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1615A - Pcsk9抑制劑用於治療高血脂症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Pcsk9抑制劑用於治療高血脂症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1615A
TW202021615A TW108126479A TW108126479A TW202021615A TW 202021615 A TW202021615 A TW 202021615A TW 108126479 A TW108126479 A TW 108126479A TW 108126479 A TW108126479 A TW 108126479A TW 202021615 A TW202021615 A TW 20202161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patients
ldl
week
anti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6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3478B (zh
Inventor
馬立 伯可羅
勞倫斯 伯薩克
由彌斯 喬哈里
柯林 漢羅廷
羅伯特 波狄
威廉 沙斯艾拉
丹尼爾 舒瓦姆吉普
Original Assignee
法商賽諾菲生物技術公司
美商再生元醫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法商賽諾菲生物技術公司, 美商再生元醫藥公司 filed Critical 法商賽諾菲生物技術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1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1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3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347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4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enzy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A61K39/39533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against materials from animals
    • A61K39/395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against materials from animals against proteinaceous materials, e.g. enzymes, hormones, lymphok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6Antihyperlipidem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43/00Drugs for specific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P1/00-A61P41/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4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ose, timing or administration schedu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300/00Mixtures or combination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herein at least one active ingredient is fully defined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from primates, e.g. ma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Immu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Obesit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Endocri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Diabet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用於未在進行史他汀治療之患者中治療高血脂症的方法。本發明方法包含向患者投與包含PCSK9抑制劑的醫藥組合物。在某些具體例中,該PCSK9抑制劑為抗-PCSK9抗體,諸如本文中意指為mAb316P的例示性抗體。

Description

PCSK9抑制劑用於治療高血脂症的用途
本發明是有關於治療性處理與脂質及脂蛋白量升高相關之疾病與病症的領域。更具體而言,本發明是有關於PCSK9抑制劑用於治療有高血脂症之患者的用途,該患者未在進行史他汀治療,且包括對史他汀無反應、使用史他汀治療控制不良、對史他汀不耐受,或對史他汀治療有不良反應病史的患者。
高膽固醇血症(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LDL-C)量增加)是構成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CHD)的一個主要危險因子(Sharrett et al.,2001,Circulation 104:1108-1113)。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經確認為降膽固醇療法的主要標的且被認為是一個有效的代用治療評估指標(endpoint)。許多研究已證實,降低LDL-C量會降低CHD的風險,其中LDL-C量與CHD事件有強烈的直接相關性;每降低1mmol/L(~40mg/dL)LDL-C,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及發病率降低達22%。LDL-C降低越多,則事件減少越多,且增強相對於標準史他汀治療的比對數據指示,LDL-C量越低,處於極高心血管(CV)風險下之患者的益處越大。
現有降LDL-C藥物包括史他汀類(statins)、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例如依折麥布(ezetimibe[EZE])、纖維酸、菸鹼與膽酸螯合劑。 儘管調整生活型態與習用藥物治療對於減低膽固醇量通常是成功的,但不是所有患者使用這些方法都能夠達到建議的目標膽固醇量。儘管積極使用習知療法,但好幾種病況(諸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H))對於降低LDL-C量似乎具有抗性。具體而言,使用藉由抑制膽固醇合成並上調肝LDL受體來降低LDL-C的史他汀治療可能對其LDL受體不存在或有缺陷之患者來說僅有些許效用。此外,許多患者是對史他汀無反應、使用史他汀治療控制不良、無法耐受史他汀,及/或因為史他汀相關副作用而無法堅持其處方用治療性史他汀方案的患者。因為高膽固醇血症大多無症狀,用於處理此病症之藥理學藥物的任何不合意效用可能會破壞患者的用藥意願。在數個群組研究中,對1年史他汀治療的報導依從率範圍自26%至85%,其中在前幾個月常觀察到依從率快速衰退。
因此,在用於降低患者之LDL-C的替代選擇領域中存在有需要。
本發明提供用於治療包括例如原發性高血脂症之高血脂症的方法。具體而言,本發明方法可用於治療有高血脂症的患者,該患者未在進行史他汀治療並包括對史他汀無反應、使用史他汀治療控制不良、對史他汀不耐受,或對史他汀治療有不良反應病史的患者。
依據一個態樣,本發明方法向未在進行史他汀治療的患者投與一或多個劑量的PCSK9抑制劑。有高血脂症的患者因為對史他汀無反應、使用史他汀治療控制不良、對史他汀不耐受、對史他汀治療有不良反應病史,或因為任何其他因素而未在進行史他汀治療。
依據另一個態樣,本發明包含用於治療患者之高血脂症的方法,其包含向在投與第一劑量PCSK9抑制劑之前或同時中斷其背景史他汀治療的患者投與一或多個劑量的PCSK9抑制劑。
依據一個態樣,有高血脂症的患者包括有非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異型合子或同型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或混合型血脂異常的患者。在某些態樣中,有高血脂症的患者也具有第2型糖尿病。
在一些具體例中,於不存在任何其他脂質調節療法的情況下,PCSK9抑制劑作為單一療法被投與給患者。在一些具體例中,PCSK9抑制劑與其他非史他汀脂質調節療法組合被投與給患者。
依據一個態樣,本發明方法包含向對史他汀不耐受或對史他汀治療有不良反應病史的患者投與一或多個劑量的PCSK9抑制劑。對史他汀治療的不良反應實例包括,例如骨骼肌疼痛、不適、虛弱及/或抽筋。因此,依據某些具體例,本發明提供用於在患者中降低血清LCL-C量但不會引起骨骼肌疼痛、不適、虛弱或抽筋的方法,例如藉由中斷患者的史他汀治療方案並向該患者投與PCSK9抑制劑。
本發明亦提供用於降低對史他汀不耐受之患者的血清LCL-C量的方法,其是藉由篩選帶有中度、高度或極高度心血管風險之對史他汀不耐受或對史他汀治療有不良反應病史的患者並且向該患者投與一或多個劑量的PCSK9抑制劑。
本發明亦提供用於治療對史他汀不耐受或對史他汀治療有不良反應病史之患者的高血脂症的方法,其是藉由篩選帶有中度、高度或極高度心血管風險之先前在進行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時感受到開始或增加骨骼肌相關症狀的患者並且向該患者投與一或多個劑量的PCSK9抑制劑。依據某些具體例,基於先前在進行至少兩次個別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時感受到開始或增加骨骼肌相 關症狀來篩選患者(例如其中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的至少一者為經核准最低史他汀日劑量)。
本發明亦提供包含PCSK9抑制劑的醫藥組合物,其用於治療有高血脂症之未在進行史他汀治療的患者。
一個具體例提供用於在有需要的患者中治療高膽固醇血症的方法,其包含:(a)篩選對史他汀不耐受或對史他汀治療有不良反應病史的患者;以及(b)向該患者投與一或多個劑量的PCSK9抑制劑。
另一個具體例提供用於在患者中降低血清LDL-C量而不會引起骨骼肌疼痛、不適、虛弱或抽筋的方法,其包含:(a)篩選在服用經核准最低日劑量之一或多種史他汀時感受到開始或增加骨骼肌相關症狀的患者;以及(b)向該患者投與一或多個劑量的PCSK9抑制劑;從而降低患者的血清LDL-C量而不會引起骨骼肌疼痛、不適虛弱或抽筋。
另一個具體例提供用於在對史他汀不耐受的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中降低血清LDL-C量的方法,其包含:(a)篩選帶有中度、高度或極高度心血管風險之對史他汀不耐受或對史他汀治療有不良反應病史的患者;以及(b)向該患者投與一或多個劑量的PCSK9抑制劑。
另一個具體例提供用於在對史他汀不耐受或對史他汀治療有不良反應病史的患者中治療高膽固醇血症的方法,其包含:(a)篩選帶有中度、高度或極高度心血管風險之先前在進行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時感受到開始或增加骨骼肌相關症狀的患者;以及(b)向該患者投與一或多個劑量的PCSK9抑制劑。
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患者先前在進行至少兩次個別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時感受到開始或增加骨骼肌相關症狀。在一些具體例 中,該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的至少一者為經核准最低史他汀日劑量。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的至少一者是選自下列組成之群:每日5mg若舒伐他汀(rosuvastatin)、每日10mg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每日10mg辛伐他汀(simvastatin)、每日20mg洛伐他汀(lovastatin)、每日40mg普伐他汀(pravastatin)、每日40mg氟伐他汀(fluvastatin),以及每日2mg匹伐他汀(pitavastatin)。在一些具體例中,在不存在史他汀治療的情況下向患者投與PCSK9抑制劑。
一個具體例提供用於在對史他汀不耐受之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中消除史他汀使用同時降低患者血清LDL-C量的方法,該方法包含:(a)篩選正在進行或先前在進行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且對史他汀不耐受或對史他汀治療有不良反應病史的患者;(b)中斷患者的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以及(c)向該患者投與一或多個劑量的PCSK9抑制劑。
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患者在投與PCSK9抑制劑之前或同時,表現出定義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量大於約70mg/dL的高膽固醇血症。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患者在投與PCSK9抑制劑之前或同時,表現出定義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量大於約100mg/dL的高膽固醇血症。
在一些具體例中,患者具有異型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eFH)。在一些具體例中,患者具有某個並非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非FH)的高膽固醇血症形式。在一些具體例中,患者在投與PCSK9抑制劑之前或同時,具有定義為計算10年致死心血管疾病風險SCORE大於或等於1%並少於5%的中度心血管風險。在一些具體例中,患者在投與PCSK9抑制劑之前或同時,具有定義為計算10年致死心血管疾病風險SCORE大於或等於5%還有下列一或多者 的高度心血管風險:(i)中度慢性腎病、(ii)第1型糖尿病,無目標器官損傷;(iii)第2型糖尿病,無目標器官損傷,及/或(iv)heFH。在一些具體例中,患者在投與PCSK9抑制劑之前或同時,具有定義為下列一或多者的極高度心血管風險:(i)有記錄的冠心病;(ii)缺血性中風;(iii)周邊性中風;(iv)周邊動脈疾病(PAD);(v)暫時性缺血性中風(TIA);(vi)腹主動脈瘤;(vii)無症狀的頸動脈阻塞>50%;(viii)頸動脈內膜切除術;(ix)頸動脈支架程序;(x)腎動脈狹窄;(xi)腎動脈支架程序;(xii)第1型糖尿病,有目標器官損傷;及/或(xiii)第2型糖尿病,有目標器官損傷。
在一些具體例中,PCSK9抑制劑為特異地結合PCSK9的抗體或抗原結合蛋白。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具有HCVR/LCVR胺基酸序列對的重鏈CDR與輕鏈CDR,該HCVR/LCVR胺基酸序列對包含SEQ ID NO:1/6。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具有SEQ ID NO:2、3、4、7、8及10的重鏈與輕鏈CDR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的HCVR以及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的LCVR。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包含具有SEQ ID NO:2、3、4、7、8及10之重鏈與輕鏈CDR胺基酸序列的抗體結合至PCSK9上的相同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包含具有SEQ ID NO:2、3、4、7、8及10之重鏈與輕鏈CDR胺基酸序列的抗體競爭結合至PCSK9。
在一些具體例中,特異地結合PCSK9的抗體或抗原結合蛋白以約75mg的劑量以每兩週一次的頻率被投與給患者。在一些具體例中,若在5個或更多個劑量之後患者的LDL-C測量為<70mg/dL,則維持約75mg劑量。在一些具體例中,若在5個或更多個劑量之 後患者的LDL-C測量為≧70mg/dL,則中斷約75mg劑量,且特異地結合PCSK9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後以約150mg的劑量以每兩週一次的頻率被投與給患者。在一些具體例中,特異地結合PCSK9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以約150mg的劑量以每兩週一次的頻率被投與給患者。
在一些具體例中,PCSK9抑制劑與非史他汀脂質調節療法組合被投與。在一些具體例中,非史他汀脂質調節療法包含選自下列組成之群的治療劑:依折麥布、纖維酸、菸鹼、ω-3脂肪酸與膽酸樹脂。
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方法改善一或多種選自下列組成之群的脂質組分的血清量:(a)降低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達至少35%;(b)降低患者的缺脂脂蛋白B(ApoB)達至少25%;(c)降低患者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非HDL-C)達至少30%;(d)降低患者的總膽固醇達至少20%;以及(e)降低患者的脂蛋白a(Lp(a))達至少15%。
一個具體例提供在對史他汀不耐受的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中改善一或多個脂質組分血清量的方法,該方法包含:(a)篩選帶有中度、高度或極高度心血管風險之對史他汀不耐受或對史他汀治療有不良反應病史的患者;以及(b)以約75至150mg/劑量的給藥量以及每兩週約一次的給藥頻率向該患者投與多劑量的抗-PCSK9抗體,其中在使用抗-PCSK9抗體治療約24週之後,改善選自下列組成之群的一或多個脂質組分血清量:(a)降低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達至少35%;(b)降低患者的缺脂脂蛋白B(ApoB)達至少25%;(c)降低患者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非HDL-C)達至少30%;(d)降低患者的總膽固醇達至少20%;以及(e)降低患者的脂蛋白a(Lp(a))達至少15%。
本發明的另一個具體例提供用於治療有需要之患者的高膽固醇血症的方法,其包含向該患者投與作為單一療法之包含PCSK9抑制劑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組合物每兩週被投與且該患者同時並未進行另一種脂質調節療法,從而治療該患者的高膽固醇血症。
本發明的另一個具體例提供用於降低有需要之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方法,其包含向該患者投與作為單一療法之包含PCSK9抑制劑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該組合物每兩週被投與且該患者同時並未進行另一種脂質調節療法,從而降低該患者的LDL-C。
本發明的另一個具體例提供用於在患者中維持穩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量的方法,其包含向該患者投與作為單一療法的醫藥組合物,該醫藥組合物包含初始劑量為約75mg的PCSK9抑制劑,其中每兩週投與該組合物,且其中該患者未同時進行另一種降脂質療法,藉以維持該患者的穩定LDL-C量。在一些具體例中,向該患者投與PCSK9抑制劑持續至少24週,且該患者的LDL-C量維持穩定持續20週。
在提供投與PCSK9抑制劑作為單一療法的一些具體例中,該患者對史他汀不耐受或對史他汀治療有不良反應病史。在一些具體例中,患者先前在進行至少兩種個別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時感受開始或增加骨骼肌相關症狀。在一些具體例中,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的至少一者為經核准最低史他汀日劑量。在一些具體例中,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的至少一者是選自下列組成之群:每日5mg若舒伐他汀、每日10mg阿托伐他汀、每日10mg辛伐他汀、每日20mg洛伐他汀、每日40mg普伐他汀、每日40mg氟伐他汀,以及每日2mg匹伐他汀。
在提供投與PCSK9抑制劑作為單一療法的一些具體例中, 在投與PCSK9抑制劑之前或同時,患者表現出定義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量大於約70mg/dL的高膽固醇血症。
在提供投與PCSK9抑制劑作為單一療法的一些具體例中,在投與PCSK9抑制劑之前或同時,患者表現出定義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量大於約100mg/dL的高膽固醇血症。
在提供投與PCSK9抑制劑作為單一療法的一些具體例中,患者具有異型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eFH)。在提供投與PCSK9抑制劑作為單一療法的一些具體例中,患者具有某種並非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非FH)的高膽固醇血症形式。在一些具體例中,在投與PCSK9抑制劑之前或同時,患者具有定義為計算10年致死心血管疾病風險SCORE大於或等於1%並小於5%的中度心血管風險。在一些具體例中,在投與PCSK9抑制劑之前或同時,患者具有定義為計算10年致死心血管疾病風險SCORE大於或等於5%還有下列一或多者的高度心血管風險:(i)中度慢性腎病、(ii)第1型糖尿病,無目標器官損傷、(iii)第2型糖尿病,無目標器官損傷,及/或(iv)heFH。在一些具體例中,在投與PCSK9抑制劑之前或同時,患者具有定義為下列一或多者的極高度心血管風險:(i)有記錄的冠心病;(ii)缺血性中風;(iii)周邊性中風;(iv)周邊動脈疾病(PAD);(v)暫時性缺血性中風(TIA);(vi)腹主動脈瘤;(vii)無症狀的頸動脈阻塞>50%;(viii)頸動脈內膜切除術;(ix)頸動脈支架程序;(x)腎動脈狹窄;(xi)腎動脈支架程序;(xii)第1型糖尿病,有目標器官損傷;及/或(xiii)第2型糖尿病,有目標器官損傷。
在提供投與PCSK9抑制劑作為單一療法的一些具體例中,PCSK9抑制劑為特異地結合PCSK9的抗體或抗原結合蛋白。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具有HCVR/LCVR胺基酸序列對的重鏈CDR與輕鏈CDR,該HCVR/LCVR胺基酸序列對 包含SEQ ID NO:1/6。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具有SEQ ID NO:2、3、4、7、8及10的重鏈與輕鏈CDR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的HCVR以及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的LCVR。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包含具有SEQ ID NO:2、3、4、7、8及10之重鏈與輕鏈CDR胺基酸序列的抗體結合至PCSK9上的相同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具體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包含具有SEQ ID NO:2、3、4、7、8及10之重鏈與輕鏈CDR胺基酸序列的抗體競爭結合至PCSK9。
在提供投與PCSK9抑制劑作為單一療法的一些具體例中,特異地結合PCSK9的該抗體或抗原結合蛋白以約75mg的劑量以每兩週一次的頻率被投與給患者。在一些具體例中,若在五個或更多個劑量之後患者的LDL-C測量為<70mg/dL,則維持約75mg劑量。在一些具體例中,若在五個或更多個劑量之後患者的LDL-C測量為維持≧70mg/dL,則中斷約75mg劑量,且特異地結合PCSK9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繼而以約150mg的劑量以每兩週一次的頻率被投與給患者。在一些具體例中,特異地結合PCSK9的抗體或抗原結合蛋白以約150mg的劑量以每兩週一次的頻率被投與給患者。
在提供投與PCSK9抑制劑作為單一療法的一些具體例中,該方法改善一或多個選自下列組成之群的脂質組分的血清量:(a)降低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達至少35%;(b)降低患者的缺脂脂蛋白B(ApoB)達至少25%;(c)降低患者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非HDL-C)達至少30%;(d)降低患者的總膽固醇達至少20%;以及(e)降低患者的脂蛋白a(Lp(a))達至少15%。
一個具體例提供用於降低患者的游離PCSK9量的方法,其 包含向該患者投與作為單一療法之包含劑量為約75mg的抗-PCSK9抗體或抗原結合蛋白的醫藥組合物,其中每兩週投與該組合物,且其中該患者未同時進行另一種降脂質療法,藉以降低該患者的游離PCSK9量。
一個具體例提供在有需要患者中改善一或多個脂質組分血清量的方法,其包含以約75至150mg/劑量的給藥量、以每兩週約一次的給藥頻率向該患者投與多劑量的抗-PCSK9抗體作為單一療法,其中該患者未同時進行另一種脂質調節療法且其中在使用抗-PCSK9抗體治療約24週之後,改善選自下列組成之群的一或多個脂質組分血清量:(a)降低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達至少35%;(b)降低患者的缺脂脂蛋白B(ApoB)達至少25%;(c)降低患者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非HDL-C)達至少30%;(d)降低患者的總膽固醇達至少20%;以及(e)降低患者的脂蛋白a(Lp(a))達至少15%。
本發明的其他具體例在參閱過下列詳細說明將變得清楚。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顯示實例2中所述臨床試驗的研究設計。儘管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11-265
100mg/dL的LDL-C閾值需要上調程序,但在這個研究中以不知情的方式適用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11-266
70mg/dL的閾值。圖式下方的箭頭表示評估時間。EOT,治療結束;EZE,依折麥布;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NCEPATP III TCP,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治療第三版;Q2W,每2週;W,週。
第2圖顯示實例2中所述臨床試驗的患者特質。*生命事件使得難以續行。ITT,意向治療。
第3圖為顯示實例2中所述臨床試驗之LDL-C量(mg/dL) 相對研究時間點(治療中分析)的圖式。超過第12週以及第24週數據點的數值表示相對於基線的LS平均值(SE)變化%。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S,最小平方;SE,標準差。
第4圖為一組四個圖式,顯示實例2中所述臨床試驗,在經mAb316P(里洛單抗)治療的患者中至第12週(第4A圖)與第24週(第4B圖),以及在經依折麥布治療的患者中(治療中母體)至第12週(第4C圖)與第24週(第4D圖),相對於基線的LDL-C百分率變化分布。
第5圖為一組兩個圖式,顯示關於實例2所述臨床試驗依據人口統計(第5A圖)以及其他基線特徵(第5B圖)(ITT母體)在第24週LDL-C相對於基線的百分率變化次族群分析。
第6圖顯示一系列圖式,說明依據實例2中所述臨床試驗的上調狀態,在經mAb316P治療的患者中,平均LDL-C量(第6A圖)、C從頭到尾以及C追蹤mAb316P(里洛單抗)濃度(第6B圖),與游離PCSK9量(第6C圖)。C從頭到尾值在前一次注射後14±6天取得;C追蹤值在最後一次注射後>21天取得。三角形表示在第12週的上調組。方形表示在第21週的非上調組。
第7圖是說明本文實例3中所述臨床試驗的研究流程圖。”REGN727”是在本文稱為里洛單抗或mAb316P之抗體名稱。
在說明本發明之前,應理解本發明不限於所述特定方法以及實驗條件,因為這些方法以及條件可能會改變。亦應理解本文中所用術語僅供說明特定具體例之用,而不是限制性的,因為本發明的範疇將僅會受到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限制。
定義
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所有本文使用的技術以及科學術語具有技藝中具有通常技藝者普遍理解的相同意思。
應注意除非文中他處另有清楚指明,否則在本說明書以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單數形”一(a、an)”以及”該(the)”亦包括複數指涉對象。
如本文所用,術語"約"或”大約”,當用於指特定引用的數值時,表示該數值可相對於引用的數值改變不超過1%。例如,如本文所用,詞句"約100"包括99與101,以及其間的所有數值(例如99.1、99.2、99.3、99.4等)。
術語"投與(administer或administration)”意指注射或以其他方式物理地投遞存在於身體外的物質(例如本發明調配物)至患者體內的動作,諸如藉由黏膜、皮內、靜脈內、皮下、肌肉內投遞及/或本文所述或技藝中所知任何其他物理投遞方法。當要治療疾病或其一症狀時,通常在疾病或其症狀發生後投與該物質。當要預防疾病或其症狀時,在疾病或其症狀發生前投與該物質。
術語”組合物”及”調配物”欲含括含有視情況呈特定數量之特定成分(例如抗-PCSK9抗體)的產品,以及任何直接或間接來自視情況呈特定數量之特定成分的組合的產品。
術語”賦形劑”意指經常用作為藥物之稀釋劑、媒劑、防腐劑、黏合劑、安定劑等的惰性物質,且包括但不限於蛋白質(諸如血清白蛋白等)、胺基酸(例如天冬胺酸、麩胺酸、離胺酸、精胺酸、甘胺酸、組胺酸等)、脂肪酸與磷脂(例如磺酸烷基酯、辛酸酯等)、界面活性劑(例如SDS、聚山梨醇酯、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等)、醣(例如蔗糖、麥芽糖、海藻糖等)以及多元醇(例如甘露醇、山梨醇等)。亦參見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1990)Mack Publishing Co.,Easton,Pa.,其以整體併入做為參考資料。
在肽或多肽中,術語”片段”意指包含少於全長胺基酸序列的肽或多肽。此一片段可例如因為在胺基末端處截斷、在羧基末端處 截斷,及/或胺基酸序列的殘基內部刪除所致。片段可例如因為選擇性RNA剪接或活體內蛋白酶活性所致。在某些具體例中,PCSK9片段包括包含PCSK9多肽胺基酸序列的至少50個、至少100個胺基酸殘基、至少125個連續胺基酸殘基、至少150個連續胺基酸殘基、至少175個連續胺基酸殘基、至少200個連續胺基酸殘基,或至少250個連續胺基酸殘基之胺基酸序列的多肽。在一個特定具體例中,PCSK9多肽的片段或特異地結合至PCSK9抗原的抗體維持全長多肽或抗體的至少1個、至少2個或至少3個功能。
術語”醫藥上可接受”表示經聯邦或州政府的管理機關核准或美國藥典、歐洲藥典或其他一般認可藥典中所列使用於動物(更具體而言為人類)者。
術語"預防(prevent、preventing以及prevention)”意指因為投與本文提供之療法或療法組合(例如預防性或治療性藥劑的組合)而完全或不完全抑制PCSK9媒介之疾病及/或與其相關症狀的發展、復發、發生或散播。
