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4942A - 門開閉裝置 - Google Patents

門開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4942A
TW202214942A TW110136374A TW110136374A TW202214942A TW 202214942 A TW202214942 A TW 202214942A TW 110136374 A TW110136374 A TW 110136374A TW 110136374 A TW110136374 A TW 110136374A TW 202214942 A TW202214942 A TW 2022149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guided member
locking
width direction
guid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6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管藤駆
奥村勝之
今井浩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4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494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08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sliding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4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belts, chains or cabl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門開閉裝置1,具備:上軌道10,導引著連結至拉門門片9之門寬方向兩側之上端部9a的第1被導引構件15A及第2被導引構件15B,並懸吊固持著該拉門門片,而使其在門寬方向上滑動自如;驅動機構20,連結至該第1被導引構件,而使該第1被導引構件在門寬方向上滑動;以及電子鎖30,對於處在關門位置之該拉門門片往開門側的移動,以可解除方式加以抑制;該電子鎖,具備鎖定部40,係由基端部41朝大致門寬方向延伸的長帶狀,而該基端部41被固持成繞著沿門厚方向之軸42而旋轉自如,且該鎖定部40有一末端部43,會上下移動至上方側的解除位置與下方側的鎖定位置,該末端部43會卡合於第1被導引構件及該第2被導引構件中之至少其中一個被導引構件的鎖定擋塊部19。

Description

門開閉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開閉拉門門片的門開閉裝置。
由習知技術,已知有一種門開閉裝置,係使得連結至拉門門片之上端部的被導引構件,在門寬方向滑動,以開閉拉門門片。在此種門開閉裝置,設有對拉門門片上鎖(鎖定)的電子鎖。 例如,於下述專利文獻1,揭露了一種安裝於吊軌的自動鎖裝置,其具備一鎖桿,係以突出至受口裝置的卡止部之狀態而卡止,該受口裝置係固定在安裝於該自動門之頂面的吊掛裝置。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621459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自動鎖裝置,係構成為使得沿著軸向而上下移動的鎖桿,卡止於受口裝置的卡止部。因此,在要手動將自動門移動至開門側的情況下,會對鎖桿施加正交於軸向的負荷,而導致容易產生損傷等等之虞。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實情而研發,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門開閉裝置,可以抑制損傷等等。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門開閉裝置,具備:上軌道,導引著連結至拉門門片之門寬方向兩側之上端部的第1被導引構件及第2被導引構件,並懸吊固持著該拉門門片,而使該拉門門片在門寬方向上滑動自如;驅動機構,連結至該第1被導引構件,而使該第1被導引構件在門寬方向上滑動;以及電子鎖,對於處在關門位置之該拉門門片往開門側的移動,以可解除方式加以抑制;該電子鎖,具備鎖定部,係由基端部朝大致門寬方向延伸的長帶狀,而該基端部被固持成繞著沿門厚方向之軸而旋轉自如,且該鎖定部有一末端部,會上下移動至上方側的解除位置與下方側的鎖定位置,該末端部會卡合於該第1被導引構件及該第2被導引構件中之至少其中一個被導引構件的鎖定擋塊部。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門開閉裝置,藉由如上所述之構成,而可以抑制損傷等等。
以下將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基於圖式以進行說明。 又,於部份圖式,省略了標記於其他圖式之詳細符號的一部份。 再者,於以下實施形態,將以本實施形態所相關之門開閉裝置已施工之狀態為基準,來說明上下方向等等的方向。
圖1~圖5,係示意性繪示本實施形態所相關之門開閉裝置之一例的圖式。 本實施形態之門開閉裝置1,如圖1及圖2(a)、(b)所示,具備上軌道10,其導引著連結至拉門門片9之門寬方向兩側之上端部9a的被導引構件15、15,並懸吊固持著該拉門門片9,而使其在門寬方向上滑動自如。再者,門開閉裝置1,具備驅動機構20,其連結至被導引構件15、15中之其中一側的第1被導引構件15A,而使第1被導引構件15A在門寬方向上滑動。若設為此種構成,則只要使驅動機構20驅動,第1被導引構件15A就會在門寬方向上移動,而可以使得拉門門片9開閉(開門及關門)。也就是說,能使拉門門片9發揮自動門的功能。再者,門開閉裝置1,具備電子鎖30,對於處在關門位置之拉門門片9往開門側的移動,以可解除方式加以抑制。若藉由此種構成,則只要使得電子鎖30處於上鎖狀態,就可以抑制拉門門片9往開門側之移動;而使得電子鎖30處於解鎖狀態,就可以容許拉門門片9往開門側之移動。
