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3926A - 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 - Google Patents

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3926A
TW202033926A TW108107495A TW108107495A TW202033926A TW 202033926 A TW202033926 A TW 202033926A TW 108107495 A TW108107495 A TW 108107495A TW 108107495 A TW108107495 A TW 108107495A TW 202033926 A TW202033926 A TW 2020339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row
box
arm
bow
qui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7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8510B (zh
Inventor
劉吉昌
Original Assignee
保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保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保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074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7851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8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851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33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3926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一種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係安裝於手拉弓之一弓臂,並與弓弦結合,其包括:擊發盒一端安裝於弓臂,而擊發盒的另一端則設有結合部,又擊發盒設有箭程槽道,箭程槽道係由擊發盒安裝於弓臂的一端貫穿至結合部,而弓弦係穿過於箭程槽道並沿槽道方向位移;及箭匣盒裝設於結合部,箭匣盒設有置箭槽道並具有置箭口及入箭口,又置箭槽道係與箭程槽道相連通,另設有壓臂樞設於箭匣盒的一端並鄰近於置箭口,而壓臂與箭匣盒之間另設有彈性體以彈力常態彈抵壓臂的一端,又壓臂的另一端則穿入置箭口內並頂抵位於置箭槽道內複數箭體中靠近置箭口的箭體。

Description

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
本發明一種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特指應用於射擊領域之技術,主要技術在於,提供射擊過程中,無須反覆上箭即可連續射擊,既省時又省體力,即為一種實用性極佳之發明。
射箭是一種具有極高技巧的運動項目,射箭者在身、心、靈上必須處於最佳的狀態下才可以達到最精準的射擊,然而射箭的基本步驟為單手持弓,另一手抽箭並將箭架設於弓上,架設完成後雙手向上抬舉,持弓的手對向所要射擊之方向,另一手則扣住箭的尾巴並同時拉動弓弦朝向臉部,再以單眼瞄準目標物另眼緊閉,屏氣凝神並瞄準目標物後釋放扣住箭尾的手,利用弓弦的彈力將箭朝目標物射出即可完成射擊之程序,而每射擊出一支箭後,就必須重複最初始的動作持弓、抽箭、架箭、舉弓、瞄準拉弓、射擊之步驟,這對於射箭的使用者來說無疑的是最基本的流程。
但是,上述的基本流程上,極容易產生一個問題就是精準度,因為每射擊出一支箭後,使用者因為重新架箭,所以必須重新瞄準目標物,可是在厲害的使用者也不可能每一次的瞄準都能夠跟上一箭為相同,對於使用者來說即刻失去了精準度,此狀態如果處於比賽的話就會射出極低的分數,倘若在追捕獵物時即有可能造成獵物的丟失,所以說在射箭上對於不斷的重複架箭之動作上容 易帶給使用者極大的困擾,不單單失去的精準度外,更會白白流失體力,長久下射箭的準度就會大幅下降,所以說如何改善上述所產生的問題及缺失,是該領域的相關業者必須致力解決首要目標。
