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1883A - 光達系統中的光電組件的裝設配置 - Google Patents

光達系統中的光電組件的裝設配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1883A
TW202041883A TW109109986A TW109109986A TW202041883A TW 202041883 A TW202041883 A TW 202041883A TW 109109986 A TW109109986 A TW 109109986A TW 109109986 A TW109109986 A TW 109109986A TW 202041883 A TW202041883 A TW 2020418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oelectronic
lens
package
lidar system
packag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9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馬克阿姆斯壯 麥卡德
羅傑大衛 庫倫博
軍 裴
韓里克K 尼爾森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賽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賽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賽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1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188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42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distance and other co-ordina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7/89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of transmitters alone
    • G01S7/481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of transmitters alone using multiple transmit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of receivers alo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2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lens focusing means positioned between opposed fibre e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 G02B6/4206Optical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relating to scann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1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 G02B6/12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kind
    • G02B2006/1208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 G02B2006/12102L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18Contain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達(LiDAR)系統,包含第一光學透鏡以及一個或多個第一光電封裝,一個或多個第一光電封裝沿著第一光學透鏡的第一光軸與第一光學透鏡間隔開。每個相應的第一光電封裝包括第一組複數個光電組件,第一組複數個光電組件定位在相應的第一光電封裝上,使得第一組複數個光電組件的每個相應的光電組件的一表面實質上位於第一最佳對焦表面上。LiDAR系統進一步包含第二光學透鏡和一個或多個第二光電封裝,一個或多個第二光電封裝沿著第二光軸與第二光學透鏡間隔開。每個相應的第二光電封裝包括第二組複數個光電組件,第二組複數個光電組件定位在相應的第二光電封裝上,使得第二組複數個光電組件的每個相應的光電組件的一表面實質上位於第二最佳對焦表面上。

Description

光達系統中的光電組件的裝設配置
對於相關申請案的交互參照:本申請案根據專利法第28條之規定,主張對於申請於2019年3月25日、名為「MOUNTING CONFIGURATIONS FOR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S IN LIDAR SYSTEMS」的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823,406號的優先權,在此仰賴且併入此美國臨時申請案之內容以作為參考。
三維感測器可以應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機器人技術、安全應用等。掃描LiDAR感測器可以由可承受的成本獲得適合此類應用的高角度解析度。LiDAR感測器可以包括光電組件,諸如用於發射雷射束的光源,以及用於偵測反射的雷射束的偵測器。需要用於LiDAR感測器中的光電部件的改進的安裝配置。
根據一些實施例,一種光達(LiDAR)系統,包含:第一光學透鏡,其特徵在於第一光軸、第一透鏡中心和第一最佳對焦表面;以及一個或多個第一光電封裝,一個或多個第一光電封裝沿著第一光軸與第一光學透鏡間隔開。每個相應的第一光電封裝包括第一組複數個光電組件,第一組複數個光電組件定位在相應的第一光電封裝上,使得第一組複數個光電組件的每個相應的光電組件的一表面實質上位於第一最佳對焦表面上。LiDAR系統進一步包含:第二光學透鏡,其特徵在於第二光軸、第二透鏡中心和第二最佳對焦表面;和一個或多個第二光電封裝,一個或多個第二光電封裝沿著第二光軸與第二光學透鏡間隔開。每個相應的第二光電封裝包括第二組複數個光電組件,第二組複數個光電組件定位在相應的第二光電封裝上,使得第二組複數個光電組件的每個相應的光電組件的一表面實質上位於第二最佳對焦表面上。
根據一些實施例,提供用於LiDAR系統的光電封裝。LiDAR系統包括光學透鏡,光學透鏡之特徵在於光軸、透鏡中心和最佳對焦表面。光電封裝包括:基板,基板沿光軸與光學透鏡間隔開;和複數個光電組件,複數個光電組件定位在基板上,使得每個相應的光電組件的一表面實質上位於光學透鏡的最佳對焦表面上。
根據一些實施例,提供用於LiDAR系統的光電封裝。LiDAR系統包括光學透鏡,光學透鏡之特徵在於光軸、透鏡中心和最佳對焦表面。光電封裝包括:基板,基板沿光軸與光學透鏡間隔開;和複數個光電組件,複數個光電組件定位在基板上,使得每個相應的光電組件實質上朝向透鏡中心定向。
LiDAR系統可以包括用於發射光束的光源陣列(例如光源),光束可以透過發射透鏡投影到目標場景上。可以使用一些形式的掃描機制來掃描跨越目標場景的光束。LiDAR系統可包括接收透鏡,接收透鏡用於收集從目標場景反射的返回光束並將它們對焦到偵測器陣列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將光源安裝在距發射透鏡不同的距離處,以最小化來自發射透鏡的像場彎曲(field curvature)。替代地或附加地,每個光源可以被定向為實質上指向發射透鏡的中心,以便更優化地投射光束。類似地,偵測器也可以安裝在距接收透鏡的各種距離處,並且定向成使得每個偵測器的偵測表面的法線實質指向接收透鏡的中心。在大批量生產中,需要低成本和精確地自動放置光源和偵測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兩個或更多個光源和/或偵測器的陣列放置在表面安裝裝置(SMD)封裝中。可以將SMD封裝設計為直接焊接到印刷電路板(PCB)上。光源和/或偵測器可以以不同的高度放置在SMD封裝中,以減輕發射透鏡或接收透鏡的像場彎曲的影響。替代地或附加地,光源和/或偵測器可以被定向為使得它們實質上指向發射透鏡或接收透鏡的中心。
