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9906A - 資訊顯示方法及其處理裝置與資訊顯示系統 - Google Patents

資訊顯示方法及其處理裝置與資訊顯示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9906A
TW202319906A TW111137134A TW111137134A TW202319906A TW 202319906 A TW202319906 A TW 202319906A TW 111137134 A TW111137134 A TW 111137134A TW 111137134 A TW111137134 A TW 111137134A TW 202319906 A TW202319906 A TW 2023199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light
transmittable
us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7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2459B (zh
Inventor
蘇育萱
陳信宏
杜佳勳
蔡宇翔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to CN2022113767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07527A/zh
Priority to US17/984,220 priority patent/US20230162459A1/en
Publication of TW202319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9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2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2459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資訊顯示方法及其處理裝置與資訊顯示系統,此系統包括多個可透光顯示器。可透光顯示器包括彼此相鄰設置的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感知資訊擷取裝置擷取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與擷取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處理裝置經配置以:判斷位於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前方的使用者人數;根據使用者人數、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關聯於使用者的虛擬物件的顯示位置資訊,並根據顯示位置資訊控制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中至少一者顯示對應於目標物的虛擬物件。

Description

資訊顯示方法及其處理裝置與資訊顯示系統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資訊顯示技術。
隨著影像處理技術與空間定位技術的發展,透明顯示器的應用已逐漸受到重視。此類的技術可讓顯示器搭配實體物件,再輔以虛擬相關資訊,並且依照使用者的需求來產生互動式的體驗,可使資訊以更為直觀的方式呈現。
再者,關聯於實體物件的虛擬物件可顯示於透明顯示器的特定位置上,讓使用者可透過透明顯示器同時觀看到實體物件與疊加於實體物件上或一側的虛擬物件。舉例而言,透過於觀景台上設置透明顯示器,觀賞者可同時觀看景觀以及透明顯示器提供的景觀資訊。然而,於一些大型應用場景中,可能需要透過多台透明顯示器的組合來提供虛實融合的資訊顯示服務。因此,如何控制多台透明顯示器提供符合各式應用情境需求的虛實融合資訊顯示服務實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本揭露提供一種資訊顯示方法及其處理裝置與資訊顯示系統。
在本揭露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資訊顯示系統包括多個可透光顯示器、多個感知資訊擷取裝置以及處理裝置。這些可透光顯示器包括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且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相鄰設置於第二可透光顯示器。感知資訊擷取裝置用以擷取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用以擷取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處理裝置連接於可透光顯示器以及感知資訊擷取裝置,經配置以:判斷位於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前方的使用者人數;根據使用者人數、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關聯於至少一使用者的至少一虛擬物件的顯示位置資訊,並根據顯示位置資訊控制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其中至少一者顯示對應於至少一目標物的至少一虛擬物件。
在本揭露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資訊顯示方法適用於包括多個可透光顯示器、多個感知資訊擷取裝置以及處理裝置的資訊顯示系統。可透光顯示器包括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且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相鄰設置於第二可透光顯示器。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利用感知資訊擷取裝置擷取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利用感知資訊擷取裝置擷取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判斷位於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前方的使用者人數;根據使用者人數、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關聯於至少一使用者的至少一虛擬物件的顯示位置資訊,並根據顯示位置資訊控制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其中至少一者顯示對應於至少一目標物的至少一虛擬物件。
在本揭露的一範例實施例中,上述的處理裝置連接於多個可透光顯示器與多個感知資訊擷取裝置。該處理裝置包括記憶體與連接記憶體的處理器。記憶體用以儲存資料,而處理器經配置以執行下列步驟:自感知資訊擷取裝置取得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自感知資訊擷取裝置取得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判斷位於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前方的使用者人數;根據使用者人數、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關聯於至少一使用者的至少一虛擬物件的顯示位置資訊,並根據顯示位置資訊控制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其中至少一者顯示對應於目標物的至少一虛擬物件。
為讓本揭露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揭露的部份範例實施例接下來將會配合附圖來詳細描述,以下的描述所引用的元件符號,當不同附圖出現相同的元件符號將視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這些範例實施例只是本揭露的一部份,並未揭示所有本揭露的可實施方式。更確切的說,這些範例實施例僅為本揭露的專利申請範圍中的方法、裝置以及系統的範例。
圖1A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資訊顯示系統的方塊圖。首先圖1A先介紹系統中的各個構件以及配置關係,詳細功能將配合後續範例實施例的流程圖一併揭露。
請參照圖1A,本範例實施例中的資訊顯示系統10可包括多個可透光顯示器110_1、110_2、110_3、…、110_N、多個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2、120_3、…、120_N以及處理裝置130。處理裝置130可以是以無線、有線或電性連接可透光顯示器110_1~110_N與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
可透光顯示器110_1~110_N可用以顯示資訊,其可包括是由單個或多個顯示裝置組合而成,顯示裝置可例如是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場色序(Field sequential color)液晶顯示器、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顯示器、電濕潤顯示器等穿透式可透光顯示器,或者是投影式可透光顯示器。須說明的是,這些可透光顯示器110_1~110_N可以共平面或不共面的方式而相鄰設置。於一些實施例中,可透光顯示器110_1~110_N可設置為一移動載具(例如纜車、汽車、遊覽車、船隻或飛機等等)的多個窗屏,以讓使用者可於搭乘移動載具的過程中觀看外部場景物件與由可透光顯示器110_1~110_N所顯示的虛擬物件。
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可用以擷取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包括用以擷取使用者資訊的感測裝置。於一些實施例中,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可包括至少一個影像感測器或者包括至少一個影像感測器搭配至少一個深度感測器或電磁感測裝置,以朝向位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1~110_N之前側的使用者擷取影像資料,從而對使用者進行影像辨識與定位。前述影像感測器可為可見光感測器或非可見光感測器如紅外線感測器等。此外,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也可以包括光學定位器/電磁感測裝置來對使用者進行光學/電磁場的空間定位。於一些實施例中,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還可透過各類人體姿態辨識技術來辨識使用者的四肢、軀幹及/或頭部所呈現的姿態。像是,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可根據影像資料辨識人體骨架與人體特徵點等等,從而識別出使用者的姿態。只要是可以定位出使用者所在位置資訊以及辨識使用者的姿態資訊的裝置或其組合,皆屬於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的範疇。
