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7068A -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電池劣化診斷系統、判定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方法、以及電池劣化診斷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電池劣化診斷系統、判定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方法、以及電池劣化診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7068A
TW202337068A TW111147468A TW111147468A TW202337068A TW 202337068 A TW202337068 A TW 202337068A TW 111147468 A TW111147468 A TW 111147468A TW 111147468 A TW111147468 A TW 111147468A TW 202337068 A TW202337068 A TW 2023370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aforementioned
charge
deterioration diagnosis
dat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7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本明
藤本也
田穣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立全球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立全球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立全球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7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706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2Determining battery ageing or deterioration, e.g. state of heal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揭示,係為了判定適當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而預先準備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該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係在藉由對於電池計測裝置之資料取樣速度與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充放電率、C-rate)之至少2個的指標所構成之多維向量空間中,與藉由被設定於各指標處之1以上之臨限值所定義出的複數之區域之各者相互對應地而被分配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而,本揭示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係實行基於所測定出的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來算出至少2個的指標之值之處理、和特定出與所算出了的至少2個的指標之值相對應之在多維向量空間中之1個的區域之處理、以及將與所特定出的區域相對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決定為電池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處理。

Description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電池劣化診斷系統、判定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方法、以及電池劣化診斷方法
本揭示,係有關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電池劣化診斷系統、判定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方法、以及電池劣化診斷方法。
近年來,已使用過的蓄電池,係在電動車或各種工廠等之各式各樣的機器(電池搭載機器)處而被作使用。通常,蓄電池,係會隨著使用而導致其之性質有所劣化(容量或輸出之降低)。因此,蓄電池係成為有需要定期性地對於劣化狀態進行診斷。特別是,在市場上,已使用過的蓄電池之診斷的需求係有所增加,而期望能夠並不將電池從電池搭載機器作裝卸地來高速地對於劣化狀況進行診斷。為了達成此,係有必要針對各「電力供給負載裝置與電池計測裝置」之組合的每一者而分別適用適當之診斷方法。
例如,一般而言,在以高速來對於電池之劣化狀態進行診斷的直流遮斷法中,進行於高速區域之充放電速度(C-rate)與資料取樣速度(資料取樣率)之範圍中的劣化診斷一事係成為主流。又,例如,專利文獻1,係以能夠正確地診斷出二次電池之劣化要因是起因於電極劣化還是起因於電解質劣化一事作為課題,而揭示有「將電流遮斷後之電壓特性之測定值與初期值之間之變化速度或者是變化量作比較而進行診斷」之內容。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21-14099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在上述之一般性的直流遮斷法中,係並未實施有在低速區域中之電池劣化診斷。因此,針對「因應於電力供給負載機器與電池計測裝置之組合而特別是在低速區域處所產生的感度不足、雜訊和不規則之取樣週期等」的問題,係尚無法有所對策。又,為了並不將電池從電池搭載機器作裝卸地來高速地對於劣化狀況進行診斷,充放電電路之開閉控制和在使電力負載之輸出成為安定後的狀態下來進行電流診斷等,係成為必要條件。
進而,在上述之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技術中,若是將C-rate設為低速,則電流遮斷後之回復電壓係為非常少,感度係會變差,雜訊係會顯著地出現。故而,就算是將專利文獻1之技術直接作適用,也無法對於電池之劣化正確地進行診斷。亦即是,由專利文獻1所致之技術,雖然能夠對應於C-rate以及取樣率均為高速區域的情況,但是,當該些係為低速區域的情況時,則並無法作對應。
然而,在市場上,係使用有各種充放電速度(C-rate)之充放電機器以及各種資料取樣速度之計測裝置。因此,為了回應上述之已使用之蓄電池之劣化診斷之需求,係需要對應於更為廣範圍之C-rate以及取樣率之組合地來判定出適當的劣化診斷方法。
本揭示,係有鑑於此種狀況,而提供一種對應於更為廣範圍之由充放電機器所致之充放電速度(C-rate)以及計測裝置之取樣速度之組合的判定出適當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技術。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揭示,係提案一種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其係判定適合於診斷對象之電池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並具備有: 記憶裝置、和 處理器, 記憶裝置,係保持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該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係在藉由對於電池作計測之計測裝置之資料取樣速度與電池之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之至少2個的指標所構成之多維向量空間中,與藉由被設定於各指標處之1以上之臨限值所定義出的複數之區域之各者相互對應地而被分配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 處理器,係實行從記憶裝置而取得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之處理、和基於所測定出的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來算出至少2個的指標之值之處理、和特定出與所算出了的至少2個的指標之值相對應之在多維向量空間中之1個的區域之處理、以及將與所特定出的區域相對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決定為電池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處理。
有關於本揭示之更進一步的特徵,係可根據本說明書之記述以及所添附之圖面而成為明瞭。又,本揭示之態樣,係藉由要素和多樣性的要素之組合以及後續之詳細的記述與所添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之態樣,而被達成並實現。 本說明書之記述,係僅為典型性的例示,而並不對本揭示之申請專利範圍或適用例作任何的限定。 [發明之效果]
若依據本揭示之技術,則在電池劣化診斷中,係能夠使用對應於更為廣範圍之由充放電機器所致之充放電速度(C-rate)以及計測裝置之取樣速度之組合的適當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故而,係成為能夠得到正確的電池劣化診斷結果。
以下,參考所添附之圖面,針對本揭示之實施形態作說明。在所添附之圖面中,在功能上為相同之要素,係會有以相同之元件符號來作標示的情況。另外,所添附之圖面,雖係依循於本揭示之原理而展示有具體性的實施形態與實施例,但是,此些係僅為用以理解本揭示,而並非為用以對於本揭示作限定性的解釋者。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進行有為了使當業者實施本揭示所需要的充分且詳細之說明,但是,亦可採用其他之安裝、形態,於此,需要理解到,係能夠在不脫離本揭示之技術性思想的範圍與精神的前提下,來進行構成、構造之變更或者是多樣性的要素之置換。故而,並不可針對後續之記述而進行限定性的解釋。
<概要> 在並不將電池從電池搭載機器作裝卸地而進行電池劣化診斷的情況時(即時(realtime)診斷的情況時),診斷對象之電池,係成為被與計測裝置作了連接的狀態,該計測裝置,係對於充放電機器或空調機等之電力供給負載機器與電池之電壓、電流、溫度(以下,係亦稱作「V、I、T」)進行計測,並將測定資料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裝置處。之後,電池劣化診斷裝置,係使用從計測裝置(亦稱作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所收訊了的測定資料,來藉由特定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而對於電池之劣化狀態進行診斷(電池劣化狀態之直接性診斷法)。
然而,直接性診斷法,係僅適合於特定之充放電速度(C-rate: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以及資料取樣速度(在計測裝置處之資料取得間隔)之組合(例如,高速區域之C-rate以及高速區域之資料取樣速度),而並不適合於此以外之速度區域之組合。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根據充放電速度(C-rate)與資料取樣速度之2個指標來對於由各診斷方法所致之計測資料精確度作預測,並因應於電力供給負載機器與計測裝置之組合來判定、適用適當的診斷方法。在並不將電池從電池搭載機器作裝卸地來高速地對於劣化狀況進行診斷時,係成為能夠適用適當的診斷方法,而成為能夠進行高精確度的電池劣化診斷。另外,於此,所謂C-rate,係為將相對於電池之全容量所流動的電流之比例作了時間換算後之指標,而為與所計測到的電流值之S/N比同義之概念。
圖1,係為用以對於由本實施形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處理之概要作說明之圖。如同在圖1中所示一般,在直接性診斷法中,係使用有各種的計測裝置以及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作為計測裝置,係可適用將資料取樣以高速區域(例如,取樣速度為100S/s~1000S/s)來進行之機器(例如,分析儀(analyzer)、終端機(terminal)等)、以中速區域(例如,取樣速度為10S/s~100S/s)來進行之機器(例如,BMS(電池管理系統,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等)以及以低速區域(例如,取樣速度為1S/s~10S/s)來進行之機器(例如,OBDII(車上診斷系統,On Board Diagnosis II))等。又,作為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係可適用急速充放電機器(C-rate為0.5C~5C:電壓S/N比為60db~80db)、普通充放電機器(C-rate為0.2C~0.5C:電壓S/N比為40db~60db)、以及空調機等之低電力負載機器(C-rate為0.01C~0.2C:電壓S/N比為20db~40db)。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基於從計測裝置所得到的充放電開始時之充放電特性資料(電壓、電流、溫度),來算出C-rate以及取樣速度,並判定該些是隸屬於何者之區域(例如,「低速區域且低速區域」~「高速區域且高速區域」之9個的區域中之何者之區域: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I~IX),並且因應於該判定結果,來決定對於在電池劣化診斷時所使用的計測裝置以及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組合而言為最佳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具體而言,係將和「與圖1中所示之各區域(例如,在圖1中,係為9個區域: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I~IX)相符合之計測裝置以及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組合」相適合之診斷方法,預先儲存在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於後再述)之記憶裝置內。例如,當高速C-rate以及高速取樣速度的情況時(區域I),係被分配有診斷方法A,當高速C-rate以及低速取樣速度的情況時(區域II),係被分配有診斷方法B,當低速C-rate以及高速取樣速度的情況時(區域III),係被分配有診斷方法C,當低速C-rate以及低速取樣速度的情況時(區域IV),係被分配有診斷方法D。如此這般地,與在電池劣化診斷時所使用的計測裝置以及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組合相適合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係被決定。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其中一例,雖係使用2個的指標值(充放電速度(C-rate)與資料取樣速度)來決定(判定)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但是,係亦可考慮此些以外之指標、或者是除了此些以外而更進而考慮其他之指標地,來決定之。
<系統構成例:概要> 圖2,係為對於由本實施形態所致之包含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的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全體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係具備有:決定對於電池之劣化狀態作診斷的方法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和進行對於在電池搭載機器20處所搭載之電池(二次電池)的充放電動作之充放電機器30、和對於該電池之電壓、電流、溫度(V、I、T)進行測定之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和在計測時而進行各種處理之裝置群A50、和對於電壓、電流、溫度之測定資料進行處理之裝置群B60、以及基於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決定了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來使用測定資料(V、I、T)來診斷對象之電池(在電池搭載機器20處所搭載之電池)的劣化狀態之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
裝置群A50,係包含有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501、和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和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和輸出安定判定裝置504、以及休止點特定裝置505。又,裝置群B60,係包含有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和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602、和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裝置603、以及相位差修正裝置604。關於在裝置群A50以及裝置群B60之中而何者之裝置會被作使用一事,係根據藉由從充放電開始時之充放電特性資料所得到的充放電速度(C-rate)以及取樣速度與計測裝置之連接狀態所判斷出的計測裝置以及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組合,而被決定。
另外,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裝置群B60之各裝置以及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係可設置在雲端內(作為雲端伺服器來構成)。又,裝置群A50之至少一部分(亦可為全部裝置),係亦可被設置在上述雲端伺服器內,亦可如同計測裝置40一般地而設置在雲端伺服器外。 以下,針對在何種情況時而對於在裝置群A50以及裝置群B60中之各裝置作選擇並構成系統一事,簡單地進行說明。
(i)當充放電速度(C-rate)係為低速區域的情況時,為了使測定感度提升,係選擇(適用)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並以使其被與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以及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作連接的方式,來構成系統。
(ii)當充放電速度(C-rate)係為低速區域並且S/N比為不良的情況時(不論是否要進行測定資料之放大處理),係選擇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602,並以使僅存在有在電池之劣化狀態診斷中所需要的低頻成分之測定資料會被抽出的方式,來構成系統。
(iii)當資料取樣速度係為低速區域的情況時,係選擇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裝置603,並以藉由將測定資料作平滑化來使資料未取得區域被作插補的方式,來構成系統。
(iv)當在電池搭載機器20與充放電機器30之間被設置有計測裝置40,並被與直接充放電之連接口作連接的情況時(當使用有高速資料取樣速度之計測裝置40(例如,分析儀、終端機)的情況時),係選擇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501,並以針對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充放電電路(計測裝置內)作開閉控制的方式,來構成系統。藉由此,係成為能夠在計測裝置處之電池計測。此係因為,電池搭載機器20,係為了電池、電路保護和安全性之對策,而被設置有閘道器等,若是不實施與各充電、通訊規格相配合之通訊,則便無法對於充放電電路進行控制,而無法進行電池劣化狀態之計測之故。
(v)當充放電速度(C-rate)係為低速區域的情況時(當電力供給負載裝置係為空調機等之低電路負載的情況時),係選擇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池之電力負載狀況與計測用電流遮斷開始點(休止點)作監視的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並以當滿足了預先所設定之條件(電壓值、時間等)的情況時會實行為了進行電池劣化診斷所需要之電流遮斷處理的方式,來構成系統。又,當藉由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而偵測到了在電力供給負載裝置處係被實施了電流遮斷的情況時,原本從計測裝置40而被直接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的測定資料(V、I、T),係以會經由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而被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的方式,而使通路(pass)被作切換。
(vi)當充放電速度(C-rate)係為低速區域的情況時(當電力供給負載裝置係為空調機等之低電路負載的情況時),係與上述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一同地、或者是替代該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地,而選擇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並以當滿足了預先所設定之條件(電壓值、時間等)的情況時會實行為了進行電池劣化診斷所需要之電流遮斷(從電源而來之電流)的方式,來構成系統。從電源而來之電流遮斷之指令,係從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而被賦予至計測裝置40處。若是電流被遮斷,則原本從計測裝置40而被直接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的測定資料(V、I、T),係以會經由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而被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的方式,而使通路(pass)被作切換。
(vii)當充放電速度(C-rate)係為低速區域的情況時(當電力供給負載裝置係為空調機等之低電路負載的情況時),係與上述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及/或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一同地、或者是替代該些地,而選擇輸出安定判斷裝置504,並以對於電流遮斷前之電力進行監視並判定是否到達了安定區域的方式,來構成系統。輸出安定判定裝置504,係對於由計測裝置40所致之測定資料(電池輸出資料:V、I、T之值)進行監視,若是監視對象之電力到達安定區域,則將電池輸出資料安定區域到達結果對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作通知。如此一來,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對於計測裝置而送訊電流遮斷之指令。若是電流被遮斷,則原本從計測裝置40而被直接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的測定資料(V、I、T),係亦可構成為以會經由輸出安定判定裝置504或者是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而被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
(viii)當資料取樣速度(取樣率)係為低速區域(例如,1S/s~10S/s)或者是中速區域(例如,10S/s~100S/s)的情況時(例如,當作為計測裝置40而使用了OBDII或BMS的情況時),係選擇休止點特定裝置505,並以藉由偵測出電池搭載機器20之V、I值之降低一事來特定出電流遮斷(對於充放電機器30之電源供給停止)點的方式,來構成系統。休止點特定裝置505,若是特定出休止點(電流遮斷),則原本從計測裝置40而被直接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的測定資料(V、I、T),係以會經由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而被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的方式,而使通路(pass)被作切換。
休止點之特定,係成為將其之後的V、I、T之測定資料為了進行電池劣化診斷而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的觸發(trigger)。亦即是,若是休止點並未被特定出來,則便無法實行由V、I、T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另外,休止點特定裝置505,係與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相異,而並未進行電池之輸出電力之監視,並為提供與電力之安定供給無關的功能者。
又,在由資料取樣速度(取樣率)係為低速區域或者是中速區域的計測裝置40(例如,OBDII或BMS)所致的電池狀態之計測中,係會有產生起因於不規則性的取樣率所導致的相位差(取樣間隔之偏移)的情況。不規則性之取樣率,係會有起因於在計測裝置40處而取得之資料之時序發生偏移一事而產生的可能性。為了對此取樣率之偏移作修正(但此並不代表在測定資料值中存在有錯誤),在裝置群B60處,係能夠與休止點特定裝置505一同地而亦選擇相位差修正裝置604。此時,係可將休止點(電流遮斷開始點)作為用以進行相位差修正之基準點來使用。亦即是,相位差修正,係為將從休止點起之後的測定資料之取樣率強制性地修正為所決定了的取樣率之處理。
<在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處之全體處理:從診斷開始起直到結束為止> 圖3,係為用以對於在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處的從電池劣化診斷開始起直到診斷結束為止的處理(全體處理)作說明之流程圖。另外,在圖3之流程圖中所示之處理,係僅為其中一例,例如,在步驟307之後所被建構出的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係亦可成為其他之構成(例如,僅適用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裝置603而並不適用休止點特定裝置505以及相位差修正裝置604,等等)。
