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2743A - 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2743A
TW202022743A TW107143444A TW107143444A TW202022743A TW 202022743 A TW202022743 A TW 202022743A TW 107143444 A TW107143444 A TW 107143444A TW 107143444 A TW107143444 A TW 107143444A TW 202022743 A TW202022743 A TW 2020227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action
token
blockchain
aforementioned
n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3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4932B (zh
Inventor
陳亮儒
Original Assignee
鴻緯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鴻緯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鴻緯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434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84932B/zh
Priority to CN201910121258.XA priority patent/CN111275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4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493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2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274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4Payment circuits
    • G06Q20/06Private payment circuits, e.g. involving electronic currency used among participants of a common payment scheme
    • G06Q20/065Private payment circuits, e.g. involving electronic currency used among participants of a common payment scheme using e-cash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9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involving key manage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及其方法,使用者不需準備密鑰,亦不需要額外準備乙太幣支付手續費,利用本系統可讓用戶通訊裝置之應用程式和企業之間可更緊密且即時的串連,另一方面,使用者亦不需要學習如何進入區塊鏈網路(例如,乙太坊)交易節點網頁進行直接操作。於本系統中,使用者只要直接以交易的加密代幣支付手續費,而交易的過程中,本發明之系統於區塊鏈網路上建立一個加密代幣之智能合約用以協助使用者驗證其交易內容。

Description

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及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交易系統及方法,具體而言,本發明係指一種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及方法,以供使用者透過區塊鏈網路進行交易。
早期,人們將區塊鏈(blockchain)視為一項獨立技術,特別是點對點在網路上的一個分類帳本,自每筆轉帳或交換產生起,每筆轉帳或交換都會被記錄在“區塊”上,而區塊與區塊間相連並形成鏈狀結構,且所有的紀錄被公布於網路上所有的節點,節點間通過共識機制形成共識。另一方面,每個節點所屬的成員都可根據許可權查閱相關交換或轉帳紀錄,但無法透過任何單一節點輕易控制和更改整個網路的資料(例如,記錄於“區塊”的資料)。
在區塊鏈的應用上,最常見於網路資訊安全、零售、消費、供應鏈管理、會員忠誠度管理等等。以網路資訊安全為例,由於區塊鏈的系統為公開,其核驗、發送等資料交流過程採用先進的加密技術。加密技術確保了資料來源的正確性及避免資料在傳輸過程中被他人攔截、竄改,因此,運用區塊鏈技術除了可解決以往對於中介人的需求之外,亦可降低駭客襲擊的潛在安全風險。而在零售相關產業方面,不論是實體或者虛擬之買賣,可將買家與賣家之間的信任基礎建立在區塊鏈技術的交換之上,其可去除中間人與其他相關費用,而買賣雙方的信任來自於區塊鏈技術及完善的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以保護其交易之安全性。從上述可知,區塊鏈的應用逐漸廣泛且具安全性。
