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9182A -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9182A
TW202209182A TW110122475A TW110122475A TW202209182A TW 202209182 A TW202209182 A TW 202209182A TW 110122475 A TW110122475 A TW 110122475A TW 110122475 A TW110122475 A TW 110122475A TW 202209182 A TW202209182 A TW 2022091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display device
biomet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2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7758B (zh
Inventor
王碩宏
丘兆仟
謝尚瑋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7/381,39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1600099B2/en
Priority to CN202110907432.0A priority patent/CN11367339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9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9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7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7758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包含顯示裝置以及感測裝置。顯示裝置包含複數個沿著第一方向排列的畫素。畫素中至少一個具有至少一子畫素,且至少一子畫素包含至少一顯示元件電性連接至少一切換元件。感測裝置與顯示裝置重疊,感測裝置包含分別對應畫素的複數個感測單元。感測單元沿著第二方向排列,且每一感測單元包含至少一感測元件。當顯示裝置與感測裝置的空間頻率關係為|4*(RE/100)-(1/SU)|>A時,第一方向等同於第二方向,且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滿足以下條件式:A < |4*(RE/100)-(1/SU)| < B;當顯示裝置與感測裝置的空間頻率關係為|4*(RE/100)-(1/SU)|≤A時,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具有夾角,且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滿足以下條件式:A < |4*(RE/100)-{1/[SU*Cos(ɑ)]}| < C;其中RE為顯示裝置的解析度,SU為感測單元的尺寸, ɑ為夾角,0°<ɑ<90°,B與C>A,且A不為0。

Description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目前的電子裝置大多具有身分認證機制,其中利用生物特徵進行身分辨識的方式是近年來的趨勢。常見的認證方式為指紋辨識,因為指紋辨識易於整合在電子裝置中。然而,目前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由於受到顯示畫素與感測元件之間重複性排列導致的摩爾紋路的影響,導致影像辨識結果容易產生誤判或準確度差的問題。
有鑒於此,如何提供一種可降低摩爾紋路產生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仍是本領域努力研發的目標。
本揭露之一技術態樣為一種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在一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包含顯示裝置以及感測裝置。顯示裝置包含複數個畫素,畫素沿著第一方向排列,畫素中至少一個具有至少一子畫素,且至少一子畫素包含至少一顯示元件電性連接至少一切換元件。感測裝置與顯示裝置重疊,感測裝置包含複數個感測單元,感測單元分別對應畫素,感測單元沿著第二方向排列,且每一感測單元包含至少一感測元件。當顯示裝置與感測裝置的空間頻率關係為|4*(RE/100)-(1/SU)|>A時,第一方向等同於第二方向,且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滿足以下條件式:A < |4*(RE/100)-(1/SU)| < B;當顯示裝置與感測裝置的空間頻率關係為|4*(RE/100)-(1/SU)|≤A時,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具有夾角,且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滿足以下條件式:A < |4*(RE/100)-{1/[SU*Cos(ɑ)]}| < C;其中RE為顯示裝置的解析度,SU為感測單元的尺寸, ɑ為夾角,0°<ɑ<90°,B與C>A,且A不為0。
在一實施例中,A為生物特徵的空間頻率,生物特徵包含複數個重複圖案,且空間頻率為生物特徵的兩相鄰之重複圖案的峰或谷之間的距離的倒數。
在一實施例中,A大致在2 mm-1 到5 mm-1 的範圍。
在一實施例中,B大致在9 mm-1 到11 mm-1 的範圍。
在一實施例中,C大致在10 mm-1 到18 mm-1 的範圍。
在一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包含光路調整層,設置於顯示裝置與感測裝置之間,且光路調整層具有相鄰的兩遮光部及位於相鄰的遮光部之間的至少一透光部,其中透光部對應於感測單元的感測元件的一部份。
本揭露之另一技術態樣為一種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製造方法。