另一方面,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可用以擷取實體場景中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包括用以擷取目標物資訊的感測裝置。於一些實施例中,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可包括至少一個影像感測器或者包括至少一個影像感測器搭配至少一個深度感測器,以朝向於顯示器110_1~110_N之後側(相對於使用者的另一側)的目標物擷取影像資料,從而對目標物進行影像辨識定位。前述影像感測器可為可見光感測器或非可見光感測器如紅外線感測器等。抑或是,藉由電場或磁場感應變化以進行對空間物體偵測與定位。只要是可以定位出目標物所在位置資訊的裝置或其組合,皆屬於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的範疇。
於本揭露實施例中,上述的影像感測器可用以擷取影像並可包括具有透鏡以及感光元件的攝像鏡頭。上述的深度感測器可用以偵測深度資訊,其可以利用主動式深度感測技術或被動式深度感測技術來實現。主動式深度感測技術可藉由主動發出光源、紅外線、超音波、雷射等作為訊號搭配時差測距技術來計算深度資訊。被動式深度感測技術可以藉由兩個影像感測器以不同視角擷取其前方的兩張影像,以利用兩張影像的視差來計算深度資訊。
於一些實施例中,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還可包括用以感測實體場景的場景資訊的感測器。像是,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可包括全球定位系統(GPS)裝置、電子羅盤、電磁感應裝置或重力感測器等,以提供其上設置有可透光顯示器110_1~110_N的移動載具的GPS資訊、方位資訊與傾斜資訊等等給處理裝置130。
於一些實施例中,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可以透過各自的通訊介面以有線或是無線的方式傳輸資訊至處理裝置130。於一些實施例中,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具有處理器與記憶體,並具有可根據影像資料進行物件辨識與物件追蹤的計算能力。
處理裝置130用以控制資訊顯示系統10的作動。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裝置130可以是一或多台計算機裝置的組合,本揭露對此不限制。當處理裝置130實施為多台計算機裝置,這些計算機裝置可以經由多個閘道裝置而彼此連接與通訊,前述閘道器支援無線傳輸協定或有線傳輸協定,本揭露對此不限制。
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裝置130包括記憶體131以及處理器132。記憶體131可以例如是任意型式的固定式或可移動式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硬碟或其他類似裝置、積體電路或其組合。處理器142可以例如是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應用處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或是其他可程式化之一般用途或特殊用途的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影像訊號處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圖形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或其他類似裝置、積體電路或其組合。以下範例實施例中將搭配資訊顯示系統10的各元件來說明處理裝置130執行資訊顯示方法流程的細節。
圖1B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資訊顯示系統的示意圖。為了方便且清楚說明,圖1B以3個可透光顯示器110_1~110_3以及3個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3為範例進行說明,但本揭露不限制於此。請參照圖1B,可透光顯示器110_1相鄰設置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2,且可透光顯示器110_2相鄰設置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3。使用者U1與目標物Obj1分別位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1~110_3的前側與後側。
於圖1B的範例中,基於使用者U1的視線資訊與位置資訊,使用者U1可透過可透光顯示器110_3觀看疊加有目標物Obj1的虛擬物件Vf1的實體場景。虛擬物件Vf1可視為基於目標物Obj1而擴增的擴增實境內容。也就是說,處理裝置130可根據使用者U1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目標物Obj1的位置資訊來決定虛擬物件Vf1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3上的顯示位置資訊。藉此,處理裝置130可根據顯示位置資訊控制可透光顯示器110_3顯示對應於目標物Obj1的虛擬物件Vf1,以讓使用者U1可透過可透光顯示器110_3看到位於目標物Obj1附近的虛擬物件Vf1。
然而,圖1B僅為示範性說明,使用者人數可不限於一位。於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者人數可以多於1,且處理裝置130可根據使用者人數來決定虛擬物件的顯示方式。此外,須說明的是,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裝置130可利用一台以上的可透光顯示器110_1~110_3來顯示虛擬物件供一或多位使用者觀賞,以實現跨屏顯示功能。
圖2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資訊顯示方法的流程圖。請同時參照圖1A以及圖2,而圖2的方法流程可由圖1A的資訊顯示系統10來實現。
於步驟S210,處理裝置130利用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擷取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於步驟S220,處理裝置130利用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擷取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如同前述,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例如是可針對至少一使用者以及至少一目標物的所在位置進行定位的影像感測器、深度感測器或其組合。
於步驟S230,處理裝置130判斷位於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前方的使用者人數,其中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彼此相鄰設置。以圖1B為例,處理裝置130可分別判斷相鄰的可透光顯示器110_1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前方的使用者人數。或者,處理裝置130可分別判斷相鄰的可透光顯示器110_2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3前方的使用者人數。又或者,處理裝置130可分別判斷相鄰的可透光顯示器110_1~110_3前方的使用者人數。處理裝置130可透過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3所擷取的影像資料來分別判斷各個可透光顯示器110_1~110_3前方的使用者人數。基於相鄰的可透光顯示器前方的使用者人數,處理裝置130可決定是單人觀看情境或多人觀看情境。
於步驟S240,處理裝置130根據使用者人數、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關聯於至少一使用者的至少一虛擬物件的顯示位置資訊。具體而言,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裝置130可根據相鄰的多台可透光顯示器前方的使用者人數來決定各使用者分別經由各可透光顯示器觀看虛擬物件的權限,以進一步將虛擬物件該顯示於適合的可透光顯示器上。
於一些實施例中,當相鄰的多台可透光顯示器前方的使用者人數等於1,單一使用者可具有經由多台可透光顯示器觀看虛擬物件的權限。於一些實施例中,當相鄰的多台可透光顯示器前方的使用者人數大於1,處理裝置130可決定這些使用者共享多台可透光顯示器,讓多個使用者可同時具有經由多台可透光顯示器觀看虛擬物件的權限。或者,於一些實施例中,當相鄰的多台可透光顯示器前方的使用者人數大於1,處理裝置130可決定這些使用者不共享多台可透光顯示器,讓各個使用者可只具有經由最靠近的一台可透光顯示器觀看虛擬物件的權限。
於一些實施例中,當某一使用者具有可經由多台可透光顯示器觀看虛擬物件的權限時,處理裝置130可拼接部份的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N所擷取的使用者影像。處理裝置130可根據上述拼接影像來定位該使用者,並根據該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目標物的位置資訊進行座標轉換,以進而計算出該使用者所觀看之目標物的虛擬物件於一或多台可透光顯示器上的顯示位置資訊。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裝置130可根據可透光顯示器110_1~110_N的尺寸與解析度獲取顯示位置資訊,而顯示位置資訊包括顯示器110_1~110_N的畫素座標系統下的畫素座標。
於步驟S250,處理裝置130根據顯示位置資訊控制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其中至少一者顯示對應於至少一目標物的至少一虛擬物件。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裝置130可同時透過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來顯示單一個虛擬物件,或者處理裝置130可先後透過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來顯示單一個虛擬物件。在上述各種情況下,該虛擬物件的顯示位置資訊可包括對應於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位置資訊與對應於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位置資訊。
以下將搭配資訊顯示系統10列舉實施例以說明本揭露不同應用情境中的實施方式。
