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1170A - 用於速率控制之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速率控制之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1170A
TW202241170A TW111108923A TW111108923A TW202241170A TW 202241170 A TW202241170 A TW 202241170A TW 111108923 A TW111108923 A TW 111108923A TW 111108923 A TW111108923 A TW 111108923A TW 202241170 A TW202241170 A TW 20224117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traffic
bit rate
network
dat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8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章
付璋
民 王
Original Assignee
瑞典商Lm艾瑞克生(Publ)電話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典商Lm艾瑞克生(Publ)電話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典商Lm艾瑞克生(Publ)電話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1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117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57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the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having a maximum bit rate or a bit rate guarante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揭露之實施例提供用於速率控制之方法及裝置。一種由一第一終端機器件執行之方法包括自一網路器件接收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該方法進一步包括應用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一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Description

用於速率控制之方法及裝置
本揭露之非限制性及例示性實施例大體而言係關於通信技術領域,且具體而言係關於用於速率控制(諸如對層3使用者設備(UE)至網路中繼之AMBR控制及對層2 UE至網路中繼之速率控制)之方法及裝置。
本章節介紹可促進對本揭露之一較佳理解之態樣。因此,本章節的陳述應自此角度來閱讀而不應理解為關於什麼在現有技術中或什麼不在現有技術中的承認。
在例如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定義的LTE (長期演進)及NR (新無線電)的通信網路中,可以各種方式控制向及自一使用者設備(UE)發送使用者資料之速率。
如3GPP TS 23.501 V16.7.0之第5.7.2.6條(其揭露內容以其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中所闡述,一UE之每一協定資料單元(PDU)通信期與以下聚合速率限制QoS (服務品質)參數相關聯: -  每通信期聚合最大位元速率(通信期-AMBR)。
通信期-AMBR被傳訊至UE之適當UPF (使用者平面功能)實體及(R)AN ((無線電)存取網路) (以使得能夠計算UE-AMBR)。通信期-AMBR限制可預期針對一特定PDU通信期跨越所有非GBR (保證位元速率) QoS流提供之聚合位元速率。通信期-AMBR係在為一標準化值之一AMBR平均化窗內量測。通信期-AMBR不適用於GBR QoS流。所訂閱通信期-AMBR係由SMF (通信期管理功能)自UDM (統一資料管理)檢索之一訂閱參數。SMF可使用所訂閱通信期-AMBR或基於一本地策略修改所訂閱通信期-AMBR或者使用自PCF (策略控制功能)接收之經授權通信期-AMBR來獲得通信期-AMBR。應在UPF中執行UL (上行鏈路)及DL (下行鏈路)通信期-AMBR。
每一UE與以下聚合速率限制QoS參數相關聯: -  每UE聚合最大位元速率(UE-AMBR)。
UE-AMBR限制可預期跨越一UE之所有非GBR QoS流提供之聚合位元速率。每一(R)AN應將其UE-AMBR設定為與至此(R)AN之作用使用者平面之所有PDU通信期之通信期-AMBR的總和,直至自AMF接收到的UE-AMBR之值。UE-AMBR係由AMF基於自UDM檢索之所訂閱UE-AMBR之值或自PCF檢索之動態伺服網路UE-AMBR (例如針對漫遊用戶)而提供至(R)AN之一參數。若可用,則AMF將由PCF提供之UE-AMBR提供至(R)AN。UE-AMBR係在為一標準化值之一AMBR平均化窗內量測。UE-AMBR不適用於GBR QoS流。(R)AN應對非GBR QoS流每UE (經由排程)在UL及DL中執行UE-AMBR。
側鏈路
3GPP規定了LTE D2D (器件對器件)技術,亦稱作側鏈路(SL)或PC5介面。目標使用案例(UC)係近接服務(通信及發現)。LTE側鏈路進行了廣泛重新設計,以支援車載通信(通常稱為V2X (車輛對任何事物)或V2V (車輛對車輛)。自最低無線電層之視角,LTE SL使用廣播通信。亦即,來自一UE之傳輸以一傳輸範圍中之任一接收器為目標。
3GPP規定ProSe (近接服務)。3GPP規範規定以車載通信之特定特性為目標之LTE V2X相關增強。在LTE V2X中,在側鏈路上僅支援廣播。
3GPP已介紹5G新無線電(NR)之側鏈路。驅動UC係車載通信,其要求比通常使用LTE SL服務之要求更嚴格。為了滿足此等要求,NR SL能夠進行廣播、群播及單播通信。在群播通信中,一訊息之既定接收器通常係傳輸器附近之車輛之一子組,而在單播通信中,存在一單個既定接收器。
LTE SL及NR SL兩者可在有及無網路涵蓋之情況下以及在UE與NW (網路)之間的互動程度變化之情況下操作,包含支援獨立式無網路操作。
3GPP將規定與將NR側鏈路作為一基線之國家安全及公共安全(NSPS)使用案例相關之增強。此外,在某些情境中,在基礎設施(部分地)被毀壞或不可用之情況下,NSPS服務需要在部分或無NW (網路)涵蓋之情況下操作,諸如室內消防、森林消防、地震救援、海上救援等,因此,針對在UE與蜂巢式NW之間通信之NSPS服務及經由側鏈路在UE之間通信之NSPS服務兩者,涵蓋範圍擴展係NSPS之一關鍵促成因素。NR側鏈路中繼旨在進一步探索基於側鏈路之通信之涵蓋範圍擴展,包含用於蜂巢式涵蓋範圍擴展之UE至NW中繼及用於側鏈路涵蓋範圍擴展之UE至UE中繼兩者。
側鏈路資源分配
在NR側鏈路中存在至少兩種資源分配模式:模式1及模式2。模式1係指網路排程側鏈路傳輸,而模式2係指其中每一UE自主選擇用於其側鏈路傳輸之資源之情境。在模式1中,gNB (下一代節點B)經由動態授予或經組態授予對一UE進行排程。
針對NR側鏈路存在兩種類型的經組態授予:
經組態授予類型1:其中一側鏈路授予係藉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提供,且作為經組態側鏈路授予來儲存;
經組態授予類型2:其中一側鏈路授予係由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PDCCH)提供,且作為基於指示經組態側鏈路授予啟動或撤銷啟動之L1 (層1)傳訊之經組態側鏈路授予來儲存或清除。
模式2資源分配基於無線電資源之感測。由一UE執行之一資源選擇協定包括三個部分:在一感測窗內之感測、排除由其他UE預留之資源以找到一組候選資源,及在一選擇窗內在候選資源中選擇傳輸資源。另外,在於一預留資源中進行傳輸前不久,UE可以重新評估該組預留資源以考慮資源使用之最新狀態(例如,在資源預留之後,某些資源可能已被非週期性傳輸佔用)。若此時預留資源不是供選擇之該組之部分,則自一經更新資源選擇窗選擇新的資源。除了重新評估之外,亦引入預清空,使得即使在一UE宣告資源預留後,當其觀察到與來自另一UE之一更高優先權傳輸之資源衝突時,其亦選擇新資源。
ProSe層2 (L2) UE至網路
關於NR層2 UE至網路中繼之背景基於TR 23.752 v1.1.0之第6.7條中闡述之解決方案,該文獻之揭露內容以其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L2 UE至NW中繼UE提供用以支援遠端UE連接至5GS (第五代系統)之功能性。圖1展示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L2 (層2) UE至NW (網路)中繼UE之一使用者平面之一協定堆疊。圖2a展示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L2 UE至NW中繼UE之一控制平面之一協定堆疊。APP表示應用程式。PDU表示協定資料單元。SDAP表示服務資料調適協定。RLC表示無線電鏈路控制。MAC表示媒體存取控制。PHY表示實體。UDP表示使用者資料包協定。GTP-U表示使用者平面之GPRS (一般封包無線電服務)隧道協定。IP表示網際網路協定。L1表示層1。NAS表示非存取層。SM表示通信期管理。MM表示行動性管理。重要的是注意封包資料收斂協定(PDCP)鏈路之兩個端點係遠端UE及gNB,此意味著遠端UE在無線電存取網路(RAN)及核心NW中具有其自身的內容脈絡。遠端UE具有其自身的無線電承載、RRC連接及PDU通信期。中繼功能係在PDCP下方(例如調適層)執行。遠端UE之訊務(控制平面及使用者平面兩者)在遠端UE與gNB之間在無任何修改之情況下經由L2 UE至NW中繼UE透明地傳送。
L2 UE至NW中繼UE與gNB之間的調適層能夠在一特定遠端UE之Uu承載之間進行區分。不同遠端UE及遠端UE之不同Uu承載係由包含於添加至PDCP PDU之調適層標頭中之額外資訊(例如UE ID及承載ID)指示。調適層可以被認為是PDCP子層之部分或PDCP子層與RLC子層之間的一單獨新層。
UE-PC5-AMBR
3GPP TS 23.502 V16.7.1中已闡述LTE UE-PC5-AMBR及NR UE-PC5-AMBR,該文獻之揭露內容以其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舉例而言,當使用網路排程操作模式時,基於NR之PC5之UE-PC5-AMBR適用於所有類型的通信模式(例如適用於單播、群播以及廣播通信,且在UE至NW中繼情形之情形中,適用於將訊務攜載至中繼UE且將Uu訊務攜載至NW之PC5通信),並且由NG-RAN用於在資源管理中對UE之基於NR之PC5傳輸設上限(capping)。
AMF將UE-PC5-AMBR及跨RAT (無線電存取技術) PC5控制授權包含在至NG-RAN之下一代應用程式協定(NGAP)訊息中,作為UE內容脈絡之部分,且NG-RAN將其用於網路排程模式中的UE之PC5傳輸之資源管理。
ProSe (近接服務)層3 UE至網路
關於5G (第五代)層3 UE至網路中繼之背景基於第6.6 TR 23.752 v1.0.0條中之解決方案。
圖2b圖解說明使用一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之一架構模型。如圖2b中所展示,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實體提供用以支援遠端UE至網路連接性之功能性。其可用於公共安全服務及商業服務(例如互動式服務)兩者。
UE已成功建立至某一ProSe UE至網路中繼之PC5鏈路,則該UE被認為是此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之一遠端UE。一遠端UE可位於NG-RAN (下一代無線電存取網路)涵蓋範圍內或NG-RAN涵蓋範圍之外。
遠端UE可基於鏈路品質及經組態臨限值(由NG-RAN預組態或提供)執行一直接Uu路徑與一間接Uu路徑之間的通信路徑選擇。舉例而言,若Uu鏈路品質超過經組態臨限值,則選擇直接Uu路徑。否則,藉由執行UE至網路中繼發現及選擇而選擇間接Uu路徑。
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應在遠端UE與網路之間中繼單播訊務(UL (上行鏈路)及DL (下行鏈路))。ProSe UE至網路中繼應提供可中繼任何IP訊務、乙太網路訊務或未經結構化訊務之一泛用功能。
具體而言,針對PC5參考點上之IP訊務,ProSe UE至網路中繼使用朝向5GC之IP類型協定資料單元(PDU)通信期。針對PC5參考點上之乙太網路訊務,ProSe UE至網路中繼可使用朝向5GC之乙太網路類型PDU通信期或IP類型PDU通信期。針對PC5參考點上之未經結構化訊務,ProSe UE至網路中繼可使用朝向5GC之未經結構化類型PDU通信期或IP類型PDU通信期(亦即,藉由UE至網路中繼進行IP封裝/解封裝)。
在PC5參考點上支援之訊務類型由ProSe UE至網路中繼例如使用對應中繼服務代碼來指示。UE至網路中繼基於例如ProSe策略/參數、URSP規則、中繼服務代碼等判定PDU通信期類型。
應注意,UE至NW中繼用以判定PDU通信期類型之一方式應獨立於在考量其他PDU通信期參數(例如資料網路名稱(DNN)、通信期與服務連續性(SSC)模式)時此解決方案之其他部分來評估。
IP類型PDU通信期及乙太網路類型PDU通信期可用於支援多於一個遠端UE,而未經結構化類型PDU通信期可用於支援僅一個遠端UE。
應注意,PDU通信期之最大數目可影響可由UE至網路中繼支援之遠端UE之最大數目。
亦應注意,對網路與UE至網路中繼UE之間及UE至網路中繼與遠端UE之間的非單播模式通信(亦即,一對多通信/廣播或多播)之支援取決於FS_5MBS工作之結果。
在遠端UE與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之間針對單播訊務使用一對一直接通信,如解決方案中針對關鍵問題#2所規定。
圖2c中圖解說明層3 UE至網路中繼之 協定堆疊。
在PC5鏈路及Uu鏈路中支援逐跳安全性。若存在用於保護遠端UE之訊務之超出逐跳安全性之要求,則需要應用PDU層上之安全性。
進一步安全性細節(對遠端UE-網路通信之完整性及隱私性保護)將在SA WG3中規定。
根據TS 22.261及TS 23.501中對服務連續性之定義,可看出「服務連續性」在定義上不同於「通信期連續性」,且服務連續性可在應用程式層處達成,無論IP位址保存如何。
具體而言,針對公共安全中之任務關鍵服務,服務連續性可藉由應用程式層機制達成,例如TS 23.280中之附件B中所闡述。針對商業IMS使用案例,服務連續性可使用TS 23.237中所闡述之機制達成。針對應用程式層超出3GPP範疇之商業使用案例(例如非IMS),服務連續性可使用一類似方式(例如快速UDP (使用者資料包協定)網際網路連接(QUIC))達成。
應注意,所有上述應用程式層機制可重新用於層3 UE至網路中繼,而無需在本研究項目中進行任何增強。
一具有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能力之UE可向網路註冊(若尚未註冊)且建立使得能夠進行必要中繼訊務之一PDU通信期,或者其可需要連接至額外PDU通信期或修改現有PDU通信期以便朝向遠端UE提供中繼訊務。支援UE至網路中繼之PDU通信期應僅用於遠端ProSe UE中繼訊務。
圖2d圖解說明用於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之一程序。
在步驟0處,在註冊程序期間,針對ProSe UE至NW中繼(子步驟0a)及遠端UE (子步驟0b)執行授權及佈建。授權及佈建程序可係用於關鍵問題#1及#3之任何解決方案。
在步驟1處,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可建立一PDU通信期,用於利用在步驟0中接收或在UE至NW中繼中預組態之預設PDU通信期參數(例如,單一網路切片選擇輔助資訊(S-NSSAI)、DNN、SSC模式或PDU通信期類型)進行中繼。在網際網路協定(IP) PDU通信期類型及IPv6之情形中,ProSe UE至網路中繼經由首碼委派功能自網路獲得IPv6首碼,如TS 23.501中所定義。
在步驟2處,基於步驟0中之授權及佈建,遠端UE使用用於關鍵問題#1及#3之任何解決方案執行一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之發現。作為發現程序之部分,遠端UE學習由ProSe UE至網路中繼提供之連接性服務。
在步驟3處,遠端UE選擇一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且建立用以一對一ProSe直接通信之一連接,如TS 23.287中所闡述。
若不存在滿足與遠端UE之PC5連接之要求(例如S-NSSAI、DNN、服務品質(QoS))之PDU通信期,則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起始一新PDU通信期建立或修改程序以用於進行中繼。
根據用於中繼之PDU通信期類型,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在對應層處執行一中繼功能,例如在訊務類型係IP時充當一IP路由器,在訊務類型係乙太網路時充當一乙太網路交換器,且針對未經結構化訊務執行泛用轉發。
當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針對PC5參考點上之未經結構化訊務使用一未經結構化PDU通信期類型時,其建立PC5鏈路識別符與PDU通信期ID之間的一映射,及PC5 L2鏈路之封包流ID (PFI)與PDU通信期之QoS流ID (QFI)之間的一映射。
當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針對PC5參考點上之乙太網路訊務或未經結構化訊務使用IP PDU通信期類型時,其在本地為遠端UE指派一IP位址/首碼且使用彼IP位址/首碼來封裝來自遠端UE之資料。針對下行鏈路訊務,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將來自IP標頭之訊務解封裝且經由PC5參考點將其轉發至對應遠端UE。
針對QoS決策,可考量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之訂閱及遠端UE之訂閱(若適用)。若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將遠端UE之訂閱隱藏識別符(SUCI)報告給網路(如sol#47步驟3、5、7中所闡述),則中繼UE之存取與行動性管理功能(AMF)自遠端UE之鑑認伺服器功能(AUSF)獲得遠端UE之訂閱永久識別符(SUPI)。然後,中繼UE之AMF使用遠端UE之SUPI自遠端UE之統一資料管理器(UDM)檢索遠端UE之所訂閱UE-AMBR。中繼UE之AMF亦可將遠端UE之SUPI與N1 SM容器(PDU通信期建立請求)一起提供至中繼UE之SMF,且然後中繼UE之SMF自遠端UE之UDM檢索遠端UE之所訂閱QoS設定檔及所訂閱通信期-AMBR。中繼UE之AMF及SMF然後將遠端UE之訂閱提供至策略控制功能(PCF)以用於QoS決策。
若受來自PCF之組態支援,則UE至網路中繼區分且執行一特定遠端UE之訊務之一速率限制。
應注意,ProSe UE至NW中繼用以判定PC5連接之要求(例如S-NSSAI、DNN、QoS)之一方式將在用於KI#3之其他解決方案中規定。
亦應注意,用於支援遠端UE之一端對端QoS要求(包含用於PC5及PDU通信期進行中繼之QoS強制)之一方式係在其他解決方案中解決。
在步驟4處,針對PC5參考點上之IP PDU通信期類型及IP訊務,為遠端UE分配一IPv6首碼或一IPv4位址,如TS 23.303第5.4.4.2及5.4.4.3條中所定義。自此時,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繼可開始。針對下行鏈路訊務轉發,使用PC5 QoS規則來將下行鏈路IP封包映射至PC5 QoS流。針對上行鏈路訊務轉發,使用5G QoS規則來將上行鏈路IP封包映射至Uu QoS流。
應注意,需要在5G系統(5GS)中添加如TS 23.401第5.3.1.2.6條中定義之IPv6首碼委派之一般功能性,且上文可添加對TS 23.501之參考。
在步驟5處,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將一遠端UE報告(遠端使用者ID、遠端UE資訊)訊息發送至通信期管理功能(SMF),用於與該中繼相關聯之PDU通信期。遠端使用者ID係在步驟3中成功連接之遠端UE使用者之一身份識別(經由使用者資訊提供)。遠端UE資訊用於輔助識別5G核心(5GC)中之遠端UE。針對IP PDU通信期類型,遠端UE資訊係遠端UE IP資訊。針對乙太網路PDU通信期類型,遠端UE資訊係由UE至網路中繼偵測之遠端UE媒體存取控制(MAC)位址。針對未經結構化PDU通信期類型,遠端UE資訊含有PDU通信期ID。SMF將遠端使用者ID及相關遠端UE資訊(若可用)儲存於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之SM內容脈絡中,用於與該中繼相關聯之此PDU通信期。
針對IP資訊,以下原理適用:
-針對IPv4,UE至網路中繼應報告指派給個別遠端UE之傳輸控制協定(TCP)/使用者資料包協定(UDP)埠範圍(以及遠端使用者ID);
-針對IPv6,UE至網路中繼應報告指派給個別遠端UE之IPv6首碼(以及遠端使用者ID)。
應注意,針對遠端使用者ID之隱私性保護取決於SA WG3設計。
當遠端UE與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斷開連接時(例如在發生明確層2鏈路釋放後或基於PC5上缺少保持連線訊息),應發送遠端UE報告訊息,以向SMF通知遠端UE已離開。
在涉及SMF改變之註冊更新程序之情形中,將對應於所連接遠端UE之遠端使用者ID及相關遠端UE資訊傳送至新SMF,作為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之SM內容脈絡傳送之部分。
應注意,為了使SMF具有遠端UE資訊,假如SMF在家庭公共陸地行動網路(HPLMN)中,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被授權操作之HPLMN及訪問公共陸地行動網路(VPLMN)需要支援遠端UE相關參數之傳送。
應注意,當遠端UE與ProSe UE至網路中繼斷開連接時,如何清除中繼PDU通信期/將其與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斷開連接取決於實施方案。
在連接至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之後,遠端UE保持執行與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之PC5單播鏈路之信號強度之量測以進行中繼重新選擇。
解決方案亦可在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UE在使用長期演進(LTE)之演進封包系統(EPS)中連接時起作用。在此情形中,針對遠端UE報告,可使用TS 23.303中所定義之程序。
SMF需要支援用於遠端UE報告之程序,且UE需要支援用於遠端UE及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之程序。
通信期-AMBR
如TS 23.501之第5.7.2.6條中所定義,通信期-AMBR係每通信期聚合最大位元速率。所訂閱通信期-AMBR係由SMF自UDM檢索之一訂閱參數。SMF可使用所訂閱通信期-AMBR或基於一本地策略對其進行修改或者使用自PCF接收之經授權通信期-AMBR來獲得通信期-AMBR,該通信期-AMBR被傳訊至UE之適當使用者平面功能(UPF)實體及(R)AN (以使得能夠計算UE-AMBR)。通信期-AMBR限制可預期針對一特定PDU通信期跨越所有非GBR (保證位元速率) QoS流提供之聚合位元速率。通信期-AMBR係在為一標準化值之一AMBR平均化窗內量測。通信期-AMBR不適用於GBR QoS流。
PC5鏈路聚合位元速率
如TS 23.387之第5.4.2.3條中所定義,一PC5單播鏈路與以下聚合速率限制QoS參數相關聯:
-每鏈路聚合最大位元速率(PC5鏈路-AMBR)。
PC5鏈路-AMBR限制可預期在PC5單播鏈路上跨越與一同級UE之所有非GBR QoS流提供之聚合位元速率。PC5鏈路-AMBR係在為一標準化值之一AMBR平均化窗內量測。PC5鏈路-AMBR不適用於GBR QoS流。PC5鏈路-AMBR應用於一個PC5單播鏈路,此意味著一個PC5單播鏈路之聚合位元速率不應超過PC5鏈路-AMBR。
應注意,AMBR平均化窗僅應用於PC5鏈路-AMBR量測。
UE-AMBR
如TS 23.501之第5.7.2.6條中所定義,每一UE與以下聚合速率限制QoS參數相關聯:每UE聚合最大位元速率(UE-AMBR)。UE-AMBR限制可預期跨越一UE之所有非GBR QoS流提供之聚合位元速率。每一(R)AN應將其UE-AMBR設定為與至此(R)AN之作用使用者平面之所有PDU通信期之通信期-AMBR的總和,直至自AMF接收到的UE-AMBR之值。UE-AMBR係由AMF基於自UDM檢索之所訂閱UE-AMBR之值或自PCF檢索之動態伺服網路UE-AMBR (例如針對一漫遊用戶)而提供至(R)AN之一參數。若可用,則AMF將由PCF提供之UE-AMBR提供至(R)AN。UE-AMBR係在為一標準化值之一AMBR平均化窗內量測。UE-AMBR不適用於GBR QoS流。
(R)AN應對非GBR QoS流每UE (經由排程)在UL及DL中執行UE-AMBR。
UE-PC5-AMBR
如TS 23.287之第5.4.1.1.1條中所闡述,當使用一網路排程操作模式時,基於新無線電(NR)之PC5之UE-PC5-AMBR適用於所有類型的通信模式(例如適用於單播、群播以及廣播通信,且在UE至NW中繼情形之情形中,適用於將訊務攜載至中繼UE且將Uu訊務攜載至NW之PC5通信),並且由NG-RAN用於在資源管理中對UE之基於NR之PC5傳輸設上限。
AMF將UE-PC5-AMBR及跨RAT (無線電存取技術) PC5控制授權包含在至NG-RAN之下一代應用程式協定(NGAP)訊息中,作為UE內容脈絡之部分,且NG-RAN將其用於網路排程模式中UE之PC5傳輸之資源管理。
提供此發明內容來以一簡化形式介紹對下文在具體實施方式中進一步闡述之概念之一選擇。此發明內容並不意欲識別所申請標的物之關鍵特徵或必要特徵,亦並不意欲用於限制所申請標的物之範疇。
在Uu介面中,(R)AN主要經由排程對一UE之恰當授予而確保該UE之UE-AMBR強制。然而,在層2 UE至NW中繼之情境中,SL資源可由遠端UE自主選擇(例如在模式2資源分配之情形中)而非由網路器件(諸如gNB)排程。在此情形中,遠端UE與資料網路之間的訊務之速率限制(諸如UE-AMBR)及遠端UE與中繼UE之間的訊務之速率限制(諸如UE-PC5-AMBR限制)皆可不由網路器件執行,且UE (諸如遠端UE及中繼UE)可使用比應受遠端UE之速率限制(諸如UE-AMBR及/或UE-PC5-AMBR)所限制的資源更多的資源。因此,共用同一資源池之另一UE可能無法獲得充足資源用於其傳輸。即使針對模式1資源分配,NG-RAN僅考量UE-PC5-AMBR來對UE之基於NR之PC5傳輸設上限,亦即,不考量且因此無法針對遠端UE執行UE-AMBR。
在層3 UE至網路中繼之情境中,由於在遠端UE之NG-RAN中不存在UE內容脈絡,因此針對遠端UE執行通信期-AMBR及PC5鏈路-AMBR係具挑戰性的。
在TR 23.752中之Sol#6中,如章節2.1.1中所展示,提議中繼UE之AMF自遠端UE之UDM獲得遠端UE之通信期-AMBR且與中繼UE之SMF及PCF共用該資訊,然後PCF可基於中繼UE通信期-AMBR及遠端UE通信期-AMBR做出一QoS決策。若中繼UE針對每一遠端UE形成一新PDU通信期,則此可起作用。若多個遠端UE共用中繼UE之同一PDU通信期,則所提議解決方案係不可擴縮的。此外,sol#6不處理PC5鏈路-AMBR之強制。
另外,sol#6係用於通信期-AMBR實現之一半靜態解決方案。由於在gNB中不存在UE內容脈絡,因此gNB不能夠排程或指派對遠端UE之授予,得遠端UE在PC5鏈路上之傳輸以及Uu上之後續中繼傳輸在一短期時間段內實現通信期-AMBR。另外,不存在執行遠端UE之PC5鏈路AMBR以及其他PC5 QoS參數(諸如流層級位元速率等)之解決方案。
為了克服或緩解上文所提及問題或其他問題中之至少一者,本揭露之實施例提議用於速率控制之一經改良解決方案。
在本揭露之一第一態樣中,提供一種由一第一終端機器件執行之方法。該方法包括自一網路器件接收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該方法進一步包括應用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一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在一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傳輸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由該第一終端機器件接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至該資料網路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自該資料網路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或自該中繼終端機器件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在一實施例中,該資料網路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間的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通信期之聚合最大位元速率(AMBR),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使用者設備(UE)之所有非保證位元速率(GBR)服務品質(QoS)流之聚合AMBR,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保證流位元速率(GFBR),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最大流位元速率(MFBR),或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最大資料叢發量(MDBV)。
在一實施例中,該中繼終端機器件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間的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UE-PC5-AMBR,或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間的鏈路之PC5鏈路AMBR。
在一實施例中,該網路器件包括一存取網路器件或存取管理功能中之至少一者。
在一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係經由一非存取層(NAS)傳訊或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中之至少一者自該網路器件接收。
在一實施例中,應用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包括:維持與一對應位元速率限制相關之該第一終端機之訊務之至少一個佇列,及對該至少一個佇列應用該對應位元速率限制,使得該至少一個佇列上之聚合資料速率不超過該對應位元速率限制。
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將佇列狀態資訊傳輸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自該中繼終端機器件接收佇列狀態資訊。
在一實施例中,該佇列狀態資訊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一緩衝區大小,一排佇延遲,一封包丟失,所傳輸封包之一數目,所接收封包之一數目,所傳輸位元之一數目,所接收位元之一數目,或對已成功地接收哪些封包或協定資料單元(PDU)之一指示。
在一實施例中,該佇列狀態資訊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一終端機器件之佇列狀態資訊,一通信期之佇列狀態資訊,一承載之佇列狀態資訊,或一流之佇列狀態資訊。
在一實施例中,該佇列狀態資訊係經由PC5-RRC傳訊或一調適層中之控制PDU中之至少一者在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間交換。
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自該網路器件或一控制終端機器件接收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一量測組態。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基於該量測組態執行量測。
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將關於由該第一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傳輸至該網路器件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
在一實施例中,關於由該第一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該輔助資訊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一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用於攜載上行鏈路訊務之PC5資源在所有所消耗PC5資源中所佔之一百分比,或藉由一資源分配模式分配之資源在用於在一PC5鏈路上攜載上行鏈路訊務之所有所消耗資源中所佔之一百分比。
在一實施例中,該資源分配模式包括網路排程側鏈路傳輸或終端機器件自主選擇的側鏈路傳輸中之至少一者。
在一實施例中,該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一流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一無線電承載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一PC5鏈路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經中繼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PC5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經中繼非GBR 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或者經中繼GBR 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在一實施例中,經中繼Uu訊務及PC5訊務不在同一媒體存取控制(MAC)服務資料單元(SDU)中或同一MAC PDU中進行多工。
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自該網路器件接收一上限及一平均化窗。該上限用於確保在該平均化窗中攜載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一聚合大小不超過該上限。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應用該上限及該平均化窗。