(i)步驟301 係判斷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是否被與充放電機器30之充放電連接口作了直接連接。關於是否被作了直接連接一事,例如,係可藉由使計測裝置40與充放電機器30進行訊號之授受一事,來進行判斷,並將判斷結果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亦可將使用者所確認到的連接狀態作為訊號來從計測裝置40而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
當判斷為計測裝置40係被與充放電機器30之充放電連接口作了直接連接的情況(步驟301為YES的情況)時,正被作使用的計測裝置40係被認定為例如分析儀、終端機等之高速資料取樣率之裝置,處理係移動至步驟302處。當判斷計測裝置40係並未被與充放電機器30之充放電連接口作直接連接的情況(步驟301為NO的情況:計測裝置40係被與電池搭載機器20作直接連接的情況)時,正被作使用之計測裝置40係被認定為例如OBDII或BMS等之低、中速資料取樣率之裝置,處理係移動至步驟303處。
(ii)步驟302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演算部(以下,在圖3之說明中,係設為稱作「演算部」),係對於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501,而以實行電池搭載機器20之充放電電路之開放控制的方式來送訊指令。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501,係若是收訊該指令,則將電池搭載機器20之充放電電路控制為閉狀態(若是充放電電路為被開放,則將其關閉,若是已關閉,則維持該狀態)。此係因為,如同上述一般,在電池搭載機器20處,係為了電池、電路保護和安全性之對策,而被設置有閘道器等。因此,當在充放電機器30與電池搭載機器20之間設置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並直接與充放電連接口作連接的情況時,若是不實施與各充電、通訊規格相配合之通訊,則便無法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充放電電路進行控制,而無法進行電池劣化狀態之計測之故。
(iii)步驟303 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充放電機器30或空調機等之負載)係開始動作。若是身為充放電機器30,則係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而開始充放電。若是身為空調機等之負載機器,則係開始運轉,或者是繼續進行運轉。
(iv)步驟304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與計測裝置40進行通訊,並從計測裝置40而直接取得在並不進行計測用電流之遮斷的狀態下之測定資料(初期充放電特性資料:電壓V、電流I、溫度T)。
(v)步驟305 演算部,係根據在所取得了的測定資料中所包含之電流值(實測值)與預先所被作了賦予的診斷對象之電池之製造時之容量資訊(被保持於後述之記憶部102中),來算出充放電速度(C-rate)。若是更具體性地作說明,則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在記憶部(於後再述)內,預先積蓄有與複數之種類之電池(藉由電池ID來作辨識)相對應的電池容量之資訊(例如,40Ah)。之後,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從記憶部,而取得與「從電池搭載機器20經由計測裝置40所取得了的電池辨識資訊(電池ID)」相對應之電池容量之資訊,並能夠根據此資訊與測定電流值,來算出實際之C-rate。另外,係亦可將該C-rate之計算,藉由計測裝置40來進行。於此情況,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成為從計測裝置40而取得C-rate之資訊。或者是,係亦可構成為從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輸入部(未圖示)來將充放電速度(C-rate)之資訊作輸入。所取得的C-rate之資訊,係被暫時性地記憶在未圖示之記憶體中。
(vi)步驟306 演算部,係根據由計測裝置40所致之測定資料之取得間隔(時間),來算出計測裝置40之取樣速度(取樣率)。所算出(取得)的取樣速度之資訊,係被暫時性地記憶在未圖示之記憶體中。
(vii)步驟307 演算部,係判斷所算出了的取樣速度是否較100S/s(取樣率臨限值)而更小。當計測裝置40之取樣速度係較100S/s而更小的情況時(步驟307為YES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308。另一方面,當計測裝置40之取樣速度係為100S/s以上的情況時(步驟307為NO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311。
(viii)步驟308~步驟310 步驟308~步驟310,係當計測裝置40之取樣速度為低速區域或者是中速區域的情況時會被實行。
演算部,係從裝置群B60之中而選擇(適用)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裝置603和相位差修正裝置604,而構成系統。亦即是,從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被提供而來之測定資料,係藉由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裝置603而被進行平滑化(插補)處理,並且藉由相位差修正裝置604而使取樣速度(取樣間隔)以及數值被作修正(被修正為與取樣速度相配合之數值),而被遞交給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又,演算部,係從裝置群A50之中而選擇(適用)休止點特定裝置505,而構成系統。 另外,係並不需要適用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裝置603、休止點特定裝置505以及相位差修正裝置604之全部,而亦可設為適用其中1個的裝置。
(ix)步驟311 演算部,係判斷所算出了的C-rate是否較0.5C(第1C-rate臨限值)而更小。當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充放電機器30或負載)之C-rate係較0.5C而更小的情況時(步驟311為YES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312。另一方面,當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C-rate係為0.5C以上的情況時(步驟311為NO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314。
(x)步驟312以及步驟313 步驟312以及步驟313,係當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充放電機器30或負載)之C-rate為中速區域以下的情況時會被實行。
演算部,係從裝置群B60之中而選擇(適用)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以及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602,而構成系統。亦即是,從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被提供而來之測定資料,係藉由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而被作放大,並且藉由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602而使在被作了放大的測定資料中所包含之雜訊成分被作遮斷,而被遞交給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 另外,係亦可並不適用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602以及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之雙方,而亦可設為適用其中1個的裝置。
(xi)步驟314 演算部,係判斷所算出了的C-rate是否較0.2C(第2C-rate臨限值)而更小。當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充放電機器30或負載)之C-rate係較0.2C而更小的情況時(步驟314為YES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315。另一方面,當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C-rate係為0.2C以上的情況時(步驟314為NO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320。
(xii)步驟315~步驟317 步驟315~步驟319,係當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充放電機器30或負載)之C-rate為低速的情況時會被實行。其中之步驟315~步驟317,係與上述相同的,身為用以進行系統構成之處理。
演算部,係從裝置群A50之中而選擇(適用)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以及輸出安定判斷裝置504,而構成系統。亦即是,藉由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診斷對象之電池之電力負載狀況以及計測用電流遮斷開始點(休止點)係被作監視。又,藉由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係以當在計測裝置40處而滿足了預先所設定之條件(所被測定出之電壓值、從計測開始起之時間等)的情況時,會實行為了進行電池劣化診斷所需要之電流遮斷的方式,而被作控制。進而,藉由輸出安定判定裝置504,由電力負載所致之電池輸出資料係被作監視,並判定電力是否到達了安定區域(另外,休止點(電流遮斷點)係並未被作偵測,而對於休止前之電力是否成為了安定一事進行監視)。 另外,係並不需要適用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以及輸出安定判斷裝置504之全部,而亦可設為適用其中1個的裝置。
(xiii)步驟318 演算部,係從計測裝置40而取得診斷對象之電池之輸出(電流)值。
(xiv)步驟319 演算部,係算出所取得了的電池輸出值之標準差,並判斷其是否為收斂於1%以內。藉由此,係成為能夠在電池之輸出成為了安定的狀態下,來實行接下來的處理(由步驟320所致之充放電電流遮斷)。當該標準差為收斂於1%以內的情況時(步驟319為YES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320。另一方面,當該標準差係為1%以上的情況時(步驟319為NO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318,演算部係反覆進行步驟318以及319之處理,直到電池輸出值之標準差收斂於1%以內為止。
(xv)步驟320 演算部,係將充放電電流之遮斷的指令,經由計測裝置40來送訊至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充放電機器30或負載(空調機)等)處,藉由此,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流供給之遮斷係被實行。
另外,藉由實行步驟301~步驟319之處理,演算部(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能夠特定出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充放電機器30或負載等)與計測裝置40之組合乃是符合於圖1中所示之何者之區域,並成為能夠決定與各區域相對應(適合於該組合)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所被決定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資訊,係被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處。
(xvi)步驟321 演算部,係將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從計測裝置40(當在系統構成中並未包含有在裝置群A50中所包含之裝置的情況時)來取得之,或者是經由在裝置群A50中所包含之所期望之裝置(依存於系統構成而有所相異)來取得之。
(xvii)步驟322 演算部,係將所取得了的充放電電流遮斷後之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因應於需要來經由裝置群B60之其中一者之裝置地而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處。之後,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係基於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被決定了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與測定資料(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來對於診斷對象之電池進行診斷。作為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例如,係存在有使用SOH(健康狀態,State Of Health)、IR(Internal Resistance:內部電阻)、異常劣化度等之方法。
<與在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中所被使用的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相對應(最佳)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以及適用裝置之資訊> 圖4,係為對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保持的「與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相對應(適合)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以及適用裝置之資訊(以下,亦稱作「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適用資訊」)」400作展示之圖。
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適用資訊400,係作為構成項目,而包含有「藉由在圖1中所示之各區域I~IX(關於區分數,係僅為其中一例)所構成之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4001」、和「所被算出的充放電速度(C-rate)4002」、和「所被算出的資料取樣速度4003」、和「與各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4001相對應(最佳)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4004」、以及「對應於各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4001而被選擇的裝置4005~4013」。
根據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適用資訊400,當電流遮斷後之C-rate4002係為0.5~5C以及資料取樣速度4003係為100~1000S/s的情況時,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4001係被判定為區域I。可以得知,此情況時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4004,係被設為診斷方法A,而被適用有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4008。又,同樣的,當被判定為區域II~IV的情況時,與該些之各者分別相互對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4004以及裝置4005~4013之其中一者係被作適用。
在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適用資訊400中雖並未作展示,但是,當電流遮斷後之C-rate4002係為0.2 ~0.5C以及資料取樣速度4003係為100~1000S/s的情況時,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4001係被判定為區域V(參照圖1)。此情況時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4004,例如,係被設為診斷方法E,而被適用有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4008(在圖4中係並未圖示)。此係因為,在區域V的情況時,如同根據圖1亦可得知一般,例如,係作為計測裝置40而使用有分析儀、終端機(高速資料取樣速度)之故。
當電流遮斷後之C-rate4002係為0.5~5C以及資料取樣速度4003係為10~100S/s的情況時,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4001係被判定為區域VI(參照圖1)。此情況時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4004,例如,係被設為診斷方法F,而可適用休止點特定裝置4012以及相位差修正裝置4013(在圖4中係並未圖示)。此係因為,在區域VI的情況時,如同根據圖1亦可得知一般,例如,係作為計測裝置40而使用有BMS(中速資料取樣速度)之故。
當電流遮斷後之C-rate4002係為0.2~0.5C以及資料取樣速度4003係為10~100S/s的情況時,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4001係被判定為區域VII(參照圖1)。此情況時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4004,例如,係被設為診斷方法G,而可適用休止點特定裝置4012以及相位差修正裝置4013(在圖4中係並未圖示)。此係因為,在區域VII的情況時,如同根據圖1亦可得知一般,例如,係作為計測裝置40而使用有BMS(中速資料取樣速度)之故。另外,針對區域VII,係亦可適用與區域VI相同之診斷方法F。
當電流遮斷後之C-rate4002係為0.01~0.2C以及資料取樣速度4003係為10~100S/s的情況時,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4001係被判定為區域VIII(參照圖1)。此情況時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4004,例如,係被設為診斷方法H,而可適用測定資料放大裝置4005、電力負載監視裝置4009、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4010、休止點特定裝置4012以及相位差修正裝置4013(在圖4中係並未圖示)。此係因為,在區域VIII的情況時,如同根據圖1亦可得知一般,例如,係作為電力供給負載機器而使用有低電力負載(空調機等),並作為計測裝置40而使用有BMS(中速資料取樣速度)之故。另外,針對區域VIII,係亦可適用與區域VI相同之診斷方法F、或者是適用與區域VII相同之診斷方法G。
當電流遮斷後之C-rate4002係為0.2~0.5C以及資料取樣速度4003係為1~10S/s的情況時,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4001係被判定為區域IX(參照圖1)。此情況時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4004,例如,係被設為診斷方法I,而可適用休止點特定裝置4012以及相位差修正裝置4013(在圖4中係並未圖示)。此係因為,在區域IX的情況時,如同根據圖1亦可得知一般,例如,係作為計測裝置40而使用有OBDII(低速資料取樣速度)之故。另外,針對區域VIII,係亦可適用與區域II相同之診斷方法B、或者是適用與區域IV相同之診斷方法D。
<在電池劣化診斷裝置處之診斷> 圖5,係為對於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所保持並且記述有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判定出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與在診斷中所使用的指標之管理資訊500作展示之圖。
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係藉由對應於複數之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例如,區域I~IX)而被決定了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來基於測定資料(V、I、T)而對於對象之電池進行劣化診斷。在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處,由於係對應於各式各樣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診斷方法A~D・・・),因此,係被算出有複數之指標(SOH、IR、異常劣化度等)。
在圖5中所示之管理資訊500,係作為構成項目,而包含有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5001、和決定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5001之充放電速度(C-rate)5002以及資料取樣速度5003、和被與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5001相互附加有對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5004、以及根據測定資料所算出的身為第1指標之SOH5005、身為第2指標之IR5006與身為第3指標之異常劣化度5007。
在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5004中,雖並非絕對使用有SOH5005、IR5006以及異常劣化度5007之全部,但是,係能夠構成為將所有的指標值作算出。例如,係可設為「在電池劣化診斷方法A中係以SOH來進行診斷,在診斷方法B中係以IR來進行診斷,在診斷方法C中係以異常劣化度來進行診斷,在診斷方法D中係以SOH、IR以及異常劣化度來進行診斷,在診斷方法E中係以SOH與IR來進行診斷、・・・」。
<電池劣化診斷系統之基本構成例以及動作> (i)基本構成例 圖6A,係為對於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基本構成例作展示之圖。該基本構成例,係為具備有由圖2所致之系統構成之中之除了裝置群A50以及裝置群B60以外的構成要素者。亦即是,由基本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係具備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和電池搭載機器20、和充放電機器30、和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和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以及記憶體等之記憶裝置710。又,在圖6A中,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以及記憶裝置710,係可作為雲端伺服器來構成,亦可將系統全體或者是其之一部分,並不經由雲端伺服器地來作為就地部屬形態或邊緣運算形態來構成之。
計測裝置40,係作為內部構成,而具備有偵測部401、和通訊部402。偵測部401,係偵測出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壓值V、電流值I以及溫度T等。通訊部402,係被構成為能夠與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以及充放電機器30進行通訊,並將藉由偵測部401所偵測到的電壓值V、電流值I以及溫度T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作為內部構成,而具備有藉由處理器(CPU等)所構成之演算部101、和將演算結果與各種資料以及參數等作儲存之記憶部(記憶裝置)102、和通訊部103。通訊部103,係從計測裝置40而收訊測定資料(V、I、T),並遞交給演算部101。演算部101,係如同上述一般地,而算出被儲存在記憶部102中之充放電速度(C-rate)與計測裝置40之取樣速度。又,演算部,係若是根據C-rate以及取樣速度而特定出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例如,區域I~IX),則決定出與該形態相對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而對於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作通知,並且將充放電電流遮斷指令對於計測裝置40作送訊。另外,與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相對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資訊(參照圖4),係被儲存在記憶部102中。但是,圖6A之系統基本構成例,由於係並不具備有裝置群A50以及裝置群B60,因此,在記憶部102中係並未被保持有選擇裝置資訊(4004~4013)。
計測裝置40之通訊部402,係若是從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而收訊充放電電流遮斷指令,則將其遞交給充放電機器30。之後,充放電機器30,係回應於該指令,而使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源供給停止(電流遮斷)。另外,係亦可替代充放電機器30,來藉由空調機或車內電源等之電力負載而實施電流遮斷(在後述之各系統構成中,亦為相同)。另外,係亦可構成為在由使用者所致之主導下來將電源供給停止。
