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4222A - 軀幹、步行機能評分、訓練方法 - Google Patents

軀幹、步行機能評分、訓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4222A
TW202014222A TW107135263A TW107135263A TW202014222A TW 202014222 A TW202014222 A TW 202014222A TW 107135263 A TW107135263 A TW 107135263A TW 107135263 A TW107135263 A TW 107135263A TW 202014222 A TW202014222 A TW 2020142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ing
level
goal
disability
walk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5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5876B (zh
Inventor
譚雪莉
徐聆芳
Original Assignee
譚雪莉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譚雪莉 filed Critical 譚雪莉
Priority to TW107135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587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14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4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58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5876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種軀幹、步行機能評分、訓練方法提供給中風或意 外腦損之失能個案進行運動,包含:一級坐正訓練、二級抬臀訓練、三級移位訓練、四級扶站訓練、五級獨站訓練,六級跨步訓練,七級歩行訓練,八級獨行訓練,九級樓梯訓練、及十級跑步訓練;該十個運動分級的每一個各包含四個階段目標,每個階段目標各包含相應的運動項目及設定之目標及分數,每位失能個案只能在入門之運動分級目標達成後才允許晉升一級。

Description

軀幹、步行機能評分、訓練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有利於改善軀幹或下肢失能狀態的評分及運動方法,特別是指提供腦中風、脊椎損傷、頭部外傷及遭遇重大疾病後體能虛弱的失能病人藉由運動項目的復健,達成各階段性設定目標,而使上述病人建立自信,進而自理基本生活。
隨著全球已開發中國家及開發中國家醫療技術的進步,高齡化已漸成常態。也因此,我們或多或少都有聽聞原本還算健康的某某同學親人、長輩朋友或鄰居中風了、跌倒或車禍,導致腦部損傷、身體器官受傷或骨折。雖然經醫院治療成功被救回一命,但人體的構造就像一個小宇宙一樣奧秘,當其中某個經脈、血管堵塞或器官受損,健康因此牽一髮而動全身,其他的運作功能常因此嘎然而止,產生或大或小的問題。尤其是中風、腦部或脊椎損傷嚴重者,因傷及中樞神經,首先會在運動方面受到影響,包括無法自行翻身、由躺到坐、由坐或站,有些人甚至會喪失最基本的大小便控制能力、吞嚥及語言功能。也因此,某些嚴重的疾病雖然經過醫院的治療,還是無法恢復到疾病前狀態回家,有一些人除了日常生活依賴他人外,還會帶著導尿管、鼻餵管出院。接著這一群生活無法自理失能的人,會在各大復健醫院輪轉,以便為失去功能的身體進行漫長的復健。在醫學上一般臨床經驗認為,各種疾病所造成的失能,復健的黃金期大概是中風或重大疾病後的六個月內,但越嚴重的 疾病,其恢復的時間就需要越長。若長期無法恢復,家人又忙於生活、無力照顧,恐怕就得接受長期照顧的服務,如此一來數年、甚至數十年生活依賴他人照顧,這將是失能個案及家屬沉重的負擔。
當患者自我照顧能力有一部分喪失,要如何照顧患者就非常重要了。特別是當患者表達能力因疾病受到限制時,就導致更不容易照顧。疾病一但發生後,照顧不好就容易有併發症,最常見的是,因自身無力沒辦法翻身、長期臥床壓迫後產生褥瘡、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或原來疾病進一步加重等。若肢體無力一段時間後,沒有得到適當充分的活動,就會演變成關節孿縮、肌肉萎縮。若是呼吸或吞嚥有困難,就容易有肺炎發生,尤其是因吞嚥能力下降,容易嗆咳出現吸入性肺炎。若是大小便失禁,就容易出現泌尿系統的感染及臀部皮膚潰爛、尿布疹等。
因此,復健醫院中的物理治療師,會評估患者的運動能力,給予適當的物理、職能以及語言治療。「物理治療」著重於處理肢體運動困難、步態異常或平衡失調者的關節與肌肉訓練。「職能治療」著重於上肢功能訓練及恢復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輔具評估與訓練、居家無障礙設施、設備評估與改造等。「語言治療」針對有失語症、口語表達失調、吞嚥困難等個案,提供口腔清潔技巧、發音訓練、吞嚥治療等內容。而重大疾病後的患者,也常常會伴隨情緒低落、憂鬱症等心理問題。所以讓重大疾病後的人,可以儘快恢復生活自理能力,譬如移動能力、洗臉、穿衣、大小便以及行走等功能,無論是預防疾病後的併發症或憂鬱狀態改善都是非常重要的步驟。對於生病的人而言,擁有生活自理能力,不但可以減輕家人的負擔,也能提昇個人基本尊嚴及生活品質。更大大降低因重大疾病 後伴隨而來的社會成本及醫藥支出等問題。
上述的重大疾病,如中風患者未必都是老年入,中、壯年中風也時有耳聞。而車禍導致大腦或脊椎損傷更有許多是年青朋友容易發生的事故。中年患者,他們通常是家庭經濟的支柱,而青年朋友則是人生有一片燦爛的前景下,遭遇重大疾病打擊後,個人及家庭的人生目標頓失方向。這群患者若沒有儘速復健成功,對家庭、個人的生活、心理、經濟面的打擊可想而知。此外,即便是年長患者,他們面對疾病的衝擊儘管沒有前者大,但,長期需要他人照顧,也會拖累照顧他的家庭成員。
復健是為了要重新建立,經過重大疾病後喪失的自我生活照顧能力。一切從零開始,並不是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再再需要家屬與復健醫療團隊的耐心與專業,以及病患願意堅持、配合的意志力。
一般看診時經醫師開立處方由復健師指導、安排進行復健課程訓練。患者如想要知道自己的康復進展情況,常需要主動詢問或從醫師、復健師的講解、意見談話中得知一、二。而這些專業的資訊,常常也隨著不同的醫師、復健師個人經驗而有所差異。病患本人及其陪同家屬很難系統性的自我評估及訓練。因此,當實施漫長的復健治療的過程中,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病患及家人可能就會迷失方向、失去耐性、甚至自暴自棄,這通常會導致遷延復健時程、降低復健效果、甚至放棄努力。特別是還要舟車往返醫院或診所的病患,更容易有放棄復健治療的想法,從此走入喪失自我行動能力,終身依靠輪椅或臥床的照護的之路。
