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0101A - 鍵盤裝置 - Google Patents

鍵盤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0101A
TW202320101A TW110141714A TW110141714A TW202320101A TW 202320101 A TW202320101 A TW 202320101A TW 110141714 A TW110141714 A TW 110141714A TW 110141714 A TW110141714 A TW 110141714A TW 202320101 A TW202320101 A TW 2023201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key
keyboard device
cross bar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1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明翰
陳宜瑋
劉建宏
徐振軒
Original Assignee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417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320101A/zh
Publication of TW202320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010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鍵盤裝置,包括按鍵結構。按鍵結構包括按鍵底板、鍵帽、至少一平衡桿以及抵靠結構。鍵帽配置於按鍵底板的上方。鍵帽包括至少一第一卡勾,第一卡勾具有內凹弧形表面。平衡桿配置於按鍵底板與鍵帽之間。平衡桿包括橫桿部以及分別位於橫桿部兩端的二勾部。橫桿部樞接於鍵帽的第一卡勾內,這些勾部連接於該按鍵底板。抵靠結構配置於第一卡勾的內凹弧形表面上並抵靠於平衡桿的橫桿部,使得橫桿部緊靠於內凹弧形表面。

Description

鍵盤裝置
本發明涉及輸入裝置領域,尤其係關於一種具有多個按鍵結構的鍵盤裝置。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電子設備的蓬勃發展為人類的生活帶來許多的便利性,因此如何讓電子設備的操作更人性化是重要的課題。常見的電子設備的輸入裝置包括滑鼠裝置、鍵盤裝置以及軌跡球裝置等,其中鍵盤裝置可供使用者直接地將文字以及符號輸入至電腦,因此相當受到重視。
首先說明習知鍵盤裝置之結構以及功能,請參閱圖1至圖3,圖1為習知鍵盤裝置之外觀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鍵盤裝置之局部結構於一視角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鍵盤裝置之局部結構於一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示意圖。為了更清楚地示意,圖2與圖3中僅繪出單一按鍵結構10’及相關元件結構。習知的鍵盤裝置1包括複數個按鍵結構10、10’、按鍵底板11以及薄膜線路板12,且薄膜線路板12上具有相對應於複數按鍵結構10、10’的複數薄膜開關121,而按鍵結構10、10’包括鍵帽101、剪刀式卡勾件102以及彈性體103,其中,剪刀式卡勾件102連接於鍵帽101以及按鍵底板11之間,並包括第一框架1021以及樞接於第一框架1021的第二框架1022,因此第一框架1021與第二框架1022 可彼此相對擺動,而彈性體103係設置於鍵帽101與薄膜線路板12之間,並具有頂抵部1031。
當任一按鍵結構10、10’的鍵帽101被觸壓而相對於按鍵底板11往下移動時,剪刀式卡勾件102的第一框架1021與第二框架1022會由開合狀態變更為疊合狀態,且往下移動的鍵帽101會擠壓彈性體103,使彈性體103的頂抵部1031抵頂並觸發相對應的薄膜開關121,而使鍵盤裝置1產生相對應的按鍵訊號。而當按鍵10、10’不再被觸壓時,鍵帽101會因應彈性體103的彈性力而相對於按鍵底板11往上移動,此時第一框架1021與第二框架1022會由疊合狀態變更為開合狀態,且鍵帽101會恢復原位。
再者,某些按鍵結構10’,例如長度L大於寬度W的按鍵,還包括二個平衡桿104,且每一平衡桿104包括橫桿部1041以及分別位於橫桿部1041之兩端的二個勾部1042。又,按鍵底板11包括向上延伸並穿過薄膜線路板12的第一底板連接部111以及第二底板連接部112,且第一底板連接部111具有二個第一勾孔1111,而第二底板連接部112具有分別相對應於二個第一勾孔1111的二個第二勾孔1121。其中,每一平衡桿104的橫桿部1041係樞接於鍵帽101的鍵帽卡勾1010,且每一平衡桿104的二個勾部1042分別穿過第一底板連接部111的第一勾孔1111以及第二底板連接部112的第二勾孔1121。
請參閱圖4,其為圖1所示鍵盤裝置之平衡桿的作動示意圖。當按鍵結構10’的鍵帽101相對於按鍵底板11往上或往下移動時,這些平衡桿104會朝方向D11或方向D12移動,並朝方向D13或方向D14翻轉,如此設計的目的在於,使按鍵結構10’於相對於按鍵底板11往上或往下移動時能保持平衡而不致傾斜,同時還能夠增加鍵帽101的強度。
