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0046A - 配管系統、配管資訊系統以及管接頭系統 - Google Patents

配管系統、配管資訊系統以及管接頭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0046A
TW202040046A TW108145803A TW108145803A TW202040046A TW 202040046 A TW202040046 A TW 202040046A TW 108145803 A TW108145803 A TW 108145803A TW 108145803 A TW108145803 A TW 108145803A TW 202040046 A TW202040046 A TW 2020400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joint
tubular body
axial direction
piping system
insertion sp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58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橋薰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0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004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1/00Joints with sleeve or socket
    • F16L21/08Joints with sleeve or socket with additional lock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0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 F16L37/084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 F16L37/091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by means of a ring provided with teeth or fi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5/00Devices or appurtenances for use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pipes or pipe system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80Homes; Building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10Detection; Monitor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35Utilities, e.g. 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Joints With Sleeves (AREA)

Abstract

配管系統係具備:管狀體;管接頭,係形成有會從軸線方向一邊側來插入管狀體用的插入空間;以及位置感應部,係設置在管接頭或設置在管接頭與管狀體兩者,並構成為可以1個或複數個階段,或是連續性地來檢測插入空間內的管狀體之軸線方向位置。

Description

配管系統、配管資訊系統以及管接頭系統
此發明係關於一種例如用於供水或供熱水等之配管所使用的配管系統、配管資訊系統以及管接頭系統。
以往的管接頭係有一種會構成為藉由被管狀體插入來與管狀體連接者(例如,專利文獻1)。此般管接頭中,一般而言會藉由目視來進行與管狀體之連接狀況的確認。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12-2255號公報
然而,上述管接頭中,例如在將管接頭配設在難以目視之位置的情況下,便會有難以進行確認作業等的問題。因此,便需要一種可以目視以外的方法來確認管狀體與管接頭之連接狀態的技術。
此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用目視便可確認管狀體與管接頭之連接狀態的配管系統、配管資訊系統以及管接頭系統。
本發明之配管系統係具備:
管狀體;
管接頭,係形成有會從軸線方向一邊側來插入該管狀體用的插入空間;以及
位置感應部,係設置在該管接頭或設置在該管接頭與該管狀體兩者,並構成為可以1個或複數個階段,或是連續性地來檢測該插入空間內的該管狀體之軸線方向位置。
本發明之配管資訊系統係具備:
上述配管系統;以及
接收裝置,係構成為可接收來自該位置感應部的該位置檢測資訊。
本發明之管接頭系統係具備:
管接頭,係形成有會從軸線方向一邊側來插入管狀體用的插入空間;以及
位置感應部,係設置在該管接頭,並構成為可以1個或複數個階段,或是連續性地來檢測該插入空間內的該管狀體之軸線方向位置。
根據此發明,便能提供一種不用目視便可確認管狀體與管接頭之連接狀態的配管系統、配管資訊系統以及管接頭系統。
1:管接頭
11:蓋部
111:蓋部之軸線方向第1側部分
112:蓋部之軸線方向第2側部分
112a、112b:嵌合凹部
12:樹脂環(環狀構件)
121:卡固部
13:固定爪(環狀構件)
131a:抓部
14:密封構件
15:外筒構件(環狀構件)
151:外筒構件之延伸部分(外筒部)
151a、151b:嵌合突起部
151c:阻止突起部
151d:第1平滑面部
151e:窗部
152:外筒構件之軸線方向第2側部分
16:插入空間
17:本體構件
171:本體構件之軸線方向第1側部分(內筒部)
171a:環狀溝
172:本體構件之軸線方向第2側部分
172a:螺紋部
173:本體構件之力矩輸入部分
174:本體構件之小徑部
175:本體構件之大徑部
176:本體構件之軸線方向中間部分
30:插入連接口
2:管狀體
3:位置感應部
31、31a~31c:位置檢測部
32:通訊部
33:記憶部
34:支撐部
4:漏水感應部
41:漏水檢測部
42:通訊部
43:記憶部
5:被檢測部
6:配管系統
7:配管資訊系統
71:接收裝置
72:區域伺服器
721:通訊部
722:處理部
723:記憶部
724:資料庫
73:遠端伺服器
731:通訊部
732:處理部
733:記憶部
734:資料庫
74:監視終端
8:管接頭系統
9:裝設單元
91:裝設基底構件
91d:第2平滑面部
92:突出部
93:處理部
94:無限標籤
95:天線
96:IC晶片
ID:插入方向
PD:拔出方向
O:管接頭之管軸線
C:天花板
圖1係與功能方塊一同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配管系統以及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管接頭系統的部分剖面側視圖。
圖2係將圖1之管接頭系統的一部分放大而顯示的剖面圖。
圖3係以3階段來顯示圖1之管狀體與管接頭的連接狀態,圖3(a)係顯示適當狀態,圖3(b)係顯示需檢查狀態,圖3(c)係顯示需立即對應狀態。
圖4係與功能方塊一同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之配管系統以及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之管接頭系統的部分剖面側視圖。
圖5係以3階段來顯示圖4之管狀體與管接頭的連接狀態,圖5(a)係顯示適當狀態,圖5(b)係顯示需檢查狀態,圖5(c)係顯示需立即對應狀態。
圖6係與功能方塊一同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相關之配管系統以及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相關之管接頭系統的部分剖面側視圖。
圖7係將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相關之配管系統的一部分放大而顯示的剖面圖。
圖8係將圖7之一部分放大而顯示的剖面圖。
圖9係顯示圖7之配管系統的立體圖。
圖10係概略性地顯示可具備本發明任意實施形態相關之配管系統的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的配管資訊系統之概略圖。
圖11係概略性地顯示可具備本發明任意實施形態相關之配管系統的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的配管資訊系統之概略圖。
本發明之配管系統、配管資訊系統以及管接頭系統係可適用在例如供水或供熱水等用的配管。
以下,便參照圖式,來例示說明此發明相關之配管系統、配管資訊系統以及管接頭系統。對各圖中所共通之構成要素係附加相同符號。
[配管系統、管接頭系統]
首先,便參照圖1~圖6,就本發明之配管系統的實施形態以及本發明之管接頭系統的實施形態來加以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圖1~圖3係用以說明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配管系統6以及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管接頭系統8的圖式。
本實施形態之管接頭系統8係具備管接頭1、位置感應部3以及漏水感應部4。
本實施形態之配管系統6係具備管接頭系統8(甚至管接頭1、位置感應部3以及漏水感應部4)、管狀體2以及被檢測部5。
圖1及圖2係顯示將管狀體2插入至管接頭1前的狀態。圖1中,相對於管接頭1之管軸線O,上側係顯示沿著管接頭1之軸線方向的剖面,相對於管軸線O,下側則顯示管接頭1之側面。圖2係將圖1之一部分放大而顯示。
