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7434A - 新穎jak抑制劑化合物、其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新穎jak抑制劑化合物、其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7434A
TW202227434A TW110133232A TW110133232A TW202227434A TW 202227434 A TW202227434 A TW 202227434A TW 110133232 A TW110133232 A TW 110133232A TW 110133232 A TW110133232 A TW 110133232A TW 202227434 A TW202227434 A TW 20222743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ituted
group
alkyl
disease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3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爾斯 奧弗里
布蘭妮絲拉 慕斯基
奎格 哈里斯
彼得 克萊兒 鮑伊克斯
瑪麗 海倫尼 福切特
尼可拉斯 喬治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葛德瑪控股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葛德瑪控股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葛德瑪控股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7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743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 C07D47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71/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描述具有式(I)之新穎化合物及使用此等化合物治療疾病、病狀及病症之方法。

Description

新穎JAK抑制劑化合物、其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本發明係關於以下式(I)之新穎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3
(I) 用於合成式(I)化合物之方法,及式(I)化合物在用於治療疾病、病狀及病症之醫藥組合物中之用途。本發明化合物充當Janus激酶(JAK),尤其JAK1之抑制劑。其因此用於治療JAK1介導之疾病、病狀或病症。
蛋白激酶(PK)調節多種多樣的生物過程,尤其包括組織修復、細胞生長、存活、器官形成、新血管生成、分化、形態發生及再生。蛋白激酶亦在包括癌症之大量人類疾病中起特定作用。細胞介素涵蓋許多結構上無關之蛋白質,該等蛋白質基於其與不同受體超家族之結合分組。細胞激素影響細胞分化、增殖及活化,且可調節促炎性及消炎性反應以允許宿主對病原體適當地作出反應。I型及II型細胞介素受體為採用Janus激酶(JAK)進行細胞內信號傳導之受體家族[Schwartz, Daniella M等人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第17卷, 1 (2017): 78]。JAK為細胞內細胞質酪胺酸激酶,其成對發信號且經由信號轉導及轉錄活化(STAT)因子將細胞介素信號傳導自膜受體轉導至細胞核。JAK具有兩個接近相同的磷酸鹽轉移域。一個域展現激酶活性,而另一個域負向調節第一個域之激酶活性(假激酶)。
已知四種不同類型之JAK:JAK1、JAK2、JAK3(亦稱為Janus激酶,白血球;JAKL;及L-JAK)及TYK2(蛋白質-酪胺酸激酶2)。[Namour, F.等人, Clin Pharmacokinet, 54, 859-874 (2015)]。各JAK在藉由一子組因子介導信號傳導中起主要作用,儘管不同JAK可能有一些重疊作用。舉例而言,JAK1為用於發炎性疾病、轉導細胞介素驅動之促炎性信號傳導及由JAK介導之信號轉導驅動之其他疾病的新穎目標。JAK2為一系列細胞介素髮信號,但主要由造血生長因子,諸如紅血球生成素及血小板生成素(TPO)之受體所使用。已研究JAK3在介導免疫功能中之主要作用,而Tyk2與JAK2或JAK3結合起作用以轉導細胞介素,諸如介白素-12及介白素-23(IL-12及IL-23)之信號傳導[Pesu, Marko等人, Immunological reviews, 第223卷 (2008): 132-42]。雖然JAK1、JAK2及Tyk2表現於許多細胞類型及組織中,但JAK-3表現偏向於造血及淋巴前驅體細胞。
JAK1之抑制已與促炎性細胞介素(諸如介白素-6(IL‐6)及干擾素(IFN)α、β及γ)之減少相關,且因此與發炎控制相關。JAK抑制劑,諸如阿布羅替尼(Abrocitinib)、優帕替尼(Upadacitinib)、巴瑞替尼(Baricitinib)、托法替尼(Tofacitinib)、蘆可替尼(Ruxolitinib)、德格替尼(Delgocitinib)、布雷波替尼(Brepocitinib)、奧卡替尼(Oclacitinib)、皮非替尼(Peficitinib)及非達替尼(Fedratinib)為已知的。然而,相比於該家族之其他酶,大多數此等抑制劑不選擇性作用於JAK1酶。JAK1之選擇性抑制可轉化為增強的功效及減少的與JAK2、JAK3及Tyk2抑制相關之不良效應。舉例而言,優帕替尼及巴瑞替尼之口服劑型已被批准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帶有關於嚴重副作用,諸如血栓形成、惡性腫瘤(淋巴瘤)及導致住院或死亡之嚴重感染的黑框警告。雖然此等口服藥物中之一些被重新定位且重新用於其他投與形式,但此等藥物之全身不良反應仍為其成功開發的障礙。
已發現JAK-STAT途徑在人類健康及疾病中起重要作用,該疾病自罕見的單基因疾病至更常見的複雜疾病。選擇性抑制或降低JAK1產生及活性,同時消除全身性副作用之藥劑作為治療涉及JAK1表現之各種疾病(包括自體免疫、發炎性及致癌疾病)的治療目標備受關注。
本發明提供具有式(I)之新穎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1
(I) 其鹽或其對映異構體, 其中: R 1為氫原子、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芳烷基、經取代之芳烷基、烷氧基、胺基、經取代之胺基、環胺基、經取代之烷氧基、雜環基、經取代之雜環基、環烷基、經取代之環烷基、雜芳烷基、經取代之雜芳烷基或雜環胺基; R 2為氫原子、烷基或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芳基、經取代之芳基、雜環基或經取代之雜環基; R 3為氫原子、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烷氧基、鹵烷基、鹵素、-CN、-NO 2、-SR a、-S(O) 2R b、-S(O)R b、-S(O)NR cR d、-CHO、-C(O)R b、-C(O)OR a、-C(O)NR cR d、-NR cR d、-NR cC(O)R b、-NR cC(O)OR a、-NR cC(O)NR cR d、-NR cS(O)R b、-NR cS(O) 2R b、-NR cS(O) 2NR cR d、-OC(O)R b及-OC(O)NR cR d; R a、R c及R d中之每一者獨立地選自氫原子、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及鹵烷基; 各R b獨立地選自鹵素、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及鹵烷基;且 n為0至5之整數。
本發明亦提供式(I)化合物之鹽及對映異構體,包括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對映異構體。本發明亦提供包含式(I)化合物及載劑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的組合物及醫藥組合物。
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為JAK抑制劑,尤其JAK1抑制劑。因此,本發明提供包含式(I)化合物、其鹽或其對映異構體之醫藥組合物,及使用式(I)化合物、其鹽或其對映異構體治療與JAK1釋放相關之疾病、病症或病狀的方法。本發明亦提供治療涉及JAK產生及/或活性之疾病、病症或病狀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向個體投與包含式(I)化合物之醫藥組合物以抑制個體中JAK1之產生及/或活性。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根據35 U.S.C. § 119(e)主張2020年9月8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3/075,639號之優先權,該案之全部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將在下文中更充分地描述。然而,本發明之態樣可以不同形式實施,且不應視為限制於本文中所闡述之實施例。確切而言,提供此等實施例以使得本發明將為透徹的且完整的,且將本發明的範疇完整地傳達給熟習此項技術者。本文之描述中使用之術語僅出於描述特定實施例之目的,且並不意欲為限制性的。
除非另外定義,否則本文中所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及科學術語)均具有與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所理解相同的含義。應進一步理解,術語(諸如常用詞典中所定義的彼等術語)應依照與其在本申請案之上下文及相關技術中的含義一致的含義解釋,且除非本文中明確地如此定義,否則不應以理想化或過分正式意義來解釋。此類術語即使在下文中未明確定義,亦應根據其常用含義來解釋。
本文之描述中使用之術語僅出於描述特定實施例之目的,且並不意欲限制本發明。本文提及之所有公開案、專利申請案、專利及其他參考案均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除非上下文另外指示,否則尤其意欲可以任何組合使用本文所述之本發明之各種特點。此外,本發明亦涵蓋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可排除或省略本文所闡述之任何特徵或特徵組合。為了說明,若說明書敍述複合物包含組分A、B及C,則具體意指A、B或C中之任一者或其組合可以省去且不單個地或不以任何組合主張權利。
除非另外明確指示,否則所有指定實施例、特徵及術語意欲包括所述實施例、特徵或術語及其生物學等效物。 定義
如本文所用,「約(about)」係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瞭解且將在一定程度上視使用其之上下文而變化。若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不清楚術語之用法,則鑒於使用術語之上下文,諸如在數值名稱(例如溫度、時間、量及濃度,包括範圍)之前,指示可變化(+)或(-)10%、5%或1%的近似值。
除非本文另外指明或明顯與內容相矛盾,否則在描述要素之上下文中(尤其在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之上下文中)使用術語「一」及「該」及類似指示物應理解為涵蓋單數及複數。除非本文另外指示,否則本文中值範圍之敍述僅意欲充當個別提及屬於該範圍之每一單獨值之簡寫方法,且每一單獨值併入本說明書中,如同在本文中個別敍述一般。除非本文另外指示或另外與上下文明顯矛盾,否則本文中所描述之所有方法可以任何適合之次序執行。除非另外說明,否則使用本文所提供之任何及所有實例或例示性語言(例如,「諸如」)僅意欲更好地闡明實施例而不對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造成限制。本說明書中的語言均不應解釋為表示任何未要求的元素為必不可少的。