有鑒於此,本發明將提供一系統性的軀幹、步行機能評分、訓練方法,病患同様可以進行醫療系統的復健治療,而 病患可以從本評分、訓練方法中,知道階段性的課程訓練,是否達到了目標。而本評分表亦是訓練課程,其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軀幹及下肢能力。如果能應用這樣的評分訓練表,在康復的過程中,除了復健師提供的方案外,病患及其陪同家屬,也可以利用本評分表,從訓練課程、機能評分中知道自己的得分,進一步也掌握了居家訓練方案有哪些項目。就像帶者地圖的旅行者,是隨時了解目前階段,也清楚未來方向。知道了何去何從,遭遇重大疾病的個案及家庭,就有一定的堅持下去的信心,因而提高康復需要的配合度。也因此就有機會擺脫隨時需要他人長期照護之康莊大道。
本發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種軀幹、步行機能評分、訓練方法,適用於因中風或意外導致腦損而導致身體之一側的手脚失能之失能個案,使其在運動後達到最大自我照顧能力、以不依賴他人照顧為目標。
本發明揭露一種適用於因中風或意外導致腦損的失能個案,包含以下訓練步驟:(1)對失能個案現狀能力進行評估;(2)對該失能個案之復健潛能評估;綜合(1)及(2)的評估結果,施以適合該失能個案所能進行之運動分級之運動項目訓練,所述運動分級共十級,分別為一級坐正訓練、二級抬臀訓練、三級移位訓練、四級扶站訓練、五級獨站訓練,六級跨步訓練,七級歩行訓練,八級獨行訓練,九級樓梯訓練、及十級跑步訓練;及(2)該十個運動分級的每一個,各包含相應的運動項目及設定之目標及分數,該運動項目是以黑椅、橘椅、樂高椅、助行器、行走輔具、U型鋼管、輪椅、扶手欄杆、彈力環、腿 部支撐架、小球、水平滑動架、站立架、大球、階梯做為該失能個案階段性訓練的輔助工具,該失能個案以在該個運動分級相搭配的運動項目進行訓練直到達到該運動分級之目標後,才由目前的運動分級訓練升一級,以逐步累積成就分數及增加運動分級。
上述之十個運動分級的每一個各包含四個階段目標,每個階段目標為2.5分
一級‧‧‧坐正訓練
二級‧‧‧抬臀訓練
三級‧‧‧移位訓練
四級‧‧‧扶站訓練
五級‧‧‧獨站訓練
六級‧‧‧跨步訓練
七級‧‧‧歩行訓練
八級‧‧‧獨行訓練
九級‧‧‧樓梯訓練
十級‧‧‧跑步訓練
一級a階、一級b階、一級c階、一級d階‧‧‧坐正訓練的階段目標
二級a階、二級b階、二級c階、二級d階‧‧‧抬臀訓練的階段目標
三級a階、三級b階、三級c階、三級d階‧‧‧移位訓練的階段目標
四級a階、四級b階、四級c階、四級d階‧‧‧扶站訓練的階段目標
五級a階、五級b階、五級c階、五級d階‧‧‧獨站訓練的階段目標
六級a階、六級b階、六級c階、六級d階‧‧‧跨步訓練的階段目標
七級a階、七級b階、七級c階、七級d階‧‧‧歩行訓練的階段目標
八級a階、八級b階、八級c階、八級d階‧‧‧獨行訓練的階段目標
九級a階、九級b階、九級c階、九級d階‧‧‧樓梯訓練的階段目標
十級a階、十級b階、十級c階、十級d階‧‧‧跑步訓練的階段目標
5‧‧‧失能個案之運動分級評估
10‧‧‧失能個案之復健潛能評估
20‧‧‧十個運動分級
圖1示依據本發明的軀幹、步行機能評分、訓練方法流程圖。
一如前述,各種重大疾病都會造成虛弱無力到失去自我生活照顧能力,其中最嚴重者為神經受損者的恢復最難。例如中風病患是因腦部血管堵塞或出血導致中樞神經受損,牽一髮而動全身,其他的自我行動功能常因此嘎然而止,產生或大或小的問題。因重大疾病而停止運作的身體功能,必須重新被喚醒。藉由本發明的核心肌群及步行訓練課程,可用於評分及訓練,因中風、跌倒導致腦部損傷或其他失能的人,均可利用本循序漸進的課程安排,逐漸改善失能程度,其成效非常顯著。
在說明本發明之前,以下將先敘明在說明相關之術語及輔助工具:失能個案:係泛指有軀幹、步行機能訓練需求的患者或生活無法自理者,不論他被本發明的運動機能評分判定為0分、50分或90分,只要符合本發明的訓練對象皆統稱為失能個案。
健側帶患側:健康的一側帶動失去功能或稱功能受阻的患側做出動作。
橘椅:是椅面前高、後低差約6公分,有扶手、靠背的椅子為橘椅,橘椅椅面寬廣,雙側有扶手可保護患者及方便其抓握之用,本發明中,橘椅前端高離地約37公分、椅子後端低離地約31公分、此外,橘椅的顏色並不加以限定。
黑椅:方正有扶手、有靠背離地約43公分的黑色椅子為黑椅。此外,黑椅的顏色並不加以限定。
樂高椅:以離地40~18公分沒有扶手、沒有靠背的圓凳為樂高椅。
方型管:為直徑4公分方框型鋼管扶手,裁切為兩段,固定於黑椅靠背後及扶手的左右兩側,環繞黑椅前端,像椅子前之空心桌面。
球:能吸引失能個案的意力之物,例如習知的球體,其大小例如,像高爾大球、比乒乓球稍大的氣球、橡膠球、塑膠球、矽膠球、或皮球。另外,可發出聲音的鈴鐺串也行。
小球:明確指高爾大球、比乒乓球稍大的皮球。
大球:指相對小球大一倍至三倍的氣球、橡膠球、塑膠球或矽膠球、皮球。
水平滑動架:一鋼骨支撐架,支撐架前端高後端低,且可依據運動難易度調整後端高度,一滑軌架兩端分別設於支撐架的前端和後端。該滑軌上設有椅墊,椅墊下方設有可於滑軌間滑行的鋼輪。椅墊並被一彈簧所制約。因此當失能個案面向前端跨坐於椅墊雙腳著地時可以向前移動或向後移動,但要對抗地心引力及彈簧拉力。難度提升為最難時,後端比前端低很多,例如以135公分的軌道長時為例,軌道前端離地約35公分,後端離地約10公分。難度調易時,則後端和前端約為等高。
站立架,結構類似於水平滑動架,但直立。其中,滑軌上 端連接的支撐架向前傾,滑軌下端連接的支撐架向後,失能個案面向前,背靠椅墊,並且腰及兩肩被以束帶綁於椅墊上,有如穿著吊帶褲裝以保安全。失能個案在輔導員的指令下做蹲下站立。同様椅墊有鋼輪可於滑軌間上下運動,失能個案要對抗地心引力蹲下及站立。
人可以行走是因為從頭、頸、肩、胸、腹、腰背以下就肩、胸、腹、腰背合稱為軀幹或核心肌群)及下肢可以直立,並且可以做到自行控制相關的肌肉收縮及維持動作間平衡、協調。由於個人能力、條件不盡相同,在本發明中,復健運動課程分為十級,中風患者常見為半身失能,也就是有上述的健側及患側,且多數之失能個案都是從一級開始,其他非因中風所致的失能個案則可能從二級或三級開始為適當。因此,失能個案啟始參與運動課程會因個人本身失能程度有異。本發明實施之流程圖,請參見圖1,步驟5為失能個案進行運動機能評估。步驟10失能個案進行康復的潛能評估,在進行步驟5及10後,復健師為失能個案排入其適合之運動分級步驟20,一至十級中的適當運動分級,配合級別之運動項則有第1項到86項之運動內容(容後述)。部分的運動項目可用以做為失能個案之運動機能評估,典型用於運動機能評估的是NO.1項、NO.2、-NO.3-1、NO,3-2.。
其中,NO.1項運動,失能個案坐於輪椅上,利用助行器將球懸吊於輪椅前,失能個案以健側帶動患側,使下肢上抬足部做出踢球的動作,目的為收縮下腹肌、活動雙下肢。
NO.2項運動,失能個案坐於橘椅,由健側下肢帶動患側下肢直腿抬高,目的為收縮核心肌群、收縮骨盆底肌、活動雙下肢。
NO.3-1項運動,墊上趴臥、墊上站立。墊上趴臥是使失能個案以雙肘支撐上半身趴臥床面,抬高病患頭頸部,目的以訓練頸 部支撐頭部重量的能力。
NO.3-2項運動,墊上站立,則是以保護約束帶為失能個案做安全防護之後,站立於及胸高之支撐架上,使失能個案身體站直雙手環抱胸前。目的是將頭、頸、胸、腰、腹、骨盆、髖關節、膝關節及踝關節之正常角度拉開,避免因長期臥床及虛弱無力造成之關節僵硬、韌帶攣縮等併發症。另,站立可矯正因長期臥床導致的心、肺功能缺失,改善姿勢性低血壓問題、降低骨密度流失等好處。
仍請參考圖1失能個案是否有康復的潛能,也是能有效恢復的關鍵。包含第1點,失能個案是否有基本認知、基本學習的能力與意願。第2點失能個案是否具備基本體能,是否可以連續坐在輪椅上支持2小時,第3點失能個案是否能主動參與安排的活動。第4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失能個案是否有足夠的家庭支持。因為復健之路漫長,家人的陪伴與鼓勵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失能個案是單身,沒有家人則僅能依賴前述的三點來補足。前述的三點,如果不足,當然會對將來功能恢復的成績有一定影響。較為特殊的情況是,即使有了上述的條件,失能個案除了參與訓練課程外,在進步的過程中,其實非常需要得到同理與激勵的機會。