本說明書中,管接頭1之管軸線O係在管接頭1之內部所被區劃出的管路之中心軸線。所謂管接頭1之軸線方向係平行於管接頭1之管軸線O的方向。又,本說明書中,係將垂直於管接頭1之軸線方向的方向稱為「軸直方向」。又,本說明書中,管接頭1之「內周側」係指靠近於管接頭1之管軸線O之側,管接頭1之「外周側」係指遠離管接頭1之管軸線O之側。
本範例中,在管接頭1中之軸線方向一邊側係形成有會構成為藉由從軸線方向一邊側來插入有管狀體2來與管狀體2連接的插入連接口30。連接於插入連接口30的管狀體2較佳地係例如樹脂製之管體,特佳地係聚丁烯製或交聯聚乙烯製的供水供熱水用管體。
以下,為了簡化說明,便在管接頭1之軸線方向兩側中將插入連接口30的入口側(軸線方向一邊側。圖1及圖2之左側。)稱為「軸線方向第1側」,而將插入連接口30的內側(軸線方向另邊側。圖1及圖2之右側。)稱為「軸線方向第2側」。
圖1及圖2之範例中,管接頭1係構成為略I字型(整體為略一直線狀)。然而,管接頭1亦可構成為略L字型、略T字型、略Y字型、略十字型等任意形狀。
又,雖圖式範例中,管接頭1僅具有1個插入連接口30,但管接頭1亦可具有複數插入連接口30。
本範例之管接頭1係具備本體構件17、外筒構件15、密封構件14、蓋部11、固定爪13以及樹脂環12。
本體構件17係構成為筒狀,且會藉由其內周面來區劃出水或熱水等的流體用之管路(流道)。本體構件17係以例如金屬(例如黃銅)或樹脂所構成。
如圖1及圖2所示,本範例之本體構件17係具有:軸線方向第1側部分171,係位在軸線方向第1側;軸線方向第2側部分172,係位在軸線方向第2側;以及軸線方向中間部,係位在軸線方向第1側部分171及軸線方向第2側部分172彼此之間。
本體構件17之軸線方向第1側部分171係構成內筒部(以下,亦稱為「內筒部171」。)。外筒構件15會被配置於本體構件17外周側。更具體而言,外筒構件15之軸線方向第2側部分152會被嵌入至本體構件17外周面。然後,在外筒構件15中,從軸線方向第2側部分152朝軸線方向第1側延伸之延伸部分151會較本體構件17之內筒部171要遠離於外周側,並構成外筒部(以下,亦稱為「外筒部151」)。在本體構件17之內筒部171外周面與外筒構件15之外筒部151內周面之間係區劃有環狀之插入空間16。插入空間16係在軸向方向第1側呈開放,而在軸線方向第2側呈閉鎖,並構成為會將管狀體2從軸線方向第1側朝軸線方向第2側插入。
本說明書中,係將管狀體2朝插入空間16插入的方向,亦即沿著軸線方向而從軸線方向第1側朝向軸線方向第2側之方向稱為「插入方向ID」, 將管狀體2從插入空間16拔出之方向,亦即沿著軸線方向而從軸線方向第2側朝向軸線方向第1側之方向稱為「拔出方向PD」。
內筒部171、密封構件14、外筒部151、蓋部11、固定爪13以及樹脂環12會構成插入連接口30(圖2)。
對1個插入連接口30係形成有1個插入空間16。在假設管接頭1具有複數插入連接口30的情況,便會在各插入連接口30各形成有1個插入空間16。
本範例中,如圖1所示,本體構件17之軸線方向第2側部分172係在其外周面形成有由錐形公螺紋或平行公螺紋所構成的螺紋部172a,並構成為可藉由螺合來與具有錐形母螺紋或平行母螺紋的管構件(未圖示)連接。然而,並不限於圖示範例,軸線方向第2側部分172亦可在其內周面形成有由錐形母螺紋或平行母螺紋所構成的螺紋部172a,並構成為可藉由螺合來與具有錐形公螺紋或平行公螺紋的管構件(未圖示)連接。或者,在本體構件17之軸線方向第2側部分172中,亦可與本範例之軸線方向第1側部分171同樣地構成插入連接口30。
本範例中,如圖2所示,本體構件17之軸線方向中間部分176係以從軸線方向第2側而朝向軸線方向第1側的順序來具有力矩輸入部分173、小徑部分174以及大徑部175。本體構件17之力矩輸入部分173係外周面會在軸直方向上成為略多角形狀(圖式範例中為略六角形狀),藉此,便可構成為能牢牢地輸入來自板手(螺旋板)等工具的力矩。本體構件17之小徑部174係具有會較力矩輸入部分173及大徑部175要小的外徑。外筒構件15之軸線方向第2側部分152會藉由壓入來被嵌入至本體構件17之小徑部174外周面上,並藉由本體構件17之力矩輸入部分173與大徑部175來限制軸線方向之移動。本體構件17之大徑部175係具有會較本體 構件17之軸線方向第1側部分(內筒部)171要大的外徑。大徑部175之軸線方向第1側的端面會區劃出插入空間16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
圖3(a)係顯示將管狀體2插入至圖1及圖2之管接頭1的狀態。在將管狀體2插入至插入空間16時,管狀體2會藉由碰觸到大徑部175來限制進一步朝插入方向ID之移動。
另外,本體構件17亦可不具有力矩輸入部分173(圖2)。
如圖2所示,本範例中,本體構件17之內筒部171係在其外周面形成有會分別沿著周圍方向來延伸之1個或是複數個環狀構171a。雖圖式範例中,會將2個環狀溝171a分別設置在不同之軸線方向位置,但環狀溝171a之個數可僅為1個,亦可為3個以上。圖式範例中,環狀溝171a係位在插入空間16中之軸線方向的中間,並位在會與外筒構件15之外筒部151重複的軸線方向位置。各環狀構171a內係收納有會延伸於周圍方向之環狀密封構件14。密封構件14係由例如O型環等所構成。外筒部151會與各環狀溝171a及各密封構件14對向於徑向。
如圖2所示,在未將管狀體2插入至插入空間16的狀態下,密封構件14之外徑會較本體構件17之內筒部171外徑稍微要大。如圖3(a)所示,在將管狀體2插入至插入空間16內時,密封構件14便會以密合於管狀體2內周面之方式來壓縮變形,而流體密封性地將內筒部171外周面與管狀體2內周面之間密封。
外筒構件15係構成為筒狀的環狀構件,而會被配置於本體構件17外周側及蓋部11內周側。外筒構件15係由例如樹脂所構成。雖外筒構件15較佳地係由透明樹脂(例如透明尼龍)所構成,但亦可由不透明樹脂所構成。
如圖2所示,外筒構件15之軸線方向第2側部分152係其內徑會較外筒構件15之延伸部分151的內徑要小,且會較本體構件17之大徑部175的外徑要小。
外筒構件15之延伸部分(外筒部)151會鄰接於插入空間16外周側而加以設置,換言之,會區劃出插入空間16之外周側的端部。外筒構件15之延伸部分(外筒部)151係在其外周面形成有會由延伸於周圍方向之突條所構成的阻止突起部151c。圖式範例中,外筒構件15之阻止突起部151c會位在較本體構件17之大徑部175要靠軸線方向第1側。圖式範例中,阻止突起部151c會橫跨整周來加以延伸,亦即會構成為環狀。進一步地,外筒構件15之延伸部分(外筒部)151外周面係在較阻止突起部151c要靠軸線方向第1側中,於彼此不同之軸線方向位置分別形成有會由延伸於周圍方向的突條所構成之1對嵌合突起部151a、151b。圖式範例中,嵌合突起部151a、151b係分別橫跨整周而延伸,亦即會構成為環狀。
蓋部11係例如由樹脂所構成,並構成為筒狀,而被設置於本體構件17之內筒部171外周側。如圖2所示,蓋部11之軸線方向第2側部分112會藉由壓入而被嵌入至外筒構件15之延伸部分(外筒部)151中會較阻止突起部151c要靠軸線方向第1側部分之外周面。
蓋部11之軸向方向第2側端面會藉由碰觸到外筒構件15之阻止突起部151c來限制進一步朝軸線方向第2側之移動。
蓋部11之軸線方向第2側部分112內周面係在彼此不同之軸線方向位置分別形成有會由延伸於周圍方向之溝所構成的一對嵌合凹部112a、112b。圖式範例中,嵌合凹部112a、112b會分別橫跨整周而延伸,亦即會構成為環狀。蓋部11之嵌合凹部112a、112b會分別與外筒構件15之嵌合突起部151a、151b嵌合。
蓋部11之軸線方向第1側部分111會位在較外筒構件15要靠軸線方向第1側。
固定爪13係例如由金屬所構成,且為構成為環狀之環狀構件。如圖1及圖2所示,固定爪13係在管接頭1之軸線方向剖面中,成為略V字型,更具 體而言,係具有會突出於軸線方向第1側,且被彎折為橫向略V字型的形狀。固定爪13係在其內周側端部具有爪部131a。
固定爪13係在相對於外筒構件15之軸線方向第1側中,被配置於蓋部11之軸線方向第1側部分111內周側及本體構件17之內筒部171外周側,又,會鄰接於插入空間16外周側而加以設置。固定爪13外周側之端部會被配置在外筒構件15與蓋部11之間的間隙。
雖省略圖示,但固定爪13係於周圍方向交互設置有會朝固定爪13之外周端緣開口的槽縫以及會朝固定爪13之內周端緣開口的槽縫。藉此,固定爪13便會構成為能在擴徑方向上彈性變形。固定爪13內周側之端部係形成有會藉由朝固定爪13之內周端緣開口的槽縫而於周圍方向來遠離彼此的複數爪部131a。
各爪部131a會分別朝向內周側及軸線方向第2側(插入空間16之內側)。
如圖2所示,在將管狀體2插入至插入空間16前的狀態下,固定爪13之內徑(爪部131a前端之徑)會較外筒構件15之外筒部151內徑稍微要小,而成為使爪部131a突出於插入空間16內的狀態。藉此,固定爪13如圖3(a)所示,係在將管狀體2插入至插入空間16時,爪部131a會以嵌進至被插入之管狀體2外周面的方式來加以構成。
另外,固定爪13只要在軸線方向剖面中成為上述般之橫向略V字型的話,便可具有任意構成。例如,固定爪13亦可不具有會朝固定爪13之外周端緣開口的槽縫。
樹脂環12係由例如樹脂所構成,且為構成為環狀之環狀構件。樹脂環12係在相對於固定爪13之軸線方向第1側中,被配置於蓋部11內周側及內筒部100外周側。又,樹脂環12係相對於插入空間16而鄰接於外周側,換言之,會 區劃出插入空間16外周側之端部。樹脂環12係在被配置於蓋部11內周側及插入空間16外周側之環狀構件12、13、15(樹脂環12、固定爪13、外筒構件15)中,會被配置在最靠軸線方向第1側。
樹脂環12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如下述,具有可釋放固定爪13朝管狀體2之嵌入的功能(釋放功能)。
在如上述般所構成的管接頭1中,係如圖3(a)所示,於將管狀體2插入至插入空間16時,固定爪13之爪部131a會稍微嵌進至管狀體2外周面。又,此時,管狀體2內周面與本體構件17之內筒部171外周面之間會藉由密封構件14來流體密封性地被加以密封。如此一來,便可以一步驟(只要插入)來將管狀體2連接於管接頭1之插入連接口30。