若是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源供給被停止,則計測裝置40,係取得電流遮斷後之充放電特性資料(測定資料:V、I、T)。該充放電特性資料,係經由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而被遞交給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藉由上述電池劣化診斷方法,電池劣化診斷係被進行。診斷結果(包含SOH、IR、異常劣化度),係被儲存在記憶體(記憶裝置)710中。診斷結果,係能夠因應於要求而被提供給使用者,或者是被供以進行閱覽。
(ii)在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處之處理內容 圖6B,係為用以對於由基本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處理內容作說明之流程圖。
(ii-1)步驟601 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充放電機器30或空調機等之負載)係開始動作。若是身為充放電機器30,則係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而開始充放電。若是身為空調機等之負載機器,則係開始運轉,或者是繼續進行運轉。
(ii-2)步驟602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與計測裝置40進行通訊,並從計測裝置40而直接取得在並不進行計測用電流之遮斷的狀態下之測定資料(初期充放電特性資料:電壓V、電流I、溫度T)。
(ii-3)步驟603 演算部101,係取得從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輸入裝置(未圖示)所被輸入了的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充放電速度(C-rate)之資訊。或者是,演算部101,係亦可如同上述一般地(參照圖3之步驟305),構成為根據在所取得了的測定資料中所包含之電流值(實測值)與預先所被作了賦予的診斷對象之電池之製造時之容量資訊(被保持於後述之記憶部102中),來算出充放電速度(C-rate)。C-rate之資訊,係被記憶在記憶部102中。
(ii-4)步驟604 演算部,係根據由計測裝置40所致之測定資料之取得間隔(時間),來算出計測裝置40之資料取樣速度(資料取樣率)。 所算出的資料取樣速度之資訊,係被記憶在記憶部102中。
(ii-5)步驟605 演算部101,係判定所取得了的充放電速度(C-rate)與取樣速度之組合係符合於在圖1中所示之複數之區域中之何者的區域,並判定出與所特定出的區域相對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
(ii-6)步驟606 演算部101,係將充放電電流之遮斷的指令,經由計測裝置40來送訊至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充放電機器30或負載(空調機)等)處,藉由此,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流供給之遮斷係被實行。
(ii-7)步驟607 演算部101,係從計測裝置40而取得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
(ii-8)步驟608 演算部101,係將所取得了的充放電電流遮斷後之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處。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係基於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被決定了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與測定資料(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來對於診斷對象之電池進行診斷。作為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例如,係存在有使用SOH(健康狀態,State Of Health)、IR(Internal Resistance:內部電阻)、異常劣化度等之方法。
<並不具備有計測裝置40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之構成例> (i)構成例 圖7A,係為對於並不具備有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該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係具備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和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和記憶體等之記憶裝置710、以及測定資料輸入裝置80。關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以及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之內部構成,係與基本構成例相同。又,在圖7A中,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以及記憶裝置710,係與圖6相同的,可作為雲端伺服器來構成,亦可將系統全體或者是其之一部分,並不經由雲端伺服器地來作為就地部屬形態或邊緣運算形態來構成之。
由圖7A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係與基本構成例(圖6A)相異,替代電池搭載機器20、充放電機器30以及計測裝置40,而具備有測定資料輸入裝置80。測定資料輸入裝置80,例如,係可藉由通常之電腦來構成,並除了具備有演算部(未圖示)以外,至少包含有輸入部801和通訊部802。使用者,係從其他之資料伺服器,而取得診斷對象之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充放電機器30等)之充放電速度(C-rate)和計測裝置40之資料取樣速度以及藉由計測裝置40所計測到的充放電特性資料(V、I、T)之資訊,並使用輸入部801來輸入至測定資料輸入裝置80中。輸入部801,係將由使用者所輸入的資料,經由通訊部802來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另外,於此所被輸入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係為在電流遮斷後而被測定到之資料。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基於從測定資料輸入裝置80所收訊了的C-rate以及資料取樣速度之資訊,來與上述相同的而決定出最佳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並將其與充放電特性資料(測定資料:V、I、T)一同地而通知給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係基於所被通知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來對於診斷對象之電池之劣化狀態進行診斷,並將診斷結果(包含SOH、IR、異常劣化度)儲存在記憶體(記憶裝置)710中。診斷結果,係能夠因應於要求而被提供給使用者,或者是被供以進行閱覽。
(ii)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動作 圖7B,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7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
(ii-1)步驟701 若是使用者從測定資料輸入裝置80之輸入部801而輸入診斷對象之電池之測定資料(充放電特性資料:電壓V、電流I、溫度T之值),則通訊部802,係將被輸入至了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中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作送訊。
(ii-2)步驟702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演算部101,係取得從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輸入裝置(未圖示)所被輸入了的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充放電速度(C-rate)之資訊。或者是,演算部101,係亦可如同上述一般地(參照圖3之步驟305),構成為根據在所取得了的測定資料中所包含之電流值(實測值)與預先所被作了賦予的診斷對象之電池之製造時之容量資訊(被保持於記憶部102中),來算出充放電速度(C-rate)。C-rate之資訊,係被記憶在記憶部102中。
(ii-3)步驟703 演算部101,係取得從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輸入裝置(未圖示)所被輸入了的計測裝置之資料取樣速度之資訊。或者是,演算部101,係亦可根據由計測裝置所致之測定資料(充放電特性資料)之取得間隔(時間),來算出資料取樣速度。所取得了的資料取樣速度之資訊,係被記憶在記憶部102中。
(ii-4)步驟704 演算部101,係判定所取得了的充放電速度(C-rate)與資料取樣速度之組合係符合於在圖1中所示之複數之區域中之何者的區域,並判定出與所特定出的區域相對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
(ii-5)步驟705 演算部101,係將所取得了的充放電電流遮斷後之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處。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係基於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被決定了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與測定資料(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來對於診斷對象之電池進行診斷。作為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例如,係存在有使用SOH (健康狀態,State Of Health)、IR(Internal Resistance:內部電阻)、異常劣化度等之方法。
<具備有當C-rate係為低速區域時而使測定感度提升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
(i)系統構成例 圖8A,係為對於具備有當充放電速度係為低速區域(例如,區域III、IV以及VIII:參照圖1)時而使測定感度提升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該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係具備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和電池搭載機器20、和充放電機器30、和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和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和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以及記憶體等之記憶裝置710。圖8A之構成,係身為當「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特定出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例如,區域I~IX),並從裝置群B60而選擇(適用)了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的情況時(參照圖2),會被實現的系統構成。
關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計測裝置40以及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之內部構成以及功能,係與基本構成例(圖6A)相同。又,在圖8A中,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以及記憶裝置710,係可作為雲端伺服器來構成,亦可將系統全體或者是其之一部分,並不經由雲端伺服器地來作為就地部屬形態或邊緣運算形態來構成之。
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係作為內部構成,而例如包含有儲存資料放大用之轉移函數(transfer function)之記憶部6012、和從記憶部6012而將轉移函數作讀入並針對經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取得之測定資料(充放電特性資料V、I、T)而實行放大演算並且將演算結果儲存在記憶部6012中且同時提供給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的演算部(CPU等之處理器)6011。
由圖8A所致之系統構成,例如在S/N比為良好的情況時係可作採用。當S/N比並非為良好的情況時,如同在圖9A中所說明一般,係亦可從裝置群B60而更進而選擇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602。於此情況,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602,係能夠被配置在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之前後。
另外,係存在有能夠藉由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例如,低通濾波器)602來作降低的雜訊之下限值。因此,由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所致之訊號放大率,係可基於雜訊降低之觀點來導出之。
(ii)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動作 圖8B,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8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
(ii-1)步驟801 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充放電機器30或空調機等之負載)係開始動作。若是身為充放電機器30,則係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而開始充放電。若是身為空調機等之負載機器,則係開始運轉,或者是繼續進行運轉。
(ii-2)步驟802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演算部101,係使用通訊部103而與計測裝置40進行通訊,並從計測裝置40而直接取得在並不進行計測用電流之遮斷的狀態下之測定資料(初期充放電特性資料:電壓V、電流I、溫度T)。
(ii-3)步驟803 演算部101,係取得從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輸入裝置(未圖示)所被輸入了的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充放電速度(C-rate)之資訊。或者是,演算部101,係亦可如同上述一般地(參照圖3之步驟305),構成為根據在所取得了的測定資料中所包含之電流值(實測值)與預先所被作了賦予的診斷對象之電池之製造時之容量資訊(被保持於記憶部102中),來算出充放電速度(C-rate)。C-rate之資訊,係被記憶在記憶部102中。
(ii-4)步驟804 演算部,係根據由計測裝置40所致之測定資料之取得間隔(時間),來算出計測裝置40之資料取樣速度(資料取樣率)。所算出的資料取樣速度之資訊,係被記憶在記憶部102中。
(ii-5)步驟805 演算部101,係判定所取得了的充放電速度(C-rate)與資料取樣速度之組合係符合於在圖1中所示之複數之區域中之何者的區域,並判定出與所特定出的區域相對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
(ii-6)步驟806 演算部101,係判斷所算出了的充放電速度(C-rate)是否較0.5C(第1C-rate臨限值)而更小。藉由該處理,來判斷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充放電機器30或負載)之C-rate是否為中速區域以下。
當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充放電機器30或負載)之C-rate係較0.5C而更小的情況時(步驟806為YES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807。另一方面,當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C-rate係為0.5C以上的情況時(步驟806為NO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812。
(ii-7)步驟807 演算部101,係適用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
(ii-8)步驟808 演算部101,係將充放電電流之遮斷的指令,經由計測裝置40來送訊至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充放電機器30或負載(空調機)等)處,藉由此,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流供給之遮斷係被實行。
(ii-9)步驟809 演算部101,係從計測裝置40而取得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
(ii-10)步驟810 演算部101,係將所取得了的充放電電流遮斷後之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遞交給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之演算部701,係針對充放電特性資料而適用轉移函數來作放大,並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處。
(ii-11)步驟811 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係基於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被決定了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與測定資料(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來對於診斷對象之電池進行診斷。作為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例如,係存在有使用SOH(健康狀態,State Of Health)、IR(Internal Resistance:內部電阻)、異常劣化度等之方法。
(ii-12)步驟812 演算部101,係將充放電電流之遮斷的指令,經由計測裝置40來送訊至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充放電機器30或負載(空調機)等)處,藉由此,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流供給之遮斷係被實行。
(ii-13)步驟813 演算部101,係從計測裝置40而取得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並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處。
(ii-14)步驟814 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係基於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被決定了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與測定資料(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來對於診斷對象之電池進行診斷。作為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例如,係存在有使用SOH(健康狀態,State Of Health)、IR(Internal Resistance:內部電阻)、異常劣化度等之方法。
<具備有當C-rate係為低速區域時而將測定資料作放大並僅將低頻成分抽出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
(i)系統構成例 圖9A,係為對於具備有當充放電速度係為低速區域(例如,區域III、IV以及VIII:參照圖1)時而將測定資料作放大並僅將放大資料之低頻成分(在電池劣化診斷中所需要之成分)作抽出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該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係具備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和電池搭載機器20、和充放電機器30、和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和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和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和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602、以及記憶體等之記憶裝置710。圖9A之構成,係身為當「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特定出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例如,區域I~IX),並從裝置群B60而選擇了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與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602」的情況時(參照圖2),會被實現的系統構成。例如,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係當測定感度並非為良好時會被作選擇,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602,係當測定資料之S/N比並非為良好時會被作選擇。
關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計測裝置40、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以及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之內部構成以及功能,係與基本構成例(圖8A)相同。又,在圖9A中,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602以及記憶裝置710,係可作為雲端伺服器來構成,亦可將系統全體或者是其之一部分,並不經由雲端伺服器地來作為就地部屬形態或邊緣運算形態來構成之。
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602,係作為內部構成,而例如包含有保持濾波係數(低通濾波器係數)之記憶部6022、和從記憶部6022而取得濾波係數並將經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取得之測定資料作濾波而將在測定資料中所包含之雜訊(高頻成分)去除並將低頻成分抽出之演算部6021。另外,最佳之濾波係數,例如,係可藉由對於想較藉由濾波所取得的所期望之波形進行逆推算,來算出之。
(ii)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動作 圖9B,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9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在圖9B中,係於圖8B之處理中而追加有步驟901~步驟903。步驟801~步驟814之內容,由於係與圖8B相同,因此,於此,係僅針對所追加的步驟901~步驟903來進行說明。
(ii-1)步驟901 當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充放電機器30或負載)之C-rate係較0.5C而更小的情況時(步驟806為YES的情況時),演算部101,係適用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602。
(ii-2)步驟902 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602之演算部6021,係將被作了放大的充放電特性資料(測定資料)之高頻成分(雜訊)去除,而僅將在電池劣化診斷中所需要的低頻成分抽出。更具體而言,在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602處,係根據藉由圖1之區域I之測定條件而事先所取得了的參照資料波形,來算出理想性的頻率成分,並未被包含於參照波形中之高頻成分係被去除。
(ii-3)步驟903 演算部6021,係判斷電壓S/N比=20*log 10(V S/V N)是否為較60db而更大。當電壓S/N比係較60db而更大的情況時(步驟903為YES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811。另一方面,當電壓S/N比係為60db以下的情況時(步驟903為NO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811。此時,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602,係對於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而送訊「電壓S/N比係並不充分」的內容之通知。
