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2081A - 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中的波束插入 - Google Patents

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中的波束插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2081A
TW202112081A TW109131868A TW109131868A TW202112081A TW 202112081 A TW202112081 A TW 202112081A TW 109131868 A TW109131868 A TW 109131868A TW 109131868 A TW109131868 A TW 109131868A TW 202112081 A TW202112081 A TW 20211208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reference signal
base station
circuit
transm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1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8864B (zh
Inventor
張羽書
朱源
牛華寧
李慶華
君凱 胡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蘋果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蘋果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蘋果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2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2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88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886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此處所述之實施例包括用於管理於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MIMO)通訊中的波束插入之裝置、方法、及指令。於一範例實施例中,演進節點B係組構以使用大規模MIMO藉由傳送多個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於各自與不同的複數個天線相關聯之多個傳送波束上來傳送至UE。該eNB從該UE接收回波束插入資訊,且然後產生資料傳送,其係使用來自第一與第二傳送波束之經插入的傳送波束而被發送至該UE。

Description

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中的波束插入
實施例關於用於無線通訊之系統、方法、及組件裝置,且特別是管理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MIMO)波束及於長程演進(LTE)、先進LTE、及其他類似無線通訊系統中之波束插入之系統及方法。
LTE與先進LTE為用於使用者設備(UE)(例如行動電話)之高速資料的無線通訊之標準。於LTE、先進LTE及各種無線系統中,MIMO為使用多路徑訊號傳播以將多個訊號於相同或重疊頻率(若其在相同路徑則會彼此干擾)通訊至一裝置之技術。
實施例關於用以改善無線通訊之系統、裝置、設備、組件、方法、及電腦可讀取媒體,且特別是與演進節點B(eNB)操作之通訊系統,其使用大量天線而傳送至使用者設備(UE)以使用eNB產生作為大規模MIMO操作之部份的波束。以下說明與圖式說明特定實施例以使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實現之。其他實施例可結合結構的、邏輯的、電氣的、處理、及其他改變。一些實施例的部份與特徵可被包括於(或被取代)其他實施例的部份與特徵中,且係意欲涵蓋所說明的元件之所有可用的等效。
第1A圖說明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無線網路系統100的 態樣。無線網路100包括使用通道(例如通道210、220)經由空氣介面190而連接至UE 101與eNB 150。UE 101與eNB 150使用支援MIMO操作之系統來通訊,使得於不同波束上使用相同頻率之多個載波可在eNB 150與UE 101之間通訊資料。
此處所述對於使用大規模MIMO的波束插入之實施例可使用根據第三代合夥專案(3GPP)標準(例如LTE、先進LTE、或用於傳送資訊之其他類似或相關通訊標準)來操作之標準化通訊系統在無線網路100內操作。於無線網路100中,UE 101與系統中之任何其他UE可為例如膝上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印表機、機器類型裝置(例如智慧型計器)或有關健康保健監視之特殊裝置、遠端保全監視、智慧型傳輸系統、或具有或不具有使用者介面之任何其他無線裝置。eNB 150提供UE 101網路連接至較廣的網路(例如第2圖之網路195)。此UE 101連接係經由在eNB 150所提供之eNB服務區內的空氣介面190而提供。於一些實施例中,此較寬的網路可為由蜂巢式網路提供者所經營之廣域網路、或可為網際網路。與eNB 150相關聯之各eNB服務區係由與eNB 150整合成一體之天線所支援。服務區係被均分成數個與特定天線相關聯之扇形。此扇形可與固定的天線被實體地相關聯或可被指定至具有可調式天線或於使用以指揮訊號至特定扇形之波束形成處理中為可調整的天線設定之實體的區域。舉例來說,eNB 150之一實施例包括具有指揮各扇形以在eNB 150周圍提供360度覆蓋的天線之陣列的三個扇形,各覆蓋120度。於其他實施例中,不同的天線結構可提供不同的覆蓋區域。
大規模MIMO系統為各eNB配備主動天線元件之陣列的MIMO技術。藉由透過陣列之訊號的部份之一致處理,傳送預編碼可被使用於下行鏈路(從eNB至UE)以在UE處集中(focus)訊號。同樣地,接收結合可被使用於上行鏈路中以在訊號之間辨別不同的UE。使用一組天線而傳送至特定UE的特定通訊稱為於特定波束透過通道發送通訊、及追蹤波束之效能。
此外,於一些通訊系統中,追蹤以及任何數量的其他功能係使用從eNB所傳送之參考訊號而被執行。於大規模MIMO系統中,各波束(例如90個元件陣列中的10個波束,每個波束使用9個元件)傳送參考訊號。因為這些參考訊號係於成形波束(shaped beam)被傳送,其可稱為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由於參考限制與有效通道使用,傳送波束的數量可被固定及限制。藉由來自eNB之受限數量的傳送波束及固定的陣列上之限制以追蹤UE,大規模MIMO系統可與波束之間的涵蓋漏洞(coverage holes)一起操作。於此涵蓋漏洞區域中,UE對於典型可允許的操作可接收來自在臨界值以下之一或多個波束的訊號。雖然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與通道品質指標(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可在此漏洞區域中識別主要波束或具有最佳特性之波束, 對於最佳波束之實際通過量(throughput)仍可在可接受的臨界值以下。用於MIMO之一些系統僅允許通道被組構於單一波束,且如此管理於此漏洞區域中的波束之間的交遞(handoff)會導致極低效能。於此之實施例說明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signaling)以賦能對於單一通道待被傳送於多個波束的資料,因此建立插入的通訊,於其中資料係被使用兩個波束(其係被引導以產生插入的傳送波束至單一UE)來通訊。
於此脈絡中,UE 101與eNB 150可使用各種通訊處理以將資料傳送回來及出去。UE 101包括耦接傳送電路110與接收電路115之控制電路105。傳送電路110與接收電路115可各自與一或多個天線耦接。控制電路105可被調適以使用載波聚合來執行與無線通訊相關聯之操作。傳送電路110與接收電路115可被調適以分別傳送與接收資料。控制電路105可被調適或組構以執行各種操作,例如於有關UE之此揭露中於別處所述者。傳送電路110可傳送複數個多工的上行鏈路實體通道。複數個上行鏈路實體通道可根據時分多工(TDM)或頻分多工(FDM)伴隨載波聚合而被執行多工。對於在空氣介面190中之傳送,傳送電路110可被組構以從控制電路105接收區塊資料。同樣地,接收電路115可從空氣介面190接收複數個多工的下行鏈路實體通道且將實體通道轉播(relay)至控制電路105。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實體通道可根據FDM而被進行多工。傳送電路110與接收電路115可傳送與接收在 資料區塊內所構成之控制資料與內容資料兩者(例如訊息、影像、視訊等等),其係藉由實體通道來傳送。
第1圖亦顯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eNB 150。eNB 150電路可包括耦接傳送電路160與接收電路165之控制電路155。傳送電路160與接收電路165可各耦接可被使用以經由空氣介面190賦能通訊之一或多個天線。
控制電路155可被調適以執行用以管理通道及使用於各種UE之分量載波的操作。傳送電路160與接收電路165可被調適以分別傳送與接收資料至連接至eNB 150之任何UE。傳送電路160可傳送包含複數個下行鏈路副訊框之下行鏈路實體通道。接收電路165可從包括UE 101之各種UE接收複數個上行鏈路實體通道。複數個上行鏈路實體通道可根據FDM(除了載波聚合的使用以外)而被進行多工。
透過空氣介面190之通訊可使用載波聚合,其中多個不同的分量載波180、185可被聚合以傳送UE 101與eNB 150之間的資訊。此分量載波可具有不同的頻寬,且可被使用於從UE 101至eNB 150之上行鏈路通訊、從eNB 150至UE 101之下行鏈路通訊、或兩者。於MIMO系統中,如上所述,MIMO資訊可被發送於使用相同頻寬但具有空間隔離之通道。不同載波之結合可涵蓋類似區域、或可涵蓋不同但重疊的扇形。UE與eNB之間的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連接經由以下所述用以決定那個載波應被使用之各種傳訊來管理UE與eNB之間的連接之態樣。舉例 來說,CSI與CQI通訊決定那個通道可在可用的通道之間提供最佳效能。
第2圖接著說明特定實施例之操作的態樣。於第2圖中,eNB 150係顯示為具有於一塔上的天線之陣列,其有多個成形波束210與220可傳送資料至UE 101。如上所述,各波束210、220將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其可藉由UE 101來使用)以促進UE 101與eNB 150之間的連接。各波束可透過特定單位面積(cell area)被成形以追蹤UE 101。
舉例來說,若特定eNB具有90個天線的陣列,而各波束使用9個天線,則eNB可使用90個天線以產生10個波束。基於系統組態,一或多個波束可被使用以傳送通訊至特定UE。各波束可具有一或多個傳送角度、以及角體積(angular volume)或對於傳送角度一組可允許的範圍。舉例來說,波束210可與水平角度相關聯,當其水平地移動跨越覆蓋區域(例如對於eNB 150之覆蓋區域的圓之周圍),其允許在塔上之天線追蹤UE 101。單一波束210亦可當從自eNB 150的UE 101之高度或UE 101之距離改變時與垂直角度相關聯。對於產生單一波束之天線的固定組,此範圍將被限制。換句話說,若UE 101移動至eNB 150之塔的周圍之完整圓中,則藉由天線元件之特定組所產生的波束210無法全程追蹤UE。取代的是,當UE移動至對於波束之覆蓋區域外部時,UE係被傳遞至不同波束或通道。
Figure 02_image001
表1包括用於使用兩個波束(其中各波束係使用固定的且沒有動過的天線元件組而被產生)之大規模MIMO波束插入的實體實現之系統資料。於城市方案1中,UE係於三個區域中被測試。各區域係與峰值通過量之比例(顯示為5%、50%、及95%)相關聯。第一個是5%通過量漏洞區域,其中於單一主要波束有0個成功的資料傳送。使用利用使用兩個傳送波束所發送之資訊的波束插入,可看到效能被改善。同樣地,於50%通過量之方案1中,其中單一波束概略地為期望的效能的一半,可看到顯著的改善。於來自單一波束的95%之期望的通過量之位置中,可看到輕微的效能降級。因此,此處所述之實施例於其中單一波束係在其用以於其他區域中微小的效能減少之代價來提供通過量之能力的限制之區域中提供改善的效能。於一些實施例中,效能減少可藉由在單一波束傳送與插入的波束傳送之間有效的轉變而被減輕。
第3圖接著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波束插入之態樣。為了簡明性,第3圖可被考量為eNB(例如eNB 150)之簡化的俯瞰視圖。第3圖顯示如從單一原始點出現之波束 210與220,其中產生波束210與220之天線陣列係被實體分隔,但為了處理效率之目的以在沒有補償分開波束210、220之原始點之間的實體分隔之情況下評估插入的波束,此簡單化可在一些實施例中被做出。
