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9201A - 在非授權頻譜上處理通訊方法及相關通訊裝置 - Google Patents

在非授權頻譜上處理通訊方法及相關通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9201A
TW202019201A TW108140541A TW108140541A TW202019201A TW 202019201 A TW202019201 A TW 202019201A TW 108140541 A TW108140541 A TW 108140541A TW 108140541 A TW108140541 A TW 108140541A TW 202019201 A TW202019201 A TW 2020192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
band
resource
bands
up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0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5779B (zh
Inventor
包偉丞
李建民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9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9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5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577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處理通訊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通訊裝置,該通訊裝置被配置有複數個頻段,該方法包含有透過該複數個頻段中的一第一頻段,從該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接收一下鏈路(Downlink,DL)控制訊號,其中,該下鏈路控制訊號指示該複數個頻段中的至少一頻段為可利用的或不可利用的。

Description

在非授權頻譜上處理通訊方法及相關通訊裝置
本發明係指一種可用於無線通訊系統的方法,尤指一種可在無線通訊系統之非授權頻譜(Unlicensed Spectrum)上處理通訊的方法。
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包含有由至少一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ode-B,eNB)所組成的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一方面與至少一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進行通訊,另一方面與處理非存取層(Non Access Stratum,NAS)控制的核心網路(Core Network,CN)進行通訊,核心網路包含有行動管理單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伺服閘道器(Serving Gateway)、存取及行動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及使用者平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等。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是由長期演進系統進化而成,其包含有載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CA)、協調多點(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傳送/接收、上鏈路(Uplink,UL)多輸入多輸出(U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UL-MIMO)、以及使用長期演進系統的執照輔助存取(licensed-Assisted Access,LAA)等先進技術,以延展頻寬、提供快速轉換功率狀態及提升細胞邊緣效能。為了使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中的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台能相互通訊,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台必須支持為了先進長期演進系統所制定的標準,如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1X版本(3GPP Rel-1X)標準或較新版本的標準。
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系統(5G System,5GS)(例如第五代新無線存取網路(5G New Radio Access Network,5G-NR))為連續移動寬頻流程的演進,以符合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IMT)-2020所提出的第五代的需求。第五代系統可包含有無線存取網路(Radio Access Network,RAN)及核心網路。無線存取網路可包含有至少一基地台(Base Station,BS)。至少一基地台可包含有演進式基地台或第五代基地台(5G Node-B,gNB),用來與至少一用戶端通訊以及與核心網路通訊。核心網路可包含有行動管理單元、伺服閘道器等,用於非存取層控制。
在第五代新無線存取網路中,第五代基地台(以下簡稱為基地台)具有動態配置基地台與鄰近用戶端之間的頻寬的能力,其中,一頻段可分割為數個部分頻寬(Bandwidth Part,BWP),以實現傳輸上的彈性同時提升頻譜的使用效率。舉例來說,基地台可傳送一下鏈路(Downlink,DL)訊號至用戶端,以通知用戶端在特定的部分頻寬上進行通訊。若基地台與用戶端之間的無線通訊是在一非授權頻譜(Unlicensed Spectrum)上進行時,一空閒通道評估(Clear Channel Assessment,CCA)或先聽後說(Listen Before Talk,LBT)程序可在進行傳輸之前的一特定時間內執行。舉例來說,用戶端或基地台可偵測通道上的能量大小來判斷通道是否被佔用。在此情況下,當基地台執行了先聽後說操作其結果指示通道為可利用狀態之後,用來進行頻寬配置的下鏈路訊號即可被傳送。若先聽後說的結果指示通道為不可利用的情況下,則無法順利進行頻寬配置,此時,基地台無法將部分頻寬配置予用戶端,導致頻寬配置效率的下降。
在第五代新無線存取網路系統之非授權頻譜(NR-U)中,一服務細胞可被設定為具有較大頻寬,以實現第五代新無線存取網路系統的寬頻傳輸。為使頻寬有效配置,可將細胞內包含的多個部分頻寬配置予用戶端並啟始。基地台可根據先聽後說操作的結果,在一部分或完整的部分頻寬上傳送下鏈路資料給用戶端。然而,目前無任何有效機制允許基地台通知用戶端部分頻寬的哪一部分或者哪些部分頻寬通過了先聽後說檢測。有鑑於此,習知技術實有改進之必要。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可在無線通訊系統之非授權頻譜(Unlicensed Spectrum)上處理通訊的方法,使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能夠從第五代基地台(5G Node-B,gNB)接收到哪一(些)子頻段(Sub-band)或部分頻寬(Bandwidth Part,BWP)通過先聽後說(Listen Before Talk,LBT)檢測的通知。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揭露一種處理通訊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通訊裝置,該通訊裝置被配置有複數個頻段,該方法包含有透過該複數個頻段中的一第一頻段,從該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接收一下鏈路(Downlink,DL)控制訊號,其中,該下鏈路控制訊號指示該複數個頻段中的至少一頻段為可利用的或不可利用的。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無線通訊系統的通訊裝置,用來處理通訊,該通訊裝置被配置有複數個頻段且包含有一處理器及一記憶體。該處理器用來執行一程式碼。該記憶體耦接於該處理器,用來儲存該程式碼,該程式碼指示該處理器執行以下步驟:透過該複數個頻段中的一第一頻段,從該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接收一下鏈路控制訊號,其中,該下鏈路控制訊號指示該複數個頻段中的至少一頻段為可利用的或不可利用的。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10之示意圖。無線通訊系統10可簡略地由網路端和複數個通訊裝置所組成。網路端及通訊裝置之間可透過一或多個位於非授權頻段的載波進行通訊。在第1圖中,網路端及通訊裝置僅是用來說明無線通訊系統10的結構。實際上,網路端可以是第五代新無線存取網路(5G New Radio Access Network,5G-NR)系統中的第五代基地台(5G Node-B,gNB),或是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或先進長期演進系統的後續版本中的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ode-B,eNB)。
在第1圖中,通訊裝置可以是例如用戶端、行動電話、平板電腦、電子書、可攜式電腦系統、或交通工具等;網路端可以是例如細胞、服務細胞(Serving Cell)、收發節點(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非授權(Unlicensed)細胞、非授權服務細胞、非授權收發節點、演進式基地台、或第五代基地台等,而不限於此。此外,網路端及通訊裝置可分別視為傳送端或接收端。舉例來說,對於一上鏈路(Uplink,UL)傳輸而言,通訊裝置為傳送端而網路端為接收端;對於一下鏈路(Downlink,DL)傳輸而言,網路端為傳送端而通訊裝置為接收端。
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20之示意圖。通訊裝置20可以是第1圖中的通訊裝置或網路端,但不限於此。通訊裝置20可包含一處理器200、一記憶體210及一通訊介面單元220。處理器200可為一微處理器或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記憶體210可為任一資料儲存裝置,用來儲存一程式碼214,並透過處理器200讀取及執行程式碼214。舉例來說,記憶體210可為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唯讀式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access memory,RAM)、硬碟、光學資料儲存裝置、非揮發性儲存單元、非暫態電腦可讀媒介(如有形媒介)等,而不限於此。通訊介面單元220較佳地可為一無線收發器,其可根據處理器200的處理結果,進行無線訊號(如資料、訊息及/或封包)的傳送及接收。
為求簡化,以下實施例中的用戶端及第五代基地台(以下簡稱為基地台)可分別作為通訊裝置及網路端,需注意的是本發明的範圍不限於此。
請參考第3A圖,第3A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30之流程圖。流程30可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的基地台,用來處理非授權頻譜(Unlicensed Spectrum)中的通訊,其中訊號傳輸之前需執行先聽後說(Listen Before Talk,LBT)操作。流程30可被編譯成程式碼214,其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300:  開始。