而目前要完成區塊鏈加密代幣交易的標準流程為(1)交易雙方建立區塊鏈電子錢包;(2)傳送方需準備一定數量之虛擬代幣(例如,乙太幣);(3)進入虛擬代幣交易節點網頁(如,乙太坊交易節點網頁);(4)輸入交易雙方的電子錢包位址、傳送方的錢包密鑰及交易金額;(5)區塊鏈礦工協助計算打包資料區塊;(6)傳送方扣除指定數量的虛擬代幣(例如,乙太幣)以支付礦工費;(7)顯示交易完成。上述的流程明顯複雜且繁瑣,所以使用者需要克服極大的門檻方能 使用區塊鏈之交易。
另一方面,從上述的流程可知使用者如想應用區塊鏈技術,使用者需要額外準備交易所需之電子錢包密鑰、虛擬代幣(如乙太幣)等等,而使用者在進入虛擬代幣交易節點網頁(如,乙太坊交易節點網頁)後,於輸入電子錢包密鑰的流程會有資安上的風險,再者,使用者尚需要自行準備乙太幣支付礦工費,這對平時習慣以實體代幣交易的使用者而言極具難度,因為一般使用者對於乙太幣的來源並不熟悉,所以,雖然區塊鏈的使用有其優點,但尚未發展出讓一般使用者方便使用區塊鏈交易的路徑。
因此,綜上所述,為了提高使用者對於區塊鏈技術的使用率,亟需要提出並開發出一種簡易的操作平台或方法讓使用者能更輕易地使用區塊鏈並享受區塊鏈之優點。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者不需準備密鑰,亦不需要額外準備乙太幣支付手續費之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利用本系統可協調主要存在於用戶行動裝置之應用程式(Application,APP)和企業之間可進行更緊密且即時的串連,另一方面,使用者亦不需要進入區塊鏈網路(例如,乙太坊)交易節點網頁進行直接操作。於本系統中,使用者在交易過程只要直接以交易的加密代幣支付手續費;而本發明之系統於區塊鏈網路上建立一個加密代幣之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用以協助驗證使用者之交易內容。本發明之智能合約在運作上能接收並執行外部給予之程式指令,而智能合約之條款編碼亦放置於區塊鏈網路之區塊,當智能合約被觸發而啟動,智能合約將按合約內容所編寫之條款執行並自動檢查所有條款之實施狀況。而上述智能合約之啟動尚需其合約擁有人共同透過輸入其密鑰認證後方能被啟動。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對應於用戶對於數位資產與自身資產之交換需要,各項活動可通過本發明之系統進行,而本發明之系統亦允許所有交換的虛擬代幣傳輸以及各項交換服務。
於本發明的第一觀點中,本發明系統之兩端為通訊裝置與區塊鏈網路,其中通訊裝置(如手機、電腦等等),包含第一記憶體,例如雲端硬碟 (Microsoft SkyDrive、Google Drive、Apple iTune)或一般硬碟,耦合第一處理裝置(可包含CPU、緩衝器、多工器等處理單元),用以存取一使用者介面產生器;一第一及第二無線傳輸模組(可包含wifi模組與射頻模組),耦合第一處理裝置;上述之使用者介面產生器,耦合第一處理裝置,透過上述第一及第二無線傳輸模組之一接收一客戶端代碼,其中前述之客戶端代碼進一步包含一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一顯示,耦合第一處理裝置,以顯示使用者介面產生器之畫面;以及一區塊鏈網路,其包含多個驗證節點及一交易節點,其中前述交易節點係透過一節點伺服器所管理,而該節點伺服器又進一步包含一第二處理裝置以及一通訊介面,當上述通訊裝置之第一及第二無線傳輸模組之一與通訊介面連結完成後,使用者可透過上述之應用程式介面進入前述之節點伺服器。
於某一實施例中,上述節點伺服器進一步包含:一帳戶模組、交換及交易模組、打包模組。前述帳戶模組係與第二處理裝置相耦合,用以建立一第一電子錢包,其中該電子錢包內含一第一代幣。在某些實施例中,交換及交易模組係與第二處理裝置相耦合,其用於執行前述第一電子錢包與其他節點之電子錢包間之交易,交易時會產生一交易紀錄。在某一實施例中,於其他節點之電子錢包亦以上述第一代幣作為交易時使用之代幣,且其他節點之電子錢包亦有其各自之電子錢包位址以作為紀錄交易之用。
前述之交易紀錄進一步包含第一電子錢包與其他節點之電子錢包之電子錢包之位址、交易之金額(金額單位係以第一代幣之單位呈現),而前述之交易在執行時係透過一智能合約驗證,當執行該智能合約驗證交易時,同時會透過執行該智能合約之函式計算前述交易之手續金額(金額單位係以第一代幣之單位呈現)。於某一實施例中,前述之打包模組係與第二處理裝置相耦合,用以將前述之交易紀錄打包成一區塊並將該區塊透過前述通訊介面傳輸並透過前述交易節點廣播至該多個驗證節點進行驗證。
於本發明的第二觀點中,本發明揭露一種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方法,其步驟包含:自一節點伺服器傳輸一客戶端代碼至一通訊裝置之一使用者介面產生器;當該通訊裝置之一第一及第二無線傳輸模組之一與該節點伺服器之一通訊介面連結完成後,透過該客戶端代碼之一應用程式介面進入該節點伺服器。
於該節點伺服器中,使用一帳戶模組建立一第一電子錢包,其中該第一電子錢包內含一第一代幣。當欲以前述第一代幣進行交易時,利用於節點伺服器中之交換及交易模組執行該第一電子錢包與其他節點之電子錢包間之交易並產生一交易紀錄。當在執行前述之交易時,需要透過一智能合約驗證,並透過執行前述智能合約之函式計算該交易之手續金額。前述之智能合約係透過程式語言(例如,Solidity)來撰寫,以及最小量化的自動計算資源或代理程式,其中此自動計算資源又可被稱為“oracle”,可免除任何人工/不可抗力之意外發生。