鑑於上述情形,本發明人投入許多時間研究相關知識,並加以比較各項優劣,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究及開發,並歷經的多次實驗及測試,而終於推出一種『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改善上述缺失,以符合大眾所需使用。
本發明主要目的在於,提供射擊過程中可節省時間及體力而達到連續射擊之功效,其改善習知射箭上僅能逐支箭的架設才可反覆射擊,對於使用者來說其喪失了精準度,甚至加速體力上的流逝等缺失。為此,本發明人極力達成前述發明之目的與功效,本發明一種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係安裝於手拉弓之一弓臂,並與弓弦結合,其包括:一擊發盒,其一端安裝於弓臂,而該擊發盒的另一端則設有一結合部,又該擊發盒設有一箭程槽道,該箭程槽道係由擊發盒安裝於弓臂的一端貫穿至結合部,而該弓弦係穿過於箭程槽道並沿槽道方向位移;及一箭匣盒,其裝設於該擊發盒的結合部,該箭匣盒設有一置箭槽道並具有一置箭口及一入箭口,又該置箭槽道係與箭程槽道相連通,另設有一壓臂樞設於該箭匣盒的一端並鄰近於置箭口,而該壓臂與箭匣盒之間另設有一彈性體以彈力常態彈抵壓臂的一端,又該壓臂的另一端則穿入置箭口內並頂抵位於置箭槽道內複數箭體中靠近置箭口的箭體;其中,利用彈性體的彈力推抵壓臂,使該壓臂能夠推移複數箭體於射出後持續進入箭程槽道內,等待下一次弓弦拉動後之射擊。
根據上述本發明的技術界定下,透過壓臂及箭匣盒的設置下,能夠同時容置多支箭體,每射出一支箭體即可透過壓臂的壓抵而補充其他箭體移動至箭程槽道內,以便於使用者拉弓弦及釋放的連續動作完成後,能夠立刻再次拉動弓弦繼續擊發射箭,如此即可減少架設箭體的時間外,更可以免去反覆取箭體之體力的消耗;更重要的是,使用者不需要重新瞄準目標物即可連續射箭,進而維持穩定射擊與極佳的精準度。因此本發明可說是一種相當具有實用性及進步性之發明,相當值得產業界來推廣,並公諸於社會大眾。
(10)‧‧‧弓臂
(20)‧‧‧弓弦
(30)‧‧‧箭體
(301)‧‧‧箭桿
(302)‧‧‧箭尾
(40)‧‧‧夾角
(1)‧‧‧擊發盒
(11)‧‧‧結合部
(12)‧‧‧箭程槽道
(13)‧‧‧短板片
(14)‧‧‧長板片
(15)‧‧‧定位板片
(2)‧‧‧箭匣盒
(21)‧‧‧置箭槽道
(22)‧‧‧置箭口
(221)‧‧‧窄徑部
(222)‧‧‧寬徑部
(223)‧‧‧容弦缺槽
(23)‧‧‧入箭口
(24)‧‧‧樞耳塊
(25)‧‧‧主定位槽
(26)‧‧‧副定位槽
(3)‧‧‧壓臂
(31)‧‧‧掣動部
(32)‧‧‧長臂部
(4)‧‧‧彈性體
(5)‧‧‧螺絲
(6)‧‧‧樞軸
第一圖為本發明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為本發明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三圖為本發明擊發盒、箭匣盒、壓臂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四圖為本發明置箭動作立體示意圖。
第五圖為第一圖之V-V線段剖面示意圖。
第六圖為本發明拉動弓弦動作示意圖。
第七圖為本發明拉動弓弦經過箭體之動作示意圖。
第八圖為本發明拉動弓弦至箭尾的動作示意圖。
第九圖為本發明釋放弓弦彈射箭體之動作示意圖。
第十圖為本發明彈性體設置的第二實施例之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十一圖為本發明彈性體設置的第三實施例之局部放大示意圖。
為了清楚說明本發明所能達成上述之目的及功效,茲搭配圖示就本發明的實施例加以詳細說明其特徵與功效。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九圖所示,本發明一種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係安裝於手拉弓之一弓臂(10)並與一弓弦(20)結合,其包括:一擊發盒(1),其一端安裝於弓臂(10),而該擊發盒(1)的另一端則設有一結合部(11),又該擊發盒(1)設有一箭程槽道(12)提供複數箭體(30)能夠逐支朝向目標物射出,且該箭程槽道(12)頂、底、前、後端皆為開放狀,該箭程槽道(12)係由擊發盒(1)安裝於弓臂(10)的一端貫穿至結合部(11),而該弓弦(20)係穿過於箭程槽道(12)並沿槽道方向位移;及一箭匣盒(2),其裝設於該擊發盒(1)的結合部,該箭匣盒(2)設有一置箭槽道(21)並具有一置箭口(22)及一入箭口(23),又該置箭槽道(21)係與箭程槽道(12)相連通,另設有一壓臂(3)呈L狀並