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5978A - 在通信系統中經由控制平面使用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進行使用者資料傳送 - Google Patents

在通信系統中經由控制平面使用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進行使用者資料傳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5978A
TW202105978A TW109125189A TW109125189A TW202105978A TW 202105978 A TW202105978 A TW 202105978A TW 109125189 A TW109125189 A TW 109125189A TW 109125189 A TW109125189 A TW 109125189A TW 202105978 A TW202105978 A TW 20210597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ntrol plane
user equipment
user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5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5659B (zh
Inventor
珍妮佛 J N 劉
Original Assignee
芬蘭商諾基亞科技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芬蘭商諾基亞科技公司 filed Critical 芬蘭商諾基亞科技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5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5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5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565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04W12/037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of the control plane, e.g. signalling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提供在一通信系統中經由一控制平面進行使用者資料傳送之改良技術。例如,一種方法包含判定將經由一控制平面在使用者設備與一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之間傳輸的使用者資料之一大小。方法亦包含:回應於判定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大小低於至少一小資料傳送臨限值,生成一控制平面訊息,控制平面訊息包含將在用於經由該控制平面傳送使用者資料之一小資料容器中傳輸之使用者資料。方法進一步包含在使用者設備與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之間傳輸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

Description

在通信系統中經由控制平面使用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進行使用者資料傳送
本領域一般而言係關於通信系統,且更具體而言但非排他地係關於此類系統內之控制平面通信。
本章節介紹了可有助於促進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之態樣。因此,本章節之陳述應自此角度來閱讀,而不應被理解為對先前技術中存在之內容或對先前技術中不存在之內容的承認。
第四代(4G)無線行動電信技術,亦稱為長期演進(LTE)技術,經設計以按高資料速率提供高容量行動多媒體,尤其用於人類互動。下一代或第五代(5G)技術不僅意欲用於人類互動,而且亦用於所謂的物聯網(IoT)網路中之機器類型通信。
儘管5G網路意欲實現大規模IoT服務(例如,數量眾多之有限容量裝置)及關鍵任務IoT服務(例如,要求高可靠性),但以增強型行動寬頻(eMBB)服務之形式支援對傳統行動通信服務之改良,從而為行動裝置提供改良之無線網際網路存取。
在實例通信系統中,諸如行動終端(用戶)之使用者設備(5G網路中之5G UE,或更廣泛而言,UE)在5G網路中經由空中介面與基地台或存取點(稱為gNB)通信。存取點(例如,gNB)說明性地為通信系統之存取網路的一部分。例如,在5G網路中,存取網路稱為5G系統,且在標題為「技術規範組服務及系統態樣;5G系統之系統架構」之5G技術規範(TS)23.501,V16.0.2中進行描述,該技術規範之揭露內容以引用之方式整體併入本文中。一般而言,存取點(例如,gNB)為UE提供對核心網路(CN)之存取,接著核心網路(CN)為UE提供對其他UE及/或諸如封包資料網路(例如,網際網路)之資料網路的存取。
TS 23.501繼續定義一種5G基於服務之架構(SBA),其將服務模型化為網路功能(NF),該等網路功能使用表現層狀態轉換應用程式設計介面(Restful API)彼此通信。
此外,標題為「技術規範組服務及系統態樣;5G系統之安全架構及程序」之5G技術規範(TS)33.501,V15.4.0進一步描述了與5G網路相關聯之安全管理細節,該技術規範之揭露內容以引用之方式整體併入本文中。
網路效能為任何通信系統中之重要考量因素。例如,對核心網路自使用者設備接收之控制平面訊息的處理可能對網路效能產生重大影響。然而,對此等通信之管理在現有5G方法中呈現了一些挑戰。
說明性實施例提供了在通信系統中經由控制平面使用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進行使用者資料傳送之改良技術。
例如,在一個說明性實施例中,一種方法包含判定將經由一控制平面自使用者設備傳輸至一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的使用者資料之一大小。該方法亦包含:回應於判定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該大小低於至少一小資料傳送臨限值,生成一控制平面訊息,該控制平面訊息包含將在專用於經由該控制平面傳送小使用者資料之一有效負荷容器中傳輸之該使用者資料,該有效負荷容器在下文中稱為小資料容器。該方法亦包含將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自該使用者設備傳輸至該通信系統之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
在另一說明性實施例中,一種方法包含判定將經由一控制平面自一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傳輸至使用者設備的使用者資料之一大小。該方法亦包含:回應於判定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該大小低於至少一小資料傳送臨限值,生成一控制平面訊息,該控制平面訊息包含將在一小資料容器中傳輸之該使用者資料。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將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自該通信系統之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傳輸至該使用者設備。
以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之形式提供了進一步的說明性實施例,該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體現有可執行程式碼,該可執行程式碼在由一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處理器執行以上步驟。進一步之說明性實施例包含一種具有一處理器及一記憶體之設備,該處理器及該記憶體經組態以執行以上步驟。
根據附圖及以下詳細描述,本文描述之實施例之此等及其他特徵及優點將變得更顯而易見。
本文將結合用於在通信系統中經由控制平面使用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來進行使用者資料傳送之實例通信系統及相關聯之技術來說明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不限於所揭露之特定類型的通信系統及/或程序。可使用替代程序及操作在廣泛多種其他類型之通信系統中實施實施例。例如,儘管在利用諸如3GPP下一代系統(5G)之3GPP系統元件之無線蜂巢系統的上下文中進行了說明,但是所揭露之實施例可以直接方式適應於多種其他類型之通信系統。注意,3GPP代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其為開發用於行動電話及其類似者之協定的標準組織。
根據在5G通信系統環境中實施之說明性實施例,一或多個3GPP技術規範(TS)及技術報告(TR)提供對與一或多個說明性實施例互動之使用者設備及網路實體(例如,網路元件、網路功能等)及/或操作的進一步解釋,例如上文提到之3GPP TS 23.501及3GPP TS 33.501。其他3GPP TS/TR文件提供了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之其他習知細節。例如,標題為「技術規範組服務及系統態樣;用於演進通用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存取之通用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增強」之5G技術規範(TS)23.401,V16.2.0描述了蜂巢IoT(CIoT)最佳化(一種下面將描述關於其之一或多個說明性實施例的最佳化)之一般原理,該技術規範之揭露內容以引用之方式整體併入本文中。然而,儘管說明性實施例非常適合於與上文提及之5G相關3GPP標準相關聯的實施方案,但是替代實施例不一定意欲限於任何特定標準。
此外,本文中可在開放系統互連模型(OSI模型)之上下文中解釋說明性實施例,該模型為概念上表徵諸如5G網路之通信系統之通信功能的模型。通常將OSI模型概念化為階層式堆疊,其中給定層服務於上一層且由下一層服務。通常,OSI模型包含七層,其中堆疊之頂層為應用層(第7層),其後為表示層(第6層)、會話層(第5層)、傳送層(第4層)、網路層(第3層)、資料鏈路層(第2層)及實體層(第1層)。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各個層之功能及交互工作,且因此,本文中不描述每一層之進一步細節。然而,應瞭解,儘管說明性實施例非常適合於利用OSI模型之實施方案,但是替代實施例不一定限於任何特定的通信功能模型。
說明性實施例係關於與用於5G網路之基於服務之架構(SBA)相關聯的控制平面訊息管理。在描述此等說明性實施例之前,下面將在圖1及圖2之上下文中描述5G網路之主要組件的一般描述。
圖1示出了在其中實施說明性實施例之通信系統100。應理解,通信系統100中示出之元件意欲代表系統內提供之主要功能,例如,UE存取功能、行動性管理功能、認證功能、服務閘道器功能等。因此,圖1中示出之區塊提到了5G網路中之提供此等主要功能的特定元件。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使用其他網路元件來實施所代表之主要功能中的一些或全部。而且,應理解,在圖1中未示出5G網路之所有功能。而是,表示了便於解釋說明性實施例之功能。隨後的附圖可描繪一些額外元件/功能。
因此,如圖所示,通信系統100包含經由空中介面103與存取點(gNB)104通信之使用者設備(UE)102。在一些實施例中,UE 102為行動台,且此行動台可包含例如行動電話、電腦或任何其他類型之通信裝置。因此,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使用者設備」意欲被廣義地解釋,以便涵蓋多種不同類型之行動台、用戶站或更一般地,通信裝置,包括諸如插入在膝上型電腦或其他設備(諸如智慧型電話或其他蜂巢裝置)中之資料卡之組合的實例。在一或多個說明性實施例中,使用者設備係指IoT裝置,且更具體而言,支援如上文提及且將在本文進一步解釋之CIoT最佳化。在此等實施例中,當UE為IoT裝置時,此等裝置之非限制性實例可包括感測器、監視器、致動器、機器人及/或其他基於機器之裝置。此等通信裝置亦意欲涵蓋通常稱為存取終端之裝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UE 102由通用積體電路卡(UICC)部分及行動設備(ME)部分組成。UICC為UE之使用者相關部分,且含有至少一個通用用戶識別碼模組(USIM)及適當的應用軟體。USIM安全地儲存用以識別及認證存取網路之用戶的永久訂閱識別符及其相關密鑰。ME為UE之使用者無關部分,且含有終端設備(TE)功能及各種行動終端(MT)功能。
注意,在一個實例中,永久訂閱識別符為UE之國際行動用戶識別碼(IMSI)。在一個實施例中,IMSI為固定的15位長度,且由3位行動裝置國家代碼(MCC)、3位行動裝置網路代碼(MNC)及9位行動台識別號碼(MSIN)組成。在5G通信系統中,IMSI稱為訂閱永久識別符(SUPI)。在IMSI作為SUPI之情況下,MSIN提供用戶識別碼。因此,通常僅需對IMSI之MSIN部分進行加密。IMSI之MNC及MCC部分提供路由資訊,服務網路使用該路由資訊以路由至正確的本籍網路。當對SUPI之MSIN加密時,將SUPI稱為「訂閱隱藏識別符」(SUCI)。
存取點104說明性地為通信系統100之存取網路的一部分。此存取網路包含例如具有複數個基地台及一或多個相關聯之無線電網路控制功能的5G系統。基地台及無線電網路控制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為在邏輯上分開之實體,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在相同的實體網路元件(諸如,基地台路由器或蜂巢存取點)中實施。