藉由上述觀點之再衍生出如後述之第三及第四觀點,於本發明的第三觀點中,本發明進一步提供另一種代幣交換系統,本發明系統之兩端為通訊裝置與區塊鏈網路,其中通訊裝置(如手機、電腦等等),包含第一記憶體,例如雲端硬碟(Microsoft SkyDrive、Google Drive、Apple iTune)或一般硬碟,耦合第一處理裝置(可包含CPU、緩衝器、多工器等處理單元),用以存取一使用者介面產生器;一第一及第二無線傳輸模組(可包含wifi模組與射頻模組),耦合第一處理裝置;上述之使用者介面產生器,耦合第一處理裝置,透過上述第一及第二無線傳輸模組之一接收一客戶端代碼,其中前述之客戶端代碼進一步包含一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一顯示,耦合第一處理裝置,以顯示使用者介面產生器之畫面;以及一區塊鏈網路,其包含多個驗證節點及一交易節點,其中前述交易節點係透過一節點伺服器所管理,而該節點伺服器又進一步包含一第二處理裝置以及一通訊介面,當上述通訊裝置之第一及第二無線傳輸模組之一與通訊介面連結完成後,使用者可透過上述之應用程式介面進入前述之節點伺服器。
於某一實施例中,上述節點伺服器進一步包含:一帳戶模組、交換及交易模組、打包模組。前述帳戶模組係與第二處理裝置相耦合,用以建立一第一電子錢包及一第二電子錢包,其中該電子錢包內含一第一代幣,而前述第二電子錢包內含第二代幣。在某些實施例中,交換及交易模組係與第二處理裝置相耦合,其用於執行前述第一代幣交換為第二代幣間,交換時會產生一交換紀錄。在某一實施例中,前述之第一代幣係為區塊鏈代幣;於某些實施例中,前述之第二代幣又進一步可為非區塊鏈虛擬代幣係為購物商場代幣、遊戲代幣等等。
於本發明的第四觀點中,本發明提供一種代幣交換方法,而其方法包含:自一節點伺服器傳輸一客戶端代碼至一通訊裝置之一使用者介面產生器;當該通訊裝置之一第一及第二無線傳輸模組之一與該節點伺服器之一通訊介面連結完成後,透過該客戶端代碼之一應用程式介面進入該節點伺服器。
於該節點伺服器中,使用一帳戶模組建立一第一電子錢包與一第二電子錢包,其中該第一電子錢包內含一第一代幣,該第二電子錢包內含一第二代幣。
在某一實施例中,利用一交換及交易模組將第一代幣交換成第二代幣,並產生一交換紀錄。上述之交換執行過程需透過智能合約驗證,並透過執行該智能合約之函式計算該交換之手續金額。透過一打包模組將上述交換紀錄打包成區塊並將該區塊透過前述交易節點廣播至該多個驗證節點進行驗證。上述所產生的第二代幣(透過第一代幣交換產生)透過該通訊介面存入該第二電子錢包。
另外,本發明之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可應用於金融交易、電子購物商城等等交易或消費商業行為。
100‧‧‧交易系統
102‧‧‧通訊裝置
104‧‧‧第一處理裝置
106‧‧‧第一無線傳輸模組
108‧‧‧第二無線傳輸模組
110‧‧‧使用者介面產生器
112‧‧‧第一記憶體
114‧‧‧顯示
116‧‧‧區塊鏈網路
118‧‧‧交易節點
120‧‧‧驗證節點
122‧‧‧節點伺服器
124‧‧‧第二處理裝置
126‧‧‧通訊介面
128‧‧‧帳戶模組
130‧‧‧交換及交易模組
132‧‧‧打包模組
202~212‧‧‧步驟
300‧‧‧交換系統
302‧‧‧通訊裝置
304‧‧‧第一處理裝置
306‧‧‧第一無線傳輸模組
308‧‧‧第二無線傳輸模組
310‧‧‧使用者介面產生器
312‧‧‧第一記憶體
314‧‧‧顯示
316‧‧‧區塊鏈網路
318‧‧‧交易節點
320‧‧‧驗證節點
322‧‧‧節點伺服器
324‧‧‧第二處理裝置
326‧‧‧通訊介面
328‧‧‧帳戶模組
330‧‧‧交換及交易模組
332‧‧‧打包模組
402~414‧‧‧步驟
本發明之實施例係藉由後附圖式中之實例加以說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後附圖式中相似之元件符號係指類似之元件。
第一圖係顯示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之基本架構以及其應用架構之方塊示意圖;第二圖係顯示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之一方法實施例;第三圖係顯示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換系統之實施例;第四圖係顯示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換之方法實施例。
本發明將以較佳實施例及觀點加以描述,此類敘述係解釋本發明之系統與方法,僅用以說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除說明書中之較佳實施例以外,本發明亦可廣泛實行於其他實施例中。
如第一圖所示,其用以顯示一種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100之基本架構以及其應用架構之方塊示意圖。本實施例之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100可包含通訊裝置102與區塊鏈網路116,其中本發明之通訊裝置 102包含第一處理裝置104、第一106及第二108無線傳輸模組、使用者介面產生器110、第一記憶體112、一顯示114;而本發明之區塊鏈網路116則包含一交易節點118及多個驗證節點120;另一方面,前述之交易節點118係透過一節點伺服器122所管理,而該節點伺服器122又進一步包含一第二處理裝置124以及一通訊介面126、帳戶模組128、交換及交易模組130以及打包模組132。