圖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三維成像的LiDAR感測器100。LiDAR感測器100包括發射透鏡130和接收透鏡140。LiDAR感測器100包括實質上佈置在發射透鏡130的後焦平面中的光源110a。光源110a用於從發射透鏡130的後焦平面中的相應發射位置發射雷射脈衝120。發射透鏡130被配置為將雷射脈衝120準直,並且引導雷射脈衝120朝向位於LiDAR感測器100前面的物體150。對於光源110a的給定發射位置,準直的雷射脈衝120'以相應的角度指向物體150。
準直的雷射脈衝120'的一部分可以從物體150反射朝向接收透鏡140。接收透鏡140被配置為將從物體150反射的雷射脈衝的部分122,對焦到接收透鏡140的焦平面中的相應偵測位置上。LiDAR感測器100還包括偵測器160a,偵測器160a實質上佈置在接收透鏡140的焦平面處。偵測器160a被配置為在相應的偵測位置處接收並偵測從物體150反射回的雷射脈衝120的部分122。偵測器160a的相應偵測位置與光源110a的相應發射位置光學共軛。
雷射脈衝120可以具有短持續時間,例如10ns的脈衝寬度。LiDAR感測器100還包括耦合至光源110a和偵測器160a的處理器190。處理器190被配置為確定從發射到偵測的雷射脈衝120的飛行時間(TOF)。由於雷射脈衝120以光速行進,因此可以基於所確定的飛行時間來確定LiDAR感測器100與物體150之間的距離。
跨視場(FOV)掃描雷射束120'的一種方式,是在發射透鏡130的後焦平面中相對於發射透鏡130橫向移動光源110a。例如,光源110a可以被光柵掃描到發射透鏡130的後焦平面中的複數個發射位置,如圖1所示。光源110a可以在複數個發射位置發射複數個雷射脈衝。在相應的發射位置處發射的每個雷射脈衝,被發射透鏡130準直並以相應的角度指向物體150,並撞擊在物體150的表面上的相應點。因此,當在發射透鏡130的後焦平面中的特定區域內對光源110a進行光柵掃描時,物體150上的對應物體區域被掃描。偵測器160a可以被光柵掃描以被定位在接收透鏡140的焦平面中的複數個對應的偵測位置處,如圖1所示。偵測器160a的掃描可以與光源110a的掃描同步地執行,使得偵測器160a和光源110a在任何給定時間總是彼此光學共軛的。其他掃描圖案,例如李沙育(Lissajous)圖案等也是可能的。
藉由確定在相應的發射位置發射的每個雷射脈衝的飛行時間,可以確定從LiDAR感測器100到物體150的表面上的每個對應點的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190與位置編碼器耦合,位置編碼器偵測光源110a在每個發射位置處的位置。基於發射位置,可以確定準直的雷射脈衝120'的角度。可以基於到LiDAR感測器100的角度和距離,來確定物體150的表面上的對應點的X-Y坐標。因此,可以基於從LiDAR感測器100到物體150的表面上的各個點的測量距離,來建構物體150的三維圖像。在一些實施例中,三維圖像可以表示為點雲,亦即物體150的表面上的點的一組X、Y和Z坐標。
在一些實施例中,測量返回雷射脈衝122的強度並將其用於調節來自相同發射點的後續雷射脈衝的功率,以防止偵測器飽和、提高眼睛安全性或降低總功耗。可以藉由改變雷射脈衝的持續時間、施加到雷射的電壓或電流,或存儲在用於為雷射供電的電容器中的電荷,來改變雷射脈衝的功率。在後一種情況下,可以藉由改變電容器的充電時間、充電電壓或充電電流,來改變存儲在電容器中的電荷。在一些實施例中,強度還可以用於向圖像添加另一個維度。例如,圖像可包含X、Y和Z坐標,以及反射率(或亮度)。
可以基於光源110a的掃描範圍和發射透鏡130的焦距,估計LiDAR感測器100的角視場(AFOV),如
Figure 02_image001
其中h是光源110a沿特定方向的掃描範圍,且f是發射透鏡130的焦距。對於給定的掃描範圍h,較短的焦距將產生較寬的AFOV。對於給定的焦距f,較大的掃描範圍將產生較寬的AFOV。在一些實施例中,LiDAR感測器100可包括在發射透鏡130的後焦平面處佈置成陣列的多個光源,使得可以在保持每個單獨光源的掃描範圍相對較小的同時實現更大的總AFOV。因此,LiDAR感測器100可包括在接收透鏡140的焦平面處排列成陣列的多個偵測器,每個偵測器與各自的光源共軛。例如,LiDAR感測器100可以包括第二光源110b和第二偵測器160b,如圖1所示。在其他實施例中,LiDAR感測器100可以包括四個光源和四個偵測器,或者八個光源和八個偵測器。在一個實施例中,LiDAR感測器100可以包括以4×2陣列佈置的8個光源和以4×2陣列佈置的8個偵測器,使得LiDAR感測器100在水平方向上的AFOV可以比在垂直方向上的AFOV寬。根據各種實施例,LiDAR感測器100的總AFOV可以在大約5度到大約15度的範圍內,或者在大約15度到大約45度的範圍內,或者從大約45度到大約120度的範圍內,這取決於發射透鏡的焦距、每個光源的掃描範圍以及光源數量。
光源110a可以被配置為發射紫外、可見或近紅外波長範圍內的雷射脈衝。每個雷射脈衝的能量可能在微焦耳的數量級,對於KHz範圍內的重複頻率,通常認為這對人眼安全。對於在大於約1500 nm的波長下工作的光源,能量級別可能會更高,因為眼睛不會對焦在那些波長上。偵測器160a可以包括矽雪崩光電二極體、光電倍增器、PIN二極體或其他半導體感測器。
LiDAR感測器100的角度解析度可以被有效地限制衍射,這可以估計為: θ= 1.22 λ/D 其中λ是雷射脈衝的波長,D是透鏡光圈的直徑。角度解析度還可取決於光源110a的發射區域的大小以及透鏡130和140的像差。根據各種實施例,取決於透鏡的類型,LiDAR感測器100的角度解析度可以在從大約1mrad到大約20mrad(大約0.05-1.0度)的範圍內。
圖2示意性地示出了示例性LiDAR系統200。LiDAR系統200可以包括兩個透鏡:發射透鏡230和接收透鏡240。發射透鏡230和接收透鏡240中的每一個可以是包括多個透鏡元件的複合透鏡。發射透鏡230和接收透鏡240可安裝在透鏡座220中。具有發射透鏡230和接收透鏡240的透鏡座220,在本文中可以被稱為透鏡組件。
LiDAR系統200還可包括一個或多個光源210(例如,光源)和一個或多個偵測器260(例如,如圖2所示的四個光源210和四個偵測器260)。光源210可以安裝在光電板250上並且位於發射透鏡230的後面(例如,在發射透鏡230的焦平面中)。偵測器260可以被安裝在光電板250上並且被定位在接收透鏡240的後面(例如,在接收透鏡240的焦平面中)。在其上安裝有光源210和偵測器260的光電板250在本文中可以被稱為光電組件。
如以上參考圖1所論述的,每個相應的光源210a和相應的偵測器260a定位在光電板250上,使得每個相應的光源210a的位置與相應的偵測器260a的位置光學共軛。因此,由相應的光源210a發射的光束可以被發射透鏡230投射或準直,並被反射離開LiDAR系統200前面的物體;反射光束可以被接收透鏡240對焦到相應的偵測器260a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透鏡組件可以經由一對撓曲件270a和270b撓性地附接到基座202,如圖2所示。一對撓曲件270a和270b中的每一個的一端連接到基座202,而另一端連接到透鏡組件220。一對撓曲件270a和270b可以耦接到致動器204(在本文中也稱為驅動機構),例如音圈馬達。致動器204可以由控制器206控制,以使成對的撓曲件270a和270b如平行四邊形那樣向左或向右偏轉,從而使得透鏡組件220如在圖2中的雙向箭頭所示向左或向右移動。發射透鏡230的橫向運動可引起由光源210發射的雷射束在LiDAR系統200前面的FOV上掃描。當包括發射透鏡230和接收透鏡240的整個透鏡組件220作為單個單元移動時,在掃描透鏡組件220時,保持了光源210和偵測器260之間的光學共軛關係。
儘管圖2示出了用於移動透鏡組件220的兩個桿狀撓曲件270a和270b,但是可以使用其他撓曲機構或平台。例如,可以使用彈簧、空氣軸承等。在一些實施例中,驅動機構204可以包括音圈馬達(VCM)、壓電致動器等。在高掃描頻率下,一對撓曲件270a和270b以及驅動機構204可以以其共振頻率或接近共振頻率操作,以使功率需求最小化。
