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3093A - 傳感裝置及使用其的傳感系統與人力驅動裝置 - Google Patents

傳感裝置及使用其的傳感系統與人力驅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3093A
TW202043093A TW108118235A TW108118235A TW202043093A TW 202043093 A TW202043093 A TW 202043093A TW 108118235 A TW108118235 A TW 108118235A TW 108118235 A TW108118235 A TW 108118235A TW 202043093 A TW202043093 A TW 2020430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sensor system
strain gauge
sensor
id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8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敬斌
陳祖德
Original Assignee
陳敬斌
陳祖德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陳敬斌, 陳祖德 filed Critical 陳敬斌
Priority to TW1081182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043093A/zh
Publication of TW202043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3093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揭露一種傳感裝置、傳感系統與人力驅動裝置。所述傳感裝置包括應變計裝置、惰輪(Idler)以及連接桿組件。應變計裝置用以接收機械力,以產生形變量,並根據形變量進一步產生感測訊號。惰輪為環狀圈體,其環形接觸部接觸傳動帶,從而接收傳動帶施加於惰輪的機械力。連接桿組件的第一端用以透過應變計裝置之側面的桿槽連接應變計裝置,以及連接桿組件的第二端透過惰輪的樞接部與惰輪樞接,以將惰輪所受之機械力傳導至應變計裝置。所述傳感裝置的成本較低且可以有不錯的測量精度,更可以進一步應用於傳感系統與電動輔助自行車(Pedelec)。

Description

傳感裝置及使用其的傳感系統與人力驅動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傳感裝置,尤其指一種使用應變計裝置來接收機械力並產生感測訊號的傳感裝置,以及使用其的傳感系統與人力驅動裝置。
電動輔助自行車為現今自行車相關產業中最熱門的話題,它既擁有自行車的輕巧和便捷性,又能夠彌補自行車上坡、逆風、載物時的負擔感,可提供騎乘者最舒適的騎乘狀態。
電動輔助自行車以傳統自行車為基礎,配有電機與電池,搭載以傳感器為核心的動力系統,並利用傳感器以感知騎乘者的踩踏力量大小,進而理解騎乘者的騎行意圖,以提供相應的電動輔助動力。
部分傳統電動輔助自行車是使用扭矩傳感器(torque sensor)作為感知騎乘者踩踏力量大小的傳感裝置。部分高階的傳統電動輔助自行車則使用目前較具科技含量的雙邊扭矩傳感器。雙邊扭矩傳感器具有精度高、延遲現象小、動力響應速度快且壽命較長等優點。然而,搭載雙邊扭矩傳感器的傳統電動輔助自行車之售價昂貴,故其市佔率無法有效提高。
另外,部分中低階之傳統電動輔助自行車產品則廣泛使用其他種類的傳感器,例如後叉勾爪傳感器、扭簧傳感器、踏頻傳感器。上述其他種類的傳感器之功能類似,但卻有著使用壽命短、精度不足、電動輔助動力輸出延遲等缺點,故導致騎乘者需獲得電動輔助動力時,電動輔助動力系統無法準確提供電動輔助動力,使騎乘體驗不舒服。
因此,為了克服習知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實施例之傳感裝置其使用較低成本的應變計裝置、惰輪與連接桿組件的組合,來感測傳動帶施加的機械力,以藉此感知騎乘者踩踏力量大小。如此,電動輔助自行車中的傳感系統可以根據騎乘者踩踏力量大小來決定是否提供電動輔助動力與決定電動輔助動力的大小。所述傳感裝置雖然成本較低,但仍有良好的測量精度,故具有市場上的優勢。
