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9034A - 無向性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無向性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9034A
TW202019034A TW107139033A TW107139033A TW202019034A TW 202019034 A TW202019034 A TW 202019034A TW 107139033 A TW107139033 A TW 107139033A TW 107139033 A TW107139033 A TW 107139033A TW 202019034 A TW202019034 A TW 20201903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ircular
magnetic element
accommodating groove
conductive p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9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7851B (zh
Inventor
王政雄
Original Assignee
登豐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登豐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登豐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390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785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7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785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19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9034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種無向性連接器包含圓形插座以及圓形插頭。圓形插座包含絕緣座體以及至少兩導電墊。絕緣座體具有抵接面。至少兩導電墊設計為一中心圓以及與中心圓同圓心但分離的一環狀形狀,或者同圓心但彼此分離的至少兩個環狀形狀。至少兩導電墊設置於抵接面上。圓形插頭包含絕緣本體與至少兩導電端子。絕緣本體具有對接面。至少兩導電端子突出對接面。至少兩導電端子在圓形插頭與圓形插座對接時,與對應的至少兩導電墊接觸。

Description

無向性連接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連接器,特別是可實現盲插功能的無向性連接器。
就目前的連接器而言,公插上的導電端子需與母座的導電墊或是插槽對位配合後,才能使公插與母座對接,輸入與輸出訊號得以順利交流、傳輸。
然而,在燈光昏暗的環境下,或是趕時間、匆忙的情況下,公插與母座的對位難免耗時,或者難以實行,因此,如何提出一種可解決上述問題的連接器裝置,是目前業界亟欲投入研發資源解決的問題之一。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出一種無方向性限制,可完全實現盲插功能的無向性連接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依劇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一種無向性連接器包含圓形插座以及圓形插頭。圓形插座包含絕緣座體以及至少兩導電墊。絕緣座體具有抵接面。至少兩導電墊設計為一中心圓以及與中心圓同圓心但分離的一環狀形 狀,或者同圓心但彼此分離的至少兩個環狀形狀。至少兩導電墊設置於抵接面上。圓形插頭包含絕緣本體與至少兩導電端子。絕緣本體具有對接面。至少兩導電端子突出對接面。至少兩導電端子在圓形插頭與圓形插座對接時,與對應的至少兩導電墊接觸。
於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無向性連接器更包含凹槽。凹槽位於上述絕緣座體的抵接面上。凹槽用以放置設計為環狀形狀的導電墊。
於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無向性連接器更包含孔槽。孔槽設置於上述抵接面的中心,使設計為中心圓的導電墊容置於孔槽內。
於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至少兩導電端子設計為可伸縮方式,使圓形插座的抵接面與圓型插頭的對接面抵接接觸,或者導電端子設計為不可伸縮方式,使圓形插座的抵接面與圓型插頭的對接面之間間隔一距離。
於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無向性連接器,更包含對接輔助件。對接輔助件具有第一容置槽與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與第二容置槽相互連通。第一容置槽係配置以容置上述之絕緣座體。第二容置槽係配置以容置上述之絕緣本體。