參閱第一圖所示,本發明系統之兩端為通訊裝置102與區塊鏈網路116,其中前述之通訊裝置(如手機、電腦等等),包含第一記憶體112,例如雲端硬碟(Microsoft SkyDrive、Google Drive、Apple iTune)或一般硬碟,耦合第一處理裝置104(可包含CPU、緩衝器、多工器等處理單元),用以存取一使用者介面產生器110;一第一106及第二108無線傳輸模組(可包含wifi模組與射頻模組),耦合第一處理裝置104;上述之使用者介面產生器110則耦合第一處理裝置104,透過上述第一106及第二108無線傳輸模組之一接收一客戶端代碼,其中前述之客戶端代碼進一步包含一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一顯示114,耦合第一處理裝置104,以顯示使用者介面產生器110之畫面;以及一區塊鏈網路116,其包含多個驗證節點118及一交易節點120,其中前述交易節點118係透過一節點伺服器122所管理,而該節點伺服器122又進一步包含一第二處理裝置124以及一通訊介面126,當上述通訊裝置之第一106及第二108無線傳輸模組之一與通訊介面126連結完成後,使用者開啟上述使用者介面產生器110接收客戶端代碼,並可透過上述客戶端代碼中之應用程式介面進入前述之節點伺服器122。在某些實施例中,前述之節點伺服器係透過JSON資料格式之遠端格式呼叫(JSON Remote Procedure call,縮寫為JSON RPC)向使用者通訊裝置之使用者介面產生器發出一個客戶端代碼。在某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客戶端代碼傳輸至前述通訊裝置後,即以JSON資料格式儲存於第一記憶體中;而上述之資料格式亦提供一操作環境,進一步而言,該操作環境內又包含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其用以串連區塊鏈網路。
於某些實施例中,前述之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又進一步為Web 3.js,而Web 3.js係一套區塊鏈網路(例,乙太坊)客戶端之應用程式介面,有幾種不同語言的實現,被用來通過JSON資料格式之遠端格式呼叫(JSON Remote Procedure call,縮寫為JSON RPC)接口區塊鏈網路 (例如,乙太坊)。
於某一實施例中,上述節點伺服器進一步包含:一帳戶模組128、交換及交易模組130、打包模組132。前述帳戶模組128係與第二處理裝置124相耦合,用以建立一第一電子錢包,其中該電子錢包內含一第一代幣。在某些實施例中,交換及交易模組130係與第二處理裝置124相耦合,其用於執行前述第一電子錢包與其他節點之電子錢包間之交易,並於交易時產生一交易紀錄。
前述之交易紀錄進一步包含第一電子錢包與其他節點之電子錢包之位址、交易之金額(金額單位係以第一代幣之單位呈現),而前述之交易在執行時係透過一智能合約驗證,當執行該智能合約驗證交易時,同時會透過執行該智能合約之函式計算前述交易之手續金額(金額單位係以第一代幣之單位呈現)。於某一實施例中,前述之打包模組係與第二處理裝置相耦合,用以將前述之交易紀錄打包成一區塊並將該區塊透過前述交易節點廣播至該多個驗證節點進行驗證。前述之智能合約係透過程式語言(例如,Solidity)來撰寫,以及最小量化的自動計算資源或代理程式,其中此自動計算資源又可被稱為“oracle”,可免除任何人工/不可抗力之意外發生。在某些實施例中,當執行本發明智能合約之程式碼時,該程式碼之內容將載有第一電子錢包與其他節點之電子錢包之位址、該智能合約之合約擁有人之位址、手續金額、交易金額,而交易金額包含由前述第一電子錢包輸出之第一代幣數量、扣除手續金額後所輸入至其他節點之電子錢包之剩餘第一代幣數量。
參閱第二圖係顯示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之一方法實施例,以下配合本發明之代幣交易方法步驟202-212進行闡述。
如步驟202所示,自一節點伺服器傳輸一客戶端代碼至一通訊裝置之一使用者介面產生器。
如步驟204所示,當該通訊裝置之一第一及第二無線傳輸模組之一與該節點伺服器之一通訊介面連結完成後,透過該客戶端代碼之一應用程式介面進入該節點伺服器。
如步驟206所示,於該節點伺服器中,使用一帳戶模組建立一第一電子錢包,其中該第一電子錢包內含一第一代幣。於某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一電子錢包亦擁有其電子位址。
如步驟208所示,當欲以前述第一代幣進行交易時,利用於節點伺服器中之交換及交易模組執行該第一電子錢包與其他節點之電子錢包間之交易並產生一交易紀錄。前述之交易紀錄進一步包含第一電子錢包與其他節點之電子錢包之電子錢包之位址、交易之金額(金額單位係以第一代幣之單位呈現)。
如步驟210所示,當在執行前述之交易時,需要透過一智能合約驗證,並透過執行前述智能合約之函式計算該交易之手續金額。在某些實施例中,交易金額與手續金額單位係以第一代幣之單位呈現。在某些實施例中,當執行本發明智能合約之程式碼時,該程式碼之內容將載有第一電子錢包與其他節點之電子錢包之位址、該智能合約之合約擁有人之位址、手續金額、交易金額,而交易金額包含由前述第一電子錢包輸出之第一代幣數量、扣除手續金額後所輸入至其他節點之電子錢包之剩餘第一代幣數量。
如步驟212所示,透過打包模組將該交易紀錄打包成區塊並將該區塊透過前述交易節點廣播至該多個驗證節點進行驗證。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其他節點係為其他在區塊鏈網路上之節點,而前述之其他節點代表的是個人、工作室、團體或公司並可在其中建立電子錢包與擁有其相關電子位址。在某些實施例中,智能合約係建構於區塊鏈網路(例,Ethereum平台)之上,進一步而言,上述智能合約係於其合約擁有人所在之驗證節點。在某些實施例中,前述多個驗證節點係指前述智能合約之合約擁有人所在之節點,上述智能合約之啟動尚需其合約擁有人共同透過輸入其密鑰認證後方能被啟動。在某些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代幣屬於加密代幣,而前述之智能合約係屬加密代幣之智能合約。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除了可於區塊鏈進行代幣交易之外,亦可用於不同代幣間之交換(例如,區塊鏈代幣與非區塊鏈代幣間的交換),如第三及四圖所揭之例示。
