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8757A - 用於增強型實境應用的智能眼鏡之電子控制 - Google Patents

用於增強型實境應用的智能眼鏡之電子控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8757A
TW202328757A TW111132091A TW111132091A TW202328757A TW 202328757 A TW202328757 A TW 202328757A TW 111132091 A TW111132091 A TW 111132091A TW 111132091 A TW111132091 A TW 111132091A TW 202328757 A TW202328757 A TW 2023287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mart glasses
mode
computer
eyepiece
lev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2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利安 喬瑟夫 莫西斯 費薩德
南 王
約翰納 蓋比亞拉 寇約克 厄斯克德羅
柯瑞 安傑羅 哈利斯
梅琳達 多拉 斯札波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元平台技術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7/891,87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20230066327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元平台技術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元平台技術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8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875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10Filters, e.g. for facilitating adaptation of the eyes to the dark; Sunglasses
    • G02C7/101Filters, e.g. for facilitating adaptation of the eyes to the dark; Sunglasses having an electro-optical light val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用於控制智能眼鏡中之透明度位準之方法。該方法包括:自一智能眼鏡中之一感測器接收指示一環境光強度之一信號;基於該信號選擇該智能眼鏡中之一目鏡之一透明度位準;及將該透明度位準提供至一控制電路,使得該目鏡可接收一所要電流以將該目鏡中之一調光裝置啟用至一所要位準。

Description

用於增強型實境應用的智能眼鏡之電子控制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用於頭戴裝置及可穿戴裝置之使用者界面。更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經由使用者介面或自動化命令對智能眼鏡中之色調及著色的電子控制。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引用]
本發明係關於且主張於2021年8月27日提交之題為「ELECTRONIC CONTROL OF SMART GLASSES FOR ENHANCED REALITY APPLICATIONS」之第63/237,921號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及於2021年11月12日提交之題為「ELECTRONIC CONTROL OF SMART GLASSES FOR ENHANCED REALITY APPLICATIONS」之第63/278,876號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的優先權。本發明亦係關於且主張於2022年8月19日提交之第17/891,875號美國非臨時專利申請案的優先權。以上美國專利申請案之內容出於所有目的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可穿戴裝置具有簡單使用者介面,因此使用者可在旅途中輕鬆提供命令及調整設定。然而,當可穿戴裝置為頭戴裝置或智能眼鏡時,約束條件甚至更高,因為需要使用者在評估其眼前出現之場景時保持釋放雙手的方法。目前,頭戴裝置及智能眼鏡中不同設定之使用者介面及電子控制涉及結合使用者雙手之使用者觸摸或動作。此外,語音控制系統尚未達到處理複雜組態所需之精度位準。人工智慧方法迄今為止缺乏基於使用者手勢及其他無觸摸動作提供令人滿意的回應之精度及粒度。
一種電腦實施方法包括自一智能眼鏡中之一感測器接收指示一環境光強度之一信號。該電腦實施方法亦包括基於該信號選擇該智能眼鏡中之一目鏡之一透明度位準;及將該透明度位準提供至一控制電路,使得該目鏡可接收一所要電流以將該目鏡中之一調光裝置啟用至一所要位準。
一種系統,其包括:一記憶體,其儲存指令;及一或多個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執行該等指令且使得該系統執行操作。該等操作包括自一智能眼鏡中之一感測器接收指示一環境光強度之一信號;基於該信號選擇該智能眼鏡中之一目鏡之一透明度位準;及將該透明度位準提供至一控制電路,使得該目鏡可接收一所要電流以將該目鏡中之一調光裝置啟用至一所要位準。該等操作亦包括接收來自一人臉偵測系統之一信號,該信號指示一使用者正穿戴該智能眼鏡;及回應於來自該人臉偵測系統之該信號而啟動該智能眼鏡。
一種電腦實施方法包括:選擇一軟體輸入或一硬體輸入以控制一智能眼鏡中之一透明度位準;自該智能眼鏡中之一觸摸感測器或自藉由與該智能眼鏡耦接之一行動裝置中之一圖形使用者介面的一命令輸入接收該智能眼鏡之一所要透明度位準。該電腦實施方法亦包括藉由一控制器電路向該智能眼鏡之一目鏡中之一調光裝置提供足以獲得該所要透明度位準之一電流。
在以下詳細描述中,闡述諸多具體細節以提供對本發明之充分理解。然而,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顯而易見,可在並無此等具體細節中之一些細節的情況下實踐本發明之具體實例。在其他情況下,並未詳細展示熟知結構及技術以免混淆本發明。
在可穿戴裝置領域,智能眼鏡之電氣互連歸因於所涉及之精密部件及裝置預期順暢操作所處之壓力環境條件而帶來挑戰。舉例而言,預期電氣互連經由簡單手勢、觸摸及語音命令或指令來順應使用者之需要及需求。智能眼鏡之電氣控制之重要任務之一為其中目鏡的透明度位準。透明度位準係提高使用者舒適性及安全性的主要設定。另外,對於擴增實境組態之實施,重要的是在注意舒適性、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情況下準確設定顯示器之背景。智能眼鏡之另一挑戰為減小功耗,因為裝置之自主性對於舒適性及使用者偏好至關重要。因此,期望智能眼鏡具有簡單且緊湊互連,其具有無縫組裝方法,允許根據使用及環境重新組態透明度位準。