可以由其他方式來實現掃描。例如,透鏡組件可以被固定,而光電板250可以相對於透鏡組件被掃描(例如,經由一組撓曲件)。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使用圍繞發射透鏡230、接收透鏡240、光源210和偵測器260的旋轉平台來實施掃描。可替代地,可以使用旋轉的多角鏡或一個或多個振盪鏡。
LiDAR系統200可以包括複數個光源210和複數個偵測器260。複數個光源210可以被佈置為一維或二維陣列(例如,在二維陣列的情況下,可以存在在垂直於本文紙面的方向上彼此偏移的一個或多個行)。類似地,複數個偵測器260也可以被佈置為一維或二維陣列。
圖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掃描LiDAR系統300。類似於圖2中示出的LiDAR系統200,LiDAR系統300還包括兩個透鏡:第一透鏡330和第二透鏡340。第一透鏡330和第二透鏡340可被安裝在透鏡座320中。第一透鏡330具有第一光軸332,第二透鏡340具有與第一光軸332實質平行的第二光軸342。LiDAR系統300還包括複數個光源310和複數個偵測器360。光源310和偵測器360可以安裝在光電板350上。
不同於如圖2中所示的LiDAR系統200中的所有光源310在一個透鏡之後而所有偵測器360在另一透鏡之後,在此,第一組光源310a和第一組偵測器360a位於第一透鏡330的焦平面中,第二組光源310b和第二組偵測器360b位於第二透鏡340的焦平面中。在第一透鏡330後面的第一組光源310a和第一組偵測器360a可以被稱為第一收發器陣列。類似地,第二透鏡340後面的第二組光源310b和第二組偵測器360b可以被稱為第二收發器陣列。因此,第一透鏡330和第二透鏡340中的每一個均用作發射透鏡和接收透鏡。因此,第一透鏡330和第二透鏡340可以被稱為收發器透鏡。
第二組偵測器360b中的每個相應偵測器360b位於第二透鏡340的焦平面上的相應偵測器位置處,此位置與第一透鏡330的焦平面上的第一組光源310a的相應光源310a的相應位置光學共軛,從而第二組偵測器360b的各個偵測器360b偵測由第一組光源310a的相應光源310a發射並被一個或多個在第一透鏡330和第二透鏡340前面的一個或更多個物體(圖3中未示出)反射的光束。
類似的,第一組偵測器360a中的每個相應偵測器360a位於第一透鏡330的焦平面上的相應偵測器位置處,此位置與第二透鏡340的焦平面上的第二組光源310b的相應光源310b的相應位置光學共軛,從而第一組偵測器360a的各個偵測器360a偵測由第二組光源310b的相應光源310b發射並被一個或多個物體反射的光束。
根據一些實施例,複數個光源和/或複數個偵測器可以以考慮透鏡的像場彎曲的構造安裝在平台上。像場彎曲,也稱為「場彎曲」或「Petzval像場彎曲」,描述了光學像差,在這種像差中,無法將垂直於光軸的平面物體正確對焦在平面像平面上。考慮一個單元件透鏡系統,其中所有平面波前都對焦到距透鏡距離f處的點,f是透鏡的焦距。將這個鏡頭放置在距平面圖像感測器的距離f處,光軸附近的圖像點可能處於最佳焦點,但是離軸的光線可能會在圖像感測器之前對焦。當成像表面是球形時,這可能不是問題。儘管現代的鏡頭設計(例如利用多個鏡頭元件的鏡頭設計)可能能夠將像場彎曲最小化(或「使視場變平」)到一定程度,但仍然可能存在一些殘留的像場彎曲。
在透鏡的場曲存在的情況下,如果將複數個光源210安裝在平坦的表面上,如圖2所示,則由於發射透鏡230的像場彎曲,由與光軸偏離的光源210發射的雷射脈衝可能不會被發射透鏡230完全準直。類似地,如果如圖2所示,在平面上安裝了複數個偵測器260,則由於接收透鏡240的像場彎曲,從物體反射回來的雷射脈衝可能不會在與光軸偏離的偵測器處被接收透鏡240完全對焦。
圖4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組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圖,其可以考慮透鏡像場彎曲。光學透鏡410可以被安裝在透鏡架420上。透鏡410的特徵可以是穿過透鏡中心414的光軸412,以及距透鏡410的距離為f的最佳對焦表面416,f為透鏡410的焦距。如上所述,最佳對焦表面416可以由於像場彎曲而彎曲,並且可以被稱為透鏡410的彎曲「焦平面」。複數個光源430可以安裝在平台440的表面442上,平台440的表面442沿著光軸412定位在距透鏡410大約f的距離處。在一些實施例中,平台440的表面442可以具有與透鏡410的最佳對焦表面416實質匹配的彎曲形狀,使得複數個光源430中的每一個的發射表面432可以大致位於透鏡410的最佳對焦表面416處。藉由以這種配置安裝複數個光源430,即使光源430遠離光軸412定位,由每個光源430發出的雷射脈衝也可以被透鏡410幾乎完全準直。
例如,假設透鏡410的最佳對焦表面416具有球形,則平台440的表面442可以被配置成具有球形,使得每個光源430的發射表面432可以實質上位於透鏡410的最佳對焦表面416上。在透鏡410的最佳對焦表面416具有非球形的彎曲形狀的情況下(例如橢圓形、圓錐形或波浪形),平台440的表面442可以相應地成形。
類似地,圖4中示出的複數個光源430可以用複數個偵測器代替,使得複數個偵測器430中的每一個的偵測表面432可以實質上位於透鏡410的最佳對焦表面416上。在這種配置中,即使偵測器430的位置遠離透鏡410的光軸412,透鏡410也可以在每個偵測器430的偵測表面432處使從對象反射的雷射脈衝接近完美的對焦。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光源和複數個偵測器可以共享同一透鏡。偵測器可以被放置成與它們相應的雷射緊密相鄰,使得一些返回的光被偵測器攔截。可以放置在雷射的側面、前面或後面。由於雷射束通常具有狹窄的角度分佈,並且僅利用透鏡的中心部分,因此可以採用某些透鏡像差(例如球面像差),以有利於將一些返回的光從透鏡的外部引導到偵測器,而不會過度干擾輸出雷射束的對焦特性。在替代設計中,可以使用分束器來分離出射束和入射束。這可以允許雷射和偵測器共享透鏡的共軛點而在空間上沒有實體重疊。
圖5示出了根據一些其他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部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圖。在此,平台540可具有平坦表面542,並且複數個光源(或偵測器)430可安裝在平台540的平坦表面542上。複數個光源430可以取決於它們相對於透鏡410的光軸412的位置而具有不同的高度h,使得每個相應光源430的發射表面432可以實質上位於透鏡410的最佳對焦表面416上。例如,對於最佳焦點球形表面416,遠離光軸412的光源430可以具有比更靠近光軸412的光源430的高度更大的高度,如圖5所示,以應對最佳對焦表面416的彎曲。作為示例,每個光源430(或偵測器晶粒)可以被放置在相應的表面安裝封裝中,表面安裝封裝將晶粒放置在封裝的底部上方的相應高度h處。各個高度h可以根據光源430(或偵測器晶粒)相對於光軸412的位置而變化。然後將封裝焊接到印刷電路板上,印刷電路板經放置和定位以使每個晶粒正確位於透鏡410的成像點。
圖6示出了根據一些其他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部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圖。在此,複數個光源(或偵測器)430可以具有實質相同的高度h。但是平台640可具有帶有階梯輪廓的表面642,使得每個相應光源430的發射表面432可以實質上位於透鏡410的最佳對焦表面416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源和偵測器可以由進一步應對透鏡的可能變形和漸暈(vignetting)的配置來安裝。圖7示出了根據一些進一步的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部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圖。類似於圖4中所示的安裝配置,複數個光源(或偵測器)430可以安裝在平台440的彎曲表面442上,使得每個光源430的發射表面432實質上位於透鏡410的最佳對焦表面416上。另外,複數個光源430以不同的角度傾斜,使得每個光源430的出射表面432的法線可以實質指向透鏡中心414。在此配置中,由遠離光軸412定位的光源430發射的雷射脈衝,可以由透鏡410準直,並且具有最小的變形和漸暈。應當理解,術語「透鏡中心」可以指透鏡410的光學中心。在透鏡410可以被表徵為薄透鏡的情況下,透鏡中心414可以是透鏡410的幾何中心。一些複合透鏡可能是部分遠心的,在這種情況下,雷射發射或偵測器表面的法線的首選方向可能不指向透鏡的幾何中心,而是指向透鏡的光學中心,該中心通常位於更接近鏡頭光軸的角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偵測器可以安裝在平台440的平面上。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複數個偵測器可以安裝在平台440的彎曲表面442上,從而每個偵測器的偵測表面可以實質上指向透鏡中心414。因此,圖像射線可以實質上垂直於偵測器的偵測表面照射在偵測器上,從而可以實現最佳的偵測效率。