步驟302:  配置非授權頻譜中的複數個頻段予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用戶端。
步驟304:  在每一頻段上執行先聽後說操作。
步驟306:  透過複數個頻段中的一第一頻段傳送一下鏈路控制訊號至用戶端,其中,下鏈路控制訊號可根據先聽後說操作的結果指示複數個頻段中的至少一頻段為可利用的或不可利用的。
步驟308:  結束。
根據流程30,基地台可配置非授權頻譜中的多個頻段予用戶端(步驟302)。如上所述,一服務細胞可包含多個配置予用戶端的部分頻寬(Bandwidth Part,BWP),且每一部分頻寬可包含多個子頻段(Sub-band)。一子頻段代表一頻率範圍或一先聽後說頻寬(例如20MHz的頻寬),即執行先聽後說的單位頻寬,其可以是部分頻寬的一部分。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子頻段的頻寬配置之示意圖。如第4圖所示,配置予用戶端的一部分頻寬包含有5個子頻段SB1~SB5,其中,每一子頻段SB1~SB5可具有相同或不同頻寬大小。詳細來說,基地台可分配5個子頻段SB1~SB5給用戶端,並透過較高層訊號及/或實體層訊號來傳送相關配置資訊至用戶端。需注意,較高層訊號對應於高於實體層的任一通訊層,實體層訊號對應於下鏈路控制資訊(DL Control Information,DCI)。配置資訊可包含各種資源配置的資訊,如所配置的部分頻寬及/或子頻段的識別以及各子頻段的位置和頻寬大小。較高層訊號可對應於一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一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層的控制單元(Control Element,CE)。
當基地台或用戶端欲在各子頻段上進行上鏈路或下鏈路傳輸之前,基地台(針對下鏈路傳輸)或用戶端(針對上鏈路傳輸)必須先對該子頻段執行先聽後說操作(步驟304)。先聽後說操作可用於各別子頻段,以判斷該子頻段是否可用來進行傳輸。因此,雖然用戶端被配置有完整的部分頻寬,但實際傳輸並非在整個部分頻寬上進行,而是在通過先聽後說檢測的子頻段上進行。在此例中,子頻段SB1~SB3通過了先聽後說檢測,因此可用來進行訊號或資料傳輸(表示為LBT成功);然而,子頻段SB4~SB5未通過先聽後說檢測,因而無法用來進行訊號或資料傳輸(表示為LBT失敗)。
在另一實施例中,用戶端可被配置有多個部分頻寬,而先聽後說操作係用於各別部分頻寬。舉例來說,請參考第5圖,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部分頻寬的頻寬配置之示意圖。如第5圖所示,配置予用戶端的一細胞包含有5個部分頻寬BWP1~BWP5,且每一部分頻寬BWP1~BWP5可具有相同或不同頻寬大小。當基地台或用戶端欲在各部分頻寬上進行上鏈路或下鏈路傳輸之前,基地台(針對下鏈路傳輸)或用戶端(針對上鏈路傳輸)必須先對該部分頻寬執行先聽後說操作。第5圖中頻寬配置及先聽後說程序的運作類似於第4圖所示,其差異僅在於,在第5圖的實施例中,執行先聽後說的單位標的具有較大的粒度(Granularity)。在此例中,部分頻寬BWP1~BWP3通過了先聽後說檢測,因此可用來進行訊號或資料傳輸(表示為LBT成功);然而,部分頻寬BWP4~BWP5未通過先聽後說檢測,因而無法用來進行訊號或資料傳輸(表示為LBT失敗)。
當基地台完成了子頻段SB1~SB5及/或部分頻寬BWP1~BWP5的配置之後,基地台可在每一子頻段SB1~SB5及/或每一部分頻寬BWP1~BWP5上執行先聽後說操作,並判斷哪一(些)子頻段及/或部分頻寬是有效的或可利用的。根據子頻段的先聽後說結果,基地台可在一部分的部分頻寬上進行下鏈路傳輸,較佳地,關於先聽後說結果的資訊也應被傳送至用戶端。為了通知用戶端基於先聽後說結果之下哪些子頻段為可利用的而哪些子頻段為不可利用的,基地台可透過所配置的其中一子頻段傳送一下鏈路控制訊號至用戶端(步驟306)。在一實施例中,下鏈路控制訊號可包含一輔助資訊,用來指示各子頻段是否為可利用的。詳細來說,基地台可將其中一子頻段設定為主要子頻段或特定子頻段,並且在子頻段配置的過程中透過較高層訊號及/或實體層訊號將主要子頻段之相關資訊傳送到用戶端。請參考第6圖,第6圖為透過主要子頻段傳送輔助資訊之示意圖。如第6圖所示,在配置予用戶端的子頻段SB1~SB5中,子頻段SB1為主要子頻段,用來攜帶輔助資訊。
上述關於用戶端的實現及運作方式可歸納為一流程35,如第3B圖所示。用戶端可和基地台進行通訊,其被配置有位於非授權頻譜的複數個頻段。流程35可被編譯成程式碼214,其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350:  開始。
步驟352:  透過複數個頻段中的一主要頻段,從基地台接收一下鏈路控制訊號,其中,該下鏈路控制訊號指示複數個頻段中的至少一頻段為可利用的或不可利用的。
步驟354:  結束。
根據流程35,用戶端可透過預先設定為主要頻段之一頻段,從基地台接收下鏈路控制訊號,因此,用戶端可監看主要頻段之一公共搜索空間(Common Search Space)以取得下鏈路控制訊號(如輔助資訊)。
在一實施例中,基地台可通知用戶端下鏈路控制訊號(如輔助資訊)係在哪一資源上傳送,此資源可包含在一控制資源集合(Control Resource Set,COREST)中,用以通知用戶端用來攜帶輔助資訊的時間-頻率資源。因此,用戶端可在此資源上進行盲測,以搜尋下鏈路控制訊號是否存在。或者,每一子頻段皆可包含一控制資源集合,基地台可通知用戶端下鏈路控制訊號係包含在一特定子頻段(如主要子頻段SB1)的控制資源集合中,因此,用戶端可在特定子頻段的控制資源集合所包含的資源上進行盲測。
較佳地,下鏈路控制訊號應由具有較佳通道品質的子頻段來攜帶,此子頻段可通過先聽後說檢測的機率較大。因此,基地台可選擇通道品質較佳的一子頻段作為主要子頻段。針對主要子頻段(如SB1),基地台可執行第1類先聽後說(Type 1 LBT)操作,針對部分頻寬中的其它子頻段(如SB2~SB5),則執行第2類先聽後說(Type 2 LBT)操作。若針對主要子頻段的第1類先聽後說可順利執行,則針對其它子頻段採用第2類先聽後說即可。因此,下鏈路控制訊號可包含在執行第1類先聽後說的主要子頻段中。第1類先聽後說為長偵測時間的先聽後說(long sensing LBT),其中,基地台可在一偵測期間內對通道進行偵測,此偵測期間係根據通道存取優先權等級而決定。通道存取優先權等級可包含數個不同的等級,其分別指示不同的競爭視窗(Contention Window)大小及/或最大通道佔有時間(Maximum Channel Occupancy Time,MCOT)。第2類先聽後說為短偵測時間的先聽後說,其偵測期間短於第1類先聽後說的偵測期間。
在一實施例中,下鏈路控制訊號(如輔助資訊)不僅可用來指示哪些子頻段為可利用且可存取的,亦可用來指示一傳輸脈衝的最大通道佔有時間內下鏈路資源、上鏈路資源、及/或彈性資源的配置方式。此資源可以是時間段(Time Slot)或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元。舉例來說,下鏈路控制訊號可包含數個參數,用來指示最大通道佔有時間內的通道利用方式(即下鏈路及上鏈路的利用方式)。請參考第7圖,第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通道利用的配置之示意圖。如第7圖所示,用戶端被配置有5個子頻段SB1~SB5。子頻段SB1為主要子頻段,用來攜帶輔助資訊,因此,子頻段SB1可進行第1類先聽後說,同時其它子頻段SB2~SB5則進行第2類先聽後說。最大通道佔有時間包含有10個時間段,其分配方式為,每一子頻段SB1~SB5皆包含6個下鏈路時間段,隨後接著4個上鏈路時間段。在一實施例中,下鏈路控制訊號(如輔助資訊)可包含一移位參數(O)及一上鏈路脈衝持續參數(U)。移位參數用來指示從攜帶下鏈路訊號(如下鏈路控制資訊)的時間段到上鏈路脈衝開始時間之間的時間段數量。舉例來說,如第7圖所示,第一個下鏈路時間段的移位參數為6,第二個下鏈路時間段的移位參數為5,並以此類推。上鏈路脈衝持續參數代表通道佔有時間內上鏈路時間段的數量。舉例來說,如第7圖所示,每一下鏈路時間段的上鏈路脈衝持續參數皆為4,這是因為此傳輸脈衝的最大通道佔有時間內具有4個上鏈路時間段。
在一實施例中,輔助資訊可包含一位元映像(bitmap),用來指示子頻段SB1~SB5中的至少一子頻段為可利用的或不可利用的。詳細來說,位元映像包含有複數個訊號位元,分別對應於子頻段SB1~SB5中的至少一者,用來指示該子頻段的可利用性。每一訊號位元可用來指示主要子頻段SB1以外的其它頻段是否為可利用的。舉例來說,請參考第8圖,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子頻段設定與包含有位元映像的輔助資訊之示意圖。如第8圖所示,用戶端被配置有5個子頻段SB1~SB5,其中,子頻段SB1為主要子頻段,用來攜帶輔助資訊。輔助資訊包含有一位元映像“1100”,分別用來指示子頻段SB2~SB5之可利用性。詳細來說,位元“0”代表相對應的子頻段為不可利用的,即基地台所執行的先聽後說指示該子頻段無法用來進行下鏈路傳輸(LBT失敗);位元“1”代表相對應的子頻段為可利用的,即基地台所執行的先聽後說指示該子頻段可用來進行下鏈路傳輸(LBT成功)。在此例中,根據先聽後說的結果,子頻段SB2及SB3為可利用的,而子頻段SB4及SB5為不可利用的,其相關資訊可藉由位元映像“1100”傳達至用戶端。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位元映像未包含關於主要子頻段SB1之可利用性的資訊,這是因為當用戶端順利接收到輔助資訊時,用戶端即可推測主要子頻段SB1必然是可利用的。
第9圖繪示輔助資訊及位元映像之另一實現方式。在第9圖所示之實施例中,用來攜帶輔助資訊的主要子頻段為SB3,其包含的位元映像為“1100”,分別用來指示子頻段SB1、SB2、SB4及SB5之可利用性。詳細來說,當位元映像以正常順序對應到子頻段的情況下,子頻段SB1及SB2為可利用的而子頻段SB4及SB5為不可利用的。
第10圖繪示輔助資訊及位元映像之又一實現方式。在第10圖所示之實施例中,用來攜帶輔助資訊的主要子頻段為SB2,其包含的位元映像為“11100”,分別用來指示部分頻寬中所有子頻段SB1~SB5之可利用性。亦即,位元映像包含有每一子頻段(包含主要子頻段及其它子頻段)的資訊。
在另一實施例中,位元映像可被設定為具有不同格式,如第11圖所示。在此例中,用來攜帶輔助資訊的主要子頻段為SB1,位元映像可包含以下位元序列“00”、“01”、“10”及“11”,其分別用來指示子頻段SB2、SB3、SB4及SB5為可利用的。在此例中,由於子頻段SB2及SB3為可利用的而子頻段SB4及SB5為不可利用的,基地台可在輔助資訊中加入位元序列“00”及“01”。用戶端可取得位元序列及可利用性狀態之對應表,以判斷各子頻段的可利用性。
第12圖繪示輔助資訊之另一實現方式,其中,輔助資訊可由一訊號序列來表示,用以標示可利用的子頻段。詳細來說,用戶端可取得訊號序列及可利用性條件之對應表,以根據輔助資訊中的序列來判斷各子頻段的可利用性。如第12圖所示,序列A0指示無任何子頻段SB2~SB5是可利用的,序列A1指示子頻段SB2為可利用的而子頻段SB3~SB5為不可利用的,序列A2指示子頻段SB3為可利用的而子頻段SB2、SB4及SB5為不可利用的,序列A3指示子頻段SB2及SB3為可利用的而子頻段SB4及SB5為不可利用的。對應表另可包含其它用來指示各種可利用性狀態之序列,為求簡化而省略於此。在此例中,由於子頻段SB2及SB3為可利用的而子頻段SB4及SB5為不可利用的,基地台可在輔助資訊中加入序列A3。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實施例中,其中一子頻段被設定為用來攜帶輔助資訊之主要子頻段。此外,亦可能存在多於一個子頻段攜帶有下鏈路控制訊號(如輔助資訊)。換句話說,若用戶端被配置有子頻段SB1~SB5時,輔助資訊除了可在子頻段SB1傳送以外,亦可在子頻段SB2~SB5當中至少一者傳送。因此,基地台可通知用戶端所有可能攜帶輔助資訊的資源。更進一步地,基地台可對任何欲用來傳送輔助資訊的子頻段執行具有較長偵測時間的第1類先聽後說。
請參考第13圖,第1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輔助資訊及通道利用配置之示意圖。如第13圖所示,基地台可對所有子頻段SB1~SB5執行第1類先聽後說。在此情況下,輔助資訊(即下鏈路控制訊號)可包含在每一子頻段SB1~SB5中。根據公共搜索空間的設定,用戶端可接收攜帶有輔助資訊的每一時間-頻率資源,因此,用戶端可在這些特定的時間-頻率位置上進行盲測。在此例中,用戶端可先偵測子頻段SB1以接收輔助資訊。若用戶端無法接收此輔助資訊時(其可能因子頻段SB1上的先聽後說失敗、通道上訊號遺失、或其它原因所造成),用戶端再偵測子頻段SB2以接收另一輔助資訊。在一實施例中,每一子頻段所攜帶的輔助資訊可包含配置予用戶端之所有子頻段的可利用性資訊,因此,若其中一輔助資訊成功被用戶端接收時,用戶端即可停止偵測輔助資訊。或者,每一子頻段所包含的輔助資訊僅包含專屬於該子頻段之通道利用配置資訊,而用戶端應監看所有攜帶有輔助資訊之子頻段以取得完整的資訊。