再者,門開閉裝置1,如圖2(a)所示,具備上框3,係供上軌道10固定之固定對象。此門開閉裝置1,可以係由包含上框3之門框2、以及拉門門片9,而構成拉門裝置者。再者,作為門開閉裝置1之設置場地,可以係設置於透天住宅或集合住宅等等的一般住宅,亦可係旅宿設施或醫療設施、社福設施等等的公共設施,或是辦公大樓等等的商業設施、各種店舗等等各種場地。 於本實施形態,係繪示將一片拉門門片9裝設為單片狀的例子。於圖例中,所繪示的例子,係以收納於翼牆的方式裝設拉門門片9,但亦能以口袋式或外掛式等等的適當之收納態樣來裝設。
門框2,係設置於「設在建築物之壁體的開口部」。此門框2,具備:上框3(上軌道10),劃定出以拉門門片9開閉的出入口8之上側;門片頭側縱框5,配置於拉門門片9的門片頭側;門片尾側縱框6,配置於拉門門片9的門片尾側;以及中門柱(中間縱框)7。中門柱7,係沿著省略圖示之翼牆中之靠近出入口8側的端部而配置,並與門片頭側縱框5一同劃定出入口8的開口寬度方向兩側。又,上框3,可以係附設於或埋設於天花板,亦可係沿著垂壁之下端部設置。再者,出入口8之下側,可以係藉由地板或適當之下框來劃定。
上框3,在門寬方向上呈長帶狀。此上框3的長度尺寸,係拉門門片9的門寬的大致2倍左右之尺寸。再者,上框3如圖3所示,係將厚度方向配置於上下方向。再者,此上框3,配置於翼牆側之翼牆側部位的預期尺寸(沿著門厚方向之尺寸),小於配置於出入口8側之出入口8側部位的預期尺寸。 再者,於此上框3,設有容置後文所述之驅動機構20之上側部位的容置凹槽4。若藉由此種構成,則可以輕易地進行設有驅動機構20之上軌道10的定位。容置凹槽4,係設置成朝向下方開口,並綿延於上框3之全長而延伸。又,此上框3,可係以螺絲或釘子等等的緊固件而固定於過梁等等的適當之上框基底者。
門片頭側縱框5、門片尾側縱框6及中門柱7,係在門高方向(上下方向)呈長帶狀。該等門片頭側縱框5、門片尾側縱框6及中門柱7的長度尺寸,大致等同於對「拉門門片9之門高尺寸」加上「沿著包含驅動機構20之上軌道10及上框3之上下方向之尺寸」的尺寸。再者,該等門片頭側縱框5、門片尾側縱框6及中門柱7,係配置成使厚度方向為門寬方向。門片尾側縱框6及中門柱7之預期尺寸,小於門片頭側縱框5之預期尺寸。 門片頭側縱框5及門片尾側縱框6,可係以緊固件而固定於柱子等等的適當之縱框基底。再者,此等門片頭側縱框5及門片尾側縱框6與上框3,亦可係以組裝成門邊框之狀態而固定於縱框基底及上框基底。於圖例中,所繪示的例子,係使此等門片頭側縱框5及門片尾側縱框6之上端部之彼此相向的側面,頂著上框3之長邊方向的各末端表面,而使此等門片頭側縱框5及門片尾側縱框6與上框3組裝成縱框較凸。
再者,亦可構成為在此等門片頭側縱框5及門片尾側縱框6之彼此相向的側面,設置容置拉門門片9之門寬方向之端部(門片頭側端部及門片尾側端部的門縫凹槽。 中門柱7,可以係使上端部固定於上框3、下端部固定於地板者。又,亦可構成為在此中門柱7之拉門門片9側的端部,設置毛刷條等等的縫隙遮蔽構件,以摩擦拉門門片9之厚度方向之一面的方式接觸。再者,就門框2而言,並不限於如上構成者,亦可係其他各種構成。
拉門門片9,係於一方向(上下方向)上,呈長條之約略矩形平板狀。此拉門門片9的門高尺寸(長度尺寸),只要係因應以該拉門門片9開閉之出入口8的開口高度的尺寸即可,可以係標準的門高尺寸,例如1800mm~2100mm左右。再者,拉門門片9,亦可構成為門高尺寸與天花板高係約略相同高度,例如係2300mm~3000mm左右的挑高門。再者,拉門門片9的門厚尺寸,可以係20mm~40mm左右。再者,此拉門門片9的門寬尺寸,可以係例如500mm~1800mm左右。此拉門門片9,在設置於室內的情況下,可以係由適用於一般之室內拉門的木質材料或金屬材料等等所形成的、於包含框狀芯材之門片芯材黏貼表面材而構成之所謂中空合板等等比較輕量的門片。就此拉門門片9而言,並不限定於此種中空合板,亦可係因應設置場地等等的適當之構成。
在作為此拉門門片9之門寬方向一側的門片頭側之上端部9a,連結著構成被導引構件15的第1被導引構件15A;在作為門寬方向另一側的門片尾側之上端部9a,連結著構成被導引構件15的第2被導引構件15B。此等第1被導引構件15A及第2被導引構件15B,係構成為彼此大致相同。在此等第1被導引構件15A及第2被導引構件15B,如圖3所示,設有安裝於拉門門片9之安裝部的被安裝部16。拉門門片9的安裝部,係在拉門門片9之門寬方向兩側的上端部9a,設置了各自朝向門寬方向外側及上方側開口、而供被安裝部16嵌入的凹部狀的杯形部。
再者,此等第1被導引構件15A及第2被導引構件15B,具備:支持軸16a,設置成由被安裝部16朝向上方側突出;以及導引主體17,固定於此支持軸16a之上端部。在導引主體17,設有在後文所述之上軌道10的導引片部13a上滑行的轉動體18。於本實施形態,轉動體18,係繞著沿門厚方向之軸而旋轉自如。再者,係構成為在導引主體17,將轉動體18、18於門厚方向上彼此分開地設置於門厚方向兩側。再者,係構成為使得門厚方向兩側的轉動體18、18,在導引主體17的門寬方向上隔著間隔而設置於複數處(於圖例中,係2處)(參照圖5)。
再者,在作為門寬方向兩側中之其中一側的第1被導引構件15A,連結著驅動機構20,其詳情將留待後文敍述。也就是說,此第1被導引構件15A藉由驅動機構20而在門寬方向上滑動,而未連結至驅動機構20的另一側之第2被導引構件15B就可說是從動地在門寬方向上滑動。 又,作為此等第1被導引構件15A及第2被導引構件15B,並不限於如上所述而構成者,亦可係因應後文所述之上軌道10的適當之構成。 再者,亦可在拉門門片9的下端部,設置導引凹槽等等,以供設於地板側之導銷等等的下端導引構件插入。
上軌道10如圖2(b)所示,係拉門門片9之大致2倍的長度。亦可構成為使驅動機構20固定於係此上軌道10之長邊方向其中一側之第1半部。此上軌道10的長度,係設為小於「門寬之2倍」的尺寸。上軌道10之長度,只要因應關門狀態之拉門門片9的門片尾側端部與中門柱7(翼牆)的重疊尺寸、或全開狀態之拉門門片9的露出尺寸等等,而設為適當尺寸即可。 再者,於此上軌道10,如圖3所示,係使容置被導引構件15(第1被導引構件15A及第2被導引構件15B)之導引凹槽11,設為朝下開口。導引凹槽11,設置成綿延於上軌道10之全長而延伸。於此導引凹槽11,插入了被導引構件15之導引主體17,而使其受到導引。
