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6964A - 殺蟲混合物 - Google Patents

殺蟲混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6964A
TW202316964A TW111125387A TW111125387A TW202316964A TW 202316964 A TW202316964 A TW 202316964A TW 111125387 A TW111125387 A TW 111125387A TW 111125387 A TW111125387 A TW 111125387A TW 202316964 A TW202316964 A TW 20231696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lkyl
independently
group
alkoxy
weight ratio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5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普拉迪普 庫爾卡尼
Original Assignee
以色列商安道麥馬克西姆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以色列商安道麥馬克西姆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以色列商安道麥馬克西姆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6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696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7/00Arthropodicides
    • A01P7/04Insectic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ontaining liquids as carriers, diluents or solvents
    • A01N25/04Dispersions, emulsions, suspoemulsions, suspension concentrates or g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4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nitrogen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his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derivative or of a thio analogue of a carboxylic group, e.g. amino-carboxylic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13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four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殺蟲組合,其包含a)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b)福化利(tau-fluvalinate)。

Description

殺蟲混合物
發明領域
本發明主題係關於一種殺蟲組合,其包含(i)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ii)福化利之組合。
發明背景
作物保護自作物發育之早期階段就至關重要。在根部發育期間預防作物根部的害蟲及疾病使得作物健康及產量增加。
作物對害蟲之脆弱性使得害蟲防治成為整個作物生產系統的主要管理組成部分之一。昆蟲對作物植物極具破壞性且可顯著降低作物產量及品質。殺蟲劑藉由控制害蟲來幫助將此損害降至最低。許多殺蟲劑及組成物可商購用於此等目的。
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為一類經由對利阿諾定(ryanodine)受體之作用來提供防治的殺蟲劑。此等化合物活化此受體,導致儲存的鈣不受調節地損失。此導致肌肉收縮調節受損。
殺蟲劑之組合通常用於拓寬防治範圍、使所用化學品之劑量降至最低、延緩抗性發展且經由累加效應降低處理成本。雖然已研究許多殺蟲劑之組合,但很少獲得協同作用。
此外,任何特定混合物之活性及選擇性行為均難以預測,因為混合物中各單一殺蟲劑之行為往往受其他成分存在的影響,且混合物之活性亦可視化學特徵、植物物種、生長階段及環境條件而顯著變化。大多數情況下,此實踐導致混合物中殺蟲劑之活性降低。
實際的農業經驗表明,在害蟲防治中重複及專門應用個別活性化合物在許多情況下會導致選擇彼等已對所討論之活性化合物產生天然或適應性抗性的害蟲。則不再可能用所討論之活性化合物有效防治此等害蟲。
為了降低害蟲變得對某些活性化合物具有抗性之風險,現如今習知地採用不同活性化合物之混合物來防治害蟲。藉由組合具有不同作用機制之活性化合物,有可能確保在相對較長的時段內成功防治。
亦需要將擊倒活性與長期防治,亦即快速作用與持久作用相結合的害蟲防治劑。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標為提供殺蟲組合,其(i)降低劑量率,(ii)增強活性譜或將擊倒活性與長期防治相結合,或(iii)提供抗性管理。
本發明之一目標為提供組合及組成物,當該等組合及組成物以減少的活性化合物總量施用時,對有害害蟲具有改良的活性及拓寬的活性譜。本發明之另一目標為提供以儘可能低的施用率提供有效抗性管理及害蟲防治的組合及組成物。
吾等因此發現,此可藉由包含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福化利的組合及組成物來實現。此外,吾等發現,同時(亦即聯合或分開)或連續施用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福化利之組合可比單獨施用個別化合物更好地防治害蟲,提供協同結果。
鑒於上述情況,仍需要表現出協同增強作用、更廣泛的活性範圍及降低處理成本之新穎殺蟲組成物。
發明概要
本發明主題係關於一種殺蟲組合,其包含:(i)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1
其中 A 1及A 2彼此獨立地表示氧或硫, X 1代表N或CR 10, R 1表示氫或表示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或C 3-C 6環烷基,其中之每一者任擇地經單取代或多取代,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R 6、鹵素、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2-C 4烷氧基羰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C 1-C 4烷基)-C 3-C 6環烷基胺基及R 11, R 2表示氫、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3-C 6環烷基、C 1-C 4烷氧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C 2-C 6烷氧基羰基或C 2-C 6烷基羰基, R 3表示氫、R 11或表示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3-C 6環烷基,其中之每一者任擇地經單取代或多取代,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R 6、鹵素、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2-C 6烷氧基羰基、C 2-C 6烷基羰基、C 3-C 6三烷基矽烷基、R 11、苯基、苯氧基及5員或6員雜芳環,其中各苯基、苯氧基及5員或6員雜芳環可任擇地經取代且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或一或多個基團R 12,或 R 2及R 3可彼此連接且形成環M, R 4表示氫、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3-C 6環烷基、C 1-C 6鹵烷基、C 2-C 6鹵烯基、C 2-C 6鹵炔基、C 3-C 6鹵環烷基、鹵素、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硫基、C 1-C 4鹵烷基亞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C 3-C 6三烷基矽烷基或表示苯基、苯甲基或苯氧基,其中之每一者任擇地經單取代或多取代,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C 1-C 4烷基、C 2-C 4烯基、C 2-C 4炔基、C 3-C 6環烷基、C 1-C 4鹵烷基、C 2-C 4鹵烯基、C 2-C 4鹵炔基、C 3-C 6鹵環烷基、鹵素、氰基、硝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C 3-C 6(烷基)環烷基胺基、C 2-C 4烷基羰基、C 2-C 6烷氧基羰基、C 2-C 6烷胺基羰基、C 3-C 8二烷基胺基羰基及C 3-C 6三烷基矽烷基, R 5及R 8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氫、鹵素或表示在各種情況下任擇地經取代之C 1-C 4烷基、C 1-C 4鹵烷基、R 12、G、J、-OJ、-OG、-S(O) p-J、-S(O) pG、-S(O) p-苯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或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R 12、C 1-C 10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1-C 4烷氧基及C 1-C 4烷硫基,其中各取代基可經一或多個彼此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取代基取代:G、J、R 6、鹵素、氰基、硝基、胺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硫基、C 1-C 4鹵烷基亞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三烷基矽烷基、苯基及苯氧基,其中各苯基或苯氧基環可任擇地經取代且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或一或多個基團R 12, G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5員或6員非芳族碳環或雜環,其可任擇地含有一或二個來自由C(═O)、SO及S(═O) 2組成之群的環成員,且其可任擇地經一至四個彼此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取代基取代:C 1-C 2烷基、鹵素、氰基、硝基及C 1-C 2烷氧基,或彼此獨立地表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3-C 7環烷基、(氰基)-C 3-C 7環烷基、(C 1-C 4烷基)-C 3-C 6環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4烷基,其中各環烷基、(烷基)環烷基及(環烷基)烷基可任擇地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 J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任擇地經取代之5員或6員雜芳環,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或一或多個基團R 12, R 6彼此獨立地表示-C(=E 1)R 19、-L(=E 1)R 19、-C(=E 1)LR 19、-LC(=E 1)LR 19、-OP(=Q)(OR 19) 2、-SO 2LR 18或-LSO 2LR 19,其中各E 1彼此獨立地表示O、S、N-R 15、N-OR 15、N-N(R 15) 2、N-S═O、N-CN或N-NO 2, R 7表示氫、C 1-C 4烷基、C 1-C 4鹵烷基、鹵素、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硫基、C 1-C 4鹵烷基亞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磺醯基, R 9表示C 1-C 4鹵烷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鹵烷基亞磺醯基或鹵素, R 10表示氫、C 1-C 4烷基、C 1-C 4鹵烷基、鹵素、氰基或C 1-C 4鹵烷氧基, R 11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在各種情況下任擇地經單取代至三取代之C 1-C 6烷硫基、C 1-C 6烷基次磺醯基、C 1-C 6鹵烷基硫基、C 1-C 6鹵烷基次磺醯基、苯硫基或苯基次磺醯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以下清單:W、-S(O) nN(R 16) 2、-C(═O)R 13、-L(C═O)R 14、-S(C═O)LR 14、-C(═O)LR 13、-S(O) nNR 13C(═O)R 13、-S(O) nNR 13C(═O)LR 14或-S(O) nNR 13S(O) 2LR 14, L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O、NR 18或S, R 12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B(OR 17) 2、胺基、SH、硫氰基、C 3-C 8三烷基矽烷氧基、C 1-C 4烷基二硫化物、-SF 5、-C(=E 1)R 19、-LC(=E 1)R 19、-C(=E 1)LR 19、-LC(=E 1)LR 19、-OP(=Q)(OR 19) 2、-SO 2LR 19或-LSO 2LR 19, Q表示O或S, R 13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氫或表示在各種情況下任擇地經單取代或多取代之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或C 3-C 6環烷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R 6、鹵素、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或(C 1-C 4烷基)-C 3-C 6環烷基胺基, R 14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在各種情況下任擇地經單取代或多取代之C 2-C 20烯基、C 2-C 20炔基或C 3-C 6環烷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R 6、鹵素、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及(C 1-C 4烷基)-C 3-C 6環烷基胺基或表示任擇地經取代之苯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或一或多個基團R 12, R 15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氫或表示在各種情況下任擇地經單取代或多取代之C 1-C 6鹵烷基或C 1-C 