在此說明性實施例中,存取點104操作性地耦接至行動性管理功能106。在5G網路中,行動性管理功能由存取及行動性管理功能(AMF)實施。在一些實施例中,亦藉由將UE與行動性管理功能連接之AMF來實施安全錨功能(SEAF)。如本文中使用之行動性管理功能為通信系統之核心網路(CN)部分中的除其他網路操作外管理或以其他方式參與對UE(藉由存取點104)之存取及行動性(包括認證/授權)操作的元件或功能(即實體)。AMF在本文中亦可更一般地稱為存取及行動性管理實體。
儘管下面將自在5G系統環境中之在UE與AMF之間的控制平面通信之角度描述說明性實施例,但是應當理解,本文中描述之控制平面訊息管理技術可以直接方式應用於除5G系統以外的通信系統,僅舉例而言,LTE或其他3GPP系統以及任何適當的非3GPP系統。僅舉例而言,在替代實施例中,在通信系統為LTE系統之情況下,行動性管理功能由行動性管理實體(MME)執行。
返回至圖1,在此說明性實施例中,AMF 106操作性地耦接至本籍用戶功能108,即,駐存在用戶之本籍網路中的一或多個功能。如圖所示,此等功能中之一些包括統一資料管理(UDM)功能以及認證伺服器功能(AUSF)。AUSF及UDM(分開地或共同地)在本文中亦更一般地稱為認證實體。此外,本籍用戶功能包括但不限於網路切片選擇功能(NSSF)、網路曝光功能(NEF)、網路儲存庫功能(NRF)及政策控制功能(PCF)。
注意,諸如UE 102之UE通常預訂稱為本籍公共陸地行動網路(HPLMN)之網路,本籍用戶功能108中之一些或全部駐存在該本籍公共陸地行動網路中。若UE正在漫遊(不在HPLMN中),則其通常與受訪公共陸地行動網路(VPLMN)連接,VPLMN亦稱為受訪網路或服務網路。行動性管理功能106中之一些或全部可駐存在VPLMN中,在此情況下,VPLMN中之功能根據需要與HPLMN中之功能進行通信。然而,在非漫遊情形中,行動性管理功能106及本籍用戶功能108可駐存在同一通信網路中。
存取點104亦操作性地耦接至服務閘道器功能,即會話管理功能(SMF)110,其操作性地耦接至使用者平面功能(UPF)112。UPF 112操作性地耦接至封包資料網路,例如網際網路114。如在5G及其他通信網路中已知的,使用者平面(UP)或資料平面通常承載網路使用者流量(使用者資料),而控制平面(CP)通常承載控制信令流量(控制資料)。SMF 110支援與UP用戶會話相關之功能性,例如,PDU會話之建立、修改及釋放。UPF 112支援便於UP操作(例如,封包路由及轉發、與資料網路(例如,圖1中之114)之互連、政策實行及資料緩衝)的功能性。
應瞭解,圖1為簡化圖,此乃因在圖1中未示出網路功能(NF)與其他系統元件之間的所有通信鏈路及連接。考量到各種3GPP TS/TR,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在圖1中未明確示出或可以其他方式概括之各種鏈路及連接。
當某些網路元件之其他典型操作及功能並非說明性實施例之重點但可在適當的3GPP 5G文件中找到時,本文不對其進行詳細描述。應瞭解,圖1中之系統元件的特定配置僅為實例,且在其他實施例中,其他類型及配置之額外或替代元件可用於實施通信系統。例如,在其他實施例中,系統100包含在本文中未明確示出之其他元件/功能。此外,儘管在圖1之實施例中僅示出了單個元件/功能,但此僅係為了說明之簡單及清楚起見。給定的替代實施例可包括更多數目之此等系統元件,以及通常與習知系統實施方案相關聯之類型的額外或替代元件。
亦應注意,儘管圖1將系統元件示出為單個功能區塊,但是組成5G網路之各個子網路被劃分為所謂的網路切片。網路切片(網路分區)包含在公共實體基礎架構上使用網路功能虛擬化(NFV)之每種對應服務類型的一系列網路功能(NF)集(即功能鏈)。根據給定服務(例如eMBB服務、大規模IoT服務及關鍵任務IoT服務)之需要而將網路切片實例化。因此,當創建網路切片或功能之實例時,將該網路切片或功能實例化。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涉及在基礎實體基礎架構之一或多個主機裝置上安裝或以其他方式運行網路切片或功能。UE 102經組態以經由gNB 104存取此等服務中之一或多者。NF亦可存取其他NF之服務。
說明性實施例提供經由通信系統之控制平面進行使用者資料傳送的改良技術,尤其涉及CIoT最佳化的改良技術。圖2為在說明性實施例中之基於控制平面之使用者資料傳送方法中的兩個參與者(即使用者設備及網路功能/元件(例如,AMF))之處理架構200的方塊圖。應瞭解,根據說明性實施例,在基於控制平面之使用者資料傳送方法中可涉及兩個以上參與者。因此,圖2示出了與直接及/或間接通信之參與者中之任何兩個參與者相關聯的處理架構。因此,在說明性實施例中,基於控制平面之使用者資料傳送方法中的每個參與者被理解為組態有圖2所示之處理架構。
如圖所示,使用者設備202包含耦接至記憶體216及介面電路210之處理器212。使用者設備202之處理器212包括控制平面資料傳送處理模組214,其可至少部分地以由處理器執行之軟體的形式實施。處理模組214執行基於控制平面之使用者資料傳送以及結合後續附圖及本文其他地方描述之其他操作。使用者設備202之記憶體216包括控制平面資料傳送儲存模組218,其儲存在基於控制平面之使用者資料傳送及其他操作期間生成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的資料。
如圖進一步所示,網路功能/元件204包含耦接至記憶體226及介面電路220之處理器222。網路功能/元件204之處理器222包括控制平面資料傳送處理模組224,其可至少部分地以由處理器222執行之軟體的形式實施。處理模組224執行基於控制平面之使用者資料傳送以及結合後續附圖及本文其他地方描述之其他操作。網路功能/元件204之記憶體226包括控制平面資料傳送儲存模組228,其儲存在基於控制平面之使用者資料傳送及其他操作期間生成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的資料。
各別使用者設備202及網路功能/元件204之處理器212及222可包含例如微處理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數位信號處理器(DSP)或其他類型之處理裝置或積體電路,以及此等元件之部分或組合。此等積體電路裝置以及其部分或組合係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電路」的實例。硬體及相關聯之軟體或韌體的廣泛多種其他配置可用於實施說明性實施例。
各別使用者設備202及網路功能/元件204之記憶體216及226可用於儲存一或多個軟體程式,該一或多個軟體程式由各別處理器212及222執行以實施本文描述之功能之至少一部分。例如,可使用由處理器212及222執行之軟體碼以直接方式實施基於控制平面之使用者資料傳送操作以及結合後續附圖及本文中其他地方描述的其他功能。
因此,記憶體216或226中之給定記憶體可視為在本文中更普遍地稱為電腦程式產品或者甚至更加普遍地稱為其中體現有可執行程式碼之處理器可讀儲存媒體的實例。處理器可讀儲存媒體之其他實例可以任何組合包括碟片或其他類型之磁性媒體或光學媒體。說明性實施例可包括包含此等電腦程式產品或其他處理器可讀儲存媒體之製品。
記憶體216或226可更具體地包含例如電子隨機存取記憶體(RAM),諸如靜態RAM(SRAM)、動態RAM(DRAM)或其他類型之揮發性或非揮發性電子記憶體。後者可包括例如非揮發性記憶體,諸如快閃記憶體、磁性RAM(MRAM)、相變RAM(PC-RAM)或鐵電RAM(FRAM)。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記憶體」意欲被廣義地解釋,且可額外地或替代地涵蓋例如唯讀記憶體(ROM)、基於碟片之記憶體或其他類型之儲存裝置,以及此等裝置之部分或組合。
各別使用者設備202及網路功能/元件204之介面電路210及220說明性地包含收發器或其他通信硬體或韌體,其允許相關聯之系統元件以本文所描述之方式與彼此通信。
自圖2顯而易見,使用者設備202經組態以用於與網路功能/元件204經由它們各別之介面電路210及220進行通信,且反之亦然。此通信涉及使用者設備202向網路功能/元件204發送資料,及網路功能/元件204向使用者設備202發送資料。然而,在替代實施例中,其他網路元件或其他組件可操作性地耦接在使用者設備202及/或網路功能/元件204之間以及耦接至使用者設備202及/或網路功能/元件204。如本文使用之術語「資料」意欲被廣義地解釋,以便涵蓋可在控制平面訊息管理參與者之間發送的任何類型之資訊,包括但不限於訊息、符記、識別符、密鑰、指示符、使用者資料、控制資料等。
應瞭解,圖2中所示之組件的特定配置僅為實例,且在其他實施例中使用許多替代組態。例如,任何給定的網路元件/功能可經組態以合併額外或替代組件且支援其他通信協定。
鑑於以上說明性架構,下面將在3GPP網路中之IoT連接的上下文中進一步描述基於控制平面之使用者資料傳送方法的說明性實施例。
3GPP已定義用於在3G及4G部署中實現IoT連接之技術集合,包括經由擴展覆蓋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IoT(EC-GSM-IoT)、窄頻IoT(NB-IoT)及增強型機器類型通信(eMTC)進行的。NB-IoT及eMTC無線電技術將用於5G CIoT部署。
如上文所提及,CIoT最佳化之一般原理在上文提到之TS 23.401(例如,條項4.10:C-IoT演進封包系統(EPS)最佳化之介紹)中進行了描述。規定了兩種類型之通信載體最佳化。一種最佳化係基於使用者資料之使用者平面(UP)傳送,且稱為UP CIoT EPS最佳化。另一最佳化,稱為控制平面(CP)CIoT EPS最佳化,藉由將使用者資料或短訊息服務(SMS)訊息封裝在非存取層(NAS)中經由行動性管理元件(LTE中之MME或5G中之AMF)傳送使用者資料或短訊息服務(SMS)訊息,從而在處置短資料異動時減少控制平面訊息之總數。NAS為核心網路與使用者設備之間的UMTS及LTE無線電信協定堆疊中之功能層。此層用於管理通信會話之建立,且在使用者設備漫遊時維持與使用者設備之連續通信。
當UE附接至網路時,UE在較佳網路行為指示中包括UE可支援之網路行為及它將希望使用之網路行為,諸如是否支援CP CIoT EPS最佳化或是否支援UP CIoT EPS最佳化。
當支援CP CIoT EPS最佳化時,CIoT UE可經由NAS信令控制平面發送及接收小資料封包。因為控制平面並非一直忙碌且具有相對低之封包速率,所以當CIoT UE使用控制平面進行通信時存在一些益處。
IoT裝置之關鍵要求為電池壽命。長期演進(LTE)類別M1(Cat-M1)及NB-IoT兩者都需要顯著降低寬頻蜂巢技術之功耗。電池壽命對於各種低成本感測器及計量型IoT裝置可為重要的。例如,在NB-IoT中,即使在極端覆蓋條件下,預期最大電池壽命能達到10年。理想情況下,此等IoT裝置之電池應持續裝置之整個預期壽命週期以避免昂貴的維護。
在一個實例實施例中,考量5G UE 302經由5G通信系統中之N6介面經由控制平面(例如,如圖3中之虛線所示)將使用者資料傳遞至資料網路314(例如,封包資料網路(PDN),諸如網際網路)的情形。UE 302經由3GPP存取點304及NG無線電存取網路(NG-RAN)306連接至AMF 308,且經由N1介面提供使用者資料。AMF 308經由N11介面將使用者資料提供至SMF 310,且SMF經由N4介面將使用者資料提供至UPF 312。UPF 312經由N6介面將資料提供至資料網路314。圖3亦示出了AMF 308與認證實體316之間的通信及介面,假定認證實體316包括AUSF 318、UDM 320及使用者資料儲存庫(UDR)322。如圖所示,SMF 310及UDR 322亦與PCF 324通信。
資料封包大小可能對IoT裝置電池壽命具有重大影響。對於5G CIoT,需要支援經由控制平面傳遞不頻繁之「小」資料。如下面進一步詳細描述的,通信系統可經組態以定義「小」資料大小,諸如基於預期將使用5G CIoT中之特定類型之IoT裝置發送的典型訊息之大小。使用者定義之臨限值可用於為如本文中使用之術語「小」資料規定適當的大小範圍。當經由控制平面傳送小資料時,重要的係最小化傳送中涉及之附加項以藉此減少IoT裝置之能耗以節省電池壽命。
說明性實施例提供了用於為IoT裝置傳送不頻繁之小資料從而有利地延長IoT裝置之電池壽命的有效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經由非存取層(NAS)信令提供不頻繁之小資料的有效傳送。為此,一些實施例定義專用容器,在本文中稱為用於此小資料傳送之「CIoT小資料容器」。CIoT小資料容器被視為一種特殊類型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且UE 302及AMF 308經組態以具有用於處置CIoT小資料容器之程序。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用以支援最大小資料大小之組態的機制,以及用於處置小資料傳送及「大」資料傳送的邏輯。在此情況下,「大」資料傳送係指超過如上文及本文中其他地方描述之使用者定義之「小」資料臨限值的資料之傳送。可使用額外的使用者定義之臨限值來規定經由控制平面進行「大」資料傳送之最大大小(其中更大之資料經由使用者平面傳送)。
亦提供了用於保護及加密經由控制平面傳送之資料內容的技術。
圖4示出了用於處於閒置模式之UE 302之小資料的上行鏈路傳遞程序400。經由3GPP存取處於閒置模式之UE 302可具有待決之上行鏈路使用者資料,且UE可使用具有控制平面CIoT 5GS最佳化之5G系統(5GS)服務。作為前提,假定UE 302向AMF 308註冊了401 CIoT控制平面最佳化(CP-CIoT),建立了NAS安全上下文402,且提供了加密及完整性保護機制403。此外,假定UE 302處於閒置模式404且具有上行鏈路使用者資料待發送。
在步驟405中,UE 302將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之控制平面服務類型設定為「源自行動裝置之請求」。另外,UE 302將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IE)類型設定為「CIoT小資料容器」。UE 302格式化CIoT小資料容器中之協定資料單元(PDU)會話識別符(ID)及釋放輔助資訊以及資料。在一些實施例中,PDU會話ID為4位元,且釋放輔助資訊為2位元。當UE 302希望告知網路兩個條件之一時,包括釋放輔助資訊。第一條件為,在當前上行鏈路資料傳輸之後,預期無進一步之上行鏈路資料傳輸且無進一步之下行鏈路資料傳輸(例如,確認、回應等)。換言之,當上層指示當前上行鏈路資料傳遞已完成資料交換時,第一條件出現。第二條件為,在當前上行鏈路資料傳輸之後,預期僅單一下行鏈路資料傳輸而無進一步之上行鏈路資料傳輸。換言之,當上層指示下一個下行鏈路資料傳輸將完成資料交換時,第二條件出現。應瞭解,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利用不同的條件或更普遍地不同的釋放輔助資訊。在步驟405中,UE 302亦將有效負荷容器IE設定為CIoT小資料容器。