此上軌道10,具備:槽底板狀部12,劃定出導引凹槽11之槽底;兩側的側板狀部13、13,劃定出導引凹槽11之凹槽寬度方向兩側;以及導引片部13a、13a,從此等側板狀部13、13之下端部,在彼此相向之方向上延伸出去。 在兩側的導引片部13a、13a的延伸方向末端部,綿延於上軌道10之全長,而延伸設置著朝向上方側突出的突條。在此等導引片部13a、13a的突條,卡合著設在被導引構件15之轉動體18、18之外周面的環狀凹槽,而使得轉動體18、18沿著此等導引片部13a、13a之突條滑行。
再者,於此上軌道10,設有固定構件14,將上軌道10固定於上框3。於圖例中,係構成為在上軌道10的槽底板狀部12上,於長邊方向隔著間隔而設置複數個固定構件14。再者,係構成為將該等複數個固定構件14設在空曠空間,亦即未設置「設在上軌道10之驅動機構20的構成構件或電子鎖30」的空間。該等固定構件14,可掛在設於上框3之卡鉤部而受到固持。再者,亦可係以螺絲等等的緊固件而將該等固定構件14固定於上框3。
驅動機構20,如圖1所示,固定於上述上軌道10。若是這樣構成,就可以在使驅動機構20與上軌道10一體化之狀態下,對於建構有拉門門片9之門框2的上框3等等的固定對象,固定上軌道10。 此驅動機構20,於本實施形態,具備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係在門寬方向上分離的位置設置(參照圖2),而第1從動旋轉輪22構成第1旋轉輪,第2從動旋轉輪24構成第2旋轉輪。再者,驅動機構20具備:帶狀傳動體28,分別捲繞在該等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並連結至第1被導引構件15A;以及驅動部25,對此帶狀傳動體28傳遞驅動。依此構成,只要使驅動部25驅動,就可以使得連結至帶狀傳動體28的第1被導引構件15A在門寬方向上移動,而使拉門門片9開閉。
驅動部25,具備:驅動旋轉輪26,係設置成位在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之間,並且位在上軌道10的導引凹槽11之上方側,而對帶狀傳動體28傳遞驅動;以及馬達27,使此驅動旋轉輪26旋轉。依此構成,只要以馬達27來使驅動旋轉輪26旋轉,就可以使得連結於帶狀傳動體28的第1被導引構件15A在門寬方向上移動,而使拉門門片9開閉。再者,相較於將驅動旋轉輪26及馬達27設在門寬方向其中一側端部者,更能謀求沿著門寬方向之尺寸的縮小。再者,相較於將驅動旋轉輪26設在上軌道10的門厚方向其中一側者,更能謀求沿著門厚方向之尺寸的縮小。藉由此等,而在與住宅等等一般建築物內設置之拉門裝置之門框大致同樣的門框2,也就可以進行設置。再者,對於例如已設置之門框2也可以進行設置,而不只可適用於新建案,亦可在改建或改裝時適用。藉此,可適於在已蓋好的透天住宅或集合住宅等等的一般住宅、或是旅宿設施或醫療設施、社福設施等等的公共設施、辦公大樓等等的商業設施、各種店舗等等,用作開閉室內所設置之拉門門片9的門開閉裝置1。再者,由於門開閉裝置1很小巧,所以雖然能使得拉門門片9發揮自動門之功能,但即使作為室內拉門來設置,也能減少在外觀上的突兀感(干擾),作為室內用也能合適地運用。
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其作為各自之軸心的第1從動輪軸及第2從動輪軸,係彼此平行。再者,該等第1從動輪軸及第2從動輪軸,係設置成與「軸向設為門高方向之驅動旋轉輪26的驅動輪軸之軸向」交叉。 於該等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開口式地捲繞著帶狀傳動體28。該等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使第1從動輪軸及第2從動輪軸傾斜設置,以使得會在門寬方向上位移至相反側的帶狀傳動體28中之下側位移部與上側位移部,在上軌道10之門厚方向會成為不同位置(參照圖3)。該等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使第1從動輪軸及第2從動輪軸傾斜設置,以使下側位移部在上軌道10之門厚方向位於大致中央部,上側位移部在上軌道10之門厚方向位於偏向其中一側的位置。
該等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係彼此同尺寸、同形狀。再者,該等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係使得沿著第1從動輪軸及第2從動輪軸之軸向的尺寸為較小之薄型圓板狀。再者,該等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係於各自之外周面設有環狀凹槽的皮帶輪,而以該環狀凹槽來讓作為繩索狀構件之帶狀傳動體28卡合。再者,該等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沿門寬方向觀察下,係設置在彼此一致之位置。該等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的第1從動輪軸及第2從動輪軸,係設置成相對於上軌道10之長邊方向成正交,並且相對於水平面(槽底板狀部12頂面)傾斜。
再者,該等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係以固定構件21、23而固定於上軌道10。亦可構成為使得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中之至少其中一方,被該等固定構件21、23中之其中一方或雙方,固持成可在門寬方向上調整位置。 又,作為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或將該等固定於上軌道10的固定構件21、23,並不限於如上構成者,亦可係其他各種構成。 再者,於第1被導引構件15A及第2被導引構件15B的導引主體17、17,如圖3所示,沿門寬方向觀察下,設有朝向上方側及門寬方向兩側開口的凹處,以容置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的下端部位。再者,於第1被導引構件15A的導引主體17,設有連結部17a,其連結著帶狀傳動體28的下側位移部。此連結部17a,係設置成會位於導引主體17的凹處內。