仍請參考如圖1所示的流程圖,本發明的運動分級步驟20,共分十級,每級10分,軀幹、步行機能評分、訓練表的總分共100分,說明如下。一級步驟[坐正],本級完成後總分可達10分。[坐正]失能個案在不需他人協助下,不依靠椅背、扶手,可以將身體坐正5分鐘以上,即可得到該項累積分數10分。二級步驟[抬臀],二級完成後總分可達20分。[抬臀]即將屁股抬離椅面,當失能個案在他人協助下抬高臀部離椅面5~10公分,即可得到該項累積分數20分。三級步驟 [移位],三級完成後總分可達30分。[移位]失能個案在他人協助下,能配合指令在移動位置時,做出部份力量支撐的動作,即可得到該項累積分數30分。四級步驟[扶站],四級完成後總分可達40分。[扶站]失能個案在他人扶持協助下,利用扶手欄杆,不依靠牆面,下肢能支撐大部份身體重量,而達到他人扶持站立10分鐘的狀態,即可得到該項累積分數40分。五級步驟[獨站],本級完成後總分可達50分。[獨站]失能個案不需他人協助,腰背可部份挺直,可以完成獨自抓握扶手站立10分鐘,即可得到該項累積分數50分。
六級步驟[跨步],完成後總分可達60分。[跨步]失能個案在他人協助下腰背可部份挺直,可單側下肢支撐體重,另一側下肢可向前移動腳步離地1公分以上,即可得到該項累積分數60分。七級步驟[步行],本級完成後總分可達70分,[步行]失能個案在他人協助下,腰背可部份挺直,患側腳及健側腳可支撐一側腳離地之體重,在他人扶持引導下,雙足可交替向前移行,即可得到該項累積分數70分。八級步驟[獨行],本級完成後總分可達80分,[獨行]失能個案不需他人協助,依賴或不依賴輔具,可自行向前跨步走路,即可得到該項累積分數80分。九級步驟[樓梯],本級完成後總分可達90分,[樓梯]失能個案在他人扶持引導下,可抬腳上階,雙腳交替上下樓梯,即可得到該項累積分數90分。十級步驟[跑步],本級完成後總分可達100分,[跑步]失能個案不需他人協助,可以獨立快步行走或獨立進行小跑步,即可得到該項累積分數100分。如果可以完成軀幹、步行機能評分、訓練表全部內容,那麼恭喜,該失能個案之軀幹、步行機能已和正常人無異,是完全恢復到疾病前的狀態了。
上述訓練的十個級別,每一級別之間都有關聯,如連 坐正的能力都無法達到,其肌肉力量是做不出將臀部抬高的動作的。如果臀部無法抬高,是無法在移動位置上配合協助出力。例如連站立都無法完成,是不可能走路的狀態等等,一如嬰幼兒的身體發育,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可以應用一套工具量測出老化、失能的階段,並安排相應的機能訓練,將有助於虛弱或失能個案個人功能的維持及提升。
進一步,更包含在每級分數再切割為a、b、c、d四個階段,每階段為2.5分,四個階段累計共10分,以此類推。以一級[坐正]舉例,一級a階為:後仰,東倒西歪無法不依靠東西坐正,得分為2.5分。一級b階為:靠背坐正,累積得分為5分。一級c階為:獨坐1分鐘,累積得分為7.5分。一級d階為:獨坐5分鐘以上,累積得分為10分。以此類推,當評估分數達某級某階時,即以該等級評分為其計算得分。
一級坐正10分,是從失能個案會東倒西歪、不依靠東西就無法坐正的狀況。訓練到一級b階背靠著椅背,就可以坐正。再訓練到一級c階獨自支撐不靠背,就可以坐正1分鐘。最後訓練成一級d階獨自支撐不靠背,可以坐正5分鐘,即算完成一級課程目標。
一級之配套課程:一級a階,失能個案處於東倒西歪、要達到依靠東西就可坐正之訓練內容。運動課程包括:NO.3-1、NO.3-2、NO.4等課程。其中,NO.4為不須扶持、橘椅後仰靠背、左右放置枕頭坐位訓練。以引導失能個案軀幹肌群出力坐正。
一級b階運動課程的要求是失能個案要達到,背靠著椅背,就可以坐正之訓練內容。運動課程包含NO.3-1、NO.3-2、NO.5、NO.6、NO.7。其中,NO.5為橘椅不靠背坐正訓練。利用他人扶持或失能個案自身全力抓握橘椅手把,訓練不靠 背坐正。NO.6為部份扶持橘椅不靠背坐正訓練。失能個案自身扶持部份橘椅手把,訓練不靠背坐正。NO.7為部份扶持黑椅坐位訓練。失能個案自身扶持部份黑椅手把,靠背坐正以引導個案自身出力坐正。
一級c階運動課程的要求是: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獨自不靠背就可以坐正1分鐘之訓練內容。運動課程包括:NO.7、NO.8及NO.11等課程。NO.8為黑椅靠背坐正,健側下肢帶患側下肢踢球的動作,以訓練下肢活動時,軀幹肌群可以保持坐位平衡。NO.11為大腿內收、外展運動,利用橘椅後仰角度容易做出雙下肢髖關節大腿內收、外展之肌群收縮。
一級d階運動課程的要求是:於失能個案要達到獨自不靠背就可以坐正5分鐘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1、NO.2、NO.9、NO.10、NO.11、NO.12等課程。其中,NO.12為不扶持、不靠背黑椅坐正。做出健側下肢帶患側下肢踢球的動作,因不扶持、不靠背坐正,除訓練下肢肌肉、關節活動外,針對軀幹核心肌群起到更強的訓練作用。
二級抬臀20分,是從失能個案二級a階無法做出軀幹前傾,將臀部抬高動作。訓練到二級b階需人協助下,可以做出軀幹前傾,但無法抬高臀部。再訓練到二級c階需人協助下,做出軀幹前傾,且抬高臀部,離開椅面1公分以上,維持5秒時間。到最後訓練成二級d階抬臀5~10公分,維持5秒時間。即算完成二級課程目標。
二級之配套課程:二級a階初始時係針對於失能個案無法做出軀幹前傾,將臀部抬高之訓練內容。運動課程包括:NO.11、NO.12、NO.13、NO.14等課程。其中,
NO.13為不扶持、坐於輪椅,額頭反覆撞擊懸掛球。可以起到頸、胸、腹部肌群反覆收縮訓練的作用。
NO.14為不扶持、坐於樂高椅之獨立坐位訓練。可以起到訓練下肢支撐能力外,針對軀幹核心肌群坐位靜態平衡訓練。
二級b階,對於失能個案提供軀幹可以向前傾,但無法抬高臀部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15、NO.16、NO.17、NO.18等課程。其中,
NO.15為須扶持、躺臥於寬大的墊上,在協助或不協助下,做全身連續翻滾的動作。可以起到從頭、頸、胸、腹及上下肢、全身肌力、平衡及協調的訓練作用。
NO.16為須扶持、躺臥於墊上,在協助或不協助下,屈膝臀部抬高。針對軀幹核心肌群訓練。
NO.17為不扶持、坐在橘椅上,身體向前趴,用手觸摸40~18公分高樂高椅。可以起到從頭、頸、胸、腹及上下肢的力量訓練。
NO.18為須扶持、坐黑椅,利用方型管做出身體前趴動作。身體前屈、打開雙手肘,靠在前方之方型鋼管上,有利於訓練雙肩關節活動範圍。
二級c階對於失能個案提供達到可抬臀1公分以上,維持約5秒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19、NO.20、NO.21等課程。
NO.19為不扶持、坐於橘椅,完成後仰、坐正、前趴動作。雙上肢向上伸直,身體從後仰到前彎摸地板連續動作,可以起到從頭、頸、胸、腹及上下肢穩定度,及軀幹肌力訓練。
NO.20為不須扶持、坐於黑椅,健側上肢抓握四腳拐杖,身體前、後移動。健側上肢抓握拐杖,手臂向前伸直,帶動身體前傾、後躺連續動作,訓練軀幹肌力。
NO.21為須扶持、坐於黑椅,利用方型管做出身體前趴及抬臀動作。身體前屈、打開雙手肘,上半身靠在前方之方型鋼 管上,有利於重心轉移抬高臀部,訓練下肢肌力。
二級d階、對於失能個案提供達到可抬臀5公分以上,約5秒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22、NO.23等課程。