表述「包含」意謂「包括但不限於」。舉例而言,組合物及方法包括所述要素,但不排除其他要素。「基本上由……組成」應意謂排除出於所陳述目的對組合具有任何重要意義的其他要素。因此,基本上由如本文所定義之要素組成之組合物將不排除其他不實質上影響所主張之發明之基本及新穎特徵的材料或步驟。“由……組成”應意謂排除其他成分及實質性方法步驟之超過微量的要素。由此等過渡術語中之每一者定義的實施例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如本文所用,術語「烷基」表示含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飽和烴基鏈。
如本文所用,術語「低碳數烷基」表示含有1至5個碳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飽和烴基鏈。
如本文所用,術語「烯基」表示含有2至10個碳原子且包含一或多個雙鍵之直鏈或分支鏈、不飽和烴基鏈。
如本文所用,術語「炔基」表示含有2至10個碳原子且包含一或多個參鍵之直鏈或分支鏈、不飽和烴基鏈。
如本文所用,術語「經取代之烷基」表示含有1至10個碳原子且經一或多個基團或原子,諸如鹵素原子、烷氧基或羥基取代之直鏈或分支鏈、飽和烴基鏈。
如本文所用,術語「經取代之烯基」表示含有2至10個碳原子、包含一或多個雙鍵且經一或多個基團或原子,諸如鹵素原子、烷氧基或羥基取代之直鏈或分支鏈、不飽和烴基鏈。
如本文所用,術語「經取代之炔基」表示含有2至10個碳原子、包含一或多個參鍵且經一或多個基團或原子,諸如鹵素原子、烷氧基或羥基取代之直鏈或分支鏈、不飽和烴基鏈。
如本文所用,術語「環烷基」表示含有3至7個碳原子之環狀飽和烴基鏈。
如本文所用,術語「經取代之環烷基」表示含有3至7個碳原子且經選自鹵素原子、烷氧基及羥基之一或多個基團取代的環狀飽和烴基鏈。
如本文所用,術語「芳基」表示芳烴基環或兩個稠合芳烴基環。芳基之實例包括苯基及萘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經取代之芳基」表示芳烴基環或兩個或更多個稠合芳烴基環,其經一或多個基團或原子,諸如烷基、烷氧基、芳基、鹵素、羥基、氰基、三氟甲基或硝基取代。
如本文所用,術語「芳烷基」表示經芳基取代之烷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經取代之芳烷基」表示經一或多個基團或原子取代之芳烷基。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雜環基」表示包含一或多個選自O、S及N之雜原子的飽和或不飽和、環狀或多環烴基鏈。
如本文所用,術語「經取代之雜環基」表示經一或多個基團或原子,諸如烷基、烷氧基、鹵素、羥基、氰基、三氟甲基或硝基取代的雜環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雜芳基」表示包含一或多個選自O、S及N之雜原子的芳族雜環基,亦即環狀或多環芳族烴基鏈。
如本文所用,術語「經取代之雜芳基」表示經一或多個基團或原子,諸如烷基、烷氧基、芳基、經取代之芳基、鹵素、羥基、氰基、三氟甲基或硝基取代之雜芳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雜芳烷基」表示經雜芳基取代之烷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經取代之雜芳烷基」表示經一或多個基團或原子,諸如烷基、烷氧基、鹵素、羥基、氰基、三氟甲基或硝基取代的雜芳烷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烷氧基」表示經烷基取代之氧原子。烷基可為分支鏈、直鏈、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
如本文所用,術語「鹵素」或「鹵基」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
如本文所用,術語「胺基」可為一級、二級或三級胺基。胺基可為分支鏈、直鏈、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
如本文所用,術語「經取代之胺基」表示經一或多個本文所述之基團取代之胺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環胺」表示其中氮已併入至環結構中之基團。環胺之實例可為環烷基胺。
如本文所用,術語「雜環胺」表示包含一或多個雜原子(諸如O、S或N)之飽和或不飽和環胺。
如整個說明書中所使用,術語「視情況存在之」或「視情況」意謂隨後描述之事件或情況可能出現但不一定出現,且描述包括事件或情況出現之實例及其不出現之實例。
術語「視情況經取代」係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基團。該基團可經一或多個取代基,諸如1、2、3、4或5個取代基取代。
當未特定定義時,「經取代」係指如下文所定義之烷基、烯基、炔基、芳基、雜芳基、雜環基或醚基(例如烷基),其中連至其中所含之氫原子的一或多個鍵經連至非H或非碳原子之鍵置換。經取代之基團亦包括其中連至碳原子或氫原子之一或多個鍵經連至雜原子之一或多個鍵(包括雙鍵或參鍵)置換的基團。因此,除非另有指定,否則經取代之基團將經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經取代之基團經1、2、3、4、5或6個取代基取代。取代基之實例包括:鹵素(亦即,F、Cl、Br及I);羥基;烷氧基、烯氧基、炔氧基、芳氧基、芳烷氧基、雜環氧基及雜環基烷氧基;羰基(側氧基);羧基;酯;胺基甲酸酯;肟;羥胺;烷氧基胺;芳烷氧基胺;硫醇;硫化物;亞碸;碸;磺醯基;磺胺劑;胺;N-氧化物;肼;醯肼;腙;疊氮化物;醯胺;脲;脒;胍;烯胺;醯亞胺;異氰酸酯;異硫氰酸酯;氰酸酯;硫氰酸酯;亞胺;硝基;腈(亦即,CN);及其類似基團。
如本文所用,術語「立體異構體」係指對映異構體及非對映異構體。
如本文所用,術語「衍生物」意謂其代謝衍生物及其化學衍生物。
如本文所用,「治療(treating/treatment)」患者之疾病係指(1)防止症狀或疾病在易患或尚未顯示疾病症狀之動物中發生;(2)抑制疾病或遏制其發展;或(3)改善疾病或疾病症狀或使其消退。如此項技術中所理解,「治療」為獲得有益或期望的結果(包括臨床結果)之方法。出於此技術之目的,有益或期望的結果可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一或多者:緩解或改善一或多種症狀、減輕病狀(包括疾病)之程度、穩定(亦即不惡化)病狀(包括疾病)之狀態、延緩或減緩病狀(包括疾病)、進展、改善或緩和病狀(包括疾病)、狀態及緩解(無論部分或全部),無論可偵測或不可偵測。在一個態樣中,術語治療不包括預防或防治。
如本文所用,術語「個體」可與「患者」互換使用且指示哺乳動物或人類、綿羊類、牛類、貓類、犬類、馬類、猿猴等。經受診斷或治療之非人類動物包括例如猿猴、鼠類(諸如大鼠、小鼠)、犬類、兔類、家畜、運動型動物及寵物。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個體為人類。
「有效量」為足以達成有益或所要需結果之量。有效量可以一或多次投藥、施用或劑量來投與。此類遞送視多個變數而定,該等變數包括使用個別劑量單元之時間段、治療劑之生物可用性、投與途徑等。然而,應理解,用於任何特定個體的本文所揭示之治療劑之具體劑量水準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所用特定化合物之活性、化合物之生物利用率、投與途徑、動物之年齡及其體重、一般健康狀況、性別、動物之飲食、投與時間、排泄速率、藥物組合及所治療之特定病症的嚴重程度,以及投與之形式。一般而言,將需要投與有效實現與被發現在活體內有效之濃度相稱之血清含量之量的化合物。此等考慮因素以及有效調配及投與程序在此項技術中已熟知且描述於標準教科書中。與此定義一致且如本文所用,術語「治療有效量」為足以治療指定病症或疾病或者足以獲得藥理學反應之量。
如本文所用,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係指對於向個體投與為安全且充分無毒的。作為非限制性實例,預期與本發明結合使用之一些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酯包括由無機鹼、有機鹼、無機酸、有機酸或胺基酸(鹼性或酸性胺基酸)形成之彼等鹽或酯。無機鹼之鹽可為例如以下各者之鹽:鹼金屬,諸如鈉或鉀;鹼土金屬,諸如鈣及鎂或鋁;及氨。有機鹼之鹽可為例如三甲胺、三乙胺、吡啶、甲吡啶、乙醇胺、二乙醇胺及三乙醇胺之鹽。無機酸之鹽可為例如鹽酸、氫硼酸、硝酸、硫酸及磷酸之鹽。有機酸之鹽可為例如以下各者之鹽:甲酸、乙酸、三氟乙酸、反丁烯二酸、草酸、乳酸、酒石酸、順丁烯二酸、檸檬酸、丁二酸、蘋果酸、甲磺酸、苯磺酸及對甲苯磺酸。四級銨鹽可例如藉由與低碳數烷基鹵化物(諸如甲基、乙基、丙基及丁基氯化物、溴化物及碘化物)、與二烷基硫酸鹽、與長鏈鹵化物(諸如癸基、月桂基、肉豆蔻基及硬脂基氯化物、溴化物及碘化物)及與芳烷基鹵化物(諸如苯甲基及苯乙基溴化物)反應而形成。胺基酸鹽可為例如甘胺酸、丙胺酸、精胺酸、天冬醯胺、天冬胺酸、半胱胺酸、麩醯胺酸、麩胺酸、組胺酸、異白胺酸、白胺酸、離胺酸、甲硫胺酸、苯丙胺酸、絲胺酸、色胺酸、蘇胺酸、酪胺酸、纈胺酸、瓜胺酸或鳥胺酸之鹽。
本發明提供適用作蛋白激酶之抑制劑的新穎化合物,該等蛋白激酶諸如酶Janus激酶(JAK),尤其是Janus激酶1(JAK1)酶。此等新穎化合物因此為治療病理性病狀之多種治療的潛在活性成分,涉及抑制或降低JAK1產生及/或活性。 化合物
由於使用JAK/STAT途徑之效應分子的範圍廣泛,因此該途徑愈來愈成為廣泛疾病之有吸引力的治療目標。JAK抑制劑藉由經口或局部投與靶向細胞介素信號傳導。已知JAK抑制劑之功效及安全概況未必總是與此等藥物之選擇性對應。特定言之,使用已知JAK抑制劑之全身性治療具有潛在副作用,因為許多口服JAK抑制劑被重新用於局部使用,其減少副作用。儘管有此等發展,但仍需要更有效治療疾病之藥劑。吾人現已發現,一系列吡咯并吡啶化合物為有效JAK1抑制劑且因此適用於治療JAK1介導之病症。
因此,本發明之目標為提供新穎JAK抑制劑化合物,特定言之JAK1抑制劑化合物,其用於以包括局部、吸入及經鼻投與之各種劑型治療多種潛在適應症。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特意的局部JAK1抑制劑,其用於局部治療免疫發炎性病症。本發明之化合物、組合物及方法相比於其他局部JAK抑制劑為有利的,因為其具有相對於局部標準照護之較高功效、經由低全身性暴露及無全身性作用之較佳安全性,且可調配用於創新給藥時程及遞送方法。本發明之新穎化合物、組合物及方法經設計以在較低全身性暴露下增加體表面積(BSA)。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可展現較大治療指數,且預期在有益治療效果及與JAK抑制相關之非所需全身性副作用的發作之間提供廣泛治療窗。本發明之新穎化合物、組合物及方法經設計以用於(a)經由有限全身性暴露改良全身性安全概況;(b)藉助於增強皮膚滲透及增加JAK1效能改良局部功效;及(c)藉助於較高血漿清除率及選擇性概況改良局部耐受性及改良安全性概況。
相比於其他JAK家族成員,本文提供之新穎式(I)化合物展現良好JAK1抑制活性,且尤其選擇性抑制JAK1酶。因此,本發明提供以下式(I)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1
(I) 其鹽或其對映異構體; 其中: R 1為氫原子、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芳烷基、經取代之芳烷基、烷氧基、胺基、經取代之胺基、環胺基、經取代之烷氧基、雜環基、經取代之雜環基、環烷基、經取代之環烷基、雜芳烷基、經取代之雜芳烷基或雜環胺基; R 2為氫原子、烷基或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芳基、經取代之芳基、雜環基或經取代之雜環基; R 3為氫原子、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烷氧基、鹵烷基、鹵素、-CN、-NO 2、-SR a、­S(O) 2R b、­S(O)R b、­S(O)NR cR d、-CHO、-C(O)R b、­C(O)OR a、-C(O)NR cR d、-NR cR d、­NR cC(O)R b、­NR cC(O)OR a、­NR cC(O)NR cR d、­NR cS(O)R b、­NR cS(O) 2R b、­NR cS(O) 2NR cR d、-OC(O)R b及­OC(O)NR cR d; R a、R c及R d中之每一者獨立地選自氫原子、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及鹵烷基; 各R b獨立地選自鹵素、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及鹵烷基;且 n為0至5之整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式(I)化合物,其中: R 1為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烷氧基、經取代之烷氧基、環烷基、雜環基、經取代之雜環基、胺基、經取代之胺基、環胺基或雜環胺基; R 2為氫原子、低碳數烷基或經鹵素原子取代之低碳數烷基; R 3為氫原子、低碳數烷基、經鹵素原子取代之低碳數烷基、鹵素原子、-CN、-NO 2、-C(O)OR a、-C(O)NR cR d、-S(O) 2R b或-NR cR d; 各R a、R c及R d獨立地選自氫原子或烷基; 各R b獨立地選自鹵素、烷基或經取代之烷基;且 n為0、1或2。
