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0574A - 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以降低延遲的方法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以降低延遲的方法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0574A
TW202320574A TW110141738A TW110141738A TW202320574A TW 202320574 A TW202320574 A TW 202320574A TW 110141738 A TW110141738 A TW 110141738A TW 110141738 A TW110141738 A TW 110141738A TW 202320574 A TW202320574 A TW 2023205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weight
new dat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1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0811B (zh
Inventor
李昆鴻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Priority to TW110141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0811B/zh
Priority to CN202111360777.5A priority patent/CN116112949A/zh
Priority to US17/535,954 priority patent/US20230142503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08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081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20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057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04L1/0018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based on latency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案係一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以降低延遲的方法及系統,系統包含用戶設備執行所述方法,當基地台成功接收用戶設備傳送的新資料時,用戶設備將會於啟動CG計時器並增加CG計數器的計數值後,計算CG權重值,並根據CG權重值確認用戶設備與基地台間的通訊品質。當CG權重值大於CG門檻值時,代表通訊品質良好,用戶設備將切換至第一配置授權(CG)傳輸模式,以將低傳輸資料的延遲。藉此有效地提升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UCE)中的頻譜使用效率。

Description

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以降低延遲的方法及系統
本案係有關於一種切換傳輸模式的方法及系統,尤其是一種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unlicensed controlled environments;UCE)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以降低延遲的方法及系統。
在第五代(5G)通訊技術標準的規範下,當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傳送上行(uplink)無線電訊號至基地台(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時,至少包含有兩種傳輸方式,其一為超可靠低延遲通訊的配置授權傳輸模式(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configured grant mode;URLLC CG mode),另一為在非授權頻譜中使用新無線電配置授權傳輸模式(new radio unlicensed configured grant mode;NR-U CG mode)。
超可靠低延遲通訊的配置授權傳輸模式(URLLC CG mode)係使用於授權頻譜中,以在無線電通道的通訊品質良好的狀況下,解決延遲的問題。而新無線電配置授權傳輸模式(NR-U CG mode)則使用於非授權頻譜中,以在無線電通道的通訊品質不良的狀況下,解決可靠度的問題。
但由於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unlicensed controlled environments;UCE)中,無線電通道的通訊品質會不斷的變化,例如常會有無法預期的雜訊干擾,導致無線電通道的通訊品質下降,但若是在無雜訊干擾的情況下,無線電通道的通訊品質又能維持良好。因此,若僅使用單一的傳輸模式,則容易造成延遲時間過長或是傳輸的可靠度太差。
例如,若用戶設備是使用NR-U的配置授權傳輸模式傳送上行無線電訊號至基地台。當無雜訊干擾的情況下,無線電通道的通訊品質良好,此時,若使用NR-U的配置授權傳輸模式雖能維持較高的可靠度,但會造成延遲時間的增加。
為此,現有用戶設備傳送上行無線電訊號至基地台的傳輸方式仍需進一步之改良。