在另一實施例中,下鏈路控制訊號或輔助資訊可包含在至少一頻段中。基地台另可設定用戶端監看該至少一頻段上的搜索空間,以取得下鏈路控制訊號(例如盲測輔助資訊)。
較佳地,子頻段中的輔助資訊是以分時多工(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的方式傳送,亦即,每一輔助資訊具有不同的時間-頻率配置,如第13圖所示。考量用戶端的運算能力,其可能無法成功偵測或解出同時接收到的輔助資訊,因此,分時多工機制使得用戶端在同一時間只需處理單一輔助資訊。
上述關於輔助資訊的設定方式亦可實現於用戶端配置有一細胞之多個部分頻寬的情況。請參考第14圖,第1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用於不同用戶端之部分頻寬的頻寬配置之示意圖。在此情況下,先聽後說操作是以一部分頻寬為單位進行,因此,輔助資訊可包含一位元映像,其中每一位元用來指示一部分頻寬之可利用性。在此例中,位元映像可以是“11100”,用來指示部分頻寬BWP1、BWP2及BWP3為可利用的(因LBT成功)而部分頻寬BWP4及BWP5為不可利用的(因LBT失敗)。
一般來說,在第五代新無線存取網路系統之非授權頻譜(NR-U)中,一細胞可用來服務多個用戶端,基地台可對不同用戶端配置細胞中的不同部分頻寬,以實現載量平衡。在配置部分頻寬的過程中,每一用戶端皆可透過較高層訊號進行配置而具有至少一部分頻寬,此至少一部分頻寬具有至少一部分頻寬識別,所配置的每一部分頻寬皆相關於包含位元映像之輔助資訊中的一位元索引。舉例來說,用戶端UE1被配置有4個部分頻寬BWP1、BWP2、BWP4及BWP5,其識別分別為BWP1_1、BWP1_2、BWP1_3及BWP1_4,此4個部分頻寬BWP1、BWP2、BWP4及BWP5分別配置有索引值k=1、k=2、k=4及k=5。當用戶端UE1接收到輔助資訊並取得位元映像為“11100”時,根據所配置的部分頻寬的索引,用戶端UE1僅須考慮位元映像中的第1、第2、第4及第5個位元。根據所接收的位元映像,用戶端UE1即可得知具有部分頻寬識別BWP1_1及BWP1_2之部分頻寬為可利用的。同樣地,用戶端UE2被配置有3個部分頻寬BWP1、BWP3及BWP4,其識別分別為BWP2_1、BWP2_2及BWP2_3,此3個部分頻寬BWP1、BWP3及BWP4分別配置有索引值k=1、k=3及k=4。當用戶端UE2接收到輔助資訊並取得位元映像為“11100”時,根據所配置的部分頻寬的索引,用戶端UE2僅須考慮位元映像中的第1、第3及第4個位元。根據所接收的位元映像,用戶端UE2即可得知具有部分頻寬識別BWP2_1及BWP2_2之部分頻寬為可利用的。
由此可知,輔助資訊係一細胞特定(cell-specific)資訊。對於相同細胞所服務的用戶端來說,基地台可傳送相同的輔助資訊至這些用戶端,而不同用戶端可根據其配置的部分頻寬,以不同方式解讀輔助資訊。
請參考第15圖,第1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部分頻寬的頻寬配置之示意圖。如第15圖所示,根據先聽後說的結果,實際傳輸係在部分頻寬BWP1~BWP3上執行。在此例中,來自於基地台的下鏈路訊號可能未包含用來指示各子頻段之可利用性資訊的位元映像或輔助資訊,因此,部分頻寬的可利用性資訊可由欲傳送至用戶端的下鏈路控制資訊所攜帶,此下鏈路控制資訊可透過每一個被基地台判斷為可利用的部分頻寬來進行傳送,即下鏈路控制資訊包含在部分頻寬BWP1~BWP3中。在此情況下,用戶端的每一部分頻寬皆配置有公共搜索空間,並且被要求在各個配置的公共搜索空間上執行盲測。若用戶端在一部分頻寬中偵測到下鏈路控制資訊時,即可判斷此部分頻寬是可利用的。
然而,同時在每一部分頻寬上執行盲測對用戶端而言具有相當大的負擔。為解決此問題,基地台可預先設定或決定一主要部分頻寬,並設定用戶端先監看主要部分頻寬。基地台可根據通道品質及/或穩定性來選擇主要部分頻寬。若用戶端成功接收主要部分頻寬中的下鏈路控制資訊時,用戶端再監看其它部分頻寬中的公共搜索空間以搜尋下鏈路控制資訊。反之,若用戶端未能接收主要部分頻寬中的下鏈路控制資訊時,用戶端則不監看其它部分頻寬中的公共搜索空間,如此可降低用戶端進行盲測的複雜度。需注意的是,上述實施方式亦可應用於用戶端配置有多個子頻段而先聽後說操作是以一子頻段作為單位執行的情況。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配置的部分頻寬或子頻段的可利用性資訊可包含在一參考訊號而傳送至用戶端,此參考訊號可透過被基地台判斷為可利用的每一部分頻寬或子頻段進行傳送。在此情況下,用戶端被要求偵測所配置的每一部分頻寬或子頻段以接收參考訊號,並且在一部分頻寬或子頻段上接收到參考訊號的情況下判斷該部分頻寬或子頻段是可利用的。基地台可預設用來攜帶參考訊號之時間-頻率資源,而用戶端可對應偵測該資源以接收參考訊號。參考訊號可包含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及/或一同步訊號區塊(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但不限於此。
同樣地,為了降低用戶端偵測的複雜度,基地台可預先設定或決定一主要子頻段(或部分頻寬),並設定用戶端先在主要子頻段(或部分頻寬)上偵測參考訊號。若用戶端成功接收主要子頻段(或部分頻寬)中的參考訊號時,用戶端再偵測其它子頻段(或部分頻寬)中的參考訊號。反之,若用戶端未能接收主要子頻段(或部分頻寬)中的參考訊號時,用戶端則不偵測其它子頻段(或部分頻寬)中的參考訊號。此外,用戶端另可在主要子頻段中偵測並辨識包含有最大通道佔有時間的無線資源配置的下鏈路控制訊號或輔助資訊。若用戶端成功接收主要子頻段(或部分頻寬)中的參考訊號及/或輔助資訊時,用戶端可再偵測其它子頻段(或部分頻寬)以搜尋參考訊號。
當用戶端接收輔助資訊及/或相關的下鏈路控制訊號之後,用戶端可得知哪些子頻段可用來接收訊號及/或資料。因此,用戶端可被要求進行盲測以在至少一有效搜索空間(即位於可利用子頻段中的搜索空間(或控制資源集合))中搜尋下鏈路控制資訊,以取得後續用於資料接收的資源配置。如上所述,若一細胞用來服務多個用戶端時,基地台可針對不同用戶端配置不同子頻段以降低碰撞並實現載量平衡。因此,基地台可分配不同有效搜索空間給不同用戶端,並藉由例如一優先權參數及/或一數量參數等參數來指示用戶端。優先權參數用來指示用戶端以一特定優先權順序偵測下鏈路控制資訊;數量參數用來指示下鏈路控制資訊可能分配在特定數量的子頻段中,以要求用戶端在該些子頻段中搜尋下鏈路控制資訊。用戶端可根據優先權參數及數量參數所提供的指示來執行下鏈路控制資訊的盲測,而基地台可彈性地針對每一用戶端配置相同或不同的優先權參數及數量參數,以實現載量平衡。
請參考第16圖,第1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用於偵測下鏈路控制資訊的有效搜索空間配置之示意圖。如第16圖所示,一基地台可服務3個用戶端UE1~UE3且每一用戶端UE1~UE3皆配置有子頻段SB1~SB5。基地台執行先聽後說操作並判斷子頻段SB1~SB3為可利用的(因LBT成功)而子頻段SB4~SB5為不可利用的(因LBT失敗)。輔助資訊可透過子頻段SB1傳送,其包含有一位元映像“1100”,用來指示其它子頻段SB2~SB5之可利用性。根據位元映像,用戶端UE1~UE3可得知子頻段SB1~SB3為可利用的而子頻段SB4~SB5為不可利用的。對於每一子頻段SB1~SB5而言,基地台可根據優先權參數及數量參數同時根據該子頻段是否為可利用的,決定是否傳送下鏈路控制資訊。
用戶端UE1所設定的優先權參數為“12345”,其指示子頻段識別符的優先權順序,因此,下鏈路控制資訊可依據SB1、SB2、SB3、SB4及SB5之優先權順序包含在一或多個子頻段中。用戶端UE1所設定的數量參數為“2”,代表有2個子頻段包含下鏈路控制資訊。根據優先權參數及數量參數,由於子頻段SB1及SB2皆為可利用的,基地台可設定有效搜索空間並且將下鏈路控制資訊包含在子頻段SB1及SB2中,用戶端UE1即可在子頻段SB1及SB2的有效搜索空間中執行下鏈路控制資訊的盲測,以接收下鏈路控制資訊(即搜尋設定於子頻段SB1及SB2中的搜索空間)。
對於第二個用戶端UE2而言,所設定的優先權參數為“43251”而數量參數為“1”。雖然子頻段SB4在所有配置的子頻段當中具有最高優先權,但因為子頻段SB4由於先聽後說失敗而被判斷為不可利用的,因此,下鏈路控制資訊未包含在子頻段SB4中。作為替代,基地台可設定有效搜索空間並且將下鏈路控制資訊包含在子頻段SB3中,其在可利用的子頻段中具有最高優先權。根據用戶端UE2接收的優先權參數及數量參數以及用來指示各子頻段之可利用性的輔助資訊,用戶端UE2可在子頻段SB3的有效搜索空間中執行下鏈路控制資訊的盲測,其中,子頻段SB3是可利用的子頻段當中具有最高優先權者。
對於第三個用戶端UE3而言,所設定的優先權參數為“34512”而數量參數為“3”。根據相同規則,基地台可設定有效搜索空間並且將下鏈路控制資訊包含在子頻段SB3、SB1及SB2中,其在可利用的子頻段中具有較高優先權。對應地,用戶端UE3可在子頻段SB3、SB1及SB2的有效搜索空間中執行下鏈路控制資訊的盲測。
較佳地,不同用戶端可被設定具有不同的優先權參數,以避免或減少子頻段上發生的下鏈路控制資訊碰撞及/或壅塞。數量參數可針對不同類型的用戶端而具有不同設定,舉例來說,若一用戶端通常具有大量資料收發的需求,可將此用戶端設定為具有較高的數量參數。
在其它實施例中,有效搜索空間的配置亦可透過其它方式進行。舉例來說,請參考第17圖,第1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用於偵測下鏈路控制資訊的另一有效搜索空間配置之示意圖。同樣地,基地台執行先聽後說操作並判斷子頻段SB1~SB3為可利用的(因LBT成功)而子頻段SB4~SB5為不可利用的(因LBT失敗)。輔助資訊可透過子頻段SB1傳送至用戶端UE1~UE3,其包含有一位元映像“1100”,用來指示其它子頻段SB2~SB5之可利用性。在此例中,用戶端UE1被設定具有優先權參數“12345”及數量參數“2”,用戶端UE2被設定具有優先權參數“43251”及數量參數“1”,用戶端UE3被設定具有優先權參數“34512”及數量參數“3”。
詳細來說,對於第一個用戶端UE1而言,基地台可根據優先權參數“12345”及數量參數“2”,嘗試在子頻段SB1及SB2上傳送下鏈路控制資訊。由於子頻段SB1及SB2皆為可利用的,因此下鏈路控制資訊可在子頻段SB1及SB2上傳送。對應地,用戶端UE1可在子頻段SB1及SB2的有效搜索空間中執行下鏈路控制資訊的盲測。對於第二個用戶端UE2而言,基地台可根據優先權參數“43251”及數量參數“1”,嘗試在子頻段SB4上傳送下鏈路控制資訊。由於具有最高優先權的子頻段SB4為不可利用的,因此,在此非授權頻譜之傳輸脈衝中,基地台將不在子頻段的有效搜索空間中加入下鏈路控制資訊,也就是說,此脈衝中基地台不服務此用戶端UE2。對應地,用戶端UE2亦不在此非授權頻譜之傳輸脈衝中執行下鏈路控制資訊的盲測。對於第三個用戶端UE3而言,基地台可根據優先權參數“34512”及數量參數“3”,嘗試在子頻段SB3、SB4及SB5上傳送下鏈路控制資訊。在子頻段SB3、SB4及SB5中,子頻段SB3為可利用的而子頻段SB4及SB5為不可利用的,因此,下鏈路控制資訊可在子頻段SB3上傳送。對應地,用戶端UE3可在子頻段SB3的有效搜索空間中執行下鏈路控制資訊的盲測。
在一實施例中,若用戶端未能根據優先權參數、數量參數及輔助資訊取得有效搜索空間時(如第17圖中用戶端UE2的情況),用戶端仍可在攜帶有輔助資訊的主要子頻段上執行下鏈路控制資訊的盲測。除此之外,用戶端亦可使用上述優先權參數及數量參數的概念來接收除了下鏈路控制資訊以外的其它類型的下鏈路訊號。
請參考第18圖,第1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用於偵測下鏈路控制資訊的又一有效搜索空間配置之示意圖。用於用戶端UE1~UE3的子頻段及優先權與數量參數的設定以及先聽後說的結果皆與前述實施例相同,在此不贅述。在此例中,輔助資訊係透過主要子頻段SB1傳送,因此,當用戶端接收到輔助資訊的情況下,即可推測子頻段SB1是可利用的。在此情況下,下鏈路控制資訊可在子頻段SB1上傳送,對應地,用戶端即可在子頻段SB1的有效搜索空間中執行下鏈路控制資訊的盲測。對於其它子頻段SB2~SB5而言,基地台可根據優先權參數及數量參數同時根據該子頻段是否為可利用的,決定是否傳送下鏈路控制資訊,其可依照上述規則進行。同時,用戶端亦可依照對應的方式執行下鏈路控制資訊的盲測。如第18圖所示,用戶端UE1可在子頻段SB1及SB2上執行下鏈路控制資訊的盲測,用戶端UE2可在子頻段SB1上執行下鏈路控制資訊的盲測,用戶端UE3可在子頻段SB1及SB3上執行下鏈路控制資訊的盲測。