基於前述至少一個目的,本發明實施例之傳感裝置包括應變計裝置、惰輪以及連接桿組件。應變計裝置之側面設有桿槽。惰輪係為具有樞接部與環形接觸部的環狀圈體。連接桿組件包括第一端與第二端,其中第一端透過桿槽連接應變計裝置,且第二端通過樞接部樞接惰輪。應變計裝置用以接收機械力,以產生形變量,並根據形變量進一步產生感測訊號。惰輪之環形接觸部用以接觸傳動帶,以藉此接收傳動帶施加於惰輪的機械力,連接桿組件用以將惰輪所受之機械力傳導至應變計裝置。
可選地,所述應變計裝置包括荷重元, 且荷重元為壓式荷重元、拉力/壓式荷重元、剪切樑式荷重元、單點測力荷重元或環形荷重元。
可選地,所述惰輪之環形接觸部包含複數個第一齒部,所述傳動帶包含複數個第二齒部,且環形接觸部的第一齒部相對於傳動帶的第二齒部。
可選地,所述連接桿組件為金屬材質的鋼體連接桿。
可選地,所述應變計裝置之桿槽與連接桿組件之第一端,以緊配固定。
可選地,所述傳送帶為傳動鏈條或傳動皮帶。
可選地,所述感測訊號為電壓訊號。
可選地,所述應變計裝置的荷重元包括彈性本體以及應變計電路。應變計電路設置於彈性本體上,由複數個電導體形成。彈性本體形變時,至少一個電導體亦形變,以產生感測訊號。
基於前述至少一個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傳感系統,其適用於人力驅動裝置包括自行車、飛輪或訓練台中,且包括前述任一個傳感裝置、訊號輸出器以及運算處理器。訊號輸出器電性連接或通訊連結傳感裝置,運算處理器電性連接或通訊連結訊號輸出器。訊號輸出器 用以接收所述感測訊號。運算處理器用以獲取與處理感測訊號。
可選地,該傳感系統使用體重校正或砝碼校正來進行扭力校正。
可選地,自行車、飛輪或該訓練台的傳動帶對曲柄或大盤同步,傳感系統更量測左右曲柄角度與角速度,且該運算處理器計算即時功率與消耗熱量。傳感系統更量測兩腳功率相對曲柄或大盤角度與踩踏頻率,以作為即時騎乘參考或訓練使用。
可選第,自行車、飛輪或訓練台的傳動帶與曲柄、大盤或傳動帶的張力同步,傳感系統具有自動歸零或手動歸零的功能。當應變計裝置之感測訊號低於閾值超過一特定時間後,對傳感系統進行自動歸零,以實現歸零校正。
可選地,傳感系統更包括光感應器或磁感應器,其與自行車、飛輪或訓練台的傳動帶同步,且傳動帶隊曲柄或大盤同步,從而量測兩腳施力角度、曲柄或大盤角度與踩踏頻率。
可選地,傳感系統透過使用者的體重自動擷取使用者的多個騎乘參數,或使用者透過手動控制傳感系統選擇使用者的多個騎乘參數,且多個騎乘參數被傳感系統記錄與輸出。
可選地,自行車為電動輔助自行車,且傳感系統更包括電性連接或通訊連結運算處理器的電動輔助動力輸出模組。動輔助動力輸出模組根據感測訊號及使用者騎乘參數產生電動輔助動力。
可選地,感測訊號低於閾值超過一特定時間後,對傳感系統進行角度自動歸零校正。
基於前述至少一個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動輔助自行車,其包括前述任一個傳感裝置、自行車本體、訊號輸出器、運算處理器以及電動輔助動力輸出模組,並記錄或儲存有使用者騎乘參數。傳感裝置設置於自行車本體,訊號輸出器電性連接或通訊連結傳感裝置,運算處理器電性連接或通訊連結訊號輸出器,以及電動輔助動力輸出模組電性連接或通訊連結運算處理器。訊號輸出器用以接收所述感測訊號。運算處理器用以根據所述感測訊號及使用者騎乘參數計算出驅動訊號與資料數據。電動輔助動力輸出模組用以根據驅動訊號產生電動輔助動力與顯示資料數據。
簡言之,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傳感裝置使用成本較低的應變計裝置來感知傳動帶的機械力及自動擷取使用者騎乘參數,且能夠維持良好的測量精度,故將其應用於傳感系統與電動輔助自行車時,可以使得傳感系統與電動輔助自行車於市場具有競爭優勢。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配合所附圖示,做詳細說明如下。
為充分瞭解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發明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
相較於先前技術需要昂貴的雙邊扭矩傳感器來感知騎乘者之踩踏力量的作法,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利用應變計裝置、惰輪與連接桿組件來實現的傳感器,且所述傳感器不但具有低成本的優勢,且其測量精度接近於雙邊扭矩傳感器,且所述惰輪其同步於傳動帶,通過惰輪與感測器可精確量測左右曲柄或大盤(或稱大齒盤)角度與角速度或傳動帶的速度。進一地說,應變計裝置被設計成側面具有桿槽,以透過桿槽使得連接桿組件與應變計裝置連接。惰輪與連接桿組件樞接,並且其環形接觸部接觸或嚙合同步於電動自行車的傳動帶,以藉此將傳動帶的機械力(對應於騎乘者的踩踏力量)通過惰輪與連接桿組件傳送給應變計裝置。如此,應變計裝置可以感測機械力,並且對應產生感測訊號,從而讓傳感根據感測訊號產生對應的電動輔助動力給電動輔助自行車,且藉由傳動帶的速度來量測傳動輪的速度(車速)。