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式(I)化合物,其中: R 1為雜環基或經取代之雜環基; R 2為氫原子、低碳數烷基或經氟原子取代之低碳數烷基; R 3為-CN或NO 2;且 n為1或2。
在某些實施例中,R 1可為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烷氧基、經取代之烷氧基、環烷基、雜環基、經取代之雜環基、胺基、經取代之胺基、環胺基或雜環胺基。在某些實施例中,R 1可為雜環基或經取代之雜環基。在某些實施例中,R 1可為哌啶或經取代之哌啶。在某些實施例中,R 1為經一或多個烷基取代之哌啶。在某些實施例中,R 1為經一或多個低碳數烷基取代之哌啶。在某些實施例中,R 1為經一或多個C 1-C 5烷基取代之哌啶。在某些實施例中,R 1為經一或多個甲基取代之哌啶。
在某些實施例中,R 2可為氫原子、低碳數烷基或經氟原子取代之低碳數烷基。在某些實施例中,R 2可為C 1-C 5烷基或經氟原子取代之C 1-C 5烷基。在某些實施例中,R 2為氫原子、甲基、乙基或-CF 3。在某些實施例中,R 2為氫原子。
在某些實施例中,R 3可為拉電子基團。在某些實施例中,R 3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原子、低碳數烷基、經鹵素原子取代之低碳數烷基、鹵素原子、-CN、-NO 2、-C(O)OR a、-C(O)NR cR d、-S(O) 2R b及-NR cR d。在某些實施例中,R 3為-CN或NO 2。在某些實施例中,R 3為-CN。
在某些實施例中,R 3可為-CN。在此類情況下,在某些實施例中,R 1可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原子、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芳烷基、經取代之芳烷基、烷氧基、胺基、經取代之胺基、環胺基、經取代之烷氧基、雜環基、經取代之雜環基、環烷基、經取代之環烷基、雜芳烷基、經取代之雜芳烷基及雜環胺基。在某些實施例中,R 2可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原子、烷基或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芳基、經取代之芳基、雜環基及經取代之雜環基。
在某些實施例中,當R 3為-CN時,R 2可為氫原子、低碳數烷基或經氟原子取代之低碳數烷基。在此類情況下,在某些實施例中,R 1可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原子、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芳烷基、經取代之芳烷基、烷氧基、胺基、經取代之胺基、環胺基、經取代之烷氧基、雜環基、經取代之雜環基、環烷基、經取代之環烷基、雜芳烷基、經取代之雜芳烷基及雜環胺基。在某些實施例中,R 1可為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烷氧基、經取代之烷氧基、環烷基、雜環基、經取代之雜環基、胺基、經取代之胺基、環胺基或雜環胺基。
在某些實施例中,當R 3為-CN時,R 2可為氫原子。在此類情況下,R 1為雜環基或經取代之雜環基。在某些實施例中,n為0、1或2。
在某些實施例中,當R 3為-CN時,R 1可為哌啶或經取代之哌啶。在某些實施例中,R 1為經一或多個烷基取代之哌啶。在某些實施例中,R 1為經一或多個低碳數烷基取代之哌啶。在某些實施例中,R 1為經一或多個甲基取代之哌啶。
在某些實施例中,n為0、1、2、3、4或5。在某些實施例中,n為0、1、2、3或4。在某些實施例中,n為0、1或2。在某些實施例中,n為1或2。在某些實施例中,n為1。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以下式(II)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7
(II) 其鹽或其對映異構體; 其中: R 1為氫原子、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芳烷基、經取代之芳烷基、烷氧基、胺基、經取代之胺基、環胺基、經取代之烷氧基、雜環基、經取代之雜環基、環烷基、經取代之環烷基、雜芳烷基、經取代之雜芳烷基或雜環胺基; R 2為氫原子、烷基或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芳基、經取代之芳基、雜環基或經取代之雜環基;且 n為0至5之整數。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以下式(III)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9
(III) 其鹽或其對映異構體; 其中: R 1為氫原子、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芳烷基、經取代之芳烷基、烷氧基、胺基、經取代之胺基、環胺基、經取代之烷氧基、雜環基、經取代之雜環基、環烷基、經取代之環烷基、雜芳烷基、經取代之雜芳烷基或雜環胺基;且 n為0、1或2。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以下式(IA)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11
(IA) 其中X為C(O)或SO 2;且R 1、R 2及R 3如本文中所定義。
在某些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為以下化合物A:
Figure 02_image013
(A)
在某些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為以下化合物B:
Figure 02_image015
(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之鹽。此外,鹽為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之醫藥學上及/或生理學上可接受之鹽。此外,本發明提供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之對映異構體,尤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對映異構體。
本發明不僅提供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本身,且亦提供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水合物、酯、醯胺、立體異構體、衍生物、多晶型物及前藥以及其各種結晶及非晶形式。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可包括由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酸形成的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之鹽,及由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鹼形成的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之鹽,諸如上文所鑑定。 組合物
本文提供包含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或其等效物、由其組成或基本上由其組成的醫藥組合物。在任何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如本文所述之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中之一或多者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及/或賦形劑。在任何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治療有效量之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適合之醫藥載劑及賦形劑包括醫藥學上可接受且與所選投與方法相容之彼等。本文所述之醫藥組合物可含有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各種載劑或賦形劑。
適合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及載劑一般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且因此包括於本發明中。本發明之式(I)化合物或其等效物之醫藥組合物可根據標準方法且使用描述於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 Mark Publishing Co., New Jersey (1991) (其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中之賦形劑及載劑以調配物形式製備。例示性載劑或賦形劑可包括但不限於潤膚劑、軟膏基劑、乳化劑、增溶劑、保濕劑、增稠劑或膠凝劑、濕潤劑、質地增強劑、穩定劑、pH調節劑、滲透壓改質劑、乳化劑、UV-A及UV-B掩蔽劑、防腐劑、滲透增強劑、螯合劑、抗氧化劑、酸化劑、鹼化劑、緩衝劑及媒劑或溶劑。
醫藥組合物可藉由任何具有類似效用之藥劑的可接受投與模式以單次或多次劑量投與,包括例如經口、局部、靜脈內、經直腸、經頰、鼻內及經皮途徑、藉由動脈內注射、腹膜內、非經腸、皮下、肌肉內、作為吸入劑或經由浸漬或塗佈裝置(諸如血管內支架)。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較佳局部投與。特定言之,藉由局部施用向個體或患者投與醫藥組合物。雖然組合物可能並非主要設計用於經口、經眼或陰道內使用,但涵蓋其他投與方法。
本文之任何實施例之醫藥組合物可經調配以用於局部投與或本文所論述之途徑中之任一者。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或其等效物之醫藥組合物可調配為用於局部投與之組合物。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尤其適合於局部治療皮膚及黏膜,且可呈軟膏、乳膏、乳劑、髮膏劑、粉劑、浸漬墊、溶液、凝膠、膠囊乳膏、噴霧劑、洗劑、泡沫或懸浮液形式。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組合物可呈微球或奈米球或脂質或聚合囊泡之懸浮液或用於控制釋放之聚合貼片及水凝膠的形式。用於局部施用之此等組合物可呈無水形式、呈水性形式或呈乳液形式。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呈乳膏、凝膠、凝膠乳膏或洗劑形式。
本發明提供用於治療JAK1介導之疾病、病狀或病症的組合物,詳言之醫藥組合物及化妝品組合物,其包含一或多種式(l)、式(II)或式(III)化合物。本發明提供至少一種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用於製備醫藥或化妝品組合物之用途,其中該化合物具有JAK1酶抑制活性。 治療方法
研究已展示JAK及STAT在免疫系統之體內恆定中之重要性,其為靶向JAK-STAT信號傳導以治療自體免疫及發炎疾病提供基本原理。JAK1為某些I型及II型細胞介素信號傳導所必需的人類酪胺酸激酶蛋白質。其與I型細胞介素受體之共同γ鏈(γc)相互作用以引發來自IL-2受體家族(例如IL-2R、IL-7R、IL9-R及IL-15R)、IL-4受體家族(例如IL-4R及IL-13R)、gp130受體家族(例如IL-6R、IL-11R、LIF-R、OSM-R、心營養素-1受體(CT-1R)、睫狀神經營養因子受體(CNTF-R)、神經營養因子-1受體(NNT-1R)及瘦素-R)之信號。其亦對於藉由I型(IFN-α/β)及II型(IFN-γ)干擾素及IL-10家族成員經由II型細胞介素受體轉導信號重要。JAK1在啟動對多種主要細胞因子受體家族之反應中起關鍵作用,為過敏性、發炎性和自體免疫性疾病之發病機制的基礎。特定言之,JAK1在多種促炎性細胞介素之信號傳導中起主要作用,已知該等細胞介素在具有發炎性質之多種病理性病狀中起作用。