於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容置槽與第二容置槽兩者的半徑不同。上述之對接輔助件具有擋止面。擋止面用以控制絕緣座體結合於第一容置槽,或者控制絕緣本體結合於第二容置槽。
於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無向性連接器進一步包含第一磁性元件以及第二磁性元件。第一磁性元件設置於上述之絕緣座體內。第二磁性元件設置於上述之絕緣本體內。第一磁性元件與第二磁性元件兩者位置對應且至少一個為磁鐵。
於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磁性元件與第二磁性元件分別位於上述之絕緣座體與絕緣本體的外圍周緣。
於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磁性元件與上述之導電墊相鄰。
於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磁性元件與上述之導電墊相隔一距離。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無向性連接器是將圓形環狀的導電墊,以同心圓的排列方式裝設於圓形插座的絕緣底座之中,使得圓形插頭無論以何種角度與圓形插座對接時,圓形插頭上的導電端子都能與導電墊接觸。進一步地,在對接輔助件的輔助下,圓形插頭與圓形插座可自我對準配合,使用者即能在不可視的情況下,毫無顧忌地使圓形插頭與圓形插座對接,完全實現盲插的功能。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發明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100‧‧‧無向性連接器
110、110’、210、310、410‧‧‧圓形插座
112、412‧‧‧絕緣座體
112a、312a、412a‧‧‧抵接面
114、214、414a、414b‧‧‧第一磁性元件
116a、116b、116b’‧‧‧導電墊
116a1、116b1、116b1’‧‧‧引腳
116a2、116b2‧‧‧導電墊面
116b3‧‧‧面
120‧‧‧對接輔助件
122‧‧‧第一容置槽
124‧‧‧第二容置槽
130、230、330、430‧‧‧圓形插頭
132、432‧‧‧絕緣本體
132a、232a、332a、432a‧‧‧對接面
134、434a、434b‧‧‧第二磁性元件
136、236、336‧‧‧導電端子
A‧‧‧擋止面
C‧‧‧軸線
D1、D2‧‧‧方向
H‧‧‧孔槽
L‧‧‧絕緣距離
R、r‧‧‧半徑
S‧‧‧凹槽
S1、S1’‧‧‧缺口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A圖為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無向性連接器的側視分解圖。
第1B圖為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無向性連接器的側視組裝示意圖。
第2圖為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座的正視圖。
第3圖為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頭的正視圖。
第4圖為繪示第2圖中的圓形插座與第3圖中的圓形插頭對接時,圓形插座與導電端子的示意圖。
第5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座的正視圖,其中第一磁性元件與導電墊相鄰接。
第6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頭的正視圖,其中導電端子的排列方式與第3圖所示不同。
第7圖為繪示第2圖中的圓形插座與第6圖中的圓形插頭對接時,圓形插座與導電端子的示意圖。
第8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座的正視圖,其中抵接面的中心不具有導電墊。
第9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頭的正視圖,其中對接面的中心不具有導電端子。
第10圖為繪示第8圖中的圓形插座與第9圖中的圓形插頭對接時,圓形插座與導電端子的示意圖。
第11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座的正視圖,其中第一磁性元件設置在絕緣座體的外緣內。
第12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頭的正視圖,其中第二磁性元件設置在絕緣本體的外緣內。
第13圖為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座的絕緣座體的正視圖。
第14圖為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導電墊側視圖。
第15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導電墊側視圖。
第16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座的正視圖,其中凹槽外緣開設有複數個缺口。
