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6985A - 行動裝置和天線結構 - Google Patents
行動裝置和天線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036985A TW202036985A TW108111140A TW108111140A TW202036985A TW 202036985 A TW202036985 A TW 202036985A TW 108111140 A TW108111140 A TW 108111140A TW 108111140 A TW108111140 A TW 108111140A TW 202036985 A TW202036985 A TW 20203698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t
- area network
- antenna element
- network module
- wireless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30—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antenna units operating in different wavebands and connected to a common feeder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5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 H01Q1/226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disposed inside the comput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9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in bluetooth or WI-FI devices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9—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for giving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一種行動裝置,包括:一無線區域網路模組、一無線廣域網路模組、一第一天線元件、一第二天線元件、一第三天線元件、一第四天線元件、一第一切換器,以及一第二切換器。無線區域網路模組具有一第一埠和一第二埠。無線廣域網路模組具有一第三埠、一第四埠、一第五埠,以及一第六埠。第一天線元件係耦接至第三埠。第一切換器根據一第一控制信號來將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第一埠或第四埠。第二切換器根據一第二控制信號來將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第二埠或第五埠。第四天線元件係耦接至第六埠。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行動裝置,特別係關於一種行動裝置及其天線結構。
隨著行動通訊技術的發達,行動裝置在近年日益普遍,常見的例如:手提式電腦、行動電話、多媒體播放器以及其他混合功能的攜帶型電子裝置。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行動裝置通常具有無線通訊的功能。有些涵蓋長距離的無線通訊範圍,例如:行動電話使用2G、3G、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統及其所使用700MHz、850 MHz、900MHz、1800MHz、1900MHz、2100MHz、2300MHz以及2500MHz的頻帶進行通訊,而有些則涵蓋短距離的無線通訊範圍,例如:Wi-Fi、Bluetooth系統使用2.4GHz、5.2GHz和5.8GHz的頻帶進行通訊。
天線(Antenna)為無線通訊領域中不可缺少之元件。倘若用於接收或發射信號之天線其頻寬(Bandwidth)不足,則很容易造成行動裝置之通訊品質下降。因此,如何在行動裝置之有限空間中設計出小尺寸、寬頻帶之天線元件,對天線設計者而言是一大挑戰。另外,新世代產品趨勢為在行動裝置內增加天線數目,以期達到更高的行動上網速度。然而,若要在不增加產品尺寸前提下增加天線數目,其對系統設計者亦是一大挑戰。
在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行動裝置,包括:一無線區域網路模組,具有一第一埠、一第二埠,以及一第一控制埠;一無線廣域網路模組,具有一第三埠、一第四埠、一第五埠,以及一第六埠;一第一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三埠;一第二天線元件;一第一切換器,根據一第一控制信號來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埠或該第四埠;一第三天線元件;一第二切換器,根據一第二控制信號來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二埠或該第五埠;以及一第四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六埠;其中該第一控制埠係用於輸出一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其中該第一控制信號和該第二控制信號係至少根據該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而決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天線元件和該第四天線元件皆涵蓋一第一頻帶,而該第二天線元件和該第三天線元件皆涵蓋該第一頻帶或一第二頻帶。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頻帶係介於1805MHz至2690MHz之間,該第二頻帶之一低頻部份係介於2400MHz至2500MHz之間,而該第二頻帶之一高頻部份係介於5150MHz至5850MHz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為低邏輯位準,則代表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啟動狀態,而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為高邏輯位準,則代表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關閉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啟動狀態,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二埠,而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關閉狀態,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四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五埠。