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0499A - 交易處理方法、終端及存儲介質 - Google Patents

交易處理方法、終端及存儲介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0499A
TW202240499A TW110112240A TW110112240A TW202240499A TW 202240499 A TW202240499 A TW 202240499A TW 110112240 A TW110112240 A TW 110112240A TW 110112240 A TW110112240 A TW 110112240A TW 202240499 A TW202240499 A TW 2022404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uthentication
terminal
customer
target
reque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2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楊竣智
Original Assignee
新加坡商鴻運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加坡商鴻運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加坡商鴻運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12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240499A/zh
Publication of TW202240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0499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請涉及智慧支付技術領域,提出一種交易處理方法、終端及存儲介質,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終端發送目標交易授權請求至服務端;服務端接收目標交易授權請求,解析目標交易授權請求獲取客戶的卡片資訊,發送生物特徵認證請求至第二終端;第二終端接收服務端發送的生物特徵認證請求,根據生物認證請求對客戶進行認證,在認證成功後發送授權指令至第一終端;第一終端執行目標交易。本申請透過利用第二終端的生物特徵辨識技術進行生物特徵認證,無需將客戶的生物特徵資料上傳到服務端,提高了交易安全性。

Description

交易處理方法、終端及存儲介質
本申請涉及智慧支付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交易處理方法、終端及存儲介質。
銀行為防止交易過程被盜刷的現象,現有技術採用有指紋辨識功能的ATM提款機,客戶提款時需透過指紋辨識後方可提款。
然而,銀行本身並未要求客戶必須提供指紋建檔,也未強制要求提款時須進行指紋辨識,引起交易過程中被盜刷現象屢屢發生,導致交易安全性較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可以提高交易安全性的交易處理方法。
鑒於以上內容,有必要提出一種交易處理方法、終端及存儲介質,透過利用第二終端的生物特徵辨識技術進行生物特徵認證,無需將客戶的生物特徵資料上傳到服務端,提高了交易安全性。
本申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交易處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終端根據接收的目標交易請求發送目標交易授權請求至所述目標交易請求中的客戶的卡片資訊對應的服務端;所述服務端接收所述第一終端發送的目標交易授權請求,解析所述目標交易授權請求獲取客戶的卡片資訊,根據所述目標交易授權請求發送生物特徵認證請求至所述卡片資訊對應的第二終端;所述第二終端接收所述服務端發送的生物特徵認證請求,根據所述生物認證請求對所述客戶進行認證,並將認證結果發送至所述服務端;所述服務端接收所述第二終端上報的認證結果,當確定所述認證結果為認證成功時,發送授權指令至所述第一終端;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授權指令執行所述目標交易。
可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所述服務端確定所述認證結果為認證失敗時,發送拒絕授權指令至所述第一終端;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拒絕授權指令顯示目標交易失敗資訊。
可選地,所述根據所述生物認證請求對所述客戶進行認證,並將認證結果發送至所述服務端包括:識別所述生物特徵認證請求的請求類型;當所述請求類型為第一類型時,解析所述生物特徵認證請求獲取認證類型;當所述認證類型為指紋認證時,獲取採集設備採集的第一指紋,對所述第一指紋進行指紋認證;判斷所述第一指紋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指紋庫中的第二指紋對應的第二客戶是否為同一個客戶;當所述第一指紋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指紋庫中的第二指紋對應的第二客戶為同一個客戶時,上報認證成功的認證結果至所述服務端。
可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所述第一指紋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指紋庫中的第二指紋對應的第二客戶不為同一個客戶時,上報認證失敗的認證結果至所述服務端。
可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所述認證類型為人臉認證時,獲取採集設備採集的第一人臉特徵,對所述第一人臉特徵進行人臉認證;判斷所述第一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人臉特徵庫中的第二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二客戶是否為同一個客戶;當所述第一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人臉特徵庫中的第二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二客戶為同一個客戶時,上報認證成功的認證結果至所述服務端。
可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所述第一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人臉特徵庫中的第二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二客戶不為同一個客戶時,上報認證失敗的認證結果至所述服務端。
可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所述請求類型為第二類型時,解析所述生物特徵認證請求獲取目標認證類型及客戶的卡片資訊;根據所述客戶的卡片資訊展示對應的發卡銀行APP的登錄介面;當監測到登錄成功的消息時,在所述發卡銀行APP中根據所述目標認證類型採集對應的目標生物特徵;將所述目標生物特徵與預設的目標資料庫中的目標生物特徵進行比對;當所述目標生物特徵與所述預設的目標資料庫中的目標生物特徵相匹配時,上報認證成功的認證結果至服務端。
