(E)-2-(3-氟苯基)乙烯基]-1,3-噻唑-2-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添加TFA (2 mL)。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在真空中濃縮所得溶液。用飽和NaHCO 3(水溶液)將溶液之pH值調節至8。所得混合物用DCM (3×30 mL)萃取且用鹽水(3×3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以類似方式製得中間物(E)-4-(2-(苯并呋喃-5-基)乙烯基)噻唑-2-胺。 途徑11: 步驟1:
向小瓶中放入於THF (20 mL)中之N-(5-溴-1,3-噻唑-2-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在0℃下逐滴添加LDA (3.35當量,2 M),在0℃下逐滴添加碳酸二乙酯(3.3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2小時。用H 2O (20 mL)淬滅所得溶液。所得混合物用EtOAc (3×30 mL)萃取且用鹽水(3×3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2:
向小瓶中放入於二 烷(50 mL)及水(10 mL)中之4-溴-2-[(三級丁氧羰基)胺基]-1,3-噻唑-5-甲酸乙酯、K 3PO 4(3.00當量)、5-氯-1-異丙基-4-[(E)-2-(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乙烯基]咪唑(1.10當量)及Pd(dtbpf)Cl 2(0.1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70℃浴中。在7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所得混合物用水(30 mL)稀釋。所得混合物用EtOAc (3×40 mL)萃取且用鹽水(3×4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3:
向小瓶中放入於DCM (3 mL)中之4-[(E)-2-(5-氯-1-異丙基咪唑-4-基)乙烯基]-2-(甲基胺基)-1,3-噻唑-5-甲酸乙酯,添加TFA (3 mL)。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所得混合物在真空中濃縮。用飽和NaHCO 3(水溶液)將混合物調節至pH 8。水層用DCM (2×20 mL)萃取。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甲酸合成: 途徑1: 步驟1: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DCM (100.00 mL,0.35 M)中之(2-氟吡啶-4-基)甲醇(4.50 g,35.40 mmol,1.00當量)及Et 3N (5.33 g,52.67 mmol,1.50當量),在0℃下添加Ms 2O (7.34 g,42.14 mmol,1.1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用水淬滅反應混合物。所得混合物用DCM (3×100 mL)萃取且用鹽水(1×100 mL)洗滌。隨後將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粗沈澱材料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 步驟2: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ACN (150.00 mL,0.20 M)中之(2-氟吡啶-4-基)甲基甲烷磺酸鹽(6.00 g,29.24 mmol,1.00當量)、1H-吡咯-2-甲酸苯甲酯(4.71 g,23.39 mmol,0.80當量)、Cs 2CO 3(19.05 g,58.48 mmol,2.00當量)、NaI (0.44 g,2.924 mmol,0.1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60℃浴中。在6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4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用水淬滅反應混合物。所得溶液用EtOAc (3×100 mL)萃取且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2×100 mL)洗滌。隨後將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3: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EtOAc (20 mL,0.32 M)中之1-[(2-氟吡啶-4-基)甲基]吡咯-2-甲酸苯甲酯(2.00 g,6.45 mmol,1.00當量)及Pd/C (10%, 2.00 g,18.83 mmol,2.92當量)。接著將燒瓶抽真空且用氫氣沖洗。使用氫氣氣球在氫氣氛圍下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氫化2小時。隨後反應混合物經由矽藻土墊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濾液。經由RP管柱純化所得粗物質以得到所要產物。 途徑2: 步驟1: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DCM (50 mL,0.28 M)中之2,2,2-三氯-1-(1H-吡咯-2-基)乙酮(3.00 g,14.12 mmol,1.00當量),在0℃下添加磺醯氯(1.33 g,9.89 mmol,0.7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0℃浴中。在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反應物用飽和NH 4Cl (水溶液)淬滅。用DCM (3×200 mL)萃取所得混合物。用鹽水(2×100 mL)洗滌有機層。隨後將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經由RP管柱純化所得粗物質以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2: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MeOH (20 mL,0.20 M)中之2,2,2-三氯-1-(4-氯-1H-吡咯-2-基)乙酮(1.00 g,4.05 mmol,1.00當量)及甲醇鈉(0.66 g,12.15 mmol,3.0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傾入DCM (200 mL)中且用鹽水(2×150 mL)洗滌。隨後將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3: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ACN (30 mL,0.23 M)中之4-氯-1H-吡咯-2-甲酸甲酯(1.1 g,6.89 mmol,1.00當量)及Cs 2CO 3(6.76 g,20.75 mmol,3.00當量),添加(2-氟吡啶-4-基)甲基甲烷磺酸鹽(1.70 g,8.27 mmol,1.2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60℃浴中。在6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將反應混合物傾入H 2O (150 mL)中。所得混合物用DCM (3×150 mL)萃取且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3×100 mL)洗滌。隨後將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經由RP管柱純化所得粗物質以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4: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MeOH (15 mL)及H 2O (5 mL)中之4-氯-1-[(2-氟吡啶-4-基)甲基]吡咯-2-甲酸甲酯(2.00 g,7.44 mmol,1.00當量),添加LiOH .H 2O (3.13 g,74.59 mmol,10.02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在真空中移除揮發性溶劑。用HCl (水溶液,1 M)將溶液之pH值調節至7,且過濾沈澱物且用H 2O (2×7 mL)洗滌。粗沈澱材料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
製備(2-氟吡啶-4-基)甲基甲烷磺酸鹽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DCM (50.00 mL)中之(2-氟吡啶-4-基)甲醇(4.50 g,35.40 mmol,1.00當量)及Et 3N (5.33 g,52.67 mmol,1.50當量),在0℃下添加Ms 2O (7.34 g,42.14 mmol,1.1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用水淬滅反應混合物。所得混合物用DCM (3×100 mL)萃取且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1×100 mL)洗滌。隨後將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粗沈澱材料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 途徑3: 步驟1: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ACN (60 mL,0.30 M)中之4-甲醯基-1H-吡咯-2-甲酸乙酯(3.00 g,17.95 mmol,1.00當量)及Cs 2CO 3(1.75 g,53.84 mmol,3.00當量),添加(2-氟吡啶-4-基)甲基甲烷磺酸鹽(4.42 g,21.54 mmol,1.2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50℃浴中。在5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所得混合物用DCM (200 mL)稀釋且用鹽水(3×100 mL)洗滌。隨後將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2: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DCM (40 mL,0.18 M)中之1-[(2-氟吡啶-4-基)甲基]-4-甲醯基吡咯-2-甲酸乙酯(2.00 g,7.24 mmol,1.00當量)、TFA (82.55 mg,0.72 mmol,0.10當量)及m-CPBA (1.87 g,10.86 mmol,1.5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藉由添加Na 2S 2O 3(水溶液) (40 mL)淬滅反應物。用DCM (2×40 mL)萃取所得混合物。合併之有機層用Na 2S 2O 3(水溶液,20 mL)洗滌。隨後將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3: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MeOH (6 mL)及H 2O (2 mL)中之1-[(2-氟吡啶-4-基)甲基]-4-(甲醯氧基)吡咯-2-甲酸乙酯(280 mg,0.96 mmol,1.00當量),添加Na 2CO 3(123.01 mg,1.15 mmol,1.2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0分鐘。所得混合物用EtOAc (50 mL)稀釋且用鹽水(2×30 mL)洗滌。隨後將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粗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步驟4: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DMF (10 mL,0.08 M)中之1-[(2-氟吡啶-4-基)甲基]-4-羥基吡咯-2-甲酸乙酯(200.00 mg,0.76 mmol,1.00當量)、Cs 2CO 3(739.78 mg,2.27 mmol,3.00當量),添加碘化甲烷(322.28 mg,2.27 mmol,3.0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30℃浴中。