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行動裝置更包括:一內嵌控制器,用於產生該第一控制信號和該第二控制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更具有一第二控制埠,用於輸出一無線廣域網路狀態信號,而該內嵌控制器係根據該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和該無線廣域網路狀態信號來決定該第一控制信號和該第二控制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若該無線廣域網路狀態信號為低邏輯位準,則代表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為啟動狀態,而其中若該無線廣域網路狀態信號為高邏輯位準,則代表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為關閉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啟動狀態且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為啟動狀態,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二埠,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啟動狀態且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為關閉狀態,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二埠,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關閉狀態且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為啟動狀態,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四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五埠,而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關閉狀態且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為關閉狀態,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二埠。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更具有一第三控制埠,用於輸出一天線控制信號,而該內嵌控制器係根據該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和該天線控制信號來決定該第一控制信號和該第二控制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若該天線控制信號為低邏輯位準,則代表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操作於一小型多輸入多輸出模式,而其中若該天線控制信號為高邏輯位準,則代表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操作於一大型多輸入多輸出模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啟動狀態且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操作於該大型多輸入多輸出模式,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二埠,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啟動狀態且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操作於該小型多輸入多輸出模式,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二埠,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關閉狀態且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操作於該大型多輸入多輸出模式,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四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五埠,而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關閉狀態且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操作於該小型多輸入多輸出模式,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二埠。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埠更支援一藍牙功能,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更具有一第四控制埠,用於選擇性地輸出一無線區域網路優先信號,而若該內嵌控制器接收到該無線區域網路優先信號,則該第一切換器即會強制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埠。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天線元件和該第三天線元件各自具有一天線結構,而該天線結構包括:一接地元件;一短路連接部,耦接至該接地元件;一第一輻射部,耦接至該短路連接部;一第二輻射部,耦接至該短路連接部,其中該第二輻射部與該第一輻射部大致朝相反方向作延伸;一饋入連接部,具有一饋入點;一第三輻射部,耦接至該饋入連接部;以及一第四輻射部,耦接至該饋入連接部,其中該第四輻射部和該第三輻射部大致朝相反方向作延伸。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短路連接部、該第一輻射部,以及該第二輻射部之組合形成一較大T字形結構,而其中該饋入連接部、該第三輻射部,以及該第四輻射部之組合形成一較小T字形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較大T字形結構和該較小T字形結構之間形成一耦合間隙,使得該較大T字形結構係由該較小T字形結構所耦合激發。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輻射部之長度係大於該第二輻射部之長度和該第三輻射部之長度,而該第三輻射部之長度係大於該第四輻射部之長度。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天線結構,包括:一接地元件;一短路連接部,耦接至該接地元件;一第一輻射部,耦接至該短路連接部;一第二輻射部,耦接至該短路連接部,其中該第二輻射部與該第一輻射部大致朝相反方向作延伸;一饋入連接部,具有一饋入點;一第三輻射部,耦接至該饋入連接部;以及一第四輻射部,耦接至該饋入連接部,其中該第四輻射部和該第三輻射部大致朝相反方向作延伸。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該天線結構涵蓋一第一頻帶或一第二頻帶,該第一頻帶係介於1805MHz至2690MHz之間,該第二頻帶之一低頻部份係介於2400MHz至2500MHz之間,而該第二頻帶之一高頻部份係介於5150MHz至5850MHz之間。
為讓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在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的元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可理解,硬體製造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一個元件。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在通篇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當中所提及的「包含」及「包括」一詞為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僅限定於」。「大致」一詞則是指在可接受的誤差範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在一定誤差範圍內解決所述技術問題,達到所述基本之技術效果。此外,「耦接」一詞在本說明書中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性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裝置耦接至一第二裝置,則代表該第一裝置可直接電性連接至該第二裝置,或經由其它裝置或連接手段而間接地電性連接至該第二裝置。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100之示意圖。例如,行動裝置100可為一筆記型電腦(Notebook Computer)或是一平板電腦(Tablet Computer)。如第1圖所示,行動裝置100至少包括:一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模組110、一無線廣域網路(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WWAN)模組120、一第一天線元件(Antenna Element)131、一第二天線元件132、一第三天線元件133、一第四天線元件134、一第一切換器(Switch Element)140,以及一第二切換器150。必須理解的是,雖然未顯示於第1圖中,但行動裝置100更可包括其他元件,例如:一顯示器(Display Device)、一揚聲器(Speaker)、一觸控模組(Touch Control Module)、一供電模組(Power Supply Module),以及一外殼(Housing)。