另一方面,在將管狀體2從管接頭1卸除時,會從軸線方向第1側來將治具(未圖示)朝向樹脂環12而於軸線方向來向蓋部11內插入,再將樹脂環12朝軸線方向第2側按壓。如此一來,樹脂環12便會擠壓固定爪13之爪部13a,而使爪部13a朝管狀體2之嵌入釋放。在此狀態下,於將管狀體2朝軸線方向第1側拔出時,便可將管狀體2從管接頭1卸除。
位置感應部3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被設置於管接頭1。更具體而言,本實施形態中,位置感應部3會構成為環狀(圓環狀),並被埋設於管接頭1之外筒構件15。位置感應部3係在例如藉由射出成形等來成形出外筒構件15時,會藉由被嵌入至用以成形出外筒構件15的模具,來與外筒構件15一體構成。或者,位置感應部3係例如在外筒構件15成形後,被收納於外筒構件15所形成的凹部,而藉由黏著劑等來固定,便可與外筒構件15一體構成。圖式範例中,位置感應部3之內周面會在外筒構件15之內周面露出(圖2)。
位置感應部3係構成為可以複數個(本範例中為3個)階段來檢測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甚至是管狀體2朝插入空間16內的插入量)。
在此,所謂「構成為可以複數個階段來檢測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係指可檢測管狀體2之既定部分(例如軸線方向第2側之端部)是否有位在插入空間16內之複數個不同之各軸線方向位置(點位置或是沿著軸線方向而具有寬度之區域)中,換言之,可檢測管狀體2之既定部分是否有位在插入空間16內之複數個不同之軸線方向位置中任一軸線方向位置。
如圖1中以功能塊所示般,位置感應部3係具有位置檢測部31、通訊部32以及記憶部33。
本範例中,位置感應部3係具有複數個(本範例中為3個)位置檢測部31(31a~31c),又,具有會支撐該等位置檢測部31之環狀(圓環狀)的支撐部34(圖2)。
該等3個位置檢測部31a~31c係分別被埋設於支撐部34,且會沿著軸線方向來加以配列。支撐部34係例如由金屬所構成。本範例中,各位置檢測部31a~31c係構成為在使管狀體2所設置之被檢測部5位在自身附近(本範例中,更具體而言係自身內周側)時,可檢測被檢測體5。
更具體而言,本範例中,各位置檢測部31a~31c係以可檢測金屬之方式來加以構成。另一方面,管狀體2所設置之被檢測部5係以包含金屬之材料來加以構成。被檢測部5係可例如藉由貼附於管狀體2外周面上的金屬帶,或是塗布於管狀體2外周面上的包含金屬之塗料或墨水等來加以構成。被檢測部5較佳地係沿著管狀體2之周圍方向來設置為環狀。被檢測部5之厚度例如較佳地係1mm以下,更佳地係0.5mm以下,最佳地係幾乎0mm。另外,各圖中,為了容易觀察, 會將被檢測部5之厚度誇張顯示。本範例中,被檢測部5係在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之端部中,被設置於管狀體2外周面上(圖1)。
圖1~圖3範例中,在3個位置檢測部31中位在最靠軸線方向第2側的第1位置檢測部31a係位在會與插入空間16的軸線方向第2側(內側)之端部(甚至大徑部175的軸線方向第1側之端部)重複,或是鄰接於其之軸線方向位置。然後,第1位置檢測部31a便會以使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甚至設置於該處之被檢測部5)位在插入空間16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之狀態下,可檢測被檢測部5之方式來加以構成(圖3(a))。本範例中,所謂使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位在插入空間16之軸線方向第2側(內側)的端部之狀態係表示管接頭1與管狀體2之連接狀態為適當狀態的意思。換言之,位置感應部3係以在第1位置檢測部31a檢測出被檢測部5後可檢測使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位在插入空間16之軸線方向第2側(內側)的端部之狀態甚至是適當狀態的方式來加以構成(圖3(a))。
相對於第1位置檢測部31a而鄰接於軸線方向第1側的第2位置檢測部31b係位在相對於1個或是複數個(圖示範例中為2個)的密封構件14中最靠軸線方向第2側之密封構件14而鄰接於軸線方向第2側的位置。然後,第2位置檢測部31b係在使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甚至設置於該處之被檢測部5)位在相對於最靠軸線方向第2側之密封構件14而鄰接於軸線方向第2側的位置之狀態下,以可檢測被檢測部5之方式來加以構成(圖3(b))。本範例中,所謂使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位在相對於最靠軸線方向第2側之密封構件14而鄰接於軸線方向第2側的位置之狀態係表示管狀體2開始從插入空間16拔出,而由於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會接近於密封構件14,故管接頭1與管狀體2之連接狀態便會 處於需要檢查的狀態(需要檢查狀態)之意思。換言之,位置感應部3係以在第2位置檢測部31b檢測出被檢測部5後,可檢測使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位在相對於最靠軸線方向第2側之密封構件14而鄰接於軸線方向第2側的位置之狀態,甚至是需要檢查狀態的方式來加以構成(圖3(b))。
在3個位置檢測部31中位在最靠軸線方向第1側(圖3之左側)的第3位置檢測部31c會位在從最靠軸線方向第2側(圖3之右側)的密封構件14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到最靠軸線方向第1側的密封構件14之軸線方向第1側的端部為止的軸線方向區域內。然後,第3位置檢測部31c係在使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甚至設置於該處的被檢測部5)位在從最靠軸線方向第2側之密封構件14的軸線方向第2側之端部到最靠軸線方向第1側之密封構件14的軸線方向第1側之端部為止的軸線方向區域內的狀態下,以可檢測被檢測部5之方式來加以構成(圖3(c))。本範例中,所謂使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位在從最靠軸線方向第2側之密封構件14的軸線方向第2側之端部到最靠軸線方向第1側之密封構件14的軸線方向第1側之端部為止的軸線方向區域內的狀態係表示管狀體2從插入空間16之拔出已進行相當程度,而由於會有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卡在密封構件14之虞甚至有漏水之虞,故管接頭1與管狀體2的連接狀態便會處於需要立即對應之狀態(需立即對應狀態)的意思。換言之,位置感應部3係以在第3位置檢測部31c檢測出被檢測部5後,可檢測使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位在從最靠軸線方向第2側之密封構件14的軸線方向第2側之端部到最靠軸線方向第1側之密封構件14的軸線方向第1側之端部為止的軸線方向區域內之狀態,甚至需立即對應狀態的方式來加以構成(圖3(c))。
通訊部32係例如由通訊介面所構成。位置感應部3係構成為可藉由通訊部32來在與外部(例如既定裝置)之間進行電性通訊(傳送或傳送及接收兩者)。在此,所謂「電性通訊」係指例如有線通訊及/或無線通訊。本範例中,位置感應部3係構成為可藉由通訊部32來將位置檢測資訊電性地傳送至外部。位置檢測資訊係包含從位置檢測部31所輸出之插入空間16內的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位置的檢測結果。位置感應部3係可在複數個位置檢測部31(31a~31c)中僅從檢測出被檢測部5之位置檢測部31來輸出檢測結果,或是可從各位置檢測部31來輸出是否有檢測出被檢測部5的判斷結果,以作為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的檢測結果。又,位置檢測資訊較佳地係包含位置感應部3的識別資訊(ID)。又,位置檢測資訊係可包含檢測後之日期。
記憶部33係例如由ROM及/或RAM所構成。記憶部33係例如記憶有位置感應部3之識別資訊(ID)。又,記憶部33亦可構成為(例如暫時)記憶有來自位置檢測部31之檢測結果。在此情況,例如位置感應部3可構成為將位置檢測資訊累積至朝外部傳送之時間點。
另外,位置感應部3亦可不具有記憶部33。
漏水感應部4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被設置於管接頭1。更具體而言,圖2範例中,漏水感應部4會被埋設於本體構件17(更具體而言,圖式範例中係力矩輸入部分173),並會以相接於外筒構件15之方式來加以配置。
漏水感應部4係構成為可檢測漏水。另外,漏水係例如可產生有在管狀體2與密封構件14之間失去流體密封性,而讓水通過於該處的狀態,或是在管接頭1中產生龜裂而讓水從該處漏出的狀態等。
如圖1中以功能塊所表示般,漏水感應部4係具有漏水檢測部41、通訊部42以及記憶部43。
漏水檢測部41係構成為可檢測漏水。
漏水檢測部41較佳地係構成為例如會藉由檢測流通水時之震動來檢測漏水。更具體而言,漏水檢測部41較佳地係構成為例如隨時或定期性地檢測流通水時之震動(具體而言,例如震動之波長或頻率),而在判斷流通水時之震動(具體而言,例如震動之波長或頻率)會與未產生漏水之通常狀態下之流通水的震動有所不同的情況,便判斷有產生漏水(檢測漏水)。在此情況,關於未產生漏水之通常狀態下之流通水的震動(具體而言,例如震動之波長或頻率)的定義以及用以判斷為會與流通水時之震動為通常狀態下的流通水之震動有所不同的判斷基準係可預先設定。另外,由於流通水之震動基本上會橫跨配管系統6之整體而同樣地產生,故在漏水感應部4(漏水檢測部41)會構成為藉由流通水時之震動來檢測漏水的情況,即便漏水感應部4被配至在配管系統6上的任一位置,仍可同樣地檢測漏水。從而,漏水感應部4便可被配置在配管系統6上之任意位置。例如,漏水感應部4可被設置在管接頭1之外表面上,亦或是可被設置在管狀體2之外表面上。然而,如圖2範例般,較佳地係被設置在管接頭1之內部。又,假設在管接頭1具有複數插入連接口30的情況,及/或假設在配管系統6具有複數管接頭1的情況下,漏水感應部4可在各插入連接口30各設置1個,亦可設置為會較構成配管系統6之插入連接口30的總數要少之個數,例如可在各管接頭1各設置1個,亦或是可相對於配管系統6整體而僅配設置1個。