6烷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硫基、C 1-C 4鹵烷基亞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2-C 6烷氧基羰基、C 2-C 6烷基羰基、C 3-C 6三烷基矽烷基及任擇地經取代之苯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或一或多個基團R 12,或N(R 15) 2表示形成環M之環, R 16表示C 1-C 12烷基或C 1-C 12鹵烷基,或N(R 16) 2表示形成環M之環, R 17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氫或C 1-C 4烷基,或B(OR 17) 2表示兩個氧原子經由具有二至三個碳原子之鏈連接的環,其任擇地經一或兩個彼此獨立地選自由甲基及C 2-C 6烷氧基羰基組成之群的取代基取代, R 18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氫、C 1-C 6烷基或C 1-C 6鹵烷基,或N(R 13)(R 18)表示形成環M之環, R 19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氫或表示在各種情況下經單取代或多取代之C 1-C 6烷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硫基、C 1-C 4鹵烷基亞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O 2H、C 2-C 6烷氧基羰基、C 2-C 6烷基羰基、C 3-C 6三烷基矽烷基及任擇地經取代之苯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C 1-C 6鹵烷基、C 3-C 6環烷基或苯基或吡啶基,其中之每一者任擇地經W單取代至三取代, M在各種情況下表示任擇地經單取代至四取代之環,其除連接至取代基對R 13及R 18、(R 15) 2或(R 16) 2之氮原子外,含有二至六個碳原子且任擇地另外含有另一個氮、硫或氧原子,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C 1-C 2烷基、鹵素、氰基、硝基及C 1-C 2烷氧基, W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C 1-C 4烷基、C 2-C 4烯基、C 2-C 4炔基、C 3-C 6環烷基、C 1-C 4鹵烷基、C 2-C 4鹵烯基、C 2-C 4鹵炔基、C 3-C 6鹵環烷基、鹵素、氰基、硝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C 1-C 4烷基)-C 3-C 6環烷基胺基、C 2-C 4烷基羰基、C 2-C 6烷氧基羰基、CO 2H、C 2-C 6烷胺基羰基、C 3-C 8二烷基胺基羰基或C 3-C 6三烷基矽烷基, n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0或1, p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0、1或2, 其中若(a) R 5表示氫、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2-C 6鹵烯基、C 2-C 6鹵炔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鹵烷基硫基或鹵素及(b) R 8表示氫、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2-C 6鹵烯基、C 2-C 6鹵炔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鹵烷基硫基、鹵素、C 2-C 4烷基羰基、C 2-C 6烷氧基羰基、C 2-C 6烷胺基羰基或C 3-C 8二烷基胺基羰基,(c)至少一個取代基選自由R 6、R 11及R 12(若存在)組成之群,及(d)若R 12不存在,則基團R 6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不同於C 2-C 6烷基羰基、C 2-C 6烷氧基羰基、C 2-C 6烷胺基羰基及C 3-C 8二烷基胺基羰基,且其中通式(I)之化合物亦可為N-氧化物或鹽;及 (ii)福化利。
本發明主題亦提供一種殺蟲組合,其包含:(i)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ii)福化利,用於防治咀嚼式害蟲。
本發明主題亦提供一種殺蟲組成物,其包含:(i)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ii)福化利。
本發明主題亦提供一種殺蟲組成物,其包含:(i)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ii)福化利,用於防治咀嚼式害蟲。
本發明主題亦關於一種用於防治昆蟲之方法,其藉由使昆蟲或其食物供應、棲息地、繁殖地或其所在地與協同有效量之(i)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ii)福化利之組合接觸。
本發明主題亦關於一種用於防治咀嚼式害蟲之方法,其藉由使昆蟲或其食物供應、棲息地、繁殖地或其所在地與協同有效量之(i)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ii)福化利之組合接觸。
本發明主題亦關於一種保護植物免受昆蟲攻擊或侵染之方法,其包含使植物或植物生長的土壤或水與協同有效量之(i)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ii)福化利之組合接觸。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定義
在詳細闡述本發明主題之前,提供本文所用之某些術語的定義可能係有幫助的。除非另外定義,否則本文所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均具有與熟習此主題所屬技術者通常所理解相同之含義。
如本文所用,術語「植物」或「作物」包括對整株植物、植物器官(例如葉、莖、枝、根、樹幹、分枝、芽、果實等)、植物細胞或植物種子之提及。此術語亦涵蓋植物作物,諸如果實。術語「植物」亦可包括其繁殖材料,可包括植物之所有生殖部分,諸如種子;及無性植物材料,諸如插條及塊莖,其可用於植物繁殖。其亦可包括芽孢、球莖、鱗莖、根莖、新枝基芽、匍匐莖及苞以及植物之其他部分,包含在出芽之後或自土壤中萌芽之後移植的幼苗及幼齡植物。
如本文所用,術語「所在地」包括害蟲生長或可能生長的棲息地、繁殖地、植物、繁殖材料、土壤、區域、材料或環境。
如本文所用,術語「防治(control)」或「防治(controlling)」意欲包括但不限於任何殺死、調節生長、抑制或干擾指定害蟲之正常生命週期的害蟲活動。此等術語包括例如防止幼蟲發育成成熟的昆蟲,調節害蟲自卵中出現,包括防止羽化、降解卵材料、窒息、減少腸道蠕動、抑制甲殼素形成、破壞交配或性交流,及防止進食活動。
如本文所用,術語「有效量」係指當攝入、接觸或感知時足以實現良好防治位準之混合物的量。其係指自源頭殺死昆蟲或以其他方式阻止昆蟲進食所需之混合物的量。當昆蟲接觸到殺蟲有效量之組成物時,結果通常為昆蟲死亡。
如本文所用,術語「混合物」或「組合」係指但不限於任何物理形式之組合,例如摻合物、溶液、合金或其類似物。
如本文所用,術語「栽培植物」包括已藉由育種、突變誘發或基因工程改造之植物。經基因改造之植物為已藉由使用重組DNA技術對其遺傳物質進行改造的植物。通常,一或多個基因已整合至此種植物之遺傳物質中,以改良該植物之某些特性。
術語「植物健康」包含與害蟲防治無關的各種植物改良。舉例而言,可提及之有利特性為改良的作物特徵,包括:出苗、作物產量、蛋白質含量、油含量、澱粉含量、更發達的根系(改良的根生長)、改良的脅迫耐受性(例如抗旱、抗熱、抗鹽、抗UV、抗水、抗寒)、減少乙烯(減少生產及/或抑制接收)、增加植株高度、葉片更大、死基葉更少、分蘖更強、葉色更綠、色素含量、光合作用活性、需要更少的投入(諸如肥料或水)、需要更少的種子、分蘖產量更高、開花更早、穀物成熟早、植物節(倒伏)更少、枝條生長增加、植物活力增強、植物成活增加以及早期及更好的發芽;或熟習此項技術者熟悉的任何其他優點。
如本文所用,術語「擊倒活性」或「擊倒處理」意謂在侵染之前及/或之後或在顯示昆蟲損害之前及/或之後及/或當害蟲壓力低/高時,施用一或多種殺蟲劑以防治植物或所在地之昆蟲侵染。昆蟲壓力可基於與昆蟲發育相關之條件(諸如種群密度及某些環境條件)來評定。
如本文所用,術語「長期防治」意謂在施用一或多種殺蟲劑後的延長時段內獲得殺蟲活性,以在侵染之前及/或之後或在顯示昆蟲損害之前及/或之後及/或當害蟲壓力低/高時的延長時段內防治植物或所在地之昆蟲侵染。昆蟲壓力可基於與昆蟲發育相關之條件(諸如種群密度及某些環境條件)來評定。
如本文所用,片語「農業上可接受之載劑」意謂此項技術中已知且認可的用於形成農業或園藝用途之組成物的載劑。 在本申請案通篇,對各種實施例之描述使用術語「包含」;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可替代地使用語言「基本上由……組成」或「由……組成」描述一實施例。
除非另外特別說明,否則如本文所用,術語「一(a/an)」包括單數及複數。因此,術語「一(a/an)」或「至少一個」在本申請案中可互換地使用。
除非另外指明,否則出於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教示內容之目的且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教示內容之範疇,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表示數量、百分比或比例的所有數字及其他數值應理解為在所有情況下均藉由術語「約」修飾。因此,除非有相反指示,否則以下說明書及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闡述之數值參數為近似值,其可視試圖獲得之所需特性而變化。至少,各數值參數至少應根據所報導之有效數位之數目且藉由應用一般捨入技術來解釋。在此方面,本文中使用之術語「約」具體包括範圍內指示值之±10%。另外,本文中針對相同組分或特性之所有範圍的端點包括端點,可獨立地組合,且包括所有中間點及範圍。 殺蟲組合
已出人意料地發現,藉由組合具有不同作用模式(MOA) (亦即,全身性作用、攝取作用及接觸及胃作用)之殺蟲劑,產生的殺蟲混合物對非常廣泛的昆蟲表現出廣泛的防治範圍及高效力,以及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具有擊倒及長期殘留的效果。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提供比基於其中發現之每種殺蟲劑之活性總和所設想的更高的殺蟲活性。此類組合允許減少可能損害農業上重要植物之個別殺蟲劑的劑量。
因此,當殺蟲組合包含以下各項時觀察到增強的殺蟲活性:(i)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1
其中 A 1及A 2彼此獨立地表示氧或硫, X 1代表N或CR 10, R 1表示氫或表示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或C 3-C 6環烷基,其中之每一者任擇地經單取代或多取代,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R 6、鹵素、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2-C 4烷氧基羰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C 1-C 4烷基)-C 3-C 6環烷基胺基及R 11, R 2表示氫、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3-C 6環烷基、C 1-C 4烷氧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C 2-C 6烷氧基羰基或C 2-C 6烷基羰基, R 3表示氫、R 11或表示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3-C 6環烷基,其中之每一者任擇地經單取代或多取代,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R 6、鹵素、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2-C 6烷氧基羰基、C 2-C 6烷基羰基、C 3-C 6三烷基矽烷基、R 11、苯基、苯氧基及5員或6員雜芳環,其中各苯基、苯氧基及5員或6員雜芳環可任擇地經取代且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或一或多個基團R 12,或 R 2及R 3可彼此連接且形成環M, R 4表示氫、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3-C 6環烷基、C 1-C 6鹵烷基、C 2-C 6鹵烯基、C 2-C 6鹵炔基、C 3-C 6鹵環烷基、鹵素、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硫基、C 1-C 4鹵烷基亞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C 3-C 6三烷基矽烷基或表示苯基、苯甲基或苯氧基,其中之每一者任擇地經單取代或多取代,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C 1-C 4烷基、C 2-C 4烯基、C 2-C 4炔基、C 3-C 6環烷基、C 1-C 4鹵烷基、C 2-C 4鹵烯基、C 2-C 4鹵炔基、C 3-C 6鹵環烷基、鹵素、氰基、硝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C 3-C 6(烷基)環烷基胺基、C 2-C 4烷基羰基、C 2-C 6烷氧基羰基、C 2-C 6烷胺基羰基、C 3-C 8二烷基胺基羰基及C 3-C 6三烷基矽烷基, R 5及R 8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氫、鹵素或表示在各種情況下任擇地經取代之C 1-C 4烷基、C 1-C 4鹵烷基、R 12、G、J、-OJ、-OG、-S(O) p-J、-S(O) pG、-S(O) p-苯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或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R 12、C 1-C 10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1-C 4烷氧基及C 1-C 4烷硫基,其中各取代基可經一或多個彼此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取代基取代:G、J、R 6、鹵素、氰基、硝基、胺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硫基、C 1-C 4鹵烷基亞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三烷基矽烷基、苯基及苯氧基,其中各苯基或苯氧基環可任擇地經取代且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或一或多個基團R 12, G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5員或6員非芳族碳環或雜環,其可任擇地含有一或二個來自由C(═O)、SO及S(═O) 2組成之群的環成員,且其可任擇地經一至四個彼此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取代基取代:C 1-C 2烷基、鹵素、氰基、硝基及C 1-C 2烷氧基,或彼此獨立地表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3-C 7環烷基、(氰基)-C 3-C 7環烷基、(C 