在另一實施例中,具有有效搜索空間的子頻段可由一優先權列表來表示,亦即,傳送給用戶端的資訊可包含具有搜索空間的子頻段列表,而下鏈路控制資訊可在該些子頻段上傳送。換句話說,優先權列表可取代前述用於用戶端的優先權參數及數量參數。舉例來說,在第16圖的實施例中,用戶端UE1可被設定具有一優先權列表“12”,用戶端UE2可被設定具有一優先權列表“4”,用戶端UE3可被設定具有一優先權列表“345”。因此,用戶端可檢查位於列表中的子頻段是否為可利用的,進而在可利用的子頻段上執行下鏈路控制資訊的盲測。由於用戶端UE2未能取得任何有效搜索空間,因此,用戶端UE2將不在此非授權頻譜之傳輸脈衝中執行下鏈路控制資訊的盲測,或者僅在主要子頻段SB1上執行下鏈路控制資訊的盲測。
基地台可對時間-頻率資源進行排程並透過下鏈路控制資訊來發送排程資訊。因此,當用戶端接收到下鏈路控制資訊之後,即可取得排程資訊並判斷可用於上鏈路及/或下鏈路操作的至少一有效資源。為避免或減少子頻段上資料傳輸的碰撞及/或壅塞,基地台可對不同用戶端採用不同的資源排程方式,因此,每一用戶端可接收專屬的下鏈路控制資訊,以取得用戶端特定(UE-specific)的資源排程。此外,先聽後說操作在非授權頻譜中是必要的,因而下鏈路及上鏈路資源的排程須根據子頻段是否為可利用的來決定是否執行,也就是說,排程操作僅在可利用的子頻段上進行。
同樣地,下鏈路控制資訊可包含一優先權參數及一數量參數,用來指示哪一(些)子頻段上的上鏈路及/或下鏈路操作需進行排程。請參考第19圖,第19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下鏈路資源配置之示意圖。關於子頻段及其先聽後說結果的設定皆與前述實施例相同,在此不贅述,而相似的優先權參數及數量參數設定亦可應用於根據下鏈路控制資訊進行的上鏈路/下鏈路資源排程。在此例中,用戶端UE1被設定具有優先權參數“12345”及數量參數“2”,用戶端UE2被設定具有優先權參數“43251”及數量參數“2”,用戶端UE3被設定具有優先權參數“34512”及數量參數“3”。
詳細來說,對於第一個用戶端UE1而言,基地台可根據優先權參數“12345”及數量參數“2”,嘗試在子頻段SB1及SB2上進行上鏈路/下鏈路資源的排程。由於子頻段SB1及SB2皆為可利用的,用於UE1的下鏈路控制資訊可指示上鏈路/下鏈路資源係在子頻段SB1及SB2上進行排程。對應地,用戶端UE1即可根據所接收的下鏈路控制資訊,在可利用的子頻段SB1及SB2上執行上鏈路/下鏈路操作。對於第二個用戶端UE2而言,基地台可根據優先權參數“43251”及數量參數“2”同時根據子頻段SB1~SB5之可利用性,進行上鏈路/下鏈路資源的排程,亦即,基地台可對可利用的子頻段中具有最高優先權的子頻段進行上鏈路/下鏈路資源的排程。在此例中,基地台可在具有較高優先權的二個子頻段SB3及SB2上進行上鏈路/下鏈路資源的排程。對應地,用戶端UE2即可根據所接收的下鏈路控制資訊,在可利用的子頻段SB3及SB2上執行上鏈路/下鏈路操作。對於第三個用戶端UE3而言,基地台可根據優先權參數“34512”及數量參數“3”同時根據子頻段SB1~SB5之可利用性,進行上鏈路/下鏈路資源的排程。在此例中,基地台可在具有較高優先權的三個子頻段SB3、SB1及SB2上進行上鏈路/下鏈路資源的排程。對應地,用戶端UE3即可根據所接收的下鏈路控制資訊,在可利用的子頻段SB3、SB1及SB2上執行上鏈路/下鏈路操作。
下鏈路控制資訊可依頻域上的實體資源區塊組(Physical Resource Block Group,PRB Group)作為單位來進行資源排程。請參考第20圖,第20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部分頻寬BWP0中的子頻段及實體資源區塊配置之示意圖。如第20圖所示,部分頻寬BWP0可分為5個子頻段SB1~SB5,其中,子頻段SB1~SB2被判斷為可利用的(因LBT成功)而子頻段SB3~SB5被判斷為不可利用的(因LBT失敗)。在部分頻寬BWP0中,一位元映像(包含b1~b14)係用來表示下鏈路控制資訊所排程的頻域上的資源配置。位元映像的長度的可根據部分頻寬的大小來決定,且位元映像中的每一位元可代表一實體資源區塊組,以指示該實體資源區塊組被分配用來進行下鏈路或上鏈路傳輸。一實體資源區塊組中的實體資源區塊數量可由基地台設定,並根據部分頻寬的大小及/或查找表來決定。在此例中,部分頻寬BWP0之位元映像包含有14個位元b1~b14。
位元映像中的一位元(一實體資源區塊組)可對應於多個子頻段。如第20圖所示,位元b6對應於子頻段SB2及SB3,亦即,實體資源區塊組分別和子頻段SB2的一部分以及子頻段SB3的一部分重疊。詳細來說,位元b6的實體資源區塊組中具有二個實體資源區塊映射至子頻段SB2而另一實體資源區塊映射至子頻段SB3,如第20圖所示。然而,根據先聽後說的結果,子頻段SB2為可利用的而子頻段SB3為不可利用的。在一實施例中,若一實體資源區塊組的一部分映射到不可利用的子頻段時,由於所接收的實體資源區塊組可能因為先聽後說的結果導致其資料不完整,用戶端可忽略該實體資源區塊組。舉例來說,在部分頻寬BWP0中,用戶端可忽略位元b6的實體資源區塊組。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分開考慮一實體資源區塊組中的每一資源區塊。若一資源區塊的一部分映射到不可利用的子頻段時,用戶端可忽略該資源區塊,但對於同一個實體資源區塊組中的其它資源區塊而言,若這些資源區塊完整映射到可利用的子頻段時,其仍可被用戶端接收。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基於子頻段之可利用性的下鏈路控制資訊排程方法亦可應用於用戶端被配置有多個部分頻寬且先聽後說操作是以一部分頻寬作為單位執行的情況。舉例來說,在一非授權頻譜之傳輸脈衝中,用戶端可針對至少一可利用的部分頻寬執行下鏈路控制資訊的盲測,而不同用戶端可被設定具有專屬的優先權參數及數量參數,用來指示上鏈路/下鏈路傳輸的配置,即下鏈路分配和上鏈路允量。需注意的是,根據部分頻寬的大小,用於各部分頻寬的下鏈路控制資訊可具有相同或不同大小。換句話說,較大的部分頻寬可由較大的下鏈路控制資訊來進行排程。除此之外,用來排程一部分頻寬的下鏈路控制資訊可由該部分頻寬自行傳送或者由基地台設定另一部分頻寬來傳送。
當用戶端接收到下鏈路控制資訊之後,用戶端即可藉由下鏈路控制資訊中的下鏈路分配所指示的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L Shared Channel,PDSCH)來接收下鏈路資料。在一實施例中,若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被排程在因先聽後說失敗而被判斷為不可利用的子頻段時,用戶端可忽略此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在一實施例中,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可被排程在多個子頻段中。若用戶端判斷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一部分被排程在不可利用的子頻段時,用戶端可跳過此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解碼。由於用戶端忽略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或跳過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解碼,其可以不傳送該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確認收訖(ACK);或者,用戶端可回傳該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未收訖(NACK)。
在另一實施例中,若用戶端判斷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一部分被排程在不可利用的子頻段時(而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其它部分被排程在可利用的子頻段),用戶端可進一步檢查該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傳送的一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TB)之有效編碼率是否大於一預定值。一般來說,用戶端可從接收到的下鏈路控制資訊中取得資料大小或傳輸區塊大小。根據資料大小以及實際接收到的資料,同時考慮傳輸區塊大小、循環冗餘檢查碼(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位元、調變階數(Modulation Order)及/或可用來傳送傳輸區塊的有效資源,用戶端可判斷有效編碼率。用戶端可根據有效編碼率,進一步判斷資料是否能夠正確解碼。舉例來說,可先預設一臨界值0.95,用戶端可判斷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所傳送的傳輸區塊之有效編碼率是否大於0.95,若有效編碼率大於0.95時,用戶端可跳過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的解碼並回傳未收訖或不回傳確認收訖;若有效編碼率小於0.95時,用戶端可嘗試解碼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以接收下鏈路資料。
如上所述,用戶端可根據下鏈路控制資訊的排程以及子頻段或部分頻寬的可利用性來執行上鏈路及下鏈路操作。子頻段及部分頻寬的可利用性是根據基地台所執行的先聽後說操作來決定。若先聽後說的結果指示一子頻段通過先聽後說檢測時,可將該子頻段判斷為可利用的,且基地台可在該子頻段上執行下鏈路排程。若一子頻段因先聽後說失敗而被判斷為不可利用時,基地台則不在該子頻段上進行下鏈路傳輸。在一實施例中,對於基地台判斷為不可利用的子頻段而言,用戶端仍可針對該子頻段執行另一次先聽後說檢測,並且在該子頻段通過先聽後說檢測的情況下進行上鏈路傳輸。在此情況下,即使該子頻段未通過基地台所執行的先聽後說檢測,基地台仍可設定下鏈路控制資訊以在該子頻段上分配上鏈路允量資源,而用戶端可在此上鏈路資源進行上鏈路傳輸之前再執行一次先聽後說操作。如上所述,用戶端所接收的下鏈路控制訊號(如輔助資訊)包含有用來指示子頻段中下鏈路/上鏈路資源配置的資訊,因此,無論子頻段是否通過基地台所執行的先聽後說檢測,用戶端皆可被配置上鏈路資源。值得注意的是,未能通過基地台所執行的先聽後說檢測之子頻段仍可能通過用戶端所執行的先聽後說檢測。
請參考第21圖,第2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資源配置之示意圖。如第21圖所示,基地台可執行先聽後說操作,並判斷子頻段SB1為可利用的(因LBT成功)而子頻段SB2~SB5為不可利用的(因LBT失敗)。輔助資訊可透過子頻段SB1傳送至用戶端UE1~UE3,其包含一位元映像“0000”,用來指示其它子頻段SB2~SB5之可利用性。在此例中,用戶端UE1被設定具有優先權參數“12345”及數量參數“2”,用戶端UE2被設定具有優先權參數“43251”及數量參數“2”,用戶端UE3被設定具有優先權參數“34512”及數量參數“3”。
詳細來說,對於第一個用戶端UE1而言,基地台可根據優先權參數“12345”及數量參數“2”同時根據子頻段SB1~SB5之可利用性來進行上鏈路資源的排程,亦即,基地台可在子頻段SB1(其為主要子頻段)上排程用戶端特定資源,亦可在子頻段SB2(其為不可利用的子頻段中具有最高優先權者)上排程上鏈路資源。對應地,用戶端UE1可針對子頻段SB2上的上鏈路傳輸執行先聽後說操作。對於第二個用戶端UE2而言,基地台可根據優先權參數“43251”及數量參數“2”同時根據子頻段SB1~SB5之可利用性來進行上鏈路資源的排程,亦即,基地台可在子頻段SB1(其為主要子頻段)上排程用戶端特定資源,亦可在子頻段SB4(其為不可利用的子頻段中具有最高優先權者)上排程上鏈路資源。對應地,用戶端UE2可針對子頻段SB4上的上鏈路傳輸執行先聽後說操作。對於第三個用戶端UE3而言,基地台可根據優先權參數“34512”及數量參數“3”同時根據子頻段SB1~SB5之可利用性來進行上鏈路資源的排程,亦即,基地台可在子頻段SB1(其為主要子頻段)上排程用戶端特定資源,亦可在子頻段SB3及SB4(其為不可利用的子頻段中具有較高優先權者)上排程上鏈路資源。對應地,用戶端UE3可針對子頻段SB3及SB4上的上鏈路傳輸執行先聽後說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當用戶端進行上鏈路傳輸之前,基地台可指示用戶端是否須執行先聽後說操作。舉例來說,若上鏈路傳輸開始的時間較早且較接近基地台執行先聽後說操作的時間,用戶端不需要執行先聽後說操作,或者採用較短偵測時間的先聽後說即可(如第2類先聽後說)。若上鏈路傳輸是在較長時間的下鏈路傳輸之後開始,則需要較長偵測時間的先聽後說(如第1類先聽後說)。對於被基地台判斷為不可利用的子頻段上的上鏈路傳輸而言,較長偵測時間的先聽後說也是必要的,這是因為該子頻段未能通過基地台所執行的先聽後說檢測。當基地台設定上鏈路允量時,其可通知用戶端是否執行先聽後說及/或應執行哪一類型的先聽後說。除此之外,上述關於上鏈路資源配置的實施方式亦可應用於用戶端配置有一細胞之多個部分頻寬而先聽後說操作是以一部分頻寬作為單位執行的情況,如第22圖所示。關於第22圖之詳細運作方式可參見前述說明,其差異僅在於子頻段SB1~SB5由部分頻寬BWP1~BWP5取代,因此相關詳細運作在此將不贅述。
