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1457A - 粒子束裝置及複合射束裝置 - Google Patents

粒子束裝置及複合射束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1457A
TW202201457A TW110106227A TW110106227A TW202201457A TW 202201457 A TW202201457 A TW 202201457A TW 110106227 A TW110106227 A TW 110106227A TW 110106227 A TW110106227 A TW 110106227A TW 202201457 A TW202201457 A TW 2022014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 beam
sample
ion
particle
charg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6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原幸児
間所祐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立高新技術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立高新技術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立高新技術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1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145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0Lenses
    • H01J37/14Lenses magnetic
    • H01J37/141Electromagnetic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26Means for avoiding or neutralising unwanted electrical charges on tube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05Electron or ion-optical 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electrons or ions according to their energy or ma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0Lenses
    • H01J37/12Lenses electrosta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47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or deflecting the discharge along a desir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47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or deflecting the discharge along a desired path
    • H01J37/1472Deflecting along give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244Detectors; Associated components or circui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 H01J37/261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 H01J37/28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with scannin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0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 H01J37/30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0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 H01J37/305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for casting, melting, evaporating or etching
    • H01J37/3053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for casting, melting, evaporating or etching for evaporating or 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0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 H01J37/305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for casting, melting, evaporating or etching
    • H01J37/3053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for casting, melting, evaporating or etching for evaporating or etching
