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3338A - 可撓式及模組化頂部及底部側處理器單元模組冷卻技術 - Google Patents

可撓式及模組化頂部及底部側處理器單元模組冷卻技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3338A
TW202303338A TW111102036A TW111102036A TW202303338A TW 202303338 A TW202303338 A TW 202303338A TW 111102036 A TW111102036 A TW 111102036A TW 111102036 A TW111102036 A TW 111102036A TW 202303338 A TW202303338 A TW 2023033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attached
circuit board
printed circuit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2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德烈斯 拉米雷斯馬西亞斯
阿德拉 B 亞瑟李
德瓦達塔 P 庫卡尼
吉爾伯托 R 帕雷德斯
比喬伊拉傑 薩胡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英特爾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英特爾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英特爾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3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333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6Cooling means comprising thermal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4Mounting of motherbo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2Adaptations for fluid transport, e.g. channels, hol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54Cold plates transferring heat from heat source to coola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36Heat pipes, e.g. wicks or capillary pump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63Liquid cooling without phase change
    • H05K7/20772Liquid cooling without phase change within server blade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hea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8Liquid cooling with phase change
    • H05K7/20809Liquid cooling with phase change within server blade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heat sour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2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20
    • G06F2200/201Cooling arrangements using cooling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種處理器單元模組,其包含附接至一印刷電路板之一頂部側的一積體電路組件及附接至該板之一底部側的一或多個電子組件(例如,電壓調整器FET、電感器)。該印刷電路板位於一頂部加強板與一底部加強框架之間,且該等三個組件藉由將該頂部加強板連接至該底部加強框架之緊固件固定在一起。可撓式導熱帶將該頂部加強板連接至位於該印刷電路板與該底部加強框架之間的一或多個塊件。該等塊件接觸該板之該底部側且藉由該底部加強框架固持在適當位置。由底部側組件產生之熱量藉由該等塊件及該等導熱帶傳遞至附接至該模組之該頂部側的一熱管理解決方案(例如,散熱片、冷板)。

Description

可撓式及模組化頂部及底部側處理器單元模組冷卻技術
本發明係有關於可撓式及模組化頂部及底部側處理器單元模組冷卻技術。
發明背景
具有各種外觀尺寸之加速器模組可用於運算系統中。開放運算平台(OCP)之開放加速器模組(OAM)規格指定加速器模組具有夾層模組外觀尺寸且此外指定模組尺寸、模組印刷電路板厚度、最大功率消耗位準、連接器類型及主機介面準則。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特地提出一種模組,其包含:一頂部加強板;一塊件;一可撓式導熱帶,其將該頂部加強板連接至該塊件;一底部加強框架,其附接至該頂部加強板;及一印刷電路板,其包含附接至該印刷電路板之一頂部側的一積體電路組件及附接至該印刷電路板之一底部側的一電子組件,該印刷電路板位於該頂部加強板與該底部加強框架之間,該電子組件熱耦接至該塊件。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隨著技術進步,高端加速器及加速器模組(諸如符合開放運算平台(OCP)開放加速器模組(OAM)規格之彼等模組)面對愈來愈嚴格的設計約束。此等加速器及加速器模組之功率需求隨時間推移而增大,此需要增加數目個離散電子組件(例如,電壓調整器場效應裝置(FET)、電感器、DC-DC轉換器)以支援增大之功率消耗。雖然已開發出緊湊功率輸送解決方案以解決此等高功率需求(例如,具有600至1000 W之熱設計功率(TDP)的處理器單元),但將相對較大積體電路封裝大小(例如,對於7 nm Intel®圖形處理器單元(GPU)而言約80.0 mm×62.5 mm)併入相對較小印刷電路板(例如,約165 mm×102 mm之符合OAM之模組)上導致在模組印刷電路板之頂部側上置放功率輸送組件(例如,電壓調整器FET及電感器)的空間收到相當大的限制。大積體電路組件封裝大小不僅由於加速器處理器單元晶粒大小增大,而且由於異質積體電路晶粒(例如,圖形處理單元(GPU)晶粒、堆疊式高頻寬記憶體(HBM)晶粒、用於連接性之串聯器/解串器(SERDES)晶粒)整合至積體電路組件中。
將功率輸送組件置放於模組電路板之底部側上可允許將大積體電路封裝整合於小型板之頂部側上。除解決空間約束之外,將電壓調整器組件置放於板之底部側上還可在減小路徑電阻(Rpath)情況下提供功率及信號完整性益處,從而實現板中之功率及信號通道的更高效路由。然而,將電壓調整器組件定位於板之底部側上的益處伴隨一定代價。若將用以自模組移除熱量之熱管理組件(例如,散熱片或液冷式冷板)附接至模組之頂部,則冷卻此等底部側電子組件可具有挑戰性。
圖1係繪示將無源冷卻提供至位於模組之底部側上的電子組件中之設計挑戰的處理器單元模組之一部分的橫截面視圖。模組100包含積體電路組件104,該積體電路組件包含經由焊球柵陣列(BGA) 109附接至印刷電路板108 (例如,夾層印刷電路板)之封裝基體106。由電壓調整器FET 112及附接至印刷電路板108之底部側114的電感器116產生之熱量經由導熱組件124、128、132及133;熱管134;及熱介面材料(TIM)層136、140、144及146傳遞至冷板總成120。用於冷卻底部側電子組件112及116之熱管理解決方案的效能受到冷卻路徑(由箭頭指示)中的TIM層136、140、144及146的低熱導率(< 3 W/m
Figure 02_image001
K)約束。額外約束條件包括印刷電路板108與基板160之間可用的受限z高度(在OAM中,< 5 mm)及受限板切口區域148 (在OAM中,寬度< 4 mm),以用於實現自底部加強板152至頂部加強板156之熱流通量。
由於各TIM層上之溫度下降,自底部側電子組件112及116至冷板總成120之冷卻路徑中即使一個TIM層之消除亦係有益的,此係因為各TIM層之熱阻相對較高。舉例而言,在傳導性組件132與133之間提供熱連接之TIM層144可負責符合OAM之模組中約10℃之溫度下降,該符合OAM之模組包含600 W之TDP的GPU。TIM層隨時間推移之效能變化及降級進一步支援減少熱管理解決方案中TIM層之數目。