圖3A與圖3B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資訊顯示方法的流程圖。圖3C與圖3D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資訊顯示系統的應用情境的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3A、圖3B、圖3C與圖3D。為了方便且清楚說明,圖3A至圖3D的實施例將以3個可透光顯示器110_1~110_3以及3個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3為範例進行說明,但本揭露不限制於此。
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2可擷取使用者U1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步驟S302),並將使用者U1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傳輸至處理裝置130。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3中一或多者可擷取目標物Obj1的位置資訊(步驟S304),並將目標物Obj1的位置資訊傳輸至處理裝置130。
處理裝置130判斷相鄰的可透光顯示器110_2(即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3(即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前方的使用者人數是否等於1(步驟S306)。當使用者人數等於1,處理裝置130根據至少一使用者U1的姿態資訊決定至少一使用者U1關聯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2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3(步驟S308)。詳細而言,若步驟S306判斷為是,代表使用者U1具有使用多台可透光顯示器的權限。於是,處理裝置130可依據至少一使用者U1的姿態資訊決定至少一使用者U1的觀看視野或視線資訊,以根據至少一使用者U1的觀看視野或視線資訊選擇至少一使用者U1目前較可能觀看的可透光顯示器110_2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3。此外,當使用者人數大於1,於本實施例中,處理裝置130可決定各使用者使用多個可透光顯示器110_1~120_3其中之一者(步驟S316),亦即各個使用者僅具有使用單一可透光顯示器的權限。
接著,處理裝置130根據至少一使用者U1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至少一目標物Obj1的位置資訊,決定至少一虛擬物件Vf1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2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3的一拼接顯示平面上的融合位置資訊(步驟S310)。更詳細而言,在使用者人數等於1的情況下,處理裝置130可拼接感知資擷取裝置110_2以及感知資擷取裝置110_3所擷取的多張使用者影像(步驟S3101)。接著,處理裝置130可根據拼接影像來計算使用者U1的使用者座標(步驟S3102)。此外,在使用者人數大於1的情況下,處理裝置130可根據感知資擷取裝置110_1~110_3擷取的使用者影像來各別計算各使用者的使用者座標(步驟S3106)。以圖3C為例,使用者U2的使用者座標是根據感知資擷取裝置110_1所擷取之使用者影像而產生。
另一方面,處理裝置130可計算目標物Obj1相對於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3的相對方位(步驟S3103)。於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3所拍攝目標物影像與目標物Obj1的GPS位置資訊,處理裝置130可識別目標物Obj1相對於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3的相對方位。舉例而言,目標物Obj1可為安裝有自動識別系統(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的移動載具,例如安裝有AIS的船舶。目標物Obj1的自動識別系統可提供目標物Obj1的GPS位置資訊、載具識別碼或其他資訊給同樣安裝有AIS的其他移動載具,即設置有資訊顯示系統100的移動載具,以使處理裝置130可獲取目標物Obj1的GPS位置資訊。或者,目標物Obj1可為陸地上的建築物。處理裝置130可根據地圖圖資獲取目標物Obj1的GPS位置資訊。於是,根據資訊顯示系統100的所在位置與目標物Obj1的GPS位置資訊,處理裝置130可計算出資訊顯示系統100的所在位置與目標物Obj1之間的距離與相對方向,以識別目標物Obj1相對於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3的相對方位。或者,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裝置130可根據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3所拍攝的目標物影像進行物件辨識,在根據物件辨識結果所對應的預設尺寸與目標物影像上目標物Obj1的像素資料來估計目標物Obj1對於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3之間的距離與相對方位。
接著,處理裝置130可根據目標物Obj1的相對方位來計算目標物Obj1的目標物座標(步驟S3104)。處理裝置130可基於視線資訊建立使用者座標與目標物座標之間的連線,以根據使用者座標與目標物座標之間的連線相交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2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3的拼接顯示平面的交點位置來獲取融合位置資訊(步驟S3105)。
然後,處理裝置130可根據可透光顯示器110_2的顯示範圍、可透光顯示器110_3的顯示範圍以及融合位置資訊,決定至少一虛擬物件Vf1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2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3其中至少一者上的顯示位置資訊(步驟S312)。更詳細而言,根據可透光顯示器110_2的顯示範圍、可透光顯示器110_3的顯示範圍,以及基於拼接顯示平面的計算而產生的融合位置資訊,處理裝置130可判斷虛擬物件Vf1該顯示於那一台可透光顯示器上或分別由兩台顯示器來同時顯示部份的虛擬物件。
於是,處理裝置130根據可透光顯示器110_2的顯示範圍、可透光顯示器110_3的顯示範圍以及融合位置資訊,判斷至少一虛擬物件Vf1是否同時位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2的顯示範圍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3的顯示範圍之內(步驟S3121)。
若步驟S3121判斷為否,於圖3C的範例中,反應於至少一虛擬物件Vf1位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3的顯示範圍之內,處理裝置130將基於融合位置資訊計算虛擬物件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3上的顯示位置資訊(步驟S3122),以獲取虛擬物件Vf1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3上的畫素座標。
另一方面,若步驟S3121判斷為是,於圖3D的範例中,反應於至少一虛擬物件Vf1同時位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2的顯示範圍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3的顯示範圍之內,處理裝置130將至少一虛擬物件Vf1切割為對應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2的第一子虛擬物件Vf1_1以及對應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3的第二子虛擬物件Vf1_2(步驟S3123)。也就是說,當虛擬物件位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2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3的拼接交界處,處理裝置130可控制可透光顯示器110_2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3分別顯示虛擬物件Vf1的一部分。接著,基於融合位置資訊計算第一子虛擬物件Vf1_1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2上的第一顯示位置資訊,並基於融合位置資訊計算第二子虛擬物件Vf1_2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3上的第二顯示位置資訊(步驟S3124)。也就是說,處理裝置130可將第一子虛擬物件Vf1_1於拼接顯示平面上的空間位置座標轉換為可透光顯示器110_2上的畫素座標,並將第二子虛擬物件Vf1_2於拼接顯示平面上的空間位置座標轉換為可透光顯示器110_3上的畫素座標。
之後,處理裝置130可根據顯示位置資訊控制可透光顯示器110_2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3其中至少一者顯示對應於至少一目標物Obj1的至少一虛擬物件Vf1(步驟S314)。如圖3C所示,可透光顯示器110_3將為使用者U1顯示對應於目標物Obj1的虛擬物件Vf1。如圖3D所示,可透光顯示器110_2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3將分別為使用者U1顯示對應於目標物Obj1的虛擬物件Vf1的一部分。
須說明的是,當虛擬物件中的同一字元被切割而於不同可透光顯示器中被顯示,容易因為字元破損而造成閱讀上的困難。因此,於一些實施例中,在處理虛擬物件的切割程序時候,處理裝置130可更進一步調整虛擬物件的顯示位置,以確保經切割而獲取的子虛擬物件不會具有不完整的字元。
舉例而言,圖4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平移虛擬物件的示意圖。請參照圖4,於一些實施例中,虛擬物件Vf2可包括多個字元。在獲取虛擬物件Vf2於拼接顯示平面PL1上的融合位置資訊之後,處理裝置130可判斷至少一虛擬物件Vf2的字元C1是否同時位於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Z1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Z2之內。反應於至少一虛擬物件Vf2的字元C1同時位於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Z1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Z2之內,處理裝置130基於字元C1計算一平移量Δd1,並根據平移量Δd1平移至少一虛擬物件Vf2。如圖4所示,虛擬物件Vf2可向左平移Δd1。於是,處理裝置130可將平移後的至少一虛擬物Vf2件沿顯示邊界L1切割為對應於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第一子虛擬物件Vf2_1以及對應於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第二子虛擬物件Vf2_2。如此一來,字元C1就可完整地由第一可透光顯示器來顯示,而不會有破損的情況發生。