    • H01J37/3056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for casting, melting, evaporating or etching for evaporating or etching for microworking, e.g. etching of gratings, trimming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04Charge control of objects or beams
    • H01J2237/0041Neutralising arrangements
    • H01J2237/0042Deflection of neutralising p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4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 H01J2237/047Changing particle velocity
    • H01J2237/0473Changing particle velocity acceler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4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 H01J2237/047Changing particle velocity
    • H01J2237/0475Changing particle velocity decelerating
    • H01J2237/04756Changing particle velocity decelerating with electrostat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10Lenses
    • H01J2237/12Lenses electrosta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44Detec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detecting means
    • H01J2237/2448Secondary particle de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 H01J2237/28Scanning microscopes
    • H01J2237/2801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30Electron or ion beam tubes for processing objects
    • H01J2237/31Processing objects on a macro-scale
    • H01J2237/3151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30Electron or ion beam tubes for processing objects
    • H01J2237/317Processing objects on a microscale
    • H01J2237/31749Focused ion bea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能夠選擇性地且適當地切換帶電粒子束和中性粒子束之粒子束裝置及複合射束裝置。 粒子束鏡筒(19)具備離子源(41)、聚光透鏡(52)、電荷交換柵極(55)和對物透鏡(56)。離子源(41)產生離子。聚光透鏡(52)藉由切換離子束的聚焦而切換離子束和中性的射束作為照射至試料(S)的粒子束。電荷交換柵極(55)藉由將離子束的至少一部分中性化而變換成中性粒子束。對物透鏡(56)配置於電荷交換柵極(55)的下游側。當對試料(S)照射中性粒子束作為粒子束的情況下,對物透鏡(56)減少朝向試料(S)的離子束。

Description

粒子束裝置及複合射束裝置
本發明有關粒子束裝置及複合射束裝置。
以往,例如有時在半導體的不良分析等中使用聚焦離子束(Focused Ion Beam:FIB)裝置進行微米水準的局部加工。例如按照具備FIB裝置和掃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的帶電粒子束裝置,能夠進行基於試料等照射對象的二次電子像的觀察和基於高能量的離子束的濺射加工。 然而,高能量的離子使試料表面產生損傷,從而產生阻礙觀察的問題。針對這樣的問題,作為能夠以低加速電壓動作的FIB裝置,例如已知有藉由低能量的稀有氣體的離子束將表面損傷除去的專用加工裝置等。與高能量的離子束相比,低能量的離子束的情況下,射束的聚焦性差,因此難以在中途藉由二次電子像觀察加工部位的狀態。因此,例如需要在基於離子束的加工裝置與電子顯微鏡之間反覆做試料的更換而慢慢地將試料的完工狀態最佳化的工程等,則產生繁雜的工夫增多的問題。
以往,已知有一種奈米元件的加工方法,其使用中性粒子束來抑制表面缺損的生成(例如參見非專利文獻1)。 以往,已知有一種複合射束裝置,其具備聚焦離子束鏡筒、電子束鏡筒及中性粒子束鏡筒,在基於聚焦離子束對試料進行加工後,一邊觀察基於電子束得到的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像,一邊通過中性粒子束進行試料表面的精加工(例如參見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8-45811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寒川誠二 著,“基於中性粒子束程序的原子層級別的表面缺陷抑制和表面化學反應的控制”,應用物理,第83卷,第11號,2014年,pp894-899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是,上述的複合射束裝置的中性粒子束鏡筒藉由設置於使離子束聚焦於試料的對物透鏡的下游的中性化機構而從離子束生成中性粒子束。但是,設置於對物透鏡的下游的中性化機構的情況下,在將中性粒子束照射至試料的模式中,有可能會將未變換成中性粒子束的離子束照射至試料。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選擇性地且適當地切換帶電粒子束和中性粒子束的粒子束裝置及複合射束裝置。 用以解決問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粒子束裝置具備:粒子束鏡筒,其對試料照射粒子束;帶電粒子源,其在上述粒子束鏡筒內產生帶電粒子;變換部,其藉由使在上述粒子束鏡筒內從上述帶電粒子源產生的上述帶電粒子的射束的至少一部分中性化而變換成中性粒子的射束;切換部,其在上述粒子束鏡筒內切換上述帶電粒子的射束和上述中性粒子的射束作為上述粒子束;以及減少部,其在上述變換部的下游側減少朝向上述試料的上述帶電粒子的射束。
