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9612A - 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9612A
TW202029612A TW108101491A TW108101491A TW202029612A TW 202029612 A TW202029612 A TW 202029612A TW 108101491 A TW108101491 A TW 108101491A TW 108101491 A TW108101491 A TW 108101491A TW 202029612 A TW202029612 A TW 2020296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newable energy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feeder
information
energy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1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7174B (zh
Inventor
陳朝順
辜德典
林嘉宏
許振廷
Original Assignee
義守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義守大學 filed Critical 義守大學
Priority to TW1081014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717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7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717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9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961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70Hybrid systems, e.g. uninterruptible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integrating renewable energies

Landscapes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種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由一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來執行,該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對一饋線網路進行供電與監控,且包含一配電自動化系統、一再生能源管理系統、一區域網路設備,及一電連接該饋線網路的再生能源發電系統,該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調控方法包含:該配電自動化系統產生一故障饋線開關切換資訊,該配電自動化系統告知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該故障饋線開關切換資訊,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產生一調控資訊給該再生能源發電系統,該再生能源發電系統根據該調控資訊產生多個輸出電壓。

Description

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配電自動化系統的調控方法,特別是指一種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
目前台電公司針對再生能源發電管理,已建置再生能源管理系統(Renewabl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REMS)結合配電自動化系統(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DAS)之一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系統。然而當該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系統因事故造成停電發生時,該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系統會主動進行事故饋線之故障、偵測、隔離及復電(Fault, detection, isolation and restoration, FDIR)的程序,達到快速隔離事故區域並加速用戶復電,然而該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系統在進行事故饋線之故障、偵測、隔離及復電程序後,因饋線長度變化造成配電網路的阻抗也會有改變,此時,若再生能源管理系統未做適當調控就併網加入供電,則會有嚴重的電壓變動衝擊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解決習知在饋線發生故障後,再生能源直接併網復電而有嚴重的電壓變動衝擊之問題。
於是,本發明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以對多條饋線進行供電與監控,每一饋線包括多個開關,該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包含一配電自動化系統、一再生能源管理系統、一區域網路設備,及一包括多個分別電連接該多條饋線之再生能源案場設備的再生能源發電系統,每一再生能源案場設備產生一輸出電壓到該多條饋線所對應的其中一條,該配電自動化系統控制每一開關的切換狀態,該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調控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當該配電自動化系統偵測該多條饋線的其中之一饋線發生故障停電,則產生一故障饋線開關切換資訊,該故障饋線開關切換資訊指示該饋線之每一開關要被切換為導通或不導通;(B)該配電自動化系統將該故障饋線開關切換資訊藉由該區域網路設備傳送到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C)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根據該故障饋線開關切換資訊,計算因該饋線之長度變化及負載量變化所造成的一負載變化資訊,且根據該負載變化資訊產生一對應該饋線之具有多個調控參數組的調控資訊;(D)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傳送該調控資訊到該再生能源發電系統,該再生能源發電系統根據該調控資訊調控電連接該饋線之每一再生能源案場設備,以產生該輸出電壓。