當用戶端接收到下鏈路控制資訊之後,用戶端即可藉由下鏈路控制資訊中的上鏈路允量所指示的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L Shared Channel,PUSCH)來進行上鏈路傳輸。在一實施例中,若用於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的資源之先聽後說結果為失敗時,用戶端可停止透過該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進行上鏈路傳輸。在一實施例中,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可排程在多個子頻段中。若用戶端判斷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的一部分被排程在未通過用戶端所執行的先聽後說檢測的子頻段時(即用於一部分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資源的先聽後說結果為失敗),用戶端可停止透過該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進行上鏈路傳輸,而上鏈路傳輸仍可在其它通過先聽後說檢測的部分執行。
在另一實施例中,若用戶端判斷用於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的一部分的先聽後說結果為失敗時(而用於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的另一部分的先聽後說結果為成功),用戶端可進一步檢查該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傳送的一傳輸區塊之有效編碼率是否大於一預定值。舉例來說,可先預設一臨界值0.95,用戶端可判斷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所傳送的傳輸區塊之有效編碼率是否大於0.95,若有效編碼率大於0.95時,用戶端可停止執行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的上鏈路傳輸。
在每一子頻段中,用戶端可被配置有至少一允量資源,以在子頻段中執行自發性的上鏈路傳輸。即使允量資源所在的子頻段因基地台所執行的先聽後說失敗而被判斷為不可利用,用戶端仍可在允量資源上進行上鏈路傳輸。所設定的允量資源可由時間-頻率資源的集合來表示,其可具有相同或不同大小。允量資源可透過較高層訊號及/或實體層訊號來設定。基地台可對不同用戶端彈性地設定允量資源。舉例來說,基地台可在一細胞中設定多個用戶端,其中,相同細胞所服務的用戶端可被設定為具有不同允量資源,或者針對不同用戶端可觸發不同的允量資源,以避免附近用戶端的上鏈路傳輸導致先聽後說失敗。
舉例來說,如第23圖所示,用戶端被配置有包含上鏈路時間段的5個子頻段SB1~SB5。在這些子頻段SB1~SB5中,子頻段SB1、SB2、SB3及SB5皆包含有2個設定的允量資源,僅子頻段SB4包含有1個設定的允量資源。
在一實施例中,所設定的允量資源可由一控制訊號指示,控制訊號包含有一參數C1,用來指示與脈衝時序(如非授權頻譜之傳輸脈衝的開始時間)之間的移位。舉例來說,請參考第24圖,第24圖為一子頻段中的上鏈路及下鏈路資源配置以及允量資源的相關設定之示意圖。如第24圖所示,第一個允量資源位於最大通道佔有時間內的第5個時間段,其對應參數C1等於4,用以指示此允量資源被設定於第5個時間段,其為非授權頻譜之傳輸脈衝的開始時間(即第1個時間段)加上4個時間段的移位。第二個允量資源位於最大通道佔有時間內的第9個時間段,其對應參數C1等於8,用以指示此允量資源被設定於第9個時間段,其為非授權頻譜之傳輸脈衝的開始時間(即第1個時間段)加上8個時間段的移位。當用戶端接收到該些允量資源的設定時,用戶端可判斷第一個允量資源位於一下鏈路時間段,因而不透過第一個允量資源進行上鏈路傳輸(該允量資源為無效的)。接著,用戶端可判斷第二個允量資源位於一上鏈路時間段,因此第二個允量資源對用戶端而言是有效的允量資源。換句話說,允量資源的時間-頻率配置可根據非授權頻譜之傳輸脈衝來決定,舉例來說,根據下鏈路控制訊號可決定非授權頻譜之傳輸脈衝開始的時間點。
在一可替換的實施例中,用來設定允量資源的控制訊號可包含另一參數C2,用來指示與另一脈衝時序(如上鏈路資源的開始時間)之間的移位。舉例來說,請參考第25圖,第25圖為一子頻段中的上鏈路及下鏈路資源配置以及允量資源的另一種相關設定之示意圖。如第25圖所示,子頻段分配有6個下鏈路時間段,隨後接著4個上鏈路時間段。第一個允量資源位於最大通道佔有時間內的第7個時間段(即第1個上鏈路時間段),其對應參數C2等於0,用以指示此允量資源被設定於第7個時間段,其為上鏈路脈衝的開始時間(即第7個時間段)加上0個時間段的移位。第二個允量資源位於最大通道佔有時間內的第9個時間段(即第3個上鏈路時間段),其對應參數C2等於2,用以指示此允量資源被設定於第9個時間段,其為上鏈路脈衝的開始時間(即第7個時間段)加上2個時間段的移位。在此例中,允量資源的時間-頻率配置除了可根據非授權頻譜之傳輸脈衝來決定以外,亦可根據非授權頻譜之傳輸脈衝中的下鏈路/上鏈路配置來決定。舉例來說,根據下鏈路控制訊號可決定上鏈路脈衝開始的時間點。在另一範例中,上鏈路脈衝的開始時間可以是非授權頻譜之傳輸脈衝的第一個上鏈路資源。
在另一可替換的實施例中,用來設定允量資源的控制訊號可利用週期和對應於系統訊框編號的移位來指示允量資源的時間-頻率配置,此方式可應用於子頻段上所設定的週期性允量資源。
在又一可替換的實施例中,可針對允量資源設定數值,其可根據一表格來指示非授權頻譜之傳輸脈衝中一子頻段的允量資源的編號及位置。基地台可傳送包含有該數值的控制訊號至用戶端,以根據表格來指示允量資源的設定。用於不同子頻段的數值可以相同或不同。表1繪示一範例表格,其記載所設定允量資源的數量及位置與數值的對應關係,如下所示。
Figure 108140541-A0304-0001
表1
在一實施例中,用戶端可根據相對應子頻段之可利用性狀態,判斷所設定的允量資源是否被觸發而允許自發性上鏈路傳輸。舉例來說,若攜帶允量資源的子頻段為不可利用時,用戶端可將該允量資源視為已觸發。由於允量資源是由基地台所設定,較佳地,用戶端應在不可利用的子頻段的上鏈路時間段上進行上鏈路傳輸,以改善傳輸效率並減少資源浪費。因此,位於不可利用的子頻段上的允量資源可進一步被觸發。如上所述,允量資源的上鏈路傳輸需要用戶端先執行先聽後說操作。在一實施例中,用戶端可在至少一個不可利用的子頻段中設定的允量資源上執行自發性上鏈路傳輸,而該至少一個不可利用的子頻段可透過任意方式選擇,例如根據依上述優先權參數及數量參數所制定的優先權規則及/或根據基地台的指示。
第26圖繪示觸發允量資源的一種實施方式,其中,用戶端被配置有5個子頻段SB1~SB5,其中,子頻段SB1~SB3被判斷為可利用的(因LBT成功)而子頻段SB4~SB5被判斷為不可利用的(因LBT失敗)。輔助資訊可透過子頻段SB1(即主要子頻段)傳送至用戶端,因此,子頻段SB1採用具有較長偵測時間的第1類先聽後說。如第26圖所示,設定於子頻段SB4~SB5中的允量資源被觸發,使得用戶端可在該些允量資源上執行自發性上鏈路傳輸,而子頻段SB4~SB5中的下鏈路傳輸是不可利用的。
在一實施例中,基地台可另傳送用於允量資源的指示訊號至用戶端,此指示訊號可指示用戶端在允量資源上傳送特定類型的訊息,特定類型的訊息可以是上鏈路資料及/或用於測量的探測參考訊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但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允量資源的設定可由基地台根據用戶端的接收訊號強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的測量回報來決定。舉例來說,若一子頻段具有較高的接收訊號強度指示數值及/或較高的通道利用率,代表該子頻段執行先聽後說失敗的機率較高,因此,可在該子頻段上配置較少的允量資源或不配置任何允量資源;若一子頻段具有較低的接收訊號強度指示數值及/或較低的通道利用率,代表該子頻段執行先聽後說成功的機率較高,因此,可在該子頻段上配置更多的允量資源。
在上述實施例中,用戶端可被設定在多個子頻段中具有多個允量資源,並根據基地台的指示,在至少一子頻段中的允量資源上進行上鏈路傳輸。該指示可透過無線資源控制層、媒體存取控制層或實體層的控制訊號傳送。除此之外,子頻段亦可根據一優先權規則(可由優先權參數及數量參數來指示)進行選擇和決定。
基地台可進一步觸發所選擇的子頻段中多個允量資源當中的至少一者,使得自發性上鏈路傳輸可在被觸發的允量資源上進行。詳細來說,基地台可傳送觸發資訊至用戶端,該觸發資訊可指示用戶端在至少一允量資源(如被觸發的允量資源)上進行上鏈路傳輸。對應地,用戶端可從基地台接收觸發資訊,以在基地台指定的至少一被觸發允量資源上進行自發性上鏈路傳輸。如第27圖所示,觸發資訊(其可包含在下鏈路控制資訊中)可指示用戶端在子頻段SB5中的第2個允量資源上進行自發性上鏈路傳輸。在此例中,子頻段SB4及SB5被基地台判斷為不可利用的,因此可用來在允量資源上進行自發性上鏈路傳輸。需注意的是,允量資源上的上鏈路傳輸應在用戶端執行第1類先聽後說程序之後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本說明書中的一子頻段或一部分頻寬可包含頻域上至少一個連續的實體資源區塊。一部分頻寬中的子頻段數量可根據部分頻寬的大小以及子頻段的頻寬大小來決定。子頻段的頻寬可由任何方式表示,如固定的頻寬值、以實體資源區塊為單位等等。上述實施例皆適用於用戶端被配置有多個子頻段且先聽後說操作是以子頻段為單位執行的無線通訊系統,亦適用於用戶端被配置有多個部分頻寬而先聽後說操作是以部分頻寬為單位執行的無線通訊系統。另外需注意的是,本說明書提供的實施例僅作為用來說明本發明實施方式的範例,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範疇。此外,上述不同實施例的組合皆是可行的。