此處所述之實施例可使用角度式波束插入與功率式波束插入。為了此處說明之簡單化,僅在水平角度245處被使用以產生角度式插入波束230與功率式插入波束240的波束220之水平角度225與波束220之水平角度215係被說明。於各種實施例中,水平與垂直角度皆可被使用。於系統200中,例如UE 101之UE係沿與角度245相關聯的向量被實體設置,且波束220與210係被設定於對應的角度225與215以產生於角度245之插入波束(其將追蹤UE)。當UE移動時,角度225、215、及245將改變而追蹤UE。因此,當角度式插入波束230或功率式插入波束240係被建立時,系統200為波束210與波束220於特定時間之快照(snapshot)。
對於角度式波束插入,插入波束角度可如以下所述來產生:
Figure 02_image003
其中θ表示插入水平角度(例如θ參照角度245);θ_j參照波束j之水平角度(例如θ1參照角度215而θ2參照角度225);α與β為在範圍[0,1]中之插入因子。
eNB(例如eNB 150)可排程最佳傳送波束210與周 圍的傳送波束220在通道狀態資訊(CSI)處理內。對於CSI參考訊號(CSI-RS)群組傳送最佳波束之天線埠(AP)(例如對於在eNB的所有天線外的各天線之固定的位址埠)可經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而被明確地組構。CSI處理與RRC傳訊之範例係被說明於各種3GPP版本中,例如西元213年3月6日之3GPP版本12(SP-67)。因此,CSI處理使用藉由那些波束所傳送之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於特定波束測量通道的效能。於此處所述之特定實施例中,當品質臨界值係在特定參數內時,RRC傳訊可被使用以選擇多個波束以用於資料從eNB至UE的傳送。
對於CSI處理之不同結構可被使用於不同實施例中。舉例來說,於一些實施例中,各波束可具有分開的CSI處理,且eNB於CSI處理中可藉由RRC傳訊對於各CSI-RS群組組構傳送波束索引。於其他實施例中,UE可報告與CSI相關聯的角度式波束插入指標(Angle based Beam interpolation Indicator;ABI)。此ABI可被使用以從以上之方程式(1)表示α與β。
Figure 02_image005
2位元ABI之範例可如表2所示。通道品質指標(CQI)可基於最佳傳送波束藉由UE被報告至eNB。UE亦可反饋波束索引(Beam Index;BI),其表示那個波束將被使用作為用於插入之輔助傳送波束。最佳傳送波束可被考量為用於插入之第一傳送波束。
於一些實施例中,UE可具有多於一個強通道群(channel cluster)、或具有強波束之多個選項。於此等實施例中,藉由功率式插入波束,預編碼之等級(rank)可被增加。於此等實施例中,插入傳送波束可被產生如下。
Figure 02_image007
其中P為插入傳送波束(例如功率式插入波束240);Pj為傳送波束j之權重(例如P1為波束210之權重而P2為波束220之權重);及γ為在範圍[0,1]中之插入因子。
於各種實施例中,用於使用插入之波束可被以不同方式來選擇。舉例來說,於一些實施例中,10個波束可為可用的,其中一個波束被認明為最強或主要波束,而九個剩下的待被使用之可用的波束之其中三個作為用於插入之輔助波束。於一些實施例中,輔助波束與最佳傳送波束可在CSI處理內被測量。初始最佳傳送波束可被選擇為P1,而在CSI處理內之輔助傳送波束P2可藉由RRC傳訊來表示。替代地,P1與P2可被傳送於固定的天線埠(AP),例如於具有60個AP(索引號1-60)之系統 內,AP 15與16可被使用以傳送P而AP 17與18可被使用以傳送P2。換句話說,RRC傳訊可藉由AP對於特定波束來識別天線,而非藉由固定波束或被建立於系統內之通道編組(channel grouping)。於其他實施例中,藉由波束或通道索引之固定的通道編組可被建立,識別那些天線係被使用於波束。此等識別符可被使用以識別相關聯的兩群組之天線,而第一與第二波束係被使用以產生插入波束。如上所述,由於各波束係被構成以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該系統不僅僅再組構與波束相關聯之天線,因其將與經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產生問題。使用兩個波束以產生插入波束會對於經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維持通道與波束同時如上所述提供於漏洞區域中之覆蓋。
於一些實施例中,功率式波束插入指標(PBI)γ可被報告及量化於N位元。例如,1位元PBI可被使用,其中值0表示γ=1及值1表示γ=0.5。此PBI可被與CSI相關聯來報告。此簡單化賦能簡單CSI通訊識別是否波束插入係被使用與否,且賦能不同實施例以提供不同程度的插入組態於不同實施例中。對於鏈路適應(link adaptation),UE可基於不同類型的PBI來建構有效的通道。接著,UE可依最高的頻譜效率(SE)來報告PBI以及在此PBI下所測量的CSI。
第4圖接著說明方法400,其係藉由eNB(例如eNB 150)來執行以使用波束形成及eNB之大規模MIMO元件來傳送資料至UE。於一些實施例中,此方法可藉由eNB 之一或多個裝置元件而被執行,例如eNB之基頻電路或結合工作的eNB之各種電路元件。於其他實施例中,儲存於記憶體元件中之指令可包含eNB之一或多個處理器可使用以執行方法400的指令。
如上所述,於大規模MIMO系統中之多各波束係被從eNB傳送,且方法400開始於操作405(於其中eNB使用與eNB之第一複數個天線相關聯的第一傳送波束來傳送第一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及操作410(於其中eNB使用與eNB之第二複數個天線相關聯的第二傳送波束來傳送第二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參考訊號可被同時地、或在特定時間期間內傳送。第一與第二通道可使用於實體資源區塊組態中之一組週期的傳送副訊框來傳送相關聯的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以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UE可接著操作以依數種方式來識別有關波束之資訊。於一些實施例中,eNB可對UE啟動CSI處理,或UE可啟動存取以使用RRC傳訊來建立與eNB之連接。此傳訊亦可藉由UE及/或藉由eNB對於插入波束表示可用性與支援。
eNB接著於操作415從UE接收波束插入資訊之組。此波束插入資訊可當其於UE被接收時僅為說明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之品質資訊。舉例來說,CQI資料可為波束插入資訊中之一些或全部。於一些實施例中,波束插入資訊可基於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之臨界值分析以及包括來自在第一與第二傳送波束旁邊的其他波束之波束形成的參考訊 號的其他訊號之分析而包括對於插入波束之特定請求。於進一步實施例中,基於來自多個通道之通道品質測量所計算的值(例如ABI或PBI插入因子)可為波束插入資料中的一部分。
於操作420,eNB接著使用該組波束插入資料,以產生對於該第一UE使用來自該第一傳送波束及該第二傳送波束之經插入的傳送波束之第一經插入的傳送。在波束插入資料(例如來自應用伺服器或範例網路195中的任何其他此種來源之媒體或網路資料)之傳送期間,插入波束可如同其為標準波束般被追蹤,且用於第一與第二傳送波束之功率及角度可被調整以追蹤UE之移動以供後續傳送、或決定額外的資料不應使用插入波束。舉例來說,於操作520,UE可轉變成從插入波束接收資料、僅基於與第一與第二傳送波束相關聯之後續CSI測量而從第一傳送波束接收資料(與相關聯的RRC傳訊一起),以調整UE與eNB之間的連接。
第5圖接著說明於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UE執行之對應的方法。方法500可藉由UE之基頻電路、或藉由電路元件、組件、或UE的任何裝置之任何組合來執行。於一些實施例中,當指令係被UE之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時,儲存於UE之記憶體中之指令可組構UE以執行方法500。
方法500開始於於操作505中UE接收及處理來自與eNB之第一複數個天線相關聯的第一傳送波束之第一傳送 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及於操作510中接收及處理來自與eNB之第二複數個天線相關聯的第二傳送波束之第二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舉例來說,其可對應至由eNB所執行的方法400之操作405與410。於操作415,UE接著從該第一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及該第二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來產生一組波束插入資訊以用於至該eNB之使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的傳送。該組波束插入資訊可額外地基於來自eNB於UE處所接收之其他資訊,例如特別傳訊以啟動CSI處理以用於可在UE測量的任何波束、或其他此種從eNB傳訊至UE。波束插入資訊係接著從UE被發送至eNB。於一些實施例中,波束插入資訊之傳送對於分開地與eNB通訊之各波束涉及分開的資訊、或其可涉及一或多個傳送至具有有關於一時間之任何數量的波束之資訊的eNB。
各種實施例可依不同方式來管理eNB與UE之間的傳訊。於一些實施例中,ABI與PBI兩者階可從UE被一起報告至eNB,且待被插入之兩種類型的波束可經由RRC傳訊被明確地組構或如上所述被固定於恆定AP中。於一些實施例中,ABI或PBI可被單獨地報告。於其他實施例中,UE報告測量資料,且ABI及/或PBI係藉由eNB來決定。於一些實施例中,一個CSI處理可被組構以經由RRC傳訊來報告ABI或PBI(從對於波束之其他CSI操作分開)。再者,於一些實施例中,對於組成插入傳送波束(或多個波束)的波束之波束索引(BI)值可與CSI處理 相關聯而被報告。
於另一實施例中,eNB錯誤發生。因此,是否對於目前排程的CSI處理之波束插入係被賦能之指示可被加入於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其為eNB與UE之間經標準化的傳訊(例如根據3GPP LTE、先進LTE、或其他類似標準)。ABI與PBI可藉由於DCI中之此指標被一起或單獨地組構。於一實施例中,ABI與PBI係被一起組構,作為1位元指標,其中值0意指兩者的插入係於此CSI處理中被去能而值1意指兩者的插入係被賦能。於此等實施例中,eNB與UE係被組構以識別允許eNB與UE進行通訊(不管波束插入)之指標,以允許具有分開的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之波束共同地建立插入波束及傳送資料於使用插入波束之單一通道。於其他實施例中,具有多於一個位元之其他指標可被使用以識別關於插入波束組態之額外的細節。
於ABI與PBI係被單獨地組構之一範例實施例中,兩個指標可被使用,一個是1位元ABI賦能指標而另一個是1位元PBI賦能指標。於其他實施例中,具有額外位元的其他指標可被使用。
於另一實施例中,eNB(及UE)可根據所報告的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接收功率(Beamformed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BRS-RP)或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來決定ABI或PBI式CSI報告類型。於一些實施例中,當RSRP高於 臨界值A時,PBI可被採用,且當RSRP低於臨界值B時,ABI可被採用,其中臨界值A可不小於臨界值B。於此等實施例中,臨界值A與臨界值B可經由RRC傳訊被組構。
於另一實施例中,UE可不報告API與PBI。取代的是,eNB可排程一個CSI處理組,其包含兩個CSI處理。兩個CSI處理係指示相同的CSI-RS AP。因此,用於兩個CSI處理之傳送波束可為相同。於其他實施例中,其他編組的CSI處理可被使用。當CSI處理發生時,UE可對各CSI處理報告波束選擇器指標(Beam Selector Indicator;BSI)。於一些此等實施例中,若兩個BSI係被報告為不同於eNB,則eNB可對於兩個CSI處理根據所報告的CSI藉由排程器來處理角度式波束插入或功率式波束插入。待被插入的傳送波束可藉由兩個BSI來表示且插入因子可藉由於兩個CSI處理中之通道品質指標(CQI)來決定。為了波束插入操作之目的,一些實施例可因此需要不同CSI處理之BSI為不同的。於此等實施例中,第一BSI可表示最佳傳送波束而第二BSI可表示次佳傳送波束。接著,1位元旗標可依RRC傳訊被加入至CSI處理組組態,其中值0可表示所報告的BSI可為相同而值1可表示所報告的BSI可為不同。替代地,此1位元旗標可被加入至DCI中。
於各種其他實施例中,操作與訊號之組合可被使用,於eNB與UE各具有對應的執行。再者,具有大規模 MIMO功能之eNB可同時管理至多個UE之通訊。於任何實施例中,操作之不同組合可被同時使用,使得eNB可從不同的UE使用波束插入資料以決定如何分配eNB之波束至不同的UE。作為此分配之部份,eNB可同時傳送於多個插入波束上之資料至不同的UE,且eNB可基於對於藉由第二UE之資料的需求或缺少需求而決定使用插入波束來開始傳送至第一UE。