第17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導電墊側視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並非特別指稱次序或順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其僅僅是為了區別以相同技術用語描述的元件或操作而已。
其次,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詞『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為開放性的用語,即意指包含但 不限於。
第1A圖為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無向性連接器100的側視分解圖。第1B圖為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無向性連接器100的側視組裝示意圖。第2圖為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座110的正視圖。第3圖為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頭130的正視圖。
請參照第1A圖至第3圖。如第1A圖所示,無向性連接器100包含圓形插座110及圓形插頭130。圓形插座110包含絕緣座體112以及第一磁性元件114。圓形插座110的絕緣座體112具有抵接面112a。第一磁性元件114環繞在絕緣座體112的抵接面112a外圍周緣(如圖中圓形插座110上的虛線所示)。圓形插頭130包含絕緣本體132、第二磁性元件134以及導電端子136。圓形插頭130的絕緣本體132具有對接面132a。第二磁性元件134環繞在絕緣本體132的對接面132a外圍周緣,與第一磁性元件114對應的位置(如圖中圖中圓形插頭130上的虛線所示)。導電端子136垂直於對接面132a,並自對接面132a遠離絕緣本體132延伸突出。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導電端子136可相對絕緣本體132伸縮,換言之,導電端子136可自對接面132a遠離絕緣本體132延伸突出,但當圓形插座110的抵接面112a與圓形插頭130的對接面132a抵接時(如第1B圖所示),導電端子136可收縮沉入絕緣本體132之內,使圓形插座110的抵接面112a與圓形插頭130的對接面132a抵接接觸。
於另一實施方式中,導電端子136不會相對絕緣 本體132伸縮。於此實施方式中,導電端子136自對接面132a遠離絕緣本體132延伸突出,因此,當圓形插座110與圓形插頭130對接時,導電端子136會與圓形插座110的導電墊116a、116b(如第2圖所示)抵接,因導電端子136不會相對絕緣本體132伸縮,因此圓形插座110的抵接面112a與圓形插頭130的對接面132a之間間隔一段距離。
請繼續參照第1A圖。無向性連接器100更包括一對接輔助件120,其中對接輔助件120具有第一容置槽122以及第二容置槽124。第一容置槽122是配置以容置圓形插座110的絕緣座體112。第二容置槽124是配置以容置圓形插頭130的絕緣本體132。第一容置槽122與第二容置槽124相互連通並貫穿對接輔助件120。於第一容置槽122與第二容置槽124連通之交界處具有擋止面A。具體來說,第二容置槽124具有一半徑R,大於第一容置槽122的半徑r,使得擋止面A面向第二容置槽124的方向。第一容置槽122的內壁與第二容置槽124的內壁相連後呈階梯狀。擋止面A是用以控制絕緣座體112結合於第一容置槽122,或者用以控制絕緣本體132結合於第二容置槽124。
請先參照第2圖以及第3圖。如第2圖以及第3圖所示,第一磁性元件114以及第二磁性元件134具有圓形的外緣。請回頭參照第1B圖。如第1B圖所示,第一容置槽122的內壁可滑動地與第一磁性元件114的圓形外緣抵接,而第二容置槽124的內壁可滑動地與第二磁性元件134的圓形外緣抵接,使得對接輔助件120得以繞著垂直於絕緣座體112的抵接 面112a以及絕緣本體132的對接面132a的一軸線C,相對絕緣座體112以及絕緣本體132旋轉。換言之,絕緣座體112或絕緣本體132亦可相對對接輔助件120,繞著垂直於抵接面112a或對接面132a的軸線C進行360°無向性地旋轉。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磁性元件114與第二磁性元件134的外緣並不限於連續圓形外緣,任何可達到與本發明相同目的之形狀均適用於此,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請繼續參照第1B圖。當圓形插座110與圓形插頭130對接時,對接輔助件120可協助圓形插座110與圓形插頭130自我校準對位。具體來說,第二磁性元件134亦具有與第二容置槽124半徑R相等之半徑,因此當圓形插頭130置於第二容置槽124內往第一容置槽122靠近時,由於第二磁性元件134的半徑大於第一容置槽122的半徑r,所以第二磁性元件134會被擋止面A擋住,使得圓形插頭130無法再往第一容置槽122靠近,並且絕緣本體132與第二容置槽124結合。此時,當將圓形插座110置入第一容置槽122中時,分別位於絕緣座體112外與位於絕緣本體132外相對位置的第一磁性元件114與第二磁性元件134會因磁力的關係,互相吸引,進而實現圓形插頭130與圓形插座110自我對準的功能。