本發明的功效在於:藉由該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使該配電自動化系統傳送該故障饋線開關切換資訊給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供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根據該負載變化資訊進行併網衝擊分析以產生該調控資訊,來調控該再生能源發電系統,有效地降低再生能源重新併網供電所產生的電壓變動率。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本發明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主要透過配電自動化系統(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DAS)在偵測出饋線發生事故停電時,辨識出故障區間並決定出常開開關(Normal open, N.O)與常閉開關(Normal close, N.C)點時,傳遞資訊至再生能源管理系統(Renewabl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REMS),且會依據饋線長度變化進行系統分析,並決定出各個再生能源案場之功率因數及實功輸出運轉參數,透過第四代行動通訊(4G-LTE)網路下達指令至各個案場之智慧變流器後,再通知配電自動化系統可以進行復電程序,藉以降低再生能源對配電系統之衝擊。關於執行本發明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之較詳細的系統設備會在接下來的內容中進一步說明。
參閱圖1及圖2,一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電連接一饋線網路6,以執行本發明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並供電給該饋線網路6的六條饋線,在本實施例中,該饋線網路6是採用常開迴路配電饋線且裝設分散式電源,每一饋線的一末端電連接一二次變電所(Secondary substation, S/S)61,另一末端電連接一常開開關64,該饋線從該二次變電所61到該常開開關64依序電連接一饋線斷路器(Feeder circuit braker, FCB)62及多個常閉開關63,其中,每一開關為一裝設有一饋線端末單元(Feeder terminal unit, FTU)(圖未示)的四路開關,但不以此為限。
該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包含一配電自動化系統2、一再生能源管理系統3、一設置在該配電自動化系統2與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3間的區域網路設備4,及一與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3通訊連線的再生能源發電系統5。其中,該區域網路設備4可以是­一實現有線的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 LAN)的設備或一實現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的設備,在本實施例中,該區域網路設備4為一實現有線區域網路的設備。此外,所述的通訊連線可以為一網際網路(internet)連線,或者是透過光纖技術、非對稱數位用戶線(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DSL)技術,或無線區域網路接入該網際網路之組合的連線,也可以是一無線行動通訊系統(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但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3與該再生能源發電系統5間的通訊連線為一第四代無線行動通訊系統(4G-LTE)。
該配電自動化系統2包括一配電管理設備21,及多個與該配電自動化系統2通訊連線的饋電資訊終端設備(Feeder remote terminal unit, FRTU),該配電管理設備21具有一應用程式伺服器211及一與該應用程式伺服器211通訊連線的資料伺服器群212。該資料伺服器群212可以是一資料伺服器,也可以是由多個資料伺服器所組成,但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該資料伺服器群212具有多個資料伺服器。所述的該配電自動化系統2與該多個饋電資訊終端設備間的通訊連線,及該應用程式伺服器211與該資料伺服器群212間的通訊連線皆為區域網路。
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3包括一再生能源管理伺服器31,及一電連接該再生能源管理伺服器31的無線通訊設備32,該無線通訊設備32支援該第四代無線行動通訊系統以行動數據虛擬專屬網路(Mobile data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MDVPN)來收發無線傳輸資訊。
該區域網路設備4安裝有一數據採樣與監控系統(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CADA),以實現該配電自動化系統2與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3間的通訊連線,使該配電自動化系統2與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3可進行雙向資料傳輸。
再生能源發電系統5包括多個再生能源案場設備51,每一再生能源案場設備51具有一資訊收發單元511,該資訊收發單元511支援該第四代無線行動通訊系統以行動數據虛擬專屬網路來收發無線傳輸資訊,供每一再生能源案場設備51傳送資料到該無線通訊設備32,及接收來自該無線通訊設備32的資料,在本實施例中,每一資訊收發單元511為一閘道器(Gateway)。
該配電自動化系統2中的每一饋電資訊終端設備22電連接該饋線網路6的多個饋線端末單元,用以接收分別來自該多個饋線端末單元的多個饋線端末回報資訊,每一饋線端末回報資訊包含一故障旗標、每一饋電資訊終端設備所接收到的多個饋線端末回報資訊,及每一饋線端末回報資訊紀錄其所屬的該饋線端末單元與其他饋線端末單元間的連結關係。該再生能源發電系統5電連接該六條饋線,以輸出多個再生能源輸出電壓到該六條饋線,其中,每一饋線的每一再生能源注入電流是來自該再生能源發電系統5的一再生能源案場設備51。