可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所述目標生物特徵與所述預設的目標資料庫中的目標生物特徵不匹配時,上報認證失敗的認證結果至服務端。
本申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終端,所述終端包括處理器和儲存器,所述處理器用於執行所述儲存器中存儲的電腦程式時實現所述的交易處理方法。
本申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電腦可讀存儲介質,所述電腦可讀存儲介質上存儲有電腦程式,所述電腦程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所述的交易處理方法。
綜上所述,本申請所述的交易處理方法,一方面,第一終端只需要發送目標交易授權請求和接收目標交易授權指令,不需要進行生物特徵辨識,故無需內建生物特徵辨識模組,降低了交易處理的成本,同時,由於不同的服務端處理對應卡片資訊的交易,將目標交易授權請求發送至所述卡片資訊對應的服務端,避免在交易過程中引起交易混淆的現象,提高了交易處理效率;另一方面,根據所述目標交易授權請求發送生物特徵認證請求至所述卡片資訊對應的第二終端進行生物特徵認證,利用現有的第二終端的生物特徵辨識技術對客戶進行身份認證,無需花費更多成本去製作內建生物特徵辨識模組的信用卡和金融卡,並且客戶的生物特徵存儲在第二終端,由客戶自行保管,無需將客戶的生物特徵資料上傳到服務端,若第二終端遺失,受影響的範圍僅限於客戶本身,提高了交易安全性,最後,由於存在多種認證類型,根據不同的認證類型採集不同的生物特徵進行認證,提高了交易認證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請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申請進行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申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申請。 實施例一
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一提供的交易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交易處理方法可以應用於終端中,對於需要進行交易處理的終端,可以直接在終端上集成本申請的方法所提供的交易處理的功能,或者以軟體開發套件(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的形式運行在終端中。
如圖1所示,所述交易處理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根據不同的需求,該流程圖中步驟的順序可以改變,某些可以省略。
S11,第一終端根據接收的目標交易請求發送目標交易授權請求至所述目標交易請求中的客戶的卡片資訊對應的服務端。
本實施例中,客戶在進行目標交易時,客戶在第一終端觸發目標交易請求,具體地,所述第一終端可以為ATM提款機,也可以為刷卡機。本實施例中所述目標交易請求中包含有所述客戶的卡片資訊,具體地,所述卡片資訊包括:發開行、登記的手機號碼、客戶姓名、身份證號碼等資訊。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終端回應於所述目標交易請求,向服務端發送目標交易授權請求,具體地,所述目標交易可以包括:使用信用卡或金融卡進行轉帳、取款或者付款交易,所述服務端可以為發卡銀行子系統,所述服務端接收目標交易授權請求,根據目標交易授權請求發送目標交易授權請求至所述卡片資訊對應的服務端,例如,卡片資訊為平安銀行金融卡,則發送目標交易授權請求至平安銀行服務端。
本實施例中,第一終端只需要發送目標交易授權請求和接收目標交易授權指令,不需要進行生物特徵辨識,故無需內建生物特徵辨識模組,降低了交易處理的成本,同時,由於不同的服務端處理對應卡片資訊的交易,將目標交易授權請求發送至所述卡片資訊對應的服務端,避免在交易過程中引起交易混淆的現象,提高了交易處理效率。
S12,所述服務端接收所述第一終端發送的目標交易授權請求,根據所述目標交易授權請求發送生物特徵認證請求至所述卡片資訊對應的第二終端。
本實施例中,服務端接收所述第一終端發送的目標交易授權請求,本實施例中,所述生物特徵認證請求用於在交易過程中請求對客戶進行身份認證,例如,可以根據卡片資訊中登記的手機號碼,向所述手機號碼對應的第二終端,即客戶的智慧手機發送生物特徵認證請求,在客戶的智慧手機中對客戶的生物特徵進行身份認證。
S13,所述第二終端接收所述服務端發送的生物特徵認證請求,根據所述生物認證請求對所述客戶進行認證,並將認證結果發送至所述服務端。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終端可以是智慧手機、IPAD或者其他現具有生物特徵辨識功能的設備,所述生物特徵包括,但不限於,人臉資訊、指紋資訊、聲紋資訊、虹膜資訊和掌紋資訊。
本實施中,利用現有的第二終端的生物特徵辨識技術對客戶進行身份認證,無需花費更多成本去製作內建生物特徵辨識模組的信用卡和金融卡,並且客戶的生物特徵存儲在第二終端,由客戶自行保管,無需將客戶的生物特徵資料上傳到服務端進行認證,提高了認證效率,若第二終端遺失,受影響的範圍僅限於客戶本身,提高了交易安全性。
在一個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根據所述生物認證請求對所述客戶進行認證,並將認證結果發送至所述服務端包括:識別所述生物特徵認證請求的請求類型;當所述請求類型為第一類型時,解析所述生物特徵認證請求獲取認證類型;當所述認證類型為指紋認證時,獲取採集設備採集的第一指紋,對所述第一指紋進行指紋認證;判斷所述第一指紋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指紋庫中的第二指紋對應的第二客戶是否為同一個客戶;當所述第一指紋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指紋庫中的第二指紋對應的第二客戶為同一個客戶時,上報認證成功的認證結果至所述服務端。
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類型為第二終端無需登錄卡片資訊對應的發卡銀行APP,解析生物特徵認證請求獲取認證類型,具體地,所述認證類型可以包括,但不限於,指紋認證、人臉認證、聲紋認證、虹膜認證和掌紋認證。
本實施例中,透過不同的認證類型進行認證,提高了交易處理認證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本實施例中,採集設備安裝在第二終端,透過啟動第二終端中的採集設備採集第一指紋,具體地,所述第一指紋為當前客戶的指紋,當採集到當前客戶的第一指紋時,對第一指紋進行指紋認證。
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二終端內建有生物特徵辨識模組,可以在第二終端中預先創建指紋庫,預先創建的指紋庫中存儲有持有第二終端的客戶的第二指紋,透過將第一指紋與預設的指紋庫中的第二指紋進行匹配,判斷所述第一指紋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指紋庫中的第二指紋對應的第二客戶是否為同一個客戶,由於客戶的第二指紋存儲在第二終端,由客戶自行保管,無需將客戶的第二指紋上傳到服務端進行認證,提高了認證效率,若第二終端遺失,受影響的範圍僅限於客戶本身,提高了交易安全性。
