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6851A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6851A
TW202046851A TW108119908A TW108119908A TW202046851A TW 202046851 A TW202046851 A TW 202046851A TW 108119908 A TW108119908 A TW 108119908A TW 108119908 A TW108119908 A TW 108119908A TW 202046851 A TW202046851 A TW 20204685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fixing
electronic device
portable electronic
fix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9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4762B (zh
Inventor
彭啟人
陳家震
林鼎淵
Original Assignee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199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476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4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476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46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685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含主機座體、顯示機體、樞接件及熱管組。樞接件包含第一固定部、樞接軸部、第二固定部及定位結構。定位結構的一側連接於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固定於主機座體的座體。第二固定部固定於顯示機體。熱管組包含第一熱管及第二熱管。第一熱管的端部具有插槽。第二熱管的端部可轉動地插設於插槽。第一熱管的另一端部熱接觸於主機座體的熱源。第二熱管的另一端部設於金屬殼體。定位結構的另一側固定於第一熱管的端部,使樞接軸部與第一熱管的端部保持同軸。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特別是一種包含熱管組的可攜式電子裝置。
一般而言,為了利用顯示機體的金屬殼體來協助主機座體中的熱源進行散熱,會於可攜式電腦中設置分別熱接觸於此熱源及此金屬殼體的二熱管。此外,由於顯示機體一般係透過樞接件可轉動地設置於主機座體,因此該二熱管需可轉動地相互設置。
然而,由於組裝公差以及熱管相互轉動所產生的位移,熱管與樞接件的樞軸往往難以保持同軸。如此一來,熱管在相互轉動時便會承受更大的應力,使得熱管容易因轉動而受損。
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藉以解決熱管與樞接件的樞軸難以保持同軸,而使熱管在相互轉動時承受更大的應力,進而使得熱管容易因轉動而受損的問題。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揭露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包含一主機座體、一顯示機體、一樞接件以及一熱管組。主機座體包含一座體以及一熱源。熱源設置於座體。顯示機體包含一金屬殼體及一顯示模組。顯示模組設置於金屬殼體。樞接件包含一第一固定部、一樞接軸部、一第二固定部以及一定位結構。樞接軸部的相對兩側分別樞接於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定位結構的一側連接於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固定於座體。第二固定部固定於顯示機體。熱管組包含一第一熱管以及一第二熱管。第一熱管的一端部具有一插槽。第二熱管的一端部可轉動地插設於第一熱管的端部之插槽中。第一熱管的另一端部熱接觸於熱源。第二熱管的另一端部設置於金屬殼體。定位結構的另一側固定於第一熱管的端部,而使樞接軸部與第一熱管的端部保持同軸。
根據上述實施例所揭露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由於定位結構的一側與樞接件的第一固定部一體成形,且定位結構的另一側固定於第一熱管的第一端部之寬徑段,因此第一熱管的第一端部之寬徑段能與樞接件的樞接軸部保持同軸,進而使第二熱管中插設於第一端部的窄徑段之插槽的第三端部也能與樞接件的樞接軸部保持同軸。如此一來,便減小第一熱管及第二熱管在相對轉動時所承受的應力,而使得第一熱管及第二熱管不易因相互轉動而損毀。
以上關於本發明內容的說明及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的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的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了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目的及優點。以下之實施例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請參閱圖1。圖1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立體圖。
可攜式電子裝置10包含一主機座體100、一顯示機體200、一第一樞接件300、一第二樞接件310以及一熱管組400。