首先,請參照圖1,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之傳感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之傳感裝置0包括應變計裝置1、惰輪2以及連接桿3,其中傳感裝置0用以接收機械力並產生感測訊號,且機械力係由與惰輪2嚙合或接觸的傳動帶所傳送過來,機械力係相關聯於使用者騎乘電動輔助自行車的踩踏力量。
如圖1所示,應變計裝置1包括荷重元,其可以由多個電導體101形成的應變計電路與彈性本體102所構成,其中多個電導體101分別位於彈性本體102的上下兩側,彈性本體102被設計成其側面具有桿槽103,彈性本體102之中心被簍空而形成雙環狀簍空區104,因此上述應變計裝置1形成了剪切梁式應變計裝置。在此請注意,此處的應變計裝置1的荷重元係以剪切梁式應變計裝置為例說明,但本發明不限制應變計裝置1之荷重元的類型,且上述應變計裝置1之荷重元的形式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其他如壓式荷重元、拉力/壓式荷重元、單點測力荷重元和環形荷重元都能用於實現本發明。
惰輪2係為環狀圈體,並具有環形接觸部201與樞接部202,其中環形接觸部201具有多個第一齒部2011,多個第一齒部2011之形狀對應於環形接觸部201接觸之傳動帶的多個第二齒部之形狀,以使得多個第一齒部2011嚙合於傳動帶的多個第二齒部。連接桿3具有第一端301與第二端302,其中連接桿3的第一端301可以透過桿槽103與應變計裝置1連接,以及連接桿3的第二端302係透過惰輪2的樞接部202與惰輪2樞接,使得惰輪2能夠以連接桿3為中心軸進行轉動。
應變計裝置1的結構由多個電導體101形成的應變計電路與彈性本體102組成,其係為一種可將機械力轉換成感測訊號的傳感器,且所述感測訊號是一種電壓訊號。彈性本體102可由鋼或鋁製成(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其在負載下會產生一定量的形變,但隨後會返回到初始位置,以藉此回應機械力。透過形變量的變化,多個電導體101獲得的電壓訊號會不同,以藉此可以產生所述感測訊號。另外,多個電導體101形成的應變計電路可以是惠斯通電橋(Wheatstone bridge),但是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
進一步地說,當彈性本體102產生形變時,電導體101會隨之被拉動而變長,或是因其收縮而變短,導致電導體101中的電阻產生變化,從而進一步輸出電壓訊號,而這些電壓訊號又形成了感測訊號。總而言之,感測訊號與應變計裝置1所受之機械力產生的形變量彼此相關聯。
本發明所使用之惰輪2如圖1所示,其第一齒部201共22齒,利用連接桿3的第二端302樞接惰輪2的樞接部202,並將應變計裝置1之桿槽103可以具有厭氧膠,以使應變計裝置1透過桿槽103連接連接桿3的第一端301。本發明所使用之連接桿3可以為金屬材質的鋼體,以將惰輪2所受之機械力透過連接桿3傳導到荷重1元,使得應變計裝置1產生感測訊號。上述以厭氧膠連接固定的作法是為了達到緊配固定的目的,本發明不以厭氧膠連接固定為限制,其他能夠達到僅配固定的方式都可以用於實現本發明。
於另一實施例中,可進一步將傳感裝置安裝或固定於傳感系統上,以使其應用於電動輔助自行車的傳感系統中。如圖2及圖3所示,利用補強片5將本發明之傳感裝置安裝或固定於自行車本體6之杆體上,並將自行車本體6的傳動帶4與惰輪2對應接合(例如,嚙合或接觸)。具體來說,傳動帶4的第二齒部401可以與惰輪2的第一齒部201對應接合,其中自行車本體6的傳動帶4可以為傳動鏈條或傳動皮帶。由於連接桿3為連接惰輪2與應變計裝置1的鋼體,固惰輪2所受之傳動帶4的機械力可透過連接桿3傳導到應變計裝置1,使得應變計裝置1產生感測訊號。在此請注意,連接桿3可以是單一根連接桿,且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連接桿3可以透過成具有至少一連接桿與其他元件組合的連接桿組件。
更佳地,如圖3所示,於將本發明之傳感裝置固定或安裝於自行車本體6時,係將應變計裝置1採用單邊固定的方式裝設於補強片5上。具體來說,應變計裝置1及補強片5之間更可裝設有墊片7,目的是使應變計裝置1發生形變時,非固定端105不會觸及補強片5或自行車本體,以降低應變計裝置1對機械力的誤判。
請參照圖4,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傳感系統的功能方塊圖。如圖4所示,本發明之傳感系統A包括傳感裝置S、訊號輸出器8、運算處理器9以及電動輔助動力輸出模組10。傳感系統A所記載之傳感裝置S係以本發明之傳感裝置0為例說明,但本發明不限制傳感裝置S的類型,且上述傳感裝置0的型式非以用此限制本發明。