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所述第一指紋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指紋庫中的第二指紋對應的第二客戶不為同一個客戶時,上報認證失敗的認證結果至所述服務端。
本實施例中,在進行認證結果確認無誤後再進行交易,提高了交易安全性。
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所述認證類型為人臉認證時,獲取採集設備採集的第一人臉特徵,對所述第一人臉特徵進行人臉認證;判斷所述第一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人臉特徵庫中的第二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二客戶是否為同一個客戶;當所述第一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人臉特徵庫中的第二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二客戶為同一個客戶時,上報認證成功的認證結果至所述服務端。
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所述第一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人臉特徵庫中的第二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二客戶不為同一個客戶時,上報認證失敗的認證結果至所述服務端。
本實施中,由於存在多種認證類型,根據不同的認證類型採集不同的生物特徵進行認證,提高了交易認證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在其他可選的實施例中,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所述請求類型為第二類型時,解析所述生物特徵認證請求獲取目標認證類型及客戶的卡片資訊;根據所述客戶的卡片資訊展示對應的發卡銀行APP的登錄介面;當監測到登錄成功的消息時,在所述發卡銀行APP中根據所述目標認證類型採集對應的目標生物特徵;將所述目標生物特徵與預設的目標資料庫中的目標生物特徵進行比對;當所述目標生物特徵與所述預設的目標資料庫中的目標生物特徵相匹配時,上報認證成功的認證結果至服務端;或者,當所述目標生物特徵與所述預設的目標資料庫中的目標生物特徵不匹配時,上報認證失敗的認證結果至服務端。
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二類型為第二終端需登錄卡片資訊對應的發卡銀行APP,當識別請求類型為第二類型時,根據所述客戶的卡片資訊展示對應的發卡銀行APP的登錄介面進行登錄,登錄後根據認證類型採集對應的目標生物特徵在所述發卡銀行APP中進行目標生物特徵採集,將採集到的目標生物特徵與預設的目標資料庫中的目標生物特徵進行比對,根據比對結果確定認證是否透過。
本實施例中,在請求類型為第二類型時,先進行發卡銀行APP的登錄認證,登錄成功後進行目標生物特徵認證,經過雙重認證後得到認證結果,進一步提高了交易安全性。
S14,所述服務端接收所述第二終端上報的認證結果,當確定所述認證結果為認證成功時,發送授權指令至所述第一終端。
本實施例中,當第二終端進行客戶的生物特徵認證後,向服務端發送認證結果,具體地,所述認證結果包括:認證成功和認證失敗。
本實施例中,服務端根據認證結果確定發送授權或者拒絕授權指令。
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所述服務端確定所述認證結果為認證失敗時,發送拒絕授權指令至所述第一終端;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拒絕授權指令顯示目標交易失敗資訊。
本實施例中,當服務端接收到的認證結果為認證成功時,發送授權指令至第一終端,當第一終端接收到授權指令時,執行所述目標交易;當服務端接收到的認證結果為認證失敗時,發送拒絕授權指令至第一終端,並透過第一終端顯示交易失敗資訊。
示例性的,第一終端為ATM提款機,服務端為發卡銀行子系統,第二終端為智慧手機,客戶使用金融卡在ATM提款機進行提款時,ATM提款機向發卡銀行子系統發送提款授權請求,發卡銀行子系統接收到提款授權請求時,根據提款授權請求發送生物特徵認證請求至金融卡對應的智慧手機,智慧手機根據生物特徵認證請求對客戶進行生物特徵認證,待生物特徵認證結果正確無誤之後,發卡銀行子系統發送授權指令至ATM提款機,在ATM提款機完成提款,提高了交易處理的安全性。
S15,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授權指令執行所述目標交易。
本實施例中,第一終端接收到的指令包括授權指令和拒絕授權指令兩種。
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所述服務端確定所述認證結果為認證失敗時,發送拒絕授權指令至所述第一終端;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拒絕授權指令顯示目標交易失敗資訊。
本實施例中,第一終端根據接收到的指令,確定是否執行所述目標交易,在接收到授權指令時進行交易,提高了目標交易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所述的交易處理方法,一方面,第一終端只需要發送目標交易授權請求和接收目標交易授權指令,不需要進行生物特徵辨識,故無需內建生物特徵辨識模組,降低了交易處理的成本,同時,由於不同的服務端處理對應卡片資訊的交易,將目標交易授權請求發送至所述卡片資訊對應的服務端,避免在交易過程中引起交易混淆的現象,提高了交易處理效率;另一方面,根據所述目標交易授權請求發送生物特徵認證請求至所述卡片資訊對應的第二終端進行生物特徵認證,利用現有的第二終端的生物特徵辨識技術對客戶進行身份認證,無需花費更多成本去製作內建生物特徵辨識模組的信用卡和金融卡,並且客戶的生物特徵存儲在第二終端,由客戶自行保管,無需將客戶的生物特徵資料上傳到服務端,若第二終端遺失,受影響的範圍僅限於客戶本身,提高了交易安全性,最後,由於存在多種認證類型,根據不同的認證類型採集不同的生物特徵進行認證,提高了交易認證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此外,在請求類型為第二類型時,先進行發卡銀行APP的登錄認證,登錄成功後進行目標生物特徵認證,經過雙重認證後得到認證結果,進一步提高了交易安全性。 實施例二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二提供的交易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如圖2所示,所述交易處理方法應用於服務端,具體包括以下步驟,根據不同的需求,該流程圖中步驟的順序可以改變,某些可以省略。
S21,接收第一終端發送的目標交易授權請求,解析所述目標交易授權請求獲取客戶的卡片資訊。
本實施例中,客戶在進行目標交易時,在所述第一終端觸發目標交易請求,所述第一終端回應於所述目標交易請求,向服務端發送目標交易授權請求,具體地,所述目標交易可以包括:使用信用卡或金融卡進行轉帳、取款或者付款交易,所述第一終端可以為ATM提款機,也可以為刷卡機,所述服務端可以為發卡銀行子系統,所述服務端接收目標交易授權請求,並對交易授權請求進行解析得到客戶的卡片資訊,其中,所述卡片資訊包括:發開行、登記的手機號碼、客戶姓名、身份證號碼等資訊。
