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4006A - 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4006A
TW202014006A TW108131645A TW108131645A TW202014006A TW 202014006 A TW202014006 A TW 202014006A TW 108131645 A TW108131645 A TW 108131645A TW 108131645 A TW108131645 A TW 108131645A TW 202014006 A TW202014006 A TW 2020140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wp
bandwidth
active
timer
adapta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1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8451B (zh
Inventor
廖培凱
徐家俊
Original Assignee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4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4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84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845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2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intra-user or intra-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出了用於寬頻載波有效頻寬適應之裝置和方法。在一新穎方面,當檢測到一個或更多個BWP計時器啟動觸發事件時UE啟動BWP計時器,當檢測到一個或更多個BWP計時器重置觸發事件時,UE重置BWP計時器,並且當BWP計時器到期時切換到預設BWP。BWP計時器啟動觸發事件包括解碼從預設BWP切換出之命令,在DRX模式中檢測DL資料傳輸之結束。在另一新穎方面,UE僅對子訊框或時槽中之前三個OFDM符號中之活躍BWP切換之DCI指示進行解碼。在又一新穎方面,當為具有複數個BWP之UE之服務小區配置SPS時,相應地為所有BWP配置SPS。

Description

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
本發明之實施例一般涉及無線通訊,並且,更具體地,涉及用於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和裝置。
行動網路通訊持續快速增長。行動資料之使用將繼續飛漲。新資料應用和服務將需要更高之速度和效率。大型資料頻寬應用繼續吸引更多消費者。開發如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之新技術係為了滿足運營商、供應商、內容提供商和其他行動使用者日益增長之資料頻寬需求。然而,即使是實體上連續之頻譜,CA亦假設複數個射頻(radio frequency,RF)鏈路用於訊號接收,這便引入了長轉換時間從一個載波激活更多載波以獲得較大之資料頻寬,並且降低了資料傳輸之效率。
在3千兆赫以上之頻帶中,可能存在高達數百兆赫之實體連續頻譜塊。對於如此大之連續頻譜,單載波操作在具有較低控制信令開銷之實體(physical,PHY)控制和具有較高中繼增益(trunking gain)之PHY資料中都更有效。因此,為大型資料傳輸配置大連續頻譜,而不是配置複數個小頻譜資源。然而,從系統層級來看,並非所有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都需要大通道頻寬。此外,對於每個UE,並非所有應用都需要大通道頻寬。考慮到頻寬操作需要更高之功耗,使用大頻譜資源進行控制信令監測和低資料速率服務對於節能和頻寬效率並不理想。
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基地台/下一代節點B(generation Node-B,gNB)將支援寬頻載波內實現降低之UE頻寬性能,並透過頻寬適應降低UE電能消耗。對於配置有複數個頻寬部分(bandwidth part,BWP)之UE,UE可以切換BWP,以實現更快之資料傳輸或降低功耗或用於其他目的。UE有效實現BWP管理仍存在問題。
需要改進和增強,以便5G基地台支援使用複數個BWP進行操作之UE,以促進更寬頻寬之節能操作。
提出了用於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之裝置和方法。在一新穎方面,提出了基於計時器之活躍(active)BWP切換。當檢測到一個或更多個BWP計時器啟動觸發事件時,配置有複數個BWP之UE啟動BWP計時器,當檢測到一個或更多個BWP計時器重置觸發事件時,重置BWP計時器,並且當BWP計時器到期時,切換到預設BWP。UE基於更高層信令將初始BWP或已配置BWP之一設置為預設BWP。在一個實施例中,BWP計時器啟動觸發事件是成功地解碼實體層信令,該實體層信令指示從下行鏈路(downlink,DL)之預設BWP切換到除預設BWP外之活躍BWP。在另一個實施例中,BWP計時器重置觸發事件是成功地解碼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該DCI排程除預設BWP外之BWP中之一個或更多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在一個實施例中,UE處於非連續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模式,其中,在DRX開啟(DRX-on)持續時間內將DL活躍BWP設置為DL之預設BWP。在另一個實施例中,UE處於DRX模式,並且在DRX開啟持續時間內基於更高層信令將已配置DL BWP之一設置為DL活躍BWP。在一個實施例中,UE在DRX開啟持續時間內對用於DL之預設BWP執行DCI監測。在一個實施例中,UE處於DRX模式,其中當在DRX開啟持續時間內接收到更高層信令時,UE切換到不同於預設BWP之活躍BWP。更高層信令是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介質存取控制控制元件(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或其他形式信令。在一個實施例中,UE處於DRX模式,其中BWP計時器啟動觸發事件是成功地解碼實體層信令,該實體層信令指示從預設BWP切換到除預設BWP外之活躍BWP。當檢測到從預設BWP切換到除預設BWP外之活躍BWP之實體層信令時,UE啟動BWP計時器。在另一個實施例中,UE處於DRX模式,其中BWP計時器重置觸發事件是成功解碼DCI,該DCI排程除預設BWP外之BWP中之一個或更多個PDSCH。在一個實施例中,每個BWP配置有DL/上行鏈路(uplink,UL)對,其中當在除預設BWP外之已配置DL/UL BWP對中檢測到由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時,重新啟動BWP計時器。在又一個實施例中,BWP計時器重置觸發事件是成功解碼DCI,該DCI排程BWP中之一個或更多個PUSCH。