術語”PCSK9抗原”意指PCSK9多肽被抗體特異地結合的部分。PCSK9抗原亦意指PCSK9多肽或其片段被抗體特異地結合的類似物或衍生物。在一些具體例中,PCSK9抗原為單體PCSK9抗原或三聚體PCSK9抗原。提供抗原決定基之PCSK9多肽的區域可以是多肽的連續胺基酸,或者抗原決定基可以是多肽的兩個或更多個非連續區域所一起組成。抗原決定基可以是或可以不是抗原的三維表面特徵。能夠引起免疫反應之PCSK9抗原表面上的局部區域為PCSK9抗原決定基。抗原決定基可以是或可以不是抗原的三維表面特徵。
術語”人類PCSK9”、”hPCSK9”或”hPCSK9多肽”以及類似術語意指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98的多肽與相關多肽(“多 肽”、”肽”與”蛋白質”在本文中交替使用),包括其SNP變異體。相關多肽包括對偶基因變異體(例如SNP變異體);剪接變異體;片段;衍生物;置換、刪除與插入變異體;融合多肽;以及物種間同源物,較佳地其維持PCSK9活性及/或足以產生抗-PCSK9免疫反應。亦含括可溶形式的PCSK9,其足以產生抗-PCSK9免疫反應。如習於技藝者所知,抗-PCSK9抗體可結合至PCSK9多肽、多肽片段、抗原及/或抗原決定基,因為抗原決定基是更大抗原的部分,更大抗原為更大多肽片段的部分,而該更大多肽片段又是更大多肽的部分。hPCSK9可以呈三聚體(天然)或單體(變性)形式。
術語"PCSK9媒介的疾病"、"PCSK9媒介的病況”及”PCSK9媒介的病症”可交替使用並意指完全或不完全由PCSK9(例如hPCSK9)所造成或因為PCSK9(例如hPCSK9)所致的任一種疾病。在某些具體例中,PCSK9異常地(例如高度)表現。在一些具體例中,PCSK9可異常地上調。在其他具體例中,正常、異常或過度細胞訊號傳遞是由PCSK9結合至PCSK9配體所引起。在某些具體例中,PCSK9配體為PCSK9受體。在某些具體例中,PCSK9媒介的疾病或病況是選自下列組成之群:總膽固醇量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量升高;高血脂症;血脂異常;高膽固醇血症,尤其是不受史他汀控制的高膽固醇血症,高膽固醇血症為諸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或非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以及不受史他汀控制的高膽固醇血症;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心血管疾病。
術語"個體”及”患者”交替使用。如本文所用,個體較佳為哺乳動物,諸如非靈長動物(例如牛、豬、馬、貓、狗、大鼠等)或靈長動物(例如猴與人類),最佳為人類。在一個具體例中,個體是哺乳動物,較佳為人類,其具有PCSK9-媒介的疾病。在另一個具體例中,個體為哺乳動物,較佳為人類,其處於發展PCSK9媒介之 疾病的風險。
術語”治療劑”意指可用於治療、控制或減輕PCSK9-媒介之疾病及/或與其相關症狀的任何藥劑。在某些具體例中,術語”治療劑”意指本發明的PCSK9抗體。在某些其他具體例中,”治療劑”意指本發明PCSK9抗體以外的藥劑。較佳地,治療劑是已知用於,或已被或目前用於治療、控制或減輕PCSK9媒介之疾病或與其相關一或多個症狀的藥劑。
術語”療法”意指可用於預防、控制、治療及/或減輕PCSK9媒介之疾病(例如動脈粥樣硬化或高膽固醇血症)的任何規程、方法,及/或藥劑。在某些具體例中,術語”療法(therapies與therapy)”意指習於技藝者(諸如醫藥人員)已知的生物性療法、支持性療法,及/或用於預防、控制、治療,及/或減輕PCSK9媒介之疾病的其他療法。
術語"治療(treat、treatment與treating)”意指因為投與一或多種療法(包括,但不限於投與一或多種預防性或治療性藥劑)而降低或減輕PCSK9媒介之疾病的進展、嚴重性,及/或持續時間。在特定具體例中,此等術語意指降低或抑制PCSK9結合至PCSK9配體。
儘管任何與本文所述方法和材料類似或等效者可用於實施本發明,現將說明較佳方法與材料。本文提及的全部公開文獻以其全文併入本文做為參考資料。
患者篩選
本發明包括尤其是用於治療有高血脂症之未在進行史他汀治療之患者的方法及組合物,該患者包括對史他汀無反應、使用史他汀治療控制不良、對史他汀不耐受,或對史他汀治療有不良反應病史的患者。
本發明方法包含篩選具有PCSK9媒介之疾病或病況或處於發展出PCSK9媒介之疾病或病況之風險的患者,PCSK9媒介之疾病或病況為諸如高血脂症或相關病症(例如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向此等患者投與包含PCSK9抑制劑的醫藥組合物。例如,若患者經診斷為患有高血脂症或經鑑定為處於發展成高血脂症的風險,可篩選該患者使用本發明方法來進行治療,高血脂症為諸如例如異型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eFH)、同型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oFH)、體細胞顯性高膽固醇血症(ADH,例如與一或多個PCSK9基因的功能增益突變有關的ADH)、非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非FH)、血脂異常,以及混合型血脂異常。在某些態樣中,待治療患者顯示必須進行LDL血球分離。在某些態樣中,有高血脂症的患者亦帶有第2型糖尿病。在某些態樣中,待治療患者經診斷為帶有高膽固醇血症並且對史他汀不耐受、對史他汀無反應,或史他汀無法控制。如本文所用,高血脂症包括原發性高血脂症、繼發性高血脂症,以及佛雷克森表現型第I-V類。
如本文所用,詞句"有需要的患者”表示人類或非人類動物,其展現高血脂症的一或多種症狀或標記,或者是其已被診斷為帶有高血脂症,或以其他方式受益於總血清膽固醇、LDL、三酸甘油酯、VLDL、脂蛋白(a)[Lp(a)]降低者,或受益於HDL增加者。
本發明方法包含篩選目前未在進行史他汀治療的患者。如本文所用,史他汀治療為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且包括,但不限於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美伐他汀、匹伐他汀、普伐他汀、若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在一些具體例中,向其先前(或”背景”)史他汀治療於投與第一劑量PCSK9抑制劑之前或同時中斷的患者投與PCSK9抑制劑的劑量。
依據某些具體例,依據具有中度、高度或極高度CV風險來 篩選患者。評估CV風險程度並表示為計算10年致死心血管疾病(CVD)風險SCORE值,如藉由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和歐洲動脈硬化學會(EAS)的血脂異常管理專案組在Management of Dislipidaemias,European Heart Journal,2100;32:1769-1818之ESC/EAS指南(在本文意指為”ESC/EAS 2011”)中所示,其揭示內容以整體併入做為參考資料。如本文所用,”中度CV風險”表示計算10年致死CVD風險SCORE大於或等於1%且少於5%。如本文所用,”高度CV風險”表示計算10年致死CVD風險SCORE大於或等於5%,及/或中度腎病(CKD),及/或第1型或第2型糖尿病但沒有目標器官損傷,及/或heFH。如本文所用,”極高度CV風險”表示有記錄的冠心病(CHD)、缺血性中風、周邊動脈疾病(PAD)、暫時性缺血性中風(TIA)、腹主動脈瘤、無症狀的頸動脈阻塞>50%、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頸動脈支架程序、腎動脈狹窄、腎動脈支架程序,及/或第1型或第2型糖尿病,有目標器官損傷。
依據某些具體例,根據有冠心病(CHD)病史來篩選患者。如本文所用,”CHD病史”(或”有記錄的CHD病史”)包括下列一或多者:(i)急性心肌哽塞(MI);(ii)沉默型MI;(iii)不穩定型心絞痛;(iv)冠狀動脈血管重建程序(例如經皮冠狀動脈干涉(PCI)或冠狀動脈繞道移植手術[CABG]);及/或(v)臨床明顯的CHD,經由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測試(諸如冠狀動脈血管造影術、使用跑步機的壓力測試、壓力心臟超音波或核磁成像)所診斷。
依據某些具體例,根據具有一或多個選自下列組成之群的其他風險因子來篩選患者:年齡(例如大於40、45、50、55、60、65、70、75或80歲)、種族、祖籍、性別(男性或女性)、運動習慣(例如規律運動者、非運動者)、其他已存在的醫學病況(例如第II型糖尿病、高血壓等),以及目前用藥狀態(例如目前服用β阻斷劑、菸鹼、 依折麥布、纖維酸、ω-3脂肪酸與膽酸樹脂等)。
本發明方法包含向未在進行史他汀治療的患者投與一或多個劑量的PCSK9抑制劑。有高血脂症的患者可能未在進行史他汀治療,因為他們對史他汀無反應、使用史他汀治療控制不良、對史他汀不耐受、對史他汀治療有不良反應病史,或任何其他因素。
儘管改變生活型態與習知藥物治療通常可成功降低膽固醇量,但不是所有患者使用這些方法都能達到建議目標膽固醇量。不論是否積極使用習知療法,好幾種病況(諸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H))似乎對降低LDL-C量有抗性。同型合子與異型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oFH、heFH)是與早發性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疾病有關的病況。但是,經診斷患有hoFH的患者大多對習用藥物療法無反應且治療選項有限。具體而言,使用史他汀治療會藉由抑制膽固醇合成並上調肝LDL受體來降低LDL-C,其可能對LDL受體不存在或有所缺陷的患者只有些許效用。在基因型確認為hoFH之經最大史他汀劑量治療的患者中,目前已報導平均LDL-C下降僅少於約20%。在這個方案中添加10mg/天依折麥布會使得LDL-C量總下降為27%,其仍遠不及最佳。同樣地,許多患者對史他丁無反應或使用史他汀治療控制不良。
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方法包含向”對史他汀不耐受”的患者投與一或多個劑量的PCSK9抑制劑。如本文所用,若患者在進行每日史他汀治療性方案時感受開始或增加一或多個不良反應並在史他汀治療中斷時停止,則該患者被認為是”對史他汀不耐受”。在某些具體例中,不良反應在性質上為骨骼肌性,例如骨骼肌疼痛、痛苦、虛弱或抽筋(例如肌痛、肌病、橫紋肌溶解等)。在某些具體例中,不良反應是骨骼肌疼痛或痛苦,其等在運動或用力之後發生或變得明顯。與史他汀相關的不良反應亦包括肝臟、胃腸與精神症 狀,其與史他汀投藥有關聯。依據某些具體例,若患者有與至少兩個不同且個別每日史他汀治療方案相關之骨骼肌相關症狀病史,則該患者被視為”對史他汀不耐受”。依據某些具體例,若患者對一或多種史他汀的經核准最低日劑量表現一或多個史他汀相關不良反應,則該患者為"對史他汀不耐受"。在某些具體例中,若患者無法耐受七倍經核准最低錠劑大小的累積性史他汀週劑量,則該患者"對史他汀不耐受"。依據本發明的其他具體例,若患者能夠耐受低劑量史他汀治療但在劑量增加時(例如達到目標LDL-C量)發展出症狀,則該患者為"對史他汀不耐受"。
依據本發明,"與服用至少兩個不同且個別史他汀有關之骨骼肌相關症狀病史"包括在史他汀治療期間開始或增加並在史他汀治療中斷時停止的骨骼肌相關疼痛、痛苦、虛弱及/或抽筋。在本發明內文中,與史他汀不耐受有關之例示性史他汀治療包括選自下列組成之群的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每日5mg若舒伐他汀、每日10mg阿托伐他汀、每日10mg辛伐他汀、每日20mg洛伐他汀、每日40mg普伐他汀、每日40mg氟伐他汀,以及每日2mg匹伐他汀。
使用本發明方法治療的患者可接受一或多種其他非史他汀脂質調節療法。或者,他們可以不接受其他脂質調節療法;在這種情況下,投與PCSK9抑制劑可以描述為單一療法。如本文所用,使用PCSK9抑制劑作為"單一療法"表示沒有任何其他同時存在的脂質調節療法。
用於治療高血脂症並降低血清LDL-C量的方法
依據某些具體例,可被本發明方法所治療的患者具有高血脂症,高血脂症包括高膽固醇血症(在本文有時稱為"高膽固醇血症患者)。"高膽固醇血症"如本文所用,包括血清LDL-C濃度大於或等 於70mg/dL,或血清LDL-C濃度大於或等於100mg/dL,取決於患者的心血管風險("CV風險")而定。舉例而言,對於極高度風險(如本文他處所定義)的患者而言,若患者的血清LDL-C濃度大於或等於約70mg/dL,則該患者被視為具有高膽固醇血症。對於中度或高度CV風險(如本文他處所定義)的患者而言,若患者的血清LDL-C濃度大於或等於約100mg/dL,則該患者被視為具有高膽固醇血症。
為本發明之目的,高膽固醇血症包括異型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eFH)、同型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oFH)、體細胞顯性高膽固醇血症(ADH,例如與一或多個PCSK9基因的功能增益突變有關的ADH),以及不同於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高膽固醇血症發病(非FH)。
本發明包括用於降低患者之血清LDL-C量的方法。該患者可以是對史他汀不耐受的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或者是降低血清LDL-C被視為是有利或期望的任何其他患者。同樣地,本發明包括用於降低患者之血清LDL-C量但不會引起骨骼肌疼痛、不適、虛弱或抽筋的方法。如在本文中所用,"降低血清LDL-C量"表示致使患者血清LDL-C量降低達至少10%(例如至少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或更高)。
用於消除或減少史他汀使用的方法
本發明包括尤其是用於在有高血脂症的患者中消除或減少史他汀使用的方法,該患者包括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例如對史他汀不耐受的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依據本發明此態樣的方法包含:(a)篩選正在或先前在進行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且對史他汀不耐受或對史他汀治療有不良反應病史的患者;(b)中斷或減少患者的每日 治療性史他汀方案;以及(c)向該患者投與一或多個劑量的PCSK9抑制劑。依據本發明此態樣的某些具體例,患者的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在開始治療療程之時或之前完全中斷,該治療療程包含對患者投與一或多個劑量的PCSK9抑制劑。在其他具體例中,患者的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在開始治療療程之時或之前逐漸減少,該治療療程包含對患者投與一或多個劑量的PCSK9抑制劑。在本發明此態樣的情況下,史他汀方案的遞減可包含減少投與給患者之史他汀數量,及/或降低對患者投與史他汀的頻率。依據本發明此態樣,史他汀方案的遞減可在患者接受PCSK9抑制劑取代史他汀時完全消除患者的史他汀使用。在這個態樣中,史他汀對患者的不良效用因為減少或消除患者的史他汀使用而被減少或消除,同時仍容許在患者體內藉由投與PCSK9抑制劑來充分治療高膽固醇血症。
治療效力
本發明方法使得選自下列組成之群的一或多種脂質組分的血清量降低:LDL-C、ApoB 100、非HDL-C、總膽固醇、VLDL-C、三酸甘油酯、Lp(a)及/或殘餘膽固醇,以及ApoA-1增加。
依據本發明的某些具體例,於沒有任何其他脂質調節療法存在下,向有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投與包含PCSK9抑制劑的醫藥組合物最為單一療法將會使得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平均百分率相對於基線下降至少約25%、30%、40%、45%、50%、60%,或更大;ApoB100平均百分率相對於基線下降至少約25%、30%、40%、50%、60%,或更大;非HDL-C平均百分率相對於基線下降至少約25%、30%、40%、50%、60%,或更大;總膽固醇平均百分率相對於基線下降至少約10%、15%、20%、25%、30%、35%或更大;及/或ApoA-1平均百分率相對於基線增加至少約2%、3%、4%、5%、6%、7%、8%、9%、10%,或更大。上述各種脂質參數 百分率下降可在開始包含投與如本文所述PCSK9抑制劑的治療方案(例如每兩週一次投與75mg或150mg mAb316P或其他類似投與方案,參見例如本文實例2)後1、2、3、4、5、6、7、8、9、10、11、12、14、16、18、20、22、24、26、28、30或更多週時達到。
依據某些特定具體例,本發明包括用於在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中於不存在任何其他脂質調節療法的情況下降低血清LDL-C量的方法。依據本發明此態樣的方包含:(a)篩選LDL-C介於100mg/dL(2.59mmol/L)與190mg/dL(4.9mmol/L)的患者,其處於中度心血管風險且未正在接受任何其他脂質調節療法;以及(b)向該患者以約75至150mg/劑量的數量以及約每兩週一次的給藥頻率投與多劑量的抗-PCSK9抗體,其中在以抗-PCSK9抗體治療約24週之後,患者表現出選自下列組成之群的一或多個脂質參數改善:LDL-C量相對於基線下降約47%、非HDL-C量相對於基線下降約41%、Apo B量相對於基線下降約37%,及/或總膽固醇量相對於基線下降約30%。依據本發明此態樣的方法可包含在開始使用抗-PCSK9抗體治療之前或同時中斷患者的背景脂質調節療法。
本發明方法使得選自下列組成之群的一或多個脂質組分的血清量下降:LDL-C、ApoB100、非HDL-C、總膽固醇、VLDL-C、三酸甘油酯,Lp(a)及/或殘餘膽固醇。舉例而言,依據本發明某些具體例,向對史他汀不耐受或對史他汀治療有不良反應病史的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在本文中亦稱為"對史他汀不耐受的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投與包含PCSK9抑制劑之醫藥組合物將使得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平均百分率相對於基線下降至少約25%、30%、40%、45%、50%、60%或更大;ApoB100平均百分率相對於基線下降至少約25%、30%、40%、50%、60%,或更大;非HDL-C平均百分率相對於基線下降至少約25%、30%、40%、50%、60%, 或更大;總膽固醇平均百分率相對於基線下降至少約10%、15%、20%、25%、30%、35%或更大;VLDL-C平均百分率相對於基線下降至少約5%、10%、15%、20%、25%、30%或更大;三酸甘油酯(例如空腹三酸甘油酯)平均百分率相對於基線下降至少約5%、10%、15%、20%、25%、30%,35%或更大;及/或Lp(a)平均百分率相對於基線下降至少約5%、10%、15%、20%、25%,或更大。上述各種脂質參數百分率下降可在開始包含投與如本文所述PCSK9抑制劑的治療方案(例如每兩週一次投與75mg或150mg mAb316P或其他類似投與方案,參見例如本文實例3)後1、2、3、4、5、6、7、8、9、10、11、12、14、16、18、20、22、24、26、28、30或更多週時達到。
依據某些特定具體例,本發明包括用於降低對史他汀不耐受之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之血清LDL-C量的方法。依據本發明此態樣的方法包含:(a)篩選中度、高度或極高度心血管風險之對史他汀不耐受或對史他汀治療有不良反應病史的患者;以及(b)向該患者以約75至150mg/劑量的數量以及約每兩週一次的給藥頻率投與多劑量的抗-PCSK9抗體,其中在以抗-PCSK9抗體治療約24週之後,患者表現出選自下列組成之群的一或多個脂質參數改善:LDL-C量相對於基線下降約45%、非HDL-C量相對於基線下降約40%、Apo B量相對於基線下降約36%,及/或Lp(a)量相對於基線下降約26%。依據本發明此態樣的方法可包含在開始使用抗-PCSK9抗體治療之前或同時中斷患者的背景脂質調節療法。
PCSK9抑制劑
本發明方法包含向患者投與包含PCSK9抑制劑的治療組合物。如本文所用,"PCSK9抑制劑"是結合至人類PCSK9或與人類PCSK9交互作用並在活體外或活體內抑制PCSK9正常生物功能的 任一種藥劑。PCSK9抑制劑類型的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小分子PCSK9拮抗劑、肽基PCSK9拮抗劑(例如"肽體"分子),以及特異地結合人類PCSK9的抗體或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術語"人類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桿菌素/克新第9型"或"人類PCSK9"或"hPCSK9"如本文所用,意指由SEQ ID NO:197中所示核酸序列編碼的PCSK9,並包含SEQ ID NO:198的胺基酸序列或其生物活性片段。
術語”抗體”如本文所用,欲意指免疫球蛋白分子,含有四個多肽鏈,藉由雙硫鍵交互連結的兩個重(H)鏈以及兩個輕(L)鏈及其集合體(例如IgM)。各個重鏈含有一個重鏈可變區(在此縮寫為HCVR或VH)以及一個重鏈恆定區。重鏈恆定區含有三個結構域,CH1、CH2以及CH3。各個輕鏈含有一個輕鏈可變區(在此縮寫為LCVR或VL)以及一個輕鏈恆定區。輕鏈恆定區含有一個結構域(CL1)。VH與VL區可進一步分成具有超變異性的區域(命名為互補決定區(CDR)),散佈有較為守恆的區域(命名為骨架區(FR))。各個VH與VL是由三個CDR以及四個FR所構成,按下列順序從胺基端往羧基端排列:FR1、CDR1、FR2、CDR2、FR3、CDR3、FR4。在本發明的不同具體例中,抗-PCSK9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的FR與人類生殖系序列相同,或者可以是經天然或人工修飾。胺基酸一致序列可以依據並行分析兩個或多個CDR來界定。
術語”抗體”如本文所用,亦包括完全抗體分子的抗原結合片段。術語抗體的”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的”抗原-結合片段”及類似者,如本文所用,包括任何天然產生、酶促可得、合成或遺傳工程多肽或醣蛋白,其特異地結合抗原以形成複合體。抗體的抗原-結合片段可以使用任何適當的標準技術(諸如蛋白水解消化或涉及操作並表現編碼抗體可變與視情況恆定域之DNA的重組遺傳工程技 術)而衍生自例如完全抗體分子。這樣的DNA是已知的及/或易於從例如商業來源、DNA庫(包括,例如噬菌體-抗體庫)獲得或可合成。DNA可以被定序且以化學的方式或藉由使用分子生物技術來操作,例如將一或多個可變及/或恆定域排成適當構形,或引入會產生半胱胺酸殘基的密碼子、修飾、添加或刪除胺基酸等。
抗原-結合片段的非限制性實例包括:(i)Fab片段;(ii)F(ab’)2片段;(iii)Fd片段;(iv)Fv片段;(v)單鏈Fv(scFv)分子;(vi)dAb片段;與(vii)由模擬抗體的超變異區之胺基酸殘基所構成的最小辨識單元(例如單離的互補決定區(CDR),諸如CDR3肽),或限制型FR3-CDR3-FR4肽。其他經工程化的分子(諸如域特異性抗體、單域抗體、域刪除抗體、嵌合抗體、CDR-移植抗體、雙抗體、三抗體、四抗體、微抗體、奈米抗體(例如單價奈米抗體、二價奈米抗體等)、小調節分子免疫藥物(SMIP)及鯊魚可變IgNAR域)亦含括在如本文所用詞句”抗原-結合片段”中。
抗體的抗原-結合片段典型含有至少1個可變域。可變域可以是任何大小或胺基酸組成,且通常含有至少一個鄰近一或多個骨架序列或在一或多個骨架序列窗架中的CDR。在帶有與VL域締合之VH域的抗原-結合片段中,VH以及VL域可相對另一者位在適當排列處。舉例而言,可變區是二聚體且含有VH-VH、VH-VL或VL-VL二聚體。或者,抗體的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單體VH或VL域。
在某些具體例中,抗體的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至少一個共價連結至少一個恆定域的可變域。可以在本發明抗體的抗原-結合片段中發現到的可變與恆定域的非限制例示性構形包括:(i)VH-CH1;(ii)VH-CH2;(iii)VH-CH3;(iv)VH-CH1-CH2;(v)VH-CH1-CH2-CH3;(vi)VH-CH2-CH3;(vii)VH-CL;(viii)VL-CH1;(ix)VL-CH2;(x)VL-CH3;(xi)VL-CH1-CH2;(xii)VL-CH1-CH2-CH3;(xiii) VL-CH2-CH3;以及(xiv)VL-CL。在可變與恆定域的任一種構形中(包括上面列示的任一種例示性構形),可變與恆定域可以是彼此直接連結或藉由完全或部分樞紐或連接子區域而連結。樞紐區是由至少2個(例如5、10、15、20、40、60或更多個)胺基酸所構成,其在單一多肽分子中的相鄰可變及/或恆定域間產生彈性或半彈性鍵聯。此外,本發明抗體的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上列可變與恆定域構形的任一者彼此及/或與一或多個單體VH或VL域以非共價締合(例如藉由雙硫鍵(等))所形成的同型二聚體或異型二聚體(或其他集合體)。
就完全抗體分子而言,抗原-結合片段可以是單特異性或多特異性(例如雙特異性)。抗體的多特異性抗原-結合片段典型包含有至少兩個不同可變域,其中各個可變域能夠特異地結合至個別抗原或相同抗原上的不同抗原決定基。任一種多特異性抗體形式,包括此處所揭示的例示性雙特異性抗體形式,可使用該技藝中可取得之慣用技術改造成適用於本發明之抗體的抗原-結合片段中。
抗體的恆定區對於抗體固定補體並媒介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的能力至為重要。因此,可以依據是否需要抗體媒介細胞毒性來選定抗體的同型(isotype)。
術語”人類抗體”,如本文所用,欲包括具有衍生自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序列之可變區及恆定區的抗體。本發明之人類抗體可包括不被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序列所編碼的胺基酸殘基(例如藉由活體外隨機或定位突變或藉由活體內體突變所引入的突變),例如在CDR以及尤其在CDR3中。但是,術語”人類抗體”,如本文所用,不意欲要包括已被移植至人類骨架序列上之衍生自另一哺乳動物物種(諸如小鼠)之生殖系的CDR序列的抗體。
術語”重組人類抗體”,如本文所用,欲包括所有藉由重組方 法所製備、表現、產生或分離的人類抗體,諸如使用被轉染至宿主細胞中之重組表現載體而被表現的抗體(進一步說明如下)、分離自重組、組合型人類抗體庫的抗體(進一步說明如下)、分離自經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轉殖的動物(例如小鼠)的抗體(參見,例如Taylor et al.(1992)Nucl.Acids Res.20:6287-6295),或藉由任何其他涉及將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序列剪接至其他DNA序列之方法所製備、表現、產生或分離的抗體。此等重組人類抗體具有衍生自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的可變區及恆定區。但是,在某些具體例中,此等重組人類抗體經活體外致突變(或,當使用經人類Ig序列轉殖的動物時為活體內體細胞致突變),而因此該等重組抗體之VH區與VL區的胺基酸序列為可能在活體內人類抗體生殖系本中非天然存在的序列,儘管它們是衍生自人類生殖系VH與VL序列且與其相關。
人類抗體以兩種與樞紐異質性相關的形式存在。在一種形式中,免疫球蛋白分子包含約150-160kDa的穩定四鏈建構物,其中二聚體藉由鏈間重鏈雙硫鍵而被約束在一起。在第二種形式中,二聚體不是經由鏈間雙硫鍵連結,且形成一個由共價偶合輕鏈及重鏈組成的約75-80kDa分子(半抗體)。此等形式即使是在親和力純化之後也非常難以分離。
第二種形式在各種完整IgG同型中的出現頻率是因為(但不限於)與抗體之樞紐區同型有關的結構差異。在人類IgG4樞紐的樞紐區中,單個胺基酸置換可能將第二種形式的出現明顯降低至一般使用人類IgG1樞紐所觀察到的程度(Angal et al.(1993)Molecular Immunology 30:105)。本發明含括具有一或多個在樞紐CH2或CH3區中的突變的抗體,其可能是所要的,例如在製造時增進所欲抗體形式的產率。
”經單離抗體”,如本文所用,表示一種已被鑑定且自其天然 環境的至少一組分中被分離及/或回收而來的抗體。例如,已由生物的至少一組分中,或由其中天然存在或天然生產之抗體的組織或細胞分離或移出的抗體就本發明之目的來說是一種”經單離抗體”。經單離抗體亦包括在重組細胞內的原位抗體。經單離抗體是已進行至少一個純化或分離步驟的抗體。依據某些具體例,經單離的抗體基本上不含其他細胞物質及/或化學品。
術語"特異地結合"或類似術語,表示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抗原形成在生理條件下相對穩定的複合體。用於測定抗體是否特異地結合至抗原的方法為技藝中已知的,且包括例如平衡透析、表面電漿共振及類似方法。舉例而言,”特異地結合”PCSK9的抗體如本發明內文中所用包括如表面電漿共振分析所測量以少於約1000nM、少於約500nM、少於約300nM、少於約200nM、少於約100nM、少於約90nM、少於約80nM、少於約70nM、少於約60nM、少於約50nM、少於約40nM、少於約30nM、少於約20nM、少於約10nM、少於約5nM、少於約4nM、少於約3nM、少於約2nM、少於約1nM或少於約0.5nM的KD結合PCSK9或其部分的抗體。但是,特異地結合人類PCSK9的經分離抗體與其他抗原(諸如其他(非人類)物種的PCSK9分子)具有交叉反應性。
相較於抗體衍生而來的對應生殖系序列,可用於本發明方法中的抗-PCSK9抗體可在骨架及/或重鏈與輕鏈可變域的CDR區中包含一或多個胺基酸置換、插入及/或刪除。此等突變可透過將本文所揭示之胺基酸序列與可得自例如公用抗體序列資料庫的生殖系序列相比對而容易確認。本發明包括涉及使用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的方法,其等是衍生自本文所揭示的任一胺基酸序列,其中一或多個骨架及/或CDR區中的一或多個胺基酸突變成該抗體所源自的生殖系序列之對應殘基,或另一人類生殖系序列的對應殘基,或 對應生殖系殘基的守恆性胺基酸置換(諸如序列改變在本文中全意指為”生殖系突變”)。本技藝中具有通常技術者從本文揭示的重鏈與輕鏈可變區序列開始,可輕易製造出許多含有一或多個個別生殖系突變或其組合的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在某些具體例中,VH及/或VL域中的所有骨架及/或CDR殘基突變回復成在抗體衍生而來之原有生殖系序列中所發現的殘基。在其他具體例中,僅有某些殘基突變回復成原有生殖系序列,例如僅有在FR1的前8個胺基酸中或FR4的後8個胺基酸中所發現的突變殘基,或僅有CDR1、CDR2或CDR3中所發現的突變殘基。在其他具體例中,骨架及/或CDR殘基的一或多者突變成不同生殖系序列的對應殘基(亦即,不同於抗體原有衍生而來之生殖系序列的生殖系序列)。此外,本發明抗體可含有兩個或更多個骨架及/或CDR區中之生殖系突變的組合,例如其中某些個別殘基突變成特定生殖系序列的對應殘基,而不同於原有生殖系序列的某些其他殘基維持原狀或突變成不同生殖系序列的對應殘基。在得到後,含有一或多個生殖系突變的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可針對一或多種所要特性(諸如結合特異性增進、結合親和力增加、拮抗或促效生物特性增進或提高(視情況而定)、免疫原性降低等)來進行簡易測試。使用以此一般方式所得到的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含括在本發明中。
本發明亦包括涉及使用抗-PCSK9抗體的方法,該抗體含有本文揭示之具有一或多個守恆性置換的HCVR、LCVR、及/或CDR胺基酸序列任一者的變體。例如,本發明包括使用具有HCVR、LCVR、及/或CDR胺基酸序列的抗-PCSK9抗體,該抗體相對於本文揭示之任一HCVR、LCVR、及/或CDR胺基酸序列具有例如10個或更少、8個或更少、6個或更少、4個或更少等的守恆性胺基酸置換。
術語”表面電漿共振”,如本文所用,意指容許藉由偵測生物感測器基質中的蛋白質濃度變化來分析生物分子即時交互作用的光學現象,例如使用BLAcoreTM系統(Biacore Life Sciences division of GE Healthcare,Piscataway,NJ)。
術語”KD”,如本文所用,欲意指特定抗體-抗原交互作用的平衡解離常數。
術語”抗原決定基”意指一個與已知為抗原決定簇(paratope)之抗體分子的可變區中的特定抗原結合位點交互作用的抗原決定基。單獨一個抗原可能有超過一個抗原決定基。因此,不同抗體可結合至抗原的不同區域且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效用。抗原決定基可以是具有構像或線性的。構像抗原決定基可透過不同線性多肽鏈的區段在空間上並列的胺基酸而產生。線性抗原決定基是由多肽鏈中的相鄰胺基酸殘基所產生。在某些情況下,抗原決定基可包括抗原上的醣類、磷氧基或磺醯基的部分。