另外,漏水檢測部41亦可構成為會藉由檢測水來檢測漏水。在此情況,漏水感應部4較佳地係配置為在管接頭1內部中面向(露出於)漏水發生時所漏出之 水會通過之路徑。例如,圖2範例中,由於漏水發生時所漏出之水會通過本體構件17與外筒構件15之間的路徑,故漏水感應部4較佳地係以面向本體構件17與外筒構件15之間的路徑(邊界面)的方式來被配置於本體構件17或外筒構件15之內部,具體而言,較佳地係如圖2範例般,以在本體構件17內部中相接於外筒構件15的方式來加以配置,或是以在外筒構件15內部中與本體構件17相接的方式來加以配置。
通訊部42係藉由例如通訊介面所構成。漏水感應部4會構成為可藉由通訊部42來與外部(例如既定裝置)之間進行電性通訊(傳送或傳送及接收兩者)。本範例中,漏水感應部4係構成為可藉由通訊部42來將漏水檢測資訊電性地傳送至外部。漏水檢測資訊係包含由漏水檢測部41所輸出之漏水的檢測結果。漏水感應部4係可從漏水檢測部41來輸出是否有產生漏水的判斷結果,或是僅在判斷為產生漏水的情況下,從漏水檢測部41來輸出產生漏水的判斷結果來作為漏水的檢測結果。又,漏水檢測資訊較佳地係包含漏水感應部4之識別資訊(ID)。又,漏水檢測資訊亦可包含檢測後之日期。
記憶部43係由例如ROM及/或RAM所構成。記憶部43係例如記憶有漏水感應部4之識別資訊(ID)。又,記憶部43亦可構成為(例如暫時)記憶有來自漏水檢測部41之檢測結果。在此情況,例如漏水感應部4可構成為將漏水檢測資訊累積至朝外部傳送之時間點。
另外,漏水感應部4亦可不具有記憶部43。
另外,雖本範例中,漏水感應部4係與位置感應部3分別構成,但漏水感應部4亦可與位置感應部3一體構成。在此情況,漏水感應部4之通訊部42及記憶部43係可分別藉由位置感應部3之通訊部32及記憶部33所構成(兼用)。
在此,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效果。
本實施形態中係如上述,位置感應部3會構成為可檢測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甚至是管狀體2之插入量)。
藉此,便可僅藉由確認來自位置感應部3之檢測結果,而不用目視來確認管狀體2與管接頭1的連接狀態。因此,即便在假設管接頭1被配設在難以目視的位置(例如,天花板上、壁部之內側等)的情況,仍可確認管狀體2與管接頭1之連接狀態。因此,便可提高確認作業的效率。
又,使用者不僅在連接管狀體2與管接頭1時,即便在之後的配管系統6的使用期間中,仍可在任何時間確認管狀體2與管接頭1的連接狀態。因此,只要在將管狀體2與管接頭1連接後,即便管狀體2開始從管接頭1拔出,使用者仍可立刻掌握此資訊而採取必要之對應。因此,便可提高管狀體2與管接頭1之連接的可靠性。
又,由於會藉由位置感應部3來自動檢測管狀體2與管接頭1之連接狀態,故相較於假設以人的目視來確認管狀體2與管接頭1之連接狀態的情況,可更精度良好且確實地掌握管狀體2與管接頭1之連接狀態。因此,便可提高管狀體2與管接頭1之連接的可靠性。
另外,一般而言,在管接頭(甚至管狀體)為大口徑之情況(例如,管接頭的公稱直徑為30~50左右的情況),由於流量會較多,故若是不校正管狀體與管接頭之連接狀態的話,便可有讓被害變大之虞。因此,在管接頭為大口徑的情況,針對能確實地確認管狀體與管接頭之連接是否有適當地完成,以及在連接完成後的使用期間中能立刻掌握管狀體之拔出的需求會特別大。從而,由於本實施 形態之配管系統6及管接頭系統8係在被使用於特別是管接頭(甚至是管狀體)為大口徑的情況時,便可對應於該等需求,故較佳。
第2實施形態
圖4~圖5係用以說明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之配管系統6以及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之管接頭系統8的圖式。以下,便就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之配管系統6及管接頭系統8,以與第1實施形態有所不同的點為中心來加以說明。
第1實施形態係藉由複數位置檢測部31(31a~31c)來檢測1個被檢測部5,便可以複數階段來檢測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而第2實施形態係藉由1個位置檢測部31來檢測複數被檢測部5(5a~5c),便可以複數階段來檢測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
另外,管接頭1之構成可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又,漏水感應部4之構成可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本實施形態中,位置感應部3係被設置於管接頭1,更具體而言,係被設置於樹脂環12之軸線方向第2側端部。圖式範例中,位置感應部3會被埋設於樹脂環12,位置感應部3內周面會在樹脂環12內周面露出。
位置感應部3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可以複數個(本範例中為3個)階段來檢測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甚至管狀體2朝插入空間16內的插入量)之方式所構成。
本實施形態中,位置感應部3僅具有1個(非複數個)位置檢測部31。另一方面,管狀體2係設置有複數個(更具體而言,本範例中係3個)被檢測部5(5a~5c),該等被檢測部5a~5c會沿著軸線方向來加以配列。
位置檢測部31係可以在使設置於管狀體2之被檢測部5(5a~5c)位在本身附近(本範例中更具體而言係本身內周側)時,檢測及識別出被檢測部5(5a~5c)的方式所加以構成。
更具體而言,本範例中,位置檢測部31係以可檢測顏色的方式所加以構成。另一方面,設置於管狀體2之各被檢測部5a~5c係分別具有不同顏色。各被檢測部5a~5c係可例如藉由貼附於管狀體2外周面上的帶,或是塗布於管狀體2外周面上的塗料或墨水等來加以構成。另外,各圖中,為了容易觀察,會將被檢測部5之厚度誇張顯示。本範例中,該等被檢測部5a~5c係在從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端部朝軸線方向第1側遠離的位置中,會沿著軸線方向來加以配列。然後,位置檢測部31係可以在使設置於管狀體2之被檢測部5(5a~5c)位在本身附近(本範例中更具體而言係本身內周側)時,檢測出被檢測部5(5a~5c)之顏色的方式所加以構成。另外,例如記憶部33係可以預先記憶有個被檢測部5a~5c之顏色,位置檢測部31可以藉由比較所檢測出之顏色以及預先記憶於記憶部33的各被檢測部5a~5c的顏色,來特定出(亦即,識別出已檢測之被檢測部5)已檢測了哪一個被檢測部5a~5c的方式所加以構成。
圖5範例中,在3個被檢測部5a~5c中位在最靠軸線方向第1側(圖5左側)的第1被檢測部5a係在使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圖5右側)的端部位在插入空間16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之狀態下,會以位在位置檢測部31之內周側並藉由位置檢測部31而被檢測的方式來加以構成(圖5(a))。本範例中,所謂使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位在插入空間16之軸線方向第2側(內側)的端部之狀態係表示管接頭1與管狀體2的連接狀態為適當狀態的意思。換言之,位置感應部3係以在位置檢測部31檢測出第1被檢測部5a後,可檢測出於使管狀體2之軸線 方向第2側的端部位在插入空間16之軸線方向第2側(內側)的端部的狀態,甚至是適當狀態的方式來加以構成(圖5(a))。
相對於第1被檢測部5a而鄰接於軸線方向第2側的第2被檢測部5b係在使管狀體2之軸向方向第2側的端部位在相對於最靠軸線方向第2側的密封構件14而鄰接於軸線方向第2側的位置之狀態下,會以位在位置檢測部31之內周側並藉由位置檢測部31而被檢測的方式來加以構成(圖5(b))。本範例中,所謂使管狀體2之軸向方向第2側的端部位在相對於最靠軸線方向第2側的密封構件14而鄰接於軸線方向第2側的位置之狀態係表示管狀體2開始從插入空間16拔出,而由於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會接近於密封構件14,故管接頭1與管狀體2之連接狀態便會處於需要檢查的狀態(需要檢查狀態)之意思。換言之,位置感應部3係以在位置檢測部31檢測出被檢測部5b後,可檢測使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位在相對於最靠軸線方向第2側之密封構件14而鄰接於軸線方向第2側的位置之狀態,甚至是需要檢查狀態的方式來加以構成(圖5(b))。
在3個位置檢測部31中位在最靠軸線方向第2側的第3被檢測部5c係在使管狀體2之軸向方向第2側的端部位在從最靠軸線方向第2側的密封構件14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到最靠軸線方向第1側的密封構件14之軸線方向第1側的端部為止的軸線方向區域內之狀態下,會以位在位置檢測部31之內周側並藉由位置檢測部31而被檢測的方式來加以構成(圖5(c))。本範例中,所謂使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位在從最靠軸線方向第2側之密封構件14的軸線方向第2側之端部到最靠軸線方向第1側之密封構件14的軸線方向第1側之端部為止的軸線方向區域內的狀態係表示管狀體2從插入空間16之拔出已進行相當程度,而由於會有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卡在密封構件14之虞甚至有漏水之虞,故管 接頭1與管狀體2的連接狀態便會處於需要立即對應之狀態(需立即對應狀態)的意思。換言之,位置感應部3係以在位置檢測部31檢測出第3被檢測部5c後,可檢測使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位在從最靠軸線方向第2側之密封構件14的軸線方向第2側之端部到最靠軸線方向第1側之密封構件14的軸線方向第1側之端部為止的軸線方向區域內之狀態,甚至需立即對應狀態的方式來加以構成(圖5(c))。