參照第三圖,其係用以顯示一種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換系統300之基本架構以及其應用架構之方塊示意圖。本實施例之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300可包含通訊裝置302與區塊鏈網路316。其中通訊裝置302包含第一處理裝置304、第一306及第二308無線傳輸模組、使用者介面產生器310、第一記憶體312、一顯示314;區塊鏈網路316則包含一交易節點318及多個驗證節點320;另一方面,前述之交易節點318係透過一節點伺服器322所管理, 而該節點伺服器322又進一步包含一第二處理裝置324以及一通訊介面326、帳戶模組328、交換及交易模組330以及打包模組332。於某些實施例中,代幣之交換係指區塊鏈代幣與非區塊鏈代幣間之交換,而上述之交換需佐以固定或浮動之兌換值尚能進行交換,舉例而言,若區塊鏈代幣與非區塊鏈代幣間的兌換值為1:40,則表示1枚區塊鏈代幣可交換40枚非區塊鏈代幣。於某些實施例中,代幣之交換係指區塊鏈代幣與區塊鏈代幣間之交換。
參閱第三圖所示,本發明系統之兩端為通訊裝置302與區塊鏈網路316,其中前述之通訊裝置(如手機、電腦等等),包含第一記憶體,例如雲端硬碟(Microsoft SkyDrive、Google Drive、Apple iTune)或一般硬碟,耦合第一處理裝置304(可包含CPU、緩衝器、多工器等處理單元),用以存取一使用者介面產生器310;一第一306及第二308無線傳輸模組(可包含wifi模組與射頻模組),耦合第一處理裝置;上述之使用者介面產生器310則耦合第一處理裝置304,透過上述第一306及第二308無線傳輸模組之一接收一客戶端代碼,其中前述之客戶端代碼進一步包含一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一顯示314,耦合第一處理裝置304,以顯示使用者介面產生器310之畫面;以及一區塊鏈網路316,其包含多個驗證節點318及一交易節點320,其中前述交易節點318係透過一節點伺服器322所管理,而該節點伺服器又進一步包含一第二處理裝置324以及一通訊介面326,當上述通訊裝置之第一306及第二308無線傳輸模組之一與通訊介面326連結完成後,使用者開啟上述使用者介面產生器310接收客戶端代碼,並可透過上述客戶端代碼中之應用程式介面進入前述之節點伺服器322。在某些實施例中,前述之節點伺服器係透過JSON資料格式之遠端格式呼叫(JSON Remote Procedure call,縮寫為JSON RPC)向使用者的通訊裝置之使用者介面產生器發出一個客戶端代碼。在某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客戶端代碼內傳輸至前述通訊裝置後,即以JSON資料格式儲存於第一記憶體中;而上述之資料格式亦提供一操作環境,進一步而言,該操作環境內又包含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其用以串連區塊鏈網路。於某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又進一步為Web 3.js,而Web 3.js係一套區塊鏈網路(例,乙太坊)客戶端之應用程式介面,有幾種不同語言的實現,被用來通過JSON RPC接口區塊鏈網路(例如,乙太坊)。
於某一實施例中,上述節點伺服器進一步包含:一帳戶模組328、交換及交易模組330、打包模組332。前述帳戶模組328係與第二處理裝置324相耦合,用以建立一第一電子錢包及第二電子錢包,其中該第一電子錢包內含一第一代幣,而第二電子錢包內含一第二代幣。在某些實施例中,交換及交易模組330係與第二處理裝置324相耦合,其用於執行前述第一代幣交換為第二代幣,交換時會產生一交換紀錄。
前述之交換紀錄進一步包含第一電子錢包與第二電子錢包之電子錢包之位址、交換之金額(金額單位係以第一代幣之單位呈現),而前述之交換在執行時係透過一智能合約驗證。當執行該智能合約進行驗證交易時,同時會透過執行該智能合約之函式計算前述交換之手續金額(金額單位係以第一代幣之單位呈現)。於某一實施例中,前述之打包模組係與第二處理裝置相耦合,用以將前述之交換紀錄打包成一區塊並將該區塊透過前述交易節點廣播至該多個驗證節點進行驗證。前述之智能合約係透過程式語言(例如,Solidity)來撰寫,以及最小量化的自動計算資源或代理程式,其中此自動計算資源又可被稱為“oracle”,可免除任何人工/不可抗力之意外發生。在某些實施例中,當執行本發明智能合約之程式碼時,該程式碼之內容將載有第一電子錢包與第二電子錢包之位址、該智能合約之合約擁有人之位址、手續金額、交換金額,而交換金額包含由前述第一電子錢包輸出之第一代幣數量、扣除手續金額後所欲輸入至第二電子錢包之剩餘第一代幣數量。而經由扣除手續金額後所剩餘之第一代幣數量再被交換為一第二代幣之數量。
在一實施例中,當代幣間完成交換,將由第一代幣所交換之第二代幣透過該通訊介面存入該第二電子錢包。
於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第一代幣為區塊鏈代幣(即加密代幣),第二代幣則為非區塊鏈代幣,而第一代幣可交換為第二代幣;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第一代幣為區塊鏈代幣,而第二代幣則為非區塊鏈代幣,第二代幣亦可交換為第一代幣。
於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第一代幣為區塊鏈代幣,而第二代幣則為另一區塊鏈代幣,因此,當第一代幣被交換為第二代幣時,表示前述區塊鏈代幣被交換為另一區塊鏈代幣。舉例而言,若第一代幣為比特幣,第二代幣為乙太幣,及可透過本發明之系統將比特幣交換為乙太幣,反之亦然。
參照如第三圖所示之內容,當使用者欲進行代幣間之交換時,本案係提供一代幣交換方法步驟402~416實施例。其步驟如下闡述(參照第四圖):