在另一新穎方面,UE僅對子訊框或時槽之前三個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號中之用於活躍BWP切換之DCI指示進行解碼。忽略子訊框或時槽之前三個OFDM符號外之用於活躍BWP切換之DCI指示。BWP切換命令應用於UL BWP和DL BWP。在一個實施例中,BWP切換命令指示從預設BWP切換到活躍BWP,其中預設BWP由更高層信令配置。
在又一新穎方面,當為具有複數個BWP之UE之服務小區配置半持久性排程(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時,相應地為所有BWP配置SPS。在一個實施例中,服務SPS未配置DCI激活,其中已配置SPS機會在UE切換到其活躍BWP之後仍然有效。在一個實施例中,當BWP未配置DCI激活時,在BWP切換後僅激活活躍BWP中之SPS機會。在又一個實施例中,服務SPS配置有DCI激活,其中已配置SPS機會在UE切換到其活躍BWP後釋放。UE之活躍BWP之切換至少由以下一個條件觸發,包括:接收指示活躍BWP改變之DCI和BWP計時器到期。
本發明之用於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及執行該方法之裝置可降低UE功耗。
下面之詳細描述中描述了其他實施例和優點。該發明內容並非旨在定義本發明。本發明由發明申請專利範圍限定。
現在將詳細參考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其示例見附圖。
第1圖描述了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配置有一個或更多個BWP之無線通訊網路100之系統圖。無線通訊網路100包括一個或更多個無線通訊網路,每個無線通訊網路具有固定基地設置單元,例如,接收無線通訊設備或基地單元102、103和104,形成分佈在地理區域上之無線網路。該基地單元亦可以指存取點、存取終端、基地台、節點B(Node-B)、演進節點B(evolved Node B,eNodeB)、gNB或本領域使用之其他術語。基地單元102、103和104之每一個服務一個地理區域並連接到網路109,例如分別經由鏈路116、117和118。回程連接113、114和115連接不在同一位置之接收基地單元,如基地單元102、103和104。這些回程連接可以係理想連接,亦可以係非理想連接。
無線通訊網路100中之UE(無線通訊設備)101經由上行鏈路111和下行鏈路112由基地單元102提供服務。其他UE 105、106、107和108由不同或相同基地單元服務。UE 105和106由基地單元102服務。UE 107由基地單元104服務。UE 108由基地單元103服務。
在一新穎方面,無線通訊網路100使用較大連續無線頻譜。UE 101在存取無線通訊網路100時,使用主同步訊號(synchronizing signal,SS)錨點(anchor)獲取同步資訊和系統資訊。SS塊由同步訊號組成,並且實體廣播通道承載啟動初始存取進程之必要系統資訊。支援UE RF頻寬適應。為了支援頻寬適應之更有效操作,為每個小區(或載波)配置具有配置參數之一個或更多個BWP候選。BWP配置參數包括BWP參數集(numerology),如子載波間距和迴圈首碼(cyclic prefix,CP)長度、BWP之頻率位置和BWP頻寬。BWP包括SS塊。UE 101為每個小區(或載波)配置一個或更多個BWP。UE 101在任意給定時間內配置有至少一個活躍DL/UL BWP。DL BWP至少包括一個控制資源集(control resource set,CORESET),用於給定時間內訊號激活DL/UL BWP。每個CORESET包括保留之時頻無線資源,用於容納DL/UL資料之排程程式。UE 101可以配置有一個或更多個CORESET。具有用於系統資訊廣播、DL廣播或多播資料之排程程式之一組候選位置之CORESET是公共搜索空間(common search space,CSS)CORESET。具有用於DL/UL單播資料之排程程式之一組候選位置之CORESET是UE特定搜索空間CORESET。無線資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測量用於該網路管理無線資源。RRM測量至少包括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和參考訊號接收品質(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
UE支援不同BWP配置。在一個示例中,對於成對頻譜,每個服務小區最多支援四個UE特定RRC配置DL BWP和最多四個UE特定RRC配置UL BWP。對於非成對頻譜,每個服務小區最多支援四個UE特定RRC配置DL/UL BWP對。
第1圖進一步示出了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UE 101和基地單元102之簡化框圖。
基地單元102具有天線126,其發送和接收無線電訊號。RF收發器123與天線126耦合,從天線126接收RF訊號,將它們轉換為基頻訊號,並發送到處理器122。RF收發器123亦轉換從處理器122接收之基頻訊號,將它們轉換為RF訊號,並發送到天線126。處理器122處理接收到之基頻訊號並調用不同功能模組執行基地單元102中之功能。記憶體121存儲程式指令和資料124以控制基地單元102之操作。基地單元102亦包括一組控制模組,如配置BWP、CORESET並且與UE通訊以實現寬頻操作之BWP管理器181。
UE 101具有天線135,其發送和接收無線電訊號。RF收發器134與天線135耦合,從天線135接收RF訊號,將它們轉換為基頻訊號,並發送到處理器132。RF收發器134亦轉換從處理器132接收之基頻訊號,將它們轉換為RF訊號,並發送到天線135。處理器132處理接收到之基頻訊號並調用不同之功能模組和電路以執行UE 101中之功能。記憶體131存儲程式指令和資料136以控制UE 101之操作。
UE 101亦包括一組執行功能任務之控制模組。這些功能可以由軟體、韌體和硬體實現。BWP計時器191在檢測到一個或更多個BWP計時器啟動觸發事件時啟動專用BWP計時器,當檢測到一個或更多個BWP重置觸發事件時重置BWP計時器。BWP DRX單元/電路192在DRX模式中執行基於計時器之BWP切換。BWP SPS單元/電路193為具有複數個BWP之UE配置SPS,並且當BWP切換時激活和釋放SPS。BWP檢測器194檢測包括BWP計時器觸發之BWP管理事件。
在一新穎方面,提供了基於計時器之活躍BWP切換。專用BWP計時器可以獨立於DRX計時器使用。DRX不活躍計時器配置和用於基於計時器之活躍BWP切換之計時器配置之考慮非常不同。DRX不活躍計時器通常需要較大值來減少潛在DL資料封包傳輸之延遲。用於基於計時器之活躍BWP切換之計時器需要較小值來最大化UE節能。強制兩種不同方案共用相同計時器可能會破壞其各自之設計目的,並使設計複雜化。此外,從UE角度來看,一個新計時器增加之複雜度可以忽略不計。
第2圖描述了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基於計時器之活躍BWP切換之示例圖。在一個實施例中,當UE接收到將其活躍DL BWP從預設BWP切換到另一個之DCI時,觸發BWP計時器。在一個實施例中,UE將初始BWP設置為預設BWP。在另一個實施例中,UE將已配置BWP之一設置為預設BWP。基於較高層信令設置預設BWP。在一個實施例中,較高層信令是RRC信令。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較高層信令是MAC CE。當檢測到計時器重置條件時重置BWP計時器。在一個實施例中,計時器重置條件是UE接收到DCI,該DCI排程除預設BWP外之BWP中之PDSCH。如圖所示,UE配置有UE之小區之複數個BWP。BWP配置210包括具有較小頻寬之預設BWP 211和具有較大頻寬之BWP #2 212。其他類似BWP配置亦可用於UE之每個小區。在任意給定時間,至少有一個BWP是活躍的。亦可為UE配置預設BWP。時槽201到206示為UE之示例性連續時槽。預設BWP在時槽201中是活躍的。在步驟221中,在DCI中接收到BWP切換命令。在一新穎方面,當解碼在DCI中之BWP切換命令時,UE在步驟231中啟動BWP計時器。UE在時槽202處切換BWP#2。在BWP計時器到期之前,檢測到BWP計時器重置觸發事件,UE在步驟232處重置BWP計時器。在一個實施例中,BWP計時器重置觸發事件是接收到DCI,該DCI排程除預設BWP外之BWP中之PDSCH。UE被排程在時槽203處繼續在BWP#2上運行。類似地,當檢測到時槽204處BWP#2上之DL PDSCH排程時,在步驟233處重置BWP計時器。UE在時槽204處停留在BWP#2上。在時槽205處,無更多DL資料傳輸,並且BWP計時器繼續運行。在時槽205結束時,在步驟234處BWP計時器到期。在一個實施例中,當檢測到步驟234處之BWP計時器到期時,UE在步驟222處執行基於計時器之BWP切換。UE切換回預設BWP。UE停留在時槽206處之預設BWP。