帶狀傳動體28,係配置成:在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的環狀凹槽之槽底周面之上面側位移之上側位移部,係位在導引凹槽11的上方側空間而偏向門厚方向其中一側。再者,帶狀傳動體28,係配置成:在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的環狀凹槽之槽底周面之下面側位移之下側位移部,係位在導引凹槽11內的下方側空間之凹槽寬度方向中央部。此帶狀傳動體28,可以在形成為環狀的局部供第1被導引構件15A的連結部17a固定;或者,亦可使長邊方向兩側端部連結至連結部17a的門寬方向兩側而形成為約略環狀。再者,此帶狀傳動體28,只要構成為不易拉伸者即可,例如可以係:金屬製鋼絲、或是揉合適當之纖維之絞合繩或組合了纖維的粗繩等。
驅動旋轉輪26,係使得沿著驅動輪軸之軸向的尺寸為較小之薄型圓板狀。再者,驅動旋轉輪26,係於外周面設有環狀凹槽的皮帶輪,而以該環狀凹槽來讓帶狀傳動體28卡合。在此驅動旋轉輪26,係使帶狀傳動體28的上側位移部約略捲繞一圈。 於此驅動旋轉輪26,設有向齒輪(馬達側齒輪)傳遞旋轉的齒輪(旋轉輪側齒輪),齒輪(馬達側齒輪)係設於使該驅動旋轉輪26旋轉之馬達27。再者,構成為將馬達27配置在驅動旋轉輪26的門寬方向其中一側以使輸出軸之軸向為門寬方向,並設置成使得驅動旋轉輪26的驅動輪軸與馬達27的輸出軸彼此交叉。又,作為旋轉輪側齒輪及馬達側齒輪,亦可係因應驅動旋轉輪26及馬達27之配置態樣的適當構成。再者,作為該等旋轉輪側齒輪及馬達側齒輪,並不限定於直接咬合之構成,亦可係經由適當之中間齒輪等而傳遞旋轉之構成。
再者,該等驅動旋轉輪26及馬達27,可藉由適當之固定構件而固定於上軌道10。 再者,作為馬達27,可以係能正反轉、而可控制轉速之伺服馬達等。 再者,於上述案例中,所呈現的例子,係設置成使驅動旋轉輪26的驅動輪軸係在門高方向上;但設置成在門厚方向上的構成亦可。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如圖1所示,係構成為將控制馬達27之旋轉的控制區塊29,設在馬達27的門寬方向其中一側。在此控制區塊29,設有對馬達27供給驅動電源的電源部、或是經由適當之訊號線等而連接至馬達27的控制電路等。藉由此控制區塊29,使馬達27受到控制而正轉或反轉,以使拉門門片9移動至全開位置或關門位置。於圖例中,所繪示的例子,控制區塊29係以門寬方向為長邊而約略呈四角柱狀。
電子鎖30,如圖5所示,具備鎖定部40,係由基端部41朝大致門寬方向延伸的長帶狀;該基端部41被固持成繞著沿門厚方向之軸(鎖定軸)42而旋轉自如。此鎖定部40,係構成為有一末端部43會上下移動至上方側的解除位置與下方側的鎖定位置;該末端部43,卡合於作為第1被導引構件15A及第2被導引構件15B中之至少其中一個被導引構件的第1被導引構件15A的鎖定擋塊部19。依此構成,相較於例如抑制構成驅動機構20之帶輪等等之旋轉而加以鎖定者,更能抑制驅動機構20之損傷等等。再者,相較於設置例如在軸向上下移動之鎖桿者,更能抑制鎖定部40之損傷等等。也就是說,在要手動將拉門門片9移動至開門側的情況下,可以使得施加在鎖定位置之鎖定部40的負荷,能以鎖定部40的大致長邊方向來承受。
於本實施形態,電子鎖30係固定於上軌道10,而會在拉門門片9位處關門位置時,位於作為其中一個被導引構件的第1被導引構件15A之門寬方向中央側的上方側。依此構成,相較於在作為關門位置之拉門門片9之其中一個被導引構件的第1被導引構件15A之門寬方向外側之上方側需要配置空間者,更能謀求沿著門寬方向之尺寸的縮小。再者,由於使電子鎖30固定於上軌道10而一體化,所以相較於需要在上軌道10之外另行設置電子鎖者,更能提升施工性。再者,電子鎖30係位於出入口8之上方側,而相較於設置於翼牆側或口袋側者,更能提升維修性及手動解鎖之際的操作性。
再者,電子鎖30,係設置成位於第1從動旋轉輪22與第2從動旋轉輪24之間。依此構成,可以利用構成驅動機構20的第1從動旋轉輪22與第2從動旋轉輪24之間的空曠空間來設置電子鎖30,而可以謀求沿著上軌道10之上下方向之尺寸的縮小。 再者,電子鎖30係設置成:在拉門門片9位處關門位置時,會位於第1被導引構件15A之門寬方向中央側的上方側,而可以抑制作為其中一個被導引構件的門片頭側之第1被導引構件15A往開門側之移動。例如,在將電子鎖30設置成係與關門位置之拉門門片9的第2被導引構件15B相鄰的情況下,若拉門門片9的門寬尺寸不同,則需要變更電子鎖30的設置位置等等,但本案並無此種需要。也就是說,即使在拉門門片9的門寬尺寸不同的情況下,也不用變更電子鎖30在上軌道10之設置位置,就能夠因應。
再者,電子鎖30係設置成:在拉門門片9位處關門位置時,會位於作為其中一個被導引構件的第1被導引構件15A之往開門方向之移動方向目的地側。依此構成,相較於將電子鎖30設置於作為在關門位置的拉門門片9之其中一個被導引構件的第1被導引構件15A之往關門方向之移動方向目的地側者,更能謀求鎖定部40及鎖定擋塊部19之構造的簡化。也就是說,不需要在鎖定擋塊部19設置被卡鉤部、在鎖定部40設置鉤在被卡鉤部的掛鉤狀之卡鉤部,就能使得鎖定擋塊部19成為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所抵接之抵接部。 也就是說,於本實施形態,電子鎖30係設置成:在拉門門片9位處關門位置時,會位於門片頭側的第1被導引構件15A之門寬方向中央側,亦即往開門方向之移動方向目的地側。
具體而言,此電子鎖30具備:在門厚方向上分割開來的第1外殼部31及第2外殼部32,其將鎖定部40固持成繞鎖定軸42旋轉自如,並構成固定於上軌道10的鎖具外殼。再者,電子鎖30具備:馬達33,構成使得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上下移動之鎖定驅動部;以及上鎖解鎖偵測部36、37,偵測該電子鎖30的上鎖狀態及解鎖狀態。 第1外殼部31及第2外殼部32,在組好的狀態下,構成為朝向下方開口。於圖例中,所繪示的例子,係將門厚方向其中一側之第1外殼部31,設為朝向門厚方向另一側及下方側開口的形狀;並使門厚方向另一側的第2外殼部32,設為板狀而配置成蓋住此第1外殼部31之門厚方向另一側的開口。