在一實施例中,在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高於一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限制時,減小該上限。
在一實施例中,在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低於該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限制時,增加該上限。
在本揭露之一第二態樣中,提供一種由一中繼終端機器件執行之方法。該方法包括自一網路器件接收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該方法進一步包括應用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該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自一網路器件接收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該方法進一步包括應用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傳輸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由該第一終端機器件接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至該資料網路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自該資料網路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或自該中繼終端機器件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及/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係經由一非存取層(NAS)傳訊或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中之至少一者自該網路器件接收。
在一實施例中,應用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包括:維持與一對應位元速率限制相關之該第一終端機之訊務之至少一個佇列,及對該至少一個佇列應用該對應位元速率限制,使得該至少一個佇列上之聚合資料速率不超過該對應位元速率限制。
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將佇列狀態資訊傳輸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接收佇列狀態資訊。
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自該網路器件或一控制終端機器件接收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一量測組態。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基於該量測組態執行量測。
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將關於由該中繼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傳輸至該網路器件。
在一實施例中,關於由該中繼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該輔助資訊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用於攜載下行鏈路訊務之PC5資源在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所有所消耗PC5資源中所佔之一百分比,或藉由一資源分配模式分配之資源在用於在一PC5鏈路上攜載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所消耗資源中所佔之一百分比。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流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無線電承載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PC5鏈路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中繼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PC5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中繼非GBR 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或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中繼GBR 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接收關於由該第一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將關於由該第一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該輔助資訊傳輸至該網路器件。
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自該網路器件接收一上限及一平均化窗。該上限用於確保在該平均化窗中攜載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一聚合大小不超過該上限。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應用該上限及該平均化窗。
在一實施例中,該中繼終端機器件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間的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UE-PC5-AMBR,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UE-PC5-AMBR,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間的鏈路之PC5鏈路AMBR。
在本揭露之一第三態樣中,提供一種由一網路器件執行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將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傳輸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一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在一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係經由一非存取層(NAS)傳訊或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中之至少一者傳輸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
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傳輸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將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一量測組態傳輸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及/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
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及/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接收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基於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該輔助資訊執行資料速率控制及/或資源指派。
在一實施例中,基於該輔助資訊執行資料速率控制及/或資源指派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當該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中繼Uu上行鏈路訊務及PC5訊務兩者之聚合資料速率限制時,增加向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側鏈路(SL)資源指派及/或攜載非GBR訊務的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優先化位元速率(PBR);當該輔助資訊指示超過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中繼Uu上行鏈路訊務及PC5訊務兩者之聚合資料速率限制時,減小向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資源指派及/或攜載非GBR訊務的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PBR;若該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至連接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每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中繼Uu訊務及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PC5訊務兩者之聚合資料速率限制,則增加向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SL資源指派及/或攜載非GBR訊務的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PBR;若該輔助資訊指示超過至連接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每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中繼Uu下行鏈路訊務及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PC5訊務兩者之該聚合資料速率限制,則減小向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SL資源指派及/或攜載非GBR訊務的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PBR;當該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該UE之所有非GBR QoS流之聚合AMBR限制及攜載經中繼非GBR上行鏈路訊務且映射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所有流之上行鏈路MFBR限制時,增加攜載該經中繼非GBR上行鏈路訊務之該SL邏輯通道之PBR;當該輔助資訊指示超過該UE之所有非GBR QoS流之聚合AMBR限制或攜載經中繼非GBR上行鏈路訊務且映射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任何流之上行鏈路MFBR限制時,減小攜載該經中繼非GBR上行鏈路訊務之該SL邏輯通道之PBR;若該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攜載經中繼GBR上行鏈路訊務且映射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所有流之MFBR限制,則增加攜載該經中繼GBR上行鏈路訊務之該SL邏輯通道之PBR;若該輔助資訊指示超過攜載經中繼GBR上行鏈路訊務且映射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任何流之MFBR限制,則減小攜載該經中繼GBR上行鏈路訊務之該SL邏輯通道之PBR;當該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對PC5訊務之資料速率限制時,增加攜載PC5訊務的該第一終端機器件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PBR;或者當該輔助資訊指示超過對PC5訊務之資料速率限制時,減小攜載PC5訊務的該第一終端機器件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PBR。
在一實施例中,該資源指派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針對網路排程側鏈路傳輸之一動態授予之一資源指派,針對網路排程側鏈路傳輸之一經組態授予之一資源指派,或針對終端機器件自主選擇的側鏈路傳輸之一最大所允許授予大小之一資源指派。
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將一上限及一平均化窗傳輸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及/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該上限用於確保在該平均化窗中攜載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一聚合大小不超過該上限。
在本揭露之一第四態樣中,提供一種第一終端機器件。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包括一處理器及耦合至該處理器之一記憶體。該記憶體含有可由該處理器執行之指令。該第一終端機器件操作以自一網路器件接收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該第一終端機器件進一步操作以應用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一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在本揭露之一第五態樣中,提供一種中繼終端機器件。該中繼終端機器件包括一處理器及耦合至該處理器之一記憶體。該記憶體含有可由該處理器執行之指令。該中繼終端機器件操作以自一網路器件接收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該中繼終端機器件進一步操作以應用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該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在本揭露之一第六態樣中,提供一種網路器件。該網路器件包括一處理器及耦合至該處理器之一記憶體。該記憶體含有可由該處理器執行之指令。該網路器件操作以將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傳輸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一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在本揭露之一第七態樣中,提供一種第一終端機器件。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包括一第一接收模組及一第一應用模組。該第一接收模組可經組態以自一網路器件接收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該第一應用模組可經組態以應用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一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將佇列狀態資訊傳輸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第一傳輸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自該中繼終端機器件接收佇列狀態資訊之一第二接收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自該網路器件或一控制終端機器件接收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一量測組態之一第三接收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基於該量測組態執行量測之一量測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將關於由該第一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傳輸至該網路器件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第二傳輸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自該網路器件接收一上限及一平均化窗之一第四接收模組。該上限用於確保在該平均化窗中攜載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一聚合大小不超過該上限。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應用該上限及該平均化窗之一第二應用模組。
在本揭露之一第八態樣中,提供一種中繼終端機器件。該中繼終端機器件包括一第一接收模組及一第一應用模組。該第一接收模組可經組態以自一網路器件接收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該第一應用模組可經組態以應用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一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在一實施例中,該中繼終端機器件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將佇列狀態資訊傳輸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第一傳輸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該中繼終端機器件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接收佇列狀態資訊之一第二接收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該中繼終端機器件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自該網路器件或一控制終端機器件接收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一量測組態之一第三接收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該中繼終端機器件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基於該量測組態執行量測之一量測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該中繼終端機器件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將關於由該中繼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傳輸至該網路器件之一第二傳輸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該中繼終端機器件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接收關於由該第一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之一第四接收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該中繼終端機器件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將關於由該第一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該輔助資訊傳輸至該網路器件之一第三傳輸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該中繼終端機器件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自該網路器件接收一上限及一平均化窗之一第五接收模組。該上限用於確保在該平均化窗中攜載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一聚合大小不超過該上限。
在一實施例中,該中繼終端機器件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應用該上限及該平均化窗之一第二應用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該中繼終端機器件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自該網路器件接收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之一第六接收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該中繼終端機器件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應用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之一第三應用模組。
在本揭露之一第九態樣中,提供一種網路器件。該網路器件包括一第一傳輸模組。該第一傳輸模組可經組態以將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傳輸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一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在一實施例中,該網路器件可進一步包括可經組態以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傳輸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第二傳輸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該網路器件可進一步包括可經組態以將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一量測組態傳輸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及/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第三傳輸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該網路器件可進一步包括可經組態以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及/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接收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之一接收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該網路器件可進一步包括可經組態以基於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該輔助資訊執行資料速率控制及/或資源指派之一執行模組。
在一實施例中,該網路器件可進一步包括可經組態以將一上限及一平均化窗傳輸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及/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第四傳輸模組。該上限用於確保在該平均化窗中攜載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一聚合大小不超過該上限。
在本揭露之一第十態樣中,提供一種由一第一終端機器件實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操作一佇列管理QM功能,從而控制每一流之佇列;及由該QM功能接收PC5傳輸及/或後續中繼傳輸之QoS要求以控制每一流之該等佇列。
在該第十態樣之一替代實施例中,該方法可進一步包括:由該QM功能接收鏈路無線電通道品質之指示符、流或服務之資料量,及/或鏈路擁塞或負載之指示符。
在該第十態樣之另一替代實施例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可係一遠端終端機器件。
在該第十態樣之另一替代實施例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可係一中繼終端機器件。
在本揭露之一第十一態樣中,提供一種由一控制節點實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將遠端終端機器件資訊及一對應通信期聚合最大位元速率AMBR傳輸至與該控制節點相關聯之一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使用者平面功能。
在本揭露之一第十二態樣中,提供一種第一終端機器件。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包括一處理器及通信地耦合至該處理器之一記憶體。該記憶體經調適以儲存指令,該等指令在由該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執行根據上文第十態樣之方法之操作。
在本揭露之一第十三態樣中,提供一種第一終端機器件。該第一終端機器件經調適以執行上文第十態樣之方法。
在本揭露之一第十四態樣中,提供一種控制節點。該控制節點包括一處理器及通信地耦合至該處理器之一記憶體。該記憶體經調適以儲存指令,該等指令在由該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控制節點執行根據上文第十一態樣之方法之操作。
在本揭露之一第十五態樣中,提供一種控制節點。該控制節點經調適以執行上文第十一態樣之方法。
在本揭露之一第十六態樣中,提供一種無線通信系統。該無線通信系統包括:一如上文第十二或第十三態樣之第一終端機器件;及一如上文第十四或第十五態樣之控制節點,其至少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通信。
在本揭露之一第十七態樣中,提供一種其上儲存有一電腦程式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在該電腦程式由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組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時,該電腦程式致使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執行根據上文第十態樣之方法之操作。
在本揭露之一第十八態樣中,提供一種其上儲存有一電腦程式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在該電腦程式由一控制節點之一組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時,該電腦程式致使該控制節點執行根據上文第十一態樣之方法之操作。
在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括指令,該等指令在由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根據第一、第二及第三態樣中之任一者之方法。
在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儲存指令,該等指令在由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根據第一、第二及第三態樣中之任一者之方法。
在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包含一主機電腦之通信系統。該主機電腦包含:處理電路系統,其經組態以提供使用者資料;及一通信介面,其經組態以將該使用者資料轉發至一蜂巢式網路以供傳輸至一終端機器件。該蜂巢式網路包含上文所提及之網路器件,及/或上文所提及之終端機器件(諸如第一終端機器件及中繼終端機器件)。
在本揭露之實施例中,該系統進一步包含該終端機器件。該終端機器件經組態以與該網路器件通信。
在本揭露之實施例中,該主機電腦之該處理電路系統經組態以執行一主機應用程式,藉此提供該使用者資料;且該終端機器件包含經組態以執行與該主機應用程式相關聯之一用戶端應用程式之處理電路系統。
在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包含一主機電腦及一網路器件之通信系統。該主機電腦包含一通信介面,該通信介面經組態以自一終端機器件接收起源於一傳輸之使用者資料。該傳輸係自該終端機器件至該網路器件。該網路器件係在上文提及,及/或該終端機器件係在上文提及。
在本揭露之實施例中,該主機電腦之該處理電路系統經組態以執行一主機應用程式。該終端機器件經組態以執行與該主機應用程式相關聯之一用戶端應用程式,藉此提供待由該主機電腦接收之該使用者資料。
在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在可包含一主機電腦、一網路器件及一終端機器件之一通信系統中實施之方法。該方法可包括在該主機電腦處提供使用者資料。視情況,該方法可包括,在該主機電腦處,起始經由一蜂巢式網路將該使用者資料攜載至該終端機器件之一傳輸,該蜂巢式網路包括可執行根據本揭露之第三態樣之方法之任何步驟之該網路器件。
在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包含一主機電腦之通信系統。該主機電腦可包括:處理電路系統,其經組態以提供使用者資料;及一通信介面,其經組態以將該使用者資料轉發至一蜂巢式網路以供傳輸至一終端機器件。該蜂巢式網路可包括具有一無線電介面及處理電路系統之一網路器件。該網路器件之處理電路系統可經組態以執行根據本揭露之第三態樣之方法之任何步驟。
在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在可包含一主機電腦、一網路器件及一終端機器件之一通信系統中實施之方法。該方法可包括在該主機電腦處提供使用者資料。視情況,該方法可包括,在該主機電腦處,起始經由包括該網路器件之一蜂巢式網路將該使用者資料攜載至該終端機器件之一傳輸。該終端機器件可執行根據本揭露之第一及第二態樣之方法之任何步驟。
在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包含一主機電腦之通信系統。該主機電腦可包括:處理電路系統,其經組態以提供使用者資料;及一通信介面,其經組態以將使用者資料轉發至一蜂巢式網路以供傳輸至一終端機器件。該終端機器件可包括一無線電介面及處理電路系統。該終端機器件之處理電路系統可經組態以執行根據本揭露之第一及第二態樣之方法之任何步驟。
在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在可包含一主機電腦、一網路器件及一終端機器件之一通信系統中實施之方法。該方法可包括,在該主機電腦處,接收自該終端機器件傳輸至該網路器件之使用者資料,該終端機器件可執行根據本揭露之第一及第二態樣之方法之任何步驟。
在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包含一主機電腦之通信系統。該主機電腦可包括一通信介面,該通信介面經組態以接收起源於自一終端機器件至一網路器件之一傳輸之使用者資料。該終端機器件可包括一無線電介面及處理電路系統。該終端機器件之處理電路系統可經組態以執行根據本揭露之第一及第二態樣之方法之任何步驟。
在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在可包含一主機電腦、一網路器件及一終端機器件之一通信系統中實施之方法。該方法可包括,在該主機電腦處,自該網路器件接收起源於該網路器件已自該終端機器件接收之一傳輸之使用者資料。該網路器件可執行根據本揭露之第三態樣之方法之任何步驟。
在本揭露之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可包含一主機電腦之通信系統。該主機電腦可包括一通信介面,該通信介面經組態以接收起源於自一終端機器件至一網路器件之一傳輸之使用者資料。該網路器件可包括一無線電介面及處理電路系統。該網路器件之處理電路系統可經組態以執行根據本揭露之第三態樣之方法之任何步驟。
本文中之實施例可提供許多優點,下文係該等優點之實例之一非窮盡性清單。在本文中之某些實施例中,可恰當地執行速率限制,諸如遠端UE之UE-AMBR以及遠端UE及中繼UE之UE-PC5-AMBR。在本文中之某些實施例中,可更高效地且恰當地使用系統資源。在本文中之某些實施例中,可改良系統效能。利用本揭露之方法及器件,可由L3 UE至網路中繼執行遠端UE之通信期-AMBR及PC5鏈路-AMBR。因此,可在L3 UE至網路中繼情境中達成較佳訊務控制。此外,本揭露之方法及器件對gNB及核心網路之當前操作具有很小影響。本文中之實施例不限於上文所提及之特徵及優點。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在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後認識到額外特徵及優點。
參考附圖詳細地闡述本揭露之實施例。應理解,此等實施例係僅出於使得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更佳地理解並因此實施本揭露而非暗示對本揭露之範疇之任何限制之目的而論述。遍及本說明書,對特徵、優點或類似語言之提及並非暗指可利用本揭露實現之所有特徵及優點應在或係在本揭露之任一單項實施例中。而是,應將提及特徵及優點之語言理解為意指結合一實施例所闡述之一特定特徵、優點或特性包含於本揭露之至少一項實施例中。此外,在一或多項實施例中,可以任何適合方式組合本揭露之所闡述特徵、優點及特性。熟習相關技術者將認識到,本揭露可在無一特定實施例之特定特徵或優點中之一或多者之情況下實踐。在其他例項中,可在某些實施例中認識到可不存在於本揭露之所有實施例中之額外特徵及優點。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網路」係指遵循任何適合通信標準之一網路,諸如新無線電(NR)、長期演進(LTE)、進階LTE、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CDMA)、高速封包存取(HSPA)、分碼多重存取(CDMA)、分時多址(TDMA)、分頻多重存取(FDMA)、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C-FDMA)及其他無線網路。一CDMA網路可實施諸如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UTRA)等之一無線電技術。UTRA包含WCDMA及CDMA之其他變體。一TDMA網路可實施諸如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之一無線電技術。一OFDMA網路可實施諸如演進UTRA (E-UTRA)、超行動寬頻(UMB)、IEEE 802.11 (Wi-Fi)、IEEE 802.16 (WiMAX)、IEEE 802.20、快閃OFDMA、Ad-hoc網路、無線感測器網路等之一無線電技術。在以下說明中,術語「網路」與「系統」可以可互換地使用。此外,網路中之兩個器件之間的通信可根據包含但不限於由一標準組織(諸如3GPP)定義之通信協定之任何適合通信協定來執行。舉例而言,該等通信協定可包括第一代(1G)、2G、3G、4G、4.5G、5G通信協定,及/或當前已知或未來將開發之任何其他協定。