在-3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0分鐘。且隨後在室溫下攪拌所得混合物2小時。反應混合物用H 2O淬滅。所得混合物用EtOAc (3×40 mL)萃取且用鹽水(3×40 mL)洗滌。隨後將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5: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EtOH (8 mL)及H 2O (2 mL)中之1-[(2-氟吡啶-4-基)甲基]-4-甲氧基吡咯-2-甲酸乙酯(2.00 g,7.19 mmol,1.00當量)及LiOH (1.72 g,71.87 mmol,10.0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40℃浴中。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6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在真空中移除揮發性溶劑。用HCl (1 mol/L)將溶液之pH值調節至7,且過濾沈澱物且用H 2O (2×8 mL)洗滌。粗沈澱材料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 途徑4: 步驟1: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ACN (5 mL)及H 2O (5 mL)中之1-[(2-氟吡啶-4-基)甲基]-4-羥基吡咯-2-甲酸乙酯(50 mg,0.19 mmol,1.00當量),添加KOH (116.77 mg,2.08 mmol,11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78℃浴中。在-78℃下逐滴添加溴二氟甲基膦酸二乙酯(202.08 mg,0.76 mmol,4.00當量)。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在室溫下攪拌12小時。反應混合物用DCM (30 mL)稀釋且用鹽水(1×30 mL)洗滌。隨後將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經由製備型TLC純化所得粗物質以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2: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MeOH (8 mL)及H 2O (2 mL)中之4-(二氟甲氧基)-1-[(2-氟吡啶-4-基)甲基]吡咯-2-甲酸甲酯(210 mg,0.70 mmol,1.00當量)及LiOH (167.52 mg,6.99 mmol,1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40℃浴中。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4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用HCl (1 M)將溶液之pH值調節至7,所得混合物用DCM (3×40 mL)萃取且用鹽水(1×40 mL)洗滌。隨後將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經由RP管柱純化所得粗物質以得到所要產物。 途徑5: 步驟1:
向小瓶中放入於DCM (100 mL)中之(2-氟吡啶-4-基)甲醇及TEA (3.00當量),添加甲磺酸酐(1.2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所得溶液用H 2O (100 mL)淬滅且用DCM (3×100 mL)萃取。所得混合物用鹽水(2×5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步驟2:
向小瓶中放入於MeCN (30 mL)中之4-甲醯基-1H-吡咯-2-甲酸乙酯及(2-氟吡啶-4-基)甲基甲烷磺酸鹽(1.20當量),在室溫下添加Cs 2CO 3(3.0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0分鐘。所得溶液用H 2O (20 mL)淬滅且用DCM (3×2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3×2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3:
在0℃下向小瓶中放入於DCM (30 mL)中之1-[(2-氟吡啶-4-基)甲基]-4-甲醯基吡咯-2-甲酸乙酯及TFA (0.10當量),添加m-CPBA (2.0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在0℃下用Na 2S 2O 4(水溶液)淬滅所得溶液。所得混合物用DCM (3×30 mL)萃取且用鹽水(3×3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4:
向小瓶中放入於MeOH (12 mL)及H 2O (4 mL)中之1-[(2-氟吡啶-4-基)甲基]-4-(甲醯氧基)吡咯-2-甲酸乙酯及Na 2CO 3(1.2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0分鐘。所得溶液用H 2O (10 mL)淬滅且用DCM (3×1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3×1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5:
向小瓶中放入於ACN (30 mL)及H 2O (40 mL)中之1-[(2-氟吡啶-4-基)甲基]-4-羥基吡咯-2-甲酸乙酯及KOH (11.00當量),且隨後在-30℃下逐滴添加於ACN (20 mL)中之溴二氟甲基膦酸二乙酯(4.0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2小時。用H 2O (40 mL)淬滅所得溶液。所得混合物用DCM (3×40 mL)萃取且用鹽水(2×4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6:
向毫升小瓶中放入於H 2O (3 mL)及EtOH (10 mL)中之4-(二氟甲氧基)-1-[(2-氟吡啶-4-基)甲基]吡咯-2-甲酸乙酯,添加LiOH (3.0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2小時。用HCl (2 M)將混合物之pH值調節至6。所得混合物用DCM (3×20 mL)萃取且用鹽水(3×1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粗產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以類似方式製備以下中間物。
化合物名稱
4-(二氟甲氧基)-1-((2-氟吡啶-4-基)甲基-d2)-1H-吡咯-2-甲酸
1-((2-氟吡啶-4-基)甲基)-4-羥基-1H-吡咯-2-甲酸
4-乙氧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酸
4-(氟甲氧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酸
1-((2,3-二氟吡啶-4-基)甲基)-4-甲氧基-1H-吡咯-2-甲酸
1-((2,3-二氟吡啶-4-基)甲基)-4-(甲氧基-d3)-1H-吡咯-2-甲酸
4-(二氟甲氧基)-1-((2-氟-5-甲基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酸
4-(二氟甲氧基)-1-((2-氟-3-甲基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酸
4-(二氟甲氧基)-1-((2-氟-3,5-二甲基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酸
途徑6 步驟1:
向小瓶中放入於DCM (8 mL)中之4-甲醯基-1H-吡咯-2-甲酸乙酯,添加DAST (2 mL)。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2小時。反應混合物用H 2O (30 mL)淬滅。所得混合物用DCM (3×20 mL)萃取且用鹽水(2×2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2:
向毫升小瓶中放入於ACN (15 mL)中之4-(二氟甲基)-1H-吡咯-2-甲酸乙酯及(2-氟吡啶-4-基)甲基甲烷磺酸鹽(1.20當量),添加Cs 2CO 3(2.0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60℃浴中。在6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2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反應混合物用H 2O (30 mL)淬滅。所得溶液用DCM (3×30 mL)萃取且用鹽水(3×3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3:
向小瓶中放入於t-BuOH (6 mL)及H 2O (2 mL)中之4-(二氟甲基)-1-[(2-氟吡啶-4-基)甲基]吡咯-2-甲酸乙酯及LiOH (5.0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40℃浴中。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2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用HCl (水溶液,2 M)將混合物之pH值調節至6。所得混合物用EtOAc (3×30 mL)萃取。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以類似方式製備中間物1-((2-氟吡啶-4-基)甲基)-4-(三氟甲基)-1H-吡咯-2-甲酸。 途徑7: 步驟1:
向小瓶中放入於丙酮(30 mL)及甲苯(60 mL)中之1-[(2-氟吡啶-4-基)甲基]-4-碘吡咯-2-甲酸甲酯及1-(鉀代磺醯基)乙酮(4.00當量),添加xantphos (0.40當量)、Pd 2(dba) 3(0.20當量) 。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80℃浴中。在8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5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用H 2O (50 mL)淬滅所得溶液。所得溶液用DCM (3×50 mL)萃取且用鹽水(3×5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2:
向小瓶中放入於EtOH (6 mL)及H 2O (1 ml)中之4-[(二氟甲基)硫基]-1-[(2-氟吡啶-4-基)甲基]吡咯-2-甲酸甲酯及LiOH (5.00當量),使CHF 2Cl (g)在40℃下鼓泡通過混合物1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用H 2O (50 mL)淬滅所得溶液。所得溶液用DCM (3×50 mL)萃取且用鹽水(3×5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3:
向小瓶中放入於t-BuOH (6 mL)及H 2O (3 ml)中之4-[(二氟甲基)硫基]-1-[(2-氟吡啶-4-基)甲基]吡咯-2-甲酸甲酯及LiOH (5.0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40℃浴中。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5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用HCl (水溶液,2 M)將混合物之pH值調節至6。藉由過濾收集沈澱固體且用H 2O (2×10 mL)洗滌。在真空下蒸發所沈澱之固體。粗產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途徑8 步驟1:
向20-mL密封小瓶中放入於ACN (10 ml)中之1-[(2-氟吡啶-4-基)甲基]-4-碘吡咯-2-甲酸甲酯(200 mg,0.55 mmol,1.00當量)及2,2'-聯吡啶(173.48 mg,1.11 mmol,2.00當量),添加(三氟甲基)硫酸銀(348.11 mg,1.66 mmol,3.00當量)及CuI (211.54 mg,1.11 mmol,2.00當量)。將密封管抽成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密封管加蓋且置於100℃浴中。在10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4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用H 2O (50 mL)淬滅所得溶液。所得溶液用DCM (3×50 mL)萃取且用鹽水(3×5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2:
向50-mL小瓶中放入於t-BuOH (4 mL)及H 2O (2 ml)中之1-[(2-氟吡啶-4-基)甲基]-4-[(三氟甲基)硫基]吡咯-2-甲酸甲酯(100 mg,0.30 mmol,1.00當量),添加LiOH (35.82 mg,1.50 mmol,5.0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40℃浴中。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5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用HCl (水溶液,2 M)將混合物之pH值調節至6。藉由過濾收集沈澱固體且用H 2O (2×5 mL)洗滌。在真空下蒸發所沈澱之固體。粗產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最終化合物合成 途徑1: 步驟1:
在-78℃下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DCM (10 mL)中之草醯氯(1.00 mL,11.74 mmol,2.02當量),緩慢添加於DCM (5 mL)中之DMSO (2 mL,28.16 mmol,4.85當量)。添加完成時,在-78℃下攪拌混合物5分鐘,隨後在-78℃下逐滴添加1,4-二氧雜螺[4.5]癸-8-基甲醇(1.00 g,5.81 mmol,1.00當量)於DCM (5 mL)中之溶液。在-78℃下攪拌所得混合物1小時。隨後在-78℃下逐滴添加TEA (4.00 mL,28.78 mmol,4.96當量) 。使所得混合物升溫至0℃且在0℃下攪拌30分鐘。用DCM (200 mL)稀釋所得混合物。用鹽水(3×50 mL)洗滌所得混合物。經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步驟2: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甲苯(25.00 mL,0.24 M)中之1,4-二氧雜螺[4.5]癸烷-8-甲醛(1.00 g,5.88 mmol,1.00當量)、1-(三苯基-λ5-伸磷烷基)丙-2-酮(4.11 g,12.93 mmol,2.2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110℃浴中。在11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3: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甲苯(12.00 mL)中之(3E)-4-{1,4-二氧雜螺[4.5]癸-8-基}丁-3-烯-2-酮(1.00 g,4.76 mmol,1.00當量)、TEA (721.87 mg,7.13 mmol,1.50當量),在0℃下添加甲苯(4 mL)中之TMSOTf (1.37 g,6.18 mmol,1.3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0℃浴中。在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用NaHCO 3(水溶液)淬滅反應混合物。所得溶液用EtOAc (3×50 mL)萃取且用鹽水(2×5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100 mL小瓶中裝入來自前一步驟之於THF (10.00 mL,0.35 M)中之粗產物,添加NBS (693.15 mg,3.89 mmol,1.1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0℃浴中。在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0分鐘。所得混合物接著用NaHCO 3(水溶液)淬滅,所得溶液用EtOAc (3×40 mL)萃取且用鹽水(2×40 mL)洗滌,且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步驟4: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EtOH (20.00 mL,0.17 M)中之(3E)-1-溴-4-{1,4-二氧雜螺[4.5]癸-8-基}丁-3-烯-2-酮(1.00 g,3.46 mmol,1.00當量)、硫脲(526.48 mg,6.92 mmol,2.0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70℃浴中。在7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真空濃縮。隨後用NaHCO 3(水溶液)淬滅反應混合物。所得溶液用DCM (3×40 mL)萃取且用鹽水(2×4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5: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ACN (6 mL,0.08 M)中之4-[(E)-2-{1,4-二氧雜螺[4.5]癸-8-基}乙烯基]-1,3-噻唑-2-胺(200 mg,0.75 mmol,1.00當量)及1-(吡啶-4-基甲基)吡咯-2-甲酸(151.83 mg,0.75 mmol,1.00當量)、NMI (215.78 mg,2.63 mmol,3.50當量),添加TCFH (252.81 mg,0.90 mmol,1.2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50℃浴中。在5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8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將反應混合物倒入DCM (50 mL)中且用鹽水(2×50 mL)洗滌,且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層析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6: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DCM (3 mL,0.11 M)中之N-{4-[(E)-2-{1,4-二氧雜螺[4.5]癸-8-基}乙烯基]-1,3-噻唑-2-基}-1-(吡啶-4-基甲基)吡咯-2-甲醯胺(500 mg,1.11 mmol,1.00當量),添加TFA (3 mL)。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在真空中濃縮所得混合物,且用飽和NaHCO 3(水溶液)將溶液之pH值調節至7。水層用DCM (3×30 mL)萃取且用鹽水(2×30 mL)洗滌。經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所得粗物質經由矽膠管柱純化,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7: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MeOH (8 mL,0.03 M)中之N-{4-[(E)-2-(4-側氧基環己基)乙烯基]-1,3-噻唑-2-基}-1-(吡啶-4-基甲基)吡咯-2-甲醯胺(100 mg,0.25 mmol,1.00當量)、NH 4OAc (75.85 mg,0.98 mmol,4.00當量),添加STAB (104.28 mg,0.49 mmol,2.0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4小時。接著用水淬滅反應混合物。所得溶液用DCM (3×30 mL)萃取且用鹽水(1×3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經由RP管柱純化所得粗物質以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8:
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DCM (5.00 mL)中之N-{4-[(E)-2-(4-胺基環己基)乙烯基]-1,3-噻唑-2-基}-1-(吡啶-4-基甲基)吡咯-2-甲醯胺(150 mg,0.37 mmol,1.00當量)、Et 3N (111.74 mg,1.10 mmol,3.00當量),在0℃下添加乙醯氯(34.54 mg,0.44 mmol,1.20當量)。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5℃浴中。在2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傾入DCM (25 mL)中且用鹽水(1×20 mL)洗滌。隨後將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經由RP管柱純化所得粗物質以得到所要產物 B17。LC-MS (ES +): [M+1] += 450。 經由類似方法製備以下化合物:
   所觀測到之分子離子 化合物名稱
B9 461 1-(吡啶-4-基甲基)-N-(4-((E)-2-((1s,4s)-4-(三氟甲基)環己基)乙烯基)噻唑-2-基)-1H-吡咯-2-甲醯胺
B10 461 1-(吡啶-4-基甲基)-N-(4-((E)-2-((1r,4r)-4-(三氟甲基)環己基)乙烯基)噻唑-2-基)-1H-吡咯-2-甲醯胺
B11 422 N-(4-((E)-2-((1s,4s)-4-(甲基胺基)環己基)乙烯基)噻唑-2-基)-1-(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B12 422 N-(4-((E)-2-((1r,4r)-4-(甲基胺基)環己基)乙烯基)噻唑-2-基)-1-(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B15 450 N-(4-((E)-2-((1s,4s)-4-乙醯胺基環己基)乙烯基)噻唑-2-基)-1-(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B16 408 N-(4-((E)-2-((1s,4s)-4-胺基環己基)乙烯基)噻唑-2-基)-1-(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途徑3:
在氮氣氛圍下向具有攪拌棒之小瓶中裝入於ACN (1.0 mL,0.187 M)中之(E)-4-(2-(5-氯-1-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胺(50.00 mg,0.187 mmol,1.00當量)、4-氯-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酸(48 mg,0.187 mmol,1.00當量)、NMI (54 mg,0.65 mmol,3.50當量)。添加TCFH (60 mg,0.215 mmol,1.15當量),且將小瓶加蓋且置於50℃浴中。在5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4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將反應混合物傾入EtOAc (6 mL)中且用鹽水(1×5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經由矽膠層析純化所得粗物質以得到所要產物 A12。 LC-MS (ES +): [M+1] += 503。 經由類似方法製備以下化合物:
   所觀測到之分子離子 化合物名稱
A2 501 (E)-N-(4-(2-(5-氯-1-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4-甲氧基-1H-吡咯-2-甲醯胺
A3 497 (E)-4-氯-1-((2-氟吡啶-4-基)甲基)-N-(4-(2-(1-(三氟甲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1H-吡咯-2-甲醯胺
A4 507 (E)-4-氯-N-(4-(2-(1-(1,1-二氟丙-2-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A5 479 (E)-4-氯-N-(4-(2-(1-(二氟甲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A6 535 (E)-N-(5-氯-4-(2-(5-氯-1-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4-甲氧基-1H-吡咯-2-甲醯胺