NO.22為不須扶持、坐於黑椅,利用方型管獨立做出身體前趴及抬臀動作。身體前屈、打開雙肩及手肘,上半身依靠前方之方型鋼管分攤身體重量,有利於獨立做出重心轉移抬高臀部,引導雙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
NO.23為不須扶持、坐於橘椅,利用彈力繩,身體左右轉身動作。身體左右旋轉的動作,可以起到腹內、外斜肌肌力訓練。
三級移位30分,是失能個案從三級a階,健、患側下肢完全無力協助移動位置。訓練到三級b階、患側下肢能些微出力幫忙移位。再訓練到三級c階能配合指令,協助移位者移動身體。到最後訓練成三級d階能配合指令,出大部分的力量移位。即算完成三級課程目標。
三級之配套課程:三級a階對於失能個案提供健、患側下肢完全無力協助移動位置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17、NO.18等課程。
三級b階、對於失能個案提供達到,健、患側下肢能些微出力幫忙移位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19、NO.20等課程。
三級c階、對於失能個案提供達到可抬臀1公分以上,維持約5秒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20、NO.21、NO.22等課程。
三級d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可抬臀5公分以上,約5秒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23、NO.24、NO.25等課程。
其中,NO.25為須扶持、坐於治療床,移位到輪椅。訓練 全身肌力平衡、協調。
四級扶站40分,是失能個案從四級a階,力量不足無法達成,扶手一人扶持站立。訓練到四級b階、肩、肘靠牆,維持扶站1分鐘。再訓練到四級c階、肩、肘靠牆,維持扶站5分鐘。到最後訓練成四級d階、肘靠牆,一人扶持站立10分鐘以上。即算完成四級課程目標。
四級之配套課程:四級a階、對於失能個案力量不足無法達成,扶手一人扶持站立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22、NO.23等課程。
四級b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肩、肘靠牆,維持扶站1分鐘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24、NO.25等課程。
四級c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肩、肘靠牆,維持扶站5分鐘之訓練內容。、運動課程包括:NO.26、NO.27、NO.28等課程。
NO.26為須扶持、雙下肢綁腿面牆、手掌抓握扶手、身體趴向牆面站立。可以達到引導身體肌力協調及雙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
NO.27為須扶持、患側下肢綁腿面牆、手掌抓握扶手、身體趴向牆面站立。可以達到引導身體肌力協調及雙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
NO.28為須扶持、雙下肢不綁腿、健側肩肘靠牆,手掌抓握扶手,扶持站立維持5分鐘。可以達到引導身體肌力協調及雙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
四級d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肘靠牆,一人扶持站立10分鐘以上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28、NO.29、NO.30等課程。
NO.29為須扶持、雙下肢不綁腿、健側肘靠牆,手掌抓握扶 手,扶持站立維持10分鐘。可以達到引導身體肌力協調及雙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
NO.30為須扶持、雙下肢不綁腿,手掌抓握扶手、面牆站立。引導整體機能協調及雙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
五級獨站50分,是失能個案從五級a階平衡及肌力不足,無法自行扶手站立。訓練到五級b階獨自站1分鐘,身體明顯偏向一側。再訓練到五級c階獨自站5分鐘,身體些微不對稱。到最後訓練成《d》d腰背挺直獨自站10分鐘。即算完成五級課程目標。
五級之配套課程:五級a階、對於失能個案平衡及肌力不足,無法自行扶手站立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29、NO.30、NO.31等課程。其中運動課程
NO.31為不須扶持、坐黑椅,使用助行器協助坐、站訓練。引導整體機能協調及雙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
五級b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獨自站1分鐘,身體明顯偏向一側之訓練內容。運動課程包括:NO.31、NO.32、NO.33等課程。其中,
NO.31為不須扶持、坐黑椅,使用助行器協助坐、站訓練。引導整體機能協調及雙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
NO.32為不須扶持、坐黑椅,使用助行器協助下蹲訓練。引導整體機能協調及雙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
NO.33為須扶持、手掌抓握扶手,側身扶持下站立。引導整體機能協調及雙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
五級c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獨自站5分鐘,身體些微不對稱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33、NO.34、NO.35、NO.36等課程。
NO.34為須扶持、手握扶手,側身扶持站立下抬起健側下肢 1分鐘。引導整體機能協調及患側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
NO.35為不須扶持、手握扶手,側身單獨站立5分鐘。引導整體機能協調及患側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
NO.36為不須扶持、手握扶手,側身單獨站立,健側下肢抬離地面大於1分鐘。引導整體機能協調及患側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
五級d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腰背挺直獨自站10分鐘。即算完成五級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37、NO.38、NO.39、NO.40等課程。其中,
NO.37為不須扶持、手握扶手,健側下肢抬離地面踢球。引導整體機能協調及患側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
NO.38為不須扶持、手握扶手,健側下肢抬離地面大於5分鐘。引導整體機能協調及患側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
NO.39為不須扶持、握扶手,健側下肢前後移動步伐。引導整體機能協調及患側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