於各種實施例中,方法、裝置、非暫態媒體、電腦程式產品、或其他實現可根據以上所提供之說明來呈現。特定實施例可包括UE,例如電話、平板電腦、行動電腦、或其他此種裝置。一些實施例可為此種裝置之積體電路組件,例如於積體電路上實現基頻或射頻處理之電路。於一些實施例中,功能性可於裝置中之單一晶片或多個晶片上。一些此等實施例可進一步包括傳送及接收電路於積體或分開電路,其天線係為裝置之類似地集成的或分開的結構。任何此等組件或電路元件可類似地應用至此處所述之演進節點B實施例。此外,基於被說明為範例之部份的裝置,以下所述每個範例係與eNB或UE之對應的操作相關聯。
範例1為一種電腦可讀取媒體,包含指令,當藉由一或多個處理器被執行時,組構演進節點B(eNB)以經由該eNB之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MIMO)系統而傳送至一 或多個使用者設備(UE),該eNB係組構以:使用與該eNB之第一複數個天線相關聯的第一傳送波束來傳送第一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使用與該eNB之第二複數個天線相關聯的第二傳送波束來傳送第二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於該eNB處,從該第一UE,接收一組波束插入資訊;及使用該組波束插入資訊,對於該第一UE,使用來自該第一傳送波束及該第二傳送波束之經插入的傳送波束而產生第一經插入的傳送。
於範例2中,如範例1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等指令更組構該eNB以對於包含該第一傳送波束與該第二傳送波束之該經插入的傳送波束使用RRC傳訊(signaling)來建立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連接,其中該RRC傳訊包含於該eNB處之該組波束插入資訊的該接收。
於範例3中,如範例1-2中任何一或多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等指令更組構該eNB以在該組波束插入資訊的接收之前以該第一UE來啟動通道狀態資訊(CSI)處理;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包含對於該第一傳送波束之通道品質指標(CQI)、對於該第一傳送波束之第一傳送波束索引(BI)值、及對於該第二傳送波束之第二BI值。
於範例4中,如範例1-3中任何一或多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包含使用上述方程式(1)與插入因子α與β相關聯之角度式波束插入指標(Angle based Beam interpolation Indicator;ABI)資料;其中θ 為被使用以傳送該第一經插入的傳送之該經插入的傳送波束之水平角度;其中θ1為該第一傳送波束之水平角度;其中θ1為該第二傳送波束之水平角度;其中φ為被使用以傳送該第一經插入的傳送之該插入傳送波束之垂直角度;其中φ1為該第一傳送波束之垂直角度;及其中φ2為該第二傳送波束之垂直角度。
於範例5中,如範例4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ABI資料由與儲存於該eNB中之ABI表相關聯之兩位元的值組成。
於範例6中,如範例1-5中任何一或多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包含與功率插入因子γ相關聯之功率式波束插入指標(Power based Beam interpolation Indicator;PBI)資料;使用以上方程式(2),其中P為被使用以傳送該第一經插入的傳送之該經插入的傳送波束;其中P1為該第一傳送波束;及其中P2為該第二傳送波束。
於範例7中,如未界定的範例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PBI資料包含藉由該eNB而與對應的功率插入因子γ值相關聯之N位元值。
於範例8中,如範例7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N位元值為1且該對應的功率插入因子γ值為0.5。
於範例9中,如範例4-8中任何一或多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係從該第一UE於該eNB處被接收而作為包含該ABI資料與該PBI資料之第一RRC傳 送。
於範例10中,如範例4-9中任何一或多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係從該第一UE於該eNB處被接收而作為複數個RRC傳送,其中該複數個RRC傳送中之第一RRC傳送包含該ABI資料且其中該複數個RRC傳送中之第二RRC傳送包含該PBI資料。
於範例11中,如範例1-10中任何一或多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包含用於與該第一通道相關聯之天線的第一明確天線埠(antenna port;AP)識別資料及用於與該第二通道相關聯之天線的第二明確AP識別資料。
於範例12中,如範例1-11中任何一或多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包含與該經插入的傳送波束相關聯之固定的識別符。
於範例13中,如範例1-12中任何一或多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等指令進一步組構該eNB在該第一經插入的傳送之傳送之前傳送波束插入賦能指標至該第一UE以作為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於範例14中,如範例14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等指令進一步組構該eNB用以追蹤與該經插入的傳送通道相關聯之錯誤,及用以當與該經插入的傳送通道相關聯之錯誤率超過臨界錯誤率時,傳送波束插入去能指標至該第一UE以作為第二DCI。
於範例15中,如範例1-14中任何一或多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係基於藉由將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接收功率(Beamformed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BRS-RP)與報告類型臨界值做比較來決定之CSI報告類型來選擇。
於範例16中,如範例1-15中任何一或多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係基於藉由將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與第一臨界值及第二臨界值做比較來決定之CSI報告類型來選擇,使得當該RSRP係在該第一臨界之上時,該組波束插入資訊係與功率式波束插入(PBI)相關聯;及當該RSRP係在該第二臨界之下時,該組波束插入資訊係與角度式波束插入(ABI)相關聯,其中該第一臨界係不小於該第二臨界,且其中該第一臨界與該第二臨界可經由RRC傳訊來組構。
於範例17中,如範例1-16中任何一或多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等指令組構該eNB以進行下列動作:排程CSI處理組,包含第一CSI處理與第二CSI處理,其中該CSI處理組中之各CSI處理報告波束選擇指標(beam selection indicator;BSI),其中各CSI處理係與對應的通道品質指標(CQI)相關聯;決定該第一CSI處理之第一BSI與該第二CSI處理之第二BSI不同;及因應該第一BSI與該第二BSI不同之該決定而使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來啟動該經插入的傳送波束之建立。
範例18為一種使用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MIMO)之用於經插入的波束傳送的演進節點B(eNB)之裝置,該裝置包含組構以進行下列動作之基頻電路:使用該eNB之大規模MIMO天線陣列中的第一複數個天線來產生第一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以用於第一傳送波束上之傳送;使用該eNB之該大規模MIMO天線陣列中的第二複數個天線來產生第二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以用於第二傳送波束上之傳送;從第一UE存取一組波束插入資訊;及基於該組波束插入資訊,使用該第一傳送波束及該第二傳送波束來產生第一經插入的傳送。
於範例19中,如範例18之標的選項地包括更包含:射頻(RF)電路,組構以進行下列動作:經由空氣介面,從該第一UE接收該組波束插入;及使用該第一複數個天線與該第二複數個天線,經由該空氣介面來傳送該第一經插入的傳送。
於範例20中,如範例18-19中任何一或多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基頻電路係進一步組構以基於從具有第一臨界值之該第一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所測量的第一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接收功率(BRS-RP)與從具有第一臨界值之該第二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所測量的第二BRS-RB之比較來決定該第一UE係位於在該第一傳送波束與該第二傳送波束之間的涵蓋漏洞中。
範例21為一種使用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MIMO)之用於經插入的波束傳送的eNB之裝置,該裝置包含:用 於產生第一波束的機構,該第一傳送波束具有第一有限的傳送角度;用於產生第二傳送波束的機構,該第二傳送波束具有第二有限的傳送角度,其中僅該第一有限的傳送角度的一部份與該第二有限的傳送角度重疊;接收電路,組構以從第一UE接收波束插入資訊,其中該波束插入資訊與該第一傳送波束和該第二傳送波束相關聯;以及用於基於該波束插入資訊,使用該第一傳送波束和該第二傳送波束來產生經插入的第一傳送。
於範例22中,如範例21之標的選項地包括更包含:用以使用藉由包含在該eNB與該第一UE之間之複數個CSI處理的通道狀態資訊(CSI)處理組所產生之該波束插入資訊來啟動該第一經插入的傳送之產生的機構。
於範例23中,如範例22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CSI處理組包含1位元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旗標。
於範例24中,如範例21-23中任何一或多個標的選項地包括更包含:用以決定該第一UE為在該第一傳送波束與該第二傳送波束之間的涵蓋漏洞中之機構。
範例25為一種電腦可讀取媒體,包含指令,當藉由一或多個處理器被執行時,組構使用者設備(UE)經由演進節點B(eNB)之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MIMO)系統從該eNB來接收通訊,該UE係組構以:測量於與該eNB之第一複數個天線相關聯的第一傳送波束上之第一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測量於與該eNB之第二複數個 天線相關聯的第二傳送波束上之第二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從該第一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及該第二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來產生一組波束插入資訊;及使用從該第一傳送波束與該第二傳送波束所產生之經插入的波束,於該UE處,從該eNB接收下行鏈路傳送。
於範例26中,如範例25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進一步包含與插入因子α與β相關聯之角度式波束插入指標(Angle based Beam interpolation Indicator;ABI)資料;其中θ為被使用以傳送該第一經插入的傳送之該經插入的傳送波束之水平角度;其中θ1為該第一傳送波束之水平角度;其中θ1為該第二傳送波束之水平角度;其中φ為被使用以傳送該第一經插入的傳送之該插入傳送波束之垂直角度;其中φ1為該第一傳送波束之垂直角度;及其中φ2為該第二傳送波束之垂直角度。
範例27為一種使用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MIMO)操作之用於來自演進節點B(eNB)之傳送的接收之使用者設備(UE)的裝置,該裝置包含:基頻電路,組構以:處理來自與該eNB之第一複數個天線相關聯的第一傳送波束之第一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處理來自與該eNB之第二複數個天線相關聯的第二傳送波束之第二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及從該第一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及該第二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來產生一組波束插入資訊以用於至該eNB之使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訊的傳 送。