第一天線元件131、第二天線元件132、第三天線元件133,以及第四天線元件134之形狀和種類在本發明中並不特別作限制。例如,第一天線元件131、第二天線元件132、第三天線元件133,以及第四天線元件134之任一者可為一單極天線(Monopole Antenna)、一偶極天線(Dipole Antenna)、一補釘天線(Patch Antenna)、一平面倒F字形天線(Planar Inverted F Antenna,PIFA)、一螺旋天線(Helical Antenna)、一混合天線(Hybrid Antenna)、一迴圈天線(Loop Antenna),或是一晶片天線(Chip Antenna)。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天線元件131和第四天線元件134皆涵蓋一第一頻帶(Frequency Band),而第二天線元件132和第三天線元件133皆涵蓋前述第一頻帶或一第二頻帶。舉例而言,前述第一頻帶可約介於1805MHz至2690MHz之間,前述第二頻帶之一低頻部份可約介於2400MHz至2500MHz之間,而前述第二頻帶之一高頻部份可約介於5150MHz至5850MHz之間。
然而,本發明並不僅限於此。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天線元件131和第四天線元件134更涵蓋一第三頻帶,前述第三頻帶之一低頻部分可約介於690MHz至960MHz之間,前述第三頻帶之一高頻部分可約介於3400MHz至3600MHz(LTE E-UTRA 操作頻段42)。如此,對於LTE的低頻段(690MHz至960MHz)、中頻段(1805MHz至2690MHz)、高頻段(3400MHz至3600MHz、以及5150MHz至5850MHz),第一天線元件131和第四天線元件134皆能對應提供支援。因此,在這些實施例中,行動裝置100操作在前述第一頻帶或前述第二頻帶時,可支援至LTE 4x4 MIMO,而操作在前述第三頻帶時,可支援至LTE 2x2 MIMO。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四天線元件134更可涵蓋上述第三頻帶和約介於1559MHz至1607MHz之間之一第四頻帶,其中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接收頻率(1575.42MHz)落於上述第四頻帶。因此,涵蓋前述第四頻帶之第四天線元件134更可收發GPS衛星訊號。
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具有一第一埠P1、一第二埠P2,以及一第一控制埠PC1,其中第一埠P1和第二埠P2皆可用於輸入或輸出前述第二頻帶之信號,而第一控制埠PC1可用於直接或間接控制第一切換器140和第二切換器150之切換狀態。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具有一第三埠P3、一第四埠P4、一第五埠P5,以及一第六埠P6,其中第三埠P3、第四埠P4、第五埠P5,以及第六埠P6皆可用於輸入或輸出前述第一頻帶之信號。
第一天線元件131係耦接至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之第三埠P3。第一切換器140可為一第一單刀雙擲(Single Port Double Throw,SPDT)開關。第一切換器140係根據一第一控制信號SC1來將第二天線元件132耦接至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之第一埠P1或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之第四埠P4兩者擇一。第二切換器150可為一第二單刀雙擲開關。第二切換器150係根據一第二控制信號SC2來將第三天線元件133耦接至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之第二埠P2或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之第五埠P5兩者擇一。第四天線元件134係耦接至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之第六埠P6。在此設計下,第一天線元件131和第四天線元件134皆固定由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所激發,但第二天線元件132和第三天線元件133則可選擇性地由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或是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所激發。因為第二天線元件132和第三天線元件133係由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和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兩者所共享,故所提之行動裝置100可以在不額外增加天線設計面積之前提下,仍能同時支援Wi-Fi、藍牙(Bluetooth),以及LTE(Long Term Evolution)之多頻帶操作。在一些實施例中,若第一天線元件131和第四天線元件134耦接至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且第二天線元件132和第三天線元件133耦接至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則行動裝置100將可使用LTE 2x2多輸入多輸出(Multi-Input and Multi-Output,MIMO)技術和Wi-Fi 2x2多輸入多輸出技術;而若第一天線元件131、第二天線元件132、第三天線元件133,以及第四天線元件134皆耦接至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則行動裝置100將可使用LTE 4x4多輸入多輸出技術,以提供更高之傳輸速度,例如:符合LTE-A(LTE-Advance)之標準。
以下實施例將詳細介紹行動裝置100之操作原理。必須理解的是,這些圖式和敘述僅為舉例,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在一些實施例中,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之第一控制埠PC1係用於輸出一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SL。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SL可為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之一通用輸入輸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介面之一第一指示燈控制信號。例如,若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SL為低邏輯位準(亦即,邏輯「0」),則可代表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為啟動狀態(Turned On);而若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SL為高邏輯位準(亦即,邏輯「1」),則可代表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為關閉狀態(Turned Off)。第一控制信號SC1和第二控制信號SC2係至少根據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SL而決定。例如,第一控制信號SC1和第二控制信號SC2之每一者皆可直接等同於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SL,但亦不僅限於此。第一切換器140和第二切換器150之一第一種切換真值表(Truth Table)可如下列表一所述:
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 | 第二天線元件 | 第三天線元件 |
低邏輯位準 | 耦接至無線區域網路模組 | 耦接至無線區域網路模組 |
高邏輯位準 | 耦接至無線廣域網路模組 | 耦接至無線廣域網路模組 |
根據表一所述,若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為啟動狀態,則第一切換器140可將第二天線元件132耦接至第一埠P1且第二切換器150可將第三天線元件133耦接至第二埠P2;而若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為關閉狀態,則第一切換器140可將第二天線元件132耦接至第四埠P4且第二切換器150可將第三天線元件133耦接至第五埠P5。然而,本發明不僅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SL之高、低邏輯位準所代表之意義亦可根據不同需求而進行調整或對調。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200之示意圖。第2圖和第1圖相似。在第2圖之實施例中,行動裝置200更包括一內嵌控制器(Embedded Controller)260,而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更具有一第二控制埠PC2,用於輸出一無線廣域網路狀態信號SW。無線廣域網路狀態信號SW可為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之一通用輸入輸出介面之一第二指示燈控制信號。例如,若無線廣域網路狀態信號SW為低邏輯位準,則可代表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為啟動狀態;而若無線廣域網路狀態信號SW為高邏輯位準,則可代表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為關閉狀態。內嵌控制器260係同時根據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SL和無線廣域網路狀態信號SW來決定第一控制信號SC1和第二控制信號SC2。第一切換器140和第二切換器150之一第二種切換真值表可如下列表二所述:
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 | 無線廣域網路狀態信號 | 第二天線元件 | 第三天線元件 |
低邏輯位準 | 低邏輯位準 | 耦接至無線區域網路模組 | 耦接至無線區域網路模組 |
低邏輯位準 | 高邏輯位準 | 耦接至無線區域網路模組 | 耦接至無線區域網路模組 |
高邏輯位準 | 低邏輯位準 | 耦接至無線廣域網路模組 | 耦接至無線廣域網路模組 |
高邏輯位準 | 高邏輯位準 | 耦接至無線區域網路模組 | 耦接至無線區域網路模組 |
根據表二所述,若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為啟動狀態且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為啟動狀態,則第一切換器140可將第二天線元件132耦接至第一埠P1且第二切換器150可將第三天線元件133耦接至第二埠P2;若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為啟動狀態且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為關閉狀態,則第一切換器140可將第二天線元件132耦接至第一埠P1且第二切換器150可將第三天線元件133耦接至第二埠P2;若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為關閉狀態且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為啟動狀態,則第一切換器140可將第二天線元件132耦接至第四埠P4且第二切換器150可將第三天線元件133耦接至第五埠P5;而若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為關閉狀態且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為關閉狀態,則第一切換器140可將第二天線元件132耦接至第一埠P1且第二切換器150可將第三天線元件133耦接至第二埠P2。然而,本發明不僅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無線廣域網路狀態信號SW之高、低邏輯位準所代表之意義亦可根據不同需求而進行調整或對調。第2圖之行動裝置200之其餘特徵皆與第1圖之行動裝置100類似,故此二實施例均可達成相似之操作效果。
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300之示意圖。第3圖和第1圖相似。在第3圖之實施例中,行動裝置300更包括一內嵌控制器260,而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更具有一第三控制埠PC3,用於輸出一天線控制信號SA。與前述無線廣域網路狀態信號SW之差異在於,藉由分析天線控制信號SA可更準確地判斷出行動裝置300目前所使用之操作頻帶,以降低切換錯誤之機率。例如,若天線控制信號SA為低邏輯位準,則可代表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操作於一小型多輸入多輸出模式(像是LTE 2x2 MIMO操作);而若天線控制信號SA為高邏輯位準,則可代表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操作於一大型多輸入多輸出模式(像是LTE 4x4 MIMO操作)。內嵌控制器260係同時根據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SL和天線控制信號SA來決定第一控制信號SC1和第二控制信號SC2。第一切換器140和第二切換器150之一第三種切換真值表可如下列表三所述:
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 | 天線控制信號 | 第二天線元件 | 第三天線元件 |
低邏輯位準 | 高邏輯位準 | 耦接至無線區域網路模組 | 耦接至無線區域網路模組 |
低邏輯位準 | 低邏輯位準 | 耦接至無線區域網路模組 | 耦接至無線區域網路模組 |
高邏輯位準 | 高邏輯位準 | 耦接至無線廣域網路模組 | 耦接至無線廣域網路模組 |
高邏輯位準 | 低邏輯位準 | 耦接至無線區域網路模組 | 耦接至無線區域網路模組 |