UE 302將如上所述格式化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及有效負荷容器包括於在步驟405中發送之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中。若額外資訊,諸如用於PDU會話同步之PDU會話狀態或CP至UP切換指示(例如,經由上行鏈路資料狀態),則可將此資訊作為單獨之IE包括在步驟405之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中。UE 302接著(例如,經由NG-RAN 306)將步驟405之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發送至AMF 308。UE 302亦啟動重傳計時器(例如,T3517),且進入狀態「5GMM服務請求已發起」。
在接收到具有指示「源自行動裝置之請求」之控制平面服務類型的步驟405之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後,且在完成5GS行動性管理(5GMM)一般程序之後,AMF 308將服務接受訊息409發送至UE 302。若在步驟405之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中包括有效負荷容器IE,且將有效負荷容器類型IE設定為「CIoT小資料容器」,且若有效負荷容器IE成功通過完整性檢查,則AMF 308在步驟406中提取PDU會話ID及釋放輔助資訊。AMF 308在步驟407中經由步驟408中之Nsmf_PDU會話_資料傳遞請求訊息將資料內容轉發至SMF 310。此請求訊息包括資料及PDU會話ID。
如上所述,AMF 308將服務接受訊息409發送至UE 302。服務接受訊息409指示PDU會話狀態,且UE 302現在處於連接模式410。此時,已建立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連接411。若在步驟405之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中包括PDU會話狀態IE,或者若AMF 308需要執行PDU會話狀態同步,則AMF 308將PDU會話狀態IE包括在服務接受訊息409中以指示服務接受訊息409中之與存取類型相關聯的哪些PDU會話在AMF 308中處於活動中。
SMF 310在步驟412中基於組態而選擇用於自UE 302遞送使用者資料之UPF 312(或NEF)。SMF 310接著生成且向UPF 312發送PFCP_資料_轉發訊息413。PFCP_資料_轉發訊息413為封包轉發控制協定(PFCP)訊息,且包括隧道ID及來自步驟405之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的有效負荷容器(例如,使用者資料)。
若在步驟405之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中包括釋放輔助指示IE,且若將有效負荷容器類型IE設定為「CIoT小資料容器」,則AMF 308將在步驟414中基於由釋放輔助指示所指示之條件起作用。若釋放輔助指示指示在上行鏈路資料傳輸之後預期無進一步之上行鏈路資料傳輸或下行鏈路資料傳輸(例如,上述第一條件),則AMF 308釋放RRC連接(例如,NAS信令連接)。若釋放輔助指示指示在上行鏈路資料傳輸之後預期僅單一下行鏈路資料傳輸而無進一步之上行鏈路資料傳輸(例如,上述第二條件),則AMF 308在隨後將下一所接收之下行鏈路資料傳輸遞送至UE 302後釋放RRC連接。
在成功完成上述程序後,UE 302重設服務請求嘗試計數器,停止計時器T3517,且進入「5GMM已註冊」狀態。UE 302亦將來自較低層之已釋放RRC連接之指示視為程序成功完成。若在服務接受訊息409中包括PDU會話狀態資訊元素,則UE 302對在與3GPP存取相關聯之UE側處於活動中但由AMF 308指示為不活動的所有那些PDU會話執行本端釋放。
圖5示出了用於處於連接模式之UE 302之小資料的上行鏈路傳遞程序500。經由3GPP存取處於閒置模式之UE 302可具有待決之上行鏈路使用者資料,且UE可使用具有控制平面CIoT 5GS最佳化之5GS服務。類似於圖4,假定UE 302向AMF 308註冊了501 CP-CIoT,建立了NAS安全上下文502,且提供了加密及完整性保護機制503。此外,假定UE 302處於連接模式504且具有上行鏈路使用者資料待發送。
在步驟505中,UE 302生成上行鏈路NAS資料傳送(UL_NAS_傳送)訊息。UE 302將有效負荷容器類型IE設定為「CIoT小資料容器」,且格式化CIoT小資料容器中之PDU會話ID及釋放輔助資訊以及資料。再次,PDU會話ID可為4位元,而釋放輔助資訊為2位元。釋放輔助資訊類似於上文結合圖4描述之釋放輔助資訊,且由UE 302使用以將第一條件(例如,在當前上行鏈路資料傳輸之後,預期無進一步之上行鏈路資料傳輸且無進一步之下行鏈路資料傳輸)或第二條件(例如,在當前上行鏈路資料傳輸之後,預期僅單一下行鏈路資料傳輸而無進一步之上行鏈路資料傳輸)告知網路。應瞭解,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利用不同的條件或更普遍地不同的釋放輔助資訊。UE 302亦將有效負荷容器IT設定為CIoT小資料容器。
UE 302將如上所述格式化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及有效負荷容器包括在步驟505中之上行鏈路NAS資料傳送訊息中。若需要額外資訊,諸如用於PDU會話同步之PDU會話狀態或CP至UP切換指示(例如,經由上行鏈路資料狀態),則可將此資訊作為單獨之IE包括在步驟505之上行鏈路NAS資料傳送訊息中。UE 302接著將步驟505之上行鏈路NAS資料傳送訊息發送至AMF 308。
在接收到步驟505之上行鏈路NAS資料傳送訊息後,若包括有效負荷容器IE且將有效負荷容器類型IE設定為「CIoT小資料容器」,且若有效負荷容器IE成功通過完整性檢查,則AMF 308在步驟506中提取PDU會話ID及釋放輔助資訊。AMF 308在步驟507中諸如經由與上文結合圖4描述之訊息408類似的Nsmf_PDU會話_資料傳遞請求訊息508將資料轉發至與UE相關聯之SMF 310。
若適用,則在步驟509中將可能的下行鏈路資料提供至UE 302。AMF 308在步驟510中基於步驟505之上行鏈路NAS資料傳送訊息中所包括的釋放輔助資訊而處置NAS信令連接釋放(例如,RRC釋放)。若釋放輔助指示指示在上行鏈路資料傳輸之後預期無進一步之上行鏈路資料傳輸或下行鏈路資料傳輸(例如,上述第一條件),則AMF 308釋放RRC連接(例如,NAS信令連接)。若釋放輔助指示指示在上行鏈路資料傳輸之後預期僅單一下行鏈路資料傳輸而無進一步之上行鏈路資料傳輸(例如,上述第二條件),則AMF 308在隨後將下一所接收之下行鏈路資料傳輸遞送至UE 302後釋放RRC連接。在步驟511中釋放RRC連接,且在步驟512中UE 302進入閒置模式。
SMF 310在步驟513中基於組態而選擇用於自UE 302遞送使用者資料之UPF 312(或NEF)。SMF 310接著生成且向UPF 312發送PFCP_資料_轉發訊息514。PFCP_資料_轉發訊息514類似於上文關於PFCP_資料_轉發訊息413所描述之訊息。
圖4及圖5分別示出了用於處於閒置模式及連接模式之UE 302的源自行動裝置之NAS傳送程序400及500。圖6示出了網路發起之用於UE 302之小資料的下行鏈路傳遞程序600,其經由控制平面在5GMM訊息(例如,經由5G系統中之N6介面)中將CIoT使用者資料自AMF 308提供至UE 302。類似於圖4及圖5,假定UE 302向AMF 308註冊了601 CP-CIoT,建立了NAS安全上下文602,且提供了加密及完整性保護機制603。此外,假定UE 302處於連接模式604且AMF 308具有待發送至UE 302之下行鏈路使用者資料。
AMF 308及SMF 310在步驟605中與彼此建立關聯,且SMF 310及UPF 312在步驟606中與彼此建立PFCP關聯。UPF 312在步驟607中向SMF 310提供PFCP_資料_轉發訊息。此訊息包括隧道ID及具有待發送至UE 302之使用者資料的有效負荷容器。SMF 310在步驟608中生成且發送Nsmf_PDU會話_資料傳遞通知訊息,包括資料及PDU會話ID。
在步驟609中,AMF 308生成且向UE 302發送下行鏈路NAS傳送訊息。AMF 308將有效負荷容器類型IE設定為「CIoT小資料容器」,且格式化CIoT小資料容器中之PDU會話ID及用於UE 302之下行鏈路資料。再次,PDU會話ID可被格式化為4位元。ANF 308將如上所述格式化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及有效負荷容器包括至下行鏈路NAS資料傳送訊息中。若需要額外資訊,諸如用於PDU會話同步之PDU會話狀態或CP至UP切換指示(例如,經由上行鏈路資料狀態),則可將此資訊作為單獨之IE包括在下行鏈路NAS資料傳送訊息中。
在接收到步驟609中之下行鏈路NAS資料傳送訊息後,若包括有效負荷容器IE,若將有效負荷容器類型IE設定為「CIoT小資料容器」,且若有效負荷容器IE成功通過完整性檢查,則UE 302自有效負荷容器IE提取PDU會話ID及資料內容且將資料內容轉發至上層應用。
圖7示出了CIoT小資料容器IE之結構700。CIoT小資料容器IE用於封裝在UE 302與AMF 308之間傳遞之使用者資料。如圖7所示,對CIoT小資料容器IE進行編碼。在一些實施例中,CIoT小資料容器為類型4資訊元素,其最小長度為3個八位元組,最大長度為257個八位元組。八位元組1包括CIoT小資料容器IE識別符(IEI),且八位元組2包括CIoT小資料容器內容之長度。八位元組3至n包括CIoT小資料容器內容。n之值為257,此對應於CIoT小資料容器內容之最大長度255(例如257減去用於CIoT小資料容器IEI之八位元組1及用於指示CIoT小資料容器內容之長度的八位元組2)。如下面關於圖8進一步詳細描述的,在一些實施例中,亦保留八位元組3,因此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可佔據至多254個八位元組。
圖8示出了CIoT小資料容器內容(例如,結構700中之八位元組3至n)。八位元組3包括以4位元編碼之PDU會話識別碼資訊及以2位元編碼之預期下行鏈路資料(DDX)。八位元組3亦包括兩個備用位元。八位元組4至n包括資料內容。圖9示出了CIoT小資料容器IE之內容900,更具體而言示出了八位元組3至n中之資訊的實例。例如,圖9示出了以4位元編碼PDU會話資料之方式及以2位元編碼DDX資料之方式。
如圖9所指出,假定CIoT小資料容器的大小為「小的」或限於255個八位元組之資料內容。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可用於封裝在UE 302與AMF 308之間傳遞之多達65,531個八位元組的「大」使用者資料。如圖10至圖12所示,對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IE進行編碼。
圖10示出了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IE之結構1000。在一些實施例中,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為類型6資訊元素,其最小長度為5個八位元組,且最大長度為65,535個八位元組。八位元組1包括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IEI,且八位元組2及3包括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內容之長度。八位元組4至n包括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內容。65,531個八位元組可用於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此乃因存在三個附加八位元組(例如,包括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IEI之八位元組1及包括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內容之長度的八位元組2及3),加上如下面更詳細地描述的,在一些實施例中保留八位元組4。
圖11示出了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內容(例如,結構1000中之八位元組4至n)。八位元組4包括以4位元編碼之PDU會話識別碼資訊及以2位元編碼之DDX。八位元組4亦包括兩個備用位元。八位元組5至n包括資料內容。圖12示出了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IE之內容1200,更具體而言示出了八位元組4至n中之資訊的實例。例如,圖12示出了以4位元編碼PDU會話資料之方式及以2位元編碼DDX資料之方式。
當處於閒置模式或連接模式時,UE 302基於待傳送之資料大小、經組態之最大小資料大小(例如,經組態為NAS管理物件(MO)或組態在通用用戶識別碼模組(USIM)基本檔案(EF)中之CP-CIoT_最大小資料大小參數)及經組態之最大資料大小(例如,經組態為NAS MO或組態在USIMEF中之CP-CIoT_最大資料大小)而決定是經由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還是CIoT小資料容器來發送資料。當處於連接模式時,AMF 308基於待傳送之資料大小、經組態之最大小資料大小及經組態之最大資料大小而決定是經由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還是CIoT小資料容器來將資料發送至UE 302。