A7 537 (E)-N-(4-(2-(5-氯-1-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4-(二氟甲氧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A8 498 (E)-4-氯-1-((2-氟吡啶-4-基)甲基)-N-(4-(2-(5-(三氟甲基) 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1H-吡咯-2-甲醯胺
A9 485 (Z)-N-(4-(1-氟-2-(1-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4-甲氧基-1H-吡咯-2-甲醯胺
A10 539 (E)-4-氯-1-((2-氟吡啶-4-基)甲基)-N-(4-(2-(1-異丙基-5-(三氟甲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1H-吡咯-2-甲醯胺
A11 505 (E)-4-氯-N-(4-(2-(5-氯-1-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d2)-1H-吡咯-2-甲醯胺
A13 499 (E)-N-(4-(2-(5-氯-1-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4-甲氧基-1H-吡咯-2-甲醯胺
A14 501 (E)-N-(4-(2-(5-氯-1-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d2)-4-甲氧基-1H-吡咯-2-甲醯胺
A15 535 (E)-N-(4-(2-(5-氯-1-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4-(二氟甲氧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A16 537 (E)-N-(4-(2-(5-氯-1-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4-(二氟甲氧基)-1-((2-氟吡啶-4-基)甲基-d2)-1H-吡咯-2-甲醯胺
A17 513 (E)-N-(4-(2-(5-氯-1-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4-乙氧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B1 426 (E)-1-((2-氟吡啶-4-基)甲基)-N-(4-(2-(5-(羥基甲基) 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1H-吡咯-2-甲醯胺
B2 455 (E)-N-(4-(2-(4-氟-1-異丙基-1H-咪唑-5-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B3 464 (E)-1-((2-氟吡啶-4-基)甲基)-N-(4-(2-(7-側氧基-5,6,7,8-四氫咪唑并[1,2-a]嘧啶-2-基)乙烯基)噻唑-2-基)-1H-吡咯-2-甲醯胺
B4 472 (E)-N-(4-(2-(5-(二氟甲氧基)吡啶-2-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B5 474 (E)-1-((2-氟吡啶-4-基)甲基)-N-(4-(2-(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烯基)噻唑-2-基)-1H-吡咯-2-甲醯胺
B6 479 (E)-N-(4-(4-環丙氧基-2-氟苯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B7 452 (E)-N-(4-(1-(6-氟-5-甲基吡啶-2-基)丙-1-烯-2-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B8 440 (E)-N-(4-(2-(5-氯吡啶-2-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B13 431 (E)-N-(4-(2-(5-氰基吡啶-2-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B14 445 (E)-N-(4-(2-(5-氰基-6-甲基吡啶-2-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B18 408 N-(4-((E)-2-((1r,4r)-4-胺基環己基)乙烯基)噻唑-2-基)-1-(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B19 421 (E)-N-(4-(2-(5-氰基 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B20 462 (E)-N-(4-(2-(5-氰基-1-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B21 438 E)-1-((2-氟吡啶-4-基)甲基)-N-(4-(2-(1-異丙基-1H-咪唑-4-基-2-d)乙烯基)噻唑-2-基)-1H-吡咯-2-甲醯胺
B22 399 (E)-1-((2-氟吡啶-4-基)甲基)-N-(4-(2-(四氫呋喃-3-基)乙烯基)噻唑-2-基)-1H-吡咯-2-甲醯胺
B23 451 (E)-1-((2-氟吡啶-4-基)甲基)-N-(4-(2-(1-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5-甲基噻唑-2-基)-1H-吡咯-2-甲醯胺
B24 451 (E)-1-((2-氟吡啶-4-基)甲基)-N-(4-(1-(1-異丙基-1H-咪唑-4-基)丙-1-烯-2-基)噻唑-2-基)-1H-吡咯-2-甲醯胺
B25 433 (E)-N-(4-(1-(1-異丙基-1H-咪唑-4-基)丙-1-烯-2-基)噻唑-2-基)-1-(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B26 397 (E)-N-(4-(2-環戊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途徑4:
向小瓶中放入於DMF (5 mL)中之1-[(2,3-二氟吡啶-4-基)甲基]-4-甲氧基吡咯-2-甲酸及4-[(E)-2-(5-氯-1-環丙基咪唑-4-基)乙烯基]-1,3-噻唑-2-胺(1.20當量)、NMI (3.5當量),添加TCFH (1.2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40℃浴中。在4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2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反應混合物用H 2O (20 mL)淬滅。所得混合物用EtOAc (3×20 mL)萃取且用鹽水(3×2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經由RP管柱純化反應混合物以得到所要產物 A20。LC-MS (ES +): [M+1] +=517。
以下化合物以類似方式製備。
   所觀測到之分子離子 化合物名稱
A18 485 (E)-N-(4-(2-(5-氯-1-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4-羥基-1H-吡咯-2-甲醯胺
A19 517 (E)-N-(4-(2-(5-氯-1-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4-(氟甲氧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A22 520 (E)-N-(4-(2-(5-氯-1-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1-((2,3-二氟吡啶-4-基)甲基)-4-(甲氧基-d3)-1H-吡咯-2-甲醯胺
B27 445 (E)-N-(4-(2-(苯并呋喃-5-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A23 549 (E)-N-(4-(2-(5-氯-1-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4-(二氟甲氧基)-1-((2-氟-3-甲基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A24 549 (E)-N-(4-(2-(5-氯-1-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4-(二氟甲氧基)-1-((2-氟-5-甲基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B29 467 (E)-N-(4-(2-(4,4-二氟環己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B28 423 (E)-1-((2-氟吡啶-4-基)甲基)-N-(4-(3-氟苯乙烯基)噻唑-2-基)-1H-吡咯-2-甲醯胺
A26 563 (E)-N-(4-(2-(5-氯-1-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4-(二氟甲氧基)-1-((2-氟-3,5-二甲基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A27 526 (E)-N-(4-(2-(5-氰基-1-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4-(二氟甲氧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A28 494 (E)-4-氯-N-(4-(2-(5-氰基-1-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A29 519 (E)-N-(4-(2-(5-氯-1-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4-(二氟甲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A30 537 (E)-N-(4-(2-(5-氯-1-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4-(三氟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A31 569 (E)-N-(4-(2-(5-氯-1-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1-((2-氟吡啶-4-基)甲基)-4-((三氟甲基)硫基)-1H-吡咯-2-甲醯胺
A32 551 (E)-N-(4-(2-(5-氯-1-環丙基-1H-咪唑-4-基)乙烯基)噻唑-2-基)-4-((二氟甲基)硫基)-1-((2-氟吡啶-4-基)甲基)-1H-吡咯-2-甲醯胺
途徑5:
在氮氣氛圍下在-20℃下向小瓶中放入於THF (10 mL)中之4-[(E)-2-(5-氯-1-異丙基咪唑-4-基)乙烯基]-2-{1- [(2-氟吡啶-4-基)甲基]-4-甲氧基吡咯-2-醯胺基}-1,3-噻唑-5-甲酸乙酯,一次性添加LiAlH 4(2.00當量)。將小瓶抽真空且用氮氣反沖。將小瓶加蓋且置於-20℃浴中。在-2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藉由在20℃下添加水(20 mL)淬滅反應物。用EtOAc (2×25 mL)萃取水層。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經由製備型HPLC純化所得粗物質以得到所要產物 A21。LC-MS (ES+): [M+H] += 531。 生物學分析 Dox 誘導之 PD1-ss-Gluc 分析
將Flp-In 293 T-REx TM細胞用插入有編碼Gaussia螢光素酶之cDNA的pcDNA TM5/FRT/TO質體轉染,該Gaussia螢光素酶與編碼PD1信號序列加10個胺基酸(N-MQIPQAPWPVVWAVLQLGWRPGWFLDSPDR-C)(SEQ ID NO:1)之cDNA的3'端融合。針對對可選擇標記物濕黴素(Hygromycin)及殺稻瘟菌素(Blasticidin)之抗性選擇經轉染細胞以形成含有PD1-ss+10aa/Gaussia螢光素酶cDNA插入序列之穩定細胞株,其表現受T-RExTM系統調節。分析前一天,以胰蛋白酶處理細胞且將其接種於384孔組織培養盤中。第二天,將於DMSO/含有多西環素之培養基中的化合物稀釋液添加至孔中且在37℃、5% CO 2下培育。24小時後,將腔腸素受質添加至各孔中且使用Tecan Infinite M1000 Pro定量螢光素酶信號以測定效能。