NO.40為不須扶持、坐在水平滑動架上易,腳掌在原地,身體前後滑動。引導核心肌群坐位下動態平衡,訓練患側下肢膝關節肌肉屈、伸力量。
六級跨步60分,是失能個案從六級a階無法做出移動步伐向前的狀態。訓練到六級b階需人協助引導,患側足部些微向前移動。再訓練到六級c階需人協助下,患側足部雖無法離地,但可往前拖行。到最後訓練成六級d階患側足部可離地1公分以上,並自行往前跨步。即算完成六級課程目標。
六級之配套課程:六級a階、對於失能個案無法做出移動步伐向前的狀態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40、NO.41、 NO.42等課程。其中,
NO.41為須扶持、雙腳與肩同寬站立架上下蹲站。引導整體機能協調性及軀幹穩定度、患側下肢肌肉力量,足踝、腳掌控制能力。
NO.42為不須扶持、側躺墊上,懸吊患側下肢,屈、伸髖膝關節。訓練患側下肢髖、膝關節肌肉屈、伸力量。
六級b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需人協助引導,患側足部些微向前移動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41、NO.42、NO.43等課程。其中,
NO.43為不須扶持、橘椅後仰靠背,健側下肢帶動患側下肢屈髖上抬。訓練患側下肢髖、膝關節肌肉力量。
六級c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需人協助下,患側足部雖無法離地,但可往前拖行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43、NO.44、NO.45、NO.46、NO.47等課程。其中,
NO.44為不須扶持、坐在樂高椅上患側屈髖上抬。訓練患側下肢髖、膝關節肌肉力量。
NO.45為不須扶持、平躺臥於治療床上,患側朝外,下肢屈髖屈膝由地面抬上床面。訓練患側下肢髖、膝關節肌肉力量。
NO.46為不須扶持、斜坡扶手,健側下肢伸直踩地,患側腳踏小球穩住不滾走。訓練患側下肢髖、膝關節穩定度及肌肉力量。
NO.47為不須扶持、斜坡扶手,健側下肢伸直踩地,患側下肢脚踏滑板前後滑動。訓練患側下肢髖、膝關節穩定度及肌肉力量。
六級d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腰背挺直獨自站10分鐘。即算完成六級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48、NO.49、 NO.50、NO.51等課程。其中,
NO.48為不須扶持、坐在水平滑動架上,雙側下肢屈、伸膝前後跨步走動。引導核心肌群坐位下動態平衡,患側下肢小腿肌肉力量及足踝、腳掌控制能力。
NO.49為不須扶持、坐於橘椅不靠背,健側下肢帶動患側下肢屈髖上抬。訓練患側下肢髖、膝關節肌肉力量。
NO.50為不須扶持、坐於橘椅,坐姿後仰、雙下肢彈力繩綁腿,髖關節大腿內收、外展。訓練患側下肢肌肉力量。
NO.51為須扶持、手握扶手,協助患腳前後跨步。訓練患側下肢穩定度及肌肉力量。
七級步行70分,是失能個案從七級a階、無法達成,一人扶持下直立步行。訓練到七級b階需人協助,患側綁腿下可支撐健側腳離地之體重,軀幹雖明顯偏移,但可向前移行。再訓練到七級c階需人協助下,患側不綁腿下可支撐健側腳離地之體重,軀幹或些微不對稱,但可向前移行步伐。到最後訓練成七級d階在扶持下,患側腳可支撐健側腳離地之體重,且可部分配合抬頭挺胸向前行走的目標。即算完成七級課程目標。
七級之配套課程:七級a階、對於失能個案無法做出,一人扶持下直立步行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49、NO.50、NO.51、NO.52等課程。其中,
NO.52為須扶持、面牆、手握扶手,協助患腳側面跨出。訓練患側髖關節下肢外展及肌肉力量。
七級b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需人協助,患側綁腿下可支撐健側腳離地之體重,軀幹雖明顯偏移,但可向前移行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53、NO.54、NO.57等課程。其中
NO.53為須扶持、手握扶手,患側下肢獨立前、後跨步。訓練患側髖關節 前屈、後伸,膝關節伸、屈控制能力,及下肢肌肉力量。
NO.54為須扶持、應用懸吊工具行走。訓練雙下肢協調、跨步穩定度及肌 肉力量。
NO.57為須扶持、單人扶持下使用助行器,行走10公尺。訓練雙下肢協調、跨步穩定度及肌肉力量。
七級c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需人協助下,患側不綁腿下可支撐健側腳離地之體重,軀幹或些微不對稱,但可向前移行步伐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54、NO.55、NO.58等課程。其中,
NO.55為不須扶持、手握扶手,患膝上抬碰球。訓練核心肌肉力量、骨盆、患側下肢肌肉穩定度。
NO.58為須扶持、單人扶持下使用助行器,行走10~50公尺。訓練雙下肢協調、跨步穩定度及軀幹核心肌肉力量。
七級d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在扶持下,患側腳可支撐健側腳離地之體重,且可部分配合抬頭挺胸向前行走的目標。即算完成七級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56、NO.59等課程。其中,
NO.56為不須扶持、水平滑動架前高後低中,膝關節原地伸、屈,座椅前、後滑動。訓練軀幹穩定度、患側下肢小腿肌肉力量及足踝、腳掌控制能力。
NO.59為須扶持、單人扶持下使用助行器,行走50~100公尺。訓練雙下肢協調、跨步穩定度及肌肉力量。
八級獨行80分,是失能個案從八級a階、無法達成,不須扶持、獨自步行的現狀。訓練到八級b階可以使用輔具行 走,但身體平衡不穩,尚需一點協助保持平衡或提醒步伐向前移行。再訓練到七級c階、可拿輔具獨立行走,向前移行步伐10公尺。到最後訓練成七級d階、不須扶持、可在無輔具情況下行走50公尺的目標。即算完成八級課程目標。
八級之配套課程:八級a階、對於失能個案無法達成,不須扶持、獨自步行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56、NO.59等課程。
八級b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使用輔具行走,但身體平衡不穩,尚需一點協助保持平衡或提醒步伐向前移行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59、NO.60、NO.61等課程。其中,
NO.60為不須扶持、不扶手獨立站立。訓練整體平衡、下肢協調、穩定度及肌肉力量。
NO.61為不須扶持、坐於水平滑動架,前高後低中,雙下肢前、後跨步。訓練患側下肢穩定度及肌肉力量。
八級c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可拿輔具獨立行走,向前移行步伐10公尺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62、NO.63、NO.64、NO.65等課程。
NO.62為不須扶持、獨立使用行走輔具行走10公尺以下。訓練雙下肢協調、跨步穩定度及肌肉力量。其中,
NO.63為不須扶持、不扶手獨立站立,同時上肢上舉。訓練整體平衡、下肢協調、穩定度及肌肉力量。
NO.64為不須扶持、不扶手獨立站立,同時上肢上舉左右擺動。訓練整體平衡、下肢協調、穩定度及肌肉力量。