本文中所揭露之可撓式及模組化機械結構克服此等挑戰,且提供用於高熱設計設定檔(TDP)處理器單元模組之頂部及底部側無源冷卻。運算分析指示所揭露結構可將在標準以TIM為主之熱解決方案中觀測到之溫度降低10.0℃,此可使得能夠將高功率電壓調整器設計(例如,約30 W)定位於模組電路板之底部側上。除了提供改良之熱效能之外,本文中所揭露之技術亦提供模組化設計,其允許原始設備製造商/原始設計製造商(OEM/ODM)靈活地將其自有冷卻解決方案(例如散熱片、液冷式冷板)附接至處理器單元模組。處理器單元模組之模組性允許OEM/ODM設計滿足其特定需求及領域中易於使用的模組。舉例而言,可移除模組以供替換或維修而不影響其他運算系統組件,且不論何時可在需要分離頂部及底部加強板之情況下移除模組以供使用而不必清潔及重新應用TIM層。
在以下描述中闡述特定細節,但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的實施例可在沒有此等特定細節之情況下實踐。熟知電路、結構及技術未經詳細展示以避免混淆對本說明書之理解。「實施例」、「各種實施例」、「一些實施例」及其類似者可包括形貌體、結構或特性,但並非每一實施例必定包括特定形貌體、結構或特性。
一些實施例可具有針對其他實施例所描述之形貌體中之一些、全部或不具有該等形貌體中之任一者。「第一」、「第二」、「第三」及其類似者描述共同物件並指示所提及類似物件之不同個例。此類形容詞並不暗示如此描述之物件必須在時間上或在空間上排序或以任何其他方式呈給定序列。「經連接」可指示元件彼此直接實體或電接觸,且「經耦接」可指示元件彼此共同操作或交互,但其可或可不直接實體或電接觸。舉例而言,經熱耦接之組件可具有位於其間之一或多個元件。由詞「實質上」修飾的術語包括與未修飾之術語的含義略微不同的配置、定向、間隔或位置。舉例而言,被稱為實質上平行於底部加強框架之頂部加強板包括在平行於底部加強框架之若干度內的頂部加強板。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積體電路組件」係指封裝或解封裝積體電路產品。封裝積體電路組件包含安裝於封裝基體上之一或多個積體電路。在一個實例中,封裝積體電路組件具有安裝於基體上之一或多個處理器單元,基體之外部側包含焊球柵陣列(BGA)。在未封裝積體電路組件之一個實例中,單一單石積體電路晶粒包含附接至晶粒上之接點的焊料凸塊件。焊料凸塊件允許晶粒直接附接至印刷電路板。積體電路組件可包含本文中所描述或參考之任一運算系統組件中之一或多者,諸如處理器單元(例如,系統單晶片(SoC)、處理器核心、圖形處理器單元(GPU)、加速器)、I/O控制器、晶片組處理器、記憶體或網路介面控制器。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電子組件」可指有源電子組件(例如,處理器單元、記憶體、儲存裝置、FET)或無源電子組件(例如,電阻器、電感器、電容器)。
本說明書可使用片語「在一實施例中」、「在實施例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及/或「在各種實施例中」,其各自可指相同或不同實施例中之一或多者。此外,如就本揭露內容之實施例而使用,術語「包含」、「包括」、「具有」及其類似者為同義的。
現參考圖式,其未必按比例繪製,其中類似或相同數字可用以指代不同圖式中之相同或類似部分。不同圖式中之類似或相同編號的使用並不意謂包括類似或相同編號之所有圖式構成單一或同一實施例。具有不同字母字尾之相同數字可表示類似組件之不同個例。圖式一般藉助於實例(但不作為限制)說明本文獻中所論述之各種實施例。
在以下描述中,出於解釋之目的,闡述眾多特定細節以提供對其之透徹理解。然而,可為顯而易見的是,可在並無此等特定細節之情況下實踐新穎實施例。在其他情況下,以方塊件圖形式展示熟知結構及裝置以便促進對其之描述。意圖為涵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的全部修改、等效物及替代物。
圖2係處理器單元模組之一部分的橫截面視圖,該處理器單元模組包含作為熱管理解決方案的一部分的可撓式導熱帶,以冷卻位於模組之底部側上的電子組件。模組200包含積體電路組件204,該積體電路組件包含附接至頂部側207夾層印刷電路板208之封裝基體206。積體電路組件204經由BGA 209附接至板208,但也可以其他方式附接至印刷電路板208。積體電路組件204經由TIM層238熱耦接至冷板總成220。冷板總成220係用於包含積體電路組件204之運算系統的液冷系統之部分。冷卻液體進入冷板總成220之流體入口(未圖示),吸收由積體電路組件204在操作期間產生之熱量,且經由流體出口(未圖示)離開冷板總成220。如本文中所使用,片語「熱耦接」係指組件經耦接以促進熱傳遞。
電壓調整器FET(VR FET) 212及電感器216附接至印刷電路板208之底部側242。TIM層222將VR FET 212熱耦接至第一熱管224且TIM層228將電感器216熱耦接至底部加強框架232。塊件236包含凹部240及244,第一熱管224及第二熱管248位於該凹部中。塊件236經由可撓式導熱帶256連接至頂部加強板252。頂部加強板252鄰近於印刷電路板208而定位,且塊件236鄰近於底部加強框架234而定位。一或多個緊固件(未圖示)將頂部加強板252附接至底部加強框架234且將頂部加強板252、印刷電路板208、塊件236及底部加強框架234固定在一起。頂部加強板252經由TIM層260熱耦接至冷板總成220。本文所描述之TIM層可為任何適合的材料,諸如銀熱複合物、熱油脂、相變材料或石墨片。模組200可經由一或多個緊固件(未圖示)以可拆卸方式耦接至基板264 (例如,系統板、主板、主機板)。基板264可包含除積體電路組件204之外的一或多個額外運算系統組件,諸如一或多個處理器單元、記憶體、儲存器、網路控制器,以及一或多個額外處理器單元模組。
由圖2中之箭頭繪示由電子組件212及216產生之熱量自印刷電路板底部側242流至碼板總成220。由VR FET 212產生之熱流過TIM層222、第一熱管224、第二熱管248、塊件236、導熱帶256、頂部加強板252及TIM層260到達冷板總成220。熱管224及248與圖8中所繪示之實例耦接件熱耦接。由電感器216產生之熱量沿循類似路徑,但其中熱量在到達第一熱管224之前流過TIM層228、底部加強框架232及塊件236。相較於圖1中所繪示之熱管理解決方案,圖2中所繪示之熱管理解決方案在冷卻底部側電子組件方面表現更好,此係因為熱量少流過一個TIM層。亦即,圖1中所繪示之熱管理解決方案中的TIM層144已替換為導熱帶256。可由銅製成之導熱帶256及其至頂部加強板252及塊件236 (帶可焊接或硬焊至頂部板252及塊件236)之附接件具有比TIM層144更低的熱阻。除幫助提供自底部側電子組件212及216至冷板總成220之較低熱阻路徑外,導熱帶256還提供二個剛性結構(頂部加強板252與塊件236)之間的機械上穩固但可撓式連接。儘管在圖2中展示為連接偏移豎直量之二個實質上平行的結構,但導熱帶可連接偏移相對較大量的二個結構(導熱帶恰好需要足夠長),且可連接相對於彼此平行、垂直或具有另一定向的二個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撓式導熱帶256係包含多個銅絲繩之銅導熱帶。圖3展示實例可撓式銅導熱帶。可撓式導熱帶300包含藉由多個可撓式銅絲繩(或纜線) 340附接至第二塊件320之第一塊件310,其中每一銅絲繩包含絞擰在一起之多個銅線。在其他實施例中,銅絲繩包含編結在一起之銅線。帶300包含銅絲繩340之二個堆疊列350。絲繩340在塊件310與320之間建立連接,該連接在機械上可靠且具有比TIM層更低的熱阻。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露之可撓式導熱帶中之任一者可為石墨導熱帶。在一些實施例中,石墨導熱帶包含多個石墨絲繩,各絲繩包含絞擰或編結在一起之多個石墨纖維。在一些實施例中,除石墨帶以外,可撓式導熱帶還可為以碳為主之帶。在另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所揭露之可撓式導熱帶中之任一者包含連接至任一側上之塊件的多個堆疊石墨、鋁或銅片(或箔片)。
導熱帶256可經由焊接或硬焊附接至頂部加強板252及塊件236。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加強板252及塊件236由銅製成。儘管圖2中將冷板總成220展示為提供用於模組200之冷卻,但在其他實施例中,散熱片或其他熱管理組件可用作用於冷卻模組200之熱管理解決方案的部分。