在上述構成中,上述切換部可以具備靜電透鏡,靜電透鏡藉由與上述帶電粒子的射束的聚焦程度相關的透鏡強度的變化而切換上述帶電粒子的射束和上述中性粒子的射束作為上述粒子束。
在上述構成中,上述切換部可以具備至少一個偏向器,該偏向器通過上述帶電粒子的射束的偏向而切換上述帶電粒子的射束和上述中性粒子的射束作為上述粒子束。
在上述構成中,上述至少一個偏向器可以具備上游側偏向器,該上游側偏向器在比上述變換部靠上游側使上述帶電粒子的射束偏向,藉此將上述帶電粒子的射束導向上述變換部或從上述變換部偏離。
在上述構成中,上述減少部可以具備對物透鏡,該對物透鏡被施加電壓使得在比上述變換部靠下游側使上述帶電粒子的射束減速而將其遮蔽。
在上述構成中,可以具備遮蔽部,該遮蔽部在比上述粒子束鏡筒內的上述變換部靠上游側將上述帶電粒子的射束遮蔽。
在上述構成中,可以具備在上述粒子束鏡筒內將上述帶電粒子的射束加速的加速電極。
本發明的複合射束裝置具備上述中任一項前述的粒子束裝置,與檢測藉由上述帶電粒子的射束的照射而從上述試料產生的二次帶電粒子的檢測器。
在上述構成中,可以具備對上述試料照射電子束的電子束鏡筒。
在上述構成中,可以具備對上述試料照射聚焦離子束的聚焦離子束鏡筒。 發明之效果
按照本發明,藉由具備在將帶電粒子的射束變換成中性粒子的射束的變換部的下游側使帶電粒子的射束減少的減少部,能夠抑制在對試料照射中性粒子的射束時將未經中性化的帶電粒子的射束照射至試料,能夠選擇性地且適當地切換帶電粒子的射束和中性粒子的射束。
實施型態
以下,參照附圖對具備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粒子束裝置1的複合射束裝置10進行說明。
(複合射束裝置) 圖1為實施型態中的複合射束裝置10的構成示意圖。 複合射束裝置10具備試料室11、試料固定器12、試料台13以及固定於試料室11的電子束鏡筒15、聚焦離子束鏡筒17和粒子束鏡筒19。 複合射束裝置10例如具備二次帶電粒子檢測器21作為固定於試料室11的檢測器。複合射束裝置10具備對試料S的表面供給氣體的氣體供給部23。複合射束裝置10具備在試料室11的外部統一地控制複合射束裝置10的動作的控制裝置25,與連接至控制裝置25的輸入裝置27及顯示裝置29。
另,在下文中,在3維空間中相互正交的X軸、Y軸和Z軸的各軸方向是與各軸平行的方向。例如Z軸方向與複合射束裝置10的上下方向(例如鉛直方向等)平行。X軸方向和Y軸方向與正交於複合射束裝置10的上下方向的基準面(例如水平面等)平行。
試料室11由能夠維持所期望的減壓狀態的氣密結構的耐壓框體而形成。試料室11能夠藉由排氣裝置(圖示略)將內部排氣直至成為期望的減壓狀態。 試料固定器12將試料S固定。 試料台13配置於試料室11的內部。試料台13具備支撐試料固定器12的載台31和使載台31與試料固定器12一體地進行三維地平移和旋轉的載台驅動機構33。 載台驅動機構33例如使載台31沿著X軸、Y軸和Z軸的各軸方向平移。載台驅動機構33例如使載台31繞規定的旋轉軸和傾斜軸的各軸以適當的角度旋轉。旋轉軸例如相對於載台31相對地設定,當載台31位於繞傾斜軸(T軸)的軸的規定基準位置的情況下,旋轉軸與複合射束裝置10的上下方向平行。傾斜軸例如與正交於複合射束裝置10的上下方向的方向平行。載台驅動機構33例如使載台31繞旋轉軸和傾斜軸的各軸共心(eucentric)地旋轉。載台驅動機構33根據複合射束裝置10的工作模式等而藉由從控制裝置25輸出的控制信號受到控制。
電子束鏡筒15對試料室11的內部的規定的照射區域內的照射對象照射電子束(EB)。電子束鏡筒15例如在使電子束的射出端部15a相對於複合射束裝置10的上下方向傾斜規定角度的第1傾斜方向面向載台31。電子束鏡筒15使電子束的光軸與第1傾斜方向平行而被固定於試料室11。 電子束鏡筒15具備產生電子的電子源,和使從電子源射出的電子聚焦和偏向的電子光學系統。電子光學系統例如具備電磁透鏡和偏向器等。電子源和電子光學系統根據電子束的照射位置和照射條件等而藉由從控制裝置25輸出的控制信號受到控制。
聚焦離子束鏡筒17對試料室11的內部的規定的照射區域內的照射對象照射聚焦離子束(FIB)。聚焦離子束鏡筒17例如使聚焦離子束的射出端部17a在複合射束裝置10的上下方向面向載台31。聚焦離子束鏡筒17使聚焦離子束的光軸與上下方向平行而被固定於試料室11。 聚焦離子束鏡筒17具備產生離子的離子源,和使從離子源引出的離子聚焦和偏向的離子光學系統。離子光學系統例如具備聚光透鏡等的第1靜電透鏡、靜電偏向器、對物透鏡等的第2靜電透鏡等。離子源及離子光學系統根據聚焦離子束的照射位置和照射條件等而藉由從控制裝置25輸出的控制信號受到控制。離子源例如是使用了液體鎵等的液體金屬離子源、電漿型離子源和氣體電場電離型離子源等。
粒子束鏡筒19對試料室11的內部的規定的照射區域內的照射對象照射離子束或中性粒子束的粒子束(PB)。粒子束鏡筒19例如在使各射束的射出端部19a相對於複合射束裝置10的上下方向傾斜規定角度的第2傾斜方向(與電子束鏡筒15不同的傾斜方向)面向載台31。粒子束鏡筒19使各射束的光軸與第2傾斜方向平行而被固定於試料室11。 針對具備實施型態中的粒子束鏡筒19的粒子束裝置1後述之。
電子束鏡筒15、聚焦離子束鏡筒17及粒子束鏡筒19的相互的光軸例如在試料台13的上方的規定位置P交叉。 另,電子束鏡筒15、聚焦離子束鏡筒17及粒子束鏡筒19的相互的配置可以適當地替換。例如可以電子束鏡筒15或粒子束鏡筒19沿上下方向配置,聚焦離子束鏡筒17沿相對於上下方向傾斜的傾斜方向配置。
複合射束裝置10藉由對照射對象的表面一邊掃描一邊照射聚焦離子束或粒子束,能夠執行被照射部的圖像化、基於濺射的各種加工(挖掘和修整加工等)、沉積膜的形成等。複合射束裝置10能夠執行從試料S形成基於穿透電子顯微鏡的穿透觀察用的試料片(例如薄片試料和針狀試料等)和基於電子束的分析用的分析試料片等的加工。複合射束裝置10能夠執行將移設至試料片固定器的試料片加工成適合基於穿透電子顯微鏡的穿透觀察的期望的厚度的薄膜。複合射束裝置10能夠藉由對試料S、試料片和針狀物等照射對象的表面一邊掃描一邊照射聚焦離子束、粒子束或電子束而執行照射對象的表面的觀察。