為了解決上述挑戰,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智能眼鏡中之多個感測器向經組態以實現智能眼鏡之無摩擦透明度控制的微控制器提供輸入。另外,一些具體實例根據預定義之環境光強度提供透明度位準之智能眼鏡客製化。在一些具體實例中,使用機器學習演算法捕獲使用者經由手動調整輸入的使用者偏好。另外,一些具體實例包括在備用操作模式中之低功率使用策略及休眠模式管理,以將智能眼鏡之自主性及範圍延伸出當前可能之自主性及範圍。
圖1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用於增強型實境應用的智能眼鏡100。智能眼鏡100包括框架101、固持左(105L)及右(105R)目鏡(下文統稱為「目鏡105」)、處理器112、記憶體120及通信模組118。記憶體電路120儲存指令,該等指令當由處理器112執行時使得智能眼鏡100執行本文揭示之步驟及操作中的至少一些。通信模組118生成電磁(electromagnetic;EM)信號以與行動裝置110(例如,智能眼鏡100之使用者之智能電話)通信。行動裝置110又可經由網路150與遠端伺服器130通信。遠端伺服器130可代管安裝於行動裝置110中之應用程式,使用者可藉由該應用程式控制、調整設定、提供、收集及處理智能眼鏡110收集之資料。因此,通信模組118可包括無線電及天線硬體及軟體,以自行動裝置110及/或遠端伺服器130提供及接收無線信號。
在一些具體實例中,目鏡105可包括主動組件,諸如經組態以提供目鏡105之可變色調或調光的液晶層。因此,智能眼鏡100之透明度可根據環境條件或使用者需要自動地或藉由使用者控制進行調整。為了評估環境條件,智能眼鏡100可包括一或多個感測器121,其可經組態為環境光感測器(ambient light sensor;ALS)、聲偵測器及類似者。環境光感測器121可經組態以偵測可見光(VIS,450 nm至750 nm)、紫外光(UV,200 nm至450 nm波長)、紅外光(IR,750 nm至10 µm波長)或任何其他所要波長範圍。舉例而言,在一些具體實例中,UV偵測器可指示直射陽光之存在(例如,使用者在戶外及/或在明媚的晴天)。
另外且作為使用者互動系統之一部分,智能眼鏡100可包括揚聲器/麥克風125,以便使用者可提供語音命令及接收音訊回饋。在一些具體實例中,使用者介面可包括觸敏控制器及感測器123。在一些具體實例中,來自觸摸感測器123之輸入可在機器學習演算法中用於手勢辨識。智能眼鏡100中之感測器123亦可包括人臉偵測感測器及諸如加速度計及陀螺儀之慣性量測單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以幫助判定智能眼鏡100正在使用還是被擱置未用。
在一些具體實例中,記憶體120儲存指令,且處理器經組態以執行指令以執行本文揭示之方法中之至少一或多個步驟。舉例而言,儲存在記憶體中之指令可為安裝於行動裝置中且由遠端伺服器代管之應用程式之一部分。應用程式可經組態以將行動裝置與智能眼鏡配對,自其擷取資料,並向智能眼鏡提供指令及更新。舉例而言,行動應用程式可包括使用者助理,以控制及調整智能眼鏡中之設定,且甚至提供指令及設定智能眼鏡之組態模式。另外,安裝於眼鏡框架中之攝影機122可捕獲使用者之前視圖之影像或視訊。該影像或視訊可由行動裝置中之處理器或應用程式使用,以審查、檢測及分析使用者之環境,且基於環境得出關於要採取之步驟的決策。此外,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攝影機可捕獲使用者做出之手勢,作為指示智能眼鏡採取特定動作之介面的一部分。
圖2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具有用於透明度調節之電子控制的智能眼鏡200的若干組態20A、20B及20C(下文統稱為「組態20」)。在組態20A中,使用者201處於明亮的戶外(例如,12:00 PM),且智能眼鏡200中之目鏡的透明度被調低。在組態20B中,使用者201在夜間(例如,12:00 AM)在光線差之環境中處於戶外。因此,在組態20B中,智能眼鏡200之較高透明度係合乎需要的。為了實現組態20A或20B中之任何結果,智能眼鏡200可包括環境光感測器(例如,感測器121),以評估可用環境照明之位準。
組態20C稍微更複雜。使用者201在環境照明較低的夜間駕駛。然而,汽車在前照燈251‘打開’之情況下為使用者提供迎面照明。因此,所需結果為智能眼鏡200保持透明度位準不變(或至少不降低透明度),從而使用者可發現道路250上迎面而來之交通及其他危險。為實現此目的,除了環境光感測器之外,智能眼鏡200之電氣控制可應用人工智慧演算法,以正確地讀取情形且應用適當動作。
更一般而言,本文揭示之具體實例包括組態20中之任何一者,補充有IMU感測器資料及觸摸感測資料以解釋使用者201所處之特定環境,且更好及更安全地評估使用者之需要及需求(例如,使用者201在夜間駕駛,在例如森林、多雲或暴風雨天空等黑暗區域進行戶外散步,及類似者)。另外,與智能眼鏡通信耦接之行動裝置(例如,行動裝置110)可經由GPS及其他地理位置策略識別當日時間及太陽相對於使用者頭部及位向之位置(其可經由IMU感測器擷取)。因此,本文揭示之機器學習演算法可使用地理位置資訊及其中使用者之頭部位向來評估智能眼鏡200之使用組態且更好地提供其透明度位準調整。
圖3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用於智能眼鏡中之透明度位準之電子控制的電路312-1及312-2(下文統稱為「電路312」)的方塊圖300。電路312-1可包括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a chip;SoC),且電路312-2可為感測器微控制器單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電路312-1與用於左目鏡305L之驅動器315L及用於右目鏡305R之驅動器315R(下文統稱為「目鏡驅動器315」及「目鏡305」)以及人臉偵測感測器317耦接。目鏡驅動器315分別控制各別目鏡305之透明度位準。在一些具體實例中,目鏡驅動器315可組合在一起(例如同時)控制目鏡305之單一單元中。電路312-1亦可耦接至ALS 321-1、觸摸感測器321-2、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驅動器321-3、IMU感測器321-4及攝影機322。耦接至電路312之其他附件及裝置可包括揚聲器325L及325R(下文統稱為「揚聲器325」)、數位麥克風(digital microphone;DMIC)325及通信模組318(例如,8T/LAN)。
在一些具體實例中,電路312-1可操作一或多個演算法,以執行本文揭示之操作中之至少一些或全部,包括機器學習演算法、神經網路及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演算法。
圖4AC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用於智能眼鏡中之目鏡405A及405B(下文統稱為「目鏡405」)中的透明度位準之共用控制的電路圖及信號433-1及433-2(下文統稱為「信號433」)。在圖式中,說明兩種組態。連接器431-1、431-2及431-3(下文統稱為「連接器431」)提供電壓以分別為目鏡405充電及為智能眼鏡放電。
圖4A說明具有兩個MOSFET 415-1及415-2之第一組態400A(PN組態,下文統稱為「MOSFET 415」,其自耦接MOSFET 415之汲極-源極410饋入目鏡405之主動組件。具有固定電荷位準之目鏡405中之一者具有耦接至地之負埠。因此,當目鏡405A中之電荷在經預選時段內下降至低於設定臨限電壓時,對目鏡405A充電。