圖4繪示附接至實例框架及塊件之實例可撓式導熱帶。第一可撓式導熱帶400將第一塊件410連接至框架420且第二可撓式導熱帶430將第二塊件440連接至框架420。導熱帶400包含各自在第一末端處附接至塊件410及在第二末端處附接至框架420之多個絲繩404。導熱帶430包含各自在第一末端處附接至塊件440及在第二末端處附接至框架420之多個絲繩434。帶400及430、塊件410及440以及框架420由銅製成。在其他實施例中,此等組件中之一或多者可由其他材料製成。舉例而言,在其他實施例中,可撓式導熱帶400及430可為石墨導熱帶。框架420包含:第一開口450,其用以在組裝模組時容納附接至模組印刷電路板之積體電路組件;及多個第二開口470,其用以在完全組裝模組時容納將塊件410及440固定至底部加強框架之緊固件。帶400及430各自包含一列26根絲繩。在其他實施例中,帶400及430可包含更多或更少絲繩及/或額外列,且所使用之絲繩及列之數目可基於附接至印刷電路板之底部側的電子組件之冷卻需要,框架420在框架420處於組裝處理器單元模組中時經壓向該印刷電路板。在一些實施例中,框架420經由焊接或硬焊而附接至頂部加強板。圖4繪示帶400及430、塊件410及440以及呈「扁平」組態之框架420。如下文將論述,在組裝期間,塊件410及440以及帶400及430環繞模組印刷電路板之相對邊緣且壓抵板之底部側。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帶」可指可附接(經由焊接、硬焊等)至其他組件(諸如帶300)的離散帶,或整合至較大組件(諸如帶400及430)中之帶。
圖5係實例處理器單元模組之分解頂部側視圖。在一些實施例中,模組500可為符合OAM之加速器模組。模組500包含頂部加強板510、印刷電路板514及底部加強框架518。頂部加強板510包含附接至可撓式導熱帶400 (其又附接至第一塊件410)及第二可撓式導熱帶430 (圖5中未示) (其又附接至第二塊件440)之框架420。儘管圖5中未示,但當組裝模組500時,頂部加強板510在框架420下方延伸,使得頂部加強板510位於印刷電路板514與框架420之間。框架420可經由焊接或硬焊而附接至頂部加強板510。熱管理組件(例如,散熱片、冷板)藉由收納於框架420中之開口522中的多個緊固件(例如,螺釘)附接至頂部加強板510。在一些實施例中,框架420由銅製成,且頂部加強板510由鋁製成。在其他實施例中,頂部加強板510及框架420之形貌體整合成一體式頂部加強板。在一些實施例中,整合頂部加強板510與框架420之形貌體的一體式頂部加強板由銅製成。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加強板510或框架420或二者可由不鏽鋼製成。
積體電路組件526及電感器528附接至電路板514之頂部側512。當組裝模組500時,積體電路組件526佔據框架420之開口450。板514包含:第一多個板開口534,其用以容納將頂部加強板510固定至底部加強框架518之第一多個緊固件536 (例如螺釘);以及第二多個板開口538,其用以容納將模組500固定至基板(未展示)之第二多個緊固件540 (例如螺釘)。
底部加強框架518包含:連接器開口544,其用以容納位於電路514之底部側上的連接器(未展示)以將模組500連接至基板;第一多個底部框架開口548,其用以容納第一多個緊固件536;以及第二多個底部框架開口552,其用以容納第二多個緊固件540。
圖6係圖5之實例模組之部分分解底部側視圖。頂部加強板510鄰近於印刷電路板514之相對邊緣516及520而定位,且塊件410及440已分別環繞該等相對邊緣。一對連接器670附接至印刷電路板514之底部側524以將模組500附接至基板。當完全組裝模組500時,連接器670由底部加強框架518中之開口544容納。底部加強框架518包含開口674,該開口用以容納收納於塊件開口470中之緊固件678 (例如,螺釘)且將底部加強框架518附接至塊件410及440。
圖7係實例組裝模組之等角俯視圖。模組700包含位於頂部加強板710與底部加強框架718之間的印刷電路板714。經由緊固件736 (例如,螺釘)將頂部加強板710緊固至底部加強框架718會使印刷電路板714壓向頂部加強板710及底部加強框架718。頂部加強板710包含開口750,該開口由附接至印刷電路板714之頂部側的積體電路組件726佔據。頂部加強板710包含金屬框架720,可撓式導熱帶730附接至該金屬框架。帶730纏繞印刷電路板714之邊緣716且附接至該印刷電路板之底部側。
框架720進一步包含併入至框架720之頂部表面764中的多個熱管760。熱管理組件(例如,冷板、散熱片)可經由收納於開口722中之緊固件附接至模組700。熱管760分散熱量,該熱量由附接至印刷電路板714之底部側的電子組件產生且沿著熱管理組件(例如,散熱片、冷板)附接至之模組700之表面(例如,熱管760之頂部表面768及框架720之頂部表面764)傳遞至框架720。模組700經由緊固件(例如螺釘) 740緊固至基板。
圖7繪示模組700之模組性。各種熱管理組件可附接至模組700,且模組700可藉由自基板解開模組700以供替換或維修而容易地自基板移除。
圖8係實例組裝模組的等角俯視圖,其中各種模組組件未展示。模組800包含底部加強框架804、第一塊件808、第二塊件812、電感器816及電壓調整器FET 820及822。底部加強框架810進一步包含:多個開口828,其用以容納將底部加強框架804固定至模組之頂部加強板(未圖示)的緊固件;及多個開口832,其用以容納將模組800固定至基板之緊固件。
電感器816及VR FET 820及822附接至模組印刷電路板(未展示)之底部側。第一塊件808包含熱管836及840且第二塊件808包含熱管844及848。TIM層852將FET 822熱耦接至熱管836且TIM層856將FET 820熱耦接至第二塊件812之熱管844。熱管836及844之各部分分別由TIM層852及856遮蔽。熱管836及840將由VR FET 822產生之熱量運載至附接至第一塊件808之末端860或整合至其中的可撓式導熱帶(未展示),且熱管844及848將由FET 820產生之熱量運載至附接至第二塊件之末端864或整合至其中的可撓式導熱帶(未展示)。在底部加強框架804將由電感器816產生之熱量傳遞至熱管836及844之情況下,熱管836、840、844及848亦將由電感器816產生之熱量運載至可撓式導熱帶。如先前所論述,可撓式導熱帶將由底部側電子組件(例如FET 820及822以及電感器816)產生之熱量運載至附接至模組800之頂部的熱管理組件。
儘管TIM層852展示為沿第一塊件808中之凹部868之長度延伸且TIM層856展示為沿第二塊件812中之凹部872之長度延伸,但在其他實施例中,TIM層852及856可僅存在於凹部868及872之鄰近於FET 822及820的部分中。
模組800之許多變化係可能的。舉例而言,塊件808及812可朝向底部加強框架804之中心進一步朝內延伸,使得由電感器816產生之熱量直接傳遞至塊件,而不必先傳遞經過底部加強框架804。在此類實施例中,TIM層可將電感器816熱耦接至塊件808及812中之熱管。在其他實施例中,塊件808及812可比圖8中所示更窄或更寬,以容納帶中之更少或更多絲繩。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模組包含僅一個塊件及一個可撓式導熱帶以自底部側電子組件移除熱量。在一些實施例中,相較於VR FET 820及820以及電感器816,更多、更少或不同類型之電子組件可附接至模組印刷電路板之底部側。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加強框架804可具有一個連接器或多於二個連接器以用於連接至基板。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塊件可包含蒸汽室而非熱管。
圖9繪示實例組裝處理器單元模組及冷板總成之等角視圖。模組900包含藉由緊固件916 (例如,螺釘)固定在一起之頂部加強板904、印刷電路板908及底部加強板912。可撓式導熱帶920將由附接至印刷電路板908之底部側的電子組件產生的熱量傳遞至附接至頂部加強板904之框架922。冷板總成924包含冷板928、流體入口932、流體出口936及安裝板940。冷板總成924藉由模組900中之開口948收納的緊固件944 (例如,螺釘)附接至模組900。第一TIM層952提供冷板928與框架922之間的熱耦接,且第二TIM層(未示出)提供冷板928與附接至印刷電路板908之頂部側958的積體電路組件956之間的熱耦接。
經由冷卻液體進入流體入口932、冷卻液體在冷卻液體通過冷板928時吸收由積體電路組件956產生之熱量以及經加熱冷卻液體經由流體出口936離開冷板928,冷板總成924為積體電路組件956提供液體冷卻。在冷卻液體通過冷板928時,冷卻液體亦吸收由附接至印刷電路板908之底部側的電子組件產生、已傳遞至框架922的熱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冷板總成924可為向運算系統中之一或多個額外電子組件提供液體冷卻之液冷系統的部分。舉例而言,冷板總成924可為向運算系統中之一或多個額外處理器單元提供液體冷卻之迴路的部分。額外處理器單元中之任一者可位於本文所揭露之任何類型的模組中或以其他方式附接(例如,經由插槽或直接附接)至運算系統之基板。冷板總成924可經由一或多個導管連接至自冷卻液體移除熱量之熱交換器及使冷卻液體循環通過冷板總成924所屬之液體冷卻迴路的泵。在一些實施例中,泵使冷卻流體循環通過專用於運算系統之封閉迴路,該運算系統內定位有模組900及冷總成924,且在其他實施例中,熱交換器及泵可在運算系統外部。作為後者之實例,模組900可為機架級運算解決方案(例如,滑板、托盤或葉片運算系統)之部分,且冷板總成924可為機架級、多機架級或部分機架級液冷系統之部分。舉例而言,冷板總成924可為包含將冷卻液體供應至機架內之多個運算系統的冷卻分配單元之機架級液冷系統的部分。