NO.65為不須扶持、獨立不扶手,健側或患側單腳站立。訓練雙下肢協調、跨步穩定度及肌肉力量。
八級d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不須扶持、可在無輔 具情況下行走50公尺的目標。即算完成八級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66、NO.67、NO.68、NO.69等課程。其中,
NO.66為不須扶持、患側在前、健側在後,重心在核心、弓箭步下蹲拉筋。訓練軀幹協調、雙下肢及足踝、腳掌穩定度、平衡能力及全身肌肉力量。
NO.67為不須扶持、坐於黑椅、助行器、坐站訓練。訓練雙下肢協調、穩定度及肌肉力量。
NO.68為不須扶持、坐於水平滑動架,前高後低難,雙膝關節原地前、後滑動。訓練軀幹穩定度、患側下肢、小腿肌肉力量及足踝、腳掌控制能力。
NO.69為不須扶持、使用或不使用輔具,獨立行走50公尺。訓練雙下肢協調、跨步穩定度及肌肉力量。
九級樓梯90分,是失能個案從九級a階、整體肌力及平衡,無法達到扶持爬樓梯的現狀。訓練到九級b階、需他人協助軀幹平衡及抬足向上。再訓練到九級c階、他人協助下,軀幹平衡可自行控制及協助抬足向上。到最後訓練成九級d階、他人協助下,可自行平衡軀幹及兩腳一階上下樓梯。即算完成九級課程目標。
九級之配套課程:九級a階、對於失能個案整體肌力及平衡,無法達到扶持爬樓梯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68、NO.69、NO.70、NO.71等課程。其中運動課程
NO.70為不須扶持、面牆、手握扶手,雙腳與肩同寬,身體向上踮腳尖。訓練軀幹穩定度、患側下肢、小腿肌肉力量及足踝、腳掌控制能力。
NO.71為不須扶持、面牆、手握扶手,雙腳與肩同寬,踮腳尖做推牆動作。訓練軀幹穩定度、患側下肢、小腿肌肉力量 及足踝、腳掌控制能力。
九級b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需他人協助軀幹平衡及抬足向上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72、NO.73、NO.74、NO.75等課程。
NO.72為不須扶持、面牆、手握扶手,雙腳與肩同寬,患側下肢髖外展、後伸。訓練軀幹穩定度、患側下肢、小腿肌肉力量及足踝、腳掌控制能力。
NO.73為不須扶持、坐於水平滑動架,前高後低難,雙足前、後跨步。訓練軀幹穩定度、患側下肢、小腿肌肉力量及足踝、腳掌控制能力。
NO.74為不須扶持、平躺臥於治療床上,健側朝外,下肢屈膝放地面,由床面翻身坐起。訓練軀幹、雙下肢協調、穩定度及全身肌肉力量。
NO.75為須扶持、坐於橘椅,由他人協助,從橘椅坐到站。訓練軀幹、雙下肢協調、穩定度及全身肌肉力量。
九級c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他人協助下,軀幹平衡可自行控制及協助抬足向上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73、 NO.76、NO.77等課程。
NO.76為須扶持、站於扶手邊由他人協助,彎腰撿球、丟球。訓練軀幹協調、雙下肢及足踝、腳掌穩定度、平衡能力及全身肌肉力量。
NO.77為須扶持、站於台階前,使用輔具,由他人協助上下台階。訓練軀幹協調、雙下肢及足踝、腳掌穩定度、平衡能力及全身肌肉力量。
九級d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他人協助下,可自行平衡軀幹及兩腳一階上下樓梯。即算完成九級之訓練內容。課 程包括:NO.75、NO.78、NO.79等課程。其中、
NO.78為不須扶持、站於台階前,使用輔具,獨立上下台階。訓練軀幹協調、雙下肢及足踝、腳掌穩定度、平衡能力及全身肌肉力量。
NO.79為不須扶持、站於台階前,不使用輔具,獨立上下台階。訓練軀幹協調、雙下肢及足踝、腳掌穩定度、平衡能力及全身肌肉力量。
十級跑步100分,是從失能個案從十級a階、平衡協調不足,無法獨立進行快走、小跑步。訓練到十級b階、能原地跳躍,雙腳離地,軀幹保持平衡。再訓練到十級c階、能平衡穩定,加快步行前進速度。到最後訓練成十級d階、能平衡穩定,獨自進行跨出大步快走或小跑步。如此即算完成十級課程目標,同時其個人行動能力,基本上可以返家獨立生活。
十級之配套課程:十級a階、對於失能個案平衡協調不足,無法獨立進行快走、小跑步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80、NO.81、NO.82等課程。
NO.80為不須扶持、坐於橘椅,使用輔具或不使用輔具,從橘椅坐到站。訓練軀幹協調、雙下肢穩定度、平衡能力及全身肌肉力量。
NO.81為不須扶持、背牆而站,雙手高舉,雙腳與肩同寬,踮腳尖或跳躍做拍球動作。訓練軀幹協調、雙下肢及足踝、腳掌穩定度、平衡能力及全身肌肉力量。
NO.82為不須扶持、站立、雙手平舉,雙腳與肩同寬,跳躍做雙腳前後、左右開合跳動作。訓練軀幹協調、雙下肢及足踝、腳掌穩定度、平衡能力及全身肌肉力量。
十級b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能原地跳躍,雙腳 離地,軀幹保持平衡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82、NO.83、NO.84等課程。其中,
NO.83為不須扶持、站立、雙手、雙腳自然,踢足球動態平衡訓練。訓練軀幹協調、雙下肢及足踝、腳掌穩定度、平衡能力及全身肌肉力量。
NO.84為不須扶持、雙手、雙腳自然擺動,獨立快走。訓練軀幹協調、雙下肢及足踝、腳掌穩定度、平衡能力及全身肌肉力量。
十級c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能平衡穩定,加快步行前進速度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83、NO.84、NO.85等課程。
NO.85為不須扶持、雙手、雙腳自然擺動向前小跑步。訓練軀幹協調、雙下肢及足踝、腳掌穩定度、平衡能力及全身肌肉力量。
十級d階、對於失能個案要達到能平衡穩定,獨自進行跨出大步快走或小跑步。即算完成十級之訓練內容。課程包括:NO.85、NO.86等課程。其中,
NO.86為不須扶持、患側在前、健側在後,重心在後方、弓箭步下蹲拉筋。訓練軀幹協調、雙下肢及足踝、腳掌穩定度、平衡能力及全身肌肉力量。
本發明訓練輔具一如上述,不需大設備或醫療器材,而是一般家庭的家俱或其改裝品、一般彈力環、一般老人使用的助行器、拐杖、輪椅等等,以上的器材再生活中容易取得。例如,坐正訓練,所需輔助器材包含黑椅、橘椅,樂高椅,軟墊、球、助行器、枕或被等。抬臀訓練,所需器材包含黑椅、橘椅,方型鋼管、球、彈力繩、拐杖、水桶等。移位訓練,所需輔助器材包含床、輪椅車、黑椅等。扶站訓練,所需輔助器 材包含欄杆、支撐架。獨站訓練,所需輔助器材包含助行器、黑椅、扶手欄杆、小球、水平滑動架等。跨步訓練,所需輔助器材包含彈力環、站立架、水平滑動架、橘椅、小球、樂高椅。步行訓練,所需輔助器材包含:彈力環、站立架、水平滑動架、扶手欄杆、行走輔具。獨行訓練,所需輔助器材包含:彈力環、站立架、水平滑動架、扶手欄杆、單手操作的行走輔具、黑椅。樓梯訓練,所需輔助器材包含:彈力環、水平滑動架、扶手欄杆、行走輔具、黑椅、台階、橘椅等。跑步訓練,所需輔助器材包含球、大球、扶手欄杆等。