因此,在一個態樣中,提供用於治療由失調蛋白激酶活性,尤其JAK活性,且進一步更尤其JAK1活性引起及/或與其相關之疾病的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有效量的由如上文所定義之式(I)、式(II)或式(III)表示之經取代吡咯并吡啶化合物。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至少一種如上文所定義之式(I)化合物用於治療與JAK1釋放有關之病理性疾病、病狀及病症的用途。式(I)、式(II)或式(III)之JAK1抑制劑減少JAK1產生。因此,JAK1抑制劑適用於治療與JAK1釋放相關之病理性病狀、疾病或病症。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或多種如上文所定義之式(I)化合物之用途,其用於治療藉由抑制JAK1酶改善之病理性疾病、病狀或病症。一或多種化合物可在調配用於治療JAK1介導之疾病、病症或病狀的醫藥或化妝品組合物中。
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性(人類或動物)或美容性治療方法,其包含投與或應用包含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作為JAK1抑制劑且因此作為JAK1產生之抑制劑的醫藥或化妝品組合物。本文提供之方法可用於治療哺乳動物,尤其人類。
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一或多種如上文所定義之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治療與JAK1產生有關之病理性疾病、病狀或病症的方法。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亦關於一種使用如上文所定義之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製備藥劑的方法,該藥劑意圖用於治療期望降低JAK1產生及/或活性的病理性疾病、病狀或病症。
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尤其適用於治療及預防降低JAK1產生及/或活性將受到極大關注之疾病、病症或病狀。在下文中以非限制性方式列出之此等病理性病狀為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RA)、異位性皮膚炎(AD)、斑禿、白斑病、慢性手部濕疹、牛皮癬性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骨髓纖維化、真性紅血球增多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牛皮癬、類肉瘤病、硬皮病、硬斑病(局部硬皮病)/嗜酸性球性筋膜炎、克羅恩氏病(crohn's disease)、哮喘、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症(SLE)、(慢性)皮膚紅斑性狼瘡症、伊里吉筋膜炎(ilic fasciitis)、環狀肉芽腫、蕈樣黴菌病、異位性哮喘、COVID感染、慢性瘙癢、皮肌炎、尋常型牛皮癬、化膿性汗腺炎、扁平苔癬、發炎性腸病、單基因病症、眼病及癌症。
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如上文所定義之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製備藥劑的方法,該藥劑意圖用於治療具有發炎性質之病理性病狀,其中涉及JAK1。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如上文所定義之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製備藥劑的方法,該藥劑意圖用於治療自體免疫及/或發炎性皮膚病症,例如異位性皮膚炎、白斑病、慢性手部濕疹及斑禿。本發明亦提供一種使用如上文所定義之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製備藥劑的方法,該藥劑意圖用於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使用如上文所定義之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製備藥劑的方法,該藥劑意圖用於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本文所述之JAK1抑制劑化合物可介導來自涉及異位性皮膚炎之病理生理學之主要細胞介素的信號傳導,諸如針對例如IL-4、IL-5、IL-13、IL-31及IL-22。
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如上文所定義之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製備藥劑的方法,該藥劑意圖用於治療慢性手部濕疹,一種具有涉及JAK依賴細胞介素之各種病源學的皮膚病狀。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使用如上文所定義之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製備藥劑的方法,該藥劑意圖用於治療斑禿。已在患有斑禿之患者的皮膚中觀測到JAK1/2/3之過度表現。已展示細胞毒性表現NKG2D之CD8+ T細胞為斑禿之中心,引起毛囊中IL-15之上調且最終產生IFN-g,其針對毛囊進行攻擊。IFNg主要經由JAK1/2發信號,且IL15主要經由JAK1/3發信號。在若干斑禿動物模型中,已展示JAK抑制劑(口服及局部)消除IFN特徵且逆轉疾病。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使用如上文所定義之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製備藥劑的方法,該藥劑意圖用於治療白斑病。白斑病之發病機制涉及經由細胞介導之免疫性破壞黑色素細胞,且研究展示IFN-γ及CD8+ T細胞在此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特定言之,病變皮膚中存在強IFN-γ特異性TH1細胞介素特徵,相關細胞介素CXCL9及CXCL10上調。本文所述之JAK1抑制劑化合物可介導IFNg信號傳導。
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之有效量可以一或多次投藥、施用或劑量來投與。此類遞送視多個變數而定,該等變數包括使用個別劑量單元之時間段、治療劑之生物可用性、投與途徑等。然而,應理解,對於任何特定個體,本發明之治療劑之特定劑量含量視多種因素而定,該等因素包括所採用之特定化合物之活性、個體之年齡、體重、一般健康狀況、性別及飲食、投與時間、排泄速率、藥物組合及所治療之特定病症之嚴重程度及投與形式。一般可滴定治療劑量以使安全及功效最佳化。劑量可由醫師確定且視需要調整以符合所觀測之治療效果。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如下地投與式(I)、式(II)或式(III)化合物:每天三次、每天兩次、每天一次、每隔一天、每週兩次、每週三次、每週四次、每週五次、每週六次、每週一次、每兩週一次、每三週一次、每四週一次、每五週一次、每六週一次、每七週一次、每八週一次、每九週一次、每10週一次、每11週一次、每12週一次、每年兩次、每年一次或包括任何兩個此等值及/或在其之間的任何範圍,及/或按需要。
視患者及療法而定,治療具有可變持續時間。治療期可因此為數天至數年。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治療持續時間為約5天、約6天、約7天、約8天、約9天、約10天、約11天、約12天、約13天、約14天、約15天、約16天、約17天、約18天、約19天、約20天、約21天、約22天、約23天、約24天、約25天、約26天、約27天、約28天、約29天、約30天、約一週、約2週、約3週、約4週、約5週、約10週、約20週、約30週、約36週、約40週、約48週、約50週、約一年、約兩年、約三年、約四年、約五年或包括任何兩個此等值及/或在其之間的任何範圍,及/或按需要。
本發明提供展現良好JAK1抑制活性,且特定言之,相比於其他JAK選擇性抑制JAK1酶的化合物。此JAK1酶抑制活性係在酶分析中量測且經由量測IC 50(獲得50%JAK1酶抑制所需之抑制濃度)定量。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對於JAK1之IC 50為小於或等於10 μM,且更特定言之小於或等於1 μM。有利地,本文所述之化合物對於JAK1之IC 50為小於或等於0.5 μM。有利地,相比於其他JAK,此等化合物對JAK1具有選擇性:其對JAK1之抑制活性比對其他JAK之抑制活性大至少10倍(亦即JAK1之IC 50值比其他JAK之IC 50值小至少10倍),且更有利地大至少100倍。 製備方法
本發明技術亦涵蓋製備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水合物、酯、醯胺、立體異構體、衍生物、多晶型物、前藥及結晶或非晶形式。本文之任何反應流程中所闡述之任何或所有化合物可藉由與無機或有機酸或無機或有機鹼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適當條件下反應而轉化成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酯及醯胺可藉由使羥基或胺基官能基分別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有機酸(諸如上文所鑑定)反應來製備。前藥為已經化學修飾且可在其作用位點無生物活性,但藉由一或多種酶或其他活體內過程降解或修飾為母體生物活性形式的藥物。一般而言,前藥具有與母體藥物不同的藥物動力學概況,例如以使得其更易於吸收,其具有較佳鹽形成或溶解度及/或其具有較佳全身穩定性。
本文所述之JAK1抑制劑化合物可藉由有機化學技術中熟知之方法製備。用於合成此等化合物之起始物質可經合成或獲自商業來源,諸如但不限於Sigma-Aldrich Company。所描述化合物及具有不同取代基之其他相關化合物視情況使用諸如以下各者中之技術及合成: Fieser & Fieser's Reagents for Organic Synthesis, 第1-17卷 (John Wiley and Sons, 1991); Organic Reactions, 第1- 40卷 (John Wiley and Sons, 1991), Larock's Comprehensive Organic Transformations(VCH Publishers Inc., 1989),March,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第4版, (Wiley 1992);Carey及Sundberg,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第4版, 第A及B卷 (Plenum 2000, 2001),以及Green及Wuts, 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第3版, (Wiley 1999)(針對此類揭示內容,其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藉由使用適當試劑及條件修改用於製備如本文所述之化合物之一般方法以引入如本文提供之式中可見之各種部分。尤其當結合此項技術中之常識採用時,本文所述之合成程序為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進行本發明化合物之合成、分離及純化提供足夠指導。另外,經考慮此等實施例及實例之個別特徵可與一或多個其他實施例或實例之特徵組合。
熟習此項技術者亦應瞭解,下文所描述之過程中之中間化合物之官能基可能需要由適合的保護基保護。保護基可根據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且如本文所述之標準技術添加或移除。保護基之使用詳細描述於Green, T. W.及P. G. M. Wuts, 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1999), 第3版, Wiley中。