當一饋線發生停電事故時,則該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會開始進行以下控制程序:(1)該配電自動化系統2偵測饋線發生事故停電,並著手進行發生事故的一饋線之故障、偵測、隔離及復電方案之產生,同時決定該饋線常開開關與常閉開關位置。(2)該配電自動化系統2通知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3,並告知何條饋線發生故障及常開開關與常閉開關位置。(3)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3根據告知之開關位置,重新規劃出該饋線的一新架構。(4)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3開始進行再生能源併網衝擊分析,以決定出該饋線之各個再生能源案場的調控參數。(5)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3透過該再生能源管理伺服器31的無線通訊設備32,對各個再生能源案場下達調控參數以進行調控。(6)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3在確認各案場完成調控後,告知該配電自動化系統2可以進行該饋線之故障、偵測、隔離及復電方案。(7)該配電自動化系統2根據該饋線之故障、偵測、隔離及復電方案對該饋線進行事故隔離。關於上述之該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控制程序)之細部流程步驟會在接下來的內容中進一步說明。
參閱圖3及圖4,該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執行該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該調控方法包含步驟一A1~步驟十六F,開始後,首先步驟一A1。
在步驟一A1中,在常開迴路配電饋線且裝設分散式電源的情況下,當該饋線網路6之其中一饋線因發生故障時,從該饋線出口至故障點之間會產生多個故障電流,該多個故障電流所流經之該饋線的每一端末單元會產生一故障旗標,而該多個故障電流所沒流經之該饋線的其餘之端末單元則不會產生故障旗標,之後進入步驟二A2。
在步驟二A2中,該饋線網路6的每一饋線端末單元傳送一饋線端末回報資訊到其所屬的饋電資訊終端設備22,每一饋電資訊終端設備22回傳其所接收到的多個饋線端末回報資訊到該配電管理設備21,之後進入步驟三A3。
在步驟三A3中,該應用程式伺服器211根據所有的饋線端末回報資訊,及該資料伺服器群212記錄之該饋線網路6上所有的饋線端末單元的連結關係,判斷出該饋線的故障點且產生一故障、偵測、隔離及復電動作的故障對應方案資訊,該故障對應方案資訊包含一故障饋線開關切換資訊,以指示該饋線上的哪些開關將要被切換成不導通以進行故障隔離,那些開關要被切換成導通以縮小停電範圍,之後進入步驟四A4。
在步驟四A4中,該資料伺服器群212接收來自該應用程式伺服器211的該故障對應方案資訊,且根據該故障對應方案資訊紀錄並更新該故障饋線開關切換資訊及所有線端末單元的連結資訊,之後進入步驟五B。
簡而言之,步驟一A1~步驟四A4就是當該配電自動化系統2偵測該六條饋線的其中之一饋線發生故障停電,則產生該故障對應方案資訊及該故障饋線開關切換資訊,該故障饋線開關切換資訊包含該饋線之每一開關要被切換成導通或不導通的指示。
在步驟五B中,該配電自動化系統2藉由該具有該數據採樣與監控系統的區域網路設備4,以傳送該故障饋線開關切換資訊,及一故障前該資料伺服器212所記錄該故障饋線的常態饋線電流資訊到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3,之後進入步驟六C1。
在步驟六C1中,該再生能源管理伺服器31根據該故障饋線開關切換資訊及該常態饋線電流資訊,先推算一饋線長度變化資訊及一饋線可能負載量,然後該再生能源管理伺服器31再根據該饋線長度變化資訊及該饋線可能負載量,計算出該饋線的一負載變化資訊,之後進入步驟七C2。
在步驟七C2中,該再生能源管理伺服器31根據該負載變化資訊,及該再生能源發電系統5中電連接該饋線之多個再生能源案場設備51的其中之一再生能源案場設備51的發電量,進行電力潮流分析,以推算出該再生能源發電系統5要併入該饋線供電時,所需的一調控資訊及對應該調控資訊所造成的一系統電壓變動率,該調控資訊包含多個分別用以調控該多個再生能源案場設備的調控參數組,該多個再生能源案場設備電連接該饋線,每一調控參數組包含一功率因數及一實功率參數,之後進入步驟八C3。
在步驟八C3中,該再生能源管理伺服器31判斷該系統電壓變動率是否超過一變動規範值,在本實施例中,該預設限制範圍為一台電電壓變動率規範值(3%),若是,則進入步驟九C4,若否,則進入步驟十二C7。
在步驟九C4中,該再生能源管理伺服器31判斷該功率因數達到一額定的功率因數上限值,在本實施例中,該額定的功率因數上限值為0.9,若是,則進入步驟十一C6,若否,則進入步驟十C5。
在步驟十C5中,該再生能源管理伺服器31調整該功率因數,且根據調整後的該多個調控參數組再次進行電力潮流分析,之後回到步驟八C3。
在步驟十一C6中,該再生能源管理伺服器31調降對應該功率因數的該實功率參數,且根據調整後的該多個調控參數組再次進行電力潮流分析,之後回到步驟八C3。
在步驟十二C7中,該再生能源管理伺服器31判定電連接該饋線之該多個再生能源案場設備51的電壓變動率皆在該變動規範值以內,之後進入步驟十三C8。
在步驟十三C8中,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3得到對應該饋線之系統電壓變動率在該變動規範值以內的該多個調控參數組,之後進入步驟十四D。
簡而言之,步驟六C1~步驟十三C8就是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3根據該故障饋線開關切換資訊,計算因該饋線之長度變化及該負載量變化所造成的該負載變化資訊,且根據該負載變化資訊產生該調控資訊。
在步驟十四D中,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3藉由該無線通訊設備32透過行動數據虛擬專屬網路,分別傳送該多個調控參數組到對應的該多個再生能源案場設備51,以調控該多個再生能源案場設備,其中,每一再生能源案場設備51的資訊收發單元511執行資訊的接收與傳送,之後進入步驟十五E。
在步驟十五E中,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3透過該區域網路設備4傳送一調控完成訊號到該配電自動化系統2,以通知該配電自動化系統2可以執行該故障對應方案資訊,以進行故障、偵測、隔離及復電動作,之後進入步驟十六F。
在步驟十六F中,該配電自動化系統2在完成該饋線之所需要調整的多個開關之切換作業,以達到故障隔離與復電準備後,該再生能源發電系統5的多個再生能源案場設備51輸出多個供電電壓,以與電連接該饋線的二次變電所61進行併網復電。