在一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重疊顯示裝置與感測裝置,以及計算|4*(RE/100)-(1/SU)|之數值。顯示裝置包含複數個畫素,該些畫素沿著第一方向排列,畫素其中至少一個具有至少一子畫素,且子畫素包含至少一顯示元件電性連接至少一切換元件,以及感測裝置包含複數個感測單元,感測單元分別與畫素對應,感測單元沿著第二方向排列,且每一感測單元包含至少一感測元件。當|4*(RE/100)-(1/SU)|>A時,第一方向等同於第二方向,且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滿足以下條件式:A < |4*(RE/100)-(1/SU)| <B;或者當|4*(RE/100)-(1/SU)|≤A時,旋轉顯示裝置與感測裝置其中一者,以使得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具有夾角,且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滿足以下條件式:A < |4*(RE/100)-{1/[SU*Cos(ɑ)]}| < C;其中RE為顯示裝置的解析度,SU為感測單元尺寸, ɑ為夾角,0°<ɑ<90°,B與C>A,且A不為0。
在一實施例中,A為生物特徵的空間頻率,生物特徵包含複數個重複圖案,且空間頻率為生物特徵的兩相鄰之重複圖案的峰或谷之間的距離的倒數。
在一實施例中,A大致在2 mm-1 到5 mm-1 的範圍。
在一實施例中,B大致在9 mm-1 到11 mm-1 的範圍。
在一實施例中,C大致在10 mm-1 到18 mm-1 的範圍。
在一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包含光路調整層,設置於顯示裝置與感測裝置之間,且光路調整層具有相鄰的兩遮光部及位於相鄰的遮光部之間的至少一透光部,其中透光部對應於感測單元的感測元件的一部份。
在上述實施例中,藉由使得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顯示裝置與感測裝置之間的空間頻率關係符合A < |4*(RE/100)-(1/SU)| <B或者A < |4*(RE/100)-{1/[SU*Cos(ɑ)]}| < C的條件式,可有效降低摩爾紋路的產生,進而避免誤判指紋辨識結果或指紋辨識準確度降低等問題。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且為了清楚起見,圖式中之層和區域的厚度可能被誇大,並且在圖式的描述中相同的元件符號表示相同的元件。
第1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的俯視圖。第2圖為沿著第1圖的線段2-2的局部剖面圖。同時參照第1圖及第2圖。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包含顯示裝置100以及感測裝置200。感測裝置200與顯示裝置100重疊。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具有辨識生物特徵的功能,例如指紋辨識。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可辨識指紋的脊谷紋構成的特徵,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顯示裝置100包含多個畫素110,畫素110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每個畫素110具有切換元件112。感測裝置200包含多個感測單元210,感測單元210沿著第二方向D2排列。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平行。具體來說,多個畫素110構成一畫素陣列,且畫素陣列的每一列由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的畫素110組成。多個感測單元210構成一感測陣列,且感測陣列的每一列由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的感測單元210組成。換句話說,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與感測單元210彼此無旋轉。
畫素110分別與感測單元210對應設置。在本實施例中,畫素110與感測單元210的對應關係為在垂直投影方向上互相重疊。換句話說,感測裝置200與顯示裝置100分別設置在基板120與基板220上。在第1圖中的視角下,感測裝置200是位在顯示裝置100下方,因此感測裝置200以虛線表示。然而為了方便說明,將顯示裝置100與感測裝置200重疊的部分省略,合先敘明。在其他實施例中,感測裝置200可位在顯示裝置100上方。
第3圖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a的局部剖面圖。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a的畫素110與感測單元210對應關係為在垂直投影方向上不重疊。換句話說,感測裝置200與顯示裝置100設置在相同基板120上。
參閱第2圖,顯示裝置100的每一畫素110具有至少一個子畫素,本實施例以三個子畫素114、116、118為例,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子畫素114、116、118分別具有顯示元件1142、1162、1182。顯示元件1142、1162、1182電性連接切換元件112。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為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顯示元件1142、1162、1182可以是自發光元件,分別發出紅光、藍光及綠光,但本揭露並不依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每個子畫素114、116、118可為非自發光元件。