然而,習知鍵盤裝置1仍然存在著以下的問題,也就是這些平衡桿104分別連接於相對應的複數鍵帽卡勾110,而這些平衡桿104與複數鍵帽卡勾110雖互相卡合,但兩者之間仍具有間隙,故這些平衡桿104在朝方向D11或方向D12移動以及朝方向D13或方向D14翻轉的過程中會頻繁地撞擊複數鍵帽卡勾110,而造成噪音。因此,如何針對上述的問題進行改善,實為本領域相關人員所關注的焦點。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可降低噪音的鍵盤裝置。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鍵盤裝置,包括按鍵結構。按鍵結構包括按鍵底板、鍵帽、至少一平衡桿以及抵靠結構。鍵帽配置於按鍵底板的上方。鍵帽包括至少一第一卡勾,第一卡勾具有內凹弧形表面。平衡桿配置於按鍵底板與鍵帽之間。平衡桿包括橫桿部以及分別位於橫桿部兩端的二勾部。橫桿部樞接於鍵帽的第一卡勾內,這些勾部連接於該按鍵底板。抵靠結構配置於第一卡勾的內凹弧形表面上並抵靠於平衡桿的橫桿部,使得橫桿部緊靠於內凹弧形表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抵靠結構包括外凸弧形表面以及平坦表面,外凸弧形表面接合於第一卡勾的內凹弧形表面,平坦表面抵靠於平衡桿的橫桿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抵靠結構抵靠於平衡桿的橫桿部而與橫桿部之間形成第一支撐點,且當橫桿緊靠於內凹弧形表面時,橫桿部與內凹弧形表面之間形成第二支撐點與第三支撐點。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抵靠結構係以彈性材質所完成,當抵靠結構抵靠於平衡桿的橫桿部時,抵靠結構因應橫桿部的外形而產生相對應的形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按鍵結構更包括至少一連接組件,連接組件配置於鍵帽與按鍵底板之間,鍵帽藉由連接組件而相對按鍵底板進行升降移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組件為剪刀式連接組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鍵帽更包括至少一第二卡勾,按鍵底板包括至少一卡勾件,連接組件樞接於第二卡勾內,並藉由卡勾件而連接於按鍵底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按鍵底板更包括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卡勾件位於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間,第一連接部具有至少一第一勾孔,第二連接部具有至少一第二勾孔,平衡桿的這些勾部分別樞接於第一勾孔與第二勾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按鍵結構更包括薄膜線路板,薄膜線路板配置於鍵帽與按鍵底板之間,薄膜線路板用以被按鍵結構觸發而輸出按鍵訊號。
本發明實施例的鍵盤裝置於平衡桿的橫桿部與鍵帽的第一卡勾的內凹弧形表面之間配置抵靠結構,藉此可填補橫桿部與第一卡勾的內凹弧形表面之間的間隙,當平衡桿的橫桿部樞接於鍵帽的第一卡勾內時,位於內凹弧形表面上的抵靠結構抵靠於平衡桿的橫桿部,使得橫桿部能夠緊靠內凹弧形表面而與內凹弧形表面之間產生多個支撐點,進而使得平衡桿的橫桿部在翻轉移動的過程中不會撞擊到第一卡勾的內凹弧形表面而產生噪音。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5至圖10,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鍵盤裝置的外觀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所示之按鍵結構的外觀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所示之按鍵結構的元件分解示意圖。圖8為圖7所示之第一卡勾的外觀結構示意圖。圖9為沿著圖6所示之AA線段的剖面示意圖。圖10為圖9所示之局部區域R的放大示意圖。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鍵盤裝置2包括多個按鍵結構20、20’。按鍵結構20’可被分類為一般鍵、數字鍵、功能鍵等,其分別供使用者以手指觸壓而使鍵盤裝置2產生相對應的按鍵訊號予電腦,進而使電腦執行相對應的功能,例如是一般鍵用以輸入英文字母等符號,數字鍵用以輸入數字,而功能鍵則用以提供各種快捷功能,例如F1~F12等,而按鍵結構20則為面積較大且長度較長的空白鍵(Space)或位移(Shift)鍵等倍數鍵。
在以下的實施例說明中,將以鍵盤裝置2的局部結構為例進行說明,此局部結構主要的涵蓋範圍為圖5與圖6所示的按鍵結構20,也就是在以下的圖式中僅繪示出單一個按鍵結構20及相關元件結構。