本實施例中,第一終端只需要發送目標交易授權請求和接收目標交易授權指令,不需要進行生物特徵辨識,故無需內建生物特徵辨識模組,降低了交易處理的成本。
S22,根據所述目標交易授權請求發送生物特徵認證請求至所述卡片資訊對應的第二終端。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終端可以是智慧手機、IPAD或者其他現具有生物特徵辨識功能的設備,所述生物特徵包括,但不限於,人臉資訊、指紋資訊、聲紋資訊、虹膜資訊和掌紋資訊。
本實施例中,所述生物特徵認證請求用於在交易過程中請求對客戶進行身份認證,例如,可以根據卡片資訊中登記的手機號碼,向所述手機號碼對應的第二終端,即客戶的智慧手機發送生物特徵認證請求,在客戶的智慧手機中對客戶的生物特徵進行身份認證。
本實施中,利用現有的第二終端的生物特徵辨識技術對客戶進行身份認證,無需花費更多成本去製作內建生物特徵辨識模組的信用卡和金融卡,並且客戶的生物特徵存儲在第二終端,由客戶自行保管,無需將客戶的生物特徵資料上傳到服務端進行認證,提高了認證效率,若第二終端遺失,受影響的範圍僅限於客戶本身,提高了交易安全性。
S23,接收所述第二終端上報的認證結果,其中,所述認證結果是由所述第二終端認證所述客戶的生物特徵得到的。
本實施例中,當第二終端進行客戶的生物特徵認證後,向服務端發送認證結果,具體地,所述認證結果包括:認證成功和認證失敗。
S24,當所述認證結果為認證成功時,發送授權指令至所述第一終端,透過所述第一終端執行所述目標交易。
本實施例中,服務端根據認證結果確定發送授權或者拒絕授權指令。
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所述認證結果為認證失敗時,發送拒絕授權指令至所述第一終端,透過所述第一終端顯示所述目標交易失敗資訊。
本實施例中,當服務端接收到的認證結果為認證成功時,發送授權指令至第一終端,當第一終端接收到授權指令時,執行所述目標交易;當服務端接收到的認證結果為認證失敗時,發送拒絕授權指令至第一終端,並透過第一終端顯示交易失敗資訊。
示例性的,第一終端為ATM提款機,服務端為發卡銀行子系統,第二終端為智慧手機,客戶使用金融卡在ATM提款機進行提款時,ATM提款機向發卡銀行子系統發送提款授權請求,發卡銀行子系統接收到提款授權請求時,根據提款授權請求發送生物特徵認證請求至金融卡對應的智慧手機,智慧手機根據生物特徵認證請求對客戶進行生物特徵認證,待生物特徵認證結果正確無誤之後,發卡銀行子系統發送授權指令至ATM提款機,在ATM提款機完成提款,提高了交易處理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所述的交易處理方法,根據所述目標交易授權請求發送生物特徵認證請求至所述卡片資訊對應的第二終端進行生物特徵認證,利用現有的第二終端的生物特徵辨識技術對客戶進行身份認證,無需花費更多成本去製作內建生物特徵辨識模組的信用卡和金融卡,並且客戶的生物特徵存儲在第二終端,由客戶自行保管,無需將客戶的生物特徵資料上傳到服務端,若第二終端遺失,受影響的範圍僅限於客戶本身,提高了交易安全性。 實施例三
圖3是本申請實施例三提供的交易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如圖3所示,所述交易處理方法應用於第一終端,具體包括以下步驟,根據不同的需求,該流程圖中步驟的順序可以改變,某些可以省略。
S31,接收客戶觸發的目標交易請求,其中,所述目標交易請求中包含有所述客戶的卡片資訊。
本實施例中,客戶在進行目標交易時,客戶在第一終端觸發目標交易請求,具體地,所述第一終端可以為ATM提款機,也可以為刷卡機。本實施例中所述目標交易請求中包含有所述客戶的卡片資訊,具體地,所述卡片資訊包括:發開行、登記的手機號碼、客戶姓名、身份證號碼等資訊。
S32,根據所述目標交易請求發送目標交易授權請求至所述目標交易請求中的所述客戶的卡片資訊對應的服務端。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終端回應於所述目標交易請求,向服務端發送目標交易授權請求,具體地,所述目標交易可以包括:使用信用卡或金融卡進行轉帳、取款或者付款交易,所述服務端可以為發卡銀行子系統,所述服務端接收目標交易授權請求,根據目標交易授權請求發送目標交易授權請求至所述卡片資訊對應的服務端,例如,卡片資訊為平安銀行金融卡,則發送目標交易授權請求至平安銀行服務端。
本實施例中,第一終端只需要發送目標交易授權請求和接收目標交易授權指令,不需要進行生物特徵辨識,故無需內建生物特徵辨識模組,降低了交易處理的成本,同時,由於不同的服務端處理對應卡片資訊的交易,將目標交易授權請求發送至所述卡片資訊對應的服務端,避免在交易過程中引起交易混淆的現象,提高了交易處理效率。
S33,當接收到所述服務端上報的授權指令,根據所述授權指令執行所述目標交易。
本實施例中,第一終端接收到的指令包括授權指令和拒絕授權指令兩種。
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接收到所述服務端上報的拒絕授權指令時,根據所述拒絕授權指令顯示目標交易失敗資訊。
本實施例中,第一終端根據接收到的指令,確定是否執行所述目標交易,在接收到授權指令時進行交易,提高了目標交易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所述的交易處理方法,透過接收客戶觸發的目標交易請求,發送目標交易授權請求至所述卡片資訊對應的服務端,第一終端只需要發送目標交易授權請求和接收目標交易授權指令,不需要進行生物特徵辨識,故無需內建生物特徵辨識模組,降低了交易處理的成本,同時,由於不同的服務端處理對應卡片資訊的交易,將目標交易授權請求發送至所述卡片資訊對應的服務端,避免在交易過程中引起交易混淆的現象,提高了交易處理效率。 實施例四
圖4a是本申請實施例四提供的交易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如圖4a所示,所述交易處理方法應用於第二終端,具體包括以下步驟,根據不同的需求,該流程圖中步驟的順序可以改變,某些可以省略。
S41,接收客戶的卡片資訊對應的服務端發送的生物特徵認證請求。
本實施例中,交易處理方法應用於第二終端,具體地,所述第二終端可以是智慧手機、IPAD或者其他現具有生物特徵辨識功能的設備;第一終端可以為ATM提款機,也可以為刷卡機;服務端可以為發卡銀行子系統。
本實施例中,所述請求類型包括第一類型和第二類型,具體地,所述第一類型為第二終端無需登錄卡片資訊對應的發卡銀行APP,所述第二類型為第二終端需登錄卡片資訊對應的發卡銀行APP。
本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認證請求用於在交易過程中請求對客戶進行身份認證,例如,可以根據卡片資訊中登記的手機號碼,向所述手機號碼對應的第二終端,即客戶的智慧手機發送生物特徵認證請求,在客戶的智慧手機中對客戶的生物特徵進行身份認證。
S42,根據所述認證請求對所述客戶進行認證,並將認證結果發送至所述服務端。
在一個可選的實施例中,如圖4b所示,所述根據所述認證請求對所述客戶進行認證,並將認證結果發送至所述服務端包括:S421,識別所述生物特徵認證請求的請求類型。
S422,當所述請求類型為第一類型時,解析所述生物特徵認證請求獲取認證類型。
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類型為第二終端無需登錄卡片資訊對應的發卡銀行APP,解析生物特徵認證請求獲取認證類型,具體地,所述認證類型可以包括,但不限於,指紋認證、人臉認證、聲紋認證、虹膜認證和掌紋認證。