參閱第2圖,感測單元210具有感測元件212。在本實施例中,感測元件212較佳地為光感測元件。光感測元件的材料可包含有機材料、無機材料、或其他適合用於光感測元件之材料,或者上述的複合式材料或堆疊皆可。
參閱第2圖,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還包含設置於顯示裝置100 與感測裝置200之間的光路調整層300。光路調整層300包含第一遮光層310、第二遮光層320、第一介電層330以及第二介電層340。第一介電層330位在第一遮光層310上,且第二介電層340位在第二遮光層320上。第一遮光層310設置於感測元件212與第一介電層330之間,第二遮光層320設置於第一介電層330與第二介電層340之間。在其他實施例中,光路調整層300可只包含一層遮光層及一層介電層。
第一遮光層310具有多個第一遮光部312以及位於相鄰兩第一遮光部312之間的第一透光部314。第二遮光層320具有多個第二遮光部322以及位於相鄰兩第二遮光部322之間的第二透光部324。舉例來說,第一遮光層310及第二遮光層320的材料可以是金屬、有機或無機材料。第一透光部314及第二透光部324分別是在第一遮光層310及第二遮光層320上的孔洞,配置以使光線穿過。第一遮光部312及第二遮光部322具有遮蔽光線的效果,且第一遮光層310及第二遮光層320可過濾掉大角度的光線,以達到過濾雜訊的效果。
第一透光部314及/或第二透光部324分別與感測元件212的一部份對應。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光部314分別重疊於感測元件212的一部份,第二透光部324分別重疊於第一透光部314的一部份。因此,本實施例的光路調整層300配置以使沿著法線方向F進入感測元件212的光線比例較多。
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透光部314及/或第二透光部324不重疊於感測元件212的一部份。或者,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第二透光部324也可不重疊於第一透光部314。在上述實施例中,光路調整層使偏離法線方向F進入感測元件212的光線比例較多。
本實施例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還包含紅外線截止膜350,配置以阻擋紅外線並維持可見光的穿透。在其他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可不具有紅外線截止膜350。
本實施例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還包含位在紅外線截止膜350上的第三介電層360以及位在第三介電層360上的多個微透鏡370,且微透鏡370可透過第三遮光層380隔開。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本實施例的微透鏡370與感測元件212對應。微透鏡370匯聚從手指反射回來的反射光,使反射光透過對應的第二透光區324及第一透光區314行進至感測元件212。感測元件212可匯聚反射光而得到指紋影像。在其他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可不具有微透鏡370。
在本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的顯示裝置100具有解析度RE。感測單元210具有感測單元尺寸SU,且感測單元尺寸SU為感測單元210沿著第二方向D2上的寬度。本實施例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滿足以下條件式: A < |4*(RE/100)-(1/SU)| < B           公式(1) B大於A,且A不為0。公式(1)的A為生物特徵的空間頻率。生物特徵具有多個重複圖案,例如指紋的脊紋跟谷紋。因此,生物特徵的空間頻率為相鄰的脊紋或相鄰的谷紋之間的距離的倒數。
舉例來說,成人指紋的相鄰脊紋或相鄰谷紋的距離大約在300um至500um的範圍,其對應的空間頻率(即距離的倒數)大約在2 mm-1 至3 mm-1 的範圍。兒童指紋的相鄰脊紋或相鄰谷紋的距離大約在100 um至300um的範圍,對應的空間頻率大約在3 mm-1 至10 mm-1 的範圍。在一些成人指紋較細(~200um)的實施例中,A大致在2 mm-1 至5 mm-1 的範圍。
公式(1)的4*(RE/100)是顯示裝置100的解析度RE的空間頻率,也就是畫素110的尺寸的倒數。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例中,解析度RE大約為300 ppi(pixels per inch)至700 ppi,其對應的單一畫素尺寸大約在0.036 mm至0.085 mm的範圍,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因此解析度RE的空間頻率大約在11.8 mm-1 至27.6 mm-1 的範圍,且空間頻率數值可表示為4*(RE/100) mm-1
公式(1)的(1/SU)為感測單元210的空間頻率,也就是感測單元尺寸SU的倒數。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單元尺寸SU大約在30 um至70 um的範圍中,其對應的空間頻率大約在14.3 mm-1 到33.3 mm-1 的範圍。
在一些較佳的實施例中,公式(1)的B大致在9 mm-1到11 mm-1的範圍。B的數值取決於顯示裝置100的解析度RE與感測單元尺寸SU。舉例來說,在第1圖及第2圖的實施例中,也就是顯示裝置100與感測裝置200無相對旋轉的狀況下,以生物特徵的空間頻率A為3做為示例,其相當於不同年齡或性別的人的指紋特徵的交集數值。在上述條件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滿足以下條件式: 3 < |4*(RE/100)-(1/SU)| < 9              公式(2) 例如,當顯示裝置110的解析度RE為522 ppi,且感測單元尺寸SU為70 um時,可計算得出: |4*(RE/100)-(1/SU)| =6.58 mm-1 。當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滿足上述條件式時,可避免摩爾紋路產生,而影響指紋影像辨識準確性。在後續段落中,將搭配影像分析及數據說明。