除此之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子頻段及部分頻寬係包含在非授權頻譜中,因而先聽後說操作是必要的。但在其它實施例中,本發明的方法亦適用於授權頻譜(Licensed Spectrum),只要網路端須將子頻段及部分頻寬的有效性或可利用性等各種資訊傳送至用戶端,皆可利用本發明的方式進行。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於非授權頻譜中處理通訊的方法。為提升頻譜使用效率,基地台可彈性且動態地設定頻率資源,以對每一用戶端設定多個子頻段或部分頻寬。在非授權頻譜中,基地台被要求對配置予用戶端的子頻段或部分頻寬執行空閒通道評估或先聽後說檢測,以判斷各子頻段或部分頻寬是否為可利用的。基地台可透過下鏈路控制訊號(例如輔助資訊)通知用戶端子頻段或部分頻寬之可利用性,其中,輔助資訊可攜帶一位元映像,用以指示每一子頻段之可利用性。根據下鏈路控制訊號(例如輔助資訊),用戶端即可在特定的子頻段或部分頻寬上執行下鏈路控制資訊的盲測,下鏈路控制資訊可用來指示傳輸脈衝的最大通道佔有時間內下鏈路/上鏈路資源的排程。用戶端可進一步在被設定的允量資源上執行自發性上鏈路傳輸,此允量資源可根據子頻段或部分頻寬之可利用性來決定。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無線通訊系統 20:通訊裝置 200:處理器 210:記憶體 214:程式碼 220:通訊介面單元 30、35:流程 300~308、350~354:步驟 SB1~SB5:子頻段 BWP1~BWP5、BWP0:部分頻寬 O:移位參數 U:上鏈路脈衝持續參數 UE1、UE2、UE3:用戶端 BWP1_1、BWP1_2、BWP1_3、BWP1_4、BWP2_1、BWP2_2、BWP2_3:部分頻寬識別 b1~b14:位元 C1、C2:參數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之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之示意圖。 第3A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用於基地台的一流程之流程圖。 第3B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用於用戶端的一流程之流程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子頻段的頻寬配置之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部分頻寬的頻寬配置之示意圖。 第6圖為透過主要子頻段傳送輔助資訊之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通道利用的配置之示意圖。 第8~1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子頻段設定與包含有位元映像的輔助資訊之示意圖。 第12圖繪示輔助資訊之另一實現方式,其藉由一訊號序列來表示並用以標示可利用的子頻段。 第1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輔助資訊及通道利用配置之示意圖。 第1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用於不同用戶端之部分頻寬的頻寬配置之示意圖。 第1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部分頻寬的頻寬配置之示意圖。 第16~1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用於偵測下鏈路控制資訊的有效搜索空間配置之示意圖。 第19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下鏈路資源配置之示意圖。 第20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部分頻寬中的子頻段及實體資源區塊配置之示意圖。 第21及2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資源配置之示意圖。 第2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在子頻段中設定允量資源之示意圖。 第24及25圖為一子頻段中的上鏈路及下鏈路資源配置以及允量資源的相關設定之示意圖。 第26圖繪示觸發允量資源的一種實施方式。 第27圖繪示指示觸發允量資源的觸發資訊。
35:流程
350~354:步驟

Claims (25)

  1. 一種處理通訊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通訊裝置,該通訊裝置被配置有複數個頻段,該方法包含有: 透過該複數個頻段中的一第一頻段,從該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接收一下鏈路(Downlink,DL)控制訊號,其中,該下鏈路控制訊號指示該複數個頻段中的至少一頻段為可利用的或不可利用的。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頻段對應於一非授權頻譜(Unlicensed Spectrum)。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頻段中的至少一頻段被設定為具有一控制資源集合(Control Resource Set)。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頻段中多於一頻段包含有該下鏈路控制訊號。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頻段中的每一頻段是包含在一細胞之一部分頻寬(Bandwidth Part,BWP)中的一子頻段,或者該複數個頻段中的每一頻段是一細胞之一部分頻寬。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頻段是由該網路端透過一較高層訊號及一實體層訊號當中至少一者進行配置。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下鏈路控制訊號包含有一輔助資訊,用來指示該複數個頻段中的每一頻段為可利用的或不可利用的。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另包含有: 在一資源上監看一搜索空間(Search Space),以取得該下鏈路控制訊號。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搜索空間係一公共搜索空間(Common Search Space)。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資源包含在一控制資源集合中。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資源被限制在該第一頻段內。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下鏈路控制訊號另指示一對應傳輸脈衝(Transmission Burst)中至少一下鏈路資源、至少一上鏈路(Uplink,UL)資源及至少一彈性資源之配置。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下鏈路控制訊號包含有以下至少一者: 一移位參數,用來指示從攜帶下鏈路控制資訊(DL Control Information,DCI)的時間段到上鏈路脈衝(Uplink Burst)開始時間之間的時間段數量;以及 一上鏈路脈衝持續參數,用來指示一最大通道佔有時間(Maximum Channel Occupancy Time,MCOT)內上鏈路時間段的數量。
  14. 如請求項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輔助資訊包含有一位元映像,用來指示該複數個頻段中的至少一頻段為可利用的或不可利用的。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位元映像包含有複數個訊號位元,分別指示該複數個頻段中該第一頻段以外的其它頻段為可利用的或不可利用的。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位元映像包含有複數個訊號位元,分別指示該複數個頻段中的每一頻段為可利用的或不可利用的。
  1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通訊裝置被配置有一允量資源,該允量資源位於該複數個頻段中的一第二頻段。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方法,另包含有: 該通訊裝置在該第二頻段上執行一先聽後說(Listen Before Talk,LBT)操作;以及 根據該通訊裝置所執行的該先聽後說操作的結果,在該第二頻段中的該允量資源上進行上鏈路傳輸。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方法,另包含有: 根據一移位及一脈衝時序來判斷該允量資源。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脈衝時序為一傳輸脈衝或一上鏈路脈衝的一開始時間。
  21.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方法,其中根據該移位及該脈衝時序來判斷該允量資源之步驟包含有: 判斷該允量資源位於該脈衝時序加上該移位所指示的一時間段。
  22.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方法,其中當該允量資源所在的該第二頻段被判斷為不可利用時,該允量資源被觸發。
  2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通訊裝置被配置有複數個允量資源,且該方法另包含有: 從該網路端接收一觸發資訊;以及 根據該觸發資訊,在該複數個允量資源中的至少一允量資源上進行上鏈路傳輸。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方法,其中根據該觸發資訊,在該複數個允量資源中的至少一允量資源上進行上鏈路傳輸之步驟包含有: 根據該觸發資訊,在該複數個頻段之一第二頻段中的該複數個允量資源上進行上鏈路傳輸,其中,該第二頻段被判斷為不可利用的。
  25. 一種無線通訊系統的通訊裝置,用來處理通訊,該通訊裝置被配置有複數個頻段且包含有: 一處理器,用來執行一程式碼;以及 一記憶體,耦接於該處理器,用來儲存該程式碼,該程式碼指示該處理器執行以下步驟: 透過該複數個頻段中的一第一頻段,從該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接收一下鏈路控制訊號,其中,該下鏈路控制訊號指示該複數個頻段中的至少一頻段為可利用的或不可利用的。
TW108140541A 2018-11-08 2019-11-08 在非授權頻譜上處理通訊方法及相關通訊裝置 TWI7457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57174P 2018-11-08 2018-11-08
US62/757,174 2018-11-08
US16/676,451 US11350451B2 (en) 2018-11-08 2019-11-07 Method of handling communicat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6/676,451 2019-1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9201A true TW202019201A (zh) 2020-05-16
TWI745779B TWI745779B (zh) 2021-11-11

Family

ID=68501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0541A TWI745779B (zh) 2018-11-08 2019-11-08 在非授權頻譜上處理通訊方法及相關通訊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50451B2 (zh)
EP (1) EP3651522A1 (zh)
CN (1) CN111163529B (zh)
TW (1) TWI7457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73423B2 (en) 2018-02-15 2020-12-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location of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s in unlicensed spectrum
KR20200050849A (ko) * 2018-11-02 2020-05-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자원 할당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091561A1 (en) * 2018-11-02 2020-05-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007418A1 (en) * 2018-11-12 2022-01-06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bandwidth part
US10925093B2 (en) * 2018-11-13 2021-02-16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consistent listen before talk failur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11063645B2 (en) * 2018-12-18 2021-07-13 XCOM Labs, Inc. Methods of wirelessly communicating with a group of devices