有鑑於上述問題,本案提供一種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的方法及系統,在無線電通道其通訊品質存在變動可能的環境下,基於無線電通道的通訊品質自動的動態切換用戶設備傳送上行無線電訊號至基地台的傳輸模式,藉此有效地提升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UCE)中的頻譜使用效率。
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的系統係包含有一用戶設備,且係由用戶設備執行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的方法,且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的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驟:傳送一新資料至一基地台;判斷基地台是否成功接收新資料;當基地台成功接收新資料時,啟動一CG計時器,並增加一CG計數器的一計數值,且重設一傳輸失敗計數器的一傳輸失敗計數值,再根據CG計時器的一計時時間及CG計數器的計數值計算一CG權重值,並判斷CG權重值是否大於或等於一CG門檻值;當CG權重值大於或等於CG門檻值時,切換至一第一CG傳輸模式;當CG權重值小於CG門檻值時,傳送下一筆的新資料至基地台。
CG權重值係根據以下公式計算:
Figure 02_image001
Figure 02_image003
Figure 02_image005
係CG權重值,
Figure 02_image007
係一計時權重,
Figure 02_image009
係一計數權重,
Figure 02_image011
係計時時間,為計時器啟動後,紀錄到目前為止已經過的時間,
Figure 02_image013
係一預設最大等待時間,
Figure 02_image015
係計數值,為計數器啟動後,紀錄到目前為止傳送成功的次數,
Figure 02_image017
係一預設最多容許成功次數,
Figure 02_image019
CG門檻值係根據以下公式計算:
Figure 02_image021
係CG門檻值。
由於當基地台成功接收到用戶設備傳送的新資料時,代表用戶設備傳送的新資料有成功的傳送至基地台。此時,用戶設備便會啟動CG計時器並增加CG計數器的計數值,並判斷CG權重值是否大於或等於CG門檻值。而當用戶設備判斷CG權重值大於或等於CG門檻值時,代表用戶設備傳送新資料至基地台的成功次數較多,故可判斷應是目前無線電通道的通訊品質較佳,讓用戶設備傳送新資料能成功地被基地台接收的次數較多。此時,用戶設備便會切換至第一CG傳輸模式,並藉由第一CG傳輸模式降低傳輸資料的延遲。
舉例來說,第一CG傳輸模式可為超可靠低延遲通訊的配置授權傳輸模式(URLLC CG mode)。因此,當通訊品質較佳時,便可藉由第一CG傳輸模式來降低傳輸資料的延遲。
此外,由於用戶設備係根據CG計時器的計時時間及CG計數器的計數值計算CG權重值,因此,CG權重值會隨時間或傳送資料的成功次數動態調整。也就是說,本案係透過動態調整計數(counter)及計時(timer)機制的權重值,以實現依照環境變動狀況自動調整切換CG傳輸模式的效益。
綜上所述,本案能動態地根據無線電通道的通訊品質自動切換當前應用的CG傳輸模式,當無線電通道的通訊品質較佳時,則會切換至第一CG傳輸模式。如此一來,便可在通訊品質較佳時,以第一CG傳輸模式來降低延遲,藉此改善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的頻譜使用效率。
請參照圖1及圖2,圖1所繪示之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以降低延遲的方法係由圖2中用戶設備10(UE)所執行,以下關於圖1之說明請一併參照圖2之方塊圖。
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以降低延遲的方法係由用戶設備執行一第一配置授權(Configured Grant;CG)傳輸模式,且包含有步驟S101~步驟S111。
步驟S101:用戶設備10傳送新資料至基地台20(gNB)。舉例來說,用戶設備10傳送的新資料係上行(uplink)資料。在第五代(5G)通訊技術標準的規範下,用戶設備10傳送至基地台20的資料為上行(uplink)資料,而基地台20傳送至用戶設備10的資料則為下行(downlink)資料。
步驟S102:用戶設備10判斷基地台20是否成功接收新資料。由於當基地台20成功接收新資料時,代表用戶設備10成功地傳送新資料至基地台20。
在本實施例中,當用戶設備10判斷基地台20是否成功接收新資料時,用戶設備10係判斷是否接收到基地台20發送的一確認接收(acknowledgement;ACK)訊號。且當用戶設備10接收到基地台20發送的ACK訊號時,用戶設備10會判斷基地台已成功接收了新資料。
由於當基地台20成功的接收並解碼用戶設備10傳送的新資料時,基地台20才會產生並發送ACK訊號。因此若是用戶設備10能夠接收到基地台20發送的ACK訊號,即代表基地台20有成功的接收並解碼新資料。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用戶設備10判斷基地台20是否成功接收新資料時,用戶設備10係判斷是否接收到基地台發送的一否定應答(Negative-Acknowledgment;NACK)訊號。當用戶設備10接收到基地台20發送的NACK訊號時,用戶設備10判斷基地台20未成功接收新資料。
由於當基地台20未接收或解碼失敗用戶設備10傳送的新資料時,基地台20會產生並發送NACK訊號。因此若是用戶設備10能夠接收到基地台20發送的NACK訊號,即代表基地台20並未接收或解碼失敗用戶設備10傳送的新資料。
在又一實施例中,當用戶設備10判斷基地台20是否成功接收新資料時,用戶設備10係判斷一CG重傳定時器14是否超時。若CG重傳定時器14超時,用戶設備10判斷基地台20未成功接收新資料。