術語「網路器件」係指可在一通信網路之一網路實體(實體的或虛擬的)中實施之任何適合網路功能(NF)。舉例而言,網路功能可實施為一專用硬體上之一網路元件、實施為在一專用硬體上運行之一軟體執行個體,或者實施為在一適當平臺上(例如一雲端基礎設施上)具現化之一虛擬化功能。舉例而言,5G系統(5GS)可包括複數個NF,諸如AMF (存取與行動性功能)、SMF (通信期管理功能)、AUSF (鑑認服務功能),UDM (統一資料管理)、PCF (策略控制功能)、AF (應用功能)、NEF (網路公開功能)、UPF (使用者平面功能)及NRF (網路儲存庫功能)、RAN (無線電存取網路)、SCP (服務通信代理)、NWDAF (網路資料分析功能)、NSSF (網路切片選擇功能)、NSSAAF (網路切片特定鑑認及授權功能)等。舉例而言,4G系統(諸如LTE)可包含MME (行動管理實體)、HSS (家庭用戶伺服器)、策略與計費規則功能(PCRF)、封包資料網路閘道器(PGW)、PGW控制平面(PGW-C)、伺服閘道器(SGW)、SGW控制平面(SGW-C)、E-UTRAN節點B (eNB)等。在其他實施例中,網路功能可例如端視一特定網路而包括不同類型的NF。
網路器件可係一通信網路中具有存取功能之一存取網路器件,一終端機器件經由該存取網路器件而存取網路並自網路接收服務。存取網路器件可包含一基地台(BS)、一存取點(AP)、一多小區/多播協調實體(MCE)、一控制器或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任何其他適合器件。舉例而言,BS可係一節點B (NodeB或NB)、一演進NodeB (eNodeB或eNB)、一下一代NodeB (gNodeB或gNB)、一遠端無線電單元(RRU)、一無線電標頭(RH)、一整合存取與回程(IAB)節點、一遠端無線電頭(RRH)、一中繼器、一低功率節點,諸如一超微型、一微型及諸如此類。
存取網路器件之又一些實例包括多標準無線電(MSR)無線電設備(諸如MSR BS)、網路控制器(諸如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或基地台控制器(BSC))、收發器基地台(BTS)、傳輸點、傳輸節點、定位節點及/或諸如此類。然而,更一般而言,網路節點可表示能夠、經組態、經配置及/或可操作以使一終端機器件達成及/或具備對無線通信網路之存取或將某些服務提供至已存取無線通信網路之一終端機器件的任何適合器件(或器件群組)。
術語「終端機器件」係指可存取一通信網路並自其接收服務之任何終端器件。藉由實例而非限制的方式,終端機器件係指一行動終端機、使用者設備(UE)或其他適合器件。舉例而言,UE可係一用戶台(SS)、一可攜式用戶台、一行動台(MS)或一存取終端機(AT)。終端機器件可包含但不限於,一可攜式電腦、一影像擷取終端機器件(諸如一數位相機)、一遊戲終端機器件、一音樂儲存裝置及一播放器具、一行動電話、一蜂巢式電話、一智慧型電話、一IP承載語音(VoIP)電話、一無線局部線路電話、一平板電腦、一可穿戴式器件、一個人數位助理(PDA)、一可攜式電腦、一桌上型電腦、一可穿戴式終端機器件、一車輛安裝式無線終端機器件、一無線端點、一行動台、一膝上型電腦嵌入式設備(LEE)、一膝上型電腦安裝式設備(LME)、一USB硬體鎖(USB dongle)、一智慧器件、一無線客戶辦公室設備(CPE)及諸如此類。在以下說明中,術語「終端機器件」、「終端機」、「使用者設備」及「UE」可以可互換地使用。作為一經組態用於根據由3GPP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發表之一或多個通信標準(諸如3GPP之LTE標準或NR標準)進行通信之一UE項實例,一終端機器件可表示。如本文中所使用,一「使用者設備」或「UE」可在擁有及/或操作相關器件之一人類使用者之意義上未必具有一「使用者」。在某些實施例中,一終端機器件可經組態以在不具有直接人類互動之情況下傳輸及/或接收資訊。例如,一終端機器件可經設計以在由一內部或外部事件觸發時或回應於來自通信網路之請求而按一預定排程將資訊傳輸至一網路。替代地,一UE可表示意欲銷售給一人類使用者或由一人類使用者操作但最初可不與一特定人類使用者相關聯之一器件。
作為再一實例,在一物聯網(IoT)情境中,一終端機器件可表示執行監測及/或量測且將此等監測及/或量測之結果傳輸至另一終端機器件及/或網路設備之一機器或其他器件。在此情形中,終端機器件可係一機器對機器(M2M)器件,在一3GPP內容脈絡中,該機器對機器(M2M)器件可稱為一機器型通信(MTC)器件。作為一項特定實例,終端機器件可係實施3GPP窄頻帶物聯網(NB-IoT)標準之一UE。此類機器或器件之特定實例係感測器、計量器件(諸如功率計)、工業機械,或者家庭或個人器具,例如冰箱、電視、個人可穿戴器件(諸如手錶)等。在其他情境中,一終端機器件可表示能夠監測及/或報告其操作狀態或與其操作相關聯之其他功能之一車輛或其他設備。
說明書中提及之「一項實施例」、「一實施例」、「一實例實施例」及諸如此類指示所闡述之實施例可包含一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但每一實施例未必包含該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此外,此等片語未必指代同一實施例。此外,在結合一實施例闡述一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時,據認為,無論是否明確闡述,結合其他實施例實施此特徵、結構或特性在熟習此項技術者之瞭解範圍內。
應理解,儘管本文中可使用「第一」及「第二」等術語來闡述各種元件,但此等元件不應受此等術語限制。此等術語僅用於將一個元件與另一元件區分開。舉例而言,一第一元件可稱作一第二元件,且類似地,一第二元件可稱作一第一元件,此並不背離本實例實施例之範疇。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及/或」包含相關聯所列示術語中之一或多者之任何及所有組合。
如本文中所使用,片語「A及B中之至少一者」或者「A或B中之至少一者」應理解為意指「僅A、僅B或者A及B兩者」。片語「A及/或B」應理解為意指「僅A、僅B或者A及B兩者」。
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僅係出於闡述特定實施例之目的而並非意欲限制實例實施例。如本文中所使用,單數形式「一(a、an)」及「該(the)」亦意欲包含複數形式,除非內容脈絡另外清楚地指示。將進一步理解,當本文中使用術語「包括(comprise、comprising)」、「具有(has、having)」、「包含(include及/或including)」時,其規定存在所陳述特徵、元件及/或組件等,但並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或多個其他特徵、元件、組件及/或其組合。
應注意,本文件中所使用之此等術語僅用於節點、器件或網路等之間的容易說明及區分。隨著技術開發,亦可使用具有類似/相同意義之其他術語。
在以下說明及申請專利範圍中,除非另外定義,否則本文中所使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皆具有與熟習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者通常所理解相同之意義。
儘管本文中所闡述之標的物可實施於使用任何適合組件之任何適當類型之系統中,但本文中所揭露之實施例係與遵守圖3a至圖3b中所圖解說明之例示性系統架構之一通信系統相關地闡述。為簡單性起見,圖3a至圖3b之系統架構僅繪示某些例示性元件。在實踐中,一通信系統可進一步包含適合於支援終端機器件之間或一無線器件與另一通信器件(諸如一陸線電話、一服務提供者或者任何其他網路節點或終端機器件)之間的通信之任何額外元件。通信系統可將通信及各種類型之服務提供至一或多個終端機器件以促進終端機器件對由通信系統或經由通信系統提供之服務之存取及/或該等服務之使用。
圖3a示意性地展示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第五代網路中之一高階架構。舉例而言,第五代網路可係5GS。圖3a之架構與3GPP TS 23.501 V16.7.0中所闡述之圖4.2.3-1相同,該文獻之揭露內容以其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圖3a之系統架構可包括某些例示性元件,諸如AUSF、AMF、DN (資料網路)、NEF、NRF、NSSF、PCF、SMF、UDM、UPF、AF、UE、(R)AN、SCP (服務通信代理)、NSSAAF (網路切片特定鑑認及授權功能)等。
根據一例示性實施例,UE可經由參考點N1與AMF建立一傳訊連接,如圖3a中所圖解說明。此傳訊連接可使UE與核心網路之間能夠進行NAS (非存取層)傳訊交換,包括UE與(R)AN之間的一傳訊連接及(R)AN與AMF之間的用於此UE之N2連接。(R)AN可經由參考點N3與UPF通信。UE可建立透過UPF經由參考點N6至DN (資料網路,例如一操作者網路或網際網路)之一協定資料單元(PDU)通信期。
如圖3a中進一步圖解說明,例示性系統架構亦含有基於服務之介面,諸如由NF (諸如NRF、NEF、AUSF、UDM、PCF、AMF及SMF)展現之Nnrf、Nnef、Nausf、Nudm、Npcf、Namf及Nsmf。另外,圖3a亦展示可支援NF中之NF服務之間的互動之某些參考點,諸如N1、N2、N3、N4、N6及N9。舉例而言,此等參考點可透過對應基於NF服務之介面及藉由規定某些NF服務消費者及提供者以及其互動以便執行一特定系統程序而實現。
圖3a中所展示之各種NF可負責諸如通信期管理、行動性管理、鑑認、安全等之功能。AUSF、AMF、DN、NEF、NRF、NSSF、PCF、SMF、UDM、UPF、AF、UE、(R)AN、SCP可包含例如3GPP TS23.501 V16.7.0之第6.2條中所定義之功能性。
圖3b示意性地展示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一4G網路中之一系統架構,其與3GPP TS 23.682 V16.8.0之圖4.2-1a相同,該文獻之揭露內容以其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圖3b之系統架構可包括某些例示性元件,諸如服務能力伺服器(SCS)、應用程式伺服器(AS)、SCEF (服務能力公開功能)、HSS、UE、RAN(無線電存取網路)、SGSN (伺服GPRS(一般封包無線電服務)支援節點)、MME、MSC(行動交換中心)、S-GW(伺服閘道器)、GGSN/P-GW(閘道器GPRS支援節點/PDN(封包資料網路)閘道器)、MTC-IWF(機器型通信-相互工作功能)、CDF/CGF(計費資料功能/計費閘道器功能)、MTC-AAA(機器型通信-鑑認、授權及帳戶處理)、SMS-SC/GMSC/IWMSC(短訊息服務-服務中心/閘道器MSC/相互工作MSC) IP-SM-GW(網際網路協定短訊息閘道器)。圖3b中所展示之網路元件及介面可與3GPP TS 23.682 V16.8.0中所闡述之對應網路元件及介面相同。
圖3b展示經由Um/Uu/LTE-Uu介面連接至3GPP網路(UTRAN (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 (演進UTRAN)、GERAN (GSM EDGE (GSM增強資料速率演進)無線電存取網路)等)之用於MTC之一UE之架構。其亦展示對SCS及AS之3GPP網路服務能力公開。
如圖3b中進一步圖解說明,例示性系統架構亦含有各種參考點。
Tsms:由3GPP網路之外的一實體使用來經由SMS (短訊息服務)與用於MTC之UE通信之參考點。
Tsp:由一SCS使用來與MTC-IWF相關控制平面傳訊通信之參考點。
T4:在HPLMN中在MTC-IWF與SMS-SC之間使用的參考點。
T6a:在SCEF與伺服MME之間使用的參考點。
T6b:在SCEF與伺服SGSN之間使用的參考點。
T8:在SCEF與SCS/AS之間使用的參考點。
S6m:由MTC-IWF使用來詢問HSS/HLR之參考點。
S6n:由MTC-AAA使用來詢問HSS/HLR之參考點。
S6t:在SCEF與HSS之間使用的參考點。
SGs:在MSC與MME之間使用的參考點。
Gi/SGi:在GGSN/P-GW與應用程式伺服器之間及GGSN/P-GW與SCS之間使用的參考點。
Rf/Ga:在MTC-IWF與CDF/CGF之間使用的參考點。
Gd:在SMS-SC/GMSC/IWMSC與SGSN之間使用的參考點。
SGd:在SMS-SC/GMSC/IWMSC與MME之間使用的參考點。
E:在SMS-SC/GMSC/IWMSC與MSC之間使用的參考點。
UE中之MTC應用程式與外部網路中之MTC應用程式之間的端對端通信使用由3GPP系統提供之服務,及視情況由一服務能力伺服器(SCS)提供之服務。
外部網路中之MTC應用程式通常由一應用程式伺服器(AS)主控且可利用一SCS進行額外增值服務。3GPP系統提供運輸、用戶管理及其他通信服務,包含由MTC (例如控制平面器件觸發)激勵但不侷限於MTC的各種架構增強。
針對相關於AS與3GPP系統之間的通信且基於SCS之提供者之機器型訊務預見不同模型。由圖3b之架構參考模型支援之不同架構模型包含以下各項:
-  直接模型-AS直接連接至操作者網路以便在不使用任何外部SCS之情況下與UE進行直接使用者平面通信。外部網路中之應用程式可利用由3GPP系統提供之服務;
-  間接模型-AS透過一SCS之服務間接連接至操作者網路以便利用MTC (例如控制平面器件觸發)之額外增值服務。
-  混合模型:AS同時使用直接模型及間接模型以便直接連接至操作者之網路以在亦使用一SCS之同時與UE進行直接使用者平面通信。自3GPP網路視角,來自AS之直接使用者平面通信與來自SCS之任何增值控制平面相關通信係獨立的且彼此不相關,儘管其可伺服於由AS主控之同一MTC應用程式。
針對D2D操作在至少兩個UE之間經由其傳輸信號之鏈路或無線電鏈路在本文中稱作側鏈路(SL)。針對D2D操作在UE之間傳輸之信號在本文中稱作SL信號。術語SL亦可以可互換地稱作D2D鏈路、V2X鏈路、prose鏈路、同級間鏈路、PC5鏈路等。SL信號亦可以可互換地稱作V2X信號、D2D信號、prose信號、PC5信號、同級間信號等。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中之至少一者」係在兩個節點之間(亦即,兩個UE之間或一gNB與一UE之間)的傳訊替代方案之說明中使用。此術語意指一節點可使用一個或多於一個替代方案將傳訊資訊傳輸至另一節點。針對後一種情形,節點應用數種不同傳訊替代方案來將同一資訊傳輸至另一節點以改良傳輸可靠性。
儘管本揭露之實施例主要係在NR RAT之內容脈絡中論述,但其亦可應用於LTE RAT及使得能夠在兩個附近器件上進行傳輸而不會損失任何意義之任何其他RAT。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遠端(RM) UE」可稱為需要經由一中間中繼(RL) UE (可稱為RL UE)向/自網路器件(諸如gNB)傳輸/接收封包之UE。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中繼訊務」代表由RM UE產生且經由RL UE傳輸至網路器件(諸如gNB)之訊務。術語「本地訊務」代表在RM UE與RL UE之間傳輸且不被進一步轉發至網路器件(諸如gNB)之訊務。
圖4a展示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其可由實施於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中或處或實施為一第一終端機器件或者通信地耦合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裝置執行。如此,該裝置可提供用於實現方法400之各個部分之構件或模組以及用於聯合其他組件實現其他處理程序之構件或模組。
在方塊402處,第一終端機器件可自一網路器件接收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一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舉例而言,第一終端機器件可係RM UE。網路器件可係一存取網路器件或一核心網路器件。中繼終端機器件可係RL UE。
在一實施例中,網路器件包括一存取網路器件或存取管理功能中之至少一者。舉例而言,存取網路器件可係一基地台,諸如eNodeB或gNB。存取管理功能可係AMF或MME。
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可係諸如第一終端機器件、一服務、一流、一通信期、一鏈路(諸如Uu鏈路或側鏈路)等之任何適合位元速率限制。位元速率限制可針對任何方向訊務而定義,諸如自第一終端機器件至資料網路之訊務、自資料網路至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訊務、自第一終端機器件至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訊務、自中繼終端機器件至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訊務等。
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自第一終端機器件傳輸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由第一終端機器件接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自第一終端機器件至資料網路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自資料網路至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自第一終端機器件至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或者自中繼終端機器件至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本揭露之實施例意欲用於L2 U2N中繼之情形中之RM UE以執行PC5傳輸及/或經中繼Uu傳輸之資料速率限制。在一實施例中,資料網路與第一終端機器件之間的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通信期之聚合最大位元速率(AMBR)、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使用者設備(UE)之所有非保證位元速率(GBR)服務品質(QoS)流之聚合AMBR、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保證流位元速率(GFBR)、第一終端機器件之最大流位元速率(MFBR),或者第一終端機器件之最大資料叢發量(MDBV)。GFBR、MFBR及MDBV可類似於3GPP TS 23.501 V16.7.0中所闡述之對應術語。
舉例而言,僅針對GBR QoS流,存在以下額外QoS參數: -  保證流位元速率(GFBR) - UL及DL; -  最大流位元速率(MFBR) -- UL及DL。
GFBR表示保證由網路在平均化時間窗內提供給QoS流之位元速率。MFBR將位元速率限制為由QoS流預期之最高位元速率(例如,過量訊務可被UE、RAN、UPF處之一速率成形或策略功能捨棄或延遲)。可按照藉由QoS流之優先權等級判定之相對優先權提供高於GFBR值且高達MFBR值之位元速率(參見3GPP TS 23.501 V16.7.0第5.7.3.3條)。
具有延遲臨界資源類型之每一GBR QoS流應與一最大資料叢發量(MDBV)相關聯。
MDBV表示5G-AN需要在5G-AN PDB之一週期內伺服之最大資料量。
(延遲臨界GBR資源類型的)每一標準化5QI與MDBV之一預設值(在QoS特性表5.7.4.1中規定)相關聯。MDBV亦可與一標準化5QI一起傳訊至(R)AN,且若其被接收,則應使用其來代替預設值。
MDBV亦可與一經預組態5QI一起傳訊至(R)AN,且若其被接收,則應使用其來代替經預組態值。
在一實施例中,中繼終端機器件與第一終端機器件之間的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包括第一終端機器件之UE-PC5-AMBR或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中繼終端機器件之間的鏈路之PC5鏈路AMBR中之至少一者。PC5鏈路AMBR表示一PC5鏈路之AMBR。
在一實施例中,中繼終端機器件與第一終端機器件之間的訊務可對應於由第一終端機傳輸/接收之訊務。在一實施例中,中繼終端機器件與第一終端機器件之間的訊務可包含經中繼Uu訊務及PC5訊務兩者。在一實施例中,中繼終端機器件與第一終端機器件之間的訊務可僅包含PC5訊務(注意PC5訊務可被發送至除中繼UE之外的UE)。
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可係經由各種訊息自網路器件接收。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可係在不使用中繼終端機器件之情況下直接自網路器件接收。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可係藉由使用中繼終端機器件自網路器件接收。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係經由一非存取層(NAS)傳訊或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中之至少一者自網路器件接收。
在方塊404處,第一終端機器件可應用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舉例而言,第一終端機器件可以各種方式應用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使得與一對應位元速率限制相關之第一終端機之訊務之資料速率不超過該對應位元速率限制。
在一實施例中,網路器件可維持與一對應位元速率限制相關之第一終端機之訊務之至少一個佇列。網路器件可對至少一個佇列應用對應位元速率限制,使得至少一個佇列上之聚合資料速率不超過對應位元速率限制。舉例而言,網路器件可對至少一個佇列應用對應位元速率限制,使得至少一個佇列上之聚合資料速率不超過對應位元速率限制,且第一終端機之所有非保證位元速率(GBR)服務品質(QoS)流之聚合資料速率亦不超過對應位元速率限制。
舉例而言,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中可包括一佇列管理(QM)功能以管理其訊務(諸如非GBR Uu訊務)之傳輸及接收。可針對在一PDU通信期或一流中遞送之訊務(諸如非GBR Uu訊務)維持每一佇列。由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操作QM功能以在每PDU通信期/流維持佇列時對每一佇列執行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諸如通信期-AMBR及/或MFBR)。QM功能亦確保所有佇列上之聚合資料速率(例如,加總通信期-AMBR或流位元速率)不超過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諸如UE-AMBR及UE-PC5-AMBR限制)。
在一實施例中,網路器件可向一RM UE (亦即,第一終端機器件)通知RM UE之UL及/或DL中之UE-AMBR限制。RM UE之UL及/或DL中之UE-AMBR限制可由一核心NW實體(例如AMF)經由NAS傳訊或由存取網路器件(諸如gNB)經由RRC傳訊來通知。RM UE然後在UL及/或DL中對其非GBR Uu QoS流執行UE-AMBR。
圖4b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其可由實施於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中或處或實施為一第一終端機器件或者通信地耦合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裝置執行。如此,該裝置可提供用於實現方法410之各個部分之構件或模組以及用於聯合其他組件實現其他處理程序之構件或模組。針對上文實施例中已闡述之某些部分,此處為了簡潔而省略對其之說明。
在方塊412處,第一終端機器件可將佇列狀態資訊傳輸至中繼終端機器件。
在方塊414處,第一終端機器件可自中繼終端機器件接收佇列狀態資訊。
佇列狀態資訊可包括任何適合佇列狀態資訊。在一實施例中,佇列狀態資訊可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一緩衝區大小、一排佇延遲、一封包丟失、所傳輸封包之一數目、所接收封包之一數目、所傳輸位元之一數目、所接收位元之一數目,或對已成功地接收哪些封包或協定資料單元(PDU)之一指示。
在一實施例中,佇列狀態資訊包括一終端機器件之佇列狀態資訊、一通信期之佇列狀態資訊、一承載之佇列狀態資訊或一流之佇列狀態資訊中之至少一者。
佇列狀態資訊可經由各種訊息在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中繼終端機器件之間交換。在一實施例中,佇列狀態資訊係經由PC5-RRC傳訊或一調適層中之控制PDU中之至少一者在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中繼終端機器件之間交換。
佇列狀態資訊可由QM功能用於各種目的,諸如資料速率控制及/或資源指派等。
在一實施例中,假若RM UE及RL UE側兩者中可包括QM功能,則可定義數種新類型之控制PDU來在RL及RM UE處之QM功能之間交換關於佇列之狀態。控制PDU可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 就例如以下各項而言用於流控制之控制PDU:緩衝區大小、排佇延遲、封包丟失、所傳輸封包之數目、所接收封包之數目、所傳輸位元之數目、所接收位元之數目等。 ● 用於狀態報告之控制PDU,其指示已成功地接收哪些封包/PDU。
可每RM UE或每RM UE之流定義控制PDU。假若佇列係針對RM UE處之每PDU通信期,則RM UE可在控制PDU中包含每UE聚合資訊。
控制PDU可使用PC5-RRC傳訊及/或在調適層中傳輸。
圖4c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其可由實施於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中或處或實施為一第一終端機器件或者通信地耦合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裝置執行。如此,該裝置可提供用於實現方法420之各個部分之構件或模組以及用於聯合其他組件實現其他處理程序之構件或模組。針對上文實施例中已闡述之某些部分,此處為了簡潔而省略對其之說明。
在方塊422處,第一終端機器件可自網路器件或一控制終端機器件接收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一量測組態。
在方塊424處,第一終端機器件可基於量測組態執行量測。
在方塊426處,第一終端機器件可將關於由第一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傳輸至網路器件或中繼終端機器件。
在一實施例中,關於由第一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一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用於攜載上行鏈路訊務之PC5資源在所有所消耗PC5資源中所佔之一百分比,或藉由一資源分配模式分配之資源在用於在一PC5鏈路上攜載上行鏈路訊務之所有所消耗資源中所佔之一百分比。
在一實施例中,資源分配模式包括網路排程側鏈路傳輸或終端機器件自主選擇的側鏈路傳輸中之至少一者。
在一實施例中,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一流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一無線電承載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一PC5鏈路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經中繼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PC5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經中繼非GBR 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或者經中繼GBR 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在一實施例中,為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定義一報告訊息。在該報告訊息中,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提供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例如可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 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     量測可每流、每RB (無線電承載)或每PC5鏈路執行,及/或針對經中繼Uu訊務及其他PC5訊務單獨執行,及/或針對經中繼非GBR Uu訊務及經中繼GBR Uu訊務單獨執行,而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可報告一經計算資料速率,諸如聚合非GBR Uu資料速率(其應受UE-AMBR侷限)及/或一特定RB上之Uu資料速率(其應受彼RB中之所有流之MFBR侷限)及/或聚合PC5資料速率(其應受UE-PC5-AMBR侷限)等。經計算資料速率可基於經量測資料速率來計算。 ● 用於攜載UL訊務之PC5資源在所有所消耗PC5資源中所佔之百分比 ○     為了估計MAC層中之PC5資源之百分比,不應在同一媒體存取控制(MAC)服務資料單元(SDU)中或同一MAC PDU中使經中繼Uu訊務及PC5訊務多工。 ● 模式1資源分配(或模式2資源分配)之資源在用於在PC5鏈路上攜載UL訊務之所有所消耗資源中所佔之百分比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可將輔助資訊直接發送至其伺服網路器件(諸如gNB),或將其發送至所連接中繼終端機器件,該所連接中繼終端機器件將其轉發至伺服網路器件(諸如gNB)。在一種情形中,中繼終端機器件可在無任何更新之情況下僅將一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之輔助資訊轉發至網路器件(諸如gNB)。在另一情形中,中繼終端機器件(諸如RL UE)可將自一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接收之輔助資訊與其自身的輔助資訊合併且將其發送至網路器件(諸如gNB),類似地,中繼終端機器件(諸如RL UE)可將其輔助資訊發送至網路器件(諸如gNB)。另一選擇係,中繼終端機器件(諸如RL UE)可將自一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接收之輔助資訊與其自身的輔助資訊合併且將其發送至網路器件(諸如gNB)。
圖4d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其可由實施於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中或處或實施為一第一終端機器件或者通信地耦合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裝置執行。如此,該裝置可提供用於實現方法430之各個部分之構件或模組以及用於聯合其他組件實現其他處理程序之構件或模組。針對上文實施例中已闡述之某些部分,此處為了簡潔而省略對其之說明。
在方塊432處,第一終端機器件可自網路器件接收一上限及一平均化窗。該上限用於確保在該平均化窗中攜載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一聚合大小不超過該上限。舉例而言,該上限用於確保在該平均化窗中平均化的攜載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一聚合大小不超過該上限。
在方塊434處,第一終端機器件可應用該上限及該平均化窗。
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高於一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限制時減小該上限。
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低於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限制時增加該上限。
舉例而言,針對每一RM UE及其所連接RL UE,伺服網路器件(諸如gNB)可對在一平均化窗中攜載RM UE之(非GBR) UL/DL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所允許聚合大小上之一上限進行組態。若由(R)AN量測或由RM/RL UE報告的RM UE之(平均) UL/DL UE-AMBR變得高於/低於UL/DL UE-AMBR限制,則針對RM UE減小/增加該上限。可藉由使用RRC傳訊向RM UE及RL UE通知該上限及該平均化窗,且RM UE及/或RL UE確保在該平均化窗內平均化的攜載RM UE之(非GBR) UL/DL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聚合大小不超過該上限。
圖5a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其可由實施於一中繼終端機器件中或處或實施為一中繼終端機器件或者通信地耦合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裝置執行。如此,該裝置可提供用於實現方法500之各個部分之構件或模組以及用於聯合其他組件實現其他處理程序之構件或模組。針對上文實施例中已闡述之某些部分,此處為了簡潔而省略對其之說明。
在方塊502處,中繼終端機器件可自一網路器件接收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在方塊504處,中繼終端機器件可應用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自第一終端機器件傳輸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由第一終端機器件接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自第一終端機器件至資料網路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自資料網路至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自第一終端機器件至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或者自中繼終端機器件至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在一實施例中,資料網路與第一終端機器件之間的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通信期之聚合最大位元速率(AMBR)、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使用者設備(UE)之所有非保證位元速率(GBR)服務品質(QoS)流之聚合AMBR、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保證流位元速率(GFBR)、第一終端機器件之最大流位元速率(MFBR),或者第一終端機器件之最大資料叢發量(MDBV)。