另,要補充說明的是,本發明提供的運動訓練課程雖以中風的失能個案的多數(約60%)有一側為患側另一側為健側為例,實務上,運動訓練課程也適用於骨折或肺炎或或因病脊椎損傷,或因跌倒或其它原因換了髖關節或膝關節的年長者,因長期臥床而肌無力的患者,或是重度肌少症患者,他們可能身體的兩側都是健側(更正確的說是半健側者,因為兩側都沒有穩定的力量)。他們切入時通常由較高的級數開始。另一類型是中風導致身體的兩側都是患側,這一類型的失能個案復健難度較高,復健期比單側是健側的高很多。但只要在前述的復健潛能評估上具有高配合度與意志力,那麼復健成功之路仍然有望。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所提供的訓練課程,特別針對因重大疾病、中風或其他病變導至全身虛弱或半身不遂的失能個案所規劃的。
2)有別於坊間復健,病患被動接受治療,例如針灸、低周波治療、或熱敷。本發明不利用任何侵入性治療或吃藥等,而是循序漸進藉由病患自身的運動訓練,從有人協助到獨立進 行,由健側的訓練讓患側模仿,逐步喚醒患側肌肉的協調性,而達成復健的目標。
3)本發明的訓練輔具不需大設備或醫療器材,而是一般家庭的家俱或其改裝品、一般布條或彈力布條,及一般老人使用的助行器等等。器材容易湊齊。
4)本發明的訓練課程只要備妥工具、教導安全的訓練方法,每一項訓練,只要復健人員及陪同的家人或外籍照顧人員看過,簡單易學,即使在家中也可以為病患加強鍛鍊。
5)本發明的訓練課程簡單,可提供醫院及長照護理人員照護失能個案時應用,以增加照顧個案健康度,而跳脫永遠依賴他人照顧的命運。
6)本發明的訓練課程設有階段性目標,只要達標就可取分(滿分百分),失能個案可以經由積分了解自己目前的復健程度及和康復還多遠。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凡其他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在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一級‧‧‧坐正訓練
二級‧‧‧抬臀訓練
三級‧‧‧移位訓練
四級‧‧‧扶站訓練
五級‧‧‧獨站訓練
六級‧‧‧跨步訓練
七級‧‧‧歩行訓練
八級‧‧‧獨行訓練
九級‧‧‧樓梯訓練
十級‧‧‧跑步訓練
一級a階、一級b階、一級c階、一級d階‧‧‧坐正訓練的階段目標
二級a階、二級b階、二級c階、二級d階‧‧‧抬臀訓練的階段目標
三級a階、三級b階、三級c階、三級d階‧‧‧移位訓練的階段目標
四級a階、四級b階、四級c階、四級d階‧‧‧扶站訓練的階段目標
五級a階、五級b階、五級c階、五級d階‧‧‧獨站訓練的階段目標
六級a階、六級b階、六級c階、六級d階‧‧‧跨步訓練的階段目標
七級a階、七級b階、七級c階、七級d階‧‧‧歩行訓練的階段目標
八級a階、八級b階、八級c階、八級d階‧‧‧獨行訓練的階段目標
九級a階、九級b階、九級c階、九級d階‧‧‧樓梯訓練的階段目標
十級a階、十級b階、十級c階、十級d階‧‧‧跑步訓練的階段目標
5‧‧‧失能個案之運動分級評估
10‧‧‧失能個案之復健潛能評估
20‧‧‧十個運動分級

Claims (10)

  1. 一種軀幹、步行機能評分、訓練方法,適用於中風或腦損而失能個案,至少包含以下步驟:提供十個運動分級,該十個運動分級由低至高包含一級坐正訓練、二級抬臀訓練、三級移位訓練、四級扶站訓練、五級獨站訓練,六級跨步訓練,七級歩行訓練,八級獨行訓練,九級樓梯訓練、及十級跑步訓練,該十個運動分級的每一個各包含相應的運動項目及設定之目標及分數,其中,所述一級坐正訓練的目標,是能不需協助下坐正5分鐘以上,所述二級抬臀訓練的目標,是需人協助下可抬臀5~10公分,所述三級移位訓練的目標,是能配合指令在協助下失能個案可出一部分力量移位,所述四級扶站訓練的目標,是在一人協助下、加上自行手握扶手欄杆、不靠牆站立10分鐘以上,所述五級獨站訓練的目標,是不需人協助下、自行手握扶手欄杆、腰背可部分挺直獨站10分鐘,所述六級跨步訓練的目標,是一人協助下、加上自行手握扶手欄杆、患側足部可離地1公分以上,往前跨步,所述七級步行訓練的目標,是失能個案能在扶持下,患側腳可支撐健側腳離地之體重,且可部分配合抬頭挺胸向前移行的目標,所述八級獨行訓練的目標,是失能個案能在無輔具情況下獨立行走,所述九級樓梯訓練的目標,是失能個案能兩腳一階上下樓梯,所述十級跑步訓練的自標,是能夠獨立快走或小跑步;選取所述之十個運動分級之一的相應運動項目對失能個案現狀運動能力進行評估,當該失能個案不能達成該運動分級的目標,即切入上述之該個運動分級進行復健;及該失能個案以在該個運動分級相搭配的運動項目進行訓練直到達到該運動分級之目標後,才由目前的運動分級訓練晉升至下一級,以逐步累積成就分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軀幹、步行評分、機能訓練方法,其中上述之失能個案更包含身體的兩側皆為半健側狀的失能者或兩側皆為患側狀但經復健潛能評估具有高度配合度與復健意志力堅定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軀幹、步行機能評分、訓練方法,更包含復健潛能評估,以做為該失能個案所能達成之最終等級參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軀幹、步行機能評分、訓練方法,其中所述運動項目是以包含保護約束帶、黑椅、橘椅、樂高椅、助行器、行走輔具、輪椅、扶手欄杆、U型鋼管、彈力環、腿部支撐架、球、水平滑動架、站立架、小球、階梯做為失能個案階段性訓練的輔助工具。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軀幹、步行評分、機能訓練方法,其中所述十個運動分級的每一個更細分為四個階段目標,及達成該階段目標的運動項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軀幹、步行評分、機能訓練方法,其中上述之運動分級每級為10分及其四個階段目標每階段2.5分,該失能個案由積分即可獲知目前復健離康復的目標遠或近。
  7. 一種軀幹、步行機能評分、訓練方法,適用於中風或腦損而失能個案,包含以下訓練步驟:(1)對失能個案現狀能力進行評估;(2)對該失能個案之復健潛能評估;(3)綜合(1)及(2)的評估結果,施以適合該失能個案所能進行之運動分級之運動項目訓練,所述運動分級共十級,分別為一級坐正訓練、二級抬臀訓練、三級移位訓練、四級扶站訓練、五級獨站訓練,六級跨步訓練,七級歩行訓練,八級獨行訓練,九級樓梯訓練、及十級跑步訓練;及(4)該十個運動分級的每一個,各包含相應的運動項目及設 定之目標及分數,該運動項目是以保護約束帶、黑椅、橘椅、樂高椅、助行器、行走輔具、U型鋼管、輪椅、扶手欄杆、彈力環、腿部支撐架、球、水平滑動架、站立架、小球、階梯做為該失能個案階段性訓練的輔助工具,該失能個案以在該個運動分級相搭配的運動項目進行訓練直到達到該運動分級之目標後,才由目前的運動分級訓練晉升下一級,以逐步累積成就分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軀幹、步行評分、機能訓練方法,其中上述之失能個案更包含身體的兩側皆為半健側狀的失能者或兩側皆為患側狀但經所述(2)復健潛能評估具有高度配合度與復健意志力堅定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軀幹、步行機能評分、訓練方法,其中所述一級坐正訓練的目標,是能不需協助下坐正5分鐘以上,所述二級抬臀訓練的目標,是需人協助下可抬臀5~10公分,所述三級移位訓練的目標,是能配合指令在協助下失能個案可出一部分力量移位,所述四級扶站訓練的目標,是在一人協助下、加上自行手握扶手欄杆、不靠牆站立10分鐘以上,所述五級獨站訓練的目標,是不需人協助下、自行手握扶手欄杆、腰背部分挺直獨站10分鐘,所述六級跨步訓練的目標,是一人協助下、加上自行手握扶手欄杆、患側足部可離地1公分以上,往前跨步,所述七級步行訓練的目標,是失能個案能在扶持下,患側腳可支撐健側腳離地之體重,且可部分配合抬頭挺胸向前移行的目標,所述八級獨行訓練的目標,是失能個案能在無輔具情況下獨立行走,所述九級樓梯訓練的目標,是失能個案能兩腳一階上下樓梯,所述十級跑步訓練的目標,是能夠獨立快走或小跑步。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軀幹、步行評分、機能訓練方法,其中上述之運動分級每級為10分及其四個階段目標每階段2.5分,該失能個案由積分即可獲知目前復健離康復的目標遠或近。