1-C 4烷基)-C 3-C 6環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4烷基,其中各環烷基、(烷基)環烷基及(環烷基)烷基可任擇地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 J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任擇地經取代之5員或6員雜芳環,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或一或多個基團R 12, R 6彼此獨立地表示-C(=E 1)R 19、-L(=E 1)R 19、-C(=E 1)LR 19、-LC(=E 1)LR 19、-OP(=Q)(OR 19) 2、-SO 2LR 18或-LSO 2LR 19,其中各E 1彼此獨立地表示O、S、N-R 15、N-OR 15、N-N(R 15) 2、N-S═O、N-CN或N-NO 2, R 7表示氫、C 1-C 4烷基、C 1-C 4鹵烷基、鹵素、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硫基、C 1-C 4鹵烷基亞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磺醯基, R 9表示C 1-C 4鹵烷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鹵烷基亞磺醯基或鹵素, R 10表示氫、C 1-C 4烷基、C 1-C 4鹵烷基、鹵素、氰基或C 1-C 4鹵烷氧基, R 11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在各種情況下任擇地經單取代至三取代之C 1-C 6烷硫基、C 1-C 6烷基次磺醯基、C 1-C 6鹵烷基硫基、C 1-C 6鹵烷基次磺醯基、苯硫基或苯基次磺醯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以下清單:W、-S(O) nN(R 16) 2、-C(═O)R 13、-L(C═O)R 14、-S(C═O)LR 14、-C(═O)LR 13、-S(O) nNR 13C(═O)R 13、-S(O) nNR 13C(═O)LR 14或-S(O) nNR 13S(O) 2LR 14, L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O、NR 18或S, R 12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B(OR 17) 2、胺基、SH、硫氰基、C 3-C 8三烷基矽烷氧基、C 1-C 4烷基二硫化物、-SF 5、-C(=E 1)R 19、-LC(=E 1)R 19、-C(=E 1)LR 19、-LC(=E 1)LR 19、-OP(=Q)(OR 19) 2、-SO 2LR 19或-LSO 2LR 19, Q表示O或S, R 13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氫或表示在各種情況下任擇地經單取代或多取代之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或C 3-C 6環烷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R 6、鹵素、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或(C 1-C 4烷基)-C 3-C 6環烷基胺基, R 14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在各種情況下任擇地經單取代或多取代之C 2-C 20烯基、C 2-C 20炔基或C 3-C 6環烷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R 6、鹵素、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及(C 1-C 4烷基)-C 3-C 6環烷基胺基或表示任擇地經取代之苯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或一或多個基團R 12, R 15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氫或表示在各種情況下任擇地經單取代或多取代之C 1-C 6鹵烷基或C 1-C 6烷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硫基、C 1-C 4鹵烷基亞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2-C 6烷氧基羰基、C 2-C 6烷基羰基、C 3-C 6三烷基矽烷基及任擇地經取代之苯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或一或多個基團R 12,或N(R 15) 2表示形成環M之環, R 16表示C 1-C 12烷基或C 1-C 12鹵烷基,或N(R 16) 2表示形成環M之環, R 17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氫或C 1-C 4烷基,或B(OR 17) 2表示兩個氧原子經由具有二至三個碳原子之鏈連接的環,其任擇地經一或兩個彼此獨立地選自由甲基及C 2-C 6烷氧基羰基組成之群的取代基取代, R 18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氫、C 1-C 6烷基或C 1-C 6鹵烷基,或N(R 13)(R 18)表示形成環M之環, R 19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氫或表示在各種情況下經單取代或多取代之C 1-C 6烷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硫基、C 1-C 4鹵烷基亞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O 2H、C 2-C 6烷氧基羰基、C 2-C 6烷基羰基、C 3-C 6三烷基矽烷基及任擇地經取代之苯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C 1-C 6鹵烷基、C 3-C 6環烷基或苯基或吡啶基,其中之每一者任擇地經W單取代至三取代, M在各種情況下表示任擇地經單取代至四取代之環,其除連接至取代基對R 13及R 18、(R 15) 2或(R 16) 2之氮原子外,含有二至六個碳原子且任擇地另外含有另一個氮、硫或氧原子,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C 1-C 2烷基、鹵素、氰基、硝基及C 1-C 2烷氧基, W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C 1-C 4烷基、C 2-C 4烯基、C 2-C 4炔基、C 3-C 6環烷基、C 1-C 4鹵烷基、C 2-C 4鹵烯基、C 2-C 4鹵炔基、C 3-C 6鹵環烷基、鹵素、氰基、硝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C 1-C 4烷基)-C 3-C 6環烷基胺基、C 2-C 4烷基羰基、C 2-C 6烷氧基羰基、CO 2H、C 2-C 6烷胺基羰基、C 3-C 8二烷基胺基羰基或C 3-C 6三烷基矽烷基, n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0或1, p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0、1或2, 其中若(a) R 5表示氫、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2-C 6鹵烯基、C 2-C 6鹵炔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鹵烷基硫基或鹵素及(b) R 8表示氫、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2-C 6鹵烯基、C 2-C 6鹵炔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鹵烷基硫基、鹵素、C 2-C 4烷基羰基、C 2-C 6烷氧基羰基、C 2-C 6烷胺基羰基或C 3-C 8二烷基胺基羰基,(c)至少一個取代基選自由R 6、R 11及R 12(若存在)組成之群,及(d)若R 12不存在,則基團R 6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不同於C 2-C 6烷基羰基、C 2-C 6烷氧基羰基、C 2-C 6烷胺基羰基及C 3-C 8二烷基胺基羰基,且其中通式(I)之化合物亦可為N-氧化物或鹽; 及(ii)福化利,用於昆蟲之防治。
在一些實施例中,增強的活性為協同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為一種改良的組合,因為與單獨施用一定量的福化利及一定量的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時相比,一定量的福化利及/或一定量的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對防治咀嚼式害蟲更有效。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為一種改良的組合,因為一定量之福化利在與一定量的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組合施用時,比相同量的福化利不與相同量的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組合施用時對處理植物或所在地之真菌感染更有效。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為一種改良的組合,因為與相同量的福化利不與一定量的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組合施用相比,一定量的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改良一定量的福化利之殺蟲功效。
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單獨施用相同量的福化利時相比,殺蟲功效增加至少10%、20%、30%或40%。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單獨施用相同量的福化利時相比,殺蟲功效增加至少50%、100%、200%或300%。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為一種改良的組合,因為與不與一定量的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組合施用時昆蟲對一定量的福化利之敏感性相比,一定量的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有效增加昆蟲對一定量的福化利之敏感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為一種改良的組合,因為與單獨施用一定量的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一定量的福化利時相比,其延長防止昆蟲感染及/或防治昆蟲感染之時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防止昆蟲感染及/或防治昆蟲感染之時段延長至少7天、14天、21天或28天。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為一種改良的組合,因為與單獨施用一定量的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一定量的福化利時相比,其減少達到昆蟲防治位準所需的時間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存在下,達到昆蟲防治位準所需的福化利之量比單獨施用時福化利之量減少至少50%、60%、70%、80%或90%。
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為氯蟲苯甲醯胺、氰蟲苯甲醯胺、四唑蟲醯胺、四氯蟲苯甲醯胺、溴蟲苯甲醯胺及環溴蟲醯胺。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為氯蟲苯甲醯胺。
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間的重量比一般無法確定,因為其視各種條件而變化,諸如調配物之類型、天氣條件、作物之類型及害蟲之類型。
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000至3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0至2000 :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0至1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0至500: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至200: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至100: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至10: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75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2。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3。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7。
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000至3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0至2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0至1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0至500: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至200: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至100: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至10: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75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2。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3。在一個實施例中,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7。