圖8示出了根據一些其他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部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圖。在此,平台840可具有包括複數個具有不同指向的小平面的表面842,使得每個小平面844的法線實質上指向透鏡410的透鏡中心414。複數個光源中的每一個可包括表面發射雷射,例如垂直腔表面發射雷射(VCSEL),或者側面發射雷射,其安裝在封裝中,定向使得其光相對於封裝垂直發射。
圖9示出了根據一些其他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部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圖。在此,複數個光源930安裝在具有平坦表面942的平台940上。取決於每個相應的光源930相對於光軸412的位置,複數個光源930可以具有變化的高度h和變化的表面傾斜角度,使得每個相應的光源930的發射表面932的法線指向實質上朝向透鏡中心414。
圖10示出了根據一些其他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部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圖。在此,複數個光源1030安裝在具有實質平坦的表面1042的平台1040上。取決於每個相應的光源1030相對於透鏡的光軸412的位置,複數個光源1030可以具有實質相同的高度h和變化的表面傾斜角度,使得每個相應的光源1030的發射表面432的法線指向實質上朝向透鏡中心414。如圖所示,每個相應光源1030的發射表面1032可以實質上位於透鏡410的焦平面1016處。
圖11示出了根據一些其他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部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圖。在此,複數個光源1130安裝在具有實質平坦的表面1042的平台1040上。複數個光源1130中的每一個可以以各自的傾斜角傾斜,使得每個各自的光源1130的出射表面1132的法線實質指向透鏡中心414。如圖所示,每個相應光源1130的發射表面1132可以實質上位於透鏡410的焦平面1016處。
圖12示出了根據一些其他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部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圖。LiDAR系統可包括第一透鏡1210和第二透鏡1220。第一透鏡1210具有透鏡中心1214,並且其特徵在於沿第一方向的第一光軸1212和第一最佳對焦表面1216。第二透鏡1220具有透鏡中心1224,並且其特徵在於實質平行於第一光軸1212的第二光軸1222和第二最佳對焦表面1226。
LiDAR系統還可包括安裝在平台1250上的複數個偵測器1240和複數個表面發射光源1230。在一些實施例中,平台1250是印刷電路板。平台1250沿著第一方向與第一透鏡1210和第二透鏡1220間隔開。在一些實施例中,平台1250可具有表面1252(實質上在垂直於紙的方向上延伸,亦即Z方向上延伸),表面1252包括複數個第一小平面1254。每個表面發射光源1230可以被安裝在相應的第一小平面1254上。複數個第一小平面1254可以被定位和定向,使得每個相應光源1230的發射表面1232實質上位於第一透鏡1210的第一最佳對焦表面1216處,並且其法線實質上朝向第一透鏡1210的透鏡中心1214。平台1250的表面1252可進一步包括複數個第二小平面1256。每個偵測器1240可被安裝在相應的第二小平面1256上。複數個第二小平面1256可以被定位,使得每個相應的偵測器1240的偵測表面1242位於第二透鏡1220的第二最佳對焦表面1226上的相應位置,此位置與相應的光源1230的相應位置光學共軛。複數個第二小平面1256可以被定向為使得偵測表面1242的法線可以實質指向第二透鏡1220的透鏡中心1224。
圖13示出了根據一些其他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部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俯視圖。在此,平台1350(例如印刷電路板)可以在X-Y平面(亦即在紙面中)上具有平坦表面1352,並且具有在Z方向(亦即在垂直於紙面的方向上)延伸的邊緣表面1354。圖14示出了平台1350的示意性透視圖,平台1350具有如圖13所示的安裝在其上的複數個光源1230和複數個偵測器1240。複數個邊緣發射光源1330中的每一個可以包括邊緣發射光源。複數個光源1330可以沿著弧線以陣列的形式設置在平台1350的平面表面1352上,使得每個相應光源1330的發射表面1332實質上位於第一透鏡1210的最佳對焦表面1216上,並且其法線實質指向第一透鏡1210的透鏡中心1214。平台1350的邊緣表面1354可包括複數個小平面1356。每個偵測器1240可以安裝在邊緣表面1354的相應小平面1356上。複數個小平面1356可以被定位,使得每個相應的偵測器1240的偵測表面1242位於第二透鏡1220的最佳對焦表面1226上的相應位置,此位置與相應的光源1330的相應位置光學共軛。複數個第二小平面1356可以被定向為使得偵測表面1242的法線可以實質指向第二透鏡1220的透鏡中心1224。
在LiDAR系統的大批量生產中,將單個光源和偵測器精確地放置在所需的位置和定向可能很耗時。因此,需要低成本和精確地自動放置光源和偵測器。在一些實施例中,將光源和/或偵測器的陣列放置在表面安裝裝置(SMD)封裝中。可以將SMD封裝設計為直接焊接到印刷電路板(PCB)上。光源和/或偵測器可以以不同的高度放置在SMD封裝中,以減輕發射透鏡或接收透鏡的像場彎曲的影響,光源和/或偵測器也可以被定向為使得它們實質上指向發射透鏡或接收透鏡的中心,如上文參照圖4至圖14所述。
圖15A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LiDAR系統的光電封裝1510的截面圖。圖15B示出了光電封裝1510的透視圖。參考圖15A,LiDAR系統包括光學透鏡1502。例如,光學透鏡1502可以是圖1所示的LiDAR系統100中的發射透鏡130或接收透鏡140。光學透鏡1502可以由光軸1508、透鏡中心1506和最佳對焦表面1504表徵。應當注意,儘管在圖15A中示出了單元件光學透鏡,但是光學透鏡1502可包括包含多個光學元件的複合透鏡。對於厚透鏡或複合透鏡,術語「透鏡中心」可以代表光學透鏡1502的主點。術語「最佳對焦表面」可以指光學透鏡1502的「焦平面」。「焦平面」可能由於像場彎曲而彎曲。應當注意,儘管在圖15A中示出了最佳對焦表面1504基本上是球形表面,但最佳焦點表面1504可以具有球形以外的形狀。例如,對於複合透鏡,最佳焦點表面1504可以具有複雜或不規則的形狀。
光電封裝1510可包括沿光軸1508與光學透鏡1502間隔開的基板1520,以及嵌入其中的複數個光電組件1530。複數個光電組件1530可以以特定的高度定位在基板1520上,使得每個相應的光電組件1530的表面1532位於光學透鏡1502的最佳焦點表面1504上。每個光電組件1530可以是光源或偵測器。藉由以這種配置定位光電組件1530,可以減輕光學透鏡1502的像場彎曲的影響。例如,在以光電組件1530為光源的情況下,即使光源位於光學器件的光軸1508之外,由光源發射的雷射束也可以被光學透鏡1502相對良好地準直。類似地,在光電組件1530是偵測器的情況下,返回光束可以由光學透鏡1502相對良好地對焦到偵測器的表面1532上。替代地或附加地,複數個光電子部件1530可以以特定的定向定位在基板1520上,使得每個光電子部件1530實質指向透鏡中心1506。對於部分或完全遠心的鏡頭,從雷射(或偵測器)到有效鏡頭中心的角度可能不同於從鏡頭到物體的角度。