CG重傳定時器14是用戶設備10用來確認是否在限定時間內接收到基地台20發送的ACK訊號。因此,若是CG重傳定時器14超時,代表在CG重傳定時器14的計時時間內,用戶設備10都未接收到基地台20發送的ACK訊號,用戶設備10故可判斷為新資料傳送失敗。
步驟S103:用戶設備10啟動CG計時器11,並增加CG計數器12的計數值。舉例來說,啟動CG計時器11係啟動CG計時器11開始計時的計時時間,增加CG計數值係將CG計數值加一。而在本實施例中,用戶設備10主要係當首次判斷基地台20成功接收新資料時,才會啟動CG計時器11開始計時,並將CG計數器12的計數值從0開始加一。此後的每次用戶設備10判斷基地台20成功接收新資料時,因CG計時器11已經被啟動過,用戶設備10就無須再次啟動CG計時器11,只需將CG計數器12的計數值加一。
步驟S104:用戶設備10重設傳輸失敗計數器13的傳輸失敗計數值。由於當用戶設備10判斷基地台20成功接收新資料時,代表用戶設備10傳送資料成功,因此需重設傳輸失敗計數值。也就是說,傳輸失敗計數值即為用戶設備10用來計算失敗傳輸資料至基地台20的連續次數。
步驟S105:用戶設備10根據計時時間及計數值計算CG權重值。
在本實施例中,用戶設備10係根據以下公式計算CG權重值:
Figure 02_image001
Figure 02_image023
Figure 02_image025
當中,
Figure 02_image005
係CG權重值,
Figure 02_image007
係一計時權重,
Figure 02_image009
係一計數權重,
Figure 02_image011
係計時時間,為計時器啟動後,紀錄到目前為止已經過的時間,
Figure 02_image013
係一預設最大等待時間,
Figure 02_image015
係計數值,為計數器啟動後,紀錄到目前為止傳送成功的次數,
Figure 02_image017
係一預設最多容許成功次數,且
Figure 02_image019
。舉例來說,
Figure 02_image013
的預設最大等待時間為CG計時器11的最大計時時間,
Figure 02_image017
的預設最多容許成功次數為CG計數器12的最大計數值。例如CG計時器11的最大計時時間為200毫秒(ms),而CG計數器12的最大計數值為10。
且用戶設備係根據以下公式計算CG門檻值:
Figure 02_image027
當中,
Figure 02_image029
係CG門檻值,且相同於
Figure 02_image007
Figure 02_image009
之中的最大值。舉例來說,若
Figure 02_image031
Figure 02_image033
,因為
Figure 02_image035
Figure 02_image029
即相同於
Figure 02_image031
步驟S106:用戶設備10進一步判斷CG權重值是否大於或等於CG門檻值。
步驟S107:當CG權重值大於或等於CG門檻值時,用戶設備10切換至第一CG傳輸模式。
而當CG權重值小於CG門檻值時,用戶設備10傳送下一筆的新資料至基地台(S101)。
於本實施例中,步驟S101中用戶設備10與基地台20之間的當前使用的CG傳輸模式為NR-U模式,藉由圖1的操作,於步驟S107中切換至第一CG傳輸模式,其中第一CG傳輸模式是URLLC模式。
步驟S108:當基地台20未成功接收新資料時,用戶設備10重設CG計數器12。
步驟S109:用戶設備10增加傳輸失敗計數器13的傳輸失敗計數值。
步驟S110:用戶設備10判斷傳輸失敗計數值是否大於或等於傳輸失敗門檻值。
步驟S111:當傳輸失敗計數值大於或等於傳輸失敗門檻值時,用戶設備10重設CG計時器11的計時時間以及傳輸失敗計數器13的傳輸失敗計數值後,傳送下一筆的新資料至基地台(S101)。
此外,當傳輸失敗計數值小於傳輸失敗門檻值時,用戶設備10直接傳送下一筆的新資料至基地台(S101)。
綜上所述,本案的用戶裝置10係藉由CG計數器12來計算用戶裝置10成功傳送新資料至基地台20發生的累積次數。且如果用戶裝置10成功傳送新資料至基地台,用戶裝置10再藉由CG計時器11的計時時間來評斷無線電通道的品質。簡而言之,用戶裝置10係藉由CG計數器12及CG計時器11來計算預設最大等待時間(
Figure 02_image013
)內用戶裝置10成功傳送新資料至基地台20發生的累績次數。
舉例來說,假設
Figure 02_image037
Figure 02_image033
Figure 02_image039
Figure 02_image041
毫秒(ms),
Figure 02_image043
,當用戶設備10傳送第一筆的新資料至基地台20後,用戶設備10判斷基地台20成功地接收新資料,且用戶設備10啟動CG計時器11開始計時,並將CG計數器12的計數值加一。且由於用戶設備10判斷基地台20成功地接收新資料,故用戶設備10重設傳輸失敗計數器13的傳輸失敗計數值為0。用戶設備10再根據CG計時器11的計時時間及CG計數器12的計數值計算CG權重值。
此時,由於CG計時器11剛開始計時,故計時時間為0,而CG計數器12也剛開始計數,故計數值+1之後為1。CG權重值根據下列公式計算:
Figure 02_image045
由於
Figure 02_image047
,故可判斷出CG權重值小於CG門檻值,因此用戶設備10傳送第二筆的新資料至基地台20。
當用戶設備10傳送第二筆資料至基地台20後,若用戶設備10判斷基地台20並未成功地接收新資料,代表用戶設備10失敗傳送資料至基地台20,故用戶設備10重設CG計數器的計數值為0,並將傳輸失敗計數器13的傳輸失敗計數值加一,且判斷傳輸失敗計數值是否大於或等於傳輸失敗門檻值。
由於傳輸失敗計數器13只會在用戶設備10判斷基地台20未成功地接收新資料時加一,一旦用戶設備10判斷基地台20成功地接收新資料,用戶設備10就會重設傳輸失敗計數器13的傳輸失敗計數值。因此傳輸失敗計數器13必須在用戶設備10連續傳送多筆的新資料,且基地台20都未成功地接收到多筆的新資料的狀況下,代表基地台20已經連續地接收多筆的新資料失敗,此時,傳輸失敗計數器13才會不斷累加。也就是說,若是傳輸失敗計數器13的傳輸失敗計數值超過傳輸失敗門檻值,代表用戶設備10連續傳送的多筆資料都未被基地台20成功接收。故用戶設備10可判斷目前的通訊品質較差,無須切換至第一CG傳輸模式,應維持目前的傳輸模式,以維持高可靠度的資料傳輸。因此,用戶設備10進一步重設CG計時器11及傳輸失敗計數器13,避免被切換到第一CG傳輸模式。