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係若是從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602而接收「電壓S/N比係並不充分」的內容之通知,則將放大率作改變(增大),並再度將充放電特性資料之值作放大。
<具備有當資料取樣速度係為低速區域時而將測定資料平滑化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 (i)系統構成例 圖10A,係為對於具備有當資料取樣速度係為低速區域(例如,區域II、IV以及IX:參照圖1)時而將測定資料平滑化並將資料未取得區域作插補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該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係具備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和電池搭載機器20、和充放電機器30、和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和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和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裝置603、以及記憶體等之記憶裝置710。圖10A之構成,係身為當「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特定出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例如,區域I~IX),並從裝置群B60而選擇了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裝置603」的情況時(參照圖2),會被實現的系統構成。例如,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裝置603,當計測裝置40之資料取得間隔為大(資料取樣速度為低),而充放電特性資料(測定資料)並非為平順(成為階梯狀)時,會被作選擇。
關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計測裝置40以及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之內部構成以及功能,係與基本構成例(圖6A)相同。又,在圖10A中,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裝置603以及記憶裝置710,係與圖6A相同的,可作為雲端伺服器來構成,亦可將系統全體或者是其之一部分,並不經由雲端伺服器地來作為就地部屬形態或邊緣運算形態來構成之。
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裝置603,係作為內部構成,而包含有保持平滑化濾波係數並將以特定間隔(例如,100ms間隔)所被取得的測定資料(充放電特性資料)暫時性地作儲存之記憶部6031、和實行從記憶部6031而讀入平滑化濾波係數並藉由對於測定資料適用平滑化濾波器而對於未取得區域進行插補來設為較上述特定間隔而更細微之時間間隔(例如,10ms)之測定資料(求取出平順之回歸曲線)的處理(資料平滑化處理)之演算部(CPU等之處理器)6032。另外,最佳之濾波係數,例如,係可藉由對於想較藉由濾波所取得的所期望之波形進行逆推算,來算出之。
(ii)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動作 圖10B,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10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在圖10B中,係替代圖8B之步驟806以及步驟807,而被實行有步驟1001以及步驟1002之處理,又,係被追加有步驟1003之處理。步驟801~步驟805、步驟808、步驟809以及步驟812~步驟814之處理的內容,由於係與圖8B相同,因此,於此,係僅針對步驟1001~步驟1004來進行說明。
(ii-1)步驟1001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演算部101,係判斷在步驟804處所算出了的資料取樣速度是否較100S/s(取樣臨限值)而更小。當資料取樣速度係較100S/s而更小的情況時(步驟1001為YES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1002。另一方面,當資料取樣速度係為100S/s以上的情況時(步驟1001為NO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812。
(ii-2)步驟1002 演算部101,係適用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裝置603。
(ii-3)步驟1003 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裝置603之演算部6032,係從記憶部6031而讀入平滑化濾波係數(局部線性回歸係數或局部多項式回歸係數),並對於充放電特性資料(電池特性資料)適用平滑化濾波器(局部線性回歸濾波器或局部多項式回歸濾波器)來產生平滑化資料,而將此遞交給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
(ii-4)步驟1004 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係基於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被決定了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與平滑化資料(被作了平滑化的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來對於診斷對象之電池進行診斷。作為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例如,係存在有使用SOH(健康狀態,State Of Health)、IR(Internal Resistance:內部電阻)、異常劣化度等之方法。
(iii)平滑化處理前後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之例 圖10C,係為對於平滑化處理前後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之例作展示之圖。當資料取樣速度係為低、中速區域的情況時(圖1之區域II、IV、VI、VII、VIII、IX),係藉由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裝置603來將測定資料(充放電特性資料)藉由局部線性回歸或局部多項式回歸等而作平滑化,並藉由此來將資料未取得區域作插補。此係因為,所被取得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係在將電流作遮斷之休止點前後而展現有相異之舉動之故。
<具備有從外部而取得診斷對象之電池之電池特性資料或製造時ID資訊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 (i)系統構成例 圖11A,係為對於具備有從外部而取得診斷對象之電池之電池特性資料或製造時ID資訊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該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係具備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和電池搭載機器20、和充放電機器30、和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和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和記憶體等之記憶裝置710、以及將診斷對象之電池之特性資料和該電池之製造時ID等作輸入之電池資料輸入裝置90、和對於從電池資料輸入裝置90所送訊而來之各電池之特性資料進行收集並遞交給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電池特性資訊收集裝置110。
關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計測裝置40以及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之內部構成以及功能,係與基本構成例(圖6A)相同。又,在圖11A中,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記憶裝置710以及電池特性資訊收集裝置110,係與圖6A相同的,可作為雲端伺服器來構成,亦可將系統全體或者是其之一部分,並不經由雲端伺服器地來作為就地部屬形態或邊緣運算形態來構成之。
電池資料輸入裝置90,係可藉由通常之電腦來構成,作為內部構成,係除了具備有演算部(未圖示)以外,更至少包含有讓使用者將電池之特性資料和製造時ID等作輸入的輸入部901、和將所被輸入的資訊送訊至雲端上(電池特性資訊收集裝置110)之通訊部902。
電池特性資訊收集裝置110,亦同樣的,作為內部構成,係可藉由通常之電腦來構成,並除了具備有演算部(未圖示)以外,更至少包含有收訊從電池資料輸入裝置90所送訊而來之電池特性資料等並將其儲存在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記憶部102中之通訊部1101。電池特性資料和製造時ID,係基於電池之各種類別而被取得,在記憶部102處,係以電池之種類別而被作管理。另外,電池特性資訊收集裝置110之功能,係亦可設置在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內部。
在由圖11A所致之系統1中,在進行被搭載於電池搭載機器20處之電池之劣化診斷之前,使用者,係使用電池資料輸入裝置90,來將該電池(診斷對象之電池)之製造時之特性資料(容量(Ah))和製造時ID,並送訊至電池特性資訊收集裝置110處。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演算部101,係根據從電池資料輸入裝置90所取得了的對象電池之製造時之容量資訊、和在藉由計測裝置40所得到的測定資料中所包含之電流實測值(I),來算出實際(即時)之充放電速度(C-rate)。
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之演算部701,係將所算出的電池診斷指標值(例如,SOH),反饋給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演算部101,係能夠基於所取得了的電池診斷指標值(現在值),來因應於需要而對於對象電池之容量資訊進行修正,並基於該修正容量資訊來將充放電速度(C-rate)作更新。藉由此,在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係成為能夠決定出對於對象電池之於現在之時間點的劣化狀況有所反映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
(ii)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動作 圖11B,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11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
(ii-1)步驟1101 使用者,係使用電池資料輸入裝置90,來將電池之特性資料(容量(Ah)等)和製造時ID等作輸入,並送訊至電池特性資訊收集裝置110處。又,電池特性資訊收集裝置110,係將所取得了的電池之特性資料(容量(Ah)等)和製造時ID等,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將所收訊了的電池之特性資料(容量(Ah)等)和製造時ID等之資訊,儲存在記憶部102中。
(ii-2)步驟1102 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充放電機器30或空調機等之負載)係開始動作。若是身為充放電機器30,則係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而開始充放電。若是身為空調機等之負載機器,則係開始運轉,或者是繼續進行運轉。
(ii-3)步驟1103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與計測裝置40進行通訊,並從計測裝置40而直接取得在並不進行計測用電流之遮斷的狀態下之測定資料(初期充放電特性資料:電壓V、電流I、溫度T)。
(ii-4)步驟1104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演算部101,係根據在所取得了的測定資料中所包含之電流值(實測值)與預先所被作了賦予的診斷對象之電池之製造時之容量資訊(被保持於後述之記憶部102中),來算出充放電速度(C-rate)。若是更具體性地作說明,則演算部101,係從記憶部102,而取得與「從電池搭載機器20經由計測裝置40所取得了的電池辨識資訊(電池ID)」相對應之電池容量之資訊,並根據此資訊與測定電流值(充放電特性資料),來算出實際之C-rate。所算出的C-rate之資訊,係被暫時性地記憶在未圖示之記憶體中。
(ii-5)步驟1105 演算部101,係根據由計測裝置40所致之測定資料(充放電特性資料)之取得間隔(時間),來算出計測裝置40之取樣速度(取樣率)。所算出的取樣速度之資訊,係被暫時性地記憶在未圖示之記憶體中。
(ii-6)步驟1106 演算部101,係判定所取得了的充放電速度(C-rate)與資料取樣速度之組合係符合於在圖1中所示之複數之區域中之何者的區域,並判定出與所特定出的區域相對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
(ii-7)步驟1107 演算部101,係將充放電電流之遮斷的指令,經由計測裝置40來送訊至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充放電機器30或負載(空調機)等)處,藉由此,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流供給之遮斷係被實行。
(ii-8)步驟1108 演算部101,係從計測裝置40而取得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並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處。
(ii-9)步驟1109 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係基於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被決定了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與測定資料(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來對於診斷對象之電池進行診斷。作為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例如,係存在有使用SOH(健康狀態,State Of Health)、IR(Internal Resistance:內部電阻)、異常劣化度等之方法。 又,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係將所算出的SOH,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
(ii-10)步驟1110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演算部101,係基於從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所取得的SOH,來再度算出充放電速度(C-rate)。
(ii-11)步驟1111 演算部101,係判斷「現在的C-rate(在步驟1110處所算出之C-rate)」與「前一次的C-rate」之間之差之絕對值是否為未滿0.05C(亦即是,參差是否收斂於特定之幅度中)。當C-rate差之絕對值為收斂於特定值內的情況時(步驟1111為YES的情況時),處理係結束。另一方面,當C-rate差之絕對值為收斂於特定值內的情況時(步驟1111為NO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1106處,並再度對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作判定。
(iii)圖12,係為對於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所保持並且記述有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判定出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與在診斷中所使用的指標以及製造時資訊之管理資訊1200作展示之圖。 在圖12中所示之管理資訊1200,係作為構成項目,而包含有製造時ID1201、和電池型號1202、和圖5之管理資訊500之各資訊5001~5007。
製造時ID1201與電池型號1202,係為「藉由電池資料輸入裝置90而被輸入,並經由電池特性資訊收集裝置110以及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而被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處」之資訊。另外,同樣地而被作了輸入的電池之特性資料,由於係身為在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為了算出C-rate所被使用之資訊,因此,係並未被包含於管理資訊1200中。
<具備有當資料取樣速度係為高速區域時而能夠進行電池劣化狀態之計測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 (i)系統構成例 圖13A,係為對於具備有當資料取樣速度係為高速區域(例如,在圖1中之區域I、III以及V)時而能夠進行電池劣化狀態之計測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另外,係只要資料取樣速度為高速區域即可,故而,就算是C-rate係為低速區域(例如,當使用空調機或車內電源等之電力負載的情況時),亦能夠適用該系統構成例。
該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係具備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和電池搭載機器20、和充放電機器30、和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和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和記憶體等之記憶裝置710、以及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501。圖13A之系統構成,係與前述之系統構成(參照圖6A、圖8A~11A)相異,而在電池搭載機器20與充放電機器30之間被設置有計測裝置40。在電池搭載機器20處,由於係為了電池、電路保護和安全性之對策,而被設置有閘道器等,因此,在將計測裝置40與充放電機器30之充放電連接口直接作連接的情況時,若是不實施與各充電、通訊規格相配合之通訊,則便無法對於充放電電路進行控制,而無法進行電池劣化狀態之計測。因此,係設置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501,並藉由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而對充放電電路之開閉作控制,來成為能夠進行在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處之計測。在圖13A中所示之系統構成例,係當「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從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例如,區域I~IX)中而特定例如區域I、III或者是V,並從裝置群A50而選擇了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501」的情況時(參照圖2),會被實現。
在該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中,關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計測裝置40以及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之內部構成以及功能,係與基本構成例(圖6A)相同。又,在圖13A中,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以及記憶裝置710,係與圖6A相同的,可作為雲端伺服器來構成,亦可將系統全體或者是其之一部分,並不經由雲端伺服器地來作為就地部屬形態或邊緣運算形態來構成之。
計測裝置40,係包含有偵測出電池搭載機器20之充放電特性資料(V、I、T)之偵測部401、和對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而送訊所計測出的充放電特性資料(V、I、T)或者是從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而收訊各種指令(例如,充放電電路開閉之指令)並對於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501作送訊之通訊部402、以及將由充放電機器30所致之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充放電動作(包含開始以及停止)作中繼的充放電電路部403。偵測部401,係若是偵測到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充電口(充放電連接口)的計測裝置40之直接連接,則使用通訊部402,來將該連接之事實對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作通知。又,偵測部401,係若是偵測到從充放電機器30而來之充放電開始/停止訊號,則經由通訊部402,來使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501動作,並以使電池搭載機器20的充放電電路進行開放/關閉的方式,而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充放電電路作控制。
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501,係作為內部構成,而包含有偵測出從計測裝置40而來之充放電電路開閉動作的指令之偵測部5011、和通訊部5012。通訊部5012,係將偵測部5011從計測裝置40所偵測到的充放電開始/停止訊號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作送訊並下達充放電電路之開閉的指示,並且將從電池搭載機器20所收訊了的充放電電路開閉結果對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作通知。
(ii)在想定為電動車的情況時之系統構成例 圖13B,係為對於具備有當資料取樣速度係為高速區域(例如,在圖1中之區域I、III以及V)時而能夠進行電池劣化狀態之計測的功能並且作為電池搭載機器而想定為電動車20'的情況時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如同在圖13B中所示一般,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以及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501,係經由充電插頭21而被與電動車20'之充電口作連接。若是計測裝置40被與電動車20'之充電口(充放電連接口)作連接,則偵測部401係偵測到該連接,並經由通訊部402來將「計測裝置40被與電動車20'之充放電連接口作了直接連接」一事對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作通知。 在圖13B中之其他之構成,由於係與圖13A之構成相同,因此係省略其說明。
(iii)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動作 圖13C,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13A或者是圖13B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
(iii-1)步驟1301 若是完成了電池搭載機器20(或者是電動車20')之電池之劣化診斷之準備,則充放電機器30,係對於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而發訊充放電開始訊號。
(iii-2)步驟1302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演算部101,係判斷是否成功地從計測裝置40而取得了充放電特性資料。在無法取得充放電特性資料的情況時,係判斷電池搭載機器20之充放電電路乃身為開放狀態(無法通電)。
當成功地從計測裝置40而取得了充放電特性資料的情況時(步驟1302為YES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1308。另一方面,當無法從計測裝置40而取得充放電特性資料的情況時(步驟1302為NO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1303。
(iii-3)步驟1303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演算部101,係適用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501(決定裝置501之適用),並經由計測裝置40,來以對於充放電機器30而發訊充電開始訊號的方式,來發出指令。
(iii-4)步驟1304 充放電機器30,係若是收訊上述指令,則對於計測裝置40,而發訊充放電開始訊號。
(iii-5)步驟1305 計測裝置40,係若是從充放電機器30而收訊充放電開始訊號,則對於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501,而發訊充放電開始訊號。
(iii-6)步驟1306 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501,係若是收訊充放電開始訊號,則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而送訊充放電電路關閉要求訊號。
(iii-7)步驟1307 若是充放電電路被關閉,則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501,係從電池搭載機器20而收訊充放電開閉結果(閉),並將其對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作送訊。