圖5A與圖5B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資訊顯示方法的流程圖。圖5C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資訊顯示系統的應用情境的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5A、圖5B與圖5C。為了方便且清楚說明,圖5A至圖5C的實施例將以3個可透光顯示器110_1~110_3以及3個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3為範例進行說明,但本揭露不限制於此。
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與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2分別擷取使用者U3與使用者U4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步驟S502),並將使用者U3與使用者U4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傳輸至處理裝置130。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3其中一或多者可擷取目標物Obj2的位置資訊(步驟S504),並將目標物Obj2的位置資訊傳輸至處理裝置130。
處理裝置130判斷相鄰的可透光顯示器110_1(即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即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前方的使用者人數是否等於1(步驟S506)。雖然未繪示於圖5C,但基於前述實施例可知,當可透光顯示器110_1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前方的使用者人數等於1,處理裝置130根據該使用者的姿態資訊決定該使用者所關聯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1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步驟S508)。
當可透光顯示器110_1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前方的使用者人數大於1,於圖5C的實施範例中,處理裝置130可根據多使用者U3、U4的姿態資訊決定各使用者U3、U4關聯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1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步驟S516)。亦即,多使用者U3、U4可共享可透光顯示器110_1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詳細而言,當可透光顯示器110_1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前方的使用者人數大於1,處理裝置130可決定將使用者U3(即第一使用者)關聯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1以及可透光顯示器110_2,並決定將使用者U4(即第二使用者)關聯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1以及可透光顯示器110_2。
接著,處理裝置130根據至少一使用者U3、U4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至少一目標物Obj2的位置資訊,決定至少一虛擬物件Vf5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1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的一拼接顯示平面上的融合位置資訊(步驟S510)。
詳細而言,步驟S5101~步驟S5105的詳細操作可參照前述實施例,於此不贅述。須注意的是,在多位使用者U3、U4共享相鄰的可透光顯示器110_1、120_2的情況下,處理裝置130將拼接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與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2分別擷取的多張使用者影像(步驟S5106)。接著,處理裝置130將根據拼接影像來計算使用者U3、U4的視線資訊(步驟S5107)。處理裝置130判斷使用者U3、U4的視線資訊是否相交於一共同可透光顯示器(步驟S5108)。
反應於使用者U3的視線資訊與使用者U4的視線資訊皆相交於共同可透光顯示器(即可透光顯示器110_1),處理裝置130基於拼接影像決定至少一虛擬物件Vf5於共同可透光顯示器上的顯示位置資訊。拼接影像包括具有使用者U3的第一使用者影像以及具有使用者U4的第二使用者影像。更詳細而言,若步驟S5108判斷為是,處理裝置130將依據拼接影像計算使用者U3、U4的使用者座標(步驟S5102)。此外,若步驟S5108判斷為否,處理裝置130將依據未拼接的使用者影像分別計算使用者U3、U4的使用者座標(步驟S5109)。最後,處理裝置130可決定至少一虛擬物件Vf5於拼接顯示平面上的融合位置資訊(步驟S5105)。
然後,處理裝置130可根據可透光顯示器110_1的顯示範圍、可透光顯示器110_2的顯示範圍以及融合位置資訊,決定至少一虛擬物件Vf5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1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其中至少一者上的顯示位置資訊(步驟S512)。之後,處理裝置130根據顯示位置資訊控制可透光顯示器110_1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其中至少一者顯示對應於至少一目標物Obj2的至少一虛擬物件Vf5(步驟S514)。
如圖5C所示,當判斷使用者U3、U4觀看同一目標物Obj2時,處理裝置130可顯示關聯於使用者U3、U4且對應目標物Obj2的虛擬物件Vf5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1上。此外,處理裝置130可根據使用者U3、U4各自的視線落點P1、P2來標示分別對應於使用者U3、U4的資訊指示線G1、G2。資訊指示線G2將橫跨可透光顯示器110_1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然而,於其他實施例中,處理裝置130也可對應目標物Obj2的兩個虛擬物件分別顯示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1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上。
於一些實施例中,處理裝置130可追蹤使用者的移動狀態。由於處理裝置130可基於使用者的追蹤結果不斷地更新虛擬物件的顯示位置資訊,因此虛擬物件可反應於使用者的移動而對應移動,以達到虛擬物件跟隨使用者移動的視覺效果。舉例而言,當使用者從第一可透光顯示器前方移動至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對應同一目標物的相同虛擬物件也可從第一可透光顯示器上移動至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上。以下將列舉一實施例以說明。
圖6A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資訊顯示方法的流程圖。圖6B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資訊顯示系統的應用情境的示意圖。為了方便且清楚說明,圖6與圖6B的實施例將以3個可透光顯示器110_1~110_3以及3個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3為範例進行說明,但本揭露不限制於此。
須先說明的是,於圖6B的範例中,使用者U6將從可透光顯示器110_1前方移動至可透光顯示器110_2前方。
請同時參照圖6A與圖6B。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可擷取使用者U6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步驟S602),並將使用者U6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傳輸至處理裝置130。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3中一或多者可擷取目標物Obj3的位置資訊(步驟S604),並將目標物Obj3的位置資訊傳輸至處理裝置130。處理裝置130判斷位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1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前方的使用者人數(步驟S606)。處理裝置130根據使用者人數、至少一使用者U6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至少一目標物Obj3的位置資訊,決定關聯於至少一使用者U6的至少一虛擬物件Vf6的顯示位置資訊(步驟S608)。步驟S602~S608的詳細實施方式可參照前述實施例,於此不贅述。須特別說明的是,圖6B的範例中,處理裝置130可先根據虛擬物件Vf6的顯示位置資訊而控制可透光顯示器110_1顯示對應於至少一目標物Obj3的至少一虛擬物件Vf6 (步驟S610)。
之後,處理裝置130將根據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所擷取的使用者影像來定位與追蹤使用者U6(步驟S612)。並且,使用者U6可被處理裝置130賦予一特定使用者ID,以利追蹤使用者。於使用者U6的移動過程中,處理裝置130可根據使用者U6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來計算使用者U6的視野變化(步驟S614),且處理裝置130將根據視線偏移判斷至少一目標物Obj3是否落在使用者U6觀看可透光顯示器110_1的視野範圍內(步驟S616)。換言之,處理裝置130將根據使用者U6的視野變化來判斷使用者U6是否還可以透過可透光顯示器110_1來看到目標物Obj3。