注意到,在圖15A中所示的光電封裝1510中示出了四個光電組件1530,在圖15B中所示的光電封裝1510中示出了五個光電組件1530。根據LiDAR系統的需要和設計,光電封裝1510中的光電組件1530的數量可以改變為較小或較大。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光電組件1530可以包括複數個光源。在這樣的情況下,光學透鏡1502可以用作發射透鏡,諸如圖1所示的LiDAR系統100中的發射130。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光電組件1530可以包括複數個偵測器。在這種情況下,光學透鏡1502可以用作接收透鏡,例如圖1所示的LiDAR系統100中的接收透鏡140。
在一些實施例中,類似於圖3所示的LiDAR系統300中的收發器陣列,複數個光電組件1530可包括一個或多個光源和一個或多個偵測器。在這種情況下,光電封裝1510可以被稱為收發器封裝。
圖16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LiDAR系統的光電封裝1610的透視圖。光電封裝1610包括基板1620,基板1620包括第一表面1622和與第一表面1622相對的第二表面1624(從圖16中的視圖隱藏)。光電封裝1610包括安裝在基板1620的第一表面1622上的複數個光源1630,以及安裝在基板的第二表面1624上的複數個偵測器1640。
在同一封裝中包括光源1630和偵測器1640兩者的光電封裝1610可以提供多個優點。例如,它可以允許光源1630和偵測器1640之間更精確的對準。另外,可以實現光源1630和偵測器1640的更高的包裝密度。而且,藉由散佈光源1630和偵測器1640,可以將光源1630有效地散佈在更大的區域上,這可以允許更高的總光功率水平而不會超出眼睛安全極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電封裝1510可以被配置為表面安裝裝置(SMD)封裝。例如,引線接合、導電環氧樹脂或焊料可用於將每個光電組件1530(例如雷射或偵測器)電連接到SMD封裝。然後將SMD封裝中的金屬走線連接到封裝底部的金屬焊墊或接觸針,以將SMD焊接到印刷電路板(PCB)1540上。
圖17A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SMD封裝1700的示意性截面圖。圖17B示出了SMD封裝1700的端視圖。SMD封裝1700包括基板1720,以及如上所述的以特定的高度和方向定位在基板1720上的複數個光電組件1730(例如光源和/或偵測器)。在一些實施例中,光電組件1730可以包括半導體晶片。
基板1720的底部可以具有在其上形成的焊墊1734。每個光電組件1730可以具有引線接合1732,引線接合1732經由穿過基板1720的通孔1739電連接到焊墊1734。SMD封裝1700可以被附接到PCB板1740。PCB板1740的頂表面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上的焊墊1736,其與基板1720的底部處的焊墊1734相對應。因此,SMD封裝1700可以經由在基板1720的底部處的焊墊1736和PCB 1740的頂部處的焊墊1736之間的焊料1738,機械地和電氣地耦合至PCB板1740。可以將SMD封裝1700設計為使用自動拾放機器人和波峰焊接技術將其焊接到PC 1740的表面上,以進行大批量生產。
SMD封裝1700可以由諸如環氧樹脂、塑料等的透明密封劑1750密封。密封劑1750可以覆蓋SMD封裝1700的頂部以及側面。密封劑1750可以保護光電組件1730免受環境影響。在一些實施例中,光電組件1730上方的區域可以被保護性玻璃板覆蓋,或者可以不被保護,使得光源可以將光發射出SMD封裝1700,並且偵測器可以將光接收到SMD封裝1700中。在一些實施例中,SMD封裝1700還可包括透鏡以幫助準直雷射束或使雷射束成形(例如,使它們更加幾何對稱)。在一些實施例中,SMD封裝1700還可包括濾光片,例如以阻擋日光和其他不想要的光干擾偵測器。
圖18A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SMD封裝1800的端視圖。SMD封裝1800可以包括收發器封裝,收發器封裝包括複數個光源1830(例如,在垂直於頁面的方向上設置為陣列)和複數個偵測器1840(例如,在垂直於頁面的方向上設置為陣列)。光源1830和偵測器1840可以安裝在基板1820的頂表面上。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光源1830的高度可以與每個偵測器1840的高度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基板1820的頂表面可以是階梯狀的,使得每個光源1830的頂表面和每個偵測器1840的光闌表面可以位於收發器透鏡的同一平面(例如最佳對焦表面)上。
圖18B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SMD封裝1850的端視圖。SMD封裝1800類似於圖18A所示的SMD封裝1800,除了將光源1830附接到基板1820的側壁上之外。基板1830可以被定位為使得每個光源1830的頂表面和每個偵測器1840的光闌表面可以位於收發器透鏡的同一平面(例如最佳對焦表面)上。
圖19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SMD封裝1900的底面。SMD封裝1900在其底表面上包括用於焊接到PCB的焊墊1936。SMD封裝1900可以包括覆蓋光電組件的透明塑料或玻璃蓋1950。
圖20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SMD封裝2000。在此,SMD封裝2000包括用於焊接至PCB的金屬引線2036,而不是焊墊。
在一些LiDAR實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光源的二維陣列和偵測器的二維陣列。根據一些實施例,可以將多個SMD封裝佈置在PCB板上以形成二維陣列,每個SMD封裝包括光電組件的一維陣列。
圖21A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LiDAR系統的示例性二維光電陣列2100。光電陣列2100包括附接到PCB 2140的複數個SMD封裝2110。每個SMD封裝2110包括一維光電組件2130(例如光源或偵測器,或光源和偵測器的組合)的一維陣列,類似於圖15B中所示的光電封裝1510。PCB 2140是彎曲的(例如,像圓柱形表面),使得不同的SMD封裝2110的所有光電組件2130的表面可以位於光學透鏡2102的最佳對焦表面上,和/或實質上指向鏡頭中心2106。在一些實施例中,PCB 2140可以包括撓性PCB。
圖21B示出了二維光電陣列2100,其中每個SMD封裝2110包括覆蓋光電組件2130的透明密封劑2150。
圖22A和22B分別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LiDAR系統的示例性二維光電陣列2200的截面圖和透視圖。類似於圖21中所示的二維光電陣列2100,二維光電陣列2200包括複數個SMD封裝2110。每個SMD封裝2110包括一維光電組件2130(例如光源或偵測器,或光源和偵測器的組合)的一維陣列,類似於圖15B中所示的光電封裝1510。在此,將複數個SMD封裝2110焊接到中介層2220。中介層2220具有複數個小平面2222。每個相應的SMD封裝2110被安裝在相應的小平面2222上。複數個小平面2222被製造成具有特定的高度和角度,使得不同的SMD封裝2110的所有光電子組件2130可使其表面位於光學透鏡2102的最佳對焦表面上,和/或實質上指向透鏡中心2106。中介層2220然後可以被焊接到PCB 2240(例如,平面PCB)。中介層2220可以包括具有電互連的金屬焊墊(未示出),以將SMD封裝2110電耦合到PCB 2240。也可以採用其他電連接方法,例如引線接合和導電環氧樹脂。或者,中介層2220可以首先被附接到PCB 2240,然後可再將SMD封裝2110附接到中介層2220。