本文所提供之所選化合物之結果展示於下表中。對於包含一或多種立體異構物但在未指示立體化學之情況下說明之化學結構,分析資料係指立體異構物之混合物。 Dox 誘導之 TNFα -FL-Gluc 分析
將Flp-In 293 T-REx TM細胞用插入有編碼Gaussia螢光素酶之cDNA的pcDNA TM5/FRT/TO質體轉染,該Gaussia螢光素酶與編碼全長TNFα (胺基酸1至233)之cDNA的3'端融合。針對對可選擇標記物濕黴素及殺稻瘟菌素之抗性選擇經轉染細胞以形成含有TNFα-FL/Gaussia螢光素酶cDNA插入序列之穩定細胞株,其表現受T-RExTM系統調節。 分析前一天,以胰蛋白酶處理細胞且將其接種於384孔組織培養盤中。第二天,將於DMSO/含有多西環素之培養基中的化合物稀釋液添加至孔中且在37℃、5% CO 2下培育。24小時後,將腔腸素受質添加至各孔中且使用Tecan Infinite M1000 Pro定量螢光素酶信號以測定效能。
本文所提供之所選化合物之結果展示於下表中。對於包含一或多種立體異構物但在未指示立體化學之情況下說明之化學結構,分析資料係指立體異構物之混合物。 Dox 誘導型 Her3-ss-Gluc 分析
將Flp-In 293 T-REx TM細胞用插入有編碼Gaussia螢光素酶之cDNA的pcDNA TM5/FRT/TO質體轉染,該Gaussia螢光素酶與編碼HER3信號序列加4個胺基酸(N-MRANDALQVLGLLFSLARGSEVG-C)(SEQ ID NO:2)之cDNA的3'端融合。 針對對可選擇標記物濕黴素及殺稻瘟菌素之抗性選擇經轉染細胞以形成含有HER3-ss+4aa/Gaussia螢光素酶cDNA插入序列之穩定細胞株,其表現受T-REx TM系統調節。分析前一天,以胰蛋白酶處理細胞且將其接種於384孔組織培養盤中。 第二天,將於DMSO/含有多西環素之培養基中的化合物稀釋液添加至孔中且在37℃、5% CO 2下培育。24小時後,將腔腸素受質添加至各孔中且使用Tecan Infinite M1000 Pro定量螢光素酶信號以測定效能。
本文所提供之所選化合物之結果展示於下表中。對於包含一或多種立體異構物但在未指示立體化學之情況下說明之化學結構,分析資料係指立體異構物之混合物。 Dox 誘導型 IL2-FL-Gluc 分析
將Flp-In 293 T-REx TM細胞用插入有編碼Gaussia螢光素酶之cDNA的pcDNA TM5/FRT/TO質體轉染,該Gaussia螢光素酶與編碼全長IL-2(胺基酸1至153)之cDNA的3'端融合。針對對可選擇標記物濕黴素及殺稻瘟菌素之抗性選擇經轉染細胞以形成含有IL-2-FL/Gaussia螢光素酶cDNA插入序列之穩定細胞株,其表現受T-RExTM系統調節。分析前一天,以胰蛋白酶處理細胞且將其接種於384孔組織培養盤中。第二天,將於DMSO/含有多西環素之培養基中的化合物稀釋液添加至孔中且在37℃、5% CO 2下培育。24小時後,將腔腸素受質添加至各孔中且使用Tecan Infinite M1000 Pro定量螢光素酶信號以測定效能。
本文所提供之所選化合物之結果展示於下表中。對於包含一或多種立體異構物但在未指示立體化學之情況下說明之化學結構,分析資料係指立體異構物之混合物。 Dox 誘導之 IL-6R -ss-Gluc 分析
將Flp-In 293 T-RExTM細胞用插入有編碼Gaussia螢光素酶之cDNA的pcDNATM5/FRT/TO質體轉染,該Gaussia螢光素酶與編碼IL6R信號序列加10個胺基酸(N-MLAVGCALLAALLAAPGAALAPRRCPAQE-C)之cDNA的3'端融合。針對對可選擇標記物濕黴素及殺稻瘟菌素之抗性選擇經轉染細胞以形成含有IL6R-ss+10aa/Gaussia螢光素酶cDNA插入序列之穩定細胞株,其表現受T-RExTM系統調節。 分析前一天,以胰蛋白酶處理細胞且將其接種於384孔組織培養盤中。第二天,將於DMSO/含有多西環素之培養基中的化合物稀釋液添加至孔中且在37℃、5% CO 2下培育。24小時後,將腔腸素受質添加至各孔中且使用多模式盤讀取器定量螢光素酶信號以測定效能。
本文所提供之所選化合物之結果展示於下表中。對於包含一或多種立體異構物但在未指示立體化學之情況下說明之化學結構,分析資料係指立體異構物之混合物。 Dox 誘導之 CD47 -ss-Gluc 分析
將Flp-In 293 T-RExTM細胞用插入有編碼Gaussia螢光素酶之cDNA的pcDNATM5/FRT/TO質體轉染,該Gaussia螢光素酶與編碼PD1信號序列加10個胺基酸(N-MWPLVAALLLGSACCGSAQLLFNKTKSV-C)之cDNA的3'端融合。 針對對可選擇標記物濕黴素及殺稻瘟菌素之抗性選擇經轉染細胞以形成含有PD1-ss+10aa/Gaussia螢光素酶cDNA插入序列之穩定細胞株,其表現受T-RExTM系統調節。 分析前一天,以胰蛋白酶處理細胞且將其接種於384孔組織培養盤中。第二天,將於DMSO/含有多西環素之培養基中的化合物稀釋液添加至孔中且在37℃、5% CO 2下培育。24小時後,將腔腸素受質添加至各孔中且使用多模式盤讀取器定量螢光素酶信號以測定效能。
本文所提供之所選化合物之結果展示於下表中。對於包含一或多種立體異構物但在未指示立體化學之情況下說明之化學結構,分析資料係指立體異構物之混合物。 H929 細胞生存力分析
在補充有6%胎牛血清、2 mM麩醯胺酸及1x青黴素/鏈黴素之Advanced RPMI 1640培養基(Gibco®)中培養人類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NCI-H929。在分析當天,將細胞再懸浮於補充有10%胎牛血清、2 mM麩醯胺酸及1x青黴素/鏈黴素之RPMI 1640培養基中並接種於384孔組織培養盤中,且用在DMSO/培養基中的化合物稀釋液處理。將盤在37℃、5% CO 2下培育48小時。48小時後,將Celltiter-Glo® (Promega)添加至各孔中且使用Tecan Infinite M1000 Pro定量螢光素酶信號以測定細胞生存力。
本文所提供之所選化合物之結果展示於下表中。對於包含一或多種立體異構物但在未指示立體化學之情況下說明之化學結構,分析資料係指立體異構物之混合物。 U266 細胞生存力分析
在補充有10%胎牛血清、2 mM麩醯胺酸及1x青黴素/鏈黴素之RPMI 1640培養基中培養人類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U266B1。將細胞接種於384孔組織培養盤中,並用在DMSO/培養基中的化合物稀釋液處理。將盤在37℃、5% CO 2下培育48小時。48小時後,將Celltiter-Glo® (Promega)添加至各孔中且使用Tecan Infinite M1000 Pro定量螢光素酶信號以測定細胞生存力。
本文所提供之所選化合物之結果展示於下表中。對於包含一或多種立體異構物但在未指示立體化學之情況下說明之化學結構,分析資料係指立體異構物之混合物。 肝微粒體穩定性分析
在存在來自各種來源之肝微粒體(小鼠、大鼠、猴和人肝微粒體)的情況下評估化合物的穩定性。1.0 uM化合物、0.4% DMSO於0.1 M磷酸鉀中與1.0 mg/mL肝微粒體在37℃下在存在或不存在1 mM NADPH之情況下培育。在0及30分鐘時淬滅樣品。 1
化合物 ID 24 小時 Dox 誘導型 PD1ssGluc 293FRT/TO 平均 IC50 (nM) 24 小時 Dox 誘導型 IL2FLGluc 293FRT/TO 平均 IC50 (nM) 24 小時 Dox 誘導型 IL2FLGluc 293FRT/TO IL2/PD1 24 小時 Dox 誘導型 CD47(ss+10)Gluc 293FRT/TO 平均 IC50 (nM) 24 小時 Dox 誘導型 IL6R(ss+10) Gluc 293FRT/TO 平均 IC50 (nM) 24 小時 Dox 誘導型 IL6R(ss+10) Gluc 293FRT/TO IL6R/PD1
A1 30 2023 66 1864 1890 62
A2 24 4169 170 3805 3268 133
A3 1759 12220 7 15206 4678 3
A4 604 12683 21 6228 6766 11
A5 436 I.A. > 57 I.A. I.A. > 57
A6 85 2422 29 2163 2334 28
A7 14 2701 200 2101 2432 176
A8 129 1818 14 1740 1955 15
A9 I.A. I.A. N/A I.A. I.A. N/A
A10 11 1072 97 933 1055 96
A11 11 1178 110 1455 1196 112
A13 5 2308 440 2028 2560 489
A14 7 3442 520 3312 2112 318
A15 6 2937 490 3229 2073 345
A16 6 2913 460 2803 2151 339
A17 9 3016 340 2741 2100 240
A18 295 6998 24 6411 5530 19
A19 10 3663 360 4353 2907 287
A20 31 I.A. > 810 5011 3763 123
A21 238 I.A. > 110 5866 I.A. >105
A22 34 I.A. > 740 5534 I.A. >741
A23 37 I.A. > 540 > 25000 I.A. >680
A24 8 11542 1100.0 5527 9973 1283
A26 877 I.A. > 22 I.A. I.A. 28
A27 9 3088 340.0 2546 2111 235
A28 22 1505 69.0 1403 1489 68
A29 48 I.A. > 650 I.A. I.A. >517
A30 7 2128 290.0 2385 2163 292
A31 4 I.A. > 6300 2212 1264 317
A32 10 I.A. > 2400 3063 1944 187
B11 18695 14137 0.8 I.A. I.A. > 1.3
B12 17110 7131 0.4 15568 I.A. > 1.5
B13 50 I.A. > 500 I.A. I.A. > 500
B14 1103 I.A. > 23 I.A. I.A. > 23
B15 11885 I.A. > 2.1 I.A. I.A. > 2
B16 8114 19523 2.4 7071 8771 1
B17 5098 8239 1.6 I.A. 23753 5
B18 11297 I.A. > 2.2 I.A. 9912 1
B19 318 I.A. > 79 I.A. I.A. > 79
B20 9 1533 170.0 1523 1320 146
B21 65 I.A. > 380 I.A. I.A. > 385
B22 I.A. I.A. N/A I.A. I.A. N/A
B27 144 1044 5.2 1032 892 6
B28 172 1090 6.1 1005 1201 7
B29 112 1432 12.0 838 922 8
I.A.指示IC50 >25000 nM 2
48 小時 H929 生存力 CellTiter-Glo :平均 EC50 (nM) 48 小時 U266 生存力 CellTiter-Glo :平均 EC50 (nM) 肝微粒體穩定性 ( 多物種 ) :小鼠 -w/NADPH 30 分鐘後剩餘百分比 (%) 肝微粒體穩定性 ( 多物種 ) :大鼠 -w/NADPH 30 分鐘後剩餘百分比 (%) 肝微粒體穩定性 ( 多物種 ) :猴 -w/NADPH 30 分鐘後剩餘百分比 (%) 肝微粒體穩定性 ( 多物種 ) :人類 -w/NADPH 30 分鐘後剩餘百分比 (%)
A1 I.A. I.A. 71 82 31 11
A2 I.A. I.A. 68 72 35 15
A3 4548 > 20171 61 21 4 6
A4 > 23262 I.A. 80 73 4 3
A5 10089 16797 73 42 2 4
A6 I.A. I.A. 96 76 30 48
A7 19501 I.A. 82 84 55 64
A8 7439 12809 86 47 68 72
A9 I.A. I.A. 64 66 9 11
A10 5448 I.A. 87 77 38 27
A11 11903 I.A. 87 17 6 14
A12 10228 I.A. 78 17 5 8
A13 I.A. I.A. 16 62 9 48
A14 I.A. I.A. 76 20 4 29
A15 I.A. I.A. 100 55 57 73
A16 I.A. I.A. 81 56 58 83
A17 I.A. I.A. 72 2 17 26
A18 24680 I.A. 33 10 2 1
A19 I.A. I.A. 65 23 51 4
A20 I.A. I.A. 74 41 28 52
A21 I.A. I.A. 51 59 <1 1
A22 I.A. I.A. 69 33 9 16
A23 I.A. I.A. 55 31 8 20
A24 I.A. I.A. 77 30 12 20
A25 11900 10492 72 84 27 56
A26 I.A. I.A. 70 40 16 29
A27 17800 I.A. 70 2 47 78
A28 I.A. 15533 67 2 9 22
A29 I.A. I.A. 21 1 43 51
A30 I.A. I.A. 44 <1 70 63
A31 22683 I.A. 82 65 25 10