在一實施例中,中繼終端機器件與第一終端機器件之間的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中繼終端機器件之UE-PC5-AMBR、第一終端機器件之UE-PC5-AMBR,或中繼終端機器件與第一終端機器件之間的鏈路之PC5鏈路AMBR。
在一實施例中,網路器件包括一存取網路器件或存取管理功能中之至少一者。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終端機器件及/或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係經由一非存取層(NAS)傳訊或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中之至少一者自網路器件接收。
在一實施例中,中繼終端機器件可維持與一對應位元速率限制相關之第一終端機之訊務之至少一個佇列且對至少一個佇列應用對應位元速率限制,使得至少一個佇列上之聚合資料速率不超過對應位元速率限制。舉例而言,中繼終端機器件(諸如RL UE)中可包括QM功能以管理所連接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之(非GBR) Uu訊務之中繼。可針對自/向一所連接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遞送之(非GBR) Uu訊務或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之一流維持每一佇列。QM功能可確保至少一個佇列(或每一佇列)之位元速率不超過對應位元速率限制,諸如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之UE-AMBR限制及MFBR限制。
圖5b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其可由實施於一中繼終端機器件中或處或實施為一中繼終端機器件或者通信地耦合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裝置執行。如此,該裝置可提供用於實現方法510之各個部分之構件或模組以及用於聯合其他組件實現其他處理程序之構件或模組。針對上文實施例中已闡述之某些部分,此處為了簡潔而省略對其之說明。
在方塊512處,中繼終端機器件可將佇列狀態資訊傳輸至第一終端機器件。
在方塊514處,中繼終端機器件可自第一終端機器件接收佇列狀態資訊。
圖5c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其可由實施於一中繼終端機器件中或處或實施為一中繼終端機器件或者通信地耦合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裝置執行。如此,該裝置可提供用於實現方法520之各個部分之構件或模組以及用於聯合其他組件實現其他處理程序之構件或模組。針對上文實施例中已闡述之某些部分,此處為了簡潔而省略對其之說明。
在方塊522處,中繼終端機器件可自網路器件或一控制終端機器件接收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一量測組態。
在方塊524處,中繼終端機器件可基於量測組態執行量測。
在方塊526處,中繼終端機器件可將關於由中繼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傳輸至網路器件。
在一實施例中,關於由中繼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用於攜載下行鏈路訊務之PC5資源在第一終端機器件之所有所消耗PC5資源中所佔之一百分比,或藉由一資源分配模式分配之資源在用於在一PC5鏈路上攜載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所消耗資源中所佔之一百分比。
在一實施例中,資源分配模式包括網路排程側鏈路傳輸或終端機器件自主選擇的側鏈路傳輸中之至少一者。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流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無線電承載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PC5鏈路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中繼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第一終端機器件之PC5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中繼非GBR 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或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中繼GBR 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在一實施例中,不在同一媒體存取控制(MAC)服務資料單元(SDU)中或同一MAC PDU中使經中繼Uu訊務及PC5訊務多工。
舉例而言,可為中繼終端機器件(諸如RL UE)定義一類似報告訊息。在該報告訊息中,中繼終端機器件(諸如RL UE)提供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例如可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 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     量測可每流、每RB或每PC5鏈路執行,及/或針對一特定RM UE之經中繼Uu訊務及其他PC5訊務單獨執行,及/或針對一特定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之經中繼非GBR Uu訊務及經中繼GBR Uu訊務單獨執行,而RL UE可報告基於經量測資料速率計算之一經計算資料速率,諸如一特定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之聚合非GBR Uu資料速率(其應受UE-AMBR侷限)及/或一特定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之一RB中之Uu資料速率(其應受彼RB中之所有流之MFBR侷限)及/或一特定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之聚合PC5資料速率(其應受PC5鏈路AMBR侷限)。 ● 用於攜載DL訊務之PC5資源在一特定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之所有所消耗PC5資源中所佔之百分比。 ○     為了估計MAC層中之PC5資源之百分比,不應在同一MAC SDU中或不應在同一MAC PDU中使經中繼Uu訊務及其他PC5訊務多工。 ● 模式1資源分配(或模式2資源分配)之資源在用於在PC5鏈路上攜載一特定第一終端機器件(諸如RM UE)之DL訊務之所有所消耗資源中所佔之百分比。
圖5d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其可由實施於一中繼終端機器件中或處或實施為一中繼終端機器件或者通信地耦合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裝置執行。如此,該裝置可提供用於實現方法530之各個部分之構件或模組以及用於聯合其他組件實現其他處理程序之構件或模組。針對上文實施例中已闡述之某些部分,此處為了簡潔而省略對其之說明。
在方塊532處,中繼終端機器件可自第一終端機器件接收關於由第一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
在方塊534處,中繼終端機器件可將關於由第一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傳輸至網路器件。
圖5e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其可由實施於一中繼終端機器件中或處或實施為一中繼終端機器件或者通信地耦合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裝置執行。如此,該裝置可提供用於實現方法540之各個部分之構件或模組以及用於聯合其他組件實現其他處理程序之構件或模組。針對上文實施例中已闡述之某些部分,此處為了簡潔而省略對其之說明。
在方塊542處,中繼終端機器件可自網路器件接收一上限及一平均化窗。該上限用於確保在該平均化窗中攜載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一聚合大小不超過該上限。
在方塊544處,中繼終端機器件可應用該上限及該平均化窗。舉例而言,針對每一RM UE及其所連接RL UE,伺服網路器件(諸如gNB)可對在一平均化窗中攜載RM UE之(非GBR) UL/DL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所允許聚合大小上之一上限進行組態。若由(R)AN量測或由RM/RL UE報告的RM UE之(平均) UL/DL UE-AMBR變得高於/低於UL/DL UE-AMBR限制,則針對RM UE減小/增加該上限。可藉由使用RRC傳訊向RM UE及RL UE通知該上限及該平均化窗,且RM UE及/或RL UE確保在該平均化窗內平均化的攜載RM UE之(非GBR) UL/DL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聚合大小不超過該上限。
圖5f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其可由實施於一中繼終端機器件中或處或實施為一中繼終端機器件或者通信地耦合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裝置執行。如此,該裝置可提供用於實現方法550之各個部分之構件或模組以及用於聯合其他組件實現其他處理程序之構件或模組。針對上文實施例中已闡述之某些部分,此處為了簡潔而省略對其之說明。
在方塊552處,中繼終端機器件可自一網路器件接收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可類似於如上文所闡述之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
在方塊554處,中繼終端機器件可應用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類似於第一終端機器件,中繼終端機器件可應用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
圖6a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其可由實施於一網路器件中或處或實施為一網路器件或者通信地耦合至該網路器件之一裝置執行。如此,該裝置可提供用於實現方法600之各個部分之構件或模組以及用於聯合其他組件實現其他處理程序之構件或模組。針對上文實施例中已闡述之某些部分,此處為了簡潔而省略對其之說明。
在方塊602處,網路器件可將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傳輸至第一終端機器件。一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在方塊604處,視情況,網路器件可將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傳輸至中繼終端機器件。
在方塊606處,視情況,網路器件可將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一量測組態傳輸至第一終端機器件及/或中繼終端機器件。
圖6b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其可由實施於一網路器件中或處或實施為一網路器件或者通信地耦合至該網路器件之一裝置執行。如此,該裝置可提供用於實現方法610之各個部分之構件或模組以及用於聯合其他組件實現其他處理程序之構件或模組。針對上文實施例中已闡述之某些部分,此處為了簡潔而省略對其之說明。
在方塊612處,網路器件可自第一終端機器件及/或中繼終端機器件接收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
在方塊614處,網路器件可基於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執行資料速率控制及/或資源指派。
在一實施例中,在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經中繼Uu上行鏈路訊務及第一終端機器件之PC5訊務兩者之聚合資料速率限制時,網路器件可增加向第一終端機器件之側鏈路(SL)資源指派及/或攜載非GBR訊務的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優先化位元速率(PBR)。
在一實施例中,在輔助資訊指示超過經中繼Uu上行鏈路訊務及第一終端機器件之PC5訊務兩者之聚合資料速率限制時,網路器件可減小向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資源指派及/或攜載非GBR訊務的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PBR。
在一實施例中,若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至連接至中繼終端機器件之每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中繼Uu訊務及中繼終端機器件之PC5訊務兩者之聚合資料速率限制,則網路器件可增加向中繼終端機器件之SL資源指派及/或攜載非GBR訊務的中繼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PBR。
在一實施例中,若輔助資訊指示超過至連接至中繼終端機器件之每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中繼Uu下行鏈路訊務及中繼終端機器件之PC5訊務兩者之聚合資料速率限制,則網路器件可減小向中繼終端機器件之SL資源指派及/或攜載非GBR訊務的中繼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PBR。
在一實施例中,在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UE之所有非GBR QoS流之聚合AMBR限制及攜載經中繼非GBR上行鏈路訊務且映射至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所有流之上行鏈路MFBR限制時,網路器件可增加攜載經中繼非GBR上行鏈路訊務之SL邏輯通道之PBR。
在一實施例中,在輔助資訊指示超過UE之所有非GBR QoS流之聚合AMBR限制或攜載經中繼非GBR上行鏈路訊務且映射至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任何流之上行鏈路MFBR限制時,網路器件可減小攜載經中繼非GBR上行鏈路訊務之SL邏輯通道之PBR。
在一實施例中,若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攜載經中繼GBR上行鏈路訊務且映射至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所有流之MFBR限制,則網路器件可增加攜載經中繼GBR上行鏈路訊務之SL邏輯通道之PBR。
在一實施例中,若輔助資訊指示超過攜載經中繼GBR上行鏈路訊務且映射至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任何流之MFBR限制,則網路器件可減小攜載經中繼GBR上行鏈路訊務之SL邏輯通道之PBR。
在一實施例中,在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對PC5訊務之資料速率限制時,網路器件可增加攜載PC5訊務的第一終端機器件或中繼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PBR。
在一實施例中,在輔助資訊指示超過對PC5訊務之資料速率限制時,網路器件可減小攜載PC5訊務的第一終端機器件或中繼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PBR。
在一實施例中,資源指派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針對網路排程側鏈路傳輸之一動態授予之一資源指派、針對網路排程側鏈路傳輸之一經組態授予之一資源指派,或針對終端機器件自主選擇的側鏈路傳輸之一最大所允許授予大小之一資源指派。
舉例而言,在接收到來自一終端機器件(例如,RM UE或RL UE)之輔助資訊之後,網路器件(諸如gNB)可進行以下動作中之至少一者:
選項1:若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經中繼Uu訊務及其他PC5訊務兩者之聚合資料速率限制(例如UL UE-AMBR及RM UE之UE-PC5-AMBR上之限制),則網路器件可增加向RM UE之SL資源指派及/或攜載非GBR訊務的RM UE之SL LCH之優先化位元速率(PBR),否則減小該資源指派及/或該PBR。
選項2:若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至所連接RM UE中之每一者之經中繼Uu訊務及其他PC5訊務兩者之聚合資料速率限制(例如每一所連接RM UE之DL UE-AMBR及RL UE之UE-PC5-AMBR上之限制),則網路器件可增加向RL UE之SL資源指派及/或攜載非GBR訊務的RL UE之SL LCH之PBR,否則減小該資源指派及/或該PBR。
選項3:若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UE-AMBR限制及UL MFBR限制,則網路器件可增加攜載經中繼非GBR UL訊務的RM UE之SL LCH之優先化位元速率(PBR),否則減小該PBR。
選項4:若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MFBR限制,則網路器件可增加攜載經中繼GBR UL訊務的RM UE之SL LCH之優先化位元速率(PBR),否則減小該PBR。
選項5:若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對PC5訊務之資料速率限制(例如UE-PC5-AMBR),則網路器件可增加攜載PC5訊務的RM/RL UE之SL LCH之優先化位元速率(PBR),否則減小該PBR。
調整(亦即,增加或減小)資源指派可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 調整模式1之一動態授予 ● 調整模式1之一經組態授予 ● 調整模式2之最大所允許授予大小
在一實施例中,RL/RM UE之UE-PC5-AMBR係由RM UE之經中繼(非GBR) Uu訊務及其他(非GBR) PC5訊務兩者共用,在此情形中,應將RM UE之經中繼(非GBR) Uu訊務及其他(非GBR) PC5訊務兩者之加總資料速率與UE-PC5-AMBR相比較。
在一實施例中,RL/RM UE之UE-PC5-AMBR並不由RM UE之經中繼(非GBR) Uu訊務及其他(非GBR) PC5訊務兩者共用,在此情形中,將RM UE之經中繼(非GBR) Uu訊務之聚合資料速率及其他PC5訊務之聚合資料速率分別與UE-AMBR及UE-PC5-AMBR相比較。
在方塊616處,網路器件可將一上限及一平均化窗傳輸至第一終端機器件及/或中繼終端機器件。該上限用於確保在該平均化窗中攜載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一聚合大小不超過該上限。
根據各種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以對遠端UE執行速率限制(諸如UE-AMBR及UE-PC5-AMBR)之機制。遠端UE經由L2 UE至NW中繼傳輸及/或接收Uu訊務且經由PC5傳輸及/或接收其他PC5訊務。
根據各種實施例,網路器件可向一遠端UE通知UE-AMBR。遠端UE可基於UE-AMBR對其Uu非GBR訊務執行UE-AMBR強制。
根據各種實施例,在遠端UE處實施且視情況在中繼UE處實施一佇列管理(QM)功能以管理遠端UE之訊務之傳輸且對遠端UE之訊務執行速率限制。
根據各種實施例,當在遠端UE及中繼UE兩者處實施QM功能時,可定義一新控制PDU以在實施於遠端UE及中繼UE兩者處之QM功能之間交換佇列狀態資訊。
根據各種實施例,遠端UE及/或中繼UE將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提供至網路器件(諸如gNB)。網路器件(諸如gNB)可基於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調整SL資源指派及/或遠端UE及/或中繼UE之SL LCH之優先化位元速率(PBR)。
根據各種實施例,網路器件(諸如gNB)針對一遠端UE及/或所連接中繼UE對在一平均化窗中攜載遠端UE之(非GBR) UL及/或DL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所允許聚合大小上之一上限進行組態。遠端UE及/或所連接中繼UE確保在該平均化窗內平均化的攜載RM UE之(非GBR) UL/DL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聚合大小不超過該上限。
本文中之實施例可提供許多優點,以下係其實例之一非窮盡性清單。在本文中之某些實施例中,可恰當地執行速率限制,諸如遠端UE之UE-AMBR以及遠端UE及中繼UE之UE-PC5-AMBR。在本文中之某些實施例中,可更高效地且恰當地使用系統資源。在本文中之某些實施例中,可改良系統效能。本文中之實施例不限於上文所提及之特徵及優點。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在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後認識到額外特徵及優點。
圖7係展示適合於實踐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之一裝置之一方塊圖。舉例而言,上文所闡述之第一終端機器件、中繼終端機器件及網路器件中之任一者可實施為裝置700或透過該裝置實施。
裝置700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721,諸如一數位處理器(DP),及耦合至處理器721之至少一個記憶體(MEM) 722。裝置700可進一步包括耦合至處理器721之一傳輸器TX與接收器RX 723。MEM 722儲存一程式(PROG) 724。PROG 724可包含在於相關聯處理器721上執行時使得裝置700能夠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操作之指令。至少一個處理器721及至少一個MEM 722之一組合可形成經調適以實施本揭露之各種實施例之處理構件725。
本揭露之各種實施例可由電腦程式實施,電腦程式可由處理器721、軟體、韌體、硬體中之一或多者或以其之一組合執行。
MEM 722可係適合於本地技術環境之任何類型且可使用任何適合資料儲存技術(諸如基於半導體之記憶體器件、磁性記憶體器件及系統、光學記憶體器件及系統、固定記憶體以及可抽換式記憶體作為非限制性實例)來實施。
處理器721可係適合於本地技術環境之任何類型,且可包含一般用途電腦、特殊用途電腦、微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及基於多核心處理器架構之處理器中之一或多者作為非限制性實例。
在其中該裝置實施為第一終端機器件或實施於第一終端機器件處之一實施例中,記憶體722含有可由處理器721執行之指令,藉此第一終端機器件根據如上文所闡述與第一終端機器件相關之方法中之任一者來操作。
在其中該裝置實施為中繼終端機器件或實施於中繼終端機器件處之一實施例中,記憶體722含有可由處理器721執行之指令,藉此中繼終端機器件根據如上文所闡述與中繼終端機器件相關之方法中之任一者來操作。
在其中該裝置實施為網路器件或實施於網路器件處之一實施例中,記憶體722含有可由處理器721執行之指令,藉此網路器件根據如上文所闡述與網路器件相關之方法中之任一者來操作。
圖8a係展示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方塊圖。如所展示,第一終端機器件800包括一第一接收模組801及一第一應用模組802。第一接收模組801可經組態以自一網路器件接收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第一應用模組802可經組態以應用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一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終端機器件800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將佇列狀態資訊傳輸至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第一傳輸模組803。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終端機器件800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自中繼終端機器件接收佇列狀態資訊之一第二接收模組804。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終端機器件800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自網路器件或一控制終端機器件接收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一量測組態之一第三接收模組805。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終端機器件800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基於量測組態執行量測之一量測模組806。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終端機器件800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將關於由第一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傳輸至網路器件或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第二傳輸模組807。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終端機器件800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自網路器件接收一上限及一平均化窗之一第四接收模組808。該上限用於確保在該平均化窗中攜載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一聚合大小不超過該上限。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終端機器件800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應用該上限及該平均化窗之一第二應用模組809。
圖8b係展示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一中繼終端機器件850之一方塊圖。如所展示,中繼終端機器件850包括一第一接收模組851及一第一應用模組852。第一接收模組851可經組態以自一網路器件接收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第一應用模組852可經組態以應用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一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在一實施例中,中繼終端機器件850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將佇列狀態資訊傳輸至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第一傳輸模組853。
在一實施例中,中繼終端機器件850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自第一終端機器件接收佇列狀態資訊之一第二接收模組854。
在一實施例中,中繼終端機器件850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自網路器件或一控制終端機器件接收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一量測組態之一第三接收模組855。
在一實施例中,中繼終端機器件850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基於量測組態執行量測之一量測模組856。
在一實施例中,中繼終端機器件850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將關於由中繼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傳輸至網路器件之一第二傳輸模組857。
在一實施例中,中繼終端機器件850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自第一終端機器件接收關於由第一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之一第四接收模組858。
在一實施例中,中繼終端機器件850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將關於由第一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傳輸至網路器件之一第三傳輸模組859。
在一實施例中,中繼終端機器件850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自網路器件接收一上限及一平均化窗之一第五接收模組860。該上限用於確保在該平均化窗中攜載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一聚合大小不超過該上限。
在一實施例中,中繼終端機器件850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應用該上限及該平均化窗之一第二應用模組861。
在一實施例中,中繼終端機器件850進一步包括一第六接收模組862及一第三應用模組863。第六接收模組862可經組態以自網路器件接收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第三應用模組863可經組態以應用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
圖8c係展示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一網路器件之一方塊圖。如所展示,網路器件880包括一第一傳輸模組881。第一傳輸模組881可經組態以將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傳輸至第一終端機器件。一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在一實施例中,網路器件880可進一步包括可經組態以將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傳輸至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第二傳輸模組882。
在一實施例中,網路器件880可進一步包括可經組態以將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一量測組態傳輸至第一終端機器件及/或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第三傳輸模組883。
在一實施例中,網路器件880可進一步包括可經組態以自第一終端機器件及/或中繼終端機器件接收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之一接收模組884。
在一實施例中,網路器件880可進一步包括可經組態以基於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執行資料速率控制及/或資源指派之一執行模組885。
在一實施例中,網路器件880可進一步包括可經組態以將一上限及一平均化窗傳輸至第一終端機器件及/或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第四傳輸模組886。該上限用於確保在該平均化窗中攜載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一聚合大小不超過該上限。
以下詳細說明闡述用於層3 UE至網路中繼之AMBR控制之方法及器件。在以下詳細說明中,陳述諸如邏輯實施方案、類型及系統組件之相互關係等諸多特定細節以便提供對本揭露之一更透徹理解。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可在不具有此等特定細節之情況下實踐本揭露。在其他例項中,未詳細展示控制結構、電路及指令序列以便不使本揭露模糊。利用所包含說明,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在不進行過多實驗之情況下實施適當功能性。
說明書中對「一項實施例」、「一實施例」、「一實例實施例」等之提及指示所闡述的實施例可包含一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但每一實施例可不必包含該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此外,此等片語未必指代同一實施例。此外,在結合一實施例闡述一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時,據認為,無論是否明確闡述,結合其他實施例實施此特徵、結構或特性在熟習此項技術者之瞭解範圍內。
帶括弧之文字及帶虛線邊界(例如,大破折號、小破折號、點破折號及點)之方塊可在本文中用於圖解說明向本揭露之實施例添加額外特徵之選用操作。然而,此標記法不應被視為意指此等係僅有的選項或選用操作,及/或意指帶有實線邊界之方塊在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中並非係選用的。