圖23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二維光電陣列2300。二維光電陣列2300類似於圖22A至圖22B所示的二維光電陣列2200。在此,中介層2300具有階梯狀小平面2322。每個SMD封裝2110包括覆蓋光電組件2130的透明密封劑2150。每個SMD封裝件2110可包括具有以期望角度傾斜的傾斜表面的基板,從而不同SMD封裝件2110的所有光電組件2130可以實質上指向透鏡中心2106。
圖24A和24B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可以在二維光電陣列2300中使用的一些示例性SMD封裝2410與2420的示意性端視圖。SMD封裝2410和2420中的每一個可包括安裝在基板2412或2422上的光電組件2402的一維陣列(光電組件2402的陣列沿著垂直於頁面的方向分佈)。基板2412和2422中的每個具有傾斜的表面2414或2424。表面傾斜角α可以根據SMD封裝2410或2420相對於光軸的位置而變化。例如,定位成更靠近光軸的SMD封裝2410可以具有相對較小的傾斜角α,如圖24A所示,並且遠離光軸定位的SMD封裝2420可具有相對較大的傾斜角α,如圖24B所示。SMD封裝2410或2420可以用透明蓋2404覆蓋,並且可以在晶片基座2412或2422上包括焊墊2406和2408。根據一些實施例,基板2412或2422的高度h可以相同。例如,如圖23所示,每個相應的SMD封裝2110中的光電組件2130的高度可以藉由相應的小平面2322的高度來正確地設置。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2412或2422的高度h可以根據SMD封裝2410或2420相對於光軸的位置而變化。例如,SMD封裝2410和2420可以直接焊接到圖23所示的PCB 2240上,而沒有中介層2300。可以藉由相應的SMD封裝2410或2420的基板2412或2422的高度h來正確地設置每個相應的SMD封裝2110中的光電組件2130的高度。
還應理解,本文描述的示例和實施例僅用於說明目的,並且鑑於其的各種修改或改變將被建議給本領域技術人員,並且將被包括在本申請的精神和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之內。
100:LiDAR感測器 110a:光源 110b:第二光源 120:雷射脈衝 120’:準直的雷射脈衝 122:雷射脈衝的部分 130:發射透鏡 140:接收透鏡 150:物體 160a:偵測器 160b:第二偵測器 190:處理器 200:LiDAR系統 202:基座 204:致動器 206:控制器 210:光源 210a:光源 220:透鏡座 230:發射透鏡 240:接收透鏡 250:光電板 260:偵測器 260a:偵測器 270a:撓曲件 270b:撓曲件 300:LiDAR系統 310:光源 310a:第一組光源 310b:第二組光源 320:透鏡座 330:第一透鏡 332:第一光軸 340:第二透鏡 342:第二光軸 350:光電板 360:偵測器 360a:第一組偵測器 360b:第二組偵測器 410:光學透鏡 412:光軸 414:透鏡中心 416:最佳對焦表面 420:透鏡架 430:光源 432:發射表面 440:平台 442:表面 540:平台 542:平坦表面 640:平台 642:表面 840:平台 842:表面 844:小平面 930:光源 932:發射表面 940:平台 942:平坦表面 1016:焦平面 1030:光源 1032:發射表面 1040:平台 1042:表面 1130:光源 1132:發射表面 1210:第一透鏡 1212:第一光軸 1214:透鏡中心 1216:第一最佳對焦表面 1220:第二透鏡 1222:第二光軸 1224:透鏡中心 1226:第二最佳對焦表面 1230:表面發射光源 1232:發射表面 1240:偵測器 1242:偵測表面 1250:平台 1252:表面 1254:第一小平面 1256:第二小平面 1330:邊緣發射光源 1332:發射表面 1350:平台 1352:平面表面 1354:邊緣表面 1502:光學透鏡 1504:最佳對焦表面 1506:透鏡中心 1508:光軸 1510:光電封裝 1520:基板 1530:光電組件 1532:表面 1540:印刷電路板(PCB) 1620:基板 1622:第一表面 1624:第二表面 1630:光源 1640:偵測器 1700:SMD封裝 1720:基板 1730:光電組件 1732:引線接合 1734:焊墊 1736:焊墊 1738:焊料 1739:通孔 1740:PCB板 1750:密封劑 1800:SMD封裝 1820:基板 1830:光源 1840:偵測器 1900:SMD封裝 1936:焊墊 1950:透明塑料或玻璃蓋 2000:SMD封裝 2036:金屬引線 2100:光電陣列 2102:光學透鏡 2106:鏡頭中心 2110:SMD封裝 2130:光電組件 2140:PCB 2200:二維光電陣列 2220:中介層 2222:小平面 2240:PCB 2300:中介層 2322:階梯狀小平面 2402:光電組件 2404:透明蓋 2406:焊墊 2408:焊墊 2410:SMD封裝 2412:基板 2414:表面 2420:SMD封裝 2422:基板 2424:表面
圖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三維成像的LiDAR感測器。
圖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示例性LiDAR系統。
圖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掃描LiDAR系統。
圖4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組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圖,其可以考慮透鏡像場彎曲。
圖5示出了根據一些其他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部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6示出了根據一些其他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部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7示出了根據一些進一步的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部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8示出了根據一些其他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部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9示出了根據一些其他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部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10示出了根據一些其他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部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11示出了根據一些其他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部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12示出了根據一些其他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部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13示出了根據一些其他實施例的用於掃描LiDAR系統中的光電部件的安裝配置的示意性俯視圖。