關於位置感應部3之通訊部32及記憶部33可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第2實施形態亦可得到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又,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由於可減少位置檢測部31之數量,故可使構成簡單化及使成本降低。
第3實施形態
圖6係用以說明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相關之配管系統6及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相關之管接頭系統8的圖式。以下,便就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相關之配管系統6及管接頭系統8,以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有所不同的點為中心來加以說明。
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係管接頭1之樹脂環12會具有能釋放固定爪13朝管狀體2之嵌入的功能(釋放功能)者,而第3實施形態係管接頭1之樹脂環12不具有釋放功能者。
另外,關於樹脂環12以外的部分之構成可與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相同。圖6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圖1)中僅將樹脂環12之構成變更為無釋放功能者之範例。
圖6範例中,樹脂環12係具有會相對於蓋部11而位在軸線方向第1側(圖6之左側),並與蓋部11對向於軸線方向的卡固部121。藉由此般構成,即便樹脂環12假設會因為治具等而朝軸線方向第2側擠壓,仍可藉由讓卡固部121碰觸到蓋部11來限制相對於蓋部11而朝軸線方向第2側的相對移動。藉此,便可防止樹脂環12會擠壓固定爪13之爪部13a。
另外,樹脂環12亦可藉由與本範例不同之構成來成為無釋放功能者。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管接頭1,除了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之效果之外,還可達成無法藉由治具等來卸除管狀體2之效果。
一般而言,在管接頭(甚至管狀體)為大口徑的情況(例如,管接頭的公稱直徑為30~50左右的情況),只要在將管狀體連接於管接頭後,便不會將管狀體從管接頭卸除。從而,第3實施形態之配管系統6及管接頭系統8特佳地係將管接頭(甚至是管狀體)使用在大口徑的情況。
另外,另一方面,在管接頭(甚至管狀體)為較小口徑的情況(例如,管接頭的公稱直徑為未達30左右的情況),只要在將管狀體連接於管接頭後,針對將管狀體從管接頭卸除的要求會較高。從而,使用具釋放機能的樹脂環12的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特佳地係將管接頭(甚至管狀體)使用在較小口徑的情況。
第4實施形態
圖7~圖9係用以說明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相關之配管系統6及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相關之管接頭系統8的圖式。以下,便就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相關之配管系統6及管接頭系統8,以與上述各實施形態有所不同的點為中心來加以說明。
第4實施形態中,管接頭1係具有外筒構件15來作為會相對於插入空間16而鄰接於外周側的環狀構件。外筒構件15係具有會構成為可從外部來觀察插入空 間16內部的透明窗部151e。外筒構件15係可藉由以透明材料來構成其整體而透明地構成窗部151e,或是可藉由僅以透明材料來構成包含窗部151e之一部分而透明地構成窗部151e。窗部151e較佳地係以在插入空間16中至少可從外部來觀察軸線方向第2側之端部的方式來加以構成,更佳地係以插入空間16中至少可從外部來觀察軸線方向第2側之一部分的方式來加以構成,最佳地係以插入空間16中至少可從外部來觀察從軸線方向第2側之端部到最靠軸線方向第2側之密封構件14為止的部份之方式來加以構成。圖7範例中,窗部151e係在外筒構件15中位於從蓋部11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到插入空間16之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具體而言,係本體構件17之大徑部175的軸線方向第1側的端部)為止的軸線方向區域之部分。
窗部151e外周面係具有會平行延伸於軸線方向的第1平滑面部151d。第1平滑面部151d會延伸於周圍方向。
位置感應部3會被配置於第1平滑面部151d上(圖7~圖8)。雖本實施形態中,位置感應部3較佳地係光學式感應器,但亦可為其他方式的感應器。
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位置感應部3會被配置於第1平滑面部151d上,故可抑制位置感應部3之傾斜或位置偏移,而可穩定地將位置感應部3安裝於管接頭1。因此,位置感應部3便可穩定地檢測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位置感應部3會被配置於窗部151e外周面上,故可透過窗部151e來順利地檢測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
另外,第1平滑面部151d之軸線方向的長度L3(圖8)較佳地係與位置感應部3之軸線方向的長度L1(圖8)相同或是較其要長。藉此,便可更穩定地安裝位置感應部3,甚至能更穩定地進行檢測。第1平滑面部151d之軸線方向的長度L3(圖8) 可為例如2~4mm。位置感應部3之軸線方向的長度L1(圖8)可為例如1~3mm。又,俯視觀察位置感應部3時的位置感應部3之周圍方向長度L2(圖9)可為1.5~3.5mm。
又,外筒構件15之窗部151e中從第1平滑面部151d到內周面為止的徑向厚度T(圖8)可為任意,可舉例如3~6mm。
第4實施形態中,配管系統6較佳地係進一步地具備會被裝設於管接頭1之窗部151e外周側的裝設基底構件91(圖7~圖9)。裝設基底構件91係於其內周面具有會平行延伸於管接頭1之軸線方向的第2平滑面部91d。位置感應部3會被埋設於裝設基底構件91之內部。位置感應部3較佳地係以沿著裝設基底構件91之第2平滑面部91d而延伸的方式(具體而言,係以平行於第2平滑面部91d的方式)來被埋設於裝設基底構件91之內部。裝設基底構件91之第2平滑面部91d較佳地係相接於管接頭1之窗部151e的第1平滑面部151d。
藉由使裝設基底構件91之第2平滑面部91d相接於管接頭1之窗部151e的第1平滑面部151d,便可在將裝設基底構件91裝設於管接頭1時,輕易地讓裝設基底構件91相對於管接頭1來定位,而可抑制裝設基底構件91會相對於管接頭1來傾斜。又,藉由將位置感應部3以沿著裝設基底構件91之第2平滑面部91d而延伸的方式(具體而言,係以平行於第2平滑面部91d的方式)來埋設於裝設基底構件91之內部,便可讓位置感應部3相對於管接頭1來定位,而可抑制位置感應部3會相對於管接頭1來傾斜。
另外,雖位置感應部3較佳地係在裝設基底構件91之第2平滑面部91d露出,亦可不在裝設基底構件91之第2平滑面部91d露出。
第2平滑面部91d之軸線方向的長度L4(圖8)較佳地係與第1平滑面部151d之軸線方向的長度L3(圖8)相同或較其要長。
第4實施形態中,如圖7及圖8所示的範例般,較佳地係使裝設基底構件91相接於外筒構件15之阻止突起部151c的軸線方向第2側之端面。藉此,便可在將裝設基底構件91裝設於管接頭1時,輕易地讓裝設基底構件91(甚至位置感應部3)相對於管接頭1來定位。
裝設基底構件91較佳地係例如金屬製,亦可以其他材料所構成。
第4實施形態中,管接頭1之第1平滑面部151d較佳地係橫跨管接頭1之整周來延伸於周圍方向。
另一方面,裝設基底構件91(甚至第2平滑面部91d)會橫跨管接1之周圍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來延伸於周圍方向。亦即,裝設基底構件91(甚至第2平滑面部91d)係可藉由橫跨管接頭1之整周而延伸於周圍方向,來在軸直方向剖面中構成為環狀,亦或是藉由僅橫跨管接頭1之周圍方向一部分而延伸於周圍方向,來在軸直方向剖面中構成為C字狀。裝設基底構件91之第2平滑面部91d較佳地係橫跨裝設基底構件91之周圍方向全長來相接於第1平滑面部。
藉由此般構成,便可使裝設基底構件91(甚至位置感應部3)穩定地相對於管接頭1來定位。
另外,由於在裝設基底構件91在軸直方向剖面中被構成為C字狀的情況下,只要將裝設基底構件91嵌入管接頭1,便可裝設裝設基底構件91,故會使裝設變得容易。
在第4實施形態中,配管系統6較佳地係進一步地具有會被設置於管接頭1的無線標籤94。無線標籤94係以會取得從位置感應部3所輸出的包含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之檢測結果的位置檢測資訊之方式所加 以構成。又,無線標籤94係可以藉由接收裝置71(例如下述接收裝置71(圖11))並藉由無線通訊來從無線標籤94接收位置檢測資訊的方式所構成。
無線標籤94係例如構成為RFID標籤或IC標籤等。
又,作為接收裝置71係可舉例有例如RFID標籤讀取器或IC標籤讀取器。
藉由此般構成,持有接收裝置71之使用者便可藉由接收裝置71來取得來自位置感應部3的檢測資訊。藉此,即便在天花板內等的封閉環境施工管接頭1,仍可在遠端確認連接。於是,不僅施工者,亦可藉由第三者來確認施工完成。 又,還會有可在接收裝置71會反應之方向上探索管接頭1被設置於何處等,而掌握位在天花板內等的隱密部之管接頭1的位置之優點。