然而,若用戶設備10傳送第二筆資料至基地台20後,用戶設備10是判斷基地台再次成功地接收新資料,則用戶設備10會將CG計數器12的計數值再加一,並再次計算CG權重值。此時,由於CG計時器11的計時時間已經啟動,因此CG計時器11的計時時間並不會為0,例如,此時CG計時器11的計時時間為10毫秒(ms)、CG計數器12的計數值為2,CG權重值根據下列公式計算:
Figure 02_image049
由於
Figure 02_image051
,故可判斷出CG權重值小於CG門檻值,因此用戶設備10會再傳送第三筆的新資料至基地台20。
若經過一段時間後,基地台20並未連續地接收多筆的新資料失敗,因此傳輸失敗計數器13的傳輸失敗計數值並不會累加超過傳輸失敗門檻值,而CG計時器11的計時時間也就不會被重設,會持續累計。當用戶設備10再次判斷基地台20成功地接收新資料時,用戶設備10會再次計算CG權重值。例如,此時CG計時器11的計時時間為180毫秒(ms),且CG計數器12的計數值為3,CG權重值根據下列公式計算:
Figure 02_image053
由於
Figure 02_image055
,故可判斷出CG權重值大於或等於CG門檻值,因此用戶設備10將會切換到第一CG傳輸模式。
此外,基地台20有可能會部分的失敗接收用戶設備10傳送的多筆的新資料。若是基地台20連續地失敗接收新資料的累積次數並未超過傳輸失敗門檻值,在這種狀況下,用戶設備10會重設CG計數器12,但並不會重設CG計時器11。因此,即便CG計數器12的計數值可能會被重設為0,但是當CG計時器11的計時時間(
Figure 02_image011
)到達最大計時時間(
Figure 02_image013
)時,CG權重值則計算如下:
Figure 02_image057
由於
Figure 02_image059
,故可判斷出CG權重值大於或等於CG門檻值,因此用戶設備10將會切換到第一CG傳輸模式。也就是說,即便CG計數器12的計數值可能會被重設為0,用戶設備10仍會在CG計時器11的計時時間到達最大計時時間時,切換到第一CG傳輸模式。
請參閱圖3所示,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以降低延遲的方法進一步包含有步驟S301~步驟S306。
步驟S301:分別設定
Figure 02_image007
Figure 02_image009
為一起始值,且預設有一先前傳輸品質參數。
步驟S302:執行一傳輸品質確認程序,以產生一目前傳輸品質參數。
步驟S303:根據先前傳輸品質參數及目前傳輸品質參數判斷一傳輸品質是否提高。
步驟S304:當傳輸品質提高時,調高
Figure 02_image007
,降低
Figure 02_image009
,並更新CG門檻值。
步驟S305:更新先前傳輸品質參數為目前傳輸品質參數。
步驟S306:當傳輸品質未提高時,不調整
Figure 02_image007
Figure 02_image009
,且更新先前傳輸品質參數為目前傳輸品質參數。
本案更進一步包含有傳輸品質確認程序,並藉由傳輸品質確認程序確認目前的傳輸品質是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差,而用戶設備10可藉由傳輸品質的變化狀態,動態地調整計時權重
Figure 02_image007
及計數權重
Figure 02_image009
。因此當用戶設備10計算CG權重值時,可藉由監控傳輸品質的狀態,並自動進行動態的調整。不同的計時權重
Figure 02_image007
及計數權重
Figure 02_image009
,能夠配合不同環境所使用,且可通過計時權重
Figure 02_image007
及計數權重
Figure 02_image009
的設定,讓用戶設備10單獨以計時權重
Figure 02_image007
為主,或以計數權重
Figure 02_image009
為主,例如將
Figure 02_image007
設為1、
Figure 02_image009
設為0,或是將
Figure 02_image007
設為0、
Figure 02_image009
設為1。
舉例來說,假設
Figure 02_image007
Figure 02_image009
的起始值為0.5,即
Figure 02_image061
Figure 02_image063
,且
Figure 02_image065
Figure 02_image041
毫秒(ms),
Figure 02_image043
。此時CG計時器11的計時時間為100毫秒(ms),CG計數器12的計數值為3。當用戶設備10判斷基地台20成功接收新資料時,用戶設備10將會計算CG權重值,且CG權重值根據下列公式計算:
Figure 02_image067
由於
Figure 02_image069
,故可判斷出CG權重值小於CG門檻值,因此用戶設備10傳送下一筆的新資料至基地台20。
而經過一段時間後,用戶設備10執行傳輸品質確認程序,並判斷傳輸品質是否提高。若是傳輸品質提高,用戶設備10調高
Figure 02_image007
,降低
Figure 02_image009
,並更新CG門檻值。
舉例來說,假設調高後的
Figure 02_image031
,降低後的
Figure 02_image033
,且更新後的CG門檻值
Figure 02_image039
,而
Figure 02_image071
毫秒(ms),
Figure 02_image043
。此時CG計時器11的計時時間為180毫秒(ms),CG計數器12的計數值為3。當用戶設備10判斷基地台20成功接收新資料時,用戶設備10將會計算CG權重值,且CG權重值根據下列公式計算:
Figure 02_image073