本實施例中,透過不同的認證類型進行認證,提高了交易處理認證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S423,當所述認證類型為指紋認證時,獲取採集設備採集的第一指紋,對所述第一指紋進行指紋認證。
本實施例中,採集設備安裝在第二終端,透過啟動第二終端中的採集設備採集第一指紋,具體地,所述第一指紋為當前客戶的指紋,當採集到當前客戶的第一指紋時,對第一指紋進行指紋認證。
S424,判斷所述第一指紋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指紋庫中的第二指紋對應的第二客戶是否為同一個客戶。
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二終端內建有生物特徵辨識模組,可以在第二終端中預先創建指紋庫,預先創建的指紋庫中存儲有持有第二終端的客戶的第二指紋,透過將第一指紋與預設的指紋庫中的第二指紋進行匹配,判斷所述第一指紋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指紋庫中的第二指紋對應的第二客戶是否為同一個客戶,由於客戶的第二指紋存儲在第二終端,由客戶自行保管,無需將客戶的第二指紋上傳到服務端進行認證,提高了認證效率,若第二終端遺失,受影響的範圍僅限於客戶本身,提高了交易安全性。
S425,當所述第一指紋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指紋庫中的第二指紋對應的第二客戶為同一個客戶時,上報認證成功的認證結果至所述服務端。
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所述第一指紋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指紋庫中的第二指紋對應的第二客戶不為同一個客戶時,上報認證失敗的認證結果至所述服務端。
本實施例中,在進行認證結果確認無誤後再進行交易,提高了交易安全性。
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所述認證類型為人臉認證時,獲取採集設備採集的第一人臉特徵,對所述第一人臉特徵進行人臉認證;判斷所述第一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人臉特徵庫中的第二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二客戶是否為同一個客戶;當所述第一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人臉特徵庫中的第二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二客戶為同一個客戶時,上報認證成功的認證結果至所述服務端;或者,當所述第一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人臉特徵庫中的第二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二客戶不為同一個客戶時,上報認證失敗的認證結果至所述服務端。
本實施中,由於存在多種認證類型,根據不同的認證類型採集不同的生物特徵進行認證,提高了交易認證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在其他可選的實施例中,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所述請求類型為第二類型時,解析所述生物特徵認證請求獲取目標認證類型及客戶的卡片資訊;根據所述客戶的卡片資訊展示對應的發卡銀行APP的登錄介面;當監測到登錄成功的消息時,在所述發卡銀行APP中根據所述目標認證類型採集對應的目標生物特徵;將所述目標生物特徵與預設的目標資料庫中的目標生物特徵進行比對;當所述目標生物特徵與所述預設的目標資料庫中的目標生物特徵相匹配時,上報認證成功的認證結果至服務端;或者,當所述目標生物特徵與所述預設的目標資料庫中的目標生物特徵不匹配時,上報認證失敗的認證結果至服務端。
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二類型為第二終端需登錄卡片資訊對應的發卡銀行APP,當識別請求類型為第二類型時,根據所述客戶的卡片資訊展示對應的發卡銀行APP的登錄介面進行登錄,登錄後根據認證類型採集對應的目標生物特徵在所述發卡銀行APP中進行目標生物特徵採集,將採集到的目標生物特徵與預設的目標資料庫中的目標生物特徵進行比對,根據比對結果確定認證是否透過。
本實施例中,在請求類型為第二類型時,先進行發卡銀行APP的登錄認證,登錄成功後進行目標生物特徵認證,經過雙重認證後得到認證結果,進一步提高了交易安全性。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所述的交易處理方法,一方面,當所述認證類型為指紋認證時,獲取採集設備採集的第一指紋,判斷所述第一指紋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指紋庫中的第二指紋對應的第二客戶是否為同一個客戶,由於第二終端內建有生物特徵辨識模組,客戶的第二指紋存儲在第二終端,由客戶自行保管,無需將客戶的第二指紋上傳到服務端進行認證,提高了認證效率,若第二終端遺失,受影響的範圍僅限於客戶本身,提高了交易安全性;另一方面,由於存在多種認證類型,根據不同的認證類型採集不同的生物特徵進行認證,提高了交易認證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最後,在請求類型為第二類型時,先進行發卡銀行APP的登錄認證,登錄成功後進行目標生物特徵認證,經過雙重認證後得到認證結果,進一步提高了交易安全性。 實施例五
本申請實施例五提供的ATM提款交易處理方法,參閱圖5a和圖5b。
當客戶為金融卡的合法金融卡持卡人時,在進行ATM提款交易處理時,參閱圖5a所示,第一終端為ATM提款機,第二終端為金融卡對應的智慧手機,服務端為金融卡發卡銀行對應的銀行後臺,合法金融卡持卡人觸發提款請求,請求ATM提款機授權,並將ATM提款機授權請求發送至金融卡發卡銀行對應的銀行後臺,銀行後臺接收ATM提款機授權請求,根據ATM提款機授權請求發送指紋認證請求至金融卡對應的智能手機,智能手機接收指紋認證請求,根據指紋認證請求對合法金融卡持卡人進行指紋認證,當智慧手機中的指紋認證成功時,將指紋認證成功的消息發送至銀行後臺,銀行後臺核發ATM授權指令至ATM提款機,所述ATM提款機根據授權指令執行提款,提款交易成功。
當客戶為金融卡的非法金融卡持卡人時,在進行ATM交易處理,參閱圖5b所示,第一終端為ATM提款機,第二終端為金融卡對應的智慧手機,服務端為金融卡發卡銀行對應的銀行後臺,非法金融卡持卡人觸發目標交易請求,請求ATM提款機授權,並將ATM提款機授權請求發送至金融卡發卡銀行對應的銀行後臺,銀行後臺接收ATM提款機授權請求,根據ATM提款機授權請求發送指紋認證請求至智能手機,智能手機接收指紋認證請求,根據指紋認證請求對非法金融卡持卡人進行指紋認證,金融卡對應的智慧手機拒絕指紋認證時,發送指紋認證失敗的消息發送至銀行後臺,銀行後臺核發拒絕ATM授權指令至ATM提款機,所述ATM提款機根據拒絕授權指令拒絕執行提款,提款交易失敗。 實施例六
本申請實施例六提供的刷卡交易處理方法,參閱圖6a和圖6b。