更具體而言,自UE 302側,是使用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還是CIoT小資料容器之決定可使用以下演算法。若使用者資料大小小於經組態之最大小資料大小(例如,小於CP-CIoT_最大小資料大小),則UE 302使用CIoT小資料容器發送資料。若使用者資料大小大於經組態之最大小資料大小(例如,大於CP-CIoT_最大小資料大小)且小於254個八位元組,則UE 302使用CIoT小資料容器發送資料。若使用者資料大小大於254個八位元組但小於經組態之最大資料大小(例如,小於CP-CIoT_最大資料大小),則UE 302使用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發送資料。若使用者資料大小大於經組態之最大資料大小(例如,大於CP-CIoT_最大資料大小),則UE 302自CP-CIoT最佳化切換至UP-CIoT最佳化,且使用使用者平面而非經由NAS信令自控制平面發送資料。
自網路側(例如,自AMF 308),是使用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還是CIoT小資料容器之決定可使用以下演算法。若使用者資料大小小於經組態之最大小資料大小(例如,小於CP-CIoT_最大小資料大小),則AMF 308使用CIoT小資料容器發送資料。若使用者資料大小大於經組態之最大小資料大小(例如,大於CP-CIoT_最大小資料大小)且小於254個八位元組,則AMF 308使用CIoT小資料容器發送資料。若使用者資料大小大於254個八位元組但小於經組態之最大資料大小(例如,小於CP-CIoT_最大資料大小),則AMF 308使用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發送資料。若使用者資料大小大於經組態之最大資料大小(例如,大於CP-CIoT_最大資料大小),則AMF 308自CP-CIoT最佳化切換至UP-CIoT最佳化,且使用使用者平面而非使用控制平面經由NAS信令發送資料。
圖13示出了CIoT小資料容器及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之訊息及IE使用。表1301、1302及1303分別示出了上行鏈路NAS傳送訊息(例如,如圖5中之步驟505中所使用的)、下行鏈路NAS傳送訊息(例如,如圖6中之步驟609中所使用的)及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例如,如圖4中之步驟405中所使用的)之訊息內容。表1301、1302及1303中之每一者的有效負荷容器為表1304中示出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中之一者(例如,CIoT小資料容器及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中之一者)。表1305及1306示出了此等有效負荷容器類型之結構。更具體而言,表1305示出了CIoT小資料容器之結構,且表1306示出了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之結構。
有效負荷容器IE用於傳送一或多個有效負荷。若傳送多個有效負荷,則每個有效負荷之相關聯的資訊亦與有效負荷一起傳送。如圖14所示對有效負荷容器IE進行編碼。在一些實施例中,圖14之有效負荷容器IE 1400為類型6資訊元素,其最小長度為4個八位元組,且最大長度為65,538個八位元組。有效負荷容器內容(八位元組4至八位元組n)之最大值為65,535個八位元組。
若將有效負荷容器類型設定為「CIoT小資料容器」且包括在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例如,如圖4中之步驟405中所使用的)中,則以與CIoT小資料容器IE之內容相同的方式對有效負荷容器內容進行編碼,不同之處在於不包括前兩個八位元組。
若將有效負荷容器類型設定為「CIoT小資料容器」且包括在上行鏈路NS傳送訊息(例如,如圖5中之步驟505中所使用的)中,則以與CIoT小資料容器IE之內容相同的方式對有效負荷容器內容進行編碼,不同之處在於不包括前兩個八位元組。
若將有效負荷容器類型設定為「CIoT小資料容器」且包括在下行鏈路NS傳送訊息(例如,如圖6中之步驟609中所使用的)中,則以與CIoT小資料容器IE之內容相同的方式對有效負荷容器內容進行編碼,不同之處在於不包括前兩個八位元組。
若將有效負荷容器類型設定為「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且包括在上行鏈路NAS傳送訊息(例如,如圖5中之步驟505中所使用的)中,則以與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IE之內容相同的方式對有效負荷容器內容進行編碼,不同之處在於不包括前三個八位元組。
若將有效負荷容器類型設定為「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且包括在下行鏈路NAS傳送訊息(例如,如圖6中之步驟609中所使用的)中,則以與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IE之內容相同的方式對有效負荷容器內容進行編碼,不同之處在於不包括前三個八位元組。
若將有效負荷容器類型設定為「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且包括在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例如,如圖4中之步驟405中所使用的)中,則以與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IE之內容相同的方式對有效負荷容器內容進行編碼,不同之處在於不包括前三個八位元組。
在一些實施例中,為「CIoT小資料容器」及「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定義新的有效負荷容器類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IE之目的為指示有效負荷容器IE中包括之有效負荷的類型。圖15示出了有效負荷容器類型IE之結構1500,其中八位元組1中之位元1-4用於提供有效負荷容器類型值,且八位元組1中之位元5-8用於提供有效負荷容器類型IE。圖16示出了對有效負荷容器類型IE 1500之八位元組1之位元1-4中的有效負荷容器類型值之編碼1600。如圖所示,可以位元4 3 2 1及0 0 1 0對短訊息服務(SMS)訊息進行編碼,可以位元4 3 2 1及1 0 0 0對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進行編碼,且可以位元4 3 2 1將CIoT小資料容器編碼為1 0 0 1。
圖17示出了控制平面資料大小組態1700。更具體而言,在NAS MO中提供控制平面資料大小組態1700,其具有最大資料大小參數(例如,CP-CIoT_最大資料大小)及最大小資料大小參數(例如,CP-CIoT_最大小資料大小)。
NAS MO之CP-CIoT最大資料大小葉指示當處於本籍公共陸地行動網路(HPLMN)或等效HPLMN(EHPLMN)中時可經由控制平面經由NAS信令傳送的經組態之最大使用者資料大小,如在3GPP TS 23.122中所述。該葉之出現為零或一,格式為int(整數),存取類型為「獲得」及「替換」,且值範圍為0至65,531。若未規定,則將預設值65,531個八位元組用於此葉。
NAS MO之CP-CIoT_最大小資料大小葉指示當處於HPLMN或EHPLMN中時可經由控制平面經由NAS信令傳送的經組態之最大小資料大小。該葉之出現為零或一,格式為int,存取類型為「獲得」及「替換」,且值範圍為0至254。若未規定,則將預設值254用於此葉。
組態參數(例如,在圖17中所示之NAS MO中)可由裝置之本籍網路營運商(HNO)基於裝置類別及模式(例如,包括典型的資料大小及發送頻率)及裝置實體層傳送區塊大小而設定。eMTC Cat-M1類型之裝置具有1000位元(例如125個八位元組)之下行鏈路(DL)傳送區塊大小(TBS)及1000位元之上行鏈路(UL)TBS(在3GPP版本13中)及在3GPP版本14中2984位元之ULTBS。eMTC Cat-M2類型之裝置具有4008位元之DL TBS及在1.4兆赫茲(MHz)下為2984位元之UL TBS及在5 MHz下為6968位元之UL TBS。NB-IoT Cat-NB1類型之裝置具有860位元(例如,大約110個八位元組)之DL TBS及1000位元(例如,大約125個八位元組)之UL TBS。NB-IoT Cat-NB2類型之裝置具有2536位元之DL TBS及2536位元之UL TBS。因此,CIoT小資料容器足以用於NB-IoT Cat-NB1類型之裝置,且亦適合於eMTC Cat-M1類型之裝置。對於其他類型之裝置,可能需要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此乃因其能夠支援高達65,531個八位元組之資料的傳送。
當UE 302處於閒置模式時(例如,如圖4中),可如下所述實現對在步驟405之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中發送之小資料的保護。當UE 302處於連接模式時(例如,如圖5及圖6中),已建立安全的NAS連接,且不需要對小資料之額外保護。
為了減少總體訊息附加項,在一些實施例中,僅對非明文IE進行加密,而不對整個訊息進行加密。在UE 302格式化有效負荷容器之後,UE 302將有效負荷容器類型IE、有效負荷容器IE及其他非明文IE包括在NAS訊息容器IE中,且使用來自UE 302之NAS安全上下文之加密密鑰來對NAS訊息容器IE之值部分進行加密。此在圖18所示之實例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內容1800中示出。UE 302將步驟405之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之安全標頭類型設定為「完整性受保護」,且將含有明文IE及NAS訊息容器IE之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發送至網路(例如,發送至AMF 308)。
當AMF 308接收到包括NAS訊息容器IE之完整性受保護的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時,AMF 308在網路側執行完整性檢查。一旦完整性檢查成功,AMF 308便對NAS訊息容器IE之值部分解密,且提取有效負荷容器類型IE、有效負荷容器IE及其他非明文IE。
若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未通過網路側之完整性檢查,且UE 302僅建立了非緊急PDU會話,則AMF 308發送帶有5GMM原因#9之服務拒絕訊息(「UE識別碼無法由網路得到」),且保持5GMM內容及5G NAS安全上下文不變。
如圖18所示,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之明文IE包括:擴展協定鑑別符;安全標頭類型;備用的半個八位元組;ngKSI(ng密鑰集識別符);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識別碼;及控制平面服務類型。圖18中所示之其餘IE為非明文IE,包括:有效負荷容器類型;有效負荷容器IE;PDU會話ID;PDU會話狀態;上行鏈路狀態;釋放輔助資訊IE;等。
若待傳送之資料超過CIoT_最大小資料大小參數,則使用較大之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來緩衝使用者資料。為處於閒置模式及連接模式之UE 302傳送大IoT資料的處置邏輯與上文描述的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將有效負荷容器類型IE設定為「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且將有效負荷容器IE設定為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之值部分。為處於閒置模式之UE 302(例如,如圖4中)加密大IoT資料的邏輯可與上文針對小IoT資料描述之邏輯相同。
圖19示出了根據說明性實施例之基於控制平面之使用者資料傳送方法1900。如圖所示,在步驟1902中,該方法包含判定將在使用者設備(例如,UE 302)與資料網路(例如,資料網路314)之間傳輸的使用者資料之大小。在步驟1904中,回應於判定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大小低於至少小資料傳送臨限值,生成控制平面訊息。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包含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且規定被保留來用於在使用者設備與將使用者設備耦接至資料網路之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例如,AMF 308)之間經由控制平面傳送使用者資料的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在步驟1906中,在使用者設備與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之間傳輸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
方法1900可由使用者設備執行,該使用者設備可為IoT裝置之一部分。