圖14示出了平台的示意性透視圖,平台具有如圖13所示的安裝在其上的複數個光源和複數個偵測器。
圖15A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LiDAR系統的光電封裝的截面圖。
圖15B示出了圖15A中所示的光電封裝的透視圖。
圖16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LiDAR系統的光電封裝的透視圖。
圖17A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SMD封裝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17B示出了圖17A中所示的SMD封裝的端視圖。
圖18A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SMD封裝的端視圖。
圖18B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SMD封裝的端視圖。
圖19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SMD封裝的底面。
圖20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SMD封裝。
圖21A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LiDAR系統的示例性二維光電陣列。
圖21B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二維光電陣列。
圖22A和22B分別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LiDAR系統的示例性二維光電陣列的截面圖和透視圖。
圖23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二維光電陣列。
圖24A和24B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可以在二維光電陣列中使用的一些示例性SMD封裝的示意性端視圖。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502:光學透鏡
1504:最佳對焦表面
1510:光電封裝
1520:基板
1530:光電組件
1540:印刷電路板(PCB)

Claims (23)

  1. 一種光達(LiDAR)系統,包括: 一第一光學透鏡,其特徵在於一第一光軸、一第一透鏡中心和一第一最佳對焦表面; 一個或多個第一光電封裝,該一個或多個第一光電封裝沿著該第一光軸與該第一光學透鏡間隔開,每個相應的第一光電封裝包括第一組複數個光電組件,該第一組複數個光電組件定位在相應的第一光電封裝上,使得該第一組複數個光電組件的每個相應的光電組件的一表面實質上位於該第一最佳對焦表面上; 一第二光學透鏡,其特徵在於一第二光軸、一第二透鏡中心和一第二最佳對焦表面;和 一個或多個第二光電封裝,該一個或多個第二光電封裝沿著該第二光軸與該第二光學透鏡間隔開,每個相應的第二光電封裝包括第二組複數個光電組件,該第二組複數個光電組件定位在相應的第二光電封裝上,使得該第二組複數個光電組件的每個相應的光電組件的一表面實質上位於該第二最佳對焦表面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LiDAR系統,其中該第一最佳對焦表面和該第二最佳對焦表面中的每個是彎曲的。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LiDAR系統,其中: 該第一組複數個光電組件定位在相應的第一光電封裝上,使得該第一組複數個光電組件的每個相應的光電組件實質上朝向該第一透鏡中心定向;和 該第二組複數個光電組件定位在相應的第二光電封裝上,使得該第二組複數個光電組件的每個相應的光電組件實質上朝向該第二透鏡中心定向。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LiDAR系統,其中每個相應的第一光電封裝包括一第一表面安裝裝置(SMD)封裝,並且每個相應的第二光電封裝包括一第二SMD。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LiDAR系統,該LiDAR系統還包括一第一印刷電路板(PCB)和一第二PCB,其中該一個或多個第一光電封裝機械地和電氣地耦合到該第一印刷電路板(PCB),並且該一個或多個第二光電封裝機械地和電氣地耦合到該第二PCB。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LiDAR系統,其中該第一PCB具有其上安裝有該一個或多個第一光電封裝的一第一彎曲表面,並且該第二PCB具有其上安裝有該一個或多個第二光電封裝的一第二彎曲表面。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LiDAR系統,該LiDAR系統還包括一印刷電路板(PCB),其中該一個或多個第一光電封裝與該一個或多個第二光電封裝機械地和電氣地耦合到該PCB。
  8. 如請求項4所述之LiDAR系統,其中該一個或多個第一光電封裝包括複數個第一光電封裝,並且該一個或多個第二光電封裝包括複數個第二光電封裝,該LiDAR系統還包括: 一第一中介層,該第一中介層具有一第一組複數個小平面,其中該複數個第一光電封裝被安裝在該第一中介層上,每個相應的第一光電封裝均被佈置在該第一組複數個小平面的各自的一小平面上;和 一第二中介層,該第二中介層具有一第二組複數個小平面,其中該複數個第二光電封裝被安裝在該第二中介層上,每個相應的第二光電封裝均被佈置在該第二組複數個小平面的各自的一小平面上。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LiDAR系統,該LiDAR系統還包括一個或多個平面印刷電路板(PCB),其中該第一中介層和該第二中介層安裝在該一個或多個平面PCB上。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LiDAR系統,其中: 該第一組複數個光電組件包括一第一組複數個光源;和 該第二組複數個光電組件包括一第二組複數個偵測器。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LiDAR系統,其中: 該第一組複數個光電組件包括一第一組光源和一第一組偵測器;和 該第二組複數個光電組件包括一第二組光源和一第二組偵測器。
  12. 一種用於一LiDAR系統的光電封裝,該LiDAR系統包括一光學透鏡,該光學透鏡之特徵在於一光軸、一透鏡中心和一最佳對焦表面,該光電封裝包括: 一基板,該基板沿該光軸與該光學透鏡間隔開;和 複數個光電組件,該複數個光電組件定位在該基板上,使得每個相應的光電組件的一表面實質上位於該光學透鏡的該最佳對焦表面上。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電封裝,其中該第一最佳對焦表面和該第二最佳對焦表面中的每個是彎曲的。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電封裝,其中每個相應的光電組件被定位在該基板上,使得該相應的光電組件實質上朝向該透鏡中心定向。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電封裝,該光電封裝被配置為一表面安裝裝置(SMD)封裝,用於機械和電耦合到一印刷電路板(PCB)。
  16.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電封裝,其中該複數個光電部件包括複數個光源或複數個偵測器。
  17.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電封裝,其中該複數個光電部件包括一組光源與一組偵測器。
  18.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電封裝,其中該基板具有一表面,該表面之特徵在於複數個小平面,每個相應的光電組件位於該複數個小平面中的一相應小平面上。
  19. 一種用於一LiDAR系統的光電封裝,該LiDAR系統包括一光學透鏡,該光學透鏡之特徵在於一光軸、一透鏡中心和一最佳對焦表面,該光電封裝包括: 一基板,該基板沿該光軸與該光學透鏡間隔開;和 複數個光電組件,該複數個光電組件定位在該基板上,使得每個相應的光電組件實質上朝向該透鏡中心定向。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光電封裝,該光電封裝被配置為一表面安裝裝置(SMD)封裝,用於機械和電耦合到一印刷電路板(PCB)。