當客戶為信用卡的合法信用卡持卡人時,在進行刷卡機刷卡交易處理時,參閱圖6a所示,第一終端為刷卡機,第二終端為信用卡對應的智慧手機,服務端為信用卡的發卡銀行對應的銀行後臺,合法信用卡持卡人觸發刷卡交易請求,請求刷卡授權,並將刷卡授權請求發送至信用卡的發卡銀行對應的銀行後臺,銀行後臺接收刷卡授權請求,根據刷卡授權請求發送指紋認證請求至信用卡對應的智能手機,智能手機接收指紋認證請求,根據指紋認證請求對合法信用卡持卡人進行指紋認證,當智慧手機中的指紋認證成功時,將指紋認證成功的消息發送至銀行後臺,銀行後臺核發刷卡授權指令至刷卡機,所述刷卡機根據刷卡授權指令執行刷卡,刷卡交易成功。
當客戶為信用卡的非法信用卡持卡人時,在進行刷卡機刷卡交易處理時,參閱圖6b所示,第一終端為刷卡機,第二終端為信用卡對應的智慧手機,服務端為信用卡的發卡銀行對應的銀行後臺,非法信用卡持卡人觸發刷卡交易請求,請求刷卡授權,並將刷卡授權請求發送至信用卡的發卡銀行對應的銀行後臺,銀行後臺接收刷卡授權請求,根據刷卡授權請求發送指紋認證請求至信用卡對應的智能手機,智能手機接收指紋認證請求,根據指紋認證請求對非法信用卡持卡人進行指紋認證,當信用卡對應的智慧手機拒絕指紋認證時,發送指紋認證失敗的消息發送至信用卡對應的銀行後臺,銀行後臺核發拒絕刷卡授權指令至刷卡機,所述刷卡機根據拒絕授權指令拒絕執行刷卡,刷卡交易失敗。 實施例七
參閱圖7所示,為本申請實施例四提供的終端的結構示意圖。在本申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終端7包括儲存器71、至少一個處理器72、至少一條電腦程式73及收發器74,其中,所述終端可以是終端,還可以是電腦設備。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瞭解,圖7示出的終端的結構並不構成本申請實施例的限定,既可以是匯流排型結構,也可以是星形結構,所述終端7還可以包括比圖示更多或更少的其他硬體或者軟體,或者不同的部件佈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終端7是一種能夠按照事先設定或存儲的指令,自動進行數值計算和/或資訊處理的終端,其硬體包括但不限於微處理器、專用積體電路、可程式設計閘陣列、數文書處理器及嵌入式設備等。所述終端7還可包括客戶設備,所述客戶設備包括但不限於任何一種可與客戶透過鍵盤、滑鼠、遙控器、觸控板或聲控設備等方式進行人機交互的電子產品,例如,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慧手機、數碼相機等。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終端7僅為舉例,其他現有的或今後可能出現的電子產品如可適應於本申請,也應包含在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以內,並以引用方式包含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儲存器71用於存儲程式碼和各種資料,在終端7的運行過程中實現高速、自動地完成程式或資料的存取。所述儲存器71包括唯讀儲存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程式設計唯讀儲存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儲存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程式設計唯讀儲存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電子擦除式可複寫唯讀儲存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唯讀光碟(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器、磁碟儲存器、磁帶儲存器、或者能夠用於攜帶或存儲資料的電腦可讀的任何其他介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個處理器72可以由積體電路組成,例如可以由單個封裝的積體電路所組成,也可以是由多個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封裝的積體電路所組成,包括一個或者多個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處理器、數文書處理晶片、圖形處理器及各種控制晶片的組合等。所述至少一個處理器72是所述終端7的控制核心(Control Unit),利用各種介面和線路連接整個終端7的各個部件,透過運行或執行存儲在所述儲存器71內的程式或者模組,以及調用存儲在所述儲存器71內的資料,以執行終端7的各種功能和處理資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條電腦程式73被設置為實現所述儲存器71以及所述至少一個處理器72等之間的連接通信。
儘管未示出,所述終端7還可以包括給各個部件供電的電源(比如電池),可選的,電源可以透過電源管理裝置與所述至少一個處理器72邏輯相連,從而透過電源管理裝置實現管理充電、放電、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電源還可以包括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直流或交流電源、再充電裝置、電源故障檢測電路、電源轉換器或者逆變器、電源狀態指示器等任意元件。所述終端7還可以包括多種感測器、藍牙模組、Wi-Fi模組等,在此不再贅述。
應該瞭解,所述實施例僅為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範圍上並不受此結構的限制。
上述以軟體功能模組的形式實現的集成的單元,可以存儲在一個電腦可讀取存儲介質中。上述軟體功能模組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電腦設備(可以是個人電腦,終端,或者網路設備等)或處理器(processor)執行本申請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
在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儲存器71存儲多個指令,所述多個指令被所述至少一個處理器72所執行以實現交易處理的功能。
具體地,所述至少一個處理器72對上述指令的具體實現方法可參考圖1至圖6對應實施例中相關步驟的描述,在此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裝置和方法,可以透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組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模組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模組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既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路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組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請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模組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上述集成的單元既可以採用硬體的形式實現,也可以採用硬體加軟體功能模組的形式實現。