(iii-8)步驟1308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演算部101,係經由通訊部103以及計測裝置40,而對於充放電機器30送訊充放電開始訊號。充放電機器30,係若是收訊充放電開始訊號,則開始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充放電。
(iii-9)步驟1309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演算部101,係使用通訊部103而與計測裝置40進行通訊,並從計測裝置40而直接取得在並不進行計測用電流之遮斷的狀態下之測定資料(初期充放電特性資料:電壓V、電流I、溫度T)。
(iii-10)步驟1310 演算部101,係取得從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輸入裝置(未圖示)所被輸入了的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充放電速度(C-rate)之資訊。或者是,演算部101,係亦可如同上述一般地(參照圖3之步驟305),構成為根據在所取得了的測定資料中所包含之電流值(實測值)與預先所被作了賦予的診斷對象之電池之製造時之容量資訊(被保持於記憶部102中),來算出充放電速度(C-rate)。C-rate之資訊,係被記憶在記憶部102中。
(iii-11)步驟1311 演算部101,係根據由計測裝置40所致之測定資料之取得間隔(時間),來算出計測裝置40之資料取樣速度。所算出的資料取樣速度之資訊,係被記憶在記憶部102中。
(iii-12)步驟1312 演算部101,係判定所取得了的充放電速度(C-rate)與資料取樣速度之組合係符合於在圖1中所示之複數之區域中之何者的區域,並判定出與所特定出的區域相對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
(iii-13)步驟1313 演算部101,係將充放電電流之遮斷的指令,經由計測裝置40來對於充放電機器30作送訊,藉由此,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流供給之遮斷係被實行。
(iii-14)步驟1314 演算部101,係從計測裝置40而取得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並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處。
(iii-15)步驟1315 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係基於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被決定了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與測定資料(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來對於診斷對象之電池進行診斷。作為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例如,係存在有使用SOH(健康狀態,State Of Health)、IR(Internal Resistance:內部電阻)、異常劣化度等之方法。
<具備有在低電力負載時而進行電力負載監視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 (i)系統構成例 圖14A,係為對於具備有當作為電力供給負載機器而使用像是空調機等之C-rate為低速區域之低電力負載時而對於該低電力負載之電力負載進行監視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該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係具備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和電池搭載機器20、和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和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和記憶體等之記憶裝置710、以及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圖14A之系統構成,係與前述之系統構成(參照圖6A、圖8A~11A以及圖13A)相異,而並未包含有充放電機器30。此係因為,係以在低電力負載之運轉時而進行搭載電池之劣化診斷一事作為目的之故。又,在該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中,關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計測裝置40以及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之內部構成,係與基本構成例(圖6A)相同。
計測裝置40,係緊接於運轉開始之後地,而將藉由偵測部401所偵測到的電池搭載機器(空調機等)20之初期之充放電特性資料(測定資料V、I、T)直接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基於該充放電特性資料,而算出C-rate以及資料取樣速度(藉由已作了說明的演算),並特定出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參照圖1:區域I~IX)。若是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被特定出來,則計測裝置40之通訊部402,係從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而收訊電力負載監視開始指令,並對於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而下達電力負載監視開始之指示。在下達了電力負載監視開始之指示後,計測裝置40,係將測定資料(V、I、T)提供給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
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係作為內部構成,而包含有偵測出(取得)從計測裝置40所提供而來之測定資料(V、I、T)之偵測部5021、和演算部5022、和記憶部5023、以及通訊部5024。演算部5022,係根據偵測部5021所取得了的測定資料來算出電力負載值,並逐次地、或者是以特定時間間隔地來將電力負載值(電力負載狀況)經由通訊部5024而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又,演算部5022,係將所算出的電力負載值與被保持於記憶部5023處之特定之電力負載值(臨限值)作比較,並判定是否到達了計測用電流遮斷開始點(休止點),並且經由通訊部5024而將判定結果(計測用電流遮斷開始點(休止點)資訊)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
當從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所收訊了的計測用電流遮斷開始點(休止點)資訊係代表「電力安定」的情況時(當所算出的電力負載值有到達臨限值的情況時),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將計測用電流遮斷指令對於計測裝置40作送訊。 若是收訊計測用電流遮斷指令,則計測裝置40之通訊部402,係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而以實行電流遮斷的方式來下達指示。
計測裝置40之偵測部401,係偵測出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流遮斷後的充放電特性資料(測定資料V、I、T),該測定資料係經由「通訊部402→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而被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處,診斷對象電池之劣化狀態係被作診斷。
另外,在圖14A中,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以及記憶裝置710,係與圖6A相同的,可作為雲端伺服器來構成,亦可將系統全體或者是其之一部分,並不經由雲端伺服器地來作為就地部屬形態或邊緣運算形態來構成之。又,係亦能夠以將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之功能組入至計測裝置(例如,OBDII)之內部的方式,來構成之。進而,藉由以將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組入至雲端伺服器內的方式來構成,就算是身為並不具備有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之電池搭載機器(例如,車輛)20,也成為能夠在電力安定後而實施對象電池之劣化診斷。
(ii)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動作 圖14B,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14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
(ii-1)步驟1401以及步驟1402 若是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力負載之施加被開始,則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係使用偵測部401,來從電池搭載機器20而取得充放電特性資料(電壓V、電流I、溫度T),並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
(ii-2)步驟1403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演算部101,係取得從輸入裝置(未圖示)所被輸入了的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充放電速度(C-rate)之資訊。或者是,演算部101,係亦可如同上述一般地(參照圖3之步驟305),構成為根據在所取得了的測定資料中所包含之電流值(實測值)與預先所被作了賦予的診斷對象之電池之製造時之容量資訊(被保持於記憶部102中),來算出充放電速度(C-rate)。C-rate之資訊,係被記憶在記憶部102中。
(ii-3)步驟1404 演算部101,係根據由計測裝置40所致之測定資料之取得間隔(時間),來算出計測裝置40之資料取樣速度。所算出的資料取樣速度之資訊,係被記憶在記憶部102中。
(ii-4)步驟1405 演算部101,係判定所取得了的充放電速度(C-rate)與資料取樣速度之組合係符合於在圖1中所示之複數之區域中之何者的區域,並判定出與所特定出的區域相對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
(ii-5)步驟1406 演算部101,係判斷所取得了的C-rate(充放電速度)是否為未滿0.2C(低速區域:例如,圖1之區域III、IV、VIII)。當C-rate(充放電速度)係為未滿0.2C的情況時(步驟1406為YES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1407。當C-rate(充放電速度)係為0.2C以上的情況時(步驟1406為NO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1411。
(ii-6)步驟1407 演算部101,係適用(決定適用)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
(ii-7)步驟1408 演算部101,係將充放電電流之遮斷的指令,經由計測裝置40來送訊至電池搭載機器20(負載(空調機)等)處,藉由此,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流供給之遮斷(電力負載遮斷)係被實行。
(ii-8)步驟1409 演算部101,係經由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來取得電力負載遮斷後之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電力負載狀況以及計測用電流遮斷開始點(休止點)資訊,並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處。
(ii-9)步驟1410 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係基於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被決定了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與測定資料(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來對於診斷對象之電池進行診斷。作為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例如,係存在有使用SOH(健康狀態,State Of Health)、IR(Internal Resistance:內部電阻)、異常劣化度等之方法。
(ii-10)步驟1411 演算部101,係將充放電電流之遮斷的指令,經由計測裝置40來送訊至電池搭載機器20(負載(空調機)等)處,藉由此,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流供給之遮斷(電力負載遮斷)係被實行。
(ii-11)步驟1412 演算部101,係從計測裝置40而取得電力負載遮斷後之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並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處。
(ii-12)步驟1413 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係基於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被決定了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與測定資料(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來對於診斷對象之電池進行診斷。作為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例如,係存在有使用SOH(健康狀態,State Of Health)、IR(Internal Resistance:內部電阻)、異常劣化度等之方法。
<針對當計測裝置並不具備有對於電池搭載機器之電流遮斷控制功能時而施加有對策的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 (i)系統構成例 圖15A,係為對於追加性地而附加有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係能夠作為當計測裝置40並不具備有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流遮斷控制功能時的對策,來作附加。
該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係具備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和電池搭載機器20、和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和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和記憶體等之記憶裝置710、以及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係亦可包含有充放電機器30)。在該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中,關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計測裝置40以及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之內部構成,係與基本構成例(圖6A)相同。
計測裝置40,係緊接於運轉開始之後地,而將藉由偵測部401所偵測到的電池搭載機器(例如,空調機等)20之初期之充放電特性資料(測定資料V、I、T)直接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基於該充放電特性資料,而算出C-rate以及資料取樣速度(藉由已作了說明的演算),並特定出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參照圖1:區域I~IX)。若是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被特定出來,則計測裝置40之通訊部402,係從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而收訊計測用電流遮斷指令,並將該指令傳輸至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處。又,若是收訊計測用電流遮斷指令,則計測裝置40,係將測定資料(V、I、T)提供給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係回應計測用電流遮斷指令,而對於從計測裝置40所提供而來之測定資料(V、I、T)進行監視,並適宜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而進行將計測用電流作遮斷之控制,並且將電流遮斷結果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若是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流供給被遮斷,則原本從計測裝置40而被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的測定資料(V、I、T),係以會經由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而被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的方式,而使通路(pass)被作切換。
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係作為內部構成,而包含有偵測出(取得)從計測裝置40所提供而來之計測用電流遮斷指令與測定資料(V、I、T)之偵測部5031、和演算部5032、和記憶部5033、以及通訊部5034。演算部5032,係將偵測部5031所取得了的測定資料,經由通訊部5034而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又,演算部5022,係當從計測裝置40所取得了的測定資料(V、I、T)滿足了預先所設定了的條件時(當到達了V、I、T之臨限值時),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而送訊電流遮斷控制訊號並使電流供給停止。進而,若是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流供給被作遮斷,則演算部5032,係經由通訊部5034,來將代表「電流供給被作了停止」一事之電流遮斷結果與從計測裝置40所取得了的對象電池之測定資料(充放電特性資料:V、I、T),經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來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處。之後,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係依循於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決定了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來對於診斷對象電池之劣化狀態進行診斷。
另外,在圖15A中,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以及記憶裝置710,係與圖6A相同的,可作為雲端伺服器來構成,亦可將系統全體或者是其之一部分,並不經由雲端伺服器地來作為就地部屬形態或邊緣運算形態來構成之。又,係亦能夠以將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組入至雲端控制裝置內的方式,來構成之。
(ii)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動作 圖15B,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15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在圖15B中,係替代圖14B之步驟1407~步驟1409,而被實行有步驟1501~步驟1507之處理。步驟1401~步驟1406以及步驟1410~步驟1413之處理內容,由於係與圖14B之該些步驟相同,因此,於此,係僅針對步驟1501~步驟1507來進行說明。
(ii-1)步驟1501 當C-rate(充放電速度)係為未滿0.2C的情況時(步驟1406為YES的情況時),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演算部101,係適用(決定適用)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
(ii-2)步驟1502 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係取得藉由計測裝置40所測定出的充放電特性資料(電壓V、電流I、溫度T)。
(ii-3)步驟1503 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之演算部5032,係以在電池搭載機器20處之電力負載施加開始時間作為基準,而算出經過時間。
(ii-4)步驟1504 演算部5032,係判斷所算出了的經過時間是否為較設定值(時間臨限值)而更大,或者是判斷所取得了的充放電特性資料的電壓值V是否為較設定值(電壓臨限值)而更小。當經過時間為較設定值(時間臨限值)而更大或者是電壓值V為較設定值(電壓臨限值)而更小的情況時(步驟1504為YES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1505處。當經過時間係為設定值(時間臨限值)以下並且電壓值V係為設定值(電壓臨限值)以上的情況時(步驟1504為NO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1502處,步驟1502以及1503之處理係再度被實行。
(ii-5)步驟1505 演算部5032,係經由通訊部5034,而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送訊電力負載遮斷訊號。
(ii-6)步驟1506 電池搭載機器20,係若是收訊電力負載遮斷訊號,則將電力負載遮斷。
(ii-7)步驟1507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演算部101,係經由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而取得在電力負載遮斷後藉由計測裝置40所測定出的充放電特性資料(電壓V、電流I、溫度T)以及電流遮斷結果(電壓V、電流I、時間t)。 之後,在步驟1410處,電池劣化診斷係被進行。
<針對當具備有在低電力負載時而判定電池輸出是否到達了安定區域之功能並且計測裝置並不具備有對於電池搭載機器之電流遮斷控制功能時而施加有對策的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 (i)系統構成例 圖16A,係為對於具備有「當作為電力供給負載機器而使用像是空調機等之C-rate為低速區域之低電力負載時而對於該低電力負載之電池輸出安定性作判定的功能」以及「與圖15A相同之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該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係具備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和電池搭載機器20、和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和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和記憶體等之記憶裝置710、和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以及輸出安定判斷裝置504。圖16A之系統構成,係與前述之系統構成(參照圖6A、圖8A~11A以及圖13A)相異,而並未包含有充放電機器30。此係因為,係以在低電力負載之運轉時而進行搭載電池之劣化診斷一事作為目的之故。又,在該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中,關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計測裝置40以及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之內部構成,係與基本構成例(圖6A)相同。進而,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之內部構成以及功能,係與在圖15A中所示者相同。
計測裝置40,係緊接於運轉開始之後地,而將藉由偵測部401所偵測到的電池搭載機器(空調機等)20之初期之充放電特性資料(測定資料V、I、T)直接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基於該充放電特性資料,而算出C-rate以及資料取樣速度(藉由已作了說明的演算),並特定出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參照圖1:區域I~IX)。若是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被特定出來,則計測裝置40之通訊部402,係從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而收訊電池輸出監視指令,並對於輸出安定判斷裝置504而下達「由電力負載所致之電池輸出」的監視開始之指示。在下達了電池輸出監視開始之指示後,計測裝置40,係將測定資料(V、I、T)提供給輸出安定判斷裝置504。