依據某些具體例,本發明方法中所用抗-PCSK9抗體為帶有pH依賴性結合特徵的抗-PCSK9抗體。如本文所用,詞句"pH依賴性結合"表示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表現"在酸性pH下相較於在中性pH中對PCSK9的結合下降"(為本揭示內容之目的,兩種詞句可交替使用)。舉例而言,"帶有PH依賴性結合特徵"的抗體包括在中性pH下比在酸性pH下以更高的親和力結合PCSK9的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在某些具體例中,本發明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以在中性pH下比在酸性pH下至少高3、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或更多倍的親和力結合PCSK9。
依據本發明此態樣,帶有pH依賴性結合特徵的抗-PCSK9抗體相對於親代抗-PCSK9抗體可具有一或多個胺基酸變異。例如, 帶有pH依賴性結合特徵的抗-PCSK9抗體可含有一或多個組胺酸置換或插入,例如在親代抗-PCSK9抗體的一或多個CDR中。因此,依據本發明的某些具體例,提供投與抗-PCSK9抗體的方法,該抗-PCSK9抗體包含CDR胺基酸序列(例如重鏈與輕鏈CDR),其與親代抗-PCSK9抗體的CDR胺基酸序列相同,除了親代抗體之一或多個CDR的一或多個胺基酸置換為組胺酸殘基。帶有pH依賴性結合特徵的抗-PCSK9抗體可具有例如1、2、3、4、5、6、7、8、9或更多個組胺酸置換,不論是在親代抗體的單一CDR中或者分布在親代抗-PCSK9抗體的多個(例如2、3、4、5或6個)CDR中。例如,本發明包括使用帶有pH依賴性結合特徵的抗-PCSK9抗體,該抗體包含親代抗-PCSK9抗體之一或多個在HCDR1中的組胺酸置換、一或多個在HCDR2中的組胺酸置換、一或多個在HCDR3中的組胺酸置換、一或多個在LCDR1中的組胺酸置換、一或多個在LCDR2中的組胺酸置換,及/或一或多個在LCDR3中的組胺酸置換。
如本文所用,詞句"酸性pH"表示6.0或更低的pH(例如少於約6.0、少於約5.5、少於約5.0等)。詞句"酸性pH"包括約6.0、5.95、5.90、5.85、5.8、5.75、5.7、5.65、5.6、5.55、5.5、5.45、5.4、5.35、5.3、5.25、5.2、5.15、5.1、5.05、5.0或更低的pH值。如本文所用,詞句"中性pH"表示約7.0至約7.4的pH。詞句"中性pH"包括約7.0、7.05、7.1、7.15、7.2、7.25、7.3、7.35及7.4的pH值。
可用於本發明內文中的抗-PCSK9抗體的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例如里洛單抗(alirocumab)、伏洛單抗(evolocumab)、布可昔妥單抗(bococizumab)或其抗原結合部分。
製備人類抗體
用於在基因轉殖小鼠體內製造人類抗體的方法為技藝中已 知的。任何此等已知方法可用於本發明的上下文中以製造特異地結合至人類PCSK9的人類抗體。
使用VELOCIMMUNETM(參見,例如US,6,596,541,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技術或任何其他用於生成單株抗體的已知方法,首先分離出帶有人類可變區以及小鼠恆定區之對PCSK9具高親和力的嵌合抗體。VELOCIMMUNE®技術涉及產生一種基因轉殖小鼠,其帶有包括人類重鏈與輕鏈可變區可操作地連結至內源性小鼠恆定區基因座的基因體,以使得小鼠得以對抗原刺激反應而製造含有人類可變區與小鼠恆定區的抗體。分離編碼抗體之重鏈與輕鏈之可變區的DNA並可操作地連結至編碼人類重鏈與輕鏈恆定區的DNA。接著在能夠表現完全人類抗體的細胞中表現DNA。
通常,VELOCIMMUNE®小鼠經感興趣抗原刺激,且著從表現抗體的小鼠體內回收淋巴細胞(諸如B細胞)。淋巴細胞與骨髓瘤細胞株融合而製備不朽融合瘤細胞株,且篩選並選定此等融合瘤細胞株以鑑別生產對感興趣抗原具有特異性之抗體的融合瘤細胞株。分離編碼重鏈與輕鏈之可變區的DNA且連結至所要重鏈與輕鏈的同型恆定區。這樣的一個抗體蛋白質在細胞中製造,諸如在CHO細胞中。或者,編碼抗原特異性嵌合抗體或輕鏈與重鏈之可變域的DNA可直接從抗原特異性淋巴球中分離出來。
一開始,分離帶有人類可變區與小鼠恆定區的高親和力嵌合抗體。使用習於技藝者已知的標準程序,針對所欲的特性(包括親和力、選擇性、抗原決定基等)鑑別抗體並且加以選擇。小鼠恆定區取代成所欲的人類恆定區以生成本發明的完全人類抗體,例如野生型或經修飾的IgG1或IgG4。儘管篩選出的恆定區可能會依據特定用途,可變區中有高親和力抗原-結合以及標的特異性特徵而改變。
一般來說,當藉由結合至抗原(固定在固相上或在液相中)來測定時,可用於本發明方法中的抗體如上所述具有高親和力。小鼠恆定區置換成所要人類恆定區以產生本發明的完全人類抗體。儘管所選的恆定區可依據特定用途,可變區中有高親和力抗原-結合與標的特異性特徵而改變。
可用於本發明方法內文中之特異地結合PCSK9的人類抗體或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的具體實例包括任一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三個重鏈CDR(HCDR1、HCDR2及HCDR3),包含在具有選自下列SEQ ID NO組成之群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HCVR)內:1與11,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實質上相似序列。或者,用於本發明方法內文中之特異地結合PCSK9的人類抗體或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的具體實例包括任一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三個重鏈CDR(HCDR1、HCDR2及HCDR3),包含在具有選自下列SEQ ID NO組成之群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區(HCVR)內:37、45、53、61、69、77、85、93、101、109、117、125、133、141、149、157、165、173、181,與189,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實質上相似序列。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三個輕鏈CDR(LCVR1、LCVR2與LCVR3),包含在具有選自下列SEQ ID NO所組成之群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LCVR)內:6與15,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實質上相似序列。或者,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三個輕鏈CDR(LCVR1、LCVR2與LCVR3),包含在具有選自下列SEQ ID NO所組成之群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區(LCVR)內:41,49、57、65、73、81、89、97、105、113、121、129、137、145、153、161、169、177、185,與193,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 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實質上相似序列。
兩個胺基酸序列之間的序列同一性是使用最佳序列排列針對參考胺基酸序列(亦即以SEQ ID NO識別的胺基酸序列)的整個長度及/或兩個胺基酸序列間之最佳序列排列區域來決定,其中最佳序列排列可以使用技藝已知工具來獲得,例如Align,使用標準設定,較佳為EMBOSS:針,矩陣:Blosum62,空位開放10.0,空位擴展0.5。
在本發明的某些具體例中,抗體或抗原結合蛋白包含重鏈與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對(HCVR/LCVR)的六個CDR(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與LCDR3),該重鏈與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對是選自下列SEQ ID NO組成之群:1/6與11/15。或者,在本發明的某些具體例中,抗體或抗原結合蛋白包含重鏈與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對(HCVR/LCVR)的六個CDR(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與LCDR3),該重鏈與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對是選自下列SEQ ID NO組成之群:37/41、45/49、53/57、61/65、69/73、77/81、85/89、93/97、101/105、109/113、117/121、125/129、133/137、141/145、149/153、157/161、165/169、173/177、181/185,與189/193。
在本發明的某些具體例中,可用於本發明方法中的抗-PCSK9抗體或抗原結合蛋白具有選自下列SEQ ID NO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LCDR3胺基酸序列:2/3/4/7/8/10(mAb316P[亦稱為"REGN727",或"里洛單抗"])以及12/13/14/16/17/18(mAb300N)(參見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10/0166768號)以及12/13/14/16/17/18,其中SEQ ID NO:16在胺基酸殘基30處包含組胺酸置換白胺酸(L30H)。
在本發明的某些具體例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蛋白包含選自 下列SEQ ID NO組成之群的HCVR/LCVR胺基酸序列對:1/16與11/15。在某些例示性具體例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蛋白包含SEQ ID NO:1之HCVR胺基酸序列以及SEQ ID NO:6之LCVR胺基酸序列。在某些例示性具體例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蛋白包含SEQ ID NO:11之HCVR胺基酸序列以及SEQ ID NO:15之LCVR胺基酸序列。在某些例示性具體例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蛋白包含SEQ ID NO:11之HCVR胺基酸序列以及SEQ ID NO:15之LCVR胺基酸序列,該LCVR胺基酸序列在胺基酸殘基30處包含組胺酸置換白胺酸(L30H)。
醫藥組合物及投與方法
本發明包括含有向患者投與PCSK9抑制劑的方法,其中該PCSK9抑制劑包含在醫藥組合物中。本發明醫藥組合物與適當載劑、賦形劑及其他提供適當運輸、投遞、耐受性與類似性質的藥劑一起調配。許多種適當調配物可在所有藥學化學家所熟知的處方中找到: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Mack Publishing Company,Easton,PA。此等調配物包括,例如粉劑、糊劑、軟膏、凝膠、蠟、油、脂質、含有囊泡的脂質(陽離子性或陰離子性)(諸如LIPOFECTINTM)、DNA綴合物、無水吸收糊劑、水包油與油包水乳液、乳液卡波蠟(各種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半固體凝膠與含有卡波蠟的半固體混合物。亦參見Powell et al."Compendium of excipients for parenteral formulations" PDA(1998)J Pharm Sci Technol 52:238-311。
已知各種投遞系統且可用於投與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例如囊封於脂質體、微粒、微膠囊、能夠表現突變病毒之重組細胞、受體媒介的胞飲作用(參見,例如Wu et al.(1987)J.Biol.Chem.262:4429-4432)。投與方法包括,但不限於皮內、肌肉內、腹膜內、 靜脈內、皮下、鼻內、硬膜上與經口途徑。組合物可經由任何習知途徑投與,例如藉由輸注或大量注射(bolus injection)、藉由經表皮或黏膜皮膚襯(例如口腔黏膜、直腸與腸黏膜等)吸收,且可與其他生物活性劑一起投與。
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可使用標準針頭與注射器皮下或靜脈內投遞。此外,有關皮下投遞,筆型投遞裝置毫無困難地適用於投遞本發明醫藥組合物。這樣的筆型投遞裝置可重複使用或為拋棄式。可重複使用的筆型投遞裝置通常採用含有醫藥組合物的可替換藥匣。一旦藥匣內全部醫藥組合物已被投與且藥匣空了,可輕易丟棄空藥匣並替換成含有醫藥組合物的新藥匣。接著,筆型投遞裝置可再使用。在拋棄式筆型投遞裝置中,沒有可替換藥匣。拋棄式筆型投遞裝置在裝置內填充有容納在貯器中的醫藥組合物。一旦貯器沒有醫藥組合物了,將整個裝置丟棄。
許多可重複使用的筆型投遞裝置與自動注射器投遞裝置可應用於皮下投遞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AUTOPENTM(Owen Mumford,Inc.,Woodstock,UK)、DISETRONICTM pen(Disetronic Medical Systems,Berghdorf,Switzerland)、HUMALOG MIX 75/25TM pen、HUMALOGTM pen、HUMALIN 70/30TM pen(Eli Lilly and Co.,Indianapolis,IN)、NOVOPENTM I、II與III(Novo Nordisk,Copenhagen,Denmark)、NOVOPEN JUNIORTM(Novo Nordisk,Copenhagen,Denmark)、BDTM pen(Becton Dickinson,Franklin Lakes,NJ)、OPTIPENTM、OPTIPEN PROTM、OPTIPEN STARLETTM和OPTICLIKTM(sanofi-aventis,Frankfurt,Germany),僅列舉數者。可應用於皮下投遞本發明醫藥組合物的拋棄式筆型投遞裝置包括,但不限於SOLOSTARTM pen(sanofi-aventis)、FLEXPENTM(Novo Nordisk)與 KWIKPENTM(Eli Lilly)、SURECLICKTM Autoinjector(Amgen,Thousand Oaks,CA)、PENLETTM(Haselmeier,Stuttgart,Germany)、EPIPEN(Dey,L.P.),及HUMIRATM Pen(Abbott Labs,Abbott Park IL),僅列舉數者。
在某些情況下,醫藥組合物以控制釋放系統的方式被投遞。在一個具體例中,可使用泵(參見Langer,上文;Sefton 1987,CRC Crit.Ref.Biomed.Eng.14:201)。在另一具體例中,可使用聚合材料;參見Medical Applications of Controlled Release,Langer and Wise(eds.),1974,CRC Pres.,Boca Raton,Florida。在又另一個具體例中,控制釋放系統被置放在組合物標的鄰近處,因此僅需要全身性劑量的一部分(參見,例如Goodson,1984,Medical Applications of Controlled Release,上文,vol.2,pp.115-138)。其他控制釋放系統在Langer,1990,Science 249:1527-1533的回顧中被討論。
可注射製品可包括用於靜脈內、皮下、皮內及肌肉內注射、點滴輸注等的劑型。此等可注射製品可依照公知方法製備。例如,可注射製品可例如,藉由將上述抗體或其鹽溶解、懸浮或乳化於習知用於注射的無菌水性介質或油性介質中來製備。有關用於注射的水性介質,有例如生理食鹽水、含有葡萄糖與其他助劑的等張溶液等,其可與適當助溶劑(諸如醇(乙醇)、多元醇(例如丙二醇、聚乙二醇)、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例如聚山梨醇酯80、HCO-50(氫化菎麻油的聚氧乙烯(50mol)加合物)]等組合使用。有關油性介質,採用例如芝麻油、大豆油等,其可與助溶劑(諸如安息酸苯甲酯、苯甲醇等)組合使用。由此製備的注射劑較佳地被填充於適當安瓿中。
有利地,上述供經口或非經口使用的醫藥組合物被製備為呈適於活性成分投藥之單位劑量的劑型。此等呈單位劑量之劑型包括,例如錠劑、丸劑、膠囊、注射劑(安瓿)、栓劑等。
包含可用於本發明方法內文中的抗-PCSK9抗體的例示性醫藥調配物列於US 2013/0189277中,其揭示內容以整體併入本文做為參考資料。
劑量
依據本發明方法,向患者投與之PCSK9抑制劑(例如,抗-PCSK9抗體)數量通常為治療有效量。如本文所用,慣用語”治療有效量”表示造成可偵測到選自下列組成之群的一或多個參數下降(相對於基線至少約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或更高)的PCSK9抑制劑劑量:LDL-C、ApoB100、非HDL-C、總膽固醇、VLDL-C、三酸甘油酯、Lp(a)及殘餘膽固醇。
在抗-PCSK9抗體的情況下,治療有效量可以從約0.05mg至約600mg,例如約0.05mg、約0.1mg、約1.0mg、約1.5mg、約2.0mg、約10mg、約20mg、約30mg、約40mg、約50mg、約60mg、約70mg、約80mg、約90mg、約100mg、約110mg、約120mg、約130mg、約140mg、約150mg、約160mg、約170mg、約180mg、約190mg、約200mg、約210mg、約220mg、約230mg、約240mg、約250mg、約260mg、約270mg、約280mg、約290mg、約300mg、約310mg、約320mg、約330mg、約340mg、約350mg、約360mg、約370mg、約380mg、約390mg、約400mg、約410mg、約420mg、約430mg、約440mg、約450mg、約460mg、約470mg、約480mg、約490mg、約500mg、約510mg、約520mg、約530mg、約540mg、約550mg、約560mg、約570mg、約580mg、約590mg或約600mg的抗-PCSK9抗體。在某些具體例中,治療有效量為75mg的抗-PCSK9抗體。在某些具體例中,治療有效量為150mg的抗PCSK9抗體。
個別劑量中所含有的抗-PCSK9抗體數量可以毫克抗體/每公斤患者體重來表示(亦即mg/kg)。例如,可以約0.0001至約10mg/kg患者體重的劑量將抗-PCSK9抗體投與給患者。
組合療法
依據本發明的某些具體例,可向患者投與一或多種非史他汀脂質調節療法與PCSK9抑制劑組合。此等非史他汀脂質調節療法的實例包括,例如(1)抑制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的藥劑(例如依折麥布);(2)增加脂蛋白分解的藥劑(例如菸鹼酸,包括菸鹼與緩慢釋放菸鹼);(3)纖維酸;(4)膽酸螯合劑及/或(5)於消除膽固醇中發揮作用的LXR轉錄因子活化劑(諸如22-羥基膽固醇)。
投藥方案
依據本發明的某些具體例,多劑量的PCSK9抑制劑(例如含有PCSK9抑制劑的醫藥組合物)可在一段限定時程裡被投與給患者(取代每日療性史他汀方案)。依據本發明此態樣的方法包含依序將多劑量的PCSK9抑制劑投與給個體。如本文所用,”依序投與”表示各個劑量的PCSK9抑制劑在不同時間點被投與給患者,例如在由預定間隔(例如數小時、數天、數週或數月)所分開的不同天。本發明包括含有將單一起始劑量的PCSK9抑制劑,接而為一或多個第二劑量的PCSK9抑制劑,以及視情況一或多個第三劑量的PCSK9抑制劑依序投與給患者。
術語”起始劑量”、”第二劑量”及”第三劑量”意指投與個別劑量之包含PCSK9抑制劑之醫藥組合物的時間順序。因此,”起始劑量”是在治療方案開始時投與的劑量(亦意指為”基線劑量”);”第二劑量”為在起始劑量之後投與的劑量;而”第三劑量”為在第二劑量之後投與的劑量。起始劑量、第二劑量與第三劑量可全都含有等量的PCSK9抑制劑,但通常會在投與頻率有所不同。但是,在某些 具體例中,起始劑量、第二劑量及/或第三劑量中所含有的PCSK9抑制劑數量將會在療程期間相對改變(例如調高或調低,若需要的話)。在某些具體例中,兩個或更多個(例如2、3、4或5個)劑量在治療方案開始時被投與作為"加載劑量",接著是以較不頻繁的基礎被投與後續劑量(例如"維持劑量")。
依據本發明的例示性具體例,各個第二劑量及/或第三劑量緊接在先前劑量之後1至26天(例如1、1½、2、2½、3、3½、4、4½、5、5½、6、6½、7、7½、8、8½、9、9½、10、10½、11、11½、12、12½、13、13½、14、14½、15、15½、16、16½、17、17½、18、18½、19、19½、20、20½、21、21½、22、22½、23、23½、24、24½、25、25½、26、26½或更久)被投與。用語”緊接在先前劑量”,如本文所用,表示以多次投與的順序,抗原結合分子劑量在順序上的下一個劑量投與之前沒有任何插入的劑量被投與給患者。
依據本發明此態樣的方法可含有向患者投與任一數目的第二劑量及/或第三劑量PCSK9抑制劑。例如,在某些具體例中,僅有單一第二劑量被投與給患者。在其他具體例中,兩個或更多個(例如,2、3、4、5、6、7、8或更多)第二劑量被投與給患者。同樣地,在某些具體例中,僅有單一第三劑量被投與給患者。在其他具體例中,兩個或更多個(例如,2、3、4、5、6、7、8或更多)第三劑量被投與給患者。
在涉及多個第二劑量的具體例中,各個第二劑量可以與其他第二劑量相同的頻率被投與。例如,各個第二劑量可緊接在先前劑量之後1至2、4、6、8或更多週被投與給患者。同樣地,在涉及多個第三劑量的具體例中,各個第三劑量可以與其他第三劑量相同的頻率被投與。例如,各個第三劑量可在緊接先前劑量之後1至2、 4、6、8或更多週被投與給患者。或者,第二劑量及/或第三劑量投與給患者的頻率可能隨著治療方案療程而改變。投與頻率也可在療程期間由臨床醫師依據個別患者的需要遵循臨床檢驗來予以調整。
依據本發明的某些具體例,以每兩週一次的頻率向患者投與多劑量之包含約75mg抗-PCSK9抗體的醫藥組合物。
依據本發明的某些具體例,以每兩週一次的頻率向患者投與多劑量之包含約150mg抗-PCSK9抗體的醫藥組合物。
依據本發明的某些具體例,以每四週一次的頻率向患者投與多劑量之包含約75mg抗-PCSK9抗體的醫藥組合物。
依據本發明的某些具體例,以每四週一次的頻率向患者投與多劑量之包含約150mg抗-PCSK9抗體的醫藥組合物。
本發明包括包含上調選項(在本文亦稱為”劑量調整”)的投藥方案。如本文所用,”上調選項”表示在接受特定數次劑量的PCSK9抑制劑後,若患者在一或多個規定治療參數上未達到明確下降,則之後增加PCSK9抑制劑的劑量。例如,在治療方案包含以每兩週一次的頻率向患者投與75mg劑量的抗-PCSK9抗體,若在8週後(例如在第0週、第2週與第4週、第6週和第8週投與的5個劑量)患者的血清LDL-C濃度未達到低於70mg/dL,則之後(例如在第10週或第12週或之後開始)增加至每兩週一次投與的抗-PCSK9抗體劑量至例如150mg。
在某些具體例中,以每兩週約75mg的劑量向患者投與抗-PCSK9抗體,例如持續至少三個劑量。
在某些具體例中,以每兩週約150mg的劑量向患者投與抗-PCSK9抗體,例如持續至少三個劑量。
在一些具體例中,以每兩週約75mg的劑量向患者投與抗體 持續12週,且若在第8週時患者的LDL-C值低於100mg/dL且LDL-C下降30%,則劑量維持於每兩週75mg。
在其他具體例中,以每兩週約75mg的劑量向患者投與抗體持續12週,且若在第8週時患者的LDL-C值大於或等於100mg/dL,則劑量上調至每兩週約150mg。
在一些具體例中,以每兩週約75mg的劑量向患者投與抗體持續12週,且若在第8週時患者的LDL-C值低於70mg/dL且LDL-C下降30%,則劑量維持於每兩週75mg。
在另一個具體例中,以每四週約300mg的劑量向患者投與抗體。
在又一個具體例中,以每四週約300mg的劑量向患者投與抗體持續總計三個劑量,且若在第8週時患者未達到預定治療目標或患者的LDL-C相對於基線未下降至少30%,則將劑量改成每兩週150mg持續又36週。
在某些具體例中,以每四週約150mg的劑量向患者投與抗-PCSK9抗體持續至少三個劑量。
在一些具體例中,以每四週約150mg的劑量向患者投與抗體持續12週,且若在第8週時患者的LDL-C值低於100mg/dl且LDL-C下降30%,則劑量維持於每四週150mg。
在其他具體例中,以每四週約150mg的劑量向患者投與抗體持續12週,且若在第8週時患者的LDL-C值大於或等於100mg/dl,則劑量上調至約每兩週300mg。
在一些具體例中,以每四週約150mg的劑量向患者投與抗體持續12週,且若在第8週時患者的LDL-C值低於70mg/dl且LDL-C下降30%,則劑量維持於每四週150mg。
在另一個具體例中,以每四週約300mg的劑量向患者投與 抗體。
在又一具體例中,以每四週約300mg的劑量向患者投與抗體持續總計三個劑量,且若在第8週時患者未達到預定治療目標或患者的LDL-C相對於基線未下降至少30%,則將劑量改成每兩週150mg持續又36週。
第1圖顯示實例2中所述臨床試驗的研究設計。儘管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44-267
100mg/dL的LDL-C閾值需要上調程序,但在這個研究中以不知情的方式適用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44-268
70mg/dL的閾值。圖式下方的箭頭表示評估時間。EOT,治療結束;EZE,依折麥布;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NCEP ATP III TCP,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治療第三版;Q2W,每2週;W,週。
第2圖顯示實例2中所述臨床試驗的患者特質。*生命事件使得難以續行。ITT,意向治療。
第3圖為顯示實例2中所述臨床試驗之LDL-C量(mg/dL)相對研究時間點(治療中分析)的圖式。超過第12週以及第24週數據點的數值表示相對於基線的LS平均值(SE)變化%。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S,最小平方;SE,標準差。
第4圖為一組四個圖式,顯示實例2中所述臨床試驗,在經mAb316P(里洛單抗)治療的患者中至第12週(第4A圖)與第24週(第4B圖),以及在經依折麥布治療的患者中(治療中母體)至第12週(第4C圖)與第24週(第4D圖),相對於基線的LDL-C百分率變化分布。
第5圖為一組兩個圖式,顯示關於實例2所述臨床試驗依據人口統計(第5A圖)以及其他基線特徵(第5B圖)(ITT母體)在第24週LDL-C相對於基線的百分率變化次族群分析。
第6圖顯示一系列圖式,說明依據實例2中所述臨床試驗的上調狀態, 在經mAb316P治療的患者中,平均LDL-C量(第6A圖)、C從頭到尾以及C追蹤mAb316P(里洛單抗)濃度(第6B圖),與游離PCSK9量(第6C圖)。C從頭到尾值在前一次注射後14±6天取得;C追蹤值在最後一次注射後>21天取得。三角形表示在第12週的上調組。方形表示在第21週的非上調組。
第7圖是說明本文實例3中所述臨床試驗的研究流程圖。”REGN727”是在本文稱為里洛單抗或mAb316P之抗體名稱。
實例
提出下列實例俾以將如何製造與使用本發明方法和組合物之完整揭示內容以及說明提供給技藝中具有通常技術者,且不欲限制發明人就其發明所視為的範疇。已盡力確保所用數字的正確性(例如數量、溫度等),但可能產生某些實驗誤差與偏差。除非另有指明,否則份為以重量計的份,分子量為平均分子量,溫度為攝氏度,而壓力為大氣壓或近乎大氣壓。
實例1. 生成針對人類PCSK9的人類抗體
如美國專利第8,062,640號中所述生成人類抗-PCSK9抗體。下列實例中所用的例示性PCSK9抑制劑是被稱為”mAb316P”的人類抗-PCSK9抗體,亦已知為”REGN727”或”里洛單抗”。mAb316P具有下列胺基酸序列特徵:包含SEQ ID NO:5的重鏈以及包含SEQ ID NO:9的輕鏈;包含SEQ ID NO:1的重鏈可變區(HCVR)以及包含SEQ ID NO:6的輕鏈可變域(LCVR);包含SEQ ID NO:2的重鏈互補決定區1(HCDR1)、包含SEQ ID NO:3的HCDR2、包含SEQ ID NO:4的HCDR3;包含SEQ ID NO:7的輕鏈互補決 定區1(LCDR1)、包含SEQ ID NO:8的LCDR2以及包含SEQ ID NO:10的LCDR3。
實例2:在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中使用抗-PCSK9抗體(”mAb316P”)相對於依折麥布的單一療法:24週、雙盲、隨機第3期試驗的結果
背景
高膽固醇血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量增加)是發展成動脈粥樣硬化與CHD的主要危險因子,在西方世界是死亡及殘疾的主因。LDL-C經鑑定為降膽固醇療法的主要目標且被認為是有效的代用評估指標。許多研究已證實,使用史他汀主要是經由3-羥基-3-甲基-戊二醯基-CoA還原酶(HMG CoA)抑制來降低LDL-C量,其降低了CHD的風險,其中LDL-C量與CHD事件之間有強烈的直接關聯性;LDL-C每下降1mmol/L(~40mg/dL),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與發病率降低達22%。
已使用mAb316P進行三個第1期研究並且評估安全性、耐受性與PK/PD概況。在LDL-C>100mg/dL之不需要史他汀治療的健康個體中進行兩個單劑量給藥的研究(一個研究為IV投與0.3mg至12mg/kg的劑量而另一個研究為SC投與50mg至250mg的劑量)。在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家族性或非家族性)中進行第三個研究,其中單至多個SC投與50mg、100mg、150mg與200mg作為10mg至40mg/天之阿托伐他汀穩定劑量的添加療法或作為單一療法。
這些第1期研究的結果顯示,藉由IV或SC給藥而被投與給健康個體以及患者的mAb316P在所有劑量下大致耐受良好;治療出現的不良事件(TEAE)未展現劑量相關性。無不良事件(AE)型態經認定與藥物有關。在所有這些第1期研究中,投與MAb316P導 致LDL-C相對於基線快速、大量且持續下降至多達60%。這些下降的量級與持續時間與投與劑量呈正相關。亦應注意到,在第三個研究中,於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以及非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中的結果類似。在這三個第1期研究中,總計109名個體暴露於至少1個劑量的mAb316P。
亦已進行三個第2期研究。先前已報導這些研究的結果。
引言
在本實例中,進行第3期臨床試驗以評估mAb316P當作為單一療法投與時的效力及安全性。
這個研究之目的在於提供當研究產品mAb316P用作為單一療法時的效力量級與安全性概況。獲取mAb316P的單一效力與安全性數據對於正確理解mAb316P用作為史他汀的添加療法時獲得之數據至為重要。
本研究的另一個目的在於提供支持mAb316P在史他汀不耐受患者中之評估結果的單一療法數據。當史他汀被認為不適當或不耐受時,現有的降LDL-C藥物可用作為單一療法,其包括依折麥布、菸鹼與膽酸螯合劑。這些可被用於單一療法的選項與LDL-C下降約20%有關聯。
這個研究選定的對照組為每日依折麥布10mg PO。這容許研究比較mAb316P相對於慣常臨床實務中可取得的治療選項(亦即依折麥布)。
進行這個特定研究以在有中度CV風險以及LDL-C介於100mg/dL(2.59mmol/L)與190mg/dL(4.9mmol/L)之間的患者中證明mAb316P 75mg及/或150mg Q2W作為單一療法引起相比於依折麥布在統計上顯著並具有臨床意義的LDL-C下降。
研究母體
單一療法研究的研究母體是LDL-C介於100mg/dL(2.59mmol/L)與190mg/dL(4.9mmol/L)之間的患者。
這個研究含括有中等CV風險的患者,中等CV風險是依據SCORE圖由10年CVD死亡風險≧1%且<5%所定義,但無確定的CHD或CHD風險相等事件。諸如SCORE的風險圖意欲協助在無臨床或臨床前疾病徵象的看似健康者中評估風險。SCORE是基於總膽固醇、年齡、性別、吸菸與收縮BP來測量10年CV死亡風險。這個風險量在使用非史他汀活性比對物(comparator)的單一療法研究中被認為是恰當的。
在24週雙盲研究治療期間,規模為100名患者(每組50名患者)的樣本意欲查出相對於基線至第24週於LDL-C方面平均百分率變化20%的治療差異性,其中0.05雙側顯著性量並假定共同SD為25%與5%非可評估主要評估指標。
劑量篩選
所有患者一開始是以75mg Q2W治療,且只有那些在8週治療後LDL-C量維持相同於或高於100mg/dL的患者從第12週起上調至150mg Q2W。