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可為4K顯示裝置,例如3840×2160畫素或4096×2160畫素。4K顯示裝置根據顯示裝置尺寸的不同可能具有不同的解析度。在此條件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可滿足以下條件式: 3 < |4*(RE/100)-(1/SU)| < 11               公式(3) 同理,當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滿足上述條件式時,可避免摩爾紋路產生,而影響指紋影像辨識準確性。
第4A圖為習知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擷取的線對影像。第4B圖為第1圖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擷取的線對影像。第4A圖及第4B圖中使用了模擬相鄰脊紋或谷紋的距離在400 um的指紋的線對做為影像分析目標,線對具有斜向的條紋。如第4A圖上方的影像所示,習知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所擷取的圖像中可看出明顯沿著垂直方向分布的摩爾紋路。如第4A圖下方的灰階值與距離圖表可看出,資料選取區段S1擷取的灰階值明顯呈現由摩爾紋路形成的波峰與波谷,其對應的影像對比度可達到98.0 mV。
如第4B圖上方的影像所示,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所擷取的圖像可看出線對圖案。如第4B圖下方的灰階值與距離圖表可看出,資料選取區段S2得到的灰階值具有符合線對圖案的波峰與波谷,其對應的影像對比度大約為41.0mV。
根據第4A圖及第4B圖的影樣分析結果可知,受到摩爾紋路干擾的影像對比度(98.0 mV)高於線對圖案的影像對比度(41.0mV),因此影像分析結果可能誤將摩爾紋路判斷為線對,進而導致影像分析結果與實際影像所表示的資訊有落差。因此,藉由使得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符合至少一個前述公式(1)~公式(3)的條件式,可有效降低摩爾紋路的產生,進而避免誤判影像辨識結果或影像辨識準確度降低等問題。
第5A圖為習知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擷取的複製指紋影像。第5B圖為第1圖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擷取的複製指紋影像。實際指紋可由具有不同空間頻率的脊紋或谷紋組合而成,不同區域中的相鄰脊紋或谷紋的距離可落在300um至800um的範圍中。第5A圖及第5B圖使用指紋壓印後的影像做為影像分析目標。
如第5A圖上方的影像所示,習知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所擷取的圖像中可看出斜向分布的摩爾紋路。如第5A圖下方的灰階值與距離圖表可看出,資料選取區段S3得到的灰階值呈現明顯由摩爾紋路形成的波峰與波谷,其對應的影像對比度可達到156.2 mV。
如第5B圖上方的影像所示,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所擷取的圖像可看出指紋的脊紋或谷紋。如第5B圖下方的灰階值與距離圖表可看出,資料選取區段S4得到的灰階值具有符合脊紋或谷紋的波峰與波谷,其對應的影像對比度大約為70.3mV。
根據第5A圖及第5B圖的影樣分析結果可知,受到摩爾紋路干擾的影像對比度(156.2 mV)高於線對圖案的影像對比度(70.3mV),因此影像分析結果可能誤將摩爾紋路判斷為指紋的脊紋或谷紋,進而導致影像分析結果與實際影像所表示的資訊有落差。因此,藉由使得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符合至少一個前述公式(1)~公式(3)的條件式,可有效降低摩爾紋路的產生,進而避免誤判指紋辨識結果或指紋辨識準確度降低等問題。
第6圖為第1圖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擷取的線對影像。第6圖使用了模擬相鄰脊紋或谷紋的距離在300 um的指紋的線對做為影像分析目標,線對具有斜向的條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所擷取的圖像可看出線對圖案。如第6圖下方的灰階值與距離圖表可看出,資料選取區段S5得到的灰階值具有符合線對圖案的波峰與波谷,其對應的影像對比度大約為29.3mV。
第7圖為第1圖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擷取的線對影像。第7圖使用了模擬相鄰脊紋或谷紋的距離在600 um的指紋的線對做為影像分析目標,線對具有斜向的條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所擷取的圖像可看出線對圖案。如第7圖下方的灰階值與距離圖表可看出,資料選取區段S6得到的灰階值具有符合線對圖案的波峰與波谷,其對應的影像對比度大約為80.1mV。
第8圖為第1圖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擷取的線對影像。第8圖使用了模擬相鄰脊紋或谷紋的距離在800 mm的指紋的線對做為影像分析目標,線對具有斜向的條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所擷取的圖像可看出線對圖案。如第8圖下方的灰階值與距離圖表可看出,資料選取區段S7得到的灰階值具有符合線對圖案的波峰與波谷,其對應的影像對比度大約為87.9mV。
根據上述第4B圖、第6圖至第8圖中藉由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擷取的線對影像可看出,當線對密度越小,其影像對比度越大,符合利用線對分析影像可推測得知的趨勢。由此可知,第4B圖以及第6圖至第8圖中的線對影像較不受到摩爾紋路影響,影像辨識準確度較高,可進一步確保實際指紋(亦即具有不同空間頻率之混合的影像)的影像辨識準確度。