在其他類似場景中,BWP計時器有助於BWP交換,使配置有寬頻載波之UE更有效。亦可為UE配置其他BWP計時器啟動觸發事件和計時器重置觸發事件。在其他實施例中,運行在DRX模式中之UE基於不同觸發和重置事件使用基於計時器之活躍BWP切換。
第3圖描述了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DRX模式中基於計時器之BWP切換之BWP操作之示例圖。對於無BWP配置之UE,運行在DRX模式中之UE配置有DRX迴圈301和DRX關閉(DRX-off)週期302。在DRX開啟週期中,UE運行在頻寬303中。在週期311中,UE在DRX開啟週期檢測到DL資料轉移,並且在週期311期間該資料轉移繼續。在週期311結束時,DL資料轉移結束。UE配置有具有計時器值321之不活躍計時器。在週期312期間,沒有DL資料但UE停留在頻寬303並監測PDCCH。在不活躍計時器結束時,UE再次進入DRX關閉週期。
對於配置有複數個BWP之UE,DRX操作不同。為再次更好地節能,在DRX開啟持續時間內,UE預設地將預設DL BWP假設為用於DCI監測之活躍DL BWP。然而,允許網路將UE之活躍DL BWP從預設DL BWP切換到具有更寬頻寬之DL BWP是有益的,可以縮短DL資料排程時接收DL資料之時間。對於活躍UL BWP指示/切換,可以透過UL排程DCI來指示。支援基於計時器之活躍DL BWP切換亦是有益的,這樣可以允許在沒有資料排程時更快地切換回預設BWP。DRX模式支援基於DCI之DL/UL BWP切換和基於計時器之DL/UL BWP切換。
具有複數個BWP運行在DRX之UE配置有包括預設BWP之複數個BWP。UE亦配置有DRX迴圈351和DRX關閉週期352。在一個實施例中,當不存在資料傳輸時,UE運行在具有頻寬353之預設BWP。在DRX開啟週期中,在步驟381處,UE接收來自更高層信令之BWP適應命令。在一個實施例中,BWP適應命令從DCI中接收。在另一個實施例中,BWP適應命令透過RRC信令接收。可選地,在一個實施例中,在步驟391處,當接收到BWP適應命令時,UE啟動BWP計時器。UE將其活躍BWP切換到具有頻寬354之BWP。在一新穎方面,單獨之BWP計時器可與DRX計時器一起使用。在資料傳輸期間,UE可以重置其在步驟391中啟動之BWP計時器。當完成資料轉移後,在步驟382處,UE啟動不活躍計時器。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當檢測到BWP切換命令時,不觸發步驟391中之BWP計時器,而是在步驟392處當資料轉移完成時啟動BWP計時器。在步驟392處啟動之BWP計時器具有計時器值363,其小於不活躍計時器值362。當BWP計時器到期時,UE執行基於計時器之活躍BWP切換,並在步驟393處將其活躍BWP切換回預設BWP。在步驟383處,不活躍計時器到期,UE返回到DRX關閉週期。
在第一實施例中,在DXR模式中,在DRX開啟持續時間內,如果不支援或未從網路向UE發送更高層信令,UE預設地將預設DL BWP假設為活躍DL BWP。在第二實施例中,在DRX模式中,網路透過更高層信令向UE發訊,指示在DRX開啟持續時間內可以預設哪個已配置DL BWP為活躍DL BWP。在一個實施例中,更高層信令是RRC信令。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更高層信令是MAC CE。在第三實施例中,在DRX模式中,當在DRX開啟持續時間內接收到用於活躍DL BWP切換之實體層信令時,UE將其活躍DL BWP從一個切換到另一個。在第四實施例中,在DRX模式中,當在DRX開啟持續時間內接收到用於活躍UL BWP切換之實體層信令時,UE將其活躍UL BWP從一個切換到另一個。在第五實施例中,在DRX模式中,當用於基於計時器之活躍DL BWP切換之計時器到期時,UE將其活躍DL BWP從DL BWP切換到預設DL BWP。在一個實施例中,BWP計時器啟動觸發事件是成功解碼實體層信令,該實體層信令指示從預設BWP切換到除預設BWP外之活躍BWP。BWP計時器重置觸發事件是成功地解碼DCI,該DCI排程除預設BWP外之BWP中之一個或更多個PDSCH。
對於不成對頻譜,如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由於已配置DL BWP和UL BWP之間之鏈接,基於排程DCI和基於計時器之BWP切換之間可能存在活躍DL/UL BWP對指示衝突。已鏈接之DL BWP和UL BWP允許UE在不改變其RF中心頻率之情況下從接收端(receiver,Rx)切換到發送端(transmitter,Tx)(反之亦然),從而縮短需要增加RF硬體成本之切換時間。因此,解決成對DL/UL BWP配置之衝突十分重要。
第4圖描述了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基於計時器之BWP切換之成對DL/ULBWP之示例圖。UE配置有具有DL/UL BWP 對之複數個BWP。示例性小區BWP配置416包括預設DL/UL BWP對417和DL/UL BWP#2對418。如圖所示,UE在時槽401和402運行在DL/UL預設BWP對上。在時槽402開始時,UE在步驟451中接收DCI中之BWP切換命令。在一個實施例中,在步驟461處,當檢測BWP切換命令之觸發事件時,UE啟動BWP計時器。UE在時槽403和404使用BWP#2接收DL資料傳輸。在步驟462處,由於接收到DL排程,UE重置BWP計時器。在時槽405處,UE使用UL BWP#2發送UL資料。在時槽406處,UE接收要在DL BWP#2上接收之DL資料之DL排程。當接收到DL排程時,在步驟463處,UE重置BWP計時器。在時槽407、408和409處,當不存在DL或UL資料時,UE停留在BWP#2上。BWP計時器超時並在步驟464處,BWP計時器到期。因此,由於DL和UL是已鏈接BWP對,UE將切換回DL和UL BWP之預設BWP。在時槽410處,UE需要發送上行鏈路資料,並且計畫將BWP#2用於UL時,會發生衝突。如果UE跟隨更高層信令將UL切換到BWP#2(在步驟452處),而DL BWP基於基於計時器之活躍BWP切換而切換回預設BWP,DL和UL則會發生衝突。在一個實施例中,當UE檢測到PDCCH排程除預設DL/UL BWP對外之DL/UL BWP對中之PDSCH時,其重新啟動計時器。UE增加一個計時器重置條件,即檢測PDCCH排程除預設DL/UL BWP對外之DL/UL BWP對中之PDSCH。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當UE成功解碼用於排程除之預設BWP外之BWP中之一個或更多個PDSCH之DCI時,重新啟動計時器。UE增加一個計時器重置條件,即成功解碼用於排程除之預設BWP外之BWP中之一個或更多個PDSCH之DCI。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當基於計時器之活躍DL/UL BWP對切換之指示與基於排程DCI之活躍DL/UL BWP對切換之指示存在衝突時,UE跟隨基於排程DCI之活躍DL/UL BWP對切換之指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當成功解碼用於排程BWP中之一個或更多個PUSCH之DCI時,UE重新啟動計時器。UE增加一個計時器重置條件,即成功解碼用於排程BWP中之一個或更多個PUSCH之DCI。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UE僅對子訊框或時槽之前3個OFDM符號中之CORESET中之排程DCI進行解碼,其中該排程DCI承載活躍DL或UL BWP切換之指示。可以忽略子訊框或時槽之前3個OFDM符號外之BWP切換資訊。