根據表三所述,若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為啟動狀態且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操作於大型多輸入多輸出模式,則第一切換器140可將第二天線元件132耦接至第一埠P1且第二切換器150可將第三天線元件133耦接至第二埠P1;若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為啟動狀態且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操作於小型多輸入多輸出模式,則第一切換器140可將第二天線元件132耦接至第一埠P1且第二切換器150可將第三天線元件133耦接至第二埠P2;若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為關閉狀態且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操作於大型多輸入多輸出模式,則第一切換器140可將第二天線元件132耦接至第四埠P4且第二切換器150可將第三天線元件133耦接至第五埠P5;而若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為關閉狀態且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操作於小型多輸入多輸出模式,則第一切換器140可將第二天線元件132耦接至第一埠P1且第二切換器150可將第三天線元件132耦接至第二埠P2。然而,本發明不僅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天線控制信號SA之高、低邏輯位準所代表之意義亦可根據不同需求而進行調整或對調。第3圖之行動裝置300之其餘特徵皆與第1圖之行動裝置100類似,故此二實施例均可達成相似之操作效果。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400之示意圖。第4圖和第2、3圖相似。在第4圖之實施例中,行動裝置400之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更具有一第四控制埠PC4,用於選擇性地輸出一無線區域網路優先信號SP。在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中,第一埠P1可同時支援一藍牙功能和一Wi-Fi功能,但第二埠P2可僅支援Wi-Fi功能。必須注意的是,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之藍牙功能常會對應至重要之週邊元件,例如:一藍牙滑鼠,故其優先序必須高於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之使用。當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欲取得最高優先序時,其第四控制埠PC4可產生無線區域網路優先信號SP。若內嵌控制器260接收到無線區域網路優先信號SP,則第一切換器140即會強制將第二天線元件132耦接至第一埠P1,無論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SL、無線廣域網路狀態信號SW,或(且)天線控制信號SA之目前邏輯位準為何。因此,有可能發生第二天線元件132已被強制耦接至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之第一埠P1,但是第三天線元件133仍耦接至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之第五埠P5之情況。第4圖之行動裝置400之其餘特徵皆與第2、3圖之行動裝置200、300類似,故這些實施例均可達成相似之操作效果。
根據第1-4圖之實施例可知,本發明給予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相較於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更高之使用優先序。在此設計下,所提之行動裝置不僅能涵蓋多重操作頻帶,其更能一併提高整體之通訊穩定度。
以下實施例將詳細介紹行動裝置100、200、300、400之天線結構。必須理解的是,這些圖式和敘述僅為舉例,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結構500之俯視圖。例如,前述之第二天線元件132和第三天線元件133可各自具有一天線結構500。在第5圖之實施例中,天線結構500至少包括:一接地元件(Ground Element)510、一短路連接部(Shorting Connection Element)520、一第一輻射部(Radiation Element)530、一第二輻射部540、一饋入連接部(Feeding Connection Element)550、一第三輻射部560,以及一第四輻射部570。天線結構500之前述所有元件均可由金屬材質所製成,且其皆可設置於一介質基板(Dielectric Substrate)505之一表面上。
接地元件510可為一接地銅箔(Ground Copper Foil),其可大致呈現一矩形。接地元件510係用於提供一接地電位(Ground Voltage)。短路連接部520可以大致呈現一直條形。短路連接部520具有一第一端521和一第二端522,其中短路連接部520之第一端521係耦接至接地元件510。第一輻射部530可以大致呈現一直條形,其可大致垂直於短路連接部520。第一輻射部530具有一第一端531和一第二端532,其中第一輻射部530之第一端531係耦接至短路連接部520之第二端522,而第一輻射部530之第二端532為一開路端(Open End)。第二輻射部540可以大致呈現一直條形,其可大致垂直於短路連接部520。第二輻射部540具有一第一端541和一第二端542,其中第二輻射部540之第一端541係耦接至短路連接部520之第二端522,而第二輻射部540之第二端542為一開路端。第二輻射部540之第二端542和第一輻射部530之第二端532可以大致朝相反方向作延伸。第一輻射部530之長度L1可以大於第二輻射部540之長度L2。例如,第一輻射部530之長度L1可至少為第二輻射部540之長度L2之5倍以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短路連接部520、第一輻射部530,以及第二輻射部540之組合係共同形成一較大T字形結構。
饋入連接部550可以大致呈現一直條形。饋入連接部550具有一第一端551和一第二端552,其中一饋入點(Feeding Point)FP係位於饋入連接部550之第一端551處。饋入點FP可耦接至一信號源(Signal Source)590。例如,信號源590可為一射頻(Radio Frequency,RF)模組,其可用於激發天線結構500。信號源590可等效為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之第一埠P1或第二埠P2,或是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之第四埠P4或第五埠P5。第三輻射部560可以大致呈現一直條形,其可大致垂直於饋入連接部550。第三輻射部560具有一第一端561和一第二端562,其中第三輻射部560之第一端561係耦接至饋入連接部550之第二端552,而第三輻射部560之第二端562為一開路端。第四輻射部570可以大致呈現一直條形,其可大致垂直於饋入連接部550。第四輻射部570具有一第一端571和一第二端572,其中第四輻射部570之第一端571係耦接至饋入連接部550之第二端552,而第四輻射部570之第二端572為一開路端。第四輻射部570之第二端572和第三輻射部560之第二端562可以大致朝相反方向作延伸。第三輻射部560之長度L3可以大於第四輻射部570之長度L4。例如,第三輻射部560之長度L3可至少為第四輻射部570之長度L4之4倍以上。第三輻射部560之長度L3可以小於第一輻射部530之長度L1。第四輻射部570之長度L4可以大於或等於第二輻射部540之長度L2。在一些實施例中,饋入連接部550、第三輻射部560,以及第四輻射部570之組合係共同形成一較小T字形結構。前述較大T字形結構和前述較小T字形結構之間可形成一耦合間隙(Coupling Gap)GC1(例如,耦合間隙GC1可主要介於第一輻射部530和第三輻射部560之間),使得前述較大T字形結構係由前述較小T字形結構所耦合激發。
第6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結構500之返回損失(Return Loss)圖。在第6圖之實施例中,天線結構500係耦接至無線廣域網路模組120之任一埠。根據第6圖之量測結果,天線結構500可涵蓋一第一頻帶FB1,其中第一頻帶FB1可約介於1805MHz至2690MHz之間。第7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結構500之返回損失圖。在第7圖之實施例中,天線結構500係耦接至無線區域網路模組110之任一埠。根據第7圖之量測結果,天線結構500可涵蓋一第二頻帶FB2,其中第二頻帶FB2之一低頻部份FB21可約介於2400MHz至2500MHz之間,而第二頻帶FB2之一高頻部份FB22可約介於5150MHz至5850MHz之間。因此,天線結構500可支援Wi-Fi、藍牙,以及LTE之多頻帶操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天線結構500之操作原理可如下列所述。第一輻射部530、第三輻射部560,以及第四輻射部570可共同激發產生第一頻帶FB1。第三輻射部560可激發產生第二頻帶FB2之低頻部份FB21。第二輻射部540、第三輻射部560,以及第四輻射部570可共同激發產生第二頻帶FB2之高頻部份FB22。