綜上所述,本發明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的優點是:藉由該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執行該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使該配電自動化系統2產生該饋線之故障、偵測、隔離及復電的故障對應方案資訊後,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3根據該故障對應方案資訊進行再生能源併網電壓衝擊分析,以調控該再生能源發電系統5所輸出的多個供電電壓,降低該再生能源發電系統5對該饋電網路6之電壓變動的衝擊,有效提升該再生能源發電系統5對該饋電網路6的供電品質。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2:配電自動化系統21:配電管理設備211:應用程式伺服器212:資料伺服器群22:饋電資訊終端設備3:再生能源管理系統31:再生能源管理伺服器32:無線通訊設備4:區域網路設備5:再生能源發電系統51:再生能源案場設備6:饋線網路511:資訊收發單元61:二次變電所62:饋線斷路器63:常閉開關64:常開開關A1~A4:流程圖步驟一~步驟四B:流程圖步驟五C1~C8:流程圖步驟六~步驟十三D~F:流程圖步驟十四~步驟十六
本發明的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及圖2是一本發明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之一較佳實施例的方塊圖;及  圖3及圖4是一說明該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之該較佳實施例的流程圖。
2:配電自動化系統
21:配電管理設備
211:應用程式伺服器
212:資料伺服器群
22:饋電資訊終端設備
3:再生能源管理系統
31:再生能源管理伺服器
32:無線通訊設備
4:區域網路設備
5:再生能源發電系統
51:再生能源案場設備
511:資訊收發單元
6:饋線網路

Claims (9)

  1. 一種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由一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來執行,以對多條饋線進行供電與監控,每一饋線包括多個開關,該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包含一配電自動化系統、一再生能源管理系統、一區域網路設備,及一包括多個分別電連接該多條饋線之再生能源案場設備的再生能源發電系統,每一再生能源案場設備產生一輸出電壓到該多條饋線所對應的其中一條,該配電自動化系統控制每一開關的切換狀態,該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調控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A)當該配電自動化系統偵測該多條饋線的其中之一饋線發生故障停電,則產生一故障饋線開關切換資訊,該故障饋線開關切換資訊指示該饋線之每一開關要被切換為導通或不導通; (B)該配電自動化系統將該故障饋線開關切換資訊藉由該區域網路設備傳送到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 (C)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根據該故障饋線開關切換資訊,計算因該饋線之長度變化及負載量變化所造成的一負載變化資訊,且根據該負載變化資訊產生一對應該饋線之具有多個調控參數組的調控資訊;及 (D)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傳送該調控資訊到該再生能源發電系統,該再生能源發電系統根據該調控資訊調控電連接該饋線之每一再生能源案場設備,使每一再生能源案場設備產生一輸出電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其中,在步驟(A)中,當該配電自動化系統偵測該多條饋線的其中之一饋線發生故障停電,則產生一指示該饋線之故障、偵測、隔離及復電動作的故障對應方案資訊,該故障對應方案資訊包含該故障饋線開關切換資訊。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其中,在步驟(B)中,該配電自動化系統還傳送一故障前所紀錄之該饋線的常態饋線電流資訊到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其中,在步驟(C)中,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根據該負載變化資訊、該常態饋線電流資訊,及該多個再生能源案場設備的其中之一發電量,推算所對應之再生能源案場設備的一調控參數組。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其中,在步驟(C)中,每一調控參數組包含一功率因數及一實功率參數。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其中,在步驟(D)中,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是藉由一無線通訊設備來傳送該多個調控參數組分別到該多個再生能源案場設備,該多個再生能源案場設備電連接該饋線。
  7. 如請求項2所述的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還包含以下步驟,   (E)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藉由該區域網路設備傳送一調控完成訊號到該配電自動化系統,使該配電自動化系統對該饋線執行該故障對應方案資訊後,該再生能源發電系統對該饋線進行復電。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其中,在步驟(A)中,該配電自動化系統包括一配電管理設備及多個與該配電管理設備通訊連線的饋電資訊終端設備,該配電管理設備具有一應用程式伺服器及一資料伺服器群;該應用程式伺服器與該資料伺服器群通訊連接,以進行雙向資訊傳輸。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其中,在步驟(C)中,該再生能源管理系統包括一再生能源管理伺服器及一無線通訊設備;該再生能源管理伺服器藉由該無線通訊設備,與該再生能源發電系統進行雙向資訊傳輸。
TW108101491A 2019-01-15 2019-01-15 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 TWI6971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1491A TWI697174B (zh) 2019-01-15 2019-01-15 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1491A TWI697174B (zh) 2019-01-15 2019-01-15 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7174B TWI697174B (zh) 2020-06-21