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000至3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0至2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0至1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0至500: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至200: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至100: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至10: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75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2。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3。在一個實施例中,氰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7。
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000至3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0至2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0至1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0至500: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至200: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至100: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至10: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75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2。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3。在一個實施例中,四唑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7。
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000至3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0至2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0至1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0至500: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至200: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至100: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至10: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75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2。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3。在一個實施例中,四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7。
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000至3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0至2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0至1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0至500: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至200: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至100: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至10: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75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2。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3。在一個實施例中,溴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7。
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000至3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0至2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0至1000: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0至500: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至200: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至100: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至10: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75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0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5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2至1:1。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3.2。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4。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3。在一個實施例中,環溴蟲醯胺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約1:1.7。
將本發明組成物施用於植物亦可使得作物產量增加。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主題之殺蟲組合可在作物播種前或播種後、出苗前或出苗後早期施用。除草組合可經由犁溝噴霧、葉面施用、撒播、基底施用、土壤施用、土壤摻入或土壤注射施用。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組合施用於非作物區,包括但不限於商業區、住宅區、草坪、觀賞植物、灌木、樹木、公園、牲畜區、倉庫、食品儲存設施、糧倉、草皮、牧場、草地、休耕地、線路走廊、高爾夫球場、公園、路邊、電力線、管道、鐵路、森林、井場及設備場。
在另一實施例中,植物包括蔬菜,諸如蕃茄、胡椒、甘藍菜、椰菜、萵苣、菠菜、花椰菜、葫蘆、甜瓜、西瓜、黃瓜、胡蘿蔔、洋蔥、馬鈴薯、菸草、梨果及核果、胡桃、奇異果、漿果、橄欖、杏仁、鳳梨、蘋果、梨、李子、桃及櫻桃、食用葡萄及釀酒葡萄、柑橘類水果,諸如橙、檸檬、葡萄柚及酸橙、棉花、大豆、油菜、木本堅果、小麥、大麥、玉蜀黍、高樑、葵花、花生、水稻、牧草、玉米、咖啡、豆類、豌豆、絲蘭、甘蔗、三葉草、辣椒及觀賞植物,諸如玫瑰。
在另一實施例中,植物包括由於育種及/或基因工程改造方法而耐受除草劑、殺真菌劑或殺蟲劑之作用的栽培植物。
在另一實施例中,害蟲屬於鞘翅目,諸如三齒豆象屬(Acanthoscelides spp.) (象鼻蟲)、菜豆象(Acanthoscclides obtectus) (大豆象)、白蠟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翡翠灰蛀蟲)、錐尾叩甲屬(Agriotes spp.) (鐵線蟲)、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亞洲長角甲蟲)、花象屬(Anthonomus spp.) (象鼻蟲)、棉鈴象甲(Anthonomus grandis) (棉鈴象鼻蟲)、蚜繭蜂屬(Aphidius spp.)、長喙小象屬(Apion spp.) (象鼻蟲)、甘蔗金龜屬(Apogonia spp.) (蠐螬)、黑絨金龜(Ataenius spretulus) (草坪草黑金龜)、甜菜隱食甲(Atomaria linearis) (小舌甘菜甲蟲)、守瓜屬(Aulacophore spp.)、甜菜象甲(Bothynoderes punctiventris) (甜菜根象鼻蟲)、豆象屬(Bruchus spp.) (象鼻蟲)、豌豆象(Bruchus pisorum) (豌豆象鼻蟲)、卷葉蛾屬(Cacoesia spp.)、四紋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南方豇豆象鼻蟲)、醬曲露尾甲(Carpophilus hemipteras) (乾果甲蟲)、甜菜龜甲(Cassida vittata)、天牛屬(Cerosterna spp)、葉甲屬(Cerotoma spp.) (金花蟲)、豆葉甲(Cerotoma trifurcata) (豆葉甲蟲)、龜象屬(Ceutorhynchus spp.) (象鼻蟲)、甘藍籽龜象(Ceutorhynchus assimilis) (卷心菜種莢象鼻蟲)、甘藍莖象蟲(Ceutorhynchus napi) (卷心菜象鼻蟲)、凹脛跳甲屬(Chaetocnema spp.) (金花蟲)、肖葉甲屬(Colaspis spp.) (土壤甲蟲)、梯斑叩頭蟲(Conoderus scalaris)、多斑叩頭蟲(Conoderus stigmosus)、梅錐象甲(Conotrachelus nenuphar) (李子象鼻蟲)、黃櫨亮甲(Cotinus nitidis) (綠花金龜)、天冬負泥甲(Crioceris asparagi) (蘆筍甲蟲)、鏽赤扁穀盜(Cryptolestes ferrugineus) (鏽粒甲蟲)、長角扁穀盜(Cryptolestes pusillus) (扁平穀物甲蟲)、土耳其扁穀盜(Cryptolestes turcicus) (土耳其穀物甲蟲)、金針蟲屬(Ctenicera spp.) (鐵線蟲)、象甲屬(Curculio spp.) (象鼻蟲)、方頭甲屬(Cyclocephala spp.) (蠐螬)、向日葵莖象甲(Cylindrocpturus adspersus) (向日葵莖象鼻蟲)、芒果切葉象甲(Deporaus marginatus) (芒果切葉象鼻蟲)、火腿皮蠹(Dermestcs lardarius) (貯藏室甲蟲)、白腹皮蠹(Dermestes maculates) (隱藏甲蟲)、根螢葉甲屬(Diabrotica spp.) (金花蟲)、墨西哥豆瓢蟲(Epilachna varivestis) (墨西哥豆甲蟲)、菸草鑽孔蟲(Faustinus cubae)、蒼白樹皮象(Hylobius pales) (蒼白象鼻蟲)、細叉葉象屬(Hypera spp.) (象鼻蟲)、苜蓿葉象甲(Hypera postica) (苜蓿象鼻蟲)、Hyperdoes spp. (阿根廷莖象鼻蟲)、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 (咖啡漿果甲蟲)、小蠹屬(Ips spp.) (鑽心蟲)、菸草甲(Lasioderma serricome) (香菸甲蟲)、馬鈴薯甲蟲(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科羅拉多馬鈴薯甲蟲)、麗金龜(Liogenys futscus)、條紋水象甲(Liogenys suturalis)、稻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稻水象甲)、粉蠹屬(Lyctus spp.) (木甲蟲/粉柱甲蟲)、Maecolaspis joliveti、美洲葉甲屬(Megascelis spp.)、玉米叩甲(Melanotus communis)、菜花露尾甲屬(Meligethes spp.)、油菜露尾甲(Meligethes aeneus) (花甲蟲)、歐洲鰓角金龜(Melolontha) (普通歐洲金龜子)、腓筒天牛(Oberea brevis)、線筒天牛(Oberea linearis)、椰蛀犀金龜(Oryctes rhinoceros) (椰棗甲蟲)、大眼鋸穀盜(Oryzaephilus mercator) (市場鋸穀盜)、鋸胸粉扁蟲(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鋸齒狀穀物甲蟲)、耳喙象屬(Otiorhynchus spp.) (象鼻蟲)、黑角負泥蟲(Oulema melanopus) (穀物葉甲蟲)、稻負泥蟲(Oulema oryzae)、短喙象屬(Pantomorus spp.) (象鼻蟲)、食葉鰓金龜屬(Phyllophaga spp.) (五月/六月甲蟲)、六月金龜(Phyllophaga cuyabana)、條跳甲屬(Phyllotreta spp.) (金花蟲)、蘋虎象屬(Phynchites spp.)、日本麗金龜(Popillia japonica) (日本甲蟲)、大穀蠹(Prostephanus truncates) (大穀物蛀蟲)、穀蠹(Rhizopertha dominica) (小穀物蛀蟲)、切根鰓金龜屬(Rhizotrogus spp.) (歐洲金龜子)、棕櫚象屬(Rhynchophorus spp.) (象鼻蟲)、小蠹屬(Scolytus spp.) (木甲蟲)、喙甲屬(Shenophorus spp.) (穀象)、豌豆葉象甲(Sitona lineatus) (豌豆葉象鼻蟲)、米象屬(Sitophilus spp.) (穀物象鼻蟲)、穀象(Sitophilus granaries) (穀倉象鼻蟲)、米象(Sitophilus oryzae) (水稻象鼻蟲)、藥材甲(Stegobium paniceum) (藥店甲蟲)、擬穀盜屬(Tribolium spp.) (麵粉甲蟲)、赤擬穀盜(Tribolium castaneum) (紅色麵粉甲蟲)、雜擬穀盜(Tribolium confusum) (混淆麵粉甲蟲)、花斑皮蠹(Trogoderma variabile) (倉庫甲蟲)及婪步甲(Zabrus tenebioides)。
在另一實施例中,害蟲屬於雙翅目,諸如伊蚊屬(Aedes spp.) (蚊子)、苜蓿斑潛蠅(Agromyza frontella) (苜蓿斑潛葉蟲)、潛蠅屬(Agromyza spp.) (潛葉蠅)、按實蠅屬(Anastrepha spp.) (果蠅)、加勒比實蠅(Anastrepha suspensa) (加勒比果蠅)、按蚊屬(Anopheles spp.) (蚊子)、果實蠅屬(Batrocera spp.) (果蠅)、瓜實蠅(Bactrocera cucurbitae) (瓜蠅)、東方果實蠅(Bactrocera dorsalis) (東方果蠅)、蠟實蠅屬(Ceratitis spp.) (果蠅)、地中海實蠅(Ceratitis capitata) (地中海果蠅)、斑虻屬(Chrysops spp.) (鹿蠅)、錐蠅屬(Cocliliomyia spp.) (螺旋蛆)、康癭蚊屬(Contarinia spp.) (癭蚊)、庫蚊屬(Culex spp.) (蚊子)、葉癭蚊屬(Dasineura spp.) (癭蚊)、芸苔莢癭蚊(Dasineura brassicae) (卷心菜癭蚊)、地種蠅屬(Delia spp.)、灰地種蠅(Delia platura) (種蠅)、果蠅屬(Drosophila spp.) (醋蠅)、廁蠅屬(Fannia spp.) (污蠅)、黃腹廄蠅(Fannia canicularis) (小家蠅)、瘤脛廁蠅(Fannia scalaris) (廁蠅)、大馬胃蠅(Gasterophilus intestinalis) (馬蠅)、Gracillia perseae、騷擾角蠅(Haematobia irritans) (角蠅)、種蠅屬(Hylemyia spp.) (根蛆)、紋皮蠅(Hypoderma lineatum) (普通牛蠐螬)、斑潛蠅屬(Liriomyza spp.) (潛葉蠅)、芸苔斑潛蠅(Liriomyza brassica) (菜斑潛蠅)、綿羊虱蠅(Melophagus ovinus) (羊虱蠅)、家蠅屬(Musca spp.) (家蠅)、秋家蠅(Musca autumnalis) (麵蠅)、家蠅(Musca domestica) (家蠅)、羊鼻蠅(Oestrus ovis) (羊狂蠅)、瑞典麥稈蠅(Oscinella frit) (草蠅)、甜菜泉蠅(Pegomyia betae) (甜菜潛葉蟲)、草種蠅屬(Phorbia spp.)、胡蘿蔔莖蠅(Psila rosae) (胡蘿蔔鏽蠅)、櫻桃實蠅(Rhagoletis cerasi) (櫻桃果蠅)、蘋果實蠅(Rhagoletis pomonella) (蘋果蛆)、麥紅吸漿蟲(Sitodiplosis mosellana) (橙麥花蚊)、廄螫蠅(Stomoxys calcitrans) (穩蠅)、虻屬(Tabanus spp.) (馬蠅)及大蚊屬(Tipula spp.) (大蚊)。