由於
Figure 02_image055
,故可判斷出CG權重值大於或等於CG門檻值,因此用戶設備10將會切換到第一CG傳輸模式。
當傳輸品質提高,代表傳輸品質穩定,此時用戶設備10調高
Figure 02_image007
,降低
Figure 02_image009
,藉此增加CG計時器11的計時時間的權重值,以提高CG計時器11的計時時間在計算CG權重值時的重要性。
在本較佳實施例中,當用戶設備10執行該傳輸品質確認程序時,用戶設備10係每間隔一固定周期執行該傳輸品質確認程序。
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當用戶設備10執行該傳輸品質確認程序時,用戶設備10係於切換至該第一CG傳輸模式時,才執行該傳輸品質確認程序。
此外,用戶設備10也可依照通訊品質即時執行傳輸品質確認程序,以即時更新
Figure 02_image007
Figure 02_image009
、以及
Figure 02_image029
而用戶設備10可通過量測通訊訊號的強度值來確認傳輸品質是否提高。例如先前傳輸品質參數為一開始接收到的通訊訊號的強度值,目前傳輸品質參數則為執行傳輸品質確認程序時,所接收到的通訊訊號的強度值。若是先前傳輸品質參數小於目前傳輸品質參數,代表通訊訊號的強度值提高,故用戶設備10可判斷傳輸品質提高。
進一步而言,用戶設備10亦可通過量測傳送資料到基地台20的錯誤率、失敗率或重傳率,來確認傳輸品質是否提高。例如當錯誤率、失敗率或重傳率變低時,用戶設備10可判斷傳輸品質提高。
再者,用戶設備10可通過量測傳送資料到基地台20的延遲時間,來確認傳輸品質是否提高。例如當延遲時間變短時,用戶設備10可判斷傳輸品質提高。
又或是,用戶設備10可通過用戶設備10切換傳輸模式的切換頻率,來確認傳輸品質是否提高。例如當切換頻率變低時,用戶設備10可判斷傳輸品質提高。
綜上所述,本案的用戶裝置10係藉由CG計數器12來追蹤用戶裝置10傳送成功或基地台20接收成功發生累積的次數,藉此評斷無線電通道的傳輸品質,並透過切換至第一CG傳輸模式,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更好的使用效能,並降低資料傳輸延遲。
以上所述僅是本案的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案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案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案,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案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案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案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案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S101~S111:步驟 10:用戶設備 11:CG計時器 12:CG計數器 13:傳輸失敗計數器 14:CG重傳定時器 20:基地台 S301~S306:步驟
圖1係本案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以降低延遲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係本案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以降低延遲的系統的方塊示意圖。
圖3係本案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以降低延遲的方法的傳輸品質確認程序的流程示意圖。
S101~S111:步驟

Claims (16)

  1. 一種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的方法,係由一用戶設備所執行,其中該方法包含: 傳送一新資料至一基地台; 判斷該基地台是否成功接收該新資料; 當該基地台成功接收該新資料時,啟動一配置授權(Configured Grant;CG)計時器,並增加一CG計數器的一計數值,且重設一傳輸失敗計數器的一傳輸失敗計數值,再根據該CG計時器的一計時時間及該CG計數器的該計數值計算一CG權重值,並判斷該CG權重值是否大於或等於一CG門檻值; 當該CG權重值大於或等於該CG門檻值時,切換至一第一CG傳輸模式;以及 當該CG權重值小於該CG門檻值時,傳送下一筆的該新資料至該基地台; 其中該CG權重值係根據以下公式計算:
    Figure 03_image001
    Figure 03_image075
    Figure 03_image077
    其中,
    Figure 03_image005
    係該CG權重值,
    Figure 03_image007
    係一計時權重,
    Figure 03_image009
    係一計數權重,
    Figure 03_image011
    係該計時時間,
    Figure 03_image013
    係一預設最大等待時間,
    Figure 03_image015
    係該計數值,
    Figure 03_image017
    係一預設最多容許成功次數,
    Figure 03_image019
    ; 其中該CG門檻值係根據以下公式計算:
    Figure 03_image027
    其中,
    Figure 03_image029