第9圖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20的俯視圖。生物特徵辨識裝置20與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生物特徵辨識裝置20的感測裝置200的感測單元210是沿著不同於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排列,也就是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具有夾角ɑ。在本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裝置20不滿足前述的公式(1),而是滿足空間頻率關係:|4*(RE/100)-(1/SU)| ≤A。因此,藉由使生物特徵辨識裝置20的感測裝置200相對於顯示裝置100旋轉,可使生物特徵辨識裝置20滿足以下條件式: A < |4*(RE/100)-{1/[SU*Cos(ɑ)]}| < C 公式(4) ɑ為夾角,0°<ɑ<90°, C>A,且A不為0。
在本實施中,藉由使感測裝置200相對於顯示裝置100旋轉,可增加公式(4)中的{1/[SU*Cos(ɑ)]}的數值。換句話說,藉由旋轉感測裝置200可增加感測單元210與顯示裝置100的畫素110之間的排列不規則性,進一步減少摩爾紋路的干擾。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C大致在10 mm-1 到18 mm-1 的範圍。
C的數值取決於顯示裝置100的解析度RE與感測單元尺寸SU。舉例來說,在第9圖的實施例中,也就是顯示裝置100與感測裝置200有相對旋轉的狀況下,取生物特徵的空間頻率A為3,生物特徵辨識裝置20滿足以下條件式: A < |4*(RE/100)-{1/[SU*Cos(ɑ)]}| < 1 公式(5) 當生物特徵辨識裝置20滿足公式(5)時,可避免摩爾紋路產生,而影響指紋影像辨識準確性。
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裝置20可為4K顯示裝置,例如3840×2160畫素或4096×2160畫素。4K顯示裝置根據尺寸的不同可能具有不同的解析度。在此條件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20可滿足以下條件式: 3 < |4*(RE/100)-(1/SU)| < 18          公式(6) 同理,當生物特徵辨識裝置20滿足公式(6)時,可避免摩爾紋路產生,而影響指紋影像辨識準確性。生物特徵辨識裝置20也具有與前述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相同的技術功效,於此不再贅述。
參閱第2圖,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重疊顯示裝置100與感測裝置200,並根據所選擇的顯示裝置100的解析度RE及感測裝置200的感測單元尺寸SU計算|4*(RE/100)-(1/SU)|之數值。如同前述,顯示裝置100與感測裝置200的重疊關係可以是顯示裝置100位在感測裝置200上方、顯示裝置100位在感測裝置200下方、或是顯示裝置100與感測裝置200位在同一基板上。
當|4*(RE/100)-(1/SU)|>3時,即可以第1圖所示的方式設置顯示裝置100與感測裝置200,也就是第一方向D1等同於第二方向D2,並使得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滿足公式(1)。
或者,當|4*(RE/100)-(1/SU)| ≤3時,即可以第9圖所示的方式設置顯示裝置100與感測裝置200,也就是旋轉顯示裝置100與感測裝置200其中一者。因此,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具有夾角ɑ,並使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滿足公式(4)。換句話說,藉由旋轉感測裝置200可增加感測單元210與顯示裝置100的畫素110之間的排列不規則性,進一步減少摩爾紋路的干擾。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使顯示裝置100相對感測裝置200旋轉,皆可達到相同技術功效。
如第2圖所示,當感測裝置200與顯示裝置100分別設置在不同基板(即基板110、基板220)上時,可分別將顯示裝置100與感測裝置200製備完成後再組裝。當製造過程中發現生物特徵辨識裝置不滿足公式(1)時,可旋轉顯示裝置100與感測裝置200其中一者,其中以旋轉感測裝置200為佳。
如第3圖所示,當感測裝置200與顯示裝置100設置在相同基板120上時,可直接根據前述公式(1)~公式(6)等條件先計算好顯示裝置100與感測裝置200的尺寸再進行製備,以減少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厚度。
綜上所述,本揭露藉由使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顯示裝置與感測裝置的空間頻率關係符合至少一個前述的條件式(公式(1)~公式(6)),可有效降低摩爾紋路的產生,進而避免誤判指紋辨識結果或指紋辨識準確度降低等問題。
10,10a,20: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100:顯示裝置 110:畫素 112:切換元件 114、116、118:子畫素 1142、1162、1182:顯示元件 120:基板 200:感測裝置 210:感測單元 220:基板 300:光路調整層 310:第一遮光層 312:第一遮光部 314:第一透光部 320:第二遮光層 322:第二遮光部 324:第二透光部 330:第一介電層 340:第二介電層 350:紅外線截止膜 360:第三介電層 370:微透鏡 380:第三遮光層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F:法線方向 RE:解析度 SU:感測單元尺寸 ɑ:夾角 S1~S7:資料選取區段 2-2:線段