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訊號輸出器8以電性連接或通訊連結傳感裝置S,運算處理器9以電性連接或通訊連結訊號輸出器8,以及電動輔助動力輸出模組10以電性連接或通訊連結運算處理器9。傳感裝置S係用以接受機械力並產生感測訊號,透過訊號輸出器8接收感測訊號後,進一步利用運算處理器9根據該感測訊號計算出驅動訊號與資料數據(例如,後面所述的消耗功率及雙腳的功率值對應曲柄角度(或大盤角度)等)。最終,電動輔助動力輸出模組10根據驅動訊號、資料數據及使用者騎乘參數產生電動輔助動力與顯示資料數據。如此,傳感裝置S感測機械力,並且對應產生感測訊號,從而使傳感系統A根據感測訊號產生對應的電動輔助動力。
另外,傳感系統A可以適時地依據需求或於出廠前進行校正,以準確地反應惰輪所受之機械力。舉例來說,可以使用體重或砝碼進行校正,例如扭力校正或其他包括扭力與公差的校正等,且本發明不以校正方式與校正的內容為限制。舉例來說,在出廠前可以使用10公斤、20公斤、30公斤、40公斤與50公斤的砝碼來進行校正,透過實際量測的扭矩值與運算處理器9獲得之傳感裝置S的讀數(即,感測訊號的值)之間的關係來進行校正,且根據實驗結果,發現實際量測的扭矩值與運算處理器9獲得之傳感裝置S的讀數之間成線性關係。再者,在出廠後,由於零件老化或其他因素等,導致運算處理器9獲得之傳感裝置S的讀數不精準而有偏差時,使用者可以透過手動或自動歸零的方式對傳感系統A校正。
另外一方面,還可以設計成傳感系統A在使用者騎乘或使用具有傳感系統A的電動輔助自行車或飛輪之前,傳感系統A會自動或手動地進行校正動作,以將傳感裝置S的漂移歸零,即進行校正時,會將傳感裝置S的讀數歸零。更進一步地說,在自行車靜止或傳感裝置S為的讀數低於特定閾值一段時間後,傳感系統A便會自動地進行歸零校正。
進一步地,當本發明之傳感系統應用於電動輔助自行車時,可利用傳感裝置以感知騎乘者的踩踏力量大小、即時功率、曲柄角度,透過傳感系統提供即時相應的電動輔助動力。請參照圖5,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之電動輔助自行車之傳感系統所輸出之電動輔助動力對應於不同情況的直條圖。如圖5所示,本發明之傳感系統提供的電動輔助動力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強、中等、弱,以及最弱(甚至為零)。在此請注意,此處的電動輔助動力係以四個等級為例說明,然上述之電動輔助動力的等級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請參照圖5,當騎乘路段分成起步、路途平坦、上坡、較陡上坡、上坡後路平、下坡以及再次起步時,騎乘者因路段差異將施予電動輔助自行車不同的踩踏力量大小,透過傳感系統感知踩踏力量後,進而提供強、中等、弱,以及最弱(甚至為零)的電動輔助動力。
騎乘者於起步時施予電動輔助自行車較大的踩踏力量,透過傳感系統感測該踩踏力量,進而提供強的電動輔助動力。當騎乘之路途平坦,騎乘者施予電動輔助自行車的踩踏力量下降,傳感系統轉而提供弱的電動輔助動力。若遇到上坡,使騎乘者施予電動輔助自行車的踩踏力量上升,則傳感系統給予中等電動輔助動力。當所遇上坡路段更陡,因騎乘者所費的踩踏力量更大,傳感系統轉而提供強的電動輔助動力。而當路段由上坡再次轉為平坦時,因騎乘者的踩踏力量再次下降,傳感系統會隨之轉變為提供弱的電動輔助動力。倘若騎乘路段為下坡,因騎乘者施予電動輔助自行車的踩踏力量極弱,此時傳感系統給予的電動輔助動力最弱(甚至為零)。若騎乘者遇到需再次起步的情況,此時因騎乘者施加到電動輔助自行車的踩踏力量較大,傳感系統將再次提供強的電動輔助動力。
上述實施例係將傳感系統做為電動輔助自行車的電動輔助助力系統使用,然而,本發明之傳感系統亦可以用於人力驅動裝置,人力區動裝置包括自行車、飛輪與訓練台中。請繼續參照圖4,當傳感系統A亦可以用於飛輪與訓練台中,傳感系統A可以不包括電動輔助動力輸出模組10。由於傳動系統(例如,傳動鏈條、傳動皮帶)與惰輪以及曲柄同步的關係,因此,在量測到左右曲柄角度(或大盤角度)與角速度時,運算處理器9可根據獲得之傳感裝置S的讀數、左右曲柄角度(或大盤角度)與角速度來計算出兩腳相對曲柄角度的即時功率。再者,在假設使用者的兩腳施力力量與與施力角度不對稱的情況下,運算處理器9還是可以據此計算使用者之消耗熱量。再者,因傳動系統對曲柄同步的關係,前述對傳感系統A的校正等同於同步地對傳動系統與曲柄進行校正。簡單地說,在感測訊號低於閾值一段時間後,對傳感系統進行角度歸零校正。