若步驟S616判斷為是,處理裝置130將根據使用者U6當前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目標物Obj3的位置資訊來更新虛擬物件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1上的顯示位置資訊(步驟S620)。否則,若步驟S616判斷為否,反應於至少一目標物Obj3未落在使用者U6觀看可透光顯示器110_1的視野範圍內,處理裝置130根據使用者U6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至少一目標物Obj3的位置資訊決定虛擬物件Vf6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2上的顯示位置資訊 (步驟S618)。之後,處理裝置130可根據顯示位置資訊控制可透光顯示器110_1或可透光顯示器110_2顯示對應於至少一目標物的至少一虛擬物件(步驟S622)。
如圖6B所示,使用者U6將從可透光顯示器110_1前方移動至可透光顯示器110_2前方。當使用者U6逐漸遠離可透光顯示器110_1,使用者U6將無法透過可透光顯示器110_1看到目標物Obj3。於是,目標物Obj3的虛擬物件Vf6可切換為由可透光顯示器110_2來顯示。藉此,目標物Obj3的虛擬物件可隨著使用者移動而對應移動,以達到虛擬物件跟隨使用者移動的視覺效果。
須特別說明的是,於一些情境中,可能存在另一使用者U7原本就經由可透光顯示器110_2觀看目標物Obj3。因此,於一些實施例中,反應於至少一目標物Obj3未落在使用者U6觀看可透光顯示器110_1的視野範圍內,處理裝置130可根據使用者U6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使用者U7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目標物的位置資訊Obj3決定虛擬物件Vf6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2上的顯示位置資訊。亦即,當要將目標物Obj3的虛擬物件切換至可透光顯示器110_2來顯示時,處理裝置130可一起考量使用者U6與使用者U7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來決定虛擬物件Vf6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2上的顯示位置。
此外,前述實施例中的多個可透光顯示器都是共面設置。然而,於一些實施例中,這些可透光顯示器可以非共面設置。舉例而言,當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分別為纜車上面向不同方位的觀景窗時,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平面與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平面之間可具有一夾角。以下將列舉實施例以說明此應用情境的實施方式。
圖7A、圖7B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資訊顯示方法的流程圖。圖7C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資訊顯示系統的應用情境的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7A、圖7B圖7C。
如圖7C所示,可透光顯示器110_1的顯示平面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的顯示平面之間可具有一夾角。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10_1、110_2可擷取使用者U8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步驟S702),並將使用者U8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傳輸至處理裝置130。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120_3中一或多者可擷取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步驟S704),並將目標物的位置資訊傳輸至處理裝置130。
處理裝置130判斷相鄰的可透光顯示器110_1(即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即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前方的使用者人數是否等於1(步驟S706)。當使用者人數等於1,處理裝置130根據至少一使用者U8的姿態資訊決定至少一使用者U8關聯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1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步驟S708)。此外,當使用者人數大於1,於本實施例中,處理裝置130可決定各使用者使用多個可透光顯示器110_1~110_3其中之一者(步驟S716),亦即各個使用者僅具有使用單一可透光顯示器的權限。
接著,處理裝置130根據一使用者U8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關聯於至少一使用者U8的至少一虛擬物件的顯示位置資訊(步驟S710)。更詳細而言,在使用者人數大於1的情況下,處理裝置130可根據感知資擷取裝置110_1~110_3擷取的使用者影像來各別計算各使用者的使用者座標(步驟S7107)。
此外,在使用者人數等於1的情況下,處理裝置130可辨識使用者U8的頭部轉向(步驟S7101),且處理裝置130可根據使用者U8的頭部轉向選擇可透光顯示器110_1以及使用者影像(步驟S7102)。具體而言,雖然使用者U8具有經由可透光顯示器110_1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觀看虛擬物件的權限,但處理裝置130可根據使用者U8的頭部轉向來決定使用可透光顯示器110_1顯示虛擬物件給使用者U8觀看。此外,處理裝置130可選擇感知資訊擷取裝置120_1所擷取的使用者影像來計算使用者座標(步驟S7106)。於其他實施例中,處理裝置130還可進一步辨識使用者U8的視線方向,以根據使用者U8的視線方向選擇可透光顯示器110_1以及使用者影像。
另一方面,處理裝置130可計算目標物的相對方位(步驟S7103)。接著,處理裝置130可根據目標物的相對方位來計算目標物的目標物座標(步驟S7104)。然後,處理裝置130可根據使用者座標與目標物座標來獲取融合位置資訊(步驟S7105)。然後,處理裝置130可根據可透光顯示器110_1的顯示範圍、可透光顯示器110_2的顯示範圍以及融合位置資訊,決定至少一虛擬物件於可透光顯示器110_1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其中至少一者上的顯示位置資訊(步驟S712)。之後,處理裝置130根據顯示位置資訊控制可透光顯示器110_1與可透光顯示器110_2其中至少一者顯示對應於至少一目標物的至少一虛擬物件(步驟S714)。
本揭露的範例實施例所提出的資訊顯示方法及其處理裝置與資訊顯示系統,可基於相鄰的可透光顯示器前方的使用者人數來判定是單人觀看情境或多人觀看情境。當操作於單人觀看情境,可根據多台可透光顯示器來提供跨屏顯示功能。當操作於多人觀看情境,可根據不同應用情境來利用多台可透光顯示器提供跨屏幕顯示功能。本揭露實施例可即時地依據使用者位置與目標物位置,計算虛擬物件的顯示位置資訊。藉此,虛擬物件可即時地跟隨目標物或使用者來進行跨顯示器顯示,進而提升使用者的觀看體驗。除此之外,本揭露實施例可避免虛擬物件內的字元破損而於不同可透光顯示器中被顯示的情況發生,提昇虛擬物件的觀看舒適度。
雖然本揭露已以範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揭露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資訊顯示系統 110_1~110_N:可透光顯示器 120_1~120_N:感知資訊擷取裝置 130:處理裝置 131:記憶體 132:處理器 Vf1, Vf2, Vf5, Vf6:虛擬物件 Vf1_1, Vf1_2, Vf2_1, Vf2_2:子虛擬物件 U1, U2, U3, U4, U6, U7, U8:使用者 Obj1, Obj2, Obj3:目標物 C1:字元 Z1, Z2:顯示範圍 PL1:拼接顯示平面 P1, P2:視線落點 G1, G2:資訊指示線 S210~S250, S302~S316, S3101~S3106, S3121~S3124, S502~S516, S5101~S5109, S602~S622, S702~S716, S7101~S7107:步驟
圖1A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資訊顯示系統的方塊圖。 圖1B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資訊顯示系統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資訊顯示方法的流程圖。 圖3A與圖3B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資訊顯示方法的流程圖。 圖3C與圖3D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資訊顯示系統的應用情境的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平移虛擬物件的示意圖。 圖5A與圖5B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資訊顯示方法的流程圖。 圖5C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資訊顯示系統的應用情境的示意圖。 圖6A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資訊顯示方法的流程圖。 圖6B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資訊顯示系統的應用情境的示意圖。 圖7A與圖7B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資訊顯示方法的流程圖。 圖7C是根據本揭露一範例實施例的資訊顯示系統的應用情境的示意圖。
S210~S250:步驟

Claims (17)