劑量、給藥頻率與上調方法的選定是根據提供CV疾病下降與低LDL-C值之潛在安全性考量的最佳益處所需的LDL-C下降。基於2個劑量研究結果,預期Q2W給藥方案在給藥間期間維持LDL-C穩定下降,其中150mg Q2W給藥在第12週提供最大效力。但是,對許多患者而言,使用150mg Q2W劑量所觀察到的效用量級對於達到目標LDL-C目標不是必須的,且可從較低劑量開始。使用劑量反應模型,選定75mg Q2W來提供LDL-C相對於基線下降大約50%;所有患者一開始是以75mg Q2W治療,且只有那些 在8週治療後LDL-C量維持相同於或高於100mg/dL的患者上調劑量至150mg Q2W(在第12週)。使用這個治療方案,預期大多數帶有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達到其目標LDL-C量,其中少數患者達到低於25mg/dL的量。
第2期研究的初步PK數據顯示,在雙盲治療期之後的8週追蹤期期間,對mAb316P的暴露衰退,其中仍可偵測到mAb316P的血清總濃度,但量極低。因此,為確保有夠低的非有效血清mAb316P濃度,在8週追蹤期期間(亦即最後一次給藥後10週)追蹤患者。這個試驗的藥物動力學結果至關重要,因為沒有史他汀背景會削弱mAb316P的效用。
研究目標
單一療法研究的主要目標是要證明相比於每天依折麥布(EZE)10mg,在帶有中度心血管(CV)風險的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中,於24週治療之後因為mAb316P每兩週(Q2W)作為單一療法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下降。
單一療法研究的次要目標如下。(1)為評估mAb316P 75mg相比於EZE在12週治療之後對於LDL-C的效用。(2)為評估mAb316P對於其他脂質參數(亦即ApoB、非HDL-C、總-C、Lp(a)、HDL-C、TG量,與Apo A-1量)的效用。(3)為評估MAb316P的安全性及耐受性。(4)為評估抗-MAb316P抗體的生成。(5)為評估MAb316P的藥物動力學(PK)。
研究設計
這是個隨機、雙盲、平行組、雙虛擬、以依折麥布為對照、平衡(1:1,mAb316P:依折麥布)、多中心、多國研究,俾以評估 mAb316P在帶有高膽固醇血症以及10年風險計分(SCORE)21%且<5%的患者中的效力及安全性。依據DM狀態進行隨機化的分層。在隨機分派之後,在24週的期間內患者每2週接受雙盲研究治療(mAb316P或安慰劑),以及每天PO依折麥布或依折麥布的安慰劑。依據第8週的LDL-C量上調劑量可在第12週時針對隨機分派至mAb316P的患者來進行。在雙盲治療期(DBTP)的最後一次訪視之後追蹤患者持續8週。研究設計顯示於第1圖中。
程序說明
研究由3個時期組成:篩選、雙盲治療以及追蹤。
篩選期-包括中間訪視持續至多2週,期間訓練患者(或另一位指定者,諸如配偶、親屬等)自行注射/注射mAb316P的安慰劑。進行適格性評估以允許將患者隨機分派至研究中。在隨機分配訪視之前,研究人員可選擇提供需要額外自行注射訓練的患者關於mAb316P之安慰劑的第二訓練套組。患者或研究人員可選擇讓緩者在家或在研究站點處注射。
雙盲治療期(DBTP)-一個24週的隨機、雙盲雙虛擬研究治療期。在隨機分派當日(第0週[D1]-V3)於研究站點處且在呼叫IVRS/IWRS隨機分配至研究中之後盡快完成雙盲期期間的第一次注射。隨後由患者(自行注射)或另一名指定者(諸如配偶、親屬等)在患者偏好地點(家等)完成後續注射。患者從隨機分派(V3)至多到第12週(V6)(亦即第0、2、4、6、8及10週)被隨機分成mAb316P+安慰劑,mAb316P的患者接受劑量為75mg的mAb316P,安慰劑的患者為每天PO接受依折麥布。在第12週訪視(V6)時,這些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1)若第8週的LDL-C<100mg/dL(1.81mmol/L),則繼續每兩週mAb316P 75mg(從第12週起直到第22週最後一次注射),或(2)若第8週的LDL-C為2100mg/dL(1.81mmol/L),則上 調劑量至每2週mAb316P 150mg(自第12週起直到第22週最後一次注射。從隨機分派(V3)至多到第24週(V8),被隨機分派至依折麥布的患者每2週接受注射mAb316P安慰劑+每天PO依折麥布10mg。
追蹤期-一個在雙盲治療期結束之後的8週期間。
研究參與的持續期間
研究持續期間包括至多2週的篩選期、關於效力及安全性評估的24週雙盲治療期,以及針對所有患者在DBTP最後一次訪視之後的8週治療後追蹤期。因此,每位患者的研究持續時間為約34週。
患者篩選
本研究的目標母體為依據系統性冠心病風險評估法(SCORE)帶有高膽固醇血症、10年風險計分≧1%且<5%所定義之處於中度心血管(CV)風險且有簽屬書面知情同意書的患者。
就下列排除要件篩選符合以上所有納入要件的患者,排除要件遵照下列3個分節來分類並編號:
A.與研究方法學有關的排除要件
1.在第-2週時(篩選,V1)的LDL-C<100mg/dL或>190mg/dL(分別為<2.59mmol/L或>4.9mmol/L)。
2.如下界定之有記錄CHD或CHD風險同義字的病史:(A)有記錄的CHD病史(包括下列一或多者):(1)急性心肌哽塞(MI);(2)沉默型MI;(3)不穩定型心絞痛;(4)冠狀動脈血管重建程序(例如經皮冠狀動脈干涉[PCI]或冠狀動脈繞道移植手術[CABG]);(5)臨床明顯的CHD,經由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測試(諸如冠狀動脈血管造影術、 使用跑步機的壓力測試、壓力心臟超音波或核磁成像)所診斷,(B)CHD風險同義字包括動脈粥樣硬化疾病之非冠心病形式的臨床徵象:(1)症狀性周邊動脈疾病;(2)腹主動脈瘤;或(3)暫時性缺血性中風或缺血性中風以及”因為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檢驗(諸如血管造影術或超音波)所致的臨床顯著頸動脈阻塞”。
3.帶有與風險SCORE≧5%或任何其他風險因子(如下列)有關之DM的患者:(1)有記錄的踝肱指數≦0.90的病史;(2)有記錄的微白蛋白尿或大量白蛋白尿(30)病史或在篩選訪視(第-2週)時試紙尿液分析>2+蛋白質;或(3)有記錄的前增生性或增生性視網膜病變病史或視網膜病變的雷射治療。
4.在篩選訪視的4週內(第-2週,V1)或在篩選與隨機分派訪視之間,使用劑量>每天1000mg的史他汀、菸鹼酸、膽酸結合螯合劑、腸道膽固醇吸收(ICA)阻斷劑(亦即依折麥布)或ω-3脂肪酸。
5.在篩選訪視(第-2週,V1)的6週內或在篩選與隨機分派訪視之間使用纖維酸。
6.在篩選訪視(第-2週)之前或在篩選與隨機分派訪視之間使用可能影響脂質的營養品或非處方藥療法持續至少4週,其不必然是固定劑量/數量。
7.在篩選訪視(第-2週)的4週內或在篩選與隨機分派訪視之間使用紅麴米產品。
8.在研究期間計畫接受計畫性PCI、CABG、頸動脈或周邊血管重建。
9.在篩選(第-2週,V1)或隨機分派(第0週)訪視時,收縮壓(BP)>160mmHg或舒張BP>100mmHg。
10.在過去12個月內的紐約心臟學會(NYHA)心臟衰竭第 III或IV類病史。
11.已知的出血性中風病史。
12.在篩選訪視(第-2週)時的年齡<18歲或成年人法定年齡,看何者較大。
13.在篩選訪視(第-2週)之前未被囑咐進行降膽固醇飲食的患者。
14.最近診斷(在隨機分派訪視[第0週]之前3個月內)或控制不良(在篩選訪視[第-2週]HbA1c>8.5%)的糖尿病。
15.存在任何臨床上顯著控制不良的內分泌疾病,已知會影響血清脂質或脂蛋白。註解:若在篩選之前劑量穩定已持續至少12週且在篩選訪視時的TSH量落在中央實驗室的正常範圍內,則可納入正在進行甲狀腺替代療法的患者。
16.在篩選訪視(第-2週)之前12個月內有減重手術的病史。
17.體重不穩定,由在篩選訪視(第-2週)前2個月內的變化>5kg所定義。
18.已知同型合子或異型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病史。
19.已知PCSK9功能喪失(例如遺傳突變或序列變異)的病史。
20.使用全身性皮質類固醇,除非用作為腦下垂體/腎上腺疾病的替代療法,在隨機分派訪視(第0週)之前持續至少6週的穩定方案。註解:局部、關節內、鼻內、吸入及眼用類固醇療法不被視為是”全身性”且是容許的。
21.使用連續雌激素或睪固酮激素替代療法,除非該方案在篩選訪視(第-2週)之前的過去6週已經是穩定的且在研究期間沒有改變方案的計畫。
22.在過去5年內的癌症病史,除了經充分治療的基底細胞皮膚癌、鱗狀細胞皮膚癌,或原位子宮頸癌。
23.已知的HIV陽性病史。
24.在1個月或5個半衰期內,已服用MAb316P訓練安慰劑套組以外的任何研究藥物的患者,端視何者較長。
25.先前已參加任何MAb316P或任何其他抗-PCSK9療法的臨床試驗的患者。
26.在篩選期期間撤回同意書的患者(不願意繼續或未交回的患者)。
27.諸如以下的情況/情形:(1)在篩選時所鑑別之任何臨床上顯著異常,其在研究人員或任何代理研究人員的判斷下將會妨礙研究安全結束或限制諸如較嚴重全身性疾病的評估指標評估,患者的預期壽命短;或(2)研究人員或任何代理研究人員基於任何理由認為不合適這個研究的患者,例如:(a)被認為無法滿足特定程序條件,諸如計畫性訪視;(b)患者或研究人認為無法投與或耐受長期注射;(c)直接涉入執行程序的研究人員或任何代理研究人員、藥師、研究協調者、其他研究人員或其相關人員等;或(d)存在研究人員認為實際上或預期將會限縮或限制患者參與研究期間的任何其他情況(例如地理性、社會性)。
28.在篩選期期間的實驗室研究結果(不包括隨機分派第0週實驗室):(1)B型肝炎表面抗原或C型肝炎抗體測試陽性(經自反測試確認);(2)在可能懷孕的女性中,血清β-hCG或尿液妊娠測試為陽性(包括第0週);(3)三酸甘油酯>400mg/dL(>4.52mmol/L)(容許實驗室重複1次);(4)eGFR<60mL/min/1.73 m2,依據4-變數MDRD研究等式(由中央實驗室計算);(5)ALT或AST>3 x ULN(容許實驗室重複1次);(6)CPK>3 x ULN(容許實驗室重複1次);或 (7)TSH<LLN或>ULN。
B.與背景療法有關的排除要件
29.在個別全國性產品標示上顯示的活性比對物(依折麥布)的所有禁忌症或使用的警告/預警(若有的話)。
C.與MAb316P有關的排除要件
30.已知對單株抗體治療劑過敏
31.懷孕或哺乳中女性
32.在無有效節育避孕方法及/或不願意或無法驗孕之有懷孕可能性的女性
註解:有懷孕可能性的女性必須在篩選訪視與隨機分派訪視時進行確認懷孕測試為陰性。她們必須在整個研究期間使用有效的避孕方法,並且同意在指定訪視時重複進行尿液懷孕測試。依據關於進行人類臨床試驗與市售藥品授權之非臨床安全性研究的註解指引,避孕施行方法必須符合高度有效節育的要件。停經後女性必須是閉經持續至少12個月。
研究治療
研究用藥(IMP)及投藥
均在自動注射器中以1mL體積提供呈75mg/mL以及150mg/mL的無菌mAb316P藥品。以與mAb316P相同的調配物在自動注射器中以1mL體積製備mAb316P的無菌安慰劑而未添加蛋白質。
依折麥布10mg錠劑完全囊封。依折麥布用安慰劑膠囊。
可藉由自行注射或藉由另一名指定者(諸如配偶、親屬等)投與mAb316P IMP。用過的自動注射器被丟棄至提供給患者的利器容器中。
要求患者將mAb316P IMP儲存於冰箱中,在投藥之前,將 IMP於室溫下放在外面的一個安全地點歷時約30至40分鐘。之後,應盡快投與IMP。
在雙盲治療期期間,每兩週皮下投與mAb316P或mAb316P的安慰劑,從第0週起持續至多到雙盲治療期結束前2週的最後一次注射(第22週)。
MAb316P IMP注射劑理想中是每2週在是日的大致相同時間皮下投與;但是,可接受有±3天的窗期。
每天在是日大致相同時間經口服用依折麥布10mg或依折麥布膠囊的安慰劑一次,可或可不隨著食物。
研究評估指標
主要效力評估指標
主要效力評估指標是至第22週LDL-C相對於基線的計算百分率變化,其定義為:100x(LDL-C在第24週的計算值-LDL-C在基線的計算值)/LDL-C在基線的計算值。
LDL-C的基線計算值是在第一次雙盲IMP之前取得的最後一個LDL-C量,定義為第一次雙盲注射日期與第一次服用膠囊之間的最早者。
LDL-C在第24週的計算值是在第24週時間窗中以及在主要效力期期間取得的LDL-C量。主要效力期定義為從第一次雙盲IMP起至多到最後一次IMP注射後21天或至多到第24週分析窗的上限的時間,端視何者先到。
依據以上定義,若適當的話,所有的LDL-C計算值(計畫或非計畫,空腹或非空腹)可用於提供主要效力評估指標的數值。
次要效力評估指標
重要次要效力評估指標
(1)LDL-C相對於基線到第12週的計算值百分率變化:如上的類似定義以及通例,除了在第12週的LDL-C計算值是在第12週分析窗內以及在12週效力期期間所取得的LDL-C量。12週效力期定義為從第一次雙盲IMP至多到第6次訪視再供應IVRS接觸或至多到最後一次雙盲IMP注射後21天的時間,端視何者先到。在第6次訪視再供應IVRS接觸當日收集的血液樣本被認為是滴定前。
(2)Apo B相對於基線至第24週的百分率變化。與主要評估指標相同的定義以及通例。
(3)非HDL-C相對於基線至第24週的百分率變化。與主要評估指標相同的定義以及通例。
(4)總C相對於基線至第24週的百分率變化。與主要評估指標相同的定義以及通例。
(5)Apo B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百分率變化。與LDL-C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計算值百分率變化相同的定義以及通例。
(6)非HDL-C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百分率變化。與LDL-C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計算值百分率變化相同的定義以及通例。
(7)總C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百分率變化。與LDL-C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計算值百分率變化相同的定義以及通例。
(8)在第24週達到LDL-C目標<100mg/dl(2.59mmol/mL)的患者比例,與主要評估指標相同的定義以及通例。
(9)在第24週達到LDL-C目標<70mg/dl(1.81mmol/mL)的患者比例,與主要評估指標相同的定義以及通例。
(10)Lp(a)相對於基線至第24週的百分率變化。與主要評估指標相同的定義以及通例。
(11)HDL-C相對於基線至第24週的百分率變化。與主要評 估指標相同的定義以及通例。
(12)HDL-C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百分率變化。與LDL-C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計算值百分率變化相同的定義以及通例。
(13)Lp(a)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百分率變化。與LDL-C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計算值百分率變化相同的定義以及通例。
(14)空腹TG相對於基線至第24週的百分率變化。與主要評估指標相同的定義以及通例。
(15)空腹TG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百分率變化。與LDL-C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計算值百分率變化相同的定義以及通例。
(16)Apo A-1相對於基線至第24週的百分率變化。與主要評估指標相同的定義以及通例。
(17)Apo A-1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百分率變化。與LDL-C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計算值百分率變化相同的定義以及通例。
其他次要效力評估指標
(18)在第12週達到LDL-C<100mg/dL(2.59mmol/L)的患者比例。
(19)在第12週達到LDL-C<70mg/dL(1.81mmol/L)的患者比例。
(20)LDL-C(mg/dL及mmol/L)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與第24週的絕對變化。
(21)Apo B/Apo A-1比例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至第24週的變化。
(22)在第12週與第24週時具有Apo B<80mg/dL(0.8g/L)之患者比例。
(23)在第12週與第24週時具有非HDL-C<100mg/dL(2.59mmol/L)之患者比例。
(24)在第12週與第24週時具有LDL-C<70mg/dL(1.81mmol/L)及/或LDL-C下降?50%(若LDL-C?70mg/dL[1.81mmol/L])之患者比例。
效力評估方法
脂質參數
直接測量總-C、HDL-C、TG、Apo B、Apo A-1,以及Lp(a)。在所有訪視時(除了第-1週以及追蹤訪視以外)使用Friedewald公式計算LDL-C。若TG值超過400mg/dL(4.52mmol/L),則中央實驗室反過來測量(經由貝他定量法)LDL-C而不是計算LDL-C。藉由將總-C扣除HDL-C而計算出非HDL-C。計算Apo B/Apo A-1比例。
安全性評估指標-觀察期
安全性數據的觀察結果如下:
治療前期:治療前觀察期定義為自簽署同意書開始至多到雙盲IMP的第一次給藥。
TEAE期:TEAE觀察期定義為自雙盲IMP第一次給藥起至雙盲IMP注射最後一次給藥+70天(10週)的時間,因為直到在停止雙盲IMP注射後10週預期MAb316P有殘餘效用。
治療後期:治療後觀察期定義為始於TEAE期結束後當日至多到研究結束的時間。
安全性評估指標-安全性實驗室
臨床實驗室數據是由尿液分析與血液分析、血液學(RBC計數、紅血球體積分布寬度(RDW)、網狀血球計數、血色素、血容比、血小板、具有血球分類計數的WBC計數)、標準化學(葡萄糖、鈉、鉀、氯、碳酸氫鹽、鈣、磷、尿素氮、肌酸酐、尿酸、總蛋白質、LDH、白蛋白、伽傌麩胺醯基轉移酶[γGT])、C型肝炎抗體、肝功 能檢查(ALT、AST、ALP,以及總膽紅素),以及CPK。
安全性評估指標-生命徵象測定:生命徵象包括:HR、站立位置的收縮壓與舒張壓。
其他評估指標抗-MAb316P抗體評估:抗-mAb316P抗體包括抗體狀態(陽性/陰性)以及抗體效價。
取樣時間:在整個研究期間規律地取得抗-mAb316P抗體測定用的血清樣本。於IMP注射前(給藥前)在隨機分派訪視時取得第一個計畫樣本。
在追蹤訪視時抗-mAb316P抗體效價為240或低於240的患者要再取得額外的抗體樣本,在最後一次給藥後6至12個月時且之後約每3至6個月直到效價回到低於240。為了維持研究的盲性,關於研究後抗-mAb316P抗體之樣本收集需求是針對在追蹤訪視時效價低於240的患者來進行。
取樣程序:每個抗-mAb316P抗體樣本收取五(5)ml血液體積。
生物分析方法:分析所有抗-mAb316P抗體(ADA;抗-藥物抗體)樣本。
使用有效非定量、以效價為基礎的架橋免疫分析來分析抗-mAb316P抗體樣本。其涉及初始篩選、以藥物特異性為基礎的確認分析,以及量測抗-MAb316P抗體在樣本中的效價。偵測下限為約1.5ng/mL。
針對中和抗體,使用有效非定量、競爭性配體結合分析來評估在ADA分析中為陽性的樣本。依據單株陽性對照中和抗體,偵測下限為390ng/mL。
hs-CRP:hs-CRP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與第24週的百分率變化。
HbA1C:HbA1C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與第24週的絕對變化(%)。
EQ-5D患者問卷調查:EQ-5D是由EuroQol團體所發展出來的健康狀態標準化量測法,便於提供一種關於在臨床上與在經濟上估算健康的簡易、通用量測法。EQ-5D做為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的一種測量法,以5個面向來定義健康:行動能力、自我照顧、日常生活、疼痛/不舒服、焦慮/沮喪。各個面向可勾選三個反應中之一者(嚴重性的3個順序程度):”沒問題”(1)、”有些問題"(2)、"嚴重問題"(3)。整體健康狀態定義為5個數字的號碼。由5個面向分類所界定的健康狀態可以轉換成量化健康狀態的對應指標計分,其中0表示"死亡"而1表示"完全健康"。若缺漏一或多個面向的回覆,則未能得到指標計分。
EQ-5D變數包括對各個EQ-5D項目的回覆、指標計分以及指標計分相對於基線的變化。
藥物動力學:藥物動力學變數包括總血清mAb316P濃度。若需要的話,可從相同PK樣本量測總PCSK9濃度以及游離PCSK9濃度。
取樣時間:在IMP(給藥前)於第0週(隨機分派訪視)時以及接著在數次訪視時收集用於總mAb316P濃度的血清樣本直到追蹤期結束。為收集吸收期的資訊,在第22週IMP注射後5天(±2)或在任一次隨後IMP注射後5天(±2)於患者正在治療時收集非必須的PK樣本。
取樣程序:每個PK樣本收取五(5)ml血液體積。
生物分析方法:使用有效酵素連結免疫吸分析(ELISA)分析所有PK樣本以供測定總mAb316P濃度(亦即游離mAb316P以及存在於PCSK9:mAb316P複合體中的mAb316P)。這個分析的量化下 限(LLQ)為0.078μg/mL。
若需要的話,可使用有效ELISA分析PK樣本以供測定總PCSK9量以及游離PCSK9量。總PCSK9分析的LLQ為0.156μg/mL,而游離PCSK9分析的LLQ為0.0312μg/mL。
研究程序
關於在第1天/第0週(隨機分派訪視)後的所有訪視,容許某個天數的時間框(timeframe)。在第12週與第24週時訪視的窗期間為±3天,而在雙盲治療期與追蹤期期間的所有其他站點訪視為±7天。隨機分派訪視(第1天/第0週)以及注射訓練的篩選訪視(第-1週)容許+3天的窗期。
血液採樣:針對整個研究期間的所有站點訪視,關於測定脂質參數(亦即總-C、LDL-C、HDL-C、TG、非HDL-C、Apo B、Apo A-1、Apo B/Apo A-1比例、Lp[a])的血液採樣應在早上於空腹狀態下進行(亦即過夜,至少10至12小時空腹且禁菸)。在血液採樣前48小時內不允許飲酒以及在血液採樣前24小時內不允許劇烈運動。
實驗室測試:收集實驗室數據並轉送至中央實驗室,實驗室數據包括血液學;化學;肝功能檢查(在總膽紅素值高於正常範圍的情況下,會自動分成結合膽紅素以及非結合膽紅素);肌酸磷酸激酶(CPK);B型肝炎表面抗原;C型肝炎抗體(使用自反檢驗確認陽性結果);以及血清妊娠測試。
尿液取樣:尿液分析-在中央實驗室進行試紙檢驗並且評估pH、比重以及血液、蛋白質、葡萄糖、酮、硝酸鹽、白血球酯酶、尿膽原質與膽紅素的存在。若試紙檢測異常,則進行標準顯微術。
其他評估指標評估方法:在研究期間由中央實驗室量測所有 其他血液參數。在血液採樣前48小時內不允許飲酒以及在血液採樣前24小時內不允許劇烈運動。在整個研究期間由中央實驗室定期地量測血糖參數((HbA1c與血糖)。關於發炎性參數的血液取樣,在整個研究期間定期地收集hs-CRP。
藥物動力學樣本:在整個研究期間定期地取得血清樣本供評估mAb316P濃度。
體檢:應進行一般性體檢。
血壓(BP)/心率:大約在是日的相同時間對同一手臂使用相同裝置以坐姿在標準化條件下量測BP(在患者以坐姿舒適休息持續至少5分鐘後)。以e-CFR記錄數值;均記錄收縮BP與舒張BP。在第一次篩選訪視時,應記錄雙臂的BP。在這次訪視時訂出有最高舒張壓的手臂,並在整個研究期間在這隻手臂量測BP。以e-CRF記錄最高值。在量測BP的同時量測心率。
心電圖:應在休息至少10分鐘後以仰位來進行12極導ECG。
體重與身高:在患者穿著內衣或極輕服飾且沒有鞋子與膀胱排空的情況下取得體重。
統計分析
計算樣本大小為每個治療45名患者的組別,基於先前mAb316P試驗(McKenney 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monoclonal antibody to 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 serine protease,SAR236553/REGN727,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cholesterolemia receiving ongoing stable atorvastatin therapy”,J Am Coll Cardiol,vol.59,pp.2344-2353(2012))與5%的預期排除率,使用2側t檢定在5%顯著性下,假定共同標準差(SD)為25%以得到95%檢定力來偵測mAb316P與依折麥布在LDL-C相對於基線至 第24週之百分率變化的平均差為20%。
在意向治療(ITT)母體中評估主要評估指標,該意向治療母體包括具有至少一個在基線以及在從第4至24週預定時間點之一者的LDL-C計算值的所有隨機分派患者。亦進行治療中分析(對應於經調整ITT或mITT),其包括所有經隨機分派並治療的患者,該等患者具有至少一個在基線以及在從第4至24週治療中預定時間點之一者的LDL-C計算值,定義為在研究治療第一次給藥與至多到最後一次注射後21天或最後一次服用膠囊後3天(看何者先到)之間的期間。
藉由混合效用模型重複測量(MMRM)法的方式(Siddiqui et al.,MMRM vs.LOCF: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based on simulation study and 25 NDA datasets”,J Biopharm Stat,vol.19,pp.227-246(2009);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issing Data in Clinical Trials”Panel on Handling Missing Data in Clinical Trials.Committee on National Statistics,Division of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Education.2010.Washington,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Andersen et al.,“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ixed effects models for repeated measures to clinical trial data”,Pharm Stat.,vol.12,pp.7-16(2013))產生缺漏的數據。關於ITT分析,不論其狀態是治療中或不在治療中,在第4週至第24週預定時間點(表示第4、8、12、16與24週)的所有變數量測值用於MMRM中。一個MMRM模型用於LDL-C以提供治療組在第24週與第12週間的最小平方平均估算值與比較結果。下面提供關於模型的更多詳細說明。關於治療中分析,於第4週至第24週的預定時間點之所有可用治療中量測值(亦即在最後一次注射後至多21天/在最後一次服用膠囊後3天,看何者先到)被用於MMRM 模型中。ITT分析是以相同方式,一個模型用於提供治療中分析用的在第24週與第12週間的估算值與比較結果。以與主要評估指標類似的方式分析Lp(a)與三酸甘油酯以外的連續重要次要評估指標並且在下文提供關於次要評估指標與次族群分析的統計方法學的說明。
安全性分析包括所有經隨機分派與治療的患者。藉由敘述統計學分析安全性數據。所有統計分析是使用SAS®第9.2版或更高版本(SAS Institute Inc.,Cary,NC)來進行。
重複量測的混合效用模型(MMRM)
MMRM包括治療組(mAb316P對依折麥布)、時間點(第4、8、12、16與24週)與治療隨時間點之交互作用的固定型絕對效用,以及基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與基線值隨時間之交互作用的連續固定共變量。針對治療組,模型的輸出資料是在第24週經基線調整的最小平方(LS)平均估算值及其對應標準誤(SE)。使用適當的對比陳述(contrast statement)以2側5% α水準來檢定這些估算值的差異。為估算主要分析的可靠性並比較組別之間的治療中結果,亦將MMRM模型應用於在治療中收集的LDL-C值。
次族群分析
為評估不同次族群的治療效用均一性,治療隨次族群因子、時間點隨次族群因子以及治療隨時間點隨次族群因子交互作用因子項以及次族群因子項被加至主要MMRM模型中。感興趣的次族群包括身體質量指標(BMI)≧30kg/m2;性別;區域(北美、西歐);年齡≧65歲;基線LDL-C(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65-269
130或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65-270
160mg/dL);基線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40mg/dL;基線空腹三酸甘油酯≧150mg/dL;基線脂蛋白(a)[Lp(a)]≧30mg/dL;以及基線游離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桿菌素/克新第9型(PCSK9)量(低於/高於中間值)。
重要次要評估指標的統計分析
為分析重要次要評估指標,使用層級程序(hierarchical procedure)來控制第I類誤差並且處理多重性。在意向治療母體中使用上面給予的順序按序測試次要效力評估指標。除了Lp(a)與三酸甘油酯以外,使用與治療組固定絕對效用之主要評估指標相同的MMRM模型(計畫時間點至多到第24週與治療隨時間點之交互作用),以及對應基線值之連續固定共變量與基線值隨時間點之交互作用來分析連續重要次要評估指標(包括在第12週的次要評估指標)。使用多重插補法分析Lp(a)與三酸甘油酯(其具有非高斯分佈)以及成對評估指標(具有LDL-C<100mg/dL且<70mg/dL的患者比例)以處理缺失數值。就Lp(a)與三酸甘油酯而言,多重插補後為使用治療組與對應基線值作為效應的穩健回歸模型。對於成對評估指標,多重插補接而為使用治療組作為效用而對應基線值作為共變量的邏輯回歸。使用如上所述相同的統計學方法使用治療中數值來運用重要次要評估指標的靈敏度分析。
結果
在篩選的204名患者中,103名符合研究的適格性要件並經隨機分派(至mAb316P組有52名而至依折麥布組有51名;第2圖)。基線特徵以及脂質參數在2個研究組之間是平均分佈的(表1)。總共4名患者在篩選時經鑑別患有糖尿病(mAb316P組1名而依折麥布組1名)。平均基線LDL-C量為mAb316P組141.1mg/dL(3.65mmol/L)而依折麥布組138.3mg/dL(3.58mmol/L)(表1)。
在第12週,mAb316P組中的14名患者以不知情的方式上調至150mg Q2W給藥方案,因為其第8週8LDL-C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66-271
70mg/dL;這些患者中只有一名的LDL-C>100mg/dL。上調至mAb316P 150 mg Q2W之患者的平均基線LDL-C值為153.2mg/dL(3.96mmol/L),而沒有上調的患者為134.7mg/dL(3.48mmol/L)。根據患者被上調與否,其他脂質數值基線值顯示於表2中。
總體而言,在mAb316P組中44/52(85%)的患者以及在依折麥布組中44/51(86%)的患者完成了24週治療期(第2圖)。研究治療中斷的主要原因是治療組的TEAE(第2圖)。提早中斷治療的15名患者中,mAb316P組中3名(6%)患者而依折麥布組中5名(10%)患者在第24週沒有LDL-C計算值。
各組的四十八名患者自行注射所有注射劑(依折麥布組為94%,mAb316P組為92%)。依折麥布組中三名患者以及mAb316P中4名患者自行注射一些注射劑並要求另一者注射其他注射劑。沒有患者要求另一個人來執行其所有的注射。
所有經隨機分派的患者接受了至少一劑分配給他們的藥物以及被包括在意向治療(ITT)和安全性母體中(第2圖)。各個治療組有一名患者在任何隨機分派後LDL-C測量前退出治療並因此被排除在治療中分析以外。然而,他們接續研究並且儘管未受到治療但在24週研究結束之前完成LDL-C測量,因此被納入ITT分析。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68-1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69-15
效力結果
就主要效力分析(ITT分析)而言,LDL-C至第24週相對於基線下降的最小平方(LS)平均(SE)百分率在mAb316P組為47(3)%,相對在依折麥布組為16(3)%,其中組間的統計學上顯著LS平均(SE)差為-32(4)%(P<0.0001)(表3)。來自於治療中分析的結果類似於那些來自ITT分析者:至第24週相對於基線LS平均(SE)LDL-C下降分別為mAb316P是54(2)%相對依折麥布是17(2)%(P<0.0001) (表3)。
在第12週時,mAb316P組的所有患者接受75mg Q2W,LDL-C量在ITT分析中下降達48(3)%(mAb316P)相對20(3)%(依折麥布),其中組間LS平均(SE)差為-28(4)%(P<0.0001)。在治療中分析中,於第12週時的對應LDL-C下降為mAb316P 53(2)%相對依折麥布20(2)%,其中組間LS平均(SE)差為-33(3)%。