另外一方面,上述角速度的獲取除了透過量測傳動鏈條(或傳動皮帶)於單位時間的往返圈數外,更可以透過其他感測器來量測。舉例來說,可以使用與曲柄(大盤)同步的光感測器或磁感測器來量測角速度、兩腳施力角度、曲柄或大盤角度與踩踏頻率。另外,其他感測器也可以如前面所述的,能夠進行手動或自動歸零的校正,以校正量測與曲柄角度的偏移。除此之外,由於傳感裝置使用應變計裝置,因此還可以得知使用者的體重,透過體重的量測,可以自動知悉使用者,存取使用者的設定及記錄(例如,記錄有使用者的騎乘參數、兩腳功率與踩踏頻率等等,其中使用者的騎乘參數相關於使用者的個人的體重、性別、種族、騎乘習慣與健康狀況等等,但不以此為限制),且透過體重、傳動帶速度、時間、即時功率來計算消耗功率及雙腳的功率值對應曲柄角度(或大盤角度),亦即,使用者的騎乘紀錄可以因此自動被記錄與擷取及即時顯示,使用者可據此作為騎乘參考或訓練使用。上述紀錄可以作為騎乘者訓練時的參考數據,另外,在得到雙腳的功率值對應曲柄角度(或大盤角度)後,自行車、訓練台及飛輪的最大功率輸出可以被據此算出。另外,當應用於電動輔助自行車時,電動輔助自行車的電動輔助動力輸出模組還根據感測訊號與前述騎乘參數產生相應的電動輔助動力。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傳感裝置與傳統各式傳感器應用於電動輔助自行車的比較。如表一所示,本發明之傳感裝置係以應變計為原理,於裝載於電動輔助自行車時,其與市售之應用於部分高階電動輔助自行車的雙邊力矩傳感器同樣擁有較佳的測量精度、測量一致性以及壽命,而本發明之傳感裝置的價格相對雙邊力矩傳感器則更加低廉。
表一
    傳感器 功能 本發明 傳感裝置 後軸勾爪 傳感器 雙邊力矩 傳感器 扭簧 傳感器 踏頻 傳感器 壓鏈 傳感器
測量原理 應變計 霍爾效應 渦電流 霍爾效應 霍爾效應 霍爾效應
測量精度 VV V VV X X V
測量一致性 VV V VV X V V
輸出響應 V V VV X V V
安裝方式 V X X V VV VV
壽命 VV X VV X VV VV
騎行體驗 V X VV X X V
體積 X V X X VV V
價格/CP值 低/高 中/低 高/低 中/低 低/低 中/中
VV:佳  V:普通  X:差
本發明之傳感裝置相比於應用在部分中低階的傳感器例如後軸勾爪傳感器、扭簧傳感器、踏頻傳感器以及壓鏈傳感器,如表一所示,雖然價格同樣低廉,然而在測量精度、測量一致性以及騎行體驗的表現而言,本發明之傳感裝置更具優勢。在輸出響應以及壽命的表現,本發明之傳感裝置則優於或相等於應用在部分中低階的傳感器例如後軸勾爪傳感器、扭簧傳感器、踏頻傳感器以及壓鏈傳感器。
雖然本發明之傳感裝置在體積的表現仍有進步空間,然基於其在他種功能的表現,例如測量原理、測量精度、測量一致性、輸出響應、安裝方式、壽命、騎行體驗以及價格/CP值(即,性價比),本發明之傳感裝置具有進步性及競爭性。
綜合以上所述,相較於昔知技術,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傳感裝置及使用其的傳感系統與電動輔助自行車之技術效果,係說明如下。
習知技術之應用於部分高階動力輔助自行車的傳感器因價格高昂,使得電動輔助自行車市佔率無法有效提高,或因應用於部分中低階電鍍種自行車的傳感器有著壽命短、精度不足以及電動輔助動力輸出延遲等缺點,導致該種傳感器無法準確提供騎乘者適當的電動輔助動力,導致騎乘體驗不舒服。反觀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傳感裝置及使用其的傳感系統與電動輔助自行車,其精度高且成本低廉,在傳感裝置、傳感系統以及電動輔助自行車的市場具有足夠的競爭性。
本發明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發明,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發明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前述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發明之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0:傳感裝置 1:應變計裝置 101:電導體 102:彈性本體 103:桿槽 104:雙環狀簍空區 105:非固定端 2:惰輪 201:環形接觸部 2011:第一齒部 202:樞接部 3:連接桿 301:第一端 302:第二端 4:傳動帶 401:第二齒部 5:補強片 6:自行車本體 7:墊片 8:訊號輸出器 9:運算處理器 10:電動輔助動力輸出模組 A:傳感系統的功能方塊圖 S:傳感裝置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之傳感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之傳感裝置裝載於電動輔助自行車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之傳感裝置裝載於電動輔助自行車的側視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之傳感系統的功能方塊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之電動輔助自行車之傳感系統所輸出之電動輔助動力對應於不同情況的直條圖。