主機座體100例如包含一座體101、一熱源102、一鍵盤模組103及一觸控面板104。熱源102、鍵盤模組103及觸控面板104皆設置於座體101。熱源102為諸如中央處理器等會產生熱量的電子元件。鍵盤模組103及觸控面板104係作為供使用者操作的輸入介面。此外,為了清楚呈現座體101內部的結構特徵,於圖1中省略繪示鍵盤模組103的鍵帽。
顯示機體200包含一金屬殼體201及一顯示模組202。顯示模組202設置於金屬殼體201。
請參閱圖2及圖3。圖2為圖1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熱管組及樞接件的局部放大圖。圖3為圖2之熱管組及樞接件的分解示意圖。
第一樞接件300包含一第一固定部301、一樞接軸部302、一第二固定部303以及一定位結構304。樞接軸部302的相對兩側分別樞接於第一固定部301及第二固定部303、第一固定部301固定於座體101,且第二固定部303固定於金屬殼體201。
定位結構304的一側與第一固定部301一體成形。定位結構304例如包含一本體3040及一套環3041。本體3040的相對兩側分別連接於第一固定部301以及凸出有套環3041。此外,套環3041所圍繞出的套孔3042與樞接軸部302皆以中心軸線C為中心設置,也就是說,套環3041與樞接軸部302為同軸。
第二樞接件310包含一第一固定部311、一樞接軸部312以及一第二固定部313。樞接軸部312的相對兩側分別樞接於第一固定部311及第二固定部313、第一固定部311固定於座體101,且第二固定部313固定於金屬殼體201。此外,第一固定部301及第一固定部311分別固定於座體101的相對兩側,且第二固定部303及第二固定部313分別固定於金屬殼體201的相對兩側,而使金屬殼體201能透過第一樞接件300及第二樞接件310相對座體101轉動。
然,本發明並不以第二樞接件310的設置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亦可僅設置第一樞接件,並調整第一樞接件的設置位置而使金屬殼體能穩定地透過第一樞接件相對座體轉動。
請參閱圖1至圖4。圖4為圖1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第一熱管、第二熱管及固定結構之立體剖視圖。
熱管組400例如包含一第一熱管410、一第二熱管420、一固定結構440以及一密封環450。
第一熱管410包含彼此相對的一第一端部411及一第二端部412。第一端部411例如包含彼此相連的一窄徑段4110及一寬徑段4111。第一熱管410例如具有第一蒸氣通道413,其中第一蒸氣通道413用以供一散熱流體(未繪示)通過且位於寬徑段4111。窄徑段4110及具有一插槽4112及一外螺紋結構4113。插槽4112具有一插口4114及一開口4115。插口4114位於窄徑段4110之一端面4116。開口4115自端面4116沿軸向方向D1朝內延伸,並位於窄徑段4110的一外表面4117。外螺紋結構4113也位於窄徑段4110的外表面4117。第二端部412熱接觸於熱源102
此外,套環3041套設於第一熱管410的第一端部411之寬徑段4111,而使得第一端部411的寬徑段4111固定於套孔3042。由於套孔3042與樞接軸部302皆以中心軸線C為中心設置,因此固定於套孔3042的第一端部411之寬徑段4111便也以中心軸線C為中心設置;也就是說,套環3041套設於第一端部411之寬徑段4111而使得第一端部411之寬徑段4111與樞接軸部302保持同軸。
第二熱管420包含一第三端部421及一第四端部422,並具有一第二蒸氣通道424,其中第二蒸氣通道424用以供散熱流體(未繪示)通過。第三端部421及第四端部422彼此相對。第三端部421透過插口4114可轉動地插設於第一端部411的窄徑段4110之插槽4112中,而使得第三端部421亦以中心軸線C為中心設置。第四端部422設置於金屬殼體201。此外,第三端部421於徑向方向D2朝外凸出有一凸部4210。
舉例來說,固定結構440為套筒結構,且具有一內螺紋結構441。第一端部411中位於窄徑段4110的外螺紋結構4113螺合於內螺紋結構441而使固定結構440固定於第一端部411的窄徑段4110,進而使第一端部411的窄徑段4110夾設於固定結構440及第三端部421之間。此外,透過於第一端部411的窄徑段4110設置開口4115,第一端部411的窄徑段4110會於外螺紋結構4113螺合於內螺紋結構441時進一步夾緊第三端部421。
然,本發明並不以外螺紋結構4113及內螺紋結構441的設置為限,且本發明亦不以開口4115的設置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端部亦可無需具有外螺紋結構,且固定結構亦可無需具有內螺紋結構,並直接以緊配的方式固定第一端部的窄徑段及固定結構。此外,在第一端部不具有外螺紋結構且固定結構不具有內螺紋結構的實施例中,第一端部的窄徑段的插槽亦可僅具有插口而無需具有開口。
此外,舉例來說,固定結構440的一側固定於第一端部411的窄徑段4110,而固定結構440的另一側於徑向方向D3朝內凸出有一抵靠部442。抵靠部442例如具有導引斜面4420,以使得第三端部421的凸部4210在固定結構440安裝於第三端部421時會令導引斜面4420讓位,進而提升固定結構440安裝於第三端部421的順暢度。第三端部421的凸部4210的相對兩側分別抵靠於第一端部411的窄徑段4110之端面4116以及抵靠部442。
然,本發明並不以凸部4210及抵靠部442的設置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三端部亦可無須具有凸部,且固定結構亦可無需具有抵靠部,而改以固定在座體的定位架進行固定結構及第三端部的定位。
密封環450夾設於固定結構440及第三端部421之間,藉以加強固定結構440及第三端部421之間的密封度。此外,第三端部421的凸部4210的一側是透過密封環450抵靠於抵靠部442。
再者,本發明並不以固定結構440及密封環450的設置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熱管組亦可無需包含固定結構,而僅透過第二熱管的第三端部於第一熱管的第一端部之窄徑段的插設來保持第一熱管及第二熱管的同軸。進一步來說,在熱管組無包含固定結構的實施例中,熱管組便無需包含密封環來加強固定結構及第三端部之間的密封度。