在此情況,配管系統6較佳地係具備會處理從位置感應部3所輸出之位置檢測資訊而累積於無線標籤94的處理部93。位置感應部3、處理部93以及無線標籤94彼此之間的通訊可為有線通訊,亦或可為無線通訊。
第4實施形態中,無線標籤94如圖7~圖9所示之範例般,較佳地係被埋設於裝設基底構件91內部。在此情況,無線標籤94之天線95較佳地係在周圍方向上延伸於裝設基底構件91內部。天線95係可僅橫跨管接頭1之周圍方向一部分來加以延伸,亦或可橫跨管接頭1之整周來加以延伸。
由於藉由此般構成,便可加長持有接收裝置71的使用者與管接頭1之間的距離,而可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另外,無線標籤94中除了天線95以外的部分(例如IC晶片96)係可在裝設基底構件91內部中被配置於任意部分。例如,裝設基底構件91係具有會朝外周側突出之突出部92(圖9),而可將天線95以外的部分(例如IC晶片96)配置於突出部92內部。
又,在此情況,處理部93亦較佳地係被埋設於裝設基底構件91內部。處理部93係可在裝設基底構件91內部被配置於任意部分,例如圖7範例般,可被配置於裝設基底構件91之突出部92內部。
藉由調整軸線方向剖面中之位置感應部3的視角θ(圖7),便可調整位置感應部3之插入空間16的軸線方向的視野長度D(圖7),藉此,便可檢測插入不足之程度。視角θ較佳地係例如60°~125°。視野長度D較佳地係例如5~18mm。
第4實施形態中,裝設基底構件91以及被埋設於裝設基底構件91內部的各要素(圖式範例中為位置感應部3、無線標籤94以及處理部93等)會構成裝設單元9。裝設單元9係在配管系統6中被管接頭系統8所具備。
另外,雖上述第1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中,位置感應部3係可以3個階段來檢測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之方式所加以構成,但在本說明書所說明之各範例中,位置感應部3亦可以任意複數個(例如2個或4個以上)階段來檢測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之方式所加以構成。在此般情況下,例如相較於以1個階段來檢測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的情況,可更詳細地掌握住管狀體與管接頭的連接狀態。
然而,本說明書所說明之各範例中,位置感應部3亦可以1個階段來檢測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之方式所加以構成。
在此,所謂「可以1個階段來檢測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之方式所加以構成」係指可檢測出檢測管狀體2之既定部分(例如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是否位在插入空間16內之既定1個軸線方向位置(點位置,或是沿著軸線方向而具有寬度的區域)中。
另外,在位置感應部3可以複數個階段來檢測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之方式所加以構成的情況下,藉由位置感應部3所檢測出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點位置,或是沿著軸線方向而具有寬度的區域)便不限於圖1~圖5之範例,而可任意設定。
又,本說明書所說明之各範例中,位置感應部3亦可以連續地檢測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之方式所加以構成。
在此,所謂「可以連續地檢測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之方式所加以構成」係指可檢測出管狀體2之既定部分(例如軸線方向第2側的端部)是否位在插入空間16內之各點狀的各軸線方向位置(點位置)中。在此情況下,便可更正確地檢測管狀體2之既定部分是否有位在插入空間16內之何處軸線方向位置。
另外,位置感應部3(甚至位置檢測部31)係可藉由與上述各範例不同之任意方法,以1個或複數個階段,或是連續性地檢測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之方式所加以構成。
例如,第1實施形態(圖1)中,位置感應部3係可取代檢測金屬,而如第2實施形態(圖4)所示,藉由檢測被檢測部5或管狀體2之顏色,來檢測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位置的方式所加以構成。
又,在本說明書所說明之各範例中,亦可以將預先形成於管狀體2外表面的傷痕等有凹凸(段差)之部分作為被檢測部5,而將位置感應部3可以藉由檢測被檢測部5之凹凸(段差)來檢測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位置的方式所加以構成。
或者,位置感應部3亦可以藉由檢測針對管狀體2或被檢測部5照射超音波或紅外線等時的反射或穿透之改變量,來檢測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位置的方式所加以構成。
或者,位置感應部3亦可以藉由雷射光來檢測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位置的方式所加以構成。
或者,位置感應部3係可以藉由構成為在管狀體2或被檢測部5到達至插入空間16內之既定軸線方向位置時會以與管狀體2或被檢測部5之卡合而切換的物理開關來檢測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位置的方式所加以構成。
或者,預先將導體設置在管狀體2及插入空間16內的各既定部分,而使位置感應部3可以讓管狀體2上之導體(構成被檢測部5。)與插入空間16內之導體接觸時便會通電般之構成來檢測管狀體2之軸線方向位置的方式所加以構成。
上述第1實施形態~第4實施形態(圖1~圖9)中,位置感應部3可以藉由檢測設置於管狀體2之被檢測部5來檢測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之方式所加以構成。藉此,相較於假設位置感應部3會以檢測管狀體2本身之方式所構成的情況,便可更確實地檢測管狀體與管接頭之連接狀態,又,可使位置感應部3之構成簡化。
然而,管狀體2係可不設置有被檢測部5,例如,位置感應部3係可以檢測未設置有被檢測部5之通常管狀體2的方式所加以構成。在此情況,便會有無需在管狀體2設置被檢測部5之工序的優點。
如上述第1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圖1~圖6)般,在將位置感應部3設置於管接頭1中相對於插入空間16而鄰接於外周側的環狀構件12、13、15(更具體而言,在第1及第3實施形態中係外筒構件15,在第2實施形態中則為樹脂環12) 的情況係相較於假設將位置感應部3設置在位於較上述環狀構件12、13、15要靠外周側的構件(圖式範例中係蓋部11)之情況,由於位置感應部3會被配置於鄰接於插入空間16的位置,故可更確實地檢測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又,相較於假設將位置感應部3設置於相對於插入空間16而位在內周側的構件(圖式範例中為本體構件17之內筒部171)的情況,便可降低位置感應部3會因為與水的接觸或水壓等產生破損之虞。
然而,位置感應部3可被設置於管接頭1內部中的任意位置。在此情況,位置感應部3亦可被埋設於構成管接頭1的任意構件,亦或可藉由黏著等來被固定在構成管接頭1之任意構件的表面上。另外,如第2實施形態(圖4)般,在將位置感應部3設置於樹脂環12的情況,由於樹脂環12在形成為較圖4所示者要長時,便會有容易進行利用位置感應部3之檢測的情況,故較佳。
又,位置感應部3亦可被設置於管接頭1及管狀體2兩者上。
由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第4實施形態(圖1~圖9)中,係設置有漏水感應部4,故亦可檢測漏水。
然而,亦可不設置漏水感應部4。
上述第1實施形態~第4實施形態(圖1~圖9)中,位置感應部3及漏水感應部4係可以電性地(亦即藉由有線通訊及/或無線通訊)朝外部傳送各檢測資訊(位置檢測資訊、漏水檢測資訊)的方式所加以構成。藉此,使用者便可簡單地取得來自位置感應部3及漏水感應部4之檢測資訊。另外,第4實施形態中,係如上述,位置感應部3可以透過無線標籤94,並藉由無線通訊來朝外部傳送位置檢測資訊的方式所加以構成。
特別是位置感應部3及漏水感應部4較佳地係以分別在檢測出插入空間16內之管狀體2的軸線方向位置之後立刻(即時)朝外部傳送各檢測資訊的方式所構成。藉此,使用者便可即時地取得來自位置感應部3及/或漏水感應部4的檢測資訊。因此,使用者便可在配管系統6開始產生不良狀況(管狀體2之拔出或漏水)時,迅速地進行對應。
另外,位置感應部3及漏水感應部4較佳地係可以分別藉由無線通訊,來朝外部傳送各檢測資訊(位置檢測資訊、漏水檢測資訊)的方式所加以構成。藉此,相較於藉由有線通訊來傳送的情況,由於無需通訊纜線等的設備,故可使通訊基礎建設簡化。另外,第4實施形態中,係如上述,位置感應部3可以透過無線標籤94,並藉由無線通訊來朝外部傳送位置檢測資訊的方式所加以構成。
另外,配管系統6係如之後參照圖11來說明般,較佳地係可構成為在使既定接收裝置71位在距位置感應部3及/或漏水感應部4的既定距離內時,能藉由該既定接收裝置71來接收來自該位置感應部3及/或漏水感應部4之檢測資訊(位置檢測資訊、漏水檢測資訊)。藉此,相較於以假設在持續(隨時或定期)藉由接收裝置71來接收檢測資訊的方式所構成的情況(例如下述圖10範例),可使通訊基礎建設簡化或省略。在此,所謂「既定接收裝置71」係指例如以能確立與位置感應部3及/或漏水感應部4的通訊之方式所構成的裝置。
上述第1實施形態~第4實施形態(圖1~圖9)中,管接頭1之插入連接口30係具有會以藉由讓密封構件14與管狀體2之內周面接觸而使管狀體2與管接頭1之間止水的方式所構成的內面止水構造。