二次帶電粒子檢測器21檢測藉由聚焦離子束、粒子束或電子束等的照射而從照射對象產生的二次帶電粒子(二次電子和二次離子)。二次帶電粒子檢測器21與控制裝置25連接,從二次帶電粒子檢測器21輸出的檢測信號被發送至控制裝置25。 複合射束裝置10可以具備其他檢測器,不限於二次帶電粒子檢測器21。其他檢測器例如是EDS(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能量色散X射線譜儀)檢測器、反射電子檢測器和EBSD(Electron Back-Scattering Diffraction:電子背向散射繞射)檢測器等。EDS檢測器檢測藉由電子束的照射而從照射對象產生的X射線。反射電子檢測器檢測藉由電子束的照射而從照射對象反射的反射電子。EBSD檢測器檢測藉由電子束的照射而從照射對象產生的電子射線反向散射繞射圖譜。另,二次帶電粒子檢測器21中檢測二次電子的二次電子檢測器及反射電子檢測器可以收納於電子束鏡筒15的框體內。
氣體供給部23固定於試料室11。氣體供給部23具備面向載台31配置的氣體噴射部(噴嘴)。氣體供給部23將蝕刻用氣體和沉積用氣體等供給至照射對象。蝕刻用氣體根據照射對象的材質而選擇性地促進基於聚焦離子束的照射對象的蝕刻。沉積用氣體在照射對象的表面形成基於金屬或絕緣體等堆積物的沉積膜。 氣體供給部23根據複合射束裝置10的工作模式等而藉由從控制裝置25輸出的控制信號受到控制。
控制裝置25例如藉由從輸入裝置27輸出的信號或由預先設定的自動運轉控制處理而生成的信號等,統一地控制複合射束裝置10的動作。 控制裝置25例如是藉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等處理器執行規定的程式而發揮功能的軟體功能部。軟體功能部是具備CPU等處理器、保存程式的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臨時存儲資料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和計時器等電子電路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電子控制單元)。控制裝置25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型積體電路)等積體電路。
輸入裝置27例如是輸出與操作者的輸入操作對應的信號的滑鼠及鍵盤等。 顯示裝置29顯示複合射束裝置10的各種資訊、藉由從二次帶電粒子檢測器21輸出的信號而生成的圖像資料、用於執行圖像資料的放大、縮小、移動和旋轉等操作的畫面等。
(粒子束裝置) 圖2為實施型態中的具備粒子束鏡筒19的粒子束裝置1的構成示意圖。 粒子束裝置1例如是氣體離子束裝置。粒子束鏡筒19固定於試料室11。粒子束鏡筒19具備離子源41和離子光學系統42。離子源41和離子光學系統42根據粒子束的照射位置和照射條件等而藉由從控制裝置25輸出的控制信號受到控制。 離子源41產生離子。離子源41例如是PIG(Penning Ionization Gauge:潘寧游離計)型離子源等,產生氬(Ar)等稀有氣體或氧等其他氣體的離子。
例如離子源41能夠在加速電壓為200V至5kV的範圍內動作。加速電壓為1kV的情況下,能夠在試料S上產生就離子束而言相當於20nA及就中性粒子束而言相當於5nA的粒子流。基於加速電壓為1kV的離子束的二次電子像的圖像解析度約為50微米。
離子光學系統42使從離子源41引出的離子聚焦、偏向和中性化。離子光學系統42例如具備從離子源41側朝向粒子束鏡筒19的射出端部19a側(即試料S側)依序配置的引出電極51、聚光透鏡52、遮沒器53、遮沒孔徑54、電荷交換柵極55、對物透鏡56和偏向器57。
引出電極51藉由在與離子源41之間產生的電場而從離子源41引出離子。施加至引出電極51的電壓例如根據離子束的加速電壓而受到控制。 聚光透鏡52例如是具備沿著光軸配置的三個電極的靜電透鏡。聚光透鏡52使藉由引出電極51而從離子源41引出的離子束聚焦。依照粒子束鏡筒19將離子束作為粒子束照射至試料S的模式的情況和將中性粒子束作為粒子束照射至試料S的模式的情況,聚光透鏡52會變更與離子束的聚焦程度相關的透鏡強度。例如在粒子束鏡筒19將中性粒子束作為粒子束照射至試料S的模式的情況下,與將離子束照射至試料S的模式的情況相比,聚光透鏡52被施加的電壓會受到調整使得在後述的電荷交換柵極55中離子束會更加擴散。
遮沒器53例如具備從與離子束的行進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兩側包夾光軸的方式相向配置的一對電極(遮沒電極)等。遮沒器53切換離子束遮蔽的有無。例如遮沒器53藉由使離子束偏向而使其碰撞遮沒孔徑54來遮蔽,藉由不使離子束偏向而解除遮蔽。
圖3為實施型態中的粒子束裝置1的電荷交換柵極55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 電荷交換柵極55由不遮蔽離子束而使離子束的至少一部分碰撞一次以上的規定形狀的金屬等所形成。電荷交換柵極55的外形例如是具有與離子束的光軸同軸的中心軸的筒狀。電荷交換柵極55具有從軸方向兩端部55a朝向軸方向中央部55b而內徑逐漸以縮小趨勢變化的凹曲面狀的內周面55c。 電荷交換柵極55使以較淺的角度入射至內周面55c的離子的一部分吸收電子,藉此進行電荷交換而使離子變化成中性粒子。在圖3所示的一例中,入射至電荷交換柵極55的內部的離子束IB中藉由電荷交換而中性化的中性粒子束NB,與未經電荷交換的離子束IB一起從電荷交換柵極55的內部朝向對物透鏡56射出。
如圖2所示,對物透鏡56例如是具備沿著光軸配置的三個電極的靜電透鏡。對物透鏡56例如具備被施加用於形成使離子束減速的電場的電壓之減速用的電極來作為中心電極等。 在粒子束鏡筒19將離子束作為粒子束照射至試料S的模式的情況下,對物透鏡56使離子束聚焦至試料S。在粒子束鏡筒19將中性粒子束作為粒子束照射至試料S的模式的情況下,對物透鏡56對減速用的電極施加相當於離子的運動能量以上的電壓,藉此抑制離子束的通過。即,對對物透鏡56施加電壓,以使得離子束減速而予以遮蔽。
偏向器57例如具備以圍繞離子束的光軸的方式配置成筒狀的複數個電極等。偏向器57掃描離子束對於試料S的照射位置。偏向器57例如藉由施加二維掃描用的偏向電壓而對試料S的表面上的矩形區域進行逐線掃描(raster scan)。