以一端樞設於該箭匣盒(2)的一端且鄰近於置箭口(22),而該壓臂(3)與箭匣盒(2)之間另設有一彈性體(4),該彈性體(4)以彈力常態彈抵壓臂(3)樞設於箭匣盒(2)的一端,又該壓臂(3)的另一端則因為彈性體(4)的設置而常態穿入置箭口(22)內,該壓臂(3)穿入置箭口(22)的一端係頂抵位於置箭槽道(21)內複數箭體(30)中靠近置箭口(22)的箭體(30);其中,利用彈性體(4)的彈力推抵壓臂(3),使該壓臂(3)能夠推移複數箭體(30)於射出後持續進入箭程槽道(12)內,等待下一次弓弦(20)拉動後之射擊(前述為本發明主實施例之主要技術特徵,其對應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內容,得以詳知本發明之目的與實施型態,而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是為對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內容的詳述或附加技術特徵,而非用以限制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界定範圍,應知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不必要一定包含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 技術特徵)。
根據上述說明,使用者可將擊發盒(1)與箭匣盒(2)先行組裝並予以固定後,以該擊發盒(1)的一端安裝於弓臂(10)並使弓弦(20)穿設於箭程槽道(12),組裝完成後進行複數箭體(30)的安裝,使用者先將壓臂(3)穿入置箭槽道(21)的一端樞擺並離開箭匣盒(2)的內部,接著將複數支箭體(30)逐一的從置箭口(22)置入置箭槽道(21)內,複數箭體(30)於置箭槽道(21)內會層疊排列,又第一支裝入的箭體(30)則會直接落入於箭程槽道(12)等待擊發,完成複數箭體(30)的安裝後,將壓臂(3)樞擺恢復原始狀態,此時該壓臂(3)原本穿入置箭槽道(21)的一端會壓抵著複數箭體(30)中靠近於置箭口(22)的箭體(30),利用彈性體(4)的彈力彈抵著壓臂(3),讓該壓臂(3)能夠持續壓著箭體(30),又使用者舉起弓臂(10)並拉動弓弦(20),將弓弦(20)沿著置箭槽道(21)拉動至箭體(30)的後端完成射擊準備,朝向所要射擊之方向並確實瞄準目標物後釋放拉弦的手,讓弓弦(20)利用彈力彈射箭體(30)朝向目標物射出進而完成第一發的射擊,接著的第二發則重複上述的射擊過程,拉動弓弦(20)沿箭程槽道(12)移動至箭體(30)的後方,接著再次釋放拉弦的手即可完成第二發的射擊,由此可見使用者透過上述的射擊步驟下即可不需要放下弓臂(10)、不須重新架箭即可連續射擊,使用者一氣呵成的射擊可以保持最佳的準確性,而防止射偏的問題發生,更重要的是使用者可以減少體力上的消耗外,射擊的精準度也不會過於偏,能夠保持在最佳的射擊準度,請參閱第五圖至第九圖所示。
根據上述的說明下,本發明更進一步的說明其他的技術特徵,首先該擊發盒(1)主要係由一短板片(13)、一長板片(14)及二 定位板片(15)所構成,該短板片(13)與長板片(14)係呈間距設置並形成該箭程槽道(12),又該長板片(14)的一端係與弓臂(10)相結合,並以複數螺絲(5)貫穿長板片(14)而鎖接於弓臂(10),而該長板片(14)鎖設於弓臂(10)的一端係與短板片(13)之間呈長度落差設置,該弓弦(20)中心位置定義一弦線中心點,而該擊發盒(1)組合於弓臂(10)且相對該弦線中心點往上和往下5寸,簡單來說該長板片(14)的鎖接於弓臂(10)的一端並不與短板片(13)齊頭對應,又該二定位板片(15)則以夾設方式鎖接於短板片(13)及長板片(14),藉此能夠防止箭體(30)於箭程槽道(12)射出時從槽道內脫離,又透過長板片(14)、短板片(13)的設置也可提供使用者自行以DIY的方式組裝結合,該弓弦(20)穿過擊發盒(1)的箭程槽道(12),又該弓弦(20)與擊發盒(1)之外表面之間形成一夾角(40),該夾角(40)的角度係小於180°,請參閱第二、三圖所示。另外,為了讓壓臂(3)可以確實的壓抵複數箭體(30),因此在該箭匣盒(2)朝向弓臂(10)的一端進一步設有二樞耳塊(24)為長矩型塊體,又該壓臂(3)係插設於該二樞耳塊(24)之間,並以一樞軸(6)貫穿該二樞耳塊(24)及該壓臂(3),讓該壓臂(3)以樞軸(6)的設置為擺動的軸心點,又該箭匣盒(2)對應彈性體(4)的設置係凹設一主定位槽(25),而該壓臂(3)對應彈性體(4)的設置則凹設一副定位槽(26),該彈性體(4)的兩端分別固定於主定位槽(25)及副定位槽(26),避免該壓臂(3)在擺動上造成彈性體(4)的彈脫,又該壓臂(3)呈L狀故進一步包含有一掣動部(31)及一長臂部(32),該掣動部(31)與該長臂部(32)之間呈相互垂直,且該掣動部(31)的長度係小於長臂部(32)的長度,而該長臂部(32)係穿入於置箭口(22)並以至少一頂壓點壓抵箭體(30),另外該長臂部(32)壓抵箭體(30)的一端之末端端面係呈圓弧凸出,其主要是避免長臂部(32)具有邊角容易刮 傷箭體(30),進而造成箭體(30)在射程上的路線偏差,請參閱第四、五圖所示。