在另一實施例中,害蟲屬於半翅目,諸如喜綠蝽(Acrosternum hilare) (綠色臭蟲)、多毛長蝽(Blissus leucopterus) (金吉拉蟲)、馬鈴薯盲蝽(Calocoris norvegicus) (馬鈴薯盲蝽)、熱帶臭蟲(Cimex hemipterus) (熱帶臭蟲)、溫帶臭蟲(Cimex lectularius) (臭蟲)、Dagbertus fasciatus、Dichelops furcatus、棉黑翅紅蝽(Dysdercus suturellus) (棉紅蝽)、Edessa meditabunda、穀長蝽(Eurygaster maura) (穀蟲)、小菜蝽(Euschistus heros)、褐蝽象(Euschistus servus) (棕色臭蟲)、腰果刺盲蝽(Helopeltis antonii)、茶角盲蝽(Helopeltis theivora) (茶枯病蟲)、蝽屬(Lagynotomus spp.) (臭蟲)、大稻緣蝽(Leptocorisa oratorius)、異稻緣蝽(Leptocorisa varicomis)、草盲蝽屬(Lygus spp.) (盲蝽)、豆莢草盲蝽(Lygus hesperus) (西方變色盲蝽)、木槿曼粉蚧(Maconellicoccus hirsutus)、Neurocolpus longirostris、稻綠蝽(Nezara viridula) (南方綠色臭蟲)、馬鈴薯木虱(Paratrioza cockerelli)、植盲蝽屬(Phytocoris spp.) (盲蝽)、加利福尼亞植盲蝽(Phytocoris californicus)、親植盲蝽(Phytocoris relativus)、荔枝椿象(Piezodorus guildingi)、線椿象(Poecilocapsus lineatus) (四線葉蟲)、雜盲蝽(Psallus vaccinicola)、酪梨椿象(Pseudacysta perseae)、栗花椿象(Scaptocoris castanea)及錐蝽屬(Triatoma spp.) (吸血錐蟲/接吻蟲)。
在另一實施例中,害蟲屬於同翅目,諸如豌豆蚜(Acrythosiphon pisum) (豌豆蚜蟲)、球蚜屬(Adelges spp.) (球蚜)、甘藍粉虱(Aleurodes proletella) (卷心菜粉虱)、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軟毛粉虱(Aleurothrixus floccosus) (羊毛粉虱)、白輪盾蚧屬(Aluacaspis spp.)、二點小綠葉蟬(Amrasca bigutella)、尖胸沫蟬屬(Aphrophora spp.) (葉蟬)、紅圓蚧(Aonidiella aurantii) (加州紅蚧)、蚜蟲屬(Aphis spp.) (蚜蟲)、棉蚜(Aphis gossypii) (棉蚜)、蘋果蚜(Aphis pomi) (蘋果蚜)、馬鈴薯長鬚蚜(Aulacorthum solani) (毛地黃蚜)、小粉虱屬(Bemisia spp.) (粉虱)、銀葉粉虱(Bemisia argentifolii)、菸粉虱(Bemisia tabaci) (甘薯粉虱)、麥雙尾蚜(Brachycolus noxius) (俄羅斯蚜蟲)、天門冬小管蚜(Brachycorynella asparagi) (蘆筍蚜蟲)、粉介殼蟲(Brevennia rehi)、甘藍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卷心菜蚜蟲)、蠟蚧屬(Ceroplastes spp.) (蚧蟲)、紅蠟蚧(Ceroplastes rubens) (紅蠟蚧)、雪盾蚧屬(Chionaspis spp.) (蚧蟲)、褐圓盾蚧屬(Chrysomphalus spp.) (蚧蟲)、胭脂蟲屬(Coccus spp.) (蚧蟲)、蘋粉紅劣蚜(Dysaphis plantaginea) (玫瑰色蘋果蚜蟲)、小綠葉蟬屬(Empoasca spp.) (葉蟬)、蘋果綿蚜(Eriosoma lanigerum) (蘋果綿蚜)、柑橘吹綿蚧(Icerya purchasi) (吹綿蚧)、芒果葉蟬(Idioscopus nitidulus) (芒果葉蟬)、灰飛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小褐飛虱)、牡蠣蚧屬(Lepidosaphes spp.)、長管蚜屬(Macrosiphum spp.)、大戟長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 (馬鈴薯蚜蟲)、麥長管蚜(Macrosiphum granarium) (英國穀物蚜蟲)、薔薇長管蚜(Macrosiphum rosae) (玫瑰蚜蟲)、翠菊葉蟬(Macrosteles quadrilineatus) (翠菊葉蟬)、沫蟬(Mahanarva frimbiolata)、薔薇麥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 (玫瑰粒蚜)、長角緣蝽(Mictis longicornis)、桃蚜(Myzus persicae) (綠桃蚜)、黑尾葉蟬屬(Nephotettix spp.) (葉蟬)、綠葉蟬(Nephotettix cinctipes) (綠葉蟬)、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褐飛虱)、糠片盾蚧(Parlatoria pergandii) (糠片蚧)、黑片盾蚧(Parlatoria ziziphi) (烏木蚧)、玉米蠟蟬(Peregrinus maidis) (玉米飛虱)、長沫蟬屬(Philaenus spp.) (沫蟬)、葡萄根瘤蚜(Phylloxera vitifoliae) (葡萄根瘤蚜)、雲杉球蚧(Physokermes piceae) (雲杉圓盾蚧)、臀紋粉蚧屬(Planococcus spp.) (粉蚧)、粉蚧屬(Pseudococcus spp.) (粉蚧)、菠蘿粉蚧(Pseudococcus brevipes) (菠蘿粉蚧)、梨圓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 (聖約瑟蟲)、縊管蚜屬(Rhapalosiphum spp.) (蚜蟲)、玉米縊管蚜(Rhapalosiphum maida) (玉米葉蚜)、禾穀縊管蚜(Rhapalosiphum padi) (黍縊蚜)、珠蠟蚧屬(Saissetia spp.) (蚧蟲)、橄欖珠蠟蚧(Saissctia oleae) (黑色蚧蟲)、麥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綠蚜)、麥長管蚜(Sitobion avenae) (英國穀物蚜蟲)、白背飛虱(Sogatella furcifera) (白背飛虱)、彩斑蚜屬(Therioaphis spp.) (蚜蟲)、龜蚧屬(Toumeyella spp.) (蚧蟲)、桔蚜屬(Toxoptera spp.) (蚜蟲)、粉虱屬(Trialeurodes spp.) (粉虱)、溫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溫室粉虱)、青麻白粉虱(Trialeurodes abutiloneus) (帶狀翅粉虱)、矢尖盾蚧屬(Unaspis spp.) (蚧蟲)、矢尖盾蚧(Unaspis yanonensis) (矢尖蚧)及Zulia entreriana。
在另一實施例中,害蟲屬於鱗翅目,諸如飛揚阿夜蛾(Achoea janata)、褐帶卷蛾屬(Adoxophyes spp.)、棉褐帶卷蛾(Adoxophyes orana)、地夜蛾屬(Agrotis spp.) (切根蟲)、球菜夜蛾(Agrotis ipsilon) (黑切根蟲)、棉葉波紋葉蛾(Alabama argillacea) (棉葉蟲)、鱷梨卷葉蟲(Amorbia cuneana)、臍橙螟(Amyelosis transitella) (臍橙蠕蟲)、Anacamptodes defectaria、桃條麥蛾(Anarsia lineatella) (桃枝螟)、黃麻夜蛾(Anomis sabulifera) (黃麻尺蠖)、黎豆夜蛾(Anticarsia gemmatalis) (天鵝絨毛蟲)、果樹黃卷蛾(Archips argyrospila) (果樹卷葉蛾)、玫瑰黃卷蛾(Archips rosana) (玫瑰卷葉蛾)、帶卷蛾屬(Argyrotaenia spp.) (卷蛾)、橙帶卷蛾(Argyrotaenia citrana) (甜橙卷葉蛾)、丫紋夜蛾(Autograph gamma)、Bongos crunodes、稻縱卷葉螟(Borbon cinnabar) (稻縱卷葉螟)、棉潛蛾(Bucculatrix thurberiella) (棉葉潛蛾)、麗細蛾屬(Caloptilia spp.) (潛葉蛾)、菸卷蛾(Capua reticulana)、桃蛀果蛾(Carposina niponensis) (桃果蛾)、禾草螟屬(Chilo spp.)、芒果橫線尾夜蛾(Chlumetia transversa) (芒果芽螟)、薔薇斜條卷葉蛾(Choristoneura rosaceana) (斜紋卷葉蛾)、錁紋夜蛾屬(Chrysodeixis spp.)、草地卷葉蛾(Cnaphalocerus medinalis) (草地卷葉蛾)、豆粉蝶屬(Colias spp.)、荔枝爻紋細蛾(Conpomorpha cramerella)、芳香木蠹蛾(Cossus) (木蠹蛾)、草螟屬(Crambus spp.) (草地螟)、李小食心蟲(Cydia funebrana) (李子果蛾)、東方果蛾(Cydia molesta) (東方果蛾)、豆小食心蟲(Cydia nignicana) (豌豆蛾)、蘋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蘋果蠹蛾)、蕁麻毛蟲(Darna diducta)、絹野螟屬(Diaphania spp.) (蛀莖蟲)、桿草螟屬(Diatraea spp.) (條螟)、小蔗螟(Diatraea saccharalis) (甘蔗螟)、西南玉米螟(Diatraca graniosella) (西南玉米螟)、鑽夜蛾屬(Earias spp.) (棉鈴蟲)、埃及鑽夜蛾(Earias insulata) (埃及棉鈴蟲)、翠紋鑽夜蛾(Earias vitella) (北方棉鈴蟲)、Ecdytopopha aurantianum、南美玉米苗斑螟(Elasmopatpus lignosellus) (小玉米稈蛀蟲)、淺褐蘋果蛾(Epiphysias postruttana) (淺褐蘋果蛾)、粉斑螟屬(Ephestia spp.) (粉蛾)、粉斑螟(Ephestia cautella) (扁桃蛾)、菸草粉斑螟(Ephestia elutella) (菸草蛾)、地中海粉螟(Ephestia kuehniella) (地中海粉蛾)、Epimeces spp.、斜紋夜蛾(Epinotia aporema)、香蕉弄蝶(Erionota thrax) (香蕉弄蝶)、葡萄螟蛾(Eupoecilia ambiguella) (葡萄卷葉蛾)、原切根蟲(Euxoa auxiliaris) (行軍切根蟲)、髒切葉蛾屬(Feltia spp.) (切根蟲)、構夜蛾屬(Gortyna spp.) (蛀莖蟲)、東方果蛾(Grapholita molesta) (東方果蛾)、三紋螟蛾(Hedylepta indicata) (豆卷葉螟)、鈴夜蛾屬(Helicoverpa spp.) (夜蛾)、棉鈴蟲(Helicoverpa armigera) (棉鈴蟲)、玉米穗蟲(Helicoverpa zea) (棉鈴蟲/玉米穗蟲)、實夜蛾屬(Heliothis spp.) (夜蛾)、美洲菸葉蛾(Heliothis virescens) (菸夜蛾)、菜螟(Hellula undalis) (菜螟)、蛀根蟲屬(Indarbela spp.) (蛀根蟲)、番茄蠹蛾(Keiferia lycopersicella) (番茄蟯蟲)、茄黃斑螟(Leucinodes orbonalis) (茄子螟蟲)、旋紋潛蛾(Leucoptera malifoliella)、細蛾屬(Lithocollectis spp.)、葡萄漿果小卷蛾(Lobesia botrana) (葡萄果蛾)、豆夜蛾屬(Loxagrotis spp.) (夜蛾)、豆白緣切根蟲(Loxagrotis albicosta) (西部豆角切根蟲)、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吉普賽蛾)、窄翅潛葉蛾(Lyonetia clerkella) (蘋果潛葉蟲)、油棕櫚結草蟲(Mahasena corbetti) (油棕櫚袋蛾)、天幕毛蟲屬(Malacosoma spp.) (天幕毛蟲)、甘藍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卷心菜行軍蟲)、豆莢野螟(Maruca testulalis) (豆莢螟)、結草蟲(Metisa plana) (袋蟲)、黑點秘夜蛾(Mythimna unipuncta) (一點黏蟲)、小番茄蛀蟲(Neoleucinodes elegantalis) (小番茄螟)、稻三點水螟(Nymphula depunctalis) (稻縱卷葉螟)、冬尺蛾(Operophthera brumata) (冬蛾)、歐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 (歐洲玉米螟)、Oxydia vesulia、葡萄褐卷蛾(Pandemis ccrasana) (普通葡萄卷葉蛾)、蘋褐卷蛾(Pandemis heparana) (蘋褐卷蛾)、非洲達摩鳳蝶(Papilio demodocus)、紅鈴蟲(Pectinophora gossypiella) (粉紅鈴蟲)、疆夜蛾屬(Peridroma spp.) (切根蟲)、豆雜角夜蛾(Peridroma saucia) (雜色切根蟲)、咖啡潛葉蛾(Perileucoptera coffeella) (白咖啡潛葉蟲)、馬鈴薯塊莖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 (馬鈴薯塊莖蛾)、柑桔潛葉蛾(Phyllocnisitis citrella)、潛葉蛾屬(Phyllonorycter spp.) (潛葉蟲)、菜粉蝶(Pieris rapae) (菜青蟲)、苜蓿綠夜蛾(Plathypena scabra)、印度穀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印度粉蛾)、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鑽背蛾)、葡萄漿果蛾(Polychrosis viteana) (葡萄卷葉蛾)、桔果巢蛾(Prays endocarpa)、油橄欖巢蛾(Prays oleae) (橄欖蛾)、黏蟲屬(Pseudaletia spp.) (夜蛾)、一點黏蟲(Pseudaletia unipunctata) (行軍蟲)、大豆夜蛾(Pseudoplusia includens) (大豆尺蠖)、尺蠖(Rachiplusia nu)、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蛀莖夜蛾屬(Sesamia spp.) (蛀莖蟲)、稻蛀莖夜蛾(Sesamia infercns) (粉紅色水稻螟蟲)、Sesamia nonagrioides、銅斑褐刺蛾(Setora nitens)、麥蛾(Sitotroga cerealella) (麥蛾)、葡萄長鬚卷葉蛾(Sparganothis pilleriana)、夜蛾屬(Spodoptera spp.) (行軍蟲)、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甜菜行軍蟲)、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 fugiperda) (秋季行軍蟲)、南方夜蛾(Spodoptera oridania) (南方行軍蟲)、透翅蛾屬(Synanthedon spp.) (根螟)、鳳梨鑽心蟲(Thecla basilides)、Thermisia gemmatalis、衣蛾(Tineola bisselliella) (負袋夜蛾)、粉紋夜蛾(Trichoplusia ni) (卷心菜尺蠖)、番茄斑潛蠅(Tuta absoluta)、巢蛾屬(Yponomeuta spp.)、咖啡豹蠹蛾(Zeuzera coffeae) (紅枝蛀蟲)及梨豹蠹蛾(Zeuzera pyrina) (豹斑蛾)。