A32 I.A. I.A. 27 5 2 1
B1 I.A. I.A. 29 3 2 10
B2 I.A. I.A. 6 8 <1 <1
B3 I.A. I.A. 53 19 1 <1
B4 8746 19445 7 1 <1 <1
B5 I.A. I.A. 20 20 <1 4
B6 I.A. I.A. 63 41 24 42
B7 8088 I.A. 23 13 6 4
B8 I.A. I.A. 11 1 4 22
B9 6260 19986 6 4 1 6
B10 5807 I.A. 49 5 11 38
B11 24698 I.A. 54 32 3 1
B12 I.A. I.A. 57 12 <1 <1
B13 I.A. I.A. 4 <1 <1 <1
B14 I.A. I.A. 0.2 <1 <1 <1
B15 I.A. I.A. 2 1 <1 <1
B16 19261 21338 79 47 2 1
B17 5107 8612 4 17 <1 <1
B18 I.A. I.A. 45 6 <1 <1
B19 I.A. I.A. 22 1 6 7
B20 8361 15673 5 33 <1 <1
B21 17505 24203 11 20 <1 <1
B22 I.A. I.A. 41 1 <1 9
B23 I.A. I.A. 16 19 1 <1
B24 13553 15326 3 1 <1 1
B25 13679 17294 0.05 <1 <1 <1
B26 7133 19722 31 10 <1 59
B27 I.A. I.A. 40 3 8 27
B28 15000 I.A. 72 39 22 70
I.A.指示IC50 >25000 nM 表3
化合物 ID 24 小時 Dox 誘導型 PD1ssGluc 293FRT/TO 平均 IC50 (nM) 24 小時 Dox 誘導型 IL2FLGluc 293FRT/TO 平均 IC50 (nM) 24 小時 Dox 誘導型 IL2FLGluc 293FRT/TO IL2/PD1 24 小時 Dox 誘導型 Her3(ss+4)Gluc 293FRT/TO 平均 IC50 (nM) 24 小時 Dox 誘導型 TNFaFLGluc 293FRT/TO 平均 IC50 (nM) 24 小時 Dox 誘導型 TNFaFLGluc 293FRT/TO TNF/PD1
A12 11 1534 150 1147 8536 807
B1 8932 I.A. > 2.8 I.A. I.A. > 2
B2 4475 6636 2 6402 I.A. > 5
B3 644 I.A. > 39 I.A. I.A. > 38
B4 13 1647 130 816 7039 544
B5 17 1198 70 553 3937 230
B6 31 265 9 137 445 14
B7 30 499 17 184 3982 134
B8 24 1677 69 1180 11167 462
B9 161 748 5 298 3969 25
B10 41 249 6 86 1007 25
B23 59 I.A. > 420 3392 I.A. > 422
B24 540 I.A. > 46 I.A. I.A. > 46
B25 404 I.A. > 62 I.A. I.A. > 61
B26 117 737 6 332 3824 33
實施例1.   一種具有式(I)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I), R 1為H或F; m為0、1或2; 各R 1A獨立地為F或C 1- 3烷基; X為CH 2或CD 2; R 2及R 2A中之一者為鹵基、CN、OH、C 1-3鹵烷基、C 1-3烷氧基、C 1-3鹵烷氧基、-S-C 1-3烷基或-S-C 1-3鹵烷基,且另一者為H; R 3為H、鹵基、CH 2OH或OCH 3; R 4為H、D、CH 3或鹵基; 各R 5獨立地選自D、C 1-3烷基、環丙基、氰基取代之環丙基、O-環丙基、C 1-3鹵烷基、C 1-3鹵烷氧基、CH 2OH、鹵基、側氧基、CO 2R N、C 0-2伸烷基-C(O)N(R N) 2、N(R N) 2、N(R N)C(O)R N及CN; Het為咪唑基、 唑基、三唑基、吡啶基、環己基、四氫呋喃基、5,6,7,8-四氫咪唑并[1,2, a]吡啶基或5,6,7,8-四氫咪唑并[1,2, a]嘧啶基; n係0、1或2,其限制條件為當Het係咪唑基時,則(a) n係1且R 5不為環丙基,或(b) n係2且(i)至少一個R 5係鹵基、CN、C 1-3鹵烷基或C 1-3鹵烷氧基,或(ii)各R 5係C 1-3烷基;及 各R N獨立地為H或C 1-6烷基,或同一氮原子上之兩個R N與其所連接之氮一起形成具有0至2個獨立地選自N、O及S之額外環雜原子的4員至7員環。 2.   如實施例1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1為F。 3.   如實施例1或2之化合物或鹽,其中m為0。 4.   如實施例1或2之化合物或鹽,其中m為1。 5.   如實施例4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1A為F。 6.   如實施例1或2之化合物或鹽,其中m為2。 7.   如實施例6之化合物或鹽,其中至少一個R 1A為F。 8.   如實施例7之化合物或鹽,其中各R 1A為F。 9.   如實施例6或7之化合物或鹽,其中至少一個R 1A為CH 3。 10. 如實施例9之化合物或鹽,其中各R 1A為CH 3。 11. 如實施例1至10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4為H。 12. 如實施例1至10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4為CH 3。 13. 如實施例1至10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4為鹵基。 14. 如實施例1至13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Het為三唑基、環己基或四氫呋喃基。 15. 如實施例1至13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Het為 唑基或吡啶。 16. 如實施例1至13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Het為5, 6, 7, 8-四氫咪唑并[1,2, a]吡啶基或5, 6, 7, 8-四氫咪唑并[1,2, a]嘧啶基。 17. 如實施例1至13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Het為咪唑基。 18. 如實施例1至16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n為0。 19. 如實施例1至17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n為1。 20. 如實施例1至17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n為2。 21. 如實施例19或20之化合物或鹽,其中至少一個R 5為鹵基。 22. 如實施例19至21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至少一個R 5為C 1-3烷基、氰基、環丙基、氰基取代之環丙基、O-環丙基、C 1-3鹵烷基、C 1-3鹵烷氧基或CH 2OH。 23. 如實施例1至13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 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 。 24. 如實施例1至23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X為CH 2。 25. 如實施例1至23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X為CD 2。 26. 如實施例1至25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2為鹵基、CN、C 1-3烷氧基或C 1-3鹵烷氧基。 27. 如實施例26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2為鹵基、CN、C 1-3烷氧基或C 1-3鹵烷氧基。 28. 如實施例27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2為F、Cl、CN、OCH 3、OCD 3或OCHF 2。 29. 如實施例1至25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2為OH、CHF 2、CF 3、-SCF 3或-SCHF 2。 30. 如實施例1至25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2A為鹵基、CN、C 1-3烷氧基或C 1-3鹵烷氧基。 31. 如實施例30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2A為鹵基、CN、C 1-3烷氧基或C 1-3鹵烷氧基。 32. 如實施例31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2A為F、Cl、CN、OCH 3、OCD 3或OCHF 2。 33. 如實施例1至25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2A為OH、CHF 2、CF 3、-SCF 3或-SCHF 2。 34. 如實施例1至33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3為H、鹵基或OCH 3。 35. 如實施例34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3為H。 36. 如實施例34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3為鹵基或OCH 3。 37. 如實施例1至33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3為CH 2OH。 38. 一種如表A或表B中所列舉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39. 如實施例38之化合物或鹽,其選自由A1至A17及B1至B26組成之群。 40. 如實施例39之化合物或鹽,其選自由A1、A2、A6、A7、A10、A11、A12、A13、A14、A15、A16、A17、B2及B20組成之群。 41.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括如實施例1至40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42. 一種抑制細胞中蛋白分泌之方法,其包括使該細胞與有效抑制分泌之量的如實施例1至40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接觸。 43. 如實施例42之方法,其中該蛋白為檢查點蛋白。 44. 如實施例42之方法,其中該蛋白為參與調節抗腫瘤免疫反應之細胞表面蛋白、內質網相關蛋白或分泌蛋白。 45. 如實施例42之方法,其中該蛋白為PD-1、PD-L1、TIM-1、LAG-3、CTLA4、BTLA、OX-40、B7H1、B7H4、CD137、CD47、CD96、CD73、CD40、VISTA、TIGIT、LAIR1、CD160、2B4、TGFRβ及其組合中之至少一者。 46. 如實施例42之方法,其中該蛋白選自由HER3、TNFα、IL2及PD-1組成之群。 47. 如實施例42之方法,其中該蛋白為PD-1。 48. 如實施例42至47中任一例之方法,其中該接觸包括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該化合物。 49. 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中之炎症的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實施例1至40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 50. 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中之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實施例1至40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 51. 如實施例50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黑色素瘤、多發性骨髓瘤、前列腺癌、肺癌、胰臟癌、鱗狀細胞癌、白血病、淋巴瘤、神經內分泌腫瘤、膀胱癌或大腸直腸癌。 52. 如實施例50之方法,其中該癌症選自由前列腺癌、肺癌、膀胱癌、大腸直腸癌及多發性骨髓瘤組成之群。 53. 