輸出安定判斷裝置504,係作為內部構成,而包含有偵測出(取得)從計測裝置40所提供而來之電池輸出監視指令與測定資料(V、I、T)之偵測部5041、和演算部5042、和記憶部5043、以及通訊部5044。演算部5042,係判定偵測部5041所取得了的測定資料(電池輸出資料)是否到達了安定區域(輸出值是否到達了特定之臨限值),並將判定結果(電池輸出資料安定區域到達結果)經由通訊部5044而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另外,輸出安定判斷裝置504,係與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相異,而並未進行「是否到達了計測用電流遮斷開始點(休止點)」之判定。
若是從輸出安定判定裝置504而收訊電池輸出資料安定區域到達結果,則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將計測用電流遮斷指令對於計測裝置40作送訊。 若是收訊計測用電流遮斷指令,則計測裝置40之通訊部402,係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而以實行電流遮斷的方式來下達指示。
計測裝置40之偵測部401,係偵測出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流遮斷後的充放電特性資料(測定資料V、I、T),該測定資料係經由「通訊部402→輸出安定判斷裝置504→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而被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處。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係依循於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決定了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來對於診斷對象電池之劣化狀態進行診斷。
另外,在圖16A中,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記憶裝置710以及輸出安定判斷裝置504,係可作為雲端伺服器來構成,亦可將系統全體或者是其之一部分,並不經由雲端伺服器地來作為就地部屬形態或邊緣運算形態來構成之。又,係亦能夠以將輸出安定判斷裝置504之功能組入至計測裝置(例如,OBDII)之內部的方式,來構成之。
在圖16A中,係以將輸出安定判斷裝置504組入至雲端控制裝置內的方式,來構成之。藉由設為此種構成,就算是身為並不具備有輸出安定判斷裝置504之電池搭載機器(例如,車輛)20,也成為能夠在電力安定後而實施對象電池之劣化診斷。
(ii)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動作 圖16B以及C,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16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在圖16B以及C中,係替代圖14B之步驟1407~步驟1409,而被實行有步驟1501~步驟1507之處理以及步驟1601~步驟1603。步驟1401~步驟1406以及步驟1410~步驟1413之處理內容,係與圖14B之該些步驟相同,步驟1501~步驟1507之處理內容,係與圖15B之該些步驟相同,因此,於此,係僅針對步驟1601~步驟1603來進行說明。
(ii-1)步驟1601 當C-rate(充放電速度)係為未滿0.2C的情況時(步驟1406為YES的情況時),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演算部101,係適用(決定適用)輸出安定判斷裝置504。
(ii-2)步驟1602 輸出安定判斷裝置504之演算部5042,係經由偵測部5041,來從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而取得在電池搭載機器20處之電池輸出值(電流值)之資訊。
(ii-3)步驟1603 演算部5042,係算出在步驟1602處所取得了的電池輸出值(電流值)之標準差,並判斷其是否為收斂於1%(其中一例)以內。當電池輸出值(電池值)之標準差為收斂於1%以內的情況時(步驟1603為YES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1502。另一方面,當電池輸出值(電池值)之標準差係為1%以上的情況時(步驟1603為NO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1602。由於為了要使電池輸出值(電流值)之標準差成為未滿1%,係需要使電池輸出成為安定,因此,係成為反覆進行步驟1602→步驟1603之處理,直到電池輸出成為安定為止。 如此這般,由於係構成為在電池輸出值(電流值)成為安定之後再進行電池劣化診斷,因此,係成為能夠得到信賴度為高之診斷結果。
<具備有當資料取樣速度係為中低速區域時而特定出電流遮斷開始點(休止點)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 (i)系統構成例 圖17A,係為對於具備有當資料取樣速度係為中低速區域(圖1之區域II、IV、VI、VII、VIII、IX)時而特定出電流遮斷開始點(休止點)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該系統構成,當作為計測裝置40而使用有資料取樣速度為中低速區域之OBDII或BMS等時,係可作適用。
該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係具備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和電池搭載機器20、和充放電機器30、和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和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和記憶體等之記憶裝置710、以及休止點特定裝置505。在該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中,關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計測裝置40以及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之內部構成,係與基本構成例(圖6A)相同。
計測裝置40,係將藉由偵測部401所偵測到的電池搭載機器20之初期之充放電特性資料(測定資料V、I、T)直接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基於該充放電特性資料,而算出C-rate以及資料取樣速度(藉由已作了說明的演算),並特定出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當適用該系統構成的情況時,係成為區域II、IV、VI、VII、VIII、IX之其中一者)。若是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被特定出來,則計測裝置40之通訊部402,係從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而收訊休止點特定動作開始指令以及充放電電流遮斷指令(電流遮斷開始指令),並對於休止點特定裝置505而以使其特定出休止點(電流遮斷開始點)的方式來下達指示,並且對於充放電機器30而下達充放電電流遮斷之指示。休止點特定裝置505,係若是特定出休止點(電流遮斷開始點),則將該結果提供給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又,休止點特定裝置505,在休止點之特定(電流遮斷開始點之特定)後,係將從計測裝置40所取得的診斷對象之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測定資料:V、I、T),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
休止點特定裝置505,係作為內部構成,而包含有偵測出(取得)從計測裝置40所提供而來之測定資料(V、I、T)之偵測部5051、和演算部5052、和記憶部5053、以及通訊部5054。演算部5052,係若是從計測裝置40而收訊休止點特定動作開始指令,則當在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測定資料:V、I、T)中之V值以及I值作了特定值(被保持於記憶部5053處)以上之降低的情況時,係判斷為電流供給係被作了休止(對於電池之供給電流被作了遮斷)。若是特定出休止點,則演算部5052,係經由通訊部5054,來將休止點(電流遮斷)特定結果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又,演算部5052,係將在休止點後從計測裝置40所取得了的測定資料(V、I、T),經由通訊部5054而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另外,休止點特定裝置505,係與電力負載監視裝置502相異,而並未對於診斷對象之電池之電力進行監視,並僅判定休止點是否存在。
在休止點之特定(電流遮斷)後藉由計測裝置40之偵測部401所偵測出的電池搭載機器20之充放電特性資料(測定資料V、I、T),係經由「通訊部402→休止點特定裝置505→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而被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處,診斷對象電池之劣化狀態係被作診斷。
另外,在圖17A中,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休止點特定裝置505以及記憶裝置710,係可作為雲端伺服器來構成,亦可將系統全體或者是其之一部分,並不經由雲端伺服器地來作為就地部屬形態或邊緣運算形態來構成之。又,係亦能夠以將休止點特定裝置505之功能組入至計測裝置(例如,OBDII或BMS)之內部的方式,來構成之。若是如同圖17A一般地,以將休止點特定裝置505組入至雲端伺服器內的方式來構成,則就算是身為並不具備有休止點特定裝置505之電池搭載機器(例如,車輛)20,也成為能夠以被特定出的休止點作為基準點來實施對象電池之劣化診斷。
(ii)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動作 圖17B,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17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在圖17B中,步驟801~步驟805、步驟809、步驟812~步驟814之處理內容,由於係與圖8B之該些步驟相同,因此,於此,係僅針對步驟1701~步驟1704來進行說明。
(ii-1)步驟1701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演算部101,係判斷在步驟804處所算出了的資料取樣速度是否較100S/s(其中一例)而更小(低、中速區域,例如,圖1之區域II、IV、VI、VII、VIII、IX之其中一者)。當資料取樣速度係較100S/s而更小的情況時(步驟1701為YES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1702。另一方面,當資料取樣速度係為100S/s以上的情況時(步驟1701為NO的情況時),處理係移動至步驟812。
(ii-2)步驟1702 演算部101,係適用(決定適用)休止點特定裝置505。
(ii-3)步驟1703 休止點特定裝置505之演算部5052,係若是從計測裝置40而收訊休止點特定動作開始指令,則當在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測定資料:V、I、T)中之V值以及I值作了特定值(被保持於記憶部5053處)以上之降低的情況時,係判斷為電流供給係被作了休止(對於電池之供給電流被作了遮斷)(休止點特定)。若是特定出休止點,則演算部5052,係經由通訊部5054,來將休止點(電流遮斷)特定結果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處。又,係將在休止點後從計測裝置40所取得了的充放電特性資料(測定資料:V、I、T),經由通訊部5054→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而送訊至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處。
(ii-4)步驟1704 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係基於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被決定了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與在休止點(電流遮斷)後所取得的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來對於診斷對象之電池進行診斷。作為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例如,係存在有使用SOH(健康狀態,State Of Health)、IR(Internal Resistance:內部電阻)、異常劣化度等之方法。
<具備有當資料取樣速度係為中低速區域時而特定出電流遮斷開始點(休止點)的功能以及對於相位差作修正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 (i)系統構成例 圖18A,係為對於具備有「當資料取樣速度係為中低速區域(圖1之區域II、IV、VI、VII、VIII、IX)時而特定出電流遮斷開始點(休止點)的功能」與「對於測定資料之相位差作修正之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該系統構成,係與圖17A相同的,當作為計測裝置40而使用有資料取樣速度為中低速區域之OBDII或BMS等時,係可作適用。
由圖18A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係除了由圖17A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以外,更進而具備有相位差修正裝置604。在該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中,關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計測裝置40以及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之內部構成,係與基本構成例(圖6A)相同。又,休止點特定裝置505之內部構成以及動作,係與在圖17A中所示之休止點特定裝置505相同。
相位差修正裝置604,係具備有「以藉由休止點特定裝置505所特定出的休止點(電流遮斷開始點)作為基準,而針對起因於BMS或OBDII等之資料計測時的不規則之取樣速度所產生的相位差作修正」之功能。相位差修正裝置604,作為內部構成,例如,係包含有實行相位差修正之演算部6041、和保持修正參數之記憶部6042。演算部6041,係若是從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而取得測定資料(V、I、T)與休止點(電流遮斷開始點)之資訊,則判斷測定資料之取得間隔是否為不規則(取得間隔之差異是否收斂在特定值以內)。之後,當判斷測定資料之取得間隔係為不規則的情況時,演算部6041,係從記憶部6042而取得修正後的資料取樣速度(資料間隔)之資訊,並對於測定資料之取樣速度進行修正(將資料作插補)而作成規則性之測定資料,並且將使資料取樣速度被作了修正後的測定資料遞交給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另外,由於並非是「藉由計測裝置40所取得了的測定資料中存在有錯誤」,而只是單純地在取得間隔中存在有偏移,因此,該偏移係藉由相位差修正裝置604而被作修正。又,修正後之資料取樣速度,係可為最初所取得了的資料取樣速度(參照圖3之步驟306),亦可為預先所設定了的特定之資料取樣速度。
另外,在圖18A中,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休止點特定裝置505、相位差修正裝置604以及記憶裝置710,係可作為雲端伺服器來構成,亦可將系統全體或者是其之一部分,並不經由雲端伺服器地來作為就地部屬形態或邊緣運算形態來構成之。又,係亦能夠以將休止點特定裝置505之功能組入至計測裝置(例如,OBDII或BMS)之內部的方式,來構成之。若是如同圖18A一般地,以將休止點特定裝置505組入至雲端伺服器內的方式來構成,則就算是身為並不具備有休止點特定裝置505之電池搭載機器(例如,車輛)20,也成為能夠以被特定出的休止點作為基準點來實施對象電池之劣化診斷。
(ii)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動作 圖18B,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18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在圖18B中,步驟801~步驟805、步驟809、步驟812~步驟814之處理內容,係與圖8B之該些步驟相同,步驟1701~步驟1703之處理內容,係與圖17B之該些步驟相同,因此,於此,係僅針對步驟1801~步驟1803來進行說明。
(ii-1)步驟1801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演算部101,係適用(決定適用)相位差修正裝置604。
(ii-2)步驟1802 相位差修正裝置604之演算部6041,係以休止點(電流遮斷開始點)作為基準,而針對在不規則之取樣速度的情況時所產生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之相位差進行修正。使相位差被作了修正後的充放電特性資料,係被供給至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處。
(ii-3)步驟1803 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係基於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被決定了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與在休止點(電流遮斷)後所取得並且使相位差被作了修正後的充放電特性資料(V、I、T值),來對於診斷對象之電池進行診斷。作為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例如,係存在有使用SOH(健康狀態,State Of Health)、IR(Internal Resistance:內部電阻)、異常劣化度等之方法。
(iii)相位差修正前後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之例 圖18C,係為對於休止點和被施加相位差修正之前的充放電特性資料(作為其中一例,電壓之時間性變化)與被施加了相位差修正之後的充放電特性資料(作為其中一例,電壓之時間性變化)作展示之圖。
如同在圖18C中所示一般,相位差修正裝置604,係以藉由休止點特定裝置505所特定出的休止點(電流遮斷開始點)作為基準點,而將在充放電特性資料中主要起因於不規則之取樣速度所產生的相位差,以會成為一定之資料取樣速度的方式來進行修正。例如,當所被取得了的充放電特性資料之資料取樣時間與以休止點作為基準之資料取樣週期並未相互一致的情況時,係被修正為最為接近的資料取樣週期之時間。
<總結> (i)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則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將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參照圖4以及圖5),保持於記憶部(記憶裝置)102中,該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係在藉由對於電池作計測之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之資料取樣速度與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充放電機器30或空調機等之負載裝置)之S/N比(C-rate)之至少2個的指標所構成之多維向量空間中,與藉由被設定於各指標處之1以上之臨限值所定義出的複數之區域之各者相互對應地而被分配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該裝置10,係實行從記憶部102而取得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之處理、和取得與藉由計測裝置40所測定出的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相對應之至少2個的指標之值(C-rate與資料取樣速度)之處理(關於資料取樣速度,係根據充放電特性資料來算出,關於C-rate,係從外部而輸入,或者是根據充放電特性資料來算出)、和特定出與所取得了的至少2個的指標之值相對應之在多維向量空間中之1個的區域之處理、以及將與所特定出的區域相對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決定為電池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處理。藉由設為此種構成,則係能夠對於各式各樣的C-rate(電力供給負載機器)與資料取樣速度(計測裝置40)之組合,而判定出適當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故而,係能夠得到信賴性為高之電池劣化診斷結果。
另外,上述多維向量空間,係針對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C-rate),而包含有藉由第1S/N比臨限值(例如,0.5C)和較該第1S/N比臨限值而更小之第2S/N比臨限值(例如,0.2C)所被區分出的複數之區域(參照圖1)。
(ii)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當資料取樣速度係較特定之取樣臨限值而更低的情況時(例如,較100S/s而更低的情況時),係從裝置群B60之中而適用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裝置603。藉由此,由於係將充放電特性資料作平滑化而對於未取得區域之資料作插補,因此,係能夠以變化點為少之充放電特性資料(平順之資料)來進行電池劣化診斷。
(iii)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當資料取樣速度係較特定之取樣臨限值而更低的情況時(例如,較100S/s而更低的情況時),係從裝置群A50之中而適用休止點特定裝置505。藉由此,由於係特定出身為被供給至電池處的電流之遮斷開始點之休止點,因此,係能夠以該休止點作為基準來實行在電池劣化診斷中所必要之處理。
又,此時,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亦可更進而從裝置群B60之中,而適用對於充放電特性資料之相位差進行修正之相位差修正裝置604。藉由此,藉由以休止點作為基準來對於充放電特性資料之相位差進行修正,係能夠將不規則之資料取樣速度設為一定之資料取樣速度(使不規則之資料取樣間隔成為一定之間隔)。
(iv)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當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為較第1S/N比臨限值(例如,0.5C:低、中速區域)而更小的情況時,係從裝置群B60之中而適用將充放電特性資料作放大之測定資料放大裝置601。藉由此,由於係將充放電特性資料放大,因此係成為能夠使測定感度提升。
又,此時,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亦可從裝置群B60之中,而適用將在被作了放大的充放電特性資料中所包含之高頻成分作去除之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602。藉由此,由於係對於被作放大(使測定感度被作了改善之資料)並且使高頻成分被作了去除的充放電特性資料,而進行電池劣化診斷,因此,係能夠得到更為正確(更有信賴性)之診斷結果。
(v)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當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為較上述第2S/N比臨限值(例如,0.2C:低速區域)而更小的情況時,係從裝置群A50之中而適用對於電池之電力負載狀況進行監視之電力負載監視裝置。由於係能夠藉由電力負載監視裝置來對於電池之電力負載狀況是否成為了安定一事進行監視,因此,係能夠使用電池之電力負載狀況成為了安定之後的充放電特性資料來實行劣化診斷,而能夠得到更為正確(更有信賴性)之診斷結果。
(vi)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當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係為較第2S/N比臨限值(例如,0.2C)而更小的情況時,係從裝置群A50之中,而適用當充放電特性資料滿足了預先所設定之條件時,將用以將對於搭載電池之電池搭載機器20的電流作遮斷之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作送訊之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在計測裝置40並不具備有將對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電流作遮斷之控制功能的情況時,係為有效。
(vii)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當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為較第2S/N比臨限值(例如,0.2C)而更小的情況時,係從裝置群A50之中而適用對於電池之輸出資料進行監視並判定電池輸出是否到達了安定區域之輸出安定判斷裝置。藉由此,係能夠使用電池之輸出成為了安定之後的充放電特性資料來實行劣化診斷,而能夠得到更為正確(更有信賴性)之診斷結果。
(viii)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當由於電池搭載機器20之充放電電路係為開路狀態因此無法取得充放電特性資料的情況時,係從裝置群A50之中,而適用對於搭載電池之電池搭載機器20的充放電電路進行開閉控制之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501。藉由此,就算是在使用像是分析儀、終端機等一般之高速資料取樣速度之計測裝置40的情況時,也成為能夠適當地對於電池之狀態進行計測。
(ix)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係亦可構成為:基於從電池資料輸入裝置(電池資訊輸入裝置)90所被輸入的至少針對診斷對象之電池而成為基準之容量資訊、和藉由計測裝置40所計測到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來算出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藉由此,當在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記憶部102中並未保持有診斷對象之電池之容量資訊(製造時)的情況時,由於係能夠從外部來取得該診斷對象之電池之容量資訊,因此,係能夠適當地進行各式各樣之種類的電池之劣化診斷。