TW202029612A true TW202029612A (zh) 2020-08-01

Family

ID=72176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1491A TWI697174B (zh) 2019-01-15 2019-01-15 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717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7864B (zh) * 2021-11-03 2022-06-11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配電饋線分區段轉供復電策略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38630B2 (en) * 2009-09-22 2012-03-20 Ebay Inc. Solar powered system with grid backup
US9281689B2 (en) * 2011-06-08 2016-03-08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Load phase balancing at multiple tiers of a multi-tier hierarchical intelligent power distribution grid
CN104951899A (zh) * 2015-07-02 2015-09-30 东南大学 含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配电公司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方法
CN106487035B (zh) * 2015-08-26 2019-03-0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提高配电网可再生能源接纳能力的柔性负荷调度方法
TW201732719A (zh) * 2016-03-14 2017-09-16 I-Shou Univ 再生能源管理系統及再生能源管理方法
CN106655281A (zh) * 2016-12-06 2017-05-10 广州市科恩电脑有限公司 一种可再生能源分散接入配电网的监控装置
CN108599373B (zh) * 2018-05-16 2020-07-17 山东大学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输配协调调度目标级联分析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7864B (zh) * 2021-11-03 2022-06-11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配電饋線分區段轉供復電策略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7174B (zh) 2020-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78815B (zh) 一种配电网合环转供电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518564B (zh) 一种具有区域自投功能的备自投装置及备自投方法
CN103956717A (zh) 一种微网自适应过流保护方法
CN107204663B (zh) 一种分布式智能配电网的后备保护方法
US2013007310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of power system
CN103199512B (zh)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网络重构方法
CN103595052A (zh) 微电网并网向孤岛状态切换时的稳定控制方法
Guan et al. A multi-agent-based self-healing framework considering fault tolerance and automatic restoration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US10033194B2 (en) Intelligent electrical power network device
CN115549036A (zh) 一种基于5g的分布式新能源继电保护系统
CN108616114B (zh) 一种含微网群的配电网分布式分层保护系统及方法
TW202029612A (zh) 再生能源與配電自動化整合系統的調控方法
CN104916856A (zh) 一种提高液流电池运行可靠性的储能系统及其方法
CN109245117B (zh) 地区电网静态安全辅助决策自动生成方法
CN103490408A (zh) 一种基于电网多回直流协同调制的方法
CN111064222A (zh) 一种电源车并机及多次并网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6712298B (zh) 一种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监控系统
CN112134353B (zh) 一种基于goose的分布式配电方法及配电自动化终端
CN111914377B (zh) 馈线线损模型的修复方法及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54658A (zh) 一种多端口低压配电网无缝合环转电装置及其方法
CN111880036A (zh) 基于广域量测数据的配电网故障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1799765A (zh) 微电网分布式系统保护方法及装置
CN205178646U (zh) 一种电压控制系统
EP3937344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and an 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CN115459272B (zh) 一种基于馈线开关信息阵的最小配电子网划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