圖4B說明包括MOSFET 415-1(P通道)之第二組態400B,其饋入積體電路416中。目鏡405B中之主動組件藉由MOSFET 415-1之汲極饋入。
圖4C說明目鏡405之主動元件中之電極兩端的電壓信號433以及其中之電荷位準。該系統控制每目鏡405之一個信號,從而向微控制器組態增加相對低的成本。
圖5至圖8描述本文揭示之方法之若干具體實例,其中用於降低功耗之休眠操作模式與三種「喚醒」操作模式組合:『清晰』、『中尺度』及『暗』。因此,智能眼鏡設定可經配置使得清晰、中尺度及暗位準中之每一者具有明確界定之透明度位準(例如,清晰與70%至100%透明度相關聯,中尺度模式與30%至70%透明度相關聯,且暗模式與小於30%透明度相關聯)。每一操作模式之透明度位準可經由依預設設定之臨限值來設定,且經由機器學習演算法來調整,如本文所揭示。另外,如上文所揭示之臨限值及透明度位準可取決於電池電量或電池中之量測電荷,當電池耗盡時具有使用較少功率之趨勢。透明度位準可取決於用於對智能眼鏡中之目鏡進行調光之功率。舉例而言,在一些具體實例中,無功率組態可與目鏡之最高透明度相關聯,且在一些具體實例中,無功率組態可與目鏡之最暗組態相關聯。一般而言,應理解,取決於使用者之需要、使用者使用歷史及類似者,喚醒操作模式可多於三種或少於三種。
圖5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智能眼鏡(參見智能眼鏡100、200)中之透明度位準的循環手動控制之步驟流程圖500。裝置處於休眠模式502或自中尺度透明度506、全暗視圖508或清晰模式504進入該休眠模式。當使用者進行按鈕啟用515時,智能眼鏡自暗模式508轉換至中尺度模式506。藉由按鈕啟用515自清晰模式504獲得相同效果。在按鈕啟用515時,自暗模式508獲得清晰模式504。在裝置512A喚醒時,發生系統休眠模式502與清晰模式504之間的轉換。當裝置處於清晰模式504時,裝置將在進入休眠模式時被設定為系統休眠模式502。應注意,暗模式508、清晰模式504及中尺度模式506之間的轉換為循環的,如同在暗模式-清晰模式及中尺度模式中。
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智能眼鏡可藉由某些操作進入休眠模式502,此等操作包括但不限於:自頭部移除智能眼鏡,將裝置穿戴在發際線上,將裝置倒置穿戴或戴在帽子上,或關閉智能眼鏡之鉸鏈。
圖6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智能眼鏡(參見智能眼鏡100、200)中之透明度位準的雙向手動控制之步驟流程圖600。在此情境下,暗模式508、清晰模式504及中尺度模式506中之任何兩者之間的轉換為直接可反向的。舉例而言,自清晰模式504至中尺度模式506之轉換可經由慢速向前滑移或雙輕觸615A而發生。反向轉換藉由慢速向後滑移或單輕觸615B而發生。自清晰模式504至暗模式508之轉換藉由快速向前滑移或雙輕觸並保持615C而發生。反向轉換藉由快速向後滑移及單輕觸並保持615D而發生。命令615A、615B、615C及615D在下文中將被稱為「手勢命令615」。
自暗模式508至中尺度模式506之轉換經由慢速向前滑動或雙輕觸615A而發生。反向轉換經由慢速向後滑移及單輕觸615B而發生。應注意,在此組態中,為了在清晰模式504、暗模式508及中尺度模式506之間轉換,三種狀態中之任何一種都可處於初始模式。
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智能眼鏡可藉由某些操作進入休眠模式502,此等操作包括但不限於:自頭部移除智能眼鏡,將裝置穿戴在發際線上,將裝置倒置穿戴或戴在帽子上,或關閉智能眼鏡之鉸鏈。
圖7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智能眼鏡中之透明度位準的雙向語音控制之步驟流程圖700。在此組態中,如在先前組態中,清晰(504)、中尺度(506)或暗(508)模式中之任何兩者之間的轉換為直接可反向的。在此組態中,藉由來自使用者之語音命令715A、715B、715C及715D(下文統稱為「語音命令715」)來執行轉換。在一些具體實例中,語音命令包括使用者所說之關鍵字組或片語。舉例而言,對於自中尺度模式506至清晰模式504之轉換,語音命令715A可包括字組「更清晰」。對於反向轉換,語音指令715B可包括字組「更暗」。同樣,對於自暗模式508至清晰模式504之轉換,語音命令715C可包括字組「最清晰」。對於反向轉換,語音指令715D可包括字組「最暗」。對於自暗模式508至中尺度模式506之轉換,語音命令715A可包括字組「更清晰」。對於反向轉換,語音指令715A可包括字組「更暗」。
另外,對於中尺度模式506或暗模式508至休眠模式502之間的轉換,語音命令517E可包括片語「進入休眠模式」。對於自休眠模式502至清晰模式504之轉換,語音命令517F可包括片語「喚醒」,且反向轉換可經由語音命令517G中之片語「進入休眠模式」而發生。
在一些具體實例中,語音命令包括來自使用者之語音命令的機器學習語義解釋。舉例而言,在一些具體實例中,系統可使用機器學習演算法,該機器學習演算法具有經組態以基於語言分類器解譯句子含義之NLP神經網路。因此,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智能眼鏡可經組態以用使用者可在會話開始時設定之特定語言操作。
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智能眼鏡可藉由某些操作進入休眠模式502,此等操作包括但不限於:自頭部移除智能眼鏡,將裝置穿戴在發際線上,將裝置倒置穿戴或戴在帽子上,或關閉智能眼鏡之鉸鏈。
圖8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使用ALS(例如,ALS 121)自動控制智能眼鏡中之透明度位準之步驟流程圖800。因此,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智能眼鏡可包括低於環境光強度之第二臨限值位準之第一臨限值位準。第一臨限值位準及第二臨限值位準可經由機器學習演算法自動選擇,或可由使用者手動設定。
在啟動之後,當智能眼鏡處於清晰模式504且ALS在智能眼鏡啟動後偵測到低於第一臨限值位準之光位準時,在步驟812中將系統轉移至休眠模式502。相反,當智能眼鏡在啟動之後處於休眠模式502且ALS偵測到低於第一臨限值之光位準時,將智能眼鏡喚醒至清晰模式504(步驟812)。當智能眼鏡在啟動之後處於休眠模式502且ALS偵測到高於第二臨限值位準之光位準時,在步驟815C中,將智能眼鏡喚醒至暗模式508。當智能眼鏡在啟動之後處於休眠模式502且ALS偵測到高於第一臨限值位準但低於第二臨限值位準之光位準時,在步驟815A中將智能眼鏡喚醒至中尺度模式506。
當智能眼鏡處於清晰模式504且ALS偵測到高於第一臨限值位準但低於第二臨限值位準之環境光時,在步驟815D中將智能眼鏡設定為中尺度模式506。相反,當智能眼鏡處於中尺度模式506且ALS偵測到低於第一臨限值位準之環境光或存在ALS中斷(例如,由使用者提示)時,將智能眼鏡轉變為清晰位準(步驟815D)。
當智能眼鏡處於中尺度模式506且ALS被中斷或其量測到高於第二臨限值位準之環境光時,將智能眼鏡轉變為暗模式502(步驟815A)。相反,當智能眼鏡處於暗模式502且ALS被中斷或其量測到高於第一臨限值位準且低於第二臨限值位準之環境光位準時,將智能眼鏡設定為中尺度模式506(步驟815A)。
當智能眼鏡處於暗模式且ALS感測器偵測到高於第一臨限值位準但低於第一臨限值位準之光強度或本端時間超過日落時,將智能眼鏡設定為清晰模式504。
圖9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在自動控制與手動控制之間的切換模式下控制智能眼鏡中之透明度位準的步驟流程圖900。