如步驟402所示,自一節點伺服器傳輸一客戶端代碼至一通訊裝置之一使用者介面產生器。
如步驟404所示,當該通訊裝置之一第一及第二無線傳輸模組之一與該節點伺服器之一通訊介面連結完成後,透過該客戶端代碼之一應用程式介面進入該節點伺服器。
如步驟406所示,於該節點伺服器中,使用一帳戶模組建立一第一電子錢包與一第二電子錢包,其中該第一電子錢包內含一第一代幣,該第二電子錢包內含一第二代幣。
如步驟408所示,利用一交換及交易模組將該第一代幣交換成該第二代幣,並產生一交換紀錄。
如步驟410所示,執行該交換係透過一智能合約驗證,並透過執行該智能合約之函式計算該交換之手續金額。在某些實施例中,當執行本發明智能合約之程式碼時,該程式碼之內容將載有第一電子錢包與第二電子錢包之位址、該智能合約之合約擁有人之位址、手續金額、交換金額,而交換金額包含由前述第一電子錢包輸出之第一代幣數量、扣除手續金額後所欲輸入至第二電子錢包之剩餘第一代幣數量。而經由扣除手續金額後所剩餘之第一代幣數量再被交換為一第二代幣之數量。
如步驟412所示,透過一打包模組將該交換紀錄打包成區塊並將該區塊透過前述交易節點廣播至該多個驗證節點進行驗證。在某些實施例中,前述多個驗證節點係指前述智能合約之合約擁有人所在之節點,上述智能合約之啟動尚需其合約擁有人共同透過輸入其密鑰認證後方能被啟動。在某些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代幣屬於區塊鏈代幣(加密代幣),而前述之智能合約係屬加密代幣之智能合約。
在某些實施例中,智能合約係建構於區塊鏈網路(例,Ethereum平台)之上,進一步而言,上述智能合約係於其合約擁有人所在之驗證節點。
如步驟414所示,將由第一代幣所交換之第二代幣透過該通訊介面存入該第二電子錢包。
於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第一代幣為區塊鏈代幣,而第二代幣 則為非區塊鏈代幣,因此第一代幣可交換為第二代幣;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第一代幣為區塊鏈代幣,而第二代幣則為非區塊鏈代幣第二代幣亦可交換為第一代幣。
於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第一代幣為區塊鏈代幣,而第二代幣則為另一區塊鏈代幣,因此,當第一代幣可交換為第二代幣時,表示區塊鏈代幣被交換為另一區塊鏈代幣。在某一實施例中,第一代幣與第二代幣間的交換需佐以固定或浮動之兌換值尚能進行交換。在某一實施例中,前述之兌換值亦寫入前述之智能合約中。
舉例而言,當該第二代幣為非區塊鏈代幣,第一代幣為區塊鏈代幣,而該非區塊鏈代幣欲交換為區塊鏈代幣時,執行前述交換需佐以固定或浮動之兌換值尚能進行交換,舉例而言,若區塊鏈代幣與非區塊鏈代幣間的兌換值為1:40,則表示40枚非區塊鏈代幣可交換1枚區塊鏈代幣。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非區塊鏈代幣之取得來源為購物回饋、活動贈送、遊戲獎勵、由區塊鏈代幣交換而得。於某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區塊鏈代幣之取得來源為ICO公開發行認購、加密貨幣交易所、由非區塊鏈代幣交換而得。從上述可知,本發明之非區塊鏈代幣及區塊鏈各有其獲取之管道,亦可透過本發明之系統相互交換。
本發明之方法中的若干者係以其最基礎的形式加以敘述,但在不脫離本發明之基礎範圍下仍可加入若干方法至其任一者或從其任一者刪除若干方法,且可增加若干資訊至此處所述訊息之任一者中或從其刪減若干資訊。此領域中具通常知識之技藝者將得以領會,可對本發明進一步做若干更動及改變。此處所提供之特定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而係用以說明本發明。
100‧‧‧交易系統
102‧‧‧通訊裝置
104‧‧‧第一處理裝置
106‧‧‧第一無線傳輸模組
108‧‧‧第二無線傳輸模組
110‧‧‧使用者介面產生器
112‧‧‧第一記憶體
114‧‧‧顯示
116‧‧‧區塊鏈網路
118‧‧‧交易節點
120‧‧‧驗證節點
122‧‧‧節點伺服器
124‧‧‧第二處理裝置
126‧‧‧通訊介面
128‧‧‧帳戶模組
130‧‧‧交換及交易模組
132‧‧‧打包模組

Claims (10)

  1. 一種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包含:一通訊裝置,其又包含:一第一處理裝置;一第一記憶體,耦合該第一處理裝置;一第一及第二無線傳輸模組,耦合該第一處理裝置;一使用者介面產生器,耦合該第一處理裝置並儲存於該第一記憶體,透過該第一及第二無線傳輸模組之一接收一客戶端代碼,其中該客戶端代碼進一步包含一應用程式介面;一顯示,耦合該第一處理裝置,以顯示該使用者介面產生器之畫面;以及一區塊鏈網路,包含多個驗證節點及一交易節點,其中該交易節點係透過一節點伺服器所管理,該節點伺服器進一步包含一第二處理裝置以及一通訊介面,該第一及第二無線傳輸模組之一與該通訊介面連結完成後,透過該應用程式介面進入該節點伺服器,其中該節點伺服器進一步包含:一帳戶模組,其與該第二處理裝置相耦合,建立一第一電子錢包,該第一電子錢包內含一第一代幣;一交換及交易模組,其與該第二處理裝置相耦合,用於執行該第一電子錢包與其他節點之電子錢包間的交易,並產生一交易紀錄,該交易紀錄進一步包含該第一電子錢包與其他節點之電子錢包之位址、交易金額,而執行該交易係透過一智能合約驗證,並透過執行該智能合約之函式計算該交易所需之手續金額;一打包模組,將該交易紀錄打包成區塊並將該區塊透過該交易節點廣播至該多個驗證節點進行驗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其中當該客戶端代碼傳輸至該使用者介面產生器後,該客戶端代碼係以Json資料格式儲存於該第一記憶體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其中該交易之手續金額單位係以第一代幣之單位呈現。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其中該智能合約係建構於Ethereum平台之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其中該應用程式介面又進一步為Web 3.js。