在其他實施例中,模組900可附接至其他類型之熱管理組件,諸如散熱片。散熱片可包含將所吸收之熱量分散至散熱片周圍之環境中的多個鰭片。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風扇可藉由將散熱片周圍之經加熱空氣吹出運算系統而使散熱片周圍的空氣冷卻。
在一些實施例中,圖5至9中所繪示之任何類型之模組(亦即,包含具有附接至其頂部及底部側且包夾在底部加強框架與頂部加強板之間的電子組件之印刷電路板,該頂部加強板包含一或多個用以冷卻底部側電子組件之可撓式導熱帶)可經組裝且與熱管理組件或總成接合,如下文所描述。首先,頂部加強板(其附接或整合之可撓式導熱帶處於打開或扁平位置(參見圖5))經對準且置放於印刷電路板之頂部上。第二,藉由使印刷電路板之邊緣環繞塊件來將塊件移動至閉合位置,直至塊件接觸印刷電路板之底部側。底部加強框架隨後相抵於電路板之底部側及塊件移動至適當位置,且頂部加強板、印刷電路板及底部加強框架藉由將頂部加強板附接至底部加強框架之緊固件固定在一起。第三,熱管理組件或總成(諸如冷板總成或散熱片)與頂部加強板(例如圖9中之開口948,圖4中之開口460)中之安裝孔對準,且熱管理組件或總成藉由將螺釘擰緊於安裝孔中而固定至模組,藉此在底部側電子組件與熱管理組件或總成之間產生低熱阻路徑。
圖10A及10B繪示為符合OAM之模組之部分的印刷電路板上之電子組件的實例佈局。圖10A及10B分別繪示模組印刷電路板1000之頂部側1004及底部側1008上的電子組件之佈局。附接至板1000之頂部側1004的是具有600 W之TDP的GPU 1012、四個4.0 W電壓調整器FET 1016、二個1.2 W電壓調整器FET 1020及二個1.52 W電感器1024。附接至板1000之底部側1008的是12個1.6 W電壓調整器FET 1028、七個1.2 W電壓調整器電感器1032以及用於將印刷電路板1000連接至基板之二個連接器1036。因此,頂部側及底部側電子組件之總功率消耗分別為9.44 W及27.6 W。
基於運算分析,模組之熱效能包含具有如圖10A及10B中所繪示而佈置之頂部及底部側電子組件的印刷電路板,且包含本文中所描述為附接至板之底部側之電子組件提供充分冷卻的機械冷卻結構。對其執行運算分析之經模型化系統包含以下特性:GPU (600 W TDP),其在附接至符合OAM之印刷電路板之頂部側的62.5 mm×77.5 mm球柵陣列(BGA)封裝中。使用Mentor Graphics® FLoTHERM運算流體動力學(CFD)工具將熱效能模型化。模擬結果指示,相對於TIM層用以將頂部加強板熱耦接至底部加強框架之冷卻解決方案(參見圖1),本文中所揭露之使用可撓式導熱帶冷卻底部側電子組件的機械冷卻結構可將底部側電子組件溫度降低多達10℃。
本文中所揭露之機械冷卻結構可用於為附接至不為符合OAM之夾層外觀尺寸模組(例如,較寬、較長、較窄、較短、在電路板之底部側與符合OAM之模組的基板之間具有更多空間的模組)之底部側的電子組件提供冷卻。
本文中所揭露之機械冷卻結構可允許藉由允許更多電子組件移動至處理器單元模組之底部側來空出印刷電路板之頂部側上的區域。此外,其可允許較高功率電壓調整器組件置放於模組印刷電路板之底部側上,藉此允許較高功率處理器單元併入至模組中。
圖11係將熱量自電壓調整器傳遞至熱管理組件之實例可撓式導熱帶的橫截面視圖,該熱管理組件附接至與電壓調整器安裝於印刷電路板同一側上的處理器單元。可撓式導熱帶1100一端包含第一區塊件(或塊件) 1104且另一端包含第二區塊件(或塊件) 1108。第一區塊件1104及第二區塊件1108由多個堆疊金屬(例如,銅、鋁)箔片或多個絲繩(例如,銅絲繩、石墨絲繩) 1110連接。在帶1100包含多個堆疊金屬箔片之實施例中,個別箔片之厚度可為0.001''。第一區塊件1104安裝至安裝在基板1112上之VR FET 1106。VR FET係亦包含亦安裝於基板1112上之電感器1116的部分電壓調整器。TIM層1118將第一區塊件1104熱耦接至VR FET 1106。第一區塊件1104附接至基板1112。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諸如螺釘之緊固件(未圖示)將第一區塊件1104附接至基板1112。第一區塊件1104藉由附接至基板1112之第一區塊件1104而變成安裝至VR FET 1106。
第二區塊件1108附接至冷板1120,該冷板附接至積體電路組件1124。第二區塊件1108可經由緊固件(諸如螺釘)附接至冷板1120。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將第二區塊件1108焊接或硬焊至冷板(在此情況下,第二區塊件1108與冷板1120之間將不存在TIM層)。積體電路組件1124包含封裝基體1128,該封裝基體經由插槽1132附接至基板1112。冷板1120經由TIM層1136熱耦接至第二區塊件1108且經由TIM層1140熱耦接至積體電路組件1124。冷板1120可為本文中所描述或提及之液冷系統中之任一者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諸如散熱片之另一熱管理組件代替冷板1120。
圖11中所繪示之導熱帶組態可容納可遍及特定積體電路組件之變化(SKU)存在的高度變化或遍及不同積體電路組件類型出現的高度變化。亦即,單一可撓式導熱帶設計可用以將各種電壓調整器連接至各種積體電路組件,將單一電壓調整器連接至各種積體電路組件,或將單一電壓調整器連接至待與特定積體電路組件一起使用之各種熱管理組件。另外,可撓式導熱帶1100提供VR FET 1106之冷卻解決方案,其在衝擊及振動情形期間並不影響插槽載入。在一些實施例中,導熱帶1100附接至為插槽總成之部分的承樑板。在此類實施例中,導熱帶1100並不影響附接至積體電路組件1124之熱管理組件(例如冷板1120)的設計。
儘管導熱帶1100展示為向圖1100中之VR FET 1106提供冷卻,但可撓式導熱帶可用於將由安裝於基板之同一側上的其他運算系統組件產生之熱量傳遞至熱管理組件,該熱管理組件安裝至積體電路組件。舉例而言,可撓式導熱帶可將熱量自記憶體、儲存裝置、I/O控制器、光學I/O組件、晶片組處理器、網路介面控制器或額外電壓調整器組件(例如,電感器1116或額外VR FET)傳遞至熱管理組件。
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可藉由以下各者中之任一者執行或實施於以下各者中之任一者中:多種運算系統,包括桌上型電腦、伺服器、工作台、固定式遊戲機、機上盒、智慧型電視、機架級運算解決方案(例如,葉片、托盤或滑板運算系統)及嵌入式運算系統(例如,係車輛、智慧型家用電器、消費型電子產品或設備、製造設備之部分的運算系統)。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運算系統」包括運算裝置,且包括包含多個離散實體組件的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運算系統位於資料中心中,諸如企業資料中心(例如,由公司擁有及運作之資料中心,且通常位於公司場所)、受管理服務資料中心(例如,由代表公司之第三方管理的資料中心)、共位資料中心(例如,其中資料中心基礎架構由資料中心主機提供且公司提供並管理其自身的資料中心組件(伺服器等等)的資料中心)、雲端資料中心(例如,由代管公司應用程序及資料之雲端服務提供商運作之資料中心),以及邊緣資料中心(例如,佔據面積通常比其他資料中心類型之資料中心小且接近於其所服務之地理區域而定位之資料中心)。
圖12係可在其中實施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的實例運算系統之方塊件圖。一般而言,為了易於說明,儘管未展示全部連接,但圖12中所展示之組件可與其他所展示組件通訊。運算系統1200為包含第一處理器單元1202及第二處理器單元1204之多處理器系統,該第一處理器單元及該第二處理器單元包含點對點(P-P)互連件。處理器單元1202之點對點(P-P)介面1206經由點對點互連件1205耦接至處理器單元1204之點對點介面1207。應理解,圖12中所繪製之任何或所有點對點互連件可替代地實施為多點匯流排,且圖12中所繪示之任何或所有匯流排可由點對點互連件替換。
處理器單元1202及1204包含多個處理器核心。處理器單元1202包含處理器核心1208且處理器單元1204包含處理器核心1210。處理器核心1208及1210可以類似於下文結合圖13論述之方式或其他方式執行電腦可執行指令。