第5圖描述了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具有OFDM符號之活躍BWP切換解碼方案之示例圖。UE不希望接收子訊框或時槽之前3個OFDM符號外之CORESET中承載活躍DL(或UL)BWP切換之指示之排程DCI。示出了三種示例性場景。場景510描述了15千赫子載波空間(subcarrier space,SCS),其中DCI承載子訊框或時槽之前三個OFDM符號中活躍BWP切換之指示。場景520描述了15千赫SCS,其中DCI承載子訊框或時槽之前三個OFDM符號外之活躍BWP切換之指示,並且該DCI命令被忽略。場景530描述了30千赫SCS,其中DCI承載子訊框或時槽之前三個OFDM符號中之活躍BWP切換之指示。
UE配置有具有頻寬501之預設BWP#1和具有頻寬502之BWP#2。場景510示出了四個時槽。SCS係15千赫。在步驟511處,在第二時槽開始時,UE在預設BWP#1處接收活躍BWP切換DCI以切換到BWP#2。在DCI命令之處理時間時間503之後,在步驟512處,UE開始對BWP#2執行RF調諧和自動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設置,時間為504。在步驟513處,UE開始在PDCCH或PDSCH上接收資料。從步驟511到513,長度有28個OFDM符號。UE在子訊框或時槽開始時啟動新BWP#2。在該場景中,UE監測前三個OFDM符號以獲得活躍BWP切換之DCI指示,並且當成功獲得該命令時,UE相應地切換其BWP。
在場景520中,UE忽略子訊框或時槽之前三個符號外之活躍BWP切換之任何DCI指示。在步驟521中,假設在BWP#1上接收到DCI指示,指示切換到BWP#2之活躍BWP切換命令,UE會忽略該命令。作為示例,如果UE相應地執行了該命令,UE需要時間503進行準備,並且在步驟522處UE執行RF調諧和AGC設置。當完成RF調諧時,在步驟523處,UE開始在BWP#2上接收資料。然而,BWP#2之開始並未落在子訊框或時槽之開始。從步驟521到523,長度有28個OFDM符號。相反,BWP#2從子訊框或時槽之中間開始。因此,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忽略前三個OFDM符號外之活躍BWP切換之DCI指示。UE繼續在BWP#1上運行。
场景530描述了30千赫SCS之類似成功活躍BWP切換,其中,用於活躍BWP切換之DCI指示位於子訊框或時槽之前三個OFDM符號內。在步驟531处,UE在預設BWP#1處接收活躍BWP切換DCI以切換到BWP#2。在DCI命令之處理時間時間503之後,在步驟532處,UE開始對BWP#2執行RF調諧和AGC設置,時間為504。在步驟533處,UE開始在PDCCH或PDSCH上接收資料。從步驟531到533,長度有56個OFDM符號。UE在子訊框或時槽開始時啟動新BWP#2。在該場景中,UE監測前三個OFDM符號以獲得活躍BWP切換之DCI指示,並且當成功獲得該命令時,UE相應地切換其BWP。
在另一新穎方面,當為服務小區配置了SPS時,每個已配置DL/UL BWP亦包括SPS配置。
第6圖描述了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具有複數個BWP之SPS配置之示例圖。由於SPS主要用於較小之資料封包,已配置或已激活之SPS機會(DL或UL)應該能夠容納所有已配置(DL或UL)BWP。對於不具有基於DCI之激活/釋放之SPS,可以透過基於排程DCI或基於計時器之方案,使已配置之SPS機會在UE將其活躍DL(UL)BWP從一個切換到另一個之後仍保持有效。在一個實施例中,僅將活躍DL(UL)BWP中之SPS機會激活到UE。對於具有基於DCI之激活/釋放之SPS,當UE透過基於排程DCI或基於計時器之方案,將其活躍DL(UL)BWP從一個切換到另一個之後,應假定已預設地將已激活SPS釋放。在步驟601處,UE之服務小區配置有SPS。在步驟602處,每個BWP亦相應地配置有SPS。在步驟603處,UE接收BWP切換命令。在步驟611處,UE確定BWP切換命令是否是基於DCI之BWP激活或釋放。如果步驟611確定為否,UE進行到步驟621,透過基於排程DCI或基於計時器,已配置SPS仍保持有效。在一個實施例中,僅將活躍DL(UL)BWP中之SPS機會激活到UE。如果步驟611確定為是,UE進行到步驟622,則釋放已配置之SPS。UE之活躍BWP之切換至少由以下一個條件觸發,包括:接收指示活躍BWP改變之DCI和BWP計時器到期。
第7圖描述了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基於計時器之活躍BWP切換之示例流程圖。在步驟701中,UE在無線網路中配置有複數個BWP,其中BWP包括複數個連續實體資源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並且UE基於更高層信令將初始BWP或已配置BWP之一設置為預設BWP。在步驟702處,當檢測到一個或更多個BWP計時器啟動觸發事件時,UE啟動BWP計時器。在一個實施例中,BWP計時器啟動觸發事件是成功解碼實體層信令,該實體層信令指示從預設BWP切換到除預設BWP外之活躍BWP。在步驟703處,當檢測到一個或更多個BWP計時器重置觸發事件時,UE重置BWP計時器。在一個實施例中,BWP計時器重置觸發事件是成功地解碼DCI,該DCI排程除預設BWP外之BWP中之一個或更多個PDSCH。在步驟704處,當BWP計時器到期時,UE切換到預設BWP。
第8圖描述了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活躍BWP切換僅在子訊框或時槽之前三個OFDM符號中有效之示例流程圖。在步驟801處,UE在無線網路中配置複數個BWP,其中BWP包括複數個連續PRB。在步驟802處,UE接收DL DCI,其中DCI承載在DL OFDM CORESET中。在步驟803處,UE透過對CORESET中之時槽之前三個OFDM符號進行解碼來獲得活躍BWP切換命令之指示。在步驟804處,UE忽略時槽之前三個OFDM符號外之活躍BWP切換命令之指示。
第9圖描述了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具有活躍BWP切換之SPS配置之示例流程圖。在步驟901處,UE在無線網路中配置複數個BWP,其中BWP包括複數個連續PRB。在步驟902處,UE在UE之服務小區中配置SPS。在步驟903處,UE基於服務小區之SPS配置在UE之所有BWP中配置SPS機會。 儘管已經結合用於指導目的之某些特定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因此,在不背離申請專利範圍中闡述之本發明之範圍之情況下,可以實現對所述實施例之各種特徵之各種修改、改編和組合。