(加工程序) 圖4為基於實施型態中的複合射束裝置10的加工程序的一例模型化示意圖。 例如在絕緣物的試料S的加工中,首先從粒子束鏡筒19對試料S照射離子束,根據藉由二次帶電粒子檢測器21檢測的二次電子的掃描電子像,尋找成為掃描範圍A1內的對象的加工點A2。接著,從粒子束鏡筒19對試料S照射中性粒子束,對加工點A2加工。 例如藉由離子束對加工點A2加工的情況下,由於長時間的加工所導致的充電(charge-up)和電磁場所導致的作用等而使離子束畸變,有可能得到不是期望的形狀的加工點A3等。與此相對,基於中性粒子束的加工,能夠在作為對象的加工點A2進行精度良好的加工。
圖5為基於實施型態中的粒子束裝置的加工程序的另一例模型化示意圖。 例如在併用電子束鏡筒15和粒子束鏡筒19的試料S的加工中,首先從電子束鏡筒15對試料S照射電子束,根據藉由二次帶電粒子檢測器21檢測的二次電子的掃描電子像,尋找成為掃描範圍A1內的對象的加工點A2。接著,從粒子束鏡筒19對試料S照射中性粒子束,對加工點A2加工。另,可以同時進行基於掃描電子像的加工點A2的觀察和基於中性粒子束的加工點A2的加工。基於中性粒子束的加工,能夠不受在電子束鏡筒15產生的電磁場的作用而進行精度良好的加工。
如上前述,實施型態的複合射束裝置10具備在電荷交換柵極55的下游側使離子束減少的對物透鏡56,藉此能夠抑制在對試料S照射中性粒子束時將未經中性化的離子束照射至試料S。藉此,能夠選擇性地且適當地切換離子束和中性粒子束。 切換離子束和中性粒子束作為照射至試料S的粒子束的情況下,具備藉由與離子束的聚焦程度相關的透鏡強度的變化而切換離子束的聚焦的聚光透鏡52,藉此能夠適當地切換電荷交換柵極55中的離子束的中性化效率。
藉由具備在電荷交換柵極55的上游側遮蔽離子束的遮沒器53和遮沒孔徑54,在對試料S照射離子束和中性粒子束中的任一者作為粒子束的情況下,能夠容易地進行照射停止。
粒子束鏡筒19藉由選擇性地使用離子束和中性粒子束,能夠進行基於離子束的二次電子掃描像的位置檢測和基於中性粒子束的加工中的任一者。 藉由在粒子束鏡筒19的內部進行電荷交換柵極55中的電荷交換所致之中性化,也能夠使用例如氧等反應性離子,例如與氣體電荷交換進行比較,能夠形成更小型的光學系統。
(變形例) 以下,說明實施型態的變形例。另,針對與上述實施型態相同的部分,標記相同的符號並省略或簡化說明。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電荷交換柵極55的外形是做成具有凹曲面狀的內周面55c的筒狀,但不限於此,也可以是其他形狀。藉由與離子的碰撞而進行電荷交換的電荷交換柵極55的表面的形狀例如可以是為了得到期望的中性粒子束的形狀和中性粒子密度等所需的形狀。 圖6為實施型態的第1變形例中的電荷交換柵極55A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 第1變形例中的電荷交換柵極55A的外形例如是基於具有與離子束的光軸同軸的中心軸的複數個不同尺寸的筒狀體61的多重筒狀。複數個筒狀體61例如是第1圓筒體61(1)、第2圓筒體61(2)、第3圓筒體61(3)和第4圓筒體61(4)。 第1變形例中的電荷交換柵極55A使以較淺的角度入射至各筒狀體61的內周面的離子的一部分吸收電子,藉此進行電荷交換而使離子變化成中性粒子。在圖6所示的一例中,入射至電荷交換柵極55A的內部的離子束IB中藉由在各筒狀體61的內周面的電荷交換而中性化的中性粒子束NB,與未經電荷交換的離子束IB一起從電荷交換柵極55A的內部朝向對物透鏡56射出。
按照第1變形例,藉由增大與離子束碰撞的筒狀體61的數量,能夠提高中性化效率。
圖7為實施型態的第2變形例中的電荷交換柵極55B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 第2變形例中的電荷交換柵極55B的外形例如是具有與離子束的光軸同軸的中心軸的筒狀。電荷交換柵極55B具有從中心軸的軸方向上的入射側端部62a朝向射出側端部62b而內徑逐漸以縮小趨勢變化的尖細型的凹曲面狀的內周面62c。 第2變形例中的電荷交換柵極55B使以較淺的角度入射至內周面62c的離子的一部分吸收電子,藉此進行電荷交換而使離子變化成中性粒子。在圖7所示的一例中,入射至電荷交換柵極55B的內部的離子束IB中藉由在內周面62c的複數次電荷交換而中性化的中性粒子束NB,與未經電荷交換的離子束IB一起從電荷交換柵極55B的內部朝向對物透鏡56射出。
按照第2變形例,藉由根據電荷交換柵極55B的形狀而增大與離子束的碰撞次數,能夠提高中性化效率。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粒子束鏡筒19可以具備將離子束加速的加速電極等。 圖8為實施型態的第3變形例中的粒子束裝置1A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 第3變形例中的粒子束裝置1A的粒子束鏡筒19A具備離子源41和離子光學系統42A。離子光學系統42A例如在上述實施型態的離子光學系統42的基礎上,還具備加速電極63。 加速電極63例如配置於聚光透鏡52與對物透鏡56之間,配置成圍繞遮沒器53、遮沒孔徑54及電荷交換柵極55。加速電極63使離子束的運動能量增大,藉此減少離子束及中性粒子束各自的像差。 按照第3變形例,藉由具備將離子束加速的加速電極63,會減少離子束及中性粒子束的像差,能夠提高試料S的加工或觀察的精度。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粒子束鏡筒19可以具備用於增大電荷交換柵極55的中性化效率的電子封閉電極和電子產生裝置等。 圖9為實施型態的第4變形例中的粒子束裝置1B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圖10為實施型態的第4變形例中的電子封閉電極64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 如圖9所示,第4變形例中的粒子束裝置1B的粒子束鏡筒19B具備離子源41和離子光學系統42B。離子光學系統42B例如在上述實施型態的離子光學系統42的基礎上,還具備電子封閉電極64和電子產生裝置65。 如圖10所示,電子封閉電極64配置成不遮蔽離子束而覆蓋電荷交換柵極55。電子封閉電極64藉由被施加電壓而產生將在電荷交換柵極55中產生的二次電子及在電子產生裝置65中產生的一次電子封閉在電荷交換柵極55的內部的電場。在圖10所示的一例中,在電荷交換柵極55中產生的二次電子的軌道EO停留在電荷交換柵極55的內部。 電子封閉電極64藉由將各電子封閉在電荷交換柵極55的內部而促進基於離子束的電荷交換的中性化。