  21.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光電封裝,其中該複數個光電部件包括複數個光源或複數個偵測器。
  22.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光電封裝,其中該複數個光電部件包括一組光源與一組偵測器。
  2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光電封裝,其中該基板具有一頂表面和一側表面,且其中該組光源設置在該側表面上,並且該組偵測器設置在該頂表面上。
TW109109986A 2019-03-25 2020-03-25 光達系統中的光電組件的裝設配置 TW2020418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23406P 2019-03-25 2019-03-25
US62/823,406 2019-03-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1883A true TW202041883A (zh) 2020-11-16

Family

ID=72603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9986A TW202041883A (zh) 2019-03-25 2020-03-25 光達系統中的光電組件的裝設配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686818B2 (zh)
EP (1) EP3948332A4 (zh)
JP (1) JP2022525426A (zh)
CN (1) CN113614563A (zh)
TW (1) TW202041883A (zh)
WO (1) WO202019823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2302B (zh) * 2022-09-05 2023-11-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光學雷達及其光訊號拾取方法
TWI831093B (zh) * 2021-12-02 2024-02-01 一品光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感測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89427B2 (en) * 2019-06-11 2022-03-29 Intel Corporation Multi-faceted integrated-circuit dice and packages
US20210018598A1 (en) * 2020-09-25 2021-01-21 Intel Corporation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systems and optical system
WO2022133914A1 (zh) * 2020-12-24 2022-06-30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发射控制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5840203A (zh) * 2021-12-28 2023-03-24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发射装置、激光雷达及智能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42325B1 (en) 2013-07-31 2014-06-03 Google Inc. Photodetector array on curved substrate
DE102015121840A1 (de) 2015-12-15 2017-06-22 Sick Ag Optoelektronischer Sensor und Verfahren zur Erfassung eines Objekts
DE102016011327A1 (de) 2016-09-21 2018-03-22 Wabco Gmbh LiDAR Sensor mit kompaktem Aufbau
US10845466B2 (en) * 2016-12-23 2020-11-24 Cepton Technologies, Inc. Mounting apparatuses for optical components in a scanning lidar system
EP3593185B1 (en) * 2017-03-07 2021-11-03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Integrated electrical and optoelectronic packag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1093B (zh) * 2021-12-02 2024-02-01 一品光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感測裝置
TWI822302B (zh) * 2022-09-05 2023-11-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光學雷達及其光訊號拾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98235A1 (en) 2020-10-01
US20200309910A1 (en) 2020-10-01
CN113614563A (zh) 2021-11-05
US11686818B2 (en) 2023-06-27
JP2022525426A (ja) 2022-05-13
EP3948332A4 (en) 2023-01-11
EP3948332A1 (en) 2022-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94621B2 (en) Mounting apparatuses for optical components in a scanning lidar system
TW202041883A (zh) 光達系統中的光電組件的裝設配置
KR101946870B1 (ko) 패턴의 회전 현상을 개선한 라이다 발광 시스템
US11822020B2 (en) Scanning lidar systems with moving lens assembly
KR101687994B1 (ko) 라이다 발광 시스템
US10935637B2 (en) Lidar system including a transceiver array
CN111381239A (zh) 一种激光测量模组和激光雷达
US11467261B2 (en) Distance measuring device and moving object
US20210132196A1 (en) Flat optics with passive elements functioning as a transformation optics and a compact scanner to cover the vertical elevation field-of-view
US20210382151A1 (en) Scanning lidar systems with scanning fiber
US20240159875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mbining multiple optical component arrays
WO2023225391A1 (en) Multi-source lid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