在以下詳細說明及申請專利範圍中,可使用術語「經耦合(coupled)」及「經連接(connected)」連同其衍生詞。應理解,此等術語並非意欲為彼此之同義詞。「經耦合」用於指示可或可不彼此直接實體或電接觸、彼此協作或互動之兩個或多於兩個元件。「經連接」用於指示彼此耦合之兩個或多於兩個元件之間的通信的建立。
電子器件使用機器可讀媒體(亦稱作電腦可讀媒體)(諸如機器可讀儲存媒體(例如,磁碟、光碟、唯讀記憶體(ROM)、快閃記憶體器件、相變記憶體)及機器可讀傳輸媒體(亦稱作一載體) (例如,電、光學、無線電、聲或其他形式的所傳播信號–諸如載波、紅外線信號))儲存並傳輸(在內部進行及/或經由一網路與其他電子器件進行)程式碼(其由軟體指令組成且有時稱為電腦程式碼或一電腦程式)及/或資料。因此,一電子器件(例如,一電腦)包含硬體及軟體,諸如一組一或多個處理器,該組一或多個處理器耦合至用以儲存供在該組處理器上執行之程式碼及/或用以儲存資料之一或多個機器可讀儲存媒體。例如,一電子器件可包含含有程式碼之非揮發性記憶體,此乃因非揮發性記憶體甚至在電子器件被關斷時(在電力被移除時)可保持程式碼/資料,且在電子器件被接通時,將由彼電子器件之處理器執行的程式碼之彼部分通常自較緩慢非揮發性記憶體被複製至彼電子器件之揮發性記憶體(例如,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中。典型電子器件亦包含用以與其他電子器件建立網路連接(以使用傳播信號傳輸及/或接收程式碼及/或資料)之一組一或多個實體網路介面。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一或多個部分可使用軟體、韌體及/或硬體之不同組合來實施。
針對器件對器件(D2D)操作在至少兩個UE之間經由其傳輸信號之鏈路或無線電鏈路在本文中稱為一側鏈路(SL)。針對D2D操作在UE之間傳輸之信號在本文中稱為SL信號。術語SL亦可以可互換地稱為D2D鏈路、車輛對任何事物(V2X)鏈路、prose鏈路、同級間鏈路、PC5鏈路等。SL信號亦可以可互換地稱為V2X信號、D2D信號、prose信號、PC5信號、同級間信號等。
在以下實施例中,字詞「…中之至少一者」係在兩個節點之間(亦即,兩個UE之間或一gNB與一UE之間)的傳訊替代方案之說明中使用。此字詞意指一節點可使用一個或多於一個替代方案將傳訊資訊傳輸至另一節點。針對後一種情形,節點應用數種不同傳訊替代方案來將同一資訊傳輸至另一節點以改良傳輸可靠性。
下文所揭露之方法及器件涉及NR RAT,但亦可應用於LTE RAT或使得能夠在兩個附近器件上進行傳輸而不會損失任何意義之任何其他RAT。
此外,將遠端(RM) UE稱為需要經由一中間中繼UE (稱為RL UE)向/自gNB傳輸/接收封包之一UE。
在第一實施例中,針對RM UE定義一佇列管理(QM)功能。針對每一流維持每一佇列。此功能由RM UE操作以對PC5傳輸及/或後續中繼傳輸執行QoS要求。QoS要求可含有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  通信期AMBR
•  PC5鏈路AMBR
•  UE-PC5-AMBR
•  UE-AMBR
•  保證流位元速率(GFBR)
•  最大流位元速率(MFBR)
•  流優先權,例如,PQI或5QI
•  封包延遲預算(PDB)
•  封包錯誤率(PER)
•  最大資料叢發量(MDBV)。
另外,QM功能可考量其他輸入,諸如鏈路無線電通道品質(PC5及/或RL UE之Uu)之指示符、流/服務之資料量、鏈路擁塞/負載(PC5及/或RL UE之Uu)之指示符。
在第二實施例中,QM功能在RM UE側處操作,其中第一實施例中所闡述之QoS要求作為輸入,而不需要來自RL UE之一應答或狀態報告訊息作為額外輸入。
在此情形中,QM功能之一控制實體管理每一佇列以滿足QoS要求。若存在多個位元速率限制,則RM UE需要取所有限制之一最小值作為向QM功能之一輸入。同時,亦可考量流之間的公平性。在朝向RL UE之PC5鏈路上,控制實體確保每一服務流將資料提供至受位元速率限制所限制的下部層。
在第三實施例中,QM功能在RL UE側處操作,其中第一實施例中所闡述之QoS要求作為輸入。同時,亦考量流之間的公平性。
QM功能亦在朝向RM UE之PC5介面處操作。
在朝向RM UE之PC5鏈路上,控制實體確保每一服務流將資料提供至受位元速率限制所限制的下部層。
QM功能亦可在朝向gNB之Uu介面處操作。
在朝向gNB之Uu鏈路上,控制實體確保每一服務流將資料提供至受位元速率限制所限制的下部層。
在第四實施例中,將QM功能添加至RLC層。
在第五實施例中,將QM功能添加至SDAP層。
在第六實施例中,在PC5介面處管理QM功能。
在第七實施例中,針對包含一RM UE及一RL UE之一UE對,在QM功能係在兩側(亦即,RM UE以及RL UE)處操作之情形中,可定義數個新類型的控制PDU,使得兩側可交換關於佇列之狀態報告。控制PDU可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  就例如以下各項而言用於流控制之控制PDU:緩衝區大小、排佇延遲、封包丟失、所傳輸封包之數目、所接收封包之數目、所傳輸位元之數目、所接收位元之數目等,
o  可存在分別用於流控制回饋及輪詢之分開的控制PDU,
•  用於狀態報告之控制PDU,其指示已成功地接收哪些封包/PDU。
在第八實施例中,RL UE中之佇列可係經典加權循環佇列或交錯循環佇列。
在一實例中,一RL UE根據RM UE之通信期AMBR及RM UE之PC5鏈路AMBR以及用於攜載RM UE之中繼訊務之RL UE之每一PDU通信期之通信期-AMBR來維持佇列。一佇列控制實體確保每一佇列將資料提供至受位元速率限制所限制的下部層。(舉例而言,RM UE之通信期AMBR及RM UE之PC5鏈路AMBR以及用於攜載RM UE之中繼訊務之RL UE之每一PDU通信期之通信期-AMBR。在此情形中,針對每一RM UE,位元速率限制取所有三個限制之一最小值。)
圖8d圖解說明排佇機制之一實例。
自RL UE至網路之總UL訊務不應超出中繼通信期-AMBR。RL UE針對每一RM UE形成一佇列。針對每一佇列i,根據以下公式(1)判定一權重W_i:
Figure 02_image001
(1)
其中session_AMBR i表示RM UE i之通信期AMBR。
在第九實施例中,一RL UE在其將RM UE資訊報告給核心網路(CN)時自CN獲得一RM UE之通信期-AMBR及PC5鏈路AMBR,例如圖2d中之步驟5。RL UE之AMF可自RM UE之UDM獲得通信期-AMBR及PC5鏈路AMBR且經由一N1訊息將該資訊提供至RL UE。
在第十實施例中,若一RM UE具有其通信期-AMBR及PC5鏈路AMBR,例如RM UE在其註冊程序期間獲得該資訊(如TS 23.287之第6.5條中所定義),則RM UE可在PC5鏈路建立程序期間包含關於其通信期-AMBR及PC5鏈路AMBR之資訊,例如,在TS 23.287之第6.3.3.1條中之步驟4中。以此方式,RL UE將知曉關於RM UE之此資訊。
在第十一實施例中,一RL UE根據遠端UE之通信期-AMBR及PC5鏈路_AMBR以及RL UE之PC5鏈路_AMBR控制至一RM UE之PC5鏈路之位元速率。例如,與RM UE之PC5鏈路之位元速率不可超過min{遠端UE之通信期-AMBR、PC5鏈路AMBR、中繼UE之PC5鏈路AMBR}。
在第十二實施例中,RL UE之SMF將RM UE資訊(例如遠端UE IP資訊)及對應通信期-AMBR提供至RL UE之UPF。RL UE之UPF對自/向一RM UE (基於RM UE資訊而識別)傳輸之所有非GBR訊務執行一速率限制,使得在AMBR平均窗中平均化之聚合資料速率不超過RM UE之通信期-AMBR。RL UE之UPF可週期性地或在速率狀態自「超過通信期-AMBR」改變為「未超過通信期-AMBR」且反之亦然時向中繼UE之SMF通知是否超過一特定RM UE之通信期-AMBR。RL UE之SMF可將此進一步通知給RL UE,且然後,RL UE可將此進一步通知給對應RM UE。RL UE及/或RM UE中之QM功能然後可相應地調整RM UE之速率限制。
圖8e係圖解說明根據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之實施於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上之一方法560之一流程圖。作為一實例,此流程圖之操作可由一第一UE執行,但其不限於此。將參考其他圖之例示性實施例闡述此流程圖及其他流程圖中之操作。然而,應瞭解,流程圖之操作可由除參考其他圖所論述之彼等之外的本揭露之實施例執行,且參考此等其他圖所論述的本揭露之實施例可執行不同於參考該等流程圖所論述之彼等之操作。
在一項實施例中,第一UE可操作一QM功能,從而控制每一流之佇列(方塊561)。QM功能然後可接收PC5傳輸及/或後續中繼傳輸之QoS要求以控制每一流之佇列(方塊562)。
作為一實例,QoS要求可包含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通信期AMBR;
PC5鏈路AMBR;
UE-PC5-AMBR;
UE-AMBR;
GFBR;
MFBR;
流優先權;
PDB;
PER;及
MDBV。
作為一實例,方法560可進一步包括:
由QM功能接收鏈路無線電通道品質之指示符、流或服務之資料量及/或鏈路擁塞或負載之指示符。
作為一實例,第一UE可係一遠端UE。
作為另一實例,方法560可進一步包括:
在存在複數個位元速率限制之情形中,由QM功能判定位元速率限制之一最小值。
作為另一實例,在朝向一中繼UE之一PC5鏈路上,QM功能之一控制實體可致使每一服務流將資料提供至受位元速率限制所限制的下部層。
作為另一實例,該方法可進一步包括:
將關於第一UE之一通信期AMBR及一PC5鏈路AMBR之資訊併入至一PC5鏈路建立程序中,使得一中繼UE將知曉該資訊。
作為另一實例,該方法可進一步包括:
傳輸或接收對其執行一速率限制之所有非GBR訊務,使得一聚合資料速率不超過第一UE之一通信期AMBR。
作為另一實例,該方法可進一步包括:
自一中繼UE接收關於是否超過第一UE之通信期AMBR之資訊。
作為另一實例,第一UE之QM功能及/或中繼UE之一QM功能可基於該資訊調整第一UE之一速率限制。
作為一實例,第一UE可係一中繼UE。
作為另一實例,QM功能可在朝向一遠端UE之一PC5介面處操作。
作為另一實例,在朝向遠端UE之一PC5鏈路上,QM功能之一控制實體可致使每一服務流將資料提供至受位元速率限制所限制的下部層。
作為另一實例,QM功能可在朝向一gNB之一Uu介面處操作。
作為另一實例,在朝向gNB之一Uu鏈路上,QM功能之一控制實體可致使每一服務流將資料提供至受位元速率限制所限制的下部層。
作為另一實例,第一UE中之佇列可係經典加權循環佇列或交錯循環佇列。
作為另一實例,可基於位元速率限制而維持佇列,該等位元速率限制包含與第一UE相關聯之遠端UE之通信期AMBR及PC5鏈路AMBR以及第一UE與遠端UE之間的PDU通信期中之每一者之一通信期AMBR。
作為另一實例,QM功能之一佇列控制實體可致使每一佇列將資料提供至受位元速率限制所限制的下部層。
作為另一實例,針對遠端UE中之每一者,位元速率限制之一最小值可係遠端UE之通信期AMBR、遠端UE之PC5鏈路AMBR及第一UE與遠端UE之間的PDU通信期之通信期AMBR之一最小值。
作為另一實例,針對為與第一UE相關聯之遠端UE中之一者形成之一佇列,可藉由將此遠端UE之通信期AMBR除以與第一UE相關聯之所有遠端UE之通信期AMBR之一總和而判定一權重。
作為另一實例,方法560可進一步包括:
在將遠端UE資訊報告給一核心網路時,自該核心網路獲得與第一UE相關聯之一遠端UE之一通信期AMBR及一PC5鏈路AMBR。
作為另一實例,可將遠端UE之通信期AMBR及PC5鏈路AMBR自與遠端UE相關聯之一UDM傳輸至與第一UE相關聯之一AMF,且經由一N1訊息提供至第一UE。
作為另一實例,方法560可進一步包括:
基於一遠端UE之一通信期AMBR及一PC5鏈路AMBR以及第一UE之一PC5鏈路AMBR而控制至該遠端UE之一PC5鏈路之位元速率。
作為另一實例,方法560可進一步包括:
自與第一UE相關聯之一控制節點接收關於是否超過一遠端UE之一通信期AMBR之資訊;及
將該資訊傳輸至該遠端UE。
作為另一實例,第一UE之QM功能及/或遠端UE之一QM功能可基於該資訊調整遠端UE之一速率限制。
作為另一實例,控制節點可係一SMF。
作為一實例,可將QM功能添加至一RLC層。
作為一實例,可將QM功能添加至一SDAP層。
作為一實例,可在一PC5介面處管理QM功能。
作為一實例,在QM功能係在第一UE及其配對UE兩者處操作之情形中,可定義複數種類型的控制PDU,使得第一UE與其配對UE兩者可交換關於佇列之狀態報告。
作為另一實例,控制PDU可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用於流控制之控制PDU;及
用於狀態報告之控制PDU。
作為另一實例,用於流控制之控制PDU可進一步包括用於流控制回饋及用於輪詢之分開的控制PDU。
作為另一實例,用於狀態報告之控制PDU可指示已成功地接收哪些PDU。
此外,本揭露提供經調適以執行方法560之一第一終端機器件。
圖8f係圖解說明根據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之實施於控制節點上之一方法660之一流程圖。作為一實例,此流程圖之操作可由可支援用於遠端UE報告之程序之一控制節點執行。
在一項實施例中,控制節點可將遠端UE資訊及一對應通信期AMBR傳輸至與控制節點相關聯之一中繼UE之一UPF (方塊661)。
作為一實例,方法660可進一步包括:
自UPF接收關於是否超過基於遠端UE資訊識別之一遠端UE之通信期AMBR之資訊;及
將該資訊傳輸至中繼UE。
作為另一實例,可週期性地或在一速率狀態在超過通信期AMBR之一狀態與未超過通信期AMBR之一狀態之間改變時接收該資訊。
作為一實例,控制節點可係一SMF。
此外,本揭露提供經調適以執行方法660之一控制節點。
圖8g係圖解說明根據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之一第一終端機器件8900之一方塊圖。作為一實例,第一終端機器件8900可充當一第一UE,但不限於此。應瞭解,第一終端機器件8900可使用除圖8g中所圖解說明之彼等之外的組件來實施。
參考圖8g,第一終端機器件8900可包括至少一處理器8901、一記憶體8902、一網路介面8903及一通信媒體8904。處理器8901、記憶體8902及網路介面8903可經由通信媒體8904彼此通信地耦合。
處理器8901可包含一或多個處理單元。一處理單元可係包括一或多個積體電路之一實體器件或製品,該一或多個積體電路自電腦可讀媒體(諸如記憶體8902)讀取資料及指令且選擇性地執行指令。在各種實施例中,處理器8901可以各種方式實施。作為一實例,處理器8901可實施為一或多個處理核心。作為另一實例,處理器8901可包括一或多個單獨微處理器。在再一實例中,處理器8901可包括提供特定功能性之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在又一實例中,處理器8901可藉由使用一ASIC及/或藉由執行電腦可執行指令而提供特定功能性。
記憶體8902可包含能夠儲存資料及/或電腦可執行指令之一或多個電腦可用或電腦可讀儲存媒體。應瞭解,儲存媒體較佳地係一非暫時性儲存媒體。
網路介面8903可係使得第一終端機器件8900能夠將資料發送至其他器件或自其他器件接收資料之一器件或製品。在不同實施例中,網路介面8903可以不同方式實施。作為一實例,網路介面8903可實施為一乙太網路介面、一符記環(token-ring)網路介面、一光纖網路介面、一網路介面(例如,Wi-Fi、WiMax等),或另一類型的網路介面。
通信媒體8904可促進處理器8901、記憶體8902及網路介面8903之間的通信。通信媒體8904可以各種方式實施。舉例而言,通信媒體8904可包括一周邊組件互連(PCI)匯流排、一PCI高速匯流排,一加速圖形埠(AGP)匯流排、一串列進階技術附接(ATA)互連、一並列ATA互連、一光纖通道互連、一USB匯流排、一小型運算系統介面(SCSI)介面,或另一類型的通信媒體。
在圖8g之實例中,儲存於記憶體8902中之指令可包含在由處理器8901執行時致使第一終端機器件8900實施關於圖8e所闡述之方法之彼等指令。
圖8h係圖解說明根據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之一第一終端機器件8910之另一方塊圖。作為一實例,第一終端機器件8910可充當一第一UE,但不限於此。應瞭解,第一終端機器件8910可使用除圖8h中所圖解說明之彼等之外的組件來實施。
參考圖8h,第一終端機器件8910可包括至少一操作單元8911及一接收單元8912。操作單元8911可經調適以至少執行圖8e之方塊561中所闡述之操作。接收單元8912可經調適以至少執行圖8e之方塊562中所闡述之操作。
圖8i係圖解說明根據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之一控制節點8920之一方塊圖。作為一實例,控制節點8920可係支援遠端UE報告之一SMF,但不限於此。應瞭解,控制節點8920可使用除圖8i中所圖解說明之彼等之外的組件來實施。
參考圖8i,控制節點8920可包括至少一處理器8921、一記憶體8922、一網路介面8923及一通信媒體8924。處理器8921、記憶體8922及網路介面8923經由通信媒體8924彼此通信地耦合。
處理器8921、記憶體8922、網路介面8923及通信媒體8924在結構上分別類似於處理器8921、記憶體8922、網路介面8923及通信媒體8924,且將不在本文中詳細地闡述。
在圖8i之實例中,儲存於記憶體8922中之指令可包含在由處理器8921執行時致使控制節點8920實施關於圖8f所闡述之方法之彼等指令。
圖8j係圖解說明根據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之一控制節點8930之另一方塊圖。作為一實例,控制節點8930可係支援遠端UE報告之一SMF,但不限於此。應瞭解,控制節點8930可使用除圖8j中所圖解說明之彼等之外的組件來實施。
參考圖8j,控制節點8930可包括至少一傳輸單元8931。傳輸單元8931可經調適以至少執行圖8f之方塊661中所闡述之操作。
圖8h及圖8j中所展示之單元可構成在一機器(例如,可讀媒體)內體現之機器可執行指令,該等機器可執行指令在由一機器執行時將致使該機器執行所闡述之操作。此外,此等單元中之任一者可實施為硬體,諸如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諸如此類。
此外,應瞭解,本文中所闡述之配置係僅作為實例來陳述。除所展示之彼等配置或替代所展示之彼等配置,亦可使用其他配置(例如,更多控制器或更多偵測器等),且可共同省略某些單元。對應地參考圖8e及圖8f更詳細地闡述此等單元之功能性及協作。
圖8k係圖解說明根據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之一無線通信系統8940之一方塊圖。無線通信系統8940包括至少一第一終端機器件8941及一控制節點8942。在一項實施例中,第一終端機器件8941可充當圖8g或圖8h中所繪示之第一終端機器件8900或8910,且控制節點8942可充當圖8i或圖8j中所繪示之控制節點8920或8930。在一項實施例中,第一終端機器件8941與控制節點8942可彼此通信。
術語單元或模組可在電子設備、電器件及/或電子器件之領域中具有習用意義且可包含(舉例而言)用於執行各別任務、程序、運算、輸出及/或顯示功能等等之電及/或電子電路系統、器件、模組、處理器、記憶體、邏輯固態及/或離散器件、電腦程式或指令,諸如本文中所闡述之彼等。
在具有功能單元之情況下,第一終端機器件、控制節點、中繼終端機器件及網路器件可不需要一固定處理器或記憶體,可自通信系統中之第一終端機器件、控制節點、中繼終端機器件及網路器件配置任何運算資源及儲存資源。虛擬化技術及網路運算技術之引入可改良網路資源之使用效率及網路之靈活性。
根據本揭露之一態樣,提供一電腦程式產品,其有形地儲存於一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上且包含指令,該等指令在於至少一個處理器上執行時致使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上文所闡述之方法中之任一者。
根據本揭露之一態樣,提供一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儲存指令,該等指令在由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上文所闡述之方法中之任一者。
此外,將如下介紹包含終端機器件及網路節點之例示性總體通信系統。
本揭露之實施例提供包含一主機電腦之一通信系統,該主機電腦包含:處理電路系統,其經組態以提供使用者資料;及一通信介面,其經組態以將該使用者資料轉發至一蜂巢式網路以供傳輸至一終端機器件。該蜂巢式網路包含一基地台(諸如上文所提及之網路器件),及/或該終端機器件(諸如上文所提及之第一終端機器件及中繼終端機器件)。
在本揭露之實施例中,該系統進一步包含該終端機器件,其中該終端機器件經組態以與該基地台通信。
在本揭露之實施例中,該主機電腦之該處理電路系統經組態以執行一主機應用程式,藉此提供該使用者資料;且該終端機器件包含經組態以執行與該主機應用程式相關聯之一用戶端應用程式之處理電路系統。
本揭露之實施例亦提供包含一主機電腦之一通信系統,該主機電腦包含:一通信介面,其經組態以接收源自於來自一終端機器件之一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一基地台。該傳輸係自該終端機器件至該基地台。上文提及該基地台,及/或上文提及該終端機器件。
在本揭露之實施例中,該主機電腦之該處理電路系統經組態以執行一主機應用程式。該終端機器件經組態以執行與該主機應用程式相關聯之一用戶端應用程式,藉此提供待由該主機電腦接收之該使用者資料。
圖9係展示根據某些實施例之一無線網路之一示意圖。
儘管本文中所闡述之標的物可實施於使用任何適合組件之任何適當類型的系統中,但本文中所揭露之實施例係關於一無線網路(諸如圖9中所圖解說明之實例無線網路)而闡述。為簡單性起見,圖9之無線網路僅繪示網路1006、網路節點1060 (對應於網路側節點)及1060b,以及WD (對應於終端機器件) 1010、1010b及1010c。在實踐中,一無線網路可進一步包含適合於支援無線器件之間或一無線器件與另一通信器件(諸如一陸線電話、一服務提供者或者任何其他網路節點或終端器件)之間的通信之任何額外元件。在所圖解說明的組件當中,以額外細節繪示網路節點1060及無線器件(WD) 1010。無線網路可將通信及其他類型之服務提供至一或多個無線器件以促進無線器件對由無線網路或經由無線網路提供之服務之存取及/或該等服務之使用。
無線網路可包括以下各項及/或與以下各項介接:任何類型之通信、電信、資料、蜂巢式及/或無線電網路或其他類似類型之系統。在某些實施例中,無線網路可經組態以根據特定標準或其他類型之預定義規則或程序來操作。因此,無線網路之特定實施例可實施:通信標準,諸如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長期演進(LTE)及/或其他適合2G、3G、4G或5G標準;無線區域網路(WLAN)標準,諸如IEEE 802.11標準;及/或任何其他適當無線通信標準,諸如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藍芽、Z軸向波及/或ZigBee標準。
網路1006可包括一或多個回程網路、核心網路、IP網路、公用交換電話網路(PSTN)、封包資料網路、光學網路、廣域網路(WAN)、區域網路(LAN)、無線區域網路(WLAN)、有線網路、無線網路、都會區域網路及其他網路以達成器件之間的通信。
網路節點1060及WD 1010包括下文更詳細地闡述之各種組件。此等組件共同工作以便提供網路節點及/或無線器件功能性,諸如在一無線網路中提供無線連接。在不同實施例中,無線網路可包括任何數目個有線或無線網路、網路節點、基地台、控制器、無線器件、中繼台及/或可促進或參與資料及/或信號之傳遞(無論是經由有線連接還是無線連接)之任何其他組件或系統。
如本文中所使用,網路節點係指能夠、經組態、經配置及/或可操作以與一無線器件及/或與無線網路中之其他網路節點或設備直接或間接通信以達成及/或提供對無線器件之無線存取及/或在無線網路中執行其他功能(例如,管理)的設備。網路節點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存取點(AP) (例如,無線電存取點)、基地台(BS) (例如,無線電基地台、節點B、演進節點B (eNB)及NR NodeB (gNB))。基地台可基於其提供之涵蓋範圍量(或,換言之,其傳輸功率位準)而分類且然後亦可稱為超微型基地台、微型基地台、小型基地台或大型基地台。一基地台可係控制一中繼器之一中繼節點或一中繼供體節點。一網路節點亦可包含一分散式無線電基地台之一或多個(或所有)部分,諸如集中式數位單元及/或遠端無線電單元(RRU),有時稱為遠端無線電頭(RRH)。此等遠端無線電單元可或可不與一天線一起整合為一天線整合式無線電。一分散式無線電基地台之部分亦可稱為一分散式天線系統(DAS)中之節點。網路節點之又一些實例包含多標準無線電(MSR)設備(諸如MSR BS)、網路控制器(諸如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或基地台控制器(BSC))、收發器基地台(BTS)、傳輸點、傳輸節點、多小區/多播協調實體(MCE)、核心網路節點(例如,MSC、MME)、O&M節點、OSS節點、SON節點、定位節點(例如,E-SMLC)及/或MDT。作為另一實例,一網路節點可係如下文更詳細地闡述之一虛擬網路節點。然而,更一般而言,網路節點可表示能夠、經組態、經配置及/或可操作以使一無線器件達成及/或具備對無線網路之存取或將某些服務提供至已存取無線網路之一無線器件的任何適合器件(或器件群組)。
在圖9中,網路節點1060包含處理電路系統1070、器件可讀媒體1080、介面1090、附屬設備1084、電源1086、功率電路系統1087及天線1062。儘管圖9之實例無線網路中所圖解說明之網路節點1060可表示包含硬體組件之所圖解說明組合之一器件,但其他實施例可包括具有不同組件組合之網路節點。應理解,一網路節點包括執行本文中所揭露之任務、特徵、功能及方法所需要之硬體及/或軟體之任何適合組合。此外,雖然網路節點1060之組件經繪示為位於一較大框內或嵌套在多個框內之單個框,但在實踐中,一網路節點可包括構成一單個所圖解說明組件之多個不同實體組件(例如,器件可讀媒體1080可包括多個單獨硬碟機以及多個RAM模組)。
類似地,網路節點1060可由可各自具有其自身之各別組件之多個實體上單獨之組件(例如,一NodeB組件與一RNC組件或一BTS組件與一BSC組件等)組成。在其中網路節點1060包括多個單獨組件(例如,BTS及BSC組件)之特定情境中,可在數個網路節點當中共用單獨組件中之一或多者。舉例而言,一單個RNC可控制多個NodeB。在此一情境中,每一唯一NodeB與RNC對可在某些例項中被視為一單個單獨網路節點。在某些實施例中,網路節點1060可經組態以支援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RAT)。在此等實施例中,某些組件可係複製的(例如,單獨器件可讀媒體1080用於不同RAT)且某些組件可係再使用的(例如,同一天線1062可由RAT共用)。網路節點1060亦可包含用於整合至網路節點1060中之不同無線技術(例如,GSM、WCDMA、LTE、NR、WiFi或藍芽無線技術)之多組各種所圖解說明組件。此等無線技術可整合至相同或不同晶片或晶片組及網路節點1060內之其他組件中。
處理電路系統1070經組態以執行本文中經闡述為由一網路節點提供之任何判定、計算或類似操作(例如,特定獲得操作)。由處理電路系統1070執行之此等操作可包含:藉由(舉例而言)將由處理電路系統1070獲得之資訊轉換成其他資訊而處理該所獲得資訊;比較所獲得資訊或經轉換資訊與儲存於網路節點中之資訊;及/或基於所獲得資訊或經轉換資訊而執行一或多個操作,且作為該處理之一結果而做出一判定。
處理電路系統1070可包括以下各項中之一或多者之一組合:一微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中央處理單元、數位信號處理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場可程式化閘陣列或任何其他適合運算器件、資源或者可操作以單獨或聯合其他網路節點1060組件(諸如器件可讀媒體1080)而提供網路節點1060功能性之硬體、軟體及/或經編碼邏輯之組合。舉例而言,處理電路系統1070可執行儲存於器件可讀媒體1080中或儲存於處理電路系統1070內之記憶體中之指令。此功能性可包含提供本文中所論述之各種無線特徵、功能或益處中之任一者。在某些實施例中,處理電路系統1070可包含一系統單晶片(SOC)。
在某些實施例中,處理電路系統1070可包含射頻(RF)收發器電路系統1072及基頻處理電路系統1074中之一或多者。在某些實施例中,射頻(RF)收發器電路系統1072及基頻處理電路系統1074可在單獨晶片(或晶片組)、板或單元(諸如無線電單元及數位單元)上。在替代實施例中,RF收發器電路系統1072及基頻處理電路系統1074之部分或全部可在相同晶片或晶片組、板或單元上。
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文中經闡述為由一網路節點、基地台、eNB或其他此類網路器件提供之功能性中之某些或所有功能性可由執行儲存於器件可讀媒體1080或處理電路系統1070內之記憶體上之指令之處理電路系統1070執行。在替代實施例中,可在不執行儲存於一單獨或離散器件可讀媒體上之指令(諸如以一硬接線方式)之情況下由處理電路系統1070提供功能性中之某些或所有功能性。在彼等實施例中之任一者中,無論是否執行儲存於一器件可讀儲存媒體上之指令,處理電路系統1070皆可經組態以執行所闡述功能性。由此功能性提供之益處不限於僅處理電路系統1070或網路節點1060之其他組件,而是整體地由網路節點1060及/或大體地由終端使用者及無線網路享用。
器件可讀媒體1080可包括任何形式之揮發性或非揮發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包含但不限於持久儲存裝置、固態記憶體、遠端安裝式記憶體、磁性媒體、光學媒體、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大容量儲存媒體(舉例而言,一硬碟機)、可抽換式儲存媒體(舉例而言,一快閃磁碟機、一光碟(CD)或一數位視訊磁碟(DVD))及/或儲存可由處理電路系統1070使用之資訊、資料及/或指令之任何其他揮發性或非揮發性非暫時性器件可讀及/或電腦可執行記憶體器件。器件可讀媒體1080可儲存任何適合指令、資料或資訊,包含一電腦程式、軟體、一應用程式(包含邏輯、規則、程式碼、表格等中之一或多者)及/或能夠由處理電路系統1070執行且由網路節點1060利用之其他指令。器件可讀媒體1080可用於儲存由處理電路系統1070進行之任何計算及/或經由介面1090接收之任何資料。在某些實施例中,處理電路系統1070及器件可讀媒體1080可被視為係整合式的。
介面1090用於網路節點1060、網路1006及/或WD 1010之間的傳訊及/或資料之有線或無線通信。如所圖解說明,介面1090包括用以經由一有線連接例如向及自網路1006發送及接收資料之埠/端子1094。介面1090亦包含可耦合至天線1062或在某些實施例中係該天線之一部分之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1092。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1092包括濾波器1098及放大器1096。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1092可連接至天線1062及處理電路系統1070。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可經組態以調節在天線1062與處理電路系統1070之間傳遞之信號。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1092可接收數位資料,該數位資料將經由一無線連接發出至其他網路節點或WD。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1092可使用濾波器1098及/或放大器1096之一組合將數位資料轉換成具有適當頻道及頻寬參數之一無線電信號。然後可經由天線1062傳輸該無線電信號。類似地,當接收資料時,天線1062可收集無線電信號,然後由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1092將該等無線電信號轉換成數位資料。可將數位資料傳遞至處理電路系統1070。在其他實施例中,介面可包括不同組件及/或不同組件組合。
在特定替代實施例中,網路節點1060可不包含單獨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1092,替代地,處理電路系統1070可包括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且可在不具有單獨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1092之情況下連接至天線1062。類似地,在某些實施例中,RF收發器電路系統1072之全部或某些可被視為介面1090之一部分。在又一些實施例中,介面1090可包含一或多個埠或端子1094、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1092及RF收發器電路系統1072作為一無線電單元(未展示)之部分,且介面1090可與基頻處理電路系統1074通信,該基頻處理電路系統係一數位單元(未展示)之部分。
天線1062可包含經組態以發送及/或接收無線信號之一或多個天線或天線陣列。天線1062可耦合至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1092且可係能夠以無線方式傳輸及接收資料及/或信號之任何類型之天線。在某些實施例中,天線1062可包括可操作以傳輸/接收介於(舉例而言) 2 GHz與66 GHz之間的無線電信號之一或多個單向天線、扇形天線或面板天線。一單向天線可用於在任一方向上傳輸/接收無線電信號,一扇形天線可用於自在一特定區域內之器件傳輸/接收無線電信號,且一面板天線可係用於在一相對筆直線路中傳輸/接收無線電信號之一視線天線。在某些例項中,多於一個天線之使用可稱為MIMO。在特定實施例中,天線1062可與網路節點1060分開且可透過一介面或埠連接至網路節點1060。
天線1062、介面1090及/或處理電路系統1070可經組態以執行本文中經闡述為由一網路節點執行之任何接收操作及/或特定獲得操作。可自一無線器件、另一網路節點及/或任何其他網路設備接收任何資訊、資料及/或信號。類似地,天線1062、介面1090及/或處理電路系統1070可經組態以執行本文中經闡述為由一網路節點執行之任何傳輸操作。可將任何資訊、資料及/或信號傳輸至一無線器件、另一網路節點及/或任何其他網路設備。
功率電路系統1087可包括功率管理電路系統或耦合至功率管理電路系統且經組態以為網路節點1060之組件供應電力以執行本文中所闡述之功能性。功率電路系統1087可自電源1086接收電力。電源1086及/或功率電路系統1087可經組態而以適合用於各別組件之一形式(例如,以每一各別組件所需要之一電壓及電流位準)將電力提供至網路節點1060之各種組件。電源1086可包含於功率電路系統1087及/或網路節點1060中或在該功率電路系統及/或該網路節點外部。舉例而言,網路節點1060可經由一輸入電路系統或介面(諸如一電纜)連接至一外部電源(例如,一電插座),藉此外部電源將電力供應至功率電路系統1087。作為另一實例,電源1086可以連接至功率電路系統1087或整合於該功率電路系統中之一電池或電池組之形式包括一電力源。倘若外部電源出故障,則該電池可提供備用電力。亦可使用其他類型之電源,諸如光伏打器件。
網路節點1060之替代實施例可包含可負責提供網路節點之功能性(包含本文中所闡述之功能性中之任一者及/或支援本文中所闡述之標的物必需之任一功能性)之特定態樣之除圖9中所展示之彼等組件以外之額外組件。舉例而言,網路節點1060可包含使用者介面設備以允許將資訊輸入至網路節點1060中且允許自網路節點1060輸出資訊。此可允許一使用者執行針對網路節點1060之診斷、維護、維修及其他管理功能。