如圖9所示,電子產生裝置65對電荷交換柵極55的內部供給一次電子。電子產生裝置65例如是具備藉由加熱而釋放熱電子的燈絲等的熱電子源等。電子產生裝置65例如配置於電荷交換柵極55與對物透鏡56之間。 按照第4變形例,藉由具備電子封閉電極64和電子產生裝置65,能夠提高電荷交換柵極55的中性化效率。
在上述第4變形例中,電子產生裝置65是做成配置於電子封閉電極64的外部,但不限於此,電子產生裝置65也可以配置於電子封閉電極64的內部。 圖11為實施型態的第5變形例中的電子封閉電極64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 第5變形例中的電子產生裝置65配置於電子封閉電極64的內部。在圖11所示的一例中,藉由形成於電子封閉電極64與電荷交換柵極55之間的等電位線EL,在電荷交換柵極55中產生的二次電子及在電子產生裝置65中產生的一次電子各自的軌道EO停留在電荷交換柵極55的內部。 按照第5變形例,藉由具備配置於電子封閉電極64的內部的電子產生裝置65,能夠提高電荷交換柵極55的中性化效率。
另,在上述的第4變形例和第5變形例中,雖做成具備電子封閉電極64和電子產生裝置65,但不限於此,也可以僅具備任意一者。此外,省略電子封閉電極64的情況下,可以藉由直接對電荷交換柵極55施加電壓而形成將在電荷交換柵極55中產生的二次電子及在電子產生裝置65中產生的一次電子封閉在電荷交換柵極55的內部的電場。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雖做成電荷交換柵極55的中心軸與離子束的光軸同軸,但不限於此,電荷交換柵極55的中心軸也可以與離子束的光軸錯開配置。 圖12為實施型態的第6變形例中的粒子束裝置1C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圖13為實施型態的第6變形例中的粒子束裝置1C的電荷交換柵極55C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 如圖12所示,第6變形例中的粒子束裝置1C的粒子束鏡筒19C具備離子源41和離子光學系統42C。離子光學系統42C例如在上述實施型態的離子光學系統42中具備取代電荷交換柵極55的電荷交換柵極55C,在此基礎上還具備上部偏向器66。
第6變形例的電荷交換柵極55C是與離子束的光軸錯開配置,以免在粒子束鏡筒19C對試料S照射離子束作為粒子束的模式的情況下,離子束入射。 如圖13所示,第6變形例中的電荷交換柵極55C的外形例如是與離子束的光軸平行的複數個平板67的集合體。複數個平板67例如是在厚度方向上隔開規定間隔而依序平行地配置的第1平板67(1)、第2平板67(2)、第3平板67(3)和第4平板67(4)。 第6變形例中的電荷交換柵極55C使以較淺的角度入射至各平板67的表面的離子的一部分吸收電子,藉此進行電荷交換而使離子變化成中性粒子。在圖13所示的一例中,入射至電荷交換柵極55C的離子束IB中藉由在各平板67的表面的電荷交換而中性化的中性粒子束NB,從電荷交換柵極55C朝向對物透鏡56反射。
如圖12所示,上部偏向器66例如具備以圍繞離子束的光軸的方式配置成筒狀的複數個電極等。上部偏向器66配置於電荷交換柵極55C的上游側,例如配置於遮沒孔徑54與電荷交換柵極55C之間。上部偏向器66在粒子束鏡筒19C對試料S照射離子束作為粒子束的模式的情況下,例如不被施加偏向電壓,藉此不使離子束偏向而將其引導朝向電荷交換柵極55C的外部。上部偏向器66在粒子束鏡筒19C對試料S照射中性粒子束作為粒子束的模式的情況下,例如被施加偏向電壓,藉此使離子束偏向而將其引導朝向電荷交換柵極55C。 上部偏向器66例如可以根據被施加的偏向電壓而調整離子束的偏向量,藉此變更電荷交換柵極55C中的期望的中性化效率和期望的中性粒子束在試料S中的照射位置等。 在第6變形例中,在切換離子束和中性粒子束作為粒子束時可以不進行基於聚光透鏡52的離子束的聚焦的切換。
按照第6變形例,藉由具備在切換離子束和中性粒子束作為照射至試料S的粒子束的情況下切換離子束的偏向的上部偏向器66,能夠適當地切換電荷交換柵極55中的離子束的中性化效率。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雖做成在粒子束鏡筒19對試料S照射離子束作為粒子束的模式的情況下,離子束仍會入射至電荷交換柵極55,但不限於此,離子束也可以被引導至電荷交換柵極55的外部。 圖14為實施型態的第7變形例中的粒子束裝置1D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 第7變形例中的粒子束裝置1D的粒子束鏡筒19D具備離子源41和離子光學系統42D。離子光學系統42D例如在上述實施型態的離子光學系統42的基礎上,還具備上部偏向器66及中段偏向器68。 上部偏向器66及中段偏向器68例如分別具備以圍繞離子束的光軸的方式配置成筒狀的複數個電極等。上部偏向器66及中段偏向器68例如配置於遮沒孔徑54與電荷交換柵極55C之間。上部偏向器66和中段偏向器68從離子源41側朝向粒子束鏡筒19D的射出端部19a側(即試料S側)依序配置。
在粒子束鏡筒19D對試料S照射離子束作為粒子束的模式的情況下,上部偏向器66及中段偏向器68例如藉由被施加偏向電壓而使離子束偏向,將其引導朝向電荷交換柵極55的外部。在粒子束鏡筒19C對試料S照射中性粒子束作為粒子束的模式的情況下,上部偏向器66和中段偏向器68例如藉由不被施加偏向電壓而不使離子束偏向,將其引導朝向電荷交換柵極55。
按照第7變形例,藉由具備在切換離子束和中性粒子束作為照射至試料S的粒子束的情況下切換離子束的偏向的上部偏向器66及中段偏向器68,能夠適當地切換電荷交換柵極55中的離子束的中性化效率。
為了使複合射束裝置10在試料S上的照射點相同,粒子束鏡筒19可以具備用於調整粒子束的位置的機構。例如粒子束鏡筒19為了對離子束的入射角度進行微調整,可以具備配置於比電荷交換柵極55靠上游側的偏向器,也可以具備使粒子束鏡筒19整體機械地可動的機構。例如配置於比電荷交換柵極55靠上游側的偏向器是用於調整試料S上的水平方向的一方向及其垂直方向的偏向器,可以與上述的第6變形例及第7變形例中的上部偏向器66兼用,也可以與上部偏向器66個別地配置。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雖做成複合射束裝置10具備電子束鏡筒15、聚焦離子束鏡筒17及粒子束鏡筒19,但不限於此。例如複合射束裝置10可以是基於電子束鏡筒15和粒子束鏡筒19的組合的複合射束裝置。
本發明的實施型態是提出作為例子,並非意圖限定發明的範圍。這些實施型態可以利用其他各種方式實施,可以在不脫離發明的要點的範圍內進行各種省略、置換、變更。這些實施型態及其變形包含在發明的範圍、要點中,而且包含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發明及其等同的範圍內。