於其他一些實施方式中,擋止面A是面向第一容置槽122的方向。意即,第一容置槽122的半徑r大於第二容置槽124的半徑R,使得擋止面A面向第一容置槽122的方向。於此實施方式中,第一磁性元件114亦具有與第一容置槽122半徑r相等之半徑,因此當圓形插座110置於第一容置槽122內往 第二容置槽124靠近時,由於第一磁性元件114的半徑大於第二容置槽124的半徑R,所以第一磁性元件114會被擋止面A擋住,使得圓形插座110無法再往第二容置槽124靠近,並且絕緣座體112與第一容置槽122結合。
請參照第2圖。如第2圖所示,導電墊116a設計為一位於抵接面112a中心的圓形墊片,兩具有不同半徑大小之環狀導電墊116b以導電墊116a的圓心為圓心,以同心圓的方式排列於抵接面112a上。圓形插座110的第一磁性元件114環繞在抵接面112a的外圍周緣。不同的導電墊116a、116b具有不同的電位,且導電墊116a、116b兩兩之間各具有一段絕緣距離L(圖中僅示例性地標示一段),以保證導電墊116a、116b兩兩之間的電氣性能穩定和安全。絕緣距離L的尺寸可視實際需求而彈性調整變化,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導電墊116a、116b的數量並不以第2圖所示之實施例為限,導電墊116a、116b的數量可為一個或兩個以上,可視實際需求而彈性調整變化,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3圖。如第3圖所示,導電端子136共有五個(圖中僅示例性標示一個),導電端子136配置以在圓形插頭130與圓形插座110對接時與導電墊116a、116b接觸的位置,於此實施方式中,五個導電端子136呈一直線排列,其中一導電端子136設置在對接面132a的中心,其餘四個導電端子136以中心的導電端子136為軸,兩兩對稱地設置在中心導電端子136的左右兩邊。圓形插頭130的第二磁性元件134環繞在 對接面132a的外圍周緣。
第4圖為繪示第2圖中的圓形插座110與第3圖中的圓形插頭130對接時,圓形插座110與導電端子136的示意圖。
請參照第4圖。當第2圖所示之圓形插座110與第3圖所示之圓形插頭130對接時,五個導電端子136分別與導電墊116a、116b接觸並且電性連接。更詳細地來說,位於對接面132a中心的導電端子136與位於抵接面112a中心的導電墊116a接觸。靠近中心的左右兩導電端子136與半徑較小位於內圈的導電墊116b接觸。遠離中心的左右兩導電端子136與半徑較大位於外圈的導電墊116b接觸。如此結構設計,導電端子136便可以對接面132a的中心為軸,沿著導電墊116a、116b進行360°無向性地旋轉。換句話說,使用者可在任何情況下,無須刻意對位,以任意方向將圓形插座110與圓形插頭130對接,以實現盲插的功能。而分別位於絕緣座體112與絕緣本體132相對位置上的第一磁性元件114與第二磁性元件134於圓形插座110與圓形插頭130靠近時,會因磁力的關係而彼此互相吸引,進而輔助圓形插座110與圓形插頭130對位接觸。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磁性元件114為磁鐵,第二磁性元件134為磁性物質,例如鐵、鈷、鎳等,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於另一實施方式中,第一磁性元件114為磁性物質,第二磁性元件134為磁鐵。於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磁性元件114與第二磁性元件134互為異性磁鐵。
請繼續參照第4圖。如第4圖所示,同一導電墊 116b會與兩個導電端子136接觸對接。如此,兩個導電端子136有益於穩定電流,以容忍較大的電流於導電墊116b與導電端子136之間。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同一導電墊116b不限定與兩個導電端子136接觸對接,可與一個導電端子136接觸對接,也可與兩個以上的導電端子136接觸對接,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第5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座210的正視圖,其中第一磁性元件214與導電墊116b相鄰接。
請參照第5圖。本實施方式中,導電墊116a、116b與第2圖所示之實施方式相同,因此可參照前述相關說明,在此不再贅述。需指出的是,本實施方式與第2圖所示之實施方式的差異處,在於第2圖中最靠近外緣的導電墊116b與第一磁性元件214之間具有一段間距,而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磁性元件214是與導電墊116b相鄰接。
第6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頭230的正視圖,其中導電端子236的排列方式與第3圖所示不同。第7圖為繪示第2圖中的圓形插座110與第6圖中的圓形插頭230對接時,圓形插座110與導電端子236的示意圖。
請參照第6圖。本實施方式中,第二磁性元件134與第3圖所示之實施方式相同,因此可參照前述相關說明,在此不再贅述。需指出的是,本實施方式與第3圖所示之實施方式的差異處,在於本實施方式中三個導電端子236(圖中僅示例性標示一個)的排列方式並非成一直線且三個導電端子236的排列呈不對稱設計。具體來說,一導電端子236設置於對接 面232a的中心,其餘兩個導電端子236,一個導電端子236沿著第6圖中的方向D1設置。另外一個導電端沿著第6圖中的方向D2設置,且沿著方向D2設置的導電端子236距離中心導電端子236的距離,較沿著方向D1設置的導電端子236距離中心導電端子236的距離遠。