US10756795B2 (en) 2018-12-18 2020-08-25 XCOM Labs, Inc. User equipment with cellular link and peer-to-peer link
US11290226B2 (en) 2018-12-19 2022-03-29 Ofinno, Llc Transmission scheme for multiple 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s in a radio system
CN113812185B (zh) * 2019-01-08 2022-07-29 欧芬诺有限责任公司 应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省电方法
US11317445B2 (en) * 2019-01-15 2022-04-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communication signal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listen-before-talk time periods
US11330649B2 (en) 2019-01-25 2022-05-10 XCOM Lab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of multi-link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WO2020191676A1 (zh) * 2019-03-27 2020-10-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道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5442905A (zh) * 2019-11-08 2022-12-06 苹果公司 用于通过频带进行多标准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11528595B2 (en) * 2020-02-06 2022-12-13 Mediatek Inc. UE capability signaling to support 5G new radio (NR) in unlicensed spectrum (NR-U)
CN114554564A (zh) * 2020-11-26 2022-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用户终端、芯片、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46791A1 (en) * 2005-11-24 2009-06-1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listen-before-talk" measurement to enable identifying of one or more unoccupied RF sub-bands
US10034278B2 (en) 2013-05-21 2018-07-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ling different DCI messag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node of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viding multiple bandwidths
EP3131356B1 (en) * 2014-04-30 2019-07-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cheduling unlicensed spectrum
WO2016015318A1 (zh) * 2014-07-31 2016-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US9860897B2 (en) * 2014-10-07 2018-0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a component carrier
CN107078887B (zh) 2014-11-06 2020-05-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Lte小区在非授权频谱上的高效操作
KR102438289B1 (ko) 2014-11-15 2022-08-30 파나소닉 인텔렉츄얼 프로퍼티 코포레이션 오브 아메리카 통신 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집적 회로
CN104507108B (zh) * 2014-12-19 2019-03-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道空闲状态的指示或资源预留方法、系统、终端和基站
CN107211407B (zh) * 2015-01-28 2021-05-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
WO2016120829A1 (en) * 2015-01-29 2016-08-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US10178696B2 (en) * 2015-01-30 2019-01-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providing listen-before-talk and related UEs and network nodes
US9936393B2 (en) 2015-02-08 2018-04-0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radio resource scheduling in unlicensed spectrum and related apparatuses using the same
US20160278088A1 (en) * 2015-03-17 2016-09-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LBT Operation Based on Channel Activity and/or Traffic Load
EP3076739B1 (en) * 2015-04-01 2019-05-01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network of handling data transmission in unlicensed band
US10021573B2 (en) * 2015-04-13 2018-07-1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by using unlicensed spectrum
CN106304345A (zh) * 2015-05-15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CN105578573B (zh) * 2015-05-28 2019-02-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非授权频段信道占用时间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6198734A1 (en) 2015-06-12 2016-12-15 Nokia Technologies Oy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DK3335502T3 (da) * 2015-08-14 2020-08-1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Kanaladgangskonfiguration
CN105072690B (zh) * 2015-09-06 2018-08-28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非授权频谱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492222B2 (en) * 2015-09-17 2019-11-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LBT process on multiple carriers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supporting unlicensed band
CN106658740B (zh) * 2015-10-30 2020-03-2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提升laa上行传输性能的方法和系统
US10368372B2 (en) * 2016-01-12 2019-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sten-before-talk technique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US10477528B2 (en) 2016-02-02 2019-11-12 Ofinno, Llc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WO2017147515A1 (en) 2016-02-25 2017-08-31 Intel Corporatio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non-scheduled uplink transmissions
CN109156030B (zh) * 2016-03-01 2021-11-30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Pucch资源分配
CN107231643A (zh) * 2016-03-24 2017-10-0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aa网络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370580A (zh) 2016-05-11 2017-1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信道信息和/或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479323B (zh) * 2016-05-12 2022-08-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传送上行链路准予信息的方法
CN109565884B (zh) * 2016-06-10 2022-12-0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未许可频带中的mbms和pmch
US10687330B2 (en) 2016-07-21 2020-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on an uplink in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CN107734560B (zh) * 2016-08-12 2023-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
MX2019004451A (es) * 2016-10-25 2019-06-2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daptacion de evitacion de colision para sistemas de transmision autonomos.