第3圖顯示針對經mAb316P和依折麥布治療的患者在整個研究期中LDL-C量的時間-過程變化。這裡顯示治療中的數值,因為旨在了解的藥物效用的持久性,不因干擾因子而有任何偏差。接受mAb316P的患者在LDL-C相對於基線至第4週急劇滑落,其中從第4週至在24週時治療期結束維持穩健的LDL-C下降。於MMRM模型中,治療和時間點之間交互作用的統計學分析不顯著,提示mAb316P的降LDL效用相對依折麥布隨時間的穩定性(如第3圖中所示)。
在上調之前,於第12週時LDL-C下降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70-272
50%之患者的估算比例在mAb316P組為58%,相較於依折麥布組(ITT)的患者為3%。治療中分析的對應值於mAb316P組為65%而在依折麥布組為2%。所有患者在暴露於治療時對mAb316P有反應(治療中母體)(第4圖)。
為了估算基於LDL-C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70-273
70mg/dL取代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70-274
100mg/dL的上調對於主要效力參數的影響,進行一個額外的分析,其排除儘管LDL-C值<100mg/dL卻仍上調之13名患者的上調後LDL-C值;該分析得到與整體ITT分析相似的結果(表4)。
關於mAb316P,在第24週時相對於基線在Apo B、總膽固醇及非HDL-C方面的百分率下降對比依折麥布明顯更大且類似於ITT與治療中分析中者(表5)。在研究治療之後觀察到Lp(a)、TG 的中度下降以及HDL-C增加,其中mAb316P組和依折麥布組之間無顯著差異(表5)。
次族群分析指示,在ITT母體中針對各種參數來說,mAb316P效力相對於依折麥布無重要差異(第5圖)。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72-1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73-1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74-18
†顯示Lp(a)與TG之經調整平均(SE)百分率變化的合併估算值。
‡因為mAb316P相對依折麥布在第24週的Lp(a)差異不顯著,未依照固定階層法進行進一步顯著性檢定。TG、HDL-C及ApoA-1的P-值僅顯示為描述性目的。
§P-值僅顯示為描述性目的。
Apo,缺脂脂蛋白;CI,信賴區間;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ITT,意向治療;Lp(a),脂蛋白(a);LS,最小平方;Q2W,每2週;SE,平均誤;TG,三酸甘油酯。
安全性結果
感受到至少一次TEAE之患者的整體百分率在mAb316P組為69%而在依折麥布組為78%(表6)。沒有死亡。在TEAE期期間報導有兩則SAE:一名接受Ab316P 75mg Q2W歷時3個月且有心房震顫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的患者感受到肺栓塞;中斷研究治療且患者住院治療,其於醫院內復原。一名有關節炎醫學病史的依折麥布組患者感受到肩臼侵蝕且住院接受手術治療(肩關節成形術)。患者在醫院內復原並完成研究。沒有SAE被研究人員認為和研究治療有相關性。在任一治療組的5%或更多患者中所發生的TEAE顯示於表6中。
在一或多個TEAE之後,九名患者提前中斷研究治療(mAb316P組中5[10%]名患者而依折麥布組中4[8%]名患者)。在依折麥布組中,導致中斷的TEAE是痛風1名患者,疲倦、背痛與頻尿1名患者,腹部抽筋和注射部位反應1名患者,與夢境鮮明1名患者。在mAb316P組中,導致中斷的TEAE是肺栓塞1名患者,噁心、疲倦、頭痛與潮紅1名患者,關節痛(全身痛苦)1名患者,注射部位反應1名患者,以及腹瀉其他1名患者。
最常見的TEAE類型為感染(42.3% mAb316P相對於39.2%依折麥布),大多是呼吸方面。肌肉相關的TEAE發生於2(4%)名mAb316P患者以及2(4%)名依折麥布患者中。在1名依折麥布組 的患者中報導肌酸激酶量升高超過正常值上限的10倍(表6)。三名患者感到局部注射部位反應(mAb316P組中有1[2%]名患者而在依折麥布組中有2[4%]名患者)。這些事件為輕度。mAb316P組中的患者在連續注射之後感到3次局部注射部位反應。以mAb316P 75mg Q2W治療的三名患者經歷至少1次LDL-C值<25mg/dL;觀察這3名患者沒有與低LDL-C量相關聯的具體安全問題。
依折麥布組的幾名(2名或更少)患者而mAb316P組沒有患者於生命徵象(血壓、心率)方面表現異常。此外,丙胺酸胺基轉移酶或天冬胺酸胺基轉移酶沒有增加超過正常值上限的3倍(表6)。mAb316P組中有比依折麥布組更多患者的血糖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76-275
126mg/dL(7mmol/L)(6名患者對1名患者;表6)。mAb316P組中於治療期期間經歷高血糖的6名患者在篩選或基線時有異常空腹葡萄糖且從篩選至第24週沒有觀察到血糖或HbA1c有任何變化形態(表7)。
在mAb316P的6(12%)名患者中發現治療出現的抗-藥物抗體而在依折麥布組的患者中未觀察到。對於所有抗-藥物抗體陽性的患者,效價低(在所用的分析中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76-276
240)且未偵測到可能會影響mAb316P藥物動力學、LDL-C效用或安全性的中和抗-藥物抗體。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77-1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78-2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79-21
這是mAb316P的第一個第3期研究,mAb316P的第一個單一療法研究,以及使用了75mg Q2W給藥方案的第一個研究。相較於依折麥布,MAb316P在整個24週治療中證明作為單一療法的效力優越。在ITT分析中,於接受mAb316P 75mg Q2的患者中,於第12週(上調前)觀察到LDL-C下降48%,相比於依折麥布每天10mg為20%。治療中患者的相應下降於mAb316P 75mg Q2W為53%相對於依折麥布為20%。
MAb316P效力在包括LDL-C和PCSK9量及人口統計的基線參數均一致。事實上,於治療中分析內所有經mAb316P治療的患者都對呈單一療法的75mg Q2W有反應。MAb316P單一療法顯示從第4至24週有持續降低LDL的效用。
與LDL-C顯著下降一致的是,mAb316P還提供了總膽固醇、Apo B與非HDL-C的穩健下降。MAb316P導致Lp(a)在本研究中下降18%,相較於依折麥布組為12%。
MAb316P證明耐受性和安全性可與依折麥布相比擬。肌肉相關的AE以相同頻率發生在兩個治療組(mAb316P患者為4%而依折麥布患者為4%)中。此外,在經mAb316P治療的患者體內生成之抗-藥物抗體低。
總結,這是PCSK9抑制劑的第一個6個月持續時間、第3期、盲性評估。於單一療法母體中,觀察到mAb316P 75mg Q2W組在第12週時LDL-C下降~50%,比在依折麥布組中所觀察到(20%)顯著更大。本研究是從第2期試驗的安全性觀察延伸,沒有顯示似乎會限制使用和耐受性的安全信號之證據。這也是PCSK9之可注射性單株抗體採用可拋棄式自動注射器的首次隨機、對照試驗,採用可拋棄式自動注射器造成了一些注射相關的AE(mAb316P患者<2%而依折麥布患者<4%)。
藥物動力學結果
在接受mAb316P單一療法的患者中,評估對mAb316P、游離PCSK9和LDL-C濃度之間的相關性。亦在依折麥布組中評估游離PCSK9和LDL-C的變化。
使用有效的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分析來測定血清mAb316P與游離PCSK9量。
對未於第12週前中斷的46名mAb316P治療組患者進行藥物動力學分析(表8)。在46名經mAb316P治療的患者中,32名患者在第8週達到LDL-C<70mg/dL,並維持mAb316P 75mg Q2W而14名患者上調到mAb316P 150mg Q2W。
與未經上調的mAb316P患者相比,經上調的mAb316P患 者的基線LDL-C量較大(P=0.044)(表9)。在未經上調的組別中,在第4週觀察到的LDL-C下降持續直到第24週(第6A圖)。在經上調的組別中,LDL-C量在第4週也下降,但到一個比未經上調組別相對小的程度(第6A圖)。使用mAb316P在LDL-C方面的下降在第12週與第24週是相似的,不管mAb316P劑量是否在第12週被上調(第6A圖),且一致地比使用依折麥布還大(表9)。
在所有患者接受75mg劑量的前12週研究中,血清在經上調和未經上調組別中的mAb316P量類似,且在第12週上調的患者約為倍增(第6B圖,表9)。
相比於未經上調的組別以及依折麥布組,經上調組別中的基線游離PCSK9量和總PCSK9量略大(表9)。在未經上調的組別中游離PCSK9量在第4週達到最低點;在經上調的組別中游離PCSK9量在第4-12週也下降,但比未經上調的組別還高2-3倍(第6C圖;表9)。在第12週上調至mAb316P 150mg Q2W與游離PCSK9量的追加抑制有關;下降維持至第24週(第6C圖;表9)。在依折麥布組中,游離PCSK9量相對於基線保持對應不變至第12週,但在第24週下降(表9)。總PCSK9量在以mAb316P而不是依折麥布治療之後增加(表9),可能是因為抗體:PCSK9複合體有比游離PCSK9更長的半衰期。
在維持mAb316P 75mg Q2W單一療法直到第24週的患者中,游離PCSK9量在第4週下降地最多;降LDL-C效力從第4週維持到第24週。於第12週在上調至mAb316P 150mg Q2W的患者中,mAb316P血清濃度一如預期增加並且有游離PCSK9量的額外降低,但對LDL-C還有一點效用。結果表明,使用mAb316P 75mg Q2W的單一療法在大部分未接受史他汀或其他血脂調節療法的患者體內就足以阻斷游離PCSK9並維持降低LDL-C效力超過24週。 因為mAb316P的目標媒介的廓清是透過其結合到游離PCSK9而加速,在患者同時接受史他汀或其它脂質調節劑增加游離PCSK9的臨床條件下可能需要更高劑量mAb316P。
本發明範疇不受本文所述的特定具體例所囿限。實際上,本發明除了本文所述以外的各種修改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將從前面的描述和附圖而變得明顯。這些修改落入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83-2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84-23
實例3:抗-PCSK9抗體(”mAb316P”)在帶有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之對史他汀不耐受的患者中之效力與安全性的隨機、雙盲研究
引言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評估抗-PCSK9抗體(”mAb316P”,也被稱為REGN727或里洛單抗)在對史他汀不耐受之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heFH和非FH)體內相比於依折麥布(EZE)降低LDL-C的能力。
在臨床試驗的肌肉相關症狀中,涉及具有較高的治療依從性和史他汀耐受性的高度選擇患者組別,可能無法在臨床上反映肌痛的真實發病率,如同觀察性研究的結果所證明。肌肉相關不良事件(AE)發生率的差異可能對於某些經歷多種藥物之AE的患者來說是繼發性的,且這可能並不能代表對史他汀的真實不耐受性。因此,考慮到可能對多種藥物而不只是對史他汀有AE的患者,篩選足夠數量的患者並招募至本研究的單盲安慰劑試行期,以確保雙盲治療期的樣本大小為250名患者(100:100:50;mAb316P:EZE:阿托伐他汀)。
250名患者的樣本大小(100:100:50;mAb316P:EZE:阿托伐他汀),24週雙盲研究治療的持續時間,是要獲得關於效力的資訊並取得一般安全性事件、所有的骨骼肌相關事件,以及特別是骨骼肌事件相關的退出的敘述性經歷。在這個研究中納入帶有中度、高度或極高度CV風險之對史他汀不耐受的患者,作為一個當只有使用非史他汀替代品時將更難以達到LDL-C目標達成的母體。CV風險的定義是基於現有準則(參見,例如,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和歐洲動脈硬化學會[EAS]的血脂異常管理專案組,ESC/EAS血脂異常管理指南。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1;32:1769-1818);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1;32:1769-1818);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CEP]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JAMA 2001;285:2486-2497)。
使用2週廓清期以確保背景療法對比較組沒有殘餘效應。
使用4週安慰劑試行期以消除對其他藥物(包括安慰劑)生成肌肉相關症狀的患者。
mAb316P的第2期研究之初步藥物動力學數據表明,暴露於mAb316P在雙盲治療期後的8週追蹤期期間下降,其中mAb316P總血清濃度仍能偵測到,但在非常低的量。因此,為了確保足夠低、非有效血清mAb316P濃度,在8週追蹤期期間追蹤患者(即最後一次給藥後10週)。
依折麥布用作為活性比對物,因為依折麥布是對無法耐受史他汀之患者的現行標準照護,且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評估LDL-C在24週mAb316P之後相比於EZE的下降。亦納入阿托伐他汀作為一個比對物,以確定在該研究中選擇的母體是一個真正對史他汀不耐受的母體,其是透過因為骨骼肌相關AE而中斷的發生率和頻率來進行評估(Fung and Crook,Cardiovasc.Ther.2012 Oct,30(5):e212-218)。
在本研究中使用兩個劑量的mAb316P:每隔一週(Q2W)皮下投與75mg和150mg。劑量的選擇是基於從第1期和第2期計畫的數據。劑量、給藥頻率和上調方法的選擇也根據在CVD減小方面提供最佳益處所需的LDL-C下降和關於低LDL-C值的潛在安全性考量。
Q2W給藥方案預期能在整個給藥間間隔維持LDL-C穩定降 低,其中150mg Q2W劑量在第12週提供最大效力。然而,對於許多患者來說,使用150mg Q2W劑量觀察到的效用量級對於達到LDL-C目標不是必需的,且治療可以從較低的劑量開始。因此,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最初用75mg Q2W治療,只有那些有高度和極高度CV風險且LDL-C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87-277
70mg/dL的患者以及有中度CV風險和LDL-C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87-278
100mg/dl的患者在8週治療後於第12週上調劑量至150mg Q2W。
基於在開始本研究時的臨床數據,在有非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或異型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母體中,使用mAb316P治療已顯示出顯著的降LDL-C效用並通常具有良好耐受性。關於LDL-C降低的效力與總-C、ApoB、非HDL-C與ApoB/ApoA-1比例和HDL-C、TG及Lp(a)正趨勢的一致結果有關連性。沒有證據表明,mAb316P對其他心血管(CV)危險因子(例如,體重、血壓、葡萄糖,或C-反應蛋白)產生不利影響。
研究目標
該研究的主要目標為相比於每天口服一次10mg(PO QD)在對史他汀不耐受之帶有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heFH與非FH)的患者中證明透過mAb316P在24週後的LDL-C下降。
研究的次要目標是:(1)評估mAb316P 75mg相比於EZE對於LDL-C在12週治療後的效用;(2)評估mAb316P對其他脂質參數(例如,ApoB、非HDL-C、總-C、Lp(a)、HDL-C、TG量與ApoA-1量)的影響;(3)評估mAb316P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包括骨骼肌相關的AE的發生率和退出治療率的特徵鑑定;及(4)評估抗-mAb316P抗體的生成。
研究設計
本研究為隨機、雙盲、雙虛擬、以活性劑為對照、平行組、多國、多中心研究,其中對史他汀不耐受的患者帶有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以及中度、高度或極高度CV風險。研究設計繪示於第7圖中。
史他汀不耐受性定義為由於骨骼肌相關症狀而無法耐受至少2種呈核准最低日劑量的先前史他汀,骨骼肌相關症狀為扭傷或或創傷以外者,如疼痛、痛苦、虛弱或抽筋,其在史他汀治療期間開始或增加並當史他汀治療中斷時停止。
研究由5個時期組成:篩選;廓清;單盲安慰劑試行;雙盲治療;以及追蹤。
(1)篩選:
篩選持續約1週(第-7週)。從篩選開始至治療訪視結束,要求患者在整個研究持續時間維持與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治療第三版(NCEP-ATP III)治療性生活型態改變(TLC)飲食相同的穩定飲食。
(2)廓清:
符合所有篩選納入要件以及排除要件的患者進入一個EZE、史他汀(關於服用非經核准劑量或方案的患者)與紅麴米的2週(第-6週至第-4週)廓清期。
(3)單盲安慰劑試行:
在廓清後,患者進入一個4週(第-4週至第0週)、單盲(僅患者對治療不知情)安慰劑試行期,其由使用安慰劑(針對mAb316P Q2W)(總計2次給藥)4週治療加上安慰劑(針對EZE/阿托伐他汀膠囊PO QD(28次給藥))所組成。
僅有在單盲安慰劑試行期期間未感受到骨骼肌相關AE(因 為扭傷或創傷以外者)的患者適格進入下述雙盲治療期。
告知在4週單盲安慰劑試行期期間感受到骨骼肌相關AE(因為扭傷或創傷以外者)的患者停止療法並退出研究。
在單盲安慰劑試行期的第一次計畫訪視時(第-4週),患者(或其照護者)被告知使用含有安慰劑(針對mAb316P)的單盲自動注射器投與研究藥物並且在診所自行投與第一次劑量(在第-4週)。在單盲安慰劑試行期期間(在第-2週)的第二次研究藥物劑量是由患者或照護者在家使用安慰劑(針對mAb316P)之第二單盲自動注射器進行投與。患者在安慰劑試行期期間服用EZE/阿托伐他汀的安慰劑膠囊QD持續4週。
(4)雙盲治療:
符合所有納入要件,且不符合排除要件(包括感受到骨骼肌相關AE,那些因為扭傷或創傷以外者)的患者,在4週單盲安慰劑試行期期間隨機分派為接受:(A)mAb316P 75mg SC Q2W+安慰(針對EZE/阿托伐他汀PO QD);或(B)EZE 10mg PO QD+安慰劑(針對mAb316P SC Q2W);或(C)阿托伐他汀20mg PO QD+安慰劑(針對mAb316P SC Q2W)。
依折麥布10mg與阿托伐他汀20mg被完全囊封於膠囊中以與EZE/阿托伐他汀的安慰劑相配合而確保雙盲。依折麥布10mg、阿托伐他汀20mg與安慰劑彼此無法區別。
藉由有記錄的心肌梗塞(MI)或缺血性中風(有/無)病史來進行隨機化分層。
在雙盲治療期期間在隨機分派當天(第0週[第1天]-訪視4)於站點並在召喚至互動式語音應答系統(IVRS)/互動式網路回應系統(IWRS)而隨機分派至研究中後盡快投與第一個注射劑。隨後的注射劑是由患者(自行注射)或指定照護者(配偶、親屬等)在患者偏好 的地點處(例如家或工作處)來投與。允許患者選擇回到站點Q2W由研究工作人員投與注射劑。被隨機分派至mAb316P的患者從隨機分派至第12週(第0、2、4、6、8和10週)接受75mg研究藥物。
在第12週訪視後,基於其在第8週的LDL-C以及基線CV風險(在本文他處定義),患者如下繼續接受mAb316P 75mg Q2W或上調劑量:
(A)有極高度CV風險的患者,以不知情的方式:(i)若其第8週LDL-C<70mg/dL(1.81mmol/L),從第12週直到第22週最後一次注射繼續接受mAb316P 75mg Q2W;或(ii)若其第8週LDL-C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90-279
70mg/dL(1.81mmol/L),則從第12週直到第22週最後一次注射接受上調至mAb316P 150mg Q2W的劑量。
(B)有高度或中度CV風險的患者,以不知情的方式:(i)若其第8週LDL-C<100mg/dL(2.59mmol/L),從第12週直到第22週最後一次注射繼續接受mAb316P 75mg Q2W;或(ii)若其第8週LDL-C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90-280
100mg/dL(2.59mmol/L),則從第12週直到第22週最後一次注射接受上調至mAb316P 150mg Q2W的劑量。
(5)追蹤:
在雙盲治療期結束後,或在研究治療提前中斷後追蹤患者持續8週的期間。
整個研究期間:
告知患者在整個研究期間繼續服用其背景脂質調節療法(LMT)(除了EZE、史他汀、紅麴米及纖維酸[非諾貝特以外])。
從篩選至治療訪視結束,經允許的LMT(若適用的話)是穩定的(包括劑量),除了推翻已核准之此等變化的考慮(包括,但不限於中央實驗室報導的TG警訊)之除外情況,依據研究人員判斷。
每位患者的最長研究持續時間至多約39週(9個月):篩選至 多1週;廓清2週;單盲安慰劑試行4週;雙盲治療24週;以及追蹤8週。研究結束定義為患者最後一次在站點的訪視,如每個程序所計畫。
患者篩選
篩選足夠數量的患者並招募至單盲安慰劑試行期,以確保有至少250患者適格被隨機分派至雙盲治療期(100:100:50;mAb316P:EZE:阿托伐他汀)。
研究母體:研究母體由帶有高膽固醇血症(heFH或非FH)以及中度、高度或極高度CV風險之對史他汀不耐受的患者組成。中等CV風險定義為計算10年致死CVD風險SCORE≧1%且<5%(ESC/EAS 2011)。高度CV風險定義為計算10年致死CVD風險SCORE ≧5%(ESC/EAS 2011)、中度慢性腎病(CKD)、第1型或第2型糖尿病但沒有目標器官損傷,或heFH。極高度CV風險定義為有記錄的CHD、缺血性中風、周邊動脈疾病(PAD)、暫時性缺血性中風(TIA)、腹主動脈瘤、沒有症狀的頸動脈阻塞>50%、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頸動脈支架程序、腎動脈狹窄、腎動脈支架程序、有目標器官損傷的第1型或第2型糖尿病病史。
有記錄的CHO病史定義為出現下列一或多者:(i)急性MI;(ii)沉默型MI;(iii)不穩定型心絞痛;(iv)冠狀動脈血管重建程序(例如經皮冠狀動脈干涉[PCI]或冠狀動脈繞道移植手術[CABG]);及/或(v)臨床明顯的CHD,經由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測試(諸如冠狀動脈血管造影術、使用跑步機的壓力測試、壓力心臟超音波或核磁成像)所診斷。
納入要件:為了具有本研究的適格性,患者必須帶有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heFH或非FH),有中度、高度或極高度心血管風險 以及史他汀不耐受性病史。
藉由基因型或藉由臨床要件來診斷heFH。未經基因型檢查的患者,臨床診斷必須是明確/確切的診斷而且是根據Simon Broome要件或WHO/Dutch Lipid Network要件。中度、高度與極高度CV風險如上文所定義。
史他汀不耐受性的定義:因為骨骼肌相關症狀(因為扭傷或創傷以外者,諸如疼痛、痛苦、虛弱或抽筋,其在史他汀治療期間開始或增加並在中斷史他汀治療時停止)而無法耐受至少兩次呈經核准最低日劑量的先前史他汀。
排除要件:將不符合下列要件的預期患者(按照項目A、B及C進行次分類)排除於研究之外:
A.與研究方法學有關的排除要件:
1.在篩選訪視時(第-7週)計算血清LDL-C<70mg/dL(1.81mmol/L)以及極高度CV風險(如本文他處所定義);
2.在篩選訪視時(第-7週)計算血清LDL-C<100mg/dL(2.59mmol/L)以及高度或中度CV風險(如本文他處所定義);
3.在篩選訪視時(第-7週)10年致死CVD風險SCORE<1%;
4.在篩選訪視(第-7週)前4週內使用呈或超過經核准最低日劑量的史他汀:
5.在4週單盲安慰劑試行期間,感受到彼等因為扭傷或創傷以外的骨骼肌相關不良事件(AE);
6.在篩選訪視(第-7週)、開始單盲安慰劑試行期(第-4週)或第1天/第0週時,感受到彼等因為扭傷或創傷以外的骨骼肌相關AE;
7.在篩選訪視(第-7週)前或從篩選至隨機分派(若適合的話), 未在進行固定劑量的脂質調節療法(LMT)持續至少4週及/或非諾貝特持續至少6週;
8.在篩選訪視(第-7週)的6週內使用非諾貝特以外的纖維酸;
9.在篩選訪視(第-7週)前或在篩選與隨機分派訪視之間,使用已知會影響脂質的營養品或非處方藥療法持續至少4週,其不必然是固定劑量/數量;
10.從篩選訪視(第-7週)至研究訪視結束(第32週)使用紅麴米產品;
11.從篩選訪視至研究訪視結束(第32週)使用劑量並非計畫為穩定的止痛劑;
12.診斷為肌纖維痛;
13.嚴重神經性疼痛的病史;
14.與可能混淆史他汀不耐受性之症狀的症狀有關風濕性疾病病史(例如類風溼性關節炎);
15.在使用史他汀治療以外之LMT治療期間開始或增加,並在LMT中斷時停止的肌痛或肌病病史;
16.已知的抽搐病症病史;
17.先前移植手術病史;
18.使用需要於研究期間肌肉內投藥,或計劃肌肉內注射的藥物;
19.已知史他汀相關肌病以外的肌病病史;
20.橫紋肌溶解病史(如肌酸激酶>10,000IU/L之器官損傷為證據所定義);
21.存在任何臨床上顯著不受控制且已知會影響血清脂質或脂蛋白的內分泌疾病。[註解:若甲狀腺素的劑量在篩選前為穩定 持續至少12週且甲狀腺刺激素(TSH)量於篩選訪視時(第-7週)在中央實驗室的正常範圍內,容許納入正在進行甲狀腺替代療法的患者];
22.在篩選訪視(第-7週)前12個月內有減重手術病史;
23.在篩選訪視(第-7週)前2個月內體重不穩定(變化>5kg);
24.PCSK9功能喪失(例如遺傳突變或序列變異)的已知病史;
25.已知同型合子FH病史;
26.新診斷出(在隨機分派訪視[第0週/第1天]前3個月內)糖尿病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血色素A1c[HbA1c]>8.5%];
27.使用全身性皮質類固醇,除非用作為腦下垂體/腎上腺疾病的替代療法,在隨機分派之前持續至少6週的穩定方案。註解:局部、關節內、鼻內、吸入及眼用類固醇療法不被視為是”全身性”且是容許的;
28.使用雌激素或睪固酮療法,除非該方案在篩選訪視(第-7週)之前的6週內已經是穩定的且在研究期間沒有改變方案的計畫;
29.在篩選訪視(第-7週)之前2個月內經歷血漿去除術治療的病史,或計畫在研究期間經歷血漿去除術;
30.在篩選訪視(第-7週)時或隨機分派(第0週/第1天)時收縮壓>160mm Hg或舒張壓>100mm Hg;
31.在篩選訪視(第-7週)前3個月內有心肌梗塞(MI)、造成要住院治療的不穩定型心絞痛、冠狀動脈繞道移植手術(CABG)、經皮冠狀動脈干涉(PCI)、控制不良的心律不整、頸動脈手術或支架手術、中風、暫時性缺血性中風、頸動脈血管重建、周邊血管疾病的 血管內程序或手術干涉病史;
32.目前參與康復或運動課程的患者
33.在過去12個月內的紐約心臟學會心臟衰竭第III或IV類病史;
34.在篩選訪視(第-7週)時的年齡<18歲或成年人法定年齡,看哪個年齡較大;
35.在篩選訪視(第-7週)之前未被囑咐進行降膽固醇飲食的患者;
36.已知出血性中風病史;
37.在過去5年內的癌症病史,除了經適當治療的基底細胞皮膚癌、鱗狀細胞皮膚癌或原位子宮頸癌;
38.已知HIV陽性病史;
39.在1個月或5個半衰期內,服用任何活性研究藥物以外,端視何者較長;
40.先前參加任何mAb316P(里洛單抗)或任何其他抗-PCSK9單株抗體的臨床試驗;
41.諸如以下的情況/情形:(A)在篩選時所鑑別之任何臨床上顯著異常,其在研究人員或任何代理研究人員的判斷下將會妨礙研究的安全完成或限制諸如嚴重全身性疾病的評估指標評估,患者的預期壽命短;(B)研究人員或任何代理研究人員基於任何理由認為對這個研究不適當者,例如:(i)被認為無法滿足特定程序條件,諸如計畫性訪視;(ii)依據患者或研究人被認為無法投與或耐受長期注射;(iii)直接涉入執行程序的研究人員或任何代理研究人員、藥師、研究協調者、其他研究工作人員或其相關者等;(iv)存在研究人員認為將會限縮或限制患者參與研究期間的任何其他情況(例如地理性、社會性),實際的或預期的;
42.篩選期期間的實驗室研究結果(不包括隨機分派實驗室):(A)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或C型肝炎抗體測試陽性;(B)在可能懷孕的女性中,血清β-hCG或尿液妊娠測試為陽性;(C)TG>400mg/dL(>3.95mmol/L)(容許實驗室重複1次);(D)eGFR<30mL/min/1.73 m2,依據4-變數MDRD研究等式(由中央實驗室計算);(E)丙胺酸胺基轉移酶(ALT)或天冬胺酸胺基轉移酶(AST)>3 x正常值上限(ULN)(容許實驗室重複1次);(F)CPK>2 x ULN;(G)TSH<中央實驗室的正常值下限(LLN)或>ULN;(H)維生素D3<20ng/mL[50nmol/L];
B:與活性比對物或其他研究藥物有關的排除要件:
43.在個別全國性產品標示上顯示的其他研究藥物(阿托伐他汀與EZE)的所有禁忌症或或使用的警告/預警(若有的話);
C.與活性劑(mAb316P)有關的排除要件:
44.已知對單株抗體治療劑過敏;
45.懷孕或哺乳中女性;
46.在無有效節育避孕方法及/或不願意或無法驗孕之有懷孕可能性的女性。
不替換提前中斷研究的患者。
研究治療
研究治療為在自動注射器中以1mL提供75mg或150mg劑量的mAb316P或安慰劑的單一皮下(SC)注射劑,投藥至腹部、大腿或上臂的外部區域。在雙盲治療期(第0至24週)期間,適格的患者經隨機分派為接受:(1)每兩週一次(Q2W)mAb316P 75mg SC+每天經口一次(PO QD)依折麥布(EZE)/阿托伐他汀的安慰劑;或(2)EZE 10mg PO QD+mAb316P的安慰劑SC Q2W;或(3)阿托伐他 汀20mg PO QD+mAb316P的安慰劑SC Q2W。
依折麥布10mg以及阿托伐他汀20mg完全囊封於膠囊中以便與EZE/阿托伐他汀的安慰劑相配而確保雙盲。依折麥布10mg、阿托伐他汀20mg以及安慰劑彼此無法區別。藉由SC注射Q2W投與研究藥物,在第0週開始並持續至多到最後一次注射(第22週),雙盲治療期結束前2週。
在患者隨機分派至研究中之後,盡快在診所站點處投與第一次雙盲研究藥物注射劑。於第一次注射後在診所站點處觀察患者歷時30分。患者/照護者依據給藥計畫表在診所以外處投與後續注射劑。在臨床研究訪視與給藥同時當天,在已進行所有研究評估並收集所有研究室樣本後投與研究藥物的劑量。
理想中在是日大致相同時間投與研究藥物Q2W SC;但是,±3天的窗期被視為可接受的。是天時間是基於患者的偏好。
在一劑注射劑延遲超過7天或完全缺漏的情況下,指示患者歸還研究藥物給藥的原計畫表而不投與額外注射劑。若延遲相對於缺失日期少於或等於7天,則指示患者投與延遲的注射劑並繼而接續原有給藥計畫表。允許患者選定讓研究站點工作人員投與注射劑並回到站點Q2W進行其注射。每天口服一次EZE/阿托伐他汀的安慰劑、EZE 10mg或阿托伐他汀20mg膠囊。關於運輸、儲存、製備以及投與研究藥物的詳細指南將在站點處提供給患者/照護者。
劑量調整(”上調選項”)
在第12週訪視時,基於患者在其第8週LDL-C及基線CV風險(本文他處所定義)而持續接受mAb316P 75mg Q2W或上調其劑量如下:
(A)具有極高度CV風險的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1)若其第8週LDL-C為<70mg/dL(1.81mmol/L),則自第12週直到第22 週最後一次注射持續接受mAb316P 75mg Q2W;或(2)若其第8週LDL-C為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98-281
70mg/dL(1.81mmol/L),則自第12週直到第22週最後一次注射接受上調至mAb316P 150mg Q2W的劑量。
(B)具有高度或中度CV風險的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1)若其第8週LDL-C為<100mg/dL(2.59mmol/L),則自第12週直到第22週最後一次注射持續接受mAb316P 75mg Q2W;或(2)若其第8週LDL-C為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098-282
100mg/dL(2.59mmol/L),則第12週直到第22週最後一次注射接受上調至mAb316P 150mg Q2W的劑量。
注射訓練
在單盲安慰劑試行期的第一次計畫訪視期間(在第-4週),指示患者使用含有mAb316P的安慰劑的單盲自動注射器投與研究藥物並在診所處自行投與第一個劑量。在單盲安慰劑試行期期間由患者或照護者在家使用第二個含有mAb316P的安慰劑的單盲自動注射器投與第二個劑量的研究藥物。
在雙盲治療期期間的第一個注射劑是在隨機分派當天(第0週[第1天]-訪視4)並盡快在隨機分派至研究中之後使用被隨機分派給患者之套組的自動注射器在站點處進行投與。之後的注射劑是由患者(自行注射)或由指定的照護者投與,或患者選擇回到站點Q2W讓研究工作人員投與注射劑。研究工作人員在投與注射劑之前訓練所有預定注射研究藥物的患者以及照護者。