請參照第7圖。如第7圖所示,當第2圖的圓形插座110與第6圖的圓形插頭230對接時,位於對接面232a中心的導電端子236與位於抵接面112a中心的導電墊116a接觸。沿著方向D1排列的導電端子236與半徑較小位於內圈的導電墊116b接觸。沿著方向D2排列的導電端子136與半徑較大位於外圈的導電墊116b接觸。由此結構設計,即便導電端子236並非成一直線也非呈對稱性排列時,導電端子236仍可以對接面232a的中心為軸,沿著導電墊116a、116b進行360°無向性地旋轉,以實現盲插的功能。此外,導電端子236以第6圖所示的不對稱設計方式排列,可避免兩不同電位之間的過近干擾。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沿著方向D1排列的導電端子236距離中心導電端子236的距離,較沿著方向D2設置的導電端子236距離中心導電端子236的距離遠。於第6圖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方向D1與方向D2相互垂直。於其他實施方式中,方向D1與方向D2夾一角度,該角度例如0~180度。換言之,設置在中心以外的另外兩導電端子236可設置在對接面232a上任一處與導電墊116b相對應的位置上。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導電端子136、236的數量及排列方式並不以第3圖以及第6圖所示之實施例為限。導電端子 136、236的數量可為兩個或兩個以上,排列方式可以是對稱或不對稱。只要當圓形插座110與圓形插頭130對接時,導電端子136、236可與導電墊116a、116b接觸,均屬本發明揭露之範疇,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第8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座310的正視圖,其中抵接面312a的中心不具有導電墊116a。第9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頭330的正視圖,其中對接面332a的中心不具有導電端子336。第10圖為繪示第8圖中的圓形插座310與第9圖中的圓形插頭330對接時,圓形插座310與導電端子336的示意圖。
請參照第8圖。本實施方式中,導電墊116b與第一磁性元件114與第2圖所示之實施方式相同,因此可參照前述相關說明,在此不再贅述。需指出的是,本實施方式與第2圖所示之實施方式的差異處,在於本實施方式中抵接面312a的中心未設置有導電墊116a。
請參照第9圖。本實施方式中,第二磁性元件134與第3圖所示之實施方式相同,因此可參照前述相關說明,在此不再贅述。需指出的是,本實施方式與第3圖所示之實施方式的差異處,在於本實施方式中對接面332a上設置兩個導電端子336,且兩個導電端子336相對對接面332a的中心呈不對稱設計的方式排列。具體而言,兩個導電端子336的其中一個距離對接面332a的中心較近,另一個導電端子336距離對接面332a的中心較遠。
請參照第10圖。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磁性元件114 以及導電墊116b與第4圖所示之實施方式相同,因此可參照前述相關說明,在此不再贅述。需指出的是,本實施方式與第4圖所示之實施方式的差異處,在於本實施方式中當抵接面312a與對接面332a對接時,抵接面312a的中心不具有導電墊116a,對接面332a的中心亦不具有導電端子336,且對接面332a設置兩個導電端子336,其中一個導電端子336與內圈半徑較小之導電墊116b對接,另外一個導電端子336與外圈半徑較大之導電墊116b對接。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導電端子336的數量及排列方式並不以第9圖所示之實施例為限。導電端子336的數量可為兩個或兩個以上,排列方式可以是對稱或不對稱。只要當圓形插座310與圓形插頭330對接時,導電端子336可與導電墊116b接觸,均屬本發明揭露之範疇,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第11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座410的正視圖,其中第一磁性元件414a、414b設置在絕緣座體412的外緣內。第12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頭430的正視圖,其中第二磁性元件434a、434b設置在絕緣本體432的外緣內。