若使用者設備處於閒置模式,則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可包含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該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具有經設定以指示源自使用者設備之請求的控制平面服務類型,且步驟1906可包含將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自使用者設備傳輸至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方法1900可進一步包含將傳送保護應用於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該傳送保護包含在單獨之NAS訊息容器中提供包括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之使用者資料內容的一或多個IE,及利用使用者設備之NAS安全上下文將加密應用於單獨之NAS訊息容器。提供在單獨之NAS訊息容器中之一或多個IE可包含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項:有效負荷容器類型IE、有效負荷容器IE、PDU會話識別符IE、PDU會話狀態IE、上行鏈路狀態IE及釋放輔助指示IE。
若使用者設備處於連接模式,則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可包含上行鏈路NAS資料傳送訊息,步驟1906可包含將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自使用者設備傳輸至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或者在使用者設備處於連接模式之情況下,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包含下行鏈路NAS資料傳送訊息,且步驟1906包含將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自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傳輸至使用者設備。
步驟1904可包含生成有效負荷容器類型資訊元素,該有效負荷容器類型資訊元素包含:與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相關聯之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識別符;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長度的指示;PDU會話識別符;釋放輔助指示,該釋放輔助指示規定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何時應釋放用於在至少一個網路實體與使用者設備之間傳輸使用者資料的NAS信令連接(例如,RRC連接);及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該釋放輔助指示可包含以下各項中之一項:在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中之使用者資料的上行鏈路傳輸之後應釋放NAS信令連接的指示;及在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中之使用者資料的上行鏈路傳輸之後且在向使用者設備進行下一個下行鏈路傳輸之後應釋放NAS信令連接的指示。
步驟1904可包含:回應於判定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大小低於大資料傳送臨限值且高於小資料傳送臨限值,生成第一格式之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及回應於判定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大小低於大資料傳送臨限值且低於小資料傳送臨限值,生成第二格式之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可在NAS MO中定義大資料傳送臨限值及小資料傳送臨限值。第一格式之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包含:第一八位元組,該第一八位元組包含與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相關聯之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識別符;第二及第三八位元組,該第二及第三八位元組包含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長度的指示;第四八位元組,該第四八位元組包含PDU會話識別符及釋放輔助指示;及複數個額外八位元組,該複數個額外八位元組包含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第二格式之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包含:第一八位元組,該第一八位元組包含與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相關聯的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識別符;第二八位元組,該第二八位元組包含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長度的指示;第三八位元組,該第三八位元組包含PDU會話識別符及釋放輔助指示;及一或多個額外八位元組,該一或多個額外八位元組包含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
回應於判定使用者資料之大小處於或高於大資料傳送臨限值,可在使用者設備與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之間經由使用者平面傳輸有效負荷資料。
該通信系統包含5G通信系統,且該資料網路包含PDN。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可包含5G通信系統之AMF。方法1900可由AMF執行。若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源於使用者設備,則AMF可向5G通信系統之SMF發起資料傳遞請求,以用於轉發至5G通信系統之UPF及NEF中之至少一者。轉發至UPF或NEF之資料傳遞請求可包含PFCP訊息。
結合圖1至圖19描述之特定處理操作及其他系統功能僅以說明性實例的方式呈現,且不應以任何方式解釋為限製本揭露之範疇。替代實施例可使用其他類型之處理操作及傳訊協定。例如,在其他實施例中,可改變步驟之順序,或者某些步驟可至少部分與彼此同時地而非順序地執行。而且,可週期性地重複步驟中之一或多個步驟,或者可彼此並行地執行方法之多個實例。
因此,應該再次強調,本文描述之各種實施例僅以說明性實例的方式呈現,且不應解釋為限制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例如,替代實施例可利用與上文在說明性實施例之上下文中所描述的那些不同的通信系統組態、使用者設備組態、基地台組態、認證及密鑰一致性協定、密鑰對供應及使用程序、傳訊協定及訊息格式。在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的此等及許多其他替代實施例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顯而易見。 實例
以下實例係關於進一步實施例: 實例1係關於一種設備,該設備包含: 至少一個處理器; 至少一個記憶體,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包括電腦程式碼; 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及該電腦程式碼經組態以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一起致使該設備至少: 判定將自使用者設備傳輸至一資料網路之使用者資料之一大小; 回應於判定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該大小低於至少一第一大小臨限值,生成一控制平面訊息,該控制平面訊息包含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且規定被保留來用於經由一控制平面將使用者資料自該使用者設備傳送至將該使用者設備耦接至該資料網路之一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的一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及 將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自該使用者設備傳輸至該通信系統之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
實例2係關於實例1之設備,其中該設備為該使用者設備之部分。
實例3係關於實例2之設備,其中該使用者設備為一物聯網(IoT)裝置之部分。
實例4係關於實例2之設備,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處於一閒置模式,且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包含一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該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具有經設定以指示一源自使用者設備之請求的一控制平面服務類型。
實例5係關於實例4之設備,該設備進一步包含將傳送保護應用於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該傳送保護包含在一單獨之非存取層(NAS)訊息容器中提供包括該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之使用者資料內容的一或多個資訊元素,及利用該使用者設備之一NAS安全上下文將加密應用於該單獨之NAS訊息容器。
實例6係關於實例5之設備,其中提供在該單獨之NAS訊息容器中之該一或多個資訊元素包含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項:一有效負荷容器類型資訊元素、一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一協定資料單元(PDU)會話識別符資訊元素、一PDU會話狀態資訊元素、一上行鏈路狀態資訊元素及一釋放輔助指示資訊元素。
實例7係關於實例2之設備,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處於一連接模式,且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包含一上行鏈路非存取層(NAS)資料傳送訊息。
實例8係關於實例1之設備,其中生成該控制平面訊息包含生成包括以下各項之一有效負荷容器類型資訊元素: 與該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相關聯的一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識別符; 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一長度的一指示; 一協定資料單元(PDU)會話識別符; 一釋放輔助指示,該釋放輔助指示規定該通信系統之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何時應釋放用於在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與該使用者設備之間傳輸該使用者資料的一非存取層(NAS)信令連接;及 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
實例9係關於實例8之設備,其中該釋放輔助指示包含以下各項中之一項: 在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中之該使用者資料的上行鏈路傳輸之後應釋放該NAS信令連接的一指示;及 在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中之該使用者資料的上行鏈路傳輸之後且在向該使用者設備進行下一個下行鏈路傳輸之後應釋放該NAS信令連接的一指示。
實例10係關於實例1之設備,其中生成該控制平面訊息包含: 回應於判定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該大小低於該第一大小臨限值且高於一第二大小臨限值,生成一第一格式之一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及 回應於判定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該大小低於該第一大小臨限值且高於一第二大小臨限值,生成一第二格式之一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
實例11係關於實例10之設備,其中該第一大小臨限值及該第二大小臨限值係在一非存取層(NAS)管理物件(MO)中定義。
實例12係關於實例10之設備,其中該第一格式之該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包含: 一第一八位元組,該第一八位元組包含與該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相關聯之一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識別符; 第二及第三八位元組,該第二及第三八位元組包含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一長度的一指示; 一第四八位元組,該第四八位元組包含一協定資料單元(PDU)會話識別符及一釋放輔助指示;及 複數個額外八位元組,該複數個額外八位元組包含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