於範例28中,如範例27之標的選項地包括更包含:一或多個天線;射頻(RF)電路,耦接至該一或多個天線及該基頻電路,該RF電路係組構以:接收該第一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及該第二傳送波束形成的參考訊號;傳送該組波束插入資訊至該eNB;及於插入的波束上接收一組應用資料。
於範例29中,如範例27-28中任何一或多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基頻電路係進一步組構以經由該插入的波束基於該RRC傳訊而使用該第一傳送波束及該第二傳送波束來建立主動RRC連接。
於範例30中,如範例24-29中任何一或多個標的選項地包括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包含與功率插入因子γ相關聯之功率式波束插入指標(Power based Beam interpolation Indicator;PBI)資料;其中:其中P為被使用以傳送該第一經插入的傳送之該經插入的傳送波束;其中P1為該第一傳送波束;及其中P2為該第二傳送波束。
範例31可包括一種組構多個下行鏈路傳送(Tx)波束以及波束插入之系統。
範例32可包括範例31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角度式波束插入可被報告於通道狀態資訊(CSI)處理內。
範例33可包括範例32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 法,該CSI處理可含有多於一個的相關聯的Tx波束且兩個波束選擇器可被報告,且該波束選擇器可表示所選擇的波束在該CSI處理中之該Tx波束內。
範例34可包括範例31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1位元旗標可被以RRC使用於CSI處理組態,其中值1可意指此CSI處理需要角度式波束插入器且兩個波束選擇器反饋而值0可意指該角度式波束插入器沒被使用且一個波束選擇器可被報告。
範例35可包括範例31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功率式波束插入可被報告於CSI處理內。
範例36可包括範例35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該eNB可組構含有多於一個未相關聯的Tx波束之該CSI處理。
範例37可包括範例35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兩個波束選擇器可被報告相關聯予該CSI處理。
範例38可包括範例35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該報告的CSI係以功率式插入的Tx波束被測量。
範例39可包括範例35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1位元旗標可被以RRC使用於CSI處理組態,其中值1可意指該功率式波束插入係被賦能而值0可意指該功率式波束插入係被去能。
範例40可包括範例31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角度式波束插入與功率式波束插入可被同時賦能於CSI處理內。
範例41可包括範例40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SRP)臨界值可被使用以賦能角度式波束插入,其可經由RRC傳訊而被組構。若該RSRP低於該臨界值,則該角度式波束插入可被賦能。
範例42可包括範例40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RSRP臨界值可被使用以賦能功率式波束插入,其可經由RRC傳訊而被組構。若該RSRP高於該臨界值,則該功率式波束插入可被賦能。
範例43可包括範例31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該UE可被組構以測量含有兩個CSI處理之CSI處理組,且1位元旗標可被以RRC傳訊而加入於該CSI處理組組態中,其中值1意指該UE可報告對於該兩個CSI處理之兩個不同的波束選擇器而值0意指於該報告的兩個波束選擇器上沒有限制。
範例44可包括範例43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該兩個報告的CSI可根據藉由該兩個波束選擇器所表示之該兩個Tx波束而被測量。
範例45可包括範例43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該eNB可根據所報告的CSI採用對應的波束插入方法及因子來產生對於該UE之該新的Tx波束。
範例46可包括一種方法,包含:藉由演進節點B(eNB)識別兩個或更多傳送(Tx)波束;及藉由該eNB基於角度式波束插入或功率式波束插入來產生一或多個Tx波束。
範例47可包括範例46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其中該角度式波束插入係基於角度式波束選擇器的被報告於通道狀態資訊(CSI)處理內之指示。
範例48可包括範例47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其中該CSI處理可關於多於一個的相關聯的Tx波束,且兩個波束選擇器可被報告於該CSI處理內,且波束選擇器可表示所選擇的波束在該CSI處理之該Tx波束內,且該角度式波束插入可基於該所選擇的波束。
範例49可包括範例46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其中該角度式波束插入係基於1位元旗標,係被以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使用於CSI處理組態中,其中該旗標之第一值表示此CSI處理需要角度式波束插入器且兩個波束選擇器反饋而該旗標之另一值表示該角度式波束插入器沒被使用且一個波束選擇器可被報告。
範例50可包括範例46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其中該功率式波束插入係基於功率式波束選擇器的被報告於通道狀態資訊(CSI)處理內之指示。
範例51可包括範例50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更包含藉由該eNB來組構含有多於一個未相關聯的Tx波束之該CSI處理。
範例52可包括範例50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其中兩個波束選擇器可進一步被報告相關聯予該CSI處理。
範例53可包括範例50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 法,其中該報告的CSI係以功率式插入的Tx波束被測量。
範例54可包括範例50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其中該功率式波束插入係基於1位元旗標,係被以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使用於CSI處理組態中,其中該旗標之第一值需要功率式波束插入係被賦能,且該旗標之第二值表示功率式波束插入係被去能。
範例55可包括範例16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其中該角度式波束插入與功率式波束插入被同時賦能。
範例56可包括範例55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其中該角度式波束插入及/或功率式波束插入係基於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SRP)臨界值。
範例57可包括範例56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其中該RSRP臨界值係基於RRC傳訊。
範例58可包括範例56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其中若該RSRP低於該RSRP臨界值,則角度式波束插入係被賦能,及/或若該RSRP高於該RSRP臨界值,則功率式波束插入係被賦能。
範例59可包括一種演進節點B(eNB),包含:基頻電路,組構以:識別兩個或更多傳送(Tx)波束;及基於角度式波束插入或功率式波束插入來產生一或多個額外的Tx波束;及射頻(RF)電路,用以傳送一或多個訊號於該兩個或更多Tx波束及/或該一或多個額外的Tx波束上。
範例60可包括範例59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eNB,其中該角度式波束插入係基於角度式波束選擇器的被報告於通道狀態資訊(CSI)處理內之指示。
範例61可包括範例60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eNB,其中該CSI處理可關於多於一個的相關聯的Tx波束,且兩個波束選擇器可被報告於該CSI處理內,且波束選擇器可表示所選擇的波束在該CSI處理之該Tx波束內,且該角度式波束插入可基於該所選擇的波束。
範例62可包括範例60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eNB,其中該角度式波束插入係基於1位元旗標,係被以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使用於CSI處理組態中,其中該旗標之第一值表示此CSI處理需要角度式波束插入器且兩個波束選擇器反饋而該旗標之另一值表示該角度式波束插入器沒被使用且一個波束選擇器可被報告。
範例63可包括範例59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eNB,其中該功率式波束插入係基於功率式波束選擇器的被報告於通道狀態資訊(CSI)處理內之指示。
範例64可包括範例63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eNB,其中該基頻電路係進一步用以組構含有多於一個未相關聯的Tx波束之該CSI處理。
範例65可包括範例63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eNB,其中兩個波束選擇器可進一步被報告相關聯予該CSI處理。
範例66可包括範例63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eNB,其中該報告的CSI係以功率式插入的Tx波束被測量。
範例67可包括此處任何範例之eNB,其中該功率式波束插入係基於1位元旗標,係被以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使用於CSI處理組態中,其中該旗標之第一值需要功率式波束插入係被賦能,且該旗標之第二值表示功率式波束插入係被去能。
範例68可包括範例59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eNB,其中該角度式波束插入與功率式波束插入被同時賦能。
範例69可包括範例68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eNB,其中該角度式波束插入及/或功率式波束插入係基於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SRP)臨界值。
範例70可包括範例69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eNB,其中該RSRP臨界值係基於RRC傳訊。
範例71可包括範例69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eNB,其中若該RSRP低於該RSRP臨界值,則角度式波束插入係被賦能,及/或若該RSRP高於該RSRP臨界值,則功率式波束插入係被賦能。
範例72可包括一種方法,包含:藉由使用者設備(UE),測量包括至少兩個CSI處理之通道狀態資訊(CSI)處理組;藉由該UE,識別1位元旗標於包括該CSI處理組之組態的指示之無線電資源控制(RRG)傳訊 中;藉由該UE基於該1位元旗標之值,報告對於該兩個CSI處理之兩個不同的波束選擇器;及藉由該UE基於該報告,接收基於角度式或功率式插入而被插入之傳送(Tx)波束。
範例73可包括範例72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其中該1位元旗標之第一值表示該UE係用以報告對於該CSI處理之兩個不同的波束選擇器,且該1位元旗標之另一值表示報告的兩個波束選擇器沒有限制。
範例74可包括範例72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方法,其中該兩個報告的CSI處理係根據藉由該兩個波束選擇器所表示之該兩個Tx波束的測量。
範例75可包括一種使用者設備(UE),包含:基頻電路,用以:測量包括至少兩個CSI處理之通道狀態資訊(CSI)處理組;及耦接至該基頻電路之射頻(RF)電路,該RF電路用以:基於1位元旗標之值而傳送對於該兩個CSI處理之有關兩個不同的波束選擇器之報告;及接收基於角度式插入或功率式插入而被插入之傳送(Tx)波束。
範例76可包括範例75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UE,其中該1位元旗標係於包括該CSI處理組之組態的指示之無線電資源傳訊(RRC)訊息中。