1,1A,1B,1C,1D:粒子束裝置 10:複合射束裝置 11:試料室 12:試料固定器 13:試料台 15:電子束鏡筒 17:聚焦離子束鏡筒 19,19A,19B,19C,19D:粒子束鏡筒 21:二次帶電粒子檢測器(檢測器) 23:氣體供給部 25:控制裝置 27:輸入裝置 29:顯示裝置 41:離子源(帶電粒子源) 42,42A,42B,42C,42D:離子光學系統 51:引出電極 52:聚光透鏡(切換部靜電透鏡) 53:遮沒器(遮蔽部) 54:遮沒孔徑(遮蔽部) 55,55A,55B,55C:電荷交換柵極(變換部) 56:對物透鏡(減少部) 57:偏向器 63:加速電極 64:電子封閉電極 65:電子產生裝置 66:上部偏向器(切換部偏向器上游側偏向器) 68:中段偏向器(切換部偏向器) S:試料 PB:粒子束 IB:離子束 NB:中性粒子束
[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型態中的複合射束裝置的構成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實施型態中的粒子束裝置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實施型態中的粒子束裝置的電荷交換柵極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 [圖4]為基於本發明的實施型態中的複合射束裝置的加工程序的一例模型化示意圖。 [圖5]為基於本發明的實施型態中的複合射束裝置的加工程序的另一例模型化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第1變形例中的電荷交換柵極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第2變形例中的電荷交換柵極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第3變形例中的粒子束裝置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第4變形例中的粒子束裝置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第4變形例中的粒子束裝置的電子封閉電極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第5變形例中的粒子束裝置的電子封閉電極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第6變形例中的粒子束裝置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第6變形例中的粒子束裝置的電荷交換柵極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第7變形例中的粒子束裝置的構成模型化示意圖。
1:粒子束裝置
11:試料室
19:粒子束鏡筒
19a:射出端部
21:二次帶電粒子檢測器(檢測器)
41:離子源(帶電粒子源)
42:離子光學系統
51:引出電極
52:聚光透鏡(切換部靜電透鏡)
53:遮沒器(遮蔽部)
54:遮沒孔徑(遮蔽部)
55:電荷交換柵極(變換部)
56:對物透鏡(減少部)
57:偏向器
S:試料
IB:離子束
NB:中性粒子束

Claims (10)

  1. 一種粒子束裝置,其特徵為,具備: 粒子束鏡筒,其對試料照射粒子束; 帶電粒子源,其在前述粒子束鏡筒內產生帶電粒子; 變換部,其使在前述粒子束鏡筒內從前述帶電粒子源產生的前述帶電粒子的射束的至少一部分中性化,藉此變換成中性粒子的射束; 切換部,其在前述粒子束鏡筒內切換前述帶電粒子的射束和前述中性粒子的射束作為前述粒子束; 減少部,其在前述變換部的下游側減少朝向前述試料的前述帶電粒子的射束。
  2. 如請求項1記載的粒子束裝置,其中, 前述切換部具備靜電透鏡,該靜電透鏡藉由與前述帶電粒子的射束的聚焦程度相關的透鏡強度的變化而切換前述帶電粒子的射束和前述中性粒子的射束作為前述粒子束。
  3. 如請求項1或2記載的粒子束裝置,其中, 前述切換部具備至少一個偏向器,該偏向器藉由前述帶電粒子的射束的偏向而切換前述帶電粒子的射束和前述中性粒子的射束作為前述粒子束。
  4. 如請求項3記載的粒子束裝置,其中, 前述至少一個偏向器具備上游側偏向器,該上游側偏向器在比前述變換部靠上游側使前述帶電粒子的射束偏向,藉此將前述帶電粒子的射束導向前述變換部或從前述變換部偏離。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記載的粒子束裝置,其中, 前述減少部具備對物透鏡,該對物透鏡被施加電壓使得在比前述變換部靠下游側使前述帶電粒子的射束減速而將其遮蔽。
  6.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記載的粒子束裝置,其中, 具備遮蔽部,該遮蔽部在比前述粒子束鏡筒內的前述變換部靠上游側將前述帶電粒子的射束遮蔽。
  7. 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記載的粒子束裝置,其中, 具備在前述粒子束鏡筒內將前述帶電粒子的射束加速的加速電極。
  8. 一種複合射束裝置,其特徵為,具備: 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記載的粒子束裝置;及 檢測器,其檢測藉由前述帶電粒子的射束的照射而從前述試料產生的二次帶電粒子。
  9. 如請求項8記載的複合射束裝置,其中, 具備對前述試料照射電子束的電子束鏡筒。
  10. 如請求項8或9記載的複合射束裝置,其中, 具備對前述試料照射聚焦離子束的聚焦離子束鏡筒。
TW110106227A 2020-03-18 2021-02-23 粒子束裝置及複合射束裝置 TW2022014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7417 2020-03-18
JP2020047417A JP7383536B2 (ja) 2020-03-18 2020-03-18 粒子ビーム装置及び複合ビー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1457A true TW202201457A (zh) 2022-01-01