實例13係關於實例10之設備,其中該第二格式之該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包含: 一第一八位元組,該第一八位元組包含與該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相關聯之一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識別符; 一第二八位元組,該第二八位元組包含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一長度的一指示; 一第三八位元組,該第三八位元組包含一協定資料單元(PDU)會話識別符及一釋放輔助指示;及 一或多個額外八位元組,該一或多個額外八位元組包含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
實例14係關於實例1之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及該電腦程式碼經進一步組態以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一起致使該設備回應於判定該使用者資料之該大小處於或高於該第一大小臨限值,在該使用者設備與該通信系統之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之間經由一使用者平面傳輸有效負荷資料。
實例15係關於實例1之設備,其中該通信系統包含一5G通信系統,且該資料網路包含一封包資料網路(PDN)。
實例16係關於實例15之設備,其中該通信系統之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包含該5G通信系統之一存取及行動性管理功能(AMF)。
實例17係關於一種方法,該方法包含: 判定將自使用者設備傳輸至一資料網路之使用者資料的一大小; 回應於判定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該大小低於至少一第一大小臨限值,生成一控制平面訊息,該控制平面訊息包含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且規定被保留來用於經由一控制平面將使用者資料自該使用者設備傳送至將該使用者設備耦接至該資料網路之一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的一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及 將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自該使用者設備傳輸至該通信系統之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
實例18係關於一種製品,該製品包含一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該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體現有可執行程式碼,該可執行程式碼在由操作性地耦接至該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之一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處理器執行以下步驟: 判定將自使用者設備傳輸至一資料網路之使用者資料的一大小; 回應於判定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該大小低於至少一第一大小臨限值,生成一控制平面訊息,該控制平面訊息包含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且規定被保留來用於經由一控制平面將使用者資料自該使用者設備傳送至將該使用者設備耦接至該資料網路之一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的一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及 將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自該使用者設備傳輸至該通信系統之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
實例19係關於一種設備,該設備包含: 至少一個處理器; 至少一個記憶體,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包括電腦程式碼; 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及該電腦程式碼經組態以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一起致使該設備至少: 判定將自一資料網路傳輸至使用者設備之使用者資料的一大小; 回應於判定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該大小低於至少一第一大小臨限值,生成一控制平面訊息,該控制平面訊息包含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且規定被保留來用於經由一控制平面將使用者資料自將該使用者設備耦接至該資料網路之一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傳送至該使用者設備的一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及 將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自該通信系統之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傳輸至該使用者設備。
實例20係關於實例19之設備,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處於一連接模式,且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包含一下行鏈路非存取層(NAS)資料傳送訊息。
實例21係關於實例19之設備,其中該通信系統包含一5G通信系統,且該資料網路包含一封包資料網路(PDN)。
實例22係關於實例21之設備,其中該通信系統之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包含該5G通信系統之一存取及行動性管理功能(AMF)。
實例23係關於實例22之設備,其中該設備提供該5G通信系統之該AMF。
實例24係關於實例23之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及該電腦程式碼經進一步組態以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一起致使該設備自該AMF向該5G通信系統之一會話管理功能(SMF)發起一資料傳遞請求,以用於轉發至該5G通信系統之一使用者平面功能(UPF)及一網路曝光功能(NEF)中之至少一者。
實例25係關於實例24之設備,其中轉發至該UPF及該NEF中之該至少一者的該資料傳遞請求包含一封包轉發控制協定(PFCP)訊息。
實例26係關於一種方法,該方法包含: 判定將自一資料網路傳輸至使用者設備之使用者資料的一大小; 回應於判定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該大小低於至少一第一大小臨限值,生成一控制平面訊息,該控制平面訊息包含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且規定被保留來用於經由一控制平面將使用者資料自將該使用者設備耦接至該資料網路之一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傳送至該使用者設備的一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及 將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自該通信系統之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傳輸至該使用者設備。
實例27係關於一種製品,該製品包含一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該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體現有可執行程式碼,該可執行程式碼在由操作性地耦接至該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之一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處理器執行以下步驟: 判定將自一資料網路傳輸至使用者設備之使用者資料的一大小; 回應於判定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該大小低於至少一第一大小臨限值,生成一控制平面訊息,該控制平面訊息包含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且規定被保留來用於經由一控制平面將使用者資料自將該使用者設備耦接至該資料網路之一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傳送至該使用者設備的一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及 將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自該通信系統之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傳輸至該使用者設備。
100:通信系統 102:使用者設備(UE) 103:空中介面 104:存取點(gNB) 106:行動性管理功能/存取及行動性管理功能(AMF) 108:本籍用戶功能 110:會話管理功能(SMF) 112:使用者平面功能(UPF) 114:網際網路 200:處理架構 202:使用者設備 204:網路功能/元件 210:介面電路 212:處理器 214:控制平面資料傳送處理模組/處理模組 216:記憶體 218:控制平面資料傳送儲存模組 220:介面電路 222:處理器 224:控制平面資料傳送處理模組/處理模組 226:記憶體 228:控制平面資料傳送儲存模組 302:使用者設備 304:3GPP存取點 306:NG無線電存取網路(NG-RAN) 308:存取及行動性管理功能(AMF) 310:會話管理功能(SMF) 312:使用者平面功能(UPF) 314:資料網路 316:認證實體 318:認證伺服器功能(AUSF) 320:統一資料管理(UDM) 322:使用者資料儲存庫(UDR) 324:政策控制功能(PCF) 400:小資料之上行鏈路傳遞程序/源自行動裝置之NAS傳送程序 401:UE註冊CIoT控制平面最佳化 402:NAS安全上下文 403:加密及完整性保護機制 404:閒置模式 405:步驟 406:步驟 407:步驟 408:步驟/訊息 409:服務接受訊息 410:連接模式 411:已建立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連接 412:步驟 413:PFCP_資料_轉發訊息 414:步驟 500:小資料之上行鏈路傳遞程序/源自行動裝置之NAS傳送程序 501:註冊CP-CIoT 502:NAS安全上下文 503:加密及完整性保護機制 504:連接模式 505:步驟 506:步驟 507:步驟 508:Nsmf_PDU會話_資料傳遞請求訊息 509:步驟 510:步驟 511:步驟 512:步驟 513:步驟 514:PFCP_資料_轉發訊息 600:小資料之下行鏈路傳遞程序 601:註冊CP-CIoT 602:NAS安全上下文 603:加密及完整性保護機制 604:連接模式 605:步驟 606:步驟 607:步驟 608:步驟 609:步驟 700:CIoT小資料容器IE之結構 900:CIoT小資料容器IE之內容 1000: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IE之結構 1200: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IE之內容 1301:表 1302:表 1303:表 1304:表 1305:表 1306:表 1400:有效負荷容器IE 1500:有效負荷容器類型IE之結構 1600:有效負荷容器類型值之編碼 1700:控制平面資料大小組態 1800:實例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內容 1900:基於控制平面之使用者資料傳送方法 1902:步驟 1904:步驟 1906:步驟
圖1示出了藉以實施一或多個說明性實施例之通信系統。 圖2示出了用於藉以實施一或多個說明性實施例之使用者設備及網路實體的處理架構。 圖3示出了藉以實施一或多個說明性實施例之通信系統的一部分,其中使用者設備經由控制平面將資料傳遞至資料網路。 圖4示出了根據說明性實施例之用於處於閒置模式之使用者設備的小資料之上行鏈路傳遞。 圖5示出了根據說明性實施例之用於處於連接模式之使用者設備的小資料之上行鏈路傳遞。 圖6示出了根據說明性實施例之用於使用者設備的小資料之下行鏈路傳遞。 圖7示出了根據說明性實施例之小資料容器資訊元素的結構。 圖8示出了根據說明性實施例之小資料容器內容。 圖9示出了根據說明性實施例之小資料容器資訊元素的內容。 圖10示出了根據說明性實施例之使用者資料容器資訊元素的結構。 圖11示出了根據說明性實施例之使用者資料容器內容。 圖12示出了根據說明性實施例之使用者資料容器資訊元素的內容。 圖13示出了根據說明性實施例之小資料容器之訊息及資訊元素使用。 圖14示出了根據說明性實施例之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的結構。 圖15示出了根據說明性實施例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資訊元素的結構。 圖16示出了根據說明性實施例之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的內容。 圖17示出了根據說明性實施例之控制平面資料大小組態。 圖18示出了根據說明性實施例之用於處於閒置模式之使用者設備的小資料容器之資料保護。 圖19示出了根據說明性實施例之使用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之基於控制平面之使用者資料傳送方法。