範例77可包括範例75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UE,其中該1位元旗標之第一值表示該UE係用以報告對於該CSI處理之兩個不同的波束選擇器,且該1位元旗標 之另一值表示報告的兩個波束選擇器沒有限制。
範例78可包括範例75或此處之一些其他範例的UE,其中該兩個報告的CSI處理係根據藉由該兩個波束選擇器所表示之該兩個Tx波束的測量。
範例79可包括一種裝置,包含:用以執行於範例1-48中任一者所述或相關的方法、或任何其他方法或此處所述之處理中之一或多個元件的機構。
範例80可包括一或多個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包含指令用以造成電子裝置在指令由該電子裝置之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後,執行於範例1-48中任一者所述或相關的方法、或任何其他方法或此處所述之處理中之一或多個元件。
範例81可包括一種裝置,包含用以執行於範例1-48中任一者所述或相關的方法、或任何其他方法或此處所述之處理中之一或多個元件的邏輯、模組、及/或電路。
範例82可包括如於範例1-48中任一者所述或相關的方法、或其部份之一種方法、技術、或處理。
範例83可包括一種於所顯示及此處所述之無線網路中通訊之方法。
範例84可包括一種用以提供所顯示及此處所述之無線通訊之系統。
範例85可包括一種用以提供所顯示及此處所述之無線通訊之裝置。
再者,除了以上所述的範例之特定組合以外,詳述裝 置或媒體的元件之進一步實現的任何範例可被應用至任何其他對應的裝置或媒體、或可結合另一裝置或媒體而被實現。因此,以上各範例可被範例以各種方式來彼此結合,作為系統中之實現及作為元件之組合,以產生來自各範例或範例之群組的結合之實施例。舉例來說,說明傳送裝置之任何以上實施例將具有接收傳送的實施例,即使此實施例沒有具體詳述。同樣地,方法、裝置範例、及電腦可讀取媒體範例可各具有其他類型之對應的範例,即使對於各實施例之此等範例沒有具體詳述。 範例系統與裝
第6圖說明根據一些範例實施例之計算機器的態樣。此處所述之實施例可被實現於使用任何適當地組構的硬體及/或軟體之系統600中。第6圖說明(對於一些實施例)範例系統600,包含至少如圖所示彼此耦接之射頻(RF)電路635、基頻電路630、應用電路625、記憶體/儲存器640、顯示器605、相機620、感測器615、及輸入/輸出(I/O)介面610。
應用電路625可包括例如(但不限於)一或多個單核或多核處理器。處理器可包括任何一般目的處理器及專用處理器(例如圖形處理器、應用程式處理器等等)之組合。處理器可與記憶體/儲存器640耦接且被組構以執行儲存於記憶體/儲存器640中之指令,以賦能運行於該系統600之各種應用程式及/或作業系統。
基頻電路630可包括例如(但不限於)一或多個單核或多核處理器。處理器可包括基頻處理器。基頻電路630可處理各種無線電控制功能,其賦能與一或多個無線電網路經由RF電路635之通訊。無線電控制功能可包括(但不限於)訊號調變、編碼、解碼、射頻偏移(radio frequency shifting)等等。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630可提供與一或多個無線電技術相容的通訊。舉例來說,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630可支援與演進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網絡(EUTRAN)、其他無線都會區域網路(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WMAN)、無線區域網路(WLAN)、或無線個人區域網路(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之通訊。於其中基頻電路630係被組構以支援多於一個無線協定的無線電通訊之實施例可參照多模式基頻電路。
於各種實施例中,基頻電路630可包括用以操作非被嚴格地考量為在基頻中的訊號之電路。舉例來說,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630可包括用以操作具有中間頻率(其係介於基頻與射頻之間)的訊號之電路。
RF電路635可使用調變的電磁輻射透過非固體介質來賦能與無線網路之通訊。於各種實施例中,RF電路635可包括切換器、過濾器、放大器等等,以促進與無線網路之通訊。
於各種實施例中,RF電路635可包括用以操作非被嚴格地考量為在射頻中的訊號之電路。舉例來說,於一些 實施例中,RF電路635可包括用以操作具有中間頻率(其係介於基頻與射頻之間)的訊號之電路。
於各種實施例中,以上關於UE或eNB所述之傳送器電路或接收器電路可被整體或部份體現於RF電路635、基頻電路630、及/或應用電路625之其中一或多者。
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處理器之一些或所有的組成組件可被使用以實現此處所述之任何實施例的態樣。此等實施例可藉由基頻電路630、應用電路625、及/或記憶體/儲存器640可被一起實現於系統單晶片(SOC)上而被實現。
記憶體/儲存器640可被使用以對例如系統600載入與儲存資料及/或指令。於一實施例,記憶體/儲存器640可包括合適的揮發性記憶體之任何組合(例如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及/或非揮發性記憶體(例如快閃記憶體)。
於各種實施例中,I/O介面610可包括被設計以賦能使用者與系統600互動之一或多個使用者介面及/或被設計以賦能週邊組件與系統600互動之週邊組件介面。使用者介面可包括(但不限於)實體鍵盤或小鍵盤(keypad)、觸碰墊、揚聲器、麥克風、及諸如此類。週邊組件介面包括(但不限於)非揮發性記憶體埠、通用串列匯流排(USB)埠、音訊插孔(audio jack)、及電源供應介面。
於各種實施例中,感測器615可包括一或多個感測裝 置以決定有關系統600之環境狀況及/或位置資訊。於一些實施例中,感測器615可包括(但不限於)陀螺儀感測器、加速計、近程感測器(proximity sensor)、周圍光感測器、及定位單元。定位單元亦可為基頻電路630及/或RF電路635之部份(或與其互動)以與定位網路之組件(例如全球定位系統(GPS)衛星)進行通訊。於各種實施例中,顯示器605可包括顯示器(例如液晶顯示器、觸碰螢幕顯示器等等)。
於各種實施例中,系統600可為行動計算裝置,例如(但不限於)膝上型計算裝置、平板電腦計算裝置、小筆電、超輕薄筆電、智慧型手機、及諸如此類。於各種實施例中,系統600可具有更多或更少的組件、及/或不同的架構。
第7圖顯示範例UE,係顯示為UE 700。UE 700可為UE 61、eNB 150、或此處所述之任何裝置的實現。UE 700可包括組構以與傳送台(例如基地台(BS)、或另一類型的無線廣域網路(WWAN)存取點)通訊之一或多個天線708。UE 700可被組構以使用包括3GPP LTE、WiMAX、高速封包存取(HSPA)、藍牙及WiFi中之至少一無線通訊標準來通訊。UE 700可對於各無線通訊標準或使用分離的天線或對於多個無線通訊標準使用共用的天線來通訊。UE 700可於WLAN、WPAN、及/或WWAN中通訊。
第7圖亦顯示麥克風720及一或多個揚聲器712,其 可被使用於音訊輸入與輸出(至及從UE 700)。顯示器螢幕704可為液晶顯示器(LCD)螢幕,或另一類型的顯示器螢幕,例如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顯示器螢幕704可被組構為觸碰螢幕。觸碰螢幕可使用電容式、電阻式、或另一類型的觸碰螢幕技術。應用程式處理器714與圖形處理器718可被耦接至內部記憶體716以提供處理與顯示能力。非揮發性記憶體埠710亦可被使用以提供資料輸入/輸出選項予使用者。非揮發性記憶體埠710亦可被使用以擴充UE 700之記憶體功能。鍵盤706可被整合至UE 700或無線地連接至UE 700以提供額外的使用者輸入。虛擬鍵盤亦可被使用觸碰螢幕來提供。位於UE 700之前(顯示器螢幕)側或後側之相機722亦可被整合至UE 700之殼體702內。
第8圖為顯示範例電腦系統機器800(於此說明之任何一或多個方法論可被運行於其中,且其可被使用以實現eNB 150、UE 61、或此處所述之任何其他裝置)之方塊圖。於各種替代實施例中,機器操作為獨立裝置或可被連接(經由網路)至其他機器。於經由網路的配置中,該機器可操作於在伺服器-客戶網路環境中之伺服器或客戶機器的身份中或其可作為同級間(或分散式)網路環境中之同級機器。機器可為個人電腦(PC)(其可或可不為可攜式(例如筆記型電腦或小筆電))、平板電腦、機上盒(STB)、遊戲機、個人數位助理(PDA)、行動電話或智慧型手機、網路裝置、網路路由器、交換器、或橋接 器、或能執行指明由該機器所進行之動作的指令(序列地或別的方式)之任何機器。再者,雖然顯示的僅是單一機器,用語「機器」亦可包括個別地或共同地執行一組(或多組)指令以執行任何一或多個此處所述的方法之任何機器的組合。
範例電腦系統機器800包括處理器802(例如中央處理單元(CPU)、圖形處理單元(GPU)、或兩者)、主記憶體804、靜態記憶體806,其經由互連808(例如鏈結、匯流排等等)彼此通訊。電腦系統機器800可進一步包括視訊顯示單元810、文數輸入裝置812(例如鍵盤)、及使用者介面(UI)導航裝置814(例如滑鼠)。於一範例中,視訊顯示單元810、輸入裝置812與UI導航裝置814為觸碰螢幕顯示器。電腦系統機器800可額外地包括大量儲存裝置816(例如驅動單元)、訊號產生裝置818(例如揚聲器)、輸出控制器832、電源管理控制器834、網路介面裝置820(其可包括或可操作地與一或多個天線830、收發器、或其他無線通訊硬體通訊)、及一或多個感測器828,例如GPS感測器、羅盤、位置感測器、加速計、或其他感測器。
儲存裝置816包括機器可讀取媒體822,其上係儲存藉由此處所述之任何一或多個方法論或功能來具體化或利用之一或多組的資料結構與指令824(例如軟體)。指令824亦可在電腦系統機器800之執行期間完全地或部份地存在於主記憶體804、靜態記憶體806、及/或處理器 802中,而主記憶體804、靜態記憶體806、與處理器802亦構成電腦可讀取媒體。
雖然機器可讀取媒體822係於範例實施例中被顯示為單一媒體,用語「機器可讀取媒體」可包括儲存一或多個指令824之單一媒體或多個媒體(例如集中式或分散式資料庫、及/或相關聯的快取與伺服器)。用語「機器可讀取媒體」亦應可包括能儲存、編碼、或攜帶指令以藉由機器來執行且造成機器執行本揭露之任何一或多個方法論、或能儲存、編碼、或攜帶由指令所使用或相關聯的資料結構或之任何有形的媒體(tangible medium)。
指令824可進一步透過通訊網路826使用傳送媒體經由網路介面裝置820利用一數量的已知傳送協定(例如超文件傳送協定(HTTP))其中之任何一者而被傳送或接收。用語「傳送媒體」應包括能儲存、編碼、或攜帶指令以供機器執行之任何媒體,且包括數位或類比通訊訊號或其他非實體媒體以幫助與此軟體通訊。
各種技術(或特定態樣或其部份)可採用包含於有形的媒體(例如軟碟片、CD-ROM、硬碟、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或任何其他機器可讀取儲存媒體)中之程式碼(亦即指令)之形式,其中當程式碼被載入至且被機器(例如電腦)所執行時,該機器變為用以實現各種技術之裝置。在程式碼執行於可程式化電腦上的情形中,計算裝置可包含處理器、可由處理器讀取之儲存媒體(包含揮發性及非揮發性記憶體及/或儲存元件)、至少一輸入裝 置、及至少一輸出裝置。揮發性及非揮發性記憶體及/或儲存元件可為RAM、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PROM)、快閃碟、光碟、磁性硬碟、或其他用以儲存電子資料之媒體。基地台(base station)與行動站(mobile station)亦可包括收發器模組、計數器模組、處理模組、及/或時鐘模組或計時器模組。可實現或利用各種上述技術之一或多個程式可使用應用程序編程介面(API)、可再使用的控制、及類似者。此程式可被實現於高階程序或物件導向程式語言以與電腦系統通訊。然而,程式可被實現於組合或機械語言,若有需要。於任何情形中,語言可為編譯或解譯語言,且與硬體實現結合。
各種實施例可使用3GPP LTE/LTE-A、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802.11、及藍牙通訊標準。各種替代實施例可使用有關此處所述之技術的各種其他WWAN、WLAN、及WPAN協定與標準。這些標準包括(但不限於)3GPP(例如HSPA+、UMTS)、IEEE 802.16(例如802.16p)、或Bluetooth(例如Bluetooth 7.0、或由藍牙特益團體(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所界定之類似標準)標準家族以外的標準。其他可應用的網路組態可被包括於目前所述的通訊網路之範疇內。應了解的是,於此通訊網路上之通訊可使用有線或無線通訊媒體之任何結合使用任何數量的PAN、LAN、及WAN而被促進。
第9圖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對於一實施例之UE裝置900的範例組件。於一些實施例中,UE裝置900可包括 至少如所顯示地耦接在一起的應用電路902、基頻電路904、射頻(RF)電路906、前端模組(FEM)電路908及一或多個天線910。於一些實施例中,UE裝置900可包括額外的元件,例如記憶體/儲存器、顯示器、相機、感測器、及/或輸入/輸出(I/O)介面。
應用電路902可包括一或多個應用處理器。舉例來說,應用電路902可包括例如(但不限於)一或多個單核或多核處理器。處理器可包括任何一般目的處理器及專用處理器(例如圖形處理器、應用處理器等等)之組合。處理器可與記憶體/儲存器耦接及/或可包括記憶體/儲存器且可被組構以執行儲存於記憶體/儲存器中之指令,以賦能各種應用及/或作業系統,以運行於該系統。