    係該CG門檻值。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的方法,進一步包含: 當用戶設備判斷該基地台未成功接收該新資料時,重設該CG計數器,並增加該傳輸失敗計數器的該傳輸失敗計數值,再判斷該傳輸失敗計數值是否大於或等於一傳輸失敗門檻值; 當該傳輸失敗計數值大於或等於該傳輸失敗門檻值時,重設該CG計時器的該計時時間以及該傳輸失敗計數器的該傳輸失敗計數值後,再傳送下一筆的該新資料至該基地台;以及 當該傳輸失敗計數值小於該傳輸失敗門檻值時,傳送下一筆的該新資料至該基地台。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的方法,其中當判斷該基地台是否成功接收該新資料時,係判斷是否接收到該基地台發送的一確認接收訊號; 其中當接收到該基地台發送的該確認接收訊號時,判斷該基地台成功接收該新資料。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方法,其中當判斷該基地台是否成功接收該新資料時,係判斷是否接收到該基地台發送的一否定應答訊號; 其中當接收到該基地台發送的該否定應答訊號時,判斷該基地台未成功接收該新資料。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的方法,其中當判斷該基地台是否成功接收該新資料時,係判斷一CG重傳定時器是否超時; 其中若該CG重傳定時器超時,判斷該基地台未成功接收該新資料。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的方法,進一步包含: 分別設定該計時權重a及該計數權重b之一起始值,且預設有一先前傳輸品質參數; 執行一傳輸品質確認程序,以產生一目前傳輸品質參數,並根據該先前傳輸品質參數及該目前傳輸品質參數判斷一傳輸品質是否提高,以決定是否調整該計時權重及該計數權重,其中該計時權重a及該計數權重b之總和為1; 當該傳輸品質提高時,調高該計時權重
    Figure 03_image007
    ,降低該計數權重
    Figure 03_image009
    ,並更新該CG門檻值,且更新該先前傳輸品質參數為該目前傳輸品質參數; 當該傳輸品質未提高時,不調整該計時權重
    Figure 03_image007
    及該計數權重
    Figure 03_image009
    ,且更新該先前傳輸品質參數為該目前傳輸品質參數。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的方法,其中當執行該傳輸品質確認程序時,係每間隔一固定周期執行該傳輸品質確認程序。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的方法,其中當執行該傳輸品質確認程序時,係切換至該第一CG傳輸模式時,才執行該傳輸品質確認程序。
  9. 一種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的系統,包含有: 一用戶設備,通訊連接至一基地台; 其中該用戶設備傳送一新資料至該基地台,並判斷該基地台是否成功接收該新資料; 其中當該基地台成功接收該新資料時,該用戶設備啟動一CG計時器,並增加一CG計數器的一計數值,且重設一傳輸失敗計數器的一傳輸失敗計數值,再根據該CG計時器的一計時時間及該CG計數器的該計數值計算一CG權重值,並判斷該CG權重值是否大於或等於一CG門檻值; 其中當該CG權重值大於或等於該CG門檻值時,該用戶設備切換至一第一CG傳輸模式; 其中當該CG權重值小於該CG門檻值時,該用戶設備傳送下一筆的該新資料至該基地台; 其中該CG權重值係根據以下公式計算:
    Figure 03_image001
    Figure 03_image075
    Figure 03_image077
    其中,
    Figure 03_image005
    係該CG權重值,
    Figure 03_image007
    係一計時權重,
    Figure 03_image009
    係一計數權重,
    Figure 03_image011
    係該計時時間,
    Figure 03_image013
    係一預設最大等待時間,
    Figure 03_image015
    係該計數值,
    Figure 03_image017
    係一預設最多容許成功次數,
    Figure 03_image019
    ; 其中該CG門檻值係根據以下公式計算:
    Figure 03_image027
    其中,
    Figure 03_image029
    係該CG門檻值。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的系統,其中當該基地台未成功接收該新資料時,該用戶設備重設該CG計數器,並增加該傳輸失敗計數器的該傳輸失敗計數值,再判斷該傳輸失敗計數值是否大於或等於一傳輸失敗門檻值; 其中當該傳輸失敗計數值大於或等於該傳輸失敗門檻值時,該用戶設備重設該CG計時器的該計時時間以及該傳輸失敗計數器的該傳輸失敗計數值後,再傳送下一筆的該新資料至該基地台; 其中當該傳輸失敗計數值小於該傳輸失敗門檻值時,該用戶設備傳送下一筆的該新資料至該基地台。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的系統,其中當判斷該基地台是否成功接收該新資料時,該用戶設備係判斷是否接收到該基地台發送的一確認接收訊號; 其中當接收到該基地台發送的該確認接收訊號時,該用戶設備判斷該基地台成功接收該新資料。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的系統,其中當判斷該基地台是否成功接收該新資料時,該用戶設備係判斷是否接收到該基地台發送的一否定應答訊號; 其中當接收到該基地台發送的該否定應答訊號時,該用戶設備判斷該基地台未成功接收該新資料。
  13. 如請求項9所述之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的系統,其中當判斷該基地台是否成功接收該新資料時,該用戶設備係判斷一CG重傳定時器是否超時; 其中若該CG重傳定時器超時,該用戶設備判斷該基地台未成功接收該新資料。