(x)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亦可將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和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等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構成要素之全部或者是至少一部分,作為雲端伺服器來構成之。又,係亦可將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並非作為雲端伺服器而是藉由就地部屬形態或邊緣運算形態來實現之。又,係亦可將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之演算部101與在其他之構成要素中的演算部(例如,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之演算部701等),藉由1個的演算部(處理器)來構成,亦可藉由各別之演算部(處理器)來構成。
(xi)本揭示之實施形態之功能,係亦可藉由軟體之程式碼來實現之。於此情況,係將記錄有程式碼之記憶媒體,對於系統或裝置作提供,並使該系統或者是裝置之電腦(或是CPU或MPU)將被儲存在記憶媒體中之程式碼讀出。於此情況,係成為使被從記憶媒體所讀出了的程式碼自身,實現前述之實施形態之功能,該程式碼自身以及記憶有該程式碼之記憶媒體,係成為構成本揭示。作為此種用以供給程式碼之記憶媒體,例如,係使用有軟碟、CD-ROM、DVD-ROM、硬碟、光碟、光磁碟、CD-R、磁帶、非揮發性之記憶卡、ROM等。
又,係亦可構成為基於程式碼之指示,來讓在電腦上動作的OS(作業系統)等進行實際之處理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並藉由該處理來實現前述之實施形態之功能。進而,係亦可構成為在使被從記憶媒體所讀出了的程式碼被寫入至電腦上之記憶體中之後,基於該程式碼之指示,來讓電腦之CPU等進行實際之處理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並藉由該處理來實現前述之實施形態之功能。
進而,係亦可藉由將實現實施形態之功能的軟體之程式碼透過網路來作發佈,來將其儲存在系統或裝置之硬碟或記憶體等之記憶手段或者是CD-RW、CD-R等之記憶媒體中,並在使用時使該系統或者是裝置之電腦(或是CPU或MPU)將被儲存在該記憶手段或者是該記憶媒體中之程式碼讀出並實行之。
最後,於此所述之製程以及技術,本質上而言,係並不與任何之特定之裝置相關連,不論是藉由組件之何種相對應的組合,均可作安裝。又,係可將泛用性目的之多樣的形態之裝置,依循於在實施形態中所作了說明之內容來作使用。係亦可為了實行在實施形態中所作了說明之各處理,而建構出專用之裝置。又,係亦可藉由在實施形態中所揭示之複數的構成要素之適當的組合,來形成各種之發明。例如,係亦可從在實施形態中所展示之所有構成要素中,削除數個的構成要素。進而,亦可橫跨相異之實施形態而將構成要素作適當組合。本揭示,雖係與具體性相互關連地來作了記述,但是,不論是在任何的觀點上,此些記述均並非為用以對於本揭示作限定,而僅是用以進行說明。在本發明之記述領域中具備有通常技能者,均應可得知,為了實施本揭示,係存在有適合之硬體、軟體以及韌體之多數的組合。例如,所記述的軟體,係可藉由組合語言、C/C++、perl、Shell、PHP、Java(註冊商標)等之廣範圍的程式或手稿語言(scripting language)來安裝之。
(xii)在本實施形態中,控制線或資訊線,係代表被視為在進行說明時所需要者,在製品上,係並非絕對會對於全部的控制線或資訊線作標示。亦可使所有的構成均有被相互作連接。
又,對於具備有本技術領域之通常之知識者而言,均可根據於此所揭示之本揭示之說明書以及實施形態的考察,而明確得知本揭示之其他之安裝形態。所記述之實施形態的多樣化之態樣及/或組合,係可單獨作使用,亦能夠以任意之組合來作使用。說明書及具體例,係僅為典型之構成,本揭示之範圍與精神,係基於後續之申請專利範圍而被展示。
1:電池劣化診斷系統 10: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 20:電池搭載機器 30:充放電機器 40: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 50:裝置群A 60:裝置群B 70:電池劣化診斷裝置 80:測定資料輸入裝置 90:電池資料輸入裝置 110:電池特性資訊收集裝置 101,701,5022,5032,5042,5052,6011,6021,6032,6041:演算部 102,702,5023,5033,5043,5053,6012,6022,6031,6042:記憶部 103,402,802,902,1101,5012,5024,5034,5044,5054:通訊部 401,5011,5021,5031,5041,5051:偵測部 403:充放電電路部 501: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 502:電力負載監視裝置 503: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 504:輸出安定判定裝置 505:休止點特定裝置 601:測定資料放大裝置 602: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 603: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裝置 604:相位差修正裝置 710:記憶裝置(記憶體) 801,901:輸入部
[圖1]係為用以對於由本實施形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處理之概要作說明之圖。 [圖2]係為對於由本實施形態所致之包含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的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全體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圖3]係為用以對於在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處的從電池劣化診斷開始起直到診斷結束為止的處理(全體處理)作說明之流程圖。 [圖4]係為對於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保持的「與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相對應(適合)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以及適用裝置之資訊(以下,亦稱作「計測資料精確度預測形態適用資訊」)」400作展示之圖。 [圖5]係為對於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所保持並且記述有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判定出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與在診斷中所使用的指標之管理資訊500作展示之圖。 [圖6A]係為對於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基本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圖6B]係為用以對於由基本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處理內容作說明之流程圖。 [圖7A]係為對於並不具備有計測裝置(電池劣化狀態計測裝置)40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圖7B]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7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 [圖8A]係為對於具備有當充放電速度係為低速區域(例如,區域III、IV以及VIII:參照圖1)時而使測定感度提升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圖8B]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8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 [圖9A]係為對於具備有當充放電速度係為低速區域(例如,區域III、IV以及VIII:參照圖1)時而將測定資料作放大並僅將放大資料之低頻成分(在電池劣化診斷中所需要之成分)作抽出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圖9B]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9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 [圖10A]係為對於具備有當資料取樣速度係為低速區域(例如,區域II、IV以及IX:參照圖1)時而將測定資料平滑化並將資料未取得區域作插補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圖10B]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10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 [圖10C]係為對於平滑化處理前後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之例作展示之圖。 [圖11A]係為對於具備有從外部而取得診斷對象之電池之電池特性資料或製造時ID資訊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圖11B]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11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 [圖12]係為對於電池劣化診斷裝置70所保持並且記述有藉由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10所判定出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與在診斷中所使用的指標以及製造時資訊之管理資訊1200作展示之圖。 [圖13A]係為對於具備有當資料取樣速度係為高速區域(例如,在圖1中之區域I、III以及V)時而能夠進行電池劣化狀態之計測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圖13B]係為對於具備有當資料取樣速度係為高速區域(例如,在圖1中之區域I、III以及V)時而能夠進行電池劣化狀態之計測的功能並且作為電池搭載機器而想定為電動車20'的情況時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圖13C]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13A或者是圖13B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 [圖14A]係為對於具備有當作為電力供給負載機器而使用像是空調機等之C-rate為低速區域之低電力負載時而對於該低電力負載之電力負載進行監視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圖14B]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14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 [圖15A]係為對於追加性地而附加有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503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圖15B]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15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 [圖16A]係為對於具備有「當作為電力供給負載機器而使用像是空調機等之C-rate為低速區域之低電力負載時而對於該低電力負載之電池輸出安定性作判定的功能」以及「與圖15A相同之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圖16B]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16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前半)。 [圖16C]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16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後半)。 [圖17A]係為對於具備有當資料取樣速度係為中低速區域(圖1之區域II、IV、VI、VII、VIII、IX)時而特定出電流遮斷開始點(休止點)的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圖17B]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17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 [圖18A]係為對於具備有「當資料取樣速度係為中低速區域(圖1之區域II、IV、VI、VII、VIII、IX)時而特定出電流遮斷開始點(休止點)的功能」與「對於測定資料之相位差作修正之功能」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圖18B]係為用以對於由在圖18A中所示之構成例所致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 [圖18C]係為對於休止點和被施加相位差修正之前的充放電特性資料(作為其中一例,電壓之時間性變化)與被施加了相位差修正之後的充放電特性資料(作為其中一例,電壓之時間性變化)作展示之圖。

Claims (40)

  1. 一種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係判定適合於診斷對象之電池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並具備有: 記憶裝置;和 處理器, 前述記憶裝置,係保持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該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係在藉由對於前述電池作計測之計測裝置之資料取樣速度與前述電池之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之至少2個的指標所構成之多維向量空間中,與藉由被設定於各指標處之1以上之臨限值所定義出的複數之區域之各者相互對應地而被分配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 前述處理器,係實行: 從前述記憶裝置而取得前述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之處理;和 取得與所被測定出的前述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相對應的前述至少2個的指標之值之處理;和 特定出與前述所取得了的至少2個的指標之值相對應之在前述多維向量空間中之1個的區域之處理;和 將與前述所特定出的區域相對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決定為前述電池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處理。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其中, 前述處理器,係基於在前述電池之充放電中所被計測到的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來算出前述至少2個的指標之值。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其中,係更進而構成為: 當前述資料取樣速度為較特定之取樣臨限值而更低的情況時,前述處理器,係在電池劣化診斷時,決定實行將前述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作平滑化之平滑化處理、在前述電池劣化診斷時而特定出前述電池之充放電電流遮斷開始點之休止點特定處理、或者是對於前述資料取樣速度之相位差作修正之相位差修正處理,此些之中之至少任一者之處理。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其中, 前述多維向量空間,係針對前述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而包含有藉由第1S/N比臨限值和較該第1S/N比臨限值而更小之第2S/N比臨限值所被區分出的前述複數之區域。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其中, 當前述S/N比為較第1S/N比臨限值而更低的情況時,前述處理器,係在電池劣化診斷時,決定實行將前述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作放大之放大處理。
  6.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其中, 前述處理器,係更進而決定實行將藉由前述放大處理而使感度有所提升的前述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之高頻成分作去除之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處理。
  7.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其中, 當前述S/N比為較第2S/N比臨限值而更低的情況時,前述處理器,係在電池劣化診斷時,決定實行對於前述電池之電力負載作監視之電力負載監視處理、使對於前述電池之電流供給停止之電流遮斷控制處理、或者是判斷前述電池之輸出是否到達了安定區域之輸出安定判定處理,此些之中之至少任一者之處理。
  8. 一種電池劣化診斷系統,係對於診斷對象之電池的劣化狀態進行診斷,並具備有: 相對於前述診斷對象之電池之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和 計測裝置,係計測前述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和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係基於由前述計測裝置所致之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來判定前述電池之劣化診斷方法;和 電池劣化診斷裝置,係依循於藉由前述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所判定出的前述電池之劣化診斷方法,來對於前述電池之劣化狀態進行診斷, 前述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係將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保持於記憶裝置中,該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係在藉由對於前述電池作計測之計測裝置之資料取樣速度與前述電池之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之至少2個的指標所構成之多維向量空間中,與藉由被設定於各指標處之1以上之臨限值所定義出的複數之區域之各者相互對應地而被分配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 並且,前述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係實行: 從前述記憶裝置而取得前述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之處理;和 取得與藉由前述計測裝置所被測定出的前述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相對應的前述至少2個的指標之值之處理;和 特定出與前述所取得了的至少2個的指標之值相對應之在前述多維向量空間中之1個的區域之處理;和 將與前述所特定出的區域相對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決定為前述電池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處理。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其中, 係更進而具備有: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裝置,係將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作平滑化而對於未取得區域之資料作插補, 前述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係構成為: 當基於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所算出的前述資料取樣速度係較特定之取樣臨限值而更低的情況時,係適用前述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裝置,並將被作了平滑化的充放電特性資料提供給前述電池劣化診斷裝置。
  10.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其中, 係更進而具備有:休止點特定裝置,係基於前述所測定出的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來特定出休止點,該休止點,係為被供給至前述電池處的電流之遮斷開始點, 前述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係構成為: 當根據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所算出的前述資料取樣速度係較特定之取樣臨限值而更低的情況時,係適用前述休止點特定裝置。
  11.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其中, 係更進而具備有:相位差修正裝置,係對於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之相位差進行修正, 前述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係構成為: 適用前述相位差修正裝置,而以前述休止點作為基準來對於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之相位差進行修正。
  12.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其中, 前述多維向量空間,係針對前述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而包含有藉由第1S/N比臨限值和較該第1S/N比臨限值而更小之第2S/N比臨限值所被區分出的前述複數之區域。
  13.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其中, 係更進而具備有:測定資料放大裝置,係將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作放大, 前述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係構成為: 當與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相對應之前述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為較前述第1S/N比臨限值而更小的情況時,係適用前述測定資料放大裝置,並將被作了放大的充放電特性資料提供給前述電池劣化診斷裝置。
  14.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其中, 係更進而具備有: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係將在前述被作了放大的充放電特性資料中所包含之高頻成分作去除, 前述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係構成為: 當與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相對應之前述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為較前述第1S/N比臨限值而更小的情況時,係適用前述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裝置,並將前述被作了放大並且使前述高頻成分被作了去除的充放電特性資料提供給前述電池劣化診斷裝置。
  15.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其中, 係更進而具備有:電力負載監視裝置,係對於前述電池之電力負載狀況作監視, 前述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係構成為: 當與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相對應之前述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為較前述第2S/N比臨限值而更小的情況時,係適用前述電力負載監視裝置,前述電池劣化診斷裝置,係使用前述電池之電力負載狀況成為安定後的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來對於前述電池之劣化狀態進行診斷。