如本文中所使用,無線器件(WD)係指能夠、經組態、經配置及/或可操作以與網路節點及/或其他無線器件以無線方式通信之一器件。除非另有陳述,否則術語WD可在本文中與使用者設備(UE)可互換地使用。以無線方式進行通信可涉及使用電磁波、無線電波、紅外線波及/或適合用於透過空氣傳達資訊之其他類型之信號傳輸及/或接收無線信號。在某些實施例中,一WD可經組態以在不具有直接人類互動之情況下傳輸及/或接收資訊。例如,一WD可經設計以在由一內部或外部事件觸發時或回應於來自網路之請求而按一預定排程將資訊傳輸至一網路。一WD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一智慧型電話、一行動電話、一手機、一IP上語音(VoIP)電話、一無線局部線路電話、一桌上型電腦、一個人數位助理(PDA)、一無線相機、一遊戲控制台或器件、一音樂儲存器件、一播放器具、一可穿戴式終端機器件、一無線端點、一行動台、一平板電腦、一膝上型電腦、一膝上型電腦嵌入式設備(LEE)、一膝上型電腦安裝式設備(LME)、一智慧型器件、一無線客戶場所設備(CPE)、一車輛安裝式無線終端機器件等。一WD可(舉例而言)藉由實施用於側鏈路通信、車輛對車輛(V2V)、車輛對基礎設施(V2I)、車輛對任何事物(V2X)之一3GPP標準支援器件對器件(D2D)通信,且可在此情形中稱為一D2D通信器件。作為再一特定實例,在一物聯網(IoT)情境中,一WD可表示執行監測及/或量測且將此等監測及/或量測之結果傳輸至另一WD及/或一網路節點之一機器或其他器件。在此情形中,WD可係一機器對機器(M2M)器件,在一3GPP內容脈絡中,該機器對機器(M2M)器件可稱為一MTC器件。作為一項特定實例,WD可係實施3GPP窄頻帶物聯網(NB-IoT)標準之一UE。此等機器或器件之特定實例係感測器、計量器件(諸如功率計)、工業機械或者家庭或個人器具(例如,冰箱、電視機等)、個人可穿戴件(例如,手錶、健身追蹤器等)。在其他情境中,一WD可表示能夠監測及/或報告其操作狀態或與其操作相關聯之其他功能之一車輛或其他設備。如上文所闡述之一WD可表示一無線連接之端點,在此情形中,器件可稱為一無線終端機。此外,如上文所闡述之一WD可係行動的,在此情形中其亦可稱為一行動器件或一行動終端機。
如所圖解說明,無線器件1010包含天線1011、介面1014、處理電路系統1020、器件可讀媒體1030、使用者介面設備1032、附屬設備1034、電源1036及功率電路系統1037。WD 1010可包含用於由WD 1010支援之不同無線技術(例如,GSM、WCDMA、LTE、NR、WiFi、WiMAX或藍芽無線技術,僅舉幾項實例)之所圖解說明組件中之一或多者之多組組件。此等無線技術可整合至相同或不同晶片或晶片組及WD 1010內之其他組件中。
天線1011可包含經組態以發送及/或接收無線信號之一或多個天線或天線陣列且連接至介面1014。在某些替代實施例中,天線1011可與WD 1010分開且可透過一介面或埠連接至WD 1010。天線1011、介面1014及/或處理電路系統1020可經組態以執行本文中經闡述為由一WD執行之任何接收或傳輸操作。可自一網路節點及/或另一WD接收任何資訊、資料及/或信號。在某些實施例中,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及/或天線1011可被視為一介面。
如所圖解說明,介面1014包括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1012及天線1011。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1012包括一或多個濾波器1018及放大器1016。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1012連接至天線1011及處理電路系統1020,且經組態以調節在天線1011與處理電路系統1020之間傳遞之信號。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1012可耦合至天線1011或係該天線之一部分。在某些實施例中,WD 1010可不包含單獨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1012;而是,處理電路系統1020可包括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且可連接至天線1011。類似地,在某些實施例中,RF收發器電路系統1022之某些或全部可被視為介面1014之一部分。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1012可接收待經由一無線連接發出至其他網路節點或WD之數位資料。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1012可使用濾波器1018及/或放大器1016之一組合將數位資料轉換成具有適當頻道及頻寬參數之一無線電信號。然後可經由天線1011傳輸該無線電信號。類似地,當接收資料時,天線1011可收集無線電信號,然後由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1012將該無線電信號轉換成數位資料。可將數位資料傳遞至處理電路系統1020。在其他實施例中,介面可包括不同組件及/或不同組件組合。
處理電路系統1020可包括以下各項中之一或多者之一組合:一微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中央處理單元、數位信號處理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場可程式化閘陣列或任何其他適合運算器件、資源或者可操作以單獨或聯合其他WD 1010組件(諸如器件可讀媒體1030)而提供WD 1010功能性之硬體、軟體及/或經編碼邏輯之組合。此功能性可包含提供本文中所論述之各種無線特徵或益處中之任一者。舉例而言,處理電路系統1020可執行儲存於器件可讀媒體1030中或儲存於處理電路系統1020內之記憶體中以提供本文中所揭露之功能性之指令。
如所圖解說明,處理電路系統1020包含RF收發器電路系統1022、基頻處理電路系統1024及應用程式處理電路系統1026中之一或多者。在其他實施例中,該處理電路系統可包括不同組件及/或不同組件組合。在特定實施例中,WD 1010之處理電路系統1020可包括一SOC。在某些實施例中,RF收發器電路系統1022、基頻處理電路系統1024及應用程式處理電路系統1026可在單獨晶片或晶片組上。在替代實施例中,基頻處理電路系統1024及應用程式處理電路系統1026之部分或全部可組合至一個晶片或晶片組中,且RF收發器電路系統1022可在一單獨晶片或晶片組上。在又替代實施例中,RF收發器電路系統1022及基頻處理電路系統1024之部分或全部可在同一晶片或晶片組上,且應用程式處理電路系統1026可在一單獨晶片或晶片組上。在又其他替代實施例中,RF收發器電路系統1022、基頻處理電路系統1024及應用程式處理電路系統1026之部分或全部可組合於同一晶片或晶片組中。在某些實施例中,RF收發器電路系統1022可係介面1014之一部分。RF收發器電路系統1022可調節用於處理電路系統1020之RF信號。
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文中經闡述為由一WD執行之功能性之某些或全部可由執行儲存於器件可讀媒體1030 (其在特定實施例中可係一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上之指令之處理電路系統1020提供。在替代實施例中,可在不執行儲存於一單獨或離散器件可讀儲存媒體上之指令(諸如以一硬接線方式)之情況下由處理電路系統1020提供功能性中之某些或所有功能性。在彼等特定實施例中之任一者中,無論是否執行儲存於一器件可讀儲存媒體上之指令,處理電路系統1020可經組態以執行所闡述功能性。由此功能性提供之益處不限於僅處理電路系統1020或WD 1010之其他組件,而是整體地由WD 1010及/或大體地由終端使用者及無線網路享用。
處理電路系統1020可經組態以執行本文中經闡述為由一WD執行之任何判定、計算或類似操作(例如,特定獲得操作)。由處理電路系統1020執行之此等操作可包含:藉由(舉例而言)將由處理電路系統1020獲得之資訊轉換成其他資訊而處理該所獲得資訊;比較該所獲得資訊或經轉換資訊與由WD 1010儲存之資訊;及/或基於該所獲得資訊或經轉換資訊而執行一或多個操作,且作為該處理之一結果而做出一判定。
器件可讀媒體1030可係可操作的以儲存一電腦程式、軟體、一應用程式(包含邏輯、規則、程式碼、表格等中之一或多者)及/或能夠由處理電路系統1020執行之其他指令。器件可讀媒體1030可包含電腦記憶體(例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M)或唯讀記憶體(ROM))、大容量儲存媒體(例如,一硬碟)、可抽換式儲存媒體(例如,一光碟(CD)或一數位視訊磁碟(DVD)),及/或儲存可由處理電路系統1020使用之資訊、資料及/或指令之任何其他揮發性或非揮發性非暫時性器件可讀及/或電腦可執行記憶體器件。在某些實施例中,處理電路系統1020及器件可讀媒體1030可被視為係整合的。
使用者介面設備1032可提供允許一人類使用者與WD 1010互動之組件。此互動可係為諸多形式,諸如視覺、聽覺、觸覺等。使用者介面設備1032可係可操作的以產生至使用者之輸出且允許使用者將輸入提供至WD 1010。互動類型可取決於安裝於WD 1010中之使用者介面設備1032之類型而變化。舉例而言,若WD 1010係一智慧型電話,則互動可係經由一觸控螢幕;若WD 1010係一智慧計,則互動可透過提供用電量(例如,所使用之加侖數)之一螢幕或提供一聲音警報(例如,若偵測到煙霧)之一揚聲器。使用者介面設備1032可包含輸入介面、器件及電路以及輸出介面、器件及電路。使用者介面設備1032經組態以允許將資訊輸入至WD 1010中,且連接至處理電路系統1020以允許處理電路系統1020處理輸入資訊。使用者介面設備1032可包含(舉例而言)一麥克風、一近接或其他感測器、鍵/按鈕、一觸控顯示器、一或多個相機、一USB埠或其他輸入電路系統。使用者介面設備1032亦經組態以允許自WD 1010輸出資訊,且允許處理電路系統1020自WD 1010輸出資訊。舉例而言,使用者介面設備1032可包含一揚聲器、一顯示器、振動電路系統、一USB埠、一耳機介面,或其他輸出電路系統。使用使用者介面設備1032之一或多個輸入及輸出介面、器件及電路,WD 1010可與終端使用者及/或無線網路通信,且允許其受益於本文中所闡述之功能性。
附屬設備1034可操作以提供一般不可由WD執行之更特定功能性。此可包括用於出於各種目的而進行量測之專業化感測器、用於額外類型之通信(諸如有線通信)之介面等。所包含之附屬設備1034之組件及其類型可取決於實施例及/或情境而變化。
在某些實施例中,電源1036可呈一電池或電池組之形式。亦可使用其他類型之電源,諸如一外部電源(例如,一電插座)、光伏打器件或電源電池。WD 1010可進一步包括功率電路系統1037,該功率電路系統用於將電力自電源1036遞送至需要來自電源1036之電力來執行本文中所闡述或指示之任何功能性的WD 1010之各種部件。在某些實施例中,功率電路系統1037可包括功率管理電路系統。另外或另一選擇係,功率電路系統1037可係可操作的以自一外部電源接收電力;在此情形中,WD 1010可經由輸入電路系統或一介面(諸如一電力纜線)連接至外部電源(諸如一電插座)。在特定實施例中,功率電路系統1037亦可係可操作的以將來自一外部電源之電力遞送至電源1036。舉例而言,此可係用於將電源1036充電。功率電路系統1037可對來自電源1036之電力執行任何格式化、轉換或其他修改以使該電力適合用於被供應電力的WD 1010之各別組件。
圖10係展示根據某些實施例之一使用者設備之一示意圖。
圖10圖解說明根據本文中所闡述之各種態樣之一UE之一項實施例。如本文中所使用,在擁有及/或操作相關器件之一人類使用者之意義上,一使用者設備或UE可未必具有一使用者。替代地,一UE可表示意欲出售給一人類使用者或由一人類使用者操作但可不或最初可不與一特定人類使用者相關聯之一器件(例如,一智慧型灑水車控制器)。另一選擇係,一UE可表示不意欲出售給一終端使用者或由一終端使用者操作但可與一使用者相關聯或為一使用者之利益而操作之一器件(例如,一智慧型功率計)。UE 1100可係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識別之任何UE,包含一NB-IoT UE、一機器型通信(MTC) UE,及/或一增強型MTC (eMTC) UE。如圖10中所圖解說明,UE 1100係經組態用於根據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發表之一或多個通信標準(諸如3GPP之GSM、UMTS、LTE,及/或5G標準)進行通信之一WD之一項實例。如先前所提及,術語WD與UE可以可互換地使用。因此,儘管圖10係一UE,但本文中所論述之組件同樣可適用於一WD,且反之亦然。
在圖10中,UE 1100包含處理電路系統1101,該處理電路系統操作地耦合至輸入/輸出介面1105、射頻(RF)介面1109、網路連接介面1111、記憶體1115 (包含隨機存取記憶體(RAM) 1117、唯讀記憶體(ROM) 1119及儲存媒體1121或諸如此類)、通信子系統1131、電源1113及/或任何其他組件或其任何組合。儲存媒體1121包含作業系統1123、應用程式1125,及資料1127。在其他實施例中,儲存媒體1121可包含其他類似類型的資訊。特定UE可利用圖10中所展示之所有組件或該等組件之僅一子組。組件之間的整合位準可自一個UE至另一UE而變化。此外,特定UE可含有一組件之多個執行個體,諸如多個處理器、記憶體、收發器、傳輸器、接收器等。
在圖10中,處理電路系統1101可經組態以處理電腦指令及資料。處理電路系統1101可經組態以實施:任何順序狀態機,其操作以執行作為機器可讀電腦程式儲存於記憶體中之機器指令,諸如一或多個硬體實施之狀態機(例如,在離散邏輯、FPGA、ASIC等中);可程式化邏輯以及適當韌體;一或多個所儲存程式、一般用途處理器(諸如一微處理器或數位信號處理器(DSP))以及適當軟體;或以上各項之任何組合。舉例而言,處理電路系統1101可包含兩個中央處理單元(CPU)。資料可係呈適合於由一電腦使用之一形式之資訊。
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輸入/輸出介面1105可經組態以提供至一輸入器件、輸出器件或輸入與輸出器件之一通信介面。UE 1100可經組態以經由輸入/輸出介面1105使用一輸出器件。一輸出器件可使用與一輸入器件相同類型之介面埠。舉例而言,一USB埠可用於將輸入提供至UE 1100及自該UE提供輸出。輸出器件可係一揚聲器、一音效卡、一視訊卡、一顯示器、一監測器、一印表機、一致動器、一發射器、一智慧卡、另一輸出器件,或其任何組合。UE 1100可經組態以經由輸入/輸出介面1105使用一輸入器件以允許一使用者將資訊擷取至UE 1100中。輸入器件可包含一觸控敏感式或存在敏感式顯示器、一相機(例如,一數位相機、一數位視訊攝影機、一網路攝影機等)、一麥克風、一感測器、一滑鼠、一軌跡球、一方向鍵、一追蹤墊、一滾輪、一智慧卡,及諸如此類。存在敏感式顯示器可包含一電容或電阻式觸控感測器以感測來自一使用者之輸入。一感測器可係(例如)一加速度計、一陀螺儀、一傾斜感測器、一力感測器、一磁力計、一光學感測器、一近接感測器、另一相似感測器或其任何組合。舉例而言,輸入器件可係一加速度計、一磁力計、一數位相機、一麥克風及一光學感測器。
在圖10中,RF介面1109可經組態以提供至RF組件(諸如一傳輸器、一接收器及一天線)之一通信介面。網路連接介面1111可經組態以提供至網路1143a之一通信介面。網路1143a可囊括有線及/或無線網路,諸如一區域網路(LAN)、一廣域網路(WAN)、一電腦網路、一無線網路、一電信網路、另一相似網路或其任何組合。舉例而言,網路1143a可包括一Wi-Fi網路。網路連接介面1111可經組態以包含用於根據一或多個通信協定(諸如乙太網路、TCP/IP、SONET、ATM或諸如此類)經由一通信網路與一或多個其他器件通信之一接收器及一傳輸器介面。網路連接介面1111可實施對於通信網路鏈路(例如,光學、電及諸如此類)適當之接收器及傳輸器功能性。傳輸器及接收器功能可共用電路組件、軟體或韌體,或另一選擇係可單獨地實施。
RAM 1117可經組態以經由匯流排1102與處理電路系統1101介接以在執行軟體程式(諸如作業系統、應用程式及器件驅動程式)期間提供資料或電腦指令之儲存或快取。ROM 1119可經組態以將電腦指令或資料提供至處理電路系統1101。舉例而言,ROM 1119可經組態以儲存用於基礎系統功能(諸如基礎輸入及輸出(I/O)、啟動或儲存於一非揮發性記憶體中之來自一鍵盤之按鍵輸入之接收)之不變的低階系統程式碼或資料。儲存媒體1121可經組態以包含記憶體,諸如RAM、ROM、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PROM)、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PROM)、電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磁碟、光碟、軟碟、硬碟、可抽換式磁帶盒或快閃磁碟機。在一項實例中,儲存媒體1121可經組態以包含作業系統1123、應用程式1125 (諸如一網路瀏覽器應用程式、一介面工具集(widget)或小工具(gadget)引擎或另一應用程式)及資料檔案1127。儲存媒體1121可儲存各種各樣的作業系統或作業系統組合中之任一者以供UE 1100使用。
儲存媒體1121可經組態以包含若干個實體驅動單元,諸如冗餘獨立磁碟陣列(RAID)、軟碟機、快閃記憶體、USB快閃磁碟機、外部硬碟機、拇指磁碟機、隨身碟、保密磁碟機、高密度數位多功能碟片(HD-DVD)光碟機、內部硬碟機、藍光光碟機、全像數位資料儲存(HDDS)光碟機、外部小型雙直列記憶體模組(DIM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DRAM)、外部微型DIMM SDRAM、智慧卡記憶體(諸如一用戶身份模組或一可抽換式使用者身份(SIM/RUIM)模組)、其他記憶體或其任何組合。儲存媒體1121可允許UE 1100存取儲存於暫時性或非暫時性記憶體媒體上之電腦可執行指令、應用程式或諸如此類,以卸載資料或上載資料。一製品(諸如利用一通信系統之一個製品)可有形地體現於儲存媒體1121 (其可包括一器件可讀媒體)中。
在圖10中,處理電路系統1101可經組態以使用通信子系統1131與網路1143b通信。網路1143a及網路1143b可係同一網路或相同網路或者一不同網路或不同的網路。通信子系統1131可經組態以包含用於與網路1143b通信之一或多個收發器。舉例而言,通信子系統1131可經組態以包含一或多個收發器,該一或多個收發器用於根據一或多個通信協定(諸如IEEE 802.11、CDMA、WCDMA、GSM、LTE、UTRAN、WiMax或諸如此類)與能夠進行無線通信之另一器件(諸如另一WD、UE或一無線電存取網路(RAN)之基地台)之一或多個遠端收發器通信。每一收發器可包含分別用以實施對RAN鏈路適當之傳輸器或接收器功能性(例如,頻率分配及諸如此類)之傳輸器1133及/或接收器1135。此外,每一收發器之傳輸器1133及接收器1135可共用電路組件、軟體或韌體,或另一選擇係可單獨地實施。
在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通信子系統1131之通信功能可包含資料通信、語音通信、多媒體通信、短程通信(諸如藍芽)、近場通信、基於位置之通信(諸如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來判定一位置)、另一相似通信功能或其任何組合。舉例而言,通信子系統1131可包含蜂巢式通信、Wi-Fi通信、藍芽通信及GPS通信。網路1143b可囊括有線及/或無線網路,諸如一區域網路(LAN)、一廣域網路(WAN)、一電腦網路、一無線網路、一電信網路、另一相似網路或其任何組合。舉例而言,網路1143b可係一蜂巢式網路、一Wi-Fi網路及/或一近場網路。電源1113可經組態以將交流(AC)或直流(DC)電力提供至UE 1100之組件。
本文中所闡述之特徵、益處及/或功能可實施於UE 1100之組件中之一者中或跨越UE 1100之多個組件進行分割。此外,本文中所闡述之特徵、益處及/或功能可以硬體、軟體或韌體之任何組合實施。在一項實例中,通信子系統1131可經組態以包含本文中所闡述之組件中之任一者。此外,處理電路系統1101可經組態以經由匯流排1102與此等組件中之任一者通信。在另一實例中,此等組件中之任一者可由儲存於記憶體中之程式指令來表示,該等程式指令在由處理電路系統1101執行時執行本文中所闡述之對應功能。在另一實例中,可在處理電路系統1101與通信子系統1131之間分割此等組件中之任一者之功能性。在另一實例中,可在軟體或韌體中實施此等組件中之任一者之非運算密集型功能且可在硬體中實施運算密集型功能。
圖11係展示根據某些實施例之一虛擬化環境之一示意圖。
圖11係圖解說明可在其中虛擬化由某些實施例實施之功能之一虛擬化環境1200之一示意性方塊圖。在本發明內容脈絡中,虛擬化意指形成可包含虛擬化硬體平臺、儲存器件及網路資源之裝置或器件之虛擬版本。如本文中所使用,虛擬化可適用於一節點(例如,一經虛擬化基地台或一經虛擬化無線電存取節點)或一器件(例如,一UE、一無線器件或任何其他類型的通信器件)或其組件,且與一實施方案其中功能性之至少一部分實施為一或多個虛擬組件(例如,經由一或多個應用程式、組件、功能、虛擬機或在一或多個網路中之一或多個實體處理節點上執行之容器)。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闡述之功能中之某些或所有功能可實施為由一或多個虛擬機執行之虛擬組件,該一或多個虛擬機實施於由硬體節點1230中之一或多者主控之一或多個虛擬環境1200中。此外,在其中虛擬節點並非一無線電存取節點或不需要無線電連接性(例如,一核心網路節點)之實施例中,則可完全地虛擬化網路節點。
功能可由一或多個應用程式1220 (另一選擇係,其可稱作軟體執行個體、虛擬器具、網路功能、虛擬節點、虛擬網路功能等)實施,該一或多個應用程式操作以實施本文中所揭露之實施例中之某些實施例之特徵、功能及/或益處中之某些特徵、功能及/或益處。應用程式1220在提供包括處理電路系統1260及記憶體1290-1之硬體1230之虛擬化環境1200中運行。記憶體1290-1含有可由處理電路系統1260執行之指令1295,藉此應用程式1220操作以提供本文中所揭露之特徵、益處及/或功能中之一或多者。
虛擬化環境1200包括一般用途或特殊用途網路硬體器件1230,其包括可係商業現成(COTS)處理器、專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或者包含數位或類比硬體組件或者特殊用途處理器之任何其他類型之處理電路系統之一組一或多個處理器或處理電路系統1260。每一硬體器件可包括記憶體1290-1,其可係用於暫時儲存由處理電路系統1260執行之指令1295或軟體之非持久記憶體。每一硬體器件可包括一或多個網路介面控制器(NIC) 1270,亦稱為網路介面卡,其包含實體網路介面1280。每一硬體器件亦可包含其中儲存有可由處理電路系統1260執行之軟體1295及/或指令之非暫時性持久機器可讀儲存媒體1290-2。軟體1295可包含任何類型之軟體,包含用於具現化一或多個虛擬化層1250 (亦稱為超管理器)之軟體、用以執行虛擬機1240之軟體以及允許其執行關於本文中所闡述之某些實施例所闡述之功能、特徵及/或益處之軟體。
虛擬機1240包括虛擬處理、虛擬記憶體、虛擬網路或介面及虛擬儲存器件,且可由一對應虛擬化層1250或超管理器運行。可在虛擬機1240中之一或多者上實施虛擬器具1220之執行個體之不同實施例,且可以不同方式來進行實施。
在操作期間,處理電路系統1260執行軟體1295以具現化超管理器或虛擬化層1250,其有時可稱為一虛擬機監視器(VMM)。虛擬化層1250可將看起來像網路硬體之一虛擬操作平臺呈現給虛擬機1240。
如圖11中所展示,硬體1230可係具有泛用或特定組件之一獨立網路節點。硬體1230可包括天線12225且可經由虛擬化實施某些功能。另一選擇係,硬體1230可係一較大硬體叢集(例如,諸如在一資料中心或客戶場所設備(CPE)中)之部分,其中諸多硬體節點一起工作且經由管理與協調流程(MANO) 12100來管理,該管理與協調流程尤其監督應用程式1220之生命週期管理。
在某些內容脈絡中,硬體之虛擬化稱為網路功能虛擬化(NFV)。NFV可用於將諸多網路設備類型合併至工業標準高容量伺服器硬體、實體交換機及實體儲存器件(其可位於資料中心及客戶場所設備中)上。
在NFV之內容脈絡中,虛擬機1240可係像程式在一實體非虛擬化機器上執行一樣運行程式之一實體機器之一軟體實施方案。虛擬機1240中之每一者及執行彼虛擬機之硬體1230之部分(亦即,專用於彼虛擬機之硬體及/或彼虛擬機與虛擬機1240中之其他虛擬機一起共用之硬體)形成一單獨虛擬網路元件(VNE)。
又在NFV之內容脈絡中,虛擬網路功能(VNF)負責處置在位於硬體網路基礎設施1230之頂部上之一或多個虛擬機1240中運行之特定網路功能且對應於圖11中之應用程式1220。
在某些實施例中,各自包含一或多個傳輸器12220及一或多個接收器12210之一或多個無線電單元12200可耦合至一或多個天線12225。無線電單元12200可經由一或多個適當網路介面與硬體節點1230直接通信且可與虛擬組件組合使用以使一虛擬節點(諸如一無線電存取節點或一基地台)具備無線電能力。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藉助控制系統12230之使用實現某些傳訊,另一選擇係,該控制系統可用於硬體節點1230與無線電單元12200之間的通信。
圖12係展示根據某些實施例之經由一中間網路連接至一主機電腦之一電信網路之一示意圖。
參考圖12,根據一實施例,一通信系統包含電信網路1310,諸如一3GPP類型蜂巢式網路,該電信網路包括存取網路1311 (諸如一無線電存取網路)及核心網路1314。存取網路1311包括各自界定一對應涵蓋區域1313a、1313b、1313c之複數個基地台1312a、1312b、1312c,諸如NB、eNB、gNB或其他類型的無線存取點。每一基地台1312a、1312b、1312c可經由一有線或無線連接1315連接至核心網路1314。位於涵蓋區域1313c中之一第一UE 1391經組態而以無線方式連接至對應基地台1312c或由該對應基地台呼叫。涵蓋區域1313a中之一第二UE 1392可以無線方式連接至對應基地台1312a。雖然在此實例中圖解說明複數個UE 1391、1392,但所揭露實施例同樣適用於其中一唯一UE係在涵蓋區域中或其中一唯一UE連接至對應基地台1312a或1312b或1312c之一情況。
電信網路1310自身連接至主機電腦1330,該主機電腦可以一獨立伺服器、一雲端實施之伺服器、一分散式伺服器之硬體及/或軟體來體現或體現為一伺服器場中之處理資源。主機電腦1330可在一服務提供者之支配或控制下,或可由服務提供者或代表服務提供者來操作。電信網路1310與主機電腦1330之間的連接1321及1322可自核心網路1314直接延伸至主機電腦1330或可經由一選用中間網路1320進行。中間網路1320可係一公用、私人或主控網路中之一者或其中之多於一者之一組合;若存在,則中間網路1320可係一骨幹網路或網際網路;特定而言,中間網路1320可包括兩個或更多個子網路(未展示)。
圖12之通信系統整體地達成經連接UE 1391、1392與主機電腦1330之間的連接性。該連接性可經闡述為一雲上(OTT)連接1350。主機電腦1330及經連接UE 1391、1392經組態以使用存取網路1311、核心網路1314、任何中間網路1320及可能額外基礎設施(未展示)作為中介來經由OTT連接1350傳遞資料及/或傳訊。在OTT連接1350經過之參與通信器件不知曉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通信之路由之意義上,OTT連接1350可係透明的。舉例而言,可不或不需要通知基地台1312a或1312b或1312c關於一傳入下行鏈路通信之過去路由以及源自主機電腦1330以轉發(例如,移交)至一經連接UE 1391之資料。類似地,基地台1312a或1312b或1312c不需要知曉源自UE 1391朝向主機電腦1330之一傳出上行鏈路通信之未來路由。
圖13係展示根據某些實施例之在一部分無線連接上經由一基地台與一使用者設備通信之一主機電腦之一示意圖。
根據一實施例,現在將參考圖13闡述前述段落中所論述之UE、基地台及主機電腦之實例實施方案。在通信系統1400中,主機電腦1410包括硬體1415,該硬體包含經組態以設置且維持與通信系統1400之一不同通信器件之一介面之一有線或無線連接的通信介面1416。主機電腦1410進一步包括處理電路系統1418,該處理電路系統可具有儲存及/或處理能力。特定而言,處理電路系統1418可包括一或多個可程式化處理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場可程式化閘陣列或經調適以執行指令之此等(未展示)之組合。主機電腦1410進一步包括軟體1411,該軟體儲存於主機電腦1410中或可由該主機電腦存取且可由處理電路系統1418執行。軟體1411包含主機應用程式1412。主機應用程式1412可係可操作的以將一服務提供至一遠端使用者,諸如經由端接在UE 1430及主機電腦1410處之OTT連接1450連接之UE 1430。在將服務提供至遠端使用者時,主機應用程式1412可提供使用OTT連接1450傳輸之使用者資料。
通信系統1400進一步包含基地台1420,該基地台提供於一電信系統中且包括硬體1425從而使得其能夠與主機電腦1410且與UE 1430通信。硬體1425可包含:通信介面1426,其用於設置且維持與通信系統1400之一不同通信器件之一介面之一有線或無線連接;以及無線電介面1427,其用於至少設置且維持與位於由基地台1420伺服之一涵蓋區域(圖13中未展示)中之UE 1430之無線連接1470。通信介面1426可經組態以促進至主機電腦1410之連接1460。連接1460可係直接的或其可穿過電信系統之一核心網路(圖13中未展示)及/或穿過電信系統外部之一或多個中間網路。在所展示之實施例中,基地台1420之硬體1425進一步包含處理電路系統1428,該處理電路系統可包括經調適以執行指令之一或多個可程式化處理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場可程式化閘陣列或此等各項之組合(未展示)。基地台1420進一步具有儲存在內部或可經由一外部連接存取之軟體1421。
通信系統1400進一步包含已經提及之UE 1430。其硬體1435可包含無線電介面1437,該無線電介面經組態以設置且維持與伺服於UE 1430當前位於其中之一涵蓋區域之一基地台之無線連接1470。UE 1430之硬體1435進一步包含處理電路系統1438,該處理電路系統可包括經調適以執行指令之一或多個可程式化處理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場可程式化閘陣列或此等各項之組合(未展示)。UE 1430進一步包括軟體1431,該軟體儲存於UE 1430中或可由該UE存取且可由處理電路系統1438執行。軟體1431包含用戶端應用程式1432。用戶端應用程式1432可係可操作的以在主機電腦1410之支援下經由UE 1430將一服務提供至一人類或非人類使用者。在主機電腦1410中,一執行主機應用程式1412可經由端接在UE 1430及主機電腦1410處之OTT連接1450與執行用戶端應用程式1432通信。在將服務提供至使用者時,用戶端應用程式1432可自主機應用程式1412接收請求資料且回應於請求資料而提供使用者資料。OTT連接1450可傳送請求資料及使用者資料兩者。用戶端應用程式1432可與使用者互動以產生其所提供之使用者資料。
應注意,圖13中所圖解說明之主機電腦1410、基地台1420及UE 1430可分別類似於或完全相同於圖12之主機電腦1330、基地台1312a、1312b、1312c中之一者及UE 1391、1392中之一者。亦即,此等實體之內部工作可係如圖13中所展示,且獨立地,周圍網路拓撲可係圖12之周圍網路拓撲。
在圖13中,已抽象地繪製OTT連接1450以在不具有對任何中介器件及訊息經由此等器件之精確路由之明確提及之情況下圖解說明經由基地台1420在主機電腦1410與UE 1430之間進行之通信。網路基礎設施可判定路由,該網路基礎設施可經組態以向UE 1430或操作主機電腦1410之服務提供者或兩者隱藏該路由。當OTT連接1450係作用的時,網路基礎設施可進一步做出其藉以動態地改變路由之決定(例如,在網路之負載平衡考量或重新組態之基礎上)。
UE 1430與基地台1420之間的無線連接1470係根據本揭露通篇所闡述之實施例之教示。各種實施例中之一或多者改良使用OTT連接1450提供至UE 1430之OTT服務之效能,在該OTT連接中,無線連接1470形成最後節段。更精確地,此等實施例之教示可改良網路連接之一重新啟動之潛時及功率消耗,及藉此提供諸如經減少使用者等待時間、經增強速率控制等益處。
可出於監測一或多項實施例改良之資料速率、潛時及其他因素之目的而提供一量測程序。可進一步存在用於回應於量測結果之變化而重新組態主機電腦1410與UE 1430之間的OTT連接1450之一選用網路功能性。可在主機電腦1410之軟體1411及硬體1415中或在UE 1430之軟體1431及硬體1435中或在兩者中實施用於重新組態OTT連接1450之量測程序及/或網路功能性。在實施例中,感測器(未展示)可部署在通信器件中或與通信器件相關聯,OTT連接1450穿過該等通信器件;感測器可藉由供應上文所例示之經監測量之值或供應其他物理量之值(軟體1411、1431可依據其運算或估計經監測量)而參與量測程序。OTT連接1450之重新組態可包含訊息格式、重新傳輸設定、較佳路由等;重新組態需要不影響基地台1420,且其對於基地台1420可係未知的或察覺不到的。此等程序及功能性可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且實踐的。在特定實施例中,量測可涉及專屬UE傳訊從而促進主機電腦1410對處理量、傳播時間、潛時及諸如此類之量測。可實施該等量測,此乃因軟體1411及1431在其監測傳播時間、錯誤等時致使訊息使用OTT連接1450以特定空白或「虛設」訊息傳輸。
圖14係展示根據某些實施例之在包含一主機電腦、一基地台及一使用者設備之一通信系統中實施之方法之一示意圖。
圖14係圖解說明根據一項實施例之在一通信系統中實施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該通信系統包含一主機電腦、一基地台及一UE,其可係參考圖12及圖13所闡述之彼等主機電腦、基地台及UE。為本揭露之簡單性起見,此章節中將僅包含對圖14之圖式參考。在步驟1510中,主機電腦提供使用者資料。在步驟1510之子步驟1511 (其可係選用的)中,主機電腦藉由執行一主機應用程式而提供使用者資料。在步驟1520中,主機電腦起始將使用者資料攜載至UE之一傳輸。在步驟1530 (其可係選用的)中,根據本揭露通篇所闡述之實施例之教示,基地台將在主機電腦起始之傳輸中攜載之使用者資料傳輸至UE。在步驟1540 (其亦可係選用的)中,UE執行與由主機電腦執行之主機應用程式相關聯之一用戶端應用程式。
圖15係展示根據某些實施例之在包含一主機電腦、一基地台及一使用者設備之一通信系統中實施之方法之一示意圖。
圖15係圖解說明根據一項實施例之在一通信系統中實施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該通信系統包含一主機電腦、一基地台及一UE,其可係參考圖12及圖13所闡述之彼等主機電腦、基地台及UE。為本揭露之簡單性起見,此章節中將僅包含對圖15之圖式參考。在該方法之步驟1610中,主機電腦提供使用者資料。在一選用子步驟(未展示)中,主機電腦藉由執行一主機應用程式而提供使用者資料。在步驟1620中,主機電腦起始將使用者資料攜載至UE之一傳輸。根據本揭露通篇所闡述之實施例之教示,該傳輸可經由基地台傳遞。在步驟1630 (其可係選用的)中,UE接收在該傳輸中攜載之使用者資料。
圖16係展示根據某些實施例之在包含一主機電腦、一基地台及一使用者設備之一通信系統中實施之方法之一示意圖。
圖16係圖解說明根據一項實施例之在一通信系統中實施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該通信系統包含一主機電腦、一基地台及一UE,其可係參考圖12及圖13所闡述之彼等主機電腦、基地台及UE。為本揭露之簡單性起見,此章節中將僅包含對圖16之圖式參考。在步驟1710 (其可係選用的)中,UE接收由主機電腦提供之輸入資料。另外或另一選擇係,在步驟1720中,UE提供使用者資料。在步驟1720之子步驟1721 (其可係選用的)中,UE藉由執行一用戶端應用程式而提供使用者資料。在步驟1710之子步驟1711 (其可係選用的)中,UE執行一用戶端應用程式,該用戶端應用程式對由主機電腦提供之所接收輸入資料做出反應而提供使用者資料。在提供使用者資料時,經執行用戶端應用程式可進一步考量自使用者接收之使用者輸入。無論提供使用者資料之特定方式如何,UE在子步驟1730 (其可係選用的)中起始將使用者資料傳輸至主機電腦。在該方法之步驟1740中,根據本揭露通篇所闡述之實施例之教示,主機電腦接收自UE傳輸之使用者資料。
圖17係展示根據某些實施例之在包含一主機電腦、一基地台及一使用者設備之一通信系統中實施之方法之一示意圖。