在另一實施例中,害蟲屬於直翅目,諸如摩門螽斯(Anabrus simplex) (摩門蟋蟀)、螻蛄科(Gryllotalpidae) (螻蛄)、飛蝗(Locusta migratoria)、黑蝗屬(Melanoplus spp.) (蚱蜢)、綱翅細刺螽(Microcentrum retinerve) (角翅螽斯)、真樹螽屬(Pterophylla spp.) (螽斯)、沙漠蝗蟲(chistocerca gregaria)、叉尾灌叢樹螽(Scudderia furcata) (叉尾灌木螽斯)及黑角隆脊蝗(Valanga nigricorni)。
在另一實施例中,害蟲屬於纓翅目,諸如菸草褐薊馬(Frankliniella fusca) (菸草薊馬)、苜蓿薊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西花薊馬)、梳缺花薊馬(Frankliniella shultzei)、威廉斯花薊馬(Frankliniella williamsi) (玉米薊馬)、變葉木薊馬(Heliothrips haemorrhaidalis) (溫室薊馬)、腹鉤針薊馬(Riphiphorothrips cruentatus)、硬薊馬屬(Scirtothrips spp.)、橘實薊馬(Scirtothrips citri) (柑橘薊馬)、小黃薊馬(Scirtothrips dorsalis) (黃茶薊馬)、帶薊馬(Taeniothrips rhopalantennalis)及薊馬屬(Thrips spp.)。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害蟲為咀嚼式害蟲。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害蟲為鈴夜蛾屬。
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害蟲為夜蛾屬。
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福化利之有效施用率一般無法確定,因為其視各種條件而變化,諸如調配物之類型、天氣條件、作物之類型及害蟲之類型。
該組合之施用率可視所需效果而變化。在一實施例中,視所需效果而定,根據本發明之組合的施用率為1 g/ha至10000 g/ha,尤其50至5000 g/ha,更尤其100至2000 g/ha。在另一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之組合的施用率為500 g/ha至1000 g/ha。在另一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之組合的施用率為1 g/ha至500 g/ha。
相應地,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的施用率一般為1至1000 g/ha。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的施用率一般為1至500 g/ha,尤其1-250 g/ha。
相應地,福化利之施用率一般為1至4000 g/ha。在一些實施例中,殺蟲化合物之施用率一般為1至2500 g/ha。在一些實施例中,殺蟲化合物之施用率一般為1至1000 g/ha,尤其1-500 g/ha,更尤其1-250 g/ha。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的施用率為1-250 g/l,且福化利之施用率為1-1000 g/l。
在另一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福化利可同時(亦即聯合或分開)或連續施用,在分開施用之情況下,順序一般對防治措施之結果沒有任何影響。
亦即,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福化利中之每一者可聯合或連續施用。在一個實例中,分別製備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福化利,且個別調配物按原樣施用或稀釋至預定濃度。在另一個實例中,分別製備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福化利,且調配物在稀釋至預定濃度時混合。在另一個實例中,將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福化利調配在一起,且調配物按原樣施用,或將調配物稀釋至預定濃度。
在一個實施例中,包含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福化利的組成物用於防治咀嚼式害蟲。
咀嚼式害蟲如本文所述。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咀嚼式害蟲為鈴夜蛾屬及/或夜蛾屬。
在另一實施例中,協同組成物可以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福化利的各種混合物或組合形式施用。例如以單一的「即用型」形式,或以由單一活性成分之單獨調配物構成的組合噴霧混合物,諸如「罐混合物」形式。
在另一實施例中,組成物以包含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例如氯蟲苯甲醯胺)及福化利之即用型調配物形式施用。此調配物可藉由將有效量之活性成分與農業上可接受之載劑、界面活性劑或調配技術中慣常採用之其他促進施用的佐劑組合來獲得。
本發明組成物可以任何習知形式採用或製備,例如可濕潤粉末(WP)、乳液濃縮物(EC)、微乳液濃縮物(MEC)、水溶性粉末(SP)、水溶性濃縮物(SL)、懸乳劑(SE)、油分散液(OD)、濃縮乳液(BW)諸如水包油及油包水乳液、可噴灑溶液或乳液、膠囊懸浮液(CS)、懸浮液濃縮物(SC)、懸浮液濃縮物、粉塵(DP)、油可混溶溶液(OL)、拌種產品、微粒形式的顆粒(GR)、噴霧顆粒、包衣顆粒及吸收顆粒、用於土壤施用或撒播的顆粒、水溶性顆粒(SG)、水分散性顆粒(WDG)、ULV調配物、微膠囊或蠟。此等個別調配物類型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
根據一實施例,組成物包含至少一種選自界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及液體稀釋劑之群的額外組分。
此類組成物可使用農業上可接受之載劑、界面活性劑或調配技術中慣常採用之其他促進施用的佐劑及本領域中已知的調配技術來調配。
在本發明組成物中可能有用的適合的液體載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水;芳族烴,諸如烷基苯及烷基萘;醇,諸如環己醇及癸醇;乙二醇;聚丙二醇;二丙二醇;N,N-二甲基甲醯胺;二甲亞碸;二甲基乙醯胺;N-烷基咯啶酮,諸如N-甲基-2-吡咯啶酮;石蠟;各種油,諸如橄欖油、蓖麻油、亞麻籽油、桐油、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棉籽油、大豆油、油菜籽油或椰子油;脂肪酸酯;酮,諸如環己酮、2-庚酮、異佛爾酮及4-羥基-4-甲基-2-戊酮;及其類似物。
在本發明組成物中可能有用的適合的固體載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礦物土,諸如矽膠、矽酸鹽、滑石、高嶺土、絹雲母、阿塔黏土(attaclay)、石灰石、膨潤土、石灰、白堊、紅玄武土(bole)、芒硝、黃土、黏土、白雲石、沸石、矽藻土、碳酸鈣、硫酸鈣、硫酸鎂、氧化鎂、碳酸鈉及碳酸氫鈉以及硫酸鈉;磨碎的合成材料;肥料,諸如硫酸銨、磷酸銨、硝酸銨、尿素及植物來源之產物,諸如穀物粉、樹皮粉、木粉及果殼粉;纖維素粉末;及其他固體載體。
適合的界面活性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非離子型、陰離子型、陽離子型及兩性型,諸如烷氧基化脂肪醇、乙氧基化聚山梨醇酯(例如tween 20)、乙氧基化蓖麻油、木質素磺酸鹽、脂肪酸磺酸鹽(例如月桂基磺酸鹽)、磷酸酯(諸如醇烷氧基化物之磷酸酯、烷基苯酚烷氧基化物之磷酸酯及苯乙烯基苯酚乙氧基化物之磷酸酯)、磺化萘及萘衍生物與甲醛之縮合物、萘或萘磺酸與苯酚及甲醛之縮合物、烷基芳基磺酸鹽、乙氧化烷基酚及芳基苯酚、聚伸烷基二醇、山梨糖醇酯、鹼金屬、木質素磺酸鈉鹽、三苯乙烯基苯酚乙氧基化物磷酸酯、脂肪族醇乙氧基化物、烷基苯酚乙氧基化物、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及聚乙烯醇-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可根據需要使用本領域中已知的其他界面活性劑。
其他成分,諸如潤濕劑、消泡劑、黏著劑、中和劑、增稠劑、黏合劑、螯合劑、肥料、殺生物劑、穩定劑、緩衝劑或防凍劑,亦可添加至本發明組成物中,以提高所述組成物之穩定性、密度及黏度。
水性使用形式可藉由添加水由乳液濃縮物、懸浮液、糊劑、可濕潤粉末或水分散性顆粒來製備。為了製備乳液、糊劑或油分散液,按原樣或溶解於油或溶劑中之組成物的組分可藉由濕潤劑、增黏劑、分散劑或乳化劑在水中均質化。或者,亦有可能製備包含活性成分、潤濕劑、增黏劑、分散劑或乳化劑及(若需要)溶劑或油之濃縮物,其適合於用水稀釋。
在一個實施例中,以組成物之總重量計,組成物中活性成分之組合之量為約0.1-99重量%、約0.1-95重量%或約0.1-90重量%。在另一實施例中,以組成物之總重量計,組成物中活性成分之組合之量為約1-70重量%。在另一實施例中,以組成物之總重量計,組成物中活性成分之組合之量為約1-50重量%。在另一實施例中,以組成物之總重量計,組成物中活性成分之組合之量為約1-40重量%。在另一實施例中,以組成物之總重量計,組成物中活性成分之組合之量為約1-30重量%。在另一實施例中,以組成物之總重量計,組成物中活性成分之組合之量為約1-20重量%。在另一實施例中,以組成物之總重量計,組成物中活性成分之組合之量為約1-10重量%。調配物中之其餘組分為例如載劑及添加劑。
在一個實施例中,以組成物之總重量計,組成物中活性成分之組合之量為約0.1%、0.5%、1%、1.5%、2%、2.5%、3%、3.5%、4%、4.5%、5%至約90%、93%、95%、98%、99%。
本發明組成物可包括額外作物保護劑,例如殺蟲劑、除草劑、殺真菌劑、殺細菌劑、殺線蟲劑、殺軟體動物劑、生長調節劑、生物製劑、肥料或其混合物。然而,為避免疑問,應理解,此類額外作物保護劑對於實現本發明組合所實現的所需害蟲防治為不必要的。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套組,其包含如本文所述之協同殺害蟲組成物或其組分。除了前述活性組分之外,此類套組可在所提供之殺害蟲組成物內或單獨包含一或多種額外活性及/或非活性成分。
如上文所指出,本文所述之組成物、套組及方法表現出協同效應。只要活性成分之組合的作用大於各成分單獨作用的總和,就存在協同效應。因此,協同有效量(或協同組成物或組合之有效量)為表現出比個別組分之活性總和更大的殺害蟲活性的量。 使用方法
已發現,在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存在下施用福化利對咀嚼式害蟲之生物學功效有所提高。市售福化利調配物,亦即Mavrik®,對咀嚼式害蟲之功效較低。更特定言之,為了獲得70%之防治位準,需要高比率的福化利。如本申請案所揭示之組合對咀嚼式害蟲有效且防治更廣範圍之害蟲。
本發明亦關於一種用於防治咀嚼式害蟲之方法,其藉由使昆蟲或其食物供應、棲息地、繁殖地或其所在地與協同有效量之(i)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及(ii)福化利之組合接觸。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為協同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咀嚼式害蟲屬於鞘翅目、鱗翅目及/或直翅目。
在一些實施例中,與植物有關之咀嚼式害蟲屬於雙翅目,諸如苜蓿斑潛蠅(苜蓿斑潛葉蟲)、潛蠅屬(潛葉蠅)、按實蠅屬(果蠅)、加勒比實蠅(加勒比果蠅)、東方果實蠅(東方果蠅)、蠟實蠅屬(果蠅)、地中海實蠅(地中海果蠅)、芸苔莢癭蚊(卷心菜癭蚊)、果蠅屬(醋蠅)、種蠅屬(根蛆)、斑潛蠅屬(潛葉蠅)、芸苔斑潛蠅(菜斑潛蠅)、麥紅吸漿蟲(橙麥花蚊)。
在一些實施例中,咀嚼式害蟲屬於半翅目,諸如喜綠蝽(綠色臭蟲)、馬鈴薯盲蝽(馬鈴薯盲蝽)、穀長蝽(穀蟲)、小菜蝽、褐蝽象(棕色臭蟲)、腰果刺盲蝽、茶角盲蝽(茶枯病蟲)、蝽屬(臭蟲)、大稻緣蝽、異稻緣蝽、草盲蝽屬(盲蝽)、稻綠蝽(南方綠色臭蟲)、植盲蝽屬(盲蝽)、加利福尼亞植盲蝽、親植盲蝽、荔枝椿象、線椿象(四線葉蟲)。
在一些實施例中,咀嚼式害蟲屬於鱗翅目。
在一個實施例中,咀嚼式害蟲為鈴夜蛾屬及/或夜蛾屬。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增強根系及/或增強作物植物發育及/或增強作物植物活力及/或提高植物潛在產量之方法,其包含將有效量之本文所揭示之組合或組成物中之任一者施用於一或多種植物、其所在地或其繁殖材料。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增強植物發育之方法,其包含將有效量之本文所揭示之組合或組成物中之任一者施用於一或多種植物、其所在地或其繁殖材料,從而增強植物發育。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增強根系之方法,其包含將有效量之本文所揭示之組合或組成物中之任一者施用於一或多種植物、其所在地或其繁殖材料,從而增強根系。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增強植物活力之方法,其包含將有效量之本文所揭示之組合或組成物中之任一者施用於一或多種植物、其所在地或其繁殖材料,從而增強植物活力。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提高植物潛在產量之方法,其包含將有效量之本文所揭示之組合或組成物中之任一者施用於一或多種植物、其所在地或其繁殖材料,從而提高植物潛在產量。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調節植物生長之方法,其包含將有效量之本文所揭示之組合或組成物中之任一者施用於一或多種植物、其所在地或其繁殖材料,從而調節植物生長。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防治昆蟲之方法,其藉由使昆蟲或其食物供應、棲息地、繁殖地或其所在地與有效量之本文所揭示之組合或組成物中之任一者接觸,從而防治昆蟲。
本發明提供一種保護植物免受昆蟲攻擊或侵染之方法,其包含使植物或植物生長的土壤或水與有效量之本文所揭示之組合或組成物中之任一者接觸,從而保護植物免受昆蟲攻擊或侵染。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增加對式(I)化合物之抗性的方法,其包含使植物或植物生長的土壤或水與有效量之本發明之組合或組成物接觸,從而增加對式(I)化合物之抗性。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增加植物對式(I)化合物之抗性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將有效量之至少一種殺蟲化合物施用於植物,從而與未施用殺蟲化合物之相同植物的抗性相比,增加植物對式(I)化合物之抗性。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用於增強植物生長之方法,其包含將有效量之本文所揭示之組合及/或組成物中之任一者施用於一或多種植物、其所在地或其繁殖材料。