控制選擇步驟902為智能眼鏡選擇軟體(例如,自動)或硬體(例如,手動)控制開關。當選擇手動控制904A或自動控制904B時,系統查詢觸摸感測器(步驟906A及906B)、行動應用程式或裝置助理(例如,安裝於行動裝置中)或智能眼鏡中之按鈕,以在步驟908A中設定使用者定義之透明度位準。在自動控制904B中,當不存在來自觸摸感測器、行動應用程式、助理或任何其他按鈕之信號時,系統在步驟908B中查詢ALS,且在步驟912中將透明度位準設定為經預選值(例如,圖5至圖8中之方法)。同樣在自動控制模式中,即使當選擇及應用使用者定義之透明度位準(步驟908A及908C)時,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根據圖5至圖8中所說明之步驟中之任一者,低於或高於第一或第二臨限值位準之ALS讀數(步驟910)可觸發智能眼鏡之透明度位準之變化(步驟912)。
圖10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偵測用於將智能眼鏡設定為休眠模式之頭部/眼鏡位置的步驟流程圖。當系統開始於休眠模式1002時,其在當手動命令1016A被啟用時進入手動模式。系統亦可藉由手動啟用1016A恢復至休眠模式1002。當系統處於手動模式1006時,ALS超過第一或第二臨限值位準可觸發自動模式1004之應用。同樣,當系統處於自動模式1004時,使用者可藉由按鈕、觸摸感測器或藉由行動裝置或應用程式中之裝置助理觸發手動模式1006。在一些具體實例中,當感測器偵測到智能眼鏡閒置或不在使用者面前時,智能眼鏡可自自動模式1004變為休眠模式1002。
在一些具體實例中,當系統自自動模式1004進入休眠模式1002時,其在喚醒時返回至自動模式1004。同樣,當系統自手動模式1006進入休眠模式1002時,其可在喚醒時返回至手動模式1006。
圖11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在預設自動控制模式下控制智能眼鏡中之透明度位準的步驟流程圖1100。因此,系統開始於自動控制模式『開啟』(步驟1102)。在當前ALS量測值落在針對自動模式建立之任何臨限值位準之外時,系統切換至手動控制(例如,自動控制設定為『關閉』,步驟1104A)。在一些具體實例中,當系統切換至手動控制(步驟1104B)時,其保持處於手動控制,直到其被切換回自動模式(例如,在步驟1106中,由使用者藉由智能眼鏡上之按鈕或行動應用程式中之助理)、系統由使用者重新啟動,或ALS感測器量測經預選臨限值內之值。
圖12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用於控制智能眼鏡(例如,智能眼鏡100及200)中之透明度位準之方法1200的步驟流程圖。方法1200中之至少一些步驟可由執行儲存在記憶體中之指令的處理器(例如,程序112及記憶體120)來執行。處理器及記憶體可為智能眼鏡之一部分,或為與智能眼鏡通信耦接之行動裝置(例如,行動裝置110)之一部分。行動裝置可具有安裝於其中之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由經由網路通信地耦接至行動裝置之遠端伺服器(例如,伺服器130及網路150)代管。在一些具體實例中,如本文所揭示之安裝於智能眼鏡中之感測器、麥克風、揚聲器及攝影機(例如,ALS感測器121、感測器123、揚聲器125、攝影機122)可提供資料及使用者命令以執行方法1200中之至少一些操作。與本發明一致的方法可包括以不同次序、同時、半同時或在時間上重疊執行之方法1200中之一或多個步驟。
步驟1202包括自智能眼鏡中之感測器接收指示環境光強度之信號。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步驟1202進一步包括接收來自人臉偵測系統之信號,該信號指示使用者正穿戴智能眼鏡,且回應於來自人臉偵測系統之信號而啟動智能眼鏡。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步驟1202進一步包括在接收到來自使用者之觸摸感測器信號時啟動智能眼鏡中之電腦。
步驟1204包括基於該信號選擇智能眼鏡中之目鏡之透明度位準。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指示光強度之信號為指示智能眼鏡之使用者在白天處於戶外之紫外輻射位準,且步驟1204包括將智能眼鏡自清晰操作模式切換至暗操作模式。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指示環境光強度之該信號包括指示人工照明源之部分信號及指示人工照明源之暗背景之部分信號,且步驟1204包括選擇清晰操作模式。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步驟1204包括自智能眼鏡之清晰模式、中尺度模式及暗模式中之一者中進行選擇。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指示環境光強度之該信號高於經預選臨限值,且步驟1204包括將智能眼鏡自休眠模式切換至中尺度模式。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指示環境光強度之該信號高於經預選臨限值,且步驟1204包括將智能眼鏡自清晰模式切換至暗模式。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指示環境光強度之該信號高於第一臨限值及第二臨限值,且步驟1204包括將智能眼鏡自清晰模式切換至暗模式。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步驟1204進一步包括接收指示智能眼鏡閒置之感測信號,及在智能眼鏡之休眠模式下選擇預設透明度位準。
步驟1206包括將透明度位準提供至控制電路,使得目鏡可接收所要電流以將目鏡中之調光裝置啟用至所要位準。
圖13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用於經由軟體或硬體控制智能眼鏡(例如,智能眼鏡100及200)中之透明度位準之方法的步驟流程圖。方法1300中之至少一些步驟可由執行儲存在記憶體中之指令的處理器(例如,程序112及記憶體120)來執行。處理器及記憶體可為智能眼鏡之一部分,或為與智能眼鏡通信耦接之行動裝置(例如,行動裝置110)之一部分。行動裝置可具有安裝於其中之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由經由網路通信地耦接至行動裝置之遠端伺服器(例如,伺服器130及網路150)代管。在一些具體實例中,如本文所揭示之安裝於智能眼鏡中之感測器、麥克風、揚聲器及攝影機(例如,ALS感測器121、感測器123、揚聲器125、攝影機122)可提供資料及使用者命令以執行方法1300中之至少一些操作。與本發明一致的方法可包括以不同次序、同時、半同時或在時間上重疊執行之方法1300中之一或多個步驟。
步驟1302包括選擇軟體輸入或硬體輸入以控制智能眼鏡中之透明度位準。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步驟1302進一步包括當自智能眼鏡中之感測器接收到閒置信號時將智能眼鏡設定為休眠模式。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步驟1302進一步包括當智能眼鏡接收到喚醒信號時,基於進入休眠模式之前智能眼鏡之最後操作模式,將智能眼鏡返回至軟體輸入或硬體輸入。
步驟1304包括自智能眼鏡中之觸摸感測器或自藉由與智能眼鏡耦接之行動裝置中之圖形使用者介面的命令輸入接收智能眼鏡之所要透明度位準。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步驟1304進一步包括自智能眼鏡中之感測器接收環境光強度之量度,且在選擇軟體輸入時判定智能眼鏡之所要透明度位準。