處理器單元1202及1204進一步分別包含快取記憶體1212及1214。快取記憶體1212及1214可儲存由處理器單元1202及1204之一或多個組件(諸如處理器核心1208及1210)利用的資料(例如,指令)。快取記憶體1212及1214可為用於運算系統1200之記憶體階層之部分。舉例而言,快取記憶體1212可在本地儲存亦儲存於記憶體1216中之資料,以允許藉由處理器單元1202更快速地存取資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快取記憶體1212及1214可包含多個快取階級,諸如1階(L1)、2階(L2)、3階(L3)、4階(L4)及/或其他快取或快取階級,諸如末階快取(LLC)。此等快取記憶體(例如,L2、L3、L4、LLC)中之一些可在處理器單元中之多個核心當中共用。記憶體階層中快取階級中之較高階級(較小及較快快取)中之一或多者可與處理器核心位於同一積體電路晶粒上,且較低快取階級(較大及較慢快取)中之一或多者可位於實體上與處理器核心積體電路晶粒分離之積體電路晶粒上。
儘管運算系統1200展示為具有二個處理器單元,但運算系統1200可包含任何數目個處理器單元。此外,處理器單元可包含任何數目個處理器核心。處理器單元可採取各種形式,諸如中央處理單元(CPU)、圖形處理單元(GPU)、通用GPU (GPGPU)、加速處理單元(APU)、場可規劃閘陣列(FPGA)、神經網路處理單元(NPU)、資料處理器單元(DPU)、加速器(例如,圖形加速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壓縮加速器、人工智慧(AI)加速器)、控制器或其他類型之處理器單元。因而,處理器單元可被稱作XPU (或xPU)。此外,處理器單元可包含此等各種類型之處理器單元中之一或多者。在一些實施例中,運算系統包含具有多個核心之一個處理器單元,且在其他實施例中,運算系統包含具有單一核心之單一處理器單元。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處理器單元」及「處理單元」可指本文中所描述或參考之任何處理器、處理器核心、組件、模組、引擎、電路系統或任何其他處理元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運算系統1200可包含一或多個處理器單元,其與運算系統中之另一處理器單元異質或不對稱。就包括架構、微架構、熱、功率消耗特性及其類似者之一系列優點度量而言,系統中之處理器單元之間可存在各種差異。此等差異實際上可在系統中之處理器單元當中顯現為不對稱性及異質性。
處理器單元1202及1204可位於單一積體電路組件(諸如多晶片封裝(MCP)或多晶片模組(MCM))中,或其可位於單獨積體電路組件中。包含一或多個處理器單元之積體電路組件可包含額外組件,諸如嵌入式DRAM、堆疊式高頻寬記憶體(HBM)、共用快取記憶體(例如,L3、L4、LLC)、輸入/輸出(I/O)控制器或記憶體控制器。額外組件中之任一者可與處理器單元位於同一積體電路晶粒上,或可位於與包含處理器單元之積體電路晶粒分離的一或多個積體電路晶粒上。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單獨積體電路晶粒可被稱作「小晶片」。在運算系統中之處理器單元之間存在異質性或不對稱性的一些實施例中,異質性或不對稱可在位於同一積體電路組件中之處理器單元當中。
處理器單元1202及1204進一步包含記憶體控制器邏輯(MC) 1220及1222。如圖12中所繪示,MC 1220及1222分別控制耦接至處理器單元1202及1204之記憶體1216及1218。記憶體1216及1218可包含各種類型之依電性記憶體(例如,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及/或非依電性記憶體(例如,快閃記憶體、基於硫族化物之相變非易失性記憶體),且包含運算系統之記憶體階層的一或多個層。雖然MC 1220及1222經繪示為併入處理器單元1202及1204中,但在替代實施例中,MC可在處理器單元外部。
處理器單元1202及1204經由點對點互連件1232及1234耦接至輸入/輸出(I/O)子系統1230。點對點互連件1232將處理器單元1202之點對點介面1236與I/O子系統1230之點對點介面1238連接,且點對點互連件1234將處理器單元1204之點對點介面1240與I/O子系統1230之點對點介面1242連接。輸入/輸出子系統1230進一步包括將I/O子系統1230耦接至圖形引擎1252之介面1250。I/O子系統1230及圖形引擎1252經由匯流排1254耦接。
輸入/輸出子系統1230經由介面1262進一步耦接至第一匯流排1260。第一匯流排1260可為周邊組件互連高速(PCIe)匯流排或任何其他類型之匯流排。各種I/O裝置1264可耦接至第一匯流排1260。匯流排橋接器1270可將第一匯流排1260耦接至第二匯流排128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匯流排1280可為低接腳計數(LPC)匯流排。各種裝置可耦接至第二匯流排1280,包括例如鍵盤/滑鼠1282、音訊I/O裝置1288及儲存裝置1290,諸如硬碟驅動機、固態驅動機或用於儲存電腦可執行指令(程式碼) 1292或資料之另一儲存裝置。程式碼1292可包含用於執行本文所描述之方法的電腦可執行指令。可耦接至第二匯流排1280之額外組件包括一或多個通訊裝置1284,該一或多個通訊裝置可使用一或多個通訊標準(例如,IEEE 1202.11標準及其補充)經由一或多個有線或無線通訊鏈路(例如,電線、電纜、乙太網連接、射頻(RF)通道、紅外線通道、Wi-Fi通道)在運算系統1200與一或多個有線或無線網路1286 (例如,Wi-Fi、蜂巢式或衛星網路)之間提供通訊。
在通訊裝置1284支援無線通訊之實施例中,通訊裝置1284可包含耦接至一或多個天線以支援運算系統1200與外部裝置之間的通訊的無線通訊組件。無線通訊組件可支援各種無線通訊協定及技術,諸如近場通訊(NFC)、IEEE 1002.11 (Wi-Fi)變體、WiMax、藍牙、Zigbee、4G長期演進(LTE)、分碼多工存取(CDMA)、通用移動電信系統(UMTS)及全球移動電信系統(GSM)及5G寬頻蜂巢技術。另外,無線數據機可支援與用於單一蜂巢式網路內、蜂巢式網路之間或運算系統與公眾交換電話網路(PSTN)之間的資料及語音通訊之一或多個蜂巢式網路的通訊。
系統1200可包含可移除記憶體,諸如快閃記憶卡(例如,安全數位(SD)卡)、記憶棒、用戶識別模組(SIM)卡)。系統1200中之記憶體(包括快取1212及1214、記憶體1216及1218及儲存裝置1290)可儲存用於執行作業系統1294及應用程式1296之資料及/或電腦可執行指令。實例資料包括網頁、文字訊息、影像、聲音檔案及視訊資料,該等資料由系統1200經由一或多個有線或無線網路1286向一或多個網路伺服器或其他裝置發送及/或自其接收,或供系統1200使用。系統1200亦可存取外部記憶體或儲存器(未展示),諸如外部硬碟機或基於雲端之儲存器。
作業系統1294可控制圖12中所繪示之組件的分配及使用,且支援一或多個應用程式1296。應用程式1296可包括共同運算系統應用程式(例如,電子郵件應用程式、行事曆、接觸管理器、網路瀏覽器、訊息應用程式)以及其他運算應用程式。
運算系統1200可支援各種額外輸入裝置,諸如觸控螢幕、麥克風、單像攝影機、立體攝影機、軌跡球、觸控板、軌跡墊、近接感測器、光感測器、心電圖(ECG)感測器、光電容積描記圖(PPG)感測器、皮膚電反應感測器,以及一或多個輸出裝置,諸如一或多個揚聲器或顯示器。其他可能輸入及輸出裝置包括壓電及其他觸覺I/O裝置。輸入或輸出裝置中之任一者可在系統1200內部、外部或可以可移除方式與該系統附接。外部輸入及輸出裝置可經由有線或無線連接與系統1200通訊。
另外,運算系統1200可提供一或多個自然使用者介面(NUI)。舉例而言,作業系統1294或應用程式1296可包含作為允許使用者經由話音命令操作系統1200之話音使用者介面之部分的語音辨識邏輯。此外,運算系統1200可包含允許使用者經由身體、手或面部動作與運算系統1200互動之輸入裝置及邏輯。
系統1200可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輸入/輸出埠,該至少一個輸入/輸出埠包含實體連接器(例如,USB、IEEE 1394 (火線)、乙太網、RS-232)、電源(例如,電池)、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接收器(例如,GPS接收器)、陀螺儀;加速計;及/或羅盤。GNSS接收器可耦接至GNSS天線。運算系統1200可進一步包含耦接至一或多個額外接收器、傳輸器及/或收發器以啟用額外功能的一或多個額外天線。
應理解,圖12僅繪示一個實例運算系統架構。基於替代架構之運算系統可用於實施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舉例而言,替代位於離散積體電路上之處理器1202及1204以及圖形引擎1252,運算系統可包含併有多個處理器、圖形引擎及額外組件之系統單晶片(SoC)積體電路。另外,運算系統可經由不同於圖12中所展示之匯流排或點對點組態的匯流排或點對點組態連接其構成組件。此外,圖12中所繪示之組件不為必需的或全包括的,如在替代實施例中所展示,可以移除組件並添加其他組件。