本發明提供一種增強擊倒活性及/或長期防治之方法,其包含使植物或植物生長的土壤或水與有效量之本文所揭示之組合或組成物中之任一者接觸,從而增強擊倒活性及/或長期防治。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組合及調配物作為擊倒處理而施用。
在一些實施例中,施用本發明之組合及調配物以提供長期殺蟲防治。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的施用率為1-250 g/ha。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的施用率為30 g/ha。
在一些實施例中,福化利之施用率為1-1000 g/ha。在一些實施例中,福化利之施用率在40-250 g/ha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害蟲為棉鈴蟲(實夜蛾)、番茄斑潛蠅、三葉斑潛蠅時,福化利之施用率在100-150 g/ha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害蟲為茄黃斑螟、稻縱卷葉螟或其組合時,福化利之施用率在40-50 g/ha之間。
以下實例說明本發明在其一些實施例中之實踐,但不應解釋為限制本發明之範圍。藉由考慮說明書及實例,其他實施例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將為顯而易見的。意圖在於,包括實例之說明書僅視為例示性的,而不限制本發明之範圍及精神。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或協同組合包含一或多種額外活性成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或協同組合包含一或多種額外非活性成分。 實例1
實驗目的為評估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對灰翅夜蛾及棉鈴蟲之幼蟲的聯合活性。 材料及方法昆蟲
灰翅夜蛾之實驗室易感品系於2000年自Bet She'an地區(以色列東南部)之棉花田中採集,且在27℃、55% RH及14 h光週期之標準飼養條件下在蓖麻葉上飼養。棉鈴蟲之田間品系於2020年6月自Rehovot地區附近的棉花田中採集,且在27℃、55% RH及14 h光週期之標準飼養條件下用預混飼料(Ward's Stonefly Heliothis Diet, USA)飼養。 殺蟲劑
1. 氯蟲苯甲醯胺(Rynaxypyr®, Coragen®, 20 SC),一種二醯胺殺蟲劑(「C」) 2. 福化利(Mavrik®, 240g/L EC),一種合成的擬除蟲菊酯(「M」) 生物分析 灰翅夜蛾幼蟲
如Ishaaya等人(1996, 2003)所述,用灰翅夜蛾幼蟲進行分析。將蓖麻葉浸漬於各種濃度之測試化合物(及水作為對照)中,且在受控的室內條件下風乾2小時。將經處理之葉片轉移至含有一層鋸末以避免潮濕之泡沫塑膠(「Kalkar」)杯中。將經處理之葉片提供給實驗室易感品系之早期第3齡蟲(12 ± 1 mg)進行4天餵養,且在未處理之葉片上再餵養4天。在第4天及第8天或按指示測定且記錄幼蟲死亡率,且在第4天及第8天或按指示測定幼蟲重量增加(LWG)。 棉鈴蟲幼蟲
將棉花之嫩葉浸漬於調配物之水性濃縮物中或浸漬於水中作為對照。在浸漬15秒後,接著使棉葉風乾2小時。之後,將在受控生長室(27 ± 2℃及50% RH,光週期為14:10 h光:暗)飼養的棉鈴蟲幼蟲(第三齡蟲,8-10 mm)置於培養皿內之經處理之棉葉上;另外,亦在培養皿中添加濾紙(以避免過多水分)。各濃度之實驗均在5-10隻幼蟲上進行,且在不同的日子重複三次。
在暴露於調配物後2天及5-6天,測定與對照相比之幼蟲死亡率。
為了獲得濃度-死亡率線,大多數生物分析使用至少三種濃度。LC值係藉由機率單位分析估計(POLO, 1987)。對照死亡率係使用Abbott (1925)公式進行校正。 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混合物
首先,針對幼蟲單獨評定所有化合物,且隨後以不同的比率評估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之二元混合物。
AI 產品 負載及調配物 灰翅夜蛾之致死濃度 棉鈴蟲之致死濃度
氯蟲苯甲醯胺 Coragen® 200 g/L SC LD50 = 0.1 ppm LD90 = 1 ppm LD50 ≥ 0.1 ppm LD90 ≥ 1 ppm
福化利 Mavrik® 240g/L EC LD50 ≥ 100 ppm LD90 ≥ 500 ppm LD50 ≥ 100 ppm LD90 ≥ 500 ppm
1. 各化合物對灰翅夜蛾之影響死亡率% - Coragen對灰翅夜蛾之影響
Figure 02_image007
死亡率% - Mavrik對灰翅夜蛾之影響
Figure 02_image009
表1:Coragen (C)及Mavrik (M)之組合對灰翅夜蛾幼蟲之影響
濃度,ppm 灰翅夜蛾死亡率,% 計算 (Colby)
福化利50 20  
福化利100 40  
氯蟲苯甲醯胺0.05 27  
氯蟲苯甲醯胺0.1 48  
M 50 + C 0.1 70 58.4
M 100 + C 0.1 80 68.8
2. 各化合物對棉鈴蟲之影響死亡率% - Coragen對棉鈴蟲之影響
Figure 02_image011
死亡率% - Mavrik對棉鈴蟲之影響
Figure 02_image013
表2:Coragen (C)及Mavrik (M)之混合物對棉鈴蟲幼蟲之影響
濃度,ppm 棉鈴蟲死亡率,% 計算 (Colby)
福化利50 30  
福化利100 45  
氯蟲苯甲醯胺0.05 18  
氯蟲苯甲醯胺0.1 40  
M 50+ C0.05 47 42.6
M 100+ C0.05 60 54.9
M 50 + C 0.1 85 58
M 100 + C 0.1 90 67
實例2
目的為評估氯蟲苯甲醯胺與福化利對粉紅棉鈴蟲之聯合活性 試驗:
試驗詳情 MP1 MP2
地點 Piprata, Khargone-(MP) Jamshedpur, Khargone (MP)
作物 棉花/Rashi 659 棉花/Raja
品種 25m² 25m²
施用日期(A) 92DAS 75DAS
施用日期(B) 施用(A)後14天 施用(A)後14天
處理:
處理 劑量 g a.i/ha 劑量 g ml/ha
未處理之對照 NA NA
CTPRL + 福化利(罐混合物) 30+120 150+500
氯蟲苯甲醯胺20% SC 30 150
福化利24% EW 120 500
結果:
感染棉鈴(Piprata) 感染棉鈴(Jhamsedpur) 平均值
CTPRL + Tau 30+120 72.48 68.42 70.77
氯蟲苯甲醯胺 27.52 34.21 30.26
福化利 23.85 28.95 25.94
Figure 02_image015
幼蟲計數(Piprata) 幼蟲計數(Jhamsedpur) 平均值
CTPRL + Tau 30+120 70.09 66.67 68.61
氯蟲苯甲醯胺 29.91 35.9 32.43
福化利 26.17 30.77 28.1
Figure 02_image017
(無)
圖1為顯示灰翅夜蛾死亡率(百分比,%)隨氯蟲苯甲醯胺(Coragen®)濃度(ppm)而變的長條圖。
圖2為顯示灰翅夜蛾死亡率(百分比,%)隨福化利(Mavrik®)濃度(ppm)而變的長條圖。
圖3為顯示棉鈴蟲死亡率(百分比,%)隨氯蟲苯甲醯胺(Coragen®)濃度(ppm)而變的長條圖。
圖4為顯示棉鈴蟲死亡率(百分比,%)隨福化利(Mavrik®)濃度(ppm)而變的長條圖。
圖5為長條圖,顯示在用福化利、氯蟲苯甲醯胺或其組合(CTPRL + Tau 30 + 120)處理感染粉紅棉鈴蟲之棉花時,每個地點(Piprata及Jamshedpur)對感染棉鈴之%ROC及其平均值(Avg)。%ROC為基於昆蟲計數之粉紅棉鈴蟲防治百分比;感染棉鈴(Inf boll)意謂具有粉紅棉鈴蟲損害之棉球的發生率。
圖6為長條圖,顯示在用福化利、氯蟲苯甲醯胺或其組合(CTPRL + Tau 30 + 120)處理感染粉紅棉鈴蟲之棉花時,每個地點(Piprata及Jamshedpur)針對幼蟲計數(評估一定數目之棉鈴中的幼蟲數目)之%ROC及其平均值(Avg)。
Figure 111125387-A0101-11-0002-3
(無)

Claims (15)

  1. 一種殺蟲組合,其包含:(i)一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
    Figure 03_image001
    其中 A 1及A 2彼此獨立地表示氧或硫, X 1代表N或CR 10, R 1表示氫或表示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或C 3-C 6環烷基,其中之每一者任擇地經單取代或多取代,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R 6、鹵素、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2-C 4烷氧基羰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C 1-C 4烷基)-C 3-C 6環烷基胺基及R 11, R 2表示氫、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3-C 6環烷基、C 1-C 4烷氧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C 2-C 6烷氧基羰基或C 2-C 6烷基羰基, R 3表示氫、R 11或表示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3-C 6環烷基,其中之每一者任擇地經單取代或多取代,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R 6、鹵素、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2-C 6烷氧基羰基、C 2-C 6烷基羰基、C 3-C 6三烷基矽烷基、R 11、苯基、苯氧基及5員或6員雜芳環,其中各苯基、苯氧基及5員或6員雜芳環可任擇地經取代且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或一或多個基團R 12,或 R 2及R 3可彼此連接且形成環M, R 4表示氫、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3-C 6環烷基、C 1-C 6鹵烷基、C 2-C 6鹵烯基、C 2-C 6鹵炔基、C 3-C 6鹵環烷基、鹵素、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硫基、C 1-C 4鹵烷基亞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C 3-C 6三烷基矽烷基或表示苯基、苯甲基或苯氧基,其中之每一者任擇地經單取代或多取代,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C 1-C 4烷基、C 2-C 4烯基、C 2-C 4炔基、C 3-C 6環烷基、C 1-C 4鹵烷基、C 2-C 4鹵烯基、C 2-C 4鹵炔基、C 3-C 6鹵環烷基、鹵素、氰基、硝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C 3-C 6(烷基)環烷基胺基、C 2-C 4烷基羰基、C 2-C 6烷氧基羰基、C 2-C 6烷胺基羰基、C 3-C 8二烷基胺基羰基及C 3-C 6三烷基矽烷基, R 5及R 8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氫、鹵素或表示在各種情況下任擇地經取代之C 1-C 4烷基、C 1-C 4鹵烷基、R 12、G、J、-OJ、-OG、-S(O) p-J、-S(O) pG、-S(O) p-苯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或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R 12、C 1-C 10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1-C 4烷氧基及C 1-C 4烷硫基,其中各取代基可經一或多個彼此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取代基取代:G、J、R 6、鹵素、氰基、硝基、胺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硫基、C 1-C 4鹵烷基亞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三烷基矽烷基、苯基及苯氧基,其中各苯基或苯氧基環可任擇地經取代且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或一或多個基團R 12, G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5員或6員非芳族碳環或雜環,其可任擇地含有一或二個來自由C(═O)、SO及S(═O) 2組成之群的環成員,且其可任擇地經一至四個彼此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取代基取代:C 1-C 2烷基、鹵素、氰基、硝基及C 1-C 2烷氧基,或彼此獨立地表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3-C 7環烷基、(氰基)-C 3-C 7環烷基、(C 1-C 4烷基)-C 3-C 6環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4烷基,其中各環烷基、(烷基)環烷基及(環烷基)烷基可任擇地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 J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任擇地經取代之5員或6員雜芳環,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或一或多個基團R 12, R 6彼此獨立地表示-C(=E 1)R 19、-L(=E 1)R 19、-C(=E 1)LR 19、-LC(=E 1)LR 19、-OP(=Q)(OR 19) 2、-SO 2LR 18或-LSO 2LR 19,其中各E 1彼此獨立地表示O、S、N-R 15、N-OR 15、N-N(R 15) 2、N-S═O、N-CN或N-NO 2, R 7表示氫、C 1-C 4烷基、C 1-C 4鹵烷基、鹵素、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硫基、C 1-C 4鹵烷基亞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磺醯基, R 9表示C 1-C 4鹵烷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鹵烷基亞磺醯基或鹵素, R 10表示氫、C 1-C 4烷基、C 1-C 4鹵烷基、鹵素、氰基或C 1-C 4鹵烷氧基, R 11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在各種情況下任擇地經單取代至三取代之C 1-C 6烷硫基、C 1-C 6烷基次磺醯基、C 1-C 6鹵烷基硫基、C 1-C 6鹵烷基次磺醯基、苯硫基或苯基次磺醯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以下清單:W、-S(O) nN(R 16) 2、-C(═O)R 13、-L(C═O)R 14、-S(C═O)LR 14、-C(═O)LR 13、-S(O) nNR 13C(═O)R 13、-S(O) nNR 13C(═O)LR 14或-S(O) nNR 13S(O) 2LR 14, L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O、NR 