研究治療
以在自動注射器的組胺酸,pH 6.0、聚山梨醇酯20與蔗糖中75mg/mL或150mg/mL的濃度供應無菌mAb316P藥品。在與mAb316P相同,但沒有在自動注射器中添加蛋白質的調配物中提供和mAb316P相配的安慰劑。依折麥布10mg以及阿托伐他汀20mg被完全囊封於膠囊中以與EZE/阿托伐他汀的安慰劑相配而確保 雙盲。依折麥布10mg、阿托伐他汀20mg以及安慰劑彼此無法區別。
背景治療
在篩選訪視(第-7週)之前患者需要穩定的LMT持續至少4週(非諾貝特為6週)。指示患者在整個研究中繼續服用其背景LMT(除了EZE、史他汀、紅麴米與纖維酸[非諾貝特以外])。對於在隨機分派後所得樣本的脂質概況值是不知情的。患者的背景LMT從篩選訪視(第-7週)直到研究訪視結束(第32週)沒有改變。在此段時間期間,其他LMT(包括禁止的LMT)無劑量調節、中斷或開始,除了推翻已核准之此等改變的考慮之除外情況,依據研究人員判斷。
總結,背景LMT從篩選至追蹤訪視並未調整。研究中所允許的其他背景治療包括:膽酸結合螯合劑(諸如消膽胺、考來替泊、考來維侖);菸鹼酸;非諾貝特;以及ω-3脂肪酸(每天≧1000mg)。
隨機分派
使用塊狀排列隨機分派以2:2:1的比例將患者隨機分派成在雙盲研究治療期期間接受mAb316P、EZE或阿托伐他汀。隨機分派是依據有記錄MI或缺血性中風[有/無]病史來進行分層。
盲性
單盲安慰劑試行。關於單盲安慰劑試行以及依據單盲設計,僅有研究患者保持對治療不知情;研究人員對於研究治療並非不知情。在自動注射器中提供mAb316P的安慰劑。EZE/阿托伐他汀的口服安慰劑是以膠囊提供來維持盲性。
雙盲治療期。關於雙盲治療期,以一致相配的自動注射器,且包裝與標示相同來提供mAb316P與mAb316P的安慰劑而維持盲性。依折麥布與阿托伐他汀是完全囊封於膠囊內以與EXE/阿托伐 他汀的安慰劑相配來確保雙盲。依折麥布10mg、阿托伐他汀20mg與安慰劑彼此無法區別。
各個雙盲治療套組標示有編號,其是由電腦程式所產生。治療套組編號是由研究人員在經由中心治療分配系統所計畫之患者隨機分派與之後患者訪視時所取得,其為一天24小時,一週七天。
依據雙盲設計,除了特定情況外,研究患者、研究人員與研究站點工作人員對於研究治療維持不知情且無法取得隨機分派(治療編碼)。
在隨機分派訪視後取得之血液樣本的脂質參數值經中央實驗室分析,未經站點傳遞而使得它們無法依據獲得之LDL-C量來推論其患者的治療組別。主辦單位的活動團隊在隨機分派之後且直到最終數據已上鎖之後都不能取得脂質參數。在患者符合上調要件的情況下,站點與主辦單位活動團隊對於劑量從75mg上調至150mg不知情。使用以藥物編號系統來進行編碼的盲性研究藥物套組。為了維持盲性,參與研究進行的個人無法取得連結這些編碼與產品批號的列表。
抗-藥物抗體(ADA)結果不會被傳遞給站點且主辦單位活動團隊無法取得與患者鑑別有關的結果,直到最終數據庫上鎖之後。在追蹤訪視時抗-mAb316抗體效價為或超過240的患者在最後一次給藥後6至12個月要取得額外抗體樣本,且之後約每3至6個月直到效價回復至低於240。為了要維持研究盲性,在追蹤訪視時對效價低於240的患者提出要求收集研究後抗-mAb316P抗體的樣本。
合併用藥(concomitant medications)
若認為對於患者福利是必要的且不可能會干擾研究藥物,則容許合併用藥(彼等在研究期間被禁止者以外者)在研究人員審酌下 以穩定劑量(若可能的話)被給與。適當的話,允許並記錄任何其他合併用藥(等)。
僅有在可能影響脂質的營養品或非處方藥療法以穩定劑量在篩選訪視(第-7週)前使用歷時至少4週時並自篩選訪視起直到研究結束(第32週)維持著才容許使用它們。此等營養品或非處方藥療法的實例包括:劑量<1000mg的ω-3脂肪酸、植物固醇(諸如倍樂醇、亞麻仁籽油與車前籽中所發現者)。
從開始的篩選訪視直到追蹤訪視所禁止的合併用藥包括下列:史他汀;纖維酸,非諾貝特以外者;EZE;以及紅麴米產品。
研究評估指標
基線特徵包括標準人口統計(例如年齡、種族、體重、身高等),疾病特徵包括醫學病史,以及各個患者的用藥史。收集關於診斷為”對史他汀不耐受”的史他汀、劑量以及實際骨骼肌相關事件的歷史資訊做為醫學/手術病史的一部分。
主要效力評估指標:主要效力評估指標是計算LDL-C相對於基線至第24週的百分率變化,其定義為:100x(在第24週的計算LDL-C值-在基線的計算LDL-C值)/在基線的計算LDL-C值。基線LDL-C值對於各個患者是必要的,因為基線計算LDL-C值是在第一次雙盲研究藥物注射前所取得的最後一個LDL-C量。
在第24週計算的LDL-C是在第24週分析窗內以及在主要效力期期間所取得的LDL-C量。主要效力期定義為第一次雙盲研究藥物注射到至多最後一次雙盲研究藥物注射後21天或至多到第24週分析窗上限(看何者先到)的時間。
根據以上定義,若適當的話所有計算LDL-C值(計畫的或非計畫的,空腹或非空腹)用於提供主要效力評估指標的數值。用來 將時間點分配至量測的分析窗定義於統計學分析計畫(SAP)中。
次要效力評估指標:本研究的次要評估指標包括下列:
(1)計算LDL-C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百分率變化:在第12週的計算LDL-C為在第12週分析窗內以及在12週效力期期間所得的LDL-C量。12週效力期定義為從第一次雙盲研究藥物注射到第6次訪視接觸或最後一次雙盲研究藥物注射後至多21天的時間,看何者先到。
(2)ApoB相對於基線至第24週的百分率變化。
(3)非HDL-C相對於基線至第24週的百分率變化。
(4)總-C相對於基線至第24週的百分率變化。
(5)ApoB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百分率變化。
(6)非HDL-C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百分率變化。
(7)總-C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百分率變化。
(8)在第24週達到LDL-C目標的患者比例;例如極高度CV風險為LDL-C<70mg/dL(1.81mmol/L),或帶有中度或高度CV風險為LDL-C<100mg/dL(2.59mmol/L),定義為:(其在第24週的計算LDL-C值達到LDL-C目標的患者數目/在經修正的意向治療[mITT]母體中的患者數目)*100,使用主要評估指標中所用的定義及規定。
(9)在第24週達到LDL-C<70mg/dL(1.81mmol/L)的患者比例。
(10)Lp(a)相對於基線至第24週的百分率變化。
(11)HDL-C相對於基線至第24週的百分率變化。
(12)HDL-C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百分率變化。
(13)Lp(a)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百分率變化。
(14)空腹TG相對於基線至第24週的百分率變化。
(15)空腹TG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百分率變化。
(16)ApoA-1相對於基線至第24週的百分率變化。
(17)ApoA-1相對於基線至第12週的百分率變化。
(18)在第12週達到LDL-C目標的患者比例;例如極高度CV風險為LDL-C<70mg/dL(1.81mmol/L),而中度或高度CV風險為LDL-C<100mg/dL(2.59mmol/L),定義為:(其在第12週的計算LDL-C值達到LDL-C目標的患者數目/在經修改mITT母體中的患者數目)*100。
(19)在第24週達到LDL-C<100mg/dL(2.59mmol/L)的患者比例。
(20)在第12週達到LDL-C<100mg/dL(2.59mmol/L)的患者比例。
(21)在第12週達到LDL-C<70mg/dL(1.81mmol/L)的患者比例。
(22)自基線至第12週與第24週的計算LDL-C(mg/dL與mmol/L)的絕對變化。
(23)自基線至第12週與第24週的ApoB/ApoA-1比例變化。
(24)在第12週與第24週ApoB<80mg/dL(0.8mmol/L)的患者比例。
(25)在第12週與第24週非HDL-C<100mg/dL的患者比例。
(26)在第12週與第24週計算LDL-C<70mg/dL(1.81mmol/L)及/或計算LDL-C下降≧50%(若計算LDL-C≧70mg/dL[1.81mmol/L])的患者比例。
其他評估指標:(1)整個研究中所評估的抗-mAb316P抗-藥物-抗體狀態(陽性/陰性)及效價;(2)高敏感性C反應蛋白(hs-CRP)相對於基線至第24週的百分率變化;(3)HbA1c相對於基線至第 24週的絕對變化(%)。
研究程序
在投與研究藥物的劑量之前,收集所有實驗室樣本。早上在空腹狀態下(例如過夜,至少10小時空腹並禁菸)針對所有臨床訪視採集用於脂質組的血液樣本。血液採樣前48小時內禁止飲酒以及血液採樣前24小時內禁止劇烈運動。註解:如果病人不是處於空腹狀態,則不收集血液樣本且計畫後一天的新約定(或盡可能接近這個日期),提醒血液樣本必須在空腹下(至少10小時)取得。
直接由中央實驗室依照預定計畫表測量總-C、HDL-C、TG、ApoB、ApoA-1以及Lp(a)。使用Friedewald公式在所有訪視時(除了第-15週以及追蹤訪視)計算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若TG值超過400mg/dL(4.52mmol/L),則中央實驗室(經由貝他定量法)測量而非計算LDL-C。藉由將總-C扣除HDL-C來計算非HDL-C。計算ApoB/ApoA-1比例。
脂質組(空腹):至少10小時空腹後在預定時間點時收集脂質組(總-C、TG、HDL-C,及計算LDL-C)的血液樣本。
特徵脂質組(空腹):至少10小時空腹後在預定時間點時收集特徵脂質組(ApoB、ApoA-1、ApoB/ApoA-1比例,及Lp[a])的血液樣本。
血壓與心率:在預定時間點評估血壓與心率。大約在是日的相同時間對同一隻手臂使用相同裝置以坐姿在標準化條件下量測血壓(在患者以坐姿舒適休息持續至少5分鐘後)。在第一次篩選訪視時,應記錄雙臂的BP。在這次訪視時訂出具有最高舒張壓的手臂,並在整個研究期間對這隻手臂量測血壓。在電子病歷報告形式中(e-CRF)記錄最高值。在量測血壓的同時量測心率。
身體檢查:在篩選訪視(訪視1)時進行透徹且完整的身體檢查,包括身高與體重。在預定時間點進行身體檢查連同體重。
體重與身高:在患者穿著內衣或極輕服飾且沒有鞋子與膀胱排空的情況下取得體重。在整個研究中較佳是使用相同的量尺。若可能的話,建議使用經校正的平衡量尺。
心電圖:在需要抽血的訪視期間,於抽血之前進行心電圖。在預定時間點進行標準12極導ECG。12極導ECG在休息至少10分鐘後以仰位來進行。在整個研究中,每次ECG記錄盡可能將電極定位在相同地點。ECG由研究人員就地解讀。比對篩選記錄描記圖來分析各個描記圖。
實驗室測試:在研究藥物的投藥之前收集所有實驗室樣本。在預定時間點收集實驗室測試的樣本並由中央實驗室在研究期間進行分析。
結果
個體特質
這個研究篩選總計519名患者,其中361(69.6%)名患者完成篩選並進入單盲安慰劑試行期。那些進入單盲安慰劑試行期的患者中,47(13%)名患者提前中斷安慰劑治療,其中29(8%)名患者因為骨骼肌相關不良事件(亦即符合指定排除要件)而中斷。因此,314名患者(87%)完成試行期並適格被隨機分派至雙盲期。
總計314名患者被隨機分派(63名至阿托伐他汀組,125名至依折麥布組,而126名至mAb316P組),其中依折麥布組的一名單獨患者經隨機分派但因為”其他”原因(因為計畫必須程序訪視的考量)而未接受研究治療。因此,安全性母體含有313名患者。這名患者之後沒有回來進行任何評估,且因此不被納入ITT母體。此 外,又3名患者被排除在ITT母體之外,1名(依折麥布組)因為缺少基線LDL-C值而另外2名(阿托伐他汀組1名以及依折麥布組1名)因為缺少基線後評估。最後,又9名患者(阿托伐他汀組2名,依折麥布組4名,而mAb316P組3名)被排除在mITT母體之外,因為缺少治療中基線後評估。
作為第一階段數據截斷值,在研究期間的患者狀態如下:
220名(70.1%)患者完成24週雙盲治療期:阿托伐他汀組42名(66.7%),依折麥布組82名(65.6%),而mAb316P組96名(76.2%)。
93名(29.6%)患者在完成雙盲治療期之前提前中斷研究治療:阿托伐他汀組21名(33.3%),依折麥布組42名(33.6%),而mAb316P組30名(23.8%)。70名(22.3%)患者因為不良事件提前終止研究治療:阿托伐他汀組16名(25.4%),依折麥布組31名(24.8%),而mAb316P組23名(18.3%)。2名(3.2%)患者因為規程依從性不佳而提前終止研究治療,且兩名患者均在阿托伐他汀組。21名(6.7%)患者因為各種其他原因而提前終止研究治療:阿托伐他汀組3名(4.8%),依折麥布組11名(8.8%),而mAb316P組7名(5.6%)。
281名(89.5%)患者投與至少一次開放性mAb316P治療,且因此被納入OLE母體中。
9名(3.2%)患者在OLE期終止研究治療,作為這個KRM的數據截斷值,而這些患者中有8名(2.8%)因為不良事件而終止。
OLE母體中的其餘272名(96.8%)患者續行並在OLE期中接受研究治療。
參與研究的患者基線特徵歸納於表10中。
表10. 基線特徵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07-24
基線脂質參數歸納於表11中。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07-25
效力結果
87.0%(314/361)患者完成安慰劑試行。大體上,人口統計學特徵、基線疾病特徵、史他汀不耐受性問卷調查、基線效力脂質參數、LMT病史及背景LMT使用在被隨機分派至三個研究治療組中每一組是相當的。十五百分率的患者有異型合子FH。平均基線LDL-C在阿托伐他汀組中為187.3mg/dL,在依折麥布組中為194.2mg/dL,而在mAb316P組中為191.1mg/dL。總計89.5%的經隨機分派患者進入開放性延展期。
以上述程序(其中多測試對照為0.05顯著水準)中指定之統 計階層測試量級的雙盲期效力評估指標分析結果列於表12中。進行主要與重要次要效力分析來比對經mAb316P治療的患者與經依折麥布治療的患者。為清楚起見,ITT分析是針對ITT母體中的患者來界定並包括所有在分析窗中的評估指標估算,而與研究治療給藥狀態(亦即包括治療後估算)無關。治療中分析是針對mITT母體的患者來界定並包括第一次雙盲研究藥物(膠囊或注射劑,看何者為先)至多到最後一次雙盲研究藥物注射後21天,或最後一次服用膠囊後3天(看何者先到)的所有評估指標估算(亦即包括效力治療期中的估算)。註解:若p值≦0.05,則結果在階層測試的量級上有統計顯著性。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08-2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09-27
關於經mAb316P治療的患者,在第24週的LS平均LDL-C值為108.5mg/dL,其表示LDL-C量相對於基線改變為-84mg/dL(亦即-45.0%)。相對地,經EZE治療的患者,在第24週的LS平均LDL-C值為159.9mg/dL,其表示LDL-C量相對於基線改變為-33 mg/dL(亦即-14.6%)。就經mAb316P治療的患者相對經依折麥布治療的患者,LDL-C在第24週的LS平均差異%為-30.4%(SE=3.1,p<0.0001)。
五十二位mAb316P患者(41.9%)在第24週達到LDL-C目標,而僅有5名EZE患者(4.4%)在第24週達到LDL-C目標(p值<0.0001)。為本分析之目的,LDL-C目標定義為對極高度風險患者為少於70mg/dL,而對中度與高度風險患者為少於100mg/dL。此外,54/109名mAb316P患者(49.5%)在第12週從75mg Q2W上調至150mg Q2W(基於第8週LDL-量)。
在第24週時選定次要脂質參數(非HDL-C、ApoB與Lp(a))下降的歸納顯示於表13中。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10-28
依據階層測試程序,主要效力評估指標以及超過三分之二的重要次要效力評估指標達到有利於經mAb316P治療之患者的統計學顯著益處。
安全性結果
總計313名患者被隨機分派並接受至少一個不完全劑量的雙盲研究治療(安全性母體),而281名患者接受OLE研究治療(OLE 母體)。治療出現的SAE於總計29名患者中發生,具體而言,7名(11.1%)患者為阿托伐他汀治療組,10名(8.1%)患者為依折麥布治療組,而12名(9.5%)患者為mAb316P治療組。無論如何三個治療組的每一者無任一事件有超過1則報導,除了單一例外事件有依折麥布組的4名(3.2%)患者報導非心臟胸痛。
總計70名(22.4%)患者因為TEAE而提前中斷研究治療。具體而言,阿托伐他汀治療組16名(25.4%)患者,依折麥布治療組31名(25.0%)患者,而mAb316P治療組23名(18.3%)患者提早終止研究治療。造成提早終止的最普遍事件包含骨骼肌與結締組織病症SOC(阿托伐他汀組14名[22.2%]患者,依折麥布組26名[21.0%]患者,而mAb316P組20名[15.9%]患者),其中最經常被報導為肌痛。
在過渡分析時沒有報導有患者死亡。
在阿托伐他汀治療組有54名(85.7%)患者,在依折麥布治療組有100名(80.6%)患者,而在mAb316P治療組有104名(82.5%)患者發生TEAE。在任一治療組中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11-283
5%的患者中所發生的TEAE為-鼻咽炎(阿托伐他汀/依折麥布/mAb316P分別為3.2%/8.1%/6.3%);上呼吸道感染(阿托伐他汀/依折麥布/mAb316P分別為3.2%/4.0%/5.6%);頭痛(阿托伐他汀/依折麥布/mAb316P分別為6.3%/4.8%/4.8%);感覺異常(阿托伐他汀/依折麥布/mAb316P分別為6.3%/0/3.2%);關節痛(阿托伐他汀/依折麥布/mAb316P分別為7.9%/7.3%/5.6%);背痛(阿托伐他汀/依折麥布/mAb316P分別為7.9%/5.6%/4.0%);肌肉痙攣(阿托伐他汀/依折麥布/mAb316P分別為11.1%/7.3%/4.0%);肌肉虛弱(阿托伐他汀/依折麥布/mAb316P分別為6.3%/1.6%/0.8%);肌痛(阿托伐他汀/依折麥布/mAb316P分別為27%/23.4%/24.6%);以及疲倦(阿托伐他汀/依折麥布/mAb316P分 別為7.9%/3.2%/4.8%)。
SOC在mAb316P組中的患者頻率為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12-284
5%,且當相比於阿托伐他汀治療組與EZE治療組時在mAb316P組中頻率更高:”精神病症”在mAb316P治療組為9名(7.1%)患者,相對在阿托伐他汀組為2名(3.2%)患者而在EZE治療組為5名(4.0%)患者。最常見的事件為:報導為失眠,發生在mAb316P治療組中為5件(4.0%),相對於在阿托伐他汀治療組為1件(1.6%)相對在依折麥布治療組為2件(1.6%)。”耳與迷路病症”在mAb316P治療組為8名(6.3%)患者,相對在阿托伐他汀治療組為1名(1.6%),在EZE治療組為4名(3.2%)患者。最常見事件為暈眩,在mAb316P治療組報導6件(4.8%),相對在阿托伐他汀治療組為1件(1.6%),此在依折麥布治療組為2件(1.6%)。”心臟病症”發生在mAb316P治療組為10名(7.9%)患者,相對在阿托伐他汀治療組為2名(3.2%)患者而在EZE治療組為6名(4.8%)患者。最常見事件為心悸,在mAb316P治療組報導4件(3.2%),相對在阿托伐他汀治療組為0,相對在依折麥布治療組為2件(1.6%)報導。”調查”發生在mAb316P治療組中為9名(7.1%)患者,相對在阿托伐他汀治療組為3名(4.8%)患者而在EZE治療組為7名(5.6%)患者。在阿托伐他汀治療組與EZE治療組中,比mAb316P治療組頻率更高的單一SOC為骨骼肌與結締組織病症。
關於特別感興趣的TEAE(AESI),按照先前界定的SMQ或CMQ優先分組表示結果:治療出現的注射部位反應(ISR)發生在阿托伐他汀治療組中為1名(1.6%)患者,在依折麥布治療組中為6名(4.8%)患者,而在mAb316P治療組中為6名(4.8%)患者。一般性過敏TEAE,透過”過敏”的MedDRA SMQ所定義,發生在阿托伐他汀治療組中為4名(6.3%)患者,在依折麥布治療組中為9名(7.3%)患者,而在mAb316P治療組中為12名(9.5%)患者。治療出現的神 經學AE發生阿托伐他汀治療組中為8名(12.7%)患者,在依折麥布治療組中為4名(3.2%)患者,而在mAb316P治療組中為11名(8.7%)患者。最為常見的是感覺異常(阿托伐他汀/依折麥布/mAb316P分別為6.3%/0/3.2%),以及肌肉虛弱(阿托伐他汀/依折麥布/mAb316P分別為6.3%/1.6%/0.8%)。治療出現的神經認知病症發生在阿托伐他汀治療組中為0名患者,在依折麥布治療組中為2名(1.6%)患者,而在mAb316P治療組中為3名(2.4%)患者。
關於評判鑑定為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一名(0.8%)患者經確切判定為非致死MI,而這名患者在mAb316P治療組中。
關於2次連續LDL-C測量低於25mg/dL的患者的頻率,在三個治療組中沒有一者的患者發生。
這個研究定義骨骼肌相關TEAE兩次,特別是針對那些與骨骼肌相關的CRF以及再次由CMQ(如程序附件中所定義)所收集的事件。總計99名(31.6%)患者報導CMQ優先,具體而言在阿托伐他汀治療組中為25名(39.7%)患者,在依折麥布治療組中為40名(32.3%)患者,而在mAb316P治療組中為34名(27.0%)患者。致使骨骼肌相關事件的最普遍經CMQ定義之優先者為肌痛(阿托伐他汀/依折麥布/mAb316P分別為27%/23.4%/24.6%)、肌肉痙攣(阿托伐他汀/依折麥布/mAb316P分別為11.1%/7.3%/4.0%),以及肌肉虛弱(阿托伐他汀/依折麥布/mAb316P分別為6.3%/1.6%/0.8%),其所有納入骨骼肌與結締組織病症SOC中。
於55名(17.6%)患者中報導致使提早治療中斷的治療出現的骨骼肌相關事件,具體而言在阿托伐他汀治療組中為13名(20.6%)患者,在依折麥布治療組中為23名(18.5%)患者,而在mAb316P治療組中為19名(15.1%)患者。在任一治療組中報導無治療出現嚴重骨骼肌相關事件。在任一治療組中報導無因為TEAE骨骼肌相關 事件的患者死亡。
結論
本研究評估因為肌肉相關症狀而對至少兩個不同史他汀(包括一者呈最低劑量)有不耐受病史的患者。患者隨機分配成接受mAb316P、依折麥布或阿托伐他汀20mg(校正組)。在這個研究中,經治療的患者在他們一開始進入試驗時有極高LDL-C量(平均介於187-193.5mg/dL)。在臨床實務上,10-25百分率的患者報導對史他汀不耐受。
本研究在ITT母體中達到主要效力評估指標,其中相較於經依折麥布治療的患者(LS平均=-14.6%),在經mAb316P治療的患者中,計算LDL-C相對於基線的百分率變化有統計學顯著下降(LS平均=-45.0%),而治療組間的LS平均差為-30.4%。關於超過三分之二的重要次要效力評估指標,本研究在經mAb316P治療的患者中相較於經依折麥布治療的患者達到統計學顯著益處。基於可從本研究取得的數據,在有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heFH與非FH)之對史他汀不耐受的患者中,皮下投與mAb316P大體上是安全且耐受良好。關於經mAb316P治療之患者的骨骼肌相關AE比例要比在對照組中還低,且這個差異被判定為在經20mg阿托伐他汀治療的患者中為統計學顯著(如按照第一次骨骼肌AE的時間所評估,p=0.042)。此外,經mAb316P治療之患者的骨骼肌相關AE之研究退出率比兩個對照組還少。在本研究中觀察到所有治療組間的AE比率相似(mAb316 82.5%,依折麥布81%,阿托伐他汀86%)。最常見的AE為肌痛((25% mAb316,23%依折麥布,27%阿托伐他汀)、鼻咽炎(6% mAb316,8%依折麥布,3%阿托伐他汀)、關節痛(6% mAb316,7%依折麥布,8%阿托伐他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6% mAb316,4%依折麥布,3%阿托伐他)。
本發明範疇不受本文所述的特定具體例所囿限。實際上,本發明除了本文所述以外的各種修改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將從前面的描述和附圖而變得明顯。這些修改落入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
<110> 賽諾菲公司 再生元醫藥公司
<120> PCSK9抑制劑用於治療高血脂症的用途
<140> 103135495
<141> 2014/10/13
<150> US 61/890,154,US 61/923,103,US 61/955,514,US 62/004,620,EP 14306221.4,US 62/025,104,US 62/054,571及EP 14306584.5
<151> 2013/10/11,2014/01/02,2014/03/19,2014/05/29,2014/07/31,2014/07/16,2014/09/24及2014/10/09
<160> 198
<170> PatentIn第3.5版
<210> 1
<211> 11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多肽
<400> 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16-29
<210> 2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17-30
<210> 3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17-31
<210> 4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17-32
<210> 5
<211> 44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REGN727重鏈多肽
<400> 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17-3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18-3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19-36
<210> 6
<211> 1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多肽
<400> 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19-3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0-38
<210> 7
<211> 1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0-39
<210> 8
<211> 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0-40
<210> 9
<211> 22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REGN727輕鏈多肽
<400> 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0-4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1-42
<210> 10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1-43
<210> 11
<211> 12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多肽
<400> 1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2-44
<210> 12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Synthetic peptide
<400> 1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2-45
<210> 13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3-46
<210> 14
<211> 2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3-47
<210> 15
<211> 11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多肽
<400> 1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3-48
<210> 16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4-49
<210> 17
<211> 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4-50
<210> 18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4-51
<210> 19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4-52
<210> 20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2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5-53
<210> 21
<211> 2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2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5-54
<210> 22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2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5-55
<210> 23
<211> 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2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5-56
<210> 24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2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6-57
<210> 25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2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6-58
<210> 26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2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6-59
<210> 27
<211> 2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2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6-60
<210> 28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2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6-6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7-62
<210> 29
<211> 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2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7-63
<210> 30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3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7-64
<210> 31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3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7-65
<210> 32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3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7-66
<210> 33
<211> 2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3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8-67