如本申請案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由術語「及/或」接合之項目清單可意謂所列項目之任何組合。舉例而言,片語者「A、B及/或C」可意謂A;B;C;A及B;A及C;B及C;或A、B及C。如本申請案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由術語「中之至少一者」接合之項目清單可意謂所列項目之任何組合。舉例而言,片語「A、B或C中之至少一者」可意謂A;B;C;A及B;A及C;B及C;或A、B及C。此外,如本申請案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由術語「中之一或多者」接合之項目清單可意謂所列項目之任何組合。舉例而言,片語「A、B或C中之一或多者」可意謂A;B;C;A及B;A及C;B及C;或A、B及C。
所揭露之方法、設備以及系統不應解釋為以任何方式進行限制。實情為,本揭露內容單獨地及以彼此的各種組合及子組合之形式針對各種所揭露實施例之所有新穎且非顯而易見的形貌體及態樣。所揭露之方法、設備以及系統不限於任何特定態樣或形貌體或其組合,所揭露之實施例亦不需要任何一或多個特定優點存在或問題得到解決。
本文中參考本揭露內容之設備或方法呈現之操作理論、科學原理或其他理論描述已出於更佳理解之目的而提供,且並不意欲限制範疇。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之設備及方法不限於以由此類操作理論描述之方式起作用的彼等設備及方法。
以下實例係關於本文所揭露之技術的額外實施例。
實例1為一種模組,其包含:頂部加強板;塊件;可撓式導熱帶,其將頂部加強板連接至塊件;底部加強框架,其附接至頂部加強板;及印刷電路板,其包含附接至印刷電路板之頂部側的積體電路組件及附接至印刷電路板之底部側的電子組件,印刷電路板位於頂部加強板與底部加強框架之間,且電子組件熱耦接至塊件。
實例2包含實例1之模組,其中頂部加強板包含框架且可撓式導熱帶將框架連接至塊件。
實例3包含實例2之模組,其中框架係由第一材料製成,該第一材料不同於製成頂部加強板之第二材料。
實例4包含實例2至3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框架焊接或硬焊至頂部加強板。
實例5包含實例2至4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框架由銅製成。
實例6包含實例2至5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頂部加強板由銅製成。
實例7包含實例2至6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可撓式導熱帶係銅導熱帶。
實例8包含實例7之模組,其中銅導熱帶包含多個銅絲繩。
實例8.1包含實例7之模組,其中銅導熱帶包含多個堆疊銅片。
實例9包含實例2至6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可撓式導熱帶係石墨導熱帶。
實例10包含實例9之模組,其中石墨導熱帶包含多個石墨絲繩。
實例10.1包含實例9之模組,其中石墨導熱帶包含多個堆疊石墨片。
實例11包含實例2至10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頂部加強板包含一或多個熱管。
實例11.1包含實例2至10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頂部加強板包含一或多個蒸汽室。
實例11.5包含實例2至6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可撓式導熱帶係鋁導熱帶。
實例11.6包含實例11.5之模組,其中石墨導熱帶包含多個堆疊鋁片。
實例12包含實例2至11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塊件包含一或多個熱管。
實例12.1包含實例2至11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塊件包含一或多個蒸汽室。
實例13包含實例2至12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電子組件經由底部加強框架熱耦接至塊件。
實例14包含實例2至13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頂部加強板包含由積體電路組件佔據之開口,模組進一步包含散熱片,該散熱片附接至頂部加強板且熱耦接至積體電路組件。
實例15包含實例2至14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頂部加強板包含由積體電路組件佔據之開口,模組進一步包含附接至頂部加強板且熱耦接至積體電路組件之冷板。
實例16包含實例2至15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頂部加強板藉由多個緊固件實體耦接至底部加強框架。
實例17包含實例2至16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模組藉由附接至印刷電路板之一或多個連接器可以可拆卸方式附接至基板。
實例18包含實例2至17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電子組件包含電壓調整器場效應電晶體。
實例19包含實例2至18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電子組件包含電感器。
實例20包含實例2至19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塊件係第一塊件,可撓式導熱帶係第一可撓式導熱帶,且電子組件係第一電子組件,模組進一步包含:第二塊件;第二電子組件,其附接至印刷電路板之底部側;及第二可撓式導熱帶,其將頂部加強板連接至第二塊件,第二電子組件熱耦接至第二塊件。
實例21為一種運算系統,其包含:基板;模組,其附接至基板,模組包含:頂部加強板,其包含開口;塊件;可撓式導熱帶,其將頂部加強板連接至塊件;底部加強框架,其附接至頂部加強板;及印刷電路板,其包含附接至印刷電路板之頂部側的積體電路組件及附接至印刷電路板之底部側的電子組件,印刷電路板位於頂部加強板與底部加強框架之間,電子組件熱耦接至塊件,且頂部加強板之開口由積體電路組件佔據;及熱管理組件,其附接至模組且熱耦接至積體電路組件。
實例22包含實例21之運算系統,其中頂部加強板包含框架且可撓式導熱帶將框架連接至塊件。
實例23包含實例22之運算系統,其中框架係由第一材料製成,該第一材料不同於製成頂部加強板之第二材料。
實例24包含實例22至23中任一項之運算系統,其中框架焊接或硬焊至頂部加強板。
實例25包含實例22至24中任一項之運算系統,其中框架由銅製成。
實例26包含實例21至25中任一項之運算系統,其中頂部加強板由銅製成。
實例27包含實例21至26中任一項之運算系統,其中可撓式導熱帶係銅導熱帶。
實例28包含實例27之運算系統,其中銅導熱帶包含多個銅絲繩。
實例29包含實例21至26中任一項之運算系統,其中可撓式導熱帶係石墨導熱帶。
實例30包含實例29之運算系統,其中石墨導熱帶包含多個石墨絲繩。
實例31包含實例21至30中任一項之運算系統,其中頂部加強板包含一或多個熱管。
實例31.5包含實例21至30中任一項之運算系統,其中頂部加強板包含一或多個蒸汽室。
實例32包含實例21至31中任一項之運算系統,其中塊件包含一或多個熱管。
實例32.5包含實例21至31中任一項之運算系統,其中塊件包含一或多個蒸汽室。
實例33包含實例21至32中任一項之運算系統,其中電子組件經由底部加強框架熱耦接至塊件。
實例34包含實例21至33中任一項之運算系統,其中熱管理組件包含散熱片。
實例35包含實例21至34中任一項之運算系統,其中熱管理組件包含冷板。
實例36包含實例35之運算系統,其中冷板係冷卻運算系統之一或多個額外積體電路組件的液冷系統之部分。
實例37包含實例35之運算系統,其中冷板係冷卻一或多個額外運算系統之一或多個額外積體電路組件的液冷系統之部分。
實例38包含實例21至37中任一項之運算系統,其進一步包含附接至基板之一或多個額外積體電路組件。
實例39包含實例21至38中任一項之運算系統,其中頂部加強板藉由多個緊固件實體耦接至底部加強框架。
實例40包含實例21至39中任一項之運算系統,其中模組以可拆卸方式附接至基板。
實例41為一種設備,其包含:頂部加強板;塊件;印刷電路板,其包含附接至印刷電路板之頂部側的積體電路組件及附接至印刷電路板之底部側的電子組件,該電子組件熱耦接至塊件;底部加強框架,其附接至頂部加強板;熱管理組件,其附接至頂部加強板;及冷卻構件,其用以將熱量自電子組件傳遞至熱管理組件。
實例42包含實例41之設備,其中熱管理組件包含散熱片。
實例43包含實例41之設備,其中熱管理組件包含冷板。
實例44為一種運算系統,其包含:積體電路組件,其附接至印刷電路板;熱管理組件,其附接至積體電路組件;電子組件,其附接至印刷電路板;及可撓式導熱帶,其安裝至電子組件且附接至熱管理組件。
實例45包含實例44之運算系統,其中可撓式導熱帶包含多個堆疊金屬箔片。
實例46包含實例45之運算系統,其中金屬箔片係銅箔片。
實例47包含實例45之運算系統,其中金屬箔片係鋁箔片。
實例47.1包含實例45之運算系統,其中金屬箔片係石墨箔片。