然而,上述各範例中,管接頭1之插入連接口30亦可具有會以藉由讓密封構件14與管狀體2之外周面接觸而使管狀體2與管接頭1之間止水的方式所構成的 外面止水構造。在此情況,密封構件14便會相對於插入空間16而鄰接於外周側來加以配置。又,在此情況,亦可無內筒部171,而插入空間16便會藉由例如外筒部151內周面來被加以區劃。
[配管資訊系統]
接著,便參照圖10~圖11就本發明之配管資訊系統的實施形態來加以說明。本發明之配管資訊系統的實施形態係可具備有上述本發明任意實施形態相關的配管系統(甚至本發明任意實施形態相關的管接頭系統)。
第1實施形態
圖10係用以說明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配管資訊系統7的圖式。
本實施形態之配管資訊系統7係具備:上述任意範例之配管系統6、作為接收裝置71之區域伺服器72、遠端伺服器73以及監視終端74。
本實施形態中,配管系統6係具有1個或複數個位置感應部3以及1個或複數個漏水感應部4。各位置感應部3與各漏水感應部4係可以分別電性地(無線通訊及/或有線通訊)朝外部傳送各檢測資訊(位置檢測資訊、漏水檢測資訊)的方式所加以構成。另外,位置感應部3係如配管系統6之第4實施形態(圖7~圖9)般,可以透過無線標籤94,並藉由無線通訊來朝外部傳送位置檢測資訊的方式所加以構成。來自各位置感應部3之位置檢測資訊除了檢測結果之外,較佳地係還包含有各位置感應部3的識別資訊(ID)。又,來自各漏水感應部4之漏水檢測資訊除了檢測結果之外,較佳地係還包含有各漏水感應部4之識別資訊(ID)。
區域伺服器72會被設置於配設有配管系統6之建築物,並具備例如通訊部721、處理部722以及記憶部723。通訊部721會藉由例如通訊介面所構成。區域伺服器72係以可藉由通訊部721來與在配管系統6中之各位置感應部3及 各漏水感應部4以及遠端伺服器73之間進行通訊的方式所加以構成。更具體而言,區域伺服器72係可構成為藉由通訊部721來接收配來自配管系統6中之各位置感應部3及各漏水感應部4的檢測資訊。來自各位置感應部3及各漏水感應部4之檢測資訊的接收雖較佳地係隨時(在檢測後的時間點)進行,但亦可在既定時間點(例如定期性)來加以進行。又,區域伺服器72係可構成為藉由通訊部721而將來自各位置感應部3及各漏水感應部4之檢測資訊傳送至遠端伺服器73。從區域伺服器72朝遠端伺服器73之檢測資訊的傳送係在例如既定時間點(例如定期性)來加以進行。
處理部722係例如藉由CPU所構成。處理部722會例如實行記憶於記憶部723之程式,而進行區域伺服器72之整體控制。
記憶部723係由例如ROM及/或RAM所構成。記憶部723會記憶用以讓處理部722實行的程式或處理部722所使用的參數等,並具有用以累積來自各位置感應部3及各漏水感應部4之檢測資訊的資料庫(DB)724。區域伺服器72係以例如將從各位置感應部3及各漏水感應部4所接收的檢測資訊於資料庫724內累積至朝遠端伺服器73傳送的時間點為止,而在到傳送時間點時,便將累積在資料庫724內的檢測資訊朝遠端伺服器73傳送之方式所加以構成。
遠端伺服器73係被設置在遠離配置有配管系統6的建築物之位置,且例如具備:通訊部731、處理部732以及記憶部733。遠端伺服器73係例如由IT業者運用。
通訊部731係例如由通訊介面所構成。遠端伺服器73係可構成為藉由通訊部731來在區域伺服器72及監視終端74之間進行通訊。更具體而言,遠端伺服器73係可構成為藉由通訊部731而接收來自區域伺服器72之檢測資訊。又,遠端伺服 器73係可構成為藉由通訊部731而將基於來自區域伺服器72之檢測資訊所進行既定分析後的結果(分析結果)傳送至監視終端74。從遠端伺服器73朝監視終端74的分析結果之傳送係可例如在既定時間點(例如定期性)來加以進行,亦或僅在獲得產生不良狀況(管狀體2之拔出及/或漏水)的分析結果時加以進行。
處理部732係例如由CPU所構成。處理部732會例如實行記憶於記憶部733之程式,而進行遠端伺服器73之整體控制。
記憶部733係由例如ROM及/或RAM所構成。記憶部733會記憶用以讓處理部732實行的程式或處理部732所使用的參數等,並具有用以累積從區域伺服器72所接收之檢測資訊的資料庫(DB)734。遠端伺服器73係構成為例如基於儲存於資料庫734內的檢測資訊來進行既定分析。及/或,遠端伺服器73係構成為例如將從區域伺服器72所接收的檢測資訊於資料庫734內累積至朝監視終端74傳送的時間點為止,而在到傳送時間點時,便將累積在資料庫734內的檢測資訊與分析結果一併朝監視終端74傳送。
監視終端74係由例如電腦所構成。監視終端74會被設置於例如藉由配管系統6之製造者或維修業者等來運用的監視中心等。監視終端74係可構成為例如基於從遠端伺服器73來接收的分析結果,於判斷在配管系統6產生有不良狀況(管狀體2之拔出及/或漏水)的情況,便進行通報。通報可藉由例如朝顯示部(未圖示)之顯示,及/或利用音效產生部(未圖示)產生音效等來加以進行。
由於第1實施形態之配管資訊系統7係如上述般所構成,故製造者或維修業者等便會在收到來自監視終端74之通報時,例如對既定業者發包配管系統6之工程等能採取迅速的對應。
另外,第1實施形態中,配管資訊系統7係可僅具備區域伺服器72與遠端伺服器73的任一者,並將其作為接收裝置71。
又,本實施形態中,配管系統6亦可不具備漏水感應部4。
第2實施形態
圖11係用以說明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之配管資訊系統7的圖式。
本實施形態之配管資訊系統7係具備上述任意範例的配管系統6以及接收裝置71。
本實施形態中,配管系統6係具有1個或複數個位置感應部3以及1個或複數個漏水感應部4。各位置感應部3與各漏水感應部4係可構成為分別電性地(藉由無線通訊及/或有線通訊)朝外部傳送各檢測資訊(位置檢測資訊、漏水檢測資訊)。另外,位置感應部3係如配管系統6之第4實施形態(圖7~圖9)般,可透過無線標籤94,並藉由無線通訊來朝外部傳送位置檢測資訊的方式所加以構成。來自各位置感應部3之位置檢測資訊除了檢測結果之外,較佳地係還包含有各位置感應部3的識別資訊(ID)。又,來自各漏水感應部4之漏水檢測資訊除了檢測結果之外,較佳地係還包含有各漏水感應部4之識別資訊(ID)。
此配管資訊系統7係可構成為在使既定接收裝置71位在距位置感應部3(或無線標籤94)及/或漏水感應部4的既定距離內時,能藉由該既定接收裝置71來接收來自位置感應部3及/或漏水感應部4之檢測資訊(位置檢測資訊、漏水檢測資訊)。更具體而言,此接收裝置71係可構成為在例如以自身為中心的既定半徑(例如數m~數十m)的球狀空間內發送電波,而在使位置感應部3(或無線標籤94)及/或漏水感應部4位在其電波發送空間內的狀態下,能接收來自該位置感應部3及/或漏水感應部4的檢測資訊。
接收裝置71如圖11所示之範例般,較佳地係構成為人可攜帶的攜帶形式。
雖位置感應部3(或無線標線94)及漏水感應部4較佳地係構成為例如僅在能與接收裝置71進行通訊時對接收裝置71來傳送檢測資訊,但亦可構成為持續地(隨時或定期性)朝外部發送檢測資訊。
由於第2實施形態之配管資訊系統7係如上述般所構成,故例如只要持有接收裝置71之使用者(檢查者等)走到配管系統6附近,就可以藉由接收裝置71來收集檢測資訊,而基於所收集之資訊來進行檢查。由於配管系統6大多是會被配設於天花板C(圖11)上側或壁部內側等無法目視之處的情況,故本實施形態之配管資訊系統7具有即便在此般情況下仍可無問題地收集檢測資訊的優點。
又,由於僅會在接收裝置71靠近於位置感應部3(或無線標籤94)及/或漏水感應部4時,藉由接收裝置71來進行檢測資訊之接收,故如上述第1實施形態(圖10)般,相較於持續藉由接收裝置71來接收檢測資訊般的情況,能使通訊基礎建設簡化或省略,甚至能降低成本。
另外,第2實施形態中,配管資訊系統7係亦可進一步地具備以從接收裝置71接收檢測資訊之方式加以構成的裝置(伺服器等)。
又,本實施形態中,配管系統6亦可不具備漏水感應部4。
本發明之配管系統、配管資訊系統以及管接頭系統可較佳地用於例如供水或供熱水用之配管。
本發明係基於2018年12月14日在日本所申請之日本特願2018-234282號來主張優先權者,並將其內容全文援用於此。
1:管接頭
2:管狀體
3:位置感應部
4:漏水感應部
5:被檢測部
6:配管系統
8:管接頭系統
11:蓋部
12:樹脂環(環狀構件)
13:固定爪(環狀構件)
14:密封構件
15:外筒構件(環狀構件)
16:插入空間
17:本體構件
172:本體構件之軸線方向第2側部分
172a:螺紋部
30:插入連接口
31:位置檢測部
32:通訊部
33:記憶部
41:漏水檢測部
42:通訊部
43:記憶部
O:管接頭之管軸線
PD:拔出方向
ID:插入方向

Claims (15)

  1. 一種配管系統,係具備:
    管狀體;
    管接頭,係形成有會從軸線方向一邊側插入該管狀體用的插入空間;以及
    位置感應部,係設置在該管接頭或設置在該管接頭與該管狀體兩者,並構成為可以1個或複數個階段,或是連續性地檢測該插入空間內的該管狀體之軸線方向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配管系統,其中該配管系統係進一步地具備:被檢測部,係設置於該管狀體;
    該位置感應部係構成為藉由檢測該被檢測部,而可以1個或複數個階段,或是連續性地檢測該插入空間內的該管狀體之軸線方向位置。
  3. 如請求項1或2之配管系統,其中該位置感應部係構成為可以複數個階段來檢測該插入空間內之該管狀體的軸線方向位置。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配管系統,其中該管接頭係具有會相對於該插入空間而鄰接於外周側的環狀構件;
    該位置感應部係設置在該環狀構件。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配管系統,其中該配管系統係進一步地具備:漏水感應部,係設置於該管接頭,並構成為可檢測漏水;
    該漏水感應部係與該位置感應器分開構成或一體構成。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配管系統,其中該位置感應部係構成為可將包含有該插入空間內之該管狀體的軸線方向位置之檢測結果的位置檢測資訊電性地傳送至外部。
  7. 如請求項6之配管系統,其中該位置感應部係構成為可藉由無線通訊將該位置檢測資訊傳送至外部。