如圖6至圖10所示,本實施例的按鍵結構20包括按鍵底板201、鍵帽202、至少一個平衡桿203以及抵靠結構204。鍵帽202配置於按鍵底板201的上方。鍵帽202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卡勾2021,且第一卡勾2021具有內凹弧形表面C。平衡桿203配置於按鍵底板201與鍵帽202之間。平衡桿203包括橫桿部2031以及分別位橫桿部2031兩端的兩個勾部2032。平衡桿203的橫桿部2031樞接於鍵帽202的第一卡勾2021內,且平衡桿203的兩個勾部2032連接於按鍵底板201,當橫桿部2031樞接於第一卡勾2021內時,第一卡勾2021的內凹弧形表面C會面向於橫桿部2031。抵靠結構204配置於第一卡勾2021的內凹弧形表面C與平衡桿203的橫桿部2031之間,抵靠結構204位於第一卡勾2021的內凹弧形表面C上,且抵靠結構204抵靠於平衡桿203的橫桿部2031,進而使得橫桿部2031緊靠於第一卡勾2021的內凹弧形表面C上。
當鍵帽202相對按鍵底板201進行下降移動時,鍵帽202藉由第一卡勾2021而帶動平衡桿203朝靠近按鍵底板201的移動,此時,平衡桿203的橫桿部2031會在第一卡勾2021內翻轉移動,由於抵靠結構204抵靠於橫桿部2031而使得橫桿部2031緊靠於第一卡勾2021的內凹弧形表面C上,也就是說,抵靠結構204進一步填補了橫桿部2031與第一卡勾2021的內凹弧形表面C之間的間隙,因此橫桿部2031於第一卡勾2021內翻轉移動的過程中不會撞擊到第一卡勾2021的內凹弧形表面C而產生噪音。
需特別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鍵帽202的第一卡勾2021的數量例如是多個,而平衡桿203的數量例如是兩個,但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定第一卡勾2021以及平衡桿203的數量。具體而言,這些第一卡勾2021從鍵帽202的內表面延伸而出並分佈於鍵帽202內表面的上下兩側,也就是上下兩側分別具有3個第一卡勾2021,而兩個平衡桿203分別樞接於上側的這些第一卡勾2021與下側的這些第一卡勾2021。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抵靠結構204例如是獨立的構件而配置於第一卡勾2021的內凹弧形表面C與平衡桿203的橫桿部2031之間,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在其它的實施例中,抵靠結構204例如是與第一卡勾2021為一體成型的結構。
如圖6至圖9所示,本實施例的按鍵結構20更包括至少一個連接組件205。在本實施例中,連接組件205的數量例如是兩個,但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定連接組件205的數量。這些連接組件205配置於鍵帽202與按鍵底板201之間,且這些連接組件205位於這些平衡桿203之間。鍵帽202可藉由這些連接組件205而相對按鍵底板201進行升降移動。在本實施例中,這些連接組件205例如是剪刀式連接組件,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如圖6至圖9所示,本實施例的鍵帽202更包括至少一個第二卡勾2022,且按鍵底板201包括至少一卡勾件2010。在本實施例中,鍵帽的第二卡勾2022的數量為多個,且這些第二卡勾2022從鍵帽202的內表面延伸而出並位於這些第一卡勾2021之間,而按鍵底板201的卡勾件2010的數量為多個。兩個連接組件205分別樞接於這些第二卡勾2022內,並藉由這些卡勾件2010而連接於按鍵底板201。
如圖6至圖9所示,本實施例的按鍵底板201更包括第一連接部2011與第二連接部2012。上述這些卡勾件2010位於第一連接部2011與第二連接部2012之間。第一連接部2011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勾孔H1,第二連接部2012具有至少一個第二勾孔H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勾孔H1的數量為兩個,第二勾孔H2的數量為兩個,但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定第一勾孔H1與第二勾孔H2的數量。本實施例的每一個平衡桿203的兩個勾部2032分別樞接位於按鍵底板201上對應的第一勾孔H1與第二勾孔H2。在本實施例中,按鍵底板201的材質例如是金屬材質,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如圖6至圖9所示,本實施例的按鍵結構20更包括薄膜線路板206。薄膜線路板206配置於鍵帽202與按鍵底板201之間。在本實施例中,薄膜線路板206具有兩個貫穿區域2060,但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定貫穿區域2060的數量。兩個連接組件205分別穿過位對應的貫穿區域2060而連接於鍵帽202與按鍵底板201之間。具體而言,薄膜線路板206上配置有薄膜開關(未繪示出),當鍵帽202藉由這些連接組件205相對按鍵底板201進行下降移動的過程中,配置於鍵帽202內的彈性元件(未繪示)會產生形變而觸發位於薄膜線路板203上的薄膜開關,並相對應輸出按鍵訊號。