  1. 一種資訊顯示系統,包括: 多個可透光顯示器,其中所述可透光顯示器包括一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一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且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相鄰設置於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 多個感知資訊擷取裝置,用以擷取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用以擷取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 處理裝置,連接於所述可透光顯示器以及所述感知資訊擷取裝置,經配置以: 判斷位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前方的使用者人數; 根據所述使用者人數、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所述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關聯於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至少一虛擬物件的顯示位置資訊;以及 根據所述顯示位置資訊控制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其中至少一者顯示對應於所述至少一目標物的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資訊顯示系統,其中所述處理裝置經配置以: 當所述使用者人數等於1,根據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姿態資訊決定所述至少一使用者關聯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 根據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所述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一拼接顯示平面上的融合位置資訊;以及 根據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以及所述融合位置資訊,決定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其中至少一者上的顯示位置資訊。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資訊顯示系統,其中所述處理裝置經配置以: 根據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以及所述融合位置資訊,判斷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是否同時位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之內; 反應於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同時位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之內,將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切割為對應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第一子虛擬物件以及對應於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第二子虛擬物件;以及 基於所述融合位置資訊計算所述第一子虛擬物件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上的第一顯示位置資訊,並基於所述融合位置資訊計算所述第二子虛擬物件於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上的第二顯示位置資訊。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資訊顯示系統,其中所述處理裝置經配置以: 判斷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的一字元是否同時位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之內; 反應於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的字元同時位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之內,基於所述字元計算一平移量,並根據所述平移量平移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以及 將平移後的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切割為對應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第一子虛擬物件以及對應於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第二子虛擬物件。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資訊顯示系統,其中所述處理裝置經配置以: 當所述使用者人數大於1,其中所述至少一使用者包括第一使用者與第二使用者,決定將所述第一使用者關聯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以及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並決定將所述第二使用者關聯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以及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以及 反應於所述第一使用者的視線資訊與所述第二使用者的視線資訊皆相交於一共同可透光顯示器,基於一拼接影像決定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於所述共同可透光顯示器上的顯示位置資訊,其中所述拼接影像包括具有第一使用者的第一使用者影像以及具有第二使用者的第二使用者影像。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資訊顯示系統,其中所述至少一使者包括第一使用者,所述處理裝置經配置以: 反應於所述第一使用者移動,計算所述第一使用者的視野變化; 根據所述視野變化判斷所述至少一目標物是否落在所述第一使用者觀看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視野範圍內;以及 反應於所述至少一目標物未落在所述第一使用者觀看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視野範圍內,根據所述第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所述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於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上的顯示位置資訊。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資訊顯示系統,其中所述至少一使者更包括第二使用者,所述處理裝置經配置以: 反應於所述至少一目標物未落在所述第一使用者觀看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視野範圍內,根據所述第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所述第二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所述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於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上的顯示位置資訊。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資訊顯示系統,其中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平面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平面之間具有一夾角,所述處理裝置經配置以: 當所述使用者人數等於1,根據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姿態資訊決定所述至少一使用者關聯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 根據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頭部轉向選擇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以及 根據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所述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關聯於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至少一虛擬物件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上的顯示位置資訊。
  9. 一種資訊顯示方法,適用於具有多個可透光顯示器、多個感知資訊擷取裝置以及處理裝置的資訊顯示系統,其中所述可透光顯示器包括一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一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且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相鄰設置於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而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感知資訊擷取裝置擷取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 利用所述感知資訊擷取裝置擷取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 判斷位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前方的使用者人數; 根據所述使用者人數、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所述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關聯於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至少一虛擬物件的顯示位置資訊;以及 根據所述顯示位置資訊控制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其中至少一者顯示對應於所述至少一目標物的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資訊顯示方法,其中根據所述使用者人數、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所述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關聯於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至少一虛擬物件的顯示位置資訊的步驟包括: 當所述使用者人數等於1,根據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姿態資訊決定所述至少一使用者關聯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 根據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所述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一拼接顯示平面上的融合位置資訊;以及 根據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以及所述融合位置資訊,決定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其中至少一者上的顯示位置資訊。