在一些實施例中,天線結構500之元件尺寸可如下列所述。第一輻射部530之長度L1可大致等於第一頻帶FB1之最低頻率之0.25倍波長(λ/4)。第二輻射部540之長度L2可大致等於第二頻帶FB2之高頻部份FB22之0.25倍波長(λ/4)。第三輻射部560之長度L3可大致等於第二頻帶FB2之低頻部份FB21之0.25倍波長(λ/4)。第四輻射部570之長度L4可大致等於第二頻帶FB2之高頻部份FB22之0.25倍波長(λ/4)。以上元件尺寸之範圍係根據多次實驗結果而得出,其有助於最佳化天線結構500之操作頻寬(Operation Bandwidth)和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
第8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800之實際產品圖。在第8圖之實施例中,行動裝置800為一筆記型電腦,其中第一天線元件131和第四天線元件134可鄰近於筆記型電腦之一鍵盤邊框(Keyboard Frame)處,而第二天線元件132和第三天線元件133可鄰近於筆記型電腦之一轉軸元件(Hinge Element)處。必須注意的是,第一天線元件131和第四天線元件134之位置亦可與第二天線元件132和第三天線元件133之位置互相對調,而不致影響本發明之效果。在此設計下,行動裝置800僅使用4支天線元件即可同時支援無線區域網路和無線廣域網路之功能(傳統設計至少需要6支),其有助於微縮整體天線尺寸及改善整體之外觀設計。
本發明提出一種新穎之行動裝置,其包括多頻帶之天線結構和對應之切換機制。大致而言,本發明至少具有小尺寸、寬頻帶,以及較少天線數量等優勢,故其很適合應用於各種窄邊框(Narrow Border)之行動通訊裝置當中。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之元件尺寸、元件形狀,以及頻率範圍皆非為本發明之限制條件。天線設計者可以根據不同需要調整這些設定值。本發明之行動裝置及天線結構並不僅限於第1-8圖所圖示之狀態。本發明可以僅包括第1-8圖之任何一或複數個實施例之任何一或複數項特徵。換言之,並非所有圖示之特徵均須同時實施於本發明之行動裝置及天線結構當中。
在本說明書以及申請專利範圍中的序數,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彼此之間並沒有順序上的先後關係,其僅用於標示區分兩個具有相同名字之不同元件。
本發明雖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範圍,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300、400、800:行動裝置
110:無線區域網路模組
120:無線廣域網路模組
131:第一天線元件132:第二天線元件133:第三天線元件134:第四天線元件140:第一切換器150:第二切換器260:內嵌控制器500:天線結構505:介質基板510:接地元件520:短路連接部521:短路連接部之第一端522:短路連接部之第二端530:第一輻射部531:第一輻射部之第一端532:第一輻射部之第二端540:第二輻射部541:第二輻射部之第一端542:第二輻射部之第二端550:饋入連接部551:饋入連接部之第一端552:饋入連接部之第二端560:第三輻射部561:第三輻射部之第一端562:第三輻射部之第二端570:第四輻射部571:第四輻射部之第一端572:第四輻射部之第二端590:信號源FB1:第一頻帶FB2:第二頻帶FB21:第二頻帶之低頻部份FB22:第二頻帶之高頻部份FP:饋入點GC1:耦合間隙L1、L2、L3、L4:長度P1:第一埠P2:第二埠P3:第三埠P4:第四埠P5:第五埠P6:第六埠PC1:第一控制埠PC2:第二控制埠PC3:第三控制埠PC4:第四控制埠SC1:第一控制信號SC2:第二控制信號SA:天線控制信號SL: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SP:無線區域網路優先信號SW:無線廣域網路狀態信號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之示意圖。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之示意圖。 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之示意圖。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之示意圖。 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結構之俯視圖。 第6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結構之返回損失圖。 第7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結構之返回損失圖。 第8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之實際產品圖。
100:行動裝置
110:無線區域網路模組
120:無線廣域網路模組
131:第一天線元件
132:第二天線元件
133:第三天線元件
134:第四天線元件
140:第一切換器
150:第二切換器
P1:第一埠
P2:第二埠
P3:第三埠
P4:第四埠
P5:第五埠
P6:第六埠
PC1:第一控制埠
SC1:第一控制信號
SC2:第二控制信號
SL: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
Claims (20)
- 一種行動裝置,包括: 一無線區域網路模組,具有一第一埠、一第二埠,以及一第一控制埠; 一無線廣域網路模組,具有一第三埠、一第四埠、一第五埠,以及一第六埠; 一第一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三埠; 一第二天線元件; 一第一切換器,根據一第一控制信號來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埠或該第四埠; 一第三天線元件; 一第二切換器,根據一第二控制信號來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二埠或該第五埠;以及 一第四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六埠; 其中該第一控制埠係用於輸出一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 其中該第一控制信號和該第二控制信號係至少根據該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而決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該第一天線元件和該第四天線元件皆涵蓋一第一頻帶,而該第二天線元件和該第三天線元件皆涵蓋該第一頻帶或一第二頻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該第一頻帶係介於1805MHz至2690MHz之間,該第二頻帶之一低頻部份係介於2400MHz至2500MHz之間,而該第二頻帶之一高頻部份係介於5150MHz至5850MHz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為低邏輯位準,則代表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啟動狀態,而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為高邏輯位準,則代表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關閉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啟動狀態,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二埠,而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關閉狀態,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四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五埠。