步驟1306包括藉由控制器電路向智能眼鏡之目鏡中之調光裝置提供足以獲得所要透明度位準之電流。在一些具體實例中,步驟1306進一步包括基於使用者語音、使用者手勢及來自自智能眼鏡捕獲之場景之環境視圖中之一者來評估智能眼鏡組態。 硬體綜述
圖14為說明可藉以實施圖1之智能眼鏡及圖5至圖13之流程圖之實例電腦系統的方塊圖。在某些態樣中,電腦系統1400可使用在專屬伺服器中或整合至另一實體中或橫越多個實體而分佈的硬體或軟體與硬體之組合來實施。
電腦系統1400包括用於傳達資訊之匯流排1408或其他通信機構,以及與匯流排1408耦接以用於處理資訊之處理器1402。藉助於實例,電腦系統1400可藉由一或多個處理器1402實施。處理器1402可為通用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程式化邏輯裝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控制器、模式機、閘控邏輯、離散硬體組件或可執行資訊之計算或其他操控的任何其他合適實體。
除硬體以外,電腦系統1400亦可包括創建用於所討論之電腦程式之執行環境的程式碼,例如構成以下的程式碼:處理器韌體、協定堆疊、資料庫管理系統、作業系統或其在以下中儲存中之一或多者的組合:所包括之記憶體1404(諸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閃記憶體、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抹除PROM(Erasable PROM;EPROM)、暫存器、硬碟、可移磁碟、CD-ROM、DVD或與匯流排1408耦接以用於儲存待藉由處理器1402執行之資訊及指令的任何其他合適儲存裝置。處理器1402及記憶體1404可由專用邏輯電路系統補充或併入於專用邏輯電路系統中。
該等指令可儲存於記憶體1404中且在一或多個電腦程式產品中實施,例如在電腦可讀媒體上編碼以供電腦系統1400執行或控制該電腦系統之操作的電腦程式指令之一或多個模組,且根據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熟知之任何方法,該等指令包括但不限於諸如以下各者之電腦語言:資料導向語言(例如SQL、dBase)、系統語言(例如C、Objective-C、C++、彙編)、架構語言(例如,Java、.NET)及應用程式語言(例如PHP、Ruby、Perl、Python)。指令亦可以電腦語言實施,諸如陣列語言、特性導向語言、彙編語言、製作語言、命令行介面語言、編譯語言、並行語言、波形括號語言、資料流語言、資料結構式語言、宣告式語言、深奧語言、擴展語言、第四代語言、函數語言、互動模式語言、解譯語言、反覆語言、串列為基的語言、小語言、以邏輯為基的語言、機器語言、巨集語言、元程式設計語言、多重範型語言(multiparadigm language)、數值分析、非英語語言、物件導向分類式語言、物件導向基於原型的語言、場外規則語言、程序語言、反射語言、基於規則的語言、指令碼處理語言、基於堆疊的語言、同步語言、語法處置語言、視訊語言、wirth語言及基於xml的語言。記憶體1404亦可用於在待由處理器1402執行之指令之執行期間儲存暫時性變數或其他中間資訊。
如本文中所論述之電腦程式未必對應於檔案系統中之檔案。程式可儲存於保持其他程式或資料(例如,儲存於標記語言文件中之一或多個指令碼)的檔案的部分中、儲存於專用於所討論之程式的單個檔案中,或儲存於多個經協調檔案(例如,儲存一或多個模組、子程式或程式碼之部分的檔案)中。電腦程式可經部署以在一台電腦上或在位於一個位點或跨多個位點分佈且由通信網路互連的多台電腦上執行。本說明書中所描述之程序及邏輯流程可由一或多個可程式化處理器執行,該一或多個可程式化處理器執行一或多個電腦程式以藉由對輸入資料進行操作且生成輸出來執行功能。
電腦系統1400進一步包括與匯流排1408耦接以用於儲存資訊及指令的資料儲存裝置1406,諸如磁碟或光碟。電腦系統1400可經由輸入/輸出模組1410耦接至各種裝置。輸入/輸出模組1410可為任何輸入/輸出模組。例示性輸入/輸出模組1410包括諸如USB埠之資料埠。輸入/輸出模組1410經組態以連接至通信模組1412。例示性通信模組1412包括網路連接介面卡,諸如乙太網路卡及數據機。在某些態樣中,輸入/輸出模組1410經組態以連接至複數個裝置,諸如輸入裝置1414及/或輸出裝置1416。例示性輸入裝置1414包括鍵盤及指標裝置,例如滑鼠或軌跡球,使用者可藉由該指標裝置將輸入提供至電腦系統1400。其他種類之輸入裝置1414亦可用以提供與使用者的互動,諸如觸覺輸入裝置、視訊輸入裝置、音訊輸入裝置或腦機介面裝置。舉例而言,提供給使用者之回饋可為任何形式之感測回饋,例如視訊回饋、聽覺回饋或觸覺回饋;且可自使用者接收任何形式之輸入,包括聲輸入、語音輸入、觸覺輸入或腦波輸入。例示性輸出裝置1416包括用於向使用者顯示資訊之顯示裝置,諸如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監視器。
根據本發明之一個態樣,可回應於處理器1402執行記憶體1404中所含有之一或多個指令之一或多個序列而使用電腦系統1400來實施用戶端及伺服器。此等指令可自諸如資料儲存裝置1406等另一機器可讀媒體讀取至記憶體1404中。主記憶體1404中含有之指令序列的執行促使處理器1402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程序步驟。呈多處理配置之一或多個處理器亦可用以執行記憶體1404中含有之指令序列。在替代態樣中,硬連線電路可代替軟體指令使用或與軟體指令組合使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各種態樣。因此,本發明之態樣不限於硬體電路及軟體之任何具體組合。
本說明書中所描述之主題的各種態樣可實施於計算系統中,該計算系統包括後端組件,例如資料伺服器,或包括中間軟體組件,例如應用程式伺服器,或包括前端組件,例如具有使用者可與本說明書中所描述之主題的實施方式互動所經由之圖形使用者介面或網路瀏覽器的用戶端電腦,或一或多個此等後端組件、中間軟體組件或前端組件之任何組合。系統之組件可藉由數位資料通信之任何形式或媒體(例如,通信網路)互連。通信網路可包括例如LAN、WAN、網際網路及其類似者中之任何一或多者。此外,通信網路可包括但不限於例如以下工具拓樸中的任一或多者,包括:匯流排網路、星形網路、環形網路、網狀網路、星形匯流排網路、樹或階層式網路或其類似者。通信模組可為例如數據機或乙太網路卡。
電腦系統1400可包括用戶端及伺服器。用戶端以及伺服器大體上彼此遠離且典型地經由通信網路互動。用戶端與伺服器之關係藉助於在各別電腦上運作且具有彼此之用戶端-伺服器關係之電腦程式產生。電腦系統1400可為例如但不限於桌上型電腦、膝上型電腦或平板電腦。電腦系統1400亦可嵌入於另一裝置中,例如但不限於行動電話、PDA、行動音訊播放器、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視訊遊戲控制台及/或電視機上盒。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機器可讀儲存媒體」或「電腦可讀媒體」係指參與將指令提供至處理器1402以供執行之任一或多個媒體。此媒體可呈許多形式,包括但不限於非揮發性媒體、揮發性媒體及傳輸媒體。非揮發性媒體包括例如光碟或磁碟,諸如資料儲存裝置1406。揮發性媒體包括動態記憶體,諸如記憶體1404。傳輸媒體包括同軸纜線、銅線及光纖,包括形成匯流排1408之電線。機器可讀媒體之常見形式包括例如軟碟、軟性磁碟、硬碟、磁帶、任何其他磁性媒體、CD-ROM、DVD、任何其他光學媒體、打孔卡、紙帶、具有孔圖案之任何其他實體媒體、RAM、PROM、EPROM、FLASH EPROM、任何其他記憶體晶片或卡匣,或可供電腦讀取之任何其他媒體。機器可讀儲存媒體可為機器可讀儲存裝置、機器可讀儲存基板、記憶體裝置、影響機器可讀傳播信號之物質的組成物,或其中之一或多者的組合。