請參照第11圖。本實施方式中,導電墊116b與第8圖所示之實施方式相同,因此可參照前述相關說明,在此不再贅述。需指出的是,本實施方式與第8圖所示之實施方式的差異處,在於本實施方式中具有兩第一磁性元件414a、414b,且兩第一磁性元件414a、414b設置於絕緣座體412的外緣內。具體來說,第一磁性元件414a為一環狀磁性元件,環繞兩導 電墊116b,另一第一磁性元件414b設置於抵接面412a的中心。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磁性元件414a、414b的數量及位置並不以第11圖所示為限,可視實際需求而彈性調整變化。舉例來說,第一磁性元件414a、414b可設置於兩導電墊116b之間,或抵接面412a上未被導電墊116b占用的任何位置。第一磁性元件414a、414b可以埋設在抵接面412a內,也可以是藉由抵接面412a暴露在外。第一磁性元件414a、414b的數量可為一個或一個以上,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於第11圖所述實施方式中,絕緣座體412具有一圓形周緣,此圓形周緣可滑動地與第1B圖中,對接輔助件120的第一容置槽122的內壁抵接,使得對接輔助件120得以繞著垂直於絕緣座體412抵接面412a的一軸線C,相對絕緣座體412旋轉。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絕緣座體412的周緣並不限於連續圓形周緣,任何可達到與本發明相同目的之形狀均適用於此,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12圖。本實施方式中,導電端子336與第9圖所示之實施方式相同,因此可參照前述相關說明,在此不再贅述。需指出的是,本實施方式與第9圖所示之實施方式的差異處,在於本實施方式中具有兩第二磁性元件434a、434b,且兩第二磁性元件434a、434b設置於絕緣本體432的外緣內,與第11圖中第一磁性元件414a、414b相對應的位置上。具體來說,第二磁性元件434a為一環狀磁性元件,環繞導電端子336,另一第二磁性元件434b設置於對接面432a的中心。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磁性元件434a、434b的數量及位置並不以第12圖所示為限,可視實際需求而彈性調整變化。舉例來說,第二磁性元件434a、434b可設置於對接面432a上未被導電端子336占用的任何位置。第二磁性元件434a、434b可以埋設在對接面432a內,也可以是藉由對接面432a暴露在外。第二磁性元件434a、434b的數量可為一個或一個以上,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於第12圖所述實施方式中,絕緣本體432具有一圓形周緣,此圓形周緣可滑動地與第1B圖中,對接輔助件120的第二容置槽124的內壁抵接,使得對接輔助件120得以繞著垂直於絕緣本體432對接面432a的一軸線C,相對絕緣本體432旋轉。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絕緣本體432的周緣並不限於連續圓形周緣,任何可達到與本發明相同目的之形狀均適用於此,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第13圖為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座110的正視圖。第14圖為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導電墊116a側視圖。第15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導電墊116b側視圖。
請參照第13圖至第15圖。如第13圖所示,圓形插座110的抵接面112a中心開設有孔槽H。第14圖為插設於孔槽H內之導電墊116a,即第2、4、5、7圖中所示的導電墊116a。如第14圖所示,導電墊116a以側面來看,外型類似一釘子形狀,孔槽H即是配置以容納導電墊116a。具體來說,導電墊116a具有引腳116a1以及導電墊面116a2,引腳116a1垂直連接導電 墊面116a2,並往遠離導電墊面116a2的方向延伸。當裝設導電墊116a於孔槽H時,引腳116a1是容置於孔槽H內,因此,以正視圓形插座110抵接面112a的視角來看,僅導電墊面116a2露出與抵接面112a形成一共平面。引腳116a1容置於孔槽H內與外部電纜電性連接。
請繼續參照第13圖。圓形插座110的抵接面112a進一步開設有兩凹槽S,凹槽S環繞抵接面112a的中心(如孔槽H之位置)延伸,形成圓形環狀凹槽S。兩圓形環狀凹槽S分別具有不同大小的半徑,但兩凹槽S是以抵接面112a的中心為圓心,以同心圓環狀凹槽的方式開設於抵接面112a內。凹槽S是配置以容納導電墊116b。在每一凹槽S的底部更具有兩缺口S1。第15圖為插設於凹槽S內之導電墊116b,即如第2、4、5、7、8、10、11圖所示之導電墊116b。如第15圖所示,導電墊116b具有兩引腳116b1,兩引腳116b1是與導電墊面116b2相反的一面116b3垂直連接,並往遠離導電墊面116b2的方向延伸。具體來說,若是以正視導電墊面116b2的視角來看的話,兩引腳116b1會被導電墊面116b2遮住。因此,當導電墊116b容置於凹槽S時,引腳116b1是容置於缺口S1內,並與外部電纜電性連接。
於其他一些實施方式中,導電墊面116a2、116b2不與抵接面112a形成一共平面。換句話說,導電墊面116a2、116b2是相對低於抵接面112a,容置於孔槽H或凹槽S中。於此實施方式中,圓形插頭130的導電端子136可伸入孔槽H或凹槽S內,與導電墊116a、116b接觸。如此,即便導電端子136 不可相對絕緣本體132伸縮,抵接面112a與對接面132a仍可互相抵接接觸。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凹槽S以及缺口S1的位置、數量並不以第13圖所示的實施方式為限,可視實際需求而彈性調整變化。