圖17係圖解說明根據一項實施例之在一通信系統中實施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該通信系統包含一主機電腦、一基地台及一UE,其可係參考圖12及圖13所闡述之彼等主機電腦、基地台及UE。為本揭露之簡單性起見,此章節中將僅包含對圖17之圖式參考。在步驟1810 (其可係選用的)中,根據本揭露通篇所闡述之實施例之教示,基地台自UE接收使用者資料。在步驟1820 (其可係選用的)中,基地台起始將所接收使用者資料傳輸至主機電腦。在步驟1830 (其可係選用的)中,主機電腦接收在由基地台起始之傳輸中攜載之使用者資料。
已在演算法及對一電腦記憶體內之資料位元之異動之符號表示方面呈現前述詳細說明之某些部分。此等演算法說明及表示係由熟習資料處理技術者用以最有效地將其工作之實質傳達給其他熟習此項技術者之方式。此處且一般而言,將一演算法設想為達到一所要結果之一自洽異動序列。該等異動係需要對物理量進行物理操縱之異動。通常但並非必須,此等量採取能夠被儲存、傳送、組合、比較及以其他方式加以操縱之電信號或磁信號之形式。已證明,主要出於常用之原因,將此等信號稱為位元、值、元素、符號、字元、項、數字或諸如此類有時比較方便。
然而,應瞭解,所有此等術語及類似術語皆將與適當物理量相關聯,且僅係應用於此等量之方便標籤。除非如自以上論述明瞭另有具體陳述,否則應瞭解,在本說明通篇中,利用諸如「處理」或「運算」或「計算」或「判定」或「顯示」或諸如此類術語之論述係指一電腦系統或一類似電子運算器件之動作及處理程序,其對表示為電腦系統之暫存器及記憶體內之物理(電子)量之資料進行操縱並將其變換成類似地表示為電腦系統記憶體或暫存器或其他此類資訊儲存、傳輸或顯示器件內之物理量之其他資料。
本文中所呈現之演算法及顯示器並不與任何特定電腦或其他設備內在地相關。可藉助根據本文中之教示之程式來使用各種一般用途系統,或者構造用以執行所需方法異動之更專業化設備可證明為方便的。各種此等系統之所需要結構將自以上說明明瞭。另外,本揭露之實施例並非參考任何特定程式設計語言而闡述。將瞭解,可使用各種程式設計語言來實施如本文中所闡述之本揭露之實施例之教示。
本揭露之 實施例可係一製品,其中一非暫時性機器可讀媒體(諸如微電子記憶體)上面儲存有將一或多個資料處理組件(此處泛用地稱為一「處理器」)程式化以執行上文所闡述之操作之指令(例如,電腦程式碼)。在其他實施例中,此等操作中之某些可由含有硬接線邏輯之特定硬體組件(例如,專用數位濾波器區塊及狀態機)執行。另一選擇係,彼等操作可由經程式化資料處理組件及固定硬接線電路組件之任何組合執行。
在前述詳細說明中,已參考本揭露之特定例示性實施例闡述了本揭露之實施例。將顯而易見,在不背離如以下申請專利範圍書中所陳述之本揭露之精神及範疇之情況下,可對本揭露做出各種修改。因此,應將本說明書及圖式視為具有一說明性意義而非一限制性意義。
另外,本揭露亦可提供含有如上文所提及之電腦程式之一載體,其中該載體係一電子信號、光學信號、無線電信號或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之一者。舉例而言,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可係一光碟或一電子記憶體器件,例如一RAM (隨機存取記憶體)、一ROM (唯讀記憶體),快閃記憶體、磁帶、CD-ROM、DVD、藍光光碟及諸如此類。
本文中所闡述之技術可由各種構件實施,使得實施利用一實施例闡述之一對應裝置之一或多個功能之一裝置不僅包括先前技術構件,而且包括用於實施利用該實施例闡述之該對應裝置之該一或多個功能之構件且其可包括用於每一單獨功能之單獨構件或可經組態以執行兩個或更多個功能之構件。舉例而言,此等技術可以硬體(一或多個裝置)、韌體(一或多個裝置)、軟體(一或多個模組)或其組合實施。對於一韌體及/或軟體,可透過執行本文中所闡述之功能之模組(例如,程序、功能等等)做出實施方案。
上文已參考方法及裝置之方塊圖及流程圖圖解闡述本文中之例示性實施例。將理解,方塊圖及流程圖圖解之每一方塊及分別在方塊圖及流程圖圖解中的方塊組合可由包含電腦程式指令之各種構件實施。此等電腦程式指令可載入至一般用途電腦、特殊用途電腦或其他可程式化資料處理裝置中以產生一機器,使得在電腦或其他可程式化資料處理裝置上執行之指令形成用於實施一流程圖方塊或若干流程圖方塊中所規定之功能之構件。
此外,雖然以一特定次序繪示操作,但不應將此理解為需要以所展示之特定次序或以順序次序執行此等操作或執行所有所圖解說明之操作以達成合意的結果。在特定情況下,多任務及並行處理可係有利的。同樣,雖然在以上論述中含有若干特定實施細節,但此等細節不應被認為是對本文中所闡述之標的物之範疇之限制,而是應被認為是對可特定於特定實施例之特徵之說明。亦可將在單獨實施例之內容脈絡中闡述之特定特徵以組合形式實施於一單項實施例中。相反地,在一單項實施例之內容脈絡中闡述之各種特徵亦可單獨地或以任何適合子組合形式實施於多項實施例中。
雖然本說明書含有許多特定實施細節,但此等細節不應被認為是對任何實施方案或可主張之內容之範疇之限制而是應被認為是對可特定於特定實施方案之特定實施例之特徵之說明。在單獨實施例之內容脈絡中於本說明書中闡述之特定特徵亦可以組合方式實施於一單項實施例中。相反地,在單項實施例之內容脈絡中闡述之各種特徵亦可單獨地或以任何適合子組合形式實施於多項實施例中。此外,雖然上文可將特徵闡述為以特定組合起作用且甚至最初主張如此,但來自一所主張組合之一或多個特徵在一些情形中可自該組合去除,且該所主張組合可針對於一子組合或一子組合之變化形式。
遍及說明,已透過流程圖呈現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應瞭解,此等流程圖中所闡述之異動次序及異動僅意欲用於說明性目的且不意欲作為對本揭露之一限制。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可在不背離如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所陳述的本揭露之精神及範疇之情況下對流程圖做出變化。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隨著技術進步,可以各種方式實施發明性概念。給出上文闡述之實施例以闡述而非限制本揭露,且將理解,可在不背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疇之情況下採用修改及變化,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容易地理解。此等修改及變化被視為在本揭露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本揭露之保護範疇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定義。
400:方法 402:方塊 404:方塊 410:方法 412:方塊 414:方塊 420:方法 422:方塊 424:方塊 426:方塊 430:方法 432:方塊 434:方塊 500:方法 502:方塊 504:方塊 510:方法 512:方塊 514:方塊 520:方法 522:方塊 524:方塊 526:方塊 530:方法 532:方塊 534:方塊 540:方法 542:方塊 544:方塊 550:方法 552:方塊 554:方塊 560:方法 561:方塊 562:方塊 600:方法 602:方塊 604:方塊 606:方塊 610:方法 612:方塊 614:方塊 616:方塊 660:方法 661:方塊 700:裝置 721:處理器 722:記憶體 723:傳輸器與接收器 724:程式 725:處理構件 800:第一終端機器件 801:第一接收模組 802:第一應用模組 803:第一傳輸模組 804:第二接收模組 805:第三接收模組 806:量測模組 807:第二傳輸模組 808:第四接收模組 809:第二應用模組 850:中繼終端機器件 851:第一接收模組 852:第一應用模組 853:第一傳輸模組 854:第二接收模組 855:第三接收模組 856:量測模組 857:第二傳輸模組 858:第四接收模組 859:第三傳輸模組 860:第五接收模組 861:第二應用模組 862:第六接收模組 863:第三應用模組 880:網路器件 881:第一傳輸模組 882:第二傳輸模組 883:第三傳輸模組 884:接收模組 885:執行模組 886:第四傳輸模組 1006:網路 1010:無線器件 1010b:無線器件 1010c:無線器件 1011:天線 1012: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 1014:介面 1016:放大器 1018:濾波器 1020:處理電路系統 1022:射頻收發器電路系統 1024:基頻處理電路系統 1026:應用程式處理電路系統 1030:器件可讀媒體 1032:使用者介面設備 1034:附屬設備 1036:電源 1037:功率電路系統 1060:網路節點 1060b:網路節點 1062:天線 1070:處理電路系統 1072:射頻收發器電路系統 1074:基頻處理電路系統 1080:器件可讀媒體 1084:附屬設備 1086:電源 1087:功率電路系統 1090:介面 1092:無線電前端電路系統 1094:埠/端子 1096:放大器 1098:濾波器 1100:使用者設備 1101:處理電路系統 1102:匯流排 1105:輸入/輸出介面 1109:射頻介面 1111:網路連接介面 1113:電源 1115:記憶體 1117:隨機存取記憶體 1119:唯讀記憶體 1121:儲存媒體 1123:作業系統 1125:應用程式 1127:資料/資料檔案 1131:通信子系統 1133:傳輸器 1135:接收器 1143a:網路 1143b:網路 1200:虛擬化環境/虛擬環境 1220:應用程式/虛擬器具 1230:硬體節點/硬體/一般用途或特殊用途網路硬體器件/硬體網路基礎設施 1240:虛擬機 1250:虛擬化層 1260:處理電路系統/處理器 1270:網路介面控制器 1280:實體網路介面 1290-1:記憶體 1290-2:非暫時性持久機器可讀儲存媒體 1295:指令/軟體 1310:電信網路 1311:存取網路 1312a:基地台 1312b:基地台 1312c:基地台 1313a:涵蓋區域 1313b:涵蓋區域 1313c:涵蓋區域 1314:核心網路 1315:有線或無線連接 1320:選用中間網路/中間網路 1321:連接 1322:連接 1330:主機電腦 1350:雲上連接 1391:第一使用者設備/使用者設備/經連接使用者設備 1392:第二使用者設備/使用者設備/經連接使用者設備 1400:通信系統 1410:主機電腦 1411:軟體 1412:主機應用程式/執行主機應用程式 1415:硬體 1416:通信介面 1418:處理電路系統 1420:基地台 1421:軟體 1425:硬體 1426:通信介面 1427:無線電介面 1428:處理電路系統 1430:使用者設備 1431:軟體 1432:用戶端應用程式 1435:硬體 1437:無線電介面 1438:處理電路系統 1450:雲上連接 1460:連接 1470:無線連接 1510:步驟 1511:子步驟 1520:步驟 1530:步驟 1540:步驟 1610:步驟 1620:步驟 1630:步驟 1710:步驟 1711:子步驟 1720:步驟 1721:子步驟 1730:子步驟 1740:步驟 1810:步驟 1820:步驟 1830:步驟 8900:第一終端機器件 8901:處理器 8902:記憶體 8903:網路介面 8904:通信媒體 8910:第一終端機器件 8911:操作單元 8912:接收單元 8920:控制節點 8921:處理器 8922:記憶體 8923:網路介面 8924:通信媒體 8930:控制節點 8931:傳輸單元 8940:無線通信系統 8941:第一終端機器件 8942:控制節點 12100:管理與協調流程 12200:無線電單元 12210:接收器 12220:傳輸器 12225:天線 12230:控制系統 E:參考點 Gd:參考點 Gi/SGi:參考點 N1:參考點 N2:參考點 N3:參考點 N4:參考點 N6:參考點 N9:參考點 Namf:介面 Nausf:介面 Nnef:介面 Nnrf:介面 Npcf:介面 Nsmf:介面 Nudm:介面 Rf/Ga:參考點 S6m:參考點 S6n:參考點 S6t:參考點 SGd:參考點 SGs:參考點 T4:參考點 T6a:參考點 T6b:參考點 T8:參考點 Tsms:參考點 Tsp:參考點 Um/Uu/LTE-Uu:介面
藉由實例方式參考附圖自以下詳細說明將更完全明瞭本揭露之各種實施例之以上及其他態樣、特徵及益處,在附圖中,相似元件符號或字母用於標示相似或等效元件。圖式係為了促進對本揭露之實施例之更佳理解而圖解說明且未必按比例繪製,在圖式中:
圖1展示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L2 (層2) UE至NW (網路)中繼UE之一使用者平面之一協定堆疊;
圖2a展示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L2 UE至NW中繼UE之一控制平面之一協定堆疊;
圖2b係圖解說明使用一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之一架構模型之一圖式;
圖2c係圖解說明層3 UE至網路中繼之一協定堆疊之一圖式;
圖2d係圖解說明ProSe 5G UE至網路中繼之一程序之一序列圖;
圖3a示意性地展示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第五代網路中之一高階架構;
圖3b示意性地展示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一4G網路中之一系統架構;
圖4a展示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4b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4c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4d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5a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5b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5c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5d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5e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5f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6a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6b展示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7係展示適合於實踐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之一裝置之一方塊圖;
圖8a係展示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方塊圖;
圖8b係展示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一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方塊圖;
圖8c係展示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一網路器件之一方塊圖;
圖8d係圖解說明一中繼UE處之佇列之一實例之一圖式;
圖8e係圖解說明根據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之在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上實施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8f係圖解說明根據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之在一控制節點上實施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8g係圖解說明根據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之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方塊圖;
圖8h係圖解說明根據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之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另一方塊圖;
圖8i係圖解說明根據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之一控制節點之一方塊圖;
圖8j係圖解說明根據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之一控制節點之另一方塊圖;
圖8k係圖解說明根據本揭露之某些實施例之一無線通信系統8940之一方塊圖;
圖9係展示根據某些實施例之一無線網路之一示意圖;
圖10係展示根據某些實施例之一使用者設備之一示意圖;
圖11係展示根據某些實施例之一虛擬化環境之一示意圖;
圖12係展示根據某些實施例之經由一中間網路連接至一主機電腦之一電信網路之一示意圖;
圖13係展示根據某些實施例之在一部分無線連接上經由一基地台與一使用者設備通信之一主機電腦之一示意圖;
圖14係展示根據某些實施例之在包含一主機電腦、一基地台及一使用者設備之一通信系統中實施之方法之一示意圖。
圖15係展示根據某些實施例之在包含一主機電腦、一基地台及一使用者設備之一通信系統中實施之方法之一示意圖。
圖16係展示根據某些實施例之在包含一主機電腦、一基地台及一使用者設備之一通信系統中實施之方法之一示意圖;及
圖17係展示根據某些實施例之在包含一主機電腦、一基地台及一使用者設備之一通信系統中實施之方法之一示意圖。
400:方法
402:方塊
404:方塊

Claims (109)

  1. 一種由一第一終端機器件執行之方法(400),其包括: 自一網路器件接收(402)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及 應用(404)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 其中一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傳輸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由該第一終端機器件接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至該資料網路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自該資料網路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或者 自該中繼終端機器件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3.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資料網路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間的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通信期之聚合最大位元速率(AMBR),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使用者設備(UE)之所有非保證位元速率(GBR)服務品質(QoS)流之聚合AMBR,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保證流位元速率(GFBR),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最大流位元速率(MFBR),或者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最大資料叢發量(MDBV)。
  4.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中繼終端機器件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間的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UE-PC5-AMBR;或者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間的鏈路之PC5鏈路AMBR。
  5.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網路器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一存取網路器件;或者 存取管理功能。
  6.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係經由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自該網路器件接收: 一非存取層(NAS)傳訊;或者 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
  7.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應用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包括: 維持與一對應位元速率限制相關之該第一終端機之訊務之至少一個佇列;及 對該至少一個佇列應用該對應位元速率限制,使得該至少一個佇列上之聚合資料速率不超過該對應位元速率限制。
  8.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將佇列狀態資訊傳輸(412)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及 自該中繼終端機器件接收(414)佇列狀態資訊。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佇列狀態資訊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一緩衝區大小, 一排佇延遲, 一封包丟失, 所傳輸封包之一數目, 所接收封包之一數目, 所傳輸位元之一數目, 所接收位元之一數目,或者 對已成功地接收哪些封包或協定資料單元(PDU)之一指示。
  10.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佇列狀態資訊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一終端機器件之佇列狀態資訊, 一通信期之佇列狀態資訊, 一承載之佇列狀態資訊,或者 一流之佇列狀態資訊。
  11.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佇列狀態資訊係經由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在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間交換: PC5-RRC傳訊,或者 一調適層中之控制PDU。
  12.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自該網路器件或一控制終端機器件接收(422)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一量測組態;及 基於該量測組態執行(424)量測。
  13.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將關於由該第一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傳輸(426)至該網路器件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
  14.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關於由該第一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該輔助資訊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一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用於攜載上行鏈路訊務之PC5資源在所有所消耗PC5資源中所佔之一百分比,或者 藉由一資源分配模式分配之資源在用於在一PC5鏈路上攜載上行鏈路訊務之所有所消耗資源中所佔之一百分比。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資源分配模式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網路排程側鏈路傳輸,或者 終端機器件自主選擇的側鏈路傳輸。
  16.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一流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一無線電承載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一PC5鏈路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經中繼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PC5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經中繼非GBR 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或者 經中繼GBR 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17.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經中繼Uu訊務及PC5訊務不在同一媒體存取控制(MAC)服務資料單元(SDU)中或同一MAC PDU中進行多工。
  18.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自該網路器件接收(432)一上限及一平均化窗,其中該上限用於確保在該平均化窗中攜載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一聚合大小不超過該上限;及 應用(434)該上限及該平均化窗。
  19.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 當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高於一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限制時,減小該上限,且 當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低於該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限制時,增加該上限。
  20. 一種由一中繼終端機器件執行之方法(500),其包括: 自一網路器件接收(502)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及 應用(504)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 其中該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21.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自該網路器件接收(552)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及 應用(554)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
  22. 如請求項20或2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傳輸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由該第一終端機器件接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至該資料網路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自該資料網路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或者 自該中繼終端機器件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23. 如請求項20或21之方法,其中該資料網路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間的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通信期之聚合最大位元速率(AMBR),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使用者設備(UE)之所有非保證位元速率(GBR)服務品質(QoS)流之聚合AMBR,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保證流位元速率(GFBR),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最大流位元速率(MFBR),或者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最大資料叢發量(MDBV)。
  24. 如請求項20或21之方法,其中該中繼終端機器件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間的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UE-PC5-AMBR;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UE-PC5-AMBR;或者 該中繼終端機器件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間的鏈路之PC5鏈路AMBR。
  25. 如請求項20或21之方法,其中該網路器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一存取網路器件;或者 存取管理功能。
  26. 如請求項20或2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及/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係經由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自該網路器件接收: 一非存取層(NAS)傳訊;或者 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
  27. 如請求項20或21之方法,其中應用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包括: 維持與一對應位元速率限制相關之該第一終端機之訊務之至少一個佇列;及 對該至少一個佇列應用該對應位元速率限制,使得該至少一個佇列上之聚合資料速率不超過該對應位元速率限制。
  28.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將佇列狀態資訊傳輸(512)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及 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接收(514)佇列狀態資訊。
  29.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該佇列狀態資訊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一緩衝區大小, 一排佇延遲, 一封包丟失, 所傳輸封包之一數目, 所接收封包之一數目, 所傳輸位元之一數目, 所接收位元之一數目,或者 對已成功地接收哪些封包或協定資料單元(PDU)之一指示。
  30.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該佇列狀態資訊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一終端機器件之佇列狀態資訊, 一通信期之佇列狀態資訊, 一承載之佇列狀態資訊,或者 一流之佇列狀態資訊。
  31.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該佇列狀態資訊係經由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在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間交換: PC5-RRC傳訊,或者 一調適層中之控制PDU。
  32. 如請求項20或2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自該網路器件或一控制終端機器件接收(522)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一量測組態;及 基於該量測組態執行(524)量測。
  33. 如請求項3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將關於由該中繼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傳輸(526)至該網路器件。
  34. 如請求項33之方法,其中關於由該中繼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該輔助資訊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用於攜載下行鏈路訊務之PC5資源在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所有所消耗PC5資源中所佔之一百分比,或者 藉由一資源分配模式分配之資源在用於在一PC5鏈路上攜載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所消耗資源中所佔之一百分比。
  35. 如請求項34之方法,其中該資源分配模式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網路排程側鏈路傳輸,或者 終端機器件自主選擇的側鏈路傳輸。
  36. 如請求項34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流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無線電承載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PC5鏈路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中繼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PC5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中繼非GBR 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或者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中繼GBR 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37. 如請求項20或21之方法,其中經中繼Uu訊務及PC5訊務不在同一媒體存取控制(MAC)服務資料單元(SDU)中或同一MAC PDU中進行多工。