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資訊顯示方法,其中根據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以及所述融合位置資訊,決定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其中至少一者上的顯示位置資訊的步驟包括: 根據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以及所述融合位置資訊,判斷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是否同時位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之內; 反應於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同時位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之內,將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切割為對應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第一子虛擬物件以及對應於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第二子虛擬物件;以及 基於所述融合位置資訊計算所述第一子虛擬物件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上的第一顯示位置資訊,並基於所述融合位置資訊計算所述第二子虛擬物件於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上的第二顯示位置資訊。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資訊顯示方法,其中反應於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同時位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之內,將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切割為對應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所述第一子虛擬物件以及對應於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所述第二子虛擬物件的步驟包括: 判斷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的一字元是否同時位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之內; 反應於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的字元同時位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範圍之內,基於所述字元計算一平移量,並根據所述平移量平移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以及 將平移後的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切割為對應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第一子虛擬物件以及對應於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第二子虛擬物件。
  13. 如請求項9所述的資訊顯示方法,其中根據所述使用者人數、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所述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關聯於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至少一虛擬物件的顯示位置資訊的步驟包括: 當所述使用者人數大於1,其中所述至少一使用者包括第一使用者與第二使用者,決定將所述第一使用者關聯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以及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並決定將所述第二使用者關聯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以及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以及 反應於所述第一使用者的視線資訊與所述第二使用者的視線資訊皆相交於一共同可透光顯示器,基於一拼接影像決定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於所述共同可透光顯示器上的顯示位置資訊,其中所述拼接影像包括具有第一使用者的第一使用者影像以及具有第二使用者的第二使用者影像。
  14. 如請求項9所述的資訊顯示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使者包括第一使用者,而所述方法更包括: 反應於所述第一使用者移動,計算所述第一使用者的視野變化; 根據所述視野變化判斷所述至少一目標物是否落在所述第一使用者觀看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視野範圍內;以及 反應於所述至少一目標物未落在所述第一使用者觀看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視野範圍內,根據所述第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所述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於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上的顯示位置資訊。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資訊顯示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使者包括第二使用者,而反應於所述至少一目標物未落在所述第一使用者觀看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視野範圍內,根據所述第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所述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於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上的顯示位置資訊的步驟包括: 反應於所述至少一目標物未落在所述第一使用者觀看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視野範圍內,根據所述第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所述第二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所述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於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上的顯示位置資訊。
  16. 如請求項9所述的資訊顯示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平面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的顯示平面之間具有一夾角,而根據所述使用者人數、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所述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關聯於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至少一虛擬物件的顯示位置資訊的步驟包括: 當所述使用者人數等於1,根據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姿態資訊決定所述至少一使用者關聯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 根據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頭部轉向選擇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以及 根據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所述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關聯於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至少一虛擬物件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上的顯示位置資訊。
  17. 一種處理裝置,連接於多個可透光顯示器以及多個感知資訊擷取裝置,其中所述可透光顯示器包括一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一第二可透光顯示器,且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相鄰設置於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該處理裝置包括: 記憶體,用以儲存資料;以及 處理器,連接所述記憶體並經配置: 自所述感知資訊擷取裝置取得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 自所述感知資訊擷取裝置取得所述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 判斷位於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前方的使用者人數; 根據所述使用者人數、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位置資訊與姿態資訊以及所述至少一目標物的位置資訊,決定關聯於所述至少一使用者的至少一虛擬物件的顯示位置資訊;以及 根據所述顯示位置資訊控制所述第一可透光顯示器與所述第二可透光顯示器其中至少一者顯示對應於所述目標物的所述至少一虛擬物件。