在一個態樣中,方法可為操作、指令或函數且反之亦然。在一個態樣中,技術方案可經修改以包括在其他一或多個技術方案、一或多個字組、一或多個句子、一或多個片語、一或多個段落及/或一或多個技術方案中敍述的字組(例如,指令、操作、函式或組件)中之一些或所有。
為了說明硬體與軟體之互換性,諸如各種例示性塊、模組、組件、方法、操作、指令及演算法之項目已大體按其功能性加以了描述。將此類功能性實施為硬體、軟體抑或硬體與軟體之組合取決於外加於整個系統上之特定應用及設計約束。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針對每一特定應用以不同方式實施所描述功能性。
如本文中所使用,在一系列項目之前的藉由術語「及」或「或」分離該等項目中之任一者的片語「…中之至少一者」修改清單整體,而非清單中之每一成員(例如,每一項目)。片語「中之至少一者」不需要選擇至少一個項目;實情為,該片語允許包括該等項目中之任一者中之至少一者及/或該等項目之任何組合中的至少一者及/或該等項目中之每一者中的至少一者之涵義。藉助於實例,片語「A、B及C中之至少一者」或「A、B或C中之至少一者」各自指僅A、僅B或僅C;A、B及C之任何組合;及/或A、B及C中之每一者中的至少一者。
詞語「例示性」在本文中用以意謂「充當一實例、個例或說明」。本文中描述為「例示性」之任何具體實例未必理解為比其他具體實例更佳或更有利。諸如一態樣、該態樣、另一態樣、一些態樣、一或多個態樣、一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另一實施方式、一些實施方式、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一具體實例、該具體實例、另一具體實例、一些具體實例、一或多個具體實例、一組態、該組態、另一組態、一些組態、一或多個組態、本發明技術、本發明(the disclosure/the present disclosure)及其其他變化及類似者之片語係為方便起見,且並不暗示與此類片語相關之揭示內容對於本發明技術係必需的,亦不暗示此類揭示內容適用於本發明技術之所有組態。與此類片語相關之揭示內容可適用於所有組態或一或多個組態。與此類片語相關之揭示內容可提供一或多個實例。諸如一態樣或一些態樣之片語可指一或多個態樣且反之亦然,且此情況類似地適用於其他前述片語。
除非具體陳述,否則以單數形式對元件之提及並不意欲意謂「一個且僅一個」,而是指「一或多個」。陽性代詞(例如,他的)包括陰性及中性性別(例如,她的及其)且反之亦然。術語「一些」係指一或多個。帶下劃線及/或斜體標題及子標題僅用於便利性,不限制本發明技術,且不結合本發明技術之描述之解釋而進行參考。關係術語,諸如第一及第二及其類似者,可用以區分一個實體或動作與另一實體或動作,而未必需要或意指此類實體或動作之間的任何實際此類關係或次序。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或稍後將知曉的貫穿本發明而描述之各種組態之元件的所有結構及功能等效物係以引用方式明確地併入本文中,且意欲由本主題技術涵蓋。此外,本文所揭示之任何內容皆不意欲專用於公眾,無論在以上描述中是否明確地敍述此揭示內容。所主張元件不應被解釋為依據35 U.S.C. §112第六段的規定,除非元件係明確地使用片語「用於……之構件」來敍述,或在方法請求項之情況下,元件係使用片語「用於……之步驟」來敍述。
雖本說明書含有許多特性,但此等特性不應被解釋為限制可能描述之內容的範圍,而是應被解釋為對主題之特定實施方式的描述。在單獨具體實例之情況下描述於本說明書中之某些特徵亦可在單個具體實例中以組合形式實施。相反地,在單個具體實例之上下文中所述的各種特徵亦可分別在多個具體實例中實施或以任何適合子組合來實施。此外,雖然上文可將特徵描述為以某些組合起作用且甚至最初按此來描述,但來自所描述組合之一或多個特徵在一些情況下可自該組合刪除,且所描述之組合可針對子組合或子組合之變化。
本說明書之主題已關於特定態樣加以描述,但其他態樣可經實施且在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圍內。舉例而言,儘管在圖式中以特定次序來描繪操作,但不應將此理解為需要以所展示之特定次序或以順序次序執行此等操作,或執行所有所繪示操作以達成合乎需要的結果。可以不同次序執行請求項中所列舉之動作且仍實現合乎需要之結果。作為一個實例,附圖中描繪之程序未必需要展示之特定次序,或順序次序,以達成期望結果。在某些情形下,多任務及並行處理可為有利的。此外,不應將上文所描述之態樣中之各種系統組件的分離理解為在所有態樣中皆要求此分離,並且應理解,所描述之程式組件及系統可大體上一起整合於單個軟體產品中或封裝至多個軟體產品中。
在此將標題、先前技術、圖式簡單說明、摘要及圖式併入本發明中且提供為本發明之例示性實例而非限定性描述。應遵從以下理解:其將不用於限制申請專利範圍之範圍或涵義。另外,在實施方式中可見,出於精簡本發明之目的,本說明書提供例示性實例且在各種實施中將各種特徵分組在一起。然而,不應將本發明之方法解釋為反映以下意圖:相較於每一請求項中明確陳述之特徵,所描述之主題需要更多的特徵。實情為,如申請專利範圍所反映,本發明主題在於單個所揭示組態或操作之少於全部的特徵。申請專利範圍特此併入實施方式中,其中每一請求項就其自身而言作為分開描述之主題。
申請專利範圍並不意圖限於本文中所描述之態樣,而應符合與語言申請專利範圍一致之完整範圍且涵蓋所有法定等效物。儘管如此,申請專利範圍均不意圖涵蓋未能滿足可適用專利法之要求的主題,並且亦不應以此方式解釋該等主題。
20A:組態 20B:組態 20C:組態 100:智能眼鏡 105L:左目鏡 105R:右目鏡 110:行動裝置 112:處理器/程序 118: 通信模組 120:記憶體 121:感測器/環境光感測器 122:攝影機 123:觸敏控制器及感測器/觸摸感測器 125:揚聲器/麥克風 130:遠端伺服器 150:網路 200:智能眼鏡 201:使用者 250:道路 251:前照燈 300:方塊圖 305L:左目鏡 305R:右目鏡 312-1:電路 312-2:電路 315L:驅動器 315R:驅動器 317:人臉偵測感測器 318:通信模組 321-1:ALS 321-2:觸摸感測器 321-3:發光二極體(LED)驅動器 321-4:IMU感測器 322:攝影機 325:數位麥克風(DMIC)/揚聲器 325L:揚聲器 325R:揚聲器 400A:第一組態 400B:第二組態 405A:目鏡 405B:目鏡 410:汲極-源極 415-1: MOSFET 415-2:MOSFET 416:積體電路 431-1:連接器 431-2:連接器 431-3:連接器 433-1:信號 433-2:信號 500:流程圖 502:休眠模式/系統休眠模式 504:清晰模式 506:中尺度透明度/中尺度模式 508:全暗視圖/暗模式 512A:裝置 515:按鈕啟用 517E:語音命令 517F:語音命令 517G:語音命令 600:流程圖 615A:命令 615B:命令 615C:命令 615D:命令 700:流程圖 715A:語音命令 715B:語音命令 715C:語音命令 715D:語音命令 800:流程圖 812:步驟 815A:步驟 815C:步驟 815D:步驟 900:流程圖 902:步驟 904A:步驟 904B:步驟 906A:步驟 906B:步驟 908A:步驟 908B:步驟 908C:步驟 910:步驟 912:步驟 1002:休眠模式 1004:自動模式 1006:手動模式 1016A:手動命令/手動啟用 1100:流程圖 1102:步驟 1104A:步驟 1104B:步驟 1106:步驟 1200:方法 1202:步驟 1204:步驟 1206:步驟 1300:方法 1302:步驟 1304:步驟 1306:步驟 1400:電腦系統 1402:處理器 1404:記憶體 1406:資料儲存裝置 1408:匯流排 1410:輸入/輸出模組 1412:通信模組 1414:輸入裝置 1416:輸出裝置