第16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圓形插座110’的正視圖,其中凹槽S外緣開設有複數個缺口S1’。第17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導電墊116b’側視圖。
請參照第16圖。本實施方式中,凹槽S與孔槽H與第13圖所示之實施方式相同,因此可參照前述相關說明,在此不再贅述。需指出的是,本實施方式與第13圖所示之實施方式的差異處,在於本實施方式中的缺口S1’是位於凹槽S的底部。請進一步參照第17圖。如第17圖所示,導電墊116b’的兩引腳116b1’與導電墊面116b2的外緣連接,並且垂直導電墊面116b2往遠離導電墊面116b2的方向延伸。因此,兩引腳116b1’與導電墊面116b2的外緣連接處會相對導電墊面116b2的其餘外緣較為突出。當裝設導電墊116b’於凹槽S內時,兩缺口S1’可容置兩引腳116b1’與導電墊面116b2’的外緣連接處,使導電墊116b’與凹槽S相容配合。兩引腳116b1’容置於凹槽S內可與外部電纜電性連接。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凹槽S以及缺口S1’的位置、數量並不以第16圖所示的實施方式為限,可視實際需求而彈性調整變化。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抵接面112a不具有凹槽S或 孔槽H。於此實施方式中,導電墊116a、116b設置於抵接面112a上,並且相對抵接面112a突出,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由以上對於本發明之具體實施方式之詳述,可明顯地看出,本發明的無向性連接器是將圓形環狀的導電墊,以同心圓的排列方式裝設於圓形插座的絕緣底座之中,使得圓形插頭無論以何種角度與圓形插座對接時,圓形插頭上的導電端子都能與導電墊接觸。進一步地,在對接輔助件的輔助下,圓形插頭與圓形插座可自我對準配合,使用者即能在不可視的情況下,毫無顧忌地使圓形插頭與圓形插座對接,完全實現盲插的功能。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不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4‧‧‧第一磁性元件
116a、116b‧‧‧導電墊
136‧‧‧導電端子

Claims (10)

  1. 一種無向性連接器,包含:一圓形插座,包含一絕緣座體與至少兩導電墊,其中該絕緣座體,具有一抵接面,該至少兩導電墊設計為一中心圓以及與該中心圓同圓心但分離的至少一環狀形狀,或者設計為同圓心但彼此分離的至少兩個環狀形狀,設置於該抵接面上;以及一圓形插頭,包含一絕緣本體與至少兩導電端子,其中該絕緣本體具有一對接面,該至少兩導電端子突出該對接面,並在該圓形插頭與該圓形插座對接時,該至少兩導電端子與對應的該至少兩導電墊接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向性連接器,更包括:一凹槽,位於該絕緣座體的該抵接面上,用以放置設計為該環狀形狀的該導電墊。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無向性連接器,更包括:一孔槽,設置於該抵接面的中心,使設計為該中心圓的該導電墊容置於該孔槽內。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向性連接器,其中該至少兩導電端子設計為可伸縮方式,使該圓形插座的該抵接面與該圓型插頭的該對接面抵接接觸,或者該導電端子設計為不可伸縮方式,使該圓形插座的該抵接面與該圓型插頭的該對接面之間間隔一距離。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向性連接器,更包含一對接輔助件,該對接輔助件具有一第一容置槽與一第二容置槽,該第一容置槽與該第二容置槽相互連通,且該第一容置槽係配置以容置該絕緣座體,該第二容置槽係配置以容置該絕緣本體。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無向性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容置槽與該第二容置槽兩者的半徑不同,該對接輔助件具有一擋止面,用以控制該絕緣座體結合於該第一容置槽,或者控制該絕緣本體結合於該第二容置槽。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向性連接器,進一步包含:一第一磁性元件,設置於該絕緣座體內;以及一第二磁性元件設置於該絕緣本體內,該第一磁性元件與該第二磁性元件兩者位置對應且至少一個為磁鐵。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無向性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磁性元件與該第二磁性元件分別位於該絕緣座體與該絕緣本體的外圍周緣。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無向性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磁性元件與該導電墊相鄰。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無向性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磁性元件與該導電墊相隔一距離。