<210> 34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3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8-68
<210> 35
<211> 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3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8-70
<210> 36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3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8-71
<210> 37
<211> 13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VH;m2CX1D05多肽
<400> 3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9-72
<210> 38
<211> 1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VH CDR1;m2CX1D05肽
<400> 3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9-73
<210> 39
<211> 2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VH CDR2;m2CX1D05肽
<400> 3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29-7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0-75
<210> 40
<211> 2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VH CDR3;m2CX1D05肽
<400> 4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0-76
<210> 41
<211> 2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LC;m2CX1D05多肽
<400> 4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0-7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1-78
<210> 42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VL CDR 1;m2CX1D05肽
<400> 4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1-79
<210> 43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VL CDR2;m2CX1D05肽
<400> 4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1-80
<210> 44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VL CDR3;m2CX1D05肽
<400> 4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2-81
<210> 45
<211> 11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VH;1B20多肽
<400> 4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2-82
<210> 46
<211> 1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VH CDR1;1B20肽
<400> 4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2-285
<210> 47
<211> 2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VH CDR2;1B20肽
<400> 4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3-84
<210> 48
<211> 1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VH CDR3;1B20肽
<400> 4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3-85
<210> 49
<211> 22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LC;1B20多肽
<400> 4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3-8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4-87
<210> 50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VL CDR1;1B20肽
<400> 5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4-88
<210> 51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VL CDR2;1B20肽
<400> 5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4-89
<210> 52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VL CDR3;1B20肽
<400> 5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5-90
<210> 53
<211> 12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可變種抗體區多肽
<400> 5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5-91
<210> 54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132重鏈CDR1抗體區肽
<400> 5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5-92
<210> 55
<211> 2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132重鏈CDR2抗體區肽
<400> 5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6-93
<210> 56
<211> 1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132重鏈CDR3抗體區肽
<400> 5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6-94
<210> 57
<211> 10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可變輕抗體區多肽
<400> 5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6-9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7-96
<210> 58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213與AX132輕鏈CDR1抗體區肽
<400> 5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7-97
<210> 59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213與AX132輕鏈CDR2抗體區肽
<400> 5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7-98
<210> 60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132 & AX213輕鏈CDR3抗體區肽
<400> 6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7-99
<210> 61
<211> 12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可變重抗體區肽
<400> 6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7-10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8-101
<210> 62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213重鏈CDR1抗體區肽
<400> 6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8-102
<210> 63
<211> 2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213重鏈CDR2抗體區肽
<400> 6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8-103
<210> 64
<211> 1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213重鏈CDR3抗體區肽
<400> 6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9-104
<210> 65
<211> 10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可變輕抗體區多肽
<400> 6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9-105
<210> 66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213與AX132輕鏈CDR1抗體區肽
<400> 6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39-106
<210> 67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213與AX132輕鏈CDR2抗體區肽
<400> 6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0-107
<210> 68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132 & AX213輕鏈CDR3抗體區肽
<400> 6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0-108
<210> 69
<211> 11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1 VH抗體序列多肽
<400> 6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0-10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1-110
<210> 70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1 VH CDR1抗體序列肽
<400> 7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1-111
<210> 71
<211> 2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1 VH CDR2抗體序列肽
<400> 7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1-112
<210> 72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1 VH CDR3抗體序列肽
<400> 7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1-113
<210> 73
<211> 10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1 VL抗體序列多肽
<400> 7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1-11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2-115
<210> 74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1 VL CDR1抗體序列肽
<400> 7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2-116
<210> 75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1 AX9 AX189 VL CDR2抗體序列肽
<400> 7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2-117
<210> 76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1 VL CDR3抗體序列肽
<400> 7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2-118
<210> 77
<211> 12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9 AX189 VH抗體序列多肽
<400> 7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3-119
<210> 78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9 AX189 VH CDR1抗體序列肽
<400> 7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3-120
<210> 79
<211> 2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9 AX189 VH CDR2抗體序列肽
<400> 7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4-121
<210> 80
<211> 1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9 AX189 VH CDR3抗體序列肽
<400> 8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4-122
<210> 81
<211> 10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189 VL抗體序列多肽
<400> 8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4-12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5-124
<210> 82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189 VL CDR1抗體序列肽
<400> 8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5-125
<210> 83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1 AX9 AX189 VL CDR2抗體序列肽
<400> 8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5-126
<210> 84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AX189 VL CDR3抗體序列肽
<400> 8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5-127
<210> 85
<211> 115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8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5-12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6-129
<210> 86
<211> 5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8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6-130
<210> 87
<211> 17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8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6-264
<210> 88
<211> 6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8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6-132
<210> 89
<211> 109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8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6-13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7-134
<210> 90
<211> 14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9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7-135
<210> 91
<211> 7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9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7-136
<210> 92
<211> 9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9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7-137
<210> 93
<211> 123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9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7-13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8-139
<210> 94
<211> 10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9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8-140
<210> 95
<211> 17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9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8-141
<210> 96
<211> 14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9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8-143
<210> 97
<211> 111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9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9-144
<210> 98
<211> 14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9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9-145
<210> 99
<211> 7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9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49-146
<210> 100
<211> 11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0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0-147
<210> 101
<211> 114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0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0-148
<210> 102
<211> 10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0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0-149
<210> 103
<211> 17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0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0-15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1-151
<210> 104
<211> 5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0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1-152
<210> 105
<211> 113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0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1-153
<210> 106
<211> 17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0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1-15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2-155
<210> 107
<211> 7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0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2-156
<210> 108
<211> 9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0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2-157
<210> 109
<211> 11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抗-PCSK9單株抗體pJG04(選殖株LGT-209與LGT-210)Vh重鏈可變區(FR1-FR4)多肽
<400> 10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2-15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3-159
<210> 110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抗-PCSK9單株抗體選殖株LGT-209、LGT-210與LGT-211重鏈CDR1肽
<400> 11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3-160
<210> 111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抗-PCSK9單株抗體選殖株LGT-209、LGT-210與LGT-211重鏈CDR2肽
<400> 11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3-161
<210> 112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抗-PCSK9單株抗體pJG04(轉殖株LGT-209與LGT-210)Vh重鏈互補決定區3(CDR3)肽
<400> 11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3-286
<210> 113
<211> 10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抗-PCSK9單株抗體pJG10(選殖株LGT-209與LGT-211)Vk輕鏈可 變區(FR1-FR4)多肽
<400> 11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4-163
<210> 114
<211> 1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抗-PCSK9單株抗體選殖株LGT-209、LGT-210與LGT-211輕鏈CDR1肽
<400> 11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4-164
<210> 115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抗-PCSK9單株抗體選殖株LGT-209、LGT-210與LGT-211輕鏈CDR1肽
<400> 11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4-165
<210> 116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小鼠抗-PCSK9單株抗體LFU720與抗-PCSK9單株抗體選殖株LGT-209、LGT-210與LGT-211輕鏈CDR3肽
<400> 11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5-166
<210> 117
<211> 118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1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5-167
<210> 118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1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5-16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6-169
<210> 119
<211> 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1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6-170
<210> 120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可變重鏈CDR肽
<400> 12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6-171
<210> 121
<211> 107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2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6-172
<210> 122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可變輕鏈CDR肽
<400> 12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7-173
<210> 123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可變輕鏈CDR肽
<400> 12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7-174
<210> 124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可變輕鏈CDR肽
<400> 12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7-175
<210> 125
<211> 118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2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7-17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8-177
<210> 126
<211> 10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2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8-178
<210> 127
<211> 17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2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8-179
<210> 128
<211> 9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2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8-180
<210> 129
<211> 107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2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8-18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9-182
<210> 130
<211> 11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3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9-183
<210> 131
<211> 7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3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9-184
<210> 132
<211> 9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3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9-185
<210> 133
<211> 118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3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59-18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0-187
<210> 134