另外,在本文所揭示之任何反應流程中的任何點處,起始物質、中間物或如此形成之產物可經受拆分過程,藉此個別對映異構體或非對映異構體分離為呈立體異構基本上純形式的起始物質、中間物或產物。此等個別對映異構體、非對映異構體或其混合物可接著用於本文之任何反應流程中所揭示的方法中,以製備立體異構基本上純形式之式(I)化合物或其混合物。用於拆分外消旋體或其他立體異構混合物之方法為此項技術中熟知的(例如E. L. Eliel及S. H. Wilen, Stereochemistry of Organic Compounds;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1994; 第7章,及其中所引用之參考文獻)。
以下實例說明用於本文所提供之說明性化合物的說明性方法。此等實例並不意欲,亦不將其理解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將顯而易見的是,可以不同於本文特定描述之方式以及針對本文所述之屬之範疇內的其他化合物來實踐該等方法。鑒於本文中之教示,許多修改及變化係可能的,且因此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實例
將藉由以下實例進一步闡明各種實施例,該等實例決不意欲將本發明限制於其中。
通用縮寫
AcOH 乙酸
ATP 5'-三磷酸腺苷
CbzCl 氯甲酸苯甲酯
DCM 二氯甲烷
DMF 二甲基甲醯胺
DMSO   二甲亞碸
DIPEA 二異丙基乙胺
DSC 差示掃描熱量測定
DTAD 偶氮二甲酸二-三級丁酯
DTT 二硫蘇糖醇
EGTA 乙二醇-雙(β-胺基乙基醚)-N,N,N',N'-四乙酸
EtOAc 乙酸乙酯
HATU 2-(1H-7-氮雜苯并三唑-1-基)-1,1,3,3-四甲基六氟磷酸
Figure 02_image017
HPLC 高效液相層析
IPA 異丙醇
IC 50 存在50%作用之抑制性濃度
JAK Janus激酶
MeCN 乙腈
MeOH 甲醇
MsCl 甲磺醯氯
MS 質譜分析
MTBE 甲基三級丁基醚
NADPH 菸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CS N-氯丁二醯亞胺
NMP N-甲基-2-吡咯啶酮
NMR 核磁共振
PBS 磷酸鹽緩衝鹽水
PD 藥效學
PK 藥物動力學
r.t. 室溫
STAT 信號轉導與轉錄活化因子蛋白
TEA 三乙胺
THF 四氫呋喃
TLC 薄層層析
TYK 酪胺酸激酶
用於製備化合物之通用方法
代表性式(I)化合物如下文所述地合成及表徵。 實例 1 :製備化合物 A CD16736
Figure 02_image019
根據以下流程合成化合物A: 流程 1
Figure 02_image021
步驟 A :合成 (( 順式 )-3-(2-(4,4- 二甲基哌啶 -1- )-2- 側氧基乙基 ) 環丁基 ) 胺基甲酸三級丁酯 (3)
在室溫下將N,N-二異丙基乙胺(1.4 mL,8.8 mmol)添加至4,4-二甲基哌啶鹽酸鹽1(719 mg,4.8 mmol)、HATU (1.83 g,4.8 mmol)及2-((順式)-3-((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環丁基)乙酸2(917 mg,4 mmol)於DMF(4.5 mL)中之混合物中,且在室溫下攪拌隔夜。混合物用EtOAc(25 mL)稀釋且用水(5×50 mL)、鹽水(50 mL)洗滌,隨後真空濃縮且與甲苯共沸。所得固體用EtOAc(20 mL)萃取且藉由過濾移除殘餘固體。藉由管柱層析用40-80% EtOAc/庚烷梯度溶離來純化濾液,以產生呈白色固體狀之((順式)-3-(2-(4,4-二甲基哌啶-1-基)-2-側氧基乙基)環丁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3(790 mg, 61%)。
1H NMR (CDCl 3) δ 4.63 (s, 1H), 3.96 (s, 1H), 3.43 (d, J = 52.6 Hz, 4H), 2.61-2.52 (m, 2H), 2.42 (d, J = 7.2 Hz, 2H), 2.37-2.21 (m, 1H), 1.52 (dd, J = 19.1, 10.1 Hz, 2H), 1.42 (s, 9H), 1.32 (t, J = 5.5 Hz, 4H), 0.96 (s, 6H)。MS (ESI): m/z = 325 [M+H]+ 步驟 B :合成 2-(( 順式 )-3- 胺基環丁基 )-1-(4,4- 二甲基哌啶 -1- ) -1- 酮鹽酸鹽 (4)
將4M鹽酸(HCl)於二
Figure 02_image023
烷(1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順式)-3-(2-(4,4-二甲基哌啶-1-基)-2-側氧基乙基)環丁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3)(785 mg,2.4 mmol)中且在室溫下攪拌18小時。將混合物真空濃縮,以產生呈白色固體狀之2-((順式)-3-胺基環丁基)-1-(4,4-二甲基哌啶-1-基)乙-1-酮鹽酸鹽4(855 mg,定量)。固體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1H NMR (DMSO-d6) δ 8.16 (s, 3H), 3.54-3.45 (m, 1H), 3.40-3.32 (m, 4H), 2.46-2,44 (m, 2H), 2.36-2.27 (m, 3H), 1.85-1.79 (m, 2H), 1.23 (dt, J = 25.3, 5.6 Hz, 4H), 0.92 (s, 6H)。MS (ESI): m/z = 225 [M+H]+ 步驟 C :合成 4-((( 順式 )-3-(2-(4,4- 二甲基哌啶 -1- )-2- 側氧基乙基 ) 環丁基 ) 胺基 )-1H- 吡咯并 [2,3-b] 吡啶 -5- 甲腈 ( 化合物 A)
將N,N-二異丙基乙胺(0.93 mL,5.3 mmol)添加至含2-((順式)-3-胺基環丁基)-1-(4,4-二甲基哌啶-1-基)乙-1-酮鹽酸鹽(4)(845 mg,2.4 mmol)及4-氟-1H-吡咯并[2,3-b]吡啶-5-甲腈(387 mg,2.4 mmol)之N-甲基-2-吡咯啶酮(3.5 mL)中,且將所得混合物在80℃下加熱18小時。反應物經冷卻且接著直接負載至逆相濾筒上,用含5-65% MeCN(0.1% NH 3)之H 2O(0.1% NH3)溶離。產物開始自溶液沈澱,因此靜置溶離份隔夜以輔助沈澱。藉由過濾來收集沈澱物。自濾液收集第二批產物。此等物質經合併,用庚烷洗滌且在真空中乾燥。沈澱物自IPA(9 mL)再結晶,過濾,用IPA及二乙醚洗滌,隨後在真空中乾燥,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4-(((順式)-3-(2-(4,4-二甲基哌啶-1-基)-2-側氧基乙基)環丁基)胺基)-1H-吡咯并[2,3-b]吡啶-5-甲腈(390 mg,44%)。
1H NMR (DMSO-d6) δ 11.77 (s, 1H), 8.05 (s, 1H), 7.23 (dd, J = 3.6, 2.4 Hz, 1H), 7.05 (d, J = 8.0 Hz, 1H), 6.77 (dd, J = 3.6, 2.4 Hz, 1H), 4.46 (h, J = 8.0 Hz, 1H), 3.46 - 3.34 (m, 4H), 2.70 - 2.45 (m, 5H), 2.39 - 2.25 (m, 1H), 1.89 (qd, J = 8.9, 2.7 Hz, 2H), 1.33 - 1.26 (m, 2H), 1.24 - 1.17 (m, 2H), 0.93 (s, 6H)。MS (ESI): m/z = 366 [M+H]+。DSC起始溫度:241.7℃。 實例 2 :製備化合物 B CD16560
Figure 02_image025
根據以下流程合成化合物B: 流程 2
Figure 02_image027
步驟 A (( 順式 )-3-(2-(4- 甲基哌啶 -1- )-2- 側氧基乙基 ) 環丁基 ) 胺基甲酸三級丁酯 (3)
將N,N-二異丙基乙胺(1.39 mL,1.03 g,7.20 mmol)添加至4-甲基哌啶(1)(476 mg,4.80 mmol)、2-((順式)-3-((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環丁基)乙酸(2)(917 mg,4.00 mmol)及HATU(1.82 g,4.80 mmol)於DMF(4.5 mL)中之攪拌懸浮液中,且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隔夜。混合物用EtOAc(40 mL)稀釋且用水(5×40 mL)洗滌,接著用鹽水(20 mL)洗滌且濃縮,使粗物質與甲苯共沸,接著藉由正相層析(Biotage Isolera,ZIP Sphere Biotage濾筒)使用庚烷-乙酸乙酯(50:50至0:100)純化,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順式)-3-(2-(4-甲基哌啶-1-基)-2-側氧基乙基)環丁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3)(1.11 g,89%產率)。
1H NMR (CDCl 3) δ 4.62-4.51 (m, 2H), 3.98-3.73 (m, 2H), 2.95 (t, J = 11.5 Hz, 1H), 2.60-2.47 (m, 3H), 2.42 (d, J = 7.2 Hz, 2H), 2.37-2.21 (m, 1H), 1.63-1.50 (m, 4H), 1.42 (s, 9H), 1.07 (d, J = 4.1 Hz, 2H), 0.94 (d, J = 6.2 Hz, 3H),未觀測到胺基甲酸酯NH。MS (ESI): m/z = 311 [M+H]+ 步驟 B 2-(( 順式 )-3- 胺基環丁基 )-1-(4- 甲基哌啶 -1- ) -1- 酮鹽酸鹽 (4)
將含鹽酸之二
Figure 02_image023
烷(4 M,10 mL,40.0 mmol)添加至((順式)-3-(2-(4-甲基哌啶-1-基)-2-側氧基乙基)環丁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3)(1.09 g,3.51 mmol)中,且將反應物在20℃下攪拌隔夜。濃縮反應混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2-((順式)-3-胺基環丁基)-1-(4-甲基哌啶-1-基)乙-1-酮鹽酸鹽(4)(1.18 g,137%),其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直接用於後續步驟。
1H NMR (DMSO-d6) δ 8.20 (s, 3H), 4.70-4.19 (m, 2H), 3.74 (d, J = 13.1 Hz, 1H), 3.49-3.44 (m, 1H), 2.89 (t, J = 12.9 Hz, 1H), 2.47-2.41 (m, 4H), 2.33-2.25 (m, 2H), 1.84-1.48 (m, 5H), 1.01-0.84 (m, 4H)。MS (ESI): m/z = 211 [M+H]+ 步驟 C 4-((( 順式 )-3-(2-(4- 甲基哌啶 -1- )-2- 側氧基乙基 ) 環丁基 ) 胺基 )-1H- 吡咯并 [2,3-b] 吡啶 -5- 甲腈 ( 化合物 B)
將(順式)-3-(2-(4-甲基哌啶-1-基)-2-側氧基乙基)環丁-1-銨氯化物(1.18 g,3.50 mmol)懸浮於NMP(2.5 mL)中,向其中添加N,N-二異丙基乙胺(1.95 mL,1.44 g,11.1 mmol)及4-氟-1H-吡咯并[2,3-b]吡啶-5-甲腈(513 mg,3.18 mmol)及額外NMP(2.5 mL)。將反應物加熱至80℃後維持4小時,接著冷卻至環境溫度,且藉由逆相層析(Biotage Isolera,30 g SNAP Ultra C18 Biotage濾筒)使用含有0.1%氫氧化銨之乙腈及含有0.1%氫氧化銨之水(5:95至65:35)直接純化。使溶離份靜置隔夜且藉由過濾收集所得沈澱物,接著在50℃下於真空中乾燥6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4-(((1s,3s)-3-(2-(4-甲基哌啶-1-基)-2-側氧基乙基)環丁基)胺基)-1H-吡咯并[2,3-b]吡啶-5-甲腈(797 mg,經2個步驟之71%產率)。