如圖7至圖10所示,本實施例的抵靠結構204包括外凸弧形表面2041以及平坦表面2042。抵靠結構204以外凸弧形表面2041接合於第一卡勾2021的內凹弧形表面C,再者,抵靠結構204以平坦表面2042抵靠於相對應平衡桿203的橫桿部2031。在本實施例中,抵靠結構204的外凸弧形表面2041與第一卡勾2021的內凹弧形表面C為兩個彼此相互匹配的弧形表面,因此當外凸弧形表面2041與內凹弧形表面C彼此接合時,外凸弧形表面2041與內凹弧形表面C之間不會產間隙。
在本實施例中,抵靠結構204例如是以彈性材質所完成,當抵靠結構204以平坦表面2042抵靠於相對應平衡桿203的橫桿部2031時,抵靠結構204的平坦表面2042會因應橫桿部2031的外形而產生相對應的形變(如平坦表面2042產生內凹形變),因此在平衡桿203的橫桿部2031被抵靠結構204抵靠而緊靠第一卡勾2021的內凹弧形表面C的情況下,橫桿部2031仍可順利的於第一卡勾2021內進行翻轉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抵靠結構204係以點對點的方式抵靠於平衡桿203的橫桿部2031,具體而言,如圖10所示,當抵靠結構204的平坦表面2042抵靠於平衡桿203的橫桿部2031時,平坦表面2042與橫桿部2031之間形成第一支撐點S1,當橫桿部2031緊靠於第一卡勾20的內凹弧形表面C時,橫桿部2031與內凹弧形表面C之間形成第二支撐點S2與第二支撐點S3。
需特別說明的是,在上述的實施例說明中,主要是以抵靠結構204配置於平衡桿203與鍵帽202的第一卡勾2021之間的結構設計為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在其它的實施例中,倘若在連接組件205與鍵帽202的第二卡勾2022之間具有間隙,因而導致連接組件205在移動的過程中撞擊第二卡勾2022產生噪音,在這樣的情況下,抵靠結構204也可以配置於連接組件205與鍵帽202的第二卡勾2022之間,進而填補連接組件205樞接於第二卡勾2022時所產生的間隙,使得連接組件205在移動的過程中不會撞擊第二卡勾2022而產生噪音。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的鍵盤裝置於平衡桿的橫桿部與鍵帽的第一卡勾的內凹弧形表面之間配置抵靠結構,藉此可填補橫桿部與第一卡勾的內凹弧形表面之間的間隙,當平衡桿的橫桿部樞接於鍵帽的第一卡勾內時,位於內凹弧形表面上的抵靠結構抵靠於平衡桿的橫桿部,使得橫桿部能夠緊靠內凹弧形表面而與內凹弧形表面之間產生多個支撐點,進而使得平衡桿的橫桿部在翻轉移動的過程中不會撞擊到第一卡勾的內凹弧形表面而產生噪音。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2:鍵盤裝置 10、10’ 、20、20’:按鍵結構 11、201:按鍵底板 12、206:薄膜線路板 101、202:鍵帽 102:剪刀式卡勾件 103:彈性體 104、203:平衡桿 111:第一底板連接部 112:第二底板連接部 121:薄膜開關 1021:第一框架 1022:第二框架 1031:頂抵部 1041:橫桿部 1042:勾部 1010:鍵帽卡勾 1111、H1:第一勾孔 1121、H2:第二勾孔 204:抵靠結構 205:連接組件 2010:卡勾件 2011:第一連接部 2012:第二連接部 2021:第一卡勾 2022:第二卡勾 2031:橫桿部 2032:勾部 2041:外凸弧形表面 2042:平坦表面 2060:貫穿區域 C:內凹弧形表面 D11、D12、D13、D14:方向 R:區域 S1:第一支撐點 S2:第二支撐點 S3:第三支撐點 L:長度 W:寬度 AA:線段
圖1為習知鍵盤裝置之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鍵盤裝置之局部結構於一視角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鍵盤裝置之局部結構於一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為圖1所示鍵盤裝置之平衡桿的作動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鍵盤裝置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所示之按鍵結構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所示之按鍵結構的元件分解示意圖。 圖8為圖7所示之第一卡勾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9為沿著圖6所示之AA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10為圖8所示之局部區域R的放大示意圖。
20:按鍵結構
201:按鍵底板
202:鍵帽
203:平衡桿
204:抵靠結構
205:連接組件
206:薄膜線路板
2010:卡勾件
2011:第一連接部
2021:第一卡勾
2022:第二卡勾
2031:橫桿部
2032:勾部
2060:貫穿區域
C:內凹弧形表面
R:區域
H1:第一勾孔

Claims (9)