該等第1外殼部31及第2外殼部32,係以螺絲等等的緊固件而固定於上軌道10。於圖例中,所繪示的例子,係在上軌道10之槽底板狀部12及門厚方向其中一側之側板狀部13,切口狀地設置開口以容置電子鎖30;並將設在第1外殼部31的被固定部,固定在門厚方向其中一側之側板狀部13(亦參照圖1)。 鎖定部40,係配置成:作為長邊方向其中一側的基端部41,比起作為長邊方向另一側的末端部43,更為位於關門位置之拉門門片9的門寬方向中央側(門片尾側)。於本實施形態,此鎖定部40如圖5(a)所示,構成為在鎖定位置係配置成以越往末端越降低之方式傾斜的傾斜狀。再者,鎖定部40如圖5(b)所示,係構成為在解除位置,基端部41與末端部43為大致相同高度;也就是說,係配置成使長邊方向為大致門寬方向。
此鎖定部40之基端部41的鎖定軸42,係配置成使軸向為門厚方向。可以使此鎖定軸42設置成固定在鎖定部40,而被固持成相對於設置在第1外殼部31及第2外殼部32的軸承部旋轉自如。或者亦可構成為在鎖定部40側設置軸承部,而將固定於第1外殼部31及第2外殼部32側而設置的鎖定軸42固持成旋轉自如。 在此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連結著連結構件38,其連結至藉由馬達33而旋轉之旋轉體35,並隨著旋轉體35之旋轉而使末端部43上下移動。旋轉體35,係配置成位於鎖定部40之末端側的上方側。此旋轉體35,被第1外殼部31及第2外殼部32固持成可繞著軸向配置為門厚方向的轉軸35a旋轉自如。於圖例中,旋轉體35,係咬合著設在馬達33之輸出軸之蝸桿34的蝸齒輪。又,作為以馬達33而使旋轉體35旋轉的態樣,並不限定於由此種蝸桿組所構成之態樣,亦可係設置其他齒輪、或將旋轉體35直接設在馬達33之輸出軸的態樣等等。
連結構件38,係在上下方向上呈長帶狀。此連結構件38,作為長邊方向一端的上端部,係旋轉自如地連結在相對於旋轉體35之轉軸35a呈偏心之位置的轉軸35a之徑向之其中一側;而作為長邊方向另一端的下端部,係旋轉自如地連結至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於此連結構件38,沿著門厚方向設置著上端連結軸35b所要插穿的插穿孔38a,該上端連結軸35b被設在旋轉體35的軸插穿孔以旋轉自如的方式插穿固持。再者,於連結構件38的下端部,設有下端連結軸38b,其被沿著門厚方向而設在鎖定部40之末端部43的插穿孔,以旋轉自如的方式插穿固持(亦參照圖4(b))。
若使馬達33驅動,則會藉由蝸桿34使旋轉體35繞轉軸35a旋轉,而上端連結軸35b會在轉軸35a的周圍轉動,隨之,上端側會一邊在大致門寬方向上擺動,一邊使連結構件38上下移動。藉此,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就會被上下移動。也就是說,如圖5(a)所示,若使上端連結軸35b位在旋轉體35的轉軸35a之下方側,則連結構件38及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就會變到下限位置,而鎖定部40就會成為鎖定位置。在此狀態下,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會被配置成與關門位置的拉門門片9之第1被導引構件15A的鎖定擋塊部19相向,而抑制第1被導引構件15A朝向開門側之移動。再者,如圖5(b)所示,若使上端連結軸35b位在旋轉體35的轉軸35a之上方側,則連結構件38及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就會變到上限位置,而鎖定部40就會成為解除位置。在此狀態下,鎖定部40會處於不被關門位置之拉門門片9的第1被導引構件15A干涉的位置,而使第1被導引構件15A能往開門側移動。又,作為使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上下移動的機構,並不限於如圖例之構成者,亦可係其他各種構成。
此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所卡合的鎖定擋塊部19,如圖3所示,沿門寬方向觀察下,係設置成位在門厚方向兩側的轉動體18、18之間。依此構成,相較於將轉動體18設作鎖定擋塊部19者,更能抑制轉動體18之損傷等等。再者,相較於在「只將轉動體18設在門厚方向其中一側的第1被導引構件15A」的門厚方向另一側設置鎖定擋塊部19者,更能使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穩定地卡合。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如圖5(a)所示,鎖定擋塊部19,呈傾斜面狀而正交於鎖定位置之鎖定部40的長邊方向。依此構成,於要手動將拉門門片9移動至開門側的情況下,更能有效地沿著鎖定部40的長邊方向來承接施加在鎖定位置之鎖定部40的負荷。再者,在使鎖定部40位移至解除位置之際,可以抑制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與鎖定擋塊部19間的干涉。
此鎖定擋塊部19,係設在第1被導引構件15A的導引主體17之門片尾側端部。此鎖定擋塊部19,可以係一體地設在導引主體17,亦可係固定其他構件而設置者。再者,此鎖定擋塊部19係設置成不會干涉連結至第1被導引構件15A的帶狀傳動體28。 此鎖定擋塊部19,設為面朝斜上方的傾斜面狀,其受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所抵接、或接近而相向之朝向門片尾側的那一面,係越到下方,越為降低地傾斜。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之末端面,設為與鎖定擋塊部19大致平行而朝向斜下方的傾斜面狀,以在鎖定位置與鎖定擋塊部19相向配置。於圖例中,所繪示的例子,係使末端部43之末端面,沿門厚方向觀察下呈圓弧狀。此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只要係會在鎖定位置與第1被導引構件15A的鎖定擋塊部19相向配置、而可以抑制第1被導引構件15A朝開門側移動的適當形狀即可。