  6. 一種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自一節點伺服器傳輸一客戶端代碼至一通訊裝置之一使用者介面產生器;當該通訊裝置之一第一及第二無線傳輸模組之一與該節點伺服器之一通訊介面連結完成後,透過該客戶端代碼之一應用程式介面進入該節點伺服器;於該節點伺服器中,使用一帳戶模組建立一第一電子錢包,其中該第一電子錢包內含一第一代幣;利用一交換及交易模組執行該第一電子錢包與其他節點之電子錢包間之交易,並產生一交易紀錄;執行該交易係透過一智能合約驗證,並透過執行該智能合約之函式計算該交易之手續金額;透過一打包模組將該交易紀錄打包成區塊並將該區塊透過該交易節點廣播至該多個驗證節點進行打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方法,其中當該客戶端代碼傳輸至該使用者介面產生器後,該客戶端代碼係以Json資料格式儲存於該第一記憶體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方法,其中該交易之手續金額單位係以第一代幣之單位呈現。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方法,其中該智能合約係建構於Ethereum平台之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方法,其中該應用程式介面又進一步為Web 3.js。
TW107143444A 2018-12-04 2018-12-04 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及其方法 TWI6849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3444A TWI684932B (zh) 2018-12-04 2018-12-04 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及其方法
CN201910121258.XA CN111275413A (zh) 2018-12-04 2019-02-19 使用区块链技术的代币交易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3444A TWI684932B (zh) 2018-12-04 2018-12-04 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4932B TWI684932B (zh) 2020-02-11
TW202022743A true TW202022743A (zh) 2020-06-16

Family

ID=70413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3444A TWI684932B (zh) 2018-12-04 2018-12-04 使用區塊鏈技術之代幣交易系統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75413A (zh)
TW (1) TWI68493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101355A (ko) * 2015-11-30 2018-09-12 쉐이프시프트 아게 블록체인 자산의 거래소에 있어서 보안을 개선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7274186A (zh) * 2017-05-11 2017-10-20 上海点融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在区块链中获得智能合约接口的方法和设备
CN107292735A (zh) * 2017-05-27 2017-10-24 唐盛(北京)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抵押融资方法及系统
CN107240018A (zh) * 2017-07-25 2017-10-10 成都励睿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支付区块链网络中交易费用的方法和系统
TWM568433U (zh) * 2018-02-09 2018-10-11 苗華斌 Third party transaction information exchange system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CN108537523A (zh) * 2018-04-18 2018-09-1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代币交易方法及装置
CN108876337A (zh) * 2018-05-24 2018-11-23 深圳前海益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不同Token交换转账交易验证的区块链网络方法