基頻電路904可包括例如(但不限於)一或多個單核或多核處理器。基頻電路904可包括一或多個基頻處理器及/或控制邏輯,以處理從RF電路906之接收訊號路徑所接收的基頻訊號、及以對於RF電路906之傳送訊號路徑產生基頻訊號。基頻電路904可與應用電路902介接以用於基頻訊號之產生與處理及用於控制RF電路906之操作。舉例來說,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904可包括第二代(2G)基頻處理器904a、第三代(3G)基頻處理器904b、第四代(4G)基頻處理器904c、及/或對於其他現有世代、發展中或未來將發展的世代(例如第五代(5G)、6G等等)之其他基頻處理器904d。基頻電路904(例如一或多個基頻處理器904a-d)可處理各種無線電控制 功能,其賦能與一或多個無線電網路之通訊經由RF電路906。無線電控制功能可包括(但不限於)訊號調變/解調變、編碼/解碼、射頻偏移(radio frequency shifting)等等。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904之調變/解調變電路可包括快速傅立葉轉換(FFT)、預編碼(precoding)、及/或叢集映射/解映射(constellation mapping/demapping)功能。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904之編碼/解碼電路可包括迴旋(convolution)、去尾迴旋(tail-biting convolution)、加速、維特比(Viterbi)、及/或低密度同位檢查(Low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編碼器/解碼器功能。調變/解調變及編碼器/解碼器功能之實施例並不限於這些範例且可包括於其他實施例中之其他適合的功能。
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904可包括協定堆疊之元件,舉例來說,EUTRAN協定之元件,包括例如實體(PHY)、媒體存取控制(MAC)、無線電鏈結控制(RLC)、封包資料聚合協定(PDCP)、及/或RRC元件。基頻電路904之中央處理單元(CPU)904e可被組構以運行協定堆疊的元件於PHY、MAC、RLC、PDCP及/或RRC層之傳訊。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可包括一或多個音訊數位訊號處理器(DSP)904f。音訊DSP 904f可包括用於壓縮/解壓縮及回音消除之元件且可包括於其他實施例之其他適合的處理元件。基頻電路之組件可被適合地結合於單一晶片、單一晶片組中、或於一些實施例中 被設置於相同電路板上。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904與應用電路902之一些或所有構成組件可被一起實現於例如系統單晶片(SOC)上。
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904可提供與一或多個無線電技術相容的通訊。舉例來說,於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904可支援與演進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網絡(EUTRAN)及/或其他無線都會區域網路(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WMAN)、無線區域網路(WLAN)、無線個人區域網路(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之通訊。於其中基頻電路904係被組構以支援多於一個無線協定的無線電通訊之實施例可參照多模式基頻電路。
RF電路906可使用調變的電磁輻射透過非固體介質來賦能與無線網路之通訊。於各種實施例中,RF電路906可包括切換器、過濾器、放大器等等,以促進與無線網路之通訊。RF電路906可包括一接收訊號路徑,其可包括用以將從FEM電路908所接收的RF訊號進行降轉換(down-convert)及提供基頻訊號至基頻電路904之電路。RF電路906亦可包括一傳送訊號路徑,其可包括用以將藉由基頻電路904所提供的基頻訊號進行昇轉換(up-convert)及提供RF輸出訊號至FEM電路908以供傳送之電路。
於一些實施例中,RF電路906可包括一接收訊號路徑與一傳送訊號路徑。RF電路906之接收訊號路徑可包 括混合器電路906a、放大器電路906b及過濾器電路906c。RF電路906之傳送訊號路徑可包括過濾器電路906c與混合器電路906a。RF電路906亦可包括合成器電路906d用以合成一頻率以供接收訊號路徑與傳送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906a使用。於一些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906a可被組構以基於由合成器電路906d所提供之經合成的頻率來將從FEM電路908所接收的RF訊號進行降轉換。放大器電路906b可被組構以放大經降轉換的訊號且過濾器電路906c可為組構以從經降轉換的訊號中移除不想要的訊號以產生輸出基頻訊號之低通過濾器(low-pass filter;LPF)或帶通過濾器(band-pass filter;BPF)。輸出基頻訊號可被提供至基頻電路904以供進一步處理。於一些實施例中,輸出基頻訊號可為零頻率基頻訊號(其並非必須)。於一些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906a可包含被動混合器,然而實施例之範疇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些實施例中,傳送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906a可被組構以基於由合成器電路906d所提供之經合成的頻率將輸入基頻訊號進行昇轉換,以對於FEM電路908產生RF輸出訊號。基頻訊號可藉由基頻電路904來提供且可藉由過濾器電路906c來過濾。過濾器電路906c可包括低通過濾器(LPF),然而實施例之範疇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些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906a與傳送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906a可包括二或更多個混 合器且可被設置以分別用於正交(quadrature)降轉換(down conversion)及/或昇轉換(up conversion)。於一些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906a與傳送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906a可包括二或更多個混合器且可被設置以用於影像排斥(例如哈特立影像排斥(Hartley image rejection))。於一些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906a與傳送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906a可被設置以分別用於直接降轉換及/或直接昇轉換。於一些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906a與傳送訊號路徑之混合器電路906a可被組構以用於超外差操作。
於一些實施例中,輸出基頻訊號與輸入基頻訊號可為類比基頻訊號,然而實施例之範疇並不以此為限。於一些替代實施例中,輸出基頻訊號與輸入基頻訊號可為數位基頻訊號。於這些替代實施例中,RF電路906可包括類比至數位轉換器(ADC)及數位至類比轉換器(DAC)電路且基頻電路904可包括數位基頻介面以與RF電路906通訊。
於一些雙模式實施例中,分開的無線電IC電路可對各頻譜提供處理訊號,然而實施例之範疇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些實施例中,合成器電路906d可為分數N合成器(fractional-N synthesizer)或分數N/N+1合成器(fractional N/N+1 synthesizer),然而實施例之範疇並不以此為限,其他類型的頻率合成器可被使用。舉例來說,合成器電路906d可為三角積分合成器(delta-sigma synthesizer)、頻率倍增器、或包含鎖相迴路與頻率除法器(frequency divider)之合成器。
合成器電路906d可被組構以基於頻率輸出與除法器控制輸入來合成一輸出頻率以供RF電路906之混合器電路906a使用。於一些實施例中,合成器電路906d可為分數N/N+1合成器。
於一些實施例中,頻率輸入可由電壓控制振盪器(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VCO)提供(其並非必須)。除法器控制輸入可基於期望的輸出頻率藉由基頻電路904或應用處理器902來提供。於一些實施例中,除法器控制輸入(例如N)可基於由應用處理器902所指示之通道而從查找表被決定。
RF電路906之合成器電路906d可包括除法器、延遲鎖定迴路(delay-locked loop;DLL)、多工器及相位累加器。於一些實施例中,除法器可為雙模數除法器(dual modulus divider;DMD)而相位累加器可為數位相位累加器(digital phase accumulator;DPA)。於一些實施例中,DMD可被組構以將輸入訊號除N或N+1(例如基於進位輸出(carry out)),以提供分數除法比(fractional division ratio)。於一些例示實施例中,DLL可包括一組串聯的、可調的、延遲元件、相位偵測器、電荷泵(charge pump)及D型正反器。於這些實施例中,延遲元件可被組構以將VCO期間打破成Nd個相同封包的相位,其中Nd為延遲元件在延遲線中之數量。依此方式, DLL提供負反饋以幫助確保整個延遲線的總延遲為一個VCO循環。
於一些實施例中,合成器電路906d可被組構以產生載波頻率作為輸出頻率,同時於其他實施例中,輸出頻率可為載波頻率的倍數(例如兩倍載波頻率、四倍載波頻率)且與正交產生器及除法器電路一起使用,以產生於載波頻率之關於彼此具有多個不同相位之多個訊號。於一些實施例中,輸出頻率可為LO頻率(fLO)。於一些實施例中,RF電路906可包括IQ/極轉換器(IQ/polar converter)。
FEM電路908可包括接收訊號路徑,其可包括組構以操作於從一或多個天線910所接收RF訊號、放大所接收訊號及提供放大版本的所接收訊號至RF電路906以供進一步處理之電路。FEM電路908亦可包括傳送訊號路徑,其可包括組構以放大由RF電路906所提供之用於傳送的訊號以供一或多個天線910中之一或多者傳送。
於一些實施例中,FEM電路908可包括TRANSMISSION/RX切換器以在傳送模式與接收模式操作間切換。FEM電路可包括一接收訊號路徑與一傳送訊號路徑。FEM電路之接收訊號路徑可包括低雜訊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以放大所接收的RF訊號及提供經放大接收的RF訊號作為一輸出(例如至RF電路906)。FEM電路908之傳送訊號路徑可包括功率放大器(PA)以放大輸入RF訊號(例如藉由RF電路906提供),及 一或多個過濾器以產生RF訊號以供後續傳送(例如藉由一或多個天線910中之一或多者)。
於一些實施例中,UE 900包含複數個電源節省機制。若UE 900係於RRC_Conneted的狀態(當其期望立刻接收流量時,其仍連接至eNB)中,則在不活動的期間之後其可進入已知為非連續接收模式(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ode;DRX)之狀態中。於此狀態期間,裝置可關機短暫的時間之間隔且因此節省電源。
若沒有資料流量活動達一延伸期間的時間,則UE 900可轉變至RRC_Idle狀態,於其中其與網路斷線且不執行例如通道品質反饋、交遞等等之操作。UE 900進入極低電源狀態且其執行呼叫(paging),於其中其週期地喚醒以留意網路且然後再次關機。裝置無法接收資料於此狀態,為了接收資料,其必須轉變回RRC_Connected狀態。
額外的電源節省模式可允許裝置對於較呼叫間隔長的期間(範圍從數秒至數小時)為對網路不可用的。在此時間期間,裝置為完全不可連接至網路的,且可完全地關機。在此時間發送之任何資料遭遇大量延遲且其係假設延遲是可接受的。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可用硬體、韌體與軟體之其中一者或其結合來實現。各種方法或技術(或特定態樣或其部份)可採用包含於有形的媒體(例如快閃記憶體、硬碟、可攜式儲存裝置、唯讀記憶體(ROM)、RAM、半導體 記憶體裝置(例如EPROM、電性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磁碟儲存媒體、光學儲存媒體、或任何其他機器可讀取儲存媒體或儲存裝置)中之程式碼(亦即指令)之形式,其中當程式碼被載入至且被機器(例如電腦或網路裝置)所執行時,該機器變為用以實現各種技術之裝置。
應了解的是,於此說明中描述之功能性單元或能力已被參照或標示為組件或模組以更顯著地強調其自主實現。舉例來說,組件或模組可被實現為硬體電路,包含傳統超大規模集成(VLSI)電路或閘極陣列、現有的半導體(例如邏輯晶片、電晶體)、或其他離散組件。組件或模組亦可被實現於可程式化硬體裝置,例如場可程式化閘極陣列、可程式化陣列邏輯、可程式化邏輯裝置或類似者。組件或模組亦可被實現於軟體以藉由許多類型的處理器來執行。可執行的碼之一識別的組件或模組可例如包含一或多個實體或邏輯區塊的電腦指令,其可例如被組織為一物件、程序、或函式。再者,一識別的組件或模組的可執行性不需要被實體地一起設置,但可包含儲存於不同位置之不同的指令,當其被邏輯地一起加入時,包含該組件或模組且對該組件或模組達成所述之目的。