100:無線通訊網路 101、105、106、107、108:UE 102、103、104:基地單元 109:網路 111:上行鏈路 112:下行鏈路 113、114、115:回程連接 116、117、118:鏈路 121、131:記憶體 122、132:處理器 123、134:RF收發器 124、136:程式指令和資料 126、135:天線 181:BWP管理器 191:BWP計時器 192:BWP DRX單元/電路 193:BWP SPS單元/電路 194:BWP檢測器 201、202、203、204、205、206、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411、412:時槽 210:BWP配置 211:預設BWP 212:BWP#2 221、222、231、232、233、234、381、382、383、391、392、393、451、452、461、462、463、464、511、512、513、521、522、523、531、532、533、601、602、603、611、621、622、701、702、703、704、801、802、803、804、901、902、903:步驟 301、351:DRX迴圈 302、311、312、352:週期 303、353、354、501、502:頻寬 321:計時器值 416:小區BWP配置 417:預設DL/UL BWP對 418:DL/UL BWP#2對 510、520、530:場景 503、504:時間
圖式描述了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相同之數字表示相同之部件。 第1圖描述了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配置有一個或更多個BWP之無線網路之系統圖。 第2圖描述了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基於計時器之活躍BWP切換之示例圖。 第3圖描述了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DRX模式中基於計時器之BWP切換之BWP操作之示例圖。 第4圖描述了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基於計時器之BWP切換之成對DL/UL BWP之示例圖。 第5圖描述了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具有OFDM符號之活躍BWP切換解碼方案之示例圖。 第6圖描述了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具有複數個BWP之SPS配置之示例圖。 第7圖描述了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基於計時器之活躍BWP切換之示例流程圖。 第8圖描述了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活躍BWP切換僅在子訊框或時槽之前三個OFDM符號中有效之示例流程圖。 第9圖描述了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具有活躍BWP切換之SPS配置之示例流程圖。
100:無線通訊網路
101、105、106、107、108:UE
102、103、104:基地單元
109:網路
111:上行鏈路
112:下行鏈路
113、114、115:回程連接
116、117、118:鏈路
121、131:記憶體
122、132:處理器
123、134:RF收發器
124、136:程式指令和資料
126、135:天線
181:BWP管理器
191:BWP計時器
192:BWP DRX單元/電路
193:BWP SPS單元/電路
194:BWP檢測器

Claims (20)

  1. 一種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包括: 由一使用者設備在一無線網路中配置複數個頻寬部分,其中一頻寬部分包括複數個連續實體資源塊,並且該使用者設備基於一更高層信令將一初始頻寬部分或該等已配置頻寬部分之一設置為一預設頻寬部分; 當檢測到一個或更多個頻寬部分計時器啟動觸發事件時,啟動一頻寬部分計時器; 當檢測到一個或更多個頻寬部分計時器重置觸發事件時,重置該頻寬部分計時器;以及 當該頻寬部分計時器到期時,切換到該預設頻寬部分。
  2. 如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其中,該頻寬部分計時器啟動觸發事件是成功地解碼一實體層信令,該實體層信令指示從該預設頻寬部分切換到除該預設頻寬部分外之一活躍頻寬部分。
  3. 如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其中,該頻寬部分計時器重置觸發事件是成功地解碼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該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排程除該預設頻寬部分外之一頻寬部分中之一個或更多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
  4. 如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處於一非連續接收模式,並且在一非連續接收開啟持續時間內預設地將用於下行鏈路之該預設頻寬部分設置為一下行鏈路活躍頻寬部分。
  5. 如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其中,該使用者設備在該非連續接收開啟持續時間內對用於下行鏈路之該預設頻寬部分執行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監測。
  6. 如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處於一非連續接收模式,並且在一非連續接收開啟持續時間內基於該更高層信令將該已配置下行鏈路頻寬部分之一設置為一下行鏈路活躍頻寬部分。
  7. 如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其中,該更高層信令是一無線資源控制信令。
  8. 如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其中,該更高層信令是一介質存取控制控制元件。
  9. 如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處於一非連續接收模式,並且該頻寬部分計時器啟動觸發事件是成功地解碼一實體層信令,該實體層信令指示從該預設頻寬部分切換到除該預設頻寬部分外之一活躍頻寬部分。
  10. 如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處於一非連續接收模式,並且該頻寬部分計時器重置觸發事件是成功地解碼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該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排程除該預設頻寬部分外之一頻寬部分中之一個或更多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
  11. 如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其中,該頻寬部分計時器重置觸發事件是成功地解碼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該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排程一頻寬部分之一個或更多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