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裝置,更包括: 一內嵌控制器,用於產生該第一控制信號和該第二控制信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更具有一第二控制埠,用於輸出一無線廣域網路狀態信號,而該內嵌控制器係根據該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和該無線廣域網路狀態信號來決定該第一控制信號和該第二控制信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若該無線廣域網路狀態信號為低邏輯位準,則代表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為啟動狀態,而其中若該無線廣域網路狀態信號為高邏輯位準,則代表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為關閉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啟動狀態且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為啟動狀態,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二埠,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啟動狀態且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為關閉狀態,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二埠,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關閉狀態且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為啟動狀態,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四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五埠,而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關閉狀態且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為關閉狀態,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二埠。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更具有一第三控制埠,用於輸出一天線控制信號,而該內嵌控制器係根據該無線區域網路狀態信號和該天線控制信號來決定該第一控制信號和該第二控制信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若該天線控制信號為低邏輯位準,則代表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操作於一小型多輸入多輸出模式,而其中若該天線控制信號為高邏輯位準,則代表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操作於一大型多輸入多輸出模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啟動狀態且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操作於該大型多輸入多輸出模式,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二埠,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啟動狀態且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操作於該小型多輸入多輸出模式,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二埠,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關閉狀態且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操作於該大型多輸入多輸出模式,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四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五埠,而其中若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為關閉狀態且該無線廣域網路模組操作於該小型多輸入多輸出模式,則該第一切換器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埠且該第二切換器將該第三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二埠。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該第一埠更支援一藍牙功能,該無線區域網路模組更具有一第四控制埠,用於選擇性地輸出一無線區域網路優先信號,而若該內嵌控制器接收到該無線區域網路優先信號,則該第一切換器即會強制將該第二天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埠。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該第二天線元件和該第三天線元件各自具有一天線結構,而該天線結構包括: 一接地元件; 一短路連接部,耦接至該接地元件; 一第一輻射部,耦接至該短路連接部; 一第二輻射部,耦接至該短路連接部,其中該第二輻射部與該第一輻射部大致朝相反方向作延伸; 一饋入連接部,具有一饋入點; 一第三輻射部,耦接至該饋入連接部;以及 一第四輻射部,耦接至該饋入連接部,其中該第四輻射部和該第三輻射部大致朝相反方向作延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該短路連接部、該第一輻射部,以及該第二輻射部之組合形成一較大T字形結構,而其中該饋入連接部、該第三輻射部,以及該第四輻射部之組合形成一較小T字形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該較大T字形結構和該較小T字形結構之間形成一耦合間隙,使得該較大T字形結構係由該較小T字形結構所耦合激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該第一輻射部之長度係大於該第二輻射部之長度和該第三輻射部之長度,而該第三輻射部之長度係大於該第四輻射部之長度。
- 一種天線結構,包括: 一接地元件; 一短路連接部,耦接至該接地元件; 一第一輻射部,耦接至該短路連接部; 一第二輻射部,耦接至該短路連接部,其中該第二輻射部與該第一輻射部大致朝相反方向作延伸; 一饋入連接部,具有一饋入點; 一第三輻射部,耦接至該饋入連接部;以及 一第四輻射部,耦接至該饋入連接部,其中該第四輻射部和該第三輻射部大致朝相反方向作延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天線結構,其中該短路連接部、該第一輻射部,以及該第二輻射部之組合形成一較大T字形結構,而其中該饋入連接部、該第三輻射部,以及該第四輻射部之組合形成一較小T字形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天線結構,其中該天線結構涵蓋一第一頻帶或一第二頻帶,該第一頻帶係介於1805MHz至2690MHz之間,該第二頻帶之一低頻部份係介於2400MHz至2500MHz之間,而該第二頻帶之一高頻部份係介於5150MHz至5850MHz之間。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11140A TWI761669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行動裝置和天線結構 |
CN201910285290.1A CN111755840B (zh) | 2019-03-29 | 2019-04-10 | 移动装置和天线结构 |