TWM569901U (zh) * 2018-06-01 2018-11-11 互慧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Virtual currency and legal currency service integration platform
GB2576375A (en) * 2018-08-17 2020-02-19 Uvue Ltd Transac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5413A (zh) 2020-06-12
TWI684932B (zh) 202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57875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授权方法及装置
CN108681853B (zh) 基于区块链的物流信息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JP6873270B2 (ja) 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におけるスマートコントラクトに基づくトランザクション活動の取扱注意データを保護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US10715317B2 (en) Protection of confidentiality, privacy and financial fairness in a blockchain based decentralized identity management system
CN110009337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US11018851B2 (en) Multi-blockchain digital transaction information segregation system
WO2020103566A1 (zh) 一种区块链存证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JP2020516104A (ja) 信頼できる実行環境に基づいたオフチェーンスマートコントラクトサービス
CN111047443B (zh) 用户评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24153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预付式消费监管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WO2020005328A2 (en)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platform for private key management
US11373216B2 (en) Method, server,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mediating advertisement based on block chain
US9626696B2 (en) Techniques to verify location for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CN110417750A (zh)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文件读取和存储的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20543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220188815A1 (en) Distributed ledger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US20200175588A1 (en) Blockchain-based payment
WO2020147478A1 (zh)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特征值获取、应用方法和装置
WO2022156594A1 (zh) 联邦模型训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69767A1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146482B (zh)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权益提供方法和装置
CN111861462B (zh) 基于区块链的金融产品交易方法及装置
KR102063107B1 (ko) 블록 체인 기반의 광고 중개 방법, 서버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10766548A (zh) 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324499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network congestion on blockchain networks by supporting blockchain operations through off-chain inter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