第1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俯視圖。 第2圖為沿著第1圖的線段2-2的局部剖面圖。 第3圖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局部剖面圖。 第4A圖為習知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擷取的線對影像。 第4B圖為第1圖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擷取的線對影像。 第5A圖為習知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擷取的複製指紋影像。 第5B圖為第1圖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擷取的複製指紋影像。 第6圖為第1圖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擷取的線對影像。 第7圖為第1圖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擷取的線對影像。 第8圖為第1圖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擷取的線對影像。 第9圖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俯視圖。
10: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100:顯示裝置
110:畫素
112:切換元件
200:感測裝置
210:感測單元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SU:感測單元尺寸
2-2:線段

Claims (12)

  1. 一種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包含: 一顯示裝置,包含複數個畫素,該些畫素沿著一第一方向排列,該些畫素中至少一個具有至少一子畫素,且該至少一子畫素包含至少一顯示元件電性連接至少一切換元件;以及; 一感測裝置,與該顯示裝置重疊,該感測裝置包含複數個感測單元,該些感測單元分別對應該些畫素,該些感測單元沿著一第二方向排列,且每一該些感測單元包含至少一感測元件; 其中,當該顯示裝置與該感測裝置的空間頻率關係為|4*(RE/100)-(1/SU)|>A時,該第一方向等同於該第二方向,且該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滿足以下條件式: A < |4*(RE/100)-(1/SU)| < B; 當該顯示裝置與該感測裝置的空間頻率關係為|4*(RE/100)-(1/SU)| ≤A時,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具有一夾角,且該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滿足以下條件式: A < |4*(RE/100)-{1/[SU*Cos(ɑ)]}| < C; 其中RE為該顯示裝置的解析度,SU為該感測單元的感測單元尺寸,ɑ為該夾角,0°<ɑ<90°,B與C>A,且A不為0。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其中A為一生物特徵的一空間頻率,該生物特徵包含複數個重複圖案,且該空間頻率為該生物特徵的兩相鄰之該些重複圖案的峰或谷之間的距離的倒數。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其中A大致在2 mm-1 到5 mm-1 的範圍。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其中B大致在9 mm-1 到11 mm-1 的範圍。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其中C大致在10 mm-1 到18 mm-1 的範圍。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還包含: 一光路調整層,設置於該顯示裝置與該感測裝置之間,且該光路調整層具有相鄰的兩遮光部及位於相鄰的該些遮光部之間的至少一透光部,其中該至少一透光部對應於該些感測單元的該至少一感測元件的一部份。
  7. 一種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 重疊一顯示裝置與一感測裝置,其中該顯示裝置包含複數個畫素,該些畫素沿著一第一方向排列,該些畫素其中至少一個具有至少一子畫素,且該至少一子畫素包含至少一顯示元件電性連接至少一切換元件,以及該感測裝置包含複數個感測單元,該些感測單元分別與該些畫素對應 該些感測單元沿著一第二方向排列,且每一該些感測單元包含至少一感測元件; 計算|4*(RE/100)-(1/SU)|之數值,其中當|4*(RE/100)-(1/SU)|>A時,該第一方向等同於該第二方向,且該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滿足以下條件式: A < |4*(RE/100)-(1/SU)| < B; 或者當|4*(RE/100)-(1/SU)| ≤A時,旋轉該顯示裝置與該感測裝置其中一者,以使得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具有一夾角,且該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滿足以下條件式: A < |4*(RE/100)-{1/[SU*Cos(ɑ)]}| < C; 其中RE為該顯示裝置的解析度,SU為該至少一感測單元的感測單元尺寸,ɑ為該夾角,0°<ɑ<90°,B與C>A,且A不為0。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A為一生物特徵的一空間頻率,該生物特徵包含複數個重複圖案,且該空間頻率為該生物特徵的兩相鄰之該些重複圖案的峰或谷。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A大致在2 mm-1 到5 mm-1 的範圍。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B大致在9 mm-1 到11 mm-1 的範圍。