18或S, R 12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B(OR 17) 2、胺基、SH、硫氰基、C 3-C 8三烷基矽烷氧基、C 1-C 4烷基二硫化物、-SF 5、-C(=E 1)R 19、-LC(=E 1)R 19、-C(=E 1)LR 19、-LC(=E 1)LR 19、-OP(=Q)(OR 19) 2、-SO 2LR 19或-LSO 2LR 19, Q表示O或S, R 13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氫或表示在各種情況下任擇地經單取代或多取代之C 1-C 6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或C 3-C 6環烷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R 6、鹵素、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或(C 1-C 4烷基)-C 3-C 6環烷基胺基, R 14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在各種情況下任擇地經單取代或多取代之C 2-C 20烯基、C 2-C 20炔基或C 3-C 6環烷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R 6、鹵素、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及(C 1-C 4烷基)-C 3-C 6環烷基胺基或表示任擇地經取代之苯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或一或多個基團R 12, R 15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氫或表示在各種情況下任擇地經單取代或多取代之C 1-C 6鹵烷基或C 1-C 6烷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硫基、C 1-C 4鹵烷基亞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2-C 6烷氧基羰基、C 2-C 6烷基羰基、C 3-C 6三烷基矽烷基及任擇地經取代之苯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或一或多個基團R 12,或N(R 15) 2表示形成環M之環, R 16表示C 1-C 12烷基或C 1-C 12鹵烷基,或N(R 16) 2表示形成環M之環, R 17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氫或C 1-C 4烷基,或B(OR 17) 2表示兩個氧原子經由具有二至三個碳原子之鏈連接的環,其任擇地經一或兩個彼此獨立地選自由甲基及C 2-C 6烷氧基羰基組成之群的取代基取代, R 18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氫、C 1-C 6烷基或C 1-C 6鹵烷基,或N(R 13)(R 18)表示形成環M之環, R 19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氫或表示在各種情況下經單取代或多取代之C 1-C 6烷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氰基、硝基、羥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亞磺醯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硫基、C 1-C 4鹵烷基亞磺醯基、C 1-C 4鹵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O 2H、C 2-C 6烷氧基羰基、C 2-C 6烷基羰基、C 3-C 6三烷基矽烷基及任擇地經取代之苯基,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一至三個基團W、C 1-C 6鹵烷基、C 3-C 6環烷基或苯基或吡啶基,其中之每一者任擇地經W單取代至三取代, M在各種情況下表示任擇地經單取代至四取代之環,其除連接至取代基對R 13及R 18、(R 15) 2或(R 16) 2之氮原子外,含有二至六個碳原子且任擇地另外含有另一個氮、硫或氧原子,其中取代基彼此獨立地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C 1-C 2烷基、鹵素、氰基、硝基及C 1-C 2烷氧基, W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C 1-C 4烷基、C 2-C 4烯基、C 2-C 4炔基、C 3-C 6環烷基、C 1-C 4鹵烷基、C 2-C 4鹵烯基、C 2-C 4鹵炔基、C 3-C 6鹵環烷基、鹵素、氰基、硝基、C 1-C 4烷氧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烷硫基、C 1-C 4烷基磺醯基、C 1-C 4烷基胺基、C 2-C 8二烷基胺基、C 3-C 6環烷基胺基、(C 1-C 4烷基)-C 3-C 6環烷基胺基、C 2-C 4烷基羰基、C 2-C 6烷氧基羰基、CO 2H、C 2-C 6烷胺基羰基、C 3-C 8二烷基胺基羰基或C 3-C 6三烷基矽烷基, n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0或1, p在各種情況下彼此獨立地表示0、1或2, 其中若(a) R 5表示氫、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2-C 6鹵烯基、C 2-C 6鹵炔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鹵烷基硫基或鹵素及(b) R 8表示氫、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2-C 6鹵烯基、C 2-C 6鹵炔基、C 1-C 4鹵烷氧基、C 1-C 4鹵烷基硫基、鹵素、C 2-C 4烷基羰基、C 2-C 6烷氧基羰基、C 2-C 6烷胺基羰基或C 3-C 8二烷基胺基羰基,(c)至少一個取代基選自由R 6、R 11及R 12(若存在)組成之群,及(d)若R 12不存在,則基團R 6及R 11中之至少一者不同於C 2-C 6烷基羰基、C 2-C 6烷氧基羰基、C 2-C 6烷胺基羰基及C 3-C 8二烷基胺基羰基,且其中該通式(I)之化合物亦可為N-氧化物或鹽;及(ii)福化利(tau fluvalinate),用於防治咀嚼式害蟲。
  2. 如請求項1之殺蟲組合,其中該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係選自包含以下之群:氯蟲苯甲醯胺(chlorantraniliprole)、氰蟲苯甲醯胺(cyantraniliprole)、四唑蟲醯胺(tetraniliprole)、四氯蟲苯甲醯胺(tetrachlorantraniliprole)、溴蟲苯甲醯胺(bromantraniliprole)及環溴蟲醯胺(cyclaniliprole)。
  3. 如請求項1或2之殺蟲組合,其中該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為氯蟲苯甲醯胺。
  4. 如請求項1或2之殺蟲組合,其中該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為氰蟲苯甲醯胺。
  5. 如請求項1或2之殺蟲組合,其中該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為環溴蟲醯胺。
  6. 如請求項1或2之殺蟲組合,其中該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為四唑蟲醯胺。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殺蟲組合,其中該組合表現出協同效應。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殺蟲組合,其中該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1:1至1:50。
  9. 如請求項8之殺蟲組合,其中該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之重量比為1:1至1:4。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殺蟲組合,其包含約(i) 1-250 g/l氯蟲苯甲醯胺及(ii) 1-1000 g/l福化利。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殺蟲組合,其中該式(I)之鄰胺基苯甲醯胺化合物與福化利聯合或連續施用。
  12. 一種殺蟲組成物,其包含:(i)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組合;及(ii)一農業上可接受之載劑。
  13. 如請求項12之殺蟲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種界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液體稀釋劑或其一組合。
  14. 一種用於防治咀嚼式害蟲之方法,其藉由使昆蟲或其食物供應、棲息地、繁殖地或其所在地與一協同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組合或如請求項12或13之組成物接觸。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等咀嚼式害蟲屬於鞘翅目、鱗翅目或直翅目。
TW111125387A 2021-07-06 2022-07-06 殺蟲混合物 TW2023169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N202111030414 2021-07-06
IN202111030414 2021-07-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6964A true TW202316964A (zh) 2023-05-01

Family

ID=82748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5387A TW202316964A (zh) 2021-07-06 2022-07-06 殺蟲混合物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1) EP4366532A1 (zh)
CN (1) CN117677293A (zh)
AR (1) AR126383A1 (zh)
CA (1) CA3224628A1 (zh)
CO (1) CO2024001143A2 (zh)
IL (1) IL309818A (zh)
PE (1) PE20240773A1 (zh)
TW (1) TW202316964A (zh)
WO (1) WO20232815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5908B (zh) * 2023-10-23 2023-12-22 帕潘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酰胺杀虫剂及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T200500179BA (es) * 2004-07-01 2008-10-29 Mezclas sinergistas de agentes de antranilamida para el control de plagas de invertebrados
AU2015224451B2 (en) * 2010-06-18 2017-03-02 Bayer Cropscience Aktiengesellschaft Active substance combinations with insecticide and acaricide properties
AR108091A1 (es) * 2016-04-06 2018-07-18 Fmc Corp Formulaciones y métodos para controlar larvas del gusano de la raíz
JPWO2021117484A1 (zh) * 2019-12-09 2021-06-17
AR120925A1 (es) * 2019-12-31 2022-03-30 Adama Makhteshim Ltd Mezclas insecticida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R126383A1 (es) 2023-10-11
EP4366532A1 (en) 2024-05-15
PE20240773A1 (es) 2024-04-17
WO2023281511A9 (en) 2024-01-25
CN117677293A (zh) 2024-03-08
CO2024001143A2 (es) 2024-04-18
IL309818A (en) 2024-02-01
WO2023281511A1 (en) 2023-01-12
CA3224628A1 (en) 2023-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46595B1 (ko) 피레트로이드, 네오니코티노이드 및 벤조일페닐우레아 살충제를 포함하는 상승적 살충 혼합물
KR20160074635A (ko) 상승작용적 살충 조성물 및 관련 방법
KR20160074621A (ko) 상승작용적 살충 조성물 및 관련 방법
KR20160074620A (ko) 상승작용적 살충 조성물 및 관련 방법
KR20160074581A (ko) 상승작용적 살충 조성물 및 관련 방법
KR20160074628A (ko) 상승작용적 살충 조성물 및 관련 방법
KR20160074585A (ko) 상승작용적 살충 조성물 및 관련 방법
KR20160074633A (ko) 상승작용적 살충 조성물 및 관련 방법
TW202316964A (zh) 殺蟲混合物
KR102083050B1 (ko) 해충 방제 혼합물
CA3213867A1 (en) Pesticidal mixtures
KR20160074584A (ko) 상승작용적 살충 조성물 및 관련 방법
KR20160074634A (ko) 상승작용적 살충 조성물 및 관련 방법
EP4084616A1 (en) Insecticidal mixtures
AU2012232689B2 (en) Synergistic agricultural pest control
KR20160074583A (ko) 상승작용적 살충 조성물 및 관련 방법
CN112955013B (zh) 三元杀昆虫剂混合物
WO2024069632A2 (en) Novaluron mixtures for efficient insecticidal controls
CA3232990A1 (en) Novel mixtures for crop protection
KR20160074632A (ko) 상승작용적 살충 조성물 및 관련 방법
WO2024032778A1 (en) Liquid pesticidal composition
WO2022106838A1 (en) Insecticide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insect control
WO2023205870A1 (en) Insecticide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insect control
CN117177669A (zh) 杀有害生物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