[圖1]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用於增強型實境應用的智能眼鏡。
[圖2]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具有用於透明度調節之電子控制的智能眼鏡的若干組態。
[圖3]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用於智能眼鏡中之透明度位準之電子控制的電路的方塊圖。
[圖4A]至[圖4C]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用於智能眼鏡中之左目鏡及右目鏡中的透明度位準之共用控制的電路圖及信號。
[圖5]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智能眼鏡中之透明度位準的循環手動控制之步驟流程圖。
[圖6]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智能眼鏡中之透明度位準的雙向手動控制之步驟流程圖。
[圖7]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智能眼鏡中之透明度位準的雙向語音控制之步驟流程圖。
[圖8]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使用環境光感測器自動控制智能眼鏡中之透明度位準之步驟流程圖。
[圖9]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在自動控制與手動控制之間的切換模式下控制智能眼鏡中之透明度位準的步驟流程圖。
[圖10]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偵測用於將智能眼鏡設定為休眠模式之頭部/眼鏡位置的步驟流程圖。
[圖11]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在預設自動控制模式下控制智能眼鏡中之透明度位準的步驟流程圖。
[圖12]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用於控制智能眼鏡中之透明度位準之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13]說明根據一些具體實例之用於經由軟體或硬體控制智能眼鏡中之透明度位準之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14]為說明可藉以實施圖1之智能眼鏡及圖5至圖13之流程圖之實例電腦系統的方塊圖。
在該等圖中,除非另外明確陳述,否則具有相同或類似標記之元件共用相同或類似特徵。
1200:方法
1202:步驟
1204:步驟
1206:步驟

Claims (20)

  1. 一種電腦實施方法,其包含: 自一智能眼鏡中之一感測器接收指示一環境光強度之一信號; 基於該信號選擇該智能眼鏡中之一目鏡之一透明度位準;及 將該透明度位準提供至一控制電路,使得該目鏡可接收一所要電流以將該目鏡中之一調光裝置啟用至一所要位準。
  2. 如請求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接收來自一人臉偵測系統之一信號,該信號指示一使用者正穿戴該智能眼鏡,且回應於來自該人臉偵測系統之該信號而啟動該智能眼鏡。
  3. 如請求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自一使用者接收到一觸摸感測器信號時啟動該智能眼鏡中之一電腦。
  4. 如請求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指示該環境光強度之該信號為指示該智能眼鏡之一使用者在白天處於戶外之一紫外輻射位準,且選擇該智能眼鏡中之該透明度位準包含將該智能眼鏡自一清晰操作模式切換至一暗操作模式。
  5. 如請求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指示該環境光強度之該信號包含指示一人工照明源之一部分信號及指示該人工照明源之一暗背景之一部分信號,且選擇該智能眼鏡中之該透明度位準包含選擇一清晰操作模式。
  6. 如請求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選擇該智能眼鏡中之該目鏡之該透明度位準包含自該智能眼鏡之一清晰模式、一中尺度模式及一暗模式中之一者中進行選擇。
  7. 如請求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指示該環境光強度之該信號高於一經預選臨限值,且選擇該目鏡之該透明度位準包含將該智能眼鏡自一休眠模式切換至一中尺度模式。
  8. 如請求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指示該環境光強度之該信號高於一經預選臨限值,且選擇該目鏡之該透明度位準包含將該智能眼鏡自一清晰模式切換至一暗模式。
  9. 如請求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指示該環境光強度之該信號高於一第一臨限值及一第二臨限值,且選擇該目鏡之該透明度位準包含將該智能眼鏡自一清晰模式切換至一暗模式。
  10. 如請求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接收指示該智能眼鏡閒置之一感測信號,且選擇該目鏡之該透明度位準包含在該智能眼鏡之一休眠模式下選擇一預設透明度位準。
  11. 一種系統,其包含: 一記憶體,其儲存指令;及 一或多個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執行該等指令且使得該系統執行操作,該等操作包含: 自一智能眼鏡中之一感測器接收指示一環境光強度之一信號; 基於該信號選擇該智能眼鏡中之一目鏡之一透明度位準; 將該透明度位準提供至一控制電路,使得該目鏡可接收一所要電流以將該目鏡中之一調光裝置啟用至一所要位準;及 接收來自一人臉偵測系統之一信號,該信號指示一使用者正穿戴該智能眼鏡,且回應於來自該人臉偵測系統之該信號而啟動該智能眼鏡。
  12. 如請求項11之系統,其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進一步執行在自該使用者接收到一觸摸感測器信號時啟動該智能眼鏡中之一電腦的指令。
  13. 如請求項11之系統,其中指示該環境光強度之該信號為指示該智能眼鏡之該使用者在白天處於戶外之一紫外輻射位準。
  14. 如請求項11之系統,其中指示該環境光強度之該信號包含指示一人工照明源之一部分信號及指示該人工照明源之一暗背景之一部分信號。
  15. 如請求項11之系統,其中為了選擇該智能眼鏡中之該目鏡之該透明度位準,該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自該智能眼鏡之一清晰模式、一中尺度模式及一暗模式中之一者中進行選擇的指令。
  16. 一種電腦實施方法,其包含: 選擇一軟體輸入或一硬體輸入以控制一智能眼鏡中之一透明度位準; 自該智能眼鏡中之一觸摸感測器或自藉由與該智能眼鏡耦接之一行動裝置中之一圖形使用者介面的一命令輸入接收該智能眼鏡之一所要透明度位準;及 藉由一控制器電路向該智能眼鏡之一目鏡中之一調光裝置提供足以獲得該所要透明度位準之一電流。