1900:基於控制平面之使用者資料傳送方法
1902:步驟
1904:步驟
1906:步驟

Claims (21)

  1. 一種使用者設備,該使用者設備包含: 至少一個處理器; 至少一個記憶體,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包括可執行程式碼; 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及該可執行程式碼經組態以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一起致使該使用者設備至少: 判定將經由一控制平面自該使用者設備傳輸至一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的使用者資料之一大小; 回應於判定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該大小低於至少一小資料傳送臨限值,生成一控制平面訊息,該控制平面訊息包含將經由該控制平面在一小資料容器中傳輸之該使用者資料;及 將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自該使用者設備傳輸至該通信系統之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
  2. 如請求項1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及該可執行程式碼經進一步組態以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一起致使該使用者設備:回應於判定該使用者資料之該大小高於該小資料傳送臨限值且低於一大資料傳送臨限值,生成一控制平面訊息,該控制平面訊息包含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且規定專用於經由該控制平面將大使用者資料自該使用者設備傳送至一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的一大資料容器。
  3. 如請求項1或2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及該可執行程式碼經組態以將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自該使用者設備傳輸至該通信系統之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以用於經由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將該使用者資料傳輸至一資料網路。
  4. 如請求項3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使用者設備為一物聯網(IoT)裝置之部分。
  5. 如請求項3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處於一閒置模式,且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包含一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該控制平面服務請求訊息具有經設定以指示一源自使用者設備之請求的一控制平面服務類型。
  6. 如請求項5之使用者設備,該使用者設備進一步包含將傳送保護應用於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之一或多個非明文資訊元素,該傳送保護包含在一單獨之非存取層(NAS)訊息容器中提供包括該資料容器之使用者資料內容的一或多個非明文資訊元素,及利用該使用者設備之一NAS安全上下文將加密應用於單獨之NAS訊息容器之值部分。
  7. 如請求項6之使用者設備,其中提供在該單獨之NAS訊息容器中之該一或多個資訊元素包含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項:一有效負荷容器類型資訊元素、一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一協定資料單元(PDU)會話識別符資訊元素、一PDU會話狀態資訊元素、一上行鏈路狀態資訊元素及一釋放輔助指示資訊元素。
  8. 如請求項3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處於一連接模式,且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包含一上行鏈路非存取層(NAS)資料傳送訊息。
  9. 如請求項1之使用者設備,其中生成該控制平面訊息包含生成包括以下各項之一有效負荷容器類型資訊元素: 與該小資料容器相關聯的一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識別符; 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一長度的一指示; 一協定資料單元(PDU)會話識別符; 一釋放輔助指示,該釋放輔助指示規定該通信系統之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何時應釋放用於在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與該使用者設備之間傳輸該使用者資料的一非存取層(NAS)信令連接;及 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
  10. 如請求項9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釋放輔助指示包含以下各項中之一項: 在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中之該使用者資料的上行鏈路傳輸之後應釋放該NAS信令連接的一指示;及 在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中之該使用者資料的上行鏈路傳輸之後且在向該使用者設備進行下一個下行鏈路傳輸之後應釋放該NAS信令連接的一指示。
  11. 如請求項2之使用者設備,其中生成該控制平面訊息包含: 回應於判定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該大小低於該大資料傳送臨限值且高於該小資料傳送臨限值,生成一第一格式之一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及 回應於判定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該大小低於該大資料傳送臨限值且低於該小資料傳送臨限值,生成一第二格式之一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
  12. 如請求項11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第一格式之該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為一「CIoT使用者資料容器」,且其中該第二格式之該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為一「CIoT小資料容器」資訊元素。
  13. 如請求項11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大資料傳送臨限值及該小資料傳送臨限值係在一非存取層(NAS)管理物件(MO)中定義。
  14. 如請求項11或12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第一格式之該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包含以下各項中之一或多者: 一第一八位元組,該第一八位元組包含與該大資料容器相關聯之一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識別符; 第二及第三八位元組,該第二及第三八位元組包含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一長度的一指示; 一第四八位元組,該第四八位元組包含一協定資料單元(PDU)會話識別符及一釋放輔助指示;及 複數個額外八位元組,該複數個額外八位元組包含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
  15. 如請求項11或12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第二格式之該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包含: 一第一八位元組,該第一八位元組包含與該小資料容器相關聯之一有效負荷容器資訊元素識別符; 一第二八位元組,該第二八位元組包含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一長度的一指示; 一第三八位元組,該第三八位元組包含一協定資料單元(PDU)會話識別符及一釋放輔助指示;及 一或多個額外八位元組,該一或多個額外八位元組包含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
  16. 如請求項3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通信系統包含一5G通信系統,且該資料網路包含一封包資料網路(PDN)。
  17. 如請求項16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通信系統之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包含該5G通信系統之一存取及行動性管理功能(AMF)。
  18. 如請求項1或2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小資料傳送臨限值經組態以具有254個八位元組之一值。
  19. 如請求項1或2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及該可執行程式碼經進一步組態以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一起致使該使用者設備:回應於判定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該大小至多254個八位元組,判定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該大小低於該小資料傳送臨限值。
  20. 一種方法,該方法包含: 判定將經由一控制平面自使用者設備傳輸至一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的使用者資料之一大小; 回應於判定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該大小低於至少一小資料傳送臨限值,生成一控制平面訊息,該控制平面訊息包含將經由該控制平面在一小資料容器中傳輸之該使用者資料;及 將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自該使用者設備傳輸至該通信系統之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
  21.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產品包含一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該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體現有可執行程式碼,該可執行程式碼在由操作性地耦接至該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之一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處理器執行以下步驟: 判定將經由一控制平面自使用者設備傳輸至一通信系統之至少一個網路實體的使用者資料之一大小; 回應於判定該待傳輸之使用者資料之該大小低於至少一小資料傳送臨限值,生成一控制平面訊息,該控制平面訊息包含將經由該控制平面在一小資料容器中傳輸之該使用者資料;及 將該所生成之控制平面訊息自該使用者設備傳輸至該通信系統之該至少一個網路實體。
TW109125189A 2019-07-29 2020-07-24 在通信系統中經由控制平面使用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進行使用者資料傳送 TWI7956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79875P 2019-07-29 2019-07-29
US62/879,875 2019-07-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5978A true TW202105978A (zh) 2021-02-01
TWI795659B TWI795659B (zh) 2023-03-11

Family

ID=71899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5189A TWI795659B (zh) 2019-07-29 2020-07-24 在通信系統中經由控制平面使用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進行使用者資料傳送

Country Status (17)

Country Link
US (2) US11419006B2 (zh)
EP (2) EP4274276A3 (zh)
JP (1) JP7423744B2 (zh)
KR (1) KR20220018579A (zh)