  38. 如請求項20或2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接收(532)關於由該第一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及 將關於由該第一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該輔助資訊傳輸(534)至該網路器件。
  39. 如請求項20或2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自該網路器件接收(542)一上限及一平均化窗,其中該上限用於確保在該平均化窗中攜載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一聚合大小不超過該上限;及 應用(544)該上限及該平均化窗。
  40. 如請求項39之方法,其中 當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高於一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限制時,減小該上限,且 當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低於該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限制時,增加該上限。
  41. 一種由一網路器件執行之方法(600),其包括: 將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傳輸(602)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 其中一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42. 如請求項41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傳輸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由該第一終端機器件接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至該資料網路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自該資料網路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或者 自該中繼終端機器件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
  43. 如請求項41或42之方法,其中該資料網路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間的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一通信期之聚合最大位元速率(AMBR), 一使用者設備(UE)之所有非保證位元速率(GBR)服務品質(QoS)流之聚合AMBR, 保證流位元速率(GFBR), 最大流位元速率(MFBR),或者 最大資料叢發量(MDBV)。
  44. 如請求項41或42之方法,其中該中繼終端機器件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間的訊務之一位元速率限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UE-PC5-AMBR;或者 PC5鏈路AMBR。
  45. 如請求項41或42之方法,其中該網路器件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一存取網路器件;或者 存取管理功能。
  46. 如請求項41或42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係經由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傳輸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 一非存取層(NAS)傳訊;或者 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
  47. 如請求項41或4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及/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傳輸(604)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及 將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一量測組態傳輸(606)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及/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
  48. 如請求項4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自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及/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接收(612)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輔助資訊;及 基於關於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該輔助資訊執行(614)資料速率控制及/或資源指派。
  49. 如請求項48之方法,其中關於由該第一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該輔助資訊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一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用於攜載上行鏈路訊務之PC5資源在所有所消耗PC5資源中所佔之一百分比,或者 藉由一資源分配模式分配之資源在用於在一PC5鏈路上攜載上行鏈路訊務之所有所消耗資源中所佔之一百分比。
  50. 如請求項48之方法,其中關於由該中繼終端機器件量測或計算之資料速率及/或資源利用之該輔助資訊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用於攜載下行鏈路訊務之PC5資源在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所有所消耗PC5資源中所佔之一百分比,或者 藉由一資源分配模式分配之資源在用於在一PC5鏈路上攜載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所消耗資源中所佔之一百分比。
  51. 如請求項49之方法,其中該資源分配模式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網路排程側鏈路傳輸,或者 終端機器件自主選擇的側鏈路傳輸。
  52. 如請求項49之方法,其中該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一流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一無線電承載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一PC5鏈路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經中繼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PC5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經中繼非GBR 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或者 經中繼GBR Uu訊務之經量測或經計算資料速率或資料量。
  53. 如請求項48之方法,其中基於該輔助資訊執行資料速率控制及/或資源指派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當該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中繼Uu上行鏈路訊務及PC5訊務兩者之聚合資料速率限制時,增加向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側鏈路(SL)資源指派及/或攜載非GBR訊務的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優先化位元速率(PBR), 當該輔助資訊指示超過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中繼Uu上行鏈路訊務及PC5訊務兩者之聚合資料速率限制時,減小向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資源指派及/或攜載非GBR訊務的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PBR, 若該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至連接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每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中繼Uu訊務及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PC5訊務兩者之聚合資料速率限制,則增加向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SL資源指派及/或攜載非GBR訊務的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PBR, 若該輔助資訊指示超過至連接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每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經中繼Uu下行鏈路訊務及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PC5訊務兩者之該聚合資料速率限制,則減小向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SL資源指派及/或攜載非GBR訊務的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PBR, 當該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該UE之所有非GBR QoS流之聚合AMBR限制及攜載經中繼非GBR上行鏈路訊務且映射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所有流之上行鏈路MFBR限制時,增加攜載該經中繼非GBR上行鏈路訊務之該SL邏輯通道之PBR, 當該輔助資訊指示超過該UE之所有非GBR QoS流之聚合AMBR限制或攜載經中繼非GBR上行鏈路訊務且映射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任何流之上行鏈路MFBR限制時,減小攜載該經中繼非GBR上行鏈路訊務之該SL邏輯通道之PBR, 若該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攜載經中繼GBR上行鏈路訊務且映射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所有流之MFBR限制,則增加攜載該經中繼GBR上行鏈路訊務之該SL邏輯通道之PBR, 若該輔助資訊指示超過攜載經中繼GBR上行鏈路訊務且映射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任何流之MFBR限制,則減小攜載該經中繼GBR上行鏈路訊務之該SL邏輯通道之PBR, 當該輔助資訊指示未超過對PC5訊務之資料速率限制時,增加攜載PC5訊務的該第一終端機器件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PBR,或者 當該輔助資訊指示超過對PC5訊務之資料速率限制時,減小攜載PC5訊務的該第一終端機器件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SL邏輯通道之PBR。
  54. 如請求項48之方法,其中該資源指派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針對網路排程側鏈路傳輸之一動態授予之一資源指派, 針對網路排程側鏈路傳輸之一經組態授予之一資源指派,或者 針對終端機器件自主選擇的側鏈路傳輸之一最大所允許授予大小之一資源指派。
  55. 如請求項41或42之方法,其中經中繼Uu訊務及PC5訊務不在同一媒體存取控制(MAC)服務資料單元(SDU)中或同一MAC PDU中進行多工。
  56. 如請求項41或4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將一上限及一平均化窗傳輸(616)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及/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其中該上限用於確保在該平均化窗中攜載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訊務之所有PC5 MAC SDU之一聚合大小不超過該上限。
  57. 如請求項56之方法,其中 當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高於一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限制時,減小該上限,且 當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低於該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位元速率限制時,增加該上限。
  58. 一種第一終端機器件(700),其包括: 一處理器(721);及 一記憶體(722),其耦合至該處理器(721),該記憶體(722)含有可由該處理器(721)執行之指令,藉此該第一終端機器件(700)操作以: 自一網路器件接收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及 應用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 其中一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59. 如請求項58之第一終端機器件,其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進一步操作以執行如請求項2至19中任一項之方法。
  60. 一種中繼終端機器件(700),其包括: 一處理器(721);及 一記憶體(722),其耦合至該處理器(721),該記憶體(722)含有可由該處理器(721)執行之指令,藉此該中繼終端機器件(700)操作以: 自一網路器件接收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及 應用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 其中該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61. 如請求項60之中繼終端機器件,其中該中繼終端機器件進一步操作以執行如請求項21至40中任一項之方法。
  62. 一種網路器件(700),其包括: 一處理器(721);及 一記憶體(722),其耦合至該處理器(721),該記憶體(722)含有可由該處理器(721)執行之指令,藉此該網路器件(700)操作以: 將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至少一個位元速率限制傳輸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 其中一中繼終端機器件用於中繼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一資料網路之間的通信。
  63. 如請求項62之網路器件,其中該網路器件進一步操作以執行如請求項42至57中任一項之方法。
  64. 一種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儲存指令,該等指令在由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如請求項1至57中任一項之方法。
  65.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括指令,該等指令在由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如請求項1至57中任一項之方法。
  66. 一種由一第一終端機器件實施之方法(560),該方法包括: 操作(561)一佇列管理QM功能,從而控制每一流之佇列;及 由該QM功能接收(562) PC5傳輸及/或後續中繼傳輸之QoS要求以控制每一流之該等佇列。
  67. 如請求項66之方法,其中該等QoS要求包含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通信期聚合最大位元速率AMBR; PC5鏈路AMBR; 終端機器件– PC5 – AMBR; 終端機器件– AMBR; 保證流位元速率; 最大流位元速率; 流優先權; 封包延遲預算; 封包錯誤率;及 最大資料叢發量。
  68. 如請求項66或6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由該QM功能接收鏈路無線電通道品質之指示符、流或服務之資料量,及/或鏈路擁塞或負載之指示符。
  69. 如請求項66或67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係一遠端終端機器件。
  70. 如請求項6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在存在複數個位元速率限制之情形中,由該QM功能判定該等位元速率限制之一最小值。
  71. 如請求項70之方法,其中在朝向一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PC5鏈路上,該QM功能之一控制實體致使每一服務流將資料提供至受該等位元速率限制所限制的下部層。
  72. 如請求項6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將關於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通信期AMBR及一PC5鏈路AMBR之資訊併入至一PC5鏈路建立程序中,使得一中繼終端機器件將知曉該資訊。
  73. 如請求項6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傳輸或接收所有非保證位元速率非GBR訊務,針對非GBR訊務執行一速率限制使得一聚合資料速率不超過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通信期AMBR。
  74. 如請求項73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自一中繼終端機器件接收關於是否超過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通信期AMBR之資訊。
  75. 如請求項74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QM功能及/或該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QM功能基於該資訊而調整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速率限制。
  76. 如請求項66或67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係一中繼終端機器件。
  77. 如請求項76之方法,其中在朝向一遠端終端機器件之一PC5介面處操作該QM功能。
  78. 如請求項77之方法,其中在朝向該遠端終端機器件之一PC5鏈路上,該QM功能之一控制實體致使每一服務流將資料提供至受位元速率限制所限制的下部層。
  79. 如請求項66之方法,其中在朝向一gNB之一Uu介面處操作該QM功能。
  80. 如請求項79之方法,其中在朝向該gNB之一Uu鏈路上,該QM功能之一控制實體致使每一服務流將資料提供至受位元速率限制所限制的下部層。
  81. 如請求項66或67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中之佇列係經典加權循環佇列或交錯循環佇列。
  82. 如請求項81之方法,其中基於包含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相關聯之遠端終端機器件之通信期AMBR及PC5鏈路AMBR以及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該等遠端終端機器件之間的協定資料單元PDU通信期中之每一者之一通信期AMBR的位元速率限制而維持該等佇列。
  83. 如請求項82之方法,其中該QM功能之一佇列控制實體致使每一佇列將資料提供至受該等位元速率限制所限制的下部層。
  84. 如請求項82之方法,其中針對該等遠端終端機器件中之每一者,該等位元速率限制之一最小值係該遠端終端機器件之該通信期AMBR、該遠端終端機器件之該PC5鏈路AMBR及該第一終端機器件與該遠端終端機器件之間的該PDU通信期之該通信期AMBR之一最小值。
  85. 如請求項81之方法,其中針對為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相關聯之遠端終端機器件中之一者形成之一佇列,藉由將此遠端終端機器件之該通信期AMBR除以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相關聯之所有該等遠端終端機器件之該等通信期AMBR之一總和而判定一權重。
  86. 如請求項66或6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在將遠端終端機器件資訊報告給一核心網路時,自該核心網路獲得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相關聯之一遠端終端機器件之一通信期AMBR及一PC5鏈路AMBR。
  87. 如請求項86之方法,其中將該遠端終端機器件之該通信期AMBR及該PC5鏈路AMBR自與該遠端終端機器件相關聯之一統一資料管理傳輸至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相關聯之一存取與行動性管理功能,且經由一N1訊息提供至該第一終端機器件。
  88. 如請求項66或6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基於一遠端終端機器件之一通信期AMBR及一PC5鏈路AMBR以及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PC5鏈路AMBR而控制至該遠端終端機器件之一PC5鏈路之位元速率。
  89. 如請求項66或6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自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相關聯之一控制節點接收關於是否超過一遠端終端機器件之一通信期AMBR之資訊;及 將該資訊傳輸至該遠端終端機器件。
  90. 如請求項89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終端機器件之該QM功能及/或該遠端終端機器件之一QM功能基於該資訊而調整該遠端終端機器件之一速率限制。
  91. 如請求項89之方法,其中該控制節點係一通信期管理功能。
  92. 如請求項66或67之方法,其中將該QM功能添加至一無線電鏈路控制層。
  93. 如請求項66或67之方法,其中將該QM功能添加至一服務資料調適協定層。
  94. 如請求項66或67之方法,其中在一PC5介面處管理該QM功能。
  95. 如請求項66或67之方法,其中在於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及其配對終端機器件兩者處操作該QM功能之情形中,定義複數種類型的控制PDU,使得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及其配對終端機器件兩者可交換關於佇列之狀態報告。
  96. 如請求項95之方法,其中該等控制PDU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 用於流控制之控制PDU;及 用於狀態報告之控制PDU。
  97. 如請求項96之方法,其中用於流控制之該等控制PDU進一步包括用於流控制回饋及用於輪詢之分開的控制PDU。
  98. 如請求項96之方法,其中用於狀態報告之該等控制PDU指示已成功地接收哪些PDU。
  99. 一種由一控制節點實施之方法(660),該方法包括: 將遠端終端機器件資訊及一對應通信期聚合最大位元速率AMBR傳輸(661)至與該控制節點相關聯之一中繼終端機器件之一使用者平面功能。
  100. 如請求項9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自該使用者平面功能接收關於是否超過基於該遠端終端機器件資訊識別之一遠端終端機器件之該通信期AMBR之資訊;及 將該資訊傳輸至該中繼終端機器件。
  101. 如請求項100之方法,其中週期性地或在一速率狀態在超過通信期AMBR之一狀態與未超過通信期AMBR之一狀態之間改變時接收該資訊。
  102. 如請求項99至10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控制節點係一通信期管理功能。
  103. 一種第一終端機器件(8900),其包括: 一處理器(8901);及 一記憶體(8902),其通信地耦合至該處理器且經調適以儲存指令,該等指令在由該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執行如請求項66至98中任一項之方法之操作。
  104. 一種第一終端機器件,其經調適以執行如請求項66至98中任一項之方法。
  105. 一種控制節點(8920),其包括: 一處理器(8921);及 一記憶體(8922),其通信地耦合至該處理器且經調適以儲存指令,該等指令在由該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控制節點執行如請求項99至102中任一項之方法之操作。
  106. 一種控制節點,其經調適以執行如請求項99至102中任一項之方法。
  107. 一種無線通信系統(8940),其包括: 一如請求項103或104之第一終端機器件(8941);及 一如請求項105或106之控制節點(8942),其至少與該第一終端機器件通信。
  108.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上儲存有一電腦程式,該電腦程式在由一第一終端機器件之一組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第一終端機器件執行如請求項66至98中任一項之方法之操作。
  109.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上儲存有一電腦程式,該電腦程式在由一控制節點之一組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控制節點執行如請求項99至102中任一項之方法之操作。
TW111108923A 2021-03-12 2022-03-11 用於速率控制之方法及裝置 TW2022411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080505 2021-03-12
WOPCT/CN2021/080505 2021-03-12
WOPCT/CN2021/081879 2021-03-19
CN2021081879 2021-03-19
PCT/CN2022/077695 WO2022188633A1 (en) 2021-03-12 2022-02-24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te control
WOPCT/CN2022/077695 2022-02-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1170A true TW202241170A (zh) 2022-10-16

Family

ID=83227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8923A TW202241170A (zh) 2021-03-12 2022-03-11 用於速率控制之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72033A1 (zh)
EP (1) EP4305873A1 (zh)
CN (1) CN116982346A (zh)
TW (1) TW202241170A (zh)
WO (1) WO202218863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17901B2 (en) * 2017-03-23 2021-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configurations for radio bearers with multiple data flows
CN112514387B (zh) * 2018-07-26 2023-02-03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空间层速率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13826442A (zh) * 2019-05-13 2021-12-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连接配置变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88633A1 (en) 2022-09-15
EP4305873A1 (en) 2024-01-17
US20240172033A1 (en) 2024-05-23
CN116982346A (zh)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64417B2 (en) QoS and hop-aware adaptation layer for multi-hop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system
EP3858053B1 (en) Enhanced uplink scheduling in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iab) networks
CN111902852B (zh) 用于控制未授权的空中ue的方法
EP3881637B1 (en) Sidelink quality of service flow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WO2020064325A1 (en) Sidelink quality of service management in autonomous mod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11856619B2 (en) Mapping between ingress and egress backhaul RLC channels in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IAB) networks
WO202003000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23007729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vacy Protection
US2024005720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Relay
WO202218414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US2024017203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te Control
WO202222832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load information determination and relay selection
WO202317937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node discovery
JP2022505721A (ja) 制御プレーンを介するユーザデータの高信頼性トランスポート
WO202322702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th selection
WO20231935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pdcp duplication
WO202306136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resource selection
US1200400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240172306A1 (en) Reporting Uplink Data Arrival for Deactivated Secondary Cell Group (SCG)
WO202308326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broadcast service
WO202315184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porting l2 id of ue,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EP4360399A1 (en) L1 signal to activate pdcp duplication
WO2023194906A1 (en) Handover for sidelink relay user equi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