另外,本發明在彈性體(4)的設置上其具有三種實施例,其一請參閱第五圖所示,該彈性體(4)的設置係與長臂部(32)為同方向並夾設於該掣動部(31)與箭匣盒(2)之間;其二請參閱第十圖所示,該彈性體(4)的設置係與掣動部(31)為同向並夾設於該掣動部(31)與箭匣盒(2)之間,其三則請參閱第十一圖所示,該主定位槽(25)及副定位槽(26)係呈傾斜相對應,而該彈性體(4)的兩端則以主定位槽(25)及副定位槽(26)的設置方向裝設於掣動部(31)及箭匣盒(2)之間,上述三種實施例其主要技術皆在於提供彈性體(4)可以確實的彈抵壓臂(3)進行樞擺而壓抵複數箭體(30)移動,如期達到連續射擊之目的。各箭體(30)進一步分別包含有一箭桿(301)及一箭尾(302),又各箭尾(302)主要是平衡箭桿(301)在射程上的穩定性,因此該置箭口(22)為了配合箭體(30)的裝設,因此於該置箭口(22)之口徑的設計上進一步區分為一窄徑部(221)及一寬徑部(222),又該窄徑部(221)的寬度係小於寬徑部(222)之寬度,該寬徑部(222)主要是配合各箭體(30)的箭尾(302)之型態,其方便各箭體(30)之箭尾(302)能夠順暢的裝入於置箭槽道(21)內,所以說各箭體(30)的安裝由箭桿(301)前端插入置箭口(22)並朝窄徑部(221)向前移動並向下置入置箭槽道(21),而各箭體(30)的置入係以箭尾(302)對應寬徑部(222)後即可末入於置箭槽道(21)內以完成組裝。
最後,為了讓使用者拉動弓弦(20)射擊箭體(30)上能夠確實,因此在該箭匣盒(2)之置箭槽道(21)內壁且對應箭程槽道(12)進一步凹設一容弦缺槽(223),且該容弦缺槽(223)係與長板片(14)之 間形成槽空間,該弓弦(20)沿著箭程槽道(12)拉動至容弦缺槽(223)內,且該弓弦(20)在拉動的過程中因箭桿(301)前端為尖錐狀,故弓弦(20)可以由側邊滑過箭桿(301),此時的複數箭體(30)會受到弓弦(20)的位移而朝向壓臂(3)略微推移,直到弓弦(20)移動至容弦缺槽(223)後以該壓臂(3)推移複數箭體(30)移動,當箭體(30)落入於箭程槽道(12)後,使用者即可釋放拉弓弦(20)之手而利用弓弦(20)的彈力彈射位於箭程槽道(12)內的箭體(30),讓箭體(30)沿著箭程槽道(12)的設置方向朝向目標物射擊,請參閱第六至九圖所示,並以第三圖為輔助說明。綜合上述對於本發明的描述說明下,其重要技術在於透過擊發盒(1)、箭匣盒(2)的組合設置下,讓使用者不需要反覆的架箭即可達到連續的擊發射箭,既可維持射擊上的穩定外,其精準度也會維持在一定的水準,更可以減少體力上的消耗而長時間進行射擊操作,比起習知技術來說,習知技術必須逐支弓箭的反覆架設,才可進行弓箭的設計下,記號時間又耗體力,更重要的是反覆的架設會影響使用者在瞄準後之精準度等缺失。故,本發明的設置已經確實的改善了習知技術的缺失及問題,顯見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進步性及實用性。由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發明精神下所做有關本發明之任何修飾或變更者,為其他可據以實施之型態且具有相同效果者,皆仍應包括在本發明意圖保護之範疇內。
綜上所述,本發明「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其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確實是完全符合產業上發展所需,且所揭露之結構發明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所以其具有「新穎性」應無疑慮,又本發明可較習用之結構更具功效之增進,因此亦具有「進 步性」,其完全符合我國專利法有關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的規定,乃依法提起專利申請,並敬請 鈞局早日審查,並給予肯定。
(10)‧‧‧弓臂
(20)‧‧‧弓弦
(1)‧‧‧擊發盒
(11)‧‧‧結合部
(12)‧‧‧箭程槽道
(2)‧‧‧箭匣盒

Claims (10)