  1. 一種鍵盤裝置,包括: 一按鍵結構,包括: 一按鍵底板; 一鍵帽,配置於該按鍵底板的上方,該鍵帽包括至少一第一卡勾,該至少一第一卡勾具有一內凹弧形表面; 至少一平衡桿,配置於該按鍵底板與該鍵帽之間,該至少一平衡桿包括一橫桿部以及分別位於該橫桿部兩端的二勾部,該橫桿部樞接於該鍵帽的該至少一第一卡勾內,該些勾部連接於該按鍵底板;以及 一抵靠結構,配置於該至少一第一卡勾的該內凹弧形表面上並抵靠於該至少一平衡桿的該橫桿部,使得該橫桿部緊靠於該內凹弧形表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鍵盤裝置,其中該抵靠結構包括一外凸弧形表面以及一平坦表面,該外凸弧形表面接合於該至少一第一卡勾的該內凹弧形表面,該平坦表面抵靠於該至少一平衡桿的該橫桿部。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鍵盤裝置,其中該抵靠結構抵靠於該至少一平衡桿的該橫桿部而與該橫桿部之間形成一第一支撐點,且當該橫桿緊靠於該內凹弧形表面時,該橫桿部與該內凹弧形表面之間形成一第二支撐點與一第三支撐點。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鍵盤裝置,其中該抵靠結構係以一彈性材質所完成,當該抵靠結構抵靠於該至少一平衡桿的該橫桿部時,該抵靠結構因應該橫桿部的外形而產生相對應的形變。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鍵盤裝置,其中該按鍵結構更包括至少一連接組件,該至少一連接組件配置於該鍵帽與該按鍵底板之間,該鍵帽藉由該至少一連接組件而相對該按鍵底板進行升降移動。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鍵盤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連接組件為一剪刀式連接組件。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鍵盤裝置,其中該鍵帽更包括至少一第二卡勾,該按鍵底板包括至少一卡勾件,該至少一連接組件樞接於該至少一第二卡勾內,並藉由該至少一卡勾件而連接於該按鍵底板。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鍵盤裝置,其中該按鍵底板更包括一第一連接部與一第二連接部,該至少一卡勾件位於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之間,該第一連接部具有至少一第一勾孔,該第二連接部具有至少一第二勾孔,該至少一平衡桿的該些勾部分別樞接於該至少一第一勾孔與該至少一第二勾孔。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鍵盤裝置,其中該按鍵結構更包括一薄膜線路板,該薄膜線路板配置於該鍵帽與該按鍵底板之間,該薄膜線路板用以被該按鍵結構觸發而輸出一按鍵訊號。
TW110141714A 2021-11-09 2021-11-09 鍵盤裝置 TW2023201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1714A TW202320101A (zh) 2021-11-09 2021-11-09 鍵盤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1714A TW202320101A (zh) 2021-11-09 2021-11-09 鍵盤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0101A true TW202320101A (zh) 2023-05-16

Family

ID=87379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1714A TW202320101A (zh) 2021-11-09 2021-11-09 鍵盤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2010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4850B (zh) 鍵盤裝置
TWI653547B (zh) 鍵盤裝置
TWI734642B (zh) 鍵盤裝置
TW201804498A (zh) 鍵盤裝置
TWI674602B (zh) 鍵盤
TWI623954B (zh) 鍵盤
TW201919079A (zh) 鍵盤
TW201837943A (zh)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TWI623955B (zh) 鍵盤
TWI674604B (zh) 鍵盤裝置
CN107768166B (zh) 键盘
TWI624849B (zh) 鍵盤
TW201805980A (zh) 鍵盤裝置
TW201931407A (zh) 鍵盤裝置
TWI731800B (zh) 鍵盤裝置
TW202320101A (zh) 鍵盤裝置
TW201822233A (zh) 鍵盤裝置
CN110581038B (zh) 键盘装置
TWI584325B (zh) 鍵盤裝置及其剪刀式連接元件
TW201801117A (zh) 鍵盤以及應用該鍵盤的筆記型電腦
TW202025190A (zh) 鍵盤
TWI784602B (zh)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CN114446694A (zh) 键盘装置
CN110071004B (zh) 键盘装置
TWI756081B (zh) 鍵盤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