實例48包含實例44之運算系統,其中可撓式導熱帶包含多個銅絲繩。
實例49包含實例44之運算系統,其中可撓式導熱帶包含多個石墨絲繩。
實例50包含實例44至49中任一項之運算系統,其中可撓式導熱帶經由一或多個緊固件附接至印刷電路板。
實例51包含實例44至50中任一項之運算系統,其中電子組件包含電壓調整器場效應電晶體。
實例52包含實例44至51中任一項之運算系統,其中熱管理組件包含散熱片。
實例53包含實例44至52中任一項之運算系統,其中熱管理組件包含冷板。
實例54為一種運算系統,其包含:積體電路組件,其附接至印刷電路板;熱管理組件,其附接至積體電路組件;電子組件,其附接至印刷電路板;及冷卻構件,其將熱量自電子組件傳遞至熱管理組件。
實例55包含請求項54之運算系統,其中熱管理組件包含散熱片。
實例56包含請求項54之運算系統,其中熱管理組件包含冷板。
100,500,700,800,900:模組 104,204,526,726,956,1124:積體電路組件 106,206,1128:封裝基體 108,514,714,908:印刷電路板 109,209:焊球柵陣列 112:電壓調整器場效應裝置/底部側電子組件 114,524,1008:底部側 116:電感器/底部側電子組件 120,220,924:冷板總成 124,128,132,133:導熱組件/傳導性組件 134,760,836,840,844,848:熱管 136,140,144,146,222,228,260,852,856,1118,1136,1140:熱介面材料層 148:受限板切口區域 152,912:底部加強板 156,510,710:頂部加強板 160,264,1112:基板 200:模組/冷卻模組 207,512,958,1004:頂部側 208:夾層印刷電路板/板/印刷電路板 212:電壓調整器場效應裝置/底部側電子組件/電子組件 216:電感器/底部側電子組件/電子組件 224:第一熱管 232,234,518,718,804,810:底部加強框架 236:塊件 240,244,868,872:凹部 242:底部側/印刷電路板底部側 248:第二熱管 252,904:頂部加強板/頂部板 256,300,730,820,920,1100:可撓式導熱帶/導熱帶 310,410,808:第一塊件 320,440,812:第二塊件 340:可撓式銅絲繩/銅絲繩 350:堆疊列 400:第一可撓式導熱帶 404,434:絲繩 420,922:框架 430:第二可撓式導熱帶 450:第一開口 470:第二開口/塊件開口 514:電路板/電路 516,520:相對邊緣 460,522,674,722,750,828,832,948:開口 528,816,1024,1116:電感器 534:第一多個板開口 536:第一多個緊固件 538:第二多個板開口 540:第二多個緊固件 544:連接器開口/開口 548:第一多個底部框架開口 552:第二多個底部框架開口 670,1036:連接器 678,736,740,916,944:緊固件 716:邊緣 720:金屬框架 764,768:頂部表面 820,822,1016,1020,1028,1106:電壓調整器場效應裝置 860,864:末端 928,1120:冷板 932:流體入口 936:流體出口 940:安裝板 952:第一熱介面材料層 1000:模組印刷電路板/板 1012:圖形處理器單元 1032:電壓調整器電感器 1100:帶 1104:第一區塊件 1108:第二區塊件 1110:堆疊金屬箔片或絲繩 1132:插槽 1200:運算系統 1202:第一處理器單元 1204:第二處理器單元 1205,1232,1234:點對點互連件 1206,1207,1236,1238,1240,1242:點對點介面 1208,1210:處理器核心 1212,1214:快取記憶體 1216,1218:記憶體 1220,1222:記憶體控制器邏輯 1230:輸入/輸出子系統 1250,1262:介面 1252:圖形引擎 1254:匯流排 1260:第一匯流排 1264:輸入/輸出裝置 1270:匯流排橋接器 1280:第二匯流排 1282:鍵盤/滑鼠 1284:通訊裝置 1286:有線或無線網路 1288:音訊輸入/輸出裝置 1290:儲存裝置 1292:電腦可執行指令/程式碼 1294:作業系統 1296:應用程式
圖1係繪示將無源冷卻提供至位於模組之底部側上的電子組件中之設計挑戰的處理器單元模組之一部分的橫截面視圖。
圖2係處理器單元模組之一部分的橫截面視圖,該處理器單元模組包含可撓式導熱帶作為熱管理解決方案以冷卻位於模組之底部側上的電子組件。
圖3展示實例銅導熱帶。
圖4繪示附接至實例框架及塊件之實例可撓式導熱帶。
圖5係實例處理器單元模組之分解頂部側視圖。
圖6係圖5之實例模組之部分分解底部側視圖。
圖7係實例組裝模組之等角俯視圖。
圖8係實例組裝模組的等角俯視圖,其中各種模組組件未展示。
圖9繪示實例組裝處理器單元模組及冷板總成之等角視圖。
圖10A及10B繪示為符合OAM之模組之部分的印刷電路板上之電子組件的實例佈局。
圖11係將熱量自電壓調整器傳遞至熱管理組件之實例可撓式導熱帶的橫截面視圖,該熱管理組件附接至與電壓調整器安裝於印刷電路板同一側上的處理器單元。
圖12係可在其中實施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的實例運算系統之方塊件圖。
100:模組
104:積體電路組件
106:封裝基體
108:印刷電路板
109:焊球柵陣列
112:電壓調整器場效應裝置/底部側電子組件
114:底部側
116:電感器/底部側電子組件
120:冷板總成
124,128,132,133:導熱組件/傳導性組件
134:熱管
136,140,144,146:熱介面材料層
148:受限板切口區域
152:底部加強板
156:頂部加強板
160:基板
190:z高度

Claims (25)

  1. 一種模組,其包含: 一頂部加強板; 一塊件; 一可撓式導熱帶,其將該頂部加強板連接至該塊件; 一底部加強框架,其附接至該頂部加強板;及 一印刷電路板,其包含附接至該印刷電路板之一頂部側的一積體電路組件及附接至該印刷電路板之一底部側的一電子組件,該印刷電路板位於該頂部加強板與該底部加強框架之間,該電子組件熱耦接至該塊件。
  2. 如請求項1之模組,其中該頂部加強板包含一框架且該可撓式導熱帶將該框架連接至該塊件。
  3. 如請求項2之模組,其中該框架係由一第一材料製成,該第一材料不同於製成該頂部加強板之一第二材料。
  4. 如請求項1或2之模組,其中該可撓式導熱帶係一銅導熱帶。
  5. 如請求項4之模組,其中該銅導熱帶包含多個銅絲繩。
  6. 如請求項4之模組,其中該銅導熱帶包含多個銅片。
  7. 如請求項1或2之模組,其中該可撓式導熱帶係一石墨導熱帶。
  8. 如請求項7之模組,其中該石墨導熱帶包含多個石墨絲繩。
  9. 如請求項7之模組,其中該石墨導熱帶包含多個石墨片。
  10. 如請求項1或2之模組,其中該頂部加強板包含一或多個熱管或一或多個蒸汽室。
  11. 如請求項1或2之模組,其中該塊件包含一或多個熱管或一或多個蒸汽室。
  12. 如請求項1或2之模組,其中該頂部加強板包含由該積體電路組件佔據之一開口,該模組進一步包含附接至該頂部加強板且熱耦接至該積體電路組件之一散熱片。
  13. 如請求項1或2之模組,其中該頂部加強板包含由該積體電路組件佔據之一開口,該模組進一步包含附接至該頂部加強板且熱耦接至該積體電路組件之一冷板。
  14. 如請求項1或2之模組,其中該頂部加強板藉由多個緊固件實體耦接至該底部加強框架。
  15. 如請求項1或2之模組,其中該塊件係一第一塊件,該可撓式導熱帶係一第一可撓式導熱帶,且該電子組件係一第一電子組件,該模組進一步包含: 一第二塊件; 一第二電子組件,其附接至該印刷電路板之該底部側;及 一第二可撓式導熱帶,其將該頂部加強板連接至該第二塊件,該第二電子組件熱耦接至該第二塊件。
  16. 一種運算系統,其包含: 一基板; 一模組,其附接至該基板,該模組包含: 一頂部加強板,其包含一開口; 一塊件; 一可撓式導熱帶,其將該頂部加強板連接至該塊件; 一底部加強框架,其附接至該頂部加強板;及 一印刷電路板,其包含附接至該印刷電路板之一頂部側的一積體電路組件及附接至該印刷電路板之一底部側的一電子組件,該印刷電路板位於該頂部加強板與該底部加強框架之間,該電子組件熱耦接至該塊件,且該頂部加強板之該開口由該積體電路組件佔據;及 一熱管理組件,其附接至該模組且熱耦接至該積體電路組件。
  17. 如請求項16之運算系統,其中該頂部加強板包含一框架且該可撓式導熱帶將該框架連接至該塊件。
  18. 如請求項16或17之運算系統,其中該可撓式導熱帶係一銅導熱帶。
  19. 如請求項18之運算系統,其中該銅導熱帶包含多個銅絲繩。
  20. 如請求項16或17之運算系統,其中該可撓式導熱帶係一石墨導熱帶。
  21. 如請求項20之運算系統,其中該石墨導熱帶包含多個石墨絲繩。
  22. 如請求項16或17之運算系統,其中該頂部加強板包含一或多個熱管或一或多個蒸汽室。
  23. 如請求項16或17之運算系統,其中該塊件包含一或多個熱管或一或多個蒸汽室。
  24. 如請求項16或17之運算系統,其中該頂部加強板藉由多個緊固件實體耦接至該底部加強框架。