<211> 10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3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0-188
<210> 135
<211> 17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3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0-189
<210> 136
<211> 9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3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0-190
<210> 137
<211> 107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3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1-191
<210> 138
<211> 11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3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1-192
<210> 139
<211> 7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3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1-193
<210> 140
<211> 9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4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1-194
<210> 141
<211> 118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4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2-196
<210> 142
<211> 7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4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2-197
<210> 143
<211> 6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4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2-198
<210> 144
<211> 9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4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3-199
<210> 145
<211> 108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4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3-200
<210> 146
<211> 11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4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3-201
<210> 147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可變輕鏈CDR肽
<400> 14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3-20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4-203
<210> 148
<211> 9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4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4-204
<210> 149
<211> 115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4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4-205
<210> 150
<211> 7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5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4-206
<210> 151
<211> 6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5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5-207
<210> 152
<211> 6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5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5-208
<210> 153
<211> 108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5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5-209
<210> 154
<211> 11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5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5-210
<210> 155
<211> 7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5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6-211
<210> 156
<211> 9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5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6-212
<210> 157
<211> 123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5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6-213
<210> 158
<211> 7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5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7-214
<210> 159
<211> 6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5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7-215
<210> 160
<211> 14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6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7-216
<210> 161
<211> 107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6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7-217
<210> 162
<211> 11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6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8-218
<210> 163
<211> 7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6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8-219
<210> 164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6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8-220
<210> 165
<211> 117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6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8-22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9-222
<210> 166
<211> 7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6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9-223
<210> 167
<211> 6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6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9-224
<210> 168
<211> 8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6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9-225
<210> 169
<211> 108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6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69-22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0-227
<210> 170
<211> 11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7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0-228
<210> 171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可變輕鏈CDR肽
<400> 17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0-229
<210> 172
<211> 9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7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0-230
<210> 173
<211> 12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多肽
<400> 17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0-23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1-232
<210> 174
<211> 1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7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1-233
<210> 175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7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1-234
<210> 176
<211> 1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7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1-23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2-236
<210> 177
<211> 10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7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2-237
<210> 178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7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2-238
<210> 179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7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3-239
<210> 180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8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3-240
<210> 181
<211> 12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多肽
<400> 18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3-241
<210> 182
<211> 1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8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4-287
<210> 183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8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4-243
<210> 184
<211> 1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8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4-244
<210> 185
<211> 10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多肽
<400> 18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4-24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5-246
<210> 186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8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5-247
<210> 187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8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5-248
<210> 188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8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5-249
<210> 189
<211> 12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多肽
<400> 189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6-250
<210> 190
<211> 1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9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6-251
<210> 191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9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6-252
<210> 192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9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7-253
<210> 193
<211> 11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多肽
<400> 193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7-254
<210> 194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94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7-255
<210> 195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95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8-256
<210> 196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的說明:合成肽
<400> 196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8-257
<210> 197
<211> 2076
<212> DNA
<213> 智慧人
<400> 197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8-25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9-259
<210> 198
<211> 692
<212> PRT
<213> 智慧人
<400> 198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79-260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80-261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81-262
Figure 108126479-A0202-12-0182-263

Claims (17)

  1. 一種特異地結合人類PCSK9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用於製備藥劑之用途,其中該藥劑係用於治療患者之高膽固醇血症或混合型血脂異常,該患者使用最大耐受劑量的史他汀無法達到LDL-C目標或對史他汀不耐受,
    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具有SEQ ID NO:1的胺基酸序列之HCVR及具有SEQ ID NO:6的胺基酸序列之LCVR,
    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在不存在史他汀治療的情況下投與,且
    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以75mg或150mg的劑量以每二週一次的頻率投與至該患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用途,其中該患者先前在服用核准最低日劑量的一或多種史他汀時感受開始或增加骨骼肌相關症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用途,其中該患者先前在進行至少兩次個別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時感受到開始或增加骨骼肌相關症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用途,其中該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的至少一者為
    (a)經核准最低史他汀日劑量;或
    (b)選自下列組成之群:每日5mg若舒伐他汀(rosuvastatin)、每日10mg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每日10mg辛伐他汀(simvastatin)、每日20mg洛伐他汀(lovastatin)、每日40mg普伐他汀(pravastatin)、每日40mg氟伐他汀(fluvastatin),以及每日2mg匹伐他汀(pitavastatin)。
  5. 一種特異地結合人類PCSK9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用於製備藥劑之用途,其中該藥劑係用於治療患者之確定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該患者使用最大耐受劑量的史他汀無法達到LDL-C目標或對史他汀不耐受,
    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具有SEQ ID NO:1的胺基酸序列之 HCVR及具有SEQ ID NO:6的胺基酸序列之LCVR,
    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在不存在史他汀治療的情況下投與,且
    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以75mg或150mg的劑量以每二週一次的頻率投與至該患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用途,其中該患者先前在服用核准最低日劑量的一或多種史他汀時感受開始或增加骨骼肌相關症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用途,其中該患者先前在進行至少兩次個別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時感受到開始或增加骨骼肌相關症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用途,其中該每日治療性史他汀方案的至少一者為
    (a)經核准最低史他汀日劑量;或
    (b)選自下列組成之群:每日5mg若舒伐他汀(rosuvastatin)、每日10mg阿 托伐他汀(atorvastatin)、每日10mg辛伐他汀(simvastatin)、每日20mg洛伐他汀(lovastatin)、每日40mg普伐他汀(pravastatin)、每日40mg氟伐他汀(fluvastatin),以及每日2mg匹伐他汀(pitavastatin)。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患者在投與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前或同時,表現出定義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量大於70mg/dL或大於100mg/dL的高膽固醇血症。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患者具有異型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eFH)或並非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非FH)的高膽固醇血症形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患者具有中度、高度或非常高度的新血管疾病風險。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用途,其中該患者在投與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前或同時,具有
    (a)定義為計算10年致死心血管疾病風險SCORE大於或等於1%並少於5% 的中度心血管風險;
    (b)定義為計算10年致死心血管疾病風險SCORE大於或等於5%還有下列一或多者的高度心血管風險:(i)中度慢性腎病、(ii)第1型糖尿病,無目標器官損傷;(iii)第2型糖尿病,無目標器官損傷,及/或(iv)heFH;或
    (c)定義為下列一或多者的極高度心血管風險:(i)有記錄的冠心病;(ii)缺血性中風;(iii)周邊性中風;(iv)周邊動脈疾病(PAD);(v)暫時性缺血性中風(TIA);(vi)腹主動脈瘤;(vii)無症狀的頸動脈阻塞>50%;(viii)頸動脈內膜切除術;(ix)頸動脈支架程序;(x)腎動脈狹窄;(xi)腎動脈支架程序;(xii)第1型糖尿病,有目標器官損傷;及/或(xiii)第2型糖尿病,有目標器官損傷。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4項之用途,其中包含75mg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該藥劑的一或多個起始劑量係每兩週投與,且其中
    (a)若患者在起始劑量之後的LDL-C量低於70mg/dL,則每兩週投與一或更多個劑量之包含75mg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藥劑;或
    (b)若患者在起始劑量之後的LDL-C量大於或等於70mg/dL,則每兩週投與一或更多個劑量之包含150mg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藥劑。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以150mg的劑量以每兩週一次的頻率被投與至患者。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藥劑係與非史他汀脂質調節療法組合被投與至患者。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用途,其中非史他汀脂質調節療法包含選自下列組成之群的治療劑:依折麥布(ezetimibe)、纖維酸、菸鹼、ω-3脂肪酸與膽酸樹脂。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藥劑改善一或多種選自下列組成之群之脂質組分的血清量:
    (a)降低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達至少35%;
    (b)降低患者的缺脂脂蛋白B(ApoB)達至少25%;
    (c)降低患者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非HDL-C)達至少30%;
    (d)降低患者的總膽固醇達至少20%;以及
    (e)降低患者的脂蛋白a(Lp(a))達至少15%。
TW108126479A 2013-10-11 2014-10-13 Pcsk9抑制劑用於治療高血脂症的用途 TWI7234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90154P 2013-10-11 2013-10-11
US61/890,154 2013-10-11
US201461923103P 2014-01-02 2014-01-02
US61/923,103 2014-01-02
US201461955514P 2014-03-19 2014-03-19
US61/955,514 2014-03-19
US201462004620P 2014-05-29 2014-05-29
US62/004,620 2014-05-29
US201462025104P 2014-07-16 2014-07-16
US62/025,104 2014-07-16
EP14306221.4 2014-07-31
EP14306221 2014-07-31
US201462054571P 2014-09-24 2014-09-24
US62/054,571 2014-09-24
EP14306584 2014-10-09
EP14306584.5 2014-10-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1615A true TW202021615A (zh) 2020-06-16
TWI723478B TWI723478B (zh) 2021-04-01

Family

ID=68918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6479A TWI723478B (zh) 2013-10-11 2014-10-13 Pcsk9抑制劑用於治療高血脂症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S (1) ES2779126T3 (zh)
IL (1) IL271456B (zh)
PT (1) PT3055333T (zh)
TW (1) TWI72347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5258A (zh) * 2020-10-30 2022-05-24 未来智人再生医学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表达pcsk9阻断物的多能干细胞或其衍生物及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64834A1 (en) * 2008-12-15 2013-03-14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Methods for treating hypercholesterolemia using antibodies to pcsk9
CN103476796A (zh) * 2011-01-28 2013-12-25 赛诺菲 治疗特定受试者组的方法中使用的针对pcsk9的人抗体
JOP20200043A1 (ar) * 2011-05-10 2017-06-16 Amgen Inc طرق معالجة أو منع الاضطرابات المختصة بالكوليسترو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5258A (zh) * 2020-10-30 2022-05-24 未来智人再生医学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表达pcsk9阻断物的多能干细胞或其衍生物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T3055333T (pt) 2020-03-11
IL271456A (en) 2020-01-30
ES2779126T3 (es) 2020-08-13
TWI723478B (zh) 2021-04-01
IL271456B (en)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0203636B2 (en) Use of a PCSK9 inhibitor to treat hyperlipidemia
JP7467538B2 (ja) ヘテロ接合性家族性高コレステロール血症(heFH)を有する患者を処置するための方法
US20230406957A1 (en) Dosing regimens for use with pcsk9 inhibitors
JP6912374B2 (ja) 高コレステロール血症を有する高心血管リスク患者を処置するための方法
KR20160132459A (ko) 심혈관 위험을 감소시키는 방법
JP2017506626A (ja) 中程度用量スタチン療法により適切に管理されない高コレステロール血症を有する患者を処置するための方法
TWI723478B (zh) Pcsk9抑制劑用於治療高血脂症的用途
KR20220125249A (ko) 동형접합 가족성 고콜레스테롤혈증을 치료하기 위한 pcsk9 억제제의 용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