確實,可執行碼的組件或模組可為單一指令,或許多指令,且可甚至被分佈於不同程式間及數個記憶體裝置間之數個不同的碼段。同樣地,作業資料可於組件或模組中被識別及說明於此,且可被具體化於任何適合的模式及被 組織於任何適合的資料結構之類型中。作業資料可被收集為一單一資料集,或可被分佈於包含不同儲存裝置之不同位置,及可至少部份存在僅為電子訊號於一系統或網路中。組件或模組可為被動或主動,包含可操作以執行期望功能的代理者。
100:無線網路 101:使用者設備 105:控制電路 110:傳送電路 115:接收電路 150:演進節點B 155:控制電路 160:傳送電路 165:接收電路 190:空氣介面 195:網路 210:通道 220:通道 230:角度式插入波束 240:功率式插入波束 400:方法 405:操作 410:操作 415:操作 420:操作 500:方法 505:操作 510:操作 515:操作 520:操作 600:系統 605:顯示器 610:輸入/輸出(I/O)介面 615:感測器 620:相機 625:應用電路 630:基頻電路 635:射頻(RF)電路 640:記憶體/儲存器 700:使用者設備 702:殼體 704:顯示器螢幕 706:鍵盤 708:天線 710:非揮發性記憶體埠 712:揚聲器 714:應用程式處理器 716:內部記憶體 718:圖形處理器 720:麥克風 722:相機 800:電腦系統機器 802:處理器 804:主記憶體 806:靜態記憶體 808:互連 810:視訊顯示單元 812:文數輸入裝置 814:使用者介面(UI)導航裝置 816:大量儲存裝置 818:訊號產生裝置 820:網路介面裝置 822:機器可讀取媒體 824:指令 826:通訊網路 828:感測器 830:天線 832:輸出控制器 834:電源管理控制器 900:使用者設備 902:應用電路 904:基頻電路 904A:第二代(2G)基頻處理器 904B:第三代(3G)基頻處理器 904C:第四代(4G)基頻處理器 904D:其他基頻處理器 904E:中央處理單元 904F:音訊數位訊號處理器 906:射頻(RF)電路 906A:混合器電路 906B:放大器電路 906C:過濾器電路 906D:合成器電路 908:前端模組(FEM)電路 910:天線
第1圖為包括可根據此處所述之一些實施例來操作之演進節點(eNB)與使用者設備(UE)之系統的方塊圖。
第2圖為顯示根據此處所述之一些實施例的使用MIMO用於通訊之系統的額外態樣之圖式。
第3圖顯示根據此處所述之各種實施例的波束插入之態樣。
第4圖說明根據一些範例實施例於大規模MIMO系統中用於波束插入之方法。
第5圖說明根據一些範例實施例於大規模MIMO系統中用於波束插入之方法。
第6圖說明根據一些範例實施例之計算機器的態樣。
第7圖說明根據一些範例實施例之UE的態樣。
第8圖為說明可關於此處所述之各種實施例被使用的範例電腦系統機器之方塊圖。
第9圖為說明包括可關於此處所述之各種實施例被使用的無線通訊系統之態樣的範例使用者設備之方塊圖。
100:無線網路
101:使用者設備
105:控制電路
110:傳送電路
115:接收電路
150:演進節點
155:控制電路
160:傳送電路
165:接收電路
190:空氣介面
195:網路
210:通道
220:通道

Claims (20)

  1. 一種電腦可讀取媒體,包含指令,當被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時,組構一基地台以: 使用與該基地台之第一複數個天線相關聯的一第一傳送波束來傳送一第一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 使用與該基地台之第二複數個天線相關聯的一第二傳送波束來傳送一第二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及 於該基地台處,從一或多個使用者設備(UE)之一第一UE,接收一組波束插入資訊,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係基於一波束形成參考訊號接收功率(Beamformed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BRS-RP)。
  2. 如請求項1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該等指令更可執行以: 基於該組波束插入資訊來傳送一下行傳送。
  3. 如請求項1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使用該基地台之第一複數個天線以執行傳送該第一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其中使用該基地台之第二複數個天線以執行傳送該第二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
  4. 如請求項1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包括該第一傳送波束之一通道品質指標。
  5. 如請求項1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該等指令更組構該基地台以在接收該組波束插入資訊之前以該第一UE來啟動一通道狀態資訊(CSI)處理; 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包含對於該第一傳送波束之一第一傳送波束索引(BI)值及對於該第二傳送波束之一第二BI值。
  6. 如請求項5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包含與插入因子α與β相關聯之角度式波束插入指標(Angle based Beam interpolation Indicator;ABI)資料; 其中:
    Figure 03_image009
    其中θ為被使用以傳送該第一經插入傳送之該經插入傳送波束之一水平角度; 其中θ1為該第一傳送波束之一水平角度; 其中θ2為該第二傳送波束之一水平角度; 其中φ為被使用以傳送該第一經插入傳送之該經插入傳送波束之一垂直角度; 其中φ1為該第一傳送波束之一垂直角度;及 其中φ2為該第二傳送波束之一垂直角度。
  7. 如請求項6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該ABI資料由與儲存於該基地台中之一ABI表相關聯之一兩位元值所組成。
  8. 如請求項6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包含與功率插入因子γ 相關聯之功率式波束插入指標(Power based Beam interpolation Indicator;PBI)資料; 其中:
    Figure 03_image011
    其中P 為被使用以傳送該第一經插入傳送之該經插入傳送波束; 其中P1 為該第一傳送波束;及 其中P2 為該第二傳送波束。
  9. 一種裝置,其包含: 一或多個處理器,其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被組構以使一基地台: 使用與該基地台之第一複數個天線相關聯的一第一傳送波束來傳送一第一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 使用與該基地台之第二複數個天線相關聯的一第二傳送波束來傳送一第二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及 於該基地台處,從一或多個UE之一第一UE,接收一組波束插入資訊,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係基於一波束形成參考訊號接收功率(Beamformed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BRS-RP)。
  10. 如請求項9之裝置,其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更被組構以: 基於該組波束插入資訊來傳送一下行傳送。
  11. 如請求項9之裝置,其中使用該基地台之第一複數個天線以執行傳送該第一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其中使用該基地台之第二複數個天線以執行傳送該第二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
  12. 如請求項9之裝置,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包括該第一傳送波束之一通道品質指標。
  13. 一種裝置,其包含: 一或多個處理器,其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被組構以使一使用者設備(UE): 測量自一基地台所接收之一第一傳送波束上之一第一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 測量自該基地台所接收之一第二傳送波束上之一第二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 從該第一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及該第二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來產生一組波束插入資訊;及 將該組波束插入資訊傳送至該基地台,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係基於一波束形成參考訊號接收功率(Beamformed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BRS-RP)。
  14. 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更可執行以: 基於該組波束插入資訊來自該基地台接收一下行傳送。
  15. 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使用該基地台之第一複數個天線以執行傳送該第一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其中使用該基地台之第二複數個天線以執行傳送該第二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
  16. 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包括該第一傳送波束之一通道品質指標。
  17. 一種電腦可讀取媒體,包含指令,當被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時,組構一使用者設備(UE)以: 測量自一基地台所接收之一第一傳送波束上之一第一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 測量自該基地台所接收之一第二傳送波束上之一第二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 從該第一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及該第二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來產生一組波束插入資訊;及 傳送該組波束插入資訊至該基地台,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係基於一波束形成參考訊號接收功率(Beamformed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BRS-RP)。
  18. 如請求項17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該等指令更可執行以: 基於該組波束插入資訊來自該基地台接收一下行傳送。
  19. 如請求項17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使用該基地台之第一複數個天線以執行傳送該第一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其中使用該基地台之第二複數個天線以執行傳送該第二傳送波束形成參考訊號。
  20. 如請求項17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該組波束插入資訊包括該第一傳送波束之一通道品質指標。
TW109131868A 2015-09-15 2016-08-01 用於波束插入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及裝置 TWI7588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PCT/CN2015/089626 2015-09-15
WOPCT/CN2015/089626 2015-09-15
PCT/US2015/067320 WO2017048311A1 (en) 2015-09-15 2015-12-22 Beam interpolation in massive mimo systems