0:傳感裝置
1:應變計裝置
101:電導體
102:彈性本體
103:桿槽
104:雙環狀簍空區
2:惰輪
201:環形接觸部
2011:第一齒部
202:樞接部
3:連接桿組件
301:第一端
302:第二端

Claims (10)

  1. 一種傳感裝置,包括: 一應變計裝置,其一側面設有一桿槽,用以接收一機械力,以產生一形變量,並根據該形變量進一步產生一感測訊號; 一惰輪,係為具有一樞接部與一環形接觸部的一環狀圈體,該環形接觸部用以接觸一傳動帶,以藉此接收該傳動帶施加於該惰輪的該機械力;以及 一連接桿組件,包括第一端與第二端,該第一端透過該桿槽連接該應變計裝置,該第二端通過該樞接部樞接該惰輪,用以將該惰輪所受之該機械力傳導至該應變計裝置。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傳感裝置,其中該應變計裝置包括一荷重元,該荷重元為一壓式荷重元、一拉力/壓式荷重元、一剪切樑式荷重元、一單點測力荷重元或一環形荷重元。
  3.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傳感裝置,其中該應變計裝置的該荷重元包括: 一彈性本體;以及 一應變計電路,設置於該彈性本體上,由複數個電導體形成,於該彈性本體形變時,該等電導體的至少一者亦形變,以產生該感測訊號。
  4. 一種傳感系統,適用一人力驅驅動裝置,該人力驅動裝置包括一自行車、一飛輪或一訓練台中,且該傳感系統包括: 如請求項第1至3項其中之一所述之傳感裝置; 一訊號輸出器,電性連接或通訊連結該傳感裝置,用以接收該感測訊號;以及 一運算處理器,電性連接或通訊連結該訊號輸出器,用以獲取與處理該感測訊號。
  5.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傳感系統,其中該傳感系統使用一體重校正或一砝碼校正來進行扭力校正。
  6.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傳感系統,其中該自行車、該飛輪或該訓練台的一傳動帶對一曲柄或一大盤同步,該傳感系統更量測一左右曲柄角度與一角速度,且該運算處理器計算一即時功率與一消耗熱量;該傳感系統更量測相對於一曲柄腳或一大盤角度的一兩腳功率與一踩踏頻率,以作為即時騎乘參考或訓練使用。
  7.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傳感系統,其中該自行車、該飛輪或該訓練台的一傳動帶與一曲柄、一大盤或該傳動帶的張力同步,該傳感系統具有一自動歸零或一手動歸零的功能,其中當該應變計裝置之該感測訊號低於一閾值超過一特定時間後,對該傳感系統進行自動歸零,以實現歸零校正。
  8.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傳感系統,其中該傳感系統更包括一光感應器或一磁感應器,其與該自行車、該飛輪或該訓練台的一傳動帶同步,且該傳動帶對一曲柄或一大盤同步,從而量測一兩腳施力角度、該曲柄或大盤角度與一踩踏頻率。
  9.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傳感系統,其中該傳感系統透過一使用者的體重自動擷取該使用者的多個騎乘參數,或該使用者透過手動控制該傳感系統選擇該使用者的該等騎乘參數,且該等騎乘參數被該傳感系統記錄與輸出。
  10. 如請求項第9項所述之傳感系統,其中該自行車為一電動輔助自行車,且該傳感系統更包括: 一電動輔助動力輸出模組,電性連接或通訊連結該運算處理器,根據該感測訊號與該等騎乘參數產生相應的一電動輔助動力。
TW108118235A 2019-05-27 2019-05-27 傳感裝置及使用其的傳感系統與人力驅動裝置 TW2020430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8235A TW202043093A (zh) 2019-05-27 2019-05-27 傳感裝置及使用其的傳感系統與人力驅動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8235A TW202043093A (zh) 2019-05-27 2019-05-27 傳感裝置及使用其的傳感系統與人力驅動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3093A true TW202043093A (zh) 2020-12-01