  12. 一種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包括: 由一使用者設備在一無線網路中配置複數個頻寬部分,其中一頻寬部分包括複數個連續實體資源塊; 由該使用者設備接收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其中該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承載在一下行鏈路正交分頻多工控制資源集中; 透過對一控制資源集中之一時槽之前三個正交分頻多工符號進行解碼獲得活躍頻寬部分切換命令之指示;以及 忽略一時槽之前三個正交分頻多工符號外之活躍頻寬部分切換命令之指示。
  13. 如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其中,該活躍頻寬部分切換命令應用於一活躍下行鏈路頻寬部分切換。
  14. 如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其中,該活躍頻寬部分切換命令應用於一活躍上行鏈路頻寬部分切換。
  15. 一種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包括: 由一使用者設備在一無線網路中配置複數個頻寬部分,其中一頻寬部分包括複數個連續實體資源塊; 在該使用者設備之一服務小區中配置一半持久性排程;以及 基於該服務小區之該半持久性排程配置來配置該使用者設備之所有頻寬部分中之半持久性排程機會。
  16. 如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其中,該服務小區之該半持久性排程未配置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激活,並且該已配置半持久性排程機會在該使用者設備切換到其活躍頻寬部分後仍保持有效。
  17. 如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其中,僅激活該活躍頻寬部分中之半持久性排程機會。
  18. 如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其中,該使用者設備之活躍頻寬部分之切換至少由以下一個條件觸發:接收到指示活躍頻寬部分改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以及一頻寬部分計時器之到期。
  19. 如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其中,該服務小區之該半持久性排程配置有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激活,並且該已配置半持久排程機會在該使用者設備切換到其活躍頻寬部分後釋放。
  20. 如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其中,該使用者設備之活躍頻寬部分之切換至少由以下一個條件觸發:接收到指示活躍頻寬部分改變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以及一頻寬部分計時器之到期。
TW108131645A 2017-09-29 2019-09-03 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 TWI7284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65191P 2017-09-29 2017-09-29
US201762585005P 2017-11-13 2017-11-13
US201762586977P 2017-11-16 2017-11-16
US16/145,704 US10594468B2 (en) 2017-09-29 2018-09-28 Efficient bandwidth adaptation for a wideband carrier
US16/145,704 2018-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4006A true TW202014006A (zh) 2020-04-01
TWI728451B TWI728451B (zh) 2021-05-21

Family

ID=65898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1645A TWI728451B (zh) 2017-09-29 2019-09-03 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4) US10594468B2 (zh)
CN (2) CN110383898B (zh)
TW (1) TWI728451B (zh)
WO (1) WO20190628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027705A (ko) * 2017-09-07 2019-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장치
US11576085B2 (en) 2017-10-25 2023-0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condary cell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enhancements in new radio
US10887903B2 (en) * 2017-10-26 2021-01-05 Ofinno, Llc Wireless device processes with bandwidth part switching
US10887073B2 (en) * 2017-10-26 2021-01-05 Ofinno, Llc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bandwidth part
US10869312B2 (en) * 2017-10-31 2020-12-15 Ofinno, Llc Scheduling with bandwidth part switching
CN110463316B (zh) 2017-11-01 2023-05-12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置带宽部分操作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0945172B2 (en) * 2017-11-16 2021-03-09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Power control for bandwidth part switching
JP7074766B2 (ja) * 2017-11-16 2022-05-2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9803443B (zh) * 2017-11-17 2023-0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0819655B2 (en) * 2017-11-24 2020-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width part signaling and switching
US10993117B2 (en) * 2017-12-13 2021-04-27 Apple Inc. Unlicensed band management control indicators