  1. 一種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係安裝於手拉弓之一弓臂,並與弓弦結合,其包括:一擊發盒,其一端安裝於弓臂,而該擊發盒的另一端則設有一結合部,又該擊發盒設有一箭程槽道,該箭程槽道係由擊發盒安裝於弓臂的一端貫穿至結合部,而該弓弦係穿過於箭程槽道並沿槽道方向位移;及一箭匣盒,其裝設於該擊發盒的結合部,該箭匣盒設有一置箭槽道並具有一置箭口及一入箭口,又該置箭槽道係與箭程槽道相連通,另設有一壓臂樞設於該箭匣盒的一端並鄰近於置箭口,而該壓臂與箭匣盒之間另設有一彈性體以彈力常態彈抵壓臂的一端,又該壓臂的另一端則穿入置箭口內並頂抵位於置箭槽道內複數箭體中靠近置箭口的箭體;其中,利用彈性體的彈力推抵壓臂,使該壓臂能夠推移複數箭體於射出後持續進入箭程槽道內,等待下一次弓弦拉動後之射擊。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其中,該擊發盒進一步包含有一短板片、一長板片及二定位板片,該短板片與長板片係程間距設置並形成該箭程槽道,又該長板片的一端係與弓臂相結合,而該長板片結合於弓臂的一端係與短板片之間呈長度落差設置,又該二定位板片則以夾設方式鎖接於短板片及長板片;另外,該弓弦中心位置定義一弦線中心點,而該擊發盒組合於弓臂且相對該弦線中心點往上和往下5寸。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其中,該箭匣盒朝向弓臂的一端進一步設有二樞耳塊,該壓臂係插設於該二樞耳塊 之間,並以一樞軸貫穿該二樞耳塊及該壓臂,又該箭匣盒對應彈性體的設置係凹設一主定位槽,而該壓臂對應彈性體的設置則凹設一副定位槽,該彈性體的兩端分別固定於主定位槽及副定位槽。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其中,該壓臂進一步包含有一掣動部及一長臂部,該掣動部與該長臂部之間呈相互垂直,又該副定位槽係設置於掣動部,而該長臂部係穿入於置箭口並以至少一頂壓點壓抵箭體。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其中,該彈性體的設置係與長臂部為同向並夾設於該掣動部與箭匣盒之間。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其中,該彈性體的設置係與掣動部為同向並夾設於該掣動部與箭匣盒之間。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其中,該主定位槽及副定位槽係呈傾斜相對應,而該彈性體的兩端則以主定位槽及副定位槽的設置方向裝設於掣動部及箭匣盒之間。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其中,該置箭口的口徑進一步區分為一窄徑部及一寬徑部,又該窄徑部的寬度係小於寬徑部之寬度,而複數箭體進一步分別包含有一箭桿及一箭尾,各箭體的安裝由箭桿前端插入置箭口並朝窄徑部向前移動並向下置入置箭槽道,而各箭體的置入係以箭尾對應寬徑部後即可末入於置箭槽道內。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其中,該箭匣盒之置箭槽道內壁且對應箭程槽道進一步凹設一容弦缺槽,該弓弦沿 著箭程槽道拉動至容弦缺槽內,並以該壓臂推移複數箭體移動,該弓弦對準各箭體中位於箭程槽道內的箭體予以彈射。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其中,該弓弦穿過擊發盒的箭程槽道,又該弓弦與擊發盒之外表面之間形成一夾角,該夾角的角度係小於180°。
TW108107495A 2019-03-06 2019-03-06 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 TWI678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7495A TWI678510B (zh) 2019-03-06 2019-03-06 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7495A TWI678510B (zh) 2019-03-06 2019-03-06 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8510B TWI678510B (zh) 2019-12-01
TW202033926A true TW202033926A (zh) 2020-09-16

Family