  11. 如請求項7所述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C大致在10 mm-1 到18 mm-1 的範圍。
  12. 如請求項7所述之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製造方法,還包含: 設置一光路調整層於該顯示裝置與該感測裝置之間,且該光路調整層具有相鄰的兩遮光部及位於相鄰的該些遮光部之間的至少一透光部,其中該至少一透光部對應於該些感測單元的該至少一感測元件的一部份。
TW110122475A 2020-08-17 2021-06-18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7677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381,393 US11600099B2 (en) 2020-08-17 2021-07-21 Biological feature identification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202110907432.0A CN113673390B (zh) 2020-08-17 2021-08-09 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66416P 2020-08-17 2020-08-17
US63/066,416 2020-08-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9182A true TW202209182A (zh) 2022-03-01
TWI767758B TWI767758B (zh) 2022-06-11

Family

ID=81329660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1510A TWI757053B (zh) 2020-08-17 2021-01-14 生物特徵辨識的系統及其方法
TW110105004A TWI769700B (zh) 2020-08-17 2021-02-09 感測裝置
TW110105991A TWI766583B (zh) 2020-08-17 2021-02-20 生物特徵感測裝置以及生物特徵感測群體
TW110112455A TWI756097B (zh) 2020-08-17 2021-04-06 指紋感測模組
TW110122475A TWI767758B (zh) 2020-08-17 2021-06-18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1510A TWI757053B (zh) 2020-08-17 2021-01-14 生物特徵辨識的系統及其方法
TW110105004A TWI769700B (zh) 2020-08-17 2021-02-09 感測裝置
TW110105991A TWI766583B (zh) 2020-08-17 2021-02-20 生物特徵感測裝置以及生物特徵感測群體
TW110112455A TWI756097B (zh) 2020-08-17 2021-04-06 指紋感測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5) TWI7570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3359B (zh) * 2022-04-25 2023-11-21 睿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X光感測模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0524B (zh) * 2014-10-20 2016-09-21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生理訊號處理裝置及其方法
US9459747B2 (en) * 2014-12-11 2016-10-0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ouch display system with reduced moiré patterns
TWI587203B (zh) * 2016-09-22 2017-06-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及觸控反饋方法
KR20180067226A (ko) * 2016-12-12 2018-06-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지문감지가 가능한 터치 센서, 이를 채용한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CN108241834A (zh) * 2016-12-23 2018-07-03 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特征辨识装置
US10719156B2 (en) * 2017-01-25 2020-07-21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Touch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6886767B (zh) * 2017-02-23 2019-07-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显示面板
KR20190015876A (ko) * 2017-08-07 2019-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아레 저감용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TWI633493B (zh) * 2017-08-08 2018-08-21 Gingy Technology Inc. 取像裝置
CN110502177B (zh) * 2018-05-17 2021-06-11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验证指纹信息的屏幕解锁方法和装置