  25. 一種設備,其包含: 一頂部加強板; 一塊件; 一印刷電路板,其包含附接至該印刷電路板之一頂部側的一積體電路組件及附接至該印刷電路板之一底部側的一電子組件,該電子組件熱耦接至該塊件; 一底部加強框架,其附接至該頂部加強板; 一熱管理組件,其附接至該頂部加強板;及 一冷卻構件,其用以將熱量自該電子組件傳遞至該熱管理組件。
TW111102036A 2021-02-26 2022-01-18 可撓式及模組化頂部及底部側處理器單元模組冷卻技術 TW2023033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187,164 2021-02-26
US17/187,164 US20210208647A1 (en) 2021-02-26 2021-02-26 Flexible and modular top and bottom side processor unit module cooli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3338A true TW202303338A (zh) 2023-01-16

Family

ID=76655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2036A TW202303338A (zh) 2021-02-26 2022-01-18 可撓式及模組化頂部及底部側處理器單元模組冷卻技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08647A1 (zh)
EP (1) EP4298492A1 (zh)
CN (1) CN117099068A (zh)
TW (1) TW202303338A (zh)
WO (1) WO20221824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8723A1 (en) * 2021-09-24 2023-03-30 Intel Corporation Hybrid cooler to thermally cool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side and outside a chip package
US20230282544A1 (en) * 2022-03-04 2023-09-07 Apple Inc. Structural and thermal managemen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US20230345613A1 (en) * 2022-04-25 2023-10-26 Nvidia Corporati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vapor chamb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19562B2 (en) * 2003-01-31 2004-11-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oling apparatus for stacked components
US8305761B2 (en) * 2009-11-17 2012-11-06 Apple Inc. Heat removal in compact computing systems
US9257364B2 (en) * 2012-06-27 2016-02-09 Intel Corporation Integrated heat spreader that maximizes heat transfer from a multi-chip package
JP2015088888A (ja) * 2013-10-30 2015-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の放熱構造
US9818669B2 (en) * 2014-08-06 2017-11-1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including conductive heat transf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98492A1 (en) 2024-01-03
US20210208647A1 (en) 2021-07-08
WO2022182453A1 (en) 2022-09-01
CN117099068A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303338A (zh) 可撓式及模組化頂部及底部側處理器單元模組冷卻技術
US7475175B2 (en) Multi-processor module
US20070127210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distributed heat sources
US20080192428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computers
US20210321526A1 (en) Technologies for sealed liquid cooling system
US11617284B2 (en) Assemblies including heat dispersing element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50062802A1 (en) Heat pipe assemblies
US20210320048A1 (en) Cold plate with integrated vapor chamber
US20210216121A1 (en) Technologies for liquid cooling interfaces
US10714425B2 (en) Flexible system integration to improve thermal properties
KR20220133853A (ko) 냉각 시스템들, 냉각 구조물들 및 전자 디바이스들, 및 냉각 시스템들, 냉각 구조물들 및 전자 디바이스들을 제조 또는 동작시키기 위한 방법들
US20190269037A1 (en) Enclosure thermal short
CN115547949A (zh) 用于在高加载力下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热冷却组件的有加强结构的导热室
Goth et al. Thermal and mechanical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IBM Power 775 water cooled supercomputing central electronics complex
CN117413354A (zh) 用于处理器加载机构的技术
US20210345519A1 (en) Technologies for reconfigurable heat sinks
US7960655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memory module having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memory module
CN114975399A (zh) 增强型集成电路组件电力输送
US20230093095A1 (en) Low-profile fasteners with springs for heat transfer device loading
US20240179832A1 (en) Multi-entry socket power delivery structure and backplate
US20230420338A1 (en) Technologies for isolated heat dissipating devices
US20230197565A1 (en) Remote mechanical attachment for bonded thermal management solutions
US20220325962A1 (en) Multi-loop cycling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US11839054B1 (en) Stack-PCB design and midplane architecture
US1131094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eat s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