TW111137134A 2021-11-10 2022-09-30 資訊顯示方法及其處理裝置與資訊顯示系統 TWI8324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6755.2A CN116107527A (zh) 2021-11-10 2022-11-04 信息显示方法及其处理装置与信息显示系统
US17/984,220 US20230162459A1 (en) 2021-11-10 2022-11-09 Method, processing device, and display system for information displa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78071P 2021-11-10 2021-11-10
US63/278,071 2021-1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9906A true TW202319906A (zh) 2023-05-16
TWI832459B TWI832459B (zh) 2024-02-11

Family

ID=8737901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0006A TWI818665B (zh) 2021-11-10 2022-08-10 資訊顯示方法及其資訊顯示系統與處理裝置
TW111137134A TWI832459B (zh) 2021-11-10 2022-09-30 資訊顯示方法及其處理裝置與資訊顯示系統
TW111137587A TWI832465B (zh) 2021-11-10 2022-10-03 透光天線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0006A TWI818665B (zh) 2021-11-10 2022-08-10 資訊顯示方法及其資訊顯示系統與處理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7587A TWI832465B (zh) 2021-11-10 2022-10-03 透光天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3) TWI81866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85938A (ja) * 1999-12-27 2001-07-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2周波共用アンテナ、多周波共用アンテナ、および2周波または多周波共用アレーアンテナ
KR101060424B1 (ko) * 2005-04-01 2011-08-29 니폰샤신인사츠가부시키가이샤 차량용 투명 안테나 및 안테나 부착 차량용 유리
JP5830987B2 (ja) * 2011-07-06 2015-1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203039108U (zh) * 2013-01-16 2013-07-03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宽带uhf印刷偶极子天线
US9740295B2 (en) * 2013-05-14 2017-08-22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Detection of user gestures
US10523993B2 (en) * 2014-10-16 2019-12-31 Disney Enterprises, Inc. Displaying custom positioned overlays to a viewer
US9898868B2 (en) * 2014-11-06 2018-02-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program
CN106296805B (zh) * 2016-06-06 2019-02-26 厦门铭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实时反馈的增强现实人体定位导航方法及装置
TW201814320A (zh) * 2016-10-03 2018-04-16 申雲洪 計算目標物座標位置之變焦光學系統及目標物資訊分享之方法
CN111164828B (zh) * 2017-10-05 2021-12-03 伊斯曼柯达公司 透明天线
JP2020021225A (ja) * 2018-07-31 2020-02-06 株式会社ニコン 表示制御システム、表示制御方法、及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TWI734024B (zh) * 2018-08-28 2021-07-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指向判斷系統以及指向判斷方法
TW202017368A (zh) * 2018-10-29 2020-05-01 品臻聯合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眼鏡、系統及其使用方法
TWI804671B (zh) * 2019-08-28 2023-06-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互動顯示方法與互動顯示系統
TWI793390B (zh) * 2019-12-25 2023-02-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訊顯示方法及其處理裝置與顯示系統
CN113437504B (zh) * 2021-06-21 2023-08-01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基于菲林光刻工艺的透明天线制备方法及透明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0412A (zh) 2023-05-16
TWI832465B (zh) 2024-02-11
TWI818665B (zh) 2023-10-11
TWI832459B (zh) 2024-02-11
TW202320016A (zh)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46334B2 (en) Passive optical and inertial tracking in slim form-factor
CN108227914B (zh) 透明显示装置、使用其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器
JP5055516B2 (ja) 拡張現実を使用して装置の保守命令および動作命令を表示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0636185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for guiding a user to a vicinity of a viewpoint
EP3011418B1 (en) Virtual object orientation and visualization
US9736368B2 (en) Camera in a headframe for object tracking
EP3596588B1 (en) Gradual transitioning between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augmented reality images
CN110060614B (zh) 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显示系统
US1086897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apable of adaptively displaying a video corresponding to sensed three-dimensional information
JP2005268847A (ja) 画像生成装置、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画像生成プログラム
KR20150093831A (ko) 혼합 현실 환경에 대한 직접 상호작용 시스템
JP717652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895676B (zh) 动态对象跟踪
JP2019164420A (ja) 透過型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および透過型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透過型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の制御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CN115735178A (zh) 具有对话气泡和翻译的增强现实眼戴器
KR102530278B1 (ko) 표시 유닛을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및 ar 영상 표시 방법
US11726327B2 (en) Eyewear having unsynchronized rolling shutter cameras
CN106168855B (zh) 一种便携式mr眼镜、手机和mr眼镜系统
US10452139B2 (en) Perspective or gaze based visual identification and location system
US11494149B2 (en) Display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of display system
TWI832459B (zh) 資訊顯示方法及其處理裝置與資訊顯示系統
TWI792106B (zh) 資訊顯示方法及其處理裝置與顯示系統
CN116107527A (zh) 信息显示方法及其处理装置与信息显示系统
TWI832657B (zh) 資訊顯示方法及其處理裝置與資訊顯示系統
US20230244305A1 (en) Active interactive navigation system and active interactive navigation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