CN110175492B (zh) * 2018-07-20 2022-03-01 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感测装置
WO2020118620A1 (zh) * 2018-12-13 2020-06-18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9657630B (zh) * 2018-12-25 2021-06-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触摸识别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09765529U (zh) * 2019-05-14 2019-12-1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TWM587775U (zh) * 2019-07-07 2019-12-11 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像素結構的顯示裝置與指紋辨識晶片
CN110443217B (zh) * 2019-08-13 2022-09-02 深圳大学 一种基于多光谱的指纹防伪方法及系统
CN210605736U (zh) * 2019-09-20 2020-05-2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检测的装置、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1291719A (zh) * 2020-03-03 2020-06-16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显示面板、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7758B (zh) 2022-06-11
TW202209179A (zh) 2022-03-01
TW202209082A (zh) 2022-03-01
TW202209138A (zh) 2022-03-01
TWI757053B (zh) 2022-03-01
TWI756097B (zh) 2022-02-21
TW202209170A (zh) 2022-03-01
TWI766583B (zh) 2022-06-01
TWI769700B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0875B (zh) 積體化感測模組、積體化感測組件及其製造方法
US10417473B2 (en) Optical imaging system with variable light field for biometrics application
EP3839808B1 (en) Fingerprint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077259A1 (zh) 识别指纹的方法、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036102A1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328398B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239856B (zh) 指纹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095285A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TWI767758B (zh)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11598068B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168666A1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353405B (zh) 指纹识别装置、指纹识别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WO2021007953A1 (zh) 指纹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TWI754512B (zh)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CN113673390B (zh) 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100067982A (ko)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4255486A (zh) 一种光学传感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30177869A1 (en) Biometric imaging device comprising collimating structures and method of imaging in the biometric imaging device
TWI724723B (zh) 指紋感測裝置
US20220114356A1 (en) Fingerprint sensing device
WO2022016547A1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TWM602668U (zh) 具有抗雜光干擾結構的光學生物特徵感測器
TWI758093B (zh)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CN110543821A (zh) 纹路识别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TWI727550B (zh) 光學識別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