US20190200395A1 (en) 2017-12-21 2019-06-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handling bandwidth part inactivity timer
US10945277B2 (en) * 2018-01-11 2021-03-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between bandwidth parts
US10785656B2 (en) * 2018-01-22 2020-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width part switch management
US10912071B2 (en) * 2018-02-16 2021-02-02 Apple Inc. Reliability mechanisms for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transmissions in new radio (NR) systems
US11096043B2 (en) 2018-02-16 2021-08-17 Apple Inc.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mat for ultra-reliable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US11394520B2 (en) * 2018-03-23 2022-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siderations on bandwidth part (BWP) management for ultra-reliability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URLLC)
US11089582B2 (en) * 2018-04-05 2021-08-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payload size determination
US11324066B2 (en) * 2018-04-23 2022-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downlink monitoring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793243B1 (en) * 2018-05-10 2023-05-31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US11848878B2 (en) * 2018-05-11 2023-12-19 Mediatek Inc. BWP operation in NR-based unlicensed spectrum
CN109691186B (zh) * 2018-12-05 2022-09-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下行通道监听方法、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US10805829B2 (en) * 2019-02-08 2020-10-13 Cisco Technology, Inc. BLE-based location services in high density deployments
WO2020205652A1 (en) * 2019-03-29 2020-10-08 Apple Inc.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based wake up signal
US11611921B2 (en) 2019-05-03 2023-03-21 Mediatek Inc. Bandwidth part switching within different switching delays
WO2021003624A1 (zh) * 2019-07-05 2021-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Bwp切换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767674B (zh) * 2019-09-27 2023-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时器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056539A1 (en) 2019-09-29 2021-04-01 Lenovo (Beijing)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bandwidth part operation
CN113905429B (zh) * 2019-09-29 2023-1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监听唤醒信号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02853B (zh) * 2019-11-12 2023-10-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非连续接收处理方法、终端设备
WO2021134442A1 (en) * 2019-12-31 2021-07-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carrier spacing (scs) adaptation for high speed environments
EP4133874A4 (en) * 2020-04-08 2023-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DATE BANDWIDTH PART WIDTH FROM DEFAULT CONFIGURATION
EP4118875A4 (en) * 2020-05-15 2023-12-27 Apple Inc. LOWER LAYER BASED HANDOVER INITIATED BY USER EQUIPMENT
CN113825150B (zh) * 2020-06-18 2023-11-14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trp传输的计时器操作方法和设备
US20220231801A1 (en) * 2021-01-15 2022-07-21 Mediatek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pplication of tci state to component carriers
US20220240243A1 (en) * 2021-01-25 2022-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for millimeter wave bands
US11778549B2 (en) 2021-08-27 2023-10-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width part control for network power saving