  17. 如請求項16之電腦實施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當自該智能眼鏡中之一感測器接收到一閒置信號時,將該智能眼鏡設定為休眠模式。
  18. 如請求項16之電腦實施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自該智能眼鏡中之一感測器接收一環境光強度之一量度,且在選擇該軟體輸入時判定該智能眼鏡之該所要透明度位準。
  19. 如請求項16之電腦實施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當該智能眼鏡接收到一喚醒信號時,基於進入一休眠模式之前該智能眼鏡之一最後操作模式,將該智能眼鏡返回至該軟體輸入或該硬體輸入。
  20. 如請求項16之電腦實施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基於一使用者語音、一使用者手勢及來自自該智能眼鏡捕獲之一場景之一環境視圖中之一者來評估一智能眼鏡組態。
TW111132091A 2021-08-27 2022-08-25 用於增強型實境應用的智能眼鏡之電子控制 TW2023287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37921P 2021-08-27 2021-08-27
US63/237,921 2021-08-27
US202163278876P 2021-11-12 2021-11-12
US63/278,876 2021-11-12
US17/891,875 2022-08-19
US17/891,875 US20230066327A1 (en) 2021-08-27 2022-08-19 Electronic control of smart glasses for enhanced reality application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8757A true TW202328757A (zh) 2023-07-16

Family

ID=83457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2091A TW202328757A (zh) 2021-08-27 2022-08-25 用於增強型實境應用的智能眼鏡之電子控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28757A (zh)
WO (1) WO202302831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78905A1 (en) * 2014-12-19 2016-06-23 Intel Corporation Facilitating improved viewing capabitlies for glass displays
CN106444079A (zh) * 2016-12-16 2017-02-22 东莞市精芯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
KR102029188B1 (ko) * 2018-05-06 2019-10-07 주식회사 스포컴 광 투과율 조절 아이웨어
US10839609B2 (en) * 2018-10-05 2020-11-17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play devices including local dimm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28310A1 (en)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99896B2 (en) Low-power ambient computing system with machine learning
KR102305380B1 (ko) 자동 컨텐츠 스크롤링
KR101526351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제어 방법
US20220223154A1 (en) Voice intera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588494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WO2020192487A1 (zh) 一种智能眼镜
EP294385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augmented reality device
US8519909B2 (en) Multimode input field for a head-mounted display
US8687840B2 (en) Smart backlights to minimize display power consumption based on desktop configurations and user eye gaze
US20170329399A1 (en) Electronic display illumination
CN104484043A (zh)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EP380428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of controlling brightness of light source
CN105934764A (zh) 用于功率高效的虹膜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US8898496B1 (en) Context-based power management
US9007308B2 (en) Adaptive keyboard lighting
CN105575368B (zh) 一种调节显示屏亮度的方法及装置
WO2016099741A1 (en) Facilitating improved viewing capabilities for glass displays
WO2023098175A1 (zh) 头戴显示设备的屏幕亮度调整方法、装置及头戴显示设备
JP2023534901A (ja) ウェアラブルデバイスデータを使用するアシスタントデバイス調停
TWI521384B (zh) 具有眼球追蹤功能之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933299B2 (en) Wearable illumination activity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a light sensing unit and a motion sensing unit
TW202328757A (zh) 用於增強型實境應用的智能眼鏡之電子控制
US9261713B1 (en) Electronically transitioning lenses
US20230066327A1 (en) Electronic control of smart glasses for enhanced reality applications
US11525684B2 (en) Assistive mechanism via edge device person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