ID=69582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7495A TWI678510B (zh) 2019-03-06 2019-03-06 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785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5117A (zh) * 2020-07-15 2022-01-18 保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十字弓自动上箭装置
TWI724942B (zh) * 2020-07-15 2021-04-11 保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十字弓自動上箭裝置
TWI738463B (zh) * 2020-08-13 2021-09-01 保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十字弓上箭裝置
TWI778575B (zh) * 2021-04-13 2022-09-21 保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定位箭體之箭匣裝置
CN115193070A (zh) * 2021-04-13 2022-10-18 保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定位箭体的箭匣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96367Y (zh) * 1999-11-05 2000-09-13 李铁钢 连发式弓箭
US7461647B1 (en) * 2006-01-31 2008-12-09 Slinkard Michael D Arrow holder for loading and shooting multiple arrows in succession
CN201335650Y (zh) * 2008-11-28 2009-10-28 吴景刚 连发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8510B (zh) 2019-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033926A (zh) 手拉弓之箭匣連射裝置
US8622855B2 (en) Nock device for bow
US10267592B2 (en) Crossbow assembly
US9395142B2 (en) Crossbow and clip for using the same
US5243955A (en) Mechanical shooting apparatus
US2909167A (en) Repeating shot archery bow with double sight
US954134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f-resetting trigger mechanism
TWI724942B (zh) 十字弓自動上箭裝置
TWM603952U (zh) 十字弓自動上箭裝置
US11525646B1 (en) Optical trigger for bows, crossbows and firearms
US7861701B1 (en) Shooting device for air guns and paintball guns
US20140238372A1 (en) Hybrid Compound Bow Slingshot with Ammo Receiver and Hinged Handle
US5450673A (en) Rotating disk peep sight system
US9518796B2 (en) Powered bow having an internal acceleration system
KR20150053547A (ko) 양궁용 핑거탭
US3125998A (en) Crossbows
CN111692909B (zh) 手拉弓的箭匣连射装置
US3628519A (en) Demountable archery bow
US2708924A (en) Slingshot gun
TW201835521A (zh) 扳機之壓箭裝置
TWI778575B (zh) 具定位箭體之箭匣裝置
TWI542854B (zh) Bow and arrow device
TWM609559U (zh) 玩具槍之擊發控制裝置
CN213090591U (zh) 一种速射连发弹弓
CN113970274A (zh) 可快速击发的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