  14. 如請求項9所述之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的系統,其中該用戶設備進一步分別設定該計時權重a及該計數權重b之一起始值,且預設有一先前傳輸品質參數; 其中該用戶設備執行一傳輸品質確認程序,以產生一目前傳輸品質參數,並根據該先前傳輸品質參數及該目前傳輸品質參數判斷一傳輸品質是否提高,以決定是否調整該計時權重a及該計數權重b,其中該計時權重a及該計數權重b之總和為1; 其中當該傳輸品質提高時,該用戶設備調高該計時權重
    Figure 03_image007
    ,降低該計數權重
    Figure 03_image009
    ,並更新該CG門檻值,且更新該先前傳輸品質參數為該目前傳輸品質參數; 其中當該傳輸品質未提高時,該用戶設備不調整該計時權重
    Figure 03_image007
    及該計數權重
    Figure 03_image009
    ,且更新該先前傳輸品質參數為該目前傳輸品質參數。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的系統,其中當該用戶設備執行該傳輸品質確認程序時,該用戶設備係每間隔一固定周期執行該傳輸品質確認程序。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的系統,其中當該用戶設備執行該傳輸品質確認程序時,該用戶設備係切換至該第一CG傳輸模式時,才執行該傳輸品質確認程序。
TW110141738A 2021-11-10 2021-11-10 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以降低延遲的方法及系統 TWI7908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1738A TWI790811B (zh) 2021-11-10 2021-11-10 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以降低延遲的方法及系統
CN202111360777.5A CN116112949A (zh) 2021-11-10 2021-11-17 动态切换传输模式以降低延迟的方法及系统
US17/535,954 US20230142503A1 (en) 2021-11-10 2021-11-26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switching transmission modes to decrease latency in unlicensed controlled environment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1738A TWI790811B (zh) 2021-11-10 2021-11-10 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以降低延遲的方法及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0811B TWI790811B (zh) 2023-01-21
TW202320574A true TW202320574A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29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1738A TWI790811B (zh) 2021-11-10 2021-11-10 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以降低延遲的方法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42503A1 (zh)
CN (1) CN116112949A (zh)
TW (1) TWI79081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0677A (zh) * 2015-11-10 2016-03-23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授权频谱辅助接入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JP7222591B2 (ja) * 2018-09-28 2023-02-15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非ライセンススペクトルにおける構成されたグラントを用いる伝送のためのリソース割り当て
CN111713124A (zh) * 2019-01-18 2020-09-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非授权频谱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WO2020201118A1 (en) * 2019-03-29 2020-10-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figur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apping
CN111742511B (zh) * 2019-04-30 2023-10-10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配置的授权操作
US11038628B2 (en) * 2019-05-04 2021-06-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cedures for configured grants