US10470050B2 (en) * 2016-11-16 2019-11-05 Apple Inc. License assisted access uplink communication with Wi-Fi preamble
JP6934588B2 (ja) 2016-12-27 2021-09-15 5ジー アイピ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エルエルシー 帯域幅部分インジケータをシグナリングする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装置
CN108289336B (zh) 2017-01-09 2023-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CN108633097B (zh) * 2017-03-24 2023-05-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18231728A1 (en) * 2017-06-14 2018-12-20 Idac Holdings, Inc. Reliable control signaling
US20190053206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Alireza Babaei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US10848363B2 (en) * 2017-11-09 2020-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for mixed numerology
CN107948988B (zh) 2017-11-16 2021-02-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337220B2 (en) * 2017-11-30 2022-05-17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Information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10863543B2 (en) * 2017-12-01 2020-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band based uplink access for NR-SS
US11552750B2 (en) * 2017-12-15 2023-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band-based random access and scheduling request for new-radio-spectrum sharing (NR-SS)
WO2019160720A1 (en) * 2018-02-13 2019-08-22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for unlicensed resource selection
US10887897B2 (en) * 2018-02-27 2021-0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chanisms for sidelink resource scheduling
US11363630B2 (en) * 2018-03-01 2022-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width part (BWP) configuration for subband access in new radio-unlicensed (NR-U)
US11595952B2 (en) * 2018-04-27 2023-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sharing across user equipment
US10841953B2 (en) * 2018-05-21 2020-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eiver-based listen before talk techniques in shared millimeter wave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US11083013B2 (en) * 2018-06-01 2021-08-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E/gNB transmission detection and impact on reliability
CN108566683B (zh) * 2018-07-10 2020-01-10 北京邮电大学 接入非授权频段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219062B2 (en) * 2018-08-09 2022-01-04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hannel selection using a listen before talk procedure
KR102656607B1 (ko) * 2018-09-07 2024-04-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에서의 다중 채널을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1310723B2 (en) * 2018-09-26 2022-04-19 Ofinno, Llc Bandwidth part and uplink carrier switching
US11223532B2 (en) * 2018-10-05 2022-0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band usage dependent downlink signals and channels
CN111030788B (zh) * 2018-10-10 2022-05-3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019659B2 (en) * 2018-11-01 2021-05-25 Ofinno, Llc Radio link monitoring for unlicensed carriers in a radio system
WO2020091561A1 (en) * 2018-11-02 2020-05-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166291B2 (en) * 2018-12-19 2021-1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ation of channel monitoring for unlicensed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operation
US11246160B2 (en) * 2019-02-28 2022-02-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alid RACH occasion determination in NR unlicensed
US11463985B2 (en) * 2019-04-26 2022-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ging with multiple monitoring occasions
CN113767690A (zh) * 2019-05-02 2021-12-07 苹果公司 Nr未许可中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频域资源分配方案的增强
US20210250953A1 (en) * 2020-02-12 2021-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resource set for new radi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3529A (zh) 2020-05-15
CN111163529B (zh) 2022-03-08
US20200154475A1 (en) 2020-05-14
US11350451B2 (en) 2022-05-31
EP3651522A1 (en) 2020-05-13
TWI745779B (zh) 2021-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5779B (zh) 在非授權頻譜上處理通訊方法及相關通訊裝置
US11595991B2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the allocated resources for a HARQ message in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a low-complexity, narrowband terminal
US11122560B2 (en) Uplink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ownlink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913264B2 (en) Compact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JP6702503B2 (ja) 基地局、マシンタイプ通信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JP6082121B2 (ja) 情報送信方法、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
US2021021851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delink information
CN110731117B (zh) 侧行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585730B (zh) 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2013234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radio lin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979873B2 (en) Priority differentiation of SR transmissions with HARQ-ACK codebooks of different service types
US2015019585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ention based transmission
CN111148260A (zh) 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US20220046720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1787616B (zh) 一种上行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689336A (zh) 时域中信道占用指示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8140449A (zh) 资源排除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