WOPCT/US15/67320 2015-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2081A true TW202112081A (zh) 2021-03-16
TWI758864B TWI758864B (zh) 2022-03-21

Family

ID=582896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4336A TWI706637B (zh) 2015-09-15 2016-08-01 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中的波束插入
TW109131868A TWI758864B (zh) 2015-09-15 2016-08-01 用於波束插入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及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4336A TWI706637B (zh) 2015-09-15 2016-08-01 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中的波束插入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2111B2 (zh)
DE (1) DE112015006907T5 (zh)
TW (2) TWI706637B (zh)
WO (1) WO20170483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48311A1 (en) 2015-09-15 2017-03-23 Intel IP Corporation Beam interpolation in massive mimo systems
WO2017075803A1 (en) * 2015-11-06 2017-05-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si feedback processing and reporting for eb/fd-mimo
US10904040B2 (en) * 2015-11-26 2021-01-2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hannel estimation in communications
US10567058B2 (en) * 2017-02-08 2020-02-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management
CN109327846B (zh) * 2017-07-31 2022-0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测量上报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1212860B2 (en) * 2017-11-29 2021-1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ing beam candidates for transmitting beam failure recovery signal
WO2019120476A1 (en) * 2017-12-18 2019-06-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eam training for a radio transceiver device
US10880896B2 (en) * 2018-05-31 2020-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Identifying beams of interest for position estimation
WO2020043301A1 (en) * 2018-08-31 2020-03-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eam-formed signal transmission from a network node
US10602478B1 (en) * 2018-12-06 2020-03-24 Sprint Spectrum L.P. Use of mobility as basis to control configuration of MU-MIMO service
US20220201505A1 (en) * 2019-04-30 2022-06-23 Sony Group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enabling beam reference signalling, wireless devices and network nodes
US11252770B1 (en) * 2020-01-30 2022-02-15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Massive MIMO pairing criteria adjustments
EP3968532A1 (en) * 2020-09-14 2022-03-16 Nokia Technologies Oy User equipment beam correspondence
US11856568B2 (en) * 2020-11-18 2023-1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sisted beam management between frequency bands
US11777561B2 (en) * 2021-10-26 2023-10-03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Power budget control via beamform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76007B1 (en) 2004-07-21 2010-03-09 Jihoon Choi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polation based transmit beamforming for MIMO-OFDM with partial feedback
US7705761B2 (en) * 2007-11-07 2010-04-27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deband direct sampling and beamforming using complex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US8559294B2 (en) 2010-07-29 2013-10-15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jor group scheduling in a fixed beam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839386B1 (ko) * 2011-08-12 2018-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적응적 빔포밍 장치 및 방법
WO2013133645A1 (ko) * 2012-03-07 2013-09-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계층적 빔 포밍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4335500B (zh) * 2012-05-25 2018-11-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使用波束形成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042562A1 (en) * 2012-09-12 2014-03-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in a network node, method in a user equipment, a network node and a user equipment for selecting a beam candidate
GB2517218B (en) * 2013-08-16 2017-10-04 Analog Devices Global Communication unit and method of antenna array calibration
US20150303741A1 (en) * 2014-04-18 2015-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energy transmission
CN105450273B (zh) * 2015-08-24 2016-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编码指示信息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048311A1 (en) 2015-09-15 2017-03-23 Intel IP Corporation Beam interpolation in massive mimo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0071A (zh) 2017-06-01
DE112015006907T5 (de) 2018-05-24
WO2017048311A1 (en) 2017-03-23
US20180269945A1 (en) 2018-09-20
TWI706637B (zh) 2020-10-01
US10382111B2 (en) 2019-08-13
TWI758864B (zh) 2022-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6637B (zh) 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中的波束插入
JP7034129B2 (ja) ビーム非対応ビーム管理
US20200274595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Beam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
US10880897B2 (en) Apparatus of a user equipment (UE) to select resources in a vehicle to vehicle (V2V)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90363772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reporting for bandwidth parts
US9264968B2 (e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US11949474B2 (en) Management of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164699B2 (en) CSI reporting in beamforming systems via time- and frequency-distributed CSI estimation
US10849001B2 (en) Measurement restrictions for CoMP
CN110972321B (zh) 非相干联合传输的下行链路控制
US10856358B2 (en) Hierarchical CDRX configuration for dynamic bandwidth part management and power saving
US20210400589A1 (en) Techniques to reduce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easurements and user equipment power consumption
JP7181944B2 (ja) デフォルトのpucch及びsrsビームの判定
WO201718134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subband beamforming
TWI758253B (zh) 蜂巢式輔助的精細時序量測之設備、系統及方法
WO2024097018A1 (en) Csi reference resources for aperiodic csi reporting
CN115428505A (zh) 激活和去激活周期性参考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