US16/416,332 US10992064B2 (en) | 2019-03-29 | 2019-05-20 | Mobile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11140A TWI761669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行動裝置和天線結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36985A true TW202036985A (zh) | 2020-10-01 |
TWI761669B TWI761669B (zh) | 2022-04-21 |
Family
ID=72604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11140A TWI761669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行動裝置和天線結構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92064B2 (zh) |
CN (1) | CN111755840B (zh) |
TW (1) | TWI76166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31788B (zh) * | 2020-09-11 | 2021-06-2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行動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12725B2 (en) * | 2007-06-21 | 2009-11-03 | Apple Inc. | Antennas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nductive bezels |
KR101887935B1 (ko) | 2012-03-19 | 2018-09-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용 전자 장치를 위한 내장형 안테나 장치 |
CN104167591B (zh) | 2013-05-17 | 2017-06-06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4362439A (zh) * | 2014-11-27 | 2015-02-18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US11165469B2 (en) | 2015-06-26 | 2021-11-02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RF-antenna architectur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
CN106911350B (zh) | 2015-12-22 | 2019-06-25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装置 |
CN105634569B (zh) * | 2015-12-31 | 2019-03-08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实现载波聚合和wifi双频mimo的控制电路、终端 |
KR102519510B1 (ko) | 2016-03-15 | 2023-04-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하여 전자파 흡수율을 관리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
CN107437653A (zh) * | 2016-05-28 | 2017-12-05 |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 天线结构及应用该天线结构的通信终端 |
SG11201901801QA (en) * | 2016-08-29 | 2019-03-28 | Skyworks Solutions Inc | Multi-standard radio switchable multiplexer |
US20200194890A1 (en) * | 2017-01-26 | 2020-06-1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Antennas in electronic devices |
US10673484B2 (en) * | 2017-05-12 | 2020-06-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ntenna diversity switching |
CN108512556B (zh) * | 2018-03-16 | 2020-06-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多路选择开关、射频系统和无线通信设备 |
-
2019
- 2019-03-29 TW TW108111140A patent/TWI761669B/zh active
- 2019-04-10 CN CN201910285290.1A patent/CN111755840B/zh active Active
- 2019-05-20 US US16/416,332 patent/US10992064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55840B (zh) | 2021-08-20 |
US20200313308A1 (en) | 2020-10-01 |
TWI761669B (zh) | 2022-04-21 |
CN111755840A (zh) | 2020-10-09 |
US10992064B2 (en) | 2021-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64343B2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 |
TWI704722B (zh) | 行動裝置 | |
JP2012244620A (ja) | 手持ち式装置及びその平面アンテナ | |
US20130135153A1 (en) | Dual Feed Port Dual Band Antenna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Method | |
US11095029B2 (en) | Antenna device | |
US10164325B1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 |
TW202143555A (zh) | 天線結構 | |
TWI711221B (zh) | 天線結構 | |
TWI643407B (zh) | 天線結構 | |
TWI761669B (zh) | 行動裝置和天線結構 | |
TWI642231B (zh) | 行動裝置 | |
Collins et al. | A multi-band hybrid balanced antenna | |
TWI634830B (zh) | 可變形行動裝置及輻射增強裝置 | |
CA3086869C (en) | Antenna system | |
TWI713257B (zh) | 天線系統 | |
TWI614940B (zh) | 多輸入多輸出天線系統 | |
TWI825745B (zh) | 支援寬頻操作之行動裝置 | |
TWI857561B (zh) | 支援寬頻操作之行動裝置 | |
CN112467355B (zh) | 天线系统 | |
TWI833142B (zh) | 通訊裝置 | |
WO2020156063A1 (zh) | 天线结构、多入多出mimo天线及终端 | |
TWI832574B (zh) | 支援寬頻操作之行動裝置 | |
TWI698045B (zh) | 行動裝置 | |
TWI851098B (zh) | 降低特定吸收率之行動裝置 | |
TW202345462A (zh) | 行動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