如實施例50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非小細胞肺癌、鱗狀細胞癌、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淋巴瘤、NPM/ALK-轉化型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神經內分泌腫瘤、乳癌、套細胞淋巴瘤、腎細胞癌、橫紋肌肉瘤、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小細胞癌、腺癌、胃癌、肝細胞癌、胰臟癌、甲狀腺癌、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血管瘤或頭頸癌。 54. 如實施例50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實體腫瘤。 55. 如實施例50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頭頸癌、鱗狀細胞癌、胃癌或胰臟癌。 56. 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中之自體免疫疾病之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實施例1至40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 57. 如實施例56之方法,其中該自體免疫疾病為牛皮癬、皮膚炎、全身性硬皮病、硬化症、克羅恩氏病(Crohn's disease)、潰瘍性結腸炎;呼吸窘迫症候群、腦膜炎;腦炎;葡萄膜炎;結腸炎;腎絲球腎炎;濕疹、哮喘、慢性炎症;動脈粥樣硬化;白血球黏附分子缺乏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SLE);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雷諾氏症候群(Reynaud's syndrome);自體免疫甲狀腺炎;過敏性腦脊髓炎;休格連氏症候群(Sjorgen's syndrome);幼年發作型糖尿病;肺結核、類肉瘤病、多發性肌炎、肉芽腫及血管炎;惡性貧血(阿狄森氏病(Addison's disease));涉及白血球滲出之疾病;中樞神經系統(CNS)發炎病症;多器官損傷症候群;溶血性貧血;重症肌無力;抗原-抗體複合物介導之疾病;抗腎絲球基底膜疾病;抗磷脂症候群;過敏性神經炎;格雷夫氏病(Graves' disease);蘭伯特-伊頓肌無力症候群(Lambert-Eaton myasthenic syndrome);大皰性類天疱瘡;天疱瘡;自體免疫多內分泌病變;萊特爾氏病(Reiter's disease);僵人症候群;貝切特氏病(Behcet disease);巨大細胞動脈炎;免疫複合物腎炎;IgA腎病;IgM多發性神經病;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或自體免疫血小板減少症。 58. 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中之免疫相關疾病的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實施例1至40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 59. 如實施例58之方法,其中該免疫相關疾病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狼瘡、發炎性腸病、多發性硬化症或克羅恩氏病。 60. 一種治療個體中之神經退化性疾病之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實施例1至40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 61. 如實施例60之方法,其中該神經退化性疾病為多發性硬化症。 62. 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中之發炎性疾病之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實施例1至40中任一例之化合物或鹽。 63. 如實施例62之方法,其中該發炎性疾病為支氣管炎、結膜炎、心肌炎、胰臟炎、慢性膽囊炎、支氣管擴張、主動脈瓣狹窄、再狹窄、牛皮癬或關節炎。
TW202341985A_112107247_SEQL.xml

Claims (63)

  1. 一種具有式(I)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I), R 1為H或F; m為0、1或2; 各R 1A獨立地為F或C 1- 3烷基; X為CH 2或CD 2; R 2及R 2A中之一者為鹵基、CN、OH、C 1-3鹵烷基、C 1-3烷氧基、C 1-3鹵烷氧基、-S-C 1-3烷基或-S-C 1-3鹵烷基,且另一者為H; R 3為H、鹵基、CH 2OH或OCH 3; R 4為H、D、CH 3或鹵基; 各R 5獨立地選自D、C 1-3烷基、環丙基、氰基取代之環丙基、O-環丙基、C 1-3鹵烷基、C 1-3鹵烷氧基、CH 2OH、鹵基、側氧基、CO 2R N、C 0-2伸烷基-C(O)N(R N) 2、N(R N) 2、N(R N)C(O)R N及CN; Het為咪唑基、 唑基、三唑基、吡啶基、環己基、四氫呋喃基、5,6,7,8-四氫咪唑并[1,2, a]吡啶基或5,6,7,8-四氫咪唑并[1,2, a]嘧啶基; n係0、1或2,其限制條件為當Het係咪唑基時,則(a) n係1且R 5不為環丙基,或(b) n係2且(i)至少一個R 5係鹵基、CN、C 1-3鹵烷基或C 1-3鹵烷氧基,或(ii)各R 5係C 1-3烷基;及 各R N獨立地為H或C 1-6烷基,或同一氮原子上之兩個R N與其所連接之氮一起形成具有0至2個獨立地選自N、O及S之額外環雜原子的4員至7員環。
  2.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1為F。
  3.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或鹽,其中m為0。
  4.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或鹽,其中m為1。
  5. 如請求項4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1A為F。
  6.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或鹽,其中m為2。
  7. 如請求項6之化合物或鹽,其中至少一個R 1A為F。
  8. 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或鹽,其中各R 1A為F。
  9. 如請求項6或7之化合物或鹽,其中至少一個R 1A為CH 3
  10. 如請求項9之化合物或鹽,其中各R 1A為CH 3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4為H。
  12.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4為CH 3
  13.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4為鹵基。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其中Het為三唑基、環己基或四氫呋喃基。
  15.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其中Het為 唑基或吡啶基。
  16.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其中Het為5, 6, 7, 8-四氫咪唑并[1,2, a]吡啶基或5, 6, 7, 8-四氫咪唑并[1,2, a]嘧啶基。
  17.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其中Het為咪唑基。
  18. 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其中n為0。
  19. 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其中n為1。
  20. 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其中n為2。
  21. 如請求項19或20之化合物或鹽,其中至少一個R 5為鹵基。
  22. 如請求項19至21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其中至少一個R 5為C 1-3烷基、氰基、環丙基、氰基取代之環丙基、O-環丙基、C 1-3鹵烷基、C 1-3鹵烷氧基或CH 2OH。
  23.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其中 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 ,
  24. 如請求項1至2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其中X為CH 2
  25. 如請求項1至2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其中X為CD 2
  26. 如請求項1至2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2為鹵基、CN、C 1-3烷氧基或C 1-3鹵烷氧基。
  27. 如請求項26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2為鹵基、CN、C 1-3烷氧基或C 1-3鹵烷氧基。
  28. 如請求項27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2為F、Cl、CN、OCH 3、OCD 3或OCHF 2
  29. 如請求項1至2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2為OH、CHF 2、CF 3、-SCF 3或SCHF 2
  30. 如請求項1至2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R 2A為鹵基、CN、C 1-3烷氧基或C 1-3鹵烷氧基。
  31. 如請求項30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2A為鹵基、CN、C 1-3烷氧基或C 1-3鹵烷氧基。
  32. 如請求項31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2A為F、Cl、CN、OCH 3、OCD 3或OCHF 2
  33. 如請求項1至2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2A為OH、CHF 2、CF 3、-SCF 3或SCHF 2
  34. 如請求項1至3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3為H、鹵基或OCH 3
  35. 如請求項34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3為H。
  36. 如請求項34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3為鹵基或OCH 3
  37. 如請求項1至3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其中R 3為CH 2OH。
  38. 一種如表A或表B中所列舉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39. 如請求項38之化合物或鹽,其選自由A1至A17及B1至B26組成之群。
  40. 如請求項39之化合物或鹽,其選自由A1、A2、A6、A7、A10、A11、A12、A13、A14、A15、A16、A17、B2及B20組成之群。
  41.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括如請求項1至4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42. 一種抑制細胞中蛋白分泌之方法,其包括使該細胞與有效抑制分泌之量的如請求項1至4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接觸。
  43.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該蛋白為檢查點蛋白。
  44.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該蛋白為參與調節抗腫瘤免疫反應之細胞表面蛋白、內質網相關蛋白或分泌蛋白。