CN113993217A (zh) * 2021-10-28 2022-01-28 北京长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bwp切换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08714B2 (en) * 2010-03-31 2014-12-09 Lg Electronics Inc. Selective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ethod and related system and device
US9807778B2 (en) * 2010-10-11 2017-10-3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ynamic spectrum management
US10021599B2 (en) * 2011-09-20 2018-07-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and bandwidth switch procedur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03906176B (zh) * 2012-12-27 2018-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站点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524142B2 (en) * 2014-04-28 2019-12-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KR20170134238A (ko) * 2016-05-27 2017-12-06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Nr 시스템을 위한 제어 채널 및 데이터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9644033B (zh) * 2016-08-11 2022-04-15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状态报告方法及其设备
EP3565359A1 (en) * 2016-09-24 2019-11-06 Ofinno, LLC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with two-stage uplink dci grants
US10492157B2 (en) * 2017-01-04 2019-1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stem information delivery in advanced wireless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29793B2 (en) 2022-05-10
TWI728451B (zh) 2021-05-21
CN115734358A (zh) 2023-03-03
CN110383898A (zh) 2019-10-25
US20240056275A1 (en) 2024-02-15
CN110383898B (zh) 2022-11-29
US20200186319A1 (en) 2020-06-11
US11843564B2 (en) 2023-12-12
US20190103953A1 (en) 2019-04-04
US10594468B2 (en) 2020-03-17
WO2019062899A1 (en) 2019-04-04
US20220239454A1 (en) 2022-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8451B (zh) 寬頻載波之有效頻寬適應方法
TWI705684B (zh)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US11877236B2 (en) Fif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network power savings
US11671948B2 (en) Methods of efficient bandwidth part switching in carrier aggregation
JP6426294B2 (ja) 無線電気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および方法
US992450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89493B2 (en)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15004780A (zh) 用于侧链路分组交换操作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US10219267B2 (en)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KR20190075075A (ko) 개선된 접속 모드 불연속적 수신을 위한 웨이크업 기법들
US10271234B2 (en)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20180167917A1 (en)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TW201944808A (zh) 使用者設備節能方法和使用者設備
TW202046787A (zh) 在新無線電非授權網路中配置備用尋呼機會的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CN111587600B (zh) 用于在多带宽部分上通信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6052017A1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US20230292391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O2016052019A1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US11871344B2 (en) Preference signaling for a multi-subscription wireless device
US20230100797A1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methods
US20230388836A1 (en) Beam quality enhancement techniques i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mode
US20230354197A1 (en) Mode management for network entity energy savings
WO2020220282A1 (zh) 节能信号的参数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569512A (zh) 方法、通信设备和基础设施设备