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申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申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申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請的範圍由所附請求項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請求項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涵括在本申請內。不應將請求項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請求項。此外,顯然“包括”一詞不排除其他單元或,單數不排除複數。本申請中陳述的多個單元或裝置也可以由一個單元或裝置透過軟體或者硬體來實現。第一,第二等詞語用來表示名稱,而並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順序。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申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申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申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申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
S11-S15:步驟 S21-S24:步驟 S31-S33:步驟 S41-S42:步驟 S421-S425:步驟 7:終端 71:儲存器 72:處理器 73:電腦程式 74:收發器
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一提供的交易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二提供的交易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本申請實施例三提供的交易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圖4a是本申請實施例四提供的交易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圖4b是本申請實施例四提供的交易處理方法的認證過程流程圖。
圖5a是本申請實施例五提供的ATM提款交易處理方法的資料流程第一示意圖。
圖5b是本申請實施例五提供的ATM提款交易處理方法的資料流程第二示意圖。
圖6a是本申請實施例六提供的刷卡交易處理方法的資料流程第一示意圖。
圖6b是本申請實施例六提供的刷卡交易處理方法的資料流程第二示意圖。
圖7是本申請實施例七提供的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S11-S15:步驟

Claims (10)

  1. 一種交易處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終端根據接收的目標交易請求發送目標交易授權請求至所述目標交易請求中的客戶的卡片資訊對應的服務端; 所述服務端接收所述第一終端發送的目標交易授權請求,解析所述目標交易授權請求獲取客戶的卡片資訊,根據所述目標交易授權請求發送生物特徵認證請求至所述卡片資訊對應的第二終端; 所述第二終端接收所述服務端發送的生物特徵認證請求,根據所述生物認證請求對所述客戶進行認證,並將認證結果發送至所述服務端; 所述服務端接收所述第二終端上報的認證結果,當確定所述認證結果為認證成功時,發送授權指令至所述第一終端;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授權指令執行所述目標交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交易處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所述服務端確定所述認證結果為認證失敗時,發送拒絕授權指令至所述第一終端;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拒絕授權指令顯示目標交易失敗資訊。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交易處理方法,其中,所述根據所述生物認證請求對所述客戶進行認證,並將認證結果發送至所述服務端包括: 識別所述生物特徵認證請求的請求類型; 當所述請求類型為第一類型時,解析所述生物特徵認證請求獲取認證類型; 當所述認證類型為指紋認證時,獲取採集設備採集的第一指紋,對所述第一指紋進行指紋認證; 判斷所述第一指紋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指紋庫中的第二指紋對應的第二客戶是否為同一個客戶; 當所述第一指紋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指紋庫中的第二指紋對應的第二客戶為同一個客戶時,上報認證成功的認證結果至所述服務端。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交易處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所述第一指紋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指紋庫中的第二指紋對應的第二客戶不為同一個客戶時,上報認證失敗的認證結果至所述服務端。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交易處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所述認證類型為人臉認證時,獲取採集設備採集的第一人臉特徵,對所述第一人臉特徵進行人臉認證; 判斷所述第一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人臉特徵庫中的第二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二客戶是否為同一個客戶; 當所述第一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人臉特徵庫中的第二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二客戶為同一個客戶時,上報認證成功的認證結果至所述服務端。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交易處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所述第一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一客戶與預設的人臉特徵庫中的第二人臉特徵對應的第二客戶不為同一個客戶時,上報認證失敗的認證結果至所述服務端。