TW107139033A 2018-11-02 2018-11-02 無向性連接器 TWI6678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9033A TWI667851B (zh) 2018-11-02 2018-11-02 無向性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9033A TWI667851B (zh) 2018-11-02 2018-11-02 無向性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7851B TWI667851B (zh) 2019-08-01
TW202019034A true TW202019034A (zh) 2020-05-16

Family

ID=68316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9033A TWI667851B (zh) 2018-11-02 2018-11-02 無向性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78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9053B (zh) * 2019-09-11 2020-07-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模組
TWI750868B (zh) * 2020-10-23 2021-12-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連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14132U (zh) * 2015-05-12 2015-12-11 Chfu Ind Co Ltd 磁吸連接器之結構
CN205724261U (zh) * 2016-04-29 2016-11-23 上胜企业有限公司 接触式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7851B (zh) 2019-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35500B2 (en) Magnetic connector for a computing device
JP6688903B2 (ja) ツーピースキャビティインサート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KR101849026B1 (ko)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액세서리를 위한 자기 유지부를 갖는 유도 충전 인터페이스
US8382486B2 (en) Self-orien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50079829A1 (en) Hermaphroditic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With Additional Contact Elements
US10177490B2 (en) Magnetic connecting apparatus
CN104733956A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TW202019034A (zh) 無向性連接器
JP2016526761A (ja) プラグインコネクタ
US20130189855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TW202103387A (zh) 連接器總成
US852357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15089906A1 (zh) Usb电连接器的旋动装置
TW201807906A (zh) 電連接裝置、電連接器、及配對連接器
US2015036486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shell
CN111211456A (zh) 无向性连接器
US1002705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3483986B1 (en) Power interface, mobile terminal and power adapter
US20230030519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unit
TWI706608B (zh) 電連接器(二)
TWI750868B (zh) 環形連接器
TWI528668B (zh) Multi-application type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TWI692156B (zh) 連接器用端子以及連接器
TWI786100B (zh) 射頻(rf)連接器插腳組合件
US20220102923A1 (en) Low-profile axisymmetric power connec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