CN (1) CN114080857A (zh)
AR (1) AR119503A1 (zh)
AU (2) AU2020322086B2 (zh)
BR (1) BR112022001000A2 (zh)
CA (1) CA3147389A1 (zh)
CL (1) CL2022000128A1 (zh)
CO (1) CO2022001614A2 (zh)
ES (1) ES2964912T3 (zh)
FI (1) FI4005256T3 (zh)
MX (1) MX2022000978A (zh)
PL (1) PL4005256T3 (zh)
TW (1) TWI795659B (zh)
WO (1) WO20210189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63536B2 (en) * 2018-11-30 2023-01-24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concurrent transport via control plane
US11419006B2 (en) * 2019-07-29 2022-08-16 Nokia Technologies Oy User data transport over control plan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designated payload container types
US11711685B2 (en) * 2019-09-20 2023-07-25 Parallel Wireless, Inc. Support for CUPS PFCP session at UE level for serving gateway
WO2021163394A1 (en) * 2020-02-13 2021-08-19 Ofinno, Llc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sdt)
EP4022971A1 (en) * 2020-09-24 2022-07-06 Ofinno, LLC Release message in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procedure
US20230111055A1 (en) * 2021-09-28 2023-04-13 Mediatek Inc. Musim sr procedure transmission failure
GB202211689D0 (en) * 2022-08-10 2022-09-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xternal exposure of control plane to user plane switch parameter
GB2624298A (en) * 2022-09-29 2024-05-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for handling CIoT data for invalid PDU session I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80562B2 (en) * 2003-02-18 2007-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Variable packet lengths for high packet data rate communications
US8326893B2 (en) * 2009-02-24 2012-12-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llocating data sets to a container data set
WO2011094954A1 (zh) * 2010-02-08 2011-08-1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在机器对机器通信系统中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设备
EP2509345A1 (en) 2011-04-05 2012-10-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proved small data transmissions for machine-type-communication (MTC) devices
JP5944004B2 (ja) * 2011-10-03 2016-07-05 インテル・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d2d通信)メカニズム
US9872296B2 (en) * 2015-01-06 2018-0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beam shaping at a millimeter wave base station and a wireless device and fast antenna subarray selection at a wireless device
US9990146B2 (en) * 2016-02-03 2018-06-05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ata sequencing
US10952051B2 (en) * 2016-07-01 2021-03-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re network connectionless small data transfer
US10572506B2 (en) * 2017-03-07 2020-02-25 Salesforce.Com, Inc. Synchronizing data stores for different size data objects
US10728739B2 (en) 2017-09-18 2020-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plane based small data service
US10701587B2 (en) * 2017-10-15 2020-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licy provisioning at a user equipment (UE)
WO2019119447A1 (en) 2017-12-22 2019-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Expedited release of a user equipment
KR20240042255A (ko) * 2018-01-12 2024-04-01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5g nas에서의 프로토콜 향상을 위한 방법
US11019668B2 (en) * 2018-04-09 2021-05-25 Ofinno, Llc 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for cellular IoT
US11419006B2 (en) * 2019-07-29 2022-08-16 Nokia Technologies Oy User data transport over control plan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designated payload container types
US20220272660A1 (en) * 2021-05-13 2022-08-25 Thomas Luetzenkirchen Musim ue connection release, paging restriction and rej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53739A1 (en) 2022-11-03
EP4005256B1 (en) 2023-10-25
TWI795659B (zh) 2023-03-11
BR112022001000A2 (pt) 2022-04-12
FI4005256T3 (fi) 2023-11-22
EP4274276A2 (en) 2023-11-08
EP4005256A1 (en) 2022-06-01
AU2023203813A1 (en) 2023-07-13
WO2021018955A1 (en) 2021-02-04
CN114080857A (zh) 2022-02-22
ES2964912T3 (es) 2024-04-10
JP2022541918A (ja) 2022-09-28
EP4274276A3 (en) 2024-01-03
MX2022000978A (es) 2022-02-16
JP7423744B2 (ja) 2024-01-29
KR20220018579A (ko) 2022-02-15
AU2020322086B2 (en) 2023-05-18
CL2022000128A1 (es) 2022-10-07
US20210037415A1 (en) 2021-02-04
CA3147389A1 (en) 2021-02-04
AU2020322086A1 (en) 2022-01-06
AR119503A1 (es) 2021-12-22
US11419006B2 (en) 2022-08-16
CO2022001614A2 (es) 2022-03-18
PL4005256T3 (pl) 202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5659B (zh) 在通信系統中經由控制平面使用指定之有效負荷容器類型進行使用者資料傳送
US1190218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concurrent transport via control plane
US20210153286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rotocol data unit se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20190021064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regist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US201703396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du session ident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048046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ladn 이용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3525497B1 (en) Scef entity,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ata processing method,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KR20180136912A (ko) 요청에 대한 응답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CN110999431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注册终端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0447250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层之间交互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9937588B (zh) Scef实体、控制设备、通信方法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KR102447972B1 (ko) 사용자 장비에서 공급된 구성 파라미터들의 안전한 업데이트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9034974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lad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00053126A1 (en) User plane security mana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61584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对网络的接入的方法及其设备
RU2788399C1 (ru) Передача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их данных через плоскост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с помощью назначенных типов контейнеров полезной нагрузки
US20220201793A1 (en) Separation of data and control packets over non-access stratum link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