  7. 如請求項3所述的交易處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所述請求類型為第二類型時,解析所述生物特徵認證請求獲取目標認證類型及客戶的卡片資訊; 根據所述客戶的卡片資訊展示對應的發卡銀行APP的登錄介面; 當監測到登錄成功的消息時,在所述發卡銀行APP中根據所述目標認證類型採集對應的目標生物特徵; 將所述目標生物特徵與預設的目標資料庫中的目標生物特徵進行比對; 當所述目標生物特徵與所述預設的目標資料庫中的目標生物特徵相匹配時,上報認證成功的認證結果至服務端。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交易處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所述目標生物特徵與所述預設的目標資料庫中的目標生物特徵不匹配時,上報認證失敗的認證結果至服務端。
  9. 一種終端,其中,所述終端包括處理器和儲存器,所述處理器用於執行所述儲存器中存儲的電腦程式時實現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交易處理方法。
  10. 一種電腦可讀存儲介質,所述電腦可讀存儲介質上存儲有電腦程式,其中,所述電腦程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交易處理方法。
TW110112240A 2021-04-01 2021-04-01 交易處理方法、終端及存儲介質 TW2022404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2240A TW202240499A (zh) 2021-04-01 2021-04-01 交易處理方法、終端及存儲介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2240A TW202240499A (zh) 2021-04-01 2021-04-01 交易處理方法、終端及存儲介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0499A true TW202240499A (zh) 2022-10-16

Family

ID=85460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2240A TW202240499A (zh) 2021-04-01 2021-04-01 交易處理方法、終端及存儲介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2404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9898A (zh) * 2021-04-01 2022-10-14 富联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交易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9898A (zh) * 2021-04-01 2022-10-14 富联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交易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189898B (zh) * 2021-04-01 2024-05-24 富联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交易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0431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dentity verification
CN101101687B (zh) 用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方法、设备、服务器和系统
US940763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oss-channel authentication
US20080249947A1 (en)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using a one time password
WO2018205468A1 (zh) 生物识别交易处理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885128A (zh) 基于区块链的身份管理方法
US10581855B1 (en) Secured device manufacturing self-test
CA2862847A1 (en) Identification system
US20210174331A1 (en) Transferring a customer from an atm transaction to a device-based transaction during an error state,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US20210271858A1 (en) Atm transaction security using facial detection
CN105550928A (zh) 一种商业银行网络远程开户的系统及其方法
TW202240499A (zh) 交易處理方法、終端及存儲介質
CN111882425B (zh)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03902860A (zh) 一种双重身份验证方法及系统
US2022013185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ty verification reuse
CN103186408A (zh) 运行虚拟机的管理方法、系统及其装置
Jaiswal et al. Enhancing ATM security using fingerprint and GSM technology
US20220318813A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bank transaction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method
US20230137390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a biometric smart card
CN111640007B (zh) 银行账户开户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2016157277A (ja) 駅務機器における組合せ認証方法、組合せ認証装置及び認証システム
KR20070051511A (ko) 관리자 인증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수행하는 금융 자동화기기
KR20170142983A (ko) 생체정보를 이용한 지정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CN206115602U (zh) 金融交易的电子信息终端
WO2011082604A1 (zh)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