EP4039024A1 (en) * 2019-09-30 2022-08-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resource configuration
US11751208B2 (en) * 2019-10-03 2023-09-05 Ofinno, Llc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unlicensed bands in a wireless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2949A (zh) 2023-05-12
US20230142503A1 (en) 2023-05-11
TWI790811B (zh) 2023-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56314B2 (ja) 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基地局並びに基地局制御装置。
US7483710B2 (en)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124343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217396B1 (ko) 강화 업링크 전송 오류 통계에 기반한 다운링크 시그널링채널의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US846841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t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n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aramet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108597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전력 제어 및 자동 반복요구(arq)
CN102208967B (zh) 一种lte终端非自适应重传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JP534191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方法と構成
EP184124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of connected termina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81080B2 (en) Adaptive HARQ control for EDCH
WO2012024869A1 (zh) 一种提高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性能的方法及装置
WO2009088944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measurement gap, automated repeat request,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and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2007536854A (ja) 通信方法、パケット無線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及びユーザ端末
KR20100006110A (ko) 이동 통신망에서의 전력 소모 방지 방법
WO2013104165A1 (zh) 上行数据及上行调度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
WO2004107630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enhanced reservation access mode for a cdma reverse channel
US2010016207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a retry limit for multimedia systems that are prone to errors
US2009018170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Status Re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1944897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10306241A1 (en) Ping latency optimization
TWI790811B (zh) 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以降低延遲的方法及系統
US967478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power adjustment
TW202320573A (zh) 在非授權頻譜之控制環境中動態切換傳輸模式以提高可靠度的方法及系統
CN101237263A (zh) 上行增强物理信道的外环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285800A (zh) 一种tcp数据流的拥塞调整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