  16.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其中, 係更進而具備有: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係當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滿足了預先所設定之條件時,將用以將對於搭載前述電池之電池搭載機器的電流作遮斷之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對於前述電池搭載機器作送訊, 前述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係構成為: 當與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相對應之前述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為較前述第2S/N比臨限值而更小的情況時,係適用前述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裝置,前述電池劣化診斷裝置,係使用對於前述電池搭載機器之電流被遮斷後的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來對於前述電池之劣化狀態進行診斷。
  17.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其中, 係更進而具備有:輸出安定判定裝置,係對於前述電池之輸出資料作監視,並判定電池輸出是否到達了安定區域, 前述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係構成為: 當與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相對應之前述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為較前述第2S/N比臨限值而更小的情況時,係適用前述輸出安定判定裝置,前述電池劣化診斷裝置,係使用前述電池之輸出成為安定後的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來對於前述電池之劣化狀態進行診斷。
  18.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其中, 係更進而具備有: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係對於搭載前述電池之電池搭載機器的充放電電路進行開閉控制, 前述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係構成為回應於充放電開始/停止訊號,而對於前述電池搭載機器的充放電電路進行開閉控制,藉由此,來成為能夠進行由前述計測裝置所致之前述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之計測。
  1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電池劣化診斷系統,其中, 係更進而具備有:電池資訊輸入裝置,係至少針對前述診斷對象之電池而輸入成為基準之容量資訊, 前述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係基於前述成為基準之容量資訊、和由前述計測裝置所計測之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來算出前述電池之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
  20. 一種電池劣化診斷系統,係對於診斷對象之電池的劣化狀態進行診斷,並具備有: 資料輸入裝置,係輸入前述診斷對象之電池之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之資訊、和對於前述電池進行計測之計測裝置的資料取樣速度之資訊、以及前述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和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係基於藉由前述資料輸入裝置所被作了輸入的前述S/N比之資訊以及前述資料取樣速度之資訊,來判定前述電池之劣化診斷方法;和 電池劣化診斷裝置,係依循於藉由前述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所判定出的前述劣化診斷方法,來對於前述電池之劣化狀態進行診斷, 前述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係將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保持於記憶裝置中,該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係在藉由對於前述電池作計測之計測裝置之資料取樣速度與前述電池之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之至少2個的指標所構成之多維向量空間中,與藉由被設定於各指標處之1以上之臨限值所定義出的複數之區域之各者相互對應地而被分配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 並且,前述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係實行: 從前述記憶裝置而取得前述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之處理;和 特定出與前述S/N比以及前述資料取樣速度之值相對應之在前述多維向量空間中之1個的區域之處理;和 將與前述所特定出的區域相對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決定為前述電池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處理。
  21. 一種電池劣化診斷系統,係對於診斷對象之電池的劣化狀態進行診斷,並具備有: 相對於前述診斷對象之電池之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和 計測裝置,係計測前述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和 伺服器裝置,係具備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功能和電池劣化診斷功能,該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功能,係基於由前述計測裝置所得到之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而判定前述電池之劣化診斷方法,該電池劣化診斷功能,係依循於藉由該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功能所判定出的前述電池之劣化診斷方法,來對於前述電池之劣化狀態進行診斷, 前述伺服器裝置,係將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保持於記憶裝置中,該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係在藉由對於前述電池作計測之計測裝置之資料取樣速度與前述電池之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之至少2個的指標所構成之多維向量空間中,與藉由被設定於各指標處之1以上之臨限值所定義出的複數之區域之各者相互對應地而被分配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 並且,前述伺服器裝置,係作為前述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功能,而實行: 從前述記憶裝置而取得前述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之處理;和 取得與藉由前述計測裝置所被測定出的前述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相對應的前述至少2個的指標之值之處理;和 特定出與前述所取得了的至少2個的指標之值相對應之在前述多維向量空間中之1個的區域之處理;和 將與前述所特定出的區域相對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決定為前述電池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處理。
  22. 一種方法,係為判定適合於診斷對象之電池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方法,並包含有: 準備保持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的記憶裝置之步驟,該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係在藉由對於前述電池作計測之計測裝置之資料取樣速度與前述電池之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之至少2個的指標所構成之多維向量空間中,與藉由被設定於各指標處之1以上之臨限值所定義出的複數之區域之各者相互對應地而被分配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和 使處理器從前述記憶裝置而取得前述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之步驟;和 使前述處理器取得與所被測定出的前述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相對應的前述至少2個的指標之值之步驟;和 使前述處理器特定出與前述所取得了的至少2個的指標之值相對應之在前述多維向量空間中之1個的區域之步驟;和 使前述處理器,將與前述所特定出的區域相對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決定為前述電池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步驟。
  23. 如請求項22所記載之方法,其中, 前述處理器,係基於在前述電池之充放電中所被計測到的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來算出前述至少2個的指標之值。
  24. 如請求項22所記載之方法,其中,係更進而包含有: 當前述資料取樣速度為較特定之取樣臨限值而更低的情況時,使前述處理器,在電池劣化診斷時,決定實行將前述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作平滑化之平滑化處理、在前述電池劣化診斷時而特定出前述電池之充放電電流遮斷開始點之休止點特定處理、或者是對於前述資料取樣速度之相位差作修正之相位差修正處理,此些之中之至少任一者之處理之步驟。
  25. 如請求項22所記載之方法,其中, 前述多維向量空間,係針對前述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而包含有藉由第1S/N比臨限值和較該第1S/N比臨限值而更小之第2S/N比臨限值所被區分出的前述複數之區域。
  26. 如請求項25所記載之方法,其中, 係包含有:當前述S/N比為較第1S/N比臨限值而更低的情況時,使前述處理器,在電池劣化診斷時,決定實行將前述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作放大之放大處理之步驟。
  27. 如請求項26所記載之方法,其中, 係包含有:使前述處理器,更進而決定實行將藉由前述放大處理而使感度有所提升的前述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之高頻成分作去除之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處理之步驟。
  28. 如請求項25所記載之方法,其中, 係包含有:當前述S/N比為較第2S/N比臨限值而更低的情況時,使前述處理器,在電池劣化診斷時,決定實行對於前述電池之電力負載作監視之電力負載監視處理、使對於前述電池之電流供給停止之電流遮斷控制處理、或者是判斷前述電池之輸出是否到達了安定區域之輸出安定判定處理,此些之中之至少任一者之處理之步驟。
  29. 一種方法,係為對於診斷對象之電池的劣化狀態進行診斷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並包含有: 準備相對於前述診斷對象之電池之電力供給負載機器和計測前述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之計測裝置之步驟;和 使第1處理器,基於由前述計測裝置所致之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來判定前述電池之劣化診斷方法之步驟;和 使前述第1處理器或者是與前述第1處理器相異之第2處理器,依循於前述劣化診斷方法來診斷前述電池之劣化狀態之步驟, 前述判定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步驟,係包含有: 使前述第1處理器,從保持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的記憶裝置而取得前述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之步驟,該多維向量空間之資訊,係在藉由前述計測裝置之資料取樣速度與前述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之至少2個的指標所構成之多維向量空間中,與藉由被設定於各指標處之1以上之臨限值所定義出的複數之區域之各者相互對應地而被分配有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和 使前述第1處理器取得與藉由前述計測裝置所被測定出的前述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相對應的前述至少2個的指標之值之步驟;和 使前述第1處理器特定出與前述所取得了的至少2個的指標之值相對應之在前述多維向量空間中之1個的區域之步驟;和 使前述第1處理器,將與前述所特定出的區域相對應之電池劣化診斷方法,決定為前述電池的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步驟。
  30. 如請求項29所記載之方法,其中, 係更進而包含有:使前述第1處理器,當基於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所算出的前述資料取樣速度係較特定之取樣臨限值而更低的情況時,決定適用將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作平滑化而將未取得區域之資料作插補的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之步驟, 前述第1處理器或者是前述第2處理器,係使用藉由前述測定資料平滑化處理而被作了平滑化的充放電特性資料,來診斷前述電池之劣化狀態。
  31. 如請求項29所記載之方法,其中, 係更進而包含有:使前述第1處理器,當基於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所算出的前述資料取樣速度係較特定之取樣臨限值而更低的情況時,決定適用基於前述所測定出的電池之充放電特性資料來特定出身為被供給至前述電池處的電流之遮斷開始點之休止點的休止點特定處理之步驟。
  32. 如請求項31所記載之方法,其中, 係更進而包含有:使前述第1處理器,當基於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所算出的前述資料取樣速度係較特定之取樣臨限值而更低的情況時,決定適用以前述休止點作為基準而對於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之相位差進行修正的相位差修正處理之步驟, 前述第1處理器或者是前述第2處理器,係使用藉由前述相位差修正處理而被作了相位差修正後的充放電特性資料,來診斷前述電池之劣化狀態。
  33. 如請求項29所記載之方法,其中, 前述多維向量空間,係針對前述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而包含有藉由第1S/N比臨限值和較該第1S/N比臨限值而更小之第2S/N比臨限值所被區分出的前述複數之區域。
  34. 如請求項33所記載之方法,其中, 係更進而具備有測定資料放大裝置, 該方法,係更進而包含有:使前述第1處理器,當與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相對應之前述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為較前述第1S/N比臨限值而更小的情況時,決定適用將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作放大之測定資料放大處理之步驟, 前述第1處理器或者是前述第2處理器,係使用藉由前述測定資料放大處理而被作了放大的充放電特性資料,來實行前述電池之劣化診斷。
  35. 如請求項34所記載之方法,其中, 係更進而包含有:使前述第1處理器,當與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相對應之前述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為較前述第1S/N比臨限值而更小的情況時,決定適用將在前述被作了放大的充放電特性資料中所包含之高頻成分作去除之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處理之步驟, 前述第1處理器或者是前述第2處理器,係使用藉由前述測定資料放大處理而被作了放大並且藉由前述高頻成分遮斷調整處理而使高頻成分被作了去除的充放電特性資料,來實行前述電池之劣化診斷。
  36. 如請求項33所記載之方法,其中, 係更進而包含有:使前述第1處理器,當與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相對應之前述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為較前述第2S/N比臨限值而更小的情況時,決定適用對於前述電池之電力負載狀況作監視的電力負載監視處理之步驟, 前述第1處理器或者是前述第2處理器,係使用在前述電池之電力負載狀況成為安定後的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來實行前述電池之劣化診斷。
  37. 如請求項33所記載之方法,其中, 係更進而包含有:使前述第1處理器,當與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相對應之前述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為較前述第2S/N比臨限值而更小的情況時,決定適用將用以將對於搭載前述電池之電力搭載機器的電流作遮斷之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對於前述電池搭載機器作送訊的計測用電流遮斷訊號控制處理之步驟, 前述第1處理器或者是前述第2處理器,係使用在將對於前述電池搭載機器之電流遮斷後的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來實行前述電池之劣化診斷。
  38. 如請求項33所記載之方法,其中, 係更進而包含有:使前述第1處理器,當與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相對應之前述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為較前述第2S/N比臨限值而更小的情況時,決定適用對於前述電池之輸出資料作監視並判定電池輸出是否到達了安定區域的輸出安定判定處理之步驟, 前述第1處理器或者是前述第2處理器,係使用在前述電池之輸出成為安定後的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來實行前述電池之劣化診斷。
  39. 如請求項29所記載之方法,其中, 係更進而包含有:準備對於搭載前述電池之電池搭載機器的充放電電路進行開閉控制之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之步驟;和 使前述充放電電路開閉控制裝置,回應於從進行針對前述電池之充放電動作的充放電機器而來之充放電開始/停止訊號,來對於前述電池搭載機器的充放電電路進行開閉控制之步驟。
  40. 如請求項29所記載之方法,其中, 係更進而具備有:使前述第1處理器,取得從外部所被輸入的至少針對前述電池而成為基準之容量資訊之步驟;和 使前述第1處理器,基於前述成為基準之容量資訊、和由前述計測裝置所計測之前述充放電特性資料,來算出前述電池之電力供給負載機器之S/N比之步驟。
TW111147468A 2022-02-28 2022-12-09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電池劣化診斷系統、判定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方法、以及電池劣化診斷方法 TW2023370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2/008407 WO2023162266A1 (ja) 2022-02-28 2022-02-28 電池劣化診断方法判定装置、電池劣化診断システム、電池劣化診断方法を判定する方法、および電池劣化診断方法
WOPCT/JP2022/008407 2022-0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7068A true TW202337068A (zh) 2023-09-16

Family

ID=87765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7468A TW202337068A (zh) 2022-02-28 2022-12-09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電池劣化診斷系統、判定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方法、以及電池劣化診斷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37068A (zh)
WO (1) WO202316226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39626B2 (en) * 2017-12-15 2019-10-08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with autonomous gain stage and auto scaling,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585859B2 (en) * 2019-03-01 2023-02-21 Chongqing Jinkang Powertrain New Energy Co., Ltd. State of charge error estimation of battery cells background
JP2021140991A (ja) * 2020-03-06 2021-09-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診断装置
WO2022018810A1 (ja) * 2020-07-20 2022-01-27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蓄電池のデータ抽出装置及び蓄電池のデータ抽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62266A1 (ja)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5085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fault position of a fault on a line of an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network
JP4052418B2 (ja) 電池容量検出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電池パック
CN108539300B (zh) 电池包的电量均衡方法及系统
CN107942251A (zh) 电流检测系统、方法和电流检测装置
JP6250063B2 (ja) 粒子フィルタの状態の診断
CN111024416B (zh) 一种列车牵引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US8130112B2 (en) Method of alarm mask generation and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wind turbines
US793087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a particle filter in the exhaust lin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1208351B (zh) 基于负荷跳变计算供电线路阻抗的方法、存储介质
CN105658937B (zh) 用于监测传感器的运行的方法
CN108232347A (zh) 自动导引运输车的电池模组管理方法、装置
JP2006504113A (ja) 内燃機関の範囲内の測定変数を検出する、少なくとも3つのセンサの検査方法
KR102368324B1 (ko) 충전케이블의 온도값을 이용한 전기자동차 충전기 이상상태 모니터링 장치
CN108223060A (zh) 一种颗粒物捕集器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11189645B (zh) 用于以减少的处理时间执行诊断过程的方法和系统
WO201405528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n-board diagnosis of estimated battery state of charge
JP5812968B2 (ja) 電流センサ故障検知装置、電池システム、及び電流センサ故障検知方法
CN112986826A (zh) 用于识别车辆部件的由负荷决定的状态的方法
TW202337068A (zh) 電池劣化診斷方法判定裝置、電池劣化診斷系統、判定電池劣化診斷方法之方法、以及電池劣化診斷方法
EP4145157A1 (en) Battery system state of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CN116660703B (zh) 基于数据分析的配网系统绝缘故障在线监测系统
WO2017175678A1 (ja) 異常検出装置、異常検出方法及び異常検出システム
EP3390789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orrecting for error of particulate matter sensors
CN112213675B (zh) 一种电流传感器故障判别方法及装置
JP2020082827A (ja) 航空機の状態判定装置及び航空機の状態判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