再者,請參閱圖1、圖5及圖6;圖5為圖1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第二熱管及補強結構的立體圖,且圖6為圖5的第二熱管及補強結構之局部放大圖。本實施例中,第二熱管420更包含一彎折部423。彎折部423位於第三端部421及第四端部422之間,並從靠近第三端部421的一端彎折至靠近第四端部422的一端而從主機座體100彎折至顯示機體200。熱管組400例如更包含一補強結構430。補強結構430固定於彎折部423,且例如完全覆蓋彎折部423,藉以分擔彎折部423所承受的應力。
然,本發明並不以補強結構430的設置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熱管組亦可無需包含補強結構,並改用固定在金屬殼體的支架來分擔彎折部所承受的應力。
此外,補強結構430並不限於需完全覆蓋彎折部423;請參閱圖7,圖7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第二熱管及補強結構之局部放大圖;於本實施例中,補強結構430a例如可藉由焊接的方式固定於彎折部423a,而部份覆蓋彎折部423a。
根據上述實施例所揭露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由於定位結構的一側與樞接件的第一固定部一體成形,且定位結構的另一側固定於第一熱管的第一端部之寬徑段,因此第一熱管的第一端部之寬徑段能與樞接件的樞接軸部保持同軸,進而使第二熱管中插設於第一端部的窄徑段之插槽的第三端部也能與樞接件的樞接軸部保持同軸。如此一來,便減小第一熱管及第二熱管在相對轉動時所承受的應力,而使得第一熱管及第二熱管不易因相互轉動而損毀。
此外,由於固定結構固定於第一熱管的第一端部之窄徑段而使第一端部之窄徑段夾設於固定結構及第三端部之間,因此固定結構可以進一步協助第一熱管的第一端部之窄徑段及第二熱管中插設於插槽的第三端部保持同軸。如此一來,定位結構及固定結構便能共同令第一熱管的第一端部、第二熱管中插設於插槽的第三端部及樞接軸部皆保持同軸。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諸項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可攜式電子裝置 100:主機座體 101:座體 102:熱源 103:鍵盤模組 104:觸控面板 200:顯示機體 201:金屬殼體 202:顯示模組 300:第一樞接件 301:第一固定部 302:樞接軸部 303:第二固定部 304:定位結構 3040:本體 3041:套環 3042:套孔 310:第二樞接件 311:第一固定部 312:樞接軸部 313:第二固定部 400:熱管組 410:第一熱管 411:第一端部 4110:窄徑段 4111:寬徑段 412:第二端部 4112:插槽 4114:插口 4115:開口 4116:端面 4117:外表面 4113:外螺紋結構 413:第一蒸氣通道 420:第二熱管 421:第三端部 4210:凸部 422:第四端部 423、423a:彎折部 424:第二蒸氣通道 430、430a:補強結構 440:固定結構 441:內螺紋結構 442:抵靠部 4420:導引斜面 450:密封環 C:中心軸線 D1:軸向方向 D2、D3:徑向方向
圖1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立體圖。 圖2為圖1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熱管組及樞接件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圖2之熱管組及樞接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4為圖1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第一熱管、第二熱管及固定結構之立體剖視圖。 圖5為圖1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第二熱管及補強結構的立體圖。 圖6為圖5的第二熱管及補強結構之局部放大圖。 圖7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第二熱管及補強結構之局部放大圖。
301:第一固定部
302:樞接軸部
303:第二固定部
304:定位結構
3040:本體
3041:套環
3042:套孔
410:第一熱管
411:第一端部
420:第二熱管
430:補強結構
440:固定結構
C:中心軸線

Claims (10)

  1.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含: 一主機座體,包含一座體以及一熱源,該熱源設置於該座體;一顯示機體,包含一金屬殼體及一顯示模組,該顯示模組設置於該金屬殼體;一樞接件,包含一第一固定部、一樞接軸部、一第二固定部以及一定位結構,該樞接軸部的相對兩側分別樞接於該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固定部,該定位結構的一側連接於該第一固定部,該第一固定部固定於該座體,該第二固定部固定於該顯示機體;以及一熱管組,包含一第一熱管以及一第二熱管,該第一熱管的一端部具有一插槽,該第二熱管的一端部可轉動地插設於該第一熱管的該端部之該插槽中,該第一熱管的另一端部熱接觸於該熱源,該第二熱管的另一端部設置於該金屬殼體;其中,該定位結構的另一側固定於該第一熱管的該端部,而使該樞接軸部與該第一熱管的該端部保持同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定位結構與該第一固定部一體成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定位結構包含一本體及一套環,該本體的一側連接於該第一固定部,該套環凸出於該本體的另一側,該套環與該樞接軸部同軸,且套設於該第一熱管的該端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熱管組更包含一固定結構,