  45.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該蛋白為PD-1、PD-L1、TIM-1、LAG-3、CTLA4、BTLA、OX-40、B7H1、B7H4、CD137、CD47、CD96、CD73、CD40、VISTA、TIGIT、LAIR1、CD160、2B4、TGFRβ及其組合中之至少一者。
  46.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該蛋白選自由HER3、TNFα、IL2及PD-1組成之群。
  47.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該蛋白為PD-1。
  48. 如請求項42至4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接觸包括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該化合物。
  49. 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中之炎症的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4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
  50. 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中之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4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
  51. 如請求項50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黑色素瘤、多發性骨髓瘤、前列腺癌、肺癌、胰臟癌、鱗狀細胞癌、白血病、淋巴瘤、神經內分泌腫瘤、膀胱癌或大腸直腸癌。
  52. 如請求項50之方法,其中該癌症選自由前列腺癌、肺癌、膀胱癌、大腸直腸癌及多發性骨髓瘤組成之群。
  53. 如請求項50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非小細胞肺癌、鱗狀細胞癌、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淋巴瘤、NPM/ALK-轉化型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神經內分泌腫瘤、乳癌、套細胞淋巴瘤、腎細胞癌、橫紋肌肉瘤、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小細胞癌、腺癌、胃癌、肝細胞癌、胰臟癌、甲狀腺癌、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血管瘤或頭頸癌。
  54. 如請求項50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實體腫瘤。
  55. 如請求項50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頭頸癌、鱗狀細胞癌、胃癌或胰臟癌。
  56. 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中之自體免疫疾病之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4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
  57. 如請求項56之方法,其中該自體免疫疾病為牛皮癬、皮膚炎、全身性硬皮病、硬化症、克羅恩氏病(Crohn's disease)、潰瘍性結腸炎;呼吸窘迫症候群、腦膜炎;腦炎;葡萄膜炎;結腸炎;腎絲球腎炎;濕疹、哮喘、慢性炎症;動脈粥樣硬化;白血球黏附分子缺乏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SLE);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雷諾氏症候群(Reynaud's syndrome);自體免疫甲狀腺炎;過敏性腦脊髓炎;休格連氏症候群(Sjorgen's syndrome);幼年發作型糖尿病;肺結核、類肉瘤病、多發性肌炎、肉芽腫及血管炎;惡性貧血(阿狄森氏病(Addison's disease));涉及白血球滲出之疾病;中樞神經系統(CNS)發炎病症;多器官損傷症候群;溶血性貧血;重症肌無力;抗原-抗體複合物介導之疾病;抗腎絲球基底膜疾病;抗磷脂症候群;過敏性神經炎;格雷夫氏病(Graves' disease);蘭伯特-伊頓肌無力症候群(Lambert-Eaton myasthenic syndrome);大皰性類天疱瘡;天疱瘡;自體免疫多內分泌病變;萊特爾氏病(Reiter's disease);僵人症候群;貝切特氏病(Behcet disease);巨大細胞動脈炎;免疫複合物腎炎;IgA腎病;IgM多發性神經病;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或自體免疫血小板減少症。
  58. 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中之免疫相關疾病的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4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
  59. 如請求項58之方法,其中該免疫相關疾病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狼瘡、發炎性腸病、多發性硬化症或克羅恩氏病。
  60. 一種治療個體中之神經退化性疾病之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4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
  61. 如請求項60之方法,其中該神經退化性疾病為多發性硬化症。
  62. 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中之發炎性疾病之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4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鹽。
  63. 如請求項62之方法,其中該發炎性疾病為支氣管炎、結膜炎、心肌炎、胰臟炎、慢性膽囊炎、支氣管擴張、主動脈瓣狹窄、再狹窄、牛皮癬或關節炎。
TW112107247A 2022-02-28 2023-03-01 Sec61抑制劑及其用途 TW2023419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14554P 2022-02-28 2022-02-28
US63/314,554 2022-0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1985A true TW202341985A (zh) 2023-11-01

Family

ID=85772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7247A TW202341985A (zh) 2022-02-28 2023-03-01 Sec61抑制劑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41985A (zh)
WO (1) WO202316425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2811A (en) 1982-07-08 1985-06-11 Syntex (U.S.A.) Inc. Serial injection of muramyldipeptides and liposomes enhances the anti-infective activity of muramyldipeptides
US5858784A (en) 1991-12-17 1999-01-12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Expression of cloned genes in the lung by aerosol- and liposome-based delivery
US6042820A (en) 1996-12-20 2000-03-28 Connaught Laboratories Limited Biodegradable copolymer containing α-hydroxy acid and α-amino acid units
US6472375B1 (en) 1998-04-16 2002-10-29 John Wayne Cancer Institute DNA vaccine and methods for its use
WO2019046668A1 (en) * 2017-08-31 2019-03-07 Kezar Life Sciences AMIDE-SUBSTITUTED THIAZOLES AS INHIBITORS OF SECRETIC PROTEIN
CN113993587A (zh) * 2019-02-28 2022-01-28 科智生命科学公司 作为蛋白分泌抑制剂的噻唑衍生物
IL300736A (en) * 2020-08-31 2023-04-01 Kezar Life Sciences Protein secretion inhibit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64250A1 (en)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9201480C1 (en) Heterocyclic amides as kinase inhibitors
US20230002397A1 (en) Small molecule degraders of helios and metods of use
EP3930849A1 (en) Thiazole derivatives as protein secretion inhibitors
JP2021514982A (ja) インドール−2−カルボニル化合物及びb型肝炎治療のためのそれらの使用
TWI300066B (en) Pharmaceutically active compounds
WO2007055418A1 (ja) アザ置換スピロ誘導体
US10160726B2 (en) Quinolone derivatives as antibacterials
TW200944519A (en) Pyrrolidinone glucokinase activators
JP2010520199A (ja) ピペリジン誘導体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TW200817375A (en) Compounds and compositions as ITPKB inhibitors
US20210284624A1 (en) Immunomodulatory compounds
CA3105534C (en) Thiadiazole irak4 inhibitors
AU2022260487A1 (en) Carboxy-benzimidazole glp-1r modulating compounds
TW201028395A (en) Biologically active amides
US8921555B2 (en) Substituted-1,3,8-triazaspiro[4.5]decane-2,4-diones
US20180362469A1 (en) Dextrorphan-derivatives with suppressed central nervous activity
US7217721B2 (en) Tropane derivatives useful in therapy
US20210363152A1 (en) Aminoazine amides
TW201722952A (zh) Cgrp受體拮抗劑
AU2021334388A1 (en) Protein secretion inhibitors
WO2023056443A1 (en) Binders of cereblon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TW202341985A (zh) Sec61抑制劑及其用途
US20230109418A1 (en) Compositions for use for the inhibition of dihydroorotate dehydrogenase
US20230089524A1 (en) Compositions for use in the inhibition of dihydroorotate dehydrogenase
US20130261114A1 (en) Compounds useful as inhibitors of choline kin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