Family

ID=74668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8235A TW202043093A (zh) 2019-05-27 2019-05-27 傳感裝置及使用其的傳感系統與人力驅動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0430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85702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measurement
US10571349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measurement at a crank axle and crank arm
TWI362342B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chain force in a bicycle
EP132491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effort made by a cyclist
AU2010210239B2 (e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nd determining the force, the torque and the power on a crank, in particular the pedal crank of a bicycle
US9310264B2 (en)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d on attachment of applied force strain sensor onto exercise equipment
JP6466608B2 (ja) パワー測定アセンブリ
JP5607003B2 (ja) 自転車用センサの制御装置、自転車用センサの制御方法
JP2015529330A5 (zh)
US9964456B2 (en) System for estimating total power input by a bicyclist using a single sided power meter system
US1140686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meter calibration
JP2018505816A (ja) ペダル駆動車両クランク
TW202043093A (zh) 傳感裝置及使用其的傳感系統與人力驅動裝置
EP3189989B1 (en) A dynamic tire pressure sensor system for a bike
JP3203473U (ja) トルクギア構造
US11280689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measurement at a crank axle and crank arm
US11448662B2 (en) Sensing device and sensing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devices using the same
TWI681178B (zh) 左右腳踩踏分析系統
TWM453843U (zh) 電動自行車之踏力感測機構
TWM578799U (zh) Left and right foot stepping analysis system
TWI734407B (zh) 功率偵測系統與總功率估算方法
WO201911310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meter calibration
CN116552693A (zh) 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助力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