1H NMR (DMSO-d6) δ 11.73 (s, 1H), 8.01 (s, 1H), 7.18 (dd, J = 3.4, 1.7 Hz, 1H), 7.01 (d, J = 7.6 Hz, 1H), 6.72 (dd, J = 3.4, 1.7 Hz, 1H), 4.41 (td, J = 15.7, 8.0 Hz, 1H), 4.30 (d, J = 12.9 Hz, 1H), 3.78 (d, J = 13.6 Hz, 1H), 2.91 (dt, J = 12.6, 2.1 Hz, 1H), 2.57-2.39 (m, 6H), 2.34-2.18 (m, 1H), 1.84 (dt, J = 10.5, 9.1 Hz, 2H), 1.62-1.46 (m, 3H), 1.03-0.90 (m, 1H), 0.86 (d, J = 6.4 Hz, 3H)。MS (ESI): m/z = 352 [M+H]+。DSC起始溫度= 197.9℃。 生物分析
例示性生物分析描述於下文且結果概述於 1中。 實例 3 活體外酶分析
如製造商(Cisbio)所述使用重組酶、生物素化受質及ATP進行激酶分析。使用低體積ProxiPlate 384孔盤(Perkin Elmer,6008280)以10 μL體積進行激酶反應。1×激酶反應緩衝液(KRB)由50 mM TRIS pH 8.0、0.01% Tween 20、10 mM MgCl 2及2 mM DTT組成。重組JAK1(Life Technologies,PV4775)、JAK2(Life Techonolgies,PV4210)、JAK3(Life Technologies,PV3855)及Tyk2酶(Life Technologies,PR8440C)分別以2.7 nM、2 pM、24 pM及350 pM之最終濃度使用。確定此等JAK蛋白之量以保證初始速度及隨時間推移之線性。藉由添加25%甘油及250 nM SEB(Cisbio)至1×激酶反應緩衝液中來製備酶緩衝溶液。簡言之,將4 µl含2.5×化合物之DMSO(KRB緩衝液中之最終DMSO濃度為0.2%)添加至各孔,接著每孔添加2 µl 5× TK受質-生物素(Cisbio,KRB緩衝液中之最終濃度為1 µM)。隨後,添加2 µl 5×激酶,接著添加2 µl 5× ATP(Sigma,KRB緩衝液中之最終濃度為300 µM)。在23℃下培育30分鐘之後,10 µl/孔含有抗生蛋白鏈菌素XL-665(Cisbio,偵測緩衝液中之最終濃度為125 nM)及TK抗體-穴狀化合物(Cisbio,偵測緩衝液中之最終濃度為1×)之混合物。將盤在23℃下培育一小時,且在Envision讀取器(Perkin Elmer)上在337 nM激發波長以及620 nM及665 nM發射波長下讀取。化合物在10次三步稀釋中一式兩份地測試,以確定其針對四種酶之IC 50值。使用受體(665 nM)與供體(620 nM)發射之間的比率計算IC 50實例 4 活體外細胞分析
- pSTAT3分析(MSD Phospho-STAT3(Tyr705)套組,K150SVD):TF-1細胞(CRL-2003,ATCC)在含有減少血清及無酚紅之Opti-MEM(Thermofisher,11058-021)的T75燒瓶中以高濃度(15×106個細胞/燒瓶)饑餓。燒瓶在37℃、5% CO 2下培育隔夜,接著以150000個細胞/孔(25 μL)接種於96孔盤(TPP)中。細胞用5微升/孔在DMSO中連續稀釋之化合物(最終DMSO濃度為0.1%)處理,且在37℃下培育30分鐘。將IL6(6微升/孔,在Opti-MEM,Thermofisher,PHC0066中之最終濃度為100 ng/ml)添加至細胞培養盤中,且接著在37℃下培育30分鐘。隨後,細胞藉由添加12微升/孔之4×補充溶解緩衝液溶解,在4℃下在攪拌下培育30分鐘。如製造商(MSD)所述地用25 µl所測試之非稀釋細胞溶解物處理樣品,以進行pSTAT3偵測。化合物在10次三步稀釋中一式一份地測試,以確定其IC 50值。
- pSTAT5分析(Live Blazer FRET-B /G Loading套組,Life Technologies):Irf1-bla TF-1(Life Technologies,K1657)在含有減少血清及無酚紅之Opti-MEM(Thermofisher,11058-021)與0.5%滲析FBS的T75燒瓶中以高濃度(12x106個細胞/燒瓶)饑餓。燒瓶在37℃、5% CO 2下培育隔夜,接著以30000個細胞/孔(32 μL)接種於384孔盤中。隨後,將4微升在DMSO中連續稀釋之10×化合物(最終DMSO濃度為0.1%)添加至細胞,且在37℃下培育30分鐘。接著,添加4 µl 10× GM-CSF(在Opti-MEM,Thermofisher,PHC2015中之最終濃度為1 ng/ml),且在37℃下培育5小時。最後,將8 µl 6× LiveBlazer-FRET受質添加至孔中且在室溫下在暗處培育2.5小時。在Envision讀取器(Perkin Elmer)上在409 nM激發波長以及450 nM及520 nM發射波長下讀取盤。化合物在10次三步稀釋中一式兩份地測試,以確定其IC 50值。使用受體(450 nM)與供體(520 nM)發射之間的比率計算IC 50實例 5 活體內藥效學模型
- IL-6誘導之Phospho-STAT3模型:在施加伊麗莎白項圈(Elizabethan collar)、治療及注射IL-6之前,藉由吸入異氟醚使BALB/c ByJ Rj小鼠麻醉。在靜脈內注射小鼠重組IL-6(8 ng/g,R&D Systems)之前2小時局部投與測試化合物(0.01-10 mM)或其媒劑(丙二醇/丙酮/Transcutol(30/40/30,v/v/v))。對照組注射鹽水且僅用媒劑處理。收集皮膚樣品15分鐘。p-STAT3Y705及STAT3之表現將藉由MesoScale Technology在皮膚裂解物中相對於注射鹽水且用媒劑處理之組進行定量(Meso Scale Technology™)。 實例 6 人類皮膚離體
在將2.7 mM測試化合物置於1 mg/mL PG/H 2O乳膏中之後的6-24小時期間量測通過皮膚及真皮的通量濃度(ng/cm 2/h)。350-500 μm厚之人類經植皮刀切離(dermatomed)之皮膚(冷凍)用於平衡後維持於32±1℃下之1.76 cm²擴散池系統Franz池中。藉由TEWL<20 g/m 2/h確認皮膚完整性。3個供體用於各測試。將化合物調配於改良的英國藥典水性乳膏pH6 PG 14%中,且藉由稱重以5 mg/cm 2施用。將在PBS 10 mM中含有4% BSA之受體流體維持在攪動下且與在暴露後6小時及24小時取樣之真皮一起取樣。5條用於小心地移除過量調配物且不給藥。 實例 7 蛋白質結合分析
藉由快速平衡透析(RED)裝置在人類、雄性balb-c小鼠、雄性Wistar Han大鼠、雄性Göttingen小型豬之血漿中評估蛋白質結合。在血漿及緩衝磷酸鹽50 mM pH 7.4在37℃下平衡之後,將化合物添加至血漿中以達到5 µM之最終濃度。立即抽取血漿之等分試樣。繼續在溫和攪拌下平衡4小時。對血漿及緩衝液取樣且樣品用4體積乙腈淬滅且離心。在HPLC/MS/MS中定量上清液以計算溶解於緩衝液中(未結合)及與血漿蛋白結合之化合物的回收率及百分比。 實例 8 h-r-m- 小型豬之肝細胞中之內在清除率
藉由觀察母體化合物消失,在由混合在一起的混合性別之人類肝臟供體、雄性balb-c小鼠、雄性Wistar Han大鼠及雄性Göttingen小型豬獲得的冷凍保存肝細胞中評估內在清除率。使用一百萬個/毫升之活細胞最終濃度(存活率高於70%)及2.5 µM之測試物進行培育。培育持續2小時。在不同時間點取出等分試樣且用乙腈淬滅反應物。在離心之後,藉由HPLC/MS分析上清液,以定量與時間0相比母體之剩餘量。藉由用Graphpad Prism第7版擬合剩餘百分比之對數來計算清除率。 實例 9 代謝物之活性
在觀察Stat3磷酸化之細胞分析中評估測試物之代謝物具有活性的潛力。測試物與人類肝微粒體在0.5至10000 nM範圍內之不同濃度下一起培育0分鐘(冷凍等待進一步處理)或2小時。在培育結束時,藉由離心移除上清液,且將1 µl添加至細胞中且如同常規分析進行處理,同時使用另一等分試樣來確定測試物之剩餘濃度。將獲自培育時間0組之上清液的IC 50與獲自使用標稱測試物濃度計算之2小時組的IC 50進行比較。若代謝為可忽略的或代謝物池與母體等效,則預期兩個IC 50為相同的,亦即比率為1。相反,若代謝為相關的且所有代謝物均不含任何活性,則預期2小時組之IC 50為無代謝物之IC 50的數倍且藉由母體殘餘濃度估計。 實例 10 CYP2D6 3A 抑制
在混合性別(主要為白種人)之人類混合肝微粒體中評估抑制CYP2D6及3A的潛力,評估 化合物 A對選擇性探針受質之IC 50:該受質對於CYP2D6為右甲嗎喃(dextromethorphan)且對於CYP3A為咪達唑侖(midazolam)及睾固酮。在37℃下5分鐘之後,用NADPH開始培育且延長10分鐘。將測試化合物測試達至30µM,保持有機溶劑之最終濃度低於0.5%。微粒體之最終濃度為0.1 mg/ml以確保培育期間之線性。藉由添加3體積乙腈淬滅反應物。在離心之後,藉由HPLC/MS/MS分析上清液是否形成由CYP2D6選擇性產生之去甲基右甲嗎喃,及由CYP3A選擇性產生之1'羥基咪達唑侖或6β-羥基睾固酮。用Graphpad Prism第7版計算IC 50,比較在存在測試化合物之情況下產生之代謝物的量與在不存在測試物之情況下產生之代謝物的量。 實例 11 大鼠中之活體內藥物動力學分析
一隻雄性Wistar Han大鼠。化合物以1 mg/kg之目標劑量,劑量體積:2 mL/kg,在含20% DMSO/羥丙基-β-環糊精之磷酸鹽緩衝液60 mM pH 7 (5:95)中靜脈內投與至餵養動物。在不同時間點收集血液樣品。接著使用基於用乙腈沈澱蛋白質然後進行LC/MS/MS分析之方法分析血液樣品。非室方法用於對血液濃度相對於時間資料進行藥物動力學分析。 實例 12 小型豬中之活體內藥物動力學分析
三隻雄性Göttingen小型豬。化合物以1 mg/kg之目標劑量,劑量體積1 mL/kg,在含20% DMSO:羥丙基-β-環糊精之磷酸鹽緩衝液60 mM pH 7 (5:95)中靜脈內投與至餵養動物。在不同時間點收集血液樣品。接著使用基於用乙腈沈澱蛋白質然後進行LC/MS/MS分析之方法分析血液樣品。非隔室方法用於對血液濃度相對於時間資料進行藥物動力學分析。 實例 13 Eurofins 方案
來自腹部手術之人類完整皮膚樣品。必要時將移除過量皮下脂肪。切下皮膚樣品且切割成大約2.5 cm×2.5 cm之碎片。使用全皮且藉由Oditest卡尺量測厚度。
在Franz池中經過足夠平衡時間後,藉由經表皮失水(TEWL)使用Tewameter在0.5-5 g/m2/h(1)之範圍內量測各全皮樣品的角質層完整性。擴散室及皮膚樣品維持在32±1℃之恆定溫度下。在測試當天,將化合物在媒劑PG/乙醇30/70(w/w)中以10 mM新鮮調配,且在每個細胞(2 cm 2)中施用5 μL/cm 2,對應於施用10 μL(理論施用量為0.1 μmol)。每個測試使用每個供體2個細胞。
擴散池將置於磁攪拌器上,其將與維持在32℃±1℃之溫度下的水浴整合。細胞將藉由字母識別。各池之受體隔室將以防止任何氣泡形成之方式用受體流體填充,且填充足夠量以獲得略高於隔室邊緣的彎液面。受體流體PBS pH7.2+0.25% Tween 80在安裝該等池之前預熱。將皮膚樣品置於受體隔室上。將供體隔室置於皮膚樣品上。在檢查氣泡不存在之後,置放一個夾鉗以連結兩個隔室。開始受體流體之攪拌。 實例 14 小型安氏分析( Mini Ames Assay )( TA98 TA100
微方法中之安氏試驗(在6孔盤中=小型安氏)遵循標準安氏技術之一般原理。安氏試驗使用細菌菌株鼠傷寒沙門桿菌,其攜有組胺酸合成相關基因之突變。此等菌株為營養缺陷型突變體,其生長需要組胺酸但不能產生組胺酸。該分析用於觀測測試物誘導反向突變,從而允許細菌在無組胺酸培養基中生長之能力。在不存在組胺酸之情況下恢復且獲得野生型生長能力的細菌數目可藉由計數在培育時產生的菌落來估計。使用不同菌株允許鑑定不同基因突變機制(TA98用於偵測框移突變且TA100用於偵測鹼基對取代)。
在許多情況下,測試物自身不直接致突變,但其代謝衍生物如此。因此,在有或無代謝活化(S9)之TA98及TA100上研究測試物以證明促誘變劑及直接誘變劑。
在完整的營養瓊脂盤(含組胺酸)上進行毒性評估,以界定用於基因毒性分析之最高濃度。在100% DMSO中製備溶液。孔(6孔盤)中所分析之第一濃度為500 µg/盤,接著進行7次連續稀釋(稀釋因數的2倍)。對各菌株且針對各處理條件一式三份地測試各濃度。在存在或不存在代謝活化系統之情況下針對各菌株分析陽性及陰性對照之存活率,且將其與歷史資料比較以驗證研究。若未出現細菌毒性,則針對基因毒性所測試之最高濃度為1000 µg/盤。若出現毒性,則高於70%之存活率限定最高測試濃度。
遵循與細胞毒性評估相同的稀釋程序,對最小瓊脂盤(無組胺酸)進行基因毒性評估。DMSO及磷酸鹽緩衝液對照用作陰性對照。選擇2-硝基茀(2NF)、2-胺基蒽(2AA)及4-硝基-1.2苯二胺(DANB)作為陽性對照。
測試物、陽性及陰性對照與2個菌株一起培育。在具有及不具有代謝活化(S9)之情況下,在37℃下培育48小時之後,對盤上生長之原養突變菌落進行計數。結果表示為各測試條件(各重複3次)以及測試物及對照之各濃度的平均回復突變體數目。確定各濃度之誘導比率,其對應於在測試物存在下之回復突變體與自發回復突變體之比。當在具有或不具有代謝活化系統之至少一個菌株中觀測到在測試範圍內之濃度相關增加及/或每盤回復突變菌落數目在一或多個濃度下之可再現增加時,測試物品被視為致突變的。
結果指示 化合物 A B在具有或不具有代謝活化之情況下不會誘導鼠傷寒沙門桿菌TA98及TA 100上之回復突變體之平均數目的生物學顯著增加。因此,在TA98及TA100(具有及不具有代謝系統)之實驗條件下,測試化合物不被視為致突變的。 實例 15 6 種酪胺酸激酶及 8 絲胺酸 / 蘇胺酸激酶進行 IC 50 測定
將測試化合物溶解於二甲亞碸(DMSO)中且用DMSO稀釋以達成高100倍的濃度。溶液進一步用分析緩衝液稀釋25倍以製備最終測試化合物溶液。類似地製備用於分析對照之參考化合物。
目標激酶為:FLT3_1mM、JAK1_1mM、JAK2_1mM、JAK3_1mM、RET_1mM、TYK2_1mM、AurA_1mM、AurB_1mM、AurC_1mM、MAP2K1_Cascade、MAP2K4_Cascade、MAP3K2_Cascade、MNK2、ROCK1_1mM。
用套組緩衝液(20 mM HEPES、0.01% Triton X-100、5 mM DTT,pH7.5)製備4×受質/ATP/金屬溶液,且用分析緩衝液(20 mM HEPES、0.01% Triton X-100、1 mM DTT,pH7.5)製備2×激酶溶液。將5 μL 4×化合物溶液、5 mL 4×受質/ATP/金屬溶液及10 mL 2×激酶溶液混合且在室溫下在聚丙烯384孔微量盤之孔中培育1或5 h*。(*=視激酶而定)。將70 mL終止緩衝液(QuickScout Screening Assist MSA;Carna Biosciences)添加至孔中。將反應混合物應用於LabChip TM系統(Perkin Elmer),且產物及受質肽峰經分離及定量。激酶反應藉由自產物(P)及受質(S)之肽峰高度所計算之產物比(P/(P+S))來評估。
將反應對照(完全反應混合物)之讀出值設定為0%抑制,且將背景(酶(-))之讀出值設定為100%抑制。計算各測試溶液之抑制百分比。藉由擬合至四參數邏輯式曲線由濃度相對於抑制%曲線計算IC 50值。針對對照及測試化合物之JAK1_1mM之濃度相對於抑制%曲線描繪於 1中。 實例 16 CEREP Safety Screen-44
進行活體外藥理學分析以評估當在不同結合及酶/吸收分析中以10 µM測試時,化合物與不同藥理學目標相互作用的能力。所包括之目標指示對主要器官及藥物相互作用之潛在作用。
化合物結合計算為對各目標具有特異性之放射性標記配位體之結合的抑制%。化合物在1.0 E-05 M下測試。化合物酶抑制作用計算為對照酶活性之抑制%。展示高於50%之抑制或刺激的結果被視為表示測試化合物之顯著作用。
結果如 2- 5中所示。特定言之,圖2描繪 化合物 A之直方圖,圖3描繪 化合物 B之直方圖且圖4描繪蘆可替尼之直方圖。另外,圖5為乙醯膽鹼酯酶(h)之直方圖,其展示化合物A、B及蘆可替尼之抑制%。可見化合物A及B展示與蘆可替尼相比改良之藥理作用。 實例 17 活體外人類淋巴細胞( TK6 )微核分析
測試目標物藉由測試化合物對人類淋巴母細胞TK6細胞中微核頻率之作用來評估測試化合物的致裂性(clastogenic)及非整倍體誘發性(aneugenic)潛力。
在無代謝活化混合物之情況下,在處理3小時及26小時後,在一定濃度範圍內測試化合物之細胞毒性。藉由相對群體倍增(RPD)值量測細胞存活率。根據短期及長期治療之40%至50% RPD接受準則(RPD≥40%)選擇微核分析之最高濃度。
對於微核分析,將化合物與TK6細胞在存在及不存在S9之情況下一起培育3小時,且在不存在S9之情況下一起培育26小時。媒劑用作陰性對照且絲裂黴素C及長春鹼用作陽性對照。微核發生率表示為每1000個細胞之微核單核細胞頻率。當微核細胞之發生率超過歷史值且濃度相關時,將分析視為陽性。
對於致裂性及非整倍體誘發性評估,端粒及著絲點染色使用PNA探針對MN進行自動評分。由端粒及著絲點染色提供之此資訊允許確定藥劑之性質:致裂性(具有端粒信號之MN,以及無任何信號之MN)或非整倍體誘發性(具有端粒及著絲點信號之MN)。 實例 18 活體外 hERG 通道
阻斷由hERG基因(人類ether a go go相關基因)編碼之延遲整流鉀電流(IKr)可導致QT時間間隔延長,且因此作為心臟風險評估之一部分進行研究。此通道對於心臟膜之再極化至關重要。藉由穩定轉染之CHO-K1細胞中的全細胞膜片鉗評估化合物對IKr之影響,該等細胞在以至多30 µM之不同濃度灌流之後表現hERG(人類Ether-a-go-go相關基因)通道。 實例 19 光毒性
在3T3鼠類纖維母細胞中評估光毒性。將細胞與不同濃度之測試化合物一起培育。接著將一個盤暴露於7 J/cm2劑量(UVA/UVB模擬通常的日光暴露),而將另一個盤保持在黑暗中。接著用培養基替換處理培養基,且在24小時之後藉由中性紅吸收確定細胞存活率。在不存在及存在照射之情況下計算導致存活率降低50%之濃度。接著計算PIF(光刺激因子)比率:PIF=IC50+UV/ IC50-UV)。
亦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標準方案進行其他研究,包括但不限於CaCO 2滲透性、人類微粒體(Syneos 7007703.SA.186)及人類肝細胞(Syneos 7007703.SA.185)中之代謝物剖析、代謝物M3b結構闡明(Syneos 7007703.SA.186)、小鼠iv雌性(ODS CFH-1798)、小鼠iv +ABT雌性(ODS CFH 1799)、小鼠局部d1,d10(ODS研究編號:NBK39-32,2019年9月12日,ELN生物分析研究:NBK156-79)、大鼠iv(Pharmaron PH-DMPK-GAL-20-002)、狗局部d1,d10(CRL FY19.085)及小型豬局部PK d1,d7(Pharmaron 92404-19-914)。
與蘆可替尼相比的實例 化合物 A B之生物分析結果呈現於下 1中。結果展示,在生物化學及細胞分析中觀測到的化合物A及蘆可替尼活性類似。本發明技術之測試化合物亦對於JAK1展示更高選擇性,與JAK2相比更高的選擇性以及與JAK3及TYK2相比更高的選擇性。另外,相比於蘆可替尼,本發明技術之測試化合物亦藉由局部途徑、皮膚穿透潛力、安全概況及局部可調配性展示類似或改良之藥效學活性。舉例而言,相比於蘆可替尼,化合物A可展現低2.9倍之血漿暴露、高2.4倍之真皮濃度及高7倍之皮膚/血漿比。
本說明書中所引用之所有公開案、專利及專利申請案均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如同各個別公開案、專利或專利申請案特定地且個別地指示為以引用的方式併入一般。雖然前述內容已根據各種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的情況下,可進行各種修改、替換、省略以及改變。 1
蘆可替尼 化合物 A 化合物 B
酶分析:IC 50JAK1 (nM)/ JAK2_JAK1/JAK3/Tyk2比 8 / 0.2 / 252 / 27 3 / 7 / 1229 / 209 4 / 4 / 929 / 191
細胞分析:IC 50IL6 (nM) / GMCSF_IL6比 游離IC 50hWB分析:IC 50IL6 (mM) / GMCSF_IL6比 8 / 2 200 6.9 / >1.5 11 / 5 367 1.3 / 5.6 11 / 7 275 6.9 / >1.5
PD/IL6小鼠最高1mM %inh相對於媒劑(PG/EtOH 3/7) %inh/%相對於Tofa 60% / 0.92 66% / 0.83 81% / 10 mM  ND Tofa
活性         
MW / TPSA / Chrom logD pH 7.4 /SF logD/pKa 306 / 83 / 1.5 2.3 / 3.7 365 / 85 / 2.7 3.7 / 3.7 351 / 85 / 2.2 3.1 / 3.7
c_FLUX / 量測通量6-24小時(相對於Ruxo) (ng/cm 2/hr)/真皮濃度(相對於Ruxo) (mM)於1 mg/mL PG/H 2O乳膏中 6.6 / 5.3 / 1.9 (1) 25 /  2.5 (0.3)  / 0.25 (0.2) 11 / 2.4 (0.8) / 0.9 (0.5)
動力學水溶液/熱力學溶液PG_H2O pH6 2/8 mM (mG/mL) 232 / ND (無可用結晶材料-1 mM (0.3 mg/mL)-非晶形) 15 / 454 (0.17) 35 / 223 (0.08)
局部         
hFU / rFU / mFU / 小型豬FU (%) 4 / 13 / 7.7 / 25 4.4 / 3.6 / 5.2 / 10 5.6 / 2.8 / 5.1 / 8.3
Intr. Clear. h heps / rheps / mheps / 小型豬heps (mL/min/10 6個細胞) 預測之hER/hCl/Vd/t1/2 池代謝物活性:細胞IL6 T0-&T2+:比率/相對於 化合物 B(100%) 4.4 / 300 / 150 / 141 ? ND 264 / >152 / 215 / >300 95 / / / 19 / 1.36 * 147 / 134 / >300 / 248 92 / / / 11 / 0.79 *
代謝物數目 -微粒體 -肝細胞 -對Met Id之註解    -13 -6 -無PP;單-OH(CD16965(x4-IL6);hClheps=16);二-OH(CD16991(x2-IL6)); CO 2H(進行中) -18 -3 -無PP;單-OHx2 (CD16952(x4-IL6)-949(x10-IL6);-二OH (TBD);CO 2H(TBD)
iv PK大鼠:Cl/Vd/t1/2/ER 大鼠活體外/活體內相關性 iv PK小型豬:Cl/Vd/t1/2/ER 小型豬活體外/活體內相關性 40(51%)/ / / 1.8 19(68%)/ / / 1.3 36(46%)/1.4/0.54/46 1.3 31(111%)/ / / 0.8 36(46%)/0.8/0.26/46 1.4 27(97%)/ / / 0.9
PD/IL6小鼠最高DR 0.01-10mM (PG/丙酮/Transcutol): 10 mM -2小時處之全身含量 81nM 9.8nM 9.8nM
全身性         
IC 50CYP2D6 / CYP3A4 mid. & testo. (mM) >30 / >30 / >30** (CRL資料) 25 / 3.6 / 1.5 25 / 9.4 / 5.6
 10µM處之選擇性S 35(S1) AMES / Phototox IC 50hERG (mM) 0.303 (0.042) -  0.345 (0.069) - 24/403 Neg /  Neg 30 0.38 (0.06) - 19/403 Neg /  Neg 30
安全組(Cerep):44個目標 10 mM處之%inh >50% inh之目標數目 0/44 1/44 (乙醯膽鹼酯酶) 0/44
ND=未測定;TBD=待測定,
1說明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對照樣品、化合物A、化合物B及蘆可替尼之JAK1活性(1 mM)的濃度相對於抑制%曲線。
2說明化合物A與各種受體之活體外結合分析的直方圖。
3說明化合物B與各種受體之活體外結合分析的直方圖。
4說明蘆可替尼與各種受體之活體外結合分析的直方圖。
5說明化合物A、化合物B及蘆可替尼之活體外乙醯膽鹼酯酶 (h)結合分析的直方圖。
Figure 110133232-A0101-11-0002-3

Claims (29)

  1. 一種式(I)化合物、其鹽或其對映異構體,
    Figure 03_image001
    (I) 其中: R 1為氫原子、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芳烷基、經取代之芳烷基、烷氧基、胺基、經取代之胺基、環胺基、經取代之烷氧基、雜環基、經取代之雜環基、環烷基、經取代之環烷基、雜芳烷基、經取代之雜芳烷基或雜環胺基; R 2為氫原子、烷基或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芳基、經取代之芳基、雜環基或經取代之雜環基; R 3為氫原子、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烷氧基、鹵烷基、鹵素、-CN、-NO 2、-SR a、­S(O) 2R b、­S(O)R b、­S(O)NR cR d、-CHO、-C(O)R b、­C(O)OR a、-C(O)NR cR d、-NR cR d、­NR cC(O)R b、­NR cC(O)OR a、­NR cC(O)NR cR d、­NR cS(O)R b、­NR cS(O) 2R b、­NR cS(O) 2NR cR d、-OC(O)R b及­OC(O)NR cR d; R a、R c及R d中之每一者獨立地選自氫原子、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及鹵烷基; 各R b獨立地選自鹵素、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及鹵烷基;且 n為0至5之整數。
  2.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鹽或其對映異構體,其中: R 1為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烷氧基、經取代之烷氧基、環烷基、雜環基、經取代之雜環基、胺基、經取代之胺基、環胺基或雜環胺基; R 2為氫原子、低碳數烷基或經鹵素原子取代之低碳數烷基; R 3為氫原子、低碳數烷基、經鹵素原子取代之低碳數烷基、鹵素原子、-CN、-NO 2、-C(O)OR a、-C(O)NR cR d、-S(O) 2R b或-NR cR d; 各R a、R c及R d獨立地選自氫原子或烷基; 各R b獨立地選自鹵素、烷基或經取代之烷基;且 n為0、1或2。
  3.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其鹽或其對映異構體,其中: R 1為雜環基或經取代之雜環基; R 2為氫原子、低碳數烷基或經氟原子取代之低碳數烷基; R 3為-CN或NO 2;且 n為1或2。
  4.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鹽或其對映異構體,其中R 1為雜環基或經取代之雜環基。
  5.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鹽或其對映異構體,其中R 1為經一或多個甲基取代之哌啶。
  6.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鹽或其對映異構體,其中R 2為氫原子、低碳數烷基或經氟原子取代之低碳數烷基。
  7.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鹽或其對映異構體,其中R 2為氫原子。
  8.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鹽或其對映異構體,其中R 3為-CN。
  9.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鹽或其對映異構體,其中n為1。
  10.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具有式(II)
    Figure 03_image007
    (II)。
  11.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具有式(III)
    Figure 03_image009
    (III)。
  12.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鹽或其對映異構體,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a) 4-(((順式)-3-(2-(4,4-二甲基哌啶-1-基)-2-側氧基乙基)環丁基)胺基)-1H-吡咯并[2,3-b]吡啶-5-甲腈,及 (b) 4-(((順式)-3-(2-(4-甲基哌啶-1-基)-2-側氧基乙基)環丁基)胺基)-1H-吡咯并[2,3-b]吡啶-5-甲腈。
  13.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具有下式:
    Figure 03_image013
  14. 一種組合物,其包含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15. 一種治療涉及JAK產生之疾病、病症或病狀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向個體投與如請求項14之醫藥組合物以抑制該個體中JAK1之產生。
  16.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疾病或病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類風濕性關節炎、異位性皮膚炎、斑禿、白斑病、慢性手部濕疹、牛皮癬性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骨髓纖維化、真性紅血球增多症、移植物抗宿主病、牛皮癬、類肉瘤病、硬皮病、硬斑病/嗜酸性球性筋膜炎、克羅恩氏病(crohn's disease)、哮喘、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症、皮膚紅斑性狼瘡症、伊里吉筋膜炎(ilic fasciitis)、環狀肉芽腫、蕈樣黴菌病、異位性哮喘、covid感染、慢性瘙癢、皮肌炎、尋常型牛皮癬、化膿性汗腺炎、扁平苔癬、發炎性腸病、單基因病症、眼病及癌症。
  17.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疾病為自體免疫及/或發炎性皮膚病。
  18.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中該發炎性皮膚病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異位性皮膚炎、白斑病、慢性手部濕疹及斑禿發炎性皮膚。
  19.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該疾病為異位性皮膚炎。
  20. 一種治療涉及JAK活性之疾病、病症或病狀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向個體投與如請求項14之醫藥組合物以抑制該個體中之JAK1活性。
  21. 一種抑制個體中之JAK1產生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使JAK1與如請求項14之醫藥組合物接觸。
  22. 一種抑制個體中之JAK1活性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使JAK1與如請求項14之醫藥組合物接觸。
  23. 一種抑制JAK1產生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使產生JAK1之細胞與如請求項14之醫藥組合物接觸。
  24. 一種抑制JAK1活性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使產生JAK1之細胞與如請求項14之醫藥組合物接觸。
  25. 一種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供治療個體中涉及JAK產生之疾病、病症或病狀用的藥劑。
  26. 如請求項25之用途,其中該疾病或病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類風濕性關節炎、異位性皮膚炎、斑禿、白斑病、慢性手部濕疹、牛皮癬性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骨髓纖維化、真性紅血球增多症、移植物抗宿主病、牛皮癬、類肉瘤病、硬皮病、硬斑病/嗜酸性球性筋膜炎、克羅恩氏病、哮喘、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症、皮膚紅斑性狼瘡症、伊里吉筋膜炎、環狀肉芽腫、蕈樣黴菌病、異位性哮喘、covid感染、慢性瘙癢、皮肌炎、尋常型牛皮癬、化膿性汗腺炎、扁平苔癬、發炎性腸病、單基因病症、眼病及癌症。
  27. 如請求項26之用途,其中該疾病為自體免疫及/或發炎性皮膚病。
  28. 如請求項25至27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發炎性皮膚病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異位性皮膚炎、白斑病、慢性手部濕疹及斑禿發炎性皮膚。
  29. 如請求項25至28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疾病為異位性皮膚炎。
TW110133232A 2020-09-08 2021-09-07 新穎jak抑制劑化合物、其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TW2022274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75639P 2020-09-08 2020-09-08
US63/075,639 2020-09-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7434A true TW202227434A (zh) 2022-07-16

Family

ID=77739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3232A TW202227434A (zh) 2020-09-08 2021-09-07 新穎jak抑制劑化合物、其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82906A1 (zh)
EP (1) EP4211132A1 (zh)
JP (1) JP2023544490A (zh)
CN (1) CN116897156A (zh)
AU (1) AU2021339071A1 (zh)
CA (1) CA3191607A1 (zh)
TW (1) TW202227434A (zh)
WO (1) WO20220539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22222458A1 (en) * 2021-02-19 2023-08-24 Kalvista Pharmaceuticals Limited Factor xiia inhibit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21008128A2 (pt) * 2018-11-01 2021-08-03 Lynk Pharmaceuticals Co. Ltd. inibidores de janus quinase 1 tricíclicos, e composições e métodos dos mesmo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82906A1 (en) 2023-11-30
CN116897156A (zh) 2023-10-17
CA3191607A1 (en) 2022-03-17
EP4211132A1 (en) 2023-07-19
JP2023544490A (ja) 2023-10-24
AU2021339071A1 (en) 2023-05-25
WO2022053931A1 (en) 2022-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46671B2 (en) Dihydropyrimidinyl benzazepine carboxamide compounds
US10370338B2 (en) Benzazepine dicarboxamide compounds with tertiary amide function
JP7218364B2 (ja) Jakキナーゼ阻害剤としてのピリミジン化合物
AU2005245536B2 (en) Substituted azachinazolines having an antiviral action
US20230382906A1 (en) Novel jak inhibitor compounds, methods for synthesizing same and use thereof
US10385056B2 (en) 4-substituted pyrrolo[2,3-d]pyrimidine compound and use thereof
US20230212188A1 (en) Novel jak inhibitor compounds, methods for synthesizing same and use thereof
US20230279003A1 (en) Jak inhibitor compounds,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same and use thereof
EP3818060B1 (en) Novel amino-imidazopyrimidine derivatives as janus kinase inhibitors and pharmaceutical use thereof
US11578060B2 (en) JAK3 selective inhib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