  8. 如請求項7之配管系統,其係構成為在既定的接收裝置位在距該位置感應部的既定距離內時,可藉由該既定接收裝置而接收來自該位置感應部之該位置檢測資訊。
  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配管系統,其中該管接頭係具有會相對於該插入空間而鄰接於外周側的環狀構件;
    該環狀構件係構成為具有可從外部來觀察該插入空間之內部的透明窗部;
    該窗部之外周面係具有會平行延伸於軸線方向的第1平滑面部;
    該位置感應部係配置於該第1平滑面上。
  10. 如請求項9之配管系統,其中該配管系統係進一步地具備:裝設基底構件,係被裝設於該管接頭之該窗部的外周側;
    該裝設基底構件係於其內周面具有會平行延伸於該管接頭之軸線方向的第2平滑面部;
    該位置感應部會以沿著該裝設基底構件之該第2平滑面部而延伸之方式來被埋設於該裝設基底構件之內部;
    該裝設基底構件之該第2平滑面部會相接於該管接頭之該窗部的該第1平滑面部。
  11. 如請求項10之配管系統,其中該配管系統係進一步地具備:無線標籤,係設置於該管接頭;
    該無線標籤係構成為取得從該位置感應部所輸出之包含該插入空間內的該管狀體之軸線方向位置的檢測結果之位置檢測資訊,並構成為可藉由接收裝置而以無線通訊從該無線標籤接收該位置檢測資訊。
  12. 如請求項11之配管系統,其中該無線標籤係被埋設在該裝設基底構件之內部;
    該無線標籤之天線係在周圍方向來延伸於該裝設基底構件之內部。
  13. 如請求項10到12中任一項之配管系統,其中該管接頭之該第1平滑面部會橫跨該管接頭整周來延伸於周圍方向;
    該裝設基底構件之該第2平滑面部會橫跨該管接頭之周圍方向的至少一部份,來延伸於周圍方向並相接於該第1平滑面部。
  14. 一種配管資訊系統,係具備:
    如請求項6至8及11至13中任一種的配管系統;以及
    接收裝置,係構成為可接收來自該位置感應部的該位置檢測資訊。
  15. 一種管接頭系統,係具備:
    管接頭,係形成有會從軸線方向一邊側來插入管狀體用的插入空間;以及
    位置感應部,係設置在該管接頭,並構成為可以1個或複數個階段,或是連續性地來檢測該插入空間內的該管狀體之軸線方向位置。
TW108145803A 2018-12-14 2019-12-13 配管系統、配管資訊系統以及管接頭系統 TW2020400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4282 2018-12-14
JP2018234282 2018-12-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0046A true TW202040046A (zh) 2020-11-01

Family

ID=71075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5803A TW202040046A (zh) 2018-12-14 2019-12-13 配管系統、配管資訊系統以及管接頭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488767B2 (zh)
CN (1) CN113195954A (zh)
TW (1) TW202040046A (zh)
WO (1) WO20201218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33243A1 (de) * 2020-06-29 2022-01-05 IPR GmbH Hydraulikkupplung und druckstromverbrauchereinhe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512B2 (ja) * 1989-12-22 1995-03-06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配管の接続方法
FR2890149B1 (fr) * 2005-09-01 2009-01-09 Hutchinson Sa Systeme pour detecter l'etat d'une connexion entre un embout tubulaire rigide et une connectique de raccordement etanche d'une extremite d'un tuyau sur cet embout
US7841357B2 (en) * 2006-03-13 2010-11-30 Colder Products Company Connection state sensing for coupling device
JP2010281359A (ja) * 2009-06-03 2010-12-16 Bridgestone Corp 管継手
US8427179B2 (en) * 2009-12-08 2013-04-23 Standex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Quick connect sensor apparatus
JP5722105B2 (ja) * 2011-04-14 2015-05-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管継手、及び管継手の組立方法
WO2016144723A1 (en) 2015-03-06 2016-09-15 Swagelok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rain detection in a coupling
WO2017053712A1 (en) * 2015-09-24 2017-03-30 Lenlok Holdings, Llc Pipe fitting with sensor
JP2017072155A (ja) * 2015-10-05 2017-04-1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管継手
JP6595303B2 (ja) * 2015-10-30 2019-10-2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管継手
US11199282B2 (en) * 2017-08-11 2021-12-14 Norma U.S. Holding Llc Fluid line connector and assembly with securement det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88767B2 (ja) 2024-05-22
WO2020121870A1 (ja) 2020-06-18
CN113195954A (zh) 2021-07-30
JPWO2020121870A1 (ja) 2021-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74166C (en) Crimp evident seal
US5090871A (en) Junction assembly with leak detection means
KR101944804B1 (ko) 전극 접점을 이용한 가스누출 감지장치
RU2664490C1 (ru) Шарнирное соединение для интенсификации перекачки нефти
RU2652856C9 (ru) Фитинг для системы защиты трубопровода
US20060022454A1 (en) Ring for visually determining the crimped status of a coupling for tubes
KR102201711B1 (ko) 용접비드검사장치
NO865045L (no) Ledningssystem for stroemmende fluidum.
TW202040046A (zh) 配管系統、配管資訊系統以及管接頭系統
JP5284827B2 (ja) 管継手保護カバー、及び管継手管理システム
US20230296465A1 (en) Water Heater with an Integrated Leak Detection System
US9964222B1 (en) Failsafe hose
CN220037798U (zh) 管道用连接器
KR20160106927A (ko) 플랜지 연결부의 누설압력정보 모니터링 시스템
JP2009204047A (ja) 伸縮継手及び継手構造
JP7125731B2 (ja) センサ付き隙間ゲージ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締め付け確認用システム
US20200386644A1 (en) Pressure indicating mechanical tee
KR20110011282A (ko) 배관의 투명 이음장치
KR101700627B1 (ko) 배관 라이닝 점검용 통전대
US20220187152A1 (en) Optical Hydrocarbon Leak Detection Sensor
KR102599517B1 (ko) 배관 시스템 및 배관 시스템의 누수 검지 방법
KR101955718B1 (ko) 누수 확인용 내시경 점검구
KR101787315B1 (ko) Rfid를 이용한 누수 모니터링 시스템
KR102599535B1 (ko) 배관 시스템 및 배관 조인트의 누수 검지 방법
RU2811768C1 (ru) Соединитель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трубопроводов для текучей среды с контролем соединен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