Family

ID=77552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6227A TW202201457A (zh) 2020-03-18 2021-02-23 粒子束裝置及複合射束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682536B2 (zh)
JP (1) JP7383536B2 (zh)
KR (1) KR20210117188A (zh)
CN (1) CN113496860A (zh)
DE (1) DE102021202665A1 (zh)
TW (1) TW20220145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25145B4 (de) 2021-09-28 2024-03-07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ingetragener Verein Haushaltsgerät mit einem einen Latentwärmespeicher umfassenden Wärmetausch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12953B1 (ko) 2001-11-26 2003-12-31 학교법인 성균관대학 중성빔을 이용한 식각장치
KR100836765B1 (ko) 2007-01-08 2008-06-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온빔을 사용하는 반도체 장비
KR101385750B1 (ko) 2007-11-30 2014-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중성빔을 이용하는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JP5246474B2 (ja) 2008-02-08 2013-07-24 Tdk株式会社 ミリング装置及びミリング方法
US9595417B2 (en) 2014-12-22 2017-03-14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ür Halbleiterprüftechnik mbH High resolution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6967340B2 (ja) 2016-09-13 2021-11-17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サイエンス 複合ビーム装置
US11152189B2 (en) * 2020-03-18 2021-10-19 Fei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plasma assisted low vacuum charged-particle microscop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6860A (zh) 2021-10-12
JP2021150096A (ja) 2021-09-27
US20210296079A1 (en) 2021-09-23
KR20210117188A (ko) 2021-09-28
DE102021202665A1 (de) 2021-09-23
US11682536B2 (en) 2023-06-20
JP7383536B2 (ja) 2023-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55120B2 (en) Particle beam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nd/or analyzing a sample
JP7336926B2 (ja) 性能が向上されたマルチ電子ビーム撮像装置
US10636615B2 (en) Composite beam apparatus
TWI768001B (zh) 帶電粒子束裝置以及試樣加工方法
CN110176379B (zh) 带电粒子束装置和试样加工观察方法
CN210429729U (zh) 带电粒子束布置及扫描电子装置
EP3236486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composite image of an object and particle beam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TW202201457A (zh) 粒子束裝置及複合射束裝置
US10304657B2 (en) Mirror ion microscope and ion beam control method
US20200333271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unit of a particle beam device and particle beam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US810191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roved alignment of a high brightness charged particle gun
WO2023032078A1 (ja) 集束イオンビーム装置
EP4266031A1 (en) Secondary emission compensation in x-ray sources
CN115346850A (zh) 具有偏转单元的粒子束装置
EP218254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roved alignment of a high brightness charged particle gun
JP2004349264A (ja) 電子ビームを用いた検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