該固定結構固定於該第一熱管的該端部,而使該第一熱管的該端部夾設於該固定結構及該第二熱管的該端部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固定結構為一套筒結構,該第一熱管的該端部具有一外螺紋結構,且該固定結構具有一內螺紋結構,該外螺紋結構螺合於該內螺紋結構而使該固定結構固定於該第一熱管的該端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熱管的該端部之該插槽具有一插口及一開口,該插口位於該第一熱管的該端部之一端面,該開口自該第一熱管的該端部之該端面沿軸向方向朝內延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熱管的該端部於徑向方向朝外凸出有一凸部,該固定結構的一側固定於該第一熱管的該端部,該固定結構的另一側於徑向方向朝內凸出有一抵靠部,該凸部的相對兩側分別抵靠於該第一熱管的該端部之一端面以及該固定結構的該抵靠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熱管組更包含一密封環,該密封環夾設於該固定結構及該第二熱管的該端部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熱管組更包含一補強結構,該第二熱管更包含一彎折部,該彎折部位於該第二熱管的該端部及該第二熱管的該另一端部之間,該補強結構固定於該彎折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補強結構完全或部份覆蓋該彎折部。
TW108119908A 2019-06-10 2019-06-10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6947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9908A TWI694762B (zh) 2019-06-10 2019-06-10 可攜式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9908A TWI694762B (zh) 2019-06-10 2019-06-10 可攜式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4762B TWI694762B (zh) 2020-05-21
TW202046851A true TW202046851A (zh) 2020-12-16

Family

ID=71895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9908A TWI694762B (zh) 2019-06-10 2019-06-10 可攜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476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72524Y (zh) * 2007-06-19 2008-06-11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具铰链结构的散热装置
CN101989113B (zh) * 2009-07-30 2013-05-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及具有该散热系统的计算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4762B (zh) 2020-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9517B (zh) 鉸鏈結構與電子裝置
US10775842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660261B (zh) 樞紐結構、電子裝置及樞紐結構的組裝方法
US8782853B2 (en) Rotat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ame
TWM576776U (zh) 雙軸樞扭器與電子裝置
TWI493321B (zh) 轉軸模組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202030573A (zh) 樞軸模組及電子裝置
US20080263826A1 (en) Hinge device
TWI764712B (zh) 筆記型電腦
TWI694762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20080307605A1 (en) Hinge Assembly
TW201352122A (zh) 轉軸裝置及包含此轉軸裝置的電子設備
TWI496999B (zh) 轉軸結構
US20070079477A1 (en) Shaft structure
US10901471B2 (en) Heat dissipation assembl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303480A (ja) 自在継手のヨークとシャフトの結合構造
TW202008108A (zh) 熱管組及具有此熱管組的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626267U (zh) 電子裝置及其樞接機構
TWM564317U (zh) 可與外部組件連動的單軸鉸鍊
TWM614906U (zh) 雙軸切換動作樞軸器
TWM430142U (en) Stable opening and closing two-axis hinge
US11503194B1 (en) Coupling system for a peripheral device
TW201925629A (zh) 氣流產生裝置
TWI382296B (zh) 電子裝置
TWI686129B (zh) 散熱模組及可攜式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