TW107135263A 2018-10-05 2018-10-05 軀幹、步行機能訓練系統 TWI7158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5263A TWI715876B (zh) 2018-10-05 2018-10-05 軀幹、步行機能訓練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5263A TWI715876B (zh) 2018-10-05 2018-10-05 軀幹、步行機能訓練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4222A true TW202014222A (zh) 2020-04-16
TWI715876B TWI715876B (zh) 2021-01-11

Family

ID=71130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5263A TWI715876B (zh) 2018-10-05 2018-10-05 軀幹、步行機能訓練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587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60001U (zh) * 2012-10-03 2013-04-10 岱宇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吊挂式椅垫的健走机
JP6631885B2 (ja) * 2014-09-19 2020-01-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着座動作支援システム、着座動作支援システムの制御部の制御方法、着座動作支援システムの制御部用プログラム、介護ベルト、ロボット
CN206809619U (zh) * 2017-05-27 2017-12-29 宜春学院 一种腿部肌肉康复健身器材
TWM564462U (zh) * 2018-04-19 2018-08-01 中臺科技大學 Leg strength training device
TWM566066U (zh) * 2018-04-19 2018-09-01 陳云彬 Lifting a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5876B (zh) 2021-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oss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Dodd et al.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strength training in young people with cerebral palsy
Lambeck et al. The halliwick concept
Kelly Spinal cord disabilities
RU2571528C2 (ru) Способ реабилитации больных детским церебральным параличом в виде спастической диплегии
RU2347551C1 (ru)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двигательных функций у больных с тетрапарезом
Tursunovna Effectiveness Of Parental Participat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van de Rakt et al. Diagonals part seven. Stroke 5. Walking: what say the scientist and what is best practice
Bolton et al. Ambulatory assistive devices for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cerebral palsy
Harris et al. Childhood 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 and the role of physical therapy
Crăciun Physiotherapeutic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Covid-19
TWI715876B (zh) 軀幹、步行機能訓練系統
Goelz Motor and developmental interventions
RU2615079C1 (ru) Способ гидрокинезотерапии больных с последствиями тяжелой позвоночно-спинномозговой травмы на шейном уровне
Krakowska et al.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paraplegia-a review of the diversity of forms
Gilbey et al. Perioperative exercise improves function follow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hepherd Training lower limb performance in early infan-cy: Support, balance and propulsion
RU2757962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бной ходьбы в воде
TW202041254A (zh) 下肢機能提升架
Tappit-Emas Spina bifida
Paddison et al. Spinal cord injury
Sager Exercises to activate seniors
Abbot et al. The physical management of DMD in school, college and beyond
RU2783306C1 (ru)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мобильности пациентов с тетрапарезом
Kontowicz et al. A rehabilitation approach to the falls of geriatric pati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