再者,鎖定擋塊部19的傾斜角度,因應鎖定部40之傾斜角度,而設為會正交於鎖定位置的鎖定部40之長邊方向的適當角度。 鎖定位置的鎖定部40之傾斜角度,亦可基於位處解除位置時要抑制與鎖定擋塊部19之干涉的觀點、或縮小施加在鎖定位置之鎖定部40之負荷的觀點等等,而設為適當角度。此鎖定位置的鎖定部40相對於水平面的傾斜角度,可以係5度~30度左右;於圖例中,所繪示的例子,係20度左右。也就是說,作為在大致門寬方向延伸的鎖定部40,亦包含相對於水平面傾斜30度左右者。再者,於圖例中,所繪示的例子,係使鎖定擋塊部19相對於水平面的傾斜角度,對應於鎖定位置之鎖定部40的傾斜角度,而為70度左右。又,所謂鎖定位置的鎖定部40之長邊方向與鎖定擋塊部19正交,除了沿門厚方向觀察下,鎖定位置的鎖定部40之長邊方向與鎖定擋塊部19所構成之角度為90度者以外,亦可包含85度~95度左右者。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係構成為能以手動操作而使得位處鎖定位置的鎖定部40改到解除側。依此構成,即使在因為停電或故障等等而使得馬達33沒有作動的情況下,也能使得位處鎖定位置之鎖定部40,藉由手動操作而位移至解除位置。再者,在例如要關閉位處開門側的拉門門片9之際,即使係鎖定部40在鎖定位置的情況下,也能藉由第1被導引構件15A的導引主體17而將鎖定部40往上推,移動至解除側,以關閉拉門門片9。 於圖例中,所繪示的例子,係使得連結構件38的插穿孔38a,構成為以連結構件38的長邊方向(上下方向)為長邊的長孔狀,以容許位處鎖定位置之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往上方側移動。也就是說,係構成為可以使得連結構件38及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相對於位處鎖定位置之旋轉體35的上端連結軸35b,沿著插穿孔38a而往上方移動。
再者,所繪示的例子,係在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設置作為手動操作部之操作凹部44。此操作凹部44,亦可設置成在在門厚方向上貫穿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再者,此操作凹部44,亦可係藉由插入螺絲起子等等治具來操作。再者,在上軌道10的側板狀部13,如圖1所示,為了要能進行操作凹部44之操作,而形成了使得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露出的切口部。又,為了要能從門厚方向兩側進行鎖定部40之手動解除操作,亦可構成為在上軌道10之門厚方向兩側的側板狀部13、13,設置使得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露出的切口部。又,作為手動操作部,並不限於如圖例般的操作凹部44,亦可係其他各種構成。再者,亦可構成為設置適當的固持機構,以固持住藉由手動操作而變成在解除位置之鎖定部40。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係構成為設置賦能構件39,而對鎖定部40賦能,以推往鎖定位置。依此構成,可以使得因為手動操作而變成解除位置的鎖定部40,回到鎖定位置。於圖例中,賦能構件39係於線圈部插穿鎖定軸42的螺旋線圈彈簧(扭力彈簧)。此賦能構件39的其中一個臂體端部39a,係抵接至設在第1外殼部31的管控壁部31a;賦能構件39的另一個臂體端部39b,係抵接至鎖定部40的上側面。藉由此種構成,賦能構件39就構成為會對鎖定部40的末端部43賦能,而將其下壓至下方側。又,作為賦能構件39,並不限定於螺旋線圈彈簧,亦可係板片彈簧、或壓縮線圈彈簧、拉伸螺旋彈簧等等的其他彈簧構件;再者,並不限定於彈簧構件,亦可係橡膠材料等等。再者,作為可使鎖定部40以手動操作來改到解除側的態樣,並不限於如上態樣,亦可係其他各種構成。
上鎖解鎖偵測部36、37,於本實施形態,係構成為將偵測上鎖狀態的上鎖偵測部36、與偵測解鎖狀態的解鎖偵測部37,個別設置(參照圖4(b))。再者,所繪示的例子,係將該等上鎖偵測部36及解鎖偵測部37,設為具有按鈕(引動部)36a、37a的微動開關;該按鈕36a、37a,會被設在旋轉體35的按下部35c、35d壓下去。於圖例中,所繪示的例子,係在該等上鎖偵測部36及解鎖偵測部37設有將按鈕36a、37a下壓的操縱桿36b、37b。 該等上鎖偵測部36及解鎖偵測部37,係在門厚方向上隔著間隔地,設在沿門厚方向觀察下為彼此一致之位置。於圖例中,所繪示的例子,係使該等上鎖偵測部36及解鎖偵測部37,設置成在旋轉體35的門寬方向其中一側而位於馬達33與鎖定部40之間。又,該等上鎖偵測部36及解鎖偵測部37,亦可係經由適當的固定構件,而以被門厚方向兩側的第1外殼部31及第2外殼部32包夾的方式受到固持。
上鎖偵測部36,係設置成位在旋轉體35的門厚方向其中一側。在旋轉體35的門厚方向其中一側,如圖4(a)所示,有一按下部35c設置成朝向門厚方向其中一側突出;該按下部35c會經由上鎖偵測部36的操縱桿36b而按下按鈕36a。此按下部35c,如圖5(a)所示,係設置成當鎖定部40在鎖定位置之際,會按下上鎖偵測部36的按鈕36a。也就是說,按下部35c係設置在:當旋轉體35的上端連結軸35b位在比起轉軸35a更為下方處之際,會按下上鎖偵測部36之按鈕36a的位置。 解鎖偵測部37,係設置成位在旋轉體35的門厚方向另一側。在旋轉體35的門厚方向另一側,有一按下部35d設置成朝向門厚方向另一側突出;該按下部35d會經由解鎖偵測部37的操縱桿37b而按下按鈕37a。此按下部35d,如圖5(b)所示,係設置成當鎖定部40在解除位置之際,會按下解鎖偵測部37的按鈕37a。也就是說,按下部35d係設置在:當旋轉體35的上端連結軸35b位在比起轉軸35a更為上方處之際,會按下解鎖偵測部37之按鈕37a的位置。
該等按下解鎖偵測部37之按鈕37a的按下部35d、以及按下上鎖偵測部36之按鈕36a的按下部35c,沿門厚方向觀察下,係設置在隔著旋轉體35之轉軸35a而相向的位置。再者,該等按下部35c、35d,係設置成彼此在圓周方向上隔著間隔,而在圓周方向上延伸。該等按下部35c、35d沿著圓周方向的尺寸,只要設為可偵測上鎖狀態及解鎖狀態之適當尺寸即可。於圖例中,所繪示的例子,係使得按下解鎖偵測部37之按鈕37a的按下部35d沿著圓周方向之尺寸,大於按下上鎖偵測部36之按鈕36a的按下部35c沿著圓周方向之尺寸。 再者,該等上鎖偵測部36及解鎖偵測部37、以及馬達33,亦可經由訊號線等等而連接至上述控制區塊29。再者,該電子鎖30,亦可藉由來自控制區塊29之控制訊號(上鎖訊號及解鎖訊號)、或藉由遠端之無線訊號(上鎖訊號及解鎖訊號)等而被上鎖及解鎖。又,作為上鎖解鎖偵測部36、37,並不限於如上之微動開關,亦可係偵測旋轉體35之旋轉角度以偵測上鎖及解鎖的構成、或其他各種構成。
再者,門開閉裝置1亦可如圖3所示,具備配置於上軌道10之門厚方向兩側的罩蓋45、45,以包覆上框3與上軌道10之間。該等罩蓋45、45,可係以適當之黏著劑或緊固件等而固定於上軌道10;或亦可係構成為設置卡止部,以卡止於設在上軌道10之被卡止部。再者,在如上所述般,係收入翼牆的情況下,則翼牆側的罩蓋45,亦可係設置成從門片頭側縱框5包覆到中門柱7為止。 再者,亦可構成為在該門開閉裝置1的適當部位,設置偵測拉門門片9之位置的位置偵測部、或是偵測人體等等偵測對象的偵測部等。
再者,於上述案例中,所呈現的例子,係設置抑制門片頭側之第1被導引構件15A往開門側之移動的電子鎖30;但亦可取代或外加於此種態樣,構成為設置抑制門片尾側之第2被導引構件15B往開門側之移動的電子鎖30。 再者,於上述案例中,所呈現的例子,係將電子鎖30設置在:關門位置的拉門門片9之被導引構件15(第1被導引構件15A)之往開門方向之移動方向目的地側的位置,但並不限定於此種態樣。 再者,於上述案例中,所呈現的例子,係將被導引構件15(第1被導引構件15A)的鎖定擋塊部19,設置成沿門寬方向觀察下,係位在門厚方向兩側的轉動體18、18之間,但並不限定於此種態樣。例如,亦可使鎖定擋塊部19係其中一個轉動體18、或設置在僅於門厚方向其中一側設有轉動體18之被導引構件15(第1被導引構件15A)的導引主體17。
再者,於上述案例中,所呈現的例子,驅動機構20的驅動旋轉輪26、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係皮帶輪(滑車);但亦可係齒輪(鏈輪)等。再者,帶狀傳動體28亦可配合驅動旋轉輪26、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而不限定為繩索狀構件,亦可係皮帶或滾珠鏈條、鏈條等。再者,於上述案例中,所呈現的例子,係於第1從動旋轉輪22與第2從動旋轉輪24之間設置了驅動旋轉輪26及馬達27,但並不限定於此種態樣。亦可使第1從動旋轉輪22及第2從動旋轉輪24中之一方,係捲繞著帶狀傳動體28而構成第1旋轉輪的驅動旋轉輪;而使另一方,係構成第2旋轉輪的從動旋轉輪。在此情況下,亦可構成為設置適當的馬達而可以對此驅動旋轉輪傳遞旋轉。再者,作為驅動機構20,並不限定於具備此種藉由驅動旋轉輪而位移之帶狀傳動體28的構成。例如,亦可係構成為對於第1被導引構件15A連結著藉由以馬達而旋轉之螺桿而在門寬方向上位移的連結部等等;而作為驅動機構20,亦可係其他各種構成。本實施形態之門開閉裝置1的上述各機器、各構件及各部位之構成,僅係一例,可以進行其他各種變形。
1:門開閉裝置 2:門框 3:上框 4:容置凹槽 5:門片頭側縱框 6:門片尾側縱框 7:拉門門片 8:出入口 9:拉門門片 9a:上端部 10:上軌道 11:導引凹槽 12:槽底板狀部 13:側板狀部 13a:導引片部 14:固定構件 15:被導引構件 15A:第1被導引構件(其中一個被導引構件,門片頭側的被導引構件) 15B:第2被導引構件 16:被安裝部 16a:支持軸 17:導引主體 17a:導引主體 18:轉動體 19:鎖定擋塊部 20:驅動機構 21:固定構件 22:第1從動旋轉輪(第1旋轉輪) 23:固定構件 24:第2從動旋轉輪(第2旋轉輪) 25:驅動部 26:驅動旋轉輪 27:馬達 28:帶狀傳動體 29:控制區塊 30:電子鎖 31:第1外殼部 31a:管控壁部 32:第2外殼部 33:馬達 34:蝸桿 35:旋轉體 35a:轉軸 35b:上端連結軸 35c,35d:按下部 36:上鎖偵測部 36a:按鈕 36b:操縱桿 37:解鎖偵測部 37a:按鈕 37b:操縱桿 38:連結構件 38a:插穿孔 38b:下端連結軸 39:賦能構件 39a,39b:臂體端部 40:鎖定部 41:基端部 42:鎖定軸 43:末端部 44:操作凹部 45:罩蓋
[圖1]示意性繪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所相關之門開閉裝置之一例,省略了局部的局部截斷概略立體圖。 [圖2](a)、(b)係省略了該門開閉裝置之局部的局部截斷概略正視圖。 [圖3]該門開閉裝置的局部截斷概略側剖面圖。 [圖4](a)、(b)係省略了該門開閉裝置之局部的概略分解立體圖。 [圖5](a)、(b)係省略了該門開閉裝置之局部的局部截斷概略正視圖。
1:門開閉裝置
2:門框
3:上框
5:門片頭側縱框
9:拉門門片
9a:上端部
15:被導引構件
15A:第1被導引構件
16:被安裝部
16a:支持軸
17:導引主體
18:轉動體
19:鎖定擋塊部
30:電子鎖
31:第1外殼部
31a:管控壁部
32:第2外殼部
33:馬達
34:蝸桿
35:旋轉體
35a:轉軸
35b:上端連結軸
35c,35d:按下部
36:上鎖偵測部
36a:按鈕
36b:操縱桿
37:解鎖偵測部
37a:按鈕
37b:操縱桿
38:連結構件
38a:插穿孔
38b:下端連結軸
39:賦能構件
39a,39b:臂體端部
40:鎖定部
41:基端部
42:鎖定軸
43:末端部
44:操作凹部

Claims (6)

  1. 一種門開閉裝置,包括: 上軌道,導引著連結至拉門門片之門寬方向兩側之上端部的第1被導引構件及第2被導引構件,並懸吊固持著該拉門門片,而使該拉門門片在門寬方向上滑動自如; 驅動機構,連結至該第1被導引構件,而使該第1被導引構件在門寬方向上滑動;以及 電子鎖,對於處在關門位置之該拉門門片往開門側的移動,以可解除方式加以抑制; 該電子鎖,具備鎖定部,係由基端部朝大致門寬方向延伸的長帶狀,而該基端部被固持成繞著沿門厚方向之軸而旋轉自如,且該鎖定部有一末端部,可上下移動至上方側的解除位置與下方側的鎖定位置,該末端部係卡合於該第1被導引構件及該第2被導引構件中之至少其中一個被導引構件的鎖定擋塊部。
  2. 如請求項1之門開閉裝置,其中, 該電子鎖,係固定於該上軌道,而當該拉門門片位處關門位置時,該電子鎖位於該其中一個被導引構件之門寬方向中央側的上方側。
  3. 如請求項1或2之門開閉裝置,其中, 該驅動機構,具備:第1旋轉輪及第2旋轉輪,在門寬方向上分開配置;帶狀傳動體,分別捲繞於該等第1旋轉輪及第2旋轉輪並連結至該第1被導引構件;及驅動部,對該帶狀傳動體傳遞驅動; 該電子鎖,係設置成位於該第1旋轉輪與該第2旋轉輪之間。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門開閉裝置,其中, 該電子鎖係設置成當該拉門門片位處關門位置時,該電子鎖位於該門片頭側之被導引構件之門寬方向中央側的上方側,而可以抑制作為該其中一個被導引構件的門片頭側之被導引構件往開門側之移動。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門開閉裝置,其中, 該第1被導引構件及該第2被導引構件,具備門厚方向兩側之轉動體,該轉動體係繞著沿門厚方向之軸而旋轉自如,且於門厚方向上彼此分開地設置;該其中一個被導引構件的該鎖定擋塊部,沿門寬方向觀察下,係設置成位在該等門厚方向兩側的轉動體之間。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門開閉裝置,其中, 該電子鎖,係設置成當該拉門門片位處關門位置時,該電子鎖位在該其中一個被導引構件之往開門方向之移動方向目的地側;該鎖定部,構成為在該鎖定位置係配置成以越往末端越降低之方式傾斜的傾斜狀; 該其中一個被導引構件的該鎖定擋塊部,係呈與該鎖定位置之該鎖定部的長邊方向正交之傾斜面狀。
TW110136374A 2020-10-02 2021-09-30 門開閉裝置 TW2022149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7611 2020-10-02
JP2020167611 2020-10-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4942A true TW202214942A (zh) 2022-04-16

Family

ID=80950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6374A TW202214942A (zh) 2020-10-02 2021-09-30 門開閉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071096A1 (zh)
CN (1) CN116096978A (zh)
TW (1) TW202214942A (zh)
WO (1) WO202207109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84495U (zh) * 1972-11-11 1974-07-22
JP2003148042A (ja) * 2001-11-13 2003-05-21 Nabco Ltd 自動ドア装置及びその開閉制御方法
JP4090962B2 (ja) * 2003-07-29 2008-05-28 信行 坪井 建具キャリア
JP2011117214A (ja) * 2009-12-04 2011-06-16 Nabtesco Corp 電気錠
CN108412329B (zh) * 2018-02-06 2019-06-07 方大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站台滑动门的门机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71096A1 (ja) 2022-04-07
CN116096978A (zh) 2023-05-09
JPWO2022071096A1 (zh) 2022-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38317B2 (en) Residential window power actuator
US9617776B2 (en) Motor driven door assembly
KR101493000B1 (ko) 안티패닉형 자동방화문
KR100585457B1 (ko) 리프트 슬라이딩 창호 개폐 시스템
TW202214942A (zh) 門開閉裝置
KR100706196B1 (ko) 전동 도어 수동 조작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동 도어
KR100960948B1 (ko) 미닫이 창호의 자동개폐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미닫이 창호
KR100639666B1 (ko) 전동식 창호 작동장치
TW202210704A (zh) 門開閉裝置
KR102570181B1 (ko) 내구성이 향상된 슬라이딩 도어장치
JP4453913B2 (ja) 自動扉の施錠装置
JP7458898B2 (ja) 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JP7493148B2 (ja) 戸開閉装置
JPS6320152Y2 (zh)
JP7437657B2 (ja) 戸開閉装置
JP5086978B2 (ja) 建築用電動シャッター装置における操作具
KR200307832Y1 (ko) 안전발코니 겸용 창호시스템
JPH0333917Y2 (zh)
KR200435329Y1 (ko) 회전도어의 개폐장치
JP2001020644A (ja) 開閉装置
WO2006137622A1 (en) Automatic close system which shuts down several fire doors simultaneously
JP2008115620A (ja) 面材駆動装置および建具
JP2022041518A (ja) 戸開閉装置
JP